修养身心范文

时间:2023-10-23 07:33:10

修养身心篇1

在我国古代,常常把人的精神称为“神”,把人的肉体称作“形”。“神是形之主宰,形是神之寓所。”这就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关于形、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生存繁衍,人们完全能从中汲取到可贵的精华,铸造完美的心灵世界,使生命质量不断得到提高,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变得充实而美好。

人们都渴望健康长寿,但往往只是舍本逐末。以食求养、以药延命虽然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但是,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是心灵的健康、精神的健康。甚至可以说,更为重要和更为关键的是人的精神健康。或者可以说,有怎样的精神健康水平,就会有相同层次的身体健康。

同时,精神健康是有不同层次的,一般被现代人称为心理健康的人,如果用古圣先贤的精神健康水平来衡量,那其中的差距还是个很大的数值,或者说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尽管崇尚科学的人们,到目前为止也无法把这种精神的作用给以“科学”的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具备积极乐观、友善仁爱、宽容大度、遵纪守法等传统美德的人,一定是健康的,一切有利于他人和自身生命活动的观念都是健康的观念。

我们讲修养是为了真正提升自己的精神健康水平,从而达到自身的身体健康。如果去做坏事或有违社会公德的事,那么自我的心态就会无可避免地产生不良情绪,从而使身体发生相应的不良变化,继而降低身体健康水平。其实,精神世界的完美,会从同样的现实生活中获得身心的愉悦,不管所面对的现实是什么样子,都保持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这才是精神的真正作用。

那么,怎样提升自身的精神健康水平呢?

牢记完美身心的美好目标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饿了,准备去做饭,却发现家中已没米下锅,遂去邻居家借米,借米回来却又发现米生了虫子,于是想到淘米,但缸里已经无水,就又去井中打水,可水桶不小心落入井中,又去找工具捞水桶……等回到家,他已经是精疲力尽,于是倒头便睡,一直睡至天亮,日上三竿……睁开双眼,急急忙忙抄起农具下地干活去了……这个人的行为是不是有些可笑呢?他就是被接踵而至的生活琐事牵着鼻子走,最后忘记了自己目标的那种人。我们应该始终牢记完美身心的美好目标,时时重温与强化我们的目标,矢志不渝,把目标当成激励自己在正确道路上阔步前进的精神动力。

奠定好精神领域的参照系

“与富翁比,我比乞丐还穷;与乞丐比,我就像富翁。”你选择比较的对象不同,就会获得不同的心情。作为追求精神健康者,科学的身心锻炼理论是必要的,明辨是非也是必要的。我们只有知道了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才能做出正确的取舍与选择,才能汲取正确的东西,坚定不移地用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因此我们应深入广泛地学习传统的身心锻炼理论,多方面多途径提高自己的科学、哲学知识和理论修养水平,在自己思想中奠定一个比较正确、比较完善的理论信念基础和判别是非的参照系基础。

坚持自觉改过和从善如流

“自觉改过,从善如流”,即对于种种是非,只要是自己已经意识到的错误的东西要自觉消除;正确的东西,要自觉去建立和坚持。在具体情境下,对于改过与从善,有时我们情感上可能不太情愿,但也要强调自己“就范”于正确的理念要求,使自己逐渐能够达到“遇乱正之”、“逢善从之”的境界。尤其是对于改过,在实际当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形,其一是“我错”,即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只要是自己意识到了或是别人提出来了,不管如何难以接受,都应大度地欣然“从命”,要用有为之法逐渐去做。此时应自己做自己的工作,要提醒自己:“我”这样做不是为受屈辱、为丢面子,而是为真正提高自己,使自己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健康水平再上升一个阶梯;其二是“他错”,即有责任的一方是别人,是不是我们就该动怒了呢?不能把不动怒看成是软弱、无能、窝囊废、屈服于别人的表现,而应当将之当成是一种磨练,一种磨练我们精神,使我们达到更高境界的必然过程。

修养身心篇2

2、多散步。散步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以锻炼身体。

3、多吃水果。能补充营养和保持健康的身体。

4、多吃蔬菜。健康的饮食有助于身体健康。

5、多喝水。缺水会导致身体发生一系列的问题,每天保持充足的喝水量有助于身体健康。

修养身心篇3

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我有如下体会:

一、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二、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三、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我时常会注意到了学生的一些想法,尽量让其讲完其看法,然后我再讲讲我的看法,不同之处我们探讨,这样可激发学生的一些有见解的想法和看法。同时对我们教师的思维也有启发意义。可以说教学应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新。

修养身心篇4

阴阳亦是道教生命伦理中最为重要的范畴。道教的阴阳之说继承了先秦道家的道论及阴阳理论,同时又受到《周易》和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老子以道为本,但道的运动亦须借助阴阳的力量。《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而为和”。二即阴阳,由道产生;阴阳相交,产生冲气以为和,天地万物遂于阴阳相反相成中化生。所谓“和”,即指阴阳的平衡、和谐、合生的和合状态。

老子之后的庄子,进一步将阴阳的观念具体化。他说:天地之间无非一气,此气包括阴阳。在他看来,道之所以能化成万物,是因为道蕴涵着阴阳两个相反的方面,宇宙万物亦都包含着阴阳正负两个方面,阴阳的互相交通,互相作用,而形成了和,和为万物生成的基础。知晓这个道理,追求万物的合和,就是依乎天理,就是体道。《庄子・养生主》说:“为善莫近名,为恶莫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身,可以善亲,可以尽年”。被后人认作是庄子养生纲要的话,其实质就是依其天理追求至和的境界。庄子认为,和是阴阳平衡的唯一标准,阴阳平衡也是人体机能的正常体现,是养生保命中应该遵循的客观规律。

在继承道家思想的基础上,道教成立之初即将阴阳学说向修道养生方面大加发展。《太平经》依老庄的道论与气化之说,围绕人的养生认为,人本于阴阳之气,气转为精,精转为神,神转为明。故欲修长寿者,“当守气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为一,久则彬彬自见。身中形渐轻,精益明,光益精,心中大安,欣然若喜,太平气应矣”。这就明确指出,人的生命活动,精气神的变化运炼,都是阴阳二气和合交流的结果。

经中还用生动的比喻,说明精气神三者的紧密关系:“阴气阳气更相磨砺,乃能相生。人气亦轮身上下,神、精乘之出入。神、精有气,如鱼有水,气绝精、精散,水绝鱼亡;故养生之道,安身养气,不欲数怒喜也”。进而,还指出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共保生命的辨证关系:“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为治,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

爱气、尊神、重精,这是《太平经》养生法的三大要点,也是后来的养生家们共同遵循的修炼法则。在此之前,各种养生之说大多偏重一点,是《太平经》首次将三宝并列,强调三宝同炼阴阳和合,并将其说视为“道之根柄”、“神灵之至意”,从而推动了道教养生学的完善。

与《太平经》同一时期的《周易参同契》融神仙家的炼丹术、黄老道论和易理为一体,互相参合,系统地讲述了炼丹修仙的理论与法诀,它的核心思想仍然是阴阳和合的观念。在道教看来,这个“易”的来源,是取象于日、月,日月的运行最合阴阳变化的规律,故养生内炼应法日月的运行而采阴阳的精华。

按照《周易参同契》的观点,人的身体来自天地,它本身就是一个小型宇宙,而与自然界的大宇宙息息相通。元代愈琰《易外别传・序》说:“魏伯阳《参同契》之学也,人生天地间,首乾腹坤,呼日吸月,与天地同一阴阳。《易》以道阴阳,故伯阳借《易》以明其说”。又在《周易参同契发挥》中说:“修丹者法天象地,则身中自有一壶天地”。体内能量流的运行,与日月的运行遵循着同一节律,所以可以把天文学中的周天节律看作是内气运行的尺度,或者说将后者看成是前者紧缩了的过程,这在道教丹法中叫做“攒簇之法”。即从一刻的功夫,夺万年之造化,或加速外界物质的变化以炼成外丹,或延缓衰老元素的转化以结成内丹,这就是道教炼丹术的核心内容。

以阴阳学说为指导思想,在其养生的实践中道教主张形神统一,性命双修。形神的关系就是身心的关系。从两者的关系来认识人体健康与长寿的思想,早在先秦时便产生了。《黄帝内经》认为上古之人能终其天年,寿百岁乃去,是因为他们做到了“形与神俱”。《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也,气之聚。聚则为主,散则死”。《管子・内业》指出:“精也者,气之精也”。这些论述中的精、气,是指一些精微的物质,是形成人体―――形的基本原素;神则代表人体精神方面的因素,如感知、思维、情绪等。神依形(精、气)所在,而形靠神而立;或说神是形的主宰,形是神的载体,形神和合,即呈现生命的健康状态。

古代养生家正是通过各种方法的运用,追求形神和合的健康状态。但依据对形神关系的不同认识,或重养形,或重养神,从而形成了以方仙道为代表的养形派与以老庄为代表的养神派。这两派兴衰相替,各有所长,反映了我国先人们在人体科学方面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

考其历史,道教的主要渊源即为方仙道与老庄派。既然如此,养形与养神派的观点与方法均被道教吸收,并加以有机的融合,从而建立形神统一的生命观与内外并重的养生法。《太平经》中论述说:“凡事人神者,皆受之于天气,天气者受之于气也。神者成气而行,故人有气则有神,有神则有气,神去则气绝,气亡则神去。故无神亦死,无气亦死”。这是从元气论出发,说明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一体。两者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神精有气,如鱼有水,气绝神精散,水绝鱼亡”。可见,形神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精神不能离开形体而独立存在。

从这一点出发,《太平经》中提出了常合形神的“守一”之道。它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这里所说的“一”,即形神依存的状态。世人有生有死,“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吾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这是从人身形神统一的观点,来建立其炼养理论。

与《太平经》观点相比较,葛洪的形神论更具合理的成分。他说:有因无而生,形须神而立形又为神之宅。《抱扑子内篇・至理》:“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于烛,烛糜则火不居矣。形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把命比作河堤、蜡烛,把神比作水、火,说明堤坏则水充荡,烛尽则火熄灭,所得的结论是:精神依附于形体。这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亦与古医经的理论相契合。

早期道教养生家的这些论述,都一致肯定了形神相存。因此,人们要想获得健康长寿,就必须注意将养形与养神并重同修。对此唐代吴筠《形神可固论》作了专门的论述。他认为,人是依靠自己体内的精、气、神而生存的,这个身体,也就是“道之器”,应该注意保养。要想获得长生,就必须修道,炼养体内的精、气、神。他说:“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奈何人得神而不能守之,人得气而不能采之,人得精而不能反之。己自投逝,何得怨天地而不佑。”“人之气与精神,易浊而难清,易暗而难明,知之修炼,实得长生。”反之,如果沉沦于色、香、味以快其情,以惑其志,以乱其心,败身逆道,忘形沉骨,必至早夭短命。此外,他还指出,有身不加修炼,而用祈神拜佛的方法去求长寿,就如同“止沸加薪”一样枉费心机,毫无意义。正确的方法只有一条,那就是“形之与神,常思养之”。

道教著作中有关形神关系的论述很多,其基本倾向都是主张形神依存、身心一体。以此为核心,形成了道教养生学形神统一的生命观。这一观点对我国古代养生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奠定了我国古代养生体系的基本特征,即着眼于人体内部生理、心理功能和肢体功能的全面提高,而不象古希腊及远古西方养生体系那样,仅着重于人体肌肉、骨骼、韧带等体能的强化提高,这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养生健身体系。

从形神统一的生命观出发,道教又提出了性命双修的思想。实际上,性命和形神是两对可以相通的观念。性与神是相通的,命与神是相通的。前二者均指人的心性、精神、意识等,后二者皆谓人的形体、躯体、存在等。由于时代的先后,称谓和内涵也有一些差异。在汉唐时期,养生家多称形神共养,唐以后的炼养家,则多称性命双修。从内容上看,汉唐养生的形神共养之说缺乏完整性,方法也比较零碎单调,而至唐宋内丹家时,性命双修的理论已非常完整,方法亦相当系统丰富,达到了精细入微,严密无隙的程度。

性命二字,三教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内部各派有各自的看法。一般来讲,性指心性、理性、意识,丹经中谓之“真意”、“真神”、“元神”等;命指形体、精气、存在,丹经中谓之“元精”、“元气”、“炉鼎”等。炼心性、元神则叫做“修性”,炼元精、元气则叫做“修命”。南宋萧廷芝《金丹大成集》说:“夫道也,性与命而已,命者有生也,性者万物之始也。夫心者像日也,肾者像月也,日月合而成易,千变万化而未尝灭焉。然则肾即仙之道乎!寂然不动,盖刚健中正纯粹精者存,乃性之所寄也,为命之根矣。心即佛之道乎!感而遂通,盖喜怒哀乐恶欲者存,乃命之所寄也,为性之枢纽矣。吁!万物芸芸,各根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穷理尽性而至于命,则性命之道毕矣”。故丹家千经万论,至此性命双修为是。

从《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看,钟离权的丹法从修命入手,循序渐进。至吕洞宾、陈传,倡性命双修。其后张伯端继承了这一思想,并受佛教禅宗影响,更加强调性命必须双修,以此融合三教。

在具体的修炼步骤上,张伯端主张先修命后修性。至金元开内丹北宗王重阳,他们对性命之言和张伯端南宗基本一致,在丹法修炼程序安排上,北宗主张先修性后修命。

尽管南北二宗在一些观点与修持次序上有所不同,但皆以性命双修双了为第一要义。正如李道纯(《中和集》卷四)所说,性为先天至神,命为先天至精,性之造化系于心,命之生灭系于身,“是知身心两字,精神之舍也。精神乃性命之本也。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其名虽二,其理一也”。他还批评了固执的“缁流道子”,为其分性命为二,各执一端,互相是非,“殊不知孤阴寡阳皆不能成全大事。修命者不明其性,宁逃劫运?见性者不知其命,末后何归?仙师曰:炼金丹,不达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真性不修丹,万劫英灵难入圣。诚哉言欤!高上之士性命兼修,先持戒定慧而虚其心,后炼精气神而保其身,身安泰则命基永固,心虚澄则性本圆明,直入无为,性命双全,形神俱妙也。”道教内丹家性命双修之旨。于此可谓披露无余。

修养身心篇5

关键词:职业高中;班主任;自身修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27-01

职业高中是我国教育系统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教育形式,职业高中教育一方面要教会学生相应的职业技能,使学生能够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另一方面,职业高中教育还需要对学生的知识和文化水平以及个人成长负责。因此,职业高中的班主任成为学生在职业高中就读时候的重要角色。

一、职业高中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职业高中的本主任日常工作包括班级管理以及授课两个方面,因此,除了相应的教学技能之外,职业高中班主任还应该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这也是职业高中班主任重要的基本素养。由于职业高中的学生个人素质基础都不是很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品德发展加以注意,这就意味着,班主任要给学生树立起一个“高素质”的榜样;另外,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时候,必须使学生生信任自己,要达到这个目的,班主任必须拥有能够让学生信服的人格魅力。因此,职业高中班主任的自身修养,成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要素养之一。班主任自身修养好,为人谦和、处事诚信公正、对学生关爱有加,班级就能够形成一股友爱、诚信的凝聚力,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就更好,因此,提高职业高中班主任自身修养是十分必要的。

二、提高职业高中班主任自身修养的方法

1、学校要给教师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学校应做好整体规划,在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情况下,争取最大限度的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为教师的自身素养的提升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职业高中校园应尽可能的与都市的喧嚣保持适当的“距离”,让教育脱离功利和浮躁,回归素质培养的本质。因此,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成立修身社团或者文学沙龙,鼓励教师与学生开展关于个人修养讨论与交流,营造校园的文化气息;另外,还应注重管理的人文性与互动性,在教育教学中形成一种健康和谐的能够保障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氛围。

2、通过职业再教育不断提高教师师德

对于职业高中班主任来说,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繁重任务让大多数教师都觉得疲累,教师面对工作都感觉枯燥无味,对职业产生倦怠感。很多教师依靠高校毕业之前所积累的知识来进行教学活动,并学习着教育前辈的班级管理办法,因此,职业高中班主任工作显得比较刻板,很多教师为了管好班级和学生,在纪律和规范上强调的多,对学生的生活细节关心的比较少,这是不利于班主任个人修养提高的。职业高中应该为班主任个人修养发展提供相应的平台,通过职业在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只有班主任的师德提高了,班主任才能够真正地从学生发展方面去考虑如何管理班级,班主任个人修养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才能够有所展现。

3、教师个人的反思

前辈教育工作者曾经说过“写一辈子教案、带一辈子班级并不一定是好教师,但是,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专家”,也就是说,教育工作者仅仅实施教育而不进行反思,教育工作的水平是不会有提高的,个人修养也是如此。职业高中的班主任如能重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个人反思,就能够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缺点,而弥补这些缺点,进行工作思考和总结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教师个人修养提高的过程;另外,个人反思会使班主任能够主动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想方设法进行提高,这也是班主任主动提高个人修养的行为。

4、关注心理学知识树立终身发展意识

职业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并非保证学生遵守校规校级那样简单,面对青春期的学生,班主任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证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健康发展,而要完成这一工作,需要有较高的自身修养。一些班主任与学生年龄相差较大,对学生的认知还处于老旧的状态,与学生交流不畅,引起许多管理问题。建议职业高中班主任主动关注并学习心理学知识,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树立起终身发展的意识,并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自我,并想办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也是班主任个人修养提高的有效途径。

三、提高职业高中班主任自身修养的意义

职业高中班主任自身修养的提高对职业高中教育教学的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班主任自身修养的提高能够使班主任成为学生的良好榜样,并且以班主任为核心,班级的集体向心力会更强,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第二,班主任自身修养的提高会促使班主任能够从内心关心学生、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并且介由班主任个人修养的提高,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帮助作用也更强,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职业高中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的职业技术获得以及心理健康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职业高中班主任的基础素质当中,个人修养显得尤为必要。班主任个人修养的提高需要有学校和教师自身共同努力才能够达成,一方面,学校应该为班主任个人修养提高提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及师德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教师要勤反思并且学习与个人发展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树立终身发展意识。职业高中班主任自身修养的提高对班级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健康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值得我们进行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乔金秋.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的职业素养[J].学园,2014(06):177-179.

[2] 周 玮.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的自身修养[J].江西化工,2007(09):147-148.

[3] 张凤娟.如何提高青年班主任修养[J].学园,2009(10):133-134.

修养身心篇6

【关键词】大学生;文明修身;行为养成

1 大学生文明修身的内涵

1.1 文明修身的传统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注重个人品行德性的修养,《大学》里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一由个人到国家、天下的递进层级,是传统知识分子实现人生理想所无不遵循的宗旨,作为个人发展的“修身”,无疑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递进层级的起点。何谓“修身”?《礼记》的“中庸”篇引用孔子的话直截了当的讲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矣。”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修身”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要学习,储备知识;二要实践,身体力行;三要知羞耻,有荣辱观念。知识储备,古人称为“格物致知”,但最忌讳的是“知”而不行,所以强调“力行”,对于“知耻”,中国历代思想家、教育家都把其置于人格修养的重要位置,孔子的名言“行己有耻”,见诸日常,孟子把“羞耻之心”视为人之为人的“四端”之一端,不知羞耻,则“非人”。

大学是人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多元化以及价值紊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高校学生大多为“95”后,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观念、新事物较快,可塑性较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在今天仍然可以适用,取其精华,结合实际,无疑为当代社会的价值重构提供一种思路。

2 当前形势下的文明修身

新时代背景下,要求人才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扎实的实践能力[1]。但当代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知识分子,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虽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专业素质,但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较弱,个人利益观念较重,人际关系淡漠,部分大学生价值观不够健全,诚信缺失,极大损害了大学生群体的形象。

新时代、新形势下,提出的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精辟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知耻”的内涵,是中华传统美德与新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大学生,要想成才,首先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要实践,要“力行”,这是成才的基础。只有加强文化知识学习;文明习惯、行为礼仪养成;谦虚礼貌,举止文明,有荣辱观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展示当代大学生风采,符合新时代人才的标准。

2 大学生文明修身背景及现状研究

2.1 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高素质群体,是一个国家价值观取向和社会发展结构的主要构成,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科技进步,学生的发展亦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个人价值观念淡化,高校学生不文明行为现象也呈上升趋势。校园中,在教室、宿舍等公共场合吸烟,个人卫生差、宿舍卫生不整理,不遵守公共秩序,同学之间缺乏理解和同情心,网络暴力,课堂迟到,旷课严重,课堂玩手机以及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这些问题已日渐引起了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的重视[2]。

2.2 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面对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不文明行为现象,如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强化行为规范引导,回归“立德树人”教育育人本质,不仅直接关乎我国人才发展方向,对创造文明、健康的学习环境,维护高校的校风、学风等无形财富至关重要[3]。同时,“遵纪守法、文明修身”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大学生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品行是目前高校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4]。

3 大学生文明修身的制度设计

3.1 大学生文明修身的构建策略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文明修身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自主性及行为养成特点,也将为培养大学生修身正己文明自律品行提供重要参考。结合以上大学生群体的不良现状,高校文明修身教育首先须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文明修身的构建必须要有层次性,要能循序渐进,符合习惯的行为养成规律;再者,文明修身教育导向既能反映学生当下的现状,也要能代表社会进步、发展的方向。基于这三条原则,我们对文明修身的构建做如下阐述。

3.1.1 普及基本行为规范

代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对生活中一些人际交往方式、礼仪常识、法制规范、校纪校规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盲区,在基本素质修养方面,急需“补课”。

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建立起基本的交往人格,主要是在与人交往,处理互相关系时所应具有的基本礼仪和道德标准,比如,穿着、仪态大方得体,待人真诚;诚信守法、朴实谦虚;热于助人等。概括起来主要为:自尊自爱;尊重、不妨碍他人;宽容、理解他人;关心、帮助他人。这些基本素质的缺失,往往在学生寝室矛盾中表现最为直接和明显。

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处于社会及自然环境中的自我主动性意识表现,主要是指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公共环境等方面[5],比如,不闯红灯,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共设施等。这方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和责任感。

3.1.2 理想信念教育

文明修身作为一项长期育人的系统工程,不应只局限于基本层面,更应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大学生基本行为规范的养成过程需要辅以必要的价值观指引,而在行为养成后又必须适时地实现向高层次的提升,因而认知层面的理想信念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从本质层面上来讲,文明修身关注的是大学生的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素质内涵,是要他们学会做人、做事,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一些基本的立身处世之道。

以上两个层面,前者为文明修身教育的基础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特点,是我们当前德育工作的着力点,是高层次理想信念的具体体现。后者则是文明修身教育的核心,对基础层面具有指导作用,以上两方面共同形成了文明修身教育的架构[6]。

3.2 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途径和载体

3.2.1 强化外部机制保障,加大宣传教育

推进文明修身教育,首先要做好宣传和动员,既要抓常规教育方式,诸如班会、全院大会、名师讲堂等现场教育的方式,又要加强互联网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运用新媒体及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教育,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载体,从多个角度传输文明修身的意识形态[7]。开展以“文明修身”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宣传文明修身的要求、行为考核方式及奖惩措施,使文明修身深入人心,推动文明修身教育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3.2.2 加强制度约束,奖惩合理有效

文明修身教育除了要激发学生的活力和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参加的主动性之外,为了保证前期工作取得好的成效,还必须辅以配套的考评细则和奖惩制度,做到“德法相济”,既可以梳理校纪校规等现有的规章制度加以渗透,比如考试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等,也可根据校纪校规细化学院的培养要求,比如将学院内部的评奖、评优、贫困生管理等与文明修身考核认定结果挂钩,对于打开局面十分有利[8]。此外,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发挥榜样的宣传力量,同时,对于反面典型,进行批评教育,努力把他们引导到文明修身的行列中来。健全文明修身工作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高校文明修身工作制度化。

3.2.3 注重实践的长效性,把握学生培养的关键期

文明修身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行为养成需要学生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而从领悟到实践也需要日积月累,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文明修身教育”只能是一场秀。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要能持之以恒,须不断提升文明修身的内涵,完善考核制度,形成大学生培养的长效机制,促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9]。此外,应注意把握学生培养的关键期,新生入学伊始,是他们角色转变的节点,学校要尽早传输文明修身的理念和要求,使他们明确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为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以后的成长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

文明修身教育注重内在品质的塑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难度量,需借助一定的d体和途径才能体现和加以培养,载体作为一个功能平台应该能够面向广大的学生群体,具有普遍性,可操作、可考量,并能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存在并加以传承。在文明修身培养体系中把内涵、机制等通过载体等途径加以体现,相互结合,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进来是十分必要的。本部分主要结合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的近一年实践活动的收效进行培养制度上的创新探索。

(1)开展以评选“每月之星”文明寝室为主要内容的文明修身活动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和学分制的完善,原有的班集体概念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以宿舍为单位的学习、生活小组,这种以宿舍为单位的小集体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高校宿舍除了是一个服务场所,同时还担负着育人功能。文明修身作为行为养成教育,寝室在卫生、管理、思想教育等方面而言无疑是主要阵地,加强寝室管理,可以起到规范学生行为,养成文明习惯的目的。

学校每学期进行星级文明寝室评选,能机学院为进一步推进寝室文明建设,共创整洁卫生、文明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全院开展“每月之星”文明寝室评选的工作,由每个学期的评选结果细化到每个月进行反馈,并对考核通过的“每月之星”文明寝室公示,奖励。通过学院与物业宿管的对接,实现楼管会学生组织对楼幢的管理,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通过文明寝室环境的创建,达到行为养成教育的目的。

(2)创立“阳光基金”,鼓励志愿者服务

区别于中小学生探索性的行为方式,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青年志愿者活动强调“爱心”和“奉献”,弘扬社会道德和互助精神,对增强大学生爱心、社会责任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社会的奉献,进行人格品行的自我修养,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走向社会,身体力行不可或缺的环节。

为了进一步弘扬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强化大学生感恩意识,能机学院成立“阳光基金”,以时间的形式存储爱心,对接学校、社会需求,为志愿者活动或义务服务积蓄力量。一方面,调动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积极性,奉献自我、回报社会,发扬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另一方面,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良好的大学生形象,深化学校育人理念和发扬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自“阳光基金”成立以来,学院共有两百余人次参加爱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建立安全舆情信息员管理体系

为了贯彻执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服务理念,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把握学生舆论关注热点和思想动态,学院以加强隐患排查整治为重点,关注学生在校健康、安全为宗旨,完善工作制度,加强监督检查,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根据学院的实际需要增设勤工助学岗位――安全舆情信息员,每个年级配一定数量的安全舆情信息员,负责对同学在校安全、思想动态及文明修身等情况进行记录,每天检查,每周汇报,交由学生负责人进行汇总,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分析,不仅可作为学院对学生在校期间安全、学习、思想动态等环节的掌握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补充,还可以对文明修身教育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检验,以便查漏补缺,及时作出反馈。

(4)成立校外讲师团,开展文明修身系列讲座

高校的文明修身教育需要注重学生内在品质和软实力培养,行为养成需要辅以必要的价值观指引,而在行为养成后又必须适时地实现向高层次的提升,因而认知层面的理想信念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能机学院根据学生当前的价值观体系,依托学院“学志堂”开展文明修身等相关主题的系列讲座,邀请我校杰出校友举办主题讲座,用自己的经历讲述大学生活的故事,讲述大学四年如何将学习、工作、志愿者工作、科技创新等最好地融合,来诠释一名优秀的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形象。

成立“学生成长”校外讲师团,邀请上海市静安区石二街道侨联主席、上海求必应咨询服务公司董事长包云鹤,给学生带来关于《学业、创业与开业》的讲座,从社会经验、工作经历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到为社会实践积极准备,推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邀请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文史馆馆员胡守钧教授给学生带来《蒙以养正,看德性养成》的主题讲座,重视蒙养教育,提倡 “养正于蒙 ”的民族优良传统,其道德养成理论,值得认真研究,批判继承,以便为我们今天的未成年人、青年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通过文明修身系列讲座的形式,服务于大学生认知层面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5)重视、健全新生入学教育

大学一年级作为文明修身教育的关键期,学院在新生入学伊始,通过班导师、辅导员等多次、全方位进行文明修身理念的灌输,将文明修身的理念和要求清晰的传达,使他们明确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开展新生“六个一”主题教育,开展大学导航讲座,例如师长导航、学长导航、生涯导航等,开展学业指导,大学生创新教育,感恩教育,爱校荣校教育,校纪校规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安全教育等引导新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明确目标,继承学校光荣传统,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努力成长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有用人才,为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以后的成长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

(6)创立初步的文明修身认定办法

学院成立文明修身领导小组,下设大学生文明修身工作小组和大学生文明修身认定小组,负责对全院学生的文明修身认定工作,大学生在校园生活、学习的基本行为是其文明修身的具体表现,体现其基本素质,考察结果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对水平,可作为评奖、评优、审批经济困难学生相关资助、毕业生就业推荐、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表现、申请入党等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设定文明修身的要求,辅以配套的考评细则和奖惩制度,做到“德法相济”,切实提高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成效。

4 大学生文明修身的实践教育研究

经过为期近一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文明修身养成教育的因素多种多样,如学生个人的价值取向、学生对文明修身内涵的理解程度和外界的监督管理等,但综合起来,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性因素主要有两个,即校园文化和学校制度,其它所有影响因素均为这两个因素的外延。

4.1 校园文化

社会属性是人的基本属性,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的存在。也就是说,深处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其思想和行为必然会受到其所处环境,即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在文明修身教育中,要想收获理想的教育效果,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4.1.1 健全思想教育,构建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校园文化内核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思想催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就无法养成文明正气的行为习惯。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可以通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类似于《蒙以养正,看德性养成》的系列讲座和新生入学教育系列主题班会等媒介,渗透文明修身教育,为学生解读文明修身的深刻内涵和广泛外延,引导学生认清文明修身对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对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价值,进而激发学生在思想上树立修身正己文明自律价值观念的迫切愿望,使之成为构建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校园文化的强大内核。

4.1.2 重视榜样示范,营造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校园文化氛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一个好的榜样就是最好的宣传”。所以,在文明修身实践教育中,必须发挥榜样示范的强大作用,如评选表彰寝室“每月之星”、文明班集体和见义勇为先进人物等,营造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校园文化氛围,进而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熏陶、感染、改变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学生。

4.1.3 加强宣传引导,打造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校园文化机制

为了巩固和扩大文明修身的教育成果,必须持之以恒的加强宣传引导,打造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校园文化机制。比如在志愿者服务日,宣传志愿精神的崇高与可贵;在考试月,宣传诚信考试的重要性;在寝室文化建设月,宣传和谐互助对身心健康的价值;在学风建设月,宣传迟到、旷课和早退的危害性等等,以实现校园文化育人的连贯性和持续性。

4.2 学校制度

制度规范了实践主体的行为取舍,明确了奖励与惩罚的实施细则和实施力度。相较校园文化的柔性的、引领向上的影响,学校制度在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中,l挥着刚性的、守住底线的作用。没有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校园文化,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学校制度建设会显得生硬且缺乏高层次的目标,而没有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学校制度,修身正己文明自律的校园文化建设会显得无力且缺乏基础性的保证[10]。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的。

在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构建一系列的制度,如上课考勤制度、“阳光基金”制度和舆情信息管理制度等,收集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数据,并将之嵌入综合考评体系,最终实现与推优入党和评奖评优紧密链接,以求达到规范学生行为表现的目的。

5 总结

总之,高等学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基地,应当切实践行大学生的文明修身教育,并将之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长期基础性工程,立德树人落实到每个个体文明意识的提高,为构建文明校园,为国家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国启.论现代文明修身的时代特征[J].思想理论教育,2008(11).

[2]邵宝健,焦昆,杨小波.浅议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2010(6).

[3]李冬平.高校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初探.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3).

[4]任颖.浅谈文明修身与大学生全面发展.职业教育,2012(5).

[5]倪鸿雁,施进华.文明修身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1(3).

[6]田爱民,胡滨,董伟英.论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7]李虹,石美英.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与实践路径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

[8]孙晓娜.谈大学生文明修身,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J].企业导报,2015(13).

[9]王黛碧,康建军.文明修身,强基固本―“文明修身工程”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J].科技资讯,2015(31).

修养身心篇7

“人”之所以为“人”,不仅仅是因为有了生命,一个有生命的人应该具有修养与品质,修养好似人生的步行梯,一个人的修养是与人的高度成正比的。共同阅读围绕人生修养演讲稿2021,请您阅读!

围绕人生修养演讲稿1大家好,我是初一(9)班的邵昱诚,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有修养的幸福人。

同学们,每天清晨,当你背起书包,跨进优美洁净的校园时,你时否觉得我们的生活实在是太美好了。就在这最美好、最灿烂的少年时代,你又是否想过,我们都应该做一个有修养的幸福人呢?

修养,是一种美德,是崇高人生的一种内在的力量。我国古代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讲究情操和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修养的幸福人呢?

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今天,我们职责是勤奋学习。开学以来,我们在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下,已经养成上课专心听讲,踊跃发言,独立、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每天午自习时,同学们都能静静地自学。他们有的订正作业,有的认真复习,有的已经在预习新内容,还有的同学竟带病坚持上课。总之,勤奋学习的事例数不胜数。在我们的校园里,到外洋溢着浓浓的泥塑气氛。同学们,三年的时间短暂的,请不要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努力学习吧!让我们为二中争光,为祖国建设出力。

其次,我们要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是的,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才能获得。我校初一(1)班的曹君仪、初一(10)班的雷琦等这些佼佼者,为什么他们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我想,一定是他们勤于思考,他们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还要有高尚的情操。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从自身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就拿我们班来说吧。每天午自习前,值日生总会把地拖得干干净净,而这时,全班同学自觉得没有一个会随意走动的。因为大家不忍心去踩脏未干的地面。这样的好习惯,难道是一天能养成的吗?我班还有一个更好的习惯-每天,同学们都会自觉地把空瓶子存放进废物箱里。一周下来,满满一大箱,等到收废品的奶奶来时,不管谁在,大家都会像主人一样把它处理好。这样做不既节约又环保吗?在校外,我们更要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是二中的学生。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标志着二中的风采,人们要让全社会为二中竖起大拇指。

修养,不仅能给人满意和快乐,还会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更加高尚。多一份修养,就会多获取一份成功。“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让我们都能做一个有修养的幸福人,让文明修养之花开遍美丽的校园。

谢谢大家!

围绕人生修养演讲稿2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有修养的文明少年》。

首先,我想问大家,什么是修养?修养有什么用呢?修养是指一个人身上所拥有的文化、智慧和善良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美德。讲究情操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好传统,修养更是我们中华儿女世代相传的文明古宝。在我国古代,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那怎样才能成为有修养的人呢?我认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考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考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同学们,我们还年轻,我们就如造成的太阳,充满朝气,充满希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生最美好最灿烂的少年时代,却会让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遭遇很多很多的诱惑与险滩,你是愿意做浅薄无知、言行粗鲁的人呢,还是做一个知识渊博、举止文雅、谦和热情的人呢?相信所有的同学选择的都是后者,这就是有修养的人。

一个人的修养不是说想想就能拥有的,而是靠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同学们,当你走在文苑校园优美洁净的环境中,你也许会感叹生活实在是太美好了;当你和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一起游戏学习,你会感觉到生活是那样的充实快乐。可是,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校园,在我们的言行中,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每一个文三学子去督正、修炼。比如:当每天早晨进校时,迎接你的是礼仪岗同学热情地问候与值日老师的微笑时,你该怎么做呢?是漠然而视、擦肩而过还是还以标准的队礼、尊敬的鞠躬?当课间休息时,你是选择轻言轻语、养精蓄锐还是追逐打闹、放肆的喧哗?

同学们,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不能只是一句挂在嘴边的空话。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真善美,也都希望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那为什么不付之以实际行动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古训。亲爱的同学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讲尊重老师,与同学交往真诚礼貌文明待人,受到委屈要不失君子风度,被误解也能够宽容他人;遇到师长、来宾,主动敬礼问好;上下楼梯,人多拥挤,注意谦让,靠右行走,保障畅通;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见到纸屑随时捡;爱护公共财物,不乱写乱划,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相互监督,共同促进。修养不仅能给予他人以满意和快乐,而且还会使自己变得美丽,变得纯真高尚。

同学们!修养是可贵的,修养是文明的象征。作为一名当代小学生,让我们每个人都修身养性,做一个文明少年。

围绕人生修养演讲稿3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是修养?我想:修养是文化、智慧、善良和知识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美德,是崇高人生的一种内在力量,讲究情操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古代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要想成为有修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考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因为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思想就是粗鲁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同学们,当早晨第一抹阳光照到我们身上的时候,你也许会感叹生活实在太美好了;当你和一个有修养的文明的人谈话,你会觉得人性是那样的淳朴;当你在一个优美洁净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你会说这是学校给你的最好馈赠;当你潜到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时,你会感觉生活是那样的充实快乐。

同学们,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不能只是我们挂在嘴边上的空话,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真善美,也都希望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那么为什么不付诸行动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古训。亲爱的同学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讲并尊重老师;与同学们交往真诚,礼貌、文明待人,受到委屈也不失君子风度,被人误解也能宽容他人;遇到师长、来宾能主动问好;课间不在校园走廊、教室内外大声喧闹,讲究卫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互相监督、共同促进。

同学们,修养不仅给予他人以满意和快乐,而且还会使自己变得更美丽,变得更高尚的。多一份修养,就学一份人生崇高的完美;多一份修养,就多份生活纯真的愉快。让我们从每天清晨开始,努力让自己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围绕人生修养演讲稿4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众所周知,中国人从古至今是很仰慕文人雅士的,唐有李白的“莫使金樽空对月”,宋有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纵观起来,人们所最为称道的,不是他们的文字,而是修养。

说到修养与中国文人,首先想到的便是一种平和的生活态度。诸如林逋“梅妻鹤子”的故事自不必再赘述,就是现代的大师们也不少见,譬如启功大师,他如许多近现代文人一样,经历过了那段悲惨的时期。当时他和另一名先生一同去扫厕所,对于高洁的文人来说,这样的待遇显然难以想象。然而打扫过程中,启功先生却不断和另一位先生谈论着打扫厕所的技巧和诀窍,另一个先生对此深表叹服。诚然,这样平和的态度,能做到的人并不多。然而汤显祖“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清高,私以为还是平和些更是修养。

然而,古时那些流芳百世的高洁之士,也就一定有修养了么?只怕也不尽然。在古代,读书人清高自诩者居多,从那即便穷困潦倒却仍不改本性的孔乙己身上便可窥得一二。再加之佳流的“士农工商”,“三六九等”观念的影响,关注实际者则少之又少,甚至也不乏满口仁义道德却又做尽了世间龌龊事的衣冠禽兽。这样的人,就算有修养么?答案不言自明。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培根,光看其文章,俨然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贤人,或者说高洁之士。然而当你去查阅他的生平资料,却会发现他是一个极度言行不一的人。在《谈节俭》一文中慷慨陈词的他,生活却奢靡得令人发指。我想,这样的人若说有修养,恐怕也只能修养在那苍白的文字间。倘若他现实中不改改的话,其修养也只能被锁在无力的纸上。

不过,有一种修养,更让人称道,因为它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那便是诸如陆游那样到死前仍不忘却的民族大义。这样的修养,所含的是对本国家和民族最深层的关心与爱护。还记得《亮剑》中李云龙身边的那个魏和尚么?他原本是少林寺中一名僧人,修得一身好武艺。当李云龙初次见到他,问他为何还俗从军时,他的回答是:“日本人都打进来了,我还在习武念经,这经,我念不下去!”多么质朴的语言,然而流露出的却是更为朴素的赤子之心。这样的人,这样的修养,不得不说,令人肃然起敬。

说完这些,此时宣扬环保的我看到了厕所灯却还兀自亮着。于是,我二话不说,默然走去,因为我明白了何谓修养。

围绕人生修养演讲稿5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叹宇宙万物,渺沧海一粟,羡白云红叶两悠悠。驾一叶扁舟,遨游于大海之上,面对浩瀚无垠的蓝天,回首花季人生,不禁仰天长叹:与修养相伴,我亦青春无悔。

与修养相伴,你将是一个高素质的人。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不变的是我们的文化底蕴,是我们内在的修养。孟子,古时圣贤,人们尊重他,是因为他学识渊博,仁者爱人吗?我并不认为这是最直接的原因,而是由于他道德品格高尚,修养好。修养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灵魂美,也可以揭示一个人的丑恶的嘴脸,一件小事就斤斤计较,完全没有修养,就是有这样一些人让修养蒙羞,让灵魂尘封。与修养相伴,你尘封的灵魂会苏醒,你心灵的污点会褪色。

周总理一个后世敬仰的伟人,他抛弃自身荣誉,为人民奉献一生,因为他是有修养,有涵养的人,他的身上诠释着修养的内涵。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有修养的人虽逝去,可他们名垂青史。我们如果把自己与生得来的修养抛弃,就等于抛弃了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前途。我们虽不及古人,但我们也不能逊色给后人,我们应该活得潇洒,活得有修养,与修养相伴,人生亦无悔。

灾难面前,你退缩了,你为了身外之物,选择了放弃人格与尊严,更加抛弃了一个炎黄子孙的修养。中华民族生活在一个文化古国。中国人则是有修养的佼佼者。世界面前,我们展示中华风采。如果我们是有修养的人,如果我们在乎自己内心的呼唤,我们就不该让别人看不起,我们不该让“郭跳跳”再次出现,也许你忘记了这十几年来读书的目的,如果你忘记了祖祖辈辈的教训,那么请你从现在开始,关注自身修养,做一代人人赞扬,不负重望的青年人。与修养相伴,提升自我形象。

修养身心篇8

关键词:廉洁修身文化;勤政;廉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列宁指出:“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且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廉洁修身文化是社会成员对廉洁价值理念的高度认同、极度信奉和主动遵循,并自觉以廉洁的规范要求对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积极地、自觉地、主动地反省、修正、提升和完善,使自己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符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廉洁自律、道德高尚的人。

一、建设廉洁修身文化是培育和弘扬廉洁价值理念的保证

1.建设廉洁修身文化有助于人们形成共同的廉洁理念

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就是一个社会中同质成员的共同价值观,是人们对理想、信念、态度、价值取向所持有的普遍见解。廉洁修身文化是廉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凝聚功能。加强廉洁修身文化建设,有助于为政者和公共事业管理者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廉洁修养,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恪守做人、做“官”的道德底线,“律己以廉、存心以公”,勤政廉政,秉公用权,在自我砥砺中强化廉洁自律的思想理念;有助于社会从业人员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积极、主动、自觉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筑牢廉洁自律的道德防线,自觉抵制诱惑,始终做到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合法经营,在自我完善中形成廉洁诚信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广大青少年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通过反省,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努力加以改正,提升道德层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廉洁做人、修身立世,在自我超越中形成以廉立身的道德观念,最终形成廉洁的文化自觉。

2.建设廉洁修身文化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廉洁思想境界

“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在当前经济成分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情况下,加强廉洁修身文化建设,通过社会成员自觉加强廉洁修养,把修身正己看作是自觉抵制外界物欲刺激、廉洁克己的内在要求,时刻反省、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保持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节;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守得住规矩、抗得住诱惑,自觉做到慎微、慎欲、慎初、慎独,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坚决避免第一次的放纵,守住自身廉洁的第一道防线,做到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筑牢自觉抵御腐败文化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逐步形成以廉洁为价值取向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和个人思想道德品质。这种廉洁意识和廉洁思想一经形成,能够凝聚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使他们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养成对廉洁精神的爱好和追求,并转化为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在不断提升思想境界的基础上,将廉洁观念内化为自觉行动,始终做到廉洁自律。

3.建设廉洁修身文化有助于人们廉洁自律

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的普遍信仰和人们共同遵守的规范、惯例,对人的行为具有内在的驱动力和约束力。修身是社会成员自觉以廉洁的规范为要求,自我反省,修正、提升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廉洁修身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潜在的、巨大的影响。它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鞭挞什么,都有明确的指向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手段,弘扬主旋律,鼓舞和凝聚人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决定、规范社会成员的心理和情感、行为,引导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使社会成员从思想深处能够区分善恶、辨别好坏、知道对错,从而把廉洁的价值追求作为指导个人的思想指南和行动准则。如果有人违反了这种普遍信仰,它就会发挥潜在的约束力,促使其自觉矫正不廉洁的行为,始终做到廉洁自律、知荣拒耻。

二、建设廉洁修身文化是提升公民道德和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

1.建设廉洁修身文化对于提升公民道德修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高度凝结,又反过来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注重以德修身、以德立业和以德处世,尚“仁”重“礼”,“百行以德为首”,“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国人始终把养德作为个人修身立世的根本。建设廉洁修身文化,就是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为社会成员以德修身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社会成员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主观世界的改造,对一切不廉洁的道德观念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批判,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努力完善人格、提升道德境界;自觉主动学习先进人物,以他们为榜样,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崇高的理想追求和思想境界,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懂廉耻,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终身践行廉洁自律的要求,自觉做合格的公民。

2.建设廉洁修身文化对提升公民法律素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美国著名法学家博登·海默说:“在法律统治的地方,权力的自由行使受到了规则的阻碍,这些规则使掌权者受到一定行为方式的约束。”建设廉洁修身文化,促使为政者和公共事业管理者自觉学习党纪国法和法律基本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决策能力、依法应急能力、依法服务能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社会从业人员自觉树立依法从业、诚信经营的思想观念,积极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和责任,遵纪守法,公平交易,使依法办事成为自觉行动;广大青少年主动培养维权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对法律价值的认同感和法律信仰,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国家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约束自己,强化法治意识,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总之,建设廉洁修身文化,可以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牢固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提高法律素养,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合乎法律规范,推动全社会形成依法用权、依法管理、依法从业、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

3.建设廉洁修身文化,为提升公民道德和法律素质提供精神土壤

在廉洁修身文化建设中,社会成员既是廉洁修身文化建设的执行者,也是廉洁修身文化建设的对象、参与者,其修身的自觉性直接决定着廉洁修身文化建设的成败。加强廉洁修身文化建设,教育引导社会成员不断提高内在的思想觉悟因素,坚持反躬自省,坚持“日省吾身”“早夜以思”,对照廉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检查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自觉、主动地促使客观自我不断地矫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升华超越,努力塑造和培养全新的、廉洁的自我,培育对社会和他人的道德责任感,强化平等待人、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提升廉洁思想、价值观念、道德修养、敬业精神和人格品质,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对利益需求做出正确判断并自觉进行调整,消除狭隘的自利性和自我中心主义,强化社会成员的道德责任、增强法律素养,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可见,建设廉洁修身文化不仅为社会成员自觉提高道德和法律修养指明了方向,而且为他们提供了思想养分和精神土壤。

三、建设廉洁修身文化是抵御腐败文化侵蚀的内在要求

1.建设廉洁修身文化为抵御腐败文化侵蚀提供思想基础

廉洁修身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它象征着一种信念,代表着一种形象,体现着一种情绪,以文化为表现形式,对社会有着辐射和教育功能。人们对廉洁修身文化的需求越多,对腐败文化的抗拒力就越强,腐败文化在人们精神世界中占领的空间就越小。这是因为廉洁的价值取向一旦形成,往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甚至会成为社会成员的习惯心理和行为。加强廉洁修身文化建设,引导社会成员按照廉洁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自觉做到在学习中升华廉洁理念、在内省中完善廉洁理念、在自律中养成廉洁理念、在实践中锤炼廉洁理念,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内正其心、外正其容”,通过不断地强化廉洁修身意识,从情感上、心理上引导社会成员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诚信自律,恪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明辨是非,站稳立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讲修养、明道德、知廉耻,耐得住艰苦、顶得住歪风、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在道德上、人格上、思想上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2.建设廉洁修身文化为抵御腐败文化侵蚀提供精神支柱

廉洁修身文化体现了人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是一种思想深刻的文化体系。它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社会成员的个体思想道德建设,以廉洁自律的尺度来评判社会成员。腐败现象,从文化层面上分析是一种文化营养不良。文化生活的粗鄙和文化内涵的缺乏,导致一些人精神生活空虚和平庸,观念扭曲、价值取向偏离、理想信念动摇甚至丧失,是非曲直不辨,尊卑荣辱不明,利益得失不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以丑为美,人格低下,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荣誉感、职业伦理弱化。这种氛围一旦成为一种“文化”,就会不断渗透到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侵蚀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导致腐败滋生蔓延。加强廉洁修身文化建设,引导社会成员不断加强自身廉洁修养,把自律、自省、修己视为做人、做事的基础和根本,坚持高尚的理想信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修炼良好的个人品德,丰富精神世界,筑起精神屏障,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廉洁价值意识从自发提升到自觉、从心理水平提升到观念水平,牢固树立廉洁的价值取向,挤压腐败价值观的生存空间,构筑起预防腐败的“隔离网”和“防火墙”,始终做到修身律己、廉洁做人。

3.建设廉洁修身文化为抵御腐败文化侵蚀提供社会氛围

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封建的腐朽文化、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侵蚀着每一个社会成员。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摩擦,导致各种思潮激荡起伏,在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加。要不要、能不能对腐败文化侵蚀进行抵制,关系到用什么样的思想文化占领阵地,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问题。加强廉洁修身文化建设,引导社会成员自觉加强廉洁修养,强化自我控制意识,增强对廉洁与腐败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自觉做到不义之事不为、不正之风不染、不法之事不干,使健康的思想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廉洁意识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并以此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廉为美、以廉为乐”的浓厚廉洁氛围,对腐败现象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和以正压邪的舆论态势,为社会成员自觉抵制腐朽文化、树立廉洁价值观念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2]列宁.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礼仪修养范文 下一篇:师德修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