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范文

时间:2023-03-20 06:11:40

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范文第1篇

上面说的“汉语”应该指“普通话”,准确地说是“现代的共同的汉语”。普通话是用现代北京话系统做标准设计的。因此,汉语拼音是用来书写现代共同汉语的专用的符号形式系统,具有音标兼有文字的性质。传统汉字是表意体制的语素文字,与语音单位没有直接的联系。汉语拼音的符号形式与语音单位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因此具有音标的性质。汉语拼音经过音位的概括,可以通过25个字母,用最节省的方式书写汉语,因此,也具有表音体制的音素文字的性质,虽然还没有完全取得法定文字的地位。由于语言中的音素的数量比语素的数量小得多,所以,汉语拼音不仅可以直接表示语音单位,而且可以比传统汉字更加经济地完成书写汉语的任务。

一、汉语拼音应用的优势

1.汉语拼音能够准确反映普通话的实际语音

用汉字写汉语一方面本来一个声音却写成了不同形体,另一方面本来不同的声音却写成了相同的形体。前者造成人们经常写别字的结果,特别是对于刚刚从口语进行书面语转换的小学生。后者造成人们经常读错词语的现象,特别是对于那些用于不常用意义的词的读音。例如,山东“济南大学”与广东的“暨南大学”,在口语中经常发生混淆。如果用拼音写出来就没有这个问题了。普通话的轻声、儿化等语音现象,汉字不能或者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如果用拼音就好了。用汉字没有形成,也难以形成以词为单位书写的习惯,用拼音就有现成的正词法实现词式书写。词式书写对于正确使用普通话口语,对于普及普通话这种国家共同语非常有利。

2.汉语拼音可以促进人们自觉接受普通话系统的规范

汉字容易把普通话系统以外的词素当做词夹杂进来。汉字书写无法体现词和词素的距离,因此很容易让来自文言或者方言的词素,在普通话中当做词用。例如,上海《语言文字周报》2001年9月26日陈一平文章的题目是“语淡味不薄”。应该说“语言平淡味道浓”,因为“语”不是词,用拼音写出来是“yǔ”,自然首先使人想到词“雨”。于是促使人们重新考虑选择“语言”这个词,才符合普通话系统的要求。《复旦学报》1997年第3期周振鹤文章的题目是“日本文化的幸与不幸”。“幸与不幸”应该说“幸运与不幸”,才是普通话。不过,文章的正文都是用“幸运”代替了“幸”。题目中的“幸”也许是编辑弄巧成拙的加工。有人说标题要简洁,但是也不能削足适履,应该长的就不怕长。例如,北京《中国文化报》1999年7月13日发表孙若风的报道,题目是《孙家正在全国文化法制工作会议上强调积极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法制建设》,就不怕长。

3.汉语拼音能够使书面汉语的排列和索引更加有序化

由于汉语拼音只使用了拉丁文字中的25个相当于音素字的符号形式,所以很容易从语音的角度建立词语的顺序。所以,现在图书索引、姓名排列等,除了考虑那些不熟悉普通话和拼音的人,一般直接采用拼音顺序。

不过,我们的《现代汉语词典》一方面采用拼音顺序,另一方面又照顾词的第一个音节的汉字,所以不是严格意义的拼音顺序词典。我们在20世纪后期也看到了严格意义的拼音顺序的词典,例如上海的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美国德范克的《汉英词典》。

4.汉语拼音能够使汉语的书面信息处理更加方便

汉语拼音用的基本单位少,所以可以像英语用的文字一样,比较方便地用于电脑信息处理。随着普通话和汉语拼音的普及,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直接用汉语拼音在电脑上写现代汉语。由于前面说的原因,汉语拼音对于输入古代汉语文献当然不方便,这就需要根据文字形体进行编码。即使这样,人们仍然喜欢用形体中的部件名称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做为代码,因为这样容易记忆。

5.汉语拼音有可能直接代替汉字

由于汉语拼音从音素角度设计字,所以字的总数量只需要25个,非常少。这样不仅处理起来更加方便,而且因此符合人类文字发展的大趋势。

在网络信息传输的过程中,有的人已经直接用拼音书写汉语。如果将来大量的人都非常熟悉拼音了,也许拼音会成为新的汉字,取代传统汉字。由于传统的包袱小,越南、朝鲜等国家早就成功地经历了这样的文字变化过程。我们不必回避谈论这个问题,即使会引起一些保守人的反感。

二、汉语拼音应用的局限

1.文字系统无法跨越时间和空间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37-138页说:“没有一个变化是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都发生的”。“泛时观点和语言的特殊事实永远沾不上边”。

有人说汉字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表达古代到现代,中央到地方的汉语,甚至可以表达外国例如日本、朝鲜、越南的语言。如果只是看到文字形体上大致相同的表面现象,而不管文字不同的系统功能;那么,拉丁文字不是有更加强大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吗?有人会说,拉丁文字的历史短,是从原始闪米特文字经过几个阶段演变出来的。其实,现代汉字的历史也短,它是经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简化楷书几个阶段演变出来的。

有的学者试图设计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汉语拼音。最典型的是赵元任1892到1982年坚持设计和完善的,由商务印书馆1983年出版的《通字方案》。例如,本书第73页把“教我如何不想他”拼写成“Ceawqooruhobutsiagta?”这样的拼写,虽然体现了作者涉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渊博的汉语知识,但是,一方面目的是照顾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汉语,另一方面实际上不能用任意一个时间和空间的汉语语音方便地读出来。这种拼音已经不是我们说的“汉语拼音”。它跟曾经失败的“老国音”有相似的地方。当然,“老国音”进一步要求把口语改变成适应不同空间汉语的混合汉语,更加违背语言规律。

有人到今天还在提倡用汉字写的文言,实在背离时代,背离拼音的要求。2001年南京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平时作文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他用文言写的高考作文,得了满分。这件事情引起新闻大肆炒作,而且南京大学的个别招生人员准备破格录取他,最后由于其他条件都不符合而没有录取。可见,这个满分是多么片面!《中国教育报》2001年8月16日发表答记者问的文章,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宁教授回答说:书面语和口语保持一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没有必要”“提倡中小学生去写文言文”,高考提倡文言作文“是有害无益的”。这件事情也充份说明我们有的语文教师和学者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理论欠缺。

汉语拼音记录汉语比汉字更加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当然,正如个别汉字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有些音素,例如[p][s],可能是任何时间和空间的语言都使用的。

2.汉语拼音记录对象的时间局限

汉语拼音是根据现代北京话系统设计的,所以它对古代的汉语没有用。凡是与这个语音系统不同的以前的汉语,它无法准确记录。我们用汉语拼音给古代书面语言注音,其实是很不科学的,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根据那样的注音读出来的汉语,不仅现代汉族人听不懂,就是叫那些作品的作者活过来听,也是听不懂的。可见,普通话不是表面的声音,而是建立在自己的词汇、语法体系上。因此,基本词汇和语法构成一种语言的基础。

研究古代汉语的学者给我们构拟或者找到了上古、中古、近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这才是真正的古代汉语语音,即使有些不一定准确。可是,这些古代汉语的语音不仅汉字无法直接表达,就是汉语拼音也无能为力,只有依靠国际音标。不知道能否用现代英语的文字系统给古代的拉丁语注音。

赵元任在商务印书馆1983年出版的《通字方案》第9页说:有人在1944年用拉丁字母设计中古汉语拼音系统,用来教汉语的古代文献《孟子》。我们也听到有些说南方汉语方言的古代文学或者古代汉语教授用自己的家乡话读古代文学作品,例如屈原的《离骚》,他告诉学生这就是屈原的楚语。谁知道呢?当然,至少比用来自北方汉语方言的普通话读更加接近古代汉语一些。这种做法倒是比用普通话读科学一些,但是,可操作性不强,现实价值也缺乏。

3.汉语拼音记录对象的空间局限

汉语拼音对普通话或者北京话有用,但是对其他方言或者其他地方的汉语没有用。例如,许多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想用汉语拼音把方言和普通话的不同的语音表达清楚,往往遇到困难。越是不同,越是无法用汉语拼音表达。

反过来,用方言的语音系统去读普通话文章中的词,也不是真正的方言,只是普通话穿了一件方言的外衣。例如,在湖南省衡山县的方言中“跑”是来自普通话的“外来词”,可以用方言语音读“跑”,但是要表示“跑”,前山话说“打飞脚”,后山话说“打蓬牯子”。因此,在方言和普通话转换中不能简单停留在语音上。

不少地方志中的方言部份,由于作者缺乏国际音标使用能力,采用汉语拼音加汉字进行方言描写,使它作为文献的研究价值大打折扣。这是方言学者感到痛心的地方。很多民间文学记录中,那些最有特色的词被翻译成了普通话,破坏了它的本色。有的用汉字说明特殊读音,更加不伦不类。

例如,衡山县民间文学编委员1987年编辑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南卷衡山县资料本》第11页有“看颈”这个词根本不存在,实际是“望颈”的翻译,因为“望”用白读音“[m55]”,记录人没有想到文读是“[44]”的“望”。第112页用“来几”分别在左边加形旁“亻”构成形声字来记录表示“男孩”的词。解释是“衡山方言,伢子,十八岁以下男性的统称”。然而声旁“来几”的声调与词的声调一个也不符合,实际上与方言中的“奶机”同音。“伢子”是用长沙话解释,而普通话的“男孩”又不用。“十八岁”是主观确定的,应该是“没有成年的男子”,没有精确界限。

顺便说一下,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分别弄出3个标准,实际破坏了标准。这样从心理上照顾了人口占多数的使用北方方言的人,但是理论上不科学,实践上等于放松或者取消了标准。正如英语用英国首都的伦敦话做标准,汉语应该用中国首都的北京话做标准。北京话自然有自己一整套系统的语音、词汇、语法标准。当然,北京话本身也有规范问题。

4.汉语拼音书面分化语素的局限

汉字是表意文字,可以通过不断创造新汉字,把相同声音的语素人为地进行分化。但是,汉语拼音是拼写汉语的,不是拼写汉字的。汉语当然首先是口语,口语的基本单位是词。任何语言中的词都会出现同音词,但是不会很多,否则会影响正常交际。因此,任何语言可以使用表音文字。但是,有人说汉语的同音词比英语多得多,如果采用表音文字就会导致大量同音词无法区别。

这是一种误解。第一,表音文字本来是区别声音的,所以不会产生什么同音词。第二,文字写法不同改变不了同音词的性质。例如“期中”和“期终”,“终于”和“忠于”即使汉字写法不同,也改变不了本身的同音词性质。用表音文字的英语也有这种现象。例如,英语的“hair(头发)”和“hare(兔子)”虽然写法不同,但是仍然是同音词。第三,有的词本来是一个词,是文字强行分离。例如“他,她,它”本来就是一个词“tā(他)”,仿照英语写成了3个“词”。然而,英语的“he,she,it”才是真正的3个词。如果这样,我们可以让英语的“brother”也仿照汉语的“哥哥、弟弟”两个词的不同,分别写成“大brother”、“小brother”。我们甚至还可以根据“他”的高矮、大小等不同分化创造更多的“他”字。

我们必须承认汉语拼音在书面上分化语素的局限。有人为了弥补这种局限,方便那些习惯了汉字的人接受拼音,于是在拼写的音节前后加上一些类似汉字形旁的字母。这样,使表音文字又一定程度地回到表意文字的老路。其实,这种汉字的“优点”并没有给汉语带来多大的好处,在口语信息交流频繁的时代甚至是有害的。例如“期中考试”和“期终考试”写得不同,但是说不清楚。如果,我们从口语的根本上区分成“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无论用汉字写还是用拼音写,不仅说得清楚,而且写得清楚。因此,汉语拼音不必模仿汉字去人为分化汉语单位。相反,这样做会导致口语和书面语的分离。

三、汉语拼音应用的问题

1.字母名称的应用问题

这个问题讨论的人不少。许多人认为应该按照普通话语音系统确定名称。我赞同。因为现行名称许多不符合普通话要求,人们宁可使用英语字母名称或者直接用教学中符合普通话语音系统要求的声母、单韵母的呼读声音做名称。我建议按照普通话语音系统用国际通用的英语字母名称的声音确定。这样最容易推广。

2.隔音符号的应用问题

北京的期刊《方言》的英语目录中总是把“湖南”写成“hu''''''''nan”,例如2000年第1期。大概是担心别人误解成“hun''''''''an(昏暗)”。上海的报纸《语言文字周报》2001年7月11日发表王志海《谈谈隔音符号》,列举一批词,例如“fānàn发难”,认为这个词要加隔离音符号写成“fā’nàn发难”,才不会误解成“fān’àn翻案”。

这种担心和扩大隔音符号使用范围的做法是多余的,是不经济的。因为隔音符号是针对那些零声母音节设计的,所以如果不是零声母自然不要加,直接用最经济的零形式表示音节的界线。

现行学术期刊规范中,对英语摘要中的汉语姓名写法的规范,没有严格遵守正词法规定,也体现这种画蛇添足的现象。例如“PENGZe-run”中间的“-”相当于音节隔离符号,也是多余的。这是汉字书写方式的残留。“PENGZe-run”应该规范成“PengZerun”或者“PENGZerun”。

3.声调符号的应用问题

声调是汉语的功能性语音要素,除了在英语等非声调语言中出现汉语单词以外,在汉语拼音的应用中应该一律使用声调符号。现在允许人们在使用大写字母拼写汉语的时候省略声调符号的做法不好。应该学习《现代汉语词典》,还有《中国语文》、《方言》、《古汉语研究》等刊物的编辑,他们用大写字母拼写出版物名称都加了声调符号。在机器处理不方便的时候,允许用1、2、3、4放在音节后面代替普通话4个声调符号。

4.正词法的应用问题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从1988年公布以后,有10多年了。可是,根据我们对1999-2000年的刊物的调查,多数刊物没有实行正词法,甚至连《语文天地》、《语文学习》也是这样。最落后的又最重要的是小学《语文》教材一直没有适应新形势,没有采用这个国家标准。小学《语文》教材因此出现违背普通话的拼音,例如:“yīhuìr(一会儿)”错写成“yīhuìér”。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正词法是普及得最好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也逐渐重视这个问题。

5.拼写错误的问题

根据我们对1999-2000年的刊物的调查,出现拼写错误的达到88%。这些五花八门的拼写错误,如果出现在汉语中,那么说明从事封面设计的美术工作人员普通话和拼音素质不好。如果出现在英语,那么主要体现在直接用汉语拼写的人名、地名中。这说明做英语翻译的人普遍存在普通话水平问题。这些也说明编辑人员的普通话和拼音素质以及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存在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重视拼音的规范,其次是尽快普及普通话。

6.音素汉字的问题

在任何语言中经过功能概括的单位是相对有限的,但是不同性质的单位在数量上相差悬殊。一般来说,在一种语言中,通用词接近10万个,语素接近1万个,音节只有1百到5千个左右,音素不到1百个。

如果说像古代汉字那样的词文字在现代已经是%0,像汉字这样的语素文字已经只有1%;那么,像日本假名、朝鲜彦文、阿拉伯文字那样的音节文字有30%,像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那样的音素文字有69%。也就是说在现代文字中,表意文字大概只有1%,然而表音文字大概有99%。

汉语拼音就是走表音文字中的音素文字这条宽广的道路。事实上汉语拼音方案采用大写字母,设计隔离音节的专用隔音符号和兼职的“y、w”,已经从拼写汉语的词的角度,为未来的表音汉字做了准备工作。所以,汉语拼音方案不只是为了给汉字注音。

要使音素汉字完全代替现行语素汉字,首先要普及普通话,然后要通过普及汉语拼音正词法,形成汉语的词式书写习惯。但是,更加重要的也最难的是在使用汉语过程中的普及普通话意识和词意识。这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才能在人口众多,观念层次不一致的中国得到实现。这也决定于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发展速度。

在这里我们要警惕当前语言学领域的保守思潮,虽然同时要防止激进思潮。保守思潮是有社会原因的,这是20世纪最后20年伴随经济发展出现的思想反常现象。主张倒退、复古的保守思潮,“是阻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错误思潮。”有的人任意贬低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口号下,引导人们向后看,有意无意地企图从古人那里寻求解决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药方”。(许全兴《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代西方文明》,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9年第2期。)20世纪末期,中国刚刚从国家灭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就有人骄傲和霸道地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这种思潮就像中国经济腾飞以前出现的中国人想领导世界革命的思潮一样有害。(李慎之《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风范》,北京:《现代传播》1997年第1期。)任何对中国历史及其文化进行民族主义的夸大论述,虽然能够满足大民族的虚荣心,但是最终会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因为“民族主义并不等于民族感情,它实际上是对民族感情的非理性的不加抑制的张扬。”(刘春《历史边缘的选择》,北京:《现代传播》1997年第1期。)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建议台湾尊重中国大陆使用了几十年的设计科学的汉语拼音方案,并且推动它的规范和普及工作,不要在犹豫了半个世纪以后在接受汉语拼音方案的同时再走弯路。同时,建议中国在大力普及普通话的同时,应该高度重视汉语拼音及其正词法的普及。

【参考文献】

[1]敖小平.《谈谈中国的语言和中国的文字》[A].苏培成等.《语文现代化论丛4》[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陈永舜.《汉字改革史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79.

[3]程荣.《汉语辞书中词性标注引发的相关问题》[J].北京:《中国语文》,1999,(3).

[4]蒋辅文.《提倡词式书写和词式排版》[J].成都:《中文信息》,1997[5].

[5]刘静敏.《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儿化韵拼写问题》[J].北京:《语言文字应用研究》,1998,(1).

[6]马庆株.《汉语拼音:和汉字一起走向新世纪》[N].北京:《中华读书报》,1998-07-22.

[7]彭泽润.《字母和字是同级单位》[J].南宁:《阅读和写作》,1988,(3).

[8]彭泽润.《文字的字间空隙和词间空隙》[N].上海:《汉语拼音小报》,1996-08-28.

[9]彭泽润.《汉语拼音正词法和汉语的“词式书写”》[J].北京:《语文建设》,1998,(4).

[10]彭泽润.《普通文字学中的“字”以及有关理论问题》[J].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1).

[11]彭泽润,彭建国.《20世纪中国的语言生活、语言教育和语言理论》[J].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12]彭泽润,李葆嘉主编.《语言理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

[13]司玉英.《文字学理论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字母”与“字”的关系》[J].延边:《汉语学习》,2001,(4).

[14]王均主编.《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

[15]尹斌庸等编辑.《汉语拼音正词法论文选》[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5.

[16]语文出版社.《语言文字规范化手册》[C].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17]张育泉.《语文现代化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汉语拼音范文第2篇

一、“拼音是赘疣”是罔顾事实的情绪化表达

秋风认为,语言学需要一场反革命。现在完全应当在文化政策上宣布,废除拼音,这是一个因为无知而人为制造的赘疣。拼音是不是“因为无知而人为制造的赘疣”?从历史演进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历史上为了给汉字注音,可以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出现了直音、读若、反切等多种方法。

直音或读若法盛于汉代。在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对汉字的读音常常说“读若某”或者“某声”。例如, “儡,读若雷”,意思是说“儡”的读音应该读成“雷”。直音、读若法虽然简易明了,但如果无同音字可注,或同音字更深僻、复杂时,就发挥不了作用。

反切法是一种双拼制注音法,用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声”,用另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韵”和“调”,拼合成字的读音。例如,“缓,胡管切”(《广韵》),即是取“胡”字的声(h),取“管”的韵和调(uan),拼成缓的读音。反切法有所进步,但使用也不方便,因为反切上字、下字加起来也有上千个,要掌握反切注音,得先认识这一千来个汉字。即便后来继续简化反切字,依然比较复杂。

总之,以汉字注音不但复杂,而且一旦用来注音的字发音出现变化,注音便也跟着不准确了。明末清初曾出现切音法,并形成一套注音字母,现在依然在我国台湾地区使用,但这套字母多而不灵活,不利于对语音作精细的分析描写。

用拉丁字母来注音始于明朝,是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发明的,便是现在汉语拼音的滥觞。近代以来,在特殊的历史情境下,甚至出现了废除汉字、实行拼音化的讨论。

吸取各种注音方法的优点,我国1958年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并使用至今,其主要优点是:简单,符号数目少;拉丁字母,国际通用;音素化,灵活准确。建国以后,中国民众的识字率大幅提高,虽说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拼音的推广与普及可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因素。

作为一种科学、方便、实用的语言文字工具,汉语拼音为我国扫除文盲、普及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历史的选择,这是抹杀不了的。所以,说拼音是“因为无知而人为制造的赘疣”显然是一种不顾事实的情绪化表达。

二、识字效率不高的锅不能让拼音来背

秋风主张废除拼音,一个理由是学习拼音误导语文教学,颠覆了中国人学习自身语言文字的次序,学习效果低落。应从语文教学中摒除拼音,不要再浪费孩子时间。

从人类历史进程来看,先出现有声的交流,再出现书写的文字,这是一个常识。从这个角度看,先学拼音再学认字是符合语言学规律的。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文字,当然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很多时候必须转换为有声的交流,这种方式更直接、更便捷、更频繁,有时候也更高效。为了表达准确,必须发音准确,要发音准确必须“正音”,学拼音则是“正音”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应该摒弃拼音,先学习拼音也不是次序颠倒。

秋风认为,孩子上学之始,不必学拼音,直接识字。“很多比较简单的文字,孩子一看其形,就能知其意,且能读出其音”。这恐怕是一种比较简单和理想化的想法。汉字虽属于表意文字,但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已由具象变为抽象,“一看其形,就能知其意”的文字凤毛麟角,而且必须建立在丰富的学识和经验基础上。汉字的形音义关联复杂,属文字学范畴,很多学者穷其一生来研究。期待一个孩子观形知义发音显然不现实,虽然可以尝试,但不是可以普及的入门之术。

秋风还提出,古代孩子两三个冬季,识读千千百等启蒙读物,资质聪明者可认识两千多字,资质低下者也可认识一两千字;而今天,整个小学六年,孩子只认识三千个字。他认为,学拼音导致学习效果不好。要知道,古代和现代的教育体系与教育内容存在巨大差异,现在的孩子学科众多、亚历山大,不像古人几乎只上“语文课”。所以,就算现在孩子认字效率不如古人,但这个锅也不应由拼音来背,也背不起。

学拼音不可能有助于识字,这是秋风主张废除拼音的又一个理由。他认为,中国文字不是字母文字,拼音和识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拼音旨在读其音,识字旨在识其形。

要知道,汉字虽是表意文字,但音义之间是存在密切关联的。且不说大量的形音字,汉字里还有很多音同义近、或音近义同的字,如“空”与“孔”,“宽”与“阔”,“改”与“更”,这类字往往语出一源,称之为同源字。同源字的存在,说明读音和字义并不是完全分离的,拼音和识字也不是完全没有关联的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拼音有助于识字。

拼音输入法是当今应有最广泛、最流行的语言输入法。

三、以对识字有无用处判定拼音生死既片面又冒失

秋风主张废除拼音,还有功利主义的因素在内。他认为识字之后,拼音即全无用处,“试问在拼音已推广了几十年后,有谁用拼音给女朋友写信,有谁用拼音记账?孩子花费宝贵时间学习拼音,完全是浪费。”

果真如此吗?经过几十年的推广,拼音作为一种基本的语言工具,已经渗透到社会肌体的方方面面、不可或缺。汉语拼音不只是识读汉字、学习普通话、培养和提高阅读及写作能力的重要工具,还是改革和创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要依据,成为编制盲文、手语、旗语、灯语的重要基础。去图书馆查阅文献,你要用到拼音检索法。工业、科技领域的型号和代号里,拼音也很常见。

虽然现在没有谁会用拼音给女朋友写信,但要通过聊天工具与包括女朋友在内的人交流,必须学会拼音,因为拼音输入法是应用最广泛、最受欢迎的语言输入法。

由拉丁字母组成的汉语拼音也已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文化桥梁,它是拼写中国人名、地名的国际标准,作为各外文语种在指称中国事物、表达中国概念时的重要依据,被广泛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对外交流等领域。而且,汉语拼音与英文共用26个拉丁文字母,先学习拼音,再接触英文,学习速度明显要快些。

所以,“识字之后,拼音即全无用处”是一种片面和孤立的观点,识字虽然是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基本出发点,但仅以对识字有无用处、有多大用处来断定拼音应该废除显得武断和冒失。

结语:

汉语拼音范文第3篇

二十世纪上半叶,曾有过关于汉字拉丁化的讨论,简言之,就是用类似现在的汉语拼音代替汉字,作为日常的书写文字。现在看来幸而此事没有实现,否则因此造成的文化遗产损失和华人世界的格局变迁将无法估量。但是当年像胡适、陈独秀、鲁迅、蔡元培、赵元任、林语堂等等这样的国学大家也支持汉字拉丁化,想必不会是毫无道理的。其实汉语拼音相对汉字,最大也可能是惟一的优势,就是容易学。但“容易”与否,其实更大的取决于学习者的决心。建国来广大农村“扫盲”运动的成功,证明了汉字的“难”并不难于上青天;台湾省仍然沿用更“难”的繁体字,似乎也没有造成该地区文化普及和对外交流的困难。

在音乐领域,我国近当代也一直在同时使用两种“文字”:五线谱和简谱。五线谱是世界通用记谱法;简谱起源于十八世纪的法国,后经日本传入我国。简谱在二十世纪初、中叶曾在一些不发达国家的非音乐专业人群中广泛使用。近年来在专业音乐领域还在使用简谱的国家据我了解只有朝鲜和我国。

上星期向东京艺术大学的一位教授请教现在日本音乐界简谱的使用情况。这位教授有些不明白我为什么会问这样的问题,回答说:简谱是二十世纪初大家刚开始接触西方音乐时用的东西了,现在哪里还会用。我理解这意思,就是当年上初小识字不全,写封信用拼音代替,而现在都上大学了难道还要用拼音写论文吗?

简谱相对于五线谱唯一的优势,也是易学。五线谱是一种独立的符号体系,熟练掌握需要一定时间的训练。而简谱使用的是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稍加熟悉就能读懂。但是正如拼音相对于汉字有太多的功能欠缺一样,简谱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它不能准确的记录和声、不能方便的记录复杂的织体、节奏、不能通过视觉图形了解音乐的结构和线条……总之正如其名:简,除了简易,更是简化。这也是为什么简谱通常只能用来记录相对简单的旋律,而无法用于钢琴、交响乐总谱的记录。

关于中小学音乐课使用五线谱还是简谱,也一直有争论。主张使用简谱的原因也还是因为它相对容易学。但是相比起汉字,五线谱要简单多了,既然学校的语文课教学并不知难而退,为什么音乐课在这方面要因陋就简呢?其实并不是五线谱是否真的有那么难学的问题,而是中小学的音乐课是否真正能受到重视。给孩子们上音乐课的个别教师,很可能自己就不识五线谱,甚至接近于乐盲。说到底,还是中考、高考不考音乐,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音乐、美术这些美育课程,并不是“全面发展”中的“优先发展”项目。

既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我们不能奢求音乐教育的精益求精,那么在人民大众中简谱的广泛使用也就无可非议了。但是如果在专业音乐领域,甚至在音乐专业院校中的一些学科还在使用简谱,就令人难以理解了。这就像在大学中文系还有教授在使用汉语拼音教授诗词古文一样。“专业”就意味着品质第一,而不是方便第一。诚然帕瓦罗蒂可能也不识五线谱,但他几乎是惟一的个案,而且我们可以找出上百个与帕瓦罗蒂同档次、识五线谱而不识简谱的歌唱家。相传六祖慧能不识字,“直指人心不立文字”,但是禅宗也并没有由此成为一个文盲学派。

汉语拼音范文第4篇

“中国”对外名称不规范

我国和联合国虽然都明确规定了中国人名、地名对外的转写名称必须采用汉语拼音,但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目前中国的对外名称一直叫China,一直用了几百年了。2004年1月13日,新安晚报刊登一则消息,说电子词典上查不到中国的翻译,输入China,出来的却是瓷器,其实,一些词典书籍上也把China译成瓷器。从读音来看,这只是外国列强把旧中国称为“支那”的谐音,从词意上来说,英文也只是瓷器,现在一些英汉词典包括电子词典中,均对China只解释为瓷器,而并不解释为“中国”。按汉语拼方规定,“中国”的对外表述,就应该叫Zhongguo,同样,香港、澳门的对外名称,也均不是汉语拼音,香港现为HongKong,是根据其广东方言拼的还情有可原,只是不规范而已,而澳门却是叫Macau,当时是葡萄牙殖民者,误把当地马阁庙,当作当地地名,拼成Macau,竟以讹传讹,一直延用下来,张冠李戴几百年,在港澳未回归祖国时,这种状况不便纠正,但在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还在用这种拼法,就讲不过去了。国家早就明确规定,香港、港门两地名,应用汉语拼音拼写法,括注惯用拼法处理。中国过去的北京、上海也多年采用旧拼法,但自实行汉语拼音方案后,均逐步规范成汉语拼音,中国与香港、澳门等地名也应规范成汉语拼音,这样在推广执行汉语拼音方案时,才能起到表率作用。虽然国家规定对”中国”两字可以用国际通用的现行译法,但这也会产生矛盾,如果有人高考时将中国译成汉语拼音,是错还是对呢?从严格执法的角度来看,”中国”译成汉语拼音才算是规范的。

作为一个人名地名,只是一个人或地的语音符号,是没有任何实意的,如某人名叫张伟大,并不等于这个人就伟大,某人叫李阿狗,并不等于这个人就是只狗,姓马也不可能译成英文马,姓牛也不会译成英文牛,在人名翻译问题上全部采用汉语拼音,基本上都能做到。但在地名问题上,现在却比较混乱,我国很多地名,翻译时却不遵守汉语拼音方案的原则,而采取意译的方法。最典型的如长城、黄河等,长城译成伟大的城墙,黄河译成黄色的河流。更令人不好理解的是,中国的4个海,却执行两个翻译标准,东海、黄海、南海按意译,渤海因是抽象名词,才采用汉语拼音,其实,东海等作为地名时,它原指“东部的海”,的意思已经淡化了,它只是一个东海的发音,应遵循汉语拼音的原则,采用音译。同样,黄河作为地名,也并非指“黄色的河流”了,如黄河译成黄色的河,那么黄山能否译成黄色的山呢?顺便说一下,长江的翻译也违背了汉语拼音原则,长江虽音译成“扬子江”,但扬子江只是特指长江下游,如扬子江能指代整个长江,那么长江上游的金沙江能否也能指代整个长江呢?中国最著名的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却有多种翻译方法,自然使人们无所适从,如南海能译成“南边的海”,那么南京能否译成“南方京城”呢?马市牛集能否译成交易马牛的集市呢?可见,不论对人名地名,只能有一个标准。那就是遵守汉语拼音的原则,全部采用音译。

因地名只是一个地方唯一的声音符号,如改变这个声音符号,也就是说取消了这个地名。如长城在译成外文时为“伟大的城”,黄河成为“黄色的河”,东海成了”东边的海”等等,就等于把中国的张三译成了中国的人一样,使一个个性的名称成为一个共性的名称了。

因此对这类地名,必须遵守汉语拼音这一个标准,不能强调特殊,强调习惯,强调约定俗成来各行其“是”,在我国没有标准时,大家用旧拼法、旧用法情有可原,但已出台了新标准,就应该不折不扣地执行新标准。

地名不能用简称

作为人名,老张老李可以简称,但作为地名,就不能简称了,如马鞍山市翻译时就不能译成“马市”了。但现实生活中常见对地名的省略。前不久出差到安徽省的马鞍山市,看到著名企业马钢公司的大门口,“马钢”两字的对外名称竟译成“马”是汉语拼音,“钢”字是英文转写。无独有偶,回到合肥市后,看到皖能集团的大门口也是如法炮制,“皖”字是汉语拼音,“能”字却是英文转写。这里地名与单位名交叉出现,但作为地名这一部分来说,翻译时是绝对不能简称的,如马鞍山市,不能简称为马,而必须全译成马鞍山,如北大、安大作为大学名称,国内人简称为北大,翻译时,“北”字必须全译成北京两字。同样,国内人司惯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如安徽简称为皖,翻译时就不能把安徽音译成“皖”,这时的皖,必须全译成“安徽”。类似的如铁路线沪宁线,就不能音译成“沪宁”,而必须音译成上海南京,线为实词,应意译。

地名不能简称的另一层含义是,任何地名翻译时都不能“简”化为一个字。也就是说地名不能“单”。中国有许多“单”字的市、县、镇、集、村等地名,但为翻译时,这里的市、县、镇、集、都不能省略,道理很简单,这时的市、县等可成为地名的一个组成部分。翻译时,都必须要翻成汉语拼音。因这里的县,类似过去的州,如安徽的和县,民国前一直叫和州。苏州杭州不能译成一个苏字、杭字,同理,泾县、涓水也不能只译成一个泾字和一个涓字。这类地名中,大量存在于江海字湖,许多都是“单”字名的,如黄河、东海、太湖等等,必须”河、海”等字,既要音译,又要意译。在这一点上,国家早有规定,地名在专名是单音节时,其通名部分应视作专名的一部分,先音译,后重复意译。

单位名称有区别

至于皖能集团,这里的皖字,是作为一个单位名称来出现的,所以这里的“皖”字就不能译成“安徽”的汉语拼音,而只能译成“皖”字的汉语拼音,只同样这里的“能”字也成为单位名称的组成部分,不能意译,也必须采用汉语拼音。当然,在有些场合,作为单位名称的能字的意义也应表述出来,应在音译后,再进行意译,全称应为“皖能”能源集团,可简称为“皖能”集团。与此类似的上海有申能集团,这里的“申”也不能译成“上海”,因上海市同样还有一家“上海能源”公司,如把“申能”也译成“上海能源”,那么人们对两家公司就分不清。顺便说一下,皖南与皖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译法却不能相同,皖南只能意译成安徽南部,皖能就必须是汉语拼音。马钢作为单位和商标名称时,也应是汉语拼音。

单位名称涉及人名地名的地方,必须采用汉语拼音,涉及“内容”的部分,如内容为抽象虚词,应为汉语拼音,实词应用英文转写。单位名称与地名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也存在交叉关系。如中国,是地名也是国名,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地名也可看成“单位”名称,类似的如安徽和安徽省政府。因此,在翻译时,除中国两字应遵循地名采用汉语拼音外,人民与共和国应用英文转写。再如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应采用汉语拼音,科学技术大学应用英文转写。对虚词的单位,如合肥美菱集团,除合肥应采用汉语拼音外,美菱也应采用汉语拼音,集团二字应用英文转写。

在我国,大量出现的还有一些是某某单位的饭店宾馆,如在安徽合肥,华侨饭店、邮政宾馆,这里华侨、邮政现在均为英文转写。这是不规范的,会使人误解为专为华侨办的饭店,邮政系统内部的宾馆,其实,这类饭店宾馆均对外,面向所有人的,应该采用汉语拼音。区别要用”音译意译”的方法也很简单,一是是否属“内部”宾馆,二是名称如华侨、邮政能否换名,能换名称的应采用汉语拼音,因它只是一位声音符号,不能换名的应为英文转写,因为它包含不可替代的意思。

道路名称不得英文转写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大量遇到的是城市道路的名称,一些城市对外开放后,都要求对马路场所要配备罗马字母的说明,这里就出现了许多问题。

最常见的是某某路名,这“路”字虽是实词,到底应用汉语拼音还是用英文转写,很多地方拿不准,在合肥市街头,对很多路都采用英文转写的方法。从实践上来看,路字汉语拼音较好,如必须要英文转写时,在“路”字后再加上英文“路”的英文转写,也就是说对“路”字(含巷、街等)要重复译,既要音译又要意译,如省略,只能省略意译,而不能省略音译。有人会认为这是画蛇添足,经过多年来许多对外开放城市的实践经验表明,这里的路既要音译又要意译。如少了这个“足”,某某路译成某某Road,中国人外国人都听不懂,因这里的路已成为一个地名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

如单纯一个路名,只要求将路名全部按汉语拼音即可,但实际上,路名也有很多“复杂”的情况,第一种是路名中的方位词,如东西南北中,方位词如何翻译,现在却没有标准,因此,对这类字,许多地方采用意译的方法,按“东海”不能意译成“东边的海”的原则,这里的方位字也不能意译,在路名中一律应音译。在合肥街头,铜陵南路中的“南”就意译成“南边”的南,有时还出现一路两译的状况,如长江中路就有两种译法,在美菱大道上的长江中路指示牌上“中路”两字为英文转写,而在长江中路上“中路”变成了汉语拼音了。因这里的方位词虽为实词,但已成为路名的一部分,可以说已被虚化了,它只是一个“音”符,而不是“意”符,所以这里的“中”“南”均要采用汉语拼音。同样,某地的如南京西站,合肥西站,这里的方位词也应采用汉语拼音。

路名的另一个问题是,路名中的数词如何处理,固定词组一律采用汉语拼音,如二里街、三孝口等,序数词,可用汉语拼音,也可用阿拉伯数字。如某个城市的一环路、二环路,广州市的中山一路至中山八路;济南市的纬一路、纬二路,原则上数词也应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一律音译。但由于我国大力推广数字阿拉伯字母化,数字均可用阿拉伯数表示,而阿拉伯数字是世界通用语,不须翻译,所以在路名中出现数字时,也可用阿拉伯数字代替,表述上可按我国的习惯,数字在中间和原位置上,笔者认为也可尊重国际习惯,即数字在后,如中山一路为在中山路汉语拼音后加1,一环路在环路拼音后加1。类似的有我国国道,现都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路名的第三个问题是外国人名作为路名的。应遵守外来还原的原则,按原拼法,不按汉语拼音,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中国在地名和一些单位名称上,出现了一些外来语名称,如斯大林大街、白求恩大学、协和医院等等,对这类名称应遵守国际流行拼法,还原原罗马字母即可。

当地名与单位名交叉时,一般单位名称可以英文转写,但这个单位作为路名时必须用汉语拼音。拿一个地方的火车站来说,如翻译,应为意译,但如果是某条路叫火车站路,这里的火车站就必须用汉语拼音。

五花八门的商标拼音

目前最为混乱的拼音大概是商标名称。从本质上来说,商标名称应等同于人名地名,它是商品的“名字”,也必须遵守汉语拼音的原则。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起名字,但不能随心所欲地乱拼音,但在实际生活中,商标拼音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无章可循。如同在青岛市的海尔和海信两大品牌,同在合肥市的美菱与荣事达品牌,拼法就不一样,前者海尔与美菱采取的是汉语拼音,而海信与荣事达谁也说不清它们采用的是哪种的拼音方法。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因为荣事达罗马字母商标不是汉语拼音,翻译时“荣事达”三字自然要与商标拼音保持一致,但如果仅仅是企业行为也好办,荣事达集团又购买了合肥市一条主要马路,荣事达大道的冠名权,这城市马路该如何拼音,就成问题了,按企业的拼法不规范,不按企业的拼法又体现不出拍卖了路名权。所以商标拼音一定要规范,否则就容易产生矛盾。

目前商标拼音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第一是汉语拼音,即音译,多数为抽象名词的商标,如海尔、长虹、美菱等,第二种为英文意译,多数为形象的实词商标,如熊猫、牡丹、蝴蝶等。第三种为音意结合,如金利来,金为意译、利来为音译,这种商标拼法现在极少,第四种为企业自行拼音,如创维、格兰仕等一大批。国际著名的商标由罗马字母汉字化也大致如此。如花花公子为意译,可口可乐为音译。而最常见的是音译居多,如索尼、三洋、飞利浦等等。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商标的罗马字母拼音化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商品的国际名称,一个好的商标,既要好读、好认又要简明好记,这一点上,日本的一些商标可谓独具匠心,如著名的SONY商标,世界上任何语言不须翻译,就会读会认,而是读出的是一种声音。在这一点上,我国应首倡商标都应汉语拼音化,这样,不同文字语言对同一商标均读出同一声音,有利于商标的推广与传播。

汉语拼音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汉语拼音方案》;最佳方案;基础教育;中文信息处理

中图分类号:H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9-0141-01

1958年2月12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法、汉字注音法终于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一、《汉语拼音方案》是最佳方案,它的优越性体现在语音和形式两个方面。

从形式上讲:1.《汉语拼音方案》使用的字母是25个,在发表过或推行过的多种方案里边属于字母最少的。

2.采用的是国际上通行范围最广的拉丁字母,现在科学技术的国际标准化范围越来越大,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拉丁字母也越发重要。最明显有利的一点,因为采用了25个拉丁字母,国际标准键盘,我们拿过来直接就用无须任何改 造。

3.用的是最完整的字母,没有改变形状,在汉语语音系统中,分析出来的音素数目不超过26个,跟拉丁字母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的字母要闲下来,比如:v,汉语普通话中没有这个音素,有的音素没有合适的字母来代表,这时要采取补救的办法,在这方面《汉语拼音方案》又是一大创举,例如在原有字母上面加符号,《汉语拼音方案》里面这样的字母就一个,只有与n,l相拼时,才加符号,以免与u相混。

从语音方面讲:1《汉语拼音方案》完全符合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情况;2大部分用了拉丁字母和国际习用音,这对于国际交流与国际标准化也是大有好处的。尤其是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宣布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它所带来的方便更是显而易见。《方案》对内适应用现代汉语普通话是实际语音情况,对外适应于国际交流、交往,着实是迄今为止的“最佳方案”。它是一座桥梁,有着乘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使汉语增添了一双翅膀,可以飞向世界。

二、《汉语拼音方案》对于基础教育的作用

《汉语拼音方案》的公布对于当时我国基础教育落后,文盲众多的实际情况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即便是今天,《方案》的科学性及其它用性,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对于千千万万的正当学龄的儿童和将要进入学龄的儿童来说,《方案》也是他们识字、阅读、写作最得力有效的工具。

新生一代大概从一岁左右开始学习母语,在反复接触和实践的过程中,一般而言到四五岁的时候,他们基本上掌握了本民族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可以进行基本的交流。学龄儿童的口语基础表明他们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已经具备了读书写作的基础和可能。

儿童入学除了增长知识外,还有两个任务:一是发展儿童语言,包括扩大词汇量和学习复杂的长句;二是让儿童学会语言的书写形式,也就是认识汉字,能读能写。这是需要学习汉语的书面语,但是书面语的载体汉字成了彻底的拦路虎,对于取得知识而言,文字是工具、手段,它是打开通往知识大门的钥匙。但是由于汉字繁难,儿童一入学不能读书就造成了语言丰富而汉字读物内容贫乏的尴尬局面。

《方案》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甚至可以说是化解了这一矛盾,把学龄儿童从汉字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通过熟练掌握汉语拼音避开汉字关,从而以汉语拼音为先导进入阅读写作已经成为了一种现实可靠的基础教育的方法。

儿童入学后,先学汉语拼音方案,要求学生可以做到直呼音节;随后在学生学习汉字的同时就开始阅读拼音读物(纯拼音或汉字加拼音)并开始写作,遇到没有学到的字,就用拼音代替,这可以说是“拼音+汉字”文本的典范了,只不过这里的汉字不是限用汉字,随意性比较强,但是证明完全可以记录现代汉语,起到工具的作用;随着识字量的增多,拼音的比例越来越小,直到完全用汉字写作,以适应现实社会汉字文本一统天下的局面。

通过教学拼音字母的方式,也大大提高了语文质量。

(1)提高了识字效率。由于现代汉字是记号文字,本身不表示读音或者读音的功能比较弱,拼音字母的注音功能弥补了这一缺陷,学生能读汉字很准,学汉字很快。

(2)提高了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量。通过阅读接收了社会的书面信息,极大地增加了儿童接收到的信息量,知识和智慧的储备量增加,大大促进了儿童智力发展和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水平、知识水平,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识字是在愉快的阅读中进行的没有勉强记忆的痛苦。

(3)提高了写作水平。过去由于学生识字不够,学生心里想说的话笔底下写不出,不是写白字、留空白,就是避开这句话不用,作文很短,内容也很贫乏。现在识字多了,又查字典,不会的还可用拼音代替。想说什么就写什么,做到了畅所欲言,通过书面语表达,可以对大脑中的思想进行精密加工。

三、《汉语拼音方案》是中文信息处理最得力的工具

在全世界范围内,21世纪必将是计算机文化的世纪,计算机将真正成为一种文化载体,普及到各行各业,进入到千家万户,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让计算机与汉文化的载体文字相结合,让汉字同字母文字一样,自由进入计算机呢?

这时候,人们就需要一种无编码的输入法,像字母文字的文字处理那样。拼音――汉字的转换就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也是实现计算机大众化的有效途径。经过汉语拼音教育的学生不要进行专门编码的再教育,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的训练都可以直接上机操作,这与初等教育的汉语拼音教育有机衔接起来,二者互相促进,拼音写好了,可以直接进行汉字录入,计算机操作,又可巩固学习的成果,二者互相促进。

拼音――汉字变换与编码相比有以下五个特点:

1、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拼音录入实际上把无声语流传递给计算机,在这个过程中,几乎可以不考虑汉字问题。编码输入要拆分字形,别说词或词组,连完整的字也被拆成一组组代码。难怪文字录入后也不知道都说了些什么,它是只见其“字”不见其“文”。而拼音――汉字录入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输入,可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有利用思维,真正达到了可以边想边打的境界。

2、充分体现了计算机工具的智能性。汉字的表音功能极弱,这就使汉字与汉语之间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拼音--汉字变换弥补了这一缺憾,在汉字与汉语之间搭上了一座桥梁。

3、变换法以现行的基础教育为基础,同时又给基础教育以促进。现在,我们的普通话,汉语拼音教学的成果不能巩固,缺乏一种必须经常使用的手段也是其原因。变换法不会给学生增加新的负担,相反,它本身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有效工具。

4、变换法适应时代潮流。变换法使用的是国际上通用的键盘,指法运用都没有多大差别。无论外国人打中文,或者中国人打英文,都不必重记一套新的键码定义和指法。

在国际化,信息化的今天,汉语拼音已经成为我们的随身宝,而不是敲门砖用过就丢。它在国际交流,基础教育,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中都发挥着重大作用。但这也只是它的冰山一角,我们应该有长远眼光,把汉语拼音学好,用好,同时,继续发挥它在文字领域中的功用。

参考文献:

[1]王开扬.汉子现代化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4.

汉语拼音范文第6篇

一、“看”是认识汉语拼音的前提

“看”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和早期开发智力的源泉,是人们发现问题和作出创造发明的首要步骤。“看”在小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能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汉语拼音教学是学前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每个拼音字母都配上一幅彩色插图,这些插图直观形象,接近生活,富有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看图上画了些什么内容。让学生自觉从图中明白字母的音和行,字母的形体从插图中表现出来,插图又为字母发音提供形象服务,图与形和音的互动作用,可以增强小学生认识字母的第一印象。结合学前班儿童的这种感知特点,在教学声母m时,教师先出示挂图,问:“图上画了什么?”学生说:“图上画的是一位妈妈抱着一个娃娃在抚摸。”抚摸的“摸”读得轻些短些就是m的读音。教师借机点拨,m像什么?因为学生观察兴趣很浓,很快发现并说出:m像两扇紧关的门。在看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声母m的音和形,而且悟出了仔细观察后获知的喜悦。同时,在看中诱发了小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

二、“听”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基础

根据学前儿童天性好奇、好动的心理和乐于模仿新鲜事物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外部的动作过程化为内部思维。教学时,教师示范发音(或放录音),学生认真听声辨音。因为良好的听觉是清晰发音的前提。教师每教一个新音,先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发音。听准后再模仿。如教z 或zh, c或 ch, s或 sh, n或 l,an或 ang, en或 eng,in或 ing等时,先让学生辨别是平舌音还是翘舌音,是鼻音还是边音,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或者是指定一个音让人重念,要全班同学评定是否正确。通过听觉能分辨清楚的音,再经过口头练习就容易念准。有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听音取卡片”,由老师把需要辨别的字母卡片挂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念一个音,请全班同学找一个音,并指定一个同学把卡片取下。或者是由教师把需要辨别的字母卡片发给全班同学,然后教师念一个音,请全班同学找一个音,并把找到的字母卡片举起来。也可以玩猜谜游戏,在玩猜谜音调游戏时,由教师念一个带调的韵母和音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利用恰当的体态语把四声表示出来,即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个弯,四声往下降;或是汽车在平路上行驶是第一声,汽车上坡是第二声,汽车先下坡又上坡是第三声,汽车下坡是第四声。这些动口、动手的游戏对小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所以注意力也特别集中,听音、辨音、访音能力也有较大提高,对于练习普通话也有大的好处。

三、“读”是掌握汉语拼音的关键

在拼音教学时,学生通过看图,认形辨音,大概了解了汉语拼音,但为了提高汉语拼音的运用效果,“读”才是关键。教学时,可采用过渡法、支架法、本音连读法等拼音方法来提高课堂“拼读”音节的效果,并充分利用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创造语言环境,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使学生熟练掌握、巩固、运用汉语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汉语拼音多功能的作用。如教学音节ba,首先要让学生弄清它的组成和分解,即音节ba是由声母b和韵母a组成的,然后再掌握它在不同声调时的读法及在语言环境中的用法。为了让字母和音节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就要求学生多读、多记,并找一些与所学字母有关的儿歌进行训练,使学生在实际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再加上这些儿歌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也就乐于接受。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朗读、教读、模仿读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初步语言训练,加深汉语拼音的实效性保证质量。

四、“写”是运用汉语拼音的保证

学生看、听、读的东西不少,但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必须进一步巩固字母和音节,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训练,才是提高汉语拼音运用质量的有效途径。在书写前,首先要学生认清四线格,掌握每个字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及每个字母书写的笔画、笔顺。做到:音节在四线格中安排匀称;字母写完后再标声调,也就是两拼音节先写声母,后写韵母,最后标声调;三拼音节先写声母,再写介母,然后写韵母,最后标声调;看准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字母的起笔和落笔要到位。所以,认真指导书写,既能复习字母的读音,又能记忆字母的字形,为学生更好地运用汉语拼音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另外,汉语拼音不是识字的必要条件,而是识字、阅读和学好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完全没有必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过去40分钟集中教学汉语拼音,其效果远不如把40分钟分拆成4个10分钟教学。特别是在开始阶段认识声母和韵母,教学10分钟效果好,学生也有兴趣;而学习40分钟,不仅学生没有兴趣,教师也苦不堪言。

对此,我们对汉语拼音的教学,应采用化整为零,分散难点,注重拼读,边学边用的教学方法。我的做法是:语文课25分钟用于学故事读儿歌,5分钟用于做游戏,留出10分钟分散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这样做大大增加了拼读练习的实践机会,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根据全班同学的实际情况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能。

汉语拼音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汉语拼音 学习兴趣 教学措施

“汉语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需要它,帮助说好普通话,我们一起学好它。”一首简简单单的儿歌,道出了汉语拼音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小学一年级新生来说,汉语拼音却是完全陌生的符号,如果老师一味地灌输式教育,则只会让学生感到疑虑和厌恶。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识汉字,说好普通话的重要工具,许多孩子就是因为汉语拼音没学好,导致语文基础不牢靠,成绩一直不好。孩子能否学好汉语拼音,老师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学习最大的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所以,拼音教学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从教经验谈谈见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用故事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可降低教学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时,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小i在马路上玩,碰到了愁眉苦脸的大y,小i关心地问“你怎么啦?”大y告诉他,自己正为不能给汉字注音伤心呢。小i便站在大y的后面,他俩组成整体认读音节(出示拼音卡yi)。大w看见大y小i在一起组成音节给汉字注音,它很羡慕,也想给汉字注音,便找来小u帮忙,大w小u在一起,组成整体认读音节(出示拼音卡wu)。这时,大y小ü碰在了一起,他们也组成整体认读音节(出示拼音卡yu)。

利用有趣的小故事,达到了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另外,在教学拼音的过程中,我还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为拼音教学服务。在教学声母“d、t、n、l”时,我用课件出示声母的插图,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思考:悟空、哪吒在干什么?(图意:悟空和哪吒打斗,悟空打败了哪吒,心里乐开了花,哪吒心里想:他的本领特别大。)再让学生猜一猜图中声母的名字。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我用课件出示儿歌,请学生跟读:“悟空本领特别大,天兵天将全不怕,打败哪吒三太子,乐得悟空笑哈哈。”利用生动的画面、有趣的儿歌,让学生学得更投入了。

二、自编儿歌,激发兴趣

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教一些带童趣的儿歌,营造愉悦的氛围,帮助学生熟记拼音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教学字母“i、u、ü”时,可利用儿歌“牙齿对齐iii,嘴巴拢圆uuu,口吹笛子üüü。”引导学生掌握发音方法。也可鼓励引导学生试着创编儿歌、顺口溜记住字母的形,如“像个6字bbb,反写6字ddd,伞柄弯弯ttt,一根拐杖fff”。学生能够参与教学设计,在自编自悟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自然就学得轻松快乐。

在教学“j、q、x、y”和“ü”相拼,“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时,学生总不经意地把u和ü混淆了。我便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故事儿歌相结合。我先编这样一个故事并让学生表演:j、q、x、y是四个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在一起玩,碰到了小ü,小ü忙伸出手想跟j、q、x、y握手,可一想自己戴着眼镜跟好朋友握手,很不礼貌,就立即把眼镜摘掉和j、q、x、y握手。以后只要j、q、x、y和ü握手时,ü就把眼镜拿掉。接着,我又编了一首很有趣的儿歌:j、q、x、y小淘气,从不跟u做游戏,小ü见了j、q、x、y,摘下眼镜笑嘻嘻。把知识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儿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更能享受学习的快乐,这样学习掌握得快、理解得深、记忆得牢。

三、采用游戏,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游戏为主。”刚入学的孩子十分活泼好动,单靠故事、儿歌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上课时让他们动动手,动动脑,做做游戏,会引起他们的兴趣,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谈谈自己上课时组织开展的一些小游戏。

1.我说你猜。看口型猜猜老师要读什么音,如a、o、e、i、u、ü;还可以老师说字母的形状,学生说字母。如师说:破裂蛋壳,生说:kkk;师说:荷花荷叶,生说:hhh。

2.找朋友。游戏规则:将学过的字母制作成卡片,分发到学生手中,老师领着大家拍手念:“找呀找呀,找朋友,我的朋友xxx在哪里?”谁拿着这个字母的,就举着字母卡片,一边念,一边走上讲台。

3.拼读游戏。刚刚接触音节时,学生还不太熟练,老师可以请一个同学拿出声母b的卡片,另一个同学拿出韵母a的卡片,两个同学走到讲台前各自读出字母的音。一个学生说:“我是声母b,读音较轻。”另一个学生说:“我是韵母a,读音重。”然后两人一起说:“我俩相拼猛一碰。”接着拼出音节的四声。然后让手持声母卡片的学生再找韵母做朋友,一起做拼读练习。每找一个朋友都要互相介绍。这样反复地练习可以熟练地掌握拼音方法。

四、用表扬鼓励,激发兴趣

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教师除了在教学环节上精心设计外,还应抓住机会适时鼓励他们,如“你的声音真好听,能再读一遍吗?””发音真到位,请你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遍。””你真棒,大拇指送给你。””你坐姿真好看,送你一颗五角星。”老师用上此类和蔼可亲的语言更有亲和力,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多时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我曾教过这样一个男生,他说话口齿不清,甚至有些口吃,正是这一缺陷,他很自卑,做事畏畏缩缩,上课从不举手发言。细心的我发现这一秘密后,总有意无意地关注他,在他害怕怯懦时投以鼓励的目光;在他孤独无助时,轻轻地抚摸他,鼓励他。记得那次,在教学“shuo”这个音节时,许多同学都拼错了,他却勇敢地举起了手,我喊他起来拼读,他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这个音节拼出来,显然发音没到位,但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亲切地说:“孩子,老师很佩服你。你克服了先天的不足,把这个音节清楚完整地读了出来,真了不起。同学们,我们应该给他点掌声。”当热烈的掌声响起时,我看见他眼眶湿润了。此后他学习汉语拼音更带劲,成绩进步了不少。经过这件事后,我更坚定了信念,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鼓励往往比批评更有效。

汉语拼音的教学虽然较难,但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利用多种辅助教学手段,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及时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化无声为有声的世界,穿插儿歌游戏,再加上教师由衷的表扬和鼓励,相信课堂会更精彩,学生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标准.

汉语拼音范文第8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俗语有云: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理论让我们懂得: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和主动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真正让语文课堂教学从过去的讲堂变为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坚持不懈地与学习中的困难作斗争,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现在一年级的学生,多数都上过幼儿园、学前班,已有一定的拼音基础,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在拼音教学中,尽力发挥学生的智能潜能,主动探索教学方法。如教学a时,我首先出示拼音卡片让学生试读,引导讨论发音时嘴巴的形状及舌头的位置,让学生主动掌握发音方法。然后识记a的形状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分析字母与图画的关系,学生观察出小女孩的头连着小辫子,酷似a的形状,所以记得十分牢固。最后引导学生观察a 在四线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试着书写,老师再指导一下,便掌握了写法。

二、教师重视

有些老师思想上认识不够,认为在高年级学习或辅导汉语拼音会浪费很多时间。我认为则不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不同地区的语言都有明显的差异。语言上的不一致,使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相互交流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学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一项必备能力。学习汉语拼音,可以帮助说好普通话。而从小学识字阶段抓起,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我们学会并掌握了汉字拼音,相信自己的语言文学上一定能更事半功倍,从而达到理想的结果和收效。借助拼音,学生就能认识生字,加快识字的步伐。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拼一拼,读一读,多读几遍,在反复拼读的过程中,学生就学会了汉字,也学会了识字的方法。学生学会了汉语拼音,借助这个工具,自己认读拼音部分的词语、经典著作中有拼音注解的汉字,自学一些生字。会感到汉语拼音很神奇,能帮助他们读准字音(包括区别多音字,纠正错读字),认识生字,获得自主识字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加快识字的速度,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实践中识字,提高识字的质量。总之,只有学好汉语拼音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认为学好普通话的最佳时机莫过于小学阶段。所以老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形成良性发展。

三、注意学习汉语的方法

怎样才能学好汉语拼音呢?首先要认真学,把每个字母的音读准,学会拼音方法,掌握拼音规律;其次,声母要读得轻短,韵母要读得响亮,三拼音节要声母、介母、韵母快速连读,逐步做到准确地拼读。读多了,就可以读得熟练,熟练了才可以更好地使用。

如:单韵母只有6个,看似容易,但对初次接触拼音的学生来说也是困难的。抓住单韵母字形的特点,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教学生开口多读: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大公鸡,哦哦叫,拢圆嘴巴ooo;水中游来一只鹅,水中倒影eee;漂亮小i带帽帽,咧开小嘴iii;树上有个乌鸦窝,翘起小嘴uuu;小鱼吐个小泡泡,吹起笛子üüü。朗朗上口的儿歌,能立刻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孩子们记住了字形和发音,同时也激发了孩子想学下去的欲望。枯燥无味的符号,注入了诗情画意的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学拼音很有意思。学习单韵母的同时还要分别学习单韵母的四个声调,这是难点也是重点。运用形象化的儿歌,再配上手势,降低了难度,就能牢牢地记住了。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好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单韵母学完后,紧接着要学23个声母。声母中的一些字母的外形相似易混,这对分辨力较差的孩子来说,掌握起来困难更大,要想解决这个困难,就要借助儿歌将抽象的字母变为贴近生活的形象化的语言,通过形近字母的对比,帮助孩子加强记忆。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左下半圆ddd,左上半圆qqq。女孩听广播bbb,举旗上坡ppp,鼓锤鼓面ddd,气球上天qqq。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一根小棍lll。当然,声母j、q、x与ü相拼,y与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规则,是拼音教学中的难点。可利用下面的口诀帮助记忆规则:“小ü碰见j、q、x,去掉两点还读ü”“小ü碰见j、q、x,脱去帽子行个礼”“j、q、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面帽子就摘去”“小ü很骄傲,眼睛往上瞧,大y帮助它,摘掉骄傲帽”“小ü见大y,去掉两点还读ü。”当然这是学习汉语拼音的入门,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还有许多要注意的问题。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多动口练习。

四、练习拼音输入法

随着电子计算机飞进寻常百姓家,一般的家庭里都有计算机,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拼音用拼音输入法来打出汉字,一方面增加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又能学习汉语拼音,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汉语拼音范文第9篇

(一)首先说说为什么会出现两种读音的现象呢?o的正确读音到底应该是什么呢?

1.为什么会出现两种读音的现象?

在一些较权威的工具书的附录中(例如《现代汉语词典》),韵母表里字母o给出的注音例字是“喔”。而字典里面 “喔”字的注音就是“wo”。问题应该就出在这里。

2.那么,正确的读法应该是什么?

一些标注字母读音的工具书在介绍字母读音时,除了用汉字例字标注外,对于字母o还给出了注音字母“ㄛ”,这个字母的读音是[o]而非[uo]。可见,最初给出汉语拼音方案的学者在选择用“喔”字来作为字母o的注音例字的时候,对“喔”字的发音极有可能是[o]而非[uo]。

通过查阅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可以发现对于“喔”这一读音的标注是发生过变化的。从网友的资料里,我们可以发现,1983年、1987年的两种版本里,“喔”字有o和wo两种读音。也就是说“喔”在当时是一个多音字,所以字母o的注意例字标注为“喔”在当时也是合理的。

现在我们再次翻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喔”字的读音只有一种,那就是“wo”。至此,我们找到了引起误会的源头。

从理论上说,o的正确读音应该是 [ o ],原因有三:第一,“o”是单韵母,单韵母的发音特点是“舌头、嘴唇、开口度的大小等在整个发音过程中始终没有什么变化”,但“uo”的发音口形有个从u到o的变化过程,不符合单韵母的发音特点,所以是错的。第二,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里面用双字母组合u-o来表示[wo]音,如果我们把o读[uo],那么双字母组合u-o的存在又有什么必要呢?读成“喔wo”(这时o就等于uo),音节luo duo tuo zuo cuo suo 等有什么必要还要在中间加个u?直接用lo do to zo co so就可以把“落、多、脱、做、错、嗦”这些字直接拼读出来了。第三,大家应该知道o作为一个元音字母,发音就应该是元音[o],而绝不可能会发出辅音[u]音来的。

为了证实上述理论,笔者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网站,发现如下结果:

问题:现在有些网站与光盘上,对汉语拼音中的o读“凹”音,可原来学习的是“喔”音。请问哪个发音正确?为什么?

答复:汉语拼音中的“o”不应读为“凹”,应读为“喔”。“喔”有三个读音,其中有两个是用作叹词。在此,“喔”应读为用作叹词的“ō”, 即[o],而不应读为用作“鸡啼声”的“wō”。(责任编辑张岩)

通俗的讲,我们可以把o的正确读音可以发成“哦”音。

(二)为什么应该读o的音,而[uo]的音又长久存在而引发争论呢?

(1)拼读实践中发现读[uo]也行得通。

因为在拼音节的时候发“窝”音,比o音实用得多,如落l-u-o菠b-o泼p-o摸m-o佛f-o,如果读成[uo]的音完全符合本音节的发音,但是读成o,就会发成类似酪、包、抛、猫的音。

既然正确读音是[o],那么实践中为什么也可以读[uo]呢?经过总结发现,汉语拼音中和o有关的音节是bo、po、mo、fo、wo、duo、tuo、nuo、luo、guo、kuo、huo、zhuo、chuo、shuo、ruo、zuo、cuo、suo,不难看出凡是和o相拼的声母就不再和uo相拼。

这些音节可以分为两类,bo、po、mo、fo是直接由声母和元音o组成的音节,它们拼成波、泼、摸、佛。而这些读音本来就是声母b、p、m、f的音,所以可以把它们归纳成整体认读的音节。

整体认读音节一般是指添加一个声母后读音仍和声母或韵母一样的音节,所以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读出。例如zhi、chi、shi、ri、zi、ci、si这7个是整体认读音节,它们发音与声母zh、ch、sh、r、z、c、s一样,细微的区别在于整体认读音节发音响亮些,而7个声母发音要节奏轻短些。

bo、po、mo、fo的情况可视为和这种这7个音类似。如果追加bo、po、mo、fo为整体认读音节的话就解决了o的发音问题。

另外wo,最好也追加为整体认读,原因也和o的发音有关,这个音节本身就不好拼读,这在整体认读里也有类似的情况如ye。

(2)ye和复韵母ie的发音相同,同时应该追加uo为复韵母发[uo]的音,这样就解决了tuo、nuo、luo、guo、kuo、huo、zhuo、chuo、shuo、ruo、zuo、cuo、suo的读音。

另外yi、wu、yu、ye、yue、yin、yun、yin、yun这9个也是整体认读音节,它们和韵母i、u、ü、ie、üe、in、ün、in、ün发音完全相同,只是形体和作用不同。

汉语拼音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汉语拼音 教学

拼音教学是帮助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尽量掌握汉语拼音呢?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创设学习环境,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一.导课新颖,引发学习兴趣

兴趣的产生源自于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境,使学生从上课伊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唤起学生继续感受的意愿,引起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如:教学iu,ui时,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有两个小朋友,他们分别叫小iu和小ui,他们是一对双胞胎弟兄,长相几乎一样,又经常穿一样的衣服,带一样的帽子。他们的妈妈有时也很难分辨清哪个是老大哪个是老二,可聪明的阿凡提却一眼就能分清。小朋友,你们想知道阿凡提是用什么办法把他们分清的吗?”这样,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教师抓住这一极佳的时机,导入新课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借助实物,投影,录象,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把所学内容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可以使单调枯燥的教学活起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学习声母“q”时,老师拿来几个五颜六色的气球,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借助气球的形状和“气”的发音,学生很快就记住了“q”的音和形。

三.启发质疑,培养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愉快的获取知识的状态,培养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汉语拼音第六课jqx中着部分学习内容,以往教学时,都是由教师告诉学生jqx与ü相拼的省写规则。这次学习,教师调整了教学思路,首先板书了这部分内容,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的说:“本来韵母是ü,只是书写时省写了两点。这是因为,再普通话里,jqx不能和ü相拼,所以和ü相拼时,ü上的两点可以省去。你能编个儿歌记住这个规则吗?顿时,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纷纷发言:小ü碰见jqx,去掉两点还念ü。此时,连教师也不得不佩服学生思维的活跃。可见,为学生创设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四.多种形式,强化学习兴趣

拼音字母是一些抽象的符号,而且有些字母很容易混淆,像ei和ie。如果只是分析字母构成效果不会太好,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用歌诀法来进行拼音教学。如区别ei和ie,我编了歌诀:小人砍树ei,ei,ei,小人依树睡一夜ye。教学yi,yü一课,我采用了歌诀教学:小i的妈妈是大y,大y小i挨一起,小ü爸妈不在家,大y阿姨照顾他,小ü非常有礼貌,见了大y就摘帽。利用歌诀去教学,学生兴趣浓厚,而且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识字。

汉语拼音全部学完后,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请一组小朋友每人手拿一种水果,再请另一组小朋友每人拿一张用拼音写的水果名字的纸片,然后在全班齐唱“找朋友”的歌声中,手拿水果图片和拼音卡片的小朋友站在一起,他们手拉手和全班小朋友一起拼读卡片的音节。在游戏中学习,不仅扩大了学生参与学习的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质。使学生乐在其中,强烈地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只要创新地设计教学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上一篇:文学概论范文 下一篇:文学常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