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30 15:57:07

八五普法工作计划

八五普法工作计划篇1

一、落实2020年学法计划,积极开展XX镇领导干部宪法活动。坚持以新时代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制定202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并贯彻落实2020年学法计划,积极开展党章党规、扫黑除恶知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系列重要讲话、《宪法》等多次学法讲座。

二、重点突出宪法宣传,营造浓厚学法氛围。今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第七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第三个“宪法宣传周”。我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学习宣传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关于“宪法宣传周”工作方案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这一主题,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结合我镇实际,以法律八进为载体,开展全覆盖,多形式的宪法宣传周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宪法氛围。

三、联合综治,积极开展“新媒体法雨”行动。为扩大宣传全覆盖,XX司法所联合XX镇综治办、禁毒办,利用“XXXX”这个公众号,积极反家庭暴力法、禁毒法、宪法、反间谍法、国家安全法等多个宣传资料,在实践中探索更多有效的方式,开展直接面向群众的普法活动。

四、民主法治村成效显著。今年我镇加强对民主法治村的指导工作,在各村都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常见的问题有“五薄两册”填写不规范、内页材料缺失等问题,通过现场指导和业务培训,各村都取得较为显著的进步,民主法治村的建设也得到进一步规范。

五、建设新的法治文化阵地。2020年,XX司法所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设XX村法治文化公园、XX村法治文化长廊这两个法治文化阵地,让周边群众在散步的同时也能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

今年以来,XX司法所在县司法局的领导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努力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努力为XX镇的发展提供法律服务,为推进平安XX、法治XX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以下是XX镇2021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

2021年“八五普法”规划的的开官之年,要积极督促各村采取固定标语、专栏、广播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和平安创建活动,刷新法治平安固定宣传标语,增设法律知识宣传栏。利用春节、3.8国际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5国土日、禁毒日、12.4宪法日等有利时间节点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法律八进活动和法律顾问活动。

加强普法阵地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普法阵地建设,结合强基促稳活动,争取再建设2至3个个村级普法基地,镇级法治阵地尽快开工建设。

八五普法工作计划篇2

周建强首先传达了《中央书记处关于科协工作的几点意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和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志在地方科协党组书记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精神。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安徽省科协八届五次全委会议程》、《安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和《关于变更安徽省科协八届委员会委员、常委的建议》。会议同意将以“团结动员全省科技工作者,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作出新贡献”为主题的工作报告提交安徽省科协八届五次全委会审议。

会议指出,2012年是安徽省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起步之年,科协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全省各级科协组织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贯彻中国科协八届二次全委会议精神,努力推动科协事业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一要集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为经济强省建设提供智力支撑。重点办好安徽省科协年会、安徽博士科技论坛、第二届皖台科技论坛等活动,扎实推进科技思想库建设,充分发挥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安徽(合肥)工作基地“招商引智”的作用,深入实施“5612”工程,加大“科普惠农‘百•万’工程”实施力度,继续开展农技协骨干大规模集中培训活动。

二要积极推进科普产业创新发展,努力服务文化强省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科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科普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办好第五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加快推进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芜湖科普产业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办好第三届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努力拓宽科普产品的创新源头。

三要深入开展科学素质工作,努力服务生态强省与和谐安徽建设。按照《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部署要求,认真履行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职责,推动各牵头单位制定十项具体实施方案;围绕主题广泛开展各类主题科普活动,重点办好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实施“安徽省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继续在安徽科技报开辟“百名医学专家讲科普”专栏,扎实推进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建设;继续开展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引导和支持基层开展科普画廊、科普书屋、科普惠农服务站等科普设施建设,探索和支持芜湖、蚌埠两市科普产品工程中心分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合肥现代科技馆作用。

四要围绕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进一步加强科协人才工作。以彰显科技工作者贡献和成就为重点,充分发挥安徽科技报、安徽公众科技网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办好中国科协会员日等重要活动,进一步加大对基层一线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组织筹办好首届安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和第十四届安徽青年科技奖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发挥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竞赛活动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

五要以建设好“科技工作者之家”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探索发挥各级科协代表大会代表重要作用的办法和途径。联合民政部门加强对科协所属学会改革发展的指导,进一步加强学会能力建设和党建工作。倡导鼓励高新技术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科协组织,培育支持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加大在综合性高校建立科协组织的力度。充分发挥机关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重要作用,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效能建设和创建学习型科协组织活动,进一步推进《安徽省科协常委联系点制度》和省科协委员联系基层科协组织工作的实施。(张彤 编辑:施小刚)

八五普法工作计划篇3

完善科普工作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强县、乡(镇)、社区科普组织网络及科普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普主力军的作用,搞好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工作,并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任务,使我县科普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突出品牌示范,在有限的人、财、物资源条件下,树立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典型,打造精品,发挥品牌特色示范引路的作用,以科普日、青少年科技竞赛和科教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等活动为载体,以社区科普活动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社区科普活动中心、活动室、科普长廊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以点带面,促进科协工作上新的台阶。

(二)力争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上有新突破。

围绕制约我县企业技术瓶颈问题,深入企业调研指导,全力做好科技项目培育和策划工作,筛选、推荐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上报到国家、省、州有关部门,力争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上有新突破,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助推我县经济发展。

(三)狠抓科技培训。

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通过实施星火计划、成果推广计划、科普惠农计划、创建农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等形式,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辐射和带动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科普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发展能手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三是开展“菜单式”送科技下乡,大力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年要举办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的科技培训1440期,培训72000人次,招收农函大学员2100名。

(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拓展科技对外合作与交流。

积极寻求与科研院所在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合作,重点解决八角等支柱主导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强发展后劲。加强引资力度,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力度,促进八角深加工项目尽快建设。继续做好八角产业基础研究工作,结合正在实施的国家、省下达的八角项目,积极推广成熟技术,加强八角生产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八角产业科技含量。打响“中国八角之乡”品牌。

(五)继续重视知识产权工作,鼓励创新以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为重点,搞好知识产权的培训和宣传工作,认真执法,不断总结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知识产权工作全局,实施好知识产权战略,为建设创新型云南做出贡献。

(六)加强对验收结题的科技项目后续管理。

(七)组织实施好县本级科技计划项目。

(八)进一步修改完善《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组织有关部门和个人进行成果申报,积极筹备召开全县第二届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八五普法工作计划篇4

一、加强统计执法监督制度建设

(一)建立完善统计法治保障监督体系。加快构建系统完整、协同高效、约束有力的现代化统计法治保障监督体系,促进统计督查、执法检查、业务核查配合联动,更好发挥统计法治的保障监督作用。

(二)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核、解读。严格落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开展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审查。

(三)加强统计执法相关制度建设。完善统计执法流程,进一步规范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健全完善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移送办法和相关工作机制。

二、深入开展统计普法宣传

(一)做好“八五”统计普法规划的制定工作。拟定区统计局“八五”普法规划,从组织领导、普法重点、普法形式、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要求,做好相关工作的贯彻落实。制定2021年度统计普法宣传计划并做好组织实施。

(二)深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推动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意见》《办法》《规定》和统计法律法规。持续推进统计法进党校工作,推动统计系统领导干部到各镇(街道)、企业宣讲统计法律法规。

(三)落实普法责任制。结合统计执法做好统计法宣传,推动执法普法双促进。做好业务与普法的结合工作,组织全区统计系统干部线上学习统计法知识。推动各专业将统计法律法规纳入专业培训中,提高各级统计人员的依法统计意识。

(四)凝聚普法合力。利用国家宪法日、统计法颁布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式普法,结合在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统计督查等工作中开展嵌入式普法,广泛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创新式普法,不断扩大统计法治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强化统计执法检查

(一)依法依规做好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工作。配合做好市统计局直接查核处理的统计违法案件和处分处理工作。畅通举报渠道,做好统计违法举报线索记录及核实工作。

(二)加大“双随机”执法检查力度。制定年度统计执法计划,组织各专业及时开展执法检查。联合区级相关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推进执法检查相关工作网上运行。

(三)提升执法工作整体水平。通过现场指导、定期调度、督查督办、案卷评查等形式,推动各专业加强执法检查。通过适当方式对各专业执法情况进行评查,评查结果纳入对各专业年度业务评价结果。

(四)强化统计信用建设。动态调整行政权力目录清单。优化一体化政务平台服务事项,做好“12345”政务热线工作。健全全区统计信用建设工作机制,对违法企业依法依规进行处罚,按照国省有关规定对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统计失信人员进行认定公示,实施联合惩戒;通报典型案例,发挥警示教育和震慑作用。

(五)深化国家统计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系统谋划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形成统一指挥、上下联动、各方协同的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工作格局,确保各项整改成果巩固落实、推向深入,问题不反弹。

四、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

(一)选优配强统计执法机构工作人员。注重把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执法监督领导岗位上。健全执法检查骨干人才库。

(二)加快推进统计执法队伍的专业化。做好国家统计局执法资格培训、考务工作。组织统计执法人员大学练兵大比武活动。

八五普法工作计划篇5

第一条 为保障邮政普遍服务,加强对邮政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用户合法权益,促进邮政业的健康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邮政业的规划、建设、服务、市场、安全及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省邮政管理部门负责全省邮政普遍服务和邮政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邮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邮政普遍服务和邮政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邮政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邮政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快邮政设施建设,提高邮政普遍服务水平,鼓励快递企业发展,满足社会需要。

第五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邮件、快件收寄和运递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邮政业发展规划、邮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并由有关部门编制相关专项规划。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邮政业发展规划和邮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内容,明确独立占地的邮政营业场所、邮件、快件处理和储运场所的位置和规模,保证邮政设施建设适应邮政业发展的需要。

邮政运输网络建设应当纳入地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农村地区邮政设施建设应当纳入乡镇和村庄规划。

第七条 城市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村镇建设,应当按照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同时规划、设计与之配套的邮政设施并同步建设、验收。城市建成区已有的邮政设施不能满足邮政普遍服务要求的,应当列入城市改造计划,扩建或者重建。农村居民集中的区域应当设置邮政局所等邮政普遍服务设施。

火车站、机场、港口、长途汽车站、大专院校、城市社区、旅游景区、大型商场等公众服务场所,应当建设配套的邮政设施。

第八条 按照规划要求配套建设的邮政普遍服务设施,由政府统建的,邮政企业按规定无偿使用;由其他方出资建设的,邮政企业以建筑安装成本价购买或者优先租用。邮政企业不得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非营利性邮政设施建设用地,按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划拨,并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邮政企业不得擅自改变划拨的非营利性邮政设施建设用地的使用性质。

第十条 邮政企业应当根据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和方便群众的原则在城市街道、商业区、社区等位置设置邮筒(箱)、邮政报刊亭、邮政便民服务站等邮政设施,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免收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邮政企业应当对其设置的邮政设施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建设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给予支持,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设置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在行政村设置村邮站或者其他接收邮件的场所,保障村村通邮。

邮政企业应当与村民委员会签订邮件妥收妥投协议,支持、指导村邮站建设。

第十二条 邮政企业设置、撤销邮政营业场所,应当事先向邮政管理部门备案;撤销提供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或者将自办邮政普遍服务场所转为代办的,应当经邮政管理部门批准并予以公告。

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地址发生变更的,邮政企业应当向邮政管理部门备案并予以公告。

第十三条 城镇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小区、住宅建筑工程,应当将信报箱的建设纳入建筑工程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并与建筑工程同时投入使用。信报箱的规格和样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施工图审查机构对没有信报箱设计或者不符合信报箱设计规范的住宅工程,不得发放施工图审查合格书。信报箱的建设应当纳入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范围,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设置信报箱的,不予通过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本条例施行前,城镇居民楼未设置信报箱的,由产权所有者或者管理者根据用邮情况自行负责补建,也可以委托邮政企业补建,所需费用由委托人承担。

信报箱产权归投资人所有。产权所有者或者管理者负责信报箱的管理、维修和更换,也可以委托邮政企业维修、更换,所需费用由委托人承担。

第十四条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应当在适宜位置设置接收邮件场所。

物业服务单位应当为邮政企业、快递企业投递邮件、快件提供便利。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迁移、毁损邮政设施。

因城镇建设需要征收、拆迁邮政营业、邮件处理和储运场所的,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重新规划设置,建设单位应当与邮政企业协商,按照就近安置、方便用邮、不降低邮政普遍服务水平、不少于原有面积的原则,先安置后搬迁,所需费用由征收、拆迁单位承担。

第三章 普遍服务

第十六条 邮政企业提供邮政普遍服务,应当符合邮政普遍服务标准。

未经邮政管理部门批准,邮政企业不得停止办理或者限制办理邮政普遍服务业务。

邮政企业应当确保服务时限和邮件安全,并及时足额兑付邮政汇款。

省内邮件全程时限由省邮政管理部门规定。

第十七条 邮政普遍服务业务资费执行国家资费标准。邮政企业根据用户需要,可以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的延伸服务,资费标准由省邮政管理部门在征求公众意见后提出,省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后执行。

第十八条 对具备国家规定的通邮条件的用户,邮政企业应当在用户办理邮件投递登记手续后的七日内予以通邮。

对尚不具备通邮条件的用户,邮政企业应当将邮件投递至用户指定的已通邮的邮件代收点或者用户租用的邮政信箱。

邮政企业应当将以邮政信箱为名址的收件人报邮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邮政企业委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办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应当符合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并加强对接受委托的单位或者个人的管理,保证其提供的邮政普遍服务符合邮政普遍服务标准。

第二十条 用户交寄邮件应当符合国家邮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准寄内容、封装规格、书写格式,正确书写邮政编码,使用标准信封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邮资凭证。

用户交寄邮件不符合前款规定的,邮政企业不予收寄或者退回寄件人;无法退回的,按无着邮件处理。

第二十一条 邮政企业采取按址投递、用户领取或者与用户协商等方式投递邮件。

已设置信报箱的,平常邮件可以实行插箱投递;给据邮件由用户签收,用户委托的代收人或者代收机构代为签收的,视为用户本人签收;没有设置信报箱的,城市邮件投递到收发点或者收件人指定的地点,农村邮件投递到村邮站或者村民委员会确定的接收场所。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邮政企业提供邮政普遍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并对村邮站的设置、运行和村邮站服务人员的报酬给予资金补贴。

第二十三条 经邮政管理部门核定的带有邮政专用标志的车辆免办道路运输证。邮政普遍服务专用车辆运递邮件,按照省有关规定减免车辆通行费。

第二十四条 邮政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无故拒办邮政业务或者擅自中止对用户的服务;

(二)故意积压、延误投递邮件;

(三)延付、拒付、截留、挪用用户汇款;

(四)收寄禁止寄递物品,或者超限收寄限制寄递物品;

(五)限制用户支付邮政普遍服务业务范围内信件、印刷品、包裹等邮件资费的方式;

(六)限定用户使用指定的服务,向用户搭售商品、服务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

(七)转让、出租、出借邮政专用标志、邮政专用品和带有邮政专用标志的车辆;

(八)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邮政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办理机要通信、国家规定报刊的发行以及义务兵平常信函、盲人读物和烈士遗物的免费寄递等特殊服务,适用本条例关于邮政普遍服务的规定。

第四章 快递服务

第二十六条 经营快递业务应当依法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经营快递业务。

申请人凭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后,方可经营快递业务。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向邮政管理部门提交年度报告。

第二十七条 快递企业经营许可事项发生变更或者停止经营快递业务的,应当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注销手续。邮政管理部门颁发、变更和注销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应当向社会公告。

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不得涂改、租借和转让。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快递业务或者经营国际快递业务的,在国家邮政管理部门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后,应当向邮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八条 快递企业设立分公司、营业部等分支机构,应当持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副本及所附分支机构名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第二十九条 快递企业中止经营快递业务,应当提前七日向邮政管理部门报告并向用户公告,妥善处理尚未投递的快件。

第三十条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按照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许可范围经营快递业务,提供符合快递服务标准的快递服务。

收寄快件应当规范填写快递运单。快递运单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第三十一条 实行加盟经营的快递企业,双方应当订立书面加盟合同,并向邮政管理部门备案。企业应当在服务标准、服务质量、运营安全、业务流程、用户投诉、损失赔偿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

第三十二条 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收寄禁止寄递物品,或者超限收寄限制寄递物品;

(二)相互串通操纵快递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或者用户的合法权益;

(三)冒用其他企业名称、企业标志和商标标识,扰乱市场经营秩序;

(四)故意积压、扣留、倒卖、延误用户快件;

(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对快递企业在规划、建设、用地、信贷、融资、创业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海关、检验检疫、民航、铁路、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为快递企业提供便利。

第五章 邮政安全

第三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邮政通信安全、畅通和保护邮政设施的义务,并有权制止、举报危害邮政通信安全、畅通和破坏邮政设施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交寄、夹寄带有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放射性、毒害性和传染病病原体的危险有害物品以及非法出版物等国家禁止寄递的物品。

特定时期经国家邮政管理部门批准,省邮政管理部门可以公布国家禁止寄递物品之外的禁寄物品名录。

第三十六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邮件、快件收寄验视的规定。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发现交寄、夹寄禁止寄递物品的,不予收寄,并交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对不能确定安全的物品,应当要求用户出具相关部门的安全证明,并详实记录物品名称、数量、重量、收寄时间、寄件人和收件人名址等内容,记录留存应当不少于一年。用户不能出具安全证明的,不予收寄。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从业人员当面投交邮件、快件时,邮件、快件包装完好、重量相符的,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应当予以签收。

第三十七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遵守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对用户名址信息负有保密义务,并应当在寄递服务中合理使用。

用户对其名址信息享有查询、更正、限制使用和要求删除的权利。

第三十八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接受网络购物、电视购物和邮购等经营者委托提供寄递服务的,应当与委托人签订安全保障协议,并报邮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九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制定含有格式条款的合同、单据应当遵循公平原则。格式条款含有免除或者限制自身责任内容的,应当采用清晰明白的文字、符号、字体等合理方式提请用户注意,并按照用户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公开的服务承诺视为服务合同的条款。

第四十条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制定邮政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发生重大安全和服务阻断等突发事件后,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应急部门和邮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四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在邮政营业场所、快递企业营业场所出入通道或者邮政设施周围设摊、堆物,妨害用户使用邮政服务、快递服务或者影响带有邮政专用标志的车辆和经邮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快递车辆通行;

(二)扰乱邮政营业场所、快递企业营业场所正常秩序;

(三)冒用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名义,或者伪造、冒用邮政专用标志、邮政用品用具生产监制证以及邮政管理部门对邮政普遍服务专用车辆和快递车辆的认定证件;

(四)私自开拆、隐匿、扣留、毁弃、盗窃、倒卖他人邮件、快件或者撕揭邮票;

(五)非法拦截、强登、扒乘、扣留带有邮政专用标志的车辆和经邮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快递车辆,妨碍从业人员收寄、运输邮件、快件;

(六)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第四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带有邮政专用标志的车辆和经邮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快递车辆给予道路通行便利。上述车辆在运递邮件、快件途中发生一般交通违章或者轻微交通事故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记录后立即放行,待其完成运递任务后,再作后续处理。发生严重违章确需扣留车辆或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协助保护邮件、快件安全并及时通知车辆所属企业转运邮件、快件。

带有邮政专用标志的车辆和经邮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快递车辆需要临时占用道路揽收和投递邮件、快件的,在保证交通安全、驾驶人不离开车辆和不影响道路通行的情况下,可以在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停车的地点外占用道路临时停车。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不得擅自改变带有邮政专用标志的车辆和经邮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快递车辆的用途。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邮政企业、快递企业、邮政用品用具生产企业、集邮票品经营者和集中交易市场的经营、服务行为以及印制销售邮票、仿印邮票和邮资图案等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 邮政管理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可以采取下列监督检查措施:

(一)进入邮政企业、快递企业、集邮票品集中交易市场、邮政用品用具生产企业或者涉嫌违反邮政法律、法规活动的其他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

(三)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凭证;

(四)要求提供财务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以及其他有关经营的信息;

(五)经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查封、扣押与违法活动有关的场所、运输工具以及相关物品,对信件以外的涉嫌夹带禁止寄递或者限制寄递物品的邮件、快件开拆检查。

邮政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被检查的企业应当接受检查并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

第四十五条 邮政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对邮政企业使用邮政普遍服务、特殊服务补贴资金进行监督。

第四十六条 邮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履行邮政行业统计和经济运行分析的职责。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和邮政用品用具生产企业应当依法向邮政管理部门报送统计资料和邮政普遍服务工作情况等信息。

第四十七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造成邮件或者快件丢失、损毁、内件短少的,应当采取补救措施,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赔偿。

第四十八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受理用户投诉或者举报。对于用户的投诉、举报及邮政管理部门批转的用户申诉,应当及时处理,并自受理之日起十日内答复用户。

用户对处理结果不满意的,可以向邮政管理部门申诉,邮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诉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答复。

第四十九条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国家邮政管理部门公布的邮政用品用具监制目录,对邮政用品用具的生产实行监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未经监制的邮政用品用具。

第五十条 省邮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指导开展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和特殊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第五十一条 依法成立的邮政企业管理协会、快递行业协会、集邮协会、直邮协会等行业社会团体,应当自觉接受邮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发挥服务企业和行业自律作用,促进邮政业的健康发展。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邮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法定条件、程序实施行政许可,侵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

(二)明知有违反邮政法律、法规的行为不依法、不及时查处的;

(三)泄露在监督管理工作中知悉的企业商业秘密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将普遍服务自办网点改为代办网点,致使提供的邮政普遍服务不符合邮政普遍服务标准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迁移、毁损、拆除邮政设施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时间要求,为具备通邮条件的用户通邮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六条 违反第二十四条、第三十二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非法物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经营快递业务不符合快递服务标准或者擅自停止经营快递业务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拒报、虚报统计资料和信息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六十条 快递企业被吊销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自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三年内,不得申请经营快递业务。

快递企业法定代表人对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被吊销负有个人责任的,自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三年内,不得担任快递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第八章 附则

第六十一条 本条例自20xx年7月1日起施行。20xx年9月4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河北省邮政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邮政局主要职责(一)拟订邮政行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标准,提出深化邮政体制改革和促进邮政与交通运输统筹发展的政策建议,拟订邮政行业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草案。

(二)承担邮政监管责任。推动建立覆盖城乡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推进建立和完善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保障机制,提出邮政行业服务价格政策和基本邮政业务价格建议,并监督执行。

(三)负责快递等邮政业务的市场准入,维护信件寄递业务专营权,依法监管邮政市场。

(四)负责监督检查机要通信工作,保障机要通信安全。

(五)负责邮政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负责邮政行业运行安全的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保障邮政通信与信息安全。

(六)负责邮政行业统计、经济运行分析及信息服务,依法监督邮政行业服务质量。

(七)负责纪念邮票的选题和图案审查,负责审定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年度计划。

(八)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邮政组织,处理政府间邮政事务,拟订邮政对外合作与交流政策并组织实施,处理邮政外事工作,按照规定管理涉及港澳台邮政工作。

(九)垂直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局。

八五普法工作计划篇6

第一条 为使我省各级各类学历教育招生计划管理工作规范化,促进我省学历教育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有关招生计划管理文件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成人高等教育、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普通中等专业教育和成人中等专业教育共七类。

第三条 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成人高等教育和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招生计划为指令性计划:普通中等专业教育、成人中等专业教育招生计划为指导性计划。

第四条 省教育厅统筹管理各级各类学历教育招生计划编制、下达、监督执行等工作,各招生学校和各级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

第二章 计划编制

第五条 根据教育部对各级各类学历教育招生计划管理要求,由省教育厅制定年度计划编制办法和编制流程。各招生学校按照计划编制办法和流程的规范要求,按时完成招生计划及招生来源计划编制工作。

第六条 招生计划及招生来源计划编制要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原则。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要根据我省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生源质量为主,陕西生源为主”,加强对人才需求的分析、预测,结合自身办学条件、近年来我省生源情况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做好招生专业结构调整,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依法自主、科学、合理地编制招生计划及招生来源计划。

第七条 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在国家下达研究生招生计划规模内,按照省上规定的编制程序及工作时限要求,及时、确准编制分专业招生计划,并上报省教育厅审核汇总后报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单位的招生资格及招生专业必须经学位管理部门批准,

第八条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编制要根据国家确定的年度招生计划规模,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编制分学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各招生单位必须统一使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来源计划的编制、上报、审核、汇总、分送、调整、执行及相关管理均在网上进行。

第九条 普通高等教育分省招生计划的编制,要坚持“以本省为主,实行省际对等”的原则。省教育厅统筹普通高等教育分省招生计划编制工作。根据全省经济、社会、人口、考生及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年度留省招生计划比例,审核各招生学校出省计划,统筹平衡省际间计划分布。同时,积极采取措施,鼓励部委属及外省院校增加在陕招生计划。

第十条 普通高等学校确定普通高等教育专业招生计划,省教育厅专业就业情况预测,引导各高校调整专业结构。各高校要认真负责做好分专业招生计划编制工作,按规定和时限要求完成分专业生源计划编制工作,送省教育厅审核汇总后,报教育部。教育部审核备案后,由省教育厅、省发改委下达各普通高等学校。凡未批准设立的普通高等学校和未经审批的本专科专业,一律不予安排招生计划。

第十一条 为保证国家部分重点建设项目和艰苦地区、行业的人才需求,部分普通高等学校经省教育厅审核并报教育部备案后,可面向地质、矿业、石油、军工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人单位招收适量的定向就业生,并据此编制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安排定向就业招生计划的高等学校要与具有人事调配权的定向就业单位签订用人需求协议书,并面向生源地全省招生。

第十二条 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对人才选拔培养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经省教育厅和总政治部同意后,可依据国防生招生计划编制相应的来源计划。

第十三条 普通高等学校在网上编制的来源计划,要与学校年度招生章程同时提交省教育厅审核。安排定向就业招生计划的高等学校须提交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定向就业招生用人需求协议书正本扫描件。

第十四条 独立学院过渡期内,其招生来源计划的编制工作应接受其申办普通高等学校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五条 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招生计划的编制。省教育厅按照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限额,根据当年高职毕业生的数量及专业分布情况,确定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高等学校安排招生的专升本专业应有学士学位授予权。专升本招生计划包含在各高等学校年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招生计划之内。重点建设的“985工程”、“211工程”的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不得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

第十六条 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编制。根据教育部确定的年度招生计划规模,省教育厅在严格考核其办学资格、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分学校招生计划规模,并统筹管理来源计划编制工作。各成人高等学校负责向省教育厅提出本校招生计划和分省分专业计划建议数以及办学形式建议,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来源计划,送省教育厅审核汇总后上报教育部。

第十七条 成人高等学校要合理定位,充分发挥其在终身学习中的作用,逐步压缩其举办普通高职教育规模和点数。从2008年起,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取消成人脱产班办学形式,只安排函授及业余形式的招生计划。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成人脱产班的规模根据行业需求从严控制。

第十八条 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招生计划的编制。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限额,确定分学校招生计划。招生学校根据省上确定的分学校招生计划,合理编制分专业招生计划,并报省教育厅审核。未经审批同意招收五年一贯制的学校和专业不得安排招生计划。

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进入高职教育阶段学生的规模纳入学校当年高职招生计划。

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主要在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各类中等专业学校不得单独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

第十九条指导性计划的编制。各招生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提出年度计划规模,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并经主管部门同意后上报省教育厅。

第三章 计划下达

第二十条 在国家下达我省年度指令性招生计划后,省教育厅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结合各普通高等学校实际办学状况,及时科学合理安排分学校招生计划,确定各学校年度招生计划规模。

第二十一条 下达指令性计划要坚持:

1 严格考核基本办学条件。根据各普通高等学校年度统计和办学条件监测结果,审定年度招生计划规模。对办学条件趋紧的学校,要适度调控其增量。对因办学条件不达标被教育部亮“黄”、“红”牌的学校,按照有关规定核减其年度招生计划,直至停止招生。

2 统筹兼顾。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结合普通高等学校已有各类计划规模,统筹安排年度各类招生计划增量,平衡各院校需求。

3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结果,在招生计划上给予奖励或处罚。

4 招生计划与高校就业情况相挂钩。对社会急需且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以及就业状况整体较好的普通高等学校,在计划安排上优先支持。

5 促进高校依法办学、规范招生。把各普通高等学校依法办学、规范招生以及计划完成情况作为安排其年度招生计划重要依据之一。对不按有关规定违规办学,违规招生,且引发不稳定问题的学校,核减其年度招生计划。对严重完不成计划或未经有关部门同意大量超计划招生的,调减其年度招生计划。

第二十二条 指导性计划要在严格考核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由省教育厅提出年度指导性计划总量,并根据学校需求予以安排。

第四章 计划执行和管理

第二十三条 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成人高等教育和成人中等专业教育招生计划的执行单位为各招生学校和省招生办公室。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和普通中等专业教育招生计划的执行单位为各招生学校和各设区市招生办公室。

第二十四条 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必须认真执行经有关省级、市级招办向社会公布的来源计划。未经省教育厅同意,不得擅自扩大招生规模,不准无计划招生或超计划招生。

第二十五条 省教育厅监督普通高等学校的来源计划执行情况;省招生办公室协助省教育厅监督高等学校的计划执行情况。各招生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组织监督本单位计划执行情况。要通力合作,采取措施,努力完成招生计划。

第二十六条 在集中录取期间,普通高等学校的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来源计划调整要根据其生源状况,出具正式书面文件,并征得省教育厅和计划调入及调出省级招办的同意。省招办根据录取工作安排、学校生源情况会同省教育厅对计划调整提出意见,在省教育厅确认后,按照计划管理系统显示确认的计划调整结果执行。省教育厅根据学校招生规模和相关生源地省级招办意见,审核高等学校计划调整申请,监督高等学校来源计划执行。

第五章 其他

第二十七条 对于在各级各类学历教育招生计划编制、下达、执行中的违规行为,依据《教育部关于实行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教监[2005]4号]和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八五普法工作计划篇7

近年来,我局依法普法治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依法治领导小组“五五”普法工作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制定普法规划,完善学习制度,扎实推进依法治理,较好地完成了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通过开展自评,我局“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考核分为98分。现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推动“五五”普法顺利实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为保证移民系统“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实施,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经局党支部研究,成立了县移民开发局“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并领导实施全县移民系统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决定“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成立了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明确了办公室工作职责:具体组织实施全县移民系统普法规划,安排法制宣传教育,指导协调各单位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

(二)制定五年规划,全面推进普法工作。根据省、州县的总体部署和有关要求,我局对“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制定出台了《县移民开发局—“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规划》,明确了普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和方法步骤。制定了“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部署。我局还将“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到系统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

(三)建立工作制度,确保普治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建立支部中心学法制度。局党支部把普法宣传教育内容纳入学习计划,安排相应的法制知识学习。二是建立集中普法学习制度。明确每年八月为我局集中普法培训时间,在每年八月集中进行普法学习,协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三是建立学法用法考核制度。本着“以考促学”的宗旨,坚持学法用法考核制度,积极参加普法依法治理办组织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考试,并把学法用法考核纳入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中。

(四)加强阵地建设,广泛宣传动员。积极利用县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编发移民信息简报等形式,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努力探索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

二、精心组织,形式多样,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以来,我局坚持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机关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到了法制宣传教育同政治教育、理论学习一道安排,一道抓落实。一是以学习《》为重点,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党纪党规宣传教育。局党支部高度重视,结合移民工作实际,在部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精心制定了活动方案,排定了学习时间表,召开了学习动员会。局机关每一位在职党员干部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按照《》要求,在思想观念、依法行政、工作作风、纪律自觉性、廉洁自律等方面,对照检查是否存在思想滑坡、观念落后、办事效率低、工作推诿、服务不到位、行政“不作为”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认真组织部门干部职工认真观看《国家行动》、《廉政准则》等专题电教片。通过开展学习、重温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活动,进一步增加了党员干部的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二是以学习贯彻《公务员法》为重点,在机关干部职工中开展依法行政宣传教育。近年来,我局采取集中辅导与干部自学,多种方式组织了《公务员法》、《公务员法实施细则》、《行政许可法》、《云南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保密法》、《条例》等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

三、坚持依法行政,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

进一步落实《县移民开发局—“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加快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法制政府建设。加强管理教育和队伍建设,强化行政责任制和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确保“五五”普法、依法治县规划确定的任务落实到实处。宣传贯彻《公务员法》,加大对国家公职 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法律知识培训,并建立了严格的绩效考核体系。坚持政务公开,重大行政决策公示制度、听政制度,实现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强化政务公开制度,创新政务公开形式,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和内容,严格执行持证上岗、亮牌服务和首问责任制,并按照规定要求落实普法经费,档案资料收集齐全,为依法行政提供了外部保障。另外,移民工作成绩显著,我局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移民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截止目前,我局无移民群众上访。促进了全县社会的稳定。

四、深入开展依法治县工作,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完善强化建章立制工作,保证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完成移民资金审计等工作。通过不断地强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高了本单位依法管理的自觉性,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为我局完成工作任务以及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

,针对工作计划,我局还将不断深入扎实做好普法、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工作。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坚持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的原则,把依法治县工作延伸到各个工作领域,并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规划》的要求,继续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确保依法治县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为建设

“平安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继续努力。

县移民开发局

八五普法工作计划篇8

(一)规划范围

为适应新形势下城市发展需要,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拉开城市框架,优先发展以夏道为主的江南新区,逐步完善以西芹为主的南平西区”的城市发展战略。目前,南平中心城市建设已初步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江南新区(夏道片区)、西区(西芹片区)为两翼的“一城两区”发展格局。

“十一五”期间南平中心城市住房建设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夏道片区(江南新区)和西芹片区(西区)。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十一五”期间,即**—**年。

(三)指导思想

1、住房发展以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主导、多渠道、多层次的住房分类供应体系,满足本区居民住房消费为主,满足区内外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住房需求。

2、住房发展与经济水平相协调、与社会发展相和谐、与自然和环境相友好。

3、住房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四)规划原则

1、本规划坚持以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住房需求为导向,以住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为原则,促进住房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住房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配套设施的重要作用。

2、制定适度增长政策,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发展南平山城特色居住区;用科学的规划、设计理念指导住房发展,节约土地资源;以科技进步为核心,倡导资源节约型住房;努力推进住房产业现代化,不断提高住房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五)住房需求预测

根据调查分析,预测“十一五”期间住房建筑需求总面积约235万平方米;住房用地需求总面积200公顷,年均需求供应住房建设用地约40公顷。

(六)住房建设总体目标

满足南平中心城市人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规划期末,基本实现常住人口户均拥有或租住一套住房,基本解决双困家庭的住房问题。

(七)住房建设结构目标

1、廉租住房保障南平中心城市双困家庭住房需求;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南平中心城市低收入和最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满足南平中心城市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其他商品住房满足中等以上收入家庭住房需求。

2、**年6月1日后凡新审批、新开工的住房项目,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内的住房总建筑面积必须达到新建住房总建筑面积70%以上。

政策保障性住房的套型建筑面积应当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

(八)住房发展任务

“十一五”期间,南平中心城市住房市场将实现供求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实现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及廉租住房按比例协调发展;重点开发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基本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实现价格基本稳定,要使商品住房价格年均增长幅度不超过10%。同时,完成一级市场规范有序、二级市场流通活跃的市场建设任务。

(九)住房建设总量

“十一五”期间,南平中心城市建设普通商品住房、政策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安置住房)、农村住房等建筑总面积约238万平方米。

1、普通商品住房

“十一五”期间,南平中心城市在开发和拟开发普通商品住房建设项目(及单体)共计41个。目前住房在建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计划新开工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计划竣工建筑面积约170万平方米。

即“十一五”期末,普通商品住房竣工建筑总面积约170万平方米,占规划期间住房建设总量的71.4%。

2、政策保障性住房

“十一五”期间,建设政策保障性住房建筑总面积43万平方米,占规划期间住房建设总量的18.1%。

⑴经济适用住房

经济适用住房将按不少于商品住房开发总量的10%的比例稳妥地组织建设,既要在今后的商品住房开发项目中安排8%~10%住房面积作为经济适用住房,也支持部分国有老企业利用自有存量非生产用地建设经济适用住房。

“十一五”期间,继续完善杨真经济适用居住小区建设,努力推进水东、黄墩、安丰等地段国有老企业利用自有存量非生产性用地建设经济适用居住小区;同时,拟采取一定鼓励政策与措施,争取相关开发企业支持,从已出让的八仙、世华小区等用地中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用于建设经济适用居住小区,以满足相应需求。

预测“十一五”期间,每年约有800~1000户家庭要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拟批准的年开发量约为500套4.0万平方米,则“十一五”期间,经济适用住房总开发量约为2500套、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拟竣工面积为15.0万平方米,占规划期间住房建设总量的6.3%。

⑵廉租住房

“十一五”期间,廉租住房拟通过改建、联建、自建三条渠道提供住房600套,平均套型建筑面积约为5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0万平方米,占规划期间住房建设总量的1.3%。

⑶安置住房

由于城市道路、市政基础设施、各类项目开发建设等需要,“十一五”期间仍将维持较大规模的住房拆迁量,预计安置住房建设建筑总面积约为25.0万平方米,占规划期间住房建设总量的10.5%。

⑶“十一五”期间,农村住房建设除延续“十五”期间存量住房用地建设外,主要以江南新区夏道片区小鸠、水井窠、山后、关刀山、西区(西芹片区)后谷等地段集中建设农村住房居住小区作为新增农村住房重点地区。

(十)住房用地布局

1、坚持新区开发为主,旧区改造与整治为辅的基本原则;坚持住房规范化、成片规模开发,坚决停止零星建房、见缝插楼;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实现生产区与生活区的协调发展。

2、按照住房建设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相协调的原则,结合南平中心城市土地资源特征和人口增长特点,“十一五”期间住房建设除延续“十五”期间存量住房用地开发外,主要以江南新区八仙综合性居住区、夏道片区小鸠组团、西区世华小区(新城中心)、官沙田小区等居住小区作为新增住房建设重点发展的地区。“十一五”期间,继续对这些地区在土地供应、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为南平中心城市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居住配套。

3、中心城区

⑴中心区内严格按照近期规划和中心区整治规划进行控制,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用地性质。

⑵积极改善中心区的人居环境与公共设施水平,完善边缘的黄墩、水东、水南片区。使中心区由环境状况恶化、城市功能紊乱的状况逐步向人居环境优良、经济运行活跃并具有良好景观的山水城市转变。

⑶继续完成已出让地块住房建设,加快中心城区的危旧成片小区改造与破产企业“退二进三”开发建设步伐。

⑷改造宜集中成片进行,严格控制住房零星开发活动,鼓励规模建设,便于功能的配套完善,景观特色的形成。

①重点改造地段

梅峰片、杨真片、豫樟岭片、健康岭、北门岭片(光荣岭)、慈荫巷、马坑路、马坑支路小区、黄墩九二医院沿山片区、新建村等地段。规划至**年,完成中心区约5~10万平方米包括木、土木、砖木结构的危房改造任务,基本消除老城区的消防隐患。

②重点建设地段

中心城区重点完成文化中心广场(财富广场)、世纪新城二区、汇福花园、安华佳园、长富大厦、武夷花园四期、怡景嘉园B区,以及环城南路(上洋村口)西南侧旅游广场综合开发等住房项目建设。

⑸中心城区边缘黄墩、水南、水东经济适用住房与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及少量企业“退二进三”开发建设。

①黄墩组团:充分利用国企现有非生产用地、包括南纸、黄墩、南纺,开发建设一批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

②水东组团:水东外贸仓库、面粉厂企业存量资产进行住房房地产开发改造等;继续完成马站已出让地块的住房建设,重点配套开发洋丹工业园的居住小区。

③小南组团:改造水南东岭片;完成丽景水岸、富贵世家等住房项目建设。

4、江南新区

⑴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启动使新区开发迈出实质性一步。利用自然条件结合旅游休闲项目的开发逐步打响新区的知名度,为新区的后续建设开创良好的局面。

⑵全面推进八仙综合性居住区建设,促使八仙居住小区初步形成。

⑶从已出让的八仙新区用地中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用于建设经济适用居住小区。

⑷夏道新区以满足自身片区发展要求进行住房开发建设。为促进小鸠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园区和文田工业园的发展,相应配套一定规模的小鸠居住区、职教园教师居住小区以及文田工业园居住小区等。

⑸旧镇改造:严格控制夏道旧镇区住房新建、扩建;至**年,完成20公顷旧镇区居住环境整治改造。

5、西区

⑴尽快改善新区交通基础设施,充分发挥西区的区位交通优势,重点扶持工业发展,并适度进行房地产开发,以产业先行汇集人气积累资金,为新区启动打开局面。

⑵西芹新区应以提升档次、创造新貌为目标进行住房开发建设。加快世华小区(新城中心)、官沙田小区等居住小区开发,促使两居住小区基本形成;启动水本新区的综合开发和配套建设,以及尤坑长富、新华、大墩片、五里桥和花米垄等小区建设;完成景宏花园、西门岭小区等住房项目开发建设。

⑶西芹旧区:严格控制旧区住房建设,停止西芹旧镇住房新建、扩建;重点加强市政道路、消防、商业等设施的配套建设。

(十一)住房土地供应

1、“十一五”期间,在强调土地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前提下,重点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政策性住房用地供应;坚持新增供应与存量挖潜相结合,积极促进闲置土地盘活;坚持区域住房发展合理布局,进一步促进住房发展重心向城市新区——江南新区、西区转移。

2、“十一五”期间,南平中心城市计划供应住房用地总面积260公顷。(注:“十五”期间未完成供地面积115.66公顷,拟在“十一五”前三年供完,每年供应量分别为53.37公顷、16.29公顷、45公顷;“十一五”期间计划新增供地144.34公顷。)

其中,普通商品住房用地面积约200公顷,占规划期供地总面积77.0%;政策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安置住房)用地面积约30公顷,占规划期供地总面积11.5%;农村住房供应用地面积约30公顷,占规划期供地总面积11.5%。

3、“十一五”期间,南平中心城市计划年均供应住房用地面积约50公顷。

二、今明两年建设规划

(一)今明两年住房建设

今明两年,南平中心城市建设普通商品住房、政策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安置住房)、农村住房等建筑总面积约98.6万平方米。

1、普通商品住房建设

今明两年,在建和拟建住房建设项目(及单体)共计36个。**年住房计划新开工建筑面积约46.5万平方米,计划竣工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2007年住房计划新开工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计划竣工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

即今明两年,普通商品住房竣工建筑总面积约48万平方米,占今明两年住房建设总量的48.7%。

2、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

今明两年,建设政策保障性住房建筑总面积35.6万平方米,占今明两年住房建设总量的36.1%。

⑴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今明两年,主要是分批建设国有老企业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1500套,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采取一次立项、逐年报批的方式批准建设,2008年底前建成),占今明两年住房建设总量的13.3%。预计今后还会有一些企业通过申请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来解决职工住房困难问题。

⑵廉租住房建设

今明两年,拟开工建设廉租住房242套(2008年底前建成),平均套型建筑面积约为6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今明两年住房建设总量的1.5%。

具体项目是:

①杨真新区经济适用住房改造。规划通过改造杨真新区316、317幢号经济适用住房提供廉租住房100套,建筑面积5902平方米,其中317幢的改造现已基本完成。

②健康岭1号地块与九峰3号商住楼联体建设,规划建设82套,建筑面积3953平方米。

③健康岭2号地块新建,规划建设一幢60套,建筑面积4900平方米。

⑶安置住房建设

今明两年,安置住房建设建筑面积约为21.0万平方米,占今明两年住房建设总量的21.3%。其中,八仙新区的南庄、五里沙—华安垄、毛窠—四姑堂、八仙安置区等安置房建设建筑总面积约为18.5万平方米(2007年底前建成)。3、农村住房建设

今明两年,规划区内水井窠、小鸠、山后村等为农村住房重点建设地区,建筑总面积约为15.0万平方米,占今明两年住房建设总量的15.2%。

(二)土地供应计划

今明两年,计划供应住房用地总面积105公顷。其中,普通商品住房供应用地面积约70公顷,占今明两年供地总面积66.7%;政策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安置房)供应用地面积约16公顷,占今明两年供地总面积15.2%;农村住房供应用地面积约19公顷,占今明两年供地总面积18.1%。

三、规划实施

(一)政策与策略

1、积极落实住房发展规划目标,实施高效、集约的住房用地供应政策;

2、加强商品住房开发建设管理,深化商品住房销售制度改革;

3、加强政策性住房建设与管理,逐步扩大政策性住房的保障范围;

4、加大闲置土地处理力度,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及房地产,制止违法囤积土地的行为;

5、发挥税收、信贷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作用;

6、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7、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

8、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

9、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

10、加强住房发展的战略研究与法制建设。

(二)保障措施

1、建立住房建设规划实施的分级负责制;

2、强化住房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制度;

3、加强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体系建设;

上一篇:残联普法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海关普法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