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6 19:43:42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篇1

一、 北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的转型及其成果介绍

北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是2001年由国家返还专项彩票公益金扶持建设的第一批校外活动场所,2003年6月动工建设,投资总额为1250万元。2005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是广西同类项目中第一个建成并开放使用的校外活动场所。该场所成立初期,主要开展综合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训练内容有:生存能力训练、军事技能训练、团队精神训练和意志品格训练等等,这些也是我国校外教育传统的培训项目,介于目前的学校相对封闭式的教育,学生参与较少,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初中、高中学生的实践育人工作,从2007年4月开始,北海市教育局制订并批准实施了《北海市市直学校高中新生军训工作方案》和《北海市初中学生劳动技术课实施方案》。按照该方案的规定,学生军事训练和劳动技术课作为必修课被列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并由北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全面负责承办。具体来说,北海市直高中、初中的新生必须到中心进行为期7天和5天封闭式的军事训练,而市直初中生每学年必须到中心进行为期两天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我国的校外教育机构基本上以开设特长班、补课和开展文体活动为主体。北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承担学生军训和劳技课的做法,一改以往校外教育机构的传统运作模式,其做法和转型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事实上,在北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的军训和劳技课都因其新颖的运作方式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军训为例,以往北海市各校的新生军训都是在各校各自进行的,学生的吃住都在家里,军训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改到北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开展的封闭式的军事训练,则完全参照了部队管理的模式,实行全宿全膳制度,这对众多独生子女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通过开展封闭式军事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经调查回访,98%的家长支持这一做法!

至于劳动与技术课程,北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先后开设了手工制作、陶艺制作、体能训练、农业实践、烹饪实践、模型拼装、四驱车模型拼装与操控、线控塔式起重机模型操控等具有较高趣味性、实践性和科技含量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开设,填补了以往学校劳技课存在的空白,深受学生的欢迎,经发放调查问卷和现场咨询,学生的满意率达96%。

在开展军训和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同时,北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尝试有:一是与北海军分区在我中心建立了北海市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基地。二是与广西社科联、北海社科联建立了北海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三是与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建立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基地。还与相关单位先后建立了国防教育、社会科学发展、海洋知识、海洋文化、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展览室。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多样性的实践平台,既丰富了学生的活动,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二、 北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开展校外教育活动面临的困难及其思考

尽管北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在开展校外活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结合实践,笔者认为,依然在以下方面存在改进的必要。

第一,还需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接纳学生的覆盖面。北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把学生军训和劳技课作为必修课列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但是,由于我中心的接纳容量有限,目前,只有一幢可容纳650人的宿舍楼,只有一间可供400人同时就餐的小食堂。由于基础性的条件有限,按满负荷运作,目前只限于接纳市直学校初中、高中近2.7万名学生,而全市在校中小学生和在校高中、初中学生分别为28.2万人和10.3万人,接纳比例分别是9.6%和26.2%,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第二,完善校外教育机制,探索素质教育新路径。素质教育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青少年素质教育发展状况除了校内外教育机构的良好教育之外,家庭、社会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一年365天来计算,学生在校时间是200天左右,每天按7小时算,那么全年学生在校受教育时间是1400小时,只占全年时间的16%。可见,青少年学生有84%的时间在学校之外度过。因此,如何搞好校外教育让青少年得到健康成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校外教育机构办素质教育必须秉持以下的理念:一是突出校外特色,优化功能结构。校外教育机构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关键是开发学校没有的教育项目,也就是说,学校有的不要重复,学校没有的或者不好开发的,就要去挑战。这就要求校外教育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机制,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重点从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手段等方面加以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着力优化校外教育机构的功能结构,尽可能满足青少年在素质教育的各方面需求。二是突出地方特色。要注重利用地方的特有资源,开拓地方特色品牌,增加学生的兴趣感。三是合作开发场所建设。在政府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协调的育人机制。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篇2

一、中北大学红色校史与校训产生过程及蕴含的时代意义

中北大学坐落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倚巍巍二龙山,南邻清清汾河水,青山碧水,风景旖旎。其前身是1941年5月在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亲自关怀指导下,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建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校长由军工部部长刘鼎兼任。之所以说中北大学是一所红色院校,是由于学校发展历史的特殊性与革命性,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为人民兵工事业和根据地部队,培养了大批初、中级技术人才和干部、战士。它在抗日战争中诞生,在革命风雨中成长,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发展壮大,期间孕育了光荣的革命传统,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中北大学校训“致知于行”是指如何做事、做学问。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儒效》)。“知”是指读书学习,延伸为博学广知;“行”是指实践、身体力行,延伸为不断实践创新;“致知于行”意喻知行合一,强调“知”与“行”的高度统一;这是一个人成功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环节。我们学习到的理论只有应用到实践,才能真正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致知于行”为成人、成材之渐进、逻辑过程,符合大学教育的客观规律。

二、红色校史与校训的基本内涵与功能特点

(一)校史是一所学校从建校到现在的发展历程,是指记录学校建立发展和变迁的过程的文献资料。高校校史是地方史和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留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二)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对高校来说,校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评价作用。校训对师生的行为规范有指导意义,并在学习、生活中以此来自觉地衡量与调整自己的行为。(2)激励作用。校训本身具有巨大的召力,鼓动力,自身就是一个号角,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都能很大程度上激励人们。校训无论是内化为一种自在的评价标准,还是内化为一种自在的引导,最终都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激励行为上来。

三、将红色校史校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探寻大学生教育的新路径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社会实践中育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将红色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大学生走出书斋,走出校门,在实践中增长知识、经受锻炼。

(一)建立校史馆 引导大学生认同红色校史与校训精神。学校应该注重校史馆的建设,可以挖掘校史中的代表性人物、典型的历史片段,并考察历史资料的时代价值,将校史馆作为校史教育宣传的平台,每年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和图片文字以及实物展示,使大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全面直观了解高校的办学历史,从而深刻的感受到高校的历史文化精神。高校可以编写简单明了的教育读本发放到新生手中,校史馆还可以不定期开展校史知识竞赛、开设校史文化讲座让新生接受校史教育。

(二)利用革命节日 发挥红色校史校训的日常教育。我国很多的革命纪念日,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加强红色校史与校训教育,高校应挖掘红色校史中与革命节日相关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在类似的情景下,加深大学生对红色校史与校训精神内涵的理解。比如,一二九纪念晚会,在建党节和建军节组织演讲比赛,在校庆纪念晚会编排校史舞台剧,使大学生在欣赏艺术、参与实践活动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校园、热爱校园。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161-02

一、高职院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特殊性

国防教育是指国家为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是国防建设和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以培养应用性仅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以职业技能技能培养和实践为主导目标,鉴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在高职院校开展国防教育与普通本科院校有不同的特点:

其一,高职院校国防教育更需强化性。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等法律中都对学生的国防教育作出了强制性的规定。原国家教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军训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军事训练要作为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训练成绩计入学生档案。”对集中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内容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以国防教育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较本科院校差,在自律、吃苦、意志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更需要加强。实践证明,国防教育是提高学生自律、吃苦、意志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更应该强化高职院校的国防教育。

其二,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应更具多样性和灵活性。由于高职院校学制短,学习时间一般是2年,后面一年为实习,既要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又要进行实践实训,国防教育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既有普高生、又有技校生,学生特点的多样性决定了国防教育开展的多样性。既要进行军事技能、军事理论等方面的教育,又要注重道德、品行、纪律、精神等方面的教育。鉴于国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采取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形式来开展国防教育,使国防教育多样化、经常化。

其三,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应更具实践性。只要国家存在、只要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存在、只要一切威胁和平的因素没有消除,那么国防教育就一刻不能停止,国防教育是长期的和终身的。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较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能力本位”而非“学术本位”,更注重技能性和实践性,相应地,其国防教育也应该与“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相适应,注重国防教育的实践性。高职院校在国防教育过程中应当采取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模式。

二、高职院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

通过国防教育,可以使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国防教育过程中,要求大学生军训学员进行军事化编组和军事化管理,以提高军事训练效果。通过军事化集中管理,可以使大学生养成正规、严格、慎独、科学的生活习惯;通过军事队列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雷厉风行、整齐划一的作风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通过军事法制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通过在班、排、连的集体形式的国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这些都是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通过国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课程内容中,涉及到古今中外军事思想、军事发展史、当代国际战略布局、军兵种与兵器知识,军事高科技、武器装备结构原理与操作训练、军事法规、军事工程技术、军事教育与心理等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些教育内容可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调整和优化其知识结构。

通过国防教育,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能够得到发展。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军事技能有助于战胜紧张和恐惧,保持心理稳定性。另外,通过持久艰苦的军事技能培训,近似实战的实兵实弹训练,可以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和不怕困难的优秀心理品质。国防教育活动既有军事理论讲授,又有军事动作练习,又有近似实战的军事技能性训练,还有野营长途拉练,这在客观上要求大学生军训学员必须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昂扬振奋的精神。

通过国防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国防教育中包括有军事训练中的军事技能操作内容,如军事队列训练,轻武器射击、投弹、刺杀、驾驶、通信等技能训练等,这些军事技能操作是在军事教官指导下,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军事技能。军事操作训练是掌握军事动作,形成军事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军训,可以使大学生熟练操作使用武器、装备、技术器材,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高职院校加强国防教育的形式

(一)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

一是军事技能训练。军训是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容易落实,的效果比较好。二是军事理论课。开设国防教育专业课,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掌握国防科技知识,了解我军现代化装备以及各种新技术、高科技在国防上应用与发展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社会、自然、技术科学知识,自觉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国防领域。从而加快大学生熟悉和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的步伐,缩短战斗力形成的时间。三是军事选修课。作为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因其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方面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没有的功效。

在上述国防教育的三种基本形式中,主要的还是军训和军事理论课,形式较为单一。以学生军训为例,除了队列、射击等教学内容形式,其它辅助教学的形式不外乎是会操、拉练。体能训练多,智能训练少。同时这些教育训练内容,并不能与中学构成梯次,与中学的国防教育内容存在雷同或重复。如此单一、呆板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研究的形式,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有关国防知识的兴趣,要想使现代学生培养现代国防意识,树立综合安全观,效能显然不佳。特别是军事理论课,往往因为其传统的教学形式而使学生厌倦,而国防实验、实践、战术容易吸引学生的项目,许多院校由于种种原因又不能进行。在这种条件下,拓展国防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技能,了解当前国防形势,以求以点带面,提升全院师生的国防教育观念。

(二)拓展国防教育的新形式

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院校和学生的特点来丰富国防教育的形式,努力拓展国防教育的新途径。具体包括:

1、通过建立协会、社团、兴趣小组增强主动参与意识来提高国防意识。高职院校学生尽管层次比普通院校低,但其来源较广,许多学生多才多艺,社会参与积极性高,组织能力强。针对这一特点,高职院校应鼓励在学生中成立国防协会、军事爱好者协会等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以开展社团活动的广度,推动国防教育全面发展。如:在全校组织开展国防知识竞赛,利用录像、图片宣传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骨干参观部队高科技装备,加深大学生对军队军人的理解;除此,学校还可利用有线电视播放国防题材的影片、VCD等宣传国防教育。总之,多形式的开展国防教育系列活动,有利于巩固高校国防教育持久开展。

2、通过模拟战争游戏比赛。模拟战争游戏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战争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全局观和求胜欲望。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进行游戏,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一些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结合军训和军事课程,开展国防教育结合军事游戏。如:智夺营垒、巡逻兵、军用卫星、海陆空联合演习等,进行射击动作、战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研究场救护、野外生存、国防体育等方面的训练。这样就使学生在国防意识的熏陶,军事知识的学习,军校生涯的体验以及平时的玩乐中,深化了国防意识,增强了国防观念,初步掌握了一些国防本领。

3、战斗英雄报告会。不管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默默奉献的和平年代,我军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曾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是我军的宝贵精神财富。给学生和英模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的良好环境,有利于广大学生了解和学习英模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4、通过举行纪念日活动。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历史,忘记历史就看不到未来,分不清是非。通过历史纪念日,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感。结合历史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如:“鸦片战争纪念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5、通过参观军事教育基地。利用春游、秋游等形式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纪念馆、博物院、国防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以此弘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增强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的自觉性。

6、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教育。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教育手段发展国防教育已经显示出其明显的优势―学习内容更新更快,学习过程可多次重复,教学的信息量大,教学互动效果好。因此,各院校国防教育机构可通过建立军事网站,提供网络视频,对国防教育起到辅助作用。网络教学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大部分高职类专科学校,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存在师资不足,课时不足等问题,利用网络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有利于推动军事理论深入的发展,同时可弥补因教学改革军事课的“压缩”而带来的教学时间,内容不足。

此外,还应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自主性国防教育。自主性国防教育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和能动性,从而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单一性和灌输性。作为当代国防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思潮,自主性国防教育可以成为大学生国防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和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中军.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基本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6.

[2]林伟能. 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 2008.

[3]李敬. 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

[4]吴世明.论大学生自主性国防教育的模式[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5]胡勇胜.高校国防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篇4

关键词 军训 大学生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79

The Influence of Military Training on the Self

Manage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WANG Ying, LI Hanchao

(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military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practice education, and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a university 2166 to participate in military training of freshmen, military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help to strengthen national defense consciousness of undergraduates and organizational discipline,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 management ability and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lso found that subjects is simple, military training courses is not perfect in military training. To consolidate the results of military training, military training to play the effect, it is recommended to further enrich the cont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of military theory, adhere to the results of military training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military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42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大学期问,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国防教育法》第13条规定:“学校国防教育是全面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一新生军训是大学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大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强化全民国防意识,储备国防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

为了进一步了解军训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教育情况以及军训的实际锻炼效果,发现军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完善军训实效,更好地发挥军训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我们开展了关于新生军训的调查,以期掌握新生军训最真实的状况,为做好高校军训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1 军训状况的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其中包括性别、专业、生源地、政治面貌等问题;第二部分为问卷主体部分,主要包括新生对大学实行军训意义的认识、新生在军训期间的感受和军训对个人生活、学习等方面影响。问卷主体全部为客观题,在需要被调查者提供更具体充实信息的相关问题上,把答案设置了多项选择形式,以便更科学和详细的统计数据。本次调查采用样本调查的方式对参加军训新生进行调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对象为应届新生,本次的调查问卷共发放2300份,回收2166份,回收率为94.1%,其中有效问卷1786份,有效率为82.4%。其中男生1207人,占总人数67.6%,女生579人,占总人数33.3%。在被调查人群中,独生子女的人数为785,占43.9%,非独生子女的人数为1001占56.1%。其中有73.2%的同学为农村户口,26.8%的同学为城市户口。政治面貌为党员的同学占0.1%,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的同学有98.3%,另有1.6%的同学为群众,派及无党派人士均无。

2 本次新生军训调研的结果分析

2.1 新生对是否需要参加军训的看法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参加军训的学生有1672人,占93.6%,认为军训没有意义的学生有75人,占4.1%,持中立态度的同学有39人,占2.3%。整体上可以看出,新生对参加军事训练的意愿较为强烈(图1)。

2.2 新生对军训作为大学的第一课的认识

从学生对军训的认知意义上来看,只有10.1%的学生认为军训生活令人心烦,这是因为军训一直存在于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中,中小学生在经历军训的过程中,难免会生出厌烦之感。

从学生对军训目的理解的调查上看,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军训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能力,认识新同学,只有15个人认为没有目的。总体上大部分学生对军训都不是持反对态度,说明军训这门特殊的课程还是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对军训课程作为大学第一课是持认可态度的(图2)。

2.3 新生认为军训对班级凝聚力、人际关系、意志力的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对军事训练对自己素质提高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认同的。有1594名学生的认为军训对班级凝聚力有积极促进作用,占总人数的89.2%;有764人认为军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占总人数的42%;有1344名同学认为军训对意志力的提高是一个好的机会,认为军训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又是考验毅力的过程,约占总人数75.2%;觉得军训后自己能力有所提高的学生有1632人,占91.3%;觉得军训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积极作用的有1500人,占83.9%。从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军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意志力和凝聚力等的提高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图3)。

图1 新生对参加军训看法

图2 是否喜欢军训的反馈(人)

2.4 新生对军训时长的看法

多数学校会把军训安排在两周左右,进行的时间以新生入学时为主,对此问卷就学生对军训时长的看法也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90%的学生认为军训两周能达到军训目的,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多;有6.4%的学生认为时间安排不切实际;有3.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2.5 新生对军训生活的积极评价

本研究尝试从学生的角度了解军训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在军训作用的调查中87.07%的学生认为军训提高他们的组织纪律性;76.76%的学生认为军训增强了集体观念;55.10%的学生认为军训可以从军训中学到军事知识技能,增强了国防意识。在调查学生对军训生活的评价如何中,38%的学生认为军训生活能够改变懒散的生活、学习习惯;44.4%的学生认为军训有助于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58.29%的学生认为军训目前给他带来的收获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73.29%的学生认为军训可以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75.87%的学生认为军训磨练了意志;51.85%的学生认为军训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从总体看学生对军训的评价是积极肯定的,有84.8%的学生认为军训丰富多彩,是值得留念的一段美好回忆(图4)。

2.6 军训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生军训教学课程的调查中发现,87.5%同学希望在军训中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感觉内容讲解枯燥。这反映了现行的大学生军训教学课程内容上不够完善的,主要反映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丰富。对于现代军事理论知识、国防教育知识、内务管理知识等理论要适当的增加。

在大学生军训训练科目的调查中发现,75.5%同学认为缺少充满乐趣的现代化军事项目,只是局限于基本队列动作的训练,战术动作的演练以及日常内务的检查。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军训过于注重对学生队列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现代化军事素质养成和个性军事兴趣的多样化培养。

3 发挥军训育人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3.1 丰富军训技能内容,科学设置学生军训的内容体系

以往的军训内容都是以队列练习为主,包括稍息、立正、行进、正步、跑步、踏步、立定、整理着装等内容,形式过于单调,军训内容也不丰富,不符合大学生勇于探索新鲜事物的时代个性。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和理解新鲜事物能力强,如果军训内容设置循规蹈矩,不断地重复固然有利于姿势的练习,就会使原本丰富多彩的军训教学索然无味,学生也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训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军训的实际效果。因此,应该丰富军训中的内容,设置适宜大学生心理环境的军训内容体系,从而实现国防精神培养与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统一。

教育教学讲求寓教于乐,军训教育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增强军训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在军训休息时间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如军歌比赛、会操表演、篮球比赛以及联欢晚会等,这既能提高大学生军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增强军训技能锻炼效果。与此同时,可以缓解紧张的军训生活节奏和氛围,密切教官与大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高校军训教育虽然时间短暂,但是需要科学合理的体系安排,保证军训教育的育人效果。

3.2 强化军事理论教学,增强其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教育

军训教育中要包涵我党我军光荣历史和传统、军事思想、军事战略以及现代军事科技的讲授,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刻意识到当今稳定、繁荣的社会局面来之不易,付出了几代人的鲜血。为了促使学生深人思考革命老前辈在战争年代里的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和平时期人民的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表现出来的大无畏与无私奉献精神,让大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通过在军训期间举办国际、国内形势及非传统安全讲座,使学生在这种特殊的课堂上,能够意识到当今世界和国家稳定的背后各种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大学生都要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高校开展军训活动不仅在于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壮体魄,完善形体,更在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经过短暂的军训生活,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到作为一名军人的责任和义务。军训效果的提升可以借助于集图像、文字、数据、声音等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形式,更快速、形象、直观的展示军事理论内容,引起青年学生的共鸣,这样更有利于大学生融入军队文化氛围。现在的大学生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更善于在网络信息里增进知识,这就要求军事理论老师把握好时代性、前沿性,增加其军事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军事理论的讲授中要融汇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教育。

3.3 用军训成果不断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

军训生活对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的校园文明生活学习中,不论是起床、就寝、用餐,还是课堂学习、参加集体活动都要求学生做到严于律己。而军训正是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内容和评比竞赛,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强调内务整齐划一,培养学生严于律己的习惯。因此要发扬大学生严于律己的作风,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和组织纪律观念。

另一方面军训还营造了友好竞争的良好氛围环境,给予大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大学生“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为了使良好的军训成果长期保持下去,应当将军训精神切实贯彻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来。通过举办书法比赛、体育比赛、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团结竞争意识和求知热情,在各职能部门的协力合作下,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及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营造奋发向上的优良校风和学风,使军训成果成为大学生内在素质的一部分,成为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项目:此文为2014年度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D201411)和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校实践育人的路径选择及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GJJG14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英,陈新亮.大学生“双服务”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与探索.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2] 袁贵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国大学教学,2003(5).

[3]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教育部,2012-01-10.

[4] 谢秀悌,郑朝静.大学生军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5] 王雪晔.从“90后"大学生特点谈如何提高军训质量.丝绸之路,2012(14).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篇5

关键词:军民融合;技术士官;教育模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我国士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军地联培联训的“军民融合”士官培养模式已经成型,士官职业教育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背 景

(一)“军民融合”式培养模式的形成

顺应世界军民技术融合模式转化的潮流,我国也从原来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模式调整为现在“军民融合”模式,为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建设走出了新路。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是指以国民教育体系为依托,通过军队和社会共同培养方式,为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通过军民融合和资源共享,形成以军队培养为主、地方高校培养为辅的多元化育人格局,能更好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

(二)专业技术士官职业化的形成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机械化战场是师长的战场,20世纪80年代的空地一体化战场是营长的战场,21世纪的信息化战场是以士官为主的班长的战场。士官作为部队建设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既是武器装备的直接操作者,又是作战行动的具体组织者;既是战士行为的示范者和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又是战士思想和生活的指导者。实践证明,士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可以拥有一技之长,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担负军事斗争准备最具体、最大量的组织管理和专业技术工作。根据我国首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到2020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将达到1.4亿人,而未来10年,正是我军武器装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技术士官人才的整体能力素质还难以满足我军战略转型和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士官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部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瓶颈”。面对机遇与挑战,应积极研究探索与我军士官制度相配套,与地方高校基础教育相承接,与国家职业教育接轨的士官人才培养模式,走士官教育与国家职业教育融合式发展之路。

(三)院校在“军民融合式”培养体系中的作用

在新的形势和发展趋势下,高校作为社会发展人才雏形的“练兵场”和军事精英教育的“指示塔”,对建立军民融合的人才培养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都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一方面,与军队院校相比,地方普通高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和手段先进,信息交流广泛,知识创新能力强,占据学科前沿。事实表明,大批优秀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进入部队,带去了知识和科技,带去了智慧和活力。国民教育无论是教育观念、教学内容,还是教育方法、教学手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借助国民教育资源培养的军事人才,不仅基础知识比较厚实,综合素质比较全面,而且思维比较活跃,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强。另一方面,人才培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军队武器装备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费用越来越高。通过依托国民教育,可以有效地缓解财力不足的问题,弥补军校教育的不足,降低人才培训成本,提高军事教育投入的效益,快速提升军队战斗力。

二、思 路

根据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高校继承了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吸收了中外先进的办学思想,各种办学模式均涵盖了军队技术岗位的需求参量。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办学目标指向“培养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高技术、高技能、专门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社会人”“职业人”。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几年来按照“对接产业、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校办出特色、办出品牌。比如,为主动适应空军航空装备修理能力提升和国家、地方航空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学校在办学定位上,坚持立足空军航空修理,面向民用航空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面向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发展思路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融合式产教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走航空特色发展之路,立足空军航空修理,紧盯军队士官培养,渗透中航工业航空维修,拓展民用与通用航空维修,面向航空维修、航空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打造航空特色品牌;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形成了“专业定位与产业需求相结合、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情境与生产情境相吻合、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相结合、学校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工学六合”人才培养模式。国防教育体系可以落户于高职院校,其对接点是军训活动、军事理论课教学、军事技能训练等,这些都是调整、改革军事人力资源,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举措,也是依托国民教育资源,从源头上提高我军士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部队战斗力这一链条上的一个具体环节。因此,深度对接军队专业技术士官任职岗位的需求,以及职业化的发展模式,构建“军营+院校”的二元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操作性。

三、“军营+学院”二元模式构建

(一)日常教育实施军事化管理,打造准军营,着力培养技术士官军人身份意识和军事素养

专业技术士官在学校内是一个特殊群体,培养目标及培养指向明确,对其内在要求较高,一方面要求他们像军人一样生活在校园内,思想、言行的规范程度必然在校内环境的监督下得到加强和提升;另一方面,学风、校风建设也需要他们的参与,必须促进学生们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实践证明,“技术士官”的培养是一件一举多赢的工作。由士官担任主力成立国旗护卫队、仪仗队,士官担任新生军训教官助理,士官承担校园重大活动警勤任务等,他们作为引领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群体,其群体示范作用能有效促进学风、校风建设,增强广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推动校园文明建设,提升学校形象和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保证学院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打造军营文化,强化身份意识。根据士官的培养目标要求,强化学员的军人身份意识教育。士官要求集中住宿、统一着装、集中管理,打造具有浓郁部队军营文化的准军营,培育士官养成“今日校中兵、明日军中将”的身份意识;开展相应军事理论课和国防教育专题教学,组织优秀士官学员担任新生军训教官助理,培养士官身份意识和归宿感。实行宿舍军营内务管理制度、列队上课制度、操课制度、外出请销假制度,规范士官学员行为,明确士官学员的准军人身份。参照部队基层组织机构设置,在士官学员中设立“模拟团”,按团、营、连、排、班的编制对士官进行军事化管理,着力培养士官学员“爱军、姓军、为军”的军人意识。

2.丰富主题教育,强化理想信念。制定士官思想品德教育计划,做到“入课堂、入训练、入生活”,并贯彻到士官培养全过程。与驻地部队合作,寒暑假开展士官入军营见习活动,通过切身体验,激发士官使命感和责任感。围绕抗战胜利纪念日等特定时段,开展“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发奋图强”主题教育。邀请军队英模作主题演讲,培育士官关心国防、献身国防的使命意识,激励在校学生携笔从戎,报效祖国。组织士官参观韶山、雷锋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士官“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崇高理想信念。

3.规范日常管理,严格训练,提高士官军事素质。建章立制,参照军营管理,制定出台《一日生活制度》、《宿舍内务细则》、《仪容风纪及着装规定》《操课制度》、《日常管理量化考评办法》等规章制度,对士官学员自入校起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规范日常行为,养成优良作风。按照“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理念对士官加强日常训练,提高体能,促进身心健康。聘请军队教官,长期担任士官教导员,按照部队士官军事技能和素质要求,制订军事训练方案和计划,确保士官军事训练科学化、系统化,提高日常训练的规范化和专业性水平;严格日常操课训练,通过军事体育课和每天晨操、下午操练,士官加强体能和军事技能训练,确保士官学员拥有良好体格和身体素质;开办骨干强化培训班,提高士官自我组训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考核选拔优秀的骨干担任管理干部,形成并完善由骨干带团队,以老带新的日常训练管理体系;加强心理健康辅导,由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对士官学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其健康成长;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培养士官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利用现代职业教育“学徒式”模式,培养士官人才的动手能力,打造“技术行家”的人才队伍

党的十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如何推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打造职业教育升级版,成为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产教融合成为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1.构建“工学六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企业岗位任职能力开展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建设。根据士官任职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遵循军事教育规律,强化学员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军事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育,聚合由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军事基础、专业基础、任职岗位技能以及专业拓展能力课组成的专业技术士官课程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根据岗位需求选取教学内容,实现工作岗位内容与学习内容相融合。实现课程体系从学科体系转向工作体系;课程内容从知识导向转向行动导向;课程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课程顺序从知识逻辑为主线转向职业活动为主线;课程教学从教师为主导转向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课程价值从知识储备为主转向以实际应用为主,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合等的“工学六合”培养模式。联合企业专家成立课程开发团队,按照职业能力形成规律,“解构”和“重组”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制定专业建设方案,重构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推行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等,实现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成果为牵引,动态更新教学内容;以企业岗位核心技能和最前沿技术为主线,突出动手能力实操实训。

2.依托优良“双师”团队和真实载体,培养士官精湛专业技能。一是建设双师教师队伍。高水平的双师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保证,“上得了讲台,能上一堂好课;下得了车间,能干一手好活”。抓好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对新引进的专业课教师,任教前要求到军队企业下厂锻炼,在岗专业教师一定周期到企业顶岗培训。带着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专项操作技能培养等具体任务,到企业具体生产岗位,实行一对一的“师傅带徒弟”式培养模式。聘请企业厂长(董事长、总经理)担任学校客座教授,由生产一线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兼职教师库,着力打造一支客座教授团队。邀请专家授课、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与学校教师一道开展科技攻关、技术革新等,建立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二是搭建“校中厂”作为优质平台,建立功能齐全、载体真实的专业技能实训室,实践教学场所引入企业生产现场6S管理和星级评价,真实再现企业生产环境,做到实训教学情境与企业生产情境相吻合,为士官专业技能训练提供良好的实训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环节上设置基本技能训练模块,突出基本技能和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为进入任职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实践教学实施中聘请部队专家和军队企业一线技术能手、能工巧匠担任教师,开发满足士官岗位任职能力需求的实训课程,通过真项目、真操作、真环境,让学生以模拟机械师的身份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三真一模拟”式的专业实训,保证技能训练“真刀实枪,真材实料”,教学中对学员进行“手把手”的专业技能传授,直接面对岗位任职需求,全面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实践育人效果。

3.实施生产型情境实践教学,注重安全和规范教育,提高士官职业素养。在打牢士官专业技能的同时,着力培养学员过硬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作风,利用实训基地资源,实施生产型情境实践教学。引入军队企业生产现场6S管理和星级评价,真实再现企业生产环境,做到实训教学情境与企业生产情境相吻合,使士官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专业技能并提高职业素养。实训场地悬挂、张贴相关生产标识、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等,创造真实工作场景,潜移默化中提高士官的职业道德素质。实训项目实行工卡教学,培养“按工卡施工,按程序做事”规范意识和责任意识,将质量安全理念的“种子”深植在要走向部队的士官心中。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开办“安全发展讲堂”,以事故案例为主要内容举办讲座,举办主题竞赛、校园文化节等活动,把“质量在心中、生命在手中”、“零缺陷、无差错”等军队文化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士官“对战友生命负责,对部队战斗力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的责任意识和“爱部队、爱职业、爱岗位”的职业精神,促进士官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全面发展。

结束语

当前,技术士官培养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军地携手,上下联动。着眼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深入探索技术士官的特点规律,认真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设理念实现新转变、培养模式展开新探索,是高职院校担负士官人才培养和教育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王伟海.坚定不移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J].前线,

2014,(5).

[2] 关雅囡.军民融合视角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再思考[J].

法治与社会,2011,(3).

[3] 程凯元.深化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需要把握的几个问

题[J].继续教育,2014,(4).

[4] 陈善德.专业技术士官升级培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继续教育,2013,(1).

[5] 周长峰.依托国民教育资源培育军队人才的思考[J].中

国集体经济,2011,(12).

[6] 陈明贵.士官教育融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探讨[J].高等

教育研究学报,2014,(9).

[7] 王晓璐.深化推进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转型发展的对策研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篇6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位一体;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1-0151-02

1军事训练(含入学教育)

11入学教育――贯穿于军事训练始终

军训前,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做好开训时的政治动员、思想发动和氛围营造工作。在形式上可采用以校、系(部)、班级(区队)多层次动员会、授旗仪式、座谈会、讨论会等为主。在内容上,着重进行安全形势、革命传统、校规校纪、军事理论、做合格社会主义大学生等军训目的、意义的教育,同时进行《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有关国防法规的学习。

通过入学教育,使参训学生充分认识到,军训作为一种国防教育,绝不是简单地走走步子、喊喊号子,而是学习贯彻新时期建军理论的一种具体体现,是一种综合的国防观念培养、国防知识传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磨炼艰苦奋斗的意志,增强其组织性、纪律性,使之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军训中去。

12军事训练――入校的第一堂必修课

军训作为大学生入校的第一堂必修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最高形式,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活跃、最有成效的实践形式。我们应针对军训期间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分阶段、有重点地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阶段,随着艰苦军训生活的开展,打破了学生们对军训的好奇心理和美好憧憬,虽然有些学生在训前做了“吃苦”、过紧张生活的思想准备,但正规、严格、紧张的训练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很多学生开始不适应,出现厌倦感、逃避感。针对这一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参训教官及辅导员(班主任)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加强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教育,加强“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将细致思想工作贯穿于紧张的训练之中;二是通过检查评比、队列会操、阶段讲评、示范表演,让学生看到自身不足之处,从思想深处挖掘出自己的薄弱意识,确立起更高的标准;三是根据新形势,创新军训形式,在原有的军训内容上特别增设警体拳、擒敌拳、野外拉练、拉歌比赛等学生感兴趣的科目,使军训教学内容充满生机与活力。通过训练实践,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了因艰苦军训而导致的疲惫厌倦现象,磨炼了学生意志,激发了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吃苦、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思想和作风。

13总结阶段――军训的重要环节

这一重要环节,关系到前两阶段教育取得的成绩能否巩固和发展,整个训练能否善始善终。为避免虎头蛇尾而影响军训效果,为此,我院根据训练进程,一方面,通过组织内务评比、纪律评比、歌咏比赛、阅兵分列式表演等项活动,使参训学生充分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集体的荣誉在于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进而激发学生严于律己,认真参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最终实现思想品德的真正升华。另一方面,提倡军训中“典型教育”,即结合学生在训练中所反映出的思想,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教育。如,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对尊师重教、尊师重友、团结友爱、为人处世道理的认识;学生就餐出现浪费粮食现象,可及时指出并进行引导,开展“光盘”行动让学生树立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有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可及时进行说服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正自己的错误。

2军事理论课教学

21军事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形式

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形式。我们应充分利用军事理论课这一国防教育课堂形式,发挥其在加强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独特优势。

22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军事理论课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五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每一章节内容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磨炼坚忍顽强、不怕困苦的意志品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作用。

总之,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个人进取心、社会责任心,使他们认识到爱国就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完成好学业做起,个人成才就是爱国,为国争光就是人生价值的最大实现,从而使自己成为胸怀社会、胸怀祖国、胸怀人民的有用人才。

3日常国防教育

作为军事理论课堂教学的延伸――日常国防教育,日常国防教育指的是除了新生军训及军事理论课之外的贯穿大学生培养全过程的其他国防教育形式,主要包括与军事有关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军事实践活动等方面,是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具体化和形式的日常化。抓好日常国防教育,对进一步巩固军训成果、提高国防意识、磨炼意志品质、强化团队意识、激发爱国热情、促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要作用。而近年来,青海警官职业学院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日常国防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结合专业特色,建立相关社团,形成学生热爱军事关心国防的良好氛围,做到国防教育与思想教育两者兼得。二是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将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增进思想感情、升华思想道德境界。三是开展国防体育运动。根据青海警官职业学院专业特色,开展警体拳、擒敌拳、野外拉练、紧急集合等学生感兴趣的科目,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同时也培养巩固了学生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四是加强校园媒体宣传。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墙报、校园网等校园媒体宣传学习国防知识,结合警务化管理逐步建立起从行为规范、内务整理、组织纪律、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保障军训效果的长效机制。

4多学科交叉渗透

41相得益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效益

国防教育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结合,不仅是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举措。突出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实现二者的融合统一,可以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国防”和“育人”的综合效益,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鲜活的生命力和更持久的影响力。

42沟通协调

近年来,青海警官职业学院根据学校实际,多方面多层次促成国防教育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将国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相结合。二是将国防教育与形势政策课相结合。每学期开设的形势政策课也是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介绍我国周边形势时,可以将我国周边的热点问题、当前面临的主要威胁等国际国内形势热点融入课堂教学,在充实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三是将国防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相结合。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渗透国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适时引导大学生响应祖国号召、踊跃报名参军,树立“入伍就是深造,当兵同样成才”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对暂时缓解就业压力、培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后备人才、增强我国国防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四是将国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相结合。集中军训是一种掉皮掉肉的辛苦实践活动,这对那些从小在家娇生惯养、缺乏艰苦生活锻炼的“90后”独生子女们是一个巨大考验。集训中如果不及时给予心理调适,就有可能出现个别学生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常以逃避、抱怨的态度对待,甚至还可能出现轻生念头。因此,将国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相结合,可以磨炼学生的坚韧心,锻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面对挫折和应对坎坷的能力,有利于鞭策激励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刻苦学习、奋发进取、勇往直前。

总之,新时期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高校国防教育,是加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实现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统一,可以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国防”和“育人”的综合效益。因此,整合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类资源,探索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整合路径,对提高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后备人才,建设强大的中国国防,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汝涛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学生军训工作科学发展[J]学生军训,2011(1).

[2]李张兵,秦广龙新军事变革与高校学生军训[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3]张炬,姜荣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性探究[J]科技信息,2011(21).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篇7

[关键词]新生军训 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大学生军训是普通高等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印发的《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通知〔教体艺(2007)7号文件〕中指出:“通过军事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义、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磨砺意志品质,激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大学生军训工作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何在新形势下运用好这个载体,上好大学生入学第一课,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多年参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军训的实践经验,从大学生军训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入手进行一些探索。

一、在大学生军训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找好切入点。

大学生军训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在此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结合其特点,找好切入点,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枯燥、不乏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在军训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时展、社会影响等种种原因,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较为淡薄,且对其爱国主义的培养只靠单纯的说教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结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军训工作的实践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军训工作中开展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创新:(1)通过开展国防知识讲座、国家安全知识宣传、时事政治事件的例证等,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防力量、国家安全形势以及与发达国家军事力量的对比情况等,通过一例例鲜活有力的实证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发其成长成才意识。(2)通过军事技能和理论学习,了解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了解我国所处的复杂的国际形势,增强国防意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3)学生工作部门要利用好如“9.18”等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时机,在参加军训的新生中开展爱国主义宣传,同时树立军训学习标兵,开展新生军训恳谈会等,引导新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训练新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建立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

集体主义的要求是大公无私,是一切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这种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正是当代大学生们所缺乏的,刚入校的大学生经历的是紧张的高中生活,刻苦的学习占用了他们绝大部分时间,再加上当代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较多,家庭的溺爱,使他们集体集体荣誉感较低。新生军训是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课,他们的很多人生观、价值观都在这个时期逐渐萌芽、成长,抓好这个时期的集体主义观教育非常重要。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军训工作都是放在新生开学的前几个星期集体训练、集体学习,这种集中地训练和学习过程中,对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是很有利的,学校一般会利用好这个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或比赛增加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增强为集体争取荣誉的责任感;在刻苦的训练过程中,有些学生或集体表现比较突出,成绩较好的情况下,学校还对他们进行表彰,通过表彰活动,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荣誉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高。

3.抓住军训良好时机,培养新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品质。

大学生思维敏捷,充满活力。但长期的和平环境、优越的生活条件、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和备受关爱使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降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军训时间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夏天炎热的天气还在继续,通过军训的艰苦训练,站军姿、走队列、练军歌、叠被子、整内务等整齐划一的军人作风培养,很容易锻炼大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在训练期间,学校组织新生开展拉歌比赛、内务评比、军姿、队列竞赛等活动,使艰苦的训练过程不再枯燥无味,新生的训练热情在这些活动和比赛过程中得到极大提高;在新生军训过程中还可以及时开展苦练本领、顽强拼搏精神的教育讲座或进行班级互动联谊交流。

4.在新生军训工作中,要找好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良好切入点。

感恩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新生军训的第一课一定要找好感恩教育的切入点,让感恩意识在军训过程中潜移默化为学生的良好精神品质。可以采用的方法大体有如下几种:(1)做好感恩教育宣传,营造感恩教育氛围。比如在新生报到时可以有意识的拍摄或者摄录一些家长带学生报到时的照片或短片,在学生军训期间以主题展板或者网络视频播放的形式,对新生进行感恩父母、感恩家人的教育,同时还可以以此为契机在中秋节时开展如“一封家书”等感恩活动,营造感恩父母、努力学习、回报家人的浓厚校园氛围,让新生在入校之初就养成感恩家人的优良品质。(2)新生军训期间要大力倡导军训学生向帮训部队战士学习,倡导互学、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榜样、帮助同学的过程中学会感恩朋友、感恩师长;军事理论课堂上,要通过国防知识的学习,引导新生意识到和平学习环境的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学会回报。(3)邀请专家开展感恩教育讲座,使新生对感恩精神的理解更上一个新台阶。朴素的感恩意识每个刚入校的大学生都有,比如感恩父母的意识,稍加引导他们就能很快的养成良好品质,但是对于感恩同学、感恩朋友,感恩老师,进而感恩社会、感恩困难、感恩挫折、感恩大自然等等一系列大感恩意识的培养,却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引导。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在非军训期间做过“感恩于心回报于行”的系列感恩教育活动,邀请过思想政治教育专家进行过这方面的讲座,效果非常好。但很多学生听过讲座后都感慨,这个讲座要是在一入校就能听到就更好了。可见学生对于感恩教育的深入理论引导还是有较为强烈的诉求的。如果在军训暨入校教育期间,开展这样的教育讲座,让刚入大学的学生对感恩精神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对于他们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巩固新生军训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要抓好关键点。

通过工作实践发现,在新生军训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要找好上述切入点,就一定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在军训期间的短期效果,保持的都很好。但是,如何能够使这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保持住长期效果,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巩固好新生军训暨入校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必须抓好两个关键点。具体如下:

1.抓好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班风、校风。

在大学生军训中,抓好养成教育,是巩固军训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好办法。军训的两个星期内,因为军训的特殊要求,学生都能够养成一些优良的军人作风,但是一旦军训结束,就会因松懈情绪等而恢复到日常状态。只有在军训中就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新生在军训过程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和作风保持长期效果,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甚至校风。抓好养成教育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1)抓好宿舍内务。整理内务、开展内务评比是大学生军训期间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内务整理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改变新生由于社会、家庭溺爱等原因养成的作风懒散、内务邋遢等一系列“小公主、小皇帝”毛病,养成洁身自好、爱护集体环境等良好习惯。(2)抓好纪律考勤。按照军训要求,新生军训期间都能够坚持出早操、准时参加常规训练,一切行动听指挥,教官的优良作风成为学生学习和坚持的楷模,部队的这种纪律严明让初入校的大学生感觉到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抓好这个大好时机,配合教官做好纪律考勤工作,同时可以配合树立遵守校规校纪典范、班级考勤工作大评比、校规校纪学习及考核等活动,强化新生在大学期间遵守校规校纪、形成良好班风、学风,进而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2.抓好制度建设,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管理实践发现,只有抓好相关制度建设,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军训取得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结合实践经验及兄弟院校管理经验,要抓好制度建设,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做好军训管理模式化建设,增强军训工作的可操作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军训工作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和创新,新形势下,要创新探索出一种适应本校学生特点的军训管理模式,增强其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军训的工作效率。笔者根据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军训情况,提出一种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模式,供大家探讨:训前告知――训中参与――训后引导。训前要形成告知制度,要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随附新生军训的相关政策、目的和具体要求,让新生在入校前就有良好的心理基础,在新生入校报到后军训开始前,做好有关军训工作的相关文件、资料的宣传,还可以播放往届学生军训的录像资料等,通过告知制度,充分做好训前动员,让新生做好吃苦准备,改变军训只是临时任务的错误观念;训中要形成参与制度,具体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新生军训当中,尤其是一线辅导员同志,通过直接参与到新生军训,不仅可以掌握新生详细情况的一手材料,还可以通过参与和组织各种活动在军训期间建立完善的班级制度、选拔培养优秀的班干部集体,一线辅导员的直接参与军训工作制度还可以把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通过更为贴近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实践证明,辅导员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班集体凝聚力、优良班风、学风等的形成程度;训后引导制度的形成对于巩固军训成果尤其重要,却很容易被忽视。除了上文中所说的对新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点引导外,还可以不定期的组织学生进军营参观学习,也可以邀请教官回访作报告等,条件许可的院校还可以与帮训部队形成共建单位,达成长期合作的协议。通过组织开展这些活动,使新生军训养成的优良传统强化为学生自身的良好品质,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2)建章立制,为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强大的制度保障。通过开展军训工作形成的一系列好的工作做法,经过论证,可以采用建章立制的办法,把这些好的经验做法用学生管理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为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制度保障。归根到底,科学的管理都要落实到靠科学化的制度来实现,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提升。具体哪些制度适合通过军训建立起来呢,结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管理实践,笔者认为有利于学生养成教育及纪律观念形成的制度都可以论证实施。如学生宿舍就寝制度、学生宿舍卫生检查制度、班级考勤制度等,都非常适合。另外,结合实践发现,对于此类制度的修订,也最好能够结合新生军训的实施情况开展。藉此时机制订或修订的相关学生管理制度来源于管理实践和学生学习、生活实践,不会流于纸上谈兵,在制订或修订管理制度时还可以充分听取新生的意见和建议,使这些学生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一旦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就要在今后的非军训阶段实现制度化管理,严格班风、班纪,从而达到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培养优秀人才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杜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陈东霞,姜尖.对当前高校新生教育中的军训和国防教育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4,(11).

[3]季亚钦科著,田培明译.军事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8.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篇8

[关键词] 思想政治;军事理论;教育;大学生;思考

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军事理论课,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修内容。通过马克思主义对高校生头脑进行全力武装,为祖国栽培出“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且“德、智、体、美”均衡发展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宏伟事业建设者。我国早在2008年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校军事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提出,军事课应该以“思想、马列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指导为课程性质,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全面贯彻与落实,根据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实时要求,各高校必须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保卫者与建设者而努力,两者都是优秀、全面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事业建设者,目标一致,且思想统一。由此可见,军事理论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修课,而且还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理论教育具有高度一致性

1、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国防教育具有一致的总体目标

不断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建设之需相适应,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中国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所以,各高校在教育学生将其专业知识掌握好的同时,还需要不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政治立场,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献身精神以及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军事观念是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的直接目的,以此使学生国防意识得以不断增强。就本质而言,就是对保卫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与建设者进行培养。军事理论教育效益并非仅局限于军事理论建设本身。作为一种积极、正面的精神力量,国防意识可以让当代大学生形成“位尊未敢忘爱国,未卑未敢忘忧国”的理念,使其能够在今后工作岗位中及自觉生活、学习过程中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我国特色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2、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理论教育具有一致的内容

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科学整界观而实施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教育;结合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共产主义劳动态度与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教育,这三大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内容,而高校军事理论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主要包括国防精神、国防教育理论、国防法规、国防尝试以及国防历史等。大学生军事理论课能够将其对祖国的感情激发出来,有利于培养高校生为了民族利益而终身奋斗的道德情操。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具有一致的教育原则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都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一般青年学生政治思维都还不够成熟,所以他们是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进行“分化”或者“西化”的希望,大肆诋毁四项基本原则。基于这种情况,我国各大高校积极、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让高校生能够全面认识到我国与世界上敌对势力向抗衡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使其能够在思想上保持统一战线,坚定立场,旗帜鲜明的捍卫与构建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其次,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原则均为“育人”,都是对国家与党教育方针进行全面贯彻,对我国现代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抱负的“四有”新人进行培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骨干力量,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对国家兴亡有着直接性影响。所以,一定要从客观正面引导当代高校生有效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同时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使高校生纪律性、组织性、民主法制观念得以切实提高;不断增强学生抵御腐朽势力的免疫力。

二、在大学生军事理论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1、对课程设计予以不断完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互渗基础

1.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a.忽视了大学生思想政治与军事理论教育教学整体性设计,而片面强调军事理论实践教育中所存在的首因效应。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都将新生军训作为大学第一课,而这也是事实军事理论课程的首步。高校这种教育设计安排,对改善与提升当代大学生意志品质、独立意识及生活能力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1]。然而,就宏观角度而言,这一教学安排也有很大弊端,具体表现在:第一,对学生自身认知规律形成一种忽视。刚刚走进大学校门,很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高校定位、职业规划及校园文化等缺乏了解,认知不到位,且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基于这种状态,开始他们艰苦的军训生活,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不仅没有达到高校军事教育核心目的,而且也因为开始传统教学前实施军训,错失了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实践教学平台;第二,导致高校教学整体性的分裂。因为高校课程设置等诸多问题,使得大学生军事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出现脱节现象,很难最大发挥两者的作用。b.很多大学军事教育课程都轻理论、重实践。在我国,军事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理论课与实践课。《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学大纲》规定,高校军事训练时间大约为2.5周,高校军事理论课示数大约为36个学时。然而,事实上高校军事理论教育主要还是军训,期间载穿插一些理论课程,理论教学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课程改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理论课相整合的课程体系,有利于丰富高校基础教学实践,不断拓展高校教育路径,增强高校教育感染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的全面提高与共同发展。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包括:a.实施课程内容系统设计。其基础为国情教育、民族主义及爱国主义,教育载体为军事实践教学,补充为军事理论教学,不断整合高校思想政治与国防教育内容,以实现教育形式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系统化;b.有效协调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时间,结合军事理论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在新生军训过程中能够实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爱国教育[2]。

2、不断整合高校师资资源,创设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

现阶段我国很多大学的军事理论教师队伍极为匮乏,对充分发挥高校军事教育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科学整合师资队伍,为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支持。首先,通过沟通、交流与培训等,不断加强大学教师相关知识储备与军事国防意识,使其教学水平和业务素养得以不断提高;其次,作为军事训练的指导教师,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全过程参与学生军事训练,以此对学生积极实施理论指导与思想动员,与军事训练实践教官通力合作,确保大学教学实践工作的共同完成[3]。

3、积极实施平台建设,进一步构建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1.网络平台

现阶段各大高校积极开拓网络新天地,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构建,积极实施思想交流与主旨教育,紧紧把握互联网军事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将互联网创设成为对高校生综合素质进行培育与弘扬的重要阵地。第一,根据高校互联网信息平台,构建一个专题网页,积极开展以时事政治、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互联网交流与讨论,以民主对话、平等沟通既加强监督等各种形式不断增强高校生思政素质与军事国防意识[4]。第二,对当前各主流互联网设计模式进行效仿,积极引导当代高校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2.校园文化平台

就本质而言,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军事理念、国防意识及“三观”教育的培养与提高。所以要对这一平台予以充分利用,确保大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接受文明的洗礼与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健康、和谐的高校校园自然、人文环境中不断陶冶其情操,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国家、学校及民族的使命感、荣誉感以及责任杆。第一,必须充分利用各高校校园文化中的舆论阵地,以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宣传教育,不断向学生宣扬革命英雄等;第二,“军事文艺”活动的积极开展,以“舞蹈比赛”、“唱响军歌”等活动模式积极开展军事理论教育[5]。

3.各高校手拉手共创平台

对各大高校自身资源予以充分利用,与当地开设军事专业的高等院校联合创建手拉手教育平台,对建设机制与体制予以不断创新,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的长效机制进行不断探索,共同搭建培训、交流的思想平台,使高校间能够实现资源与理念共享,高校间交流平台的搭建,有利于高校综合教育水平的切实提高。

4.高校学生社团、学会平台

在各大高校中,学会与社团等是大学生自我管理与学习的重要形式。基于这种情况,各高校应该积极倡导与鼓励在校生创建向军事爱好者协会、国防教育协会等校内社团组织。学校中的思政教师可以指导教师身份加入其中,使学生社团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学校社团活动的积极开展,进一步推动高校军事教育,同时全面开展学生“三观”教育。

4、结合行为导向和思想导向,在高校军事训练带队干部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对各高校教学辅导员与部队教官的教学积极性予以充分发挥与积极调动,这是对我国军事训练思政教育的特殊要求。因为对于高校辅导员与军事训练教官而言,其言谈举止与思政素养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那些对自己提倡自由主义,对他人提倡马列主义,嘴上说的头头是道,行动上却南辕北辙的人是不会教育好学生的,而且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都不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官与教师自身行为其实是一本隐形教科书[6]。所以,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言教与身教,并形成一种身教高于言教的教学意识,通过自己的行动对高校生进行感染与教育。

三、结语

近30年的军事理论教育实践证明,要想让高校生对严格的校园军事理论知识形成一种深刻认识,一方面要不断锻炼体魄、锻炼意志以及锻炼思想,另一方面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与德智体美能力,在大学生军事理论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对高校爱国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参考文献:

[1]董俊斌,那森.高校大学生开展军事理论课的教育意义探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7):120-121.

[2]韦荣道.论军事选修课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的意义及建设思路――徐州师范大学军事选修课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探索.2011(09):154-155.

[3]王建中,叶欣.军事理论课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创新平台[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178-179.

[4]刘斌.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165-166.

[5]徐水根,钞群英.军事理论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南昌高专学报.2009(06):166-167.

[6]杨红.谈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德育培养[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6):152-153.

作者简介:徐洋(1978―),女,汉族,硕士,扬州职业大学团委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上一篇:社会实践学生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假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