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思想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3 13:32:32

毕业思想总结

毕业思想总结篇1

党校思想汇报 党校学习思想汇报 党校培训思想汇报 党校结业思想汇报 业余党校思想汇报

经过考试,我于 ××*年 8 月被录取为中央党校本科函授班学员,所学专业为经济管理,学制两年半。在区委党校的组织下,我利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取得了比较长足的进步。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增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理论素养

按照党校的统一安排,我积极参加党性教育课,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通过参加党性教育,我认为,要加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必须做到:

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最根本的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因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是理论修养的根本任务。所以,共产党员要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邓小平理论,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髓,紧紧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旨在提高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这是因为: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是共产党员的本质特征;共产主义理想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所以,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党的性质决定了共产党员必须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执政党的地位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新时期共产党员更需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我们要把远大理想同现实任务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澄清模糊认识,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

三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最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党性原则与商品经济原则的关系;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无私奉献与有偿服务的关系。

四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性的集中体现,共产党员要努力实践党的宗旨,做好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坚持党的宗旨。要实践党的宗旨,就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五是加强党的作风修养。党性是与党风密切联系着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特别是 “ 三大作风 ” 。自觉做到廉洁自律,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六是加强组织纪律修养。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共产党员要用民主集中制规范自己的言行,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的制度。指出: “ 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我们不应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 …… 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 ”

七是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修养。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执政水平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因此我们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修养,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和实现党的最终奋斗目标的需要。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学习新知识,增加新本领,要有认真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要刻苦学习、讲究实效,要努力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二、按 “ 三个代表 ” 做人

党校的党性教育,随着我们本科班的毕业而已结束,但作了一名党员今后的党性锻炼和自我教育远没有结束。我们要按照江总书记的要求,真正当好 “ 三个代表 ” ,用 “ 三个代表 ” 作为每一个党员行动的准则和纲领。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党永远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立于不败之地的思想保证,也是我们今后继续开展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的主要内容。我们要深刻理解江总书记关于 “ 三个代表 ” 思想的现实和深远的内涵。

“ 三个代表 ” 的第一个代表是: “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生产力是一个整体概念,它表现在很多方面、很多领域,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随着时代的演变,一部分生产力发展了、进步了,而另一部分生产力却停业了、落后了,落后必然被先进所替代。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员,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因而我们要不断调整和提高思想认识。具体地说,就是要正确对待和处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现了诸类减员增效、资源配置调整、机制改革等现象和下岗待业、企业破产

、精简机构等问题,充分估计商品经济市场机制给企业和每个劳动者带来的外在竞争压力,把握因压力同时可能带来的获取利润的内在动力。还要不断适应这种变化,调整个人心态和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弘扬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在新技术新知识即新生产力不断涌来的大潮中,学会接纳和博击。

“ 三个代表 ” 的第二个代表是: “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什么是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就是崇高的信仰和全新的观念,就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有机结合。先进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包括良好的道德修养、完善的人格情操、提升的人生境界。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 四有新人 ” ,在社会主义 “ 两个文明 ” 建设中建功立业。做一个有抱负有大志,踏实苦干、乐于奉献的跨世纪新人;做一个不计名利和得失,不被灯红酒绿所迷惑的坚强革命战士;做一个有道德良知、遵纪守法的现代公民。

“ 三个代表 ” 第三个代表是: “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这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无产阶级的阶级基础。群众利益就是阶级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工作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响应不响应,在于我们党的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否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这也是党风的具体体现。我们党在几十年的奋斗历程中,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这是我们党的生命线、胜利线,是我们党占胜一切困难险阻的法宝。加强党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心中要装有群众,谋事要时刻想着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和意见,真正代表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只有这样,群众才会拥护你、支持你,我们党才会永远战无不胜。

以上是我在党校的党性锻炼总结,的确要写的内容很多,但千言万语归纳一句:感谢党校这二年多来对我的教育,感谢老师给我传授了许多知识。党校学习生涯结束了,但人生的学习永不会结束。一日入校,学伴终身!

思 想 汇 报

我们这一代青年曾被喻为迷失的一代。在浮躁的物质世界里,我们怀念五四时期前辈们的轰轰烈烈为理想而奋斗的执着和无悔,但我们自身却很难做到,因为大多数人的理想已迷失在繁乱浮躁的物质世界里,我们追求自我个性的发展,却看不到发展的终极在哪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从思考中沉淀出成熟。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的实现也不能单从个人利益考虑。马克思曾说过: "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 对于我们青年大学生来说,我们最大的集体是国家和民族。历史的长河奔腾向前,在经过前辈们的艰苦奋斗后,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发展的、自由的、幸福的年代。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安于享受,只考虑个人的利益而不用思考国家、民族的前途未来。历史给予我们崇高而沉重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推动社会主义的向前发展。这要求我们在追求个人发展和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一定要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也只有在为这个大集体利益奋斗的过程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机会和手段;也只有投身于光明而伟大的事业中去,我们的发展和奋斗才显得有价值。从这方面来说,追求入党是帮助我们完成使命、实现追求的途径。

崇高、美好的信仰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伟大、正确的政党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信赖、支持。选择共产主义信仰,追求加入共产党,是青年追求全面发展的正确选择。

有些人认为,一个人要入了党就会因为各种约束而变得碌碌无为,自我的发展受到压制。无可否认,这种看法受到一定现实原因的影响。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我们并没有真正解决好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前苏联、东欧一些国家在改革中抽象谈论 " 人 " 的发展,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社会主义的演变;我们也曾把 " 人 " 的问题当作是资产阶级的专利而加以批判,忽视经济文化建设,抑制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毕业思想总结篇2

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德育答辩活动。实践表明,德育答辩不失为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三)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多元化

目前,高校德育的载体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外,还有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科技文化艺术节、志愿者服务活动、节日纪念活动等,学生思想道德在这些活动的方方面面得以体现。因而,要评价学生的道德水平,就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从单纯重视道德认知成绩的评定转向对学生的“德”和“能”的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上来,以实现大学生德育评价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的转变。德育答辩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有选择地通过上述活动展示自己的风采,促进自己道德水平的提高。

毕业思想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7)06-1377-03

为了解桂林医学院毕业生对本校教学工作的评价意见,进一步促进学院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医药人才,笔者开展了本次调查工作。

1 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1.1 调查对象

桂林医学院2003~2005届本科毕业生。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2005年11月,笔者从《桂林医学院2003~200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信息库》中,按专业、就业地区随机抽样,以邮寄、直接送达的方式,向调查对象发放《桂林医学院2003~2005届本科毕业生对教学工作的调查表》。第二阶段为2006年3~4月,组织相关就业工作教师走访了在南宁、柳州、玉林、贵港等地就业的部分毕业生,听取他们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反馈意见。

1.3 调查内容

共18项(评价16项,建议2项)。

1.3.1 评价项目及评判等级:

①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印象:

A好;B较好;C一般;D差。

②对学校办学思想的评价:

A明确;B比较明确;C基本明确;D不够明确。

③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价:

A能够很好适应社会需要;B能够较好适应社会需要;C基本适应社会需要;D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A重视;B比较重视;C一般重视;D不够重视。

⑤所学专业的设置是否合理:

A合理;B比较合理;C不合理。

⑥对学校课程安排的评价:

A科学;B比较科学;C不科学。

⑦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的评价:

A管理严格,控制水平高;B管理比较严格,控制水平比较高;C管理一般,控制水平一般;D管理松散,控制水平差。

⑧认为学校对自己的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

A基础理论;B专业知识;C基本技能;D社会实践;E毕业实习。

⑨对学校毕业实习环节的评价:

A安排科学,管理规范;B安排比较科学,管理比较规范;C安排基本合理,管理基本规范;D安排不科学,管理差。

10对学校的学风和学术文化氛围的评价:

A学风很好,学术文化氛围浓;B学风比较好,学术文化氛围比较浓;C学风一般,学术文化氛围一般;D学风差,学术文化氛围不浓。

11对所学专业教师授课质量的总体评价:

A效果好;B效果较好;C效果一般;D效果差。

12对学校教师素质的评价:

A德才水平高;B德才水平较高;C德才水平一般;D德才水平差。

13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

A效果很好;B效果较好;C效果一般;D效果差。

14对学校的社会声誉的评价:

A好;B较好;C一般;D差。

15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否满足工作需要的评价:

A满足;B基本满足;C不能满足。

16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

A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

1.3.2 建议项目:①对学校专业课程设计的建议;②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

2 调查结果统计

共发出调查表370份,回收352份,回收率为95.1%,可使用339份,占发出调查表的91.6%。

可使用的调查表中,临床医学专业201份,药学专业103份,生物技术专业35份。339份调查表的评价项目统计结果见表1。

3 调查结果分析

①我校的教学工作得到毕业生的一致认可。41%的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整体评价好;51%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教学工作整体较好;另有8%的毕业生认为印象一般。

②学校的办学思想明确。34.5%毕业生认为学校办学思想明确;52.8%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办学思想比较明确;12.7%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办学思想基本明确。

③我校培养的人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需要。30.4%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58.7%的毕业生认为能较好地适应社会需要;10.9%毕业生认为能基本适应社会需要。

④学校对教学工作比较重视。35.4%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对教学工作重视;54.9%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对教学工作比较重视;9.7%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对教学工作重视程度为一般。

⑤学校的专业设置比较合理。33.9%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设置合理;64.3%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设置比较合理;但有1.8%的毕业生认为设置不合理。

⑥学校的课程安排较为科学。 39.8%的毕业生认为学校课程安排科学;58.7%的毕业生认为课程安排比较科学;另有1.5%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安排的课程不科学。

⑦学校的教学管理较严格,对教学质量控制的水平较高。56.9%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严格,控制水平高;25.7%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比较严格,控制水平比较高;另有17.4%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教学管理一般。

⑧在“哪些教学环节对自己的工作影响最大”这个问题上,46.6%的毕业生认为是“专业知识”;22.1%认为是“基础理论”;13.3%认为是“基本技能”;12.7%认为是“毕业实习”;5.3%认为是社会实践。

⑨学校的实习安排较为科学。31.3%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毕业实习环节安排科学,管理规范;52.2%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毕业实习环节安排比较科学,管理比较规范;16.5%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毕业实习安排基本合理,管理基本规范;1.5%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毕业实习安排不科学,管理差。

10学生对学校的学风和学术文化氛围评价较好。52.8%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学风很好,学术文化氛围浓;29.2%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学风比较好,学术文化氛围比较浓;18.0%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学风一般,学术文化氛围一般。

11毕业生对专业教师的授课质量总体评价好。35.4%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教师授课质量效果好;58.4%的毕业生认为教师授课质量效果较好;6.2%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教师授课质量一般。

12学校的教师素质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36.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教师德才水平高;58.1%的毕业生认为教师德才水平较高;5.9%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教师德才水平一般。

13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好。37.5%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很好;49.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较好;13.6%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一般;0.3%的毕业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差。

14我校的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并得到毕业生的认可。34.8%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社会声誉好;58.4%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社会声誉较好;6.8%毕业生认为学校的社会声誉一般。

15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否满足工作需要”的调查。30.4%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知识结构能满足现有工作的需要;63.1%毕业生认为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基本满足工作的需要;6.5%毕业生认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16毕业生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40.7%的毕业生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满意;58.4%的毕业生比较满意;0.9%的毕业生认为不满意。

4 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提出的建议

毕业生十分关心学校的教学工作,在此次调查活动中,他们向学校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是:

4.1 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建议学校最好再增加一些综合实验课程和实验课时间,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各种仪器的实际操作能力。

4.2 课程安排方面:希望增加专业课的学习时间,适当调整一些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的安排。

4.3 在课程内容学习方面:希望本专业相关学科都能及时增加一些该学科的最新进展内容,以弥补教科书的不足,使学生的专业学习进一步深入;希望能根据社会用人市场的需要,及时增加一些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4 外语学习:希望能适当增加英语的学时。

4.5 教学管理方面:建议更合理地安排实验、实习、见习课,以提高学生实践课堂的学习吸收率。

4.6 学风建设方面:建议采取更多措施,加强学生对科研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营造更好的校园学风氛围。

4.7 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方面:希望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及自信、诚信、谦虚的品质。

4.8 在现有基础上,还要更深入探讨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

5 调查总结

学校长期重视教学工作,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发展为主题,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改革为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思路,不断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手段,成效显著。统计分析339名2003~2005届本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办学思想明确、比较明确的占87.3%;认为学校培养的人才目标能够很好、较好适应社会需要的达89.1%;认为学校对教学工作重视、比较重视的达90.3%;认为毕业实习环节安排比较科学、管理比较规范的达83.5%;认为教师授课质量效果好、较好的占93.8%;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满意、比较满意的达99.1%。调查结果表明,我校的教学工作得到了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们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对学校在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人才培养和学校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这些建议和意见值得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学部门认真研究、积极整改,以促进学校的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收稿日期: 2007-06-28)

毕业思想总结篇4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足之本,而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是学校的“前沿阵地”,对非毕业班工作具有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具有一定特殊性,抓好毕业班工作的意义不言而喻。毕业班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师生累,时间短。因此,必须依靠全体教职工,群策群力,全力以赴 。根据我乡实情,现将2011年毕业班 工作思路及实施对策拟订如下。

一、指导思想

总结经验,落实措施,提高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让全体学生完成学业,为全体学生顺利进入初中打下基础 。

2、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六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毕业班工作管理,努力提高优生率、合格率、巩固率。

三、毕业班现状

1、 学生情况。我乡现有毕业班14个,共有学生451人。大部分学生父母外出务工,成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乏,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科情况。从上期统测成绩来看,双优生较少,大部分学生偏科严重,后进生、学困生所占比例较大,我们将加强管理,不断引导,争取突破这些难点。

四、工作思路及对策

(一) 成立毕业班工作领导组

组 长: 罗星和(中心校校长)

副组长: 刘星元(中心校副校长)

黄顺鋆(中心校教导主任)

成 员: 安订全(中心校办公室主任)

杨星猛(后勤主任)

宋昭莲(办公室人员)

各村校长、教科室全体成员及毕业班教师

领导组全面指导毕业班各项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定期加强毕业班工作的检查、督促,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并建立联系制度。具体如下:罗星和联系中心校;刘兴元联系荆坪村、干溪村;黄顺鋆联系响水村、花园村、中心校;安订全联系大寨村、箐林村;杨星猛、宋昭莲联系柏林村、富民村、金竹村。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罗星和(校长)任主任,黄顺鋆、任副主任,成员由孙光荣、杨传丽、宋昭琴、车成安、潘杰宁、黄维金、李仁武组成。其职责:负责全面领导抓好毕业班各项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毕业班工作的督查,经常向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了解有关情况,又要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要协调好与毕业班工作有关的各方面关系,树立全局观念,想办法,定措施,确保毕业班工作顺利、高效的开展。

(二)针对我乡实际,建立健全毕业班ji励机制

1、优生奖(绩效工资方案中执行)。

对学年末参加全县组织的毕业考试中在所任班级优生(成绩均分80分以上,含80分)累计计算。

3、响水村完小(3人):达标每人奖200元,超一人250元,累计计算。差1人扣80元。(金额分配、扣发:总金额÷总分数×个人得分)。

4、荆坪村完小(3人):达标每人奖200元,超一人250元,累计计算。差1人扣80元。(金额分配、扣发:总金额÷总分数×个人得分)。

5、箐林村完小、越百里希望小学(各3人):达标每人奖250元,超一人300元,累计计算。差1人扣80元。(金额分配、扣发:总金额÷总分数×个人得分)。

6、金竹三思苗圃希望小学、大寨村完小、柏林村完小(各2人):达标每人奖300元,超一人350元,累计计算。差1人扣60元。(金额分配、扣发:总金额÷总分数×个人得分)。

2、全科合格率奖

上升一个百分点奖3元,低于一个百分点扣3元。

3、ji励奖

凡是培养一个全县前50名的,每个奖500元,累计计算。所任班级教师每人发奖状一张,在年度评优评先、职称晋升中享受加分。

4、其他人员奖励

1、村校长在当年绩效工资考核发放中,奖本村优生所获奖金的30%,不达标的扣20%。

2、校点负责人奖该校所获总金额的20%,不达标的扣10%。

3、挂钩村办公室人员奖村总金额的10%,不达标的扣5%。

5、《墨翰乡中心校2011年春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相关考核条款以及名次奖同样执行。

6、所有成绩、业绩将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相应栏中仍然享受加分、扣分。

(三)加强对毕业班工作的管理

在毕业班工作的管理方面,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在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勤于了解、善于观察学生的思想与学习动态,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倡导团队精神,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齐心协力地使每个班级都保持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教风,这是毕业班工作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

各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要想办法、添措施,各村、校应根据实际,切实成立工作领导组,各村校长、主任、校点负责人要带头下深水,要实实在在地为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做些工作。要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情况研究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毕业班教学奖惩办法,其奖惩原则是毕业班教师应以敬业、奉献、钻研为前提,以教学延伸为前提,力争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毕业思想总结篇5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112-1

每年六月,是高校毕业生离开大学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时节,伴随着离别的伤感,不少毕业生选择在这个凤凰花开的季节演绎 “最后的疯狂”:“散伙饭”、“毕业喊”、“毕业砸”,甚至上演“毕业照”、“ 爬树跳湖毕业照”、“火灾毕业照”等不当之举,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思考。

一、毕业生离校不文明现象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道德、伦理观以及思想意识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社会的浮躁导致人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处于重新选择、重新定位的状态,从而引发一些不文明现象。大学生人格趋于成熟而未完全成熟,缺乏对社会生活的正确认识和甄别能力,一些不文明现象可能被他们所接受,经由学习、模仿内化为他们的行为机制的一部分。

2.严峻的就业竞争的影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连年大幅递增的毕业生人数,代表了因高校师资力量不足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下降,同时也更加剧了他们未来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如今的岗位提供者对求职者的要求不仅仅看重学历,而是更加注重求职者的自身素质、能力及相关经历。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对未来前途的担忧引发心理失衡。再加上不完善的就业机制,就业环节中存在着社会不正之风,就业过程中非规范的社会行为与毕业生的理想模式发生冲突,更促使毕业生的不满情绪一触即发,在毕业离校前易演化为非理智的破坏。

(二)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不完善。学校硬件及软件条件的缺失,学生在校期间总会有不满情绪。部分学校的教育管理观念陈旧,“偏重罚而忽视说服引导,无形中加剧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对立情绪。作为自发的反抗,破坏纪律、暴力攻击等行为成为部分学生发泄不满情绪的手段,从而诱发了毕业离校前的迁怒性破坏行为的产生。”

(三)个体因素

今天的大学毕业生生活在物资丰富的年代,生活中备受宠爱,自律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较低。由于个体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存在欠缺,遇到挫折在所难免。毕业生离校前,大学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夹杂着离校期间的复杂情绪,促使部分毕业生借助非理性的行为进行宣泄,酗酒、“毕业喊”、“毕业砸”成为了他们的选择。

二、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策略

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笔者认为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营造健康向上的毕业生文明离校环境,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毕业文化观。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成功的教育方法绝非是单纯的强制管理,而是靠预防和正确的疏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文明教育、感恩教育、人格教育、诚信教育等贯穿在平时的班会及活动中,做到 “春风化雨”。针对离校前这一特殊时期,要分析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无须作青春最后的告白,大好的青春年华即将在毕业后的拼搏和奋斗中开始,将压力转化成动力,勇敢迎接挑战,才是最有意义的个性表达。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对毕业前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思想问题进行科学的引导,可开设毕业生求职心理辅导讲座,举办求职经验交流会等。针对在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形成的挫折、自卑、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通过面对面交流、在线交流等形式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指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心理调试,化解心理压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 坚持做好职业指导工作

将职业指导工作当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贯穿于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构建适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针对毕业前夕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关注的热点及时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三)以营造和谐文化氛围为己任开展系列有效活动

毕业生精力旺盛,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极易为堕落生活提供温床,此时应在毕业生中开展以“情系母校,快乐启航”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使毕业生进一步感受母校的温暖,引领他们明确奋斗目标,加快角色转变,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顺利步入社会。

如召开“总结过去、展望末来”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及时全面总结过去,思考未来。向全校毕业生发出“文明离校倡议书”,使他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组织毕业典礼、毕业生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欢送活动,让毕业生充分的感受到毕业光荣与喜悦,强化学生的母校情结。组织毕业生看望慰问教师,感谢老师的教诲,与老师话别,共忆师生情,给毕业生提供抒感的渠道。

“毕业生文明离校”不能静态的对待,要倡导理性而有内涵的毕业文化成为校园传统文化,关键还在于学校四年来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支持,必然对母校产生感情,文明离校问题就顺其自然地成为一种美好感情的外在表达。

参考文献:

[1]陈于清.大学生毕业离校前破坏的成因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

[2]张亮.毕业离校,如何走的更文明?――论毕业生离校文明文化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3).

毕业思想总结篇6

论文摘要:毕业生就业是高职院校的头等大事,而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应开展国情与形势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及心理素质教育等,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指导工作的全过程。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教育学界和其他相关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引导高职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实现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有效途径。

一、毕业生就业是高职院校的头等大事

所谓“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或经营收人的行为(《辞海》1999年版)。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的价值在于人的工作。因此,就业或参加工作,并获得相应报酬,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最大愿望。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就业是人学就读的最终目标诉求,是其实现人生价值,回报家庭、回报社会的根本途径。同时,就业也是学生家长的价值取向,是家庭投资子女教育的最终目的。

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就教育这个领域来说,就业已不仅仅是受教育者单方面的诉求,它同时成为教育者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者的价值取向。教育体制的改革,尤其是高校扩招,打破传统的统招统分体制,学校自主办学、学生自主择业,放开教育市场,将竞争机制引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高校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高校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来是生源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毕业生就业率的竞争。常言道:“出口畅则进口旺。”而进口旺的学校才能兴盛。就业率是社会认同高校的主要标尺。招生制度的改革,让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就读学校的机会和余地,而考生及家长在选择专业的同时,更关心的是毕业后的就业问题,那些毕业生就业率高的高校就成了考生和家长的首选目标。有生源,才有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也才有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而在这一点上,高职院校尤其突出。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由于历史和自身的一些原因,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和声誉,与普通院校还有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要真正达到现代化的教育水平尚有一段路要走,同时,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和认同,也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在竞争中优势不明显,考生及家长对普通高校选择的空间更大,机会更多。如果说考生和家长在选择普通高校时尚有“慕名”的成份的话,那么,选择高职院校则完全就“图就业”了。因而就业不仅是学生的心事,更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它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对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直接检验,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周济部长指出:“毕业生就业是一把手工程。并要求“各省市的教育厅长和分管副厅长以及高职院校党委书记和院长亲自挂帅.要把毕业生就业作为关系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

就业指导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毕业生的就业有着重大意义,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刻不容缓。那么,就业指导工作从何入手呢?我们认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融入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促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世界观,理想与抱负,激发毕业生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

二、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下岗职工再就业,再加上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等原因,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总量相对萎缩,特别是被大学生普遍看好的一些单位和行业的岗位已基本趋于饱和。但毕业生的期望值却普遍较高。在择业时,优先考虑的是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和收入较高的地区、单位和职业。竭尽全力争取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往进入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业、外资和合资企业,不愿到基层单位和艰苦地方去工作,更不愿选择自主创业。在择业过程中过多地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与利益,而忽视了国家的需要以及职业的社会价值。不良的择业和就业观念,使毕业生的择业和就业呈现出功利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淡化了大学生应有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不少毕业生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在择业过程中,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现象时有发生,仅仅注重择业的结果而忽视了完美人格的塑造,毕业择业竞争的加剧,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迷茫、焦虑、忧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以上种种表明,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做好就业准备,正确择业、有效就业,尽快适应社会,创造辉煌业绩。:

三、就业指导工作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举措

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互相渗透,相互补充的成分。尽管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和针对性,但二者在各自的实施过程中,也都存在一定的空间和余地,若能实现二者的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就可达到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人生观、择业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的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其目标和任务是一致的,内容相互渗透。一方面是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教育、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等又与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择业观、职业道德教育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进行国情与形势教育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高等学校开始大幅度地扩大招生规模,随之而来的是几年内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批毕业生陆续走向社会,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职业院校毕业生遭遇到暂时困境,归纳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整个社会就业工作面临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峰叠加”的局面,客观上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二是毕业生数量在短期内迅猛增加,但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速有限,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三是毕业生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观念尚存偏差。一些学生向往“到国外去,到大城市去,到钱多的地方去”,不愿下基层从事具体工作,从而在比较狭窄的就业市场中竞争十分激烈。应该看到,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以及农村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一些艰苦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增长点,这些地区和行业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帮助学生认清国情、分析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择业目标,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心理准备和理想信念,这样不仅有利于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缓解毕业生就业困难,而且有利于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2.突出“三观”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称“三观”,是个体对整个世界及人生价值的总的看法,是个体一切行为的思想根源。“三观”是影响择业观形成的重要内因,大学生一旦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及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精神和态度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确立恰当的择业期望值,把服从国家、社会的需要和发挥个人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机结合起来。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观上的偏差,正是一些不良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反映。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三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把追求个人利益和承担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将有助于发挥社会主义大学德育优势,有助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个别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急功近利,向所服务的人员索取不正当的利益;怕苦怕累,缺乏责任感,没有敬业精神,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有的毕业生甚至把协议单位作为跳板,在获得一定技能知识后,不是为协议单位努力工作,而是把所学知识作为获取经济利益或达到个人目的的筹码,达不到要求不是闹调走,就是不辞而别。这种行为不仅挫伤了用人单位接受毕业生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加强毕业生爱岗敬业、奉献精神教育;热爱本职工作,提高业务本领教育;团结协作,有团队精神教育。培养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作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本职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4.注重心理素质教育

由于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所出现的结构性和地域性的“供大于求”,而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选择理想职业标准又比较单一,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注重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和抗挫折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使之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的成败,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因暂时的失利而丧失求职的信心和勇气。并注意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参与竞争。

四、结语

毕业思想总结篇7

论文摘要:针对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从毕业生就业心理及就业形势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各高等院校开始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的广泛好评。然而,几年后跟随而来的是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使得就业形势将会更加严峻,高职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尤为突出。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成为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制度进行了改革,“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模式的建立,给大学生择业赋予更大的自主性,创造了更为广阔的择业空间,同时也给各高校带来了许多新的困难和课题。我们学院也同样面临着新的压力和考验,如何进一步搞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学院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这也是我们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针对我院毕业生的具体情况,笔者的几点看法是:

1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时做好教育辅导

踏入最后一学年,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始困扰着许多同学,不少同学由于主观认识和个性方面的原因,在择业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针对毕业生容易产生的心理偏差及时做好辅导和引导工作。

1.1毕业生就业心理偏差的分析

(1)期望值过高:缺乏对社会需求和求职单位的了解,忽略对自身特长和专业的分析,盲目追求到经济发达地区工作,要求环境舒适,待遇高的职业。(2)缺乏主见、依赖他人:有些同学对自己适合干什么工作缺乏认识,对“供须见面,双向选择”感到茫然。(3)焦虑心理:担忧自己所学专业是否受社会欢迎;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在选择单位上应该以发展为重还是以报酬和地位为重等等。(4)过于自信、盲目乐观。(5)互相攀比、盲目从众。(6)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便悲观失望,怨天尤人。

1.2对毕业生的教育和辅导工作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引导毕业生正确处理实现自我和服从国家需要的关系,树立起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毕业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坚持自身价值与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2)加强就业心理教育和辅导。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人才市场上,大学毕业生既是选择的主体,又是被选择的个体。正确认识择业过程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而不能让市场来适应自己。引导毕业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估自己,不要脱离实际、好高骛远。

(3)加强形势教育。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新政策的不断出台,人才供求市场的不断变化,大学毕业生由于自身经历和政治理论水平的限制,对国情和形势的认识水平较低,因此学校应在毕业生中进一步做好形势政策教育,让毕业生对当前形势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2分析形势,把握好方向

2.1我院毕业生的就业优势

作为高职类毕业生,尤其是对行业依赖较大的毕业生,更有必要让毕业生认清当前的形势,一方面增强毕业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毕业生过分乐观。作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存在的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1)我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较大空间,我省经济总体走出困境,呈上升趋势,人才的需求总量比较大。

(2)近年来,我省的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交通行业在“十五”规划期间我省将投入资金1176亿,重点建设和完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国、省道网络、县乡公路网络、公路、水路运输网络、信息化网络,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给我院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3)专业特色明显:我院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强,实用性强。

2.2我院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因素

(1)高校连年扩大招生,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总体形势呈现出供过于求。(2)受多种因素影响,我省新增的就业岗位正在收缩。据广东省劳动部门介绍,“十五”期间,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多重调整任务,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压力空前增大。

(3)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充分,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其在整个教育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还普遍不太了解,在思想观念上,总认为“高职是比专科还低一个层次的三等教育”,用人单位在录用专科毕业生方面还不太尽人意。

通过分析形势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当前的处境,把握好方向,更好地把握自己,积极面对毕业就业的关键时刻,成功踏入社会。

3对策的思考与探索

如何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做得更好,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齐抓共管,积极挖潜

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学院今后的生存和发展,笔者以为应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学生部门的事,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还需要充分调动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潜能,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共同迎接新的挑战,将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3.2练好内功,保持特色

为了更好地锻造我院的优良“产品”——毕业生,学院经常组织老师们到用人单位去了解毕业生的使用情况,根据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从反馈的情况来看,普遍认为我们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肯吃苦,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但对新技术,新工艺掌握得不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除了要抓好课堂教学质量,还要抓好实践教学,练好内功,保持自身的特色,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加曩外联,立足交通,面向社会从首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看,我院毕业生大部分在交通行业,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阵地”,要牢牢的把握好;另一方面,由于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专业设置越来越多,以后将会有更多的毕业生跨出交通行业就业。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学院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加强外联工作,做到“走出去,请进来”让社会上更多的单位、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院,了解我们的毕业生。为毕业生就业拓展更大的空间。

3.4调整专业结构,突出竞争优势

学院在专业设置上,既要与其性质和任务相匹配,体现学院的专业特色,又要紧密配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思想,始终要有自己的拳头专业和名牌骨干专业,在保证专业技能要求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增强学院和毕业生在社会竞争中的实力。

3.5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1)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学院积极地向各界用人单位推荐我们的毕业生,另一方面鼓励同学们自找单位或独立创业。2)加快就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完善的毕业生管理系统,多渠道开阔就业门路,收集就业信息。3)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朝着“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4结束语

毕业思想总结篇8

联想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陈绍鹏

>> 大学毕业,我选择了直销 情感:女人是男人的毕业课 毕业前的最后一课 动画专业的毕业创作课教学 如何上好毕业年级英语复习课 中国五类特殊毕业生怎样选择出国 聋校毕业生前途选择的指导 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博弈分析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率的路径选择 毕业了,我们要如何选择? 高中毕业生如何选择赴加专业? 我们的毕业选择题 弹性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选择 应届大学毕业生应该理性选择工作 大学生毕业去向选择与分析 选择创业、升学的毕业生比例持续增加 浅谈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去向选择 浅析90后大学生毕业去向选择问题 大学毕业该不该选择自愿失业 重庆中职学生毕业前景的多向性选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毕业选择课 毕业选择课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意外的精彩

联想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陈绍鹏

我的职业生涯,并未按照大学毕业时的选择延伸,但生活为我铺开的另一条路充满了意外的精彩。

我就读的是北京轻工大学(现北京工商大学),这并非我首选。高考报志愿时,我一心想上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希望将来从事与国防相关的科研工作。但由于志愿填报的“技术性失误”,我的第一志愿最终落空。

1992年大学毕业时,我以全系第一的成绩进入了轻工部下属的一个计算中心。农村孩子凭借努力在北京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我心里很高兴。7月3日离校,第二天我就早早去上班了。但生活又转了个弯儿。工作不久,我发现这与理想的职业生涯相去甚远。而此前我经常去看联想的展览,就向联想投简历,开启了新的职业生涯。 纠结的选择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总裁陈向东

小时候家里穷,我初中毕业上了师范,17岁参加工作。1998年,考上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研究生。这个系是留学先锋系,我也蠢蠢欲动。课余时间,就做兼职为留学做积累。当时在新东方教GRE逻辑,做得很开心,赚钱也多。2001年毕业时,新东方向我发来邀请,那时它还不像现在这样有气候。我很纠结,也像很多人那样跑过人才市场,看过公务员考试,申请过留学,最后都放弃了。

下定决心去新东方,是切身体会到英语培训的巨大市场。当年大学生排长队报班,几百人如饥似渴地听你讲课,我经常被自己感动……移动互联时代,信息获取、资源配置更加有效,未来真正有生命力的就业会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如今的大学生应该不会像我曾经那样纠结。 偏爱小公司

易宝支付CEO唐彬

1991年,我从南京大学物理专业毕业。我读的是少年班,毕业时才18岁,就和很多同学一样继续读研。上大学时,很崇拜杨振宁,梦想着留学深造。那时留学政策还没放开,我就选择了本校的硕博连读。读研第二年,我申请到了去斯坦福大学读博的机会。那里重理论也重实践,让人思路很开阔。

1996年从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后,我放弃了去英特尔、IBM等大企业的机会,选择了硅谷一家未上市的小公司。我觉得在这里成长更快,并且公司上市后会有不错的回报。很多美国大学生和我的选择类似。在硅谷我结识了很多创业者、投资人,勾起了创业激情,2003年回国创业。

上一篇:初中毕业总结范文 下一篇:本科毕业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