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范文

时间:2023-09-23 02:02:32

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篇1

【关键词】妊娠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 治疗

1 发病特点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先天性感染疾病最常见的病因,能引起胎儿、婴儿严重损害,甚至死亡。尤其重要的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妊娠期由于免疫机制和内分泌环境的改变,可使宿主细胞与病毒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使潜伏的病毒再活动。初次感染者1%~5%孕妇出现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和间质性肺炎等。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者占全部新生儿的0.5%~2.5%,其中临床有异常表现者占15%~33%,10%发生永久性损害。

1.1 病原学 CMV为直径180~250nm的20面体,核心由排列成结晶状的小球组成,呈球形,直径约64nm,其外包有衣壳,直径约为110nm,最外层为包膜。CMV属于疱疹病毒类,为DNA病毒,能产生大的核内包涵体及不明显的胞质包涵体。人和其他动物的CMV各有其严格的种特异性,因此不能用动物制备抗血清。人巨细胞病毒(HCMV)只能在人成纤维细胞培养中复制增殖。CMV不耐酸,亦不耐热,在脂肪溶剂中抵抗力弱,病毒的储存必须低温(-80℃)及加入稳定剂。

1.2 流行病学 CMV感染遍布全球,免疫学检查提示多数人在幼年或青年时期获得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阳性率亦增高。在我国妇女中CMV-IgG检出率为80%~90%,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可长期或间歇地自唾液、尿液或子宫颈分泌物中排出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以下几种途径:①先天性感染:胎儿宫内感染可来自母亲的原发或复发感染,后者常由于潜在感染的再活动,偶尔由于不同CMV株的再感染。母体发生CMV感染后,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先天性感染的发病率与感染时孕龄有关。Dickinson(1990年)报道,在孕早期有20%的胎儿发生感染,孕中期很少,而孕晚期胎儿感染率为40%;孕早期胎儿感染的发生率低,先天性感染的发病率低,但其先天性致畸的危险性较大;②接触感染:患者的唾液和尿液以及精液中存在CMV,配偶经过密切接触可能引起感染,性交传播以青年多见。隐性感染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CMV从尿道和子宫颈排出,婴儿经过产道时可能受到感染,产妇乳汁中亦能查到CMV,产妇乳汁中的 CMV的排出率约为13%;③通过输血及器官移植亦能感染 CMV,每输入一单位新鲜血液,其感染的危险估计为5%~7%。

1.3 发病机制 CMV多为潜伏期感染,常因妊娠多次输血或器官移植被激活。有人证实潜伏感染的激活即使有足够的体液免疫存在,仍可引起宫内传播。有2%~2.5%的孕妇在妊娠期被原发感染,而CMV原发感染有40%可致宫内传播。1986年,Stagn0提出孕早期原发感染可导致严重后果,所有受感染胎儿出生后均有症状,并认为婴儿永久性损害是母亲妊娠前半期感染所致。在妊娠早期为胚胎发育时期,CMV感染胎儿后在组织细胞内复制,干扰正常的器官发育而发生先天性畸形或先天异常。孕妇在发生CMV原发感染后或潜伏感染激活后,病毒在体内各脏器散布,当经过胎盘侵袭胎儿引起先天性感染时,胚胎期的CMV感染主要侵袭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同时可侵害第一胚弓,引起胎儿发育异常,造成死胎或流产。

1.4 临床表现

1.4.1孕妇CMV感染:多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有症状者,多见肝大及肝功能异常,此外有发热、乏力,外周血液中不典型的淋巴细胞可达10%~20%,但嗜异性凝聚试验多呈阴性,因此称之为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孕妇感染CMV后可长时间呈带病毒状态,有唾液、尿液、宫颈及阴道分泌物排病毒。孕妇原发感染引起的胎儿先天性疾病发生率比复发感染率高,病情严重。

1.4.2先天性CMV感染:一般认为在出生后1~2周内分离出CMV为宫内感染。由于母亲感染后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性感染。临床表现可有隐性感染轻症,甚至造成流产、死胎、死产、早产或出生后死亡。婴儿CMV包涵体病大多无症状,或有轻度肝脾大,偶尔有黄疸以及中度肝功能异常。严重新生儿感染的主要症状出现于造血系统、肝脏、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如生长发育迟缓、肝脾大、黄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呼吸窘迫、昏睡、抽搐等,多数患婴于出生后数小时至数周内死亡,存活者的后遗症包括神经性耳聋、永久性智力迟钝、脉络膜视网膜炎、视力丧失、癫痫,以及心脏畸形如先天性二尖瓣及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室间隔缺损等,在出生时有病毒学证实的婴儿感染,估计有10%以后将发生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婴儿尿液中可长期排出病毒,有报道出生后8年尿液中仍可找到CMV,但母亲往往无症状,而尿液中可以找到CMV。

2 诊治流程

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常用方法有:

2.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血清巨细胞病毒 IgG、IgM。

2.2 孕妇宫颈脱落细胞或尿液涂片行Giemsa染色后,在光镜下检测脱落细胞核内嗜酸性或嗜碱性颗粒,见到巨大细胞包涵体,这种特异细胞称猫头鹰眼细胞,具有诊断价值。

2.3 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巨细胞病毒DNA,此法简便、快速、敏感。

2.4 PCR技术扩增巨细胞病毒DNA可在短时间内获得满意结果。有资料表明,我国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率为8.82%,新生儿脐血清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率为2.32%;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孕妇血白细胞巨细胞病毒DNA阳性率为8.7%,母乳汁巨细胞病毒DNA阳性率为10.26%。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除根据孕妇感染巨细胞病毒史和患儿的临床表现外。主要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

2.5 于妊娠早期确诊孕妇患巨细胞病毒感染应立即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或等待至妊娠20周时抽取羊水或脐静脉血检查特异性IgM,若为阳性应中断妊娠进行引产,以免生出先天缺陷儿。

2.6 于妊娠晚期感染巨细胞病毒或从宫颈管分离出病毒,无须特殊处理,妊娠足月临产后,可经阴道分娩,因胎儿可能已在宫内感染巨细胞病毒。由于新生儿尿液中可能有CMV,故应使用一次性尿布,或用过的尿布做消毒处理。

2.7 乳汁中检测出巨细胞病毒的产妇应停止哺乳,改用人工喂养为宜。

2.8 抗病毒药物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孕妇并无实际应用价值,阿糖胞苷和阿糖腺苷8~10mg/(kg·d)静脉滴注可能有效。大剂量干扰素能抑制病毒血症,使病情见好转。

3 新进展

原发性CMV感染中仅25%~50%胎儿受到CMV病毒的感染,但这并不意味着感染的胎儿都将受到损害,故有待进一步探索对胎儿的危机性及与妊娠的相互关系,目前在此基础上尚不能作出需终止妊娠的结论。CMV活动性感染的孕妇,产后不宜哺乳。

近年来国外有人在研制CMV减毒活疫苗,以应用于临床,但其效果有待进一步阐明。孕妇应避免与CMV感染患者接触,婴儿室发现患儿时应立即隔离,以防传播。

参 考 文 献

[1]许玲芬,孙梅,毛志芹,张雪娇.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临床分析及更昔洛韦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年08期.

巨细胞病毒篇2

博士研究生毕业3年了,工作业绩也颇令人羡慕,丽丽终于决定结婚。半年后,丽丽惊喜地发现自己怀孕了。可是通过优生检查,丽丽发现自己感染了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是什么东西?

有朋友告诉丽丽,怀孕期间感染巨细胞病毒,孩子会出现畸形或者弱智,所以要赶快做人工流产。可是,这是自己爱情的结晶,怎能轻言放弃呢?丽丽想起了表姐的故事。4年前,表姐怀孕了,欣喜之余发现自己感染了巨细胞病毒,为了日后生下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表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人工流产。可是,表姐后来出现了不孕症,一直没有怀上孩子。

为了不再重复表姐的悲剧,丽丽咨询了国内著名的产科医生。她这才明白,孕妇感染巨细胞病毒后生下的孩子并不是个个都有问题,如果能够接受科学的产前诊断和治疗,还是有可能生下健康宝宝的。太好了,细心的丽丽决定接受医生的一系列指导。终于,辛苦的付出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丽丽生下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

5年过去了,女儿越来越聪明、快乐。

这是一个真实的皆大欢喜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很多。可是,像丽丽表姐那样的悲剧也不少。到底什么是巨细胞病毒?它真的那么可怕吗?

其实,它就是一种病毒,健康人群感染很常见。它的毒性比较低,健康人群感染后绝大部分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仅仅5%的人会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如低热、头痛、咽痛、胃肠道不适、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肝脏增大、血清转氨酶增高、黄疸等。但是,孕妇感染后,病毒却可能通过胎盘感染子宫里的宝宝。宝宝被感染后,少数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太好的后果,如流产、早产、小头畸形、新生儿肺炎等。大多数宝宝出生时一切正常,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出生时一切正常的宝宝中,有少部分可能在今后的日子尤其是出生后3~4年的时间里,出现智能发育落后或感音神经性耳聋。

那么,究竟该怎么办呢?孕妇感染巨细胞病毒就必须做人工流产吗?大可不必如此。科学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

1 妇女怀孕后发现感染巨细胞病毒,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积极治疗并接受产前诊断。目前,孕妇治疗用药主要选择具有清热解毒或改善机体免疫力作用的中药。产前诊断包括两个方面:①在超声引导下,从子宫里采集绒毛、羊水或脐带血,检查病毒是否感染了子宫里的宝宝;②通过动态超声诊断,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如果产前诊断发现宝宝已经被感染尤其是出现了小头畸形等严重的生长发言异常,可以考虑人工终止妊娠。

2 如果产前诊断没有发现宝宝被感染,而且宝宝在子宫内生长发育正常,则应该在其出生时采集脐带血或宝宝的外周血,再次检查是否被感染。同时,应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B超、肝功能、黄疸检查、听力筛查等),确定宝宝出生时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3 如果宝宝在子宫里被感染了,但出生时生长发育正常,应该在其出生后尤其是出生后3~5年内,定期到眼科、耳鼻喉科、儿童保健科等进行动态观察,了解宝宝的智能、听觉、视力等发育情况,并在专家的指导下,采用科学合理的营养、行为等综合干预方法,促进宝宝的智能、听觉、视力等发育。

专家提醒

妇女最好在怀孕前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如果有感染,就应该一边避孕一边治疗,待相关指标转阴后再怀孕。

巨细胞病毒篇3

献血时巨细胞病毒巨细胞感染是因为它在人群中感染率很高,如果没有什么症状,只是阳性不用治疗。而且巨细胞病毒检测不是每个医院都能做,一般只有非常大的医院有这个检测项目,如同济、省妇幼,结果一般第二天才出。献血时检测七个项目:血型、转氨酶、血色素、乙肝、丙肝、艾滋、梅毒。不检测CMV(人巨细胞病毒)。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巨细胞病毒篇4

我产前检查发现巨细胞抗体lgM(+),lgG(-),其他一切正常。请问胎儿畸形的可能大吗?

上海 汪凝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医师王雅荪:你的产前检查结果,提示你在抽血前二周(即孕22周以前)可能发生了巨细胞病毒(CMV)原发感染。一般人感染了CMV就像患了一次感冒,并无大碍。但妇女在怀孕期间首次感染CMV时,病毒有可能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干扰胎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在妊娠早期,可能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和发育缺损。建议你复查一次CMV抗体(有时会有假阳性的情况),并做一次详细的胎儿B超检查。如果你被确诊为CMV原发感染,那么要确定胎儿是否为宫内感染(感染率为30%左右),目前只能通过脐血化验。如果胎儿血液中CMVlgM(+)或分离到CMV,则提示胎儿宫内也发生了CMV感染。据报道,先天性CMV感染中,10%的胎儿出生时有明显症状,预后较差,90%出生时无症状,仅尿内排毒,称为隐性感染。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

药物治疗宫外孕有没有危险

我妻子刚被诊断为宫外孕(输卵管妊娠),医生建议药物治疗。请问有没有危险?

杭州秦 刚

浙江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医院教授林树侯: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主要适用于早期、并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年轻患者,而且必须符合下列条件: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或流产、输卵管包块直径小于4厘米,血HCG小于2000单位/升、无明显内出血等。这是一项比较经济的保守疗法,成功率较高,但治疗期间应进行B超和血HCG监护,注意病情变化。一旦发生急性腹痛,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所以一定要在条件好的医院接受治疗。

专家门诊:周二、周四下午

顽固头痛是否与吃螺肉有关

我最近两周持续剧烈头痛,还伴有发热、口眼歪斜、皮肤刺痛,好几家医院都查不出病因。而发病前我吃过“凉拌螺肉”,怪病会不会跟吃螺肉有关?

北京刘 益

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副主任医师阴宏:根据你的症状和病史,要高度怀疑食源性寄生虫病,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病。此病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病人多半生吃或半生吃过陆地螺、淡水虾、蟾蜍及蛙等,或喝过经幼虫污染的生水。尤其最近,发生了好几起因食用福寿螺引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事件。寄生在动物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经过人的消化道,进入人体,主要集中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从而引起颅内压升高等一系列症状。希望你尽快到寄生虫病专科医院或专科门诊接受检查,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预后良好。

专科门诊时间:每周一、二、三、五上午,周四下午

痰中带血就是肺癌吗

我最近咳嗽时发现痰中有血丝,会不会得了肺癌,要做哪些检查?

上海刘煌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副教授时国朝:如能排除上消化道、鼻腔、牙龈出血、咽喉炎等病因,痰中带血丝往往提示下呼吸道出血。常见病因包括:①气管、支气管疾病:如肿瘤、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②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脓肿等。③心脏疾病:如二尖瓣狭窄、左心衰竭等。④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等。可见,“痰中有血丝”不一定就是肺部有肿瘤,请去医院就诊。需要做的检查一般是胸部X线、痰液找脱落细胞、血液检查、心脏超声等。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五下午

感冒后病毒抗体阳性就是心肌炎吗

我感冒后出现心悸、气短,去医院检查发现病毒抗体阳性,请问这就是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吗?

上海夏 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朱文清:这是一种误解,也是部分“江湖医生”对病人的错误诱导。因为病毒抗体的检测目前仅能检测数千种病毒中的部分胃肠道病毒,其中仅有部分可能会引起心肌炎。因此,病毒抗体检测阳性不代表一定患有病毒性心肌炎,仅仅说明是一次病毒感染而已;另外,病毒抗体阴性也不能排除心肌炎的诊断,因为其他不能检测的病毒感染也可以导致心肌炎。要诊断其他心肌炎,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全面考虑,排除其他可能,不能单凭病毒的检测就武断下结论。

巨细胞病毒篇5

[关键词] 更昔洛韦;人巨细胞病毒;不良反应;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a)-0084-01

人巨细胞病毒是婴儿常见的疾病之一,预后效果较差,临床表现为患儿肝酶增高、肝脾大及黄疸等现象,严重者可能造成肝硬化、胆汁淤积等不良反应[1-2]。更昔洛韦作为一种抗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主要药物,是阿昔洛韦的衍生物,效果更强大。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1年12月本院共收治9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在35 d~12个月;同时出现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关的肝炎症状,全部采取更昔洛韦治疗方法。

1.2 方法

利用更昔洛韦治疗婴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以6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期间,如果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且较为严重,停药1周时间,不良反应消失后,继续进行抗病毒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x±s描述对象状况,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诱导治疗

在9例患儿中,共6例完成了2周的诱导期治疗,在没有完成诱导期治疗的3例中,2例由于发现皮疹现象而没能完成治疗过程,1例由于感染了其他疾病而转科治疗。

2.2 血常规变化

经过系统性治疗后,白细胞有所下降,但是仍未达到正常值;血小板、血红蛋白趋于下降;但是与正常值仍然存在一段距离。具体数据见表1。

2.3 皮疹、静脉炎反应

在6例患儿中,1例在静脉滴注更昔洛韦过程中出现红色皮疹现象,伴有瘙痒症状,未进行特殊处理,停药后自行消退;2例患儿在注射过程中产生注射部位肿胀、发红现象,患儿哭闹,重新注射并减慢滴速,逐渐好转。

2.4 消化道不良反应

3例患儿在注射更昔洛韦过程中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其中,2例腹泻,1例厌食,经对症处理后,有所好转。

3 讨论

更昔洛韦作为一种合成型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治疗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时,疗效显著。

3.1 对血象的影响

经更昔洛韦治疗后,患者白细胞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也就是说,虽然更昔洛韦对白细胞存在轻微抑制,但是并没有降到正常值以下,影响不大[3-4];在使用更昔洛韦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无明显影响。

3.2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更昔洛韦可能造成患者的恶心、呕吐、腹泻及食欲不佳等问题,但是经过对症治疗,即可好转,无需停药。

3.3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由于更昔洛韦可以通过人脑屏障,患者用药一段时间之后,脑脊液中的更昔洛韦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则可能产生神经损害症。因此,当采用小剂量更昔洛韦时,患者可以耐受;但是随着剂量的不断增加,各种症状体现出来,甚至产生神经毒性症状[5]。

为了避免产生不良反应,在正式用药之前,需要充分了解患儿的病情,规范用药的剂量、浓度等,保持良好的静脉滴注速度,在配置注射液过程中,需充分摇匀,避免药物沉淀。作为临床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更昔洛韦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尤其在血液系统中的影响[6],向患儿家属明确交代可能出现的不良症状及注意事项,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加强对血常规的检测,并每天计数检查白细胞。

[参考文献]

[1] 孙佃军.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 重庆医学,2011,40(13):1307-1308.

[2] 杜士明,冉培红,蔡华. 更昔洛韦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J]. 中国药师,2006,9(9):859-860.

[3] 顾绍庆,顾小海,陈慧娟,等. 更昔洛韦体外抗人巨细胞病毒的实验研究[J].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0(3):199-202.

[4] 曹国君,章莉,华丽,等. 人巨细胞病毒对更昔洛韦耐受性的基因型鉴别方法的建立和应用[J]. 检验医学,2009,24(9):642-645.

[5] 刘广芹. 简述更昔洛韦的不良反应[J]. 齐鲁药事,2010,29(7):442-443.

[6] 于四景,李双杰,刘朝宙,等.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不良反应观察[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9(6):400-404.

巨细胞病毒篇6

人巨细胞病毒(HCMV)属疱疹病毒科,为双链DNA病毒,在人群中HCMV大多引起无症状感染。近年来,HCMV感染在性传播疾病中发生率逐渐增高,尤其是年轻女性感染HCMV的比例有所提高。收集了2004年12月~2007年2月在不孕不育门诊就诊的408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HCMV-IgM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4年12月~2007年2月在我站不孕不育门诊就诊的女性不孕患者408例,平均年龄23~41岁,均结婚同居2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男方体检及检查无明显不育因素。其中宫颈、子宫因素78例,内分泌因素128例,输卵管因素187例,免疫功能异常12例,其他不明原因3例。

1.2 方法:对本组患者采集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CMV-IgM检测。

2 结果

我们用ELISA法共检测了78例宫颈子宫因素不孕,128例内分泌因素不孕,187例输卵管因素不孕,12例免疫功能异常不孕,3例不明原因不孕妇女的HCMV-IgM。在宫颈子宫因素不孕,内分泌因素不孕,输卵管因素不孕,免疫功能异常不孕中,分别检测出HCMV-IgM阳性标本5例,9例,73例,1例。阳性率分别为6.41%,7.03%,39.04%,8.33%。在3例不明原因不孕中未检测出HCMV-IgM阳性标本。

3 讨论

本组病例中,除3例不明原因引起的不孕外,其他都有不同程度的HCMV感染,在输卵管因素不孕(包括输卵管粘连、阻塞、积水等)中HCMV感染率达39.04%,提示不孕症的发生与HCMV感染有较密切的联系。感染HCMV虽然临床症状隐匿,但易引起输卵管粘连、阻塞而导致不孕。

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的感染因子,感染非常普遍。HCMV感染后以细胞免疫为主,在细胞内复制可引起免疫抑制,天然免疫系统的激活不足以代替受抑制的细胞免疫功能,使组织对感染因子的敏感性增加,很容易发生病毒原发感染或潜伏感染的激活,造成局部组织细胞转化增生[1]。生殖道炎症,多次人流均可诱发病毒上行性感染输卵管,在输卵管黏膜有大量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感染浸润,黏膜肿胀造成慢性炎症改变,引起输卵管进行性损害,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以致不孕[2]。本组病例中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HCMV感染率达39.04%,也充分说明在HCMV感染是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不孕症患者常规检测HCMV是非常必要的。

HCMV感染多呈亚临床不显性感染和潜伏感染,多数症状隐匿,因此,HCMV感染主要依靠实验室诊断,其中,病毒分离是诊断HCMV感染最可靠的方法[3],但需要时间长,条件要求高,影响因素多,不适宜在一般临床实验室开展此项工作,目前临床多采用ELISA法检测HCMV-IgM来判断是否感染HCMV。HCMV-IgM出现早,是诊断HCMV近期活动性感染的可靠指标。ELISA检测血清HCMV-IgM较敏感,操作简便。

参考文献:

[1] 房 昭,杨爱莲.巨细胞病毒抗体测定对盆腔炎性粘连的预测价值探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9:547.

[2] 闰风亭.孕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免疫学变化[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0,11:27.

[3] 方 峰,董永绥.巨细胞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397.

巨细胞病毒篇7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巨细胞病毒

为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关系,我们对我院收治的48例不明原因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了尿巨细胞病毒DNA检测,并对阳性患儿的母亲尿液也进行了CMVDNA检测,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患儿组为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48例不明原因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其中,男婴23例,女婴25例,出生天数1~28 d,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1],且排除早产、窒息、溶血、肺炎、脐炎、母乳性黄疸,胆道畸形及肝炎病毒感染(肝炎两对半检测均为阴性)等原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

对照组为在我院生产的48例正常新生儿,生后28天内随访证实排除高胆红素血症,其中,男婴21例,女婴27例。

对以上两组中尿CMVDNA阳性的新生儿母亲,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尿液CMVDNA检测。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患儿住院期间采取早晨中段尿,正常新生儿尿样由家长负责留取并送至本院,随访时指导家长正确留取早晨中段尿的方法。尿CMVDNA阳性的新生儿母亲,亦留取早晨中段尿送检。

1.2.2 测定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尿液标本经2 500 r/min离心10 min,以除去细胞碎片,收集上清液。由于尿液中含有PCR抑制剂,因此需用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预处理:50 μl尿上清与50 μl 20% PEG6000和25 μl 2 mol/L NaCl混合,置冰浴中6 h;15 000 r/min离心30 min收集沉淀。再于6 400 r/min离心3 min;尽可能吸去上清,将沉淀悬浮于蒸馏水中。该悬液可直接用于PCR扩增;扩增时应于100℃加热10 min,迅速置冰浴中冷却。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 χ2检验。

2 结果

患儿组48例中尿CMVDNA阳性32例,占66.7%。31例阳性新生儿母亲尿CMVDNA均呈阳性。对照组尿CMVDNA阳性者仅3例,占6.25%。这3例新生儿的母亲仅1例CMVDNA阳性。与对照组相比,患儿组CMV的感染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16,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以出生1周内为多,是由胆红素在血液及组织中聚集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一种疾病。根据血清胆红素浓度及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后者又称为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大脑皮层有毒性作用,并可导致高胆红素脑病,增加新生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这种危害已逐渐引起人们重视,因此对其病因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CMV 是双链DNA 疱疹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未成熟胎儿最易感;CMV侵入机体后具有潜伏-活化的特性。病毒在受感染细胞内复制时可产生典型的巨细胞包涵体[2]。母婴传播是小儿CMV感染的主要途径,孕妇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先天性宫内感染,同时亦可自唾液、尿液、阴道分泌物以及母乳等间歇排毒,经产道、吮吸母乳等感染婴儿,引起围生期感染。国内有关文献报道表明:新生儿感染CMV后多数出生时无症状,仅尿内排病毒,处于亚临床状态。部分患儿临床表现较轻、多样,可只表现出轻重不等的黄疸[1]。本组4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的CMV感染率为66.7%,对CMVDNA阳性新生儿的母亲进行了尿液CMVDNA检测,结果表明,母体的感染情况与患儿一致,说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母体感染CMV后导致的宫内感染和产道感染有明显关系。围产期CMV感染可能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组检测的正常新生儿CMV感染率为6.25%。因此,若能早期发现,早期防治孕妇围产期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尤其是对母体临床症状不明显的CMV感染做好防冶,可能会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从而减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给婴幼儿生长发育造成的危害。本组48例黄疸患儿中CMV感染率为66.7%,显示出高胆红素血症与CMV感染相关性大。可以认为,CMV感染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病原之一。因此未明原因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可能为CMV感染者,并且可能仅以黄疸为其临床表现。临床上遇有原因未明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进行CMV筛查,以做到早期发现CMV感染者。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宫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7.

巨细胞病毒篇8

【摘要】

为了解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 6, HHV-6)在中国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的人群中感染现状及其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的相关性,对72例接受HSCT的患者HHV-6 DNA血症进行连续监测。收集HSCT患者移植前和移植后1-12周EDTA抗凝的外周血标本共680份,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HV-6 DNA,并利用Hind Ⅲ 限制性内切酶对HHV-6进行基因分型,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MV抗原血症。结果显示,HSCT后62.5%(45/72)的患者至少1次出现HHV-6 DNA血症,首次检出的中位时间为14(7-63)天;除1例患者检出HHV-6A型以外,其余所有HHV-6阳性患者均为HHV-6B型感染。65.3%(47/72)的移植后患者至少1次发生CMV抗原血症,首次检出的中位时间为43(14-105)天。HHV-6与CMV共感染(CMV+/HHV-6+)的发生率为52.8%(38/72)。HHV-6 DNA血症的首次检出时间早于CMV抗原血症(P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人类疱疹病毒6型;巨细胞病毒

Prevalence of Human Herpesvirus-6 in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Recipients in Correlation with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human herpesvirus 6 (HHV-6) in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allo-HSCT) recipients in China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HV-6 and cytomegalovirus (CMV) infection in post-HSCT patients,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 used to monitor HHV-6 DNAemia in 72 consecutive allo-HSCT recipients. 680 EDTA anticoagulated peripheral blood specimens were gathered before HSCT or weekly until 12 weeks after allo-HSCT. The variants of HHV-6 were identified by Hind Ⅲ restriction analysis. CMV-pp65 antigenemia was detected by immunofluresence sta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HV-6 DNAemia was detected at least once in 62.5% (45/72) of the patients on the median day 14 (range, 7-63 days) after allo-HSCT, and HHV-6B was the predominant variant. CMV antigenemia was detected at least once in 65.3% (47/72) of the patients on the median day 43 (range, 14-105 days) after allo-HSCT. Co-infection of HHV-6 and CMV (HHV-6+/CMV+) occurred in 52.8% (38/72) recipients. The onset of HHV-6 DNAemia was earlier than that of CMV antigenemia (P

Key words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uman herpesvirus 6; cytomegalovirus

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 6, HHV-6)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同属于β疱疹病毒亚家族。根据基因组多态性,HHV-6可以分为A、B两个变异型,其中以HHV-6B型最为常见,其原发感染多见于2岁以内的儿童,是幼儿急疹的主要原因,在2岁以上人群中的血清抗体检出率达到90%以上[1]。HHV-6以CD46分子为受体感染细胞[2],由于CD46广泛分布于唾液腺、淋巴组织、血管系统、肾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在HHV-6宿主细胞范围内分布也相对广泛。除了主要对CD4+T细胞具有亲嗜性以外[3],HHV-6还对单核细胞、唾液腺细胞、NK细胞、脑组织的少突胶质细胞、星状细胞[4]等具有亲嗜性。与疱疹病毒家族的其他成员相同,原发感染后HHV-6在宿主体内长期处于潜伏状态,当宿主免疫被抑制后,如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体内潜伏的HHV-6可以再活化。大量研究结果提示,CMV感染及其合并症是影响HSCT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因此临床上对移植后CMV感染的防治相当重视,但是HHV-6的研究历史较短,对其在HSCT患者体内的致病过程尚未得到足够认识。新近国外报道,HSCT后40%-50%患者出现HHV-6感染[5],与HSCT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6]、间质性肺炎[7]、骨髓抑制[8]等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HHV-6与CMV在基因序列上有高度同源性,因而在生物学特性方面也存在很多共性。Razonable等[9]发现在实体器官移植中,常常发生HHV-6与CMV同时感染。Chapenko等[10]认为,与HHV-6同源性更近的另一β疱疹病毒家族成员HHV-7和CMV共感染是增加肾移植患者“CMV病”发生率的危险因素。HSCT后HHV-6感染及其与CMV感染的关系国内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和免疫荧光法分别监测HSCT后HHV-6和CMV感染,并分析HHV-6感染与CMV感染以及疱疹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患者特征及样本采集

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接受HSCT的患者共72例。收集患者移植前和移植后1-12周EDTA抗凝的外周血样本共680份。患者特征为:男性41例,女性31例,中位年龄27.5(8-58)岁;急性髓性白血病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各1例。HLA配型相合亲缘供者HSCT 25例,HLA配型相合非血缘HSCT 4例,HLA部分相合亲缘供者HSCT 43例。对HLA配型相合亲缘供者HSCT患者给予马利兰加环磷酰胺为主的改良BU/CY方案或分次全身照射加环磷酰胺方案预处理;非血缘或HLA部分相合HSCT患者给予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的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预防方案为环孢菌素A、霉酚酸酯联合短疗程氨甲喋呤。所有患者在预处理期间静脉应用更昔洛韦(GCV)5 mg/kg,每12小时1次,移植当天至移植60天以后每天给予阿昔洛韦(ACV)0.8 g,预防病毒感染。对CMV抗原血症阳性或出现间质性肺炎、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 HC)和胃肠炎等疱疹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患者给予更昔洛韦(GCV)或磷甲酸(PFA)干预性治疗。治疗急性GVHD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将采集的外周血样本经裂解红细胞后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全血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北京天为时代公司产品)提取基因组D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TU-1901型,北京谱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产品)测定DNA浓度,然后-40℃保存。

HHV-6 DNA血症的巢式PCR检测

巢式PCR引物[11]扩增HHV-6 U31基因片段。HHV-6外引物序列:5′-TTAACGGTCGCGTTCTA ACC-3′ ,和5′-ACGCCTCGTTGAATACTTCG-3,扩增产物为1 216 bp片段;内引物序列:5′-AAGAAGG CTATCACTTAGACACGG-3′ 和5′-TTAGGATAAG AAGCTCGGCG-3′,扩增产物为492 bp片段。PCR反应体系为50 μl,含10×PCR buffer (Mg2+),2.5 mol/L dNTP,10 μmol/L上、下游引物,1.25 U r-Taq DNA聚合酶(大连宝生物公司产品),100 ng模板DNA。第一轮PCR反应条件:94℃预变性3分钟;94℃变性30秒;55℃退火30秒;72℃延伸60秒;35个循环后72℃后延伸7分钟。第二轮PCR反应条件:以2 μl第一次反应产物为模板,反应条件同第一次反应。扩增产物2%琼脂糖凝胶电泳,EB染色,紫外灯下检测。每一次巢式PCR反应均设立不含模板的阴性对照,同时以含有HHV-6目的片段的质粒为阳性对照。

阳性标准品构建和巢式PCR反应敏感性检测

将巢式PCR第一次反应扩增阳性片段回收后与PMD-18载体连接,转化DH5α感受态大肠杆菌,经菌液PCR和质粒酶切双重鉴定的含有目的片段的菌液送北京诺赛基因中心测序,序列与GenBank公布序列一致,则将所提取的质粒作为本实验的阳性标准品。将阳性标准品由高浓度108/μl至101/μl依次10倍稀释后,继续稀释至5 copies/μl和1 copy/μl,取1 μl作为PCR模板检测PCR反应的敏感性。

限制性酶切HHV-6 PCR产物分型

HHV-6B型PCR扩增产物片段上含有Hind Ⅲ 酶切位点,可以产生370和122 bp的两个片段,HHV-6A型扩增产物片段上则不含Hind Ⅲ 酶切位点。酶切反应体系20 μl,含HHV-6阳性PCR产物4 μl,Hind Ⅲ 内切酶(大连宝生物公司产品)5 U,37℃酶切1小时后,酶切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鉴定HHV-6的分型。

CMV抗原血症检测

分离EDTA抗凝的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将细胞浓度调整至浓度为106/ml,离心涂片,每张玻片含105个单个核细胞。采用CMV BriteTM试剂盒(荷兰IQ公司产品)进行免疫荧光标记,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MV pp65阳性率,每张玻片CMV pp65阳性细胞≥1判定为阳性结果。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包处理,HHV-6与CMV感染累积发生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感染发生的时间采用Mann-Whitny U检验比较,以P

结果

巢式PCR特异性和敏感性

PCR阳性片段与载体连接后构建的质粒,经测序与GenBank HHV-6标准株U31基因序列一致,因此该质粒可以作为巢式PCR扩增HHV-6 U31基因片段的标准品。本实验所选引物序列经过与GenBank中序列对比发现,它只特异性扩增HHV-6 DNA,对其他疱疹病毒DNA无交叉扩增作用。以系列稀释的质粒作为模板,检测PCR扩增HHV-6 U31基因的敏感性是5个基因组拷贝。

移植前、后HHV-6血症及移植后CMV血症的累积发生率

HHV-6 DNA检出率移植前患者中为11.1%(8/72),而移植后患者中为62.5%(45/72)。这些患者至少1次出现HHV-6 DNA血症阳性(图1),首次检出的中位时间为14(7-63)天。经Hind Ⅲ 酶切鉴定,除1例患者的3份样本检出HHV-6A型以外,其余HHV-6感染患者皆为HHV-6B型(图2)。移植后65.3%(47/72)的患者至少1次出现CMV抗原血症(图1),首次检出的中位时间为43(14-105)天。移植后HHV-6 DNA血症和CMV抗原血症随时间的动态演变见图3,HHV-6 DNA血症在移植后2-7周维持较高水平,其中移植后4周阳性率最高(40%),CMV抗原血症的在移植后6-8周较高,以移植后6周最高(25%)。

移植后HHV-6与CMV感染的相关性

移植后HHV-6 DNA血症发生的时间显著早于CMV抗原血症(P

HHV-6、CMV感染与疱疹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

移植后7例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其中3例既存在CMV感染,又有HHV-6感染,有3例只有CMV感染,1例只有HHV-6感染。3例患者发生移植后胃肠炎,此3例患者均检出CMV抗原,1例患者存在HHV-6感染。由于间质性肺炎和胃肠炎的发生率低,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72例患者中17例(23.6%)患者发生HC,88.2%(15/17)发生于HHV-6或CMV血症阳性患者,其中HHV-6血症阳性患者HC累积发生率为33.3%(15/45),显著高于HHV-6阴性患者 [7.4% (2/27)](P=0.0136);CMV血症阳性患者HC发生率31.9%(15/47),显著高于CMV阴性患者[8.0% (2/25)](P=0.0269)。

HHV-6与CMV双重感染状态分析

移植后HHV-6 DNA血症和CMV抗原血症均阳性(CMV+/HHV-6+)、CMV阳性HHV-6阴性(CMV+/HHV-6-)、CMV阴性HHV-6阳性(CMV-/HHV-6+)和CMV与HHV-6均阴性(CMV-/HHV-6-)的发生率分别为52.8%(38/72),12.5%(9/72),9.7%(7/72)和25%(18/72)。分析疱疹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发生率较高的HC与HHV-6和CMV双重感染状态的关系,82.3%(14/17)的HC发生于CMV+/HHV-6+患者,HC发生率在CMV+/HHV-6+组显著高于CMV+/HHV-6-、CMV-/ HHV-6+和CMV-/ HHV-6-各组[分别为36.8%(14/38),11.1%(1/9),14.3%(1/7)和5.6%(1/18),P=0.047]。

供、受者CMV血清学状态与移植后CMV抗原血症相关性

本研究72例患者中共获得53对供、受者CMV的血清学资料,其中供、受者CMV血清学均阳性(D+/R+)39对,移植后27(69.2%)例受者CMV抗原血症阳性;供者阴性受者阳性(D-/R+)4对,移植后受者全部出现CMV血症;供、受者均阴性(D-/R-)10对,移植后3例受者CMV血症阳性;研究对象中无供者阳性、受者阴性(D+/R-)的供受者对。供、受者一方或双方CMV血清学阳性组(D+/R+和D-/R+)移植后CMV抗原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D-/R-组 [72.1% (31/43) 和30% (3/10),P=0.0326]。

转贴于

抗病毒治疗对HHV-6 DNA血症的影响

72例患者中,CMV+/HHV-6+38例,其中17(44.7%)例在CMV抗原血症经GCV和PFA治疗后CMV感染缓解的同时HHV-6 DNA血症转阴,6例(13.3%)治疗后仍存在HHV-6 DNA血症,2例(5.3%)未经治疗自行转阴,4例(10.6%)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而病毒持续阳性,其余9例患者因出院或死亡无法评价。7例HHV-6 DNA阳性、CMV-pp65阴性患者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HV-6 DNA持续或间断阳性。

讨论

本研究采用巢式PCR方法连续监测72例allo-HSCT后患者HHV-6感染,了解HHV-6在中国大陆HSCT人群中的流行状况,并对HHV-6感染与CMV抗原血症的相关性以及二者双重感染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HSCT后HHV-6感染以及HHV-6与CMV双重感染较为普遍;②HHV-6感染发生的时间相对早于CMV血症,HHV-6血症阳性患者CMV血症发生率增加;③HHV-6感染,HHV-6和CMV共感染与HC的累积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原发感染后以静止或低拷贝复制的形式在体内潜伏是人类疱疹病毒的共性,这种潜伏感染的特性决定了机体在免疫抑制状态易发生HHV-6和CMV再活化。本实验中患者移植前HHV-6 DNA检出率仅为11.1%,说明移植前部分患者体内潜伏状态的HHV-6并未能通过所采用的巢式PCR方法检出。预处理期间大剂量放、化疗和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所造成的免疫抑制为潜伏感染的HHV-6活化提供了机会,62.5%的移植后患者出现HHV-6血症,这充分证明HHV-6活化常见于HSCT后患者。移植后CMV抗原血症的发生率也高达65.3%,两种疱疹病毒感染在HSCT后都普遍存在。通过分析移植前供、受者CMV血清学状态与移植后病毒血症的关系,证实供、受者一方或双方CMV血清学阳性的移植后患者是CMV活化的高危人群,与文献结论一致[12]。本研究无供者和受者移植前HHV-6血清学资料,检出的HHV-6基因分型以B型为主,与文献报道一致[5]。HSCT后首次检出HHV-6的时间显著早于CMV,且CMV再活化多见于HHV-6血症阳性患者,因此HHV-6与CMV再活化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的问题值得关注。这一问题首先在国外实体器官移植提出[9,13,14]。

Lautenschlager等[14,15]先后采用监测抗原血症和定量PCR检测病毒DNA等方法在肝移植患者中发现CMV和HHV-6血症的相关性。Razonable等[9]在一组包括肝、肾和心脏移植的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中也发现CMV感染患者同时有HHV-6B型和/或HHV-7感染共存。在HSCT患者人群中,Gentile等[16]在一组骨髓移植患者中发现HHV-6 DNA血症与CMV抗原血症存在相关性。国内在HSCT和实体器官移植方面均未见相关报道。移植后疱疹病毒的活化与移植后免疫抑制状态有关。由于移植后HHV-6再活化发生较CMV早,且其对免疫细胞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具有较强的亲嗜性[3],被称为免疫抑制性病毒,因此推测HHV-6可能通过对免疫细胞的直接和间接作用进一步影响免疫功能,为CMV活化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尽管HHV-6影响免疫功能的机制还未被阐明,但是一些研究已经提供了HHV-6影响免疫功能的证据。首先,HHV-6感染直接影响免疫细胞功能,由此产生的细胞病可直接破坏CD4+T淋巴细胞,改变T细胞表面CD3分子的表达,从而直接影响T细胞活化第一信号的产生[17]。树突状细胞(DC)是启动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抗原呈递细胞,多项研究发现HHV-6严重损伤DC的抗原呈递功能[18]。另外,HHV-6还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因子的产生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体外研究中证实,HHV-6感染可以抑制T细胞合成IL-2[19],诱导产生TNF-α和IL-1β[20],从而诱导T细胞的免疫失能(anergy),严重损伤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体外和体内研究均发现,移植后高水平的TNF-α是引发CMV感染的危险因素[21,22]。由此可见,HHV-6可以通过对免疫细胞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损伤免疫功能,为CMV再活化创造条件,还可能通过分泌的细胞因子如TNF-α在CMV活化中发挥作用。本实验患者的疱疹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间质性肺炎和胃肠炎发生率较低,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HC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多发生于HHV-6感染或HHV-6与CMV共感染患者。临床上HC的发生往往考虑到腺病毒、CMV感染因素,另外BK病毒感染也是造成移植后HC的重要病因,由于本研究缺乏尿液HHV-6病毒感染的资料,是否HHV-6参与发病过程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但有文献报道HHV-6可以在肾脏潜伏,引起感染[23],结合HHV-6对多种细胞的广泛亲嗜性,HHV-6与HC的相关性值得关注。目前已经有文献报道HHV-6感染与移植后间质性肺炎[7]的发生相关,也有研究在移植后腹泻患者的肠组织内发现HHV-6[24]。深入了解HHV-6与上述疱疹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关系,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在预处理期间均静脉应用GCV,移植后长期应用ACV预防病毒感染,但移植后HHV-6和CMV的高检出率提示预处理期间静脉应用GCV和移植后口服ACV不能完全预防HHV-6和CMV病毒血症的发生。出现CMV抗原血症时及时予以早期干预治疗是防治疱疹病毒疾病的关键[25]。临床上因CMV感染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HV-6 DNA血症患者中,大部分对静脉注射GCV或PFA敏感,提示GCV和PFA有抗HHV-6活性。但是对于GCV和PFA治疗HHV-6感染的确切疗效还需要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总之,HHV-6感染或HHV-6与CMV共感染状态在HSCT后患者普遍存在。HHV-6感染与CMV感染显著相关,提示二者可能存在相互作用。HHV-6与CMV感染之间的确切关系和临床意义以及HHV-6与疱疹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致谢:感谢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与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研究室周育森、陈万容主任和丁美老师在阳性质粒标准品构建中的支持。感谢北京道培医院刘东平老师在CMV抗原血症检测方面的帮助。感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道培医院骨髓移植病房黄晓军、刘开彦、吴彤主任;刘代红、韩伟、许兰平、陈欢主治医师以及其他医护人员在收集标本和提供病例资料方面的协助。

参考文献

1 Clark DA.Human herpesvirus 6.Rev Med Virol,2000;10:155-173

2 Mori Y, Seya T, Huang HL, et al. Human herpesvirus 6 variant A but not variant B induces fusion from without in a variety of human cells through a human herpesvirus 6 entry receptor, CD46. J Virol, 2002; 76: 6750-6761

3 Takahashi K, Sonoda S, Higashi K, et al. Predominant CD4 T-lymphocyte tropism of human herpesvirus 6-related virus. J Virol, 1989; 63: 3161-3163

4 Campadelli-Fiume G, Mirandola P, Menotti L. Human herpesvirus 6: an emerging pathogen. Emerg Infect Dis, 1999; 5: 353-366

5 Yoshikawa T. Human herpesvirus 6 infection in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patients. Br J Haematol, 2004; 124: 421-432

6 Wang FZ, Linde A, Hagglund H, et al. Human herpesvirus 6 DNA in cerebrospinal fluid specimens from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 patients:does it have clinical significance? Clin Infect Dis, 1999; 28: 562-568

7 Cone RW, Huang ML, Hackman RC, et al. Coinfection with Human Herpesvirus 6 variants A and B in Lung Tissue. J Clin Microbiol, 1996; 34: 877-881

8 Maeda Y, Teshima T, Yamada M, et al. Monitoring of human herpesviruses after 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r J Haematol, 1999; 105: 295-302

9 Razonable RR, Rivero A, Brown RA, et al. Detection of simultaneous beta-herpesvirus infections in clinical syndromes due to defined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Clin Transplant, 2003; 17: 114-120

10 Chapenko S, Folkmane I, Tomsone V, et al. Co-infection of two beta-herpesviruses (CMV and HHV-7) as an increased risk factor for “CMV diseas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enal transplantation. Clin Transplant, 2000; 14: 486-492

11 Collot S, Petit B, Bordessoule D, et al. Real-Time PCR for Quantification of Human Herpesvirus 6 DNA from Lymph Nodes and Saliva. J Clin Microbiol, 2002; 40: 2445-2451

12 Cope AV, Sabin C, Burroughs A, et al.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quantity of 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 DNA in blood, donor-recipient serostatus, and administration of methylprednisolone as risk factors for HCMV disease follow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J Infect Dis, 1997; 176: 1484-1490

13 Harma M, Loginov R, Piiparinen H, et al. HHV-6-DNAemia related to CMV-DNAemia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Transplant Proc, 2005; 37: 1230-1232

14 Lautenschlager I, Linnavuori K, Lappalainen M, et al. HHV-6 reactivation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CMV infection in liver transplant patients. Transpl Int, 2000; 13(Suppl 1): S351-S353

15 Lautenschlager I, Lappalainen M, Linnavuori K, et al. CMV infection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concurrent HHV-6 and HHV7 antigenemia in liver transplant patients. J Clin Virol, 2002; 25(Suppl 2): S57-S61

16 Gentile G, Capobianchi A, Ferraironi M, et al. Relationship of serum human herpesvirus 6 DNA with cytomegalovirus pp65 antigenemia in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 recipients. Transplantation, 2004; 77: 1907-1908

17 Lusso P, Malnati M, De Maria A, et al. Productive infection of CD4+ and CD8+ mature human T cell populations and clones by human herpesvirus 6. Transcriptional down-regulation of CD3. J Immunol, 1991; 147: 685-691

18 Kakimoto M, Hasegawa A, Fujita S, et al. Phenotypic and functional alterations of dendritic cells induced by human herpesvirus 6 infection. J Virol, 2002; 76: 10338-10345

19 Flamand L, Gosselin J, Stefanescu I, et al. Immunosuppressive effect of human herpesvirus 6 on T-cell functions: suppression of interleukin-2 synthesis and cell proliferation. Blood, 1995; 85: 1263-1271

20 Flamand L, Gosselin J, D′ Addario M, et al. Human herpesvirus 6 induces interleukin-1β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but not interleukin-6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cultures. J virol, 1991; 65: 5105-5110

21 Docke WD, Prosch S, Fietze E, et al. Cytomegalovirus reactivation and tumour necrosis factor. Lancet, 1994; 343: 268-269

22 Reddy V, Meier-Kriesche HU, Greene S, et al. Increased level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 2005; 11: 698-705

23 Asano Y, Yhshikawa T, Suga S, et al. Human herpesvirus 6 harbouring in kidney. Lancet, 1989; 2:1391

24 Amo K, Tanaka-Taya K, Inagi R, et al. Human herpesvirus 6B infection of the large intestine of patients with diarrhea. Clin Infect Dis, 2003; 36: 120-123

上一篇:淋巴细胞范文 下一篇:小细胞肺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