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活动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1 10:38:14

剪纸活动总结

剪纸活动总结篇1

【关键词】剪纸 校本课程 抢救 教育 拓展

【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40-02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它集审美与多种寓意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宝贵遗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到近、现代,剪纸艺术慢慢远离了我们的艺术生活,逐渐被其他艺术形式所取代。2003 年,剪纸被列为全国首批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这让我们深刻意识到要作为现代人,不能把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不知不觉的流失了。从2000年起,我校就积极探索剪纸艺术作为校本课程,充分利用民间剪纸作为美育载体,提高青少年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开发心智以及养成动手能力,从而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校已经营造出了良好的剪纸学习氛围,学生剪纸作品在各级比赛中获了奖或被刊物发表,并成功举办了2次市级展览,受到了上级部门的重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形成了我校的艺术教学的特色项目。

一、剪纸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组织

建立一支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渠道顺畅的重要因素。从2000年起,我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外聘专家、分管领导、美术专职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共同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组。由校长亲自担任校本课程总负责人,外聘专家、分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作为课程研究指导的中坚力量,美术专职教师进行具体实施和教学,其他学科教师实现学科渗透。组织机构成员明确自身职责,每学期初制订实施计划,期末及时归档。主要成员牢固撑控课程研究进展,及时了解各组员实施中的困惑,共同商议,共同成长。校长室、教科室不定时的为课程研究出谋画策,提供政策支持,设备材料准备,培训机会等。由专家和校领导为老师进行理论方面的认证和指导。美术专职教师进行剪纸教学方面的探究和实践,搜集适合学生发展的课例形式,定期汇总教研,做到边实施,边开发,边挖掘,边总结的同步进行的有效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为保证组织机构民主、顺畅运行,学校强调三个意识,即校长要有协调意识,分管领导要有服务意识,实验教师要有探索意识,为课程开发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创设良好的外部开发环境

为推进剪纸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1)开设了风格独特、极具情趣的剪纸教室,起名“巧手屋”。其中剪纸所需要的剪刀、刻刀、腊盘、纸等工具配备齐全。(2)购买学习资料。学校不仅为教师专门购买参考书籍,还鼓励教师根据个人需要,自主购买学习资料。(3)重视校园文化与校本课程结合。我们创建了学校的剪纸艺术墙,墙上展示了历届学生的优秀剪纸作品。(4)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扩大影响。我们不仅在校内营造出了良好的剪纸学习氛围,也重视了剪纸教学在学生家长、社会中的宣传。例如举办展览,让社会关注剪纸教学。师生剪纸作品在杂志上的不时发表,让社会关注我们的美术教学,也使得一些单位主动与我校联系,希望能看到我们的剪纸作品。

(三)编写剪纸校本教材

我校剪纸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是建立在老师上实验课的基础上。随着剪纸课程的研究与推进,老师们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案例,在专家的指导下,编写了名为《剪出我们的生活》剪纸教材。教材主要包括:剪纸的探源、剪纸必备的材料和工具、剪纸的语言、剪纸符号的识别与剪纸要领、折叠剪纸技法、剪纸画面的组合、剪纸的分类和应用、剪纸欣赏共八个章节,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介绍了剪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法,当然教材还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检验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四)开设剪纸活动课,把“剪纸”引入课堂

学校在初级阶段开展的剪纸课程主要是以兴趣小组活动的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剪纸兴趣小组活动明显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因此,学校领导和课程组成员一起对“剪纸”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做了理性的分析,对剪纸活动教学进行了系统安排。首先,师资配备上:学校有三位美术专职教师,都有一定的剪纸特长,学校还创设条件让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其次,课时安排上:学校每个星期都固定安排一节剪纸课,一般一学期上二十课时,以保证剪纸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五)探索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剪纸教学方法

民间传授剪纸技艺让初学者剪熏样(类似复印),强调由临摹起步,先描后画再剪刻的技法,与我们所提倡的剪纸活动教学不太适宜。中学剪纸活动课程教学力求改变单一的剪纸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活动课程的思路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现活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情感能力知识。剪纸教学方法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

1、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

主要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现法等。如讲授法(其结构是讲解――释疑):教师向学生系统地描述剪纸史的发展,分析优秀的剪纸作品,介绍剪纸艺术家的生平,通过教师强有力的情绪作用使学生获得深切感受。教师还可以对一些学生存在的知识问题和现象进行评论和分析等。

2、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

主要指借助师生对话与活动,共同思考、共同操作、共同解决问题,痛痛快快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法(其结构是创设――激发――想象):剪纸教学时,一段录像可将学生带入民俗活动中,一幅剪纸向学生描绘了一段生动的民俗文化故事,都能唤起学生无限的想象。

3、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

剪纸教学可以通过协作法让学生接受教育,如在创作一幅剪纸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创造性自己确定表现主题,根据主题选择素材,将图案剪纸化,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作品。《追求渔梦想》、《甬上裁缝》、《开渔节》等作品都是学生采用协作法完成的。

二、剪纸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效

开展校本课程研究以来,我们以美育为目标,以剪纸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为重点,踏踏实实的工作,不断的总结经验,迈出了美术科研教学的一步,也取得了一些收获:

(一)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剪纸不仅要求学生要动手、动眼,更要动脑,它让学生体验到了一次次的艺术创作全过程,明了收集素材、构思、构图、设计、创作、裱贴等环节,对常规的撕、剪、贴、染、折等艺术表现手法得心应手,又在其中感受到了传统风俗文化与艺术的联结,有效的提高了艺术综合能力。在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已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作品在市级及以上发表的有100多人次。

(二)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

根据美国哈佛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认为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够测量的东西仅仅是语言和数学逻辑。由此,他提出了智力多元论的观点。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

例如:我校的张同学就是一个特别的例子。主要原因是:他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问题学生,甚至在智力上存在缺陷,考试交白卷,因此常受同学们的歧视。但他那些令人难以接受的好动性格,运用到了剪纸中却似乎成为了长处。现在他已熟练掌握了剪纸的艺术语言,善长剪各类鱼、生肖猪及人物,在广场上现场表演时受到了观众的一致称赞。

(三)促进教师自身成长,提升学校形象

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学校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与追求,努力营造个人开发的环境,鼓励创新、求异、个性化。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己专业化水平。因为剪纸艺术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它也成为了学校的品牌课程,凸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并且进一步促进了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已被连续评为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三、对于剪纸校本课程开发的反思

剪纸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对剪纸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如何在其它的学科中有效渗透,进一步扩大影响?我们也对剪纸课程今后的发展做了一些反思。

(一)由传统题材向现代题材拓展

剪纸课程要深入发展,还应从题材上挖掘。民风民俗、花草虫鱼、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婚嫁迎娶、喜庆吉祥这些传统题材经久不衰,群众喜闻乐见,自不待言;校园剪影、农家生活、民族风情、社会风貌、名胜风景、各行各业、寓言故事、体育运动等反映当代生活和意识形态、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精神的题材,更是剪纸的好素材,要为剪纸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由单一走向多样

剪纸技法、风格多样,纸材选择、制作方法、衬贴方式各有不同。如采用单一的教法,时间一长学生难免生厌。教师应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尝试,寻找规律,拓宽视野。

(三)由课堂走向社会

可以让剪纸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们将所学技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以获取成就感和价值感。如节假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剪窗花,到旅游区、公园表演剪艺、展拍作品,这样学生的剪纸技能在实践中得到了提升。

剪纸活动总结篇2

剪纸教学反思【1】

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剪纸是一门综合性较强,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根植于农耕文化土壤,凝聚着美的愿望和祝福,在我国大江南北广为流传。千百年来,以其强烈的装饰效果装点美化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教学中我采用了图示、对话、实践等几个常规环节,与学生生活实际步步深入地将学生引导到我的预设课堂中,并导入新课时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内容.

课堂中采用白纸初步尝试,让学生发现和解决实践问题,充当“小老师”传授经验,让学生在课堂中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也避免了正稿的出错率,学生课堂练剪的作品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12节剪纸课的学习,孩子们对剪纸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能剪刻出一些图案简单的作品,如农阴刻、阳刻、窗花制作、套色剪纸等等。学生能够在有图案的基础上很好的剪刻出来。

一、优点

(一)图文并茂,引发学生的兴趣。

1、作品欣赏

通过一些实物或图片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剪纸艺术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活动开展创造扎实基础。初中学生有其年龄特点:好奇多动,对事物的内部活动、对学习的目的、意义缺乏认

识,处于直接兴趣阶段用,直观的方法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心理因素,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习的最佳状态。

2、善于利用媒体软件

多媒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善于利用媒体软件。通过多媒体软件实物投影仪的运用,清晰了一部分板书、示范过程中的一些难以表达的东西。剪纸作品的製作过程:起稿、剪刻、修改、裝裱粘貼、工具的正确使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一些小细节也能够弄明白,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被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了。

3、操作示范,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操作示范,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然后自己动手,掌握一定的技能,体验剪纸活动的快乐,为自创作品做很好的铺垫。

(二)、亲手实践,孩子们实践着,创造着,快乐着!

1、作品的完成方式可自己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给了學生宽松的氛围和选择较大的空间,。

2、想像思维的培养,通过想象创作作品。

“需要是学习和创新之母”。选取合适的主题,如《 双喜》,內容丰富,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在我的启发下,采用直观的剪纸图例,进行启发式思考,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总结出剪纸与绘画图形的密切联系。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开动脑筋,投身到创

作中,惊叹地发现其中的相关之处,使新授内容不再陌生。剪出了一个个 “造型不同、形态各异自己心目中的最美的双喜”来。

3、尊重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满足学生的创新需要,因材施教。有个性的画面是最为生动美妙的画面。作品要有个性最重要是学生有独特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此之上,学生才能用绘画语言表达出一种独特的剪纸作品 ,才能呈现给大家一幅与众不同的个性张扬的画面来。因此引导启发学生在掌握基本剪纸绘画方法后,尽可能为学生的自由表达的提供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创新平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新精神,提出独出心裁,与众不同,能表现出自己的意愿的想法

4、学以致用,自创作品。

通过自创剪纸活动,学以致用,发展了动手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体验剪纸活动的快乐。作品内容取材於学生的生活实际,满足了学生的内心需要,给学生提供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的机会。通过作品把自己所想和所见都表达出来。作品出来后太部分作品效果不错:自主性强,个性鲜明,各有千秋。

5、合理利用紙張,不浪沸材料,剪掉的大块的紙張放回收箱,養成勤儉、節約的好习惯 。

剪纸慢工出细活,完成一幅作品的时间长,培养了学生的耐心,细心,毅力。用手实践操作完成,锻练了手的灵活性。采用多种教学

方法、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培养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发展的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三)、分享成果,品味剪紙樂趣。

1、學生作品展示,

2、學習總結。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 结合学生作品内容与学生班级的具体情况相联系, 引导、提问到位,引导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总结出这次教和学,优、缺点,日后扬长避短。

二、存在問題和改進方法。

1、活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常规,为教学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2、结合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的问题:不太关注作品命名,鼓励孩子们根据剪纸作品形象大胆为自己的作品命名并简单概述作品。

3、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足,如:刻法、刀法、剪刻的次序,有个别同学存在着不够细心的特点,所以有些学生作业的质量不是很好,有待改进。有些学生缺乏耐心,刚开始还好,剪刻一会儿就缺乏耐心了,所以这方面还需去研究、去关注,把这部分学生的兴趣提高。

4、关注学生自创作品的引导。

剪纸教学反思【2】

精细动作课课是一门动手较多的课程。经过几堂剪纸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觉得:寓教于乐是一种非常实用也非常有成效的教学手段,它使学生沉醉于游戏中,让学生自己寻找完成教师要求的方法,让他自己积极主动的探索。故事剪纸正是采用了快乐的教育方法,以此对孩子进行教育,富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对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陶冶孩子的心灵情操;培养孩子动手、动脑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针对精细动作课的特点和弱智学生的认识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激趣导入--自学感知——分析示范——巩固练习总结”的教学结构。

激趣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细动作课也是如此,导入新课要激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我是这导入的:比如剪纸粘贴一课。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是我们熟悉的,谁还记得小矮人的样子呢?请同学们描述出来??听了同学们介绍,老师真的很想看看小矮人是什么样子的,这节课请同学们在这里面找出小矮人并将它们剪出来贴在正确的位置上。

自学感知: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最后形成技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以学生会和不会的临界点为切入点。所以这节课的自学感知是必不可缺少的。

这一环节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运用旧知识与技能,学习新知识与技能的机会,还使学生对所需学习的新知识技能有整体印象。如在剪纸时,学生通过剪,了解剪的时候需要沿着直线、弧线、及折角等进行剪纸,其中沿着直线弧线剪纸是已经学习过的,沿着折角剪需要学生实践感知,一起找到方法。

分析示范:折角剪是难点,由于学生智力落后,掌握知识较慢,所以需要教师反复示范讲解,教师讲解要详细、具体、生动。

巩固练习总结。技能的形成不是一次能完成的,学生掌握了剪小矮人的方法、要领,放手让学生练习操作,一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劳动知识,形成技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及时矫正存在的问题,对于较差学生手把手教。

剪纸教学反思【3】

我们在三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开设了剪纸这一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的事物激起他们观察及自主学习的兴趣,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能力上主要时训练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本课的第一环节,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先欣赏许多的剪纸图片,以此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精美的图案欣赏过程中感受剪纸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其实这一环节用一些学生或老师制作的简单一些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更能贴进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剪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有真实感,学生也比较不会有恐惧意识产生。

第二个环节,我采用哑剧的形式,通过直观演示,特别是无声的演示更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表演前提出的两个观看要求:请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老师剪纸的四个步骤。请认真观察,看看谁能够在老师的表情动作中发现剪纸的注意事项。几项协调统一的结合让学生观察认真了,回答完整了,注意力非常集中,能够较好的突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但是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要求这样的制作环节仍有教师主导,学生探究的还不够到位。应该采用每组分发剪纸各个阶段的图样及格式剪纸来让学生自己试折、试剪。自己总结剪纸的步骤,自己探究发现,这样的方式更能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及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我引导学生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创作,并要求学生的作品要有创意。学生的制作积极性高,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能够及时解决。促进了学生创作能力的发展。最后有技巧的采用与我们的作品互动——一起跳起来的方法,让学生自觉的放下手中的剪刀和彩纸。这样比生硬的“同学们坐好了,同学们放下手中的工具”更加有效。而且学生更喜爱这种方法。尤其时在跳动

中,大家的作品好像真的活了一样,学生都很自信的举起自己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再贴上黑板上整个活动承接自然有新意。

第四个环节,教师小结。这个环节的设计为了让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用笔画,用剪刀剪,让教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到剪纸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有无限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在这一环节中如果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先总结一些剪纸的方法,并加以提炼就更好了。

剪纸活动总结篇3

[关键词]剪纸 符号 象征 隐喻

原始先民的文化精髓在遥远的岩画和彩陶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并被现代社会文明和人文自觉所认识和冲击,民间剪纸文化中的一幅幅生动神秘的构图创造,又是古文化精神信仰的真实再现。在各类民俗活动中充分展现,得到很好的延续和发展。剪纸行为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的盛行密不可分。民俗活动依存于特定的文化生态结构中,它总是和人们生活中的某些特殊条件和习俗息息相关,使得民间文化得以蔚成风气,经久不衰。

剪纸的文化生态结构是剪纸民俗文化生命力的源泉,对中国剪纸文化盛开不败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保护剪纸民俗文化的有力保障,也是中国许多民族文化共同生存的文化构架。北方以农耕为主,为剪纸民俗文化创作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剪纸民俗文化的基本风格就是在这样的地理空间条件下形成的。中国家庭延续香火、家庭和谐、生活富足等为最主要的愿望和生活目标,即使在观念日益更新的现代社会,占据人们心灵深处的,仍然是繁衍后代、延续家族等传统文化观念。

生存于农耕社会结构中的人群所进行的和追求的基本生活方式也都和农耕文化密切相关。女孩从事一些剪纸、绣花、印染、布艺等女红技艺的训练。在生活上温饱、忙碌的农耕社会结构中,形成了对家庭和睦、家族昌盛、子孙满堂、丰衣足食、幸福长寿等理想愿望的强烈祈盼,总括起来就是民俗文化中常见的“福”、“禄”、“寿”、“喜”、“丰”等的“吉祥”寓意和愿望。传统文化中“吉祥”预示着人们良好的祈求、美好的憧憬和善良的祝福,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幸福,作为剪纸艺术表达吉祥寓意主要有以下的象征手法:

一、抽象象征

在剪纸图案中常见到具象的图像,但表达的深层内涵却是抽象的观念,如福、寿,都是抽象的观念,但出现在剪纸纹样中则是具体的事物。“福”的抽象寓意用生活中的蝙蝠形象来表示,用桃子来代表长寿,这种表达有时是一种形象,有时是多种物象。如表达寿的寓意,除了桃子,还有松树、仙鹤,因松树长青;仙鹤,一直有仙人驾鹤西去,故仙鹤与老人长寿息息相关,有的作品为了表达自己的祝愿和心情,甚至将几个形象组合成一幅图案,使其丰富多彩,意义更加深远和深刻。“寿”是对生命不断延续的祝愿,是其他一切理想追求的最终目标。“寿”与人丁兴旺、子孙满堂的人生追求相统一。古人以神龟征验长寿,后又加上松鹤、桃等意象都是从象征层面暗示长寿。寿星献桃、麻姑拜寿等,都是传统剪纸中最常见的事象。“福”是一切美好理想的核心。五福就是长寿、富足、安康、顺心、善终,在农耕经济结构中,家和事顺为福,人寿年丰为福,健康平安为福,儿孙满堂为福,福是命运,也是运气,是人事,也是神事,所以在民间社会中追求各种各样幸福的剪纸民俗,都有具象的蝙蝠的形象,来表达“五福”意象,“禄”是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是“名誉地位”的象征,也是富足钱财的源泉。“禄”的寓意通过具象的“鹿”,“猴”来表达,所以梅花鹿、猴子都是剪纸民俗中最常见的形象。“丰”是对生活富足、衣食无忧的理想追求,传统文化中“鱼”的意象功能之一就是鱼兆丰年,鱼代表“有余”,所以“年年有余(鱼)”成为剪纸文化中长盛不衰的精神形象。“喜”是对生存的过程和质量的要求,“喜鹊、蜘蛛”等都是最早谐音“喜”字的意象。剪纸意象中常见的“喜从天降(蜘蛛)”、“喜鹊登枝”、“喜上眉梢”等都是喜的吉祥寓意的具象形象。要说的意思不直接表白,而是借助物象曲折影射,这其实是剪纸艺人内心情感表达的完美释放。

二、隐喻象征

民间剪纸中具有象征的基本特征,用象征手法表达思想感情,比用直截了当的语言更能表达出含蓄、细微以及耐人寻味的意蕴。剪纸艺人善于用具象形象表达抽象的意义,由具体的物象引申到抽象的意义,其间是通过象征手法来实现的。陇东地区的祁秀梅笃信自己剪的花都是灵性的东西,作品线条畅快,画面洋溢着一种扩张力,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出富有灵性的境界。陕北广泛流传的“鹰踏兔”、“蛇盘兔”等为主要的喜花,鸟在中国传统社会象征阳性,鸟类最威猛的鹰自然是阳性代表。而兔代表阴性的月亮,“鹰踏兔”隐喻男欢女爱,作为洞房喜花再合适不过。“蛇盘兔”也是寓意男女结合,当地民俗还将属蛇男性和属兔女性的结合视为最佳配对,预示未来日子一定过得富裕。民谣“要想富,蛇盘兔,必定富”,还有常见的抱鸡娃娃,抱鱼娃娃、抱石榴娃娃等都是同一寓意。在婚俗剪纸中,最能寓含婚姻内涵的剪纸是各种“喜娃娃(抓髻娃娃)”,陕北剪纸中有抓髻娃娃与其他物象的组合,如抓髻娃娃与莲花结合,抓髻娃娃和金瓜、葫芦、石榴的组合、抓髻娃娃与莲花盒等组合,“喜娃娃”是主宰生殖繁衍之神的抓髻娃娃,象征着子孙繁衍。所以这些造型都是隐喻男欢女爱、子孙满堂、人丁兴旺之类的内涵。

象征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白方式,剪纸中使用象征手法时,往往经过人们的理想化的处理,有的将其自然物性加以延伸,有的则与其本来的自然物性完全不同,被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

三、谐音象征

剪纸中的吉祥图案是以具象表达抽象意义,是采用谐音含蓄曲折表意,剪纸符号的表意方式主要是隐喻象征等,根据民间传承文化特点。隐喻象征中最流行的谐音象征。

民俗文化中的谐音符号和一般谐音民俗一样都同特定指称对象之间经过长期约定俗成,演变成稳定性的意象关系。在民间剪纸中,一切都是喂药着以“”福为核心的目标追求建构起来的。“福”成为主宰、衔接、编织一切民俗意象的精神源泉。在中华数千年文明中,“福”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最完美的祝愿。纹样“五福和合”为盒中飞出五只蝙蝠的纹图,表示和睦同心,五福临门之意;“福在眼前”为蝙蝠与古钱组合的纹图,以“钱眼”谐“眼前”,表示好运降至。

中国语言文字中的谐音象征在剪纸民俗文化中得到延续下来,因此,剪纸中的谐音,既是一种图画形式,也是一种符号形式,更是一种象征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语言或文字谐音符号,也不同于普通图画象征符号,而是兼有二者属性的组合体,可称为“剪纸谐音象征符号”。

结语:

总之,剪纸民俗中大量谐音符号是建立在音义和谐的关系基础上,形成了稳定而持久的意象结构。剪纸意象是剪纸民俗的物质载体,剪纸符号则是剪纸意象的灵魂。“隐喻象征”是剪纸意象建立的深层逻辑,剪纸的意象是剪纸人千百年的“体验疏理”中,完成了向民俗“文化范畴”的跃进,从而建立了一套为社会民俗认可的民俗意象符号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贵生.剪纸民俗的文化阐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沈泓.众生吉祥―民间年画中的美好寓意.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

[3]唐家璐.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尹笑非.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像的理论阐释.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

剪纸活动总结篇4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根据浙江省兰溪市诸葛八卦村的《诸葛氏宗谱》记载,早在明嘉靖年间,诸葛村“凿纸为灯,细如缕发,百变不穷”。 清末民国初兰溪剪纸艺术盛行,农家把剪纸作品普遍用于家庭装饰和婚娶、丧葬之中,也可用于年节门花、礼花,或用于刺绣。 兰溪剪纸历史悠久,有历史人物、戏曲、故事、山水艺术、鱼禽走兽、几何图案、诗词文赋等广泛题材,是研究民间民俗的宝贵资料和活化石。本节课旨在促使学生左右手并用、手脑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专注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兰溪地方民间传统窗花剪纸的艺术美,增强学生的爱乡之情。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当地民间传统的剪纸艺术发扬光大。兰溪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民间艺人以剪,不需底稿,手随心运,有如“一笔画”,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剪纸造型以弧线为主,流畅优美,柔中见刚,作品具有韵律感、节奏感和浓厚的装饰趣味。一般来说,北方剪纸粗犷朴拙,而兰溪剪纸的艺术特点为“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如窗花喜花之类,大都在特定的花纹外廓内,围绕主题,根据内容需要和谐地构成完整的图案,显得美满充实,含意丰富。

三、学情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生以剪纸工具和画笔为载体,通过设计、绘图、裁剪和上色等手段,创作出人物、动物、静物等剪纸艺术形象,然后通过这些形象的粘贴、拼凑并添加自己的想象组合成一则小故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利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和剪纸的独特形式,来表达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情或了解的故事,借以抒发内在蕴含的情感,同时深入学习和了解当地的民间传统艺术。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四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虽已有熟练运用剪刀的经验,但他们对剪纸的点、线、面相连的表现方法依然难以把握。教师在此基础上选取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或图片,将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方式分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与交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自主地体验窗花剪纸的制作过程,提出相对感兴趣的问题,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思考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讲求共同协作,师生研讨,探究方法。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优秀的地方民间传统窗花剪纸作品,使学生正确认识地方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窗花剪纸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进行剪纸练习,学习窗花剪纸的简单剪刻技法和创作方法,并运用恰当的方法制作一幅精美的剪纸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方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

六、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窗花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运用折、剪、刻等技法进行表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的能力。

2.教学难点:剪纸在设计和剪刻时要注意线线相连、面面相连。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善于观察、勇于创新,创作出题材新颖的剪纸作品。

七、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课件、欣赏资料(传统民间剪纸的图片、学生的优秀剪纸作品)、窗花剪纸制作流程图。

2.教学工具:小刻刀、剪刀、胶水、铅笔或水彩笔、彩色纸(两至三色)、白卡纸(稍厚白纸也可)、复写纸等(每人一份)。

八、教学过程

(一)观察激趣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出示多组优秀剪纸艺术作品或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观看后,教师组织讨论并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每逢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张灯结彩,十分热闹,你们猜猜看图片当中的他们在干什么?(学生自由猜想)

师:是的,他们正在剪窗花。窗花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一种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是采用剪、刻、镂的技法在纸张上创作的一种民间艺术。我们兰溪也有剪窗花的文化传统,有历史人物、戏曲、故事、山水艺术、鱼禽走兽、几何图案、诗词文赋等广泛题材,是研究民间民俗的宝贵资料和活化石,农家把剪纸作品普遍用于家庭装饰和婚娶、丧葬之中,也可用于年节门花、礼花,或用于刺绣。(教师出示课题:窗花剪纸)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教师出示直观教具进行展示,例如多组优秀剪纸艺术作品或图片,调动学生感官形成初步认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出问题并引出课题。

(二)合作探究

师:看了这么多优秀的剪纸作品,你们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呢?能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吗?(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剪纸作品并提出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教师按小组分配任务,请学生欣赏剪纸作品,提出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从民间传统手工艺作品的美学角度、创作构想、基本流程各个方面进行探究学习。

(三)解释疑惑

师:大家喜欢的窗花剪纸各有特色,传统的剪纸主要是单色,形象以动物、植物和文字为主,技法单一。现代剪纸多采用染色的纸和各类彩色纸及金银箔纸。表现的形象延伸到人物、风景等题材。兰溪地方的民间剪纸艺术也有它的特点,充分运用谐和、象征、比喻、会意等手法,构思巧妙,含蓄华丽,富有诗情画意,既有深刻的内涵,又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技法除了剪、刻还有撕纸,现代感极强。那么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来给你们做个简单的表演。(教师示范剪一个人物形象:造型要求大胆、简练,可以从自己想开始的任何部位开始剪,剪出生活中喜欢的动态。注意线条流畅、自然,人物身体各部分相连防止剪断,并在人物的衣服上装点衣纹、花边,刻画人物细节。边演示边讲解)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教师示范剪纸,向学生介绍剪纸作品的制作方法,解答疑难问题并简单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魅力,熟悉手工技艺流程并模仿学习。

(四)尝试创作

强调在剪纸前先构思设计画稿,注意条理化、图案化,图中各种线条彼此相连。出示不同的剪纸作品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在设计纹样时,也要注意纸的连断,图案可设计成花瓣、小草、人物、动物等造型,设计时注意形状大小,位置虚实对比。

师:我们把窗花剪纸完成之后,老师想要把它变成更加完整的作品,将它编成一个有故事的剪纸作品,可以怎么做?(学生自由讨论)

学习运用各种不同工具进行剪纸创作之后,将完成的剪纸作品衬上彩色的纸或染上颜色的纸,并尝试在作品周围画上一些纹样或者图案,创作一幅完整的剪纸故事,其中要注意衬纸外形和窗花纹样的协调性。色彩搭配可选用冷暖对比、近似色的搭配。

作业要求:可以在课堂上独立创作,也可以两两合作完成一组窗花剪纸,做到造型单纯、简洁、富有剪纸情趣和内涵寓意,并将其在衬纸上设计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设计说明:学生的创作时间大约15至20分钟。学生主要思考“我要画什么?”然后教师出示本节课的技法要求,按照本节课所要达成的儿童画形式完成创作部分。在学习了剪纸之后,在完成的剪纸作品后面衬上彩色的纸或染上颜色的纸,进行剪纸故事的创作,要注意衬纸外形和窗花纹样的协调性。色彩搭配可选用冷暖对比、近似色的搭配。

(五)展示交流

教师挑选几幅学生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学生互评:你最喜欢这些作品中的哪一幅?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形状、材料方面分析评价同学的作品)

学生自评: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剪纸作品的构思,以及在课堂上的收获。

教师点评:选取构思巧妙、有新意的作品进行讲评,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指点。鼓励学生继承民族艺术传统,收集民间艺术剪纸。

设计说明:本环节用时大概为3至5分钟。学生展示创作的作品,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创作过程,教师观察和比较不同学生作品的构图、创意和技法。对构思巧妙、有新意的作品进行讲评,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指点。鼓励学生继承民族艺术传统,收集民间艺术剪纸。

(六)拓展延伸

教师总结:窗花剪纸可算是我们兰溪的一项宝贵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我们在学习它的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它的传统技艺。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好好爱护我们的民族传统,喜欢它热爱它,并让它在生活中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

作业拓展:将剪刻出来的人物组合成故事,适当添加道具或背景,粘贴在衬纸上,并给自己的作品编个有趣的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完成一幅完整的剪纸儿童画。

设计说明:课程最后教师用很短的时间作了总结延伸。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并启发学生在创造美的剪纸活动中继续探索前行,鼓励学生到生活和自然中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为当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作出贡献。

九、课堂小结

通过学窗花剪纸的教学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且给师生的课堂生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与无尽的动手乐趣。

剪纸活动总结篇5

1.1 清新俊逸――南北剪纸艺术风格的交融

临泉县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宜人类繁衍生息。它位于我国东部淮北平原上,安徽省西北边陲,沃土肥壤,一望无垠。东、东北、东南三面与阜阳市、界首市、阜南县相连,西、西北、西南三面与河南省的沈丘、项城、平舆、新蔡、淮滨等县市接壤。河流密布,交通便利。南临洪河,北依泉河,中有谷河、润河、涎河、流鞍河自然河道穿境东流,又有临艾河、界南河人工河道横贯南北。阜临、临鲷、临新公路是沟通东西交通的动脉,临艾、临南、临界公路有连接南北往?淼囊?道。[1]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人类居住,历史上临泉长期处于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几乎不被战争波及。优越和平的自然环境吸引着来自我国南北方的移民,便利的交通为外来移民迁徙至此提供了条件,其中包括回、满、蒙、苗等少数民族人民。随着外来移民而来的是南北文化风俗的交流和碰撞,在这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下,临泉县民间剪纸艺术吸收了我国北方地域剪纸粗犷、古拙随意、简洁质朴的特点和我国南方地域剪纸细致、新颖独特、华丽明快的特点[2],却又独立于这两种风格之外,最终形成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

1.2 质朴自然――根植于农村的剪纸艺术

临泉县民间剪纸艺人90%以上都是土生土长的朴实农民,他们朴素的审美观体现在各自的剪纸作品中。作品的选材多为贴近农村生活花鸟鱼虫等,这些剪纸作品主要作为鞋花、袜底花、鞋巾冒、围嘴、兜肚、枕头、被褥等物上的绣花样儿之用;也有大量以吉祥喜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年有鱼(余)等民间题材为主的作为节日中的装饰品的剪纸作品;其他少量作品,例如装饰房间用的拉花、雪花剪纸等也属于临泉县民间剪纸的类型之一。总体来说,临泉县剪纸以传统多样的题材、丰满严谨的构图、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纯朴的艺术特色而焕发生机。

安徽省临泉县宋集的民间剪纸艺人陶金芳老人从小就对当地的民间剪纸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老人所说,她小时候看见她的姑姑用剪刀和纸张剪出许多美观的剪纸作品,然后把完成的剪纸作品紧贴在鞋面、被面、枕巾等这些物品上,用绣针穿引着绣线层层覆盖在这些剪纸上,最后绣成各种精美的花样儿。那时还是一个爱美的小女孩的陶金芳老艺人把这些视若珍宝,为了像姑姑一样剪出美丽的剪纸,她多次央求姑姑教她剪纸。经过几番软磨硬泡,陶金芳的姑姑终于开始教她一些剪纸的基本技巧。至此以后,陶金芳在干农活之外的闲暇时间就会拿起剪刀和纸张剪自己看到的和联想到的东西,比如:鸳鸯、喜鹊、荷花、梅花等等。随着不断的剪纸练习,陶金芳剪出的剪纸作品越来越成熟,往往能用简单的几剪刀剪出事物的神韵。陶金芳老人于是成了宋集有名的剪纸艺人,除了留下一些剪纸作品自己用来当做绣花样儿以外,她偶尔还会把自己剪出的作品拿到集市上卖以换取部分生活费用。

2 安徽临泉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其难题

2.1 安徽临泉民间剪纸的发展现状

一方面,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崇尚网络追求现代化的今天,时尚、新潮,速食文化、网络文化的冲击使得70%左右的当地青少年对安徽省临泉县民间剪纸艺术产生了“俗”的看法,再没有兴趣从祖辈父辈手中接过剪刀,剪纸也在慢慢消失。以安徽省临泉县第一高级中学里的学生来说,调查问卷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从来没有尝试过动手剪纸,甚至有10%左右的学生不知道当地存在民间剪纸艺术。当他们被问及是否有兴趣学习剪纸的时候,45%左右的人表示没有兴趣,35%左右的人表示只有在假期闲暇时才会考虑了解与剪纸有关的知识,只有20%左右的人表示平时也有关注当地民间剪纸艺术。在这30%对剪纸有兴趣的人中,能够剪出像模像样的剪纸作品的人不到半数。这些调查数据显示出安徽省临泉县民间剪纸艺术的现状并没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甚至有可能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被人遗忘。

另一方面,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临泉县民间剪纸里的部分剪纸作品走上了商品市场,但是剪纸市场不规范却阻碍着剪纸产业的发展。着主要是因为民间剪纸艺人们大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他们缺乏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也无力阻挡别人的仿制,剪纸公司批量销售从民间艺人那里仿制的剪纸时,民间艺人就很难通过剪纸获得与劳动代价相匹配的报酬。所以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人们纷纷放弃剪纸而选择外出打工等更容易赚钱的谋生手段。在我们调查的17位从事剪纸活动的人士中,有14位只是把剪纸作为副业进行。据他们所说,在现代社会中如果把剪纸当成主业,很难养家糊口,所以不得不另谋生计。只有3位专门从事剪纸活动,其中一位是家境殷实,并不需要依靠剪纸祖赚钱,只是把作为剪纸一种个人兴趣爱好来培养;另外两位则是过着清贫的生活。由此可见,不规范的剪纸市场制约着剪纸产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打压了剪纸艺人的创作热情,使得剪纸创作难以拥有活力。

2.2 安徽省临泉县民间剪纸艺术目前面临的发展难题

从传承的角度来看,剪纸艺术从业者老龄化以及剪纸艺术后继无人是临泉县民间剪纸艺术目前面临的一大发展难题。目前临泉县优秀的剪纸传承人和艺人大多数都已经进入晚年,虽然他们有的有意向教授培训班或带徒弟,但是愿意学习的人并不算太多,及时学习,学生大多也是短期培训学习,只能掌握基本剪纸技艺为目的很难掌握剪纸的精髓。况且现在的学习者大都是学习前人的经典作品,很少有能力创新。在接受调查的临泉县人中,55岁以上学习过剪纸技艺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3%左右,20至54岁之间学习过剪纸技艺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7%左右,13至19岁的青少年学习过剪纸技艺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左右,而13岁以下的学龄期儿童中学习过剪纸技艺的人仅占总人数的6%左右。

从剪纸应用的角度来看,剪纸在民俗节日中的应用减少是临泉县民间剪纸艺术目前面临的又一发展难题。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使用窗纸、绣花鞋等与剪纸有关的东西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传统的习俗都被新兴的生活方式所取代了。例如,20世纪90年代,在农村,学龄期的儿童有80%左右除冬季外都穿着长辈用剪纸作为绣花鞋样儿做出的绣花布鞋,然而时至今日家家户户都不再自己动手做鞋子,而是直接从商品市场购买工业制成的鞋子。所以作为绣花鞋样儿的剪纸作品就失去了它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3 如何为安徽省临泉县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助力

3.1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当地人民群众对民间剪纸艺术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1.加大临泉县电视台、广播台、城市报刊等大众传媒对民间剪纸的宣传力度

众所周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体已经渗透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在安徽省临泉县,电视机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而广播和报刊等也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传媒具有传播面积广、受众多的优势。尤其是电视,它集影音视听于一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临泉县大众对民间剪纸艺术关注度不够的现状,加大临泉县电视台、广播台、城市报刊等大众传媒对民间剪纸的宣传力度能够唤起临泉县民众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关注。

2.增加民间剪纸文化宣讲活动的活动次数

不同于大众传媒面向所有临泉县民众的宣传,剪纸文化宣讲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对民间剪纸怀有兴趣的民众。剪纸文化宣?v活动的主要优点在于它可以向受众传播较为全面而深刻剪纸文化,一定程度上满足真正热爱民间剪纸的民众对于剪纸的求知欲,吸引他们深入研究民间剪纸艺术甚至拿起剪刀动手从事剪纸活动,为民间剪纸艺术花园献上自己培育的新鲜花束。

3.在当地的庙会活动中增添民间剪纸元素

庙会文化是临泉县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地人又称参加庙会活动为“逢集”或者“逢会”。每当庙会开办的时候,大量的农民从家里赶到乡镇的集市上参加庙会活动。在当地的免回活动中增加剪纸元素,例如:在庙会上展示和出售作为家居装饰品的精美剪纸作品,用剪纸样式的假面装饰庙会现场等。这些庙会中的剪纸元素极易吸引前来逢会农民的眼球,尤其会受到孩子们的关注和喜爱,通过这样的形式传播民间剪纸文化是为广大农民所喜闻乐见的。

3.2 通过开展人才培训活动,培养民间剪纸艺术的后备人才

1.开办民间剪纸艺术培训班

临泉县剪纸技艺传统的传承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代代相传的,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子女的兴趣不同很多会出现子女不愿意传承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想学剪纸技艺但是却找不到地方学习。因此政府应该提供一个学习剪纸技艺的平台,定期办一些免费的培训班请民间的剪纸大师进行公开授课给想学习剪纸的人提供一个平台。有了民间剪纸艺术培训班,不仅可以帮助临泉县民间剪纸艺术在下一代青少年中传承下去,让民间剪纸艺术后继有人,而且可以吸引民间剪纸艺人来此授课,通过给予授课费用的方式改善民间剪纸艺人的生活,激励民间剪纸艺人进行剪纸创作活动。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剪纸分会副秘书长方建国老师及他的团队,每年都为孩子和家长手把手地传授剪纸的技艺和设计的方法。通过各主题活动的开展,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及杭州市青少年发展中心这两个主场所已成为“快乐剪纸”的天堂、传承剪纸文化的重要实践地。[3]临泉县目前还没有正式开办剪纸艺术培训班,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杭州市的成功范例。

2.增建临泉县剪纸文化艺术馆

剪纸要想传承和保护需要生存的土壤,建设艺术馆就是提供了传承保护的一个平台。有固定的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可以很好的促进民众对剪纸文化的认识,对保护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弘扬临泉县剪纸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越来越多关于剪纸艺术馆的建设开放,不仅可以提高民间现存的剪纸艺人的创作热情、还可以为周围的民众提供一种新型的娱乐休闲方式。除了临泉县民众以外,外来游客在参观剪纸文化艺术馆后能增加对临泉县民间剪纸艺术的了解,有助于临泉县民间剪纸艺术走出去,开创一片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

3.学校开办“剪纸文化进课堂”活动

临泉县剪纸历史悠久,为了更好的传承下去,剪纸的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让孩子从小就接触传统的剪纸教育,为剪纸文化的传承输入新鲜的活力。据调查我们了解到,在临泉县第一高级中学里的美术课上,对于剪纸文化的讲解已经走进了学生们的课堂。临泉县第一高级中学教师张贺也曾在自己的课堂上传播民间剪纸艺术,还教学生们亲自动手剪纸。80%以上的学生表示通过“剪纸文化进课堂”活动学到了剪纸文化,半数以上的学生通过这项活动产生了对剪纸文化的热情。由此看来,“剪纸文化进课堂”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剪纸文化的传播。

3.3 通过发展剪纸文化创意产业,拓展临泉民间剪纸艺术的市场

剪纸活动总结篇6

关键词:教学模式;剪纸课堂;和谐高效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我校开展了“先学后导和谐高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剪纸艺术是民间艺术的奇葩,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一直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在剪纸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断探索和谐高效的教学模式,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支撑,力争实现剪纸课堂的优质高效。《团花剪纸》是剪纸艺术的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下面,我结合我校“先学后导和谐高效教学模式”谈如何实现《团花剪纸》教学的高效课堂。

一、赏读作品,认定目标

本环节中,学生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团花剪纸》教学中,先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大量著名的团花剪纸作品,并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从团花剪纸中找感觉,剪了些什么,表达什么意思等。

通过这一步步地观察,学生们体会到剪纸艺术的美感。在强烈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创造美的欲望油然而生。他们感到剪纸可能并不是太难,自己完全可以也去试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把握时机,进而明确本节课目标,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通过赏读作品、目标认定,为更好地进入下一个环节奠定基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而精彩的美术课堂就是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的课堂,同时也是互助交流的课堂。

在《团花剪纸》教学的第二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发放准备好的团花作品

学生探究:

(1)怎样剪出这样漂亮的团花?

(2)如何折叠?

(3)分析团花身上的花纹?

(4)分析团花剪纸的特点及造型手法。

(特点: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造型手法:简化、夸张、添加。)

教师总结点评问题的分析结果。

2.尝试练习比赛

(1)提示运用学过的几种图案。

(2)练习展评要点:

①你这团花的边缘轮廓很特别,是怎么剪的?

②谁知道剪掉的是团花中的什么部分?(剪掉的是不要的,空的部分我们叫它镂空。)

③你会剪圆形的团花?(折的次数越多就越圆)。

④如何克服团花剪碎的问题?(剪的时候,上下左右不能剪到头)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自己动手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讨论研究,学生之间相互引导,让问题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解决。

三、提炼问题,精讲点拨

教师把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提炼,结合课件、视频及图片资料,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有效突破,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造型规律,点拨造型方法与思路。

针对这一课,我提炼的关键问题如下:

(1)团花剪纸如何折叠?

(2)团花剪纸的特点及造型手法。(结合课件讲解)

(3)如何克服团花剪碎的问题?

针对以上重点问题进行精讲点拨。

本环节教师在精讲点拨时,可穿插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团花剪纸创作中的重难点。学生根据老师的点拨积极思考,明确造型规律,如产生新的问题及时解决。

四、示范引领,尝试创作

美术课堂是否高效,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看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的高低、学习任务的达成度。新课标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且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所以,通过示范引领、尝试创作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具体做法如下:

1.引领示范,总结规律

示范会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受,但又会给学生定式思维。所以,为了不限制学生思维,可只演示关键环节,总结造型的一般规律,注意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教师示范步骤:折―画―剪。

(2)学习掌握基本团花折剪技法(教师结合黑板演示)。

2.尝试创作

(1)提示:

――折纸时,捏住中心点角对折

――剪纸时,选择三种以上的花纹

――打开时,要慢速轻轻打开

(2)也可以自由发挥创作,剪出我们没学过的花纹(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美术活动中的创新必须要依靠动手实践操作才能进行体现,否则一切创新的思维、想法只是空谈,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五、展示成果,师生评价

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对学生美术素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评价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作用,结合教育心理学完善评价方式,真正做到美术课堂作业评价的多元化;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使学生的智能和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成果展示、多元评价是课堂教学最开放、最活跃、最热烈的部分,也是精彩课堂最精彩的环节。

1.展示:采用小组展示、班级展示两种基本形式下的多元展示。

(1)学生自由粘贴,教师提醒色彩搭配及粘贴均匀。学生欣赏评价作品,体会剪纸的装饰美感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气氛。

(2)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与互评,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3)交流窍门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学生创作时所表现出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2.评价: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并认真倾听、适当点拨;学生能够主动自评、互评,积极参与活动并从中受到启迪。

六、修正作品,完善提高

学生作品展评完毕,教师进一步总结本课所学,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表现及学习成果进行感悟总结,归纳知识内容和造型方法,总结学习收获;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展示及评价情况进行适当总结。鼓励学生根据评价要点进一步修正作品,完善提高,让学习目标高效达到。

在《团花剪纸》一课中,很多学生完成的作品肯定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展示评价完成后,他们便能注意到这些问题,这时便可以完善一下,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理性化。

七、知识延伸,课后拓展

1.提问:今天的学习,你快乐吗?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

2.欣赏剪纸在生活中的应用,提示学生学会用更多形式的剪纸来装扮我们的生活!

3.鼓励学生在创造美的活动中继续探索,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认识美,创造美,以期产生新的飞跃。

总而言之,高效的课堂需要精心的打造。美术教学要把握住美术教育的精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问题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灵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力争实现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发展的双精彩。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季俊昌.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建设与研究[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剪纸活动总结篇7

关键词:剪纸 学生 启发

一、引导学生走进品味剪纸生活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文化园中的一支奇葩。她以朴实、夸张的艺术造型,表现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再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风土人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学生中开展剪纸教学,使孩子近距离的接触剪纸,亲身感受祖国文化的深刻内涵。让学生体验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就可以创作出美妙无比的剪纸作品。在剪纸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剪纸的表现类型很多,大致概括为下面十三种:黑白剪纸、套色剪纸、染色剪纸、分色剪纸、填色剪纸、衬色剪纸、勾绘剪纸、印刷剪纸、彩编剪纸、剪影、撕纸、折叠剪纸、立体剪纸等等。然后,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剪纸题材,从而使孩子在创作时有感而发,而不是凭空编造,这是探索创新的第一步,有效地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的人文趣事。加强了儿童剪纸创作与儿童生活经验的有机联系,强化剪纸学习中的人文因素,有效地使孩子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接受艺术熏陶,搜寻剪纸素材,以达到从画内到画外的思维迁移与提升的目的。WwW.133229.CoM

二、体验剪纸艺术激发剪纸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会事半功倍。采用多媒体教学,首先引导学生欣赏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搜寻剪纸素材作品,有效地使孩子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接受艺术熏陶以达到从画内到画外的思维迁移与提升的目的。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分组分析讨论、总结,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其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经常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分析讨论和小组剪纸制作等,并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激发创作潜能、融洽师生关系,相互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然后进入教学开始讲授如何剪一个对称纹样时,就让孩子们进行比赛,“看谁剪得又快又好”,没有思维的束缚,剪刀在孩子们手中快乐舞动着。完成制作后就把作品展示出来,认识了“什么是剪纸”,在游戏的玩乐中吸取新的知识。极大地调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发挥教师指导作用把握学习方法

在学习剪纸时同样要遵循美术教学的可行性原则,我们先从基本技法学起,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剪纸有它特出的语言,如:“月牙”、“锯齿”等。把这些“语言”合理的填充到剪纸图样内,并剪刻出来。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我逐渐总结出了一套简单可行的五步教学法:构思设计什么样的剪纸;画出剪刻主体:动物或人物外形;填充剪纸纹样。事实证明学生通过剪纸学习,不但在剪纸的艺术园中,陶冶了情操,学习了剪纸的技能技巧,磨练了意志,而且学会了反思,提高了剪纸创作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剪纸活动中,很少有学生不喜爱剪剪贴贴。由于工具和材料的便利,使孩子们在操作时自己能控制并依据个人的造型能力,剪贴出许多颇具个人审美意趣的图像来。因此,剪纸便成了学生表意、抒情的重要方式。鉴于此,我们作为教师必须明确一点: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或过程中,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活动。对小学生来说,在剪纸中如同他们在绘画中的表现形式一样。他们更注重“实际的存在”而不仅止于表现“可视的存在”,以至于在学生剪纸作品常出现一种透明状的表现手法——移花接木法,有很多还是新鲜的事物,我想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理由、用意,教师就应该尽可能的承认他们。如一次创作剪《花脸》时,一个学生剪了一张头顶带尖角的剪纸,当我问他时,他却戴上他的创作品回答我:“我是奥特曼,我是正义使者。”听到这番话,难道不觉得这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一种创造吗?由此可见,创作剪纸活动不仅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何乐而不为。因此在剪纸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对有独特见解、爱幻想、爱标新立异的孩子予以肯定,并加以引导,充分挖掘其“异想天开”中的合理因素,使他们敢想敢说、勇于探索。

五、创造情景营造一个剪纸的氛围

剪纸活动总结篇8

一、问题的提出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科并不是单独孤立地存在的,它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强调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及美术学科与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综合。一幅美术创作作品的诞生,除了作者精湛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表现以外,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民俗风情、人文修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

作为剪纸艺术不仅受我国群众喜爱,还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从中国打开国门面向世界以来,中国剪纸便一直深受国外友人的喜爱。剪纸作为一种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中国剪纸在世界民间艺术之林中具有独特的魅力。随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也在不断提高,中国剪纸作为最具浓郁民族特色的产业,在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中理应首当其冲。2001年,剪纸还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三批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因此,深挖剪纸的艺术价值,永葆剪纸的艺术生命,推动中国剪纸文化走向世界是现如今我们的一项重大任务。剪纸人才稀缺是我国剪纸文化市场的一大缺憾。而且我国绝大多数民间剪纸能人苦于剪纸艺术市场的信息不畅,大多是自娱自乐,且年事已高,居住在偏远的山村,分布较分散,生活贫困,信息闭塞,作品极容易破坏和流失。

作为很容易被克隆的艺术,如何保护我国剪纸艺术家和爱好者剪纸的创意、风格、内容等不被侵犯,也成为剪纸艺人面临的问题,全国不少旅游景点充斥大量所谓的“陕北剪纸”不能不让人担忧、反思。如何让剪纸艺术健康有序发展,步入高雅艺术殿堂的关键所在,更是值得剪纸艺人和相关部门深思。因此把民间剪纸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资源进行整理挖掘和保护将会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依照新课改目标,学校领导与美术教师重新研讨制定切实可行的剪纸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明确的课程目标:

1、传承民族文化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

2、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加强与时展的联系。

3、以剪纸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媒质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以剪纸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遵循剪纸校本课程目标,陈老师进行了大胆的教育教学尝试。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我们逐渐摸索总结了一些适合小学生剪纸教学的方法,积累了一些教育经验和体会。从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民族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感觉到了民族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对于完善学校教育,发展学校教育的必要性。从这个角度说,第三个阶段的到来,正是学校全面考虑学生的心理、品质,关注学生人性发展的最有力的说明。

(二)研究内容:

1、对称折叠剪纸,即中心对称和对称轴对称两种,如窗花、雪花、蝴蝶、蜻蜓、鱼类、喜字、脸谱等,凡是对称的都可以剪。2、不对称剪纸,先外形轮廓,再利用对称折叠镂空或用刀雕刻花纹。如动物人物等不对称图形,以十二生肖为重点。3、先临摹后创作。

三、研究方法和阶段

课题经县级立项后,我们立即着手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选定了四年段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课题的实践研究。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文献等方法。

1、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题,了解低年级学生剪纸的兴趣、喜欢的剪纸内容、希望得到的评价方式,以及今后在剪纸指导上的措施。

2、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成员,进行系列剪纸教学研究,制定相应对策,在课内外运用,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按研究内容,撰写出经验总结,进行归纳整理,便于研究成果的不断改进。

4、文献研究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片、符号、声视频等材料),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四、研究成果

(一)分析了小学学生剪纸现状以及成因

为了了解学生写剪纸的兴趣、喜欢的剪纸内容、希望得到的评价方式,以及今后在剪纸指导上的措施,特进行了这次学生写剪纸调查。目前的小学生剪纸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把剪纸当作一种纯粹的技能传授,只单纯地教授怎么折,如何剪,甚至做好了模板让学生照着上面图样描绘下来再进行剪。认为有些重技术轻文化。在剪纸实践教学中进行了切实有效的研究,依据新课程标准为纲,通读了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剪纸章节,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且按照小学生的三个学年段的身心发展特征拟定了剪纸技能和剪纸文化有效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从整体内容上有机结合了南北地区及国外民间剪纸风格特色,循序渐进地渗透多种民间审美素养等知识。探索出一种较为合理的民间艺术资源进入小学美术课程的有效方法途径,能够针对小学生不同的年级、不同学年段的学生开展阶梯性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调查表明经过前段时间的剪纸指导,学生对写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同学还用上了特别和非常的字眼,说明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方法,是可以让100%的学生爱上剪纸的。

通过调查,了解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提供了依据。

上一篇:家装活动总结范文 下一篇:游玩活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