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中药范文

时间:2023-11-02 13:38:13

补肾中药

补肾中药篇1

1 中医“肾补骨”理论的概述中医发展之初就发现了肾与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比《黄帝内经》还早的《马王堆汉墓帛书·天下致道谈》就有“凡彼治身,勿在积精,虚实常有,慎用勿忘,勿困勿穷,筋骨凌强。”由此开始,后世的中医典籍中对肾与骨的关系多有论述,从而发展出完整而系统的肾主骨理论。中医所说的肾,与解剖学上的肾脏有一定关系,但更多是指影响全身的功能方面。“肾主骨”是说肾与骨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关系。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发育,强劲,衰弱都与肾精的盛衰有密切关系:肾精充足则“齿更发长”,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养而强健有力,反之肾精亏损,则骨髓生长乏源,骨骼失养,骨矿含量下降,骨密度下降,则会产生“骨枯”,“骨极”,“骨痿”。如《素问·宣明五气论》中有“五藏所主,肾主骨”;《千金要方·骨极》中说:“骨极者,主肾也,肾应骨,骨与肾合。若肾病则骨极,牙齿苦痛,手足疼,不能久立,屈伸不利,身痹脑髓酸”。

2 现代医学流行病学调查对“肾补骨”理论的佐证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对“肾主骨”理论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骨矿物含量(BMC)的测定为研究中医“肾主骨”的理论提供了客观指标。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BMC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与中医女七男八的肾中精气盛衰的变化有着惊人的一直性,这充分证明了中医学记载有关“肾藏精,主骨生髓”的结论是正确和科学的[1]。人到中年,生理功能日渐衰退,骨骼变化尤为明显,骨质变脆易发骨折。王际孝、林振福等在对中老年肾虚患者骨矿含量影响的研究中指出,中老年人肾虚患者的骨密度明显低于同龄组健康人[2]。还有研究对长春地区人群和肾虚人群的桡、尺骨BMC值进行统计比较发现:正常组BMC值与中医理论所说的规律性变化相一致,而肾虚组BMC值则低于正常组[3]。丁桂芝、李仁康等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学分析亦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3 临床上补肾中药对于相关骨病的治疗

3.1 补肾中药在防治骨质疏松中的应用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继而发生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系统性骨骼疾病。进入21世纪,人类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伴随骨折而出现的合并症,伤残率和病死率均上升,对中老年人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医学界的重视。中医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辨证施治注意到从“肾阴虚”“肾阳虚”的双向调节与平衡的关系入手,在滋补肾阴时,辅以调节肾阳的药物,在温补肾阳时同样会用到一些补阴药物,务求做到阴阳平衡。如:淫羊藿、女贞子、黄芪、大黄四味中药为主组成的通补强骨方,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表明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有良好效果[4]。有实践进一步证实: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补肾中药能明显提高雌激素水平和增加骨密度,其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和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效果,且无任何毒副反应[5]。

3.2 补肾中药对于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 中医治疗骨折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中医学认为骨折愈合的过程就是“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对“折伤”的论治。历代医家强调了活血、益气、补肾几方面。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的大量研究都证实了补肾中药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肿的吸收和机化,增加胶原的合成,促进钙盐沉积,提高骨痂质量,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等机制促进骨折的愈合[6]。王维佳等通过实验认为补肾活血方通过补肾可以减少骨折后负氮平衡,减少肌肉消耗,减轻氮的分解代谢[7]。洪定钢等人证实,补肾药淫羊藿早期能促进骨折出血肿机化吸收、软骨钙化、骨痂生长;后期能促进骨痂改建,使板层骨提早出现和髓腔再通,从而加速骨折愈合[8]。

3.3 补肾中药在防治牙周疾病中的应用 中国古代医学很早就注意到肾与牙齿的关系,在《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有“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的说法。对牙周病也早有“凡齿脆而不坚,或易与动摇或疏豁或突而不实。凡不由虫不由火而齿为病者,比肾气之不足,其病不在经而在脏”的叙述,不仅描述了牙周病的症状,而且指出了发病的原因:与普通的上火不同,而是作为五脏之一的肾出了毛病。

4 现代医学对于补肾中药的研究现状虽然人们对于补肾中药所具有的成骨作用已经没有太大争议,但是究其原因及机制还在进行着逐步深入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4.1 补肾药物成骨效果的骨形态计量学和生物学研究 应用骨形态计量学的变化作疗效指标来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有效性的方法已被大量的文献所采用,并得到了较广泛的公认。其具体指标包括骨矿含量(BMC)、骨小梁体积百分(TBV%)、骨小梁表面百分比(TBS%)、骨小梁形成表面百分比(TFS%)、纵向骨生长率(LBGR)、活性生成面百分比(AFS%)、骨小梁矿化沉积率(MAR)、骨小梁骨生成速率(BFR)等。如:刘和娣等通过研究发现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大鼠上述骨形态计量学指标具有明显的影响,可以通过加速钙盐沉积起到对骨质疏松的治疗[9]。但也有不少作者认为,单项骨矿含量的变化和实际骨质量之间有时会存在偏差,单纯追求骨矿密度的提高,有时可能会引起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恶化[10]。因此,根据治疗后骨矿密度的测定结果来推断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就有可能和临床实际不符。为此,很多研究在单纯检测形态计量学指标的同时,引入了生物力学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价,且有研究表明应用补肾中药复方可以促进或加强股骨的宏观几何结构的生物力学应答调节功能,使股骨干增粗,骨皮质面积增多,骨矿密度提高,骨生物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或增强[11]。

4.2 补肾中药对某些基因表达调控影响的研究 基因表达是指遗传信息由基因经信使使核糖核酸传递给蛋白质的过程。发育调控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对生物体的整个发育事件起主要调节作用,其表达若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就会造成个体生长发育的异常,或早熟、早衰,或某些疾病的发生。肾气调节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过程的某些作用与某些发育调控基因的时空特异性表达模式的作用相似,肾虚与基因表达调控失常,基因突变有某些特异相关性,因而把基因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基点,研究补肾中药对基因表达与基因突变的影响,探讨肾虚病证与某些基因的相关变化,可能是探索中医症候本质及补肾中药的作用机制,提高中医病症诊疗水平的重要途径。补肾中药可以通过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介导的整体调节发挥其促进和调节成骨的作用。国内学者研究表明补肾益精方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对机体的整体的调节及免疫应答对神经-内分泌轴的反馈调节,骨代谢的调控与内分泌激素、钙磷调节激素以及性激素的参与密切相关,其中内分泌系统又以神经内分泌轴的功能形式存在[12]。细胞因子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承担的信号传递分子的角色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其中包括了具有骨吸收刺激作用的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等。有研究表明补肾中药能明显升高TNF、IL-6、IL-2含量,使体重增加,脾脏和胸腺组织的重量增加[13]。康肾I号从提高IL-2mRNA水平和降低IL-6mRNA水平两方面均有益于免疫功能紊乱的调节[14]。又如沈自尹进行的补肾方对老年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群调控模式的研究发现,服药后补肾组T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同时,相关的促凋亡基因FsaL,TNFR1mRNA表达下调;抗凋亡基因Bc122 mRNA表达上调;Fas,BaxTNFR2mRNA 表达均无变化[15]。补肾中药有影响垂体促性腺功能的作用,可促进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使卵巢、子宫重量增加,形态可发生改变,提高雌激素水平[16]。通过对补肾中药研究证实其主要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统的功能,使性腺功能恢复正常状态。而且补肾中药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统的调节是双向的,这种调节不是通过单纯的上调或是下调某个或某几个基因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在不同层面上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这一系统进行总体的协调完成的。有研究表明,补肾中药可在转录水平调节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腺垂体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成骨细胞骨钙素(BGH)基因表达,调整性早熟患儿青春发育进程和改善骨骼发育[17,18]。

4.3 补肾中药对细胞成骨作用的研究 很多实验证实,补肾中药在具有上述成骨作用的同时,也具有直接促进成骨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不仅局限于成骨细胞,对于骨髓基质细胞和类骨样细胞同样有效[19]。还有实验表明,知柏地黄丸可以通过对破骨细胞的调节,抑制其活性,使骨陷窝明显的减少[20]。同时,对于补肾中药作用细胞成骨的原理,人们也在不断地进行研究。李娟等应用Fluo3/AM标记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发现,补肾药物作用成骨细胞,可导致胞膜钙离子通道反复快速而短暂地开放,细胞在胞外钙离子内流产生的钙信号介导下激活,通过细胞生物学调控系统,迅速而灵敏地调节基因活动,引起非特异性转录,同时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增加成骨细胞活性,以发挥其促进成骨的作用[21]。崔家鹏等研究发现补肾中药可以增强肾虚大鼠红细胞膜蛋白激酶C(PKC)、Ca2+-Mg2+-ATP酶的活性,提高大鼠全身骨量[22]。而且,认为这种变化是通过肌醇脂质信号系统介导一系列生化反应引起。Berridge指出,当细胞外信号(激素,光,重力或温度等被质膜上的G—蛋白的介导,激活磷脂酶C(PLC),促使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迅速水解,生成第二信使肌醇-1,4,5-三磷酸(IP3)和二酰甘油(DG),并通过IP3/Ca2+和DG/蛋白激酶C信号途径发挥其生物学效应。IP3可介导细胞内储存的Ca2+的释放,而DG可激活PKC。胞质中活性下降是激活和其转位的标志,游离Ca2+的升高及PKC的活性增强都是重要的促有丝分裂信号,从而促进细胞增殖[2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现代先进的检测手段和设备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补肾中药成骨作用的研究也必将更加深入,在研究补肾中药有效成分的具体的药理生理作用的同时,开始关注补肾中药整体或方剂对于全身整个个体的药理作用机制,或许会成为以后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 丁桂芝.从骨矿含量变化规律看肾主骨理论的科学性.中医杂志,1991,13(2):27.

2 王际孝,林振福,刘中福.老年肾虚患者骨矿含量影响的研究.骨质疏松症,1999,11:584-587.

3 刘玉槐,李泉玉,徐文贵.肾虚与骨矿含量关系的研究.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2,18(3):296-297.

4 秦腊梅,肖永华,周丽珍,等.4味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样细胞增殖的影响—对通补强骨方中主要组成药物的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2,8(2):18-21.

5 安胜军,李桃, 李恩.补肾方药对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和骨密度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2):55-59.

6 吴从俊,袁本祥,熊敦善.骨愈注射液对家兔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6):10-13.

7 王维佳,徐林菇,余抗平,等.补肾活血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9):35-37.

8 洪定钢,时光达.淫羊藿影响骨折愈合的骨组织学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研究.中医正骨,1999,11(2):3-6.

9 刘和娣,李星海,林富山,等.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大鼠多指标及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22(6):512-513.

10 Fratzl P, Schreiber S, Ro scher P. Effects of sodium fluo ride and alendronate on the bone m ineral in m inip igs: A sam ll2angle X2ray scattering and back scattered electron imaging study.Bone M in Res, 1996, 11: 248-255.

11 朱太咏,石印玉,张戈,等.补肾中药复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22(6):490-493.

12 张戈,马骏,张倩,等.补肾益精方延缓老年雄性大鼠骨与脑衰老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40:43.

13 陈芝喜,刘小斌,周名璐,等.健脾补肾药对脾虚大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放射免疫学杂志,2003,16(4): 217-219.

14 陈彤梅,谢桂权。康肾Ⅰ号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IL-1、IL-2、IL-6mRNA水平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2): 88-90.

15 沈自尹. 肾虚与衰老的微观比较研究.中医杂志,2002 ,43(8) :565-567.

16 武密山,李恩, 赵素芝.抗骨松穴位贴剂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垂体-卵巢功能轴的影响.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16(8): 1119-1122.

17 蔡德培,张炜.补肾中药对下丘脑GnRH垂体FSH 、LH及成骨细胞BGH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中医杂志,2002,43(3):221-223.

18 李嫔,蔡德培.补肾中药对青春期大鼠下丘脑生长抑素基因表达与蛋白表达的影响.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5):50-52.

19 高晓燕,杜晓鹃,赵春颖.补肾中药对成骨样细胞UMR106增殖的影响.承德医学院学报,2001,18(4): 283-285.

20 任正斌.补肾中药药理作用浅析.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2,4(4):312.

21 李娟,吴伟康,孙炜,等.补肾中药对人成骨细胞钙离子摄取和钙化能力的影响.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24(12):1359-1361.

22 崔家鹏,郑洪新, 刘景峰.补肾中药对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红细胞膜PKC、Ca2+-Mg2+-ATP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7,3(3): 66-69.

补肾中药篇2

[关键词]中医药;补肾活血协定方;肾虚证;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1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1(a)-0144-04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方案的逐渐完善及多样化,“个体化治疗”的理念逐渐被广大医生及患者所接受,有效的中药促排卵治疗方案是不少生殖中心不断努力尝试的方向。

我院2009年11月获得批准开展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donor,AID)项目,2010年12月共进行了216个AID周期,周期妊娠率达到30.9%;2011年共进行了946个AID周期;2012年进行了1183个AID周期。截至2015年12月共进行了5164个AID周期,累计周期妊娠率达到25.7%。2013年我院试管项目获批准运行,此后人工授精患者行人授2~3个周期以上失败后,多数转行试管,因此2013年是我院AID项目快速发展阶段,患者周期数完整,数据较有代表性(选取此段时期患者治疗周期资料完整)。研究显示,我院生殖科采用补肾治血中药协定方在肾虚型供精人工授精患者中行控制性促排卵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卵巢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卵泡质量、内膜厚度,有效提高妊娠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生殖科2013年2~10月的101例AI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4例)和中药组(4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不孕症的诊断标准:35周岁以下妇女结婚1年未分居,性生活正常而未能受孕者;35周岁及以上妇女婚后同居,性生活正常,半年未能受孕者[1-2]。②经行AID相关体检项目,符合AID诊断。剔除西药尿促性激素等药物促排周期患者,剔除其他证型如肝郁、血瘀等患者。经筛查后,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妇科学》[3]肾虚证诊断标准和《妇产科学》[4]诊断标准。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为20~40岁,平均(30.72±5.08)岁;不孕年限(5.73±4.19)年;抑制素B水平为(81.83±9.95)pg/ml;周期授精方式:宫颈管内人工受精(ICI)26例,宫腔内人工受精(IUI)25例。治疗组均为女性;年龄为20~40岁,平均(31.05±4.96)岁;不孕年限为(6.05±4.50)年;抑制素B水平为(79.66±11.4)pg/ml;周期授精方式:ICI 22例,IUI 25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监测血清抑制素B等指标,评估卵巢功能。中药组服用补肾活血中药协定方,组成:鹿角胶15 g,香附10 g,女贞子15 g,墨旱莲10 g,白芍10 g,当归10 g,熟地15 g,川芎10 g,红花10 g,茺蔚子10 g等。月经第2~4天始服用中药。中药采用中药颗粒剂型(广东一方),200 ml白开水冲泡,混匀,1剂/d,分2次服用。对照组在自然状态下监测卵泡发育。自然周期是相对促排卵周期而言,即不使用任何药物,患者的内分泌状态不受外界干扰,是患者自身状态的体现。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激素血清抑制素B、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及超声监测结果,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方法:①于体检期间完成卵巢基础内分泌的检查;②一般于月经第10天开始监测(根据患者月经周期长短不同,起始时间可前后错动1~2 d),监测卵泡至14~16 mm以上开始每日监测,并择时抽血检测患者的E2、P水平等;③两组均于测得血清卵巢促黄体生成素(LH)>20 mIU/ml时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 000 IU肌内注射。

1.4疗效评定

①卵巢功能改善指标包括基础卵巢激素、卵子个数、排卵日激素水平等;②中医证候指标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③妊娠率。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 两组HCG日相关指标的比较

中组的内膜厚度厚于对照组,E2、P水平高于对照组,卵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综合疗效的比较

中药组的周期妊娠率为29.8%(14/47),对照组的周期妊娠率为22.2%(12/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中药组仅1例出现轻度腹泻,无明显临床意义;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卵巢储备功能即卵巢皮质区形成优质卵母细胞的能力提示了卵巢内存留卵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了女性的生育潜能。卵巢功能的评估是所有生殖中心工作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预期。影响卵巢功能的因素包括年龄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卵巢手术因素等。另外有研究显示,过多或不规范的促排卵治疗对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有极大的影响[6],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如何正确评价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采取合适的调卵促卵方案达到最终的治疗目的,是临床工作的重要部分。Veronica等[7]首次提出了INH-ACT-FS系统的概念。研究显示,正常的月经周期受性腺甾体系统和INH-ACT-FS系统作用[8],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卵巢内的卵泡被募集、发育并成熟排出。Veronica等[7]指出,INH-ACT-FS系统的异常可能导致卵泡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功能失常,进而直接造成卵母细胞成熟障碍。Fujiwara等[9]检测了INH/ACT系统中的mRNA水平,证实了在卵泡发育整个过程中INH-ACT-FS系统的调控作用,提示卵泡的发育、成熟与INHB等合成的能力相关性极强[10]。

抑制素B能够评估卵巢功能的价值。在卵泡早期,即月经周期的第2~4天检测患者的血清抑制素B水平,评价该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能够预后其生殖预期。国内研究报道显示,在试管患者行超促排卵治疗的第3天时即早卵泡期,抽血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血清抑制素B水平,如血清中浓度>40 pg/ml,则近80%以上的患者可成功获卵;当浓度

中医生殖理论“肾-天癸-冲任-子宫”与西医学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生理功能调节有颇多相似之处[14]。《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对人的生殖功能作了概括,“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圣济总录》指出因冲任、肾气虚致不孕,“妇人所以无子者,冲任不足,肾气虚寒也”,因此中医理论基础基本围绕“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这一中心理论展开,肾虚型也是中医不孕症第一大证型。

我科将早卵泡期血清抑制素B水平作为评价卵巢储备能力的指标,采用中药早期干预卵泡发育,特别是在肾虚型不孕患者中采用补肾活血中药协定方,效果确定。肝肾虚型不孕症治当补肾、益精、养血、调和冲任,补肾活血方中,鹿角胶温补肝肾,益精血,为君药;香附、白芍调肝理气,养血柔肝;女贞子、墨旱莲为二至丸方,两药不同剂量配伍,疗效颇异。本方取补肾、益阴为主,以上四药补肝肾,助君药而为臣;熟地、当归、川芎和白芍为四物汤,与桃仁、红花相伍名桃红四物汤,为养血活血基础方,与上药相配伍,具有补精养血、调冲任和通血脉作用,补而不腻。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补肾养血类中药具有类激素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卵泡的发育,增加激素受体,提高雌激素水平等[15-16]。

本研究选取AID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目的是:作为评价不孕症治疗效果最有力的证据无疑是妊娠率,但妊娠率是由夫妻双方因素决定的,选取AID可以剔除男方因素的影响,更好地体现药物的治疗效果。将血清抑制素B水平作为评价卵巢储备能力的指标早已为大家所接受,当然血清抑制素B水平测定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同一患者在药物治疗后随着卵巢功能的改善,血清抑制素B水平呈上升趋势(因数据较少未能提供),因此在治疗早期作为卵巢功能的评估是可行的。我院生殖科采用补肾治血中药协定方在肾虚型AID患者中行控制性促排卵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进一步提高卵泡质量及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贝政平,来佩P,张斌.妇产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98.

[2]丰有吉,陈晓军.妇产科精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39.

[3]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01-108.

[4]谢幸,苟文丽,等.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54.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3-234.

[6]李春燕,明蕾,张露,等.多次采卵手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3):447-449.

[7]Veronica J,Roberts SB,Albert ER,et al.Expression of inhibin/activin system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s and proteins in ovarian follicles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J].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4,79(3):1434-1438.

[8]周卫琴,沈宗姬.卵泡生长不良性不孕症INH-ACT-FS系统的改变及其意义[J].江苏医药,2007,33(3):225.

[9]Fujiwara T,Lambert-Messerlian G,Sidis Y,et al.Analysis of follicular fluid hormone concentrations and granulosea cell mRNA levels for the inhibin-activin-fiollistatin system:relation to oocyte and embryo characteristics[J].Fertil Steril,2000, 74(2):348-355.

[10]Fanchin R,Sabino Cunha-Filho J,Schonauer LM,et al.Coordination of early antral follicles by luteal estradiol administration provides a basis for alternative 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regimens[J].Fertil Steril,2003,79(2):316-322.

[11]吴日然,廖月婵,叶云,等.测定血清抑制素B水平预测卵巢储备力及调节控制性超排卵用药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0):679-681.

[12]Seifer DB,Scott RT,Bergh PA,et al.Women with declining ovarian reserve may demonstrate a decrease in day 3 serum inhibin B before arise in day 3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J].Fertil Steril,1999,72(1):63-65.

[13]Hohmann FP,Laven JS,de Jong FH,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inhibin A and B,estradiol and follicle growth dynamics during ovarian stimulation innormo-ovulatory women[J].Eur J Endocrinol,2005,22(16):395-401.

[14]夏桂成.中t妇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4.

[15]王玉娥,刘效群,赵瑞刚,等.补肾生血方对不孕症分泌中期子宫内膜ER、PR、VEGF及PDGF影响的研究[J].新中医,2006,38(1):48-49.

[16]马灵芝.促排卵汤对高雄激素所致不孕小鼠的实验研究[J].河北中医,2004,26(7):554-556.

补肾中药篇3

【关键词】   中药  温补肾阳  腰椎间盘突出症?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miation LDH)的发病率呈几何级递升,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常见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痛及腰腿痛的主要因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无外乎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随着手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各大西医院因腰椎间盘手术人次越来越多,但手术切除腰椎间盘并非一劳永逸,其主要原因是腰椎是人体最重要的负重脊梁,切除了椎间盘的间隙会变窄,从而加快腰椎的退变,退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各种腰腿痛;手术也还不是完美无缺的,早期有可能并发椎间盘炎、椎管内血肿,神经损伤近年已不常见,但还是有的;中远期易出现神经根粘连、医源性椎管狭窄、病变椎间盘或上下椎间盘再次突出、腰椎不稳等并发症。 ?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一直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历史悠久,具有痛苦小、无并发症、易被患者接受、疗效肯定、经济实用等优点。 ? 

        1 临床资料? 

        本组358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18~54岁,男197例,女161例,均有椎间盘突出或(和)膨出,其中L4/L5和L5/S1突出(左或右)或膨出者143例;L5/S1突出或膨出者108例;L4/L5突出或膨出者75例;L3/L4突出者32例。所有病例均有CT或MRI诊断。均符合诊断标准[1]。? 

        2 中药施治? 

缓解疼痛、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是治疗的当务之急。《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说:"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指出外伤及风寒湿邪是LDH外因,肾虚是根本。文献报导[2,3]?,肾虚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发生改变。 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为作强之官,肾充则轻劲多力,虚则腰膝酸软而无力,遇劳则重伤肾气,故腰痛有加。肾虚十之八九为阳虚,十之一二为阴虚,故拟方以温补肾阳为主,佐以活血、祛风除湿,以熟地、大芸、鹿衔草、淫羊藿、细辛、肉桂、炒莱服子、威灵仙、千年健、鸡血藤、僵蚕、地龙为方。水煎服,7剂为一疗程。?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所有病例都经CT和(或)MRI检查而确诊。在部分病例有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退行性改变、生理弧度的改变。全部病例均有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再结合中医望闻问切辨证分析而确定治法。服药7次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没全程治疗者不作统计。 

        3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腰腿痛消失,无阳性体征,半年以上未复发)308例,占86.11%;好转(疼痛基本消失,但劳累等偶感不适)40例,占11.11%;无效(症状稍减或无改变)10例,占2.78%;总有效率为97.22%。所有病例均随访半年以上,半年之内均未有复发。? 

        4 讨论? 

        LDH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对其早有认识,见于"腰腿痛"或"腰痛连膝"之,认为肾虚是致病内因,寒、湿、热、挫、闪为外因。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论》说:"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说明腰腿痛而胫酸乃因房劳过度,肾虚而致。现代医学认为,LDH因腰椎间盘退变,或外伤或劳损而致纤维环破裂发病。文献报道??[4]?,肾虚可致骨关节及韧带退变。动物实验研究显示??[5]?,活血补肾能减慢椎间盘退变。

 可见,椎间盘的退变与肾虚相关。虽然肾虚可能产生体内多项生化指标的改变,但性激素的改变,已为多数学者所证实。? 

        肾虚腰痛起病较缓,隐隐作痛,绵绵不已。现代检查提示腰椎退行性改变,腰椎生理弧度改变,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或左右前后不等宽,腰部肌肉、筋膜、韧带、骨膜的劳损与“腰突症”往往密切相关,互为因果。腰椎间盘正常的“水垫样”生理功能被打破,髓核随纤维环的突出而突出,如纤维环受到较强外力而破损,则髓核中胶质样物质将流出,从而引起“神经根炎症”而致疼痛。治疗并非能改变骨质增生及骨关节,而是使局部达到了新的平衡。?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的本质就是“阴阳失调”,从而治疗的根本方法就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腰椎间盘突出属于中医“腰痛”“痹证”范畴,病因与风、寒、湿、瘀、虚有关。通常是风寒湿三气夹困而至,当人体正虚或扭挫致瘀之时,趁虚而入,合而为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本虚是发病的内因,与现代医学椎间盘退变的道理是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在的组织如腰椎、髓核、纤维环、韧带等在中医统称筋骨,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损则筋骨失养,发为本病。分析本组所用的中药,基本上都具有温性,且入肝肾二经,通过温补作用,使“虚”阳得以补充,达到阴阳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通过口服温补肾阳中药,促进人体激素水平提高,达到新的平衡,从而能更有效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增加病损组织的血氧供应,改善循环,解除局部肌肉痉挛,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熟地]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淡大芸]其味甘、咸,性温,入肾,大肠经,具有补肾益精、助阳润肠的功效。[肉苁蓉]温肾补阳而不燥,药力和缓而甘润,自古就被认为是抗衰延寿之佳品。[淫羊藿]味辛、甘,性温,入肝、肾经,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壮骨、祛风除湿等功效。[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入肝、肾、脾经,具有补肾固精、养肝明目、补脾止泻等功效。补骨脂味苦、辛,性大温,入肾、脾经,具有补骨壮阳,温中止泻的功效。[鹿衔草]味甘、苦,性温。[细辛]性温而大辛,气盛味烈,性善走窜,达表入里,疏散风寒之力大,温经止痛之力强。[威灵仙]性味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千年健]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肾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肾复方中药可以有效提高机体激素水平,从而达到机体平衡状态,产生治疗效果。且治疗效果持久,不易复发。?  

参考文献? 

[1]张崇辉.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1991,1601 ? 

[2]何成奇,熊恩富,熊素芳,等.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肾虚三证与性激素变化关系的临床研究.中医研究,2000,13(4):23? 

[3]余海源.慢性肾炎中医证的客观化研究进展.中医研究,2000,13(4):23 ? 

[4]王晶,肖德明.性激素与骨关节炎(综述)。中华骨科杂志,2001,21(1):50? 

补肾中药篇4

关键词:补肾中药;不孕症;女性生殖内分泌;调控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5-0011-03

不孕症是指婚后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而未受孕2年者。育龄妇女中其发生率为10%-15%,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影响了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不孕症的病因很多,其中与生殖内分泌失调关系密切。

1补肾中药对中医“生殖”的调控作用

1.1中医肾与不孕中医认为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上通于脑,下泌天癸,在女性生殖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医贯》指出:“五脏之真,唯肾为根”,肾与胞宫相系。《素问・奇病论》云:“胞络者,系于肾”。《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肾气盛,经调而子嗣,肾气虚,天癸竭,经断而无子。可见肾与生殖关系密切。

1.2中医对不孕症肾虚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孕症在我国历代医著中记载甚多,《周易》:“妇三岁不孕”,首先提出不孕病名及不孕年限界定。《内经》正式提出了不孕的病名。不孕症又称“断绪”,“无子”,“全不产”。历代医家对不孕症的认识各有千秋,其中认为肾虚引起不孕的占相当大比例。

1.2.1肾阳虚命门火衰,胞宫失于温煦,宫寒不能摄精成孕。《傅青主女科》言:“妇人有下身冰冷,非火不暖”,“下部冰冷不受孕……夫寒冰之地,不能长草木,重阴之渊,不长鱼龙,今胞宫既寒,何能受孕?”《圣济总录》谓:“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阴阳和,故能有子。若冲任不足,肾气虚寒,不能系胞,故令无子。”

1.2.2肾阴虚肾阴虚,物质亏少,癸水不足,不能滋养胞宫冲任、涵养生殖之精,发为不孕。《石室秘录》云:“肾水衰者,则子宫燥涸,禾苗无雨露之润,亦成萎黄。”《傅青主女科》载:“妇人有瘦怯身躯,久不孕育者,此乃血虚之故,况瘦人多火,而又泄其精,则水益少而火益炽……此阴虚火旺不能受孕。”《竹林女科证治》云:“相火旺者,过于焚烧枯燥之土,又苦草木难生……何以成胎?”

1.2.3肾气虚肾气虚,天癸不能按时而至或至而不盛,带脉气弱,冲任脉虚,胞宫气微,亦难受孕。《傅青主女科》中载:“妇人有饮食少思,胸膈满闷,终日倦怠思睡,一经,不已。人以为脾胃之气虚也,谁知是肾气不足乎?”认为补肾气,使脾胃之气不复下陷,则带脉气充,胞胎气暖,自然受孕无难矣!

综上,不管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或是肾气虚,最终导致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受损,天癸不能按时而至或至而不盛,带脉气弱,冲任脉虚,胞宫气微,不能摄精而致不孕。

中医补肾种子正是顺应中医“肾藏精”、“肾主生殖”,且生殖有赖于肾气-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平衡这一理论基础上,并吸收现代医学相关理论而创立的用药方法。现代对中医补肾中药研究更加深入,以不孕症为主,还广泛应用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多种妇科疾病的治疗中。

2补肾中药对西医“性腺轴”的调控作用

近年药理实验研究表明[4],补肾中药能增强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的功能。淫羊藿能增强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及肾上腺轴的内分泌功能,黄精可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并间接调节女子生殖内分泌水平,从而治疗内分泌紊乱型不孕症。二仙汤能促进GnRH释放。人参、黄芪、枸杞子可显著提高老龄鼠降低的血浆皮质醇含量,对肾上腺轴具有显著的调整作用。中药紫河车、熟地、杜仲、锁阳、仙茅、淫羊藿、菟丝子、肉苁蓉等均含大量的Zn、Cu、Mn等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参与了体内的激素合成和月经的调节,能促进子宫的发育。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等能增加成年大鼠腺垂体、卵巢、子宫的重量,通过调节脑内β-内啡肽、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5]。

实验研究发现,肾虚患者具有下丘脑-垂体及其所属3个靶腺轴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的病理特征,补肾能改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6]。补肾方药可以调整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功能,调整激素水平紊乱,改善卵巢功能,增加卵巢及子宫动脉血流,改善子宫内膜微环境,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和黄体功能,从而提高妊娠成功率,还可以提高机体雌激素水平或类雌激素样作用,雌激素与补肾方药具有促卵泡发育的协同作用,二者合用,既可降低雌激素的用量,又可减轻雌激素的副作用。

3病案举例

谭某,女,34岁,2010年6月11日首诊。主诉:未避孕未孕2年,3次人工受精失败后,月经量少4年。患者12岁初潮,经期6~7d,周期28~30d,经量中。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量较前减少1/2,色鲜红,无块,伴腰酸,下腹隐痛,查E2水平低,西药间断服用妈富隆治疗,停药后复发。双输卵管通畅,生殖抗体阴性,配偶33岁,检查正常。2011年3月~5月3次人工受精均失败。LMP:5月4日。患者形体中等,平素白带量中,色白无味,偶有腰痛,无口干口苦,易烦躁,生育压力大,易疲劳,头昏,纳眠可,二便调,舌尖红,有瘀点,苔薄黄,脉沉细。今日B超未见异常。诊断:1.继发不孕(肾虚肝郁湿瘀互结)2.人工受精失败3.月经量少。治法:补肾疏肝,养血化瘀。药用:覆盆子10g,菟丝子15g,枸杞子10g,当归10g,白芍15g,生地10g,淮山药15g,山茱萸10g,茯苓15g,醋柴胡10g,枳壳10g,鸡血藤18g,何首乌25g,生山楂15g,加用胎宝胶囊1瓶,每日2次,每次1片,口服。二诊:7月8日,药后月经量明显增多约1/3,LMP:6月28日,经血无血块,腹隐痛可忍,白带量中,感疲劳乏力,纳可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诊治同上,继上方去山楂加南沙参30g,8剂,合用胎宝胶囊。三诊:7月29日,服中药后疲劳乏力减轻,LMP:7月26日,经量较前增多,达正常经量,情绪好转。生育压力大,大便偏干,纳眠可,大便调,夜尿1~2次,舌红苔黄,脉细数。诊治同上,予上方加鸡血藤15g,茺蔚子15g,百合20g,白术10g,继用胎宝胶囊。四诊:8月26日,停经32天,测血HCG(+),无腰酸及阴道出血,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滑。8月26日外院血激素:E2:396.6pg/nL,P:45.06ng/mL,HCG:560mIU/mL,诊断:1.早孕2.异位妊娠待排。处理:动态监测血激素,予患者HCG3000u肌注qod,维生素E,叶酸口服,中药寿胎异功散加减以补肾健脾安胎。

4讨论

现代对补肾中药的深入研究,丰富了对中医“肾”与不孕症的理解。补肾中药在治疗不孕症中通过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多成分、多环节、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发挥作用,同时在辨证基础上分期论治,专方专用,既重视个体间差异,又注重整体调理,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色。总之,将补肾中药运用于不孕症治疗的各个阶段、环节,调整不孕患者的生殖内分泌功能,对治愈本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刘春霞.辨证治疗卵巢功能低下所致女性不孕的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2007,27(5):29~30.

[2]刘玉珍.补肾法促排卵作用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1):113~114.

[3]苗福珍.中医药周期疗法治疗不孕症[J].工企医刊,2009,22(5):42~43.

[4]尤劲松.卵泡闭锁与颗粒细胞凋亡.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0,20(6):487.

[5]温勤坚,补肾中药对不孕症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J].生殖与避孕,2008,28(5):304~307,22(12):784~785.

补肾中药篇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造成股骨头局部或全部坏死,是当今疑难病症之一。积极的病因预防、早期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现代医学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中医中药代替手术治疗,可减少损伤,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消除并发症,已是目前研究和发展的方向。自2003年以来,笔者应用具有活血祛瘀、通络补肾作用的中药制剂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62例,疗效满意,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62例患者均来自佳木斯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18~70岁,病程2~34个月。股骨头坏死原因为创伤性24例,激素类28例,过量饮酒类7例,不明原因3例。按Ficat分期,Ⅰ期18例,Ⅱ期39例,Ⅲ期5例。

2 治疗方法

服用补肾活血中药,方药组成:丹参、桃仁、红花、骨碎补、牛膝、川芎、当归、白芍、三七、续断、巴戟天、甘草等(所需药物均由佳木斯市中医院中药局提供,并由佳木斯市中医院制剂室制成胶囊,每粒含原药材0.5 g)。4粒/次,每日3次,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

在治疗期间采用平卧位患肢持续性皮肤牵引,屈髋10°,外展20°,牵引重量以自感轻松、疼痛减轻为宜,约4.0~5.0 kg,每日牵引约3~4 h,牵引时间为6个月,牵引期间尽量卧床休息或扶双拐行走,避免伤肢负重。

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观察用药前后髋关节疼痛程度、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及X线片变化情况。评定标准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相关标准,其中疼痛25分,功能18分,关节活动度17分,X线评价40分。优:>90分;良:75~89分;可:60~74分;差:<60分。

4 结果

经补肾活血中药治疗6个月后,62例患者中优21例(33.87%),良25例(40.32%),可12例(19.35%),差4例(6.45%)。对髋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及X线片的影响见表1。表1 6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略)

5 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因多样,病机复杂,缺血是其发病的关键,并存在于骨坏死的各个阶段。血瘀凝滞,脉络瘀阻,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故血虚,血虚则筋骨失去濡养,肾气不足则骨失所养,骨不生髓而致发本病。瘀去新生,气血运行通畅,水谷精微通达病所,才能化腐生新,使坏死骨修复。

中医学的“化腐生新”理论在于依托腐坏之骨,促进新骨生长。股骨头坏死是骨组织在致病因素作用下,造成骨的溶解、变性、塌陷,是在髋关节囊内的特定环境下出现的无菌性骨质破坏。“化腐生新”之意在于,不宜人为地破坏股骨头的内在环境。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股骨头坏死治疗应致力于调整骨的内在平衡,恢复正常生理环境,减少对关节囊内股骨头刺激,促进关节囊内新骨生长,加速股骨头的修复和重建。故治则为活血化瘀、补肾壮骨。方以桃红四物汤为主方,再辅以其他活血化瘀药及补肾健骨药。其中用当归、续断既活血补血,又补肝肾行血脉;桃仁、红花、丹参、牛膝助当归活血化瘀,红花又有止痛之功,牛膝引药下行;续断、巴戟天补益肝肾、强筋健骨;骨碎补助续断补肾活血;白芍敛阴益营、柔肝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综观全方,标本同治,活血化瘀、补肝益肾壮骨治其本,柔肝缓急止痛治其标;且方中活血化瘀兼补血养血、行气而不伤正。正本清源,使筋骨得充,肝肾得养,血液周流顺畅。但我们在临床应用中也观察到,补肾活血中药方针对于股骨头缺血坏死Ⅰ期及Ⅱ期患者效果较好,对于Ⅲ期患者只能缓解其临床疼痛症状,而对已塌陷的股骨头外形修复比较困难。

参考文献

补肾中药篇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造成股骨头局部或全部坏死,是当今疑难病症之一。积极的病因预防、早期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现代医学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中医中药代替手术治疗,可减少损伤,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消除并发症,已是目前研究和发展的方向。自2003年以来,笔者应用具有活血祛瘀、通络补肾作用的中药制剂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62例,疗效满意,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62例患者均来自佳木斯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18~70岁,病程2~34个月。股骨头坏死原因为创伤性24例,激素类28例,过量饮酒类7例,不明原因3例。按ficat分期,ⅰ期18例,ⅱ期39例,ⅲ期5例。

2  治疗方法

    服用补肾活血中药,方药组成:丹参、桃仁、红花、骨碎补、牛膝、川芎、当归、白芍、三七、续断、巴戟天、甘草等(所需药物均由佳木斯市中医院中药局提供,并由佳木斯市中医院制剂室制成胶囊,每粒含原药材0.5 g)。4粒/次,每日3次,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

    在治疗期间采用平卧位患肢持续性皮肤牵引,屈髋10°,外展20°,牵引重量以自感轻松、疼痛减轻为宜,约4.0~5.0 kg,每日牵引约3~4 h,牵引时间为6个月,牵引期间尽量卧床休息或扶双拐行走,避免伤肢负重。

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观察用药前后髋关节疼痛程度、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及x线片变化情况。评定标准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相关标准,其中疼痛25分,功能18分,关节活动度17分,x线评价40分。优:>90分;良:75~89分;可:60~74分;差:<60分。

4  结果

   

经补肾活血中药治疗6个月后,62例患者中优21例(33.87%),良25例(40.32%),可12例(19.35%),差4例(6.45%)。对髋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及x线片的影响见表1。表1  6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略)

5  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因多样,病机复杂,缺血是其发病的关键,并存在于骨坏死的各个阶段。血瘀凝滞,脉络瘀阻,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故血虚,血虚则筋骨失去濡养,肾气不足则骨失所养,骨不生髓而致发本病。瘀去新生,气血运行通畅,水谷精微通达病所,才能化腐生新,使坏死骨修复。

   

中医学的“化腐生新”理论在于依托腐坏之骨,促进新骨生长。股骨头坏死是骨组织在致病因素作用下,造成骨的溶解、变性、塌陷,是在髋关节囊内的特定环境下出现的无菌性骨质破坏。“化腐生新”之意在于,不宜人为地破坏股骨头的内在环境。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股骨头坏死治疗应致力于调整骨的内在平衡,恢复正常生理环境,减少对关节囊内股骨头刺激,促进关节囊内新骨生长,加速股骨头的修复和重建。故治则为活血化瘀、补肾壮骨。方以桃红四物汤为主方,再辅以其他活血化瘀药及补肾健骨药。其中用当归、续断既活血补血,又补肝肾行血脉;桃仁、红花、丹参、牛膝助当归活血化瘀,红花又有止痛之功,牛膝引药下行;续断、巴戟天补益肝肾、强筋健骨;骨碎补助续断补肾活血;白芍敛阴益营、柔肝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综观全方,标本同治,活血化瘀、补肝益肾壮骨治其本,柔肝缓急止痛治其标;且方中活血化瘀兼补血养血、行气而不伤正。正本清源,使筋骨得充,肝肾得养,血液周流顺畅。但我们在临床应用中也观察到,补肾活血中药方针对于股骨头缺血坏死ⅰ期及ⅱ期患者效果较好,对于ⅲ期患者只能缓解其临床疼痛症状,而对已塌陷的股骨头外形修复比较困难。

【参考文献】

补肾中药篇7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补肾活血中药;甲钴胺片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是亚洲地区主要的青光眼类型,是由于虹膜构型异常造成房角闭合、阻碍房水流出而造成眼内压增高所致,为眼部生理结构、环境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PACG若不及时加以治疗和控制,会造成视神经的持续损伤而导致不可逆失明,给患者生活带来巨大痛苦。为研究药物对PACG视觉损伤的改善作用,对比研究补肾活血中药与甲钴胺片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45只眼,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20~68岁,平均年龄为(58.4±8.2)岁;急性患者25例,慢性患者15例。观察组40例43只眼,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19~70岁,平均年龄为(60.5±9.1)岁;急性患者27例,慢性患者1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PACG诊断标准[2]且无合并其他眼病,临床检查已视野缺损,眼内压连续3w控制在21mmHg以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片治疗:0.5mg,1次/d,1片/次。观察组在服用甲钴胺片的基础上服用补肾活血中药:①灯盏细辛胶囊(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0.18g,3次/d,两片/次;②杞菊地黄丸(黑龙江参鸽药业有限公司),9g,2次/d,1丸/次。4w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光敏感度(MS)、平均缺损(MD)变化,测定患者治疗后图形视网膜电图(F-ERG)b波、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P100的潜伏期与振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野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S、MD无明显差别(P>0.05),但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MS、MD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变化(P

2.2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电生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F-ERG的b波与P-VEP的P100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而波幅均显著升高(P

3讨论

PACG为主要的青光眼类型,高发于亚洲地区,临床表现为虹膜结构异常,前房角发生机械性闭合,房水引流不畅而导致眼内压升高。PACG的发病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与晶状体阻滞密切相关,通过摘除晶状体及植入人工晶状体可不同程度的改善虹膜前粘连[3]。甲钴胺片对于神经损伤、炎症及疼痛均有治疗作用,对于眼内压平稳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导致的视野缺损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4]。而近来有报道补肾活血中药如杞菊地黄丸等,通过活血化瘀改善眼部血循环有效改善青光眼患者视觉损伤。杞菊地黄丸可滋肾养肝,肝血注入目则视,临床使用可有效缓解视力下降,缓解视野缺损[5]。灯盏细辛的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对于改善青光眼患者的平均光敏感度及视野缺损安全有效。刘东敬等[6,7]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对23例与22例中晚期眼压得到控制的青光眼患者分别使用灯盏细辛胶囊和安慰剂治疗,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两组视野进步率分别为56.52%和4.5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体征平稳正常,无不良反应发生。

本研究对40例患者使用补肾活血中药杞菊地黄丸与灯盏细辛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平均光敏感度与视野缺损得到明显改善(P

综上所述,对于眼压得到控制的PACG患者来说,使用补肾活血中药可活血化瘀、养肝明目,改善视野及视神经电生理状况,对于早期PACG及术后患者视神经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蓉嵘,庄勋,鲁曦婷,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J].实用防盲技术,2007,2(3): 44-44.

[2]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原发性青光眼早期诊断的初步建议[J].中华眼科杂志,1987,23:127.

[3]刘杏,黄晶晶.晶状体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J].眼科,2011,20(1): 5-8.

[4]艾风荣,李霞.口服弥可保前后青光眼视野缺损的比较[J].眼科新进展,2001,21(6):430-432.

[5]黄江丽.杞菊地黄丸对老年性白内障发展的控制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07(9):40-41.

[6]刘东敬,陈晓明,栾春生,等.灯盏细辛对青光眼视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试验[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4):260-262.

补肾中药篇8

【关键词】: 薛文翰 放射性直肠炎 临床经验

【正文快照】:

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直肠肿瘤放疗后经常出现的并发症,以腹痛、便血、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为主要临床表现。西医治疗主要使用抗炎止血、保留灌肠等对症治疗,疗效不理想,复发率高[1-3]。薛文翰主任医师,现任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

【参考文献】 

1 盛竹鸽;郭剑;;思密达混合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3年02期

2 丁秋娥;徐西伟;王思阳;程志斌;;思密达-白介素-11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21期

3 任建平;孙光军;;放射性直肠炎中医药研究新进展[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年02期

上一篇:中药减肥范文 下一篇:中药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