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06 03:25:39

接口技术论文

接口技术论文篇1

1机电接口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运用

首先,机电接口被应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能够作为模拟信号的输入接口而存在,通常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对于机械系统的运行状态信号的传递是由传感器或者变送器负责,而接收并且模拟机械系统的输出信号的则是机电接口。其原因是由于运行状态的信号多为模拟的电压或者电流信号,而电子系统对这些信号无法做到有效的识别和控制,只有通过机电接口对这些信号进行接收以及模拟,才能通过电子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有效的分辨,达到将机械系统和电子系统两者有效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的目的。其次,机电接口被应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能够作为模拟信号的输出接口而存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正常运行过程中,不仅电子系统对于机械系统的输出信号无法有效的识别和控制,机械系统对于直接由电子系统的输出信号也无法做到有效的识别和控制,智能有机电接口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连接,机电接口能够对计算机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机械系统能够识别的模拟电压信号或者模拟电流信号,帮助电子系统实现对机械系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控制,完成机电一体化系统正常运行的目的。最后,机电接口能够作为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开关信号通道接口而存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有效运转过程中,不仅要对机械系统和电子系统的实时连接做好接口设置工作,还有许多需要需要处理的开关闭合和断开信号、指示灯的显示与熄灭信号、继电器和接触器的吸合与释放信号等等需要处理,这些信号的模拟、输入以及输出同样需要用到机电接口。因此机电接口也能够作为保证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开关信号的正常运转的开关信号通道接口而存在。

2人机接口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运用

人机接口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是负责将技术人员的指令翻译成相关的信号输送到机电系统中,进行控制指令与动作指令之间的信息交换,保证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够在工作人员的控制和管理下正常运转。因此人机接口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运用主要是作为拔盘输入接口、键盘输入接口以及键盘输出接口而存在。其中拨盘输入接口的功能主要是负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系统参数的修正与控制作用,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对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诸多参数信息完成相关的调整工作,而键盘输入接口则是作为向电子技系统中的计算机键盘输入和输出接口而存在,其能够帮助电子系统中计算机与键盘之间的有效连接,其中电子系统的键盘又可以分为编码键盘和非编码键盘,两者分别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然而总体都能够满足电子系统中计算机正常运转的诸多功能上的要求。

3结语

总体来讲,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运用主要可以分为机电接口和人机接口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不同运用,帮助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现诸多不同的功能,以上功概括来讲就是帮助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现电子系统和机械系统的有效连接,实现两者在连接过程中各个功能模块的连接要求和运转要求,从而有效的提升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产品质量。

接口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出口竞争力;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

本文分析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对于制定科学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引资策略和发展战略,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相关理论与研究文献回顾

1. 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与FDI。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主要是指一国高新技术产品在设计研发、生产、贸易、使用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在国际市场上与同类商品竞争中表现出来的开拓能力,满足消费者需求能力、赢利能力。近十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FDI起了重要作用。究其原因,可以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从产业内部来说,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而FDI尤其是跨国公司FDI中最核心的垄断优势和竞争优势就是技术优势,因此,通过FDI在我国的技术溢出和示范效应,可以有效地避开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水平的进步;另外FDI提高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效率、人力资本水平,这都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第二,从产业外部来说,一方面,FDI促进了我国制造业、服务业等与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比较高效的支撑服务体系;另一方面,FDI尤其是跨国公司的世界生产和营销体系,有力于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

2. 目前单独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对象,研究FDI对这一特定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的文献还不是很多,且偏重于理论研究。但考察FDI对东道国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进行了不少的研究。

邓宁(1958)进行了实证研究,他对在英国技术水平较高的制造业领域投资的美国公司的作用的研究表明,FDI提高了东道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日本学者小岛清(20世纪70年代末)认为,FDI对东道国的外贸存在创造和补充效应,能更好地推动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该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格拉汉姆和克鲁格曼(1993)也提出了外国投资对于东道国出口有显著的带动作用。Brenton & Mauro(1998)、Mohammed.Ishaq(1999)、Ganor Hunya(2002)等学者均做了类似研究,研究结果通常都认为FDI最终提升了东道国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国内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很多理论和实证研究。唐晓宁、葛顺奇研究跨国公司FDI对出口竞争力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得出无论是初级产品、服务产品还是工业制成品,跨过公司FDI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竞争力方面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的幅度更为明显,出口竞争力逐年加强。从理论上论证了FDI对促进发展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江小涓(2002)通过FDI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FDI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加了我国产品出口份额,优化了产品出口结构。杨丹辉(2004)从出口规模扩大、出口结构升级的角度对FDI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作用作了实证分析,并指出外资的进入导致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弱化。蔡茂森、顾敏芬(2005)通过研究FDI对我国贸易增长的作用,得出FDI存在与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和增长源泉。

虽然国内外学者较FDI对一国产业出口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多,并得出了相关结论,但在具体到高新技术产业时,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出口竞争力具体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则实证研究较少。因此,本文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就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

二、 FDI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协整理论是一种新的建模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量经济模型建模理论的重大发展。它首先分析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然后找出非平稳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1. 变量与数据的选取。评价出口竞争力的方法指标有很多,本文使用修正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TC)代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水平。贸易竞争力指数TC=(Xi-Mi)/(Xi+Mi),其中,Xi代表i产品的出口额,Mi代表i产品的进口额,贸易竞争力的取值范围是-1≤TC≤1,如果TC小于0,即出口小于进口,反映对i产品该国是一个净进口国,i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弱;反之,则说明i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强。由于贸易竞争力指数有可能是负数,为方便后面对数计算,本文采用修正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TC,即TTC=1+TC,修正后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取值范围是0≤TTC≤1。计算贸易竞争力指数所需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是以美元为单位的每年进出口值表示。外商直接投资额直接以每年流量计算,并以美元为单位。本文分析所使用的样本数据取自1991年~2005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stats.gov.cn/)、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科技发展和技术贸易司(http://kjs.mofcom.gov.cn/bn/bn.html),整理综合所得。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保证序列的平稳性,对FDI和修正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TC两个变量取对数,这样取对数后的变量对原方程的解释程度不会产生影响。变量的对数形式分别分:LNTTC、LNFDI。(具体统计数据及计算结果略)

表1给出了LNTTC和LNFDI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通过表1也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强。但并不表示它们之间一定具有因果关系,因此,下面用协整、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表1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表

注:本表统计结果由EViews5.1软件算得,下同。

2. 平稳性检验。传统的计量经济学理论以序列的平稳为前提,而事实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中,所涉及的变量往往是非平稳的。如果一个时间序列的均值或自协方差函数随时间而改变,则这个序列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是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稳定关系的一个必要过程。几乎所有的表示绝对量指标的宏观经济变量(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具有时间趋势,因此有必要先作单位根检验,然后再决定是否要进行协整检验。这里我们基于Dickey and Fuller(1979、1981)对单位根的研究,运用ADF检验法对两变量以及它们的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注:(1)检验形式中,c为常数项,t为趋势项,k为滞后期阶数;(2)*表示显著水平为10%的临界值,**表示显著水平为5%的临界值,***表示显著水平为1%的临界值,下同;(3)滞后期k的选择标准是以AIC和SC值最小为准则。

由表2可见,变量LNTTC、LNFDI的水平序列都是一阶单整I(1),不能使用传统的经济计量学理论来建立模型。因此,我们可以使用现代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来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动态关系。

3. 协整检验。协整检验是揭示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如果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但他们的某种线形组合却表示出平稳性,则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性,即存在协整关系。本文采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分析。由于变量LNTTC、LNFDI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可用OLS法进行回归,消除自相关性的影响后,得到协整回归方程如下:

由上式看出,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且不存在序列相关和异方差。若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则模型估计式的残差序列应该具有平稳性。计算OLS估计的残差为:

E=LNTTCt+6.629 198-2.418 024LNFDIt+0.0755 52AR(2)

对残差序列E做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残差序列E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3可知,E的ADF检验值-3.275 946小于1%显著水平的临界值-2.771 926,因此E为平稳序列。这表明LNTTC、LNFDI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且是唯一的。协整关系所对应的二者的长期均衡关系式为上面(1)式所示。(1)式方程所表示的变量LNTTC、LNFDI在长期具有明确的现实经济意义。它说明,在长期中,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个单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将提高大约2.4个单位,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作用显著。

4. 误差修正模型。根据格兰杰定理,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之间一定有误差修正模型的表达式存在,反映短期调节行为。所以我们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表达式如下:

模型(2)的实际值和拟合值得拟合效果较好,残差项基本上在1个正负标准差范围之内,模型拟合效果图如图1所示。

误差修正模型(2)式中的误差修正项Et-1的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误差修正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模型(2)反映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受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短期波动规律,即二者短期动态关系是,外商直接投资短期内每变动1个单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将同向变动1.48个单位。这个数值比长期协整方程中的系数值要小,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长期影响更为显著。Et-1的系数为0.991 772,说明长期均衡趋势误差校正项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提高的调整幅度约为99.2%,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图1误差修正模型的拟合效果图

5.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结果告诉我们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由于经济意义表明几乎没有联系的序列却可能计算出较大的相关系数,因此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在协整的基础上,对FDI和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下表4所示。在5%显著性水平上,当滞后期为2期时,LNFDI和LNTTC互为因果。即:滞后期为2时,FDI的流入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提高的Granger原因,同时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也是FDI流入的Granger原因,两者互为因果关系,互相影响。

三、 结论及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在长期中,FDI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十分显著;在短期中,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得影响不如长期显著;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证明了FDI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之间并非简单单项关系,而是互相影响促进的因果关系。

虽然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但仍没有达到期望水平,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首先,从国际分工层次上,目前我国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中仍以增值率较低的加工贸易为主;其次,从贸易主体角度,高新技术产品国内市场和对外贸易大部分被三资企业尤其是外商独资企业主导,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不强,出口依赖较重;最后,从技术扩散角度,外商的技术保密性仍然很强,对国内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的溢出还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

1. 创造良好的国内竞争环境。技术外溢和国内竞争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国内市场竞争环境越激烈,外资才越有可能引入并转移先进技术。很多实践经验也表明,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是促进外商直接投资转移先进技术的有效手段。因此,政府加大力度营造良好竞争环境,并加大对基础设施、关联产业等辅助环境的改善。

2. 加强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溢出效应。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其技术外溢效应促进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鼓励跨国公司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教学机构建立联合研发机构;二是加强本地配套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技术力量提高配套企业的技术水平;三是鼓励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地科研机构在基础技术、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四要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便于研发成果的扩散。

3. 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注重吸收消化创新。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出口规模和数量的扩大也不代表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在未来注重大量吸引技术含量高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自身的消化与吸收,通过与外资的学习与竞争,促进我国高新技术自身的创新与进步,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最终的提高,而不仅仅是增加出口规模。

接口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宽带接入网 电力线通信技术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

一、引 言

随着政府、电子商务、电子社区以及各类Ieternet相关的飞速发展,应用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大,网上流量每6~9个月就翻一番。再加上由单一信息形式、单一业务向数据、语音、图像“三合一”多媒体信息形式以及综合业务方向发展,也即所谓交互式多媒体信息的到来,对网络容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骨干网速度已经达到了上百Gbps,并且在很多城市已经实现了光纤到大楼、小区。

如何使千家万户上网,便是大家都在谈论的所谓“最后一公里”的接入。接入网建设投资约占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总投资的一半以上,可以说这是宽带网络建设的瓶颈、热点和关键环节。目前,各种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正方兴未艾,竞争激烈。

目前国际上主流并且比较成熟的技术包括xDSL技术、以太网技术、光纤接入技术、Cable技术、电力线通信技术以及无线接宽带接入技术等。但xDSL技术覆盖面有限(只能在短距离内提供高速数据传输),并且一般高速传输数据是非对称的,仅仅能单向高速传输数据(通常是网络的下行方向)。因此xDSL技术只适合一部分应用。此外,xDSL技术对铜缆用户线路的质量也有一定要求,因此实践中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以太网的带宽管理能力先天不足,光纤接入技术的价格昂贵,Cable技术在实现双向传输上面临大幅度的改造,并且这三种技术在设置终端接口时都存在极大的不便,必须给各个终端预留相应的接口,这样每个房间都必须预埋线路,对于未预埋线路的楼房来说线路改造工程浩大。

最近几年出现了电力线通信和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其中无线部分包括IEEE8002.11和蓝牙技术。与上述几种技术比较,它们具有易建设、见效快等优势,下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技术。

二、电力线通信技术

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技术简称为PLC技术,是利用配电网低压线路传输高速数据、话音、图像等多媒体业务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因为它具有无需新线、覆盖范围广、连接方便的显著特点,被认为是提供“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最具竞争力的技术之一。

其接入十分简单,用户通过特定的PLC Modem联结到户内电源插座,通过电力线进行互连或者接入相应的PLC主控设备,然后连接到网络。用户只需装设一台PLC-Modem,不用拨号,就能在线地接收和发送Internet信息。PLC调制解调器主要由接口、调制解调和耦合等三部分组成。接口部分是指电力线调制解调器同用户设备间的双向数据传输的接口,这些接口包括同智能设备之间的RS-232接口、同计算机之间的RJ-45以太网接口或USB接口、同模拟电话之间的RJ-11接口。

采用高速的PLC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

首先,PLC充分利用现有的低压配电网络基础设施,无需任何布线,是一种无需布置新线路的技术,节约了资源。无需挖沟和穿墙打洞,避免了对建筑物和公用设备的破坏,同时也节省了人力。

PLC可以为用户提供高速因特网访问服务、话音服务,从而为用户上网和打电话增加了新的选择:

另外,PLC对家庭联网也提供支持,使人们可以尽享由PLC技术带来的家庭音、视频网络,多人对抗游戏等娱乐。

同时,PLC技术是家居自动化的生力军,通过遍布各个房间的墙上插座将智能家电联网,提前享用数字化家庭和舒适和便利;利用PLC技术进行远程自动读出水、电、气表数据,可以用一张收费单解决用户生活的所有收费项目,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也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并且,可以为电力公司提供负荷控制、需求侧管理的新手段,提高电力公司管理水平。

接口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 翻译策略 科技翻译 口译

Abstract  Translation is a purposeful activity , in which choice of strategy depends highly on the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The purpose of technical translation is to convey technical messages. Unlike cultural translation , technical translation involves little cultural consideration. Accordingly , a translator is justified to apply the target readership strategy in the latter. Technical interpretation is even more so in the sense that technical readership much prefer this strategy. To conclude , the paper brief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trategy.

Key Words  interpretation  technical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y

翻译策略的选择一直是译界的热门话题,该问题不仅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与实践的关系极为密切,不同的翻译策略决定了不同的翻译产品和不同的读者反应,每一个翻译家在其翻译实践中都无法回避。然而,目前对该问题的探讨基本上局限于文学文化类的翻译,对科技翻译中策略选择的还未引起我们的重视,而对科技口译策略的选择似乎还未进入译界的视野。

翻译是译者主体的目的行为,翻译的策略选择决定于译者的目的,这也是目的学派的观点。其代表人物汉思·弗米尔(Hans Vermeer)认为,翻译实践中,译者应根据翻译的目的和需要进行翻译(Nord) 。事实上,这一主张正是大量翻译实践的理论总结。

严复的翻译实践就是一突出例子。

甲午战败时,中华帝国国衰民弱,中华民族面临存亡危机,为唤醒国人的危机意识,急需引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这就是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目的。为使国人接受这一思想,必须使用他们易于接受的翻译策略。因此,他在其“译例言”中写道:“译义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计较于字比句次,而意义不倍于本文。”关于译文,他又说道:“题曰达旨,不云笔译。”可见他自己并不称《天演论》为翻译。严复在其《天演论》中采用了面向目的语的策略。翻译策略取决于译者的目的。

与文化类翻译不同,科技文本译者的目的性一般不致因译者主体而不同。这类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递相关专业的信息,使不同的文化能够互相交流、借鉴有用的科技知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文本所传递的主题信息是关于某个主题的事实,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它是客观的,具有跨文化、跨民族性。一般而言,对这种信息的解读不会因文化、民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这类译者的目的都是相同的。

无论是科技信息还是文化信息其正确解读都需要相应的背景知识。文化信息是特定文化社团成员特定生活经验的反映,这种反映的主体差异性很大。由于主体的文化归属不同,其拥有的文化背景知识也不同。那么,当这种差异性的背景知识参与某种信息的解读过程时,就可能因主体的差异性而出现差异的解读。与这种信息不同的是科技信息的背景知识也具有跨文化、跨民族的性质,这样,所解读的科技信息、参与解读过程的背景信息这两个因素都是跨文化、跨民族的,不致因主体不同而产生解读的不同,因此,科技翻译主体的目的性就必然是唯一的。这就意味着科技翻译的策略也是唯一的。

科技翻译的目的是传递关于某个事实的主题,关于语言之外的客观世界,语言表达形式在这类翻译中仅具有信息媒介功能。这与文化翻译明显不同。在关于文化的文本中,语言形式具有双重功能,一是信息媒介功能,二是本身也具有文化含义。无论是科技翻译,还是文化翻译都涉及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文化翻译时,语言表达方式的转换也可能导致源语与目的语中的信息非对等,而科技翻译则通常不会发生此类情形。对科技翻译而言,语言形式不具有重要的信息意义。因此,摒弃源语的表达形式一般不会导致信息的非对等。这样,对文化翻译构成种种约束的语言表达方式对科技翻译则不构成约束。因此,译者就可根据自己的目的而使用完全符合目的语规范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这样的翻译产品就可能使读者产生“阅读用目的语写成的作品那样的感觉”,这就是面向目的语读者翻译策略的特征。

选择面向目的语的翻译策略对科技口译其意义尤为明显。科技口译不仅具有科技翻译的一般特征,而且还具有区别于一般科技翻译的特征。

首先,口译的目的性更为明确。口译的接受对象通常为专业研讨会、有关技术问题的各类会谈、施工现场等。在这些场合下译者的目的非常明确,即翻译源语的信息。这时不但译者,而且接受者对信息准确性的关注都超过了对语言形式的关注。因为他们的目的都是希望了解有关人士就某一话题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完成一次非常具体的交际活动。这就要求译者尽量消除带有源语形式特征的术语和表达方式,采用符合接受者习惯的专业术语、专业表述模式等等。

其次,口译的接受者对相关主题的知识背景的掌握大致相同。如某个专业研讨会,参加者一般应是与该专业有关的专业人士。他们都具有大致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大致相同的专业兴趣。这样他译出的语言就可能更加贴近接受者的思维习惯。因为某一专业的发话人讲话时,他总是假定其受话人具有与他相同的背景知识,因此,他总是省略这样的一些背景知识。

而译者在翻译时总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对所译内容做增删处理。

再次,口译的接受者通常是特定的,这意味着口译者对接受者的了解更准确,可以使用更符合其习惯的表达方式。接受者是特定的,意味着译者对接受者的知识状况、理解能力的判断更为准确,这意味着译者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处理都会更恰当,更易为目的语接受者认可。

最后,口译时,受话人对口译的反应是适时的。这意味着口译者可以适时地根据受话人的反应而调整自己的策略,这样,受话人就可能有“发话人用受话人的语言讲话”的感觉。

采用面向目的语的策略时,口译者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源语的专业术语在目的语中缺失。如出现这种情况,译者应会同专业人员共同确定新的术语。但新术语的确定原则,第一不宜使用“洋味”特浓的术语,第二不可使用与受话人已有知识体系缺乏联系的术语。

中国石油一次马来酸酐生产厂的技术引进谈判时,涉及到反应器这件工艺设备。谈到这个设备的内部结构时,外方代表说: In terms ofcatalyst s , plug flow scheme is better than backmixing scheme. 其中的“plug flow scheme”这个名称当时在中文中缺失。这个术语的翻译,有人建议采用音义结合的译法,译为“葡拉格流结构”。此译法带有明显的“洋味”,读起来很拗口。更为重要的是它与目的语受话人相应的专业知识缺乏联系,化工生产工艺中不存在这样一种流态。译者分析道,中方技术人员的知识体系中有“断塞流”的概念。断塞流是同类化工生产工艺介质流的一种流态,而该机械结构则会导致工艺流程中形成断塞流。因此,译者建议将“plug flow scheme”译为“断塞流”。这一译法不仅与中方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吻合,而且也形象地标明了这一部件的技术特点。此后,这一概念遂进入了该专业的术语标准。一外来术语的中译名成为官方正式认定的标准术语,表明它在相当程度上符合目的语接受者的心理习惯以及构词方式,同时表明相应的翻译策略选择成功。

1950~1960 年期间,该专业有一术语称为“野猫井”,为英文“a wild cat well”的中译名。

这一译名是源语字面意义的翻译,与中文石油勘探专业的知识联系不大。这一译名在20 世纪80 年代被改译为“勘探井”。这一新的术语与中文的石油钻井专业中关于钻井的分类相匹配,很快就取代了“野猫井”的译名,成为专业人员认可的标准术语,并被收入石油勘探专业标准术语。这些例子说明采用面向目的语翻译策略时,如果目的语缺乏相应的概念,译者必须顺应目的语原有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创立的新译名才能为目的语接受。同时,这些例子还表明,采用面向目的语的策略也是科技口译接受者的要求。

源语的概念与目的语的概念有时不完全对应。如出现这种情况,译者不必更改译名或创立新译名,否则接受者极易产生不适应感。但译者应要求发话人补充解释相关内容,以确保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完全对等。

我国的工程设计过程一般分为原理设计、基础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这几个阶段。

而美国同样的过程则分为conceptual design ,basic design , detailed design 几个阶段。中文的“基础设计、详细设计”的概念大致对应美国的basic design 和detailed design , 但概念的外延存在显著差别。因此,翻译这些相应的概念时,为避免引起理解混乱,译者应请发话人解释清楚对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但不要变更相应的专业术语。

技术口译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很多,但上述情况是翻译时最常见、且较难处理的两种。口译时采用面向目的语的策略,解决上述难题就具备了成功的条件。在科技口译时,受话人往往倾向使用相关专业人员作口译,因为相关专业人员有使用受话人习惯语言的倾向,这样受话人就会感到所接受的话语更流畅更易懂。这一点从实践方面证明面向目的语的策略更适合科技口译。

参考文献

1  Nida , Eugene.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Netherlands : Leiden. E. J . Brill , 1964

2  Nord , Christiana. Translating is a Purposeful Activity.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 2001 :135

3  Shapiro. The Outlaws of Marshes. Beijing : Foreign Language Press , 1992

4  傅雷. 高老头重译本序. 翻译论集.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4

5  吕世生. 技术谈判口译的特点. 中国翻译. 1993 , (6) :25~27

6  严复. 天演论译例言. 翻译论集.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4 :136

接口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教学改革;理论教学;创新能力;虚拟实验平台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1

Reform of Course Theory &Experimental Teaching on《Microcomputer Principles and Interface Techniques》

Chen Ke,Zhang Qi

(Sichuan Vocational&echnology College,Suining629000,China)

Abstract:As a fundamental major course of relative majors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course Microcomputer Principles and Interface Techniques is of great practice. The breakthroughs of the course reform lie in enhancing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originality and bringing their initiatives into full play.In the aspect of theoretic teaching,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nalytic ability should be emphasized enable them to have the ability of certain microcomputer hardware interface design.In the aspect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the virtual experiment platform of microcomputer interface is established, the restriction of traditional experiments targeting time and space is broken,the integr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realized.

Keywords:Teaching reform;Theoretic teaching;Originality;Virtual experiment platform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很多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接口芯片的工作原理与接口电路的设计思路及其在微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难以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更谈不上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因此,积极地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该门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转变教学指导思想,实现以能力为本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该课程的教学大多采用验证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普遍采用实验箱,仅对接口芯片功能进行相应的工作方式验证性实验,忽略了对学生的自主思维空间进行拓展,从而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形成,使该课程在学生的整个专业知识体系结构中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体现[1]。因此,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重点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是什么,如何工作”转变到“如何思考,如何设计”这个层面上来,这也更符合当前高职教育所强调的“以能力为本”这个全新的教学指导思想。

二、优化理论教学内容,推行实验教学改革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以突出实用为目的,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特点,重点阐述与接口应用相关指令及编程基础,加大微机接口应用技术知识方面的阐述。内容取材上,力求反映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的最新成果和新知识,对现有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优化。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和一定量的实验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建立起“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的牢固概念,教学改革的宗旨是要全面培养学生进行微机系统扩展的应用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传统的接口实验一般采用实验箱来完成,成本较高,并且能够扩展的实验项目有限,通常是验证性实验居多,很多能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实验项目无法开展。因此,建立“微机接口虚拟实验平台”,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所在。

传统的接口实验设备包括两部分:“微机”和与其连接的“专用实验台”两个部分。“微机接口虚拟实验平台”则采用以“软”代“硬”和“虚”、“实”结合的设计思路,强调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最大限度地仿真真实的实验环境。

“虚拟实验平台”包含虚拟接口电路和虚拟实验操作台。虚拟接口电路是实验程序和虚拟实验操作台的连接通道,包含了实验中常用的I/O接口芯片,有8253、8255A、、A/D、D/A等,与实际芯片功能相同,并与实际的微机实现了“连接”,能够被实际的实验程序所访问,也即对调试程序而言与真实的存在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虚拟实验操作台主要包括常用的单元电路,如指示灯、数码管、键盘、开关、传感器等,它是一个交互性较强的可视化界面,不仅可以指示或反映出实验的结果,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拖动鼠标来模拟连线和使用虚拟的测试仪器进行检测等操作[2]。

下图展示的是“虚拟实验平台”上8255A芯片与4×4键盘的虚拟接口实验操作台界面。

8255A芯片与4×4键盘的虚拟接口实验操作台界面

与传统的实验相比,“虚拟实验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类型,在很多方面优于传统的硬件实验平台,具有比传统实验更为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实验教学技术手段创新发展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课程教学与实验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通过作者自己的教学实践,合理优化教学内容,灵活组织教学模式,适时设计教学场景,通过建立“虚拟实验平台”,提高了教学质量,改善了教学效果,全面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友宣.微机接口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企业教育,2007,03下:7-8

[2]王青.微机接口网上虚拟实验室的研究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04

作者简介:

陈科,男,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

接口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截至2008年,我国已经有143所高等学校开设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其中大学类高校89所,“211”大学21所,学院类高校54所,高校所在地覆盖全国26个省和直辖市[1]。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网络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有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从事网络工程及相关领域中的系统研究、设计、运行、维护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该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与网络工程相关的基础知识与理论,以及各种网络系统设计、建设与维护技术,如网络协议体系、网络互连技术、网络服务、信息安全、组网实践、网络测试与管理等相关知识,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应用软件与系统开发知识与技术,满足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过程中的多元需要。

为了让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网络应用软件与系统开发知识,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网络程序设计或网络编程课程。然而,由于网络工程专业在大多数高校的开设时间不长,相关任课教师对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因此对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课程内容设置与学时分配、实践环节内容与安排等还缺乏统一的认识[2-3]。本文依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的体会,对该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阐述了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希望本文能引起更多同行对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关注,从而尽快提高该课程的建设水平。

1教学目标与特点

1.1教学目标

根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认为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习者了解网络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网络编程接口,理解网络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网络程序设计模型,同时具备进一步学习新的网络编程知识与技术的能力。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程序设计课程应重点教授基于网络编程接口的网络程序设计基础知识,为后续使用和开发网络应用系统打下基础。有别于信息管理类专业面向Web的网络程序设计,本课程的中心内容是基于操作系统套接口的客户/服务器程序开发技术。

1.2课程特点

程序设计课程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其多针对具体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学习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用法为主。网络编程接口在本质上与编程语言无关,因此网络程序设计与以前

作者简介:纪其进(1974-),男,讲师,工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通信;朱艳琴 (1964-),女,教授,工学博士,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的程序设计课程并不相同。网络应用程序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主要特点:

1) 程序结构较为复杂。网络程序至少涉及客户端与服务器两方面,且需要双方协同配合,因此程序的结构和逻辑都比较复杂。

2) 网络程序设计对操作系统知识和网络知识的依赖性很强。比如,多线程技术是避免程序在交互过程中发生阻塞的基本手段,因此开发者至少需理解操作系统的进程与线程的概念及多线程程序设计技术。再如消息驱动是Windows系统的基本机制,Windows网络应用程序开发也需要理解消息驱动机制。利用网络接口编程需要理解底层网络协议,特别是与网络接口直接相关的运输层协议知识。

2内容设置与学时分配

运输层以下的网络协议功能在操作系统内核中实现,或利用系统应用编程接口(API),通过专业的函数库实现[4]。尽管IEEE已经制定了网络编程的接口标准,各操作系统通常也支持标准接口,但一般会结合系统自身特点,对标准接口进行修改或扩展。因此,实际网络编程接口实现与操作系统密切相关。当前,Windows系统占据了工作站(含台式机)与小型服务器市场的主要份额,Unix系统(含Linux)则在服务器特别是大型服务器市场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情况,接触Windows系统的机会应该更多。因此,教学内容选择的指导思想是以Windows平台网络编程接口为主,同时兼顾标准网络编程接口。

网络程序设计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骨干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较丰富,实践性要求高。根据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点,我们为该课程安排了以下课堂教学内容:

第1章 网络程序设计基础知识。本章介绍网络编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内容包括网络程序设计概念、进程与线程的基本概念、TCP/IP协议及其在操作系统中的实现、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应用程序模型等。

第2章 基于Berkley套接口的网络程序设计。Berkley套接口是事实上网络编程接口标准,它出自于Unix系统,Windows系统也尽可能地与之兼容。本章重点阐述Berkley套接口的基本用法,包括套接口编程的基本概念、面向连接的套接口编程、无连接的套接口编程及原始套接口编程等。

第3章 Windows程序设计基础。在Windows平台上进行网络程序设计离不开Windows系统编程知识。本章介绍Windows编程的基础知识,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Windows API的实现机制与调用方法及Windows消息机制。

第4章 Winsock网络编程接口规范。Winsock是Windows系统中的套接口实现,经历了Winsock1.1到Winsock2.2版本的发展。本章在第3章的基础上全面介绍Winsock网络接口规范及其使用,包括Winsock1.1及Winsock2.2的扩展能力。

第5章 基于MFC 套接口类的程序设计。MFC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对基本的Windows API进行了封装。Winsock编程接口的主要功能被封装成为CAsyncSocket和CSocket两个类。本章将通过实例说明这两个类的用法。

第6章 Windows多线程网络编程技术。多线程可以避免网络应用程序被某个调用阻塞。本章介绍多线程技术的必要性、Windows系统的多线程机制、MFC对多线程的支持及多线程机制在网络编程中的应用等。

第7章 Winsock编程接口I/O模型。支持异步网络程序开发是Windows系统的特色,为此Winsock引入了5种I/O模型实现非阻塞的套接口工作模式。本章分别介绍5种异步I/O模型的原理与使用。

第8章 Winsock编程接口选项与I/O控制命令。套接口选项和I/O控制命令是在套接口建立以后对其各种属性进行操作。本章介绍Winsock编程接口的基本选项及主要I/O控制命令的用法。

第9章 网络程序设计实例。网络编程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习与分析实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基本知识与技术。本章通过讲解分析实例中的各种网络编程技术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为以后的综合应用打下基础。

本课程重在教授网络编程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内容选择主要是为了满足教学需要,而非求全求深。因此,部分网络编程相关知识没有在课程中出现,如Winsock对网络服务质量的支持、IPv6版本套接口等。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在第3~6章。其中第3章是整个网络编程的基础部分,而第4章和第5章则包括了Windows平台下网络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第6章的多线程技术是无阻塞同步网络编程的基本技术。第7、8两章内容与操作系统关系较密切且较抽象,是课程的难点。我校为该课程安排64 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8学时,实验教学16 学时。根据重点难点内容分析结果,我们按表1分配课堂教学学时。

3课程实践环节

3.1实践环节的必要性

传统的网络课程教学方法多以讲授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为主、少量的验证性实验为辅。网络程序设计本身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对引导学生掌握最新的网络编程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如不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则不仅所学基本知识难以得到深入理解和巩固,更不能将其灵活运用于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系统讲述网络编程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认真完成网络编程实验的教学。

3.2教学组织与学时分配

实验是基本的实践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更快地实现从概念理解到实际编程能力的转变。每次实验前,教师首先讲解实验的设计目标、要求和所需的编程技术,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进行初步的需求分析和程序设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解答学生提出的需求分析、设计与实现问题,为学生提供帮助。实验结束后,学生需按一定的格式规范按时提交实验报告;教师通过实验报告检查和评价学生的实验质量。如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简短的讨论,让学生总结和分析自己的实验体会。

我们根据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制定了实验计划。实验包括验证型、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三种。验证型实验主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网络编程知识,通过重复课堂示例掌握某一项网络编程技术。设计型实验需要学生利用某一项网络编程技术,根据具体问题要求设计并实现一个网络应用程序。综合性实验需设计并实现一个相对复杂的网络应用程序,其中需用到多种网络编程知识和技术。全部实验内容包括Berkley套接口编程实验,Winsock套接口编程实验,利用原始套接口进行PING 程序的设计及实现,基于MFC套接口类的网络编程,电子邮件程序的设计与实现(SMTP客户端、POP3 客户端程序)或FTP客户端实现及聊天室软件的设计及实现。实验报告与其他课程基本类似,有相应的实验题目、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等内容。实验结果要包括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解决方式及心得。表2总结了实验的内容与学时分配计划。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集中1周左右的时间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以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实现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实用价值的网络应用系统。课程设计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实验中所学的各种方法与技巧进行综合性应用,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编程动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课程设计报告包括系统需求分析、功能设计及各模块详细设计等,类似于计算机类毕业设计论文格式。

4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是近年来为满足社会信息化需求而出现的相对较新的专业。该专业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开设该专业的各个院校对某些课程的教学尚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以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

据,结合个人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探讨了网络工程专业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基本问题。文中讨论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特点,给出了具体的课程内容设置和实践环节安排建议,希望对完善网络工程专业以及网络程序设计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规范格式]:

[1] 刘悦,张远,贾忠田. 高等学校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科学规范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8(4):120-121.

[2] 王一飞,吴素芹. 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J]. 科技信息,2008(34):20.

[3] 冯健昭,肖德琴. 网络编程教学改革探索[J]. 现代计算机,2009(8):69-70.

[4] 叶树华. 网络编程实用教程[M]. 2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Discussion on Network Program Design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Network Engineering

JI Qi-jin, ZHU Yan-qi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China)

Abstract: Network Engineering is newly set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China to meet the intense requirements of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related talents. Network program design is a course widely deployed for network engineering and related major students, which teaches the students basic knowledge of network application and system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major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combing the authors’ experience, some primary issues of this course, including in-class content selection and time allocation, course practice content and arrangement are preliminarily investigat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uthors on these issue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接口技术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高技术产业出口,协整分析,格兰杰检验

一、问题的提出

出口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实际上,在许多国际贸易理论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不同程度地探讨过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国内外的经济学家也有着自己的不同见解。但目前研究更多的是在进出口贸易与FDI的关系上面,对于高技术产业对外贸易与FDI之间的关系方面涉及较少。众所周知,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衡量区域核心竞争力、科技实力和经济发展后劲的决定性因素,对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要素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均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作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诞生地,民营经济是台州的特色和优势。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要素资源约束的趋强,台州民营体制机制优势正在逐步弱化,而民营经济的草根与弱质却展露无遗,大部分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资源利用效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低碳经济的要求下,如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台州经济的发展。因此,通过探讨高技术产业出口与FDI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找到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也不失为一个值得非常研究的课题。

本文拟以台州市为例,通过台州市高技术产业出口贸易与外商在台州直接投资(1993-2008年)的计量研究,努力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高技术产业出口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到底是替代、互补还是不存在任何关系;二是两者何为因果。

二、文献回顾

在研究FDI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方面,各国研究为数众多。但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二个:一个是以蒙代尔(1957)为代表的相互替代关系理论;另一个是以小岛清(1987)为代表的相互补充关系理论。蒙代尔的研究是建立在两个国家、两个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标准国际贸易模型基础之上的。通过分析,他认为在存在国际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如果直接投资厂商始终沿着特定的轨迹实施跨国直接投资,那么这种跨国直接投资就能够在相对最佳的效率或最低的生产要素转换成本基础上,实现对商品贸易的完全替代,从而也就出现了“贸易替代型对外直接投资”。而小岛清的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产生扩大、创造和促进对外贸易的作用,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是互相补充的关系。该理论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验证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互补效应要大于替代效应。

从总体上看,FDI与对外贸易之间的互补性要大于替代性,更有为数不少的统计显示,贸易与直接投资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国外一些学者依据日本、美国、瑞士的统计数据,研究了这些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同行业的国际贸易更多地显示的是正面的积极影响。当然这些研究更多地是针对发达国家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理论分析。

国内许多学者也对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邱立成(1999)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问的联系日益密切,认为无论是在世界经济层面。还是在国家(母国与东道国)层面。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谢冰(2000)依据1980-1997年间的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FDI对我国出口的增长作用显著。张小蒂、李晓钟(2001)利用1983-2000年的数据分析得出FDI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量及结构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江小涓(2002)对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进行了比较,认为FDI有利于优化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许和连、赖明勇(2002)利用协整分析技术和误差修正模型(ECM)进行分析得出不管是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FDI都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戴金平和冯蕾(2003)选取1985-2002年的各省数据,采用分布滞后模型,对FDI在我国东部地区10个省市出口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揭示了FDI对我国出口贸易促进作用因地而异的原因。杨丹辉(2004)认为,随着我国利用外商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外商投资对我国出口总量扩张、结构调整以及出口竞争优势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朱玉杰、于懂(2004)以中国和其它24个国家或地区的最近3年的外贸和外资的实际数据为基础,用统计计量学方法对FDI和国际贸易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定量论证了FDI的贸易促进作用。史小龙、张峰(2004)运用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也证实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口和出口贸易显著的促进作用。李琴(2004)年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杨全发,陈平(2005)利用1979—2003年的相关数据,对FDI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作用进行了回归分析,认为FDI确实在推进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提升出口竞争力、保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增长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张军、王伟华(2005)采用中国1982—2003年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FDI与国际贸易增长的均衡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证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戴志敏,罗希晨(2006)年研究表明,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的对外经贸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我国外商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宏观上属于互补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和商品出口额有双向的格兰杰关系,即两者互相影响。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这些研究大部分是从国家层面来研究FDI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在区域层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研究地方性区域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FDI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意义显得尤为重大,而对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的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台州来说,这种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结合台州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出口状况与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运用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台州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的关系,并得出相关结论。

三、台州外商直接投资与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出口现状

(一)FDI发展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台州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经济跨越的新支点。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十五”、“十一五”以来外向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也对台州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吸收外商投资也成了台州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台州利用外资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而近几年台州在吸引外资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实际利用外资连年增长,2003年突破2亿美元,而在2006年突破了3亿美元,虽然在2008年略有回落,但也保持在2亿多美元的规模。总的来说,台州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自然发展阶段(1985—1992)。从1985年台州设立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以来,实际外资从零到1988年的9万美元,再到1992年的548万美元。这个时期主要受到税收、进出口权等优惠政策的简单激励,外资自发进入,而政府的审批比较严格。2、逐步提升阶段(1993—1999)。从1993年到1999年,政府开始进行早期的投资促进活动。另外,一些地方性的优惠政策陆续出台。但是区域环境的先天不足和民营企业的排它性制约了台州外资的快速发展,年实际外资在2500万美元到5000万美元之间。3、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8),从2000年到2007年,年实际利用外资从5083万美元增长到31150万美元,在图1中也可看出,这段时期台州的外资利用增长迅速(虽然在2008年数值有所回落,究其原因,是受国际投资整体环境影响)。这一时期内,政府也比较关注和重视利用外资工作,引资力度也在加大,而投资环境也不断得到改善,民营企业开始寻求合作空间,市场、产品和资本国际化理念开始萌芽。

但即便是近几年的快速增长,台州目前的外资总量依然偏少,质量偏低,同周边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在总量基数较小的情况下,增长速度仍比不上绍兴、嘉兴等地。另外在投资软环境的建设方面也缺乏长效机制,使得外商投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较多的困难和问题。在整个浙江省各城市中,台州目前在利用外资方面仍处于落后位置。虽然目前台州的引进外资规模有所扩大,在1988-2008年当中,实际利用外资的最高额年份为2006年和2007年的3.11和3.12亿美元,均超过了三亿美元,但规模仍远远小于省内的一些城市。外资投向的部门结构不尽合理,像农业、能源、重要原材料、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项目比例偏低,增长缓慢。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总额比例较高,农、林、牧、渔业实际利用外资非常有限。

(二)高技术产业发展及出口现状

自从1988年国家实施“火炬计划”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台州的高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呈现出高速发展的状态,2001年至2008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平均增长33.05%、增加值平均增长31.97%,高技术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高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270.2亿元,出口交货值132亿元。

随着企业改革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台州涌现出了一批优势企业,成为台州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不但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台州的高技术产业中,医药制造业是占了较大比重的,而医药类产品出口也在高技术产业出口中占了较大的份额。作为全国唯一的部级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台州的原料药出口量达到全国总量的10%,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同时一些骨干企业也成了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和行业龙头。

虽然台州的高技术产业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长足发展,而出口额也在每年保持稳定增长。但其产业规模并不大,发展规模和水平与省内发达地市相比差距较大,统计指标中省内排名靠前,但总量只是杭州的五分之一,宁波的一半,高技术产业对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不够明显。另外,台州的高技术产业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方面,三大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97.9%。

在高技术产业出口方面,以医药制造为例,由于各行业产业链较短,产品相互配套能力差,企业协作程度不高,产业外向性较高,更多的是为国外制剂企业配套。

四、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与数据选取

传统的时间序列经济计量学在对经济变量进行研究时都是假设所分析的数据满足平稳性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计量模型中的参数作估计和假设检验,而一系列的分析表明,许多宏观经济时间序列并不符合平稳性要求,即是非平稳的。对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使用传统的估计方法以及估计变量间的关系时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论断。近20年来,随着非平稳性时间序列分析,特别是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Unitroottest)和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test)分析技术的发展,经济学界对宏观经济数据的看法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建立模型之前,首先要检验数据的平稳性,若数据是非平稳性,即含有单位根,就需要进行差分,以达到平稳性要求,如果多个数据序列非平稳,则要考虑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的动态关系。在这样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分析模型,并进行估计和推断,这已经成为宏观数据分析的标准模式。在进行上述的分析后还要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Grangercausalitytest)。本文正是基于这一思路来分析高技术产业出口与FDI之间的关系。

本文以台州市历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作为的流入量,以历年的高技术产业主要产品出口额来表述高技术产业出口贸易。主要数据来源于《台州市统计年鉴》历年数据,对台州市1993-2008年的高技术产业出口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等变量进行经济计量实证分析。由于部分资料的缺失,我们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处理。其中,高技术产业出口额采用的是在台州市高技术产业具有代表性的三大行业,即医药制造业、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出口额的总额作为近似替代。

表11993-2008年HTEX,FDI单位:万美元

年份

HTEX

FDI

年份

HTEX

FDI

1993

1018

2596

2001

14844

5568

1994

2078

2589

2002

20564

11800

1995

2394

3700

2003

29515

21588

1996

3058

3510

2004

47494

21684

1997

3433

3697

2005

51076

25107

1998

4988

3849

2006

62478

31138

1999

7322

4347

2007

78444

31150

2000

10354

5083

2008

103760

23890

检验e的单整性的方法也采用ADF检验。由于协整回归中已含有截距项,则检验模型中无需再用截距项。如使用模型:

进行检验时,拒绝零假设H:δ=0,意味着残差项e是平稳序列,从而说明X与Y是协整的。做lnHTEX关于lnFDI的OLS回归,得到两者的回归方程:

R=0.914849=0.908767DW=0.935826F=150.4142

对该回归的残差项e进行ADF检验,在5%的水平下通过检验(如表4),表明残差序列e是平稳的。

表4ADF检验结果

ADF 统计值

-2.611213

1% 临界值

-2.7411

5% 临界值

-1.9658

10% 临界值

-1.6277

如海正、东港化制剂生产的80%精力做原料药深加工为国外制剂企业配套,赚取的只是人家制剂企业20%的利润。为此,台州需要把利用外资与促进本地产业结构升级结合起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资企业发挥其竞争优势,引导外商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三是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台州的高技术产业需要发展,但面临的问题就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才,就没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可以为台州的企业带来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而我们也可以通过增强自身的学习吸收能力,充分利用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企业的管理经验,从而促进台州对外贸易的发展。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尽管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缩短了我们技术开发的时间,但大多数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是有条件、有限度的。因此,不能片面地依赖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而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研发力量,加强R&D的设入,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积极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提升本地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Mundell,R.A.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 [J]. American EconomicReview, 1957(47):321.

2 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88.

3 邱立成.论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联系[J].南开经济研究,1999(6):33-39.

4 谢冰.外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及其实证分析[J].财经评论,2000(4):30-35.

5 张小蒂,李晓钟.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7)107-110.

6 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J].中国社会科学,2002(6):6-9.

7 许和连,赖明勇.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预测,2002(2):10-13.

8 戴金平、冯蕾.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5):39.

9 杨丹辉.外商投资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J].改革,2004(3):79.

10 朱玉杰,于懂.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10):13-18.

11 史小龙,张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4):42-47.

12 李琴.FDI流入与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9):75-79.

13 杨全发,陈 平.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的作用分析[J].管理世界,2005(5):65-69.

14 张军,王伟华.FDI 与国际贸易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经纬,2005(2):27-29.

接口技术论文篇8

自由贸易时,假设东道国市场中只有生产同质产品的两个企业:企业1(跨国公司,亦称外国技术优势企业)和企业2(东道国企业)。企业1拥有技术优势,且将其产品出口到东道国寡占市场并与企业2进行古诺竞争。模型的基本假设如下:1.市场反需求函数是线性的,可以表示为P=a-Q,其中a为东道国市场规模,a>0,P为商品价格,Q为东道国市场两企业的总产量,Q=q1+q2,且0≤Q≤a。2.固定成本为0,边际成本皆为固定常数,企业1的边际成本为0,企业2的边际成本为c,两企业边际成本差距c即可反映企业1的技术优势地位。同时,为保证两企业在东道国市场上进行竞争时东道国企业不至于被挤出市场,c必须满足0<c<a/2。3.跨国公司会采用特许权收费的形式进行技术授权。技术授权形式即技术授权费的收取方式,通常有三种:一为固定收费(fixed-fee,也称定额权利金),是指技术授权企业一次性收取一定数量的费用;二为特许权收费(royaltyrate,也称版税或单位权利金),是指被授权的企业每生产一单位的产品要交纳一定数量的费用;三为两部收费(two-parttariff),也称双重收费形式,是前两种形式的综合使用,即技术授权企业既收取单位产品版税又收取一定数量的固定费用。本文假设跨国技术优势企业会采用特许权收费的形式来进行技术授权,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经典文献论证了在同质双寡头企业进行古诺竞争时,如果技术拥有者本身也进行生产,最优的技术授权合同是特许权收费形式;①第二,特许权收费也是实践中最常使用的技术授权方式。②故本文作此假设,这也是本文与KM最大的区别之一。4.当外国技术优势企业选择进行技术授权时,东道国企业只有接受或不接受(即保持现状)两种选择。特别是当技术授权费用对东道国企业而言,无论接受与不接受利润都一样时,假设东道国企业会选择接受;而东道国企业一旦接受技术授权,其产品的边际成本会下降为0。5.贸易政策指自由贸易政策和关税政策,③常见的关税政策有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和选择税四种,本文假设东道国政府采用从量税政策,单位税额为t。6.最优关税是能使东道国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最佳福利关税。本文并未考虑使东道国关税收入最大化的最大收入关税,主要因为目前多数国家包括很多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政府制定关税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可能就不再是关税收入最大化;同样,政府制定关税政策也不会是出于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考虑,因此,本文也未考虑使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关税。7.两国政府对跨国技术授权行为不加限制。8.当跨国公司进行技术授权后的利润大于授权前时,就会进行授权活动。在此,本文并未考虑影响企业进行技术授权的其他因素,特别是非经济因素。本文的博弈时序有如下三阶段:首先,东道国政府从最大化东道国社会福利(东道国企业利润、关税收入及消费者剩余之和)的角度,决定是否征收进口关税,并确定进口关税的单位税额t;其次,企业1决定是否进行技术授权,技术授权一旦发生,企业2的边际成本降为0,但它必须支付给企业1一定数量的技术授权费用;最后,企业1与企业2在东道国市场上进行古诺竞争,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下面我们将采用逆向归纳法进行求解。

二、跨国公司的技术授权策略及其东道国社会福利效应

(一)自由贸易时在自由贸易情况下,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变成了一个两阶段博弈,即企业1先决定是否授权其技术,然后与企业2进行古诺竞争。假如企业1不转让其技术,两个企业的利润函数分别为π1=(a-q1-q2)q1和π2=(a-q1-q2)q2,计算可得此时两企业的产量、利润以及东道国的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分别为:假如企业1向企业2进行技术授权,采用的是特许权收费形式,单位特许权使用费为r,技术授权使得企业1获得了rq2的技术授权收益,同时企业2的成本下降为0,这种单位产出费就转换成了被授权企业的边际成本r。则两企业的利润函数分别为π1L=(a-q1-q2)q1+rq2和π2L=(a-q1-q2-r)q2+rq2,此时,计算可得两个企业的产量、利润,分别为:其中,r为企业2支付给企业1的单位特许权使用费,显然企业1会把r设置得足够高从而能够完全获得企业2的新增利润,即企业2获得技术授权后的利润与之前的利润相等。①因此,有π2L=π2,求解得r=c。将r=c代入上面的两企业产量和利润得式中,可得两企业的产量、利润以及东道国的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分别为:与没有技术授权时相比,消费者剩余和东道国总体社会福利水平是相等的。因此,我们有如下命题:命题1:自由贸易时,外国技术优势企业会倾向于向东道国企业进行技术授权,且不会影响东道国的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体福利。自由贸易时,外国技术优势企业会选择进行技术授权,而且会将单位特许权收费r设置得足够高(r=c),来完全获取东道国企业的新增利润,最终在提高自身利润的同时,并不会改变东道国企业的利润;此外,授权后两企业的总产量未发生变化,东道国消费者剩余和总体社会福利水平也未发生变化。这与KM的结论是不同的,KM假定技术授权采取固定收费形式,认为如果两企业技术差别很大,自由贸易时不会发生技术授权;而本文假定技术授权采取特许权收费的形式,②结论是自由贸易时,外国技术优势企业会倾向于向东道国企业进行技术授权,东道国的消费者剩余和总体社会福利水平不会因此而下降。

(二)东道国政府征收进口关税时当东道国政府采用关税来对本国企业进行保护时,如对跨国公司(企业1)出口到本国的产品征收单位税额为t的从量税,于是跨国公司的单位成本变成了t,此时跨国公司是否会进行技术授权?东道国的社会福利是否会因此发生变化?下面我们进行具体分析。在东道国政府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且没有技术授权时,两个企业的利润函数分别为π1t=(a-q1-q2-t)q1和π2t=(a-q1-q2-c)q2。此时,两个企业的产量、利润以及东道国消费者剩余、关税收入、社会福利分别为:与无技术授权时比较,消费者剩余、政府关税收入和本国总体社会福利水平并没有改变,最优关税税率也仍然维持在tL=a/3的水平。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命题2:命题2:当存在进口关税时,外国技术优势企业会倾向于选择技术授权,而且不会影响东道国消费者剩余、最优关税、政府关税收入和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当东道国政府设置进口关税对本国产业进行保护时,外国技术优势企业会选择进行技术授权,而且会将单位特许权收费r设置得足够高(r=c),来完全获取东道国企业的新增利润,从而能提高自身利润,而东道国企业利润没有改变。同时,授权后两企业的总产量并未发生变化,东道国消费者剩余、政府的关税收入和最优关税以及总体社会福利水平均未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当存在进口关税时,外国技术优势企业会选择采用特许权收费形式进行技术授权,东道国的消费者剩余、最优关税、政府关税收入以及社会总体福利水平都不会改变。这与KM的结论也是不同的,KM认为政府制定最优关税政策来诱导跨国公司进行技术授权,相比自由贸易状态能增加东道国的消费者剩余和提高总体社会福利水平。对比自由贸易和存在进口关税时,我们可以得到命题3:命题3:无论是自由贸易还是存在进口关税,技术授权必定会发生。从跨国公司的策略选择角度,无论是自由贸易还是存在进口关税,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跨国公司都会倾向于选择采向东道国企业进行技术授权。从产量看,跨国公司是否进行技术授权不会影响其产量,只是在自由贸易时跨国公司的产量要大于存在进口关税时;从利润看,跨国公司在自由贸易且有技术授权时利润达到最大,无技术授权时次之,而在进口关税且有技术授权时再次,有关税而无技术授权时最小。从东道国企业的角度看,无论是自由贸易还是存在进口关税,东道国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倾向于接受跨国公司的技术授权,因为即使特许权收费比较高,但其此时的产量和利润至少是等于无技术授权时的;在存在进口关税时,东道国企业的产量和利润比自由贸易时要大,这是因为政府通过设置进口关税,能抽走跨国公司的部分垄断利润,保护了东道国企业。因此,东道国企业倾向于接受技术授权,而且会积极寻求东道国政府的关税保护,以期从技术授权中获取利益。这与KM的结论也是不同的,KM认为自由贸易下如果两企业技术差别不大,会发生技术授权,但如果两企业技术差别很大,则不会发生技术授权,此时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合适的关税政策来诱导国外企业进行技术授权。对比技术授权前后东道国的福利变化,我们可以得到命题4:命题4:东道国政府征收关税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总体社会福利水平,但会降低消费者的福利水平,而跨国公司是否进行技术授权并不会改变这些结果。首先,从东道国政府财政收入的角度考虑,政府通过征收关税可以获得关税收入,且此时跨国公司是否进行技术授权并不会影响这部分收入,即使获得关税收入不是其征收关税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关税收入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增加对政府来说也是有利的;其次,从东道国消费者的角度分析,相比自由贸易,无论是否存在技术授权,存在进口关税时东道国消费者剩余都要低一些,这是因为虽然跨国公司进行技术授权能降低东道国企业生产成本,带来产品价格下降,进而使消费者从中获益,但政府通过征收关税会抵消消费者的一部分收益;最后,从东道国总体社会福利水平的角度看,相比自由贸易,存在进口关税时,东道国企业利润增加带来的福利水平的提高超过了消费者剩余减少带来的福利水平的下降,从而使东道国社会福利水平实现最大化,这与传统关税效应分析结论也是不同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经济小国征收关税会带来无法弥补的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等两部分损失,从而必定会降低一国总体社会福利水平。

三、结论性述评

本文主要研究跨国技术优势企业在东道国不同贸易政策下的技术授权选择,并评价东道国社会福利效应。我们发现,无论是自由贸易还是存在进口关税时,跨国公司都会选择进行技术授权,东道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不会因为技术授权而发生变化,而是受东道国政府贸易政策的影响。1.从跨国公司的策略选择角度看,无论是自由贸易还是存在进口关税,跨国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都会选择向东道国企业进行技术授权。因此,东道国政府可以通过征收关税抽走跨国公司部分垄断利润,而不会影响跨国公司的技术授权选择。2.从东道国企业的角度看,无论是自由贸易还是存在进口关税,东道国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接受跨国公司的技术授权。因此,东道国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最优关税税率,提高本国企业的产量和利润。3.从东道国政府角度看,东道国政府通过征收关税可以获得关税收入,跨国公司是否进行技术授权并不会影响这部分关税收入,即使获得关税收入不是其征收关税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关税收入带来的财政收入增长对政府来说也是有利的。4.从东道国消费者剩余来看,自由贸易时东道国消费者剩余会实现最大化,在存在进口关税时则最小。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使东道国消费者的福利最大化,则应降低关税,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开展,再加上跨国公司的技术授权带来的产品价格下降,最终提高东道国消费者福利,但是社会总体福利水平会相对有所降低。5.从东道国社会福利水平来看,与自由贸易时相比,征收进口关税时,东道国社会福利水平会实现最大化。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使东道国社会福利总体水平最大化,则应该制定最优的关税税率,实现本国社会福利水平的最大化,但是相比自由贸易状态,消费者剩余会减少,此时可以考虑对国内消费者进行适当补贴。

上一篇:微机原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舞蹈语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