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文盲作文400字范文

时间:2023-10-08 10:54:29

假文盲作文400字

假文盲作文400字篇1

热!热!热!热的知了直叫:热死了热死了。热得狗伸出那长长的。血红的舌头,呼哧。呼哧的大口喘气;热得猫咪着眼睛,一天到晚的睡大觉。。。。。。

在菜场里的人个个满头大汗,面红耳赤,和小贩为了那么一角钱讨价还价,然后是付钱,接着没人影了。人人的脚底生了风,快的不得了。

吃完午饭后,人们就甜甜的入睡了。虽说只能几个钟头,不过滋味满舒服的。只有空调默默的工作。屋外,太阳晒的地面火烫火烫的,只有知了还在无聊的叫着:热死了,热死了。。。。。。''

偶尔几个人在街上走路。

当夜之神给天空穿上黑礼服都,阳台上,庭院里。。。。。。到处都是乘凉的人们。有人在讲故事,猜谜语。。。。。。连天上的星星都似乎被吸引了,眨着眼睛久久不愿离去。夜晚更是孩子的世界,孩子们在玩游戏,笑声迷漫了整个夜晚。

假文盲作文400字篇2

观《假文盲》有感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社会之中,都是社会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而“道德”更是社会风尚的体现,我们每个人精神的体现。但自从看到漫画《假文盲》后,却让我了解到社会雨道德的另一面。

在《假文盲》漫画上,我看到了一个画面:在显眼的标志牌“母子上车处”,却站着高大的男人。他们站在那里,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他们的神态有的懒散,有的神气,那眉毛分明是在向人示威,显示着他们的心安理得。而那怀抱婴儿、神情焦急的妈妈,却被四个大男人挤在一旁,无奈地哄着怀里大哭的宝宝,记得差点掉下眼泪来。而那四位身强力壮的男子,却仍装若无其事的样子,宁愿被人认为是文盲,也不愿意放弃便利。

华君武老爷爷1984年画的这幅漫画据现在已有25年了。25年了,社会上是否还有那些贪一时便宜的“假文盲”?或许,现在已经从“假文盲”演变到了识标志却还伤害万物了吧?

我国即将迎来上海世博会,希望社会上 “假文盲”可以越来越少。让道德在神州大地上永存吧!

假文盲作文400字篇3

当我看到这幅漫画时,心想,为什么这些高大强壮的男人对这快牌子视而不见,难道这些男人不觉得自己的行为可耻吗?难道不会脸红吗?这也配做一个有风度的男士吗?虽然这些男人自私自利,但完全有将他们“降服”的办法就是这个妇女的一声大叫:“这个位置是我的,你们没看见上面写的吗--母子上车处。”但这位妇女没有这么做,而是眼巴巴的看着。再回过头来想一想,为什么那些男人对牌子视而不见,任意妄为?为什么妇女不敢做斗争?那是因为没有一个管理员,才会使男人胆大妄为,妇女不敢做斗争!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回想起我的往事。以前我们每间教室的门上都有一张纸,上面写着--请说普通话。而我们都对这快牌子视而不见,只有上课时才说,我觉得我们也当过假文盲,写到这里我不由得脸红。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这样的事情,你想一下,如果某一天,站在站台边的是你的母亲、妻子、女儿......你的感受会怎样,你还会像今天这些男人一样吗?你还回对牌子视而不见吗?

假文盲作文400字篇4

世界第一文学作家海伦凯勒,从小就是一个残疾人。海伦凯勒在一岁半候的时突然患了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时,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嘴巴也不会说话了。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500字,请您阅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500字1“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寒假里我又读了一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从中读到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们带来光明的一位伟大女性——海伦·凯勒。正如马克·吐温所言:“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1880年6月27日,小海伦出生在美国南部亚拉巴马州的塔斯甘比亚小镇。可怜的小海伦在一岁半时突发高烧,医生诊断结果竟然是急性胃充血和脑充血,这就相当于给她判了死刑。幸好在她坎坷的人生中遇到了一位救星——她就是莎莉文老师。

自从莎莉文老师来到她家中以后,小海伦就觉得生命有了新的开始。一天,小海伦跟随着莎莉文老师在院子里晒太阳,正好有人在压水,莎莉文老师就把小海伦的手放在水管边上,当一股清凉的水流过小海伦的手时,莎莉文老师就在她的另一只手手上写出“water”这个词,小海伦猛然醒悟,原来水就是这么奇妙的东西呀!以后小海伦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痛快的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1920_年,海伦考上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后并以优异的的成绩毕业后,她决心向莎莉文老师一样为更多像自己一样的人服务。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学习海伦这种奋斗精神:去年暑假在我骨折住院的期间,爸爸从家里带来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看了海伦·凯勒这么艰辛的度过了漫长的人生,我也立志学习她那种不屈不挠、与病魔抗争的精神。最终顺利的度过了难关,并且在病床上学完了假期所有功课。所以我觉得遇到困难只要像海伦那样执着、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500字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由美国作家-海伦·凯勒著,由李汉昭翻译(全译本),由华文出版社出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自传,讲了自己的人生历程,从她出生到5岁时的狂暴凶悍、自暴自弃。一直到被安妮·莎莉文老师教的驯服善良。到了6岁,海伦终于如梦初醒,她要把五年来浪费的知识的空白全部补上,她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给自己下了目标:在一个半月内认识了400个字!有志者,事竟成!海伦真的在一个半月里的时间内认识了400多个字。她要认识自己所接触到的一切东西,就像一个饥饿的人,面对佳肴而吃得狼吞虎咽一样。海伦虽然无法去看多姿多彩的世界,也不能去倾听那人世间那热闹、喧嚣的纷扰声音。但是,她学会了沟通与参与!6个月之后,海伦都可以用盲文给美国柏金斯盲人学校的盲童们写信了,这是多么大的进步啊!回顾海伦·凯勒走过的人生历程,你能想象到?她第一次读懂了盲文,从那黑暗又无知识的牢笼里挣脱出来,扑到广博的世界怀里的快感吗?你能想象到?海伦6年来第2次开怀大笑,让父母又能听见了海伦的大笑声,从而享受到的幸福感吗?你能想象到?海伦虽然盲而不见人,聋而不闻事,但是她再也不会哑而无语的挣脱感吗?她,脱离了枷锁,去追寻心性的纯净,独立,去返朴归真。她坚信:天无绝人之路,正如她所说:“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500字3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这是马克·吐温说的一句话。是啊!她——海伦·凯勒,一个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位幽闭在聋、哑、盲世界里的弱女子,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

海伦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身体上的不自由终究是一种缺憾,我不敢说我从没有怨天尤人或沮丧的时候,但我更明白这样根本于事无补,因此,我总是极力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脑子不要去钻这种牛角尖。”看,像海伦一样身体极度不自由的的人,还能这样乐观的面对生活,向命运挑战,而我们这些健全人,又有什么理由去讲命运是多么苦呢?

有很多人,遇到一点困难,要么就停滞不前,要么就转身退回,甚至还会一蹶不振,了此一生。当我们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当我们觉得眼前的困难难以克服时,想退却时,就想想海伦·凯勒吧,相对她而言,我们的那点挫折算什么呢?我们的所谓不幸又能算什么呢?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海伦·凯勒会传给我们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叫——不屈不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500字4“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他还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每当想起这句话时,我也同时会想起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出生在19世纪美国的一个小镇。19个月时的一场猩红热将她的视力、听觉残忍地夺去。在她的生命里,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光明,对她来讲,似乎只是幼儿时期一个模糊的记忆。而她却不服命运的安排,依然和老师、父母一起走向了成功。

作为盲人、聋哑人,海伦却拥有一颗积极、坚不可摧的心,她用自己的触觉感受春夏秋冬,用自己的毅力来完成不可思议的学业。成功并不是正常人的专利,海伦以自己的坚强,考入了哈佛大学的分校,写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我黑暗中的光明》等书。

海伦的坚强让人难以想象,在这则书中,她并没有过分的描述自己被病痛折磨得如何痛苦,更多的是自己在童年、青年、长大、在生活、学习中积累的知识和游览的地方。或许她的童年并没有我们看到的快乐、有趣,但她毕竟是一个成功者,她的良好心态在她的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身体上的伤残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上没有一个快乐的、坚强的念头。海伦用自己的毅力获得成功是因为她对待事情、对待自己都会怀着乐观的心态。

做一个有毅力、有乐观心态的成功者吧!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500字5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的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最近我读了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

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

书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此书出自于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滑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让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

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用知识点亮自己心中的灯,我相信这个世界将是一片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500字6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们带来光明的人。她只度过了八十八个春秋,却熬过了八十七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毕业于哈佛大学,并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创造这一奇迹,全靠她那颗坚强勇敢的心。

“要是每一个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该多好啊!那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然而人利用的时间和享受的时间却是有限的。”这是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提到的。我想,如果每一个人每天都这样想,那他一定不会懒懒散散,消磨时光,而是干一些有意义的事,这样效率也大大提高。

“苦难是成功的一块垫脚石”,正是苦难铸就了海伦·凯勒坚强的性格。虽然曾经不知所措,但她醒悟了,变得乐观起来,甚至心理上比一些正常人还要健康。

海伦·凯勒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而我呢,有着良好的条件,却缺乏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

所以,我认为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比无忧无虑的人更加坚强,更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500字7大作家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位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如果说拿破仑是因为他那惊人的军事头脑而称为一位奇人的话,那么海伦·凯勒则是因为她那种不向命运所低头的精神才称为奇人的。

海伦·凯勒的确厉害。1880年6月27日,她出生于在美国亚拉巴马州的一个小镇上。在出生的第二年春天,生了一场严重的高烧,由于那场严重的高烧,在拥有十九个月的光明后,她的生活陷入了无边的黑暗。

但海伦·凯勒并不认为她所能接触的世界太小了,她太可怜了。她在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中写道:

“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我的内心世界有多丰富,有多精彩。我有那么多的知心朋友,看过那么多书,去过那么多地方,这样的生活怎么能说无趣呢?”

这是她的回答,同时也是一位87年都生活在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中度过的人的回答!

假文盲作文400字篇5

张骥良出生不久,一场无情的病魔永远夺去了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视力仅存0.01,是母亲温暖的鼓励和支持,使他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线光明。

中学毕业后,张骥良被分配到了北京制药八厂当工人。从1977年开始的十几年间,他发表了几百篇诗歌和散文,并加入了北京作协,成为了京城小有名气的作家。1997年底,张骥良被《民政之声报》聘用,成为一名专职的新闻记者。

为查假发票险送命

由于经常路过地铁,张骥良总能听到有人在路边大声叫卖发票,他便思索起来:“光天化日之下发票竟能当商品公开买卖,这些人怎么这么嚣张?这些发票究竟从那里来的?是不是真的?”他简单询问了一下,得知这些小贩所卖的发票各种类型都有,商店的、医院的、饭店的等等,每张发票的金额可随便填。张骥良在心里算了一笔账:“一张发票可报销国家公款2000元,10张就是20000元,100张就是20万……”这是一个掏空国家财政的“无底洞”,一定要堵住这个“黑洞”!

为了进一步查清内情,他独自一人带上录音机来到地铁口,先后共打听了近10个小贩。小贩们见他只问不买,开始起了疑心。于是六七个小贩联合起来将他团团围住,并逼他走到了一个暗处,然后抽出一把半米长的弹簧刀,在他眼前晃了晃,威胁说:“你是不是警察?老实交代!”当雪亮的刀子在眼前晃动的时候,张骥良这才意识到了危险。要是录音带被这些歹徒发现了,那我性命就完了!张骥良急中生智,将一只手伸进口袋掏烟,同时按下录音带,将录下的声音洗掉。他在抽烟时定了定神,指着自己的眼睛说:“就我这样,能当警察吗?不成想你们的眼力也和我差不多!”歹徒伸手在他眼前晃了半天,看他眼睛都不眨一下,而且很镇定,于是便放了他。

张骥良脱险后,回家迅速写下《“黑洞”――来自假发票市场的一线报道》一文,发表在《民政之声报》上,立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法制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转载。此后,公安、税务、城管等多部门联手,一举打掉了多起贩卖假发票的不法分子。

“卧底”京郊查“血霸”

2002年夏天,张骥良从一个朋友处听说京郊周边有一伙“血头血霸”,专门找人来代替一些单位职工献血,从中吃回扣。代替献血的人多为外地人,由一些“血头”掌控,需要找人献血的单位只能找“血头”和血站经办人协商,血站的人得一部分好处,“血头”得一部分好处,再把所剩下不多的营养补助分给代替献血的人,血站操控人员为了渔利,在抽血的时候不核实单位职工证件。

“献血这么光荣的事怎么这么弄虚作假地乱搞呢?那些反复代替别人献血的人血样合格吗?‘血头’又是怎么招集别人来卖血的?血站不验明身份就抽血就没人管吗?”想到这些问题,张骥良坐立不安了。

为了查清这些问题,他以自己眼睛看不见没工作需要卖血为由,只身一人找到了那些卖血者的住处。和他们同吃同住了七天七夜,终于摸清了整个“交易”背后的“黑幕”。

“当时那些卖血者为了稀释血液,经常吃烟灰,我也跟着他们吃烟灰,烟灰卡在喉咙里,别提多难受了……”张骥良说。

后来他写的《京城流浪的造血机器》一文在《南方都市报》上发表,立刻引起强烈反响,多家媒体转载,那些弄虚作假的血站和找人代替献血的单位都受到了审查。

真情感化服刑人

除了“卧底”与不法分子作斗争以外,张骥良还热衷社会公益事业。

2002年,他和市残联组织的帮扶人员去监狱看望一些残疾罪犯,认识了一个20多岁的年轻盲人赵明,由于一时冲动致人死地,被判无期。当时赵明悲观绝望。“我见到他时,他直说后悔自己失手犯了法,甚至还说他想一死了之。”张骥良说,当时他非常同情赵明的遭遇,便开始和他谈起心来。他对赵明说:“我们都是盲人,你把你的心掏给我,我也会把我的心掏给你,咱们以心换心!”张骥良把自己的从小被抛弃、因病失明、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学习的经历叙说给赵明听,赵明听后很感动,便把自己的担心和迷茫说给张骥良听,张骥良开导他,既然死都不怕,为什么就没有勇气好好地活着呢?

为了让赵明不放弃希望,张骥良千方百计为赵明找来了按摩讲义磁带、盲文写字板和盲文书等学习工具,有的他甚至自己掏钱买。赵明握着这些学习资料,心里又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渴望。

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为了给赵明送学习资料,张骥良不顾雪滑路远摸索着来到监狱。赵明摸着张骥良身上厚厚的雪花,哽咽着说:“我一定好好学习,争取早出监狱!”为了让赵明的家人不放弃赵明,张骥良又找到赵明密云的家中,和赵明一家人促膝谈心。赵明一家人被感动了,他们表示一定要鼓励赵明,争取让他早日出狱。

2004年,赵明从无期徒刑减刑到了20年,按此计算,赵明在自己40岁时就可以出狱了。

赵明的成功改造在监狱内影响很大,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张骥良真诚地说:“犯过错的人也有权力让自己好好生活下去,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艾滋女孩向他磕头道谢

2001年国际艾滋病日,张骥良和残疾组织的慰问人员到北京佑安医院爱新家园看望艾滋病患者,并和他们一起联欢。张骥良和所有在场的艾滋病患者一一握手。一位名叫兰兰的13岁小女孩看到后很感动,她拉着张骥良的手,流着泪叙述了自己的遭遇。

兰兰家在河南上蔡县,由于家中贫困,父母无钱供她上学,而兰兰对求知却充满了强烈的渴望。没有办法,她便开始出卖自己的血液和肉体,想以此挣到学费,却被无辜地染上了艾滋病。最后在一名艾滋病志愿者的发现和帮助下,来到了北京佑安医院接受治疗。

为了帮兰兰圆她的读书梦,张骥良从亲朋、邻居、废品站到处搜集儿童书刊画报,并亲自送到兰兰的医院。看着自己眼前这么多书籍,兰兰眼泪“哗哗”往下流,她紧紧拉着张骥良的手说:“我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读这么多书,死也心甘了……”

兰兰的病情暂时稳定,要回家乡时,对张骥良说,她从没有进过动物园,非常想看看北京的动物园。兰兰不幸的遭遇和诚恳的话语,深深打动着张骥良的心。那几天正是张骥良女儿在部队军训的时间,他二话没说拉着兰兰的手,把她带到自己家中,住在女儿的房间里。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没敢告诉家人兰兰的病情。张骥良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亲自带着兰兰游玩了动物园、北京游乐园、天安门、北海等地。

在送兰兰去火车站时,兰兰“扑通”一声跪在了张骥良面前,她依依不舍地拉着张骥良的手,边哭边说:“我从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像其他孩子一样,能去动物园和游乐园玩,这是我一生中最最难忘的经历,我也会告诉我的父母……”

听着火车”隆隆”的起动声和尖锐的汽笛声,张骥良的心情非常沉重。他回家后写下了《一个盲人作家和一个艾滋病女孩的故事》一文,在《婚育杂志》上刊出后,同样引起强烈反响。

开创盲人长篇历史小说创作先河

如今,年近花甲的张骥良又将自己的创作热点转到历史人物长篇创作中。其视角主要是中国末代皇族的10个人,包括溥仪、婉容、文绣等。“这部系列丛书,主要以清代皇族没落史为背景,描绘在当时特殊历史时代下,这些皇族人物的不同心态。”张骥良准备将他们创作成10部系列丛书,预计300余万字。

为了这部系列丛书的创作,张骥良前后共花了10年时间,采访了400余名与事件有关的当事人,共收集了400余盘录音带,同时还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张骥良充满信心地说:“这部系列丛书60%都是新内容,其中人物的情感问题,将作为作品的主线,内容将追求权威和详实。”

这是近代史上第一部由盲人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预计2008年推向市场。这本书将会出繁体字精装本、简体字平装本和盲文三种版本。

假文盲作文400字篇6

靠着打工挣来的钱,我开始了在美国的学习生涯。学必有师,我所遇到的几位美国教师,虽不是名气冲天,却都个性十足。

教英语写作的老师,讲起话来是标准的娃娃音,嫩声嫩气的好似林志玲。教“政府及非营利性组织会计”的老师会讲汉语,对中国有无限的热情,课堂上的例子很多都拿中国来说事儿。

教“财务管理”的老师是我见过的史上最神奇的老师,不仅“空前”,估计也绝后了。刚见到他的时候,他手里拿着一根长棍在教室里慢慢走着,即使站在讲台前,他也异常严肃,不苟言笑。我跟同伴议论说:“这个老师怎么怪怪的,还拿个棍?看起来好恐怖,一定超级严厉,他的课一定很难拿高分。”

开始上课了,这位“恐怖老师”微笑了一下说:“大家好,我叫Norman Gardner,我是一个盲人!”

啊!我们全体都惊呆了。心里的疑问也就油然而生,他怎么讲课?怎么改作业?怎么认识我们?

Norman Gardner继续着他的自我介绍。他说,他不是天生的盲人,他从1974年开始就教财务管理这门课了……

噢,原来他是一位真正的老教师了。虽然我们知道了他的“老底”,却打不破那种神奇的感觉。最最神奇的就是第一堂课的最后20分钟了,Gardner竟然充满自信地说:“现在我要给自己做一个小测验,你们挨个说出你们的姓或者名,我就可以讲出你的另外一部分。”

于是,满怀着好奇的我们开始了自报姓名。开始,有位女生报出了名,他脱口而出,准确地讲出了她的姓,还有她的学号。大家开始惊讶了。接着,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或报自己的名,或报自己的姓,接连五六个,他都回答得十分准确。于是有人故意为难他,只报出自己的学号,Narman Gardner先生居然也能准确地说出这位学生的名字。有个学生一报出名,他马上说,“你不是这个班的,你应该是下午上课的那个班的学生。”

原来这位学生竟是来“蹭”课的!我们这些目光如炬的明眼人都没有发现,倒是被盲教师“逮”了个正着。还有一个学生报了学号以后,先生不仅随口报出了他的姓名,而且说,“这个人好像上过课了。”

“是的,这不是我的学号,那个学生上过课了。”“冒名”者只好“如实交代”。全班40多口子,这个盲人老先生居然都能挨个儿背出名字和学号,点滴不差,除了“神”还能让人说什么?

第一节是教师和学生互相介绍,第二节就是正式讲课了。Norman Gardner先生借助幻灯片教授课程。他手里有个遥控器可以帮助换页,每换一页,就会有他自己录的声音告诉他现在翻到了哪一页。然后他就开始了他滔滔不绝的课程。他讲课思路清晰又风趣幽默,时不时还和你“对视”一下。如果不知道他的眼睛看不见,丝毫不能感到他是个盲人。讲课的时候,他的活动区域只有讲台前那么大一点地方,但是他可以行动自如,我想他一定在这个教室走过了很多遍,从讲台这一边到另一边需要多少步一定了如指掌,并且默记在心。

尽管Norman Gardner先生的眼睛不好,但他却是个很好的老师,比很多耳聪目明的老师更值得尊敬。我不禁为他的失明感到惋惜,真希望他能看到他的学生们用充满敬佩之情的目光望着他。

“牛”数学和“软”作文

在国外学习,每次拿到一个好分数所带来的快乐是在国内享受不到的,因为在这里学有要为中国人争口气的想法,这是在国内学习时没有的动力。中国学生的数学好,往往让美国学生敬佩得直想鞠躬。有一次,我参加一个旅游团,这个团的大多数游客是美国人。在参观一所摩门会议中心时,导游问大家:“这里有三层,每一层都能容纳7000人,请大家算算,这座会议中心能容纳多少人?”

于是老外们或蹙眉苦想,或仰面凝思,偏偏是不知深浅的我,嗫嗫地说了一句“21000人”。

没有想到,导游竞惊异地嚷道:“这么快就算出来了,你可真是了不起!”

与此同时,旅游团的所有“老外”(其实我才是真正的“老外”)也都啧啧连声,还问我是怎么算出来的。原来,美国人是不背乘法口诀的,而我只拿出了小学二年级的本事。

可是中国学生也有短项,用英文写作文就是一道难过的“坎”,我自然也不能幸免。

在国内,大概是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写作文,最基本要求就是字数要足够多。好像六年级对字数的要求就达到了800字。苍天在上,800字啊!也就是400的格纸要写满两页,哪有那么多话可写!于是,凑字数就成了写作文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拼命加“了”“的”一类的字,最好能凑到一个段落的最后一个字,恰好落在新起的一行上。这样就可以充分拉长整篇文章了。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这“凑字”的本事炼得可算炉火纯青,出手即是,以至现在写完文章,还是习惯性地想再加上一些没用的字。

美国的作文课对字数也是有要求的,一般都要求写上3到5页。议论文好整,可以多举例子,正的反的,横竖写它五六个,怎么也够了。叙述文就惨点,没那么多情节可展开,没那么多感情要抒发,没那么多思想可表达,怎么办?再加上要用英文写,我就更有一种龙困浅滩的感觉了。没想到娃娃音老师教作文课还真有一套。她告诉我们一个“秘笈”,写叙述文时,在文章里多加一些对话,文章就会更生动。她教我们写对话的方法忒奇特。上课的时候就放大家出教室,满校园转悠20分钟,去听听校园里同学间的对话。于是我来到人多口杂的“学生中心”,这时正好是午饭时间,人自然很多。我假装在一边看布告栏,耳朵却要“竖”得老高,全神贯注地听周围人的谈话。那时候,真羡慕北京家里那只小兔,它有一双长耳朵啊!

当了20分钟的“特工”,“偷听”了几个人的对话以后,就回到了教室。大家讲了讲体会后,老师作了5分钟总结,大意就是,作文中对话每一句话占一行,语法在对话里并不重要。这一堂作文课就算上完了。

回到家就写作文。一句话占一行。我把我本来写的3页纸里能加上对话的情节全都忽悠上对话了。有两人的对话,有三人的讨论,有一群人的争论,再加上表情啊、动作啊,这文章呼啦啦的就变成将近5页了,而且有叙述、有对话,那才叫个“有声有色”!刚才还哀叹“龙困浅滩”的我,顿时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是这位娃娃音老师教作文太“另类”,还是国内教作文太重视“基本功”?到现在我也没整明白。

中国人,中国话

俺们学校的国际学生挺多,亚洲的三大“部落”是日本、韩国和蒙古。俺们这些中国大陆的,还有香港、台湾的,只能算是点缀其中的小星星。于是,被错认成其他国家百姓的事情经常发生。这个学期刚开学,中午和两个中国人在学校的餐厅吃饭。我们三个人一起嘻嘻哈哈地用母语“侃大山”。一个美国人饶有兴趣地“旁听”,还时不时地扬扬眉毛,以示赞赏,或是耸耸肩膀表示遗憾。他爱听就听吧,反正也没有涉及国家机密或是“儿童不宜”的内容,我们谈论的中心,就是中美两国饮食文化的差异,让他长长见识,也算我们做了善事。没想到,等他站起来准备走的时候,竟热情地跟我们说“撒油那啦”。我们先是一愣,然后一致向他“开炮”――“我们中国人,说的是中国话!”

还有一次,我遇到一个热情漂亮的美国美眉,她见了我就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堆。可怜啊,我竟连一个单词都听不懂。我想,“My God,我的英语实在太差了!”

无奈,只好请她再重复一遍,于是她又叽里呱啦了一通。我听得更是发蒙!终于,她说英语了,她信心十足地问我:“你是从蒙古来的吧?”

假文盲作文400字篇7

据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虽具备了丰厚的文化知识储备,但在财务管理方面却表现出极大的漠不关心。从高中到大学,20岁左右的青年大学生手中可支配的金钱数额骤增,越来越多,由原来的几百到现在的几千。但由于他们缺乏正确的理财观念,很多人存在这个月吃下个月,出现“财政赤字”的情况。

张永粉(山青院新闻专业学生)

“刚开学的时候,我每个月的消费基本控制在300到400元之间,其中包括手机费、饭费、生活日用品费等,那时感觉还行。但是,随着在大学中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为了交朋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朋友之间请客吃饭之类的应酬也越来越多。慢慢的,我发现400元根本就不够用了,每个月的消费一下子比以前多了100到200元甚至更多。因此,我的生活经常在月末陷入困窘的地步,又不好意思再问家里要,所以感到很郁闷!”

除了上述张同学因“友情消费庞大”的问题外,往往恋爱消费在大学生中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田刚(山青院旅游专业学生)

“大一时我本来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人不饿的光棍儿,可谁知桃花来的时候挡也挡不住。大二一开始我便交了一个女朋友,我很喜欢她,所以经常在她生日或是情人节的时候买点礼物送给她,希望博她一笑,来巩固我们之间的感情。后来,我们又因为经常在一起吃饭,所以干脆将我们的生活费一块充到一张饭卡里面去,我们共用一张。但是,渐渐的我发现,这样的吃饭消费方式要比我们以前分开吃饭的方式数额要多,出现了1+1大于2的情况,为了继续维持我们这种甜蜜的关系,我只能省钱,所以很少出去买衣服或是参加同学聚会什么的了!”

很多大学生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想尽各种办法来填补亏空。据调查,出现金钱透支情况的大学生87%的人选择做兼职来填补赤字。但是由于大学生涉世未深又无工作经验,发传单、做促销成了他们的首选。更深一步讲这种“兼职热”导致了劳动力的进一步廉价,同时也伴随着各种欺诈行为的出现,从而破化了社会风气与违反了社会秩序。

林凡云(山青院新闻专业学生)

“今年暑假,我和男朋友在济南祝甸那个地方找了一份卖盒饭的兼职工作,开始之前,我们与老板谈的条件是包吃包住,条件不错,工资按每小时5元计算,每天保证基本工资为30元,我们便接受了。但是,工作之后,我们发现实际的工作环境与工作量与之前谈的大相径庭。当时济南外面的温度是31℃,但是我们住的屋子的温度已经达到了35℃。我们从早上3:00一直干到下午3:00,中间根本没有歇息的时间,当然也没法吃饭。后来老板突然给我们改了制度,没有提成,只发基本工资。十几天后,他又以有人浑水摸鱼不干活的理由私自改了制度,实行工作量制并自负盈亏。这样一来,我们根本就赚不到钱了,于是大部分人都走了,只有我和男友坚持到最后,好在老板没有拖欠工资。相比来说,我们已经算是比较幸运的了。但是说句实话,打工的过程确实很辛苦!”

其实,只要大学生学会了科学的理财技能,“财政赤字”的情况完全可以避免。

山青院心理咨询室的孙老师针对大学生入不敷出的情况给出了一下建议:

“学会记账”要想控制住自己的消费,达到节流的目的,记账是最有效的办法。通过记账,你就能知道自己每个月的钱都用到什么地方了,什么是应该花的,什么是不应该花的。而且采用记账的方法也可以提醒自己已经花了多少,至少不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计划开支”大多数父母都会在每个月的月初给孩子固定的费用,一个会理财,懂消费的大学生应该在月初就对这部分钱做一个规划。哪些地方需要支出,哪些地方需要节省,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最好是每个月都做一份开支明细表,对于大额支出(如考试费、培训班费等),超支的部分看看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就应该在下个月作出适当的调整。

“务实恋爱”大学生恋爱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恋爱意识,做到务实恋爱。不要以为钱花的越多就越能表达对恋人的感情,把恋情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之上是不会长久的。因为大学生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根本不可能长久支付大额消费。另外,自己大手大脚的花费习惯还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认为你是一个不踏实、不会过日子的人。

“择友而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固然重要,但不要交那些以胡乱消费为时尚,以追逐名牌为面子的朋友。不顾自己的实际能力而盲目攀比只会导致“财政赤字”。在与朋友交往时,不要为一时的虚荣而打肿脸充胖子忙着埋单。大家的经济状况都差不多,最好的方式是轮流坐庄或实行AA制。

假文盲作文400字篇8

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小学生,从繁华的都市和喧嚣的职场走来,又回到了宁静的教室。他从这里开始,重新设计和锻造自己美好的人生。

一字不识,英俊少年穿行在茫茫黑夜里

坐在教室里的青年名叫张建,是重庆合川市隆兴镇人。1991年9月,6岁的张建和其他小伙伴一样,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去上学。但从上学的第一天起,贪玩的张建就没感到学习的乐趣。

第二年,张建的父母双双到重庆打工,张建更是肆无忌惮,根本不把学习放在心上。

1993年8月,张建的父母回家,张建向父母提出不读书的要求。父母到学校一了解,得知张建成绩一塌糊涂。在几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就默许了张建的要求。

随后,张建跟着母亲来到重庆。母亲在一家怪味胡豆制品厂工作,张建没事也来到母亲的工厂,帮助母亲剥胡豆。他成了厂里最小的“打工仔”。没有文化也照样剥胡豆,张建相信,读书与不读书并没有多大差别。

2001年6月,16岁的张建长成了一个英俊帅气的小伙子,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劳动自立。经朋友介绍,他进了重庆川心防盗门厂,干模具锻造工作。张建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希望多造出一些模具来。第一个月,张建拿到了400元工资。他高兴得眉飞色舞。

第二天,张建约几个一同进厂的朋友吃饭。席间,他小学时的同学曾维超抱怨说:“唉,老板也太抠了,我们的薪水才1200元。”

张建急忙追问说:“你说多少钱?”

“1200元呀!工厂的效益这么好,应该给我们多开一点工资!”

张建立即像泄了气的皮球。曾维超应聘的是办公室秘书,人家1200元还嫌少,而自己只有400元,简直是天壤之别!

张建认真地算了一下,即使他不吃不睡地干,也至多能拿到800元。而曾维超再升一级,就是1500元,还不算加班奖和全勤奖。

曾维超说:“张建,你那么聪明,何苦干那个笨重活!改天我跟我们主任说一下,把你调到办公室来!”

张建腼腆地笑笑说:“不,我……不行!”

2003年5月,张建所在的机械科要调走一个技术主管。临走前,车间主任要在工人中提拔一个来接替主管的职务。他看中了勤劳朴实的张建。

在主任家的晚宴上,当主任郑重宣布这一决定时,张建急忙推辞说:“主任,我……不行!”

“你这么谦虚呀!我们车间还就你最合适!年轻人,谦虚是一种美德,过分谦虚就会耽误自己的前程呀!”

张建只好如实相告:“实不相瞒,我没有文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报纸和说明书上的字我一个都不认识……”

杨主任大吃一惊:“你真是个文盲?一点也看不出来呀!”

这一晚,张建彻夜难眠。穿行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里,他犹如一个睁眼瞎子,无法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无法解读这个城市丰富的内涵,更无法享受这个城市绚丽而多彩的文明。

见自己的老底被曝光,张建不好意思再呆在这个工厂,他应聘到一个美容美发店去。到美容美发店,张建做的工作是洗头和按摩。张建付出全部的热忱,一丝不苟地为顾客洗头。他清俊的外表,加上热情的服务和谦逊的谈吐,很快为美发店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一天,美发店的老板找到张建,委任他为主管。

张建一听,心里又紧张起来:“我……我,我不行!”

“怎么?是看不起这个小店,还是不愿帮兄弟我的忙?”

张建一激动,一时竟口吃起来:“不……是,我……到店里的时间还不长,还是先让我熟悉一下再说吧!”

“不必了,一边管理,一边熟悉。有些账目我怀疑以前的主管没弄清楚,你接手后,正好重新整理一下。”

张建更加惊惶了:“不、不!吴经理,不了!我是个文盲,根本不认识字!”张建说完,匆匆离开了美发店。在这里,他也呆不下去了。

2004年年底,张建又应聘到一家摩配厂打工。吸取前两次的教训,张建除做好本职工作外,从不与领导接触。他不想把这个工作也丢了。

工作半年后,财务室一个年轻漂亮的会计看上了张建。每次张建领工资,她都要借故和张建说几句话。张建对这个女孩也产生了好感,可是他从不敢向对方表白,每次目光相遇,他都慌忙躲开。

一天,女孩半开玩笑地说:“张建,下次领工资时,你把名字写工整一点,否则,不发工资给你!”张建心里一惊,这正是他心灵深处的痛啊!他根本就不会写自己的名字。领工资的签名,还是请哥哥写好后,他一笔一画模仿的。

张建尴尬地笑笑,匆匆离开了财务室。

半个月后,女孩找到张建,塞给他一个信封。调皮地说:“张建,有一首诗,我不懂,你帮我解释一下。把解释的意思装在信封里!”

张建悄悄打开信封。这是《西厢记》里崔莺莺写给张生的一首情诗:“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可张建哪里看得懂。从隐隐认识的几个字中,张建明白,女孩喜欢上了自己!可自己除了有一副俊朗斯文的外表外,肚子里空无一物呀!张建把信折好,原封不动地装回信封里。

为了向女孩表明心意,张建请大哥,写了一封简短的回信:“其实我是一个文盲,根本不认识字,也理解不了这首诗。请原谅我不配享受美好的生活!”托人转交这封信后,张建也辞职离开了摩配厂。

其实,没有比这个打击更使张建沮丧的了。他脑海里始终挥不去女孩那活泼欢笑的脸。可每想一次,他就痛苦一次。他是文盲的事实使他不能有任何奢望。城市里任何新奇而美好的东西对他来说都是那么遥不可及。别人津津乐道于网络和QQ,而他连上网都不会;到餐馆吃饭,朋友叫他点菜,但他却根本不认识菜谱。

人生清零,21岁读小学何惧压力重重

从摩配厂辞职后,张建住到了哥哥家里。他在思考着自己如何度过这漫长的人生。哥哥叫他自学。可张建基础太差,完全无从下手!

“只有从小学开始,我才学得懂!”张建说。

“你不是要去重读小学吧!”哥哥不经意地说。

对,重读小学!只有从小学开始,才是他的惟一出路啊!张建正式向哥哥提出:重读小学!可是他已经21岁了。有21岁的小学生吗?哥哥沉默了,他说要征求父母的意见。

后来,张建也犹豫了,他怕父母不同意,更怕别人笑话自己。2005年12月,张建无意中在电视里看到这样一条新闻: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43岁的农妇黄志跃深感没有文化的痛苦,在给小女儿潘旖旎报名读书时,自己也报了名,和7岁的女儿一同上小学。黄志跃不惧任何流言,每天乐呵呵地上学,赢得了老师的理解,也赢得了同学的尊重。

看到这则报道,张建激动得彻夜难眠。人家43岁还要重读小学,自己才21岁,为什么还这样犹豫呢?张建坚定了信念:重读小学!

张建把黄志跃的故事讲给哥哥听,哥哥不再反对。张建诚恳地向父母亲提出请求,父母也不反对。他预备用十年时间读完小学、中学和大学。这十年里,他以借贷的方式向父母借款,等他参加工作后,再加倍还给父母。

母亲当即流下泪来:“建儿啊,你当初不读书,就怪妈妈心软依了你。这十多年来,我也无时无刻不感到内疚和后悔呀!现在,你有了读书的愿望,我们就是讨饭,也要供你上学!”

哥哥张晓龙也表示,张建读书的生活费全部由他支付,父母只负责少量的学杂费。

2006年2月,寒假刚刚开始,张晓龙带着张建回到老家合川隆兴镇,在隆兴小学报了名。

新学期开始后,隆兴小学多了一位21岁小学生的新闻立即在全校传开。每节课下课后,各班同学涌到张建的教室里,围着张建看个不停。一些学生对着张建扮鬼脸。张建干脆走到走廊上,让大家完完全全看个清楚。

一些高年级的女同学也围了过来。其中两个女同学的对话,深深刺激了张建。

“这么大了还来读小学,是睡觉睡醒了吧。”

“想当初读书时,一定调皮打架,说不定还坐过牢,不然,这些年都干什么去了。”

“都20多岁了,如果是我,才不好意思来丢人现眼呢!”

张建默不作声,任何辩解都是多余的,他只想学到知识。

一次,班上两位同学打架,张建上前劝解。这位同学竟然抡起拳头直打张建,还愤愤地说:“你有什么本事!21岁了才读小学,也不害臊!要是我,早就钻进地缝去了!”

张建默默地听着,不辩解,也不生气。因为从立志读书的那一天起,他就做好了承受各种压力的准备。

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位气冲冲的妇女拉着哭泣的小孩突然冲到他面前,当着很多人的面,大声说:“你看,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你不读书,就会像他一样,20多岁了才读小学,你说丢不丢人?”张建拔腿就走。

尽管要承受着各种压力,但他的内心是充实的,因为他的目标是:学知识,重塑美好的人生!

在班上,张建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他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感染了每一个学生。半学期以后,他被全班同学选举为班长。

期末考试,张建语文考了95分,数学98分。

2007年3月,鉴于张建的学习态度和领悟能力,学校同意他由二年级跳到四年级学习。跳到四年级后,张建依然担任班长。

信念如磐石,坚毅青年成励志榜样

2006年9月,重庆电视台“记录重庆”栏目报道了张建。张建俊朗的形象和不为压力所屈服的精神,随着无线电波走进了千万观众的心里。

节目播出半个月后,张建收到一封来自广东纺织学院的挂号信。

信是一位署名木桃的大二女生写来的。拆开信封,张建一字一句地阅读。他借助工具书,第一次从这些优美的方块字里读出了完整的意思。读着,读着,张建的心揪紧了。

“张建,看到你的报道后,我流泪了!没想到,世界上还有你这么坚毅果敢的人。我从你身上看到了力量!我觉得你是一个任何困难都打不倒的人。可我现在却经历着人生最黑暗、最痛苦的时期,我的人生都快要支撑不住了。母亲病重,男友离我而去,两门功课需要补考。你说,我还有什么希望?

“我该怎么办?你能给我力量吗?”

张建借助于字典慢慢弄清了每句话的含义。他立即铺开信纸,给木桃回信。他从自己的经历写起,告诉她聪明的人善于把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然后集中力量各个击破,最终,赢得命运的主动权。

信寄出20天后,张建收到了木桃的第二封信。

“张建,收到你的回信了!真是太高兴了,你回信本身就给了我巨大的力量!你说得对,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战胜它,我这样做了,还真管用……愿我们成为好朋友!”

木桃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她还告诉张建,随后将给他寄两本书来。不久,张建收到了木桃寄来的《小学生满分作文大全》《智慧背囊》两本书。他给木桃打电话,木桃说补考的两科已顺利过关,母亲的病也有了起色。

与此同时,张建收到全国各地的来信和来电20多件(次)。人们为他坚强的意志和努力进取的精神所折服,不少青年在面临人生困难时,通过书信和电话联系从他身上吸取力量。

张建总是一一回复这些来信,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在与这些同龄人的交往中,张建的写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同时,这些真诚的来信也给了张建巨大的鼓舞,他表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强地走下去,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甚至读到研究生,让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上一篇:比赛活动策划范文 下一篇:一句话的力量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