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7 21:38:37

装饰实训总结

装饰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职业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崔丽萍(1967-),女,内蒙古锡林浩特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教授。(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079-02

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一个劳动密集行业。近些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装饰行业愈加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国家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装饰业产值已达147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2009年建筑装饰业总产值18500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2010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工业总产值达2.1万亿元。“十一五”期间,行业的组织化和集中化程度有所提高,装饰企业数量已由19万家减少至15万家左右。2011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工程总产值达到2.35万亿元规模,实现了12%左右的增长速度,再创历史新高,带来了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员人才的大量需求。如何使我国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成为高职院校必须深思的问题。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依据职业岗位需求进行专业课程的系统开发和设计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1.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内容

教学质量是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要,必须积极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专业发展。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包括构建基于建筑装饰方案设计和建筑装饰施工过程,满足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集专业教学、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等内容。

2.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把握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该专业能力的目标,主要从理论知识够用、加强“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入手,进一步对专业课程进行了教改和实践,分析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有:方案功能设计能力;方案构思与空间造型设计能力;根据方案合理应用装饰材料的能力;较强的方案表现能力;熟练准确进行建筑装饰施工图设计的能力;方案投标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根据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以及多年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学生参与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实践等情况,结合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符合生产实际的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管理、环境检测等能力的综合训练,创新“项目带动、综合训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计算机应用、建筑识图、艺术表现等职业素质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室内设计员、施工员等岗位标准进行能力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基于建筑装饰设计和建筑装饰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内容包括: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从而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据职业岗位需求,进行典型工作分析,明确能力关键点,确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知识服务工作。

二、专业课程的系统开发和设计

根据市场调研及毕业生从事工作岗位情况,分析得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有设计员、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针对专业岗位的职业要求,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如首先确定“建筑装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装饰施工”、“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与装饰构造”等课程为该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然后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从培养学生具有中小型建筑装饰设计方案、建筑装饰施工图绘制、建筑装饰设计投标及建筑装饰设计与管理能力要求出发,对各门课程准确定位,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系统开发和设计,逐步将其建成院级、自治区和部级精品课。由此引发我们对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系统开发和设计的思考。

1.依据职业岗位需要,确定职业技能需要课程内容

在课程建设上,坚持“瞄准岗位设课程”,构建了“证书引领、项目带动”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结合实践项目,以训练学生绘制装饰构造各细部节点做法为切入点,以实际训练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课程内容选取原则:一是针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对知识要求调整重点,选择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对学生装饰设计实用与实践能力培养有关系的内容。二是依据实际工程中现行做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删除工程中淘汰或限制使用的内容,同时增加工程中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对应的教学内容。

2.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

本着课程建设始终以“职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通过将学生品格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等与培养学生设计方案能力和施工管理能力等专业能力结合到一起的模式,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性人才。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切入点,按照突出应用型、实践性、职业技能性原则确定课程项目,以任务驱动为核心,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3.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在精品课建设过程中,课程组在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与当地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及企业合作,通过剖析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与装饰设计企业的岗位要求,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及实训指导书指导教学。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能及时了解行业动向,及时把握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开发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获得和掌握最新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引领学生完成一个个典型工作任务,经历完整的职业过程,使教学过程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4.按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组织教学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也是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进行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在设计方向需要具备施工图绘制能力和细部节点大样图绘制能力,施工方向需要具备施工技术能力和施工组织能力。

如:建筑与装饰构造课程,通过完成某一功能空间装饰构造方案,掌握墙面装饰构造、地面装饰构造、吊顶棚装饰构造、门窗装饰构造几个任务,按构造理论讲述与现场教学、学生绘图练习过程相结合的组织方式,强化学生对各部分细部构造的学习,强化技能训练,为后续装饰施工、工艺、装饰施工图绘制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具体实施步骤为:选择载体—项目设计—项目教学过程 (构造层次、所用材料及细部构造做法)—实训场所—绘图与识图—质量检查—评价。

5.构建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课程组剖析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过程及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学习领域,确立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新模式,按照工程性质确定教学项目,按照工程施工及设计过程设计了学习任务。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分析任务,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技能训练”、“能力提升,能力拓展”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带着实际工作任务去完成项目训练,实现了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工作过程中的知识,通过工作实现能力的提升,达到“学会工作”的目的。

三、课程的系统开发和设计取得成效

1.进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设计

如建筑与装饰构造课程,教学设计形成“一条主线、二个结合、三个阶段、四个衔接”的指导思想:一条主线就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两个结合就是指课程结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做到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相结合。三个阶段就是课程教学按照人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安排学习。第一阶段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完成单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第二阶段为分项技能训练,将单点知识和技能按照岗位工作程序进行串接;第三阶段为综合技能实训,使学生具备岗位工作能力。四个衔接就是课程内容与前、后续课程相衔接,与职业标准相衔接,与新知识、新技术相衔接,与人文教育相衔接。

2.丰富教学资源,建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深化实训基地建设

教学资源是保证教学内容得以组织实施的有力保障,在选用教材、实训项目选择、学习指导、实训环境等方面均体现课程的针对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利用课件、习题集、实训指导任务书、标准图集及满足工学结合需要的实训室,如建筑装饰材料和装饰构造实训室,把学习地点由教室移到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现场或实训室进行,边学边做,“教、学、做”合一,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教学,为教学提供情境式学习环境。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综合能力,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另一特色。目前又建成了该专业的设计工作室和模型制作室等实训场所,深化实践性教学。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通过深研教学大纲,制作课件、编写习题集、实训指导任务书和教材;通过主持和参与教学科研项目等工作,使各教学团队中每一位成员,都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改革有了深刻认识,转变思路;通过教学组织实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打造出一支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区内同类课程中实力很强的师资队伍。

四、结语

装饰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工程CAD制图

一、引言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教育教学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探索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的方法和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多数专业课都是专业技能非常强的课程,而其中建筑装饰工程CAD制图课程尤为突出,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介绍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的方法和模式。

二、专业及课程的特点

(一)专业培养目标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以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建筑装饰项目工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了围绕工作过程的新型教学项目。深化“校企一体化”机制,实行“三进三出”培养模式,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围绕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工程师进课堂、教师进工作室”,打造专兼结合,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型教学团队,旨在以培养懂工程、能管理、会设计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获得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师或建造师的基本训练,并系统学习和掌握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施工和施工管理的技能,同时包涵了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图、渲染图的CAD制图,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预决算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能。

(二)专业培养规格

通过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的实作能力,使得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既能从事建筑装饰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又能够胜任建筑类工程的CAD制图和三维制图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面对建设单位、房地产企业、建筑装饰工程企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或工程监理机构、成本控制、装饰工程设计、装饰工程施工和管理等。从事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师,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员或建造师(项目经理),建筑装饰工程造价员或造价师;建筑装饰工程造价咨询师或建筑装饰工程监理工程师。

建筑装饰工程CAD制图作为本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绘图的一门技能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后续课程的基础。为了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提高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的质量,研究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的方法和模式是我们的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一)深化“校企一体化”机制,实行“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组织学生参与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实践,按照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过程开展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管理、环境检测等能力的综合训练,深化校企一体化机制,实行“企业走进教室、设计师走进教室、项目走进教室、教师走出教室、学生走出教室、课程走出教室”等的“三进三同”工学紧密结合,拓展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从行业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出发,实施企业直接参与专业教学,直接参与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的方法和模式的制订,让企业真正意义上和教学接轨,和学生零距离接触。保持本专业1/3的教师为外聘的企业人员,由企业人员和工程师进行指导讲解,缩短教学和生产之间的差距。在教学标准范围内,根据特定项目订单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从项目实战中学,在实践教学中用,将实际的工程要求与生产工艺流程,有机深入整套实践性课程体系中。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实行“轮企制”,每名骨干教师必须到企业进行岗位轮职。学生积极参与工学一体化的教学创新模式,每学期安排一定的实践课到企业学习,利用企业的工作环境拓展校内实训室的实践运用能力。同时,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来自企业项目,学生作业为企业提供可行方案。

在计算机应用、建筑识图、艺术表现等职业素质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室内设计员、装饰施工员等岗位标准进行能力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基于建筑装饰设计和建筑装饰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

(二)合作共赢,建设校外动态实训基地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到施工现场参与现场教学或实训,一直是一个瓶颈问题,为解决这个瓶颈问题,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组,在对《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施》项目研究过程中,提出并建设了“动态”实训基地的概念,即“基地随着项目走,学生随着基地走”。实行实习实训基地的流动管理模式,通过实习实训基地跟着项目部走的方式解决了以往项目竣工实习实训基地随即撤离的问题。基地根据学生的课程需要,随时接受教师与学生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讲授与观摩。同时,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基地适时安排一线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与讲解。

(三)实践课程开出情况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适当压缩课程的理论讲授学时,增加了实训课时,精心设置了较为实用的综合性实践技能训练课程。通过开设现场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综合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考证培训等实践性课程,构建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为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化设计,根据建筑装饰施工员核心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建筑装饰项目工程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确定8门职业岗位课程。根据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与程序,充分考虑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确定6门职业拓展课程。职业岗位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与专业认知、企业实境训练、顶岗实习等共同构成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建筑装饰工程CAD制图课程作为其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计划为64学时,课程集中周实践30学时,共94学时。在此次课程改革过程中,在保证总学时(94学时)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对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计划进行了调整:基本理论32学时,课内实训32学时,课外实训(作业)与集中周实训30学时。这样一来,在本实施计划中,建筑装饰工程CAD制图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就包括课外实训环节、课内实训环节和集中周实训环节。

四、实施的方法和模式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为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利用能力,营造一个宽松的自主学习与实践的环境,给学生留有更多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在此次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提倡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交替进行,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整合度,以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建筑装饰工程CAD制图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的实施,一直也是我们此次课程改革中探讨的重点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本课程的计算机绘图课一般是让学生对同一张图进行绘制,整个课程学生总共绘制2-3张图纸。这种模式有两个缺点:一是学生的技能训练不够;二是学生绘同一张图,容易出现学生相互拷贝(互相抄袭)的问题。为了杜绝学生互相抄袭图纸以及技能训练太少等弊端,我们采取了如下办法:

(1)在16周的教学计划中,每周上2学时的理论课,2学时的实训课, 实训课在机房上课,完成具体的图纸绘制。

(2)为了杜绝学生互相拷贝图纸,采取学生每人一图,每个学生所绘制的图纸都不一样,而且每次每个学生所绘制的图纸都不一样,作到每人每次实训绘图都不同。

(3)考虑现在的学生有私人电脑,本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中增加了课外作业,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内,一周一般至少绘制一张3#图。

(4)在16周的教学计划完成后,17周为集中实训周。在此期间,要求学生在机房集中实训,学生每人绘制4张不同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图,作为本课程的考试。

(5)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一个模式:课内上机实训+课外作业+集中实训周。

本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使本专业的学生在建筑装饰工程CAD制图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受到了15张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图的CAD制图训练,使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水平达到重庆市中等设计院的计算机绘图水平,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技能。

五、实践教学成效显著

本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使建筑装饰工程CAD制图课程的实践教学成效显著,取得了很好教学成果。如,2010年暑假, 本专业07级某同学,在施工单位用计算机绘图技能为该单位绘制了80多张竣工图,得到了单位的好评和认可。本专业07级,08级,09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高教杯”先进制图技能与建模竞赛,在第2届,第3届,第4届连续3届竞赛中,与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211及985学校的本科学生同台竞技,均取得了团体二,三等奖;各个人全能一等,二等及三等奖。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坚定了教师教学改革的决心。

六、结语

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加强高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组,在对《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施》项目研究中作了大胆的尝试与探讨。本文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装饰工程CAD制图课程为例,探讨了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寻求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的方法。为充分利用好“基地随着项目走,学生随着基地走”这一动态实习模式有利成果,有效实施“三进三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到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所要求的每人每次绘图更新的模式,我们的专业课程教师必需项目基地顶岗轮职。同时,专业课教师要为本课程的学生准备了5000多张专业图纸,以供学生实践教学训练使用,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对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要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作到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相融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充分认识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

装饰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概述;问题;课程体系改革

一、“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概述

“建筑b饰施工技术”是建筑装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建筑装饰水电、泥工、木工、油漆、软装等工程的施工方法,掌握施工的技术、施工的标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要求掌握各工种的地面施工、墙面施工、顶面施工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及施工质量验收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是对理论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主要通过施工技术的实践训练,融合装饰施工的理论知识,把与装饰施工相关的一些理论运用到实际建筑工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让学生掌握装饰施工技术的知识要点和装饰施工的技术方法。

二、“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体系中的主要问题

1.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教材的内容应符合当今高职装饰施工技术教学的内容,及时与市场和时代接轨,保证新工艺、新材料的内容在教材中得以体现,保证装饰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得到及时更新,因此,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2.实训场地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完备的实训场地是保证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建立完整的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教学、实训场地不仅需要足够的条件,还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我们应在现有的实训场地上不断拓展完善,建立起更加完备的实训条件。

3.传统的理论教学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根据“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自身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特色,传统的纯理论课堂教学已经不能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学校方面需探索使用多种模式的教学方法,如“理论+实训”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模式。

4.传统的考核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传统的试卷考试模式已经不适合现行课程考核的要求。根据该课程的特色和课程标准,我们应实施相应的考核要求,改变传统的试卷考核,加入技术考核。这就需要采取综合的考核方法,使课程考核更能体现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三、“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体系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作为建筑装饰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材的选取上,内容要够用、实用、精细。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我们首先要以教材内容作为主导,利用教师的经验,弥补所用教材存在的内容滞后、不足的缺点,通过多媒体或其他手段作为补充,并及时根据不同时期的装饰装修特点来调整授课的难点和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制订相应的配套措施,同时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时间,来帮助学生完成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动手操作的转化。

2.实训场地建设

根据“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要求,建立完备的装饰施工实训场,保证“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根据课程内容,建立地面施工场地、墙面施工场地、顶面施工场地。在实训期间,每个实习场地除了配备实训管理员、主授教师,还需要配备指导教师一名。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将拍摄的实景现场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将现场施工与理论知识点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于那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则运用视频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以加深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改革,这种教学方法将项目融合进课堂教学,可使枯燥的专业课教学变得活泼生动,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加深了学生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开创了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教学新模式。

强化建筑装饰技术实践教学,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需先明确要完成的实践内容,再进行理论补充,这样可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降低教师授课的教学强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授课过程更加直观,更有利于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

总之,“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教学改革需要革新传统的教学弊端,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孙 燕.项目学习在中职“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2]彭秀川,肖清华.浅谈室内设计中3ds MAX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4).

装饰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装饰色彩 色彩感觉 色彩构图 归纳

绘画色彩是对生活和自然的直觉总体的认识,把反映的对象看成是光与色的载体。而装饰色彩是遵循科学与艺术的内在逻辑而对色彩进行的富有鲜明创建性及理想化的组合过程。二者各具特色,彼此互为条件和结果。《装饰色彩》课是一门研究色彩理论,指导学生色彩艺术实践的设计类专业基础课。它是运用色彩各种不同的调和关系、对比关系来进行色彩搭配研究的艺术。装饰色彩的起源较早,人类文明之初装饰色彩就被应用于服装、建筑、壁画、陶瓷、刺绣、交通工具和民间绘画等方面。随着历史的发展,装饰色彩的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装饰艺术中的色彩运用及理论也越来越受到当代艺术设计界的重视,《装饰色彩》单独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就尤为必要,《装饰色彩》课的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以下就谈一下笔者从事多年本课程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希望能得到同行的共勉。

1 强调主观归纳色彩的训练。装饰色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叫色彩归纳,特别是对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装饰色彩也是色彩造型绘画的一种较为独特的表现方法。对有的教师或者学生来说,色彩归纳可能是一个新名词,尤其是写实绘画专业的教学来说更是如此,但对于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归纳色彩或者装饰色彩就不会显得那么的陌生。在色彩的教学中,装饰色彩应该更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一门写生造型的基础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装饰色彩课的基础训练需要从理论学习和艺术实践两个方面去进行。

所谓设计是运用理性的手段、创造性的思维来实现的,设计活动的特点是对各种信息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处理。设计专业的装饰色彩不仅仅是运用感觉来描绘客观对象,更以结合专业设计为目的,对色彩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使基础训练与专业设计接轨,并将基础纳入设计专业课程的整体框架之中,让训练者知道他们之间的逻辑性和联系。时间已经跨入二十一世纪,现代色彩的科学理论是装饰理论色彩的理论基础。装饰物体的色彩感觉是由物体的可见光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一种反应。各种物体由于所投射的光源不同,即使所投射的光源色相同,也因其自身的特性不同,表面质感不同,对光的吸收与反射不同,所处周围环境的改变,形成的物体色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光源的光谱成分,物体的固有物理特性和人的视觉生理机制自身因素中的任何变化都将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相同的物体如装饰不同的色彩能唤起人们不同的美感情绪。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对色彩装饰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要求,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表现同一组物体,他们之间的色彩装饰关系也不尽相同。

生动丰富的大自然是装饰色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五光十色的自然风光,花花绿绿的草木,活灵活现的动物,光彩夺目的羽毛斑纹,色彩斑斓的世界,伴随着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创新。在基因细胞、微生物纳米技术妙趣横生的自然界中,有许多景物无论是色彩的对比还是明暗、虚实都是那么的完美统一。应该注意从大自然中吸收色彩滋养,将自然界中的色彩进行分析,提炼并将其运用于装饰配色。有代表性可借鉴的装饰配色如敦煌莫高窟艺术的色彩,运用到装饰色彩中,其效果别具一格。

装饰色基础训练中,学习和借鉴我国和外国传统的装饰艺术和姊妹艺术的色彩表现方法是丰富和提高现代装饰色彩表现技法的重要途径,是装饰色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装饰色彩从古至今多位装饰艺术家艰苦的艺术实践和探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配色技巧和经验,也发现立刻许多装饰色彩的规律,创造了装饰色彩的许多法则,形成了具有我国多民族特点的装饰色彩风格。现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饰色彩体系,应该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让学生不断借鉴和学习国内外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装饰色彩风格:也应该注意对传统的装饰色彩的学习和研究,并发展吸收创新成自己的东西,这样装饰色彩领域才能更加的繁荣和丰富。同时,装饰色彩实际的课程教学中,笔者在教学的安排上,由写实装饰色彩、平面装饰色彩、解构装饰色彩、意象装饰色彩、设计装饰色彩等几个内容展开教学。在整体的教学上也是从浅到深,从客观到主观的演变和延续,在知识点还是内容形式上都遵循着一个逐渐的过程,课程强调主观对色彩理性的深刻把握的同时,更强化主观的感受和训练,把创作和设计的理念融入到主观的色彩观里,并结合在一起,尽可能的开发培养学生对色彩思考的创作思维和创造潜力。

2 重视色彩构图。色彩构图要服从作品内容和作者内心的感受,并根据构图形式美的法则来决定。构图的概念和法则,与审美意识、艺术观念、理论与风格密切相关。色彩构图狭义上讲就是色彩布局,各种色彩在空间位置上、相互关系上必须是有机的结合。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有秩序、有节奏地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呼应,从而才能构成和谐的色彩整体,表现色彩的多样变化主要依靠色彩的对比,使变化和多样的色彩达到统一。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是色彩与构图的基本法则。创造一幅布局平衡合理的装饰色彩画能反映出调练者的绘画构图的分布能力。在基础训练中笔者以为以下三步至关重要:其一,以内外形的关系加强色彩的训练。外形变化的同时也产生对内部形态结构的变化,也就是说物体的内部形态结构也产生变化,内形态与外形态是一种相互适应的关系,图形之间的适应也就加强了整幅画面的紧密性,使内外形态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获取结构上的完美统一。其二,追求关系明暗的色彩训练。这里的色彩明暗不是大家平时所说的素描里的明暗关系。关系明暗是出于适应构图平衡的需要,使运用色彩的黑、白、灰和明度作为构成要素来体现整个画面的均衡。可以借鉴西方与立体派的明暗配置理论,不服从自然光的客观秩序,而按画面约束的客观要素来确定独立的明暗。关系明暗使画面本质的构成成分,是用来表现画面中形状的区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具体的关注和研究暗部与亮部以及画面节奏的分布。其三,追求平面感是为了适应装饰功能的需要,保持装饰色彩的平面效果,对于维护装饰物体的安定感和整体感是很有必要的。构图中的形体在视觉上造成一种稳定感,而且它还不受时空局限,一目了然。画面中所表现的人物和景色互不掩盖、重叠,又可重复,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3 从课堂走向大自然。艺术教育与艺术活动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分不开的,发展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的。虽然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在于课堂训练,要适应社会法和教学改革就要走出课堂,从大自然中吸取养

分。大自然中色彩是处于时刻变化中的,它们与物质的内部变化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像大海的蓝色只是人们对大海的一种感性认识,蓝色的海水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对自然色彩超出客观的分析和训练有利于切身体验原始状态的色彩能力,这种训练不应以传统的绘描方式为前题,色彩观察训练的目的不是描述某一特定自然界中的物体,训练者应注重从深层的色彩分析中获得客观自然色彩的经验,通过这种训练来培养对自然界中超常状态研究的兴趣,有意识地运用极端视角对自然事物微观的多角度认识。要充实对自然界色彩的表达能力,训练者可以通过大量的小色块临摹来体会和熟悉自然界最佳期色彩关系,增加对色彩范例的记忆。利用最初的记忆对一般自然界中季节、时间等变化特点的写生来体会色彩感觉。以往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很少会带着问题来对事物作出深入的研究,常常较为单一地面对对象,从而缺乏感觉的难度。带着研究和分析的思维作画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真实感受,更容易解决他们自身多存在的某些问题。色彩是相当丰富又是异常微妙的现象,一个物体它的色彩可能有很多种变化,像一棵树、一根小草本身色彩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要用清醒和理智的大脑去体会和分析外部世界的色彩印象及颜色的特色。我们可以利用色谱来对某一特定的对象色彩层次进行充分的识别调查,采集其细微的颜色结构变化,并重新指定色调方案和对象进行对照比较,色谱作为研究细微色彩差别的工具有利于训练者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丰富的色彩现象和色彩变化。我们要寻求色彩的共同特性,为表现事物突出的特性也可省略一些事物自身的细节。

人们对色彩有着天然的敏感性,通过装饰色彩,可以恰当地渲染出意境与情调。色彩作为一种主要的视觉语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表现出人类的感情和意识,而它传达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又真挚影响着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装饰性。只有充分运用色彩语言来推动装饰设计艺术更快、更好地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服务,才能不断地缔造“灵性空间”的主题。

装饰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 装饰色彩 色彩写生 色彩教学

装饰色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叫色彩归纳,特别是对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装饰色彩也是色彩造型绘画的一种较为独特的表现方法,对有的教师或者学生来说色彩归纳也可能的新的名词,尤其是写实绘画专业的教学来说更是如此,但对于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归纳色彩或者装饰色彩就不会显得那么的陌生。在色彩的教学中,装饰色彩应该更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一门写生造型的基础课程,是必不可少的。

装饰色彩也是属于色彩写生的基础课的范畴,同时与一般的常规性色彩写生有所区别,存在独特的色彩语言,它也是写实性绘画的延伸或说是转化。装饰色彩的造型原则是不停留在对客观自然色彩或者形态的客观再现性的“实对”,而应该是突破客观自然色彩和形态的约束,更着重与主观对色彩的主观领悟。在这方面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教学中,不能照搬以往的美术院校或纯绘画专业的训练方式。我们都知道在美术院校或者纯绘画专业的教学中是由浅到深,按部就班的长期的反复的训练,从而达到对色彩和造型的目的,同时通过这样的练习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扎实的造型基本功。而这方面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对学生则有不同的要求,美术院校或者纯绘画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造型能力和艺术创作的画家,而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造型能力和艺术修养的设计师,这里也包括了对色彩的理解及修养的培养和锻炼,这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时间分配等都有着比较大的区别,也决定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对学生的要求有更多的不同,在我对装饰色彩课程的实践教学中,经过实际的教学和对课程的思考与探索,归纳总结得出两个与纯绘画较为明显的区别,也可以说是总结出装饰色彩的两个基本指向,课程中存在很多的区别。在这里简单谈两点。

首先,培养学生能力目标

在装饰色彩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与纯绘画的学生所要掌握的要求和目的不一样,前者要求学生成为具备有一定造型能力和艺术修养的设计师,而后者是要求学生有从事纯绘画艺术创作的画家,这就决定了在培养目标上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两者可能有很多的联系,但是更有区别。简单说也是培养设计师和画家的区别,而我们的教学中是着重前者的培养。成为画家的不一定能成为设计师,反过来说设计师也不一定能成为画家,两者有着必然的联系的同时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在装饰色彩的教学中,应该要用培养设计师的能力和目标来对学生有倾向性的要求他们,也就是说不可以用对待纯绘画专业的学生的要求套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身上。再说了,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没有象纯绘画专业的学生那样有那么长的时间来对写实性的物象进行反复的训练,对他们来说这样课程的时间是比较短的,所以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教学训练的目的。这就是说,教师在上课前应该清楚的知道自己面对的或所要教的学生将来要从事何种职业?要掌握何种能力?要他们成为画家还是成为设计师?教师应该清晰的知道要培养学生具有成为设计师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和任务,要以设计师的素质的能力要求去训练学生,有了这个概念,才可以在教学中清晰的去体现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保证在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教学内容方法

在纯绘画的色彩教学中,教师更多的要求学生在同一个内容上反复多次的训练学生的写实能力,要学生尽可能的再现客观物象的能力,画面的内容上表现得怎样的变化都不会去偏离客观物象。但这种的方法或者说这样教学内容运用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中是不合适的,也可以更贴切的说是达不到培养设计师能力素质的要求的。设计师和画家的培养可能有着必然的联系,也不可以否认纯绘画和装饰造型两者是有联系的,但同时它们更应该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内容方法上有着许多的不同和要求。在装饰色彩的教学中,设计创作的内涵、基础和创造是无法分离开来的,但并不是纯绘画上的简单对客观物象和再现复制。创造、创意本身对设计师来说更是一种基础,装饰色彩的学习里可以更好的用归纳的色彩观体现对色彩的发现和创造的主观行为。在装饰色彩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上都要求学生更多体现和倡导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启发学生如何表现、再现对象转化到如何理解更深层次认识色彩,同时能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投身到对色彩的研究和探索中。在装饰色彩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我在教学的安排上,由写实装饰色彩、平面装饰色彩、解构装饰色彩、意象装饰色彩、设计装饰色彩等几个内容展开教学。在整体的教学上也是从浅到深,从客观到主观的演变和延续,在知识点还是内容形式上都遵循着一个逐渐的过程,课程强调主观对色彩理性的深刻把握的同时,更强化主观的感受和训练,把创作和设计的理念融入到主观的色彩观里,并结合在一起,尽可能的开发培养学生对色彩思考的创作思维和创造潜力。

装饰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 素描基础教学体系装饰设计

目前,我国高校装饰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教学体系,已满足不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因此对于这一体系的改革要求日益迫切。在此过程中艺术高校应该反思以往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吸取国外艺术院校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应该继承传统素描教学的有益经验,同时对传统素描教学体系进行调整、补充与完善。

一、传统素描教学的分析

如今,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素描基础课程教学,大都习惯采用光影素描与结构素描这两种表现形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但是,这是否说明这样的基础训练就能够给学生提供出装饰设计创作所必须具备的全新的基础素质呢?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基础素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改革实践,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此项实践包括了试验性的课堂实践与学术和教材上的探索。通过传统素描教学,虽然能较顺利地使学生进入国画、油画、版画等画种的学习与创作,但如果要求他们在表现上做更为大胆多样的形式突破和容纳更丰富的激情与理智,则常常表现为力不从心。尤其是对装饰设计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以上两种素描形式训练后再转入装饰工艺学习的时候,往往会产生重新起步的不适之感。因为装饰美术的表现,要求高度概括,自由地体现作者的创作意识和审美观念。可以说,对于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传统素描教学方式与专业需要已经脱节了。

笔者对传统素描基础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具有以下缺点:1.教学缺少理性指导,注重感觉与表面效果,缺乏对设计专业素描基础教学自身的挖掘;2.缺少针对设计基础方面的教学内容;3.缺乏现代意识和对视觉形态的理解与创造力培养。

二、融入装饰构成的因素

作为装饰设计专业的学生,始终保持求新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基础教学要具有多变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素描基础训练中,提前接触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在素描基础教学中,素描与装饰构成相结合,会产生一种新的表现方式,即装饰构成素描。“构成”,是近代装饰绘画的新术语,它研究的范围很广,包括构图、色彩、造型和材料的选择和手法的运用等。而构成素描就是以开掘作者艺术创造潜能、表达作者主观审美理想为主导,汲取装饰构成的基本特点及其一些表现手法,并且参照光影素描与结构素描的表现形式,从而单色调地对自然物象进行更为大胆、自由的艺术表现。这种表现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有自然物像素材参照。与光影素描和结构素描一样,也是面对自然物象写生。不同的是,它更倾向于捕捉由观察对象而得到的创造启发及感情激发。所绘之物与原形有较大改变。如:1.主要特征被大胆夸张;2.具象转化为抽象;3.主体转化为平面。

(二)表现手法灵活开放。在表现上既可采用平面构成中透叠、重复、渐变、发射、切割等手法,又可容纳经过概括、装饰处理的影调,还可用多种类型的线来表达主观审美理想。

(三)有装饰感。构成素描展现出的形,均是有主观的想象、参与并对之加工过的“情趣形”、“情感形”,在造型上或构图上可以渗透大量的装饰美术成分,因而在形式上往往显现出装饰感。

(四)具有一定的制作性。构成素描在绘制上可采用一些一般绘制方法,也可进行“程式化”的精心制作。工具上可使用铅笔、炭笔、木炭条等,也可使用界尺、喷壶、滚筒等特殊工具,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绘制效果。

装饰构成素描教学中应根据物象的不同,让学生注意以下三点:

(一)“立意”。即在绘制作品前确立由自然物象生发出的主观审美“意象”。“意象”是主观感受的精神产物,决定着形式表现手法的选择。所以,“立意”的训练是学生最根本素质的训练,是走上艺术成功之路的重要一环。尽管光影素描和结构素描对此也给予一定程度的引导,但远远没有构成素描来得更为直接和强烈,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影响较为深远。

(二)不要脱离艺术表现的基本规律。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构成素描同所有艺术形式的表现一样,都对艺术表现一般规律与法则给以一定的关注,具有对比、和谐、节奏、韵律、变化和统一的形式美感。

(三)保持基础训练特色。构成素描虽然借鉴了装饰美术的一些表现手法,但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像装饰美术那样具有精致完整的创作,它虽然可以进行完整考究的展现,但也可以只注重一方面,做不完整的美的探索。

三、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

未来的发展需要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高层次的需要,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这也就要求从事设计的人群具有较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较高的审美品位。以往素描基础课训练往往依靠感觉作画,离开对象,学生脑子空空如也。今天,作为一名未来的设计人员应该具备灵活多样的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在素描基础训练方面增加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增加内容如下:

(一)装饰结构素描训练

选择结构较强的物体进行训练,要求由立体转换到平面的构成形态,从而形成有意味的教学形式。即讲授物体透视、投影等规律,要求学生用装饰的要素表现出来,最终达到把装饰要素利用程式化的绘制方法精心绘制出来。同时,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表现方法和基本理论,并将其同装饰美术结合起来,追求个性语言。这也是学生自我了解的过程。

(二)综合因素素描训练

以学生身边熟悉的大小、形状、色彩不同的物品为主,要求学生表达装饰构成因素,具备对比、节奏、变化的刻画能力,对形式有一个适度的把握,且所表现的内容要有一个主题,以期通过装饰构成性语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三)同一主题、多种形态的表现训练

要求学生充分体现现代意识、新观念,能借鉴不同形式的作品进行训练。所谓现代意识,首先要解决审美问题,了解精神内涵,明确表现理念,体味艺术风格,采用不同手段进行表达。要注重理论与技能并进的原则,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进行灵活主动的学习。

四、结语

因此,在素描基础训练中必须做到全面性,既重视客观之“实”,又重视主观之“意”;既重视设计艺术的一般规律、法则的把握,又重视独特的艺术创造灵性的开掘;既重视“纯绘画”基础能力的培养,又兼顾随市场经济大潮而日趋发展的装饰艺术自身功力基础训练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装饰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语言水平,才能更好地与设计接轨,迅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设计状态,为以后的设计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涵,刘咏清.设计素描[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装饰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质量控制;施工特点

前言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要求以及建筑装饰的合理性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建筑装饰装修已经不是传统的保证建筑的基本使用功能的手段。而是通过装饰装修,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 美观性以及环保性的新型要求。因此建筑装饰工程的质量控制成为施工控制的重中之重。下文就其展开分析。

一、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特点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作为建筑施工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建筑的装饰装修工作是在主体结构完工之后才能进行的,因此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好坏。所以在进行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之前,必须对主体结构的相关质量进行检验,合格之后才能进行装修工作。此外,大部分的装修工程都是在建筑的室内进行,因此会受到很大的环境与空间的限制,所以在进行装饰工程的工序安排时必须合理考虑到施工场地的安排,通过工序的平行、交叉、搭接等方式,来实现合理的装饰施工。正是由于建筑装饰施工的工序搭接以及现场材料、 人员众多,使得建筑装饰施工的现场管理更加复杂。往往建筑施工周期比较短,质量要求高且施工精细化程度高。虽然当前一经采用了一些相关的机械化手段来辅助施工,但由于操作性方面的原因,装饰工程现场还是多以人工作业为主,也增加了装饰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难度。

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1.墙面的装饰工程质量控制

墙面的装饰主要是通过抹灰以及涂装以及裱糊与软包等方面对其进行装饰。具体而言对于墙面的抹灰时,首先需要对基层进行清理,保证基层的干净以及平整,只有基层保证其相应的整洁性,除去表面的各类灰尘以及油垢之后,并应洒水润湿。表面凹凸明显的部位应事先剔平或用 1:3水泥砂浆抹平。在进行墙面抹灰时,应注意采用分层抹灰的方式,同时保证每一层的厚度为5-7mm,抹灰层平均总厚度为应25mm。抹灰完成之后,应保证其表面的平整性,无空鼓和脱层的现象。保证抹灰层与基层之间的紧密连接。

2.吊顶的装饰施工质量控制

吊顶的装饰时,在龙骨安装之前应根据房间的具体情况和设计的要求对房间的净高、洞口标高和吊顶内管道设备及其支架的标高进行复测; 弹出顶棚标高水平线,即根据吊顶的设计标高在四周墙上弹线;画好龙骨的分档位置线。安装龙骨时,应保证按照设计的要求合理布置龙骨之间的间距与位置,当设计中没有说明时,龙骨的起拱高度应按房间短向跨度的

3.地面的装饰工程质量控制

地面的装饰包括了楼面层以及地面层的装饰施工等两方面,对于地面装饰施工的基本原则是先地下后地上,以防止地下工程的施工对地上的干扰。建筑地面下的沟槽、暗管等工程完工后,经检验合格方可进行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各类面层的铺设宜在室内装饰工程基本完工后进行。

三、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1.加强施工事前准备工作

在进行施工之前,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安排相关的人材机等,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首先应组织各施工与管理人员对设计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在充分的学习基础上让各层人员明确施工的具体要求。现场所需要的人材机的数量需要通过对照施工组织设计来决定,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对其进场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在进行图纸的会审时,若发现图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则必须会同监理单位将情况报告给设计单位,并根据设计单位的修改意见对装饰施工计划进行合理的修改。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应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制定出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以此指导各操作人员的调配以及施工。在进行装饰施工之前,还需要对现场的主体结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合理的考察,明确已建结构的情况。

2.施工过程中对各工序的控制

在进行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时,需要通过对工序质量的检查等方式,严格控制装饰工程施工的质量。首先在进行材料的选择时,应尽量选择那些环保型,无毒害的装饰材料,从而提高装饰工程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的装饰工程要点,设置相关的检点工序,也即是装饰工程的施工质量检点。这一检查控制点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装饰工程的情况进行选择,若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则应严格采取措施对质量问题进行修复。在进行关键部位的装饰施工时,还应对可能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避免,通过合理的措施防止相关问题的发生,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工序质量合格。

3.加强装饰工程材料质量的控制

装饰工程的施工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使用的材料质量所决定的,尤其对于装饰工程这一复杂工程而言,其所用到的材料比较繁杂,因此更应该加强对于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因此,在进行装饰材料的采购之前,必须根据施工图纸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要通过招标的方式对材料供应商进行选择,防止市场上良莠不齐的装饰材料鱼目混珠。同时在材料的选择时,尽量选择那些优质环保无污染的材料,相应国家对于节能环保的要求。在材料进场时需对其出厂合格证进行检查,有必要时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材料在现场堆放过程中也应加强对其质量的管理,通过合理的方式防止其发生变质的现象。在材料的领用时,应制定合理的领用计划,保证材料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又能够有一定的节约。同时也要对材料进行一定的检查,保证施工时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个工序施工完成之后,都要采取措施对成品进行保护。如墙面的装饰施工完成之后,在进行地面的装饰时,需要合理的界定施工范围,尽量对已完工程的质量进行保护。

4.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

现场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实地操作能力对于装饰工程的质量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合理的培训。尤其在装饰行业,由于施工工序比较复杂,而装饰施工人员的素质普遍都比较低下,因此更应该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一方面在员工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就应该对其基本操作能力进行培训,在达标合格后才能上岗进行作业。在装饰装修施工作业进行过程中,也应对各操作人员的水平进行检查,并通过表彰的方式鼓励那些操作水平较高的员工,在整个人员队伍中营造出一种积极的互相学习的氛围。定期通过考核的方式对人员的水平进行再检查,提高操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相互之间的激励与互相学习,从而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操作水平。

结语

综上,文章简要分析了建筑装饰工程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对于装饰工程的基本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各施工单位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装饰施工水平,明确建筑装饰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参考文献:

[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01.[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装饰实训总结篇8

装饰图案课程是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作为绘画与专业课之间的过渡性课程。装饰图案课程对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先从实物写生后提炼、概括、归纳,将自然形态转化为装饰图案形象,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形的表现力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图案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一些探索和改进很有必要。

1.装饰图案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装饰图案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与时俱进,反而逐渐变得狭窄,变为单一的写生变化,且范围仅在花卉、动物、风景的变化。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装饰图案教学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大众化的现实需求,形成的负面影响。

(1)加强重视装饰图案课程的重要性。目前,三大构成学的引进,从而替代装饰图案课内容中的一些部分。后期随着电脑数字技术的发展,更预示新时代的到来,出现了一些新的设计手段,装饰图案课受局限,在基础课程中处于尴尬境地,装饰图案只解决自然形态变化组织形式的问题,仅局限在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的学习。

(2)教学方向不太明确。装饰图案是实践性课程,学习的内容应与具体的应用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图案的表现技巧技法,还要认识了解图案并做到熟练运用的能力。

(3)授课课时压缩幅度大,教学形式应相应调整。随着设计各学科的增多,挤占着有限的课时量。同时,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更加侧重社会实践较多的专业课程。

2.对高职院校图案课程改革的思考

(1)引入各院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加深理解,针对学生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扭转其尴尬的境遇,引起重视,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训练,装饰图案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通过对写实物象进行概括、简化等方法来研究新的形态。

(2)确立装饰图案课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方式。装饰图案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造型训练、设计规律等基本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传统装饰图案艺术的学习,特别是对中国传统图案的认识和掌握,起到继承、借鉴和发扬前人的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装饰图案课更多采用对图案的临摹手段进行学习,在有限的课程教学训练中,学生容易感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乐观。因此,我们应从赏析的方式来进行对传统图案的学习。在注重装饰图案形式学习的同时,还应着重介绍各个时期图案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内涵、风格特征等,挖掘传统图案文化的精髓。这样学生不仅认知了传统图案,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辉煌;不但拓宽了知识面,更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与传承。在课堂上既学到了图案形式,又学会了创新并且找到了创新的源泉。

(3)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拓展教学范围,精炼教学中的内容。针对装饰图案课时的压缩、教学内容出现狭窄单一的现象,应有侧重性的进行修改调整。一方面,要尽量拓展教学范围。在讲解图案概述、形式美规律法则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更侧重学习掌握中外传统图案,特别是中国传统图案。此外,应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与时俱进的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与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等。总之,在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由于课时被压缩,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要尽量精简。重点内容突出,把握整体大纲内容设置,注意内容前后衔接。抓住纲要,点到为止,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避免学生的依赖性与惰性,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4)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侧重设计应用。设计改变生活,装饰图案设计也是如此。装饰图案教学关键在学以致用。学生在应用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美观、采用技术制作手段、工艺材料和实用价值等,更要侧重结合与符合现代前沿的时尚理念。才能做出适合的环境艺术专业的高水平设计。此外,装饰图案课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应具有更强针对性,即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点授课内容有所侧重。教师在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基础上,做到尽量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把握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有针对性的训练学习。可结合陈设、软装饰、家具设计、地面铺装设计等装饰图案的具体应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为专业课程训练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除了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应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意识。

总之,装饰图案教学的改革根据高职院校特点的教学模式、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及在保留传统优秀教育教学理念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特点,不断探索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多元化教学,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结合,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时尚设计理念,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线路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电器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