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教日常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18 09:13:10

私教日常工作计划

私教日常工作计划篇1

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经济、改造社会的任务很重,不可能立即彻底改造和完全接办私立学校,只能采取积极维持、逐步改造的政策。于是,私立学校的改造就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国家在不同阶段对不同类型的私立学校改造都有所侧重。

初步方针:积极维持,逐步改造,重点补助

对公、私立学校的保护与接管,从一开始就受到等领导人的重视。1948年12月,人民兵临北平城下,很关注北平学校及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曾批示“通过部队注意保护清华、燕京等校名胜古迹等”,并亲自替军委起草了关于充分注意保护北平工业及重要文化古迹的电文。1949年2月15、17日,北平军管会教育接管部中小学组军代表柳分别召开市立、私立学校校长会议,宣布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传达中共北平市委和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暂时维持原状,按时开学,有步骤地进行接管与改造”的方针。1949年4月25日,中国人民的报告中强调:“保护一切公私学校、医院、文化教育机关、体育场所和其他一切公益事业。凡在这些机关供职的人员,均望照常供职,人民一律保护,不受侵犯。”

1950年1月6日,在教育部关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中,又对私立学校的管理及改造问题作了如下阐述:“目前私立学校及学生占很大的比例,我们对私立学校除个别的反动特务学校应加以取缔外,一般的应采取保护维持、加强领导、逐步改造的方针,对积极改进或办有成绩的学校,政府应予以奖励。”马叙伦部长在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开幕词中,就私立高等学校问题,也发表如下意见:“我们对私人办的私立高等学校,除办理成绩太坏者外,一律采取积极维持和逐步改造的方针,对于其中成绩优良而经济困难的院系,一定要予以可能的补助。”1950年6月14日,北京市文教局拟定《补助私立学校经费暂行办法》。

1950年6月,在七届三中全会上着重阐明了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战略策略思想。他说:“我们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面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反对我们。”“我们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这样,三中全会的路线就是这样。”6日,他又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其中在文教方面,指出:“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争取一切爱国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在这个问题上拖延时间不愿改革的思想是不对的,过于性急,企图用粗暴方法进行改革的思想也是不对的。”同日,政务院文教委员会主任郭沫若所作的《关于文化教育工作的报告》,提出了在文教工作中对私营文教事业的政策是实行统筹兼顾的原则。具体要求是要扶助私营文教事业,不仅要帮助它克服经济上的困难,更重要的还要帮助它获得思想上的改造和进步。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也强调:“我们对教育工作者要循循善诱,使人心悦诚服,要用这种精神来团结全国教育工作者。”

积极维持、逐步改造的方针,就是在上述背景下产生的,就是在等国家领导人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对于这个方针,中共领导人曾多次发表讲话进行强调。1950年1月,教育部长钱俊瑞阐释了什么是“积极维持,逐步改造”。他说:“我们在新区应坚决执行维持原有学校,逐步作可能与必要的改善的方针。所谓维持就是每到一处,不许破坏损毁这些学校的设备房屋,让一般的原有教员安心教下去,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改善,决不要采取急进的冒险的政策。”

这项方针政策,对于把当时新民主主义的教育顺利地转变成为社会主义教育,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有效地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教育,并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951年7月,北京市初步总结了两年来小学教育的发展情况,其中指出在发展中执行了公私兼顾的政策,说“就目前国家经济条件困难的情况下,私立小学在普及教育方面有相当的历史作用和地位,(一)我们一方面在招生时规定私小学生除迁居或家境贫苦无力交费可准转考市小外,一般的限制转入市小,这样就保证了私小的巩固。(二)给予经济上的补助,奠定了私小发展的基础。并以加强对私小的领导,使其办好学校,这是巩固与扶助私小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发展市小应与巩固扶助私小相结合”。

新中国成立之初,对于中等技术学校也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整顿与发展。由政务院总理署名的《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中说:“各地现有的各类私立中等技术学校和私立技术补习学校,对培养技术人才能起一定的作用,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各有关业务部门应鼓励此类学校的设置,并加强领导,使其有效地为国家建设服务。办理有成绩而经费确实困难者,应予以适当的补助。”所以北京市文教局专门制定了《补助私立学校经费暂行办法》来扶植本市私立中等学校、小学校与职业补习学校。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扶持与改造并举的方针。1950年6月,北京市出台政策,鼓励私立学校为劳动人民的子弟增加班次,有增加班次条件的私立学校因增加班次而经费发生困难者,政府可酌予补助。随后,北京市文教局公布了经费补助办法。只要是已核准备案的私立学校及职业补习学校合于下列条件者,可申请补助:第一,办理完善,成绩优良而经济确实困难者;第二,贫苦工农子弟占全校学生总人数,中学三分之一、小学三分之二以上,因收费较低难以维持者。除上述二款外,根据教育行政计划,对于私立中等学校或职业补习学校,如认为有特别扶助之必要者,文教局亦可酌予补助。所以说,此时国家对私立学校的态度并没有及时取缔的意思。

新中国成立之初,对于占高等学校总数40%的私立高等学校,除个别因办理不善予以取缔或者接管外,中央政府一般采取保护维持、加强领导、逐步改造的方针,尽量发挥其正面作用,并以召开会议或个别接触的方式,向私立学校负责人宣布上述方针,要求他们遵守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对于办学成绩优良,而又有困难的私立高等学校,政府都给予必要的扶植和经济补助。1950年6月,指出:“在教育方面,也要‘公私兼顾’。这次高等教育会议就有许多私立学校的代表参加,这是很好的。今天私立学校处于困难的境地,以前它们的经济来源大都依靠军阀、官僚资产阶级,现在没有了,学田,时也分了。这些困难,政府应该照顾。”1950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私立高等学校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私立高等学校经大行政区教育部或文教部审查,其办理成绩优良而经费确属困难者,得报请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酌予补助。”

至此,对私立学校实行统筹兼顾的政策已初步形成。上述教育方针的实施,使得我国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各级各类私立学校作为一笔教育遗产被保留和利用,成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院系调整:私立高等学校逐步取消

正确地对待私立高等学校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问题。在执政期间,教育界进步人士马叙伦等曾这样阐述过教育与现实政治的关系:“教育就是一种控制,是一种控制人类行为和思想的有效工具。”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第一任教育部部长又强调“教育本来就是政治的一环”,“将来必然地须在根本上来一个革命,彻底铲除奴隶教育,建立一个为自己生存,为大众服务的教育宗旨”。

全国解放前夕,北平军管会曾于1949年3月14日下午在北京饭店召开“大学教育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文化接管委员会主任钱俊瑞以及马叙伦、茅盾、周扬、吴晗、田汉、周建人等文化和教育界著名人士40多人。这次会议研讨两个主要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有关私立大学的保留或停办以及改造问题。关于私立大学的保留和停办,意见不尽一致。张西曼认为:“过去著有成绩的私立大学可以存在,各校党义神学的课程一定要取消。”而马叙伦则认为“大学一般地不含私立”,主张废除私立大学。这次座谈会表明人民政府对高等教育非常重视。总理在全国教育会议上也讲到:“教会学校在与外国断绝关系后,经费上有很大困难,政府也应该照顾。私立学校问题怎样解决,教育部要考虑。”所以进行大规模的高校院系调整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政治、经济、文化总方针确立后的一个必然结果。

中央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整顿私立大学的工作非常重视,采取的具体办法有以下两种:一是改组、健全董事会。二是重新立案,通过立案,使私立高校获得了合法地位,使他们能安心搞好教学工作;同时便于教育管理部门掌握、了解私立大学的具体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于一般的私立学校,文管会最初制定的方针是“不予接管,但帮助其存在与发展”。但当时的情况是,私立学校一是经费困难,二是在校生大量流失(相当一部分人报考“三校一团”、一部分转学、一部分跑到南方去了),继续办学很不容易。因此,私立学校的校政当局纷纷到文管会,请求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在众多学校的一致请求下,文管会根据各校不同的情况,采取了分步接管的方法。

1949年4月19日,军管会应中国大学校董会的请求,前往中国大学召开大会宣布接管,并拨120万元人民券补助学校教职工的欠薪,然后将中国大学理学院划并师大,师生俱往;文、法学院及校舍等划并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师生一部分入华北大学,一部分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5月20日,军管会又接管了朝阳学院,根据学校原法律学科较强的特点,接管后学校由华北人民政府司法部领导,准备成立一所政法学院,原朝阳学院的学生在考试后转入该校学习。6月成立北平政法学院,8月改名中国政法大学并开始招生。1949年6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董必武任主任,张奚若、钱俊瑞等任副主任,北平地区的高等学校统由高教委员会管理。6月6日高教委开会讨论,制定了高校的新学制问题和私立学校的管理问题。6月18日,中法大学被接管,学校经费即日起由人民政府拨款,原校长李麟玉等仍主持校政。华北文法学院则在被接管后并入华北大学。其他一些较小规模的私立学校或自行停办,或由文管会安排师生等待转入学科相近的公立学校中。这样,全市除了燕京、辅仁、协和医学院等外国津贴的学校外,不再存在私立的高等学校。

1950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讨论了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方针、任务和若干重要问题,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1950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私立高等学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私立高等学校的行政权、财政权及财产所有权均应由中国人掌握。”并要求全国的私立高等学校重新申请立案,私立高等学校校(院)长及副校(院)长由校董会任免,并报经大行政区教育部核准后转报中央教育部备案。私立高等学校不得以宗教课目为必修课或强迫学生参加宗教仪式与活动。1950年8月14日,出于对私立高校统一管理的设想,教育部要求各私立高校在办学宗旨、学制、课程、教学及行政组织上,都要遵照《高等学校暂行规程》及《专科学校暂行规程》办理。

上述会议的召开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表明中央政府对私立大学的管理趋于严格和细致,在办学体制方面私立大学与原来的国立大学的差别在逐渐消失。为了收回教育,1950年10月12日,人民政府宣布接办由罗马教廷资办的辅仁大学,仍任命原校长陈垣为校长。1951年1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卫生部共同接收了协和医学院,任命原校长李宗恩为校长。2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接收了美国津贴了32年的燕京大学,任命原校务委员会主席陆志韦为校长。至此北京地区对旧的高校的接管工作全部结束。

1951年5月18日,政务院批准了教育部长马叙伦的报告,确定适当地、有步骤地充实和调整原有高等学校的院系。此项工作先从华北、华东两大区做起,首先调整或增加工学院系。1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会上提出了对全国工学院进行院系调整的具体方案,对北京地区高校的处理是:北京大学工学院、燕京大学工科各系并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改为多科性的工业高等学校,校名不变;清华大学文、理、法三个学院及燕京大学的文、理、法各系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改为综合性大学,撤销燕京大学。

在全国高等院校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中,最受人关注的也是北京地区的高校,特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4校的走向。1951年8月,中央教育部党组曾向国务院文委报告说,此4校“我们早有调整的打算,但因条件未成熟未实行。自从中央决定组织京津两地高等学校教师学习,特别从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号召知识分子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后,各校教师思想开始有大的转变。因此,我们乘此机会提出了北大、清华、燕京三大学调整的方案”。经过仔细研究、斟酌,征求意见,北大和清华的调整方向在1951年下半年基本敲定,方案得到两校大部分师生的支持。但为慎重起见,教育部及文委决定“在两校师生中再经过一年的酝酿和准备,待各项条件完全成熟,自1952年下半年起有系统地实施”。燕京大学因为被认定是“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标志”,撤销早成定局。关于辅仁大学,起初没有形成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只好先搁置,等待成熟的意见产生之后再进行。

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直到1952年4月16日才公布。《人民日报》为配合公布这一方案,批评了“校和校之间、系和系之间、人和人之间的本位主义和宗派主义作风”,并称1951年底进行的“伟大的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暴露了高等学校“在院系设置、分布和分工上的无计划无政府状态,以及那种在人力物力方面凌乱和铺张浪费的情形”。高校举行思想改造运动之后,有效地清除了院系调整的阻力,各私立学校均公开表示拥护这个方案:认为“院系调整能够实现是‘三反’运动开展后所带给我们的胜利果实之一”。对于撤销校名这一点,认为是“绝对必要的,是意味着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彻底破产”。

1952年5月,《关于全国高等学校1952年的调整设置方案》出台。根据这一方案,私立大学与原来的公立大学融合到一起,组成新的大学,如辅仁大学的科系大部分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其他科系则被并入北京大学和北京政法学院,校址归入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文学院、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政治、经济、社会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校址归入北京大学。全国范围的院系调整结束后,所有私立大学被合并到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在中国大陆的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就终止了。

全面接管:私立中小学改造基本完成

党和政府对私立学校的政策是在1952年发生变化的。变化发生的直接因素是1952年6月11日北京市委关于中小学生费用负担及生活情况给中央和华北局的报告。报告中指出,目前中小学生所负担的费用,对于劳动人民的家庭和低薪制工作人员来说,是相当重的。目前中学的人民助学金标准低、名额少,对学生有所帮助,但还不能解决问题。小学根本无助学金,只有减费、免费名额,名额在公、私立小学分别约占全校人数的30%和20%。中学生的伙食一般很差,营养不够,医疗卫生设备少,而功课和课外活动又较繁重,学生健康状况虽较过去好得多,但仍然是差的。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计划接管全部私立中小学,公、私立中小学一律免收学杂费。在看过这个报告后,于6月14日作出批示:“如有可能,应全部接管私立中小学。”

教育部在接到的批示后,立即调查当时私立中小学的情况。在教育部上呈中央的《关于接办私立中小学问题的报告》中提到,目前私立中小学的主要问题是:有的学校经费困难,主要依靠较高的学费维持;有的办得很坏,党的政策不易贯彻,学生及其家长表示不满,绝大多数的校方和师生都希望政府快点儿接办。因此,现在提出有步骤地全部接办私立中小学问题是切合时宜的。北京地区的私校除存在上述问题外,还包括以下几点:中学在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存在“忙而乱”现象,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健康状况下降;小学要求经费补助和政府接办的越来越多,如早在1950年就有私立春明、培新、广惠、文治、伊斯兰、三忠、实善、铸新等小学要求政府接办,而私立华星、冠群、慧祥、吉祥寺、持明、育达、君实、圣洁、声声、宏德、新我等小学直接提出停办的请示。根据总理的指示,教育部于1952年8月2日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教育行政会议,就此问题作了讨论。各地代表均表示赞同,要求尽可能地从速接办。

1952年8月,北京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接办北京市私立中小学校的决定,指出:“由于国家情况限制,过去人民政府尚不可能全部改为国家公办,仅能采取积极领导和经费补助的方针。现在由于国家经济已有根本的好转,广大群众又有迫切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贯彻向工农子女开门的方针,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并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特决定北京市的私立普通中学校于本年内全部接办改为公立;初等学校,本年内先行接办一部分,争取在今后一二年内全部接办完毕,其未接办部分仍须加强领导继续改造,以符人民教育方针。”

1952年8月20日,中央教育部党组关于中小学教育行政会议的报告向党中央汇报了关于有步骤地全部接办私立中小学问题的初步意见。遵照中央精神,教育部于9月1日了关于接办私立中小学的指示,强调指出:为了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以适应今后国家建设需要,教育部已决定,自1952年下半年至1954年,全国私立中小学全部由政府接办,改为公立。1952年11月15日,教育部又了关于接办私立中等学校和小学的计划,规定了接办私立中等学校和小学的方针、原则及步骤:1.人民政府应有计划地将全国私立学校自1952年下半年至1954年全部接办,改为公立。2.为满足培养国家建设干部的需要,应先着重接办中等学校。3.先接办接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私立学校,后接办中国人自办的学校;先接办政治条件很差,办理很坏和经费极端困难的,再接办普通的,最后接办较好的。4.私立学校少的地区先完成,私立学校多的地区后完成。即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先完成,华东、中南、西南三地区则在三年内分期完成。5.接收后的私立学校,得根据建设的需要对各校的班次、机构、人事配备、学校名称等方面做适当的调整。6.少数民族团体或私人举办的私立中小学,可暂缓接办,其经费又困难者应予补助;但在自愿原则下,政府可予以接办,接办之后继续尊重少数民族学校的特点。

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方针、原则,1952年9月10日,北京市教育局接管东城界内的崇实、新知、育德、崇慈、大同、育英、贝满、汇文、慕贞、竞存、孔德等全部私立中学。9月23日至10月底,市教育局接办私立中学38所,私立小学77所。也有个别私立学校是主动交给政府的,如宣武区内的私立春明女中。1950年7月,春明女中的校长向市教育局申请接管并献校,改名为北京市立第五女子中学,成为全市私立学校献校之先。到1952年,宣武区完成私立中学的接管,将4所私立中学合并,调整为两所。同年,市立第十五中学成立。1956年,完成对私立小学的接管。

私教日常工作计划篇2

户口所在地: 广州 身材: *** cm 52 kg

婚姻状况: 已婚 年龄: 45 岁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财务类:出纳、收限、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类:物业管理员、客户服务类:客服员

工作年限: 18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XX--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广州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广州市忻亮贸易有限公司起止年月:XX-03 ~ XX-07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医疗,卫生事业

担任职务: 出纳、仓管、司机

工作描述: 公司从策划到开业的证照是我一手经办的,负责公司出纳员的日常工作,对银行业务/税务购发票,公司的各类证照年审和税务方面都非常熟悉,同时也负责着仓库保管的工作。因为公司是私营企业没有固定的司机,我同时也是公司的业务司机,因为公司的业务大多是外地为了工作需要所以要经常和业务员出差.

离职原因: 解散

公司名称: 广州市中南机电设备公司起止年月:1997-07 ~ XX-02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机电设备,电力,动力

担任职务: 出纳、仓管、司机

工作描述: 公司从策划到开业的证照是我一手经办的,负责公司出纳员的日常工作,对银行业务/税务购发票,公司的各类证照年审和税务方面都非常熟悉,同时也负责着仓库保管的工作。因为公司是私营企业没有固定的司机,我同时也是公司的业务司机,因为公司的业务大多是外地为了工作需要所以要经常和业务员出差.

离职原因: 辞职:因公司迁移到番禺区上班路途太远

公司名称: 广州市银星广告有限公司起止年月:1993-08 ~ 1997-05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广告,策划,营销

担任职务: 出纳员

工作描述: 公司从策划到开业的证照是我一手经办的,负责公司出纳员的日常工作,对银行业务/税务购发票,公司的各类证照年审和税务方面都非常熟悉,同时也负责着仓库保管的工作。

离职原因: 解散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工业大学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 1992-07-01

所学专业一: 会计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1989-09 1992-07 广东工业大学 出纳/会计 会计上岗证 00881003

1995-12 1996-02 广东省专业技术培训中心 会计电算化验 电脑操作员 000***011

XX-02 XX-03 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收款员 收款员上岗证` XX83

XX-10 XX-05 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物业管理员 物业管理上岗证 03190100103

语言能力

外语: 其他 较差

国语水平: 良好 粤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从事出纳工作经验已有18年,工作一向主动认真积极细心稳重,性格热情大方开朗富有同情心,得公司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每间公司工作时间都超过3年以上。对出纳工作非常熟悉和热爱,对公司的各类证件年审和税务方面非常熟悉也有着仓库保管的经验。同时也是公司业务司机,因公司没有专职的司机,而业务员为了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到外地谈业务.我就是兼职司机了.哈哈!

个人自传

私教日常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计划经济体制;北京市

1949至1953年,是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初创时期。在三年多时间里,人民政府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统一财经、外贸管制、调整工商业等一系列改革运动和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形态,建立了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也就是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所有制结构,和在保留市场机制基础上建立加强计划管理的运行机制。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和一般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应当实行一定的计划性。在各种历史因素的推动下,建国初期国民经济中计划调节的力度日益增强,范围逐步扩大,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初见端倪。

一、计划管理机构的建立及其工作的开展

建立计划管理机构是实行计划管理的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就着手建立计划经济管理机构,在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下设立了计划局,主管经济计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计划管理机构。计划局内设有以下十四个处:综合计划处、基本建设处、财政金融计划处、贸易计划处、重工业计划处、燃料电力工业计划处、轻工业计划处、地方工业计划处、农业计划处、交通运输计划处、天然财富处、统计处、物资供应处、秘书处。财经计划局成立初期的主要工作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综合平衡问题和编制国民经济计划。正如陈云所说:“三分计划,七分办公。”与此同时,也相应地逐步在中央政府财经各部、各大行政区和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财经委员会,成立了负责计划工作的局、处等,并确定了职责,开始编制有关行业的计划控制数字和行业发展计划。

1951年11月,全国财经计划会议又决定:加强计划工作机构,省(市)以上各级财经委员会(东北为计划委员会)实际上担负两重任务,即计划管理与行政管理。应使各级财委完全逐步转变为计划管理机关,目前财委应加强对计划工作的领导,因此,各省(市)以上各级财委,把行政与计划的机构合并起来,在财委之下设置进行计划与行政工作的各部门,财委主任、副主任之中,固定专人领导计划工作。随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结束,为适应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实行一五计划的需要,1952年11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正式成立,负责制订和组织实施全国的经济计划工作,由此开始建立起以计划体制为中心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195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计划机构的通知》指出: (1)为适应国家有计划的大规模建设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已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省、市人民政府的财经委员会担负计划任务,其有关计划业务,应受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导;(2)各省、市的财经委员会,应按照国家计划委员会与省、市党委及人民政府指示,综合编制本省、市的地方国营工业、地方公私合营企业、私营企业、农业、林业、水利、手工业以及属于地方经营的其他经济的长期和年度计划,文教事业的长期和年度计划,并负责编制必要的地区性的物资和劳动计划;(3)大区和省、市财委应设30人到50人的计划局或处,受同级财委和上级计划机构的双重领导;(4)中央部门在大区和省、市的国营企业和文教部门所编计划,应抄送大区和省、市的计划局、处,以便综合编制地区的物资、劳动平衡计划。

1952年5月,北京市即在财委内设置综合计划科,主管全市地方财经的综合计划工作,并试编了1952年的地方工业、基本建设、劳动力平衡计划和1953年的经济建设计划。1953年8月,在北京市财委内设计划办公室,市财委综合计划科的工作人员即为计划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王纯兼任计划办公室主任。1953年10月,北京市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计划机构的通知》精神,决定成立北京市人民政府计划局,任命王纯为计划局局长,杨子诤为副局长。计划局的任务是:(1)按照中央颁发的控制数字进行全市国民经济计划的编制工作;(2)统一布置市属各委、局及企业各项计划的编制,传达国家计划部门对经济计划工作的方针和指示,审查计划发展速度等问题;(3)制定措施,保证原材料供应和劳动力的需要,协助企业完成国家计划;(4)整理编制计划的各种资料;(5)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北京市计划局编制60~80人,设一室、三处、六科,即办公室、综合计划处、工业计划处、贸易计划处、基建计划处、农田水利计划科、文教卫生计划科、物资分配计划科、交通运输计划科和人事保卫科。

在建立计划管理机构的同时,也开始着手进行编制计划的工作。1951年5月,中财委计划局试编出《1951年国民经济计划提要》。这是新中国正式编制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年度计划。1952年1月,中财委颁发《关于国民经济计划编制暂行办法》,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计划工作制度。它规定:计划经济管理的组织系统,包括中央国民经济各部门、地方政府和基层企事业单位;计划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统一计划分级管理,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的程序是通过自上而下颁发计划控制数字,自下而上编制和呈报计划草案,再自上而下的逐级批准和下达计划任务,实现综合平衡。之后中财委又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对计划工作的任务、计划的编制等做了严格的规定,使其逐渐走向正规。北京市第一部国民经济计划是1952年5月由北京市财委综合计划科主持编制的1952年度计划。1953年国民经济计划是由北京市财委综合计划科,根据中财委的要求负责编报的,国家第一次正式下达北京市的计划是1952年度的基本建设计划。1952年6月9日和6月28日,北京市分别报送了财政预算内的基本建设计划和财政预算外的基本建设计划。同年7月31日至8月4日,中财委分11批对北京市35个地方工业企业的基本建设计划做了批复,从此,北京市基本每年都有国家正式下达的计划文件。北京市计划局建立后,逐步接管了北京市财委编报计划的工作,按照国家计委规定的程序,编报北京市的企事业单位的各类计划。1953年9月16日,北京市财委根据国家计委的布置,编制了北京市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计划方案,即北京市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纲要草案。北京计划局建立后,在纲要草案的基础上,会同市属各有关局(委、办)继续修改、充实、完善,1953年底,向中共中央华北局财委报送了北京市国民经济“一五”计划草案。该计划草案包括工业、农业、商业、基本建设、交通运输、城市公用事业、文教卫生和劳动工资共8种计划。每项计划都明确提出了方针任务和主要计划指标,这是北京计划局第一次向上级编送的五年计划草案。

二、国民经济宏观计划管理的加强

建国初期的计划管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计划管理和对国营经济、公私合营企业即供销合作社实施的初步的、不完全的微观计划管理。当时,计划管理主要侧重于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计划管理,并取得明显成效。国家通过统一财经、整顿金融、管制外贸、调整工商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基本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金融信贷平衡、外贸进出口平衡和重要产品供求平衡,使国民经济结束了混乱无序状态,纳入了国家的宏观计划控制之下,从而保证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第一,初步确立了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建国初,新中国面临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局面。因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加上广大新解放区的财经工作没有巩固的基础,财政收入极为有限,这使人民政府的财政任务十分繁重。为创造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环境,在财政上就有必要实行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以集中一切财力,有计划、有重点地分配使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发出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号召,作出了统一国家财政经济管理的重大决策。1950年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标志着财经工作从分散经营进入集中统一管理的新时期。这次会议后,政务院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规定所有关税、盐税、货物税、工商税的一切收入,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配使用。与此同时,政务院的《关于统一管理1950年财政收支的决定》,决定国家税收制度,财政收支程序,供给工资标准,行政人员编制及全国总预(决)算,统一由中央人民政府制定,分别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或转请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此后,北京市财政收入全部纳入国家预算,一切收支办法和开支标准都按中央统一制定的规则执行,实行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1951年以后,全国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北京市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正式建立了财政年度预算,财政收入划分为中央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地方比例解留三种。1953年,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全国实行中央、省(市、自治区)、县(市)三级预算管理体制。国家对北京市实行“以支定收,一年一定”的财政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由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核定北京市的财政收入,除部分税收中央留成外,其他各项收入项目都归地方。从1950年至1953年,北京市的财政管理体制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变化,但从根本上说仍然是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

第二,初步确立了重要物资按计划统一调配制度。为了将统治时期堆积在各地仓库中的许多属于国家的物资和器材加以清理,使之得到合理利用,1950年3月,国家成立了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统一领导清仓和物资调配工作。同时,政务院了《关于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的决定》,规定将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所接管的仓库及各企业、各部门自备仓库库存的物资全部造册上报,统一归中央调配。中财委决定从1950年起,将煤炭、钢材、木材、水泥、纯碱、杂铜、机床、麻袋共8种关系国计民生的物资列为重要物资,实行集中管理,在全国各大区之间进行计划调拨。1951年2月,政务下发了编制各项计划的方法,其中《编制物质供应计划的方法》明确规定:某些供求之间问题较大,而又容易掌握的重要物资列为中财委控制的物资,统一分配。某些主要物资因人力或其他关系国家暂时不能掌握分配,但需了解供需情况的,列为中财委掌握平衡的物资。这一规定使计划调拨的物资达到33种,1952年又扩大到为55种。1951年12月,北京市财委提出《关于统一管理市营企业及材料供应的意见》,规定物资的统一分配和统一调拨由北京市财委负责。1952年,北京市财委先后成立物资分配科和地方建筑材料办公室,北京市财政局组建材料供应处,将市政部门、建筑部门、信托公司的仓库整顿合并后划归供应处领导,统一供应和调度重要物资。北京市财委对物资的管理提出了统一采购,统一调拨,统一运输,统一保管的办法,对北京市市政建设及生产方面的物资需求作出了按计划供应的规定。

第三,初步确立了集中统一的金融管理体制。建国初期,鉴于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始终注意对它实行严格管理。《共同纲领》曾规定:金融事业应受国家严格管理,依法营业的私人金融事业,应受国家的监督和指导。凡进行金融投机、破坏国家金融事业者,应受严厉制裁。1949年1月,北平共有私营银行、钱庄66家。解放后,人民政府对私营银钱业严加管理,要求各行庄应呈报组织情况和业务报表。当时不少家行庄营业处于停顿状态,有的正在停业清理。因此,人民政府要求私营银钱业一律重新登记,增加资本。这项工作到1949年8月基本完成,交验的资金共3.4万元,批准登记营业的银行14家,钱庄37家。1950年4月7日,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实行国家机关现金管理的决定》,规定了银行工作“收存款、建金库、灵活调拨”的方针,以统一金融,稳定市场物价。在此形势下,私营银钱业已经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北京市29行庄申请停业。到1950年11月末,继续营业的只有12家银行、8家钱庄。尽管国家对金融业的公私关系作了调整,但因私营行庄机构臃肿、冗员过多、开支浩大,其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根本好转。1952年初,在“五反”运动的检查中,北京市当时继续营业的12家私营银行、8家钱庄,没有一家是完全守法户。各家行、庄业务萎缩,信用低落,再也无法维持。同年末,北京的12家私营银行决定合并为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12月1日,全国的公私合营银行与私营行庄合并为一个统一的银行,成立了公私合营银行总管理处。从此,金融业完全控制在国家手中,实行集中管理。

三、微观领域计划管理的逐步施行

在加强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计划管理的同时,国家对微观层面的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供销合作社及私营企业也逐步实行计划管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即对国营企业实行计划管理,即规定企业增加生产(数量、质量与品种),提高劳动生产率及降低成本的任务,并建立系统的检查制度,促其实现。国家还规定:完成生产计划是国营企业的根本任务。可见,计划机制已在国营企业中起决定性作用。对私营企业,1950年在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国家采取由国营企业向私营企业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方式,对私营企业加以扶助,同时也是一种限制。1950年12月29日,政务院第65次政务会议通过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其中第6条明确指出:为了克服盲目生产,调整产销关系,逐渐走向计划经济,政府得于必要时制定某些重要商品的产销计划,公私企业均应遵照执行。这些做法逐渐将私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间接地纳入了计划轨道。

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增强公营和私营企业的生产计划性非常重视,多次论及这个问题。早在1949年4月16日,彭真在他起草的中共北平市委《关于北平市目前中心工作的决定》指出:“根据已有的条件迅速订出指导本市公营和私营生产的与贸易的大体的计划,给公营企业、私营企业、机关生产和城乡手工业的生产与贸易以方向上的指导,以减少生产与贸易方面的无政府状态。为此必须限令一切公营工厂与较大之私营工厂、作坊迅速订出各单位一年的生产计划。在计划中,必须详列已有的生产条件,所需原料和预定的产量、销路、成本费及所需补充的器材与工人待遇等。必须限令一切工商业进行详细登记,以便了解全市生产状况与供求状况。否则就不可能订出指导工商业的计划。”1949年8月24日,彭真在给并华北局的报告中再次提出:“对公营和私营工业,在生产方向上,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规格上,都须切实给以指导,使之按照生产发展和市场需要而生产,为此政府须有制订生产方针,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和商品检验的机关。”1950年2月2日,彭真在《庆祝北京解放一周年》一文指出:首先应该发展公营生产,提高它的计划性,严格实行成本计算,开展生产竞赛和新纪录运动。 他还强调:“应该加强政府和公营企业对私营企业的领导,减少他们的生产盲目性,使他们按照新民主主义经济原则和城乡人民的需要,来继续恢复、改组与发展他们的生产”。

北京市人民政府在1950年度工作计划的报告中提出:为了发展公营企业的生产,必须提高计划性,严格实行经济核算,加速资金周转,争取适当利润以累积资金;为发展私营企业的生产,必须加强对私营企业营业方向的指导,克服私营生产方面的一些盲目性。不过,张友渔副市长也指出:由于我们对全国市场不很了解,对本市产销情况也调查研究不够,因而有些行业如火柴等,本来已经过剩,我们没有及时予以指导,这是应该检讨的。由此我们得到一个经验:就是在私营企业和小生产者还占优势的情况下,我们又缺乏精确的统计,要做一个包括公私营企业在内的生产计划是不可能的,对私营企业给以大体的方向指导是必要的,但也只能给以这样的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管理大事记》.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管理大事记》.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26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516~517

[4]《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第1卷.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393~394

[5]《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第1卷.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678

[6]《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第2卷.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45~46

[7]《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第2卷.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90~91

[8]《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第2卷.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322

[9]《北京志・综合经济管理卷・计划志》.北京出版社,2000:173

[10]《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1992:10

[11]国家经贸委编:《中国工业五十年》.第1部.上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922

[1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62~63

私教日常工作计划篇4

__区个体私营企业协会__*基层协会近年来,我们__*基层协会在__市工商局__分局和上级协会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在加强基层协会规范化建设、积极为会员提供服务、抓好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和提高,受到上级表彰和广大会员的好评。20__、20__年度分别被省、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授予先进基层协会称号。

一、加强基层协会自身建设,增强协会组织的凝聚力

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个体私营业者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协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加强基层协会自身建设势在必行。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协会规范化建设。我们按照省、市和区协会的部署要求,从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入手,在配齐协会工作人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健全各项制度规章,促进了基层协会组织的规范化、制度化。一是成立了协会理事会。从广大会员中选举产生了由10人组成的基层协会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会长1名、副会长4名,理事会根据协会的宗旨、任务和上级指示精神开展工作。二是建立了基层协会联络站。按辖区街道、市场分区划片,成立4个会员联络站,并建立了会员联络、联谊档案,增加会员间的交流合作。三是建立会员小组。根据会员、联络站的分布情况,成立了17个会员小组,每组选出一名思想觉悟高、懂经营、会管理的会员担任小组长,负责上传下达、帮教、管理、学习等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四是健全完善了例会、学习、培训、考核等工作制度,定期组织会员学习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交流经营经验,传递经营信息,加强对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

(二)进一步加强个体私营企业党建工作。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协助__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先后在__市__区__汽车修理厂等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中建立了党支部。同时,组织党员会员大力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学习新《》活动,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骨干带动作用,进一步密切了党组织同广大会员的联系,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

二、强化会员的教育管理,不断提高会员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政治思想和诚信自律教育。我们把“强化政治教育,提高自律意识,倡导守法经营”作为自我教育的重点来抓。广泛开展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普法宣传教育,免费给会员发放“四五普法”宣传材料500余份,组织会员学习了《反不正当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利用广播、条幅、宣传资料对会员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指导会员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自律制度建设,初步形成行业自律、行政监管、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商品质量保障体系。积极配合基层工商所在辖区深入开展创建“食品安全示范街(店)”、“文明诚信私营企业”、“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等活动,并制定了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评比标准。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会员守法经营、文明经营、诚信至上意识,涌现出了一批文明诚信先进单位,受到__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__工商分局、__区个体私营协会的隆重表彰。

二是积极引导会员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个体私营企业会员具有扶贫帮困、奉献爱心的优良传统。为此,__*基层协会连续两年组织了“慈心一日捐”活动,共募集慈善救孤基金3万余元,特别是基层协会会长和理事都慷慨解囊,踊跃带头捐款。如副会长__*一次性捐款3000元,展示了富而思源、助人为乐的良好精神风貌。

三是认真做好辖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及省、 市有关政策、法规,按照建立“政府部门指导、各方群众参与”工作机制的要求,高度重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将其列入基层协会全方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建立会长靠上抓,副会长、理事具体抓的分工负责制,层层签订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责任书,做到了思想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投入到位。同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统一办证、验证制度、清理清查制度、咨询服务制度等。20__—20__年度,连续三年被省市个私协会、__区人民政府评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三、加大服务力度,推动会员服务工作不断上水平。

__*基层协会共有个体会员623名,私营企业会员35名,分散在17个社区、2处市场。近年来,协会坚持以为会员排忧解困为己任,以服务会员为宗旨,树立“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会员”的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协会工作人员每月都要深入到会员中进行走访,了解会员对协会工作有什么要求,在生产经营中遇到什么困难,用为会员办实事的实际行动来关心会员、服务会员,使许多会员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协会的牵头得以顺利解决。如会员__*,因扩大经营规模,资金遇到困难,我们发挥区协会信用担保中心的作用,为其提供担保贷款15万元,开设了一家鞋类专卖店,不仅生意红火,还一次性吸纳原__公司下岗职工15名,她称赞说:“__个私协会信用担保中心为我们经营业户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在搞好日常服务的同时,我们还按照《__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权益保护条例》,认真受理个体私营业者的维权投诉,尽心竭力帮助会员协调处理有关投诉事宜,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在协会和会员之间家起了投诉、咨询、服务的桥梁,使协会真正成为广大个体私营企业可以信赖的“娘家人”。

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这一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协会把帮扶下岗职工再就业作为服务群众的具体体现,想下岗职工之所想,急下岗职工之所急,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经营信息,引导其自主创业。协会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联系站,根据掌握的信息,设立再就业信息库,向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相关信息服务,为其再就业牵线搭桥,并组织创业有成的会员向下岗失业人员介绍自谋职业、勤劳致富的经验,提高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信心和能力,还组织有条件的会员与下岗失业人员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家住__市的下岗职工__*是一名残疾人,每月的医药费需几百元,我们基层协会积极协调街道办事处、区残联,在其家门口建起一座10平方米的经营房,帮其办理了营业执照,并免去了所有费用,使其生活有了基本保障,逢年过节,我们带上慰问品前去看望,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据统计,仅去年以来,我们就协助安置下文秘站:岗失业人员76人,为下岗职工提供经营信息80多条,提供咨询120余人次。

近年来,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协会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决心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与时俱进,积极进取,进一步发挥协会职能作用,为促进辖区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私教日常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 云计算;私有云数据中心;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124-05

Abstract In the traditional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the demand ofthe computer is bi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resources is low, the tea-ching cost is high, and cannot fully meet the need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cloud computing, and giv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loud data center and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program. The scheme optimized computer related courses of mana-gement mode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solve the current high cost of college computer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efficiency, low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 is low, greatly enhance the level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private cloud data center; experimental

teaching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云计算以其新的用户体验和业务模式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由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发展而来,是虚拟化、效用计算、SaaS等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

目前各高校均在建设自己的教学资源平台,但大都存在资源共享不足、存储设备容量有限、运维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基于云计算模式构筑全面共享的私有云数据中心的实验教学平台,可以使实验教学开展更加灵活,实验项目设置能够摆脱基础条件限制,进而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特别是增强创新性、研究性实验的教学效果。

2 实验教学中的困难与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下,实验教学均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但实验室环境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对多样操作系统的支持不够 大部分实验室中的计算机所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操作系统,缺乏对Linux、Unix操作系统的支持,使得大量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展开,如Linux操作系统课程的实验项目就无法很好地开展。

能够为学生实验学习提供的计算机数量有限 实验室中设备数量固定,当同时需要多台计算机用于某一个实验时,实验室通常无法提供,如MySQL集群实验项目需要为同一学生提供多台Linux服务器等。

实验数据存储受限 实验室为了保证计算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一般都采用安装硬件保护卡的方式对学生使用过的系统进行还原。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计算机的安全性,但是在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数据无法保存,打破实验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而且在进行需要安装的实验项目时,由于计算机安装了保护卡,部分软件安装后如果必须重启,则无法实现。

软件维护与更新困难,稳定性不足 计算机实验室为满足不同专业的实验需求,使实验室对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变得异常困难。通常情况下,实验室的计算机上都安装多个操作系统以适应不同的实验需求。同时,一个操作系统中安装多个专业软件,造成软件冲突严重,系统反应缓慢。

实验教学内容受限 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学时的限制,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依据实验室环境进行准备,内容不宜太难,扩展性不能太大,课外自主实验也不能过多,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不利于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性教学,如PBL、MOOC、翻转课堂等。

实验教学过程管理空白,教学质量无法很好评估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仅仅能够在实验课上进行,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局限在实验课堂的几十分钟内,之后的学习过程便无法监督、了解与管理,对于学生在课下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也无法及时解决,影响了学生自主实验的积极性和教师对实验的指导与评价。

3 云计算与云计算辅助教学

云计算 云计算由一系列可以动态升级和被虚拟化的资源组成,这些资源被所有云计算用户共享,并且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访问,用户无需掌握云计算的技术,只需要按照个人或团体的需要租赁云计算资源。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云计算技术基本可以概括为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公共云是由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给用户使用的云,一般均可通过Internet使用。私有云就是单位或团体自身购买服务器和存储、自行构建机房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混合云是公有云和私有云两种服务相结合的一种云计算模式,既有一定的安全性,又有一定的可扩展性。

笔者使用的云计算模式即为私有云,原因如下:

1)完全自主可控,便于开展多样的实验教学;

2)仅供内部使用,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云数据中心的安全性;

3)网络性能高,基于校园网的万兆主干网络,使得云主机的使用更加流畅,方便开展实验教学;

4)能够实现全体系的运维管理和监控,便于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了解教学效果。

云计算辅助教学 云计算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正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使用云计算技术结合具体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出云计算辅助教学的优势,在实现优化教学效果的同时节省硬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教学成本。在高校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中,云计算有着显著的优势,具体如下。

1)提升实验教学环境质量。云计算提供一系列可被虚拟化的资源,如计算、存储、平台和服务等,这些资源支持用户共享,方便网络访问,满足了实验教学中设备多样性、操作系统多样性、软件多样性的需求,有利于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2)降低实验教学成本。云计算中对客户端的计算机配置要求较低,教师和学生可以以极低的成本按需获取云服务,有助于减少实验教学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3)推动教学改革。云计算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该模式下,实验教学的方法、模式也会有所不同。基于云计算的实验教学环境将充分发挥出云计算辅助教学的特点,推动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4 面向教学的私有云数据中心

云数据中心建设

1)总体架构。笔者构建的面向教学的云数据中心主要由8台虚拟化服务器、2台磁盘阵列、2台FC-SAN交换机、2台以太网交换机组成。其中,8台虚拟化服务器通过FC卡分别接在2台FC-SAN交换机上,实现存储网络的双链路负载;2台磁盘阵列到2台FC-SAN交换机之间,也进行多链路负载,保障业务的高可用性和高性能。云数据中心拓扑如图1所示。

私有云数据中心主要借助VMware vSphere实现服务器的虚拟化,其中包含1个云数据中心、2个虚拟化集群、4个逻辑网络、4个逻辑存储单元。

2)服务器地址规划。8台虚拟化服务器的地址规划如表1所示。

3)集群划分。2个虚拟化集群如表2所示。

4)存储划分。4个逻辑存储单元划分如表3所示。

划分原则如下:

①让学生数据单独存放在SAN-2存储区域,以避免学生的不安全操作对业务数据产生冲击;

②科研等数据存放在SAN-1上,能够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提供支撑,让科研等业务的存储与教学数据存储分离,提高安全性;

③为了管理方便,给学生团队设置管理权限,只能够访问虚拟主机设备和对应存储单元,以避免学生访问科研数据,保障科研数据的安全;

4)网络划分。划分4个网络,分别为:10.10.1.0/24,

10.10.2.0/24,10.10.3.0/24,10.10.4.0/24。其中,10.

10.1.0/24、10.10.2.0/24网段用于独立的物理服务器,进行服务器等设备管理;10.10.3.0/24、10.10.4.0/24网段用于云集群上的虚拟主机,具体如表4所示。

云数据中心管理 在建设完成私有云数据中心之后,并不意味着它就能够应用于教学,还需要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各类服务以及管理制度和信息归档。

1)为了方便管理,对私有云上的IP地址进行分组划分,每组都用于实验教学的不同方面,如表5所示。

2)云集群上虚拟机的创建与使用也有相应的使用流程与管理规范,具体如下所示。

①需要使用虚拟机时,首先需要按照规范填写《信息技术开放科研创新平台科研服务云服务器虚拟主机管理登记表》,然后由管理员进行审批。《信息技术开放科研创新平台科研服务云服务器虚拟主机管理登记表》如图2所示。

②审批通过之后,管理员需严格根据登记表内容创建虚拟机,以此填写虚拟机名称,选择虚拟机所在组、所属集群、目标存储、网络,指定磁盘大小。

3)为了虚拟主机的方便管理,在虚拟主机命名方面也有相关的规范,如图3所示:①代表组名称(不加组中间横杠线);②设备使用IP,如有多个IP只写一个;③设备用途,写英文名称;④操作系统类型、版本。

4)在私有云应用于教学之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业务,为了各类业务的方便管理,应对这些业务进行统计和信息归档,包括物理服务器统计与信息归档、Web服务器统计与信息归档、数据库服务统计与信息归档、网站统计与信息归档、文件传输统计与信息归档、域名记录与解析服务统计与信息归档。

以Linux服务器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为例,开展教学应用实践方法如下:

①制作教学用的虚拟主机模板,为虚拟主机开启SNMP服务,安装自主研发的数据库管理与性能分析工具“MySQL Smart Tools”,并安装一些其他探针;

②为每位学生开设一台Linux虚拟主机,将账户、SSH管理权限提供给学生,学生在使用虚拟主机学习的同时,还可通过“MySQL Smart Tools”查看本机的运行状态;

③使用运维管理保障系统,通过QS-NSM对所有学生虚拟主机进行监控,同时使用探针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

④做好防火墙等安全配置,仅允许学生在校内访问SSH,提高安全性;

⑤使用OSSIM分析系统,通过NetFlow,对学生虚拟主机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现故障、风险等问题及时响应。

云数据中心运维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建设一支以学生为主体的运维管理团队对云平台进行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保障业务的高可用性。

在具体的运维实践中,笔者和运维团队采用商业和开源监控软件相结合,如QS-NSM、QS-WSM、ZBBIX、Nagios、Cacti、SmokePing、Observium等,建立运维管理分析平台,其主要组成部分如下。

1)网络与服务器监控分析系统:对云数据中心的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实施流量和网络监控,对服务器和云主机实施性能分析,不断优化,提升业务质量。

2)应用系统与软件监控分析系统:对云数据中心的网站、数据库服务、域名解析等服务的状态进行监控与业务分析,为业务的性能优化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3)云服务器性能测量分析系统:实现对云数据中心网络设备的实时监控和网络流量分析,自动发现网络设备,帮助运维人员准确掌握网络动态流向。

云数据中心安全 为了保障云数据中心的安全,需要对整个云数据中心建立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主要的技术安全措施包括:

1)云数据中心中服务器地址都采用私有地址,降低被外来人员攻击的可能性;

2)通过在云数据中心边界架设防火墙,并设置防火墙规则,只对指定的服务端口对外开放,保障云数据中心的安全;

3)通过开源软件OSSIM建设安全分析系统,实现Net Flow分析,及时发现并修复云数据中心存在的漏洞,增强云数据中心的安全性。

5 私有云数据中心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教学实践 在2013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Linux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教学中,充分挖掘云计算的资源与服务,整合现有的Linux资源和服务,为学生创建2套虚拟主机模板、135台云主机,支撑学生日常实验研究,使学生不再拘泥于课堂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

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云计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网络访问的特点,创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课程群,教师可将实验课程中的教学文档、电子教案、课件、实验指导书等内容以文章的方式,供学生浏览与下载,方便学生随时了解实验教学的方式与进度,达到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按需使用。如此使实验教学模式从单纯的实验课程教学扩充为课前知识准备、课堂实验教学、课后自主实验的模式,扩展实验教学的宽度与广度。

基于云计算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 基于云计算资源获取途径广泛、收集整理方便快捷的优势,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师生共同努力,不断充实、动态更新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应用。同时,挖掘云计算在效率和节约资源方面的潜力,依靠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扩展教学资源的覆盖面。总体上,教学资源已经由传统的教材扩充到丰富的网络资源,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种类繁多,可更有效地支持实践教学活动。

6 存在的问题与下一步计划

目前基于私有云开展实验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尽管云数据中心设施比较完善,但能够熟练使用云平台进行教学的教师相对较少。

2)云平台资源利用不够充分。除了课堂教学、科研项目需求之外,很少有学生申请虚拟主机进行自主实验研究与学习。

3)私有云数据中心仍存在许多安全问题,且对于发生的故障和问题尚不能够快速发现和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内部学习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并通过多种方式的教研活动,帮助更多的教师能够平滑使用云技术平台开展教学活动。

2)鼓励学生申请云主机,积极开展课外自主实验,加强学生对互联网、云计算、虚拟化的体会,为走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更好的基础。

3)建设更为全面的云数据中心安全保障系统。建设防火墙和业务映射与机制、云数据中心的安全保障体制,提升业务安全性和可靠性。

4)建设云数据中心性能分析系统。通过建设VMware vRealize Operations Insight,实现性能管理、容量优化和实时日志分析;建设云数据中心的智能预测分析,利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来主动避免故障发生和提高解决故障的效率;实现包括操作系统、物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连接硬件在内的管理和分析。

7 结语

云计算的出现,不仅解决了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提出基于私有云数据中心开展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并系统论述了云数据中心在建设方案、管理模式、制度流程建设和运维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实验教学成本,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内涵的深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捷.基于私有云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6):153-154.

[2]李满玲.基于私有云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牡丹教育学院学报,2013(6):148-149.

[3]王新鹏,贾国芳.私有云在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4,35(3):32-37.

私教日常工作计划篇6

一、21世纪以来日本高等教育发展关键词:规制缓和、资金不足、社会期待高

《世界教育信息》:21世纪以来,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15年时间,请您用几个关键词总结一下。

丸山文裕: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大学改革的开端,始于1991年的大学基准大纲化。在此之前,日本文部科学省对大学设置有非常严格的限制。1991年大学基准大纲化之后,日本开始放宽大学设置基准限制,给大学更多的自由,这可以说是日本高等教育成熟的一个标志。此后,日本的大学不再完全置于政府的关照之下,开始自由地发展。随着社会发展日益复杂化,人类开始进入知识经济社会。虽然当时的IT技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知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因此,与其让文部科学省规定大学今后的发展,为其规划未来,还不如让大学通过自身的思考来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不断地在努力推进改革,“规制缓和”是一个关键词。

另外,大学入学人数不断增加、入学率不断提高,而政府投入的资金却不足。因此,如何用更少的资金来提高教育效果、增加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是今后大学必须解决的问题。资金不足的情况恐怕在世界各国高校大体相同。日本的大学在规制缓和的同时,面临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特别是文部科学省只对少数大学集中性地提供资金支持,就是所谓的“选择与集中”。当然,这与政府资金不足有关。总之,“选择与集中”越来越成为日本大学发展的方向,很多小规模的大学有可能面临破产的危机,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世界教育信息》:也就是说,21世纪以来,在日本大学发展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关键词,一个是“规制缓和”,另一个是“资金不足”。您是否还有其他的补充?

丸山文裕:另外一个关键词,可以说是“社会期待”。国家层面也好,社会层面也好,对大学的研究开发充满期待。所以大学必须要用最少的钱,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形势非常严峻。

二、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政策的实施及效果

《世界教育信息》:2004年,被誉为日本高等教育第三次改革的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开始,您如何看待国立大学法人化?

丸山文裕:2004年,日本国立大学开始法人化。法人化之前,国立大学是文部科学省的所属机构,现在则从文部科学省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经营组织。对大学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冲击。国立大学法人化通过逐步强化大学校长自上而下的领导来推进大学改革。对一般的教师和职员来说,感受到国立大学的这种变化需要一些时间,但对国立大学校长、理事来说则更直接,预算一直不断减少。在没有激烈竞争就没有发展的背影下,大学必须努力地为教育、研究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国立大学法人化之前,虽然有大学评价制度,但是,国立大学法人化之后,将评价结果与运营交付金的额度联系起来,使得大学评价的重要性大增。因此,各大学对评价都非常敏感,努力在教育、研究领域多出成果。从这一点来看,法人化在促进教育研究活性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评价方面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将评价结果如何反映在运营交付金上,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评价是非常困难的,教育评价也好,研究评价也好,都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实施的。例如,像东京大学这样的研究型大学和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地方大学,无论是大学理念,还是目标、使命、计划,都不同,那么,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不同类型的大学,并通过评价结果来分配运营交付金?这是非常困难的问题。评价标准要具备令大家信服的透明性、公平性、妥当性、依赖性,具备这些条件的评价标准是非常少的。

《世界教育信息》:至今,国立大学法人化政策已实施10多年了,实施的效果也备受世人关注。从大学的角度来看,法人化的目标之一――大学的自主性、自律性是否有所改善?

丸山文裕:自主性和自律性是国立大学法人化时被强调的目标,但是,大学并没有充分的资金,所以对大学来说,并不能说自主性、自律性提高了。例如,教师、职员的工资几乎还是按国家制度规定、按等级来分发,大学并没有自行决定;学费标准额度由文部科学省规定,各大学虽有上涨学费的20%的权力,但没有一所大学上涨20%的学费,目前各国立大学学费都相同。所以,从各个方面来看,虽然制度的目标是提高自主性和自律性,但是正如刚才所说,由于资金不足,自由运营的幅度很小,效果不明显。

从教育和研究的角度来说,在教育领域,各大学都开始重视教育质量,并为此加大改革力度,无论在教学计划方面,还是课程评价方面,各项提升教育质量的改革措施都在推行。在研究领域,很多大学通过奖励科研经费等措施鼓励教师从事研究。另外,大学向社会筹取研究经费等现象也非常普遍。大学虽然很努力,但在多大程度上与数量有关联还并不清楚。正如大家所了解的,日本科学研究者的论文数在不断变少,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要提高论文的质量,数量就相对变少。另外,研究成果的测量也是很困难的。现在,日本每年都有学者获得诺贝尔奖,可是,这通常是他们20年前、30年前的研究。所以,今后会变得怎么样还不知道。

三、国立大学内部治理中

逐步强化的校长权力

《世界教育信息》:日本的各项政策中经常出现“大学治理”这个词。刚才您也提到了大学自上而下的领导。目前,校长权力不断强化、教授会的权力被消弱。您如何看待大学内部治理?这对推进大学改革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丸山文裕:大学治理改革的方向是不断强化校长自上而下的领导,明确了教授会的权限和责任。进一步来说的话,教授会的职责仅限于教学和研究方面,如新生选拔、课程、毕业认定、学位认定等;在人事方面,完全由校长管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高校由各学部的教授会决定自己的人事,现在转为把人事权交给校长或理事,这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采用渐进式改革,否则改革力度太大,容易引起混乱。之前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人事权一直授于教授会,大体来说,实施都比较好;今后大学雇佣的人数将不断减少,目前的在职教师退休之后,大学教师未必能像现在这样充足,所以把人事权交给谁,对哪所大学来说都是很困难的。从这一点来考虑,如果校长能充分吸收教授会的想法,做出合适的判断,那当然是最理想的,但是,规模越大的大学,实施起来越难。

《世界教育信息》:如果这样,校长和学部长在人事方面会不会形成比较微妙的关系?

丸山文裕:是的,到现在为止,校长和学部长并不能很好地沟通。今后在人事方面也好,设备管理、招生等方面也好,可能必须要进行充分的交流。

《世界教育信息》:从大学内部治理来看,大学校长无论在大学运营、教育、研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权力,把这些都交由校长决策,会不会很危险?由谁来监督校长的工作?

丸山文裕:目前,日本国立大学的校长权限非常大,如果校长在工作上失职的话,由监事来责其改正。监事由文部科学省、文部科学大臣任命。在大学治理过程中,监事的作用非常重要,同时,校长选拔会议也非常重要。

法人化前,各国立大学由教师来选校长,法人化之后,由校长选拔会议来选举校长。但在很多情况下是教师推选之后,把结果交由校长选拔会议。通过这样的方式,选择最合适的人选。不过最近也有这样的倾向,就是通过教师的意向投票选拔。

《世界教育信息》:目前国立大学的内部治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之前大学教授会的权力很大,现在越来越弱。

丸山文裕:是的,有这种改革的倾向,即教授会的力量逐渐被削弱。法人化之前,校长承担协调的角色和功能,协调教授会的意见。因为教授会的意见或建议有很多,汇总这些意见或建议的人是校长。现在则完全不同,校长的权力逐步强化,形成自上而下的领导。

四、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加速

《世界教育信息》:刚才您谈到大学的教育和研究,大学还有一个功能,即社会服务。近年来,日本大学不断向与区域或企业合作的方向发展,其原因是什么?

丸山文裕:其中一个原因是资金的问题。另外,现在日本有86所国立大学,但是世界性的大学或者说世界水平的大学的竞争不需要86所大学都去参与。于是,日本的大学定位形成了三类:一是世界水平的大学;二是面向特定研究领域的大学;三是区域性大学。这些区域性的大学就需要与所在区域加强合作,为区域发展作贡献。在日本,像东京这样的大都市人口集中,而其他地方人口不多,所以地方政府希望大学发挥为区域发展作贡献、为地方增添活力、促进地方活性化的功能。例如,鸟取大学可以做沙漠相关的研究,因为鸟取县有非常著名的鸟取沙丘。通过这种方式,大学可以加强与区域的联系,同时可以增强大学的实力。

《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出台的《国立大学改革计划》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明确了改革的日程表,这在以往的政策中不多见,是否意味着改革的速度要加快?

丸山文裕:《国立大学改革计划》是非常重要的政策。确实有加快改革的意味,这其中既有竞争激烈、资金不足的原因,也有评价的原因。国立大学被评价,文部科学省的政策也会被评价,类似于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并不是从外部进行的评价。因为有对文部科学省的政策评价,所以特别要明确在一定时间内看到政策的进展。

之所以说这个政策比较重要,是因为2012年文部科学省颁布的《大学改革实施计划》涵盖国、公、私立所有的大学。但是,文部科学省对于私立大学,只给予其自由;对于国立大学,则一直非常重视。私立大学虽然包含其中,但是世界级大学的建设对象主要是国立大学,所以国立大学对文部科学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国立大学改革计划》对日本高等教育的影响更大。

《世界教育信息》: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加速的原因是什么?

丸山文裕:我认为,首要原因就是国际化,欧洲也好,美国也好,都在进行大学改革。另外,评价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评价制度逐步实施之后,要求大学拿出改革发展的“证据”,所以会影响改革的速度。

此外,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人均所得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位左右,人们的生活非常富裕。之后,发展速度变慢,而其他国家发展加快。目前,日本的人均收入世界排名在第15名或16名左右。现在,大学改革或社会改革越来越被广泛关注。另外,日本面临少子高龄化问题。这个问题不是日本所独有的,其他国家也存在。美国人口虽然在增加,但主要是移民人口的增加,其他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人口都在减少。也就是说,少子化问题在其他国家也产生了。日本要充分了解少子高龄化社会是怎样的模式。这需要大学尽快应对社会需求。少子高龄化的问题和人们的生活理念密切相关。最近,文部科学省想要缩小人文社会科学系。而人文社会科学对解决少子高龄化问题非常重要,尤其随着社会的发展,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日本高等教育人口不断减少的背景下,要以此为提前,对此进行充分思考。

《世界教育信息》:从2016年开始,国立大学进入第三期改革,其目标是建设具有竞争力、生产高附加价值的国立大学。这里的高附加价值可以理解为创新吗?还是提高大学的质量的意思?

丸山文裕:创新这个词被用于不同的地方。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创新在IT、现在是IOT领域表现特别明显。通过创新让大学发挥推动社会发展引擎的作用也是《国立大学改革计划》的目标之一,创新就是其中一个关键词。

《世界教育信息》:在创新方面,大学还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丸山文裕:加强人才培养,即推动创新的人才培养。通过人才培养,加强研究开发,从而产生推动创新的研究成果,如超精加工技术、宇宙空间技术等。从研究的角度来说,并不是谁都可以成为研究者,也并不是立刻就可以成为研究者。很多研究往往要进行20年、30年才能产生研究成果,从这个意义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支持研究的人才。因此,人才培养非常重要。

《世界教育信息》:刚才我们一直谈到国立大学,请您再介绍一下日本的私立大学。

丸山文裕:私立大学在日本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日本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主要是因为私立大学数和招生数不断增加。随着18岁人口不断减少,今后私立大学招生可能会面临严峻的问题。私立大学中像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这样的研究型大学还是少数,大部分私立大学以教学为中心,开设与各种职业相关的课程,如护士、护理师、计算机工程师、教师等。因此,私立大学未来的发展要定位于做好教学、让学生能更好地就业。

相对来说,研究型大学则以国立大学为主。国立大学今后的规模不会有太大变化,私立大学的规模则是根据高等教育人口的数量变化而扩大或缩小。

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

《世界教育信息》:接下来想与您谈谈国际化的话题,您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日本大学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丸山文裕:日本人虽然短期留学或是海外旅行比较多,但整体来看不太擅长和外国人沟通。因此,从英语课程、强化英语学习的角度来说,国际化是很好的,但并不是所有课程都有必要用英语授课。随着国际化发展,通过实施“留学生30”等政策,外国学生越来越多,可以增加日本人与外国人接触的机会。此外,日本企业在海外,包括中国、越南、缅甸、印度等国家开设工厂,今后可能会在非洲开设工厂,可以促进英语交流。之前多是大企业,未来,小型企业也可能到国外开办工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英语课程非常重要。

此外,在其他领域,如研究交流领域,现在大学排名也加入了国际化的指标。为了大学排名,也有必要推进国际化。

《世界教育信息》:关于大学排名,日本提出了今后10年间,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进入10所日本大学的目标。大学排名对日本高等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丸山文裕:大学排名意识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当前的大学排名中,说英语国家的高校占绝对优势,如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高校,而其他国家即使有很好的大学,也很难取得较好的名次。因此,即使在世界大学排名中未获得好的名次,也不要太介意。这不仅是日本,韩国、中国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日本的大学上课使用日语,韩国使用韩国语上课,中国使用汉语上课,大学排名肯定是不利于母语非英语的国家,不必要过于担心。

《世界教育信息》:这个目标10年实现的可能性大吗?

丸山文裕:大学并没有这样的意识,但政府希望实现这样的目标。

六、日本国立大学受社会各界的影响逐渐增大

《世界教育信息》:从近年来大学改革与国家的关系来看,是不是有这样一种趋势,即国家对大学的控制不断强化,如日本复兴战略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您认为,大学与国家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丸山文裕:日本的大学,特别是国立大学,过去一直处于比较强势的姿态,例如,东京大学校长可以与政治家平等对话。但近几年来,由于资金不足,国立大学的校长就需要去拜访政治家,恳求增加预算。大学在这个力量关系中变弱。不仅是国家,经济界、企业界等对大学的治理也会提出尽快改革的要求。也就是说,不仅是国家,政治界、经济界也会对大学产生影响。

《世界教育信息》:经济界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影响大学的呢?

丸山文裕:例如,教育复兴会议是首相的咨询机构,中央教育审议会是文部科学省的咨询机构。教育复兴会议中有很多经济界人士参加,他们会对大学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如大学要尽快改革,尽力选拔能够从事研究的教师等。影响大学发展的要素越来越复杂,大学已经不可能独立了。就像刚才所说,社会越来越复杂化,大学需要承担来自政府、行政、经济等各方力量的期待。所以说,大学已无法独立,各方对大学的影响也形成比较复杂的系统。例如,对于大学创新,经济界在经济上予以支持,大学再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经济界。比如IPS细胞,是京都大学的山中仲也教授发明、用于再生医疗系统的。经济界如制药公司、医院等对此都非常关注。因此,不仅是政府、行政部门,或者国家对大学产生影响。从行政的角度来看,也不仅仅是文部科学省对大学产生影响,经济产业省、厚生劳动省等也会影响大学。例如,厚生劳动省所关注的社会人基本能力事关失业、雇佣问题,所以也向大学提出期望。文部科学省以前将监督中小学作为重要职责,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对大学提出意见。总之,各种行政力量会对大学产生影响,形成非常复杂的系统(见图1)。从大学的角度来看,现在大学的力量比以前变弱,而经济对大学的影响越来越大。

《世界教育信息》:最后,想请您谈谈对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展望。

丸山文裕:对日本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我持乐观态度。伴随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将不断提高,特别在解决社会各种类型的问题方面,大学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大学的重要性,日本政府和国民必须为大学提供更多的资金。我比较担心的是,国民和政府关于大学的作用理解不充分。今后,大学要进一步对国民开放,充分与区域合作,邀请当地居民来大学参加各种活动等。政府和国民也必须为增加大学预算而努力。

注释

私教日常工作计划篇7

1、知照性。通知的主要功能在于知照。

2、广泛性。通知的广泛性表现在多方面。

3、时效性。通知有一定的时效要求。

通知的分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通知大体可以分为五类,

1、批转、转发、颁发性通知。

2、指示性通知。

3、事务性通知。

4、会议通知。

5、任免通知。

【例文一】批转性通知

国务院关于批转国家税务总局关于

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征管强化查帐征收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发〔1997〕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征管强化查帐征收工作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征管,强化查帐征收工作是规范个体、私营经济管理,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协调税务、工行政管理、公安和金融等有关部门,积极稳妥地做好这一工作,并帮助税务部门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国家税务总局要结合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切实做好对这项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各有关部门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通知的具体实施意见,由国家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通知的贯彻执行情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应于七月底前报告国务院,同时抄送国家税务总局。

附件:关于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征管理化查帐征收工作的意见(略)

国务院

一九九七年二月十八日

【例文二】转发性通知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禁止非法买卖人民币的通知的通知》

陕政办发〔1997〕41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禁止非法买卖人民币的通知》(明电〔1997〕28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禁止非法买卖人民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目前,非法倒买倒卖人民币的问题比较严重,影响了人民币的正常流通,破坏了人民币的信誉。为加强对人民币的管理,打击非法买卖人民币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有关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特作如下通知:

一、禁止非法买卖流通人民币(包括纪念币,下同);经营已退出流通的人民币,必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二、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装帧和经营装帧的流通人民币。

三、违反以上规定的,视情节轻重,由工行政管理部门没收一定物及非法所得,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四、各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之便支持、参与人民币的非法买卖活动,对违反规定的要从严惩处。

五、对在中国境内非法买卖外国货币的,比照上述规定办理。

国务院办公厅

一九九七年七月四日

【例文三】颁发性通知

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

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劳部发〔1994〕6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人事(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我们制定了《〈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执行中的经验和问题按两部的职责范围,分别报送。

附件:《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

劳动部人事部

一九九四年二月八日

附件:《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

(略)

【例文四】指示性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通知

〔1997〕32号

一九九七年九月七日

民办教师是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广大民办教师为发展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和关心民办教师,提出了“争取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目标,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农村教育发展 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保“两基”、促“两全”的重大举措。为保证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统筹解决民办教师问题实行地方责任制,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按照国家总体规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抓紧制订本地区统筹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具体实施计划。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当地的具体实施计划于12月底前报送国务院办公厅并抄送国家教委、人事部、国家计委和财政部。

二、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工作要在加强管理,提高素质,改善待遇的同时,全面贯彻实施“关、转、招、辞、退”的方针,分区规划,分步实施,逐年减少民办教师数量,力争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提倡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前解决民办教师问题“九五”期间全国解决民办教师问题工作的分年度目标是:1997年民办教师占全国中小学教师的比例从1996年的17减少到12。1998年比例减少到7,1999年比例减少到3,20__年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

三、坚决关住新增民办教师的口子,任何地区、单位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新增民办教师。国家承认的民办教师仅限于持有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发放的“民办教师任用证“,并在省级考证行政部门备案的民办教师。省级人民政府原规定国家承认的民办教师的截止时间不得改变。

四、要有计划地将合格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九五“期间,国家每年安排20万人左右专项指标,至20__年4年共计80万人。国家专项指标于每年年初下达,当年有效。各地在逐年落实国家专项指标的同时,根据需要与可能,在不突破国家下达给本地区当年度“农转非”计划和增人计划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安排一部分配套指标用于该项工作。要坚持考核、考试相结合。考核要以思想品德、工作能力、教学水平和对农村教育事业的贡献为主;考试要以相关学科为主,要根据当地和民办教师的实际情况,对长期从事民办教师工作,在边远地区、贫困山区任教多年,担任学校教学领导工作,以及教学成绩突出等的民办教师制定一定的免试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制分年度计划,并于每年10月底前将下一年度计划报送人事部、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

五、进一步扩大师范学校定向招收民办教师的数量,全国中等范学校每年定向招收民办教师的数量要达到中师招生总数的20以上,有条件的地区要争取达到30以上。全国平均每年定向招收民办教师3—4万人,4年合计约14万人。

六、要坚决辞退不合格民办教师,辞退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对辞退人员,地方政府要根据教龄等情况给予一次性的生活补贴。

七、各地要按照国家教委、国家计委、人事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教人〔1992〕41号文件精神,建立民办教师保险福利基金,改进民办教师离岗退养办法,使年老病残民办教师的生活得到保障。有条件的地区,对离岗退养的民办教师可参照公办教师退休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教师法》中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的规定。进一步贯彻教人〔1992〕41号文件精神,在调整公办教师工资时,相应增加民办教师工资。民办教师较多的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可实行以县为单位的民办教师国家补助费总额包干制,减少民办教师不减补助费,节余部分专项用于提高在职公、民办教师工资待遇。农村教育费附加应首先保证支付民办教师统筹工资。

九、为确保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后安心本职工作,各地要加强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他们稳定在急需的教学工作岗位上,为农村教育事业继续做出贡献。

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下,教育、人事、计划、财政、公安等部门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做好解决民办教育问题的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把统筹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纳入本部门的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共同研究,认真安排,坚决杜绝这项工作中的不正之风,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目标的实现,推动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例文五】事务性通知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调整城镇

供水、防汛工作业务分工的通知

市政办发〔1996〕210号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一日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城镇供水,防汛工作业务分工的通知》(×政办发〔1996〕81号)精神,市政府要求认真做好我市的调整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调整城镇供水,防汛工作业务分工的作用。多年来,我市城乡供水和防汛工作体制一直是城镇区域内由城建部门管理,区域外由水利部门管理。这种管理权限上的分割,已经不能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随着“甘露工程”的实施和防洪保安专项资金的征收,水利部门用于供水工程和防洪工程建设的投入将有较大的增加。鉴于此,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城镇供水和防汛业务划归水利部门管理。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城乡供水,城乡防汛工作的统一管理,也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保护,而且必将有力地推动城镇供水和防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供水、防汛能力。以于发问人民生活、保障和推动县或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按照省政府通知精神,我市高速的范围是六县和*区。上述区县负责城镇共水、防汛工作机构的人员、资产、债权、债务、技术档案等整体移交水利部门管理。移交后,城镇供水建设、生产经营管理以及防汛工程建设、维护,统一由水利部门负责。

各级政府要将城镇供水设施建设、防汛工程建设纳入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城市建设部门对水利部门实施水源工程建设、供水管网建设、防汛工程建设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等工程项目应给予大力协助,积极扶持城镇防汛和供水事业的发展。财政及城市建设部门原来用于县城供水建设、防汛工程建设的城市建设配 套费和政策性和补贴等资金,继续用于县城供水和防汛工程建设,并随财力的增长和防汛、供水工程建设规模的增大,每年应有所增加。

三、城镇供水、防汛工作业务分工移交由区县政府牵头,成立移交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办、水利局、城建局、审计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劳动人事局及相关银行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移交工作的实施。

四、为了确保城镇供水、防汛工作业务分工调整平稳有序地进行,人员的移交由劳动人事部门牵头,1996年4月8日(省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作出移交决定之日)报表数为准。移交程序按国有资产移交办法执行。

私教日常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 涉外合作办学;新加坡;教育政策;区域教育中心

中图分类号 G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7-0067-08

1965年,新加坡正式脱离马来西亚,形成独立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高等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新加坡的高等教育院校和机构数量偏少,教育规模总体偏小,而真正令其引以为豪的是高等教育领域的涉外合作办学,特别是“区域教育中心”(Education Hubs)的建设。区域教育中心是一个相对新鲜事物。按照简・奈特(Jane Knight)的定义,“区域教育中心的概念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即某国为使自己成为区域内或区域外的高等教育和科研中心而制定的计划和所做的努力……其判断的标准是,该国或地区是否在致力于创建一个有国内外人士参与的集群(Critical mass),该集群包括学生、教育机构、培训公司、知识产业、科学技术中心等,他们相互交流,有时共处一地,从事教育、培训、知识生产和其他创新活动”[1]。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简・奈特将世界范围内所存在的三种不同的教育中心进一步区分为:学生中心、高级技能人才中心、知识与创新中心。作为涉外合作办学的一种重要形式,目前,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声称正在建立区域教育中心,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卡塔尔、巴林、香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新加坡“区域教育中心”建O所取得的斐然成绩,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其在发展涉外合作办学方面的成功经验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一、新加坡区域教育中心建设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末,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为新加坡区域教育中心建设提供了全球大背景。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使涉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各国政府都把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进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成为推动新加坡加快区域教育中心建设的重要因素。金融风暴给新加坡造成的严重经济危机使其深刻意识到低端加工制造经济在欧美发达国家的知识型、创新型经济面前毫无优势。因此,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经济产业成为新加坡政府的新共识。金融危机过后,为了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新加坡政府决定以加快高等教育涉外合作办学为突破口,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1998年,新加坡贸易工业部下属的经济发展局提出旨在提高新加坡教育、科研、创新能力的“双翼发展”构想(The Idea of Twin Wings)。该构想根据新加坡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长远需求,计划在未来10年内引进至少十所世界顶尖大学到新加坡开办分校或进行合作办学,即著名的“十所顶级大学计划”(Top 10)。在这一计划中,其引进大学的形式包括: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联合培养学生,推进学科改造;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在新加坡建立分校,为本国和本地区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按照一流大学模式建立新型大学,比如“新加坡管理大学”[2]。新加坡希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集结世界各地的一流专家、学者以及高水平教师与高质量学生,进而迅速提高本国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水平,使其成为东南亚地区在教育、科研、创新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中心。此外,为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科技水平和就业能力,新加坡政府大力吸引外国教育机构前来合作办学,其外来合作机构包括世界级大学、外来学位课程中心、公司培训中心、寄宿及国际学校4种类型[3]。为了进一步发展教育和培训服务产业,政府鼓励合作办学机构广泛招收外国学生,特别是亚太地区学生,从而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区域教育中心”。“双翼发展”计划的实施开启了新加坡全面建设“区域教育中心”的序幕。

经过5年发展,新加坡的“双翼发展”构想取得较大成就。在引进大学方面,成功引进了8所世界顶尖大学前来合作办学,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与新加坡南洋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建立的以培养研究生层次工科人才为主的分校、霍布金斯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建立的“国际医学中心”、霍布金斯大学在新加坡独立开设的分校、佐治亚理工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建立的以培养物流与管理专业硕士为主的亚太物流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协助建立的新加坡管理大学、“沃顿商学院――管理大学联合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学开设的管理学院、法国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建立的新欧工商管理学院等[4]。在引进外国教育机构以及接收外来留学生方面,新加坡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广大高等院校、中小学的国际学校以及各种职业培训机构中外国留学生的日益增多,新加坡还将教育服务贸易建设成一个新兴产业。据新加坡政府的不完全统计,2002年新加坡已经有50000多名外国学生在1800多所公私立大中小学学习,这些学校雇佣了47000多名教职工,已经获得33亿新元的产值收入,占新加坡GDP的1.9%[5]。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大区域教育中心建设,同时作为“双翼发展”构想的延续,2003年8月,新加坡政府提出“环球校舍”(Global Schoolhouse)计划。该计划源于2003 年2月经济检讨委员会发表的面向未来十五年经济发展的一份报告:《新挑战,新目标――迈向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New Challenges, Fresh Goals――Towards a Dynamic Global City)。该报告在发展教育服务贸易方面明确提出把新加坡建设成一个“环球校舍”的总体目标,从而使新加坡在国际教育服务市场中占领更多份额。在具体目标上,该报告指出在2010年之前,争取实现在现有5万外来留学生规模的基础上,再扩招10万自费留学生和10万短期培训学生,并实现教育服务贸易收入占 GDP 5%的目标。

第三,新加坡政府为留学生教育发展提供的相关政策与服务支持是促进区域教育中心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新加坡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投入,正如其在“科学与技术计划”(2000-2005;2005-2010)中所言,充分彰显了其想成为知识与创新中心的雄心壮志[15]。为了更好地推进留学教育服务的发展,新加坡教育和经济管理部门联合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提供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一是针对发展国际教育产业所面临的高水平师资、尖端科研人才、国际化专门管理人才等的大量缺乏,新加坡政府一方面以优厚条件努力引进国外人才;同时,从长远出发,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积极邀请国外的优秀师资培训机构来新加坡开设分校或开展合作,协助新加坡培养符合国际教育需求的各类人才。二是建立专门负责为国际学生提供招生、就业等宣传和咨询服务的促进机构。目前,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留学教育大国都设置有相关的国际教育促进机构来促进其涉外教育的发展,比如美国设置的“国家教育信息中心”(N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Center)。在这方面,新加坡也不甘示弱,通过教育促进机构的海外分支机构来加强对新加坡教育的宣传、推销,积极吸引外国学生来新加坡留学,并为学生提供后续的相关咨询、就业协助等服务。三是实施更为灵活、高效和透明的签证申请和审批制度。从2002年开始,新加坡就简化了部分国家学生签证的办理手续。同时,在借鉴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做法的基础上,新加坡也推出了学生打工计划、签证延长计划等灵活措施,并实施了允许未成年留学生的母亲到新加坡陪读的政策,冀望以此来提高留学本国的魅力。四是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优越的住宿条件、便利的房屋出租和安全的居住h境等保障服务。

第四,坚持引进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原则,并实施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新加坡通过政策的构建来加强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合作,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新加坡政府从一开始就具有了非常明确的教育品牌意识,其引进的高等院校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名校,也有像北京中医药大学这样的具有某一学科研究特长和优势的普通高校。为了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新加坡实施了灵活多样的教育合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一是吸引世界顶尖大学到新加坡建立国际分校(international branch campus)。根据国际高等教育网站(Global Higher Education)的统计,截至2013年3月,全球共建立188所国际分校,其中新加坡有16所(包括2007年关闭的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加坡分校),约占全球国际分校总数的8.5%[16]。二是特许经营(Franchising),即国外某一院校或教育机构授权新加坡本土的院校或机构开设其所具有的课程或项目,学生在新加坡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并达到国外大学的考核要求后,国外大学给其颁发与其母校具有同等效力的学位证书。三是课程衔接(Program articulations),即新加坡本土的高等院校与国外一所或多所院校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同为学生提供教学和学习资源的一种合作办学模式。就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条件的选择去合作大学的国外分校选修学分。四是联合学位(Joint degree)制度,即新加坡的本土大学与国外的一所或多所院校联合开展课程教育,学生一部分时间在新加坡本土大学就读,一部分时间在国外大学就读,所获学分多所院校之间相互认可的制度。学生毕业时由国内外的合作院校联合签发学位证书。

最后,大力推进私立教育参与涉外合作办学,以弥补新加坡公立教育规模偏小的不足,并努力提高私立教育质量及其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由于新加坡私立教育起步比较晚,在质量上参差不齐,许多学校在设备、师资等方面比较欠缺,并存在一些有损新加坡教育声誉的行为。然而,新加坡私立学校数量发展迅猛,新加坡政府意识到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必须充分挖掘私立教育的潜力。为此,新加坡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有力举措来推进私立教育的发展,希望私立教育能够成为其拓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的重要力量和组成部分。为避免学位大幅度缩水,新加坡政府明确规定,所有的私立商科学校和技术学院都无权授予毕业生学位,只能颁发结业证书或毕业文凭。但是,如果私立院校与国外大学合作,并按照国外大学要求开设课程,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可以授予国外大学的学位。为了加强对私立院校的监督以及促进私立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新加坡政府推出了三项针对性计划,包括“新加坡素质级私立教育机构认证”(Singapore Quality Class for Private Education Organizations)计划、“消协保证标志教育认证”(Case Trust for Education)计划和“学生利益保护计划”(Student Protection Scheme)。2003年4月,新加坡标新局推出的“素质级私立教育机构认证”计划规定,凡是要获此认证的私立教育机构必须以新加坡的素质体系标准进行运作,其课程设置须得到有关部门的审批,其机构须具有健全的管理体系,并能为留学生提供完善的服务[17]。当然,通过“素质级私立教育机构认证”的机构将在国际学生的招生和管理方面得到政府的更多支持和优惠。2004年9月,新加坡出台了“消协保证标志教育认证”计划,其目的主要是为表彰和鼓励那些具有较高水准工作机制和较为完善的学生利益保护机制的私立教育机构,是否取得这一认证关系到一所私立教育机构是否有权招收国际学生。“学生利益保护计划”则主要是关乎学生学费保护的计划。该计划规定,由银行代表私立教育机构管理学生支付给私立教育机构的学杂费,如果私立教育机构倒闭或被迫停止办学,学生可以从托管银行领回其余下的应得学杂费。通过这些计划,新加坡政府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私立教育机构健全其管理体系和程序,为优质的私立教育机构提供“品质优良”的标签,从而增强外来留学生对新加坡私立教育机构的信任和提高新加坡留学教育的整体声誉。

三、新加坡区域教育中心建设的潜在问题

新加坡在区域教育中心建设中所采取的积极战略和务实策略使其涉外合作办学取得骄人成绩。然而,新加坡的区域教育中心发展也潜在一些不可忽视的深层次问题。

一是如何保障政府需求与一流大学需求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塞维尔与艾尔萨科夫(Xavier & Alsagoff)研究发现,随着“自由市场”的升级以及来自教育市场化竞争的盛行,不少大学把实现“全球化”看作是对自身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并认为“全球化”的标签等同于市场中高质量产品和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他们进一步探讨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如何通过三大策略成功地把自己提升为一个全球性机构的过程。然而,其研究也指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成功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努力,而是因为其顺应了新加坡政府意欲把新加坡建设成为一个“教育和知识中心”的宏伟计划[18]。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策略正是对政府发起‘环球校舍’项目的积极回应”[19][20]。现在的问题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能否继续保持其应有的竞争力和世界一流大学的身份,正如布拉斯(Blass)所言,这些做法与一流大学的应有理念是不相容的:如果想通过教学法、课程和教育哲理等来建构一个富有自由与意义目标追求的全球化典范,那么必须远离受市场驱动的方式,并重新审视“大学是道德发展之根本”的理念[21]。如果大学过于考虑发展经济和政府的需求,就必然要在教育质量等方面做出一定牺牲。

二是如何摆脱过于依赖国外人才支持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对国外高端人才的过度依赖一直困扰新加坡政府且没有找到有效解决办法。西都(Sidhu)等学者对与新加坡区域教育中心建设密切相关的三个涉外合作项目,即与杜克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在医学教育与研究领域的联盟,以及SMART(Singapore-MIT Alliance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y)(新加坡与麻省理工学院的科技研究联盟)项目,研究发现,新加坡与国外大学的一些合作具有典型的深层次不平等关系[22]。相对于对那些谄媚迎合国外研究机构和人才的项目而言,新加坡本土能力构建的动力或积极性则是相对逊色的。从长远来看,这些安排是有问题的,首先其合作是基于扭曲的联盟基础之上,这在财政上造成的风险主要由新加坡来承担,这种状况不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其次,对外来人才实施不同的、更为优越的待遇可能会在更大层面上挑战社会的和谐[23]。因此,从长远来看,新加坡如何在区域教育中心建设中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逐步摆脱对外国人才的过度依赖,这是新加坡不得不考虑的一个深层次问题。

三是如何使涉外合作办学更好的为本土人才培养和留住本土人才服务。虽然对于区域教育中心建设,人们的关注点往往在于国际学生的招生上,但是发展本土人才始终是其根本目标。新加坡区域教育中心建设加大了国外高端人才的引入,但在本土人才培养或吸引本土人才回流方面,其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一个常见的现象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往往强调收益的产生而忽视了其它由政府或其它机构所倡导的多样化理性。Lee通过比较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教育中心的发展,发现其具有三个显著共同目标,即发展本土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和促进人才“回流”。然而,作者研究发现这三者的区域教育中心建设并没有发挥吸引外国学生和促进人才“回流”的应有作用。相反,外在的一些因素,比如独特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伦理道德则成为了吸引外来学生的重要因素。此外,作者还发现这三者的人才培养计划及其在实施中的效果往往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24]。西都等学者指出,展望未来,考虑到新加坡作为以英语为通用语言的国际化城市的身份及其良好的社会构成,包括良好的高等教育国际生资助制度、良好的福利和生活质量,新加坡将会持续享受到这一计划在吸引国际学生和熟练劳动力方面所带来的成功。而新加坡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成功实现向知识与教育中心发展所要求的第三种模式转变方面,即加强本土能力建设以及在科研进程中采取的政府不干预方式[25]。

四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因素在吸引外来留学生中的份量,弱化其它非教育因素的作用。教育因素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占主体地位才是决定教育服务贸易稳定持久发展的重要原因,如果留学教育的发展过多依赖其它因素来吸引学生,必然潜在诸多风险。凯尔与福格尔(Kell & Vogl)对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区域教育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亚洲教育中心的建设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并不是没有问题的[26]。比如在香港和马来西亚,存在着有关移民的问题以及与政治和文化环境相关的担忧。这三者在建设区域教育中心方面的优势之一是在安全保障和政治稳定方面具有良好的声誉。不只是教育本身,而是其它因素的综合影响决定了其吸引国际学生的潜力。将来,亚洲教育中心的扩张将更多依赖于中国教育市场,而这将取决于中国政府的态度。因为持续的学生数量增长将主要通过“奖学金”方式得以维持,比如,2007年中国政府2/5的奖学金都分配给了去往亚洲国家留学的学生。同时,亚洲教育中心在国际市场中的定位同样也面临着挑战,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把全球学生流向迅速转变的动力归结于全球性的外在改变以及与特别的地区和国家相关联的国内事务上。

四、对我国涉外合作办学的启发与思考

在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新加坡区域教育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及潜在的问题与挑战给我国的涉外合作办学带来诸多启发与思考。

首先,如何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来促进国际化优质人才的培养,使中外合作办学真正的成为我国高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明确规定: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同时“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招收学生,纳入国家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目前我国已有的10所中外合作大学以及2000个左右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是以招收中国学生为主。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中外合作办学具有非常明确的本土人才培养定位。从新加坡的经验来看,这也是一个明智之举。然而要真正促进国际化优质人才的培养,使中外合作办学成为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需要始终坚持引进世界优质教育资源的原则,更要秉承“回归教育之根本”的理念,即猿忠园煊胖式逃为根本目标和准则。归根结底,这两个坚持的本质在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规模与速度问题,即在短时期内中外合作办学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规模水平。如果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的提升办学数量,势必会影响教育资源引进的质量。同时,大规模的创办合作院校或项目,在政府财政投入缺乏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其远离市场利益驱动而不偏离教育质量发展之根本轨道?而从长远生存与发展来看,收益也是中外合作办学必须正视和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12]Daquila, T.C. Internationalizing Higher Education in Singapore: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the NUS Experience[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13(5): 629-647.

[13]Lee, M.H. Internationalizing Universities: Comparing China’s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1996-2006)[J].Crossing Borders in East Asian Higher Education in CERC Studies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 2011(27):283-315.

[14]Mok, K.H. The Rise of Trans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Student Mobility and Studying Experiences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J].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2012(25):225-241.

[16]向雯. 经验与启示:新加坡国际合作办学的发展[J].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3(2):67-72.

[17]Singapore Standard, Productivity and Innovation Board. Singapore’s Quality Class for Private Education Institutions[EB/OL].[2016-03-06]. http://spring.gov.sg.

[18]Xavier, C.A. & Alsagoff,L. Constructing “World-class” as “Global”: A Case Study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J]. Educational Research for Policy and Practice,2013(12):225-238.

[19]Sidhu, R. The Brand Name Research University Goes Global[J]. Higher Education,2009(2),125-140.

[20]Ng, P. T. Singapore’s Response to the Global War for Talent: Politics and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2001(3):262-268.

[21]Blass, E. From Globalisation to Internationalisation: Stepping Back to Move Forwards in Progressing Higher Education in Overseas Market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rning,2009(4):175-183.

[23]Ong, A. Ecologies of Expertise: Assembling Flows, Managing Citizenship[C]. In Ong,A .& Collier,S. (Ed.), Global Assemblages: Technology, Politics & Ethics as Anthropological Problems. Oxford: Blackwell,2005:337-353.

[24]Lee, J.T. Education Hubs and Talent Development: Policymaking and Implementation Challenges[J]. Higher Education,2014(68):807-823.

上一篇:规划日常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铁路日常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