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喜剧范文

时间:2023-11-20 01:58:45

欢乐喜剧

欢乐喜剧篇1

《欢乐喜剧人》第二季播出期间,CSM35城收视率全部过2,有四期节目收视过3,4月3日总决赛收视率3.61%,创下节目收视最高值。

11月中旬,采访欢乐传媒CEO董朝晖,正值欢乐传媒制作、浙江卫视播出的《喜剧总动员》收官阶段,总决赛的录制如火如荼,而新一季《欢乐喜剧人》将要启幕,节目还将与东方卫视合作明年1月播出。此外,一档全新喜剧类节目的策划也由董朝晖亲自坐镇。三年多以来,董朝晖和他的欢乐传媒专营着喜剧这门生意,并从中收获着快乐。

随着喜剧市场的极速增长和扩容,面对日渐白热化的竞争态势,董朝晖看待市场的态度要冷静许多,他不认为喜剧就是简单几个综艺节目而已,在他心中做喜剧更像做局,资源、资本、内容运用得当,便可创造更大价值。

老牌传媒公司的转型

欢乐传媒并非行业新兵,其在90年代末电视综艺开始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诞生,并凭借综艺节目《欢乐总动员》在业内稳固地位。此后欢乐传媒产出丰富的类型节目《才富大考场》《超级模特》《勇者总动员》《每日文化播报》等,一时间在国内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中风光无限。

此后,在当时竞争机制不够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夹缝生存的欢乐传媒生存空间逐步受到挤压,董朝晖毅然决定退出综艺市场,转向影视剧投资,期间还经营了一家传统报业,收购网络文学网站“榕树下”。

3年前一头扎入喜剧这一并不被看好的垂直细分领域,欢乐传媒既要面临招商压力,也有制作层面的原创压力,观众对喜剧的刻板印象和认知也亟需打破。以致《欢乐喜剧人》第一季前三期节目是“裸奔”,但随着节目被认可,喜剧市场的价值也迅速被广告主发掘,《欢乐喜剧人》第二季冠名费涨至8000万元。

谈及为何专注于喜剧领域,董朝晖告诉《综艺报》,在考虑重新回到综艺市场时,公司做了大量调研和战略思考,基于之前的成功经验,欢乐传媒决定从自己最擅长的喜剧入手,而多年来在业内积攒的人脉资源也成为节目的有力保障。

此外,董朝晖认为,喜剧对观众来说是“刚需”,是文艺作品中重要的品类之一。尤其现下人们工作、生活、情感压力大,需要有喜剧产品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现阶段,欢乐传媒将深耕喜剧领域,暂不考虑向题材多元化发展,公司以每年研发一档新节目的节奏推进。2017年,欢乐传媒计划推出一档喜剧类户外真人秀,该节目还在研发中。”

挖掘产业链价值

在《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节目中,参加竞演的明星和专业喜剧人总是感慨排练时间短、剧本磨合时间短,强烈的紧张感时常让观众为他们捏一把汗。而每场表演结束后,效果却往往令人惊喜。

如此紧张的作品制作周期会不会影响节目质量?董朝晖认为,尽管明星因为档期等原因可能准备时间不足,电视上看到他们有的花一两天时间准备,实际上节目组整个辅助团队排练时间都在一周以上,每一场表演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内容体系在支撑。

欢乐传媒拥有员工100多人,节目录制阶段可达二三百人。公司设有核心编剧团队,还签约了一批编剧人员。2016年,欢乐传媒成立了由30多人组成的广告营销中心。董朝晖表示,春节后欢乐传媒有望扩充至300人。此外,为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和人才,欢乐传媒与众多行业伙伴展开合作,包括项目合作、合资公司、工作室、签约等多种形式,公司希望各方在同一体系之内,产生协同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从《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及至正在筹备的新节目,董朝晖都是主要的创意发起人和研发人员。欢乐传媒并非从海量节目模式中挑选,也不是仅由一档节目形态出发,而是先定战略内容方向,再用逆向思维思考节目模式。比如《笑傲江湖》欲挖掘国内素人喜剧人才,《欢乐喜剧人》是站在有一定知名度和表演基础的喜剧人的角度进行资源整合,《喜剧总动员》则是跳脱狭义的喜剧领域,放眼影视圈内具有喜剧天分或对喜剧抱有兴趣的明星做跨界组合。

谈及做喜剧节目的心得和秘籍,董朝晖始终强调他是在做喜剧的“局”,不是做几档综艺节目这么简单。“如果单纯从制作一档节目考虑问题,关心的就是这档节目的预算是多少,每个段子耗费多少成本,然后在市场上找人帮你把这些事做好就可以了。我们不是这样。过去三年,及至未来三年,在喜剧这个行当,我们研发每一档节目都带着前瞻视角,希望依托节目获取更多核心且有价值的资源,包括喜剧中最重要的创作人才、表演人才。当这些资源都有了,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我们就有足够的延伸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欢乐传媒不急于做大公司体量、划分各个业务版图。其首先要做的还是基于内容整合资源,再孵化更多资源,使内容更强大。换句话说,欢乐传媒现在做的内容是在为未来开发完整喜剧产业链而“做局”。

未来,欢乐传媒会将综艺和电影进行嫁接,不仅综艺节目可以衍生出电影,节目中的单个作品也可以作为IP来运营,仅《欢乐喜剧人》一年就有70个作品,其中一些已经有影视开发价值。明年欢乐传媒会有三部跟喜剧相关的电影上映。《欢乐喜剧人》大电影9月初开机,预计明年大年初一上映,该项目投资近1亿元。

“只做金字塔尖的内容”

如果说三年前,喜剧综艺还是平台和广告主不敢下手的领域,如今的喜剧综艺市场则是资本和人才青睐的主战场之一。

近两年,各大卫视的喜剧综艺层出不穷,从选秀、竞技型喜剧,到情景喜剧、跨界喜剧,节目模式和人才、创意均出现同质化趋势。单是《喜剧总动员》播出期间,就有《跨界喜剧王》与之抗衡,欢乐传媒的老搭档东方卫视也打出《今夜百乐门》的喜剧牌入局竞争。与此同时,在各大卫视和视频网站2017年节目资源片单上也可以看到诸多以喜剧为主打的栏目集群。喜剧节目竞争彻底进入“红海”。

欢乐喜剧篇2

《欢乐喜剧人》:做段子与赛制剪辑

8人,这是大型喜剧竞赛类节目《欢乐喜剧人》背后的主要剪辑人员。

《欢乐喜剧人》1、2、3季的后期制作均由幻维数码负责,节目后期指导王文彬告诉《综艺报》,前两季主要剪辑人员有12人甚至更多,但今年的人手只有8人。其中,4人负责剪段子(喜剧表演),3人负责所有的仪式和赛前准备内容,还有一位总编剧同时也负责剪段子和最后的结果宣布。

连续3季的剪辑工作,让王文彬和他的团队形成了一套喜剧剪辑的方法论。“《欢乐喜剧人》的后期关键的是做段子和赛制的剪辑。”王文彬表示。户外真人秀素材录制时间相对漫长,包袱与笑点少且散。但一个完整的喜剧表演,包袱笑点非常集中,可能一分钟或是半分钟就有几个包袱。因此对于王文彬和他的团队来f,段子剪辑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减法。“在录制现场,喜剧嘉宾的一个完整表演时长在20―40分钟,笑点无数且每个笑点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如果没有第一个笑点可能也就没有第二个,如何把他们的喜剧表演压缩在15分钟甚至更短时间之内,且不破坏每个笑点之间的逻辑,这对剪辑团队的语言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文彬透露,有时候剪辑团队会提前跟参赛的喜剧明星沟通,在规定时长内保留哪些笑点和包袱。在剪出15分钟的喜剧段落基础上,后期团队还需要通过剪辑强化表演的“笑果”。“比如说在喜剧小品的表演中人物出场是有规律的。可能现场某一人物或是道具已经出现,但通过镜头的切换,电视前观众看到的是他在包袱点附近才出现。”王文彬表示,喜剧表演有各种形式,小品、相声抑或是其他,那么怎样去强化“笑果”?关键在于细节,通过镜头切换或是镜头之间比例关系的调整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每个包袱都能埋得更精准。

在赛制安排方面,《欢乐喜剧人》主要分为淘汰赛、踢馆赛和总决赛,不同的赛制在剪辑上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与方向。如果是淘汰赛制,王文彬和他的团队会注重节目的竞争感和面临淘汰选手的危机感,比如说前几名之间如何竞争,处于中间的人如何谋求更好的排名,以及面临淘汰的选手是否有新的撒手锏。踢馆赛则有更多的剪辑倾向与做法。踢馆选手必须获得一定排名才能踢馆成功。此外,踢馆赛与淘汰赛并存,当期比赛可能产生双位淘汰的结果。因此剪辑团队会更着重踢馆的过程以及踢馆选手和其他选手的竞争关系。总决赛,则是一次终极对决,在平时赛制人物构建的基础上,更注重形式与仪式感的表达。“赛制的剪辑和喜剧表演的剪辑,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譬如说选手面临淘汰可能会在比赛中拿出一个撒手锏或是突破性的东西,那么我们在剪辑上则会通过彩排、采访不断渲染这个撒手锏。”王文彬说道。

结合赛制,每位参赛明星的人物特点也会得到凸显。对于很多喜剧演员来说,舞台上的他和生活中的他是完全不同的状态。以常远为例,在喜剧表演中他是一个很搞笑、很咋呼同时带有一定女性化特点的形象。但生活中的常远低调、严谨、不善言辞,男人味十足。“这种性格反差一定要凸显,观众能从真人秀部分看出这些人的疲惫、坚持以及真实性格特征。这些嘉宾的性格特点都不是强加的,而是我们在剪辑中逐渐发现的,”王文彬表示。

“剪辑也是一种本能。”王文彬在澳洲学习剪辑时,当地老师的这句话让他印象深刻。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剪辑师来说,他的剪辑方式也体现了他对事物的认识方式和角度。“我认为人物的性格塑造,应该源于自然。这些性格应该是人物本身就有的,可以通过剪辑把他放大,但是性格特征不能刻意嫁接,有时候刻意嫁接的综艺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放开我北鼻》剪辑师也“有爱”

“做电视节目,尤其是真人秀,你要了解节目嘉宾,发自内心地去喜欢他/她,之后你才能把节目中的那些情感剪辑出来。”《放开我北鼻》剪辑指导吴雯告诉她的团队。

《放开我北鼻》后期团队最初看到节目素材时,“他们是崩溃的” 。节目最开始,小朋友们与父母离别时哭泣在所难免,剪辑师们的耳机充斥着哭声。这支由吴雯带领的30余人的后期团队,成员都非常年轻,多为90后且多是男生。“刚开始剪辑时,好多剪辑师都说他们以后结婚都不想生小孩了。”吴雯表示,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很多对小孩是无感的,甚至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但对于《放开我北鼻》这样一档讲述明星大哥哥如何与萌娃相处的节目来说,放大萌娃的可爱一面以及细腻的情感处理是关键。

虽然最初让剪辑师们带着“有爱”的情绪工作比较困难,但随着项目的进展,他们都被节目中所体现的情感感动了。一开始部分剪辑师觉得小孩有些“烦人”,但随着剪辑的深入,很多人都被萌娃们“萌化了”,最初说不要生孩子的人在项目结束后却表示要生一个像哈琳、Jackson这样可爱的小孩。

在第二期节目中,清晨洗漱时哈琳尿裤子了。围绕这一事件点,后期团队花费了些心事讲述易烊千玺是如何处理“尿裤子事故”的。发现哈琳尿裤子之前,千玺正在为雪儿和小葱花挑衣服、梳头发。发现哈琳尿裤子之后,千玺让雪儿帮哈琳换裤子。在这一段落的末尾,千玺在浴室为哈琳洗脏裤子,哈琳则在客厅开心地挥手玩,后期团队将这两组镜头交替剪辑在一起,并配上了千玺演唱的一首温暖抒情的歌曲。“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观众能体会到哈琳换完裤子开心的情绪,以及易烊千玺照顾孩子时的细腻情感,也进一步凸显了千玺温柔、细致的大哥哥形象。”

吴雯告诉《综艺报》,《放开我北鼻》的观众70%以上是女性,她们想要看到的是嘉宾与萌娃暖心的感情变化,但这些有爱的细节最初对于直男型的剪辑师来说难以一眼发现。受每期节目时长限制,在项目前期男性剪辑师往往会忽略很多温暖互动的细节,抑或是仅仅以交代事件为主,情感处理有些生硬,“一看就是直男剪出来的”。“这个项目也是一个直男再教育的过程。”吴雯笑称,在剪辑的过程中,男性剪辑师的剪辑方式也越来越细腻,后来他们也会不自觉留存一些互动小细节。

欢乐喜剧篇3

“喜剧类节目的价值被大大低估了。”这是《欢乐喜剧人》总导演的感叹。《欢乐喜剧人》是今年综艺类电视节目里面的一匹黑马,根据最新的索福瑞报告,这档东方卫视制作的喜剧竞技类真人秀节目,今年一季度录得收视率第一的成绩,饭桌上人们开始谈论小岳岳、沈腾、宋小宝这些喜剧明星们的名字。这档节目从去年元旦过后开始投入制作,所以到今天也就是一年半时间,已经播出两季,在喜剧节目低迷的今日,确实可以算是一个特别的现象。为什么一档喜剧类节目可以成为一种现象,背后透视的是怎样的文化现象和观众心理?《南风窗》记者对《欢乐喜剧人》的总导演施嘉宁进行了专访。

施嘉宁,80后,东方卫视《笑傲江湖》的创始人和总导演,当时做完《笑傲江湖》第一季之后,还没来得及分享胜利的果实,他就面临更大的挑战,成为另一档喜剧节目《欢乐喜剧人》的总导演。问及节目开播一年半以来的感受,施嘉宁说,每一季的心情都不一样,每一次在节目筹备的时间点上都非常煎熬。“第一季更多的是一个创业的过程吧,你初创一个品牌,一个节目,然后从无到有,从怀疑到相信,从不看好到看好,那么第一季其实完成的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后来因为第一季从收视率上也好,从影响度上来说也好,都获得了很好的口碑,那么到了第二季,即便以前有了一定的口碑和积累,人家仍然还是会对你存在怀疑,你能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现象级节目?第二季的压力就在这里。第三季就需要考虑怎么让这个节目有一个变化、创新、突破,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所以每一次遇到的困难都是不一样的。” 笑的背后可能是悲伤

《南风窗》:在之前你有提到,在中国,喜剧类的节目是被低估了,那么做完这个《欢乐喜剧人》之后,你是怎么重新看待中国的喜剧问题呢?

施嘉宁:在当时,中国的喜剧有点像边缘创新,像《泰濉氛庋的喜剧类电影,说明了观众对喜剧的需求还是很大的。以前也有很多的喜剧节目,但是创新力度不够,套路老套。我之所以做《笑傲江湖》,是因为看到市场的需求,同时借鉴以前喜剧节目的经验,用我们的理念,去创新去突破,满足观众需求。而且当时有个大环境就是,很多电视台在做歌舞类或者真人秀这样的节目,这些节目都已经是标杆式的节目,如果我们再去做,很难再去超越,所以就想到了做喜剧节目。而且这个门类上还没有什么王牌节目,那我们就去试试看。

《南风窗》:你刚刚谈到的喜剧创新的问题,应该怎么理解?

施嘉宁:不管我做《笑傲江湖》还是《欢乐喜剧人》,我是从电视理念上去创新的。比如像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你很难去超越、创新或者改变。但是我用电视理念去做节目,像《笑傲江湖》,我借鉴的是《中国达人秀》的经验,用达人秀的理念去做选秀类的戏剧节目,这跟央视小品大赛这样的节目是不一样的,我们是把喜剧和真人秀放在了一起。现在很多媒体把真人秀妖魔化了,其实真人秀是在讲人的故事,那么这些喜剧的同业人也有自己的故事,而且他们的故事或者喜剧张力会更大,因为笑的背后可能蕴含着悲伤或者一些不为人知的情感,这就形成一种反差,带有巨大的张力。所以其实我们做的不仅仅是一档喜剧节目,更多的是回到了人的本身。

《笑傲江湖》的口号叫“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对”,《欢乐喜剧人》的核心是一句话“搞笑,我们是认真的“,这是我们的价值观和理念,是别的喜剧节目所没有的。笑点是喜剧节目的外衣,是吸引观众的手段,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你能不能赋予这档节目价值内涵。这就是为什么这两档节目能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喜剧节目的最根本的原因。

《南风窗》:关于真人秀,你还可以再多说一些导演方面的考量和安排吗?

施嘉宁:之前我们做达人秀,从来没有人会想过在达人秀的基础上加上喜剧因素,会是什么样的效果,这在全世界来说都是没有的。我用喜剧手法加上达人秀的叙事模式,混搭以后变成了《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其实是受到《我是歌手》的启发,全世界没有一档做喜剧演员的专业PK的节目,但是喜剧演员比歌手更机智更有张力,很多人只看到喜剧演员台前带来的欢乐,但是看不到他们背后的辛酸,我们做这个节目就知道他们每创造一个段子有多痛苦。所以我们做《欢乐喜剧人》这个节目就可以全方位地展示他们的状态。 喜剧人的共性

《南风窗》: 《欢乐喜剧人》现在在评奖方面也有一些质疑声音,包括冠军是不是内定等等这样的质疑,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施嘉宁:没有内定,这些都是网友的猜测,因为其实在现场来说,谁的人气高,谁的段子效果好,这个是一目了然的,所以现场观众的判断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

《南风窗》:刚才谈到喜剧人的故事。就你认识的一些喜剧人,你觉得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

施嘉宁:他们都有一些共性,他们在台前都表现得很开心,发光发亮,但是台下可能并没有那么快乐,甚至会很内向,比较害羞。

《南风窗》: 《欢乐喜剧人》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关于喜剧人的故事呢?

施嘉宁: 《欢乐喜剧人》的成功是一种电视思维的突破,不是喜剧的突破,不是因为节目里某些段子的成功而让这档节目成功,而是它用了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把那些成名的喜剧演员带入到一种真人秀的环境当中,逼他们在这种环境当中发挥最大的潜能,让他们成长。这是一个电视作品,而不仅仅是一个喜剧的门类。

这是一档明星的竞技真人秀。首先它是在讲一个故事,它用12期的篇幅来讲一个故事,有6位喜剧勇士进入到游戏当中,最后谁能在这个竞技中获胜,其实它讲的是这么大的一个故事。不要局限在喜剧本身,当然它是加上了一个门类,正因为加上了这个门类,让它变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原创节目。其实不是说在喜剧上有了什么突破,而是在电视领域里面我们开拓了一个新的属于中国人自己创作的原创的喜剧门类,我是这么看待这个节目的真正的意义的。

一方面,它成了中国电视节目创新上很好的一个范例,另一方面是引领了观众的审美。过去我们对喜剧节目的认识还是停留在30年春晚里面,但是《欢乐喜剧人》就让大家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创新点。 一个关于勇士的故事

《南风窗》: 你怎样看待这些年喜剧遇到的瓶颈?

施嘉宁:喜剧是人们的刚需,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人们都需要这样的快乐。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现在的喜剧没有以前好玩了,经典的段子越来越少了,这是有很深层次的原因的。因为我们能够表现喜剧的手法太单一了,就像你说的,像《碰瓷》这样的小品,我们越来越不敢去触碰,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喜剧?

喜剧从来都是人们的重要需求,最容易引起人的共鸣的东西,但是这些年喜剧很难做了,可能大家看到《欢乐喜剧人》收视率高了,喜剧可以做了,但是《欢乐喜剧人》为什么受欢迎?因为它剑走偏锋,它走的是人性的路,不是说《欢乐喜剧人》的作品多么有震撼力,而是它的作品加上了真人秀以后形成了一种化学反应,让观众除了关注作品的好笑之外,还关注到了人性、对人生的态度、价值观,这要混搭以后才能形成化学反应,所以单纯谈论喜剧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你还是要打破枷锁,让大家感受到真善美,给大家带来快乐,这是中国喜剧面临的困境。

所以我要把人性的东西加进去,《欢乐喜剧人》是一个有人性的温度的节目,它是讲一个个人的故事,一个个勇士的故事,可能看一两期你是感觉不到它的意义的,但是传媒这个东西,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的,慢慢的你会感觉到它的价值它的意义所在。我们是换了一种方法一种角度去传递精神。我们的喜剧演员都是有各自的定位针对的人群,他们触及到的是我们中国各个阶层的方方面面,这就是我们这个节目说的叙事的功能,真人秀的力量就在这里,这是观众可能意识不到的。但是《欢乐喜剧人》的成功不只是段子的成功,当然段子的成功也是很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观众慢慢在这个节目的背后看到的价值观的力量。 人,精神,力量

《南风窗》:很多观众会把自己投射进节目里面,因为在这些人身上体现了人性、体现了精神的力量。

施嘉宁:其实在做这个节目之前,很多人质疑,为什么要叫《欢乐喜剧人》,因为喜剧人其实是个病句,但我要的就是这种反差,我想告诉观众我要做的是“人”。《欢乐喜剧人》的落点是人,我要去树立一个个喜剧人的形象,人物的背后都有他们的精神和内在的力量,普通观众看这个节目不会有直观的分析,他们可能不会直接跟你来谈论我在这个人身上看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和价值观,他可能只会跟你说一句这些喜剧人不容易。这说明观众开始关注喜剧人了,他们演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而是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才是最打动人心的。所以单纯做一档喜剧节目是难以取得成功的,你必须加入人性进去,形成混搭,才能产生化学反应,这是一个化学公式,否则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达到沸点。

《南风窗》:当然节目里很多作品的演绎都是不错的。

施嘉宁:其实到了那个时候,观众关注的已经不是这个小品本身演的是什么了,而是关注宋小宝这个人,我们在之前对他有过很多的铺垫,包括他为什么到这个节目上来,就是因为大家不看好二人转,认为二人转是很低俗的,他来这个舞台就是想证明自己,证明给大家看。包括我们这期做的潘长江老师,都是有他们的意义的。其实每一个喜剧人都是一个故事,我们需要媒体把这样的精神和正能量传播出去,因为观众是需要点拨的,他不像我们做节目的,一开始就有很深层次的思考,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电视节目需要加大我们的表达力度,因为现在电视节目的门槛很低,有很多鱼龙混杂的节目,这是我作为一个从业人员觉得很丢脸的一件事情。真正的精品,每一个高收视率的节目,背后都是有很深层次的文化思考,我们首先需要这个东西作支撑,然后再去做电视节目。

《南风窗》:对,我相信是这个样子的,虽然说从收视率上来说看起来是很市场化的一个标准,但是一档节目能取得高收视率,也从侧面说明了这档节目带给人们的满足,我觉得这个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欢乐喜剧篇4

一下。

一、孩子究竟是哪里缺乏自控力

我根据观察把孩子的自控力分为以下两大类,并举例说明:

1.行为缺乏自控力

A1:玩积木时,乐乐一个接一个的扔玩具,老师发现后制止了乐乐告诉乐乐积木摔地上,积木也要疼的,乐乐说:“我不扔积木了。”过了一会儿老师走开,乐乐又开始扔积木了。(控制不住模仿别人)

A2:天天是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子,但班级里的孩子基本每天都要向老师告他的状,不是坐在位子上抓了旁边的孩子,就是玩积木时用积木敲小朋友,要不然就是排队的时候推小朋友。(控制不住“伤害”别人)

A3:丽丽坐着吃饭,吃点心的时候总是把鞋子踢掉再穿上,活动时总是摸摸自己的裙子,玩玩朋友的辫子。(控制不住分心)

2.表达缺乏自控力

B1:小凯在认真听老师介绍益智区的钓鱼玩具,这时阿姨开门出去,小凯马上转过头去看,过了一会儿阿姨进门小凯又回头去看阿姨在做什么。(控制不住,不能专心一件事)

B2:君君在老师讲《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时候不停地说我听过的,老师说小蝌蚪找到乌龟问乌龟,您是我们的妈妈吗?君君说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一些小朋友起哄不停地说小青蛙,在老师讲完故事提问君君乌龟是怎么回答小蝌蚪的?君君站说小蝌蚪的妈妈是小青蛙。(控制不住想说什么说什么)

B3:午餐时,老师鼓励孩子们吃饭时不要讲话,吃完再说,可每次琦琦都不吃饭而是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等一桌的所有小朋友都吃完搬着椅子走开了,琦琦的一碗饭还没动,然后琦琦用了没几分钟就把一碗饭吃完了,画画时,同桌的小朋友都画好了,老师要组织大家去户外运动了,琦琦什么都没画,因为在别人画画时她一直在说话。(控制不住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

二、通过戏剧游戏帮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1.自我行为控制的戏剧游戏

小班戏剧游戏――巫婆和动物:这个游戏是以木头人游戏为蓝本改编的戏剧游戏。

中班戏剧游戏――夜晚的动物园:这个游戏是结合了绘本故事《晚安,大猩猩》和中国传统游戏拍拍一二三改编的戏剧游戏。

大班戏剧游戏――我说你做:全班孩子围成一个圆,按顺时针方向,老师说扫地,老师左手边的孩子A要做扫地的动作,并同时说一个动作如:拍球。这时孩子A左手边的孩子B要做排球的动作,并再同时说一个其他动作,说过的动作不能重复说。以上戏剧游戏可以帮助到A3、B1、B3等孩子锻炼自己的自控力。

2.模仿榜样的戏剧游戏

小班戏剧游戏――礼物盒:老师准备一个礼物盒,请一个孩子在礼物盒里选择一样礼物(不给其他孩子看见),让这个孩子用动作表现自己收到的是什么礼物,其他孩子模仿他的动作,然后猜一猜,猜对的孩子继续上来选礼物,不可以选择和前面孩子一样的礼物,直到礼物盒里的礼物都猜出来,游戏可以从易到难。

中班蚓缬蜗贰―拷贝不走样,这个游戏相信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当然我们拷贝的内容要选择适合孩子的理解和表演的,如:小猴子摘桃子、小兔子摔了一跤、小乌龟晒太阳等。

大班戏剧游戏――我的主角我做主:这个戏剧游戏是我发现班级里很多孩子都跟着爸爸妈妈在看选秀节目参考选秀的电视节目改编的,首先孩子们分为选手组和评委组,选手组抽取表演题目自己挑选道具服装、装饰等进行表演,评委组进行投票,并且每个评委要说出自己投票给这个选手的原因不能简单地说我喜欢他,或他表演得很好,要说出他哪里好(服装、道具、说话的方式、做的动作等),得票最多的表演组的那个孩子会把照片贴在门口成为本月主角。以上戏剧游戏可以帮助到A1、B2、B3等孩子锻炼自己的自控力。

3.辨别是非不随大流的戏剧游戏

小班戏剧游戏――我喜欢和我不喜欢:游戏规则,老师出示图片,孩子用表情表示出喜欢或不喜欢,如:老师出示老虎图片,喜欢的孩子可以用喜、乐、惊喜等表情表现出喜欢,而不喜欢的孩子则用哭、生气、惊讶表现出不喜欢

中班戏剧游戏――喜怒哀乐:这个游戏其实就是喜欢不喜欢的升级改良版,老师请几个孩子表演一些生活中的场景。

大班戏剧游戏――红蓝对抗赛:红蓝两队各表演两组情节,红队表演结束,蓝队说一说哪些是不文明行为或哪些是文明行为,然后交换,找出一处得一颗星,得星多的一队为胜利队。

以上戏剧游戏可以帮助A1、A2、B2等孩子锻炼自己的自控力。

欢乐喜剧篇5

1992年,英达从美国回国,受到美国室内情景喜剧的启发,与王朔促膝谈论策划,1994年推出《我爱我家》,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情景喜剧诞生。在剧中,植入了当时最流行的美式情景剧的元素,比如罐头笑声和现场观众。同时《我爱我家》的幕后团队无一不是大腕:王朔、梁左以及后来《家有儿女》的编剧臧一等等,为完成这部剧,英达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家人亲戚朋友关系。英达被称作“情景喜剧之父”就是外界对《我爱我家》的肯定。

尽管中国情景喜剧是舶来品,但其实让它真正成熟的土壤是中国的“室内剧”。1990年播出的《渴望》是作为室内剧的面貌出现,虽然不是喜剧但大部分是在室内拍的。当时正值美国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在中国热播,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拍摄了《编辑部的故事》,平民化的口语和老百姓的幽默已经带着情景喜剧的范儿了,也为情景喜剧的出现打下了良好的观众基础。“如果在这之前你提出拍情景喜剧,人家都不知道你在讲些什么东西。”英达曾说。

《我爱我家》之后,英达和他的同事们在好势头下成立了英氏影视文化公司,并接连推出了情景喜剧新品:1997年的《候车大厅》和《新七十二家房客》、1998年的《心理诊所》和1999年的《中国餐馆》。英达一直在寻求新的探索。《中国餐馆》借鉴的美国蓝本是上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欢乐酒吧》,将故事发生的地点放在了国外。这部剧集合了当时中国最有实力的情景喜剧班底:梁左和梁欢执笔,英达导演,杨立新、王姬、刘金山、何冰、李琦等主演。这也是继《我爱我家》之后,英达投入最多、精雕细刻的情景喜剧,无论是观众、媒体还是英达本人都对这部剧期望很高,但是并未取得意料中的成功,反而是批评声不断。英达分析原因时说:“真正跟着城市发展走的不一定受到观众的理解。《中国餐馆》过于超前了,它违背了喜剧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喜剧中的人物应该比观众更低,一定要比观众可怜才行,一旦比观众高的人物做成喜剧,观众一看,你比我还强了那有什么可笑啊?”

冷遇中崛起

《我爱我家》之后,比肩而来的《欢乐家庭》、《东北一家人》、《家有外星人》等等,虽然符合中国人温馨、和谐的家庭观念,但题材重复、笑料不足让观众没了热情。在这个阶段,情景喜剧已经被边缘化了。

进入新世纪,中国情景剧终于打破英氏一枝独秀的局面。之前的《闲人马大姐》算是英氏喜剧的一种回归,也拿到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唯一一个飞天奖。2000年11月,广东电视台推出了粤语情景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在广东地区大受欢迎,但全部采用方言的对白根本没办法在广东以外的电视台播出。

当然,真正“边缘化”还言之尚早,2003年,由新锐导演尚敬执导的《炊事班的故事》一经播出,就收获好评,发生在六位年轻炊事兵身上的一件件鲜活生动的日常小事,被演得妙趣横生。许多用于搞笑的手段比如悲喜交融、黑色幽默、流行资讯、无厘头等让观众眼前一亮,尚敬用有时尚趣味的搞笑方式,让观众看到了当下情景喜剧的魅力。距离《我爱我家》播出十年之后,这部剧也标志着中国情景喜剧开始有了新的温度。作为军旅题材的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系列从2002年到2007年总共拍了三部,年初《大学生士兵的故事》在央视黄金时间播出时,尚敬说这其实是“空政品牌”的延续。

英达曾表示自己当时的起点比较高,自己都超越不了自己了,对别人来说更有障碍。他希望有个人能横空出世,但这恐怕是奢望。情景喜剧不是捡个金子一夜暴富,需要积累经验。英达说得很客观,不过2005年《武林外传》的播出,标志着“那个人”已经横空出世了。他就是尚敬。

难见光明中的一丝光亮

2005年,一个镜头对准武林,重燃很多人江湖梦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播出,先头并没被大多数观众接受,但这个已经不能局限在一个题材范围内去看的情景喜剧,利用客栈这一武侠剧中的经典场景不断地召唤南来北往每个有江湖梦的人,尚敬和宁财神用古代人的皮囊幽默机智地表达了现代人的生活,观众也在笑声中发现了失落的自己。

不同于之前国内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采用古典章回体小说,无厘头的台词风格,脚步紧随当代中国流行文化,带着拼贴和杂糅色彩也是这部后现代风格情景喜剧能获得年轻观众的最大优势(详见尚敬专访)。比如,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幽默与温情、对武侠的反讽与对侠义精神的弘扬混合在一起,还掺杂着网络语言、流行歌曲、广告综艺、时事新闻、时尚资讯等等。《武林外传》又很温暖,很多人并不是喜欢它表面上的江湖,而是在江湖的刀光剑影背后,有这么一帮“好久不见”的兄弟,一起实现彼此的梦想。它成了新鲜、时尚、好玩的代名词。

如果说《我爱我家》是带着明显的美国情景剧的痕迹,那么到《武林外传》,中国情景剧已经完全实现了本土化过程的转变。当《闲人马大姐》和《武林外传》进入主流频道黄金时段时,却并不意味情景喜剧就摆脱了它的边缘状态,事实上,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电视剧中的主流类型,甚至到今天还有绝大部分作品根本进入不了电视台的黄金时段。

《武林外传》播出时,中国情景喜剧发展也不过短短十年时间,从《我爱我家》、《炊事班的故事》到《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和《卫生队的故事》的系列作品,是带着一个光环出现的。在题材上渐渐枯竭是中国情景喜剧面临的最大挑战,而这恰恰是情景喜剧的灵魂。2011年春节前,《武林外传》时隔五年后,原班人马的电影《武林外传》上映,不足两千万的投资却收获破亿的票房,这确实让疲惫不堪的情景喜剧创作者们振奋了一下精神。

呼唤更娱乐

很难说中国情景喜剧到底留给观众内心多少东西,很多人笑得不亦乐乎却挖苦地说它不着调。情景喜剧的发展经历着一个又一个抛物线似的起伏过程,创作者都太明白挤压他们生存空间的“敌人”在哪里,类型和题材已经相当广泛,占据了主要的收视时间和平台不说,能够有一个真正够宽广的创作空间更是问题。就像之前英达的《中国餐馆》,在播出前进行了一次大删节,几乎每一集戏都删掉了5分钟左右,当然,同观众见面的《中国餐馆》已经面目全非。大家都在说“娱乐至死”,可哪就那么容易真正娱乐?无论是英达还是尚敬,他们都遵循着一个基本原则:情景喜剧中的语言,就是要让观众爆笑。一个拓荒者,一个重塑者,都不止一次表示深感该题材剧前行的艰难。就如尚敬说的:在中国,“娱乐至死”的时代根本没来到。

尚敬 能走多远,取决于你包容我多少

【尚敬在微博上跟腐竹们聊天,很多人对电影《武林外传》用的词都是“爆笑”。尚敬对让大家笑这一点很有信心,他说如果观众要的喜剧效果都有了,那这是最大的收获。有人板砖有人鲜花,可是对于近似

大众狂欢的《武林外传》,又有谁会真的别扭着不喜欢笑呢?您要是乐了,就说明这作品成功了。】

电视指南:把《武林外传》拍成电影对您来说是不是也有种感慨?

尚敬:对。包括要拍这部作品,就和这些年轻观众影迷们的向往有关系,他们确实有很强烈的希望。从职业角度来说你如果做一个一开始就已经有很多人喜欢的作品,就很保险了。

电视指南:与时俱进也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吧?

尚敬:一定的,和宁财神考量之后觉得买房是年轻人生活的主题。一个社会不让在这里打拼的年轻人买房,这是这个社会最严重的问题,然后也有房产商跳出来说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凭什么?电影要有这个态度,但是我们要掌握好这个度,我们做的是贺岁电影,并不是要清算什么,我们只能借助电影让观众们熟悉或者嘲笑一下。电影就是要这样去做,这样一个题材方向就是想要走进观众内心。

电视指南:说到现实问题,遇到敏感题材的电视剧就各种原因不让播,可能对于情景喜剧来说,表达的东西更有空间。因为在《武林外传》里,一直都有反讽。

尚敬:喜剧的锋芒应该直指那些丑恶和人性污点,房子可能买不到,但是你和你的朋友用一个局促的方式生活在一起,应该也有相互支撑的快乐。《武林外传》从技术上讲比较杂糅和多样化,可能我的做法能够很大程度上贴近大众狂欢。这个时代的小孩们天性阳光,自己有创造力,但大部分都是拼接、杂糅。你的玩笑、姿态、你说话语气他喜欢,他就关注你。不一本正经不代表你不正经,《武林外传》好玩,实际上藏在后面的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好的价值观。年轻人喜欢有灵魂的、美的,但一定是要眉开眼笑的,要让他笑着去接受。

电视指南:所以当时拍电视剧《武林外传》,也是考虑到年轻人观影感受和接受度?

尚敬:是。看电影的人群和喜欢《武林外传》的观众大量重叠,我们是一开始就认准了的。我就是拍个喜剧,把观众逗乐了是我最大的理想,我对自己有个要求,不弄的恶俗、恶搞,让观众看完了觉得美好就可以。各种声音都有,我领会也理解,中国是个大电影学院,大量的盗版碟,你说美国人想看法国的好电影,对不起,要版权,可是我们分分钟就看了。许多年轻人已经被很多好电影逼成很好的影评家,如果他带着这样的心态去看《武林外传》,一定是批评的。

电视指南:你原来说《武林外传》是你自己做的,它带着我的痕迹、传递我的趣味,这个痕迹是你一直从《炊事班的故事》那些作品中延续下来的吗?

尚敬:对,因为年轻人接受这个姿态。这个社会绝不是有些人所担心的要“娱乐至死”了,我们是刚开始娱乐。有一次在会上我就说,如果真的中国到了娱乐至死的年代,那你就乐吧,你还没到充分娱乐的地步。所以我电影里有“扭脖子”的,人就说不适合孩子看,我只能说对不住了,电影里没有暴力、,观众买票进去看什么?要先认清楚年轻人要什么,然后考虑要对人家负责的那部分东西――就是看完以后你传递了什么?那个就是我给的。秀才一说“子曰……”就被人家说“去!一边待着去!”没人信这个东西,所以他在电影里说“富与贵,人之所欲,就说挣钱发财当官是人的向往和欲望,不以其道得之,不触也”。这不就是社会吗?同福客栈没有态度不行,光有态度也不行,要让观众看完以后感到温暖和幸福。五年后,我能让粉丝有这份幸福,就够了。我的电影不是没有问题,但我只能满足一部分人。

【尚敬是《三枪拍案惊奇》的喜剧部分导演,他说《三枪》是月黑风高的大漠里杀人,很残酷也有点脏,但恶趣味也应该成为电影趣味,因为有它存在的价值。不断地批评属于舆论暴力,允许娱乐消遣出现时代的进步,可是中国长期以来就是正襟危坐、宏大叙事。电视剧《武林外传》刚出来一开始很多人骂得很厉害,很多人也认为情景喜剧是个低俗的东西,但尚敬自认有很好的知识滋润和很好的营养,他认定了情景喜剧好,对大众通俗的东西尚敬怀有敬意,这也是他在这条路能走得很远的原因。】

电视指南:情景喜剧这种形式似乎一直被外界看得地位没那么高?

尚敬:我特别喜欢一个叫萧乾的老记者,有次他看到一个女明星时说:“哎呀我就喜欢那女明星,长得漂亮!”可很多老学者、老专家,他们一定不屑于讲这种话。我看过一本叫《午后的爱情与意识形态》的书,书中说喜爱肥皂剧跟这个人的政治姿态、理论姿态毫无关系。我们好像就羞于拿出来,有的人看着看着就说,哎呀不行了,气的心脏病都要犯了,真的假的?至于吗?

电视指南:你觉得喜剧有高级,低级之分吗?

尚敬:要看现在的社会包容到什么程度。时代让你宽容了,你内心还不宽容,那就是自找苦吃,更可况每个人还打着预防针。你得适应这个时代。你说《炊事班的故事》能好到哪里也不见得,它只是顺应了时代,时代不需要你假装高级了。

电视指南:那时候为什么选择转做情景喜剧?

尚敬:我做电影导演是业余的,2001年拍《高原如梦》,拿了大学生电影节的奖,当时我安安静静和大学生一起看的电影,体会到那个电影带给大家的快乐,但是那场放映之后就再也没进入市场,你喜欢这电影,可市面上没有。所以我一扭脸就拍情景喜剧去了,从2002年一拍就拍到2009年。当年是觉得拍电影没有出路,但几年下来,发现真正没有出路的是情景喜剧,最能开玩笑的两大题材――性和玩笑,在我们这都不行。但是所有的喜剧都离不开这个东西。电视台最好的时段不向情景喜剧开放,就没有好的广告跟进,没有好的收益就没有好的制片投入,当然没有好的演员和班底,然后就更进不了好的时段,这是个恶性循环。一次开会,有人让我说说情景喜剧有什么出路,我说情景喜剧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条绝路、走投无路和穷途末路。我拍到2008年的时候,觉得电影又好了,恰恰张艺谋就找我,让我帮他弄喜剧部分,去了以后,更坚定了自己做喜剧片的念头。2009年夏天的时候,我就拿定主意一定要做个喜剧片出来。《武林外传》投资太少,1700万,不过反而没有(票房)压力了。

电视指南:是否深感情景喜剧创作艰难?

尚敬:非常艰难。就是不招待见。货真价实的喜剧效果带动了那么多人,但是很多人不在这个角度解释问题的,电视台买片,看你是不是有大牌、有场面。《我爱我家》原创性很强,是创新,很快就不让你弄了。所以情景喜剧非常艰难,不只是情景喜剧,凡是娱乐的东西你记得,都是步履维艰,尤其是和最广泛的传媒结合起来。

电视指南:所以你一直是在妥协?

尚敬:我一直都在妥协。

电视指南:那么难还会继续拍?

尚敬:拍部队的室内喜剧可能会好点。可仍然步履维艰,玩笑的程度很难拿捏。现在也很犹豫,因为题材要出新,可手段全用光了,情景喜剧对剧本的要求很高,特别懂喜剧的编剧,一百个里边能写的可能就少数的几个。现在看不到题材上有实现突破的可能。题材很难开掘和出新。我做《大学生士兵的故事》的时候就说不会超过《炊事班的故事》,做再好也不容易。英达在中国情景喜剧上不可磨灭的贡献,让中国有了新的娱乐方式,不可逾越。有人说我做的是新的气象我同意,但别忘了这是十年后。十多年来,每年都有很多大电视剧被夸奖被嘉奖,可是情景喜剧屈指可数。没有土壤、对题材的倚重太大,这个时代制造笑料你要小心一点,你会习惯,但觉得很无力。那东西做得好的多好啊,直接娱乐大众。

电视指南:未来还会和宁财神合作?

欢乐喜剧篇6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不爱音乐不配作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

我喜欢的歌曲有上千首,我能百听不厌的歌曲都有上百首。这里仅仅说说比较特殊的音乐,因为那些音乐本来也没有什么喜欢的理由,纯粹是因为旋律,因为不可言传的旋律。

以前,遇上一些比我年轻三四岁的人,特别是那些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那些歌痴,说起什么港台的四大天王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是,我天生不喜欢港台味,不喜欢看港台的电影,电视剧,甚至不喜欢听港台的歌曲,因为那些奶声奶气的腔调让我十分排斥甚至反感。但是,也有很特殊的,周华健的所有歌曲,邓丽君的大部分歌曲,我却十分喜欢。刘德华的歌曲我只喜欢一首,那就是《中国人》,他其他的歌曲我都不喜欢。我真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同样是港台的艺术,为什么如此地厚此薄彼呢。门德尔松说过:一首我喜爱的乐曲,所传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也许,这就是全部的解释。所谓不能用语言表达,就是好得没法说。

同样,我对二十年前台湾人拍摄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非常不喜欢,我甚至从那港台的腔调就不想了解整个剧情。但是,其中的歌曲《千年等一回》却让我如醉如痴。同时期的电视剧连续剧《青青河边草》,我竟然没有看过三十分钟,可是其中的歌曲《青青河边草》,高胜美的演绎却令我深深叹服。

对于印度歌曲的欣赏,更是一种奇迹。印度歌曲我都比较喜欢听——————尽管我一句也听不懂。听不懂却仍然喜欢,这是连我自己都不可思议的事情,也许,我就是感觉到旋律很美,总觉得听上几遍才舒服,至于为什么是这样,我无法解释。也许这又是一个好得没法说吧。

我喜欢听相声,听歌曲,也在舞台上说过相声,唱过歌曲,但是对于乐器,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文盲,我既吹不好笛子,也拉不好二胡,连口琴也吹不来。可是,还是在只有收音机的年代,每当我听着二胡名曲《赛马》,我常常异常兴奋,甚至顾不上吃饭。至于笛子曲,喜欢的就更多了。因为时代的产物——————电脑,我能随时悠闲地欣赏十几个著名的笛子曲目,听着《扬鞭催马运粮忙》,我能陶醉,听着《收割》,我会情不自禁地舞动我渐渐老去的身体。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肯定又是因为旋律,动听的旋律。

另外一个奇特的现象是,时空并没有削弱我对于老歌的喜欢甚至痴迷,每当听着《东方红》里的《过雪山草地》、《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等等歌曲,听着《黄河大合唱》里的系列歌曲,听着《洞庭鱼米香》、《新货郎》,我总是会激情澎湃,心潮起伏。不用说,还是因为旋律。

面对如此美好的音乐,如此优美的旋律,我常常怨恨爹娘制造我的时候留下了一个遗憾——————他们只是给了我一双耳朵。我常常想,要是一个人能有三五双耳朵那该多好啊。

欢乐喜剧篇7

《白眉大侠》饰严英云,《新七十二家房客》饰董青,《上海滩之恋》饰二姨太,《红茶坊》饰娇娇,《女人汤》饰媚姨娘,《开心公寓》饰贾淑贞,2006《真爱之百万新娘》饰洪霞,《真爱诺言》饰甄宝玉。

生活中的许榕真并不是一个大大咧咧、浑身充满喜感的女孩,相反,她的话其实一点都不多,也没有上海女人“百转迁回”的说话门道。矜持、直率、波澜不惊,才是她的本色,这个“上海小女人”其实一直很沉静。

Q、观众都觉得前段时间不太在电视节目中见到你,都很想问问你之前在忙些什么呢?

其实我2009年上半年主要在外地拍电视剧,还排演了话剧,所以电视台的节目参加得少了,毕竟演戏才是我的本行吧。

Q、你比较喜欢演话剧还是电视剧?为什么呢?

我还是比较喜欢电视剧吧。话剧是很磨练演员的,所以我每年坚持演一到两部话剧。但老实说,话剧很幸苦,直接面对观众,非常考验演员;而电视剧比较容易,也相对轻松些(笑)。实际上,我认为电视剧是属于导演的艺术。

Q、毕竟你出生演艺家庭,想不想获得更大的造诣?比如进修做导演什么的。

没有没有,完全没有。我是个没有什么野心的人,我觉得做个小演员挺好的。

Q、《红茶坊》中的“娇娇”,可以说是观众熟悉你的开始,现在想来,你觉得那个角色对你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

在《红茶坊》之前我没有接触过喜剧,而且我平时没什么幽默细胞,压根不是喜剧的料,但没想到这个角色一下就让观众喜欢上了。我觉得这部戏对我最大的帮助在于,我之前的表演总放不开,但这部戏后我演戏更松弛了。《红茶坊》的片场也很快乐,气氛非常轻松,可以说,它让我整个人也变得快乐了。

Q、毕竟《红茶坊》也是好多年前的戏了,但是“娇娇”一角太深入人心,可能至今很多人叫不出你的真名,还是喊你“娇娇”,你有没有困扰过这个问题?

说实话对这些我无所谓。观众们喜欢就好,愿意叫什么就叫什么,我有很多名字――娇娇、真真、贾淑贞,我已经习惯了,能给大家带来快乐,我就感觉很知足。

Q、你总是演绎带些嗲气的、有一点“作”的上海女人,觉得自己生活中“作”不“作”?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根本就不像上海女孩,我是个很爽气的,略带忧郁的人。以前说话太直接了,都不懂得掩饰自己,被上海人说起来就是“冲头”,现在我开始学会留下一些余地。

Q、工作空闲时喜欢出去旅游吗?

恩,很喜欢欧洲,尤其喜欢英国和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我就是喜欢这些有历史感的城市,感觉沉甸甸的,很有味道。

Q、你好像挺喜欢宠物的,关于你们家小狗,有没有什么特别好玩的事情?

我们家泰迪很聪明哦!它会学说话,你教它叫“妈妈”,它学的样子特逗。它还会报复人呢,如果你晚回家了,它就故意在门口拉点屎。它不喜欢老人,也不喜欢小孩,看到衣着差一点的还要冲别人叫,总之“狗”字开头的成语都和它沾边,什么“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等(笑)。

Q、听说你也是爱车一族,是不是很喜欢开车的感觉?

我就是不烦开车,平时如果让我送人接人什么的,我也挺乐意的。就算一车人都有驾照,我还是特别希望自己来开,安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似乎更安心些。其实很多事情我都更倾向于由自己来掌控,不太喜欢被动的感觉。

Q、父母会为你的久久没有着落的婚姻大事着急吗?

我已经过了他们为此着急的年龄了(笑)。着急也没用啊,他们以前给我介绍对象,我都会去,但始终没有遇到一个适合我托付终身的人。

欢乐喜剧篇8

本杂志上的一幅画中,八个形态各异的泥人雕塑触动了杨亚洲的灵感,“灵活的、窝囊的、倔强的、懦弱的……我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八个兄弟的身影,就动了拍一部描写兄弟的戏的念头。”

因为这个念头,杨亚洲拍出了电视剧《八兄弟》。

戏剧化的真实

《八兄弟》讲述的是冷家的兄弟八个为了寻找幸福的生活,背井离乡到北京打拼的故事。面对繁华的大都市。他们既兴奋又畏惧,既向往又茫然。虽然各自的经历不同,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彼此的扶持,最终被社会所承认,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杨亚洲觉得《八兄弟》很时尚,“这个时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时尚,而是指这部作品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近。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和像八兄弟这样的人打交道,但是我们真正意义上对他们的关心真是少之又少。实际上,他们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真正用眼睛去发现他们,用心灵去感受他们,很少人能做到。”

《八兄弟》里,自始至终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有评论说,杨亚洲拍的影视剧总是在告诫大众:无论现实多么艰难。终究可以在伦理感情的天堂中找到庇护和希望,家庭填平了个人与社会的裂缝,传统道德与爱成了最后的信仰。

剧中兄弟们一开始住的地方被安排在一个废弃的俱乐部里,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呈现在舞台上,仿佛在上演一幕幕话剧:后半部分频频出现的则是一个以高楼大厦为背景的简陋的天台,二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样的场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其中的象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杨亚洲说,“《八兄弟》的结构就是特别戏剧化的,我必须得找到很多戏剧的因素,这些戏剧因素肯定得有悲有喜,有歧视,有尊严,有亲情。同时也有爱情。我要在创作中去不断寻找,有好看的部分,也有深刻的东西。”

这部电视剧里有一些略显夸张的镜头,比如许多人一起在地下通道里扭秧歌、十几个从头到脚都被白漆覆盖的人以各种姿势入睡,如同雕像一般。有观众认为,这些看上去很美的场景,放在这样一部平民题材的电视剧里会有些“过”。

对于此类质疑,杨亚洲一再强调“我拍的是电视剧,不是纪录片”。他认为,电视剧来源于生活,肯定要高于生活,这就是创作,有很多艺术化的处理。

杨亚洲说自己掌握了“真实的”和“戏剧的”这两点要素,“现实生活中那种绝对意义上的真实和许多戏剧创作的因素在里面,这就是《八兄弟》。”

艺术上的重复很可怕

《空镜子》播出之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有很多投资方和编剧来找杨亚洲,希望他能再接着拍一些类似的电视剧,都被他拒绝了,原因是“艺术上的重复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

身为东北人的杨亚洲,却从未拍过真正意义上的东北戏,这次的《八兄弟》算是跟东北沾点边,东北话和二人转的大量运用让这部电视剧有了很多幽默的色彩,浓浓的东北味儿扑面而来。

“我八年前拍《空镜子》,不可能现在依然拍那种淡淡的、不平庸但是很平实的东西,现在我更多的要考虑人物性格的那种极致,怎么样调动更多的喜剧因素让它更好看。”杨亚洲说。

在很多方面,杨亚洲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有一场戏是“第三者”方方讲述与冷二虎相识相知的过程,讲得声泪俱下,导演用了一个固定的镜头,足足拍了二十多分钟。杨亚洲坦言,自己对演员的表演和台词的处理,是对信心的一次考验,“这段戏处理的方法,实际上对观众的承受力也是种考验,因为我不能说在创作上不再变化,已经到头了,这也是为我在今后的创作中的一次探索。”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改变,杨亚洲的作品依然带有浓重的个人风格,刻意打造的精良画面与音响效果成了他作品的鲜明特色,无怪乎有网友说:“《八兄弟》一看就知道是杨亚洲拍的”。

我喜欢的欢乐是穷欢乐

杨亚洲的作品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永远催人泪下,实际上,从《没事偷着乐》到《美丽的大脚》,都有很多喜剧的元素。杨亚洲说:“有很多朋友问我喜欢悲剧还是喜剧,实际上我喜欢悲喜剧,八兄弟的喜剧因素多了几分,这也是为了让观众们更喜欢看,同时也满足我对悲喜剧的偏爱。”

在《八兄弟》里,杨亚洲做了很多尝试:全片一开始就拿骨灰盒和祖宗像大开玩笑:兄弟们在一滴水都没有、长满了枯草的游泳池里快乐地游泳:二哥装病不跟妻子同床,妻子居然因为丈夫没有外遇而高兴得在床上给他磕头,高呼“谢天谢地,幸亏你病了”……这些幽默不论是反讽还是抒情,都令人感慨不已,用一个网友的话说:“苦中有乐,笑中有泪。尽管还是文化人弄的农民嗑儿,但是现实主义与荒诞主义齐飞,讽刺共幽默一色。”

杨亚洲说:“我喜欢的欢乐是穷欢乐,我希望荧屏上的人物快乐,反过来我也希望我的每一个角色哭也是因为高兴而哭。”

北京,在这部电视剧里,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更是剧中人理想的象征。杨亚洲认为,的的确确有很多像八兄弟这样的人,他们从小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论起他们心中理想的殿堂,北京是首选。

上一篇:校园喜剧范文 下一篇:爱情喜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