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7 16:52:38

外教培训总结

外教培训总结篇1

一、主要做法

1、明确任务,加快培训制度建设

(1)按照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部署,结合全省重点企业和省出资企业的现状、特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会同省委组织部、省经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鄂组发[2005]8号)。

确定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七次会议精神。按照全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重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培养一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世界眼光、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为推进湖北省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明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管理体制。全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由省委组织部抓总,省国资委党委、省经委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国资委党委、省经委研究制定全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培训的协调、指导、服务工作,协调做好中央在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省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协助省委组织部做好省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有关工作。

(2)在省国资委机关内部理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关系。本着精简压缩、减少重复、提高效率和质量的原则,委党委明确要求理顺委内培训工作关系、统一培训管理,制定每年度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计划,得到了有关企业的较高评价。

(3)提出了全省重点企业“1315”领导人员和高级专业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按照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因需施教、务求实效、面向市场、服务企业、不断改革、注重创新的基本要求,培训工作要以省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为重点,实施“1315”培训工程。到2010年,将集中培训100名董事长、300名总经理、100名党委书记和500名高级专业管理人才(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法律顾问、独立董事和监事会主席等)。

(4)选定了培训机构。建立了以企业教育培训机构为基础,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主体,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省委党校及清华大学武汉教学中心等培训机构为网络的培训基地,组建了一支以湖北高校教师、专家为主体的教师队伍。

2、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培训工作

(1)全面实施“1315”企业人才培养工程。召开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研究方案、听取意见。2005年以来先后举办了3期总经理培训班、l期党委书记培训班、2期总会计师培训班、1期总工程师培训班、1期总法律顾问培训班,共培训重点企业领导人员459名。

(2)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坚持以提高能力为重点,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加强科学发展观、国有资产监管、现代企业制度、金融投资、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和国企党建工作等内容的培训。充分利用高校教师资源,以案例教学为主,开展课堂演练。请经济部门相关领导举行专题讲座,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地考察,提高了培训的质量,良好的培训效果受到企业参训人员的普遍好评。

(3)企业培训工作有声有色。三环集团公司积极探索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围绕各级干部员工不同层次的培训要求,采用内训为主、外训为辅、内训和外训相结合的方法,共培训干部员工30006人次。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通过上级调训、内部培训和在职进修等途径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470期,选派干部参加816期外部培训,全公司累计有3858人参加了干部培训。十堰市国资委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把读(读书、文件)、听(录音、辅导、专题讲座)、看(电视、录像)、走(考察、调研)、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讲(讨论、交流)等形式结合起来,收到了明显效果。

(4)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近年我们与中国移动湖北分公司联合举办了“中外名家系列讲座”报告会2场,邀请国际著名管理学家石滋宜博士,著名的战略管理专家、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主讲,中央在鄂企业、省出资企业主要领导及委机关干部共750余人参加。为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要求,我们以湖北省企业人才工作研究会为依托,以“现代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金融市场与企业保值增值”、“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点及发展前景”等为主题,与清华大学合作举办了湖北省高级管理教育讲坛, 1074多名各类企业领导人员参加。讲座及时地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解除了在企业改革、改制中面临的困惑,增强他们改革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决心和信心。此外,我们还于去年和今年就有关业务和党群部门举办了多期培训班,都收到良好效果。

(5)内外结合,积极开展境外培训。结合企业实际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以人力资源开发、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收入分配、监督管理等为主题,分别到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培训,受训人员118名。

(6)加强对企业自主培训工作的指导。按照人事部有关文件和鄂政办发[2006]91号文件要求,加强对“653知识更新工程”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下发了《湖北省现代制造、现代管理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办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总体来看,大部分单位对干部培训较为重视,把培训作为提高队伍素质和加强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积极按要求送训干部并组织内训。但也有个别单位认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干部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以工作忙为借口不积极选送干部参训,导致培训的调训率不高。

2、缺乏有效的干部教育激励和约束机制,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问题没有真正解决

现有的干部训用结合制度缺乏刚性,干部培训与使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客观上造成了有些干部轻视教育培训,缺乏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培训教材,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缺乏一支能够适应培训工作新要求的专职骨干教师队伍,部分教师的敬业精神、理论功底、政策水平、知识储备以及实践经验、讲课艺术等有待提高。缺乏适应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人才所需的教育大纲和教材体系。此外,没有固定的培训基地,干部教育培训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4、教育培训的经费不足

中央和省委对培训经费都有明确规定,但有些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的经费得不到落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内训的开展。“1315”企业领导人员和高级专业管理人员培训经费不足,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

三、对策建议

1、提高企业对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各级领导和各类管理人员对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干部培训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培养、选拔和任用的基础。抓好这项工作,对于优化干部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加强作风建设、巩固执政基础,确保党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把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划和考核体系;把教育培训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倡导“学习型企业”,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切实把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

2、建立强化约束与激励机制

一方面,培训工作要不断总结、改进和提升,将教学与研讨、理论学习与考察、本地培训与外地培训、自己组织与委托代培、计划调训与市场运作、政治理论教育与经济专业知识传授、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培训效果。另一方面,要把培训与企业“四好班子”创建、评比表优结合起来,把培训与选拔任用结合起来,把培训与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结合起来,建立相应配套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3、建立干部培训需求调查和评价分析制度,不断提高培训水平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对培训各阶段效果实施全程跟踪。对照确定的培训目标,从培训内容、形式、参加人数、考试成绩等指标综合评价组织者和受训者的培训绩效,确保培训的效果。坚持对每次培训进行总结,分析达到的实效和存在的不足。依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对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及时调整方案,增强针对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培训的整体效果。

4、加大现有培训资源的整合力度

当前企业干部训资源仍然较为分散,建议组织部门整合现有资源,用开放式的思维和市场运作方式,采取委培、代训等形式,提高培训的社会化程度,使社会的教学资源尽其所用。同时,参照国资委的模式,建立直属省国资委的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以解决目前培训基地薄弱的问题。

5、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培训经费的落实

外教培训总结篇2

面对现状,我们深入分析研究,找准问题,制定措施,克坚攻难,自加压力,以创建学习型企业和责任铸金牌活动为载体,以同业对标为抓手,大力开展教育培训,积极探索研究新形势下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规章制度,不断创新培训思路,更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逐步建立了一套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激励效果明显、“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新体系,在公司上下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学习文化氛围,生产人员紧缺的矛盾得到了明显缓解,公司安全生产局面稳定,效率和效益稳步提升。

一、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1.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主要程序

2.主要流程说明

(1)认真开展培训调查。公司每年年初,都要深入到班组一线,通过调查问卷或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倾听员工对上一年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员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摸清员工需要补充哪些知识,哪些方面的技能需要提升,哪些人员需要提高,为全年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依据。

(2)组织人员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制定培训内容的重要环节。根据培训调查情况和公司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公司年初召集各部门培训负责人员,从组织、工作和个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公司当前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完成某项工作需要什么条件的人才,以及部分员工绩效不佳的原因(主要从态度、知识、技能三个方面分析),从而确保了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针对性,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

(3)确定培训内容。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才的特点,结合公司实际和调查分析结果,设计合理的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注重培训内容向业务知识的扩充与更新、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强化、企业理念的培育与升华、现代思维的开发与训练等方面发展,并将确定的培训内容和要求以文件形式下发至各部门,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4)选择合适的培训形式。针对培训内容和培训人员的不同,本着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理论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内部培训和外出培训相结合等原则,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培训。目前公司主要采取的培训形式有集中培训、现场培训、跟班培训、录制课件、外聘专家授课、外出培训、在职学历教育等。

(5)严格培训跟踪考核,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为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培训结束后,除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核外,还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向人力资源部递交培训总结,对予应付了事或不交总结的,培训费用不予报销或不予结业。一些涉及专业广、应用性强的培训,公司要求参加培训人员必须以集中培训、现场培训或录制课件等形式,将所学知识或技术传授给相关人员,即节省了成本,又达到了知识、技术的推广应用。

每半年,人力资源部组织相关人员到各部门就教育培训计划落实情况、技术推广应用情况等进行跟踪检查,年底进行总结考核,评选出教育培训标杆部门和落后部门,奖优罚劣,促进了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过程控制与考核

1.建立员工培训档案

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员工年龄、参加工作时间、毕业院校和所学专业、岗位、职称、技能等级、员工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结果等,便于对员工培训进行跟踪考核,同时作为员工职业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

2.加强考核,严格奖惩

公司将教育培训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与公司其它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每半年人力资源部组织人员进行检查考核,年底评出教育培训标杆部门。对于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组织不力、未完成教育培训任务的部门,除在全公司通报批评外,还按照综合奖考核办法扣部门当月综合奖的8%。对于完成较好的部门,按规定给予资金奖励。对于员工不愿参加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补训,影响上岗条件的,实行降岗或待岗。

3.加强内部兼职培训师的管理和考核

外教培训总结篇3

1长庆钻井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分析

美国学者汤姆?W?戈特认为,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分析的基本目标是确认绩效差距,即通过寻找“理想技能水平”和“现有技能水平”之间的“缺口”来确认培训需求[2]。根据I.L.Goldstein和E.P.Braverman、H.Goldstein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构建的Goldstein模型,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分析一般从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人员分析三方面进行研究[3]。

1.1组织分析

按照川庆钻探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要求,长庆钻井确定了“11851”发展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提高速度、效率、素质,着力控制投资、成本、规模,不断强化安全、环保、稳定,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努力促进总量与效益的同步增长、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相统一。为此,企业出台了相关文件政策,并配有专项资金,实施“人事劳资部门牵头、业务部门主办、职工培训中心实施、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和“以钻井培训基地为主体、工程项目部为区域中心、基层队(站)为基本单元、外部培训资源为补充”的培训运行机制,2009年项目部层面就近举办管理、技术及操作骨干等培训班94期、4379人次;职工培训中心服务现场,巡回钻井队进行传帮带培训,共培训124支钻井队、3011人。

1.2任务分析

通过构建员工培训体系,总体任务目标是要使总公司培训工作全覆盖、分层次、有重点地展开,大力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为钻井持续提速注入了活力;通过培训使基层员工培训工作有效开展,提高了员工安全意识和岗位操作技能,减少了违章行为,降低了事故率,杜绝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具体来说,一是提高单机单队作业能力,通过营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环境,以员工队伍提素保障了钻井生产提速;二是提高员工队伍安全意识与技能,实现安全环保持续稳定好转;三是管理、技术、操作三支队伍整体素质不断适应生产经营发展需要,使得长庆钻井长期保持国内同行业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强的钻井公司的局面。

1.3人员分析

长庆钻井现有用工总量近8000人(不含内退318人))。首先,从管理人员的学历结构来看,大学及以上学历相对较少,占总数的33.7%;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相对较多,占总数的21.1%。从职称结构来看,高级职称人员相对较少,仅占总数的5.6%。其次,专业技术人才中高学历者缺乏,研究生仅占总数的2.9%;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1:21.3:72.3,与国家标准为1:4:9的比例相差较大,职称结构还不尽合理。第三,从操作技能人员结构情况分析,高级工比例仅占17.9%,与发达国家平均40%的水平相差甚远;技师比例为1.46%、高级技师比例为0.25%,与中油集团公司技师3%、高级技师1%相比有一定差距。熟练操作技能人员明显不足,高技能人才较为紧缺。

1.4需求分析结果

有关研究认为,一个人的能力由体能、技能与智能三者组成。人的体能、技能、智能为社会所创造的财富与价值则为1∶10∶100。三种能力的人,对社会的贡献(创造财富与价值),为一列等比级数1∶10∶100(即体能∶技能∶智能)[4]。通过对长庆钻井人员分析可以看出,企业人力资源各层次各岗级都存在问题,不尽合理的人员结构将导致工作创新和开拓性不足,必须要借助人力资源培训来进一步加强新知识、新思想的管理知识,缩短员工成长期,为今后的发展作好充分的人才储备。做好此项工作的前提,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2长庆钻井人力资源培训理论基础

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活动,使得员工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改进动机、态度和行为,从而能够更好地胜任现职工作或新的工作,进而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战略的实现,推动个人职业发展[5]。长庆钻井作为一个钻井工程技术服务公司,设有专门的钻井专业培训机构,专业技术资源得天独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培训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可以采用“3+1”模式定义培训体系,“3”指的是培训的三大体系:课程体系、讲师体系、制度体系,“1”是指每年的企业年度培训计划。四个模块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构成企业的培训体系,如图1所示。

2.1课程体系

建立满足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需求的培训课程体系,是开展培训工作的基础。建立课程体系需要从岗位维度和功能维度出发,构建结构化的而为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2.2讲师体系

培训师队伍建设是整个培训体系非常核心的部分,优秀培训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丰富的专业工作经历、有较好的培训技能和现场经验。可以建立总公司、项目部(专业公司)、钻井队(基层队站)三个层面的兼职教师库,对部分兼职教师进行了成人教育理论及培训技能的培训。从长庆钻井的实际出发,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龙头、兼职教师为主体、外聘教师为补充的热心培训、专业齐全、数量充足、技艺精湛的培训师队伍。

2.3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是有关培训规划和培训制度、流程的总称,是一切培训活动的重要依据和指导原则,也是让培训效果落地的重要保障。不断完善和强化已经出台了的《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实施细则》、《员工教育培训经费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员工培训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培训管理制度体系,根据工作变化需要,不断补充完善,重点抓好制度的落实。

2.4年度培训计划

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是课程体系、讲师体系、制度体系相互结合的体现形式。主要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培训过程监控、培训效果评估等。尤其是要加强培训需求分析还需,培训效果评估要从培训中心扩大到总公司各个层面的培训班,形成PDCA有效循环。

3长庆钻井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构建措施

3.1培训工作流程设定

从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制定培训年度计划、组织实施培训、培训考核评估、培训年度总结等各环节,制定工作流程,按照流程开展培训工作(见图3)。

3.1.1培训需求调查

根据总公司发展战略、员工队伍现状及生产经营需要,分别由机关部门提出本业务范围内的培训需求计划,各单位提出本单位的培训需求计划。

3.1.2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人事劳资部将各部门、各单位提出的培训需求计划整理分类,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进行需求分析评估,提出年度培训计划方案。总公司主管领导召集专题会讨论培训计划方案,进一步修订完善,提交总公司办公会审议、批准,以总公司文件形式下达年度培训工作计划。

3.1.3根据培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职责要求,组织实施培训计划

人事劳资部———各类送外及管理人员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机关有关部门———本业务范围内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职工培训中心———井控、司钻取(换)证及总公司下达的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工程项目部、专业公司———本单位管理、技术人员及操作技能骨干人员岗位培训的组织实施。钻井队、基层队(站)———本单位员工日常培训、岗位练兵等活动的组织实施。

3.1.4培训工作考核评估

实行两级考核,一是依据总公司综合业绩考核细则,考核机关部门、工程项目部、专业公司的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二是各工程项目部、专业公司依据基层建设考核、等级队达标考核细则,考核钻井队、基层队(站)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考核结果与单位经济利益挂钩。3.2建立外部合作培训运行机制

3.2.1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专家考察学习制度

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专家是企业的核心,对于企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及时了解、学习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应建立高层考察学习制度,定期到国内外一流企业、公司及海外工程项目进行学习和考察,以开阔视野,创新思路,提高总公司管理、技术核心层的综合竞争能力。

3.2.2中层管理、技术人员厂外轮训制度

中层管理、技术人员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总公司现有培训资源实力,对中层管理、技术人员培训,主要借助集团公司、川庆钻探公司及社会资源实施。应充分利用西安高校林立、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市场化运行,以培训项目、培训课程招标的形式,选择信誉好、师资力量强、培训质量高的院校作为总公司中层管理、技术人员定点培训基地,形成联合办学或厂外培训网络。在运作上采取签订培训合同的方式,明确培训目标和质量要求,严格履行合同条款,保证培训质量。

3.3完善内部有机培训运行机制

3.3.1完善钻井培训中心建设,切实发挥培训主阵地作用,打造“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培训基地

长庆钻井下属的职工培训中心是川庆钻探公司在长庆区域唯一的专业化培训机构,培训教学设施较为完备,能够同时承担近300人的日常培训需求。目前培训业务包括钻井井控取证及换证培训、钻井司钻取证及复审培训、基层管理人员培训、HSE及其它培训。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培训软硬件配套建设,优化培训教学环境,将钻井培训中心建设成集课堂理论教学、准军事化作风训练、现场操作实习、职业技能鉴定和网络远程教育“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培训基地,重点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操作训练的实习基地、适应性培训教材的研发基地、兼职培训教师的实训基地、井控、司钻资格的培训基地五个方面的建设,使培训中心成为培养各类人才的大学校和指导公司培训工作的示范地。

3.3.2发挥项目部区域中心作用,建立钻井队管理、技术及操作骨干人员制度化培训体系

①钻井队管理人员日常培训。根据总公司年度工作总体要求,针对项目部生产经营阶段性工作重点,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学习、巡回帮促等形式,建立基层管理人员经常化培训制度。由项目部人事劳资办公室负责、各职能办公室参与,培训内容突出安全管理、基层建设、企业文化等,每年至少轮训1次,使基层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总公司发展思路、项目部工作要求及基层管理工作的方法、技能等,为提升基层建设水平夯实基础。②钻井队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主要由各项目部技术管理办公室负责,总公司技术管理与发展部给予指导,针对各区块钻井工艺技术特征,采取驻井指导、技术交流、集中辅导、师徒结对等方式,对钻井队技术人员进行钻井提速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旨在使生产一线技术人员掌握钻井提速的技术规范、技术措施,提高技术应用及处理复杂事故的能力,为钻井生产快速平稳运行提供保障。③钻井队大班骨干人员培训。针对安全生产、设备管理、班组管理等需求,由项目部人事劳资办公室负责,以集中办班方式,对钻井队大班骨干人员进行培训,这部分人员都是钻井队的兼职教师,所以,培训既是对他们岗位知识技能的一次充实提高,也是对钻井队“培训者”的培训。

3.3.3发挥钻井队“青工岗位课堂”作用,建立与钻井生产协调统一的岗位日常化培训体系

外教培训总结篇4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教学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普遍个性心理特征,是教师通过教学实践表现的一种职业素质。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着教学效率,也制约着受教育者的能力结构。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研究,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见解。从教学过程出发,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课前钻研与设计能力、课堂表演与调控能力和课后总结与评估能力。有学者认为,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将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能力是大学教师颇具特色的教学能力。也有学者认为,教师能力由掌握现代教育基本理论的能力、信息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构成。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发展的潜在力量,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总体教学质量。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进程,缩短从学生到教师转变的适应期,要设立专门的教师教学培训机构,建立以岗前培训、教学基本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外出进修培训等多层次有机衔接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

一、岗前培训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统一

岗前培训的目的,是让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了解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学习高等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提高基本素养,并了解其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目标,为其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基础。

敬业是教师师德建设的核心。青年教师有了敬业精神,自然就会恪守职业道德,就会乐于钻研业务。奉献是教师的无私美德。青年教师要树立对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强烈使命感、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忠诚教育事业,做到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尤其是要关爱学生、善待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因此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教书育人是一项神圣的职业,献身教育事业是一种崇高的选择。因此,岗前培训工作也需要注意对年轻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二、教学基本技能培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为确保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不断提高,学校教师教学培训机构要每年制订教学基本技能培训计划,同时聘请教学理论丰富、实践水平高的退休老教授担任专职的培训指导教师,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教学基本技能培训平台。

教学基本技能培训的内容主要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以及多媒体教学基本技能。其中,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教学语言技能、板书技能、讲评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等;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则包括导入技能、强化技能、组织教学技能、试误技能、结束技能等。

青年教师今后都将传道、授业、解惑,所以进行试讲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根据今后工作安排,青年教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认真准备第一次试讲。试讲时,将由学校教学职能部分根据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并记录在培训考核表中。一方面,评价结果为青年教师的今后努力方向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用于培训结束进行第二次试讲时的比较和参考。

另外,还要注重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是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个性化培训,是各系(部)在学校教师教学培训机构指导下,结合学科、专业、课程开展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各系(部)要每年制订具体的专业技能培训计划,主要针对本单位所开设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使青年教师熟悉相关课程及对教材的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提高专业知识教学水平、为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技能纯熟的名师的传、帮、带作用,要由各教学单位遴选符合条件的指导教师,通过教学结对指导、教学规范培训等多种形式,搭建专业技能教学交流平台,使青年教师较迅速地熟悉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明确教学任务及要求,较好地进行教材、单元(章节)分析,形成较强的授课能力。指导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进行以教学工作为主的全面指导,包括试讲、备课、教学观摩、参加实验等,指导教师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要为青年教师写一次评语。

每个学期,青年教师所经历的教学工作和培训内容都不尽相同,所以在每学期结束时要进行工作总结。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有“量”与“质”两方面的要求。在“量”的方面,要求按照培训计划完成全部内容,并认真总结和填写考核表。在“质”的方面,要求进行第二次试讲,并与第一次试讲比较,证明教学质量是否提高。

三、鼓励外出进修培训,实现培训形式多元化

要拓宽培训平台,注重把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建立、健全以更新知识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制度,坚持在职为主、形式多样、加强实践的原则,实现有明确目的性和较强针对性的培养,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进修,做国内访问学者,参加骨干教师进修班或高级研讨班,开展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新办专业或新开课程进修培训等,实现培训形式多元化。为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学校应制定青年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办法,提供进修机会,明确支持培训经费、保留学习期间相关福利待遇等,以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进修培训。

参考文献:

[1]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64-67.

[2]蒋伟进,国秀琴,姜文.高校教师素质结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1):78-79.

[3]于晓娟,周晓晶.发展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若干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09,(34):235-236.

外教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柯式模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7-0034-04

一 问题提出

自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以来,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便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展开,发展至今已历经十余年时间。其培训目标、内容、方法和策略等已渐次清晰,但培训体系中的评价环节却并不完善,相关研究也比较薄弱。

以往关于评价环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种趋势:一种是从理论层面定性评价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效果,其研究方法往往缺乏科学性、规范性,研究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难免造成评价结论说服力不强;另一种是普遍关注参训教师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对其是否能将所学内容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则缺乏有效的跟踪和评价。

二 文献回顾

浏览近年国内外文献可以发现,培训领域中依据评估模型定量评价培训效果已开始崭露头角。目前常用的评估模型是来源于企业培训的CIPP模型和柯式模型,其中以柯式模型应用居多。该模型是由美国学者Kirkpatrick提出的,现已成为评价领域的经典模型。

Kirkpatrick把培训评价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是反应层评估,主要评估学员对培训的总体感受和反应;第二层是学习层评估,主要测量学员对知识、技能操作、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三层是行为层评估,考察学员培训结束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行为变化,以判断培训所学对实际工作的影响:第四层是结果层评估,即从组织的角度评价培训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如工作结果的改变、工作质量的提升等,该层的评估内容往往是组织培训的最终目的。

国外有学者采取跟踪性方法对柯式模型的行为层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参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虽然有较强的培训迁移动机,但经常会因受教学环境或管理政策的限制而不能将培训所学充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降低了培训效果。

国内戴琼等人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组织管理三个维度对柯式模型的反应层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不同参训教师对培训满意度的差异及原因。另外,曾琦、杜蕾依据柯式模型的反应层、学习层及行为层考察了参训教师在知识、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三方面的变化,并深入探讨了其产生原因和促进策略。

总结现有文献可知,目前利用柯式模型进行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价依然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评价结果更多地停留在柯式模型的反应层和学习层,而极少深入到行为层和结果层。为此,本研究拟依据柯式模型的四个层次全面评价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重点探究参训教师在行为层和结果层的行为变化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期为未来的评价研究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

三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作者选取了68名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名教师参加了2011年山东师范大学组织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而另外34名教师未参加。这些被试分别来自于山东省不同层次的高校,兼顾不同学科类型,并承担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

2 研究工具

研究者编制了以下测量工具:

(1)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及培训环境四个方面,考察了培训中参训教师对培训的总体反应和评价。

(2)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问卷:该问卷考察了高校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责任意识,对教学理论的掌握与应用,教学资源的获取、开发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等。

(3)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观察量表:围绕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开展以及教学媒体的使用等四个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作出评价。

(4)学生课堂反应观察量表:从兴趣习惯、主体作用以及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5)学生学习情况自我评价量表:旨在探究教师参加培训后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行为以及学习效果的影响。

上述测量工具均采用Likert 5点量表的形式。

3 研究过程

首先,调查参训教师对培训活动的总体评价。研究者发放“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34份,回收有效问卷34份。

然后,发放“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问卷”68份,其中参训教师34份,未参训教师34份,回收问卷68份。研究者试图通过参训教师和未参训教师的比较,得出教育技术培训对高校教师在知识技能方面的促进作用。

第三步,运用课堂观察法调查20名参训教师和20名未参训教师在自然状态下的课堂教学情况及学生反应情况。每次,有两名研究人员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观察量表”记录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情况,另外两名研究人员用“学生课堂反应观察量表”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摄制了教学录像。教学结束后,研究人员依据教学实录,对量表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共获得40份“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观察量表”,40份“学生课堂反应观察量表”。

第四步,对参训教师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教师培训后对学生情感、态度及行为方面的影响。研究者从34名参训教师的学生中选取400名学生作为被试,并发放“学生学习情况自我评价量表”,回收有效问卷394份。

最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最终结论。

四 研究结果

1 反应层的数据分析

研究者通过收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数据,了解参训教师在反应层的培训效果,结果如表l所示。

由表1可知,参训教师在以上4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在3.5分以上,说明其对培训工作基本持肯定态度,认为培训机构能够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明确、具体、可实现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较为合理。但依据问卷中具体指标的评价结果也可发现目前培训工作尚存不足,如授课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部分培训活动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优化等。

2 学习层的数据分析

为了评价参训教师通过培训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水平,研究者依据“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问卷”得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了参训和未参训教师在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者发现,参训教师在意识与责任、教学理论与应用以及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开发等模块的得分显著高于未参训教师,其中尤以教学理论与应用模块表现最为明显,而在科研与创新模块,两者并未出现显著差异。

3 行为层的数据分析

依据“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观察量表”,研究者收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信息,并以此为指标考察参训教师在培训结束后教学行为变化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参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学媒体的使用方面明显优于未参训教师,而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两者差异不明显,具体见表3。

虽然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两者间没有明显差异,但其二级指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及实践经验,将课本知识融入生活”却有显著不同。由此可见,参加培训后的高校教师更加注重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重视知识的“表达”而非“传授”。

4 结果层的数据分析

为评价结果层的培训效果,研究者观察并记录了参训和未参训教师课堂中学生的反应情况,并对参训教师的学生进行了学习情况自我评价的调查,结果如下:

表4数据显示,在参训和未参训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效果差异显著,参训教师班里学生的反应明显好于未参训教师班里的学生,但在学生兴趣习惯方面并没有太大不同。

研究者又对学生兴趣习惯做进一步分析,发现参训教师的学生兴趣习惯的标准差远远低于未参训教师的学生,即前者在兴趣习惯上得分的离散程度较低。这说明参训教师的学生大多对课程都表现出了较为浓厚的兴趣,而未参训教师的学生,兴趣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受学生个体因素影响明显。

另外,“学生学习情况自我评价量表”的数据显示,参训教师的学生在学习情感、态度上的平均得分都在3.8分以上,学习行为、效果的平均得分都高于3.5分。由此意味着,参训教师能将培训所学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 讨论与分析

依据上述量化结果,研究者深入探究如下:

首先,反应层数据表明参训教师总体上对培训活动的各个环节持肯定态度,但也认为教学方法不够灵活,部分教学活动的组织缺乏合理性。研究者认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作为短期培训,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时间少,培训内容多,两者间的冲突决定了授课教师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选择灵活的教学策略,而只能依靠一、两种单调的教学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训任务。对此,部分授课教师也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建议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时间应该考虑适当延长至三周左右(目前为两周)。

其次,学习层调查结果显示,参训教师的意识与责任、教学理论与应用、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开发能力显著高于未参训教师,这验证了培训对改善参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是积极有效的。另外,一般高校教师在培训前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的观念,对教学理论知之甚少,通过培训中系统、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其教学理论素养得以显著提升,从而使教学理论与应用模块表现出了尤为明显的培训效果。而在科研与创新方面,参训教师并未表现出显著优势,原因可能在于,科研和创新能力的获得与平时的科研实践活动紧密相连,它既需要漫长的探索历程,也是不断总结、反复提升的结果。显然,短期的教育技术培训对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

再次,通过行为层数据分析发现,参训和未参训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学媒体的使用上差异明显。这或许是因为高校教师在入职前都接受了岗前培训,培训中对于教学目标的编写往往是重点强调的内容。而且作为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的高校教师对学科内容一般是非常了解,因此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是驾轻就熟,所以参训和未参训教师在这两方面差异不明显。同时这也提示培训中涉及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模块可以适当删减。与之相比,教学过程的控制和教学媒体的使用则需要更多教学设计理论的支持以及相关实践技能的培训,而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学设计与技能培训。因此,参训教师在接受培训后,自然会表现出与未参训教师间的显著差异。

最后,结果层数据显示,参训教师的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和效果都显著地优于未参训教师的学生,这进一步证实培训能够帮助教师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培训,教师懂得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对学生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这也正是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六 结束语

本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柯式模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在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上都表现出比较积极的培训效果,即通过提升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责任意识、理论水平和资源开发技能,使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灵活选用教学媒体,有效开展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当然,评价结果显示培训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不够灵活,部分内容培训效果不明显,模块设置需要继续优化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质量,需要在后续的培训工作中不断完善。

外教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教师培训 方式反思 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05-01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师资培训已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校的发展,也才有学生的成长。面对新课程在培育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以及近年来教师培训层次的提高、培训机会的增多,如何提高广大教师的培训质量,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注重拓宽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

“学习是每个教师的终身工程”。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

校,必须把教师的培训学习与教学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机会,积极创设一个人人能学,人人爱学的环境,使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适应时展的步伐。

(一)关门学,自我学习提素质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除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储备外,还必须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许多理论成果都已成形,学校要加大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选购一些国内外理论书籍、媒体资料,制订切实的学习计划,出台相应的措施,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理论自学,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理论素养。

(二)出去学,开阔眼界长见识

学校要注重不同层次教师的业务进修,积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研活动,加强外地先进教育信息的捕捉,并与之加强交流和协作,避免教师坐井观天,夜郎自大。通过出外听课、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三)请来学,传经送宝长经验

教育主管部门、有条件的学校或者多校可以联合邀请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教育理论专题讲座,释疑解惑;邀请学者、教研员来校深入课堂指导、听课、诊断教学教研问题,以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聘请专家学者担任教育教学顾问,确保培训工作高起点、高质量。

(四)互助学,共同学习促提高

学校要通过系列讲座、组织研讨、集体办公积极为教师搭建名师成长平台。比如利用教法创新讲座、优秀教师讲座、班级管理讲座等,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改革动态,及时改变观念;组织有针对性的课题研讨、集体备课和听评课,促进教师互相交流与学习,使之互动互补,进而达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五)用媒体,丰富载体学经典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近年来 “云教育”理念的提出,“云教育”平台的应用,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兴起,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的热炒,使教师培训的方式、载体更加丰富,学校要有计划的引导广大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学师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录课教室,充分利用微课原理,观摩已有的微课案例或录制自己的微课教学案例,从中学习细节、学习经典,以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注重培训经验总结,促进教师反思,内化专业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近年来教师自我反思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备受关注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成为促使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教师教育教学效果提高和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从经验型和研究型、向专家型转变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教师培训经验的总结和培训反思、教学反思的撰写。要针对培训学习的主要内容、做法,总结培训体会,反思培训学习的得失。特别是外出培训学习的教师,回校后“仿课”和反思总结,把学到的精品课和经验“搬回家”,让全体教师共同分享、提高。

三、注重培训考核评价,突现培训实效

学校要建立教师培训成长档案,将教师的学习计划、培训学习反思总结、培训成果等资料及时存档,采取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校导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除此外还要注意两个方面的考核评价。

(一)注重教师培训与课题研究结合考核

教师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要树立“教科研促训”“教科研促教”的意识,将课题研究作为检验教师培训实效的突破口,让培训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在教学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使之习惯于带着研究的目光来发现和思考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把日常教学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

(二)注重培训与教师传班带相结合考核

外教培训总结篇7

市委组织部召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对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总结检查,建设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和现场教学基地等工作进行了部署。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局级组织员史绍洁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市各区县委组织部主管副部长、市委市政府有关部委办局干部(人事)处长、全市党校系统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部分市管高校党委组织部长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

史绍洁同志在讲话中强调,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明确要求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抓好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培训。全市各级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做好十七大精神学习培训的重要意义,要把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培训上要求实效,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到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去。

史绍洁同志明确要求要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总结工作。各区县各单位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圆满完成本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各项任务。市委组织部要牵头组织好全市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情况总结检查工作,着眼于运用好总结的成果,对在工作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鲜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宣传推广。要围绕做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不断提高宏观管理水平,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分类指导和制度建设工作,做好境外培训和干部在线学习的管理工作,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史绍洁同志明确提出要全力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和现场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要充分利用北京市丰富的教师资源,建设高质量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以有效地规范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形成师资准入、评估、管理机制,吸引各方面的高水平师资为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服务,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把优秀师资广泛纳入进来,满足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基本需求,不但要广泛吸收党校和高等院校的优秀师资,还要吸收党政领导干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把他们的丰富实践经验引入到干部教育培训中来,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要加强现场教学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培训资源,进一步增加模拟式、体验式培训在干部培训中的比重,不断增强培训效果。在基地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明确每一个基地的功能定位、教学优势,不断深度开发教学资源,拓展和深化培训内容,把握好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探索干部教育培训新的途径和方法,使基地名副其实地成为干部教育培训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使干部通过这些培训进一步实现内在与外在的统一、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各单位要在市委组织部领导下,加强协作、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师资库和基地建设工作圆满顺利完成。

参会人员就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做好会议部署各项任务进行了分组研讨,对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总结检查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外教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人力资源制造业人才培训

一、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基本状况

上海电气集团共有企业387家,其中资产管理公司277家、有限公司103家,总公司下属7家。

集团共有职工114709名,其中,在岗职工为74584名。所属企业中,资产管理公司拥有职工68211名,其中32899名职工在岗;有限公司拥有职工45467名,其中40654名职工在岗。

在岗职工中,有专业技术人员共18221名,占职工总数的24.43%;有技术工人35535人,其中技能人才33139名,占职工总数的44.43%。根据电气集团人力资源分类统计表,在岗劳务工用工总数13480人。集团在岗职工中,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职工1277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7%,占在岗职工的1.7%,职工的学历学位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集团共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38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0.6%,占在岗职工的2.6%。集团共有高级技师202名,技师1685名,两者分别占技术型人才的0.6%和5.1%,占在岗职工的0.3%和2.3%,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型人才比例为5.7%,占技术工人比例为5.3%,占工人(含劳务工14066人)比例为3.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型人才比例为24.4%,占技术工人比例为22.74%。

在职工教育培训投入方面,2006年。上海电气职工教育培训投入3501.6万元,在岗职工人均469.5元,其中,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总投入1049.8万元。技能人才人均316.8元。技能人才培训占总投入比例为30%。有限公司职工教育培训投人2313.5万元,人均投入569.1元,其中技能人才投入566.1万元,技能人才人均276.8元。有限公司技能人才培训占总投入比例为24.5%。

同时根据调查,45%的职工在过去一年中参加了企业组织的培训。但有77.5%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群体中有52.5%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有26.7%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群体中38.2%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其中有65.20%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企业高层领导中23.1%的人员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68.5%的人员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

综合上述情况可见,上海电气集团已经拥有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人才队伍。近三年来。职工队伍建设态势良好。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在岗职工比例在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为1.87%、2.17%、2.28%,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比例在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为7.68%、8.8,%、10.03%,呈现上升趋势。

二、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级技能人才在总量、结构和素质上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根据2006年西门子年度报表,2006年西门子共有员工474900名。其中173000人(36.42%)的员工具有本科学历。2006年,西门子在世界范围内新雇佣了75200位员工,其中36%具有本科学历,在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新员工中,有60%是科学家职务或者是工程师。西门子公司高级技术工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0%以上。而上海电气高级技能人才从质量到数量都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技师、高级技师人数偏少;二是学历结构上偏低;三是高技能人才年龄偏大;四是劳务工技能等级低。缺乏相应的培训。

2、高端、紧缺、关键人才不足。对集团人才队伍存在问题的反映主要有:一是高端管理和科技人才比例较缺乏。西门子公司大学本科以上员工占50%,而上海电气仅16%;二是适应战略发展需求的人才缺口很大:三是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大的差距。西门子公司高级技术工人占1/3以上,而上海电气高级技术工人只占技术工人总量的24.4%。值得关注的是,根据电气集团人力资源统计表不完全统计,党政管理人员中的本科及以上学历3223人,占党政管理人员总数的25.16%;同时党政管理人员的总量较大。共有12809人,占调查企业人员总数的22.93%。

3、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存在不足。调查显示,54.6%的职工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77.5%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技术人员群体中52.5%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76.7%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中基层管理人员中33.6%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68%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35岁及以下本科以上学历群体中38.2%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65.2%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企业高层领导中23.1%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68.5%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三、进一步加强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建设的对策

1、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工人队伍。上海电气作为是中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业集团,技术工人的水平和质量应该走在全国前列。按照集团发展规划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要求,到“十一五”末,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比例要超过30%,其中技师、高级技师比例要达到8%,45岁以下中青年高技能人才占高技能人才比重达80%左右,并涌现一批中青年领军高技能人才,带动中、初级技能工人队伍相间梯次发展。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技能、素质水平。

要加强劳务工的建设。参加教育培训、提升工作等级已经成为劳务工的迫切需求。上海电气集团职工队伍结构老化的矛盾较为突出,劳务工的加入使得职工队伍老化的状况大大改善。目前集团一线劳务工10175人,占一线职工的35.7%,占劳务工总数的75.48%。如在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电焊和冷作两个主要工种中。劳务工已占在职工人数的30%,10年内30%的在职焊工和冷作工退休。在职技术工人学历层次偏低,年龄偏大;劳务工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比较粗浅。76.9%的劳务工比较希望和非常希望参加教育培训,目前有39.4%劳务工参加过技术培训,55.9%的劳务工没有参加培训。要立足上海、延伸国内外,在外省市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加强对技术工人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与计划工作,通过教育培训、鉴定考核、择优选拔,建立分层、分类实施的技术工人培养体系,造就一支高、中、低合理配置的技术工人队伍。

企业通过建立能级体系,制订相对科学的、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培训体系,推进企业各类技术工人队伍的建设工作。

2、实施科技专家、项目科技带头人、首席技师的选拔制度,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培养科技创新领军旗帜型人才。要实施上海电气科技专家、上海电气项目科技带头人、上海电气首上海电气席技师的选拔制度。以推进集团科技进步、技术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广大员工的创造激情,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和高技能领军人才。与高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加强上海电气人才资源的投资和开发,大力提高人才资源对上海电气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构筑上海电气人才资源建设,使之成为上海电气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使人力资源建设与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建立培训——上岗——使用——考核——奖惩的配套制度。完善制度建设,为教育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基础。制定规范和促进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的制度,《生产人员持证上岗及技能鉴定实施办法》、《师傅带徒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四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生产一线员工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供电企业生产一线用工管理暂行办法》、《“首席岗位制”管理办法》、《员工培训考试考核奖惩规定》、《兼职培训师管理办法》、《首席工程师管理暂行办法》、《优秀人才管理办法》。《高级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制度》、《技术创新人员学习培训制度》、《技术工人学习培训制度》、《劳务工学习培训制度》等。

二是建立培训激励制度。要完善的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建立公平、公正、客观的业绩考核标准;公平竞争的晋升规定和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分配原则。

为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公司建立员工能力素质模型,实施职业生涯管理,设立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三通道职业生涯发展体系。对优秀高技能人才,在晋升、工资、福利、带薪学习、休假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健全学习成果考核、评价、认证制度。使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互沟通,学历教育以教育部门为主,培训以行业为主,建立完善对学习成绩、成果、成就进行考核、评估、发展的权威机构,定期考核,统一发证。要建立企业终身学习指导中心,设立各种联席会议制度。提出规划,制定目标想象,掌握动态,指导工作,总结经验。定期交流。成立“学习证件认证中心”,对各种学习、进修、培训的结果予以认可并办理学习证件的认证手续等。

上一篇:主播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电脑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