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7 09:10:21

期中测试总结

期中测试总结篇1

【关键词】软件测试 测试报告 测试流程

1 引言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确认一个产品的品质或性能是否符合开发之前所提出的要求。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的最终复审,某种程度上测试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软件产品的交付和用户的满意度。因此,如何做好测试工作,使测试在软件工程中顺利进行,辅助软件开发工作是我们每个软件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

2 软件测试的目的

(1)确认软件的质量,确认软件做了你所期望的事情,确认软件以正确的方式来做了这个事件。

(2)提供信息,比如提供给开发人员或程序经理的反馈信息,为风险评估所准备的信息。

(3)软件测试不仅是在测试软件产品的本身,而且还包括软件开发的过程。软件测试的第三个目的是保证整个软件开发过程是高质量的。

3 软件测试的对象

软件测试并不等于程序测试。软件测试应该贯穿整个软件定义与开发整个期间。因此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以及程序编码等各阶段所得到的文档,包括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规格说明、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以及源程序,都应该是软件测试的对象。

4 软件测试流程

软件测试工作并不是在软件代码开发完毕后才开始的,这一点是很多软件人员的误区,需要明确一下,它其实是在项目进入软件实现阶段就开始了,项目进入软件实现阶段的时候,就应该启动软件测试工作了。

下面根据笔者的测试经验,详细阐述一下软件测试的流程、每个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及整个测试过程产生的文档。

4.1 计划与设计阶段

4.1.1 召开测试启动会议

当项目进入软件实现阶段(编码),测试经理召集项目经理、开发经理开会确定测试交接时间,开发团队与测试团队交接测试内容,对测试目标达成一致,商讨测试计划的可行性,统一项目组的目标和测试的工作重点。进行规模预估并成立测试团队,完成《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

4.1.2 设计测试用例

明确了测试需求和测试计划,在需求分析文档确立基线以后,测试组需要针对测试需求编写全部测试用例,在实际的测试中,测试用例将是唯一实施标准。

4.2 实施测试阶段

4.2.1 实施测试用例

实施测试用例将花费测试组绝大部分时间,这些工作都是建立在前期很多计划工作的基础上。当测试用例全部编写完成后,测试工程师根据测试计划中分配给自己的测试任务,实施相应的测试用例,并记录测试结果。

4.2.2 填写测试记录

测试人员在进行具体的测试工作时,需要将测试内容填写在测试记录表中,直到所有的测试执行工作结束。

4.2.3 提交BUG清单

在具体的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发现BUG后,需要将BUG记录在清单里,并及时提交给测试经理。

4.2.4 提交测试报告

在约定的测试周期完成之后,测试工程师需要总结此测试的结果,编写测试报告。测试工程师根据此轮测试的结果,编写测试报告,主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1)测试报告的版本。

(2)测试的人员和时间。

(3)测试所覆盖的缺陷――测试组在这轮测试中所有处理的缺陷, 不仅要写出覆盖缺陷的总数,还要写明这些缺陷的去向。

(4)上一版本活动缺陷的数量。

(5)经过此轮测试,所有活动缺陷的数量及其状态分类。

(6)测试评估――写明在这一版本中,哪些功能被实现了,哪些还没有实现,这里只需写明和上一版本不同之处即可。

(7)急待解决的问题――写明当前项目组中面临的最优先的问题,可以重复提出。

在每轮测试结束之后应尽快将符合标准的测试报告发给测试经理。

4.3 总结阶段

测试工作结束或即将结束时,测试组就要开始着手准备进行总结的工作。

4.3.1 编写测试总结报告

在测试结束之后,测试经理编写测试报告,对测试进行总结,并且提交给项目经理,为产品的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测试经理根据测试的结果及测试工程师提交的测试报告编写测试总结报告,测试总结报告必须包含以下重要内容:

(1)测试资源概述―多少人、多长时间。

(2)测试结果摘要―分别描述各个测试需求的测试结果,产品实 现了哪些功能点,哪些还没有实现。

(3)缺陷分析―按照缺陷的属性分类进行分析。

(4)测试需求覆盖率―原先列举的测试需求的测试覆盖率,可能 一部分测试需求因为资源和优先级的因素没有进行测试,那么 在这里要进行说明。

(5)测试评估―从总体对项目质量进行评估。

(6)测试组建议―从测试组的角度为项目组提出工作建议。

4.3.2 测试验收

测试验收工作是在以上工作全部结束后,测试经理对测试的过程、效果进行验收,签发测试验收报告,宣布测试结束。由测试经理进行测试验收,验收内容包括:

(1)测试效果验收―测试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2)测试文档验收―测试过程文档是否齐全,符合标准。

(3)测试评估―从总体对测试的质量进行评估。

(4)测试建议―对本次测试工作指出不足,需要在以后工作中改 进的地方。

(5)宣布测试结束―测试组成员签字宣布本次测试结束。

4.3.3 测试归档

测试归档是在测试验收结束宣布测试有效,结束测试后,对测试过程中涉及到各种标准文档进行归档,主要包括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报告、验收报告等。这些文档的编写保障了测试的顺利进行,同时作为整个测试项目的痕迹,被保留下来,供查阅。

参考文献

[1]佟伟光.软件测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2008.

[2]Rex Black.测试流程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Robert V.Binder著,华庆一等译.面向对象系统的测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4]Mark Fewster, Dorothy Graham著,舒智勇等译.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与实例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5]Karl E.Wiegers著,陆丽娜,王忠民,王志敏译.软件需求[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

期中测试总结篇2

摘 要:随着汽车电子市场的快速发展,汽车控制器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已越来越多,对ECU的功能测试也变得日趋复杂。为解决车载ECU功能测试,研究了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络(CAN)的ECU自动测试方法。以NI公司的软硬件为开发平台、CAN总线为通信平台搭建测试系统与被测ECU形成闭环结构。通过CAN总线传输测试信息,可实现对同型号ECU的批量测试。此系统采用了新的测试方法来降低测试误差,并支持ECU的流水线测试,大大降低了测试的复杂度,减少了工作量。同时,在完善仿真信号产生模块和测试模块用例库后,也能适用于其他类型ECU的功能测试。

关键词:

控制器局域网络;电子控制单元;批量测试;汽车电子;车载网络

中图分类号: TP206.1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electronic market, more and mor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ECU) for vehicle controller appear and the functional test also becomes more complex.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CU functional test, the ECUs automatic test method based o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was studied. The system included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platform of National Instrument (NI) an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of CAN bus, by which the system and ECU formed a closed-loop structure. To transmit the test message through CAN bus, the system could achieve batch test of ECUs with the same type. By using the new test method, the system can reduce the test errors, and support assembly line test of ECU,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complexity of ECU functional test and test work. At the same time, the system can also apply to other types of ECU functional test by improving the generation module of simulated signal and use case library.

Key words: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Electric Control Unit (ECU); batch test; vehicle electronic; vehicle network

0 引言

随着汽车电子的不断发展,汽车已进入电子控制时代,其标志为电子控制单元(Electric Control Unit, ECU)的广泛应用。现如今,车辆上电控单元数量不断增加,功能越发复杂,多个处理器之间相互连接、协调工作并共享信息构成了汽车车载互联通信网络。其中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是汽车中应用较多的现场总线。其良好的实时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能很好地满足汽车ECU之间数据通信的需要,已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现场总线之一[1-2]。因此,带CAN总线功能的ECU测试也将变得更加复杂。ECU功能测试属应用层功能测试范畴,是为了检测ECU是否符合给定的协议规范,能否进行正常的控制工作。这种测试在系统级开发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成为应用层测试中最为关键的部分[3]。

在传统的ECU功能测试中,一种方式是利用测试面板产生ECU各种信号后连接到ECU各输入引脚,触发它的各驱动模块进行控制工作,有专门的线路负责数据交换,但这样的测试系统随着传感器数量的增多,连线非常困难,且需要高速的数据采集和信号调理设备,使整体成本增加[4-5];另一种则改进了信号的产生方式,即通过虚拟仪器模拟ECU的控制信号来代替传统的触发信号,采用人工对控制效果进行直接的观察和记录。这些测试方法都加大了测试过程中的测试误差、复杂度和测试工作量,且无法进行自动测试和结果的自动生成,也不能同时对多个ECU进行测试,给ECU厂商进行批量生产时带来很大的不便。

由此,引发了对新的测试方法的思考和探索。基于CAN总线的ECU功能测试方法以CAN总线的传输作为关键技术,采用闭环测试方法对同型号的ECU进行自动和批量测试。

1 基于CAN总线的ECU功能测试介绍

车载控制系统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车身电器设备的功能性问题,所以,首先应关注ECU是否能实现功能上的控制,即测试其是否满足控制协议的要求。ECU在控制功能上包括了通信服务功能、传送数据功能、诊断信息及标定信息功能、设备监控和网络管理功能等,具体的要求规范则由各ECU生产厂商自行制定。

目前应用层协议制定分为以测试为重心的模式和以设计为重心的模式。不论哪种模式,控制器开发过程中,都需要通过测试来验证功能的正确性,确定ECU工作正常并不干扰总线正常通信[6]。

由图1的控制器开发“V”模式图可见,控制器开发过程包括多个环节,其中的应用层功能测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ECU功能测试、网络管理功能测试、故障诊断测试等,是进行实车测试前的重要环节。在引入CAN总线后,将大大降低ECU功能测试的复杂度和测试工作量,是CAN总线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7]。

在基于CAN总线的ECU测试系统中,通信网络是进行数据传输,实现各模块协调工作的桥梁[8]。利用LabVIEW[5,7,11]虚拟仪器产生仿真信号代替数据采集卡采集的真实信号,并在此基础上引入CAN总线作为测试的关键技术,充分发挥CAN总线在传输上的高可靠性和实时性等优点。通过总线对仿真信号的测试报文进行有效传输,如表1所示。

表1中:Message表示报文名称;ID表示报文仲裁场;DLC表示报文长度;Data表示报文数据。

将报文与同型号ECU进行连接,形成闭环测试结构,模拟实车中ECU的各种传感器信号来驱动其进行控制工作(于3.2节详细描述),将仿真报文数据和CAN总线上反馈回来的ECU控制报文数据进行解析,提取出Data的值,并自动进行多次对比和测试后,在人机界面上对测试结果和各种信号量进行直观显示,并利用测试结果自动生成测试报告,优化和改进了传统的测试方法。

2 设计方案

此方法采用仿真信号序列代替采集卡采集的真实信号,利用CAN总线的特点对数据进行传输,并将整个测试构建成闭环结构,大大降低测试的复杂性。

2.1 方法总体框架

由CAN2.0协议可知,CAN报文的基本要素是报文ID、周期和信号与消息的映射关系。因此对ECU的协议功能测试,主要任务就是测试ID、消息周期、确定信号与消息的映射关系是否满足要求,并测试在循环执行多次之后,ECU是否具备在控制功能上的稳定性[8]。

选用以LabVIEW为软件平台实现ECU的功能测试。测试系统整体框架包括三部分:上位机仿真和测试、CAN网络和底层待测ECU模块。如图2所示。

工业计算机仿真给定ECU的各种信号量,驱动ECU进行控制工作。由于各ECU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测试与结果显示模块”采集不同ECU广播的控制信息,并通过ID对它们进行识别。对采集到的控制信息进行分析、对比原始输入来判定各个ECU在功能控制中是否满足协议要求。

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首先,通过上位机LabVIEW模拟仿真信号(如:转向灯信号、温度信号等),通过NI 6259板卡,与待测ECU各引脚进行对接;

然后,发送仿真信号,驱动ECU进行控制工作,并发送出相应的CAN控制信息;

再次,通过NI 8473s板卡与上位机LabVIEW进行对接,接收采集到的CAN报文,并通过LabVIEW实现报文的解析、处理和ECU控制效果的同步显示;

最后,把原始仿真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对比,验证ECU在功能控制上是否满足预期效果,并对以上测试步骤循环多次,得出测试结论,生成测试文档。

在此,根据测试大纲要求,选用一个由实验室和整车厂联合开发的ECU作为应用实例,仿真信号由模拟信号和开关量信号组成,主要分为:转向灯信号、报警信号、状态信号、门信号、温度信号和压力信号控制信号。具体的控制量与变化范围因测试ECU功能要求进行定制化处理。测试ECU仿真控制信号如表2所示。

2.2 软件设计流程

上位机软件整体分为7部分:虚拟仪器配置、模拟信号仿真、同步信号显示、测试结果显示、系统数据判断、数据处理、测试报告生成。模块示意图如图3所示。

1)虚拟仪器配置。对测试时使用的板卡进行初始化配置,设定参数和使用通道。

2)模拟信号仿真。产生ECU仿真信号(如转向灯信号,水温信号等)。

3)同步信号显示。将采集到的CAN报文,进行处理之后,在人机界面上进行控件显示,方便测试者进行直接观察和分析。

4)测试结果显示。在人机界面上进行测试结果的显示,以表格和BOOL数组的形式显示出每个信号在多次测试之后的通过情况。

5)系统数据判断。将处理后的CAN报文数据与预先保存的仿真信号数据进行对比,得出测试结果。

6)数据处理。处理NI 8473s板卡采集到的CAN报文,提取数据信息。

7)测试报告生成。在人机界面上显示测试结果后,将测试结果以网页(.html)格式的文档进行保存,便于后期的分析和处理。

软件设计流程如图4所示。

3 系统分析

由图2测试方法总体框架图可知,此系统主要包含三部分:上位机仿真和测试、CAN网络和底层待测ECU模块。其中上位机仿真和测试模块又分为仿真信号产生模块和测试与结果显示模块两部分。

3.1 仿真信号产生模块

使用NI 6259板卡和上位机LabVIEW构建仿真信号产生模块。此板卡可支持48路数字信号输出和4路模拟信号输出。在调用接口函数模块后,可产生需要的仿真信号,在板卡对应引脚输出对应电压信号。

由表2的ECU控制信号表可知,此待测ECU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模拟信号和开关量信号。所以需要在LabVIEW中使用DAQmx各模块仿真出ECU需要的模拟信号和开关量信号。

1)产生模拟仿真信号[10]。需要把模拟信号转化为ECU能识别的电压信号,一般范围在5V以内。

如:仿真发动机冷却水温度信号,水温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

通过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得出公式:

y=-4×10-10x5+7×10-8x4-3×10-6x3+0.0002x2-0.0642x+4.2044

其中:y为输出电压值;x为冷却水温度值。

如:进气歧管压力信号,压力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式:

V=V参(0.0023P-0.015)

其中:P为上位机模拟的压力值;V参为参考电压5V。关系如图6如示。

由图5~6可知模拟信号与电压值之间的转换特性,由上位机进行转换后通过板卡进行输出,传递对应电压值到待测ECU,驱动其进行控制工作。

2)产生开关量仿真信号。

在LabVIEW中定义各种开关量信号,通过板卡产生高/低电平。一般情况下,ECU检测到高边信号(ECU有效电平分两种:H、L,即高电平有效或低电平有效)后进行控制工作(一般情况下,ECU的高电平判断电压在2.5V~5V),控制信号的开启或关闭,并同步使用CAN模块广播CAN报文。

如:DriverDoorStatus(左前门状态),根据ECU手册可知,其为BOOL量,所以在前面板中放置一个BOOL型控件。在对信号进行操作处理后调用NI6259板卡的接口函数并配置通道信息,与此板卡进行通信,产生所需仿真信号(此功能是否正常可通过示波器进行验证)。

3.2 待测ECU模块

车载ECU控制功能工作原理:ECU外接12V工作电压,在人为进行操作或发生状态变化(如开启转向灯、水温变化)时电路接通,然后产生电压值传递到ECU的模拟输入引脚,如图7所示。

此系统使用板卡产生的各种电压信号代替左侧虚线部分图中未见虚线,请补充或说明。,ECU检测到信号后进行控制工作。

3.3 测试与结果显示模块

上位机LabVIEW调用NI 8473s板卡接口函数采集CAN报文[12]。根据ECU控制协议,对CAN报文进行解析、分析、处理,提取出周期、ID、DATA等控制信息。然后对比原始数据(3.1节部分),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每次测试都全部通过,则判断为Pass,否则为False,并在前面板中进行显示。

其中:原始数据包括报文周期、ID和控制信号数据等;报文周期和ID由ECU控制协议决定;控制信号数据由仿真控制信号模块在产生仿真信号时提供。

4 测试实现

测试ECU在控制功能上是否满足给定的协议和规范,并测试在循环测试多次之后,ECU控制功能是否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测试系统人机界面如图8所示。

“仿真信号控制部分”产生表1的ECU控制信号。“ECU控制显示部分”是对接收到的CAN报文进行解析、处理之后用控件进行形象的显示,并与“仿真信号控制部分”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循环测试100次之后,信号量“左前门状态”和“进气歧管压力信号”控制出错,在BOOL数组和测试表格中都有明确显示。“ECU控制显示部分”显示出“左前门状态”灯不亮以及进气歧管压力信号数据不一致,这些也同样说明了信号控制的错误。在生成的测试报告(.html格式)中也有明确显示,如图9所示。

从测试过程中得知,各个ECU的触发电平有可能不一样,大致在5V~12V。NI 6259板卡的工作电压需小于10V,所以在需要触发电平高于10V的ECU上进行测试时,则需要在板卡的输出端加入一个增压电路。

同时,为了保证测试的正确性,在使用示波器确认仿真部分的输出电压无误后,采用车载网络测试专用工具CANoe对ECU控制报文进行监测,观察结果如图10如示。

由图8和图10可知,使用CANoe监测的总线报文与测试系统监测到的报文一致,验证了本文所设计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在对比分析图8和图10中的监测数据,验证了数据一致性和通信协议的可行性。

根据不同ECU的控制协议,制定不同的仿真信号产生模块和测试模块,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ECU的测试用例库,在完善后进行不同ECU功能测试时,进行规格选择后,即可实现对不同ECU的功能测试。

5 结语

本文介绍了ECU功能测试的现状,优化和改进了传统测试方法。此方法以仿真信号代替采集的真实信号来驱动ECU进行控制工作,并引入闭环结构和CAN总线,使测试过程更加简单和智能化。所测结果准确可靠,能运用于ECU生产线,提高ECU批量测试的工作效率,为整车厂进行ECU测试带来了方便。在完善仿真信号模块和测试模块用例库后可扩展到对不同型号ECU的功能测试。同时,此方法的思想,还可以应用于车载网络的测试、故障诊断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夏巍,严辉,丁刚.CAN网络的实时性与可靠性的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5(1):65-68.

[2]

KONG FENG, ZHANG LIYAN, ZENG JIE, et al. Automatic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for vehicle ECU based on CAN bus [C]//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ion and Logistics. Washington, DC: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7: 964-968.

[3]

王立萍.CAN网络在汽车控制方法的应用[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9(5):77-79.

[4]

WU WEI-BIN, HONG T S, LUO CAI-RU, et al. Hardware-in-loop of alternative fuel engine ECU [C]//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Washington, DC: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10: 291-294.

[5]

陈彦丰,朱君.基于PXI的汽车测试方案[J].汽车制造与装备,2005(3):44-46.

[6]

程跃,康劲松,徐国卿.一种车用CAN总线网络测试系统的研究[J].电子应用,2008,27(1):83-86.

[7]

梁锐.NI软硬件平台在汽车ECU开发和测试中的应用[J].世界电子元器件,2007(12):61-63.

[8]

WEI WEN-XIONG, GUO JIANG-WEI, LIU SHENG-LONG, et al. Design of CAN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 automobile ECU testing system [C]//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Pacific-Asia Conference on Circuits, Communications and System. Washington, DC: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10: 1-3.

[9]

CAN Specification 2.0,Part A [EB/OL]. [2011-02-15]. can-cia.de/fileadmin/cia/specifications/CAN20A.pdf.

[10]

曹更彦.汽车燃气发动机电控系统实时仿真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09.

[11]

阮奇桢.我和LabVIEW[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12]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SAE J1939 [EB/OL]. [2011-03-03]. 省略/PDFs/manual/drehgeber/M36X8/M3658_J1939.pdf.

[13]

胡思德.汽车车载网络(VAN/CAN/LIN)技术详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11-06-16;修回日期:2011-08-21。

基金项目:

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2009ZX01038-002-002-2);重庆高校优秀成果转化项目(KJZH08210)。

作者简介:

期中测试总结篇3

【关键词】 飞行试验 FC数据 检测技术

1 飞行试验总线检测分析

FC光纤通道具有高带宽、开放式互联等特点,解决了航空产品中许多与高性能数据块传输相关的难题;但是FC具有的网络特点也给飞行试验航电总线测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采用了FC光纤通道总线构架技术后,对采用了新技术后的航电系统进行鉴定是飞行试验一项重要内容。应用了FC总线技术后的航电系统,飞行试验测试环境也随之变得复杂,测试系统需要在网络化总线下进行采集,同时进行数据分析。针对新形势下的航电总线网络的延迟性、不确定性、丢包等缺点,对飞行试验测试采集的FC总线数据必须进行检测分析,以验证采集的总线数据可靠,进而对航电系统进行鉴定。

2 FC数据检测分析

2.1 FC总线检测分析

由于FC总线飞行试验的测试环境及总线本身具有的网络特性,需对FC总线进行检测分析。FC总线检测分析主要包括:FC消息帧识别,FC完整帧检测,FC帧丢包检测。FC消息帧识别分析是FC 总线数据分析的基础,因飞行试验采集记录的FC总线数据是以二进制存储的,同时记录的不仅仅只有FC总线数据,还有随机的其他底层通信消息,所以要对飞行试验采集记录的数据进行FC消息帧识别。FC完整帧检测分析是对FC总线数据进行处理的必要步骤,对识别后的FC消息帧进行完整性分析,以确定采集记录的FC总线消息帧的完整性。FC帧丢包检测分析是对试验机航电系统以及飞行试验测试系统部署的一项重要的鉴定技术手段,对航电子系统之间通信的消息经过核心交换机之后是否存在丢失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航电系统之间通信的可靠性。

2.2 FC总线检测分析过程

FC总线检测分析的过程一般包含:(1)读取飞行试验测试记录的FC总线数据;(2)按照记录协议开始进行FC总线的解析分析;(3)分析并找到完整的UPD数据包;(4)对完整的UPD数据包的数据进行分析;(5)按照FC协议进行FC总线的识别分析,确定记录的FC消息帧;(6)分析并找到FC消息帧;(7)对FC消息帧进行完整性分析;(8)对完整的FC消息帧进行丢包分析检测;(9)循环这一过程,直到检测分析完成。

3 FC数据检测的关键技术

3.1 FC总线消息识别分析技术

在对飞行试验海量FC总线数据进行检测分析时,需不断地读取数据,进行关键字段地判断、跳过等操作[1]。在测试系统的采集子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对采集到的标准的FC总线数据打标记的技术手段来识别FC总线数据包,一般记录包头的识别字位置定义为 0x FE6B2840,这样在分析海量复杂原始FC总线数据时,对FC总线消息进行识别分析:

(1)按照以太网协议标准,找到一个完整的UDP数据包;(2)判断在记录包头的前4B是否为0x FE6B2840;(3)如果不是则表示不是需要的FC帧,接着分析下一个数据包;(4)如果是则表示该数据包为所需要的FC总线数据帧。通过识别字的判断,实现了FC总线消息的识别判断,确定测试系统记录了哪些FC消息帧。

3.2 完整FC帧检测技术

在获得一个FC消息帧后,按照飞行试验的需求,需要对FC总线消息帧进行完整性检测,以鉴定FC总线帧的完整性。对照FC总线协议标准,首先对关键字段信息进行检测,包括一个SOF定界符、一个EOF定界符和CRC字段:

(1)首先对SOF界定符进行检测,它采用了SOFn3的编码,并且SOFn3的编码值:0x BCB53636;(2)如果SOF界定符的值不符合约定,则该数据帧就不是需要的消息帧;(3)其次对CRC字段进行检测,效验码CRC由硬件计算并填入,一般为0x FFFFFFFF;(4)如果CRC界定符的值不符合约定,则该数据帧就不是我们需要的消息帧;(5)最后对EOF定界符进行检测分析,EOF采用了EOFt N的编码,且其值为0x BC957575;(6)如果EOF界定符的值不符合约定,则该数据帧就不是需要的消息帧;通过SOF定界符、EOF定界符和CRC字段的判断,实现了FC总线消息的完整性检测[2]。

3.3 FC帧丢包检测技术

FC总线为网络化总线技术,同时测试系统对FC总线的采集也运用了网络化测试技术。理论上网络化技术的运用就会存在丢包现象,所以对采集记录的FC总线数据进行丢包检测就非常有必要。航电总线消息有两类:一类是周期性消息,一类是事件消息。事件消息在标准的协议架构下无法进行丢包检测,但是周期性消息可以进行丢包检测。对FC总线的丢包检测主要针对周期性消息。按照ICD信息文件的定义,对周期性消息进行丢包检测分析:

(1)对记录的FC试验数据进行FC总线消息识别分析即FC帧完整性检测分析;(2)对需要检测分析的FC消息,读取ICD数据库中相关信息,特别是周期信息;(3)对FC消息帧进行周期性检测,比对每个周期ICD中定义的消息帧出现的次数和ICD定义中定义的次数是否一致,如果少于定义的则表示丢包;(4)对检测分析的FC总线数据帧进行丢包统计并给出结果。通过周期信息的判断,实现了FC总线消息的丢包检测分析。

4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基行试验对于FC总线数据检测分析的基本要求,对FC总线检测分析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期望对同行能够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欧阳永忠.海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3.

期中测试总结篇4

[关键词] 宇航员;心理卫生;记忆;认知;注意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展开,建立中长期有人执守的空间站或空间实验室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中长期航天飞行中航天员在宇宙空间停留时间越来越长,不仅面临诸多生理问题。心理问题同样不可轻视,美俄等航天大国均对中长期航天飞行中航天员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在航天员的选拔使用心理测验及精神病会谈方法,并制定了飞行中的心理保障措施。国内研究表明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心理适应度好,性格外向,自信乐观,自律严谨,较少焦虑,不易紧张、敏感。本次试验的目的在于观察60天密闭座舱条件下受试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分析这期间受试者的心理变化规律及心理支持措施的有效性,为搞好我国的中长期航天飞行提供心理学方面的技术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实验在密闭舱内进行,3名乘员在有独立的生命保障系统的环境中接受实验。乘员在人密闭座舱前、出舱后分别接受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检查(MMPI)、临床记忆量表(C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成套注意测验(AB)、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并分别在入舱后第20天、40天追踪测试SCL-90、SDS、SAS。实验期间每周定期或根据需要不定期地通过专用视频设备对舱内乘员进行心理干预,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结合放松训练。

2 结果

入舱前、出舱后3名乘员MMPI结果的13个基本量表平均分均低于55分。其中3名乘员出舱后MMPI的K均大于65分,3号乘员的MA得分为60。入舱前、出舱后3名乘员临床记忆测验CMS结果的平均分分别为指向记忆(24,26)、联想学习(31,34)、图象自由回忆(27,31)、无意义图形再认(23,22)、人像特点回忆(20,27)、记忆商(111,120)。入舱前、出舱后3名乘员注意测验中变化较大的分测验平均分分别为双向连线(476,79)、持续操作测验遗漏(03,13)、持续操作测验认错(5,56)、持续操作测验反应时(329,373)、持续操作测验反应时变化(2.2,4.2)。入舱前、出舱后3名乘员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验结果的平均分分别为完成总应答数(110,83)、完成分类数(4,6)、正确应答百分数(60,81)、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55,16)、持续性应答数(45,7)、持续性错误数(36,7),其中3号乘员第1次测试没有完成1个以上的分类。入舱前、入舱后20天、入舱后40天、出舱后3名乘员SCL-90结果的总分平均分均小于100、阳性项目数均小于3、各因子分均小于2分。4次测试SDS总分平均分均小于41分,SAS总分平均分均小于40分。

3 讨论

3名乘员入舱前、出舱后两次MMPI结果比较,大部分量表变化不大,其中出舱后3号乘员MMPI的轻躁狂量表MA为60分,这与出舱后该乘员出现兴奋的表现相吻合;美苏航天员也均产生过飞行后性格改变的情况,有的需要心理干预。SCL-98、SDS、SAS 4次测试的结果均在正常范围,表明在整个实验期内他们的心理卫生状况良好。分析原因可能在于:首先我们在实验前进行了严格的心理选拔,把心理素质好、处于最佳心理状态的乘员挑选出来入舱参与实验;另外,在实验期间我们定期使用专用视频设备与舱内乘员取得联系,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放松训练,开展了有效地心理干预。

美国空军参谋部提出“情景意识”(sttuatlonal awareness,SA)的概念,认为SA的核心是认知、判断和决策,它们受到记忆和注意品质的影响,国外飞行员、航天员选拔的最重要的测试指标中包括注意测验、记忆测验。入舱前、出舱后两次临床记忆量表CMS结果比较变化不大,出舱后的各量表结果有所升高,表明密闭舱实验对被试的记忆功能影响不大。入舱前、出舱后两次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验结果比较,各指标出舱后的结果要优于入舱前,3号乘员入舱前测试没有很好完成1个以上的分类,出舱后其结果明显改善,这些结果表明密闭舱实验不会明显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

入舱前、出舱后两次注意测验AB结果比较变化不大,但连线测验的时间变化大,尤其是双向连线所用时间延长。另外,持续操作测验CPT的反应时延长,这表明密闭舱实验可能对注意持续功能、警觉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分析原因可能与其中两名乘员出舱后发现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有关。

期中测试总结篇5

关键词:试卷分析信度效度区分度

一、引言

教学与测试分不开。测试可以检测教学的结果,为提高改善教学提供有效的信息。如今,英语已经成为对一名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学习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所有院校都有开设英语专业,还有各式各样的英语培训机构。但是老师们教得如何,培训机构培养得如何,人们学英语到底学得如何,特别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们的英语又怎么样,我们还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来检验。我们熟知的英语考试很多,比如全国英语公四、公六考试,出国留学的雅思、托福考试等等一系列的考试。这些考试测试操作严格,有很完整的试卷设计、测试操作、评分操作、还有试卷分析过程,获得了人们普遍的认可。其实在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对于大大小小的测试也要学会对测试试卷的分析,以获取老师教与学生学的准确信息。我们首先要保证我们的测试是客观的和科学的,从而发现我们在试卷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 提高我们的测试水平和测试能力,为教学提供真实有效的反馈信息。本论文选取2007级英语专业一次精读半期考试试卷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了试卷题目的信度,难度系数,区分度等,为以后此类考试题目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和建议。

二、测试的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的基本概念

(1)信度: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即如果用同一份试卷对同一组学生进行前后两次测试的话,两次测试成绩在多大程度上会相吻合。信度受试题的质量、考试的组织、试卷的评判等因素的影响。要保证试卷有较高的信度,首先试卷要有一定的量,一般题量越大,信度越高。同时作为考试结果的分数要有一定的分散度,要呈正态分布,及中间大,两头小。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保证试题具有一定区分度,且难度适中。

(2)效度:效度就是考试的有效性,是指考试是否测量了它所想要测量的东西,即考试是否达到了目的,考试所考的内容是否是想考的内容。效度包括表面效度、同期效度、构卷效度和内容效度。这里我们将主要讨论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是指是否考了大纲规定要考的,或者说考试的题目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所有测量的目标。主要是测试的内容是否和测试的目标有关;测试内容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全面地体现了要考查的各方面的内容;试卷中是否有足够的题目去体现所要考的各方面内容;测试内容是否适合测试对象等。(刘润清, 韩宝成. 2000: 172)

(3)难度系数:难度一般以正确或错误回答某道题的人数与总体人数之比作为指标,一般来说,最好是测试的平均难度接近 0. 5。对于对错型项目的难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P=答对题目的学生人数/总的答题学生人数

难度系数的数值越大,难度反而越小,项目越容易。

而对于非对错型项目的易度指数难度,就是一组受考的成绩率。所谓的成绩率,就是一组受考在一个项目上的平均成绩与这个项目完全做对时的成绩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P=学生在这个项目上的平均成绩/这个项目完全做对时的成绩

一般来说,难度系数在0.3~0.7之间是可以接受的,难度系数达到0.4~0.6的项目是比较好的。

(4)区分度:区分度是指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区分度用D 来表示。当D为正值时,说明试题为积极区分,即高分组通过率高,低分组通过率低,当D为负数时,说明该题是消极区分,高分组通过率低,低分组通过率高。一般来说,我们将所抽出的总学生分为高分组,中等分组,和低分组。高分组和低分组各取抽样总人数的1/3。区分度的计算公式为:

区分度=高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低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

区分度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区分度可以显示项目的质量。一般来说,区分度应该大于0.2。小于0.2的项目质量比较差,应该予以淘汰。

三、试卷分析结果和讨论

这次我们选择了2007级英语英语语言文化系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级英语》期中考试试卷,总共抽取了26位同学的考试成绩进行试卷分析。

试卷的题目清楚,排版一目了然,试题没有拼写错误。这首先能够保证学生不会因为没有误读题目而答错题目。在此基础上再就试卷进行分析。

1. 我们先看一下这份试卷的结构。

这份试卷分为六个部分,考察了学生的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写作能力、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识记能力。有四个主观题型,分值占65分。分别是选词填空及词型变换、释义改写、改错、和篇章理解,考察了学生的词汇、语法和写作的能力。两个主观题型,分值占35分。分别是阅读理解和常识选择,考察了学生的阅读推理能力和识记的能力。另外试卷总共题目差不多60个。

从结构上来讲,信度和效度这份试卷是较好的。首先,试卷的题型比较多,有六个。比较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的能力,是具有效度的。像改错,释义改写,篇章理解这样的考察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很好的题目占到了55分,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考试成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60个项目的题量也比较合适。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把答完卷子。对于期中考试这样的非选拔性考试这是合适的。

2. 学生成绩

抽取的26人的考试成绩为67.2分,24人及格,2人不及格,通过率为92.3%。

平均分以上的有13个,刚好一半。对于期中考试这样的非选拔性考试是可以的。

再看下面的学生成绩分布图

学生成绩基本上称中间大,两头小的状态,但是60分到65分的人数比较多,正态分布图还是不够明显。初步反映出题目的设置有些问题。当然也许这和我们选择的人数太少有关系。只有对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仔细分析后,我们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试卷的具体质量。

3.试卷的难度、区分度

试卷各个题型的难度系数几乎都在0.6以上,多数在0.7左右,甚至有的达到了0.8,可以知道试卷的总体难度系数不大。对于像期中这样的非选拔性考试来说能够保证大多数学生通过,是可以的。但是选词填空与词型变换这一题难度系数达到了0.8,可以适当加大,而改错题目难度较大,可以适当减小难度。学生说明题目的区分度也是不错的。多数题型的区分度在0.2以上,释义改写和阅读选择的区分度甚至达到了0.4~0.6之间,是很好的。但是选词填空及词型变换、改错的区分度为0,说明题目出得不够理想,这样的题目下次应该不再选择。但这并不是说这样的题型不好,而只是针对这次选择考试的题目还存在问题。下次应避免这样的题目的出现。

具体到各个题型看考察学生的能力,可以发现学生做其它题还好,做改错题,和阅读理解题还不够不理想,特别是改错题,原因到底在哪里?改错题,阅读理解题,还有篇章理解题同样是考察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什么篇章理解题的难度系数小这么多?改错题和阅读理解有标准的答案,篇章理解的答案却是灵活的,老师在评卷过程中的标准是不是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分数?进而影响了试卷的难度系数值。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卷的信度。

4. 阅读理解和常识选择的分析

这一题主要考察的学生的识记的能力,所以只要学生记住了知识就能够答得对。这一题的总的难度系数也只有0.7,算是拉分的题目了。甚至出现了第五题这样的送分题目,一点难度没有外,也没有区分度。虽然说我们需要保证一定的通过率,但是题目也不能没有难度,只是说难度要适中。但是这一题难度不一,好些题目难度不是太小就是太大,比如第六、七、九题就是难度太小,而第十题又是难度太大了。再说区分度,虽然区分度都是正数,是积极的,但是总的来说这题型区分度过小,一、二、三、五、六、七、九区分度都小于0.2,属于应该淘汰的项目。只有四、八、十这3题的区分度可以接受。但从难度、区分度一起看的话,只有第八题是比较理想的题目。即使作为拉分的题目,这道题型所设的题目还是需要大加改进,一定程度上拉开学生之间的差距,增加试卷的信度和效度。

阅读理解是考外语时学生们通常做过的题型。它的出题可以很灵活,可以考察学生的迅速反应查找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但是老师们通常喜欢出的题就是选择题。

这份试卷阅读理解的平均难度系数为0.612,难度适中,总体比较好。不过有些题目难度还是不够好,比如八、十四、十六。再看比如区分度,很不理想。五道题目的区分度为负数,四道题目的区分度为0,另外还有六道题目区分度不到0.2,总共十五道题目都应该淘汰,比例太高了。但是也有很好的题目,比如说第二题,难度0.42,区分度0.5,刚刚是我们最最需要的。

所以说虽然选择题是老师很容易出的题型,也是老师们喜欢出的题型。但是选择题很难出,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得出来。

四、小结

作为半期考试,这张试卷的题型是不错的,主观题客观题的分配比例适中,便于老师修改试卷,总体的难度还够,对于非选拔性的考试还算通过。但是试卷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题目项目的难度区分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区分度的把握上,非常弱,不能明显地区分学生的能力。选择题的难度区分度不理想,有些题目该淘汰的应该予以淘汰,该改进的改进。还有评判试卷的标准也要适度。

这只是我们就一次半期考试作的简单的试卷分析。虽然简单,可以反映出试卷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给老师们发现学生们的薄弱处,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比如这次的改错和阅读理解,学生们做得不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对症下药,加强学生的语法知识和阅读技巧的训练,或者提醒学生自觉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所以进行试卷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每次考试后,老师们应该坚持进行试卷分析,暴露显示的问题,了解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们如果能做做试卷分析,了解自己的不足,对于提高学习效果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晓扣, 李绍山. 谈语言测试的结构效度[J]. 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3),45-49.

[2]黄和斌.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4, 223-240.

[3]刘润清. 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4]刘润清, 韩宝成. 外语测试和它的方法(修订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苏惠芬. 英语试卷质量分析方法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07(06), 45-46.

[6]孙成岗. 现代语言测试与试卷分析[J]. 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04), 82-86.

[7]汪美琼. 大学英语试卷分析探析[J]. 青海师专学报, 2008(02), 103-107.

[8]王新. 浅谈试后卷面分析的重要性[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83-85.

[9]刘丽华. 英语专业精读期末考试内容效度的个案研究[J].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9(01), 104-106.

[10]徐欣, 王秋生, 高庆山. 试卷分析学校教学及教学管理的指导作用[J]. 北方经贸, 2000(05), 159-160.

[11]张德敬. 一项对大学英语精读考试试卷的分析研究[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112-115.

期中测试总结篇6

关键词:软件测试;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2-0000-01

Analysis of Software Testing Process Work Request

Yuan Zhengjiang

(Jiangnan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Guiyang 550009,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vided software testing into requirements analysis,software testing planning,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software testing and software testing summary execution phases,and the test process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re described.

Keywords:Software test;Process management

一、前言

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测试质量更加难以度量。为促进软件测试质量,应规范软件测试过程管理。软件测试过程包括:软件测试需求分析、软件测试策划、软件测试设计和实现、软件测试执行和软件测试总结等。本文对各软件测试过程的工作要求进行了阐述。

二、软件测试需求分析

根据软件测试任务书、被测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和设计文档,对测试任务进行测试需求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需要的测试类型及其测试要求。测试类型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接口测试、安全性测试、人机交互界面测试、强度测试等;测试要求包括状态、接口、数据结构、设计约束等。2.确定测试类型中各测试项及其优先级。3.确定每个测试项的测试充分性要求。根据被测软件的重要性、测试项目和约束条件,确定每个测试项应覆盖的范围。4.确定每个测试项测试终止的要求,包括测试过程正常终止的条件和导致测试过程异常终止的可能情况。5.测试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产品:软件测试需求规格说明文档。

三、软件测试策划

根据软件测评任务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和设计文档、软件测试需求规格说明文档等进行测试策划,策划一般包括:

1.确定测试策略。2.确定测试需要的技术或方法,如测试数据生成与验证技术、测试数据输入技术、测试结果获取技术。3.确定要受控制的测试工作产品,列出清单。4.确定用于测试的资源要求,包括软硬件设备、环境条件、人员数量和技能等要求。5.进行测试风险分析,如技术风险、人员风险、资源风险和进度风险等。6.根据软件测试任务书和被测软件的特点确定测试任务结束条件。7.确定被测软件的评价准则和方法。8.根据测试资源和测试项,确定进度。9.确定需采集的度量及采集要求。10.测试策划阶段的工作产品:软件测试计划文档。

四、测试设计和实现

根据测试需求规格说明和测试计划进行测试设计和实现,应完成如下工作:

1.按需求分解测试项。将需测试的测试项进行层次化的分解。2.说明最终分解后的每个测试项。说明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具体应用、测试数据的选择依据等。3.设计测试用例;测试用例包括如下内容。(1)测试用例名称和用例标识;(2)测试用例追踪。说明测试所依据的内容来源,并跟踪到相应的测试项;(3)测试用例说明。简要描述测试的对象、目的和所采用的测试方法;(4)测试用例的初始化要求,包括硬件配置、软件配置、测试配置、参数设置等初始化要求;(5)测试用例的输入。包括:每个测试的名称、用途和具体内容及其性质;测试输入的来源,以及选择输入所使用的方法;测试输入是真实的还是模拟的;测试输入的时间顺序或事件顺序;(6)测试用例的期望结果;(7)测试用例的期望结果评估准则。评估准则用以判断测试用例执行产生的中间或最后结果是否正确;(8)实施测试用例的执行步骤;(9)测试用例的前提和约束,如特别限制、参数偏差或异常处理;(10)测试终止条件。说明测试用例的测试正常终止和异常终止的条件;4.确定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5.准备和验证所有的测试用数据。针对测试输入要求,设计测试用的数据;6.准备并获取测试资源,如测试环境所必须的软、硬件资源等;7.必要时,编写测试执行需要的程序,如开发部件测试的驱动模块、桩模块以及测试支持软件等;8.建立和校核测试环境,记录校核结果,说明测试环境的偏差;9.测试设计与实现阶段的工作产品:软件测试说明文档。

五、测试执行

按照测试计划和测试说明的内容和要求执行测试。测试执行的要求如下:

1.如实填写测试原始记录,当结果有量值要求时,应准确记录实际的量值;2.根据每个测试用例的期望测试结果、实际测试结果和评估准则,判定测试用例是否通过;3.当测试用例不通过时,应根据不同的缺陷类型,采取相应措施:对测试工作中得缺陷,进行记录并实施相应的变更;对被测软件的缺陷应记录到软件问题报告单中;4.当所有的测试用例都执行完毕后,根据测试的充分性要求和有关原始记录,分析测试工作是否充分,是否需要进行补充测试;5.在执行测试的过程中,可根据测试的进展情况补充测试用例,但应留下用例记录,并在执行测试后,变更测试说明;6.测试执行阶段的工作产品:测试记录、软件问题报告单。

六、测试总结

根据软件测试任务书、被测软件文档、测试过程文档等,对测试工作和被测软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测试总结的要求如下:

1.对测试工作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测试是否符合过程管理要求,测试是否充分,是否满足用户要求等;2.对被测软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被测软件功能、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是否满足要求,对软件缺陷影响进行描述,提出改进建议等;3.测试总结阶段的工作产品:软件测试报告。

七、结束语

只有把每个测试阶段应完成的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最终的软件测试质量。软件测试组织都应制定适合自己的软件测试过程管理体系文件,确保过程管理规范,各阶段工作做到位。

参考文献:

[1]单锦辉,姜瑛,孙萍.软件测试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2]陈爱国.软件测试与软件可靠性[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

期中测试总结篇7

关键词:桥梁; 检测; 评定; 静荷载

Abstract: combining the chang nine freeway was the detection of deck home exampl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ld bridge is testing, analyzes the old bridge is the evaluation of detection, and sums up the old bridge is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xperience.

Keywords: bridge; Detection; Evaluation; Static load

中图分类号:K9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旧桥的加固利用和改造已成为桥梁工程建设一个永久性的技术课题,如何进行旧桥的检测与评定从而全面了解桥梁整体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更好的为改扩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决策和依据。曾家跨线桥为昌九高速公路上的一座1-16米预应力空心板结构桥梁,全桥长33.68米,交角135 度。设计荷载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设计车辆荷载等级为汽超-20,挂-120;桥面净宽:2×净11.25米;桥面横坡为单向坡2%。该桥梁底已黏贴碳纤维布加固桥梁,碳纤维布基本完好,检测评定的复杂性也正源于此桥已经过二期改造扩建,其结构和应力特点与原设计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2几何形态参数检测

2.1 桥面纵、横向线型检测

本次检测采用水准仪分别对左右半幅、跨中处共3个断面进行了量测。每个断面分别检测了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桥梁的防撞栏内侧边缘标高、中央分割带内侧边缘标高共4个点,从测量结果可看出,一期工程实测横坡1.1%~1.5%,二期工程实测横坡为1.1%~1.2%,比设计横坡2.0%小。

2.2梁底标高测量

曾家跨线桥采用的高程系统为假象高程系统,假设BM点高程为105.184m, 高程基准点位于左幅九江侧桥台上,本次检测分别对各片主梁两支点及跨中三个断面的下缘标高进行检测,左右幅24片梁跨中挠度最大为59.0mm,最小为0mm, 基本保持原施工时的预拱值。

2.3 主体结构尺寸的量测

曾家跨线桥设计左右幅均采用12片空心板梁,边板宽101cm,中板宽100cm,一期工程梁高65cm,二期工程梁高70cm,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基本符合。

3 桥梁缺损状况检测评定

3.1 桥面铺装层检查

桥面是直接承受车辆荷载作用,并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结构层,其好坏直接影响到桥梁使用的舒适性与耐久性,本次检查发现,在整个桥面铺装层范围内,左右幅铺装层表面均出现横向修补裂缝病害。是由于桥台一侧主梁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反复下挠、回弹,以至桥面连续处受到超过其承受能力的拉应力而开裂。

3.2 防撞墙及护栏检查

防撞墙顺直,棱角分明,无病害。

3.3 伸缩缝检查

伸缩缝橡胶及型钢无异常变形,大部分存在泥砂阻塞现象。

3.4桥面线形,跨中挠度及排水系统检查

桥面横坡及纵坡总体满足设计要求;桥面的排水系统有一部分堵塞,排水不顺畅,桥底梁板漏水较严重。

3.5 主梁混凝土病害检查及原因分析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外观总体质量较差,板与板之间连接的铰缝大部分有渗水现象;有部分板梁施工时尺寸偏差较大,板与板之间横向连接很弱,有几块梁板处存在折角现象。这是由于受80年代设计的局限性,铰缝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性太差造成的。

3.6 墩台及基础的检查及原因分析

桥台台帽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较好;浆砌片石台身及挡土墙保存完好;桥台基础保存完好。由于台后主动土压力较大导致桥台身裂缝隆起。

3.7支座检查

支座检查发现,大部分支座工作状态不正常、位置不正确,但存在轻微变形现象;多数支座出现老化、剪切变形和滑移现象。

4 主要构件专项检测

4.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查

经现场采用钢筋位置探测仪对各主要构件进行了主筋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测量,测量结果是钢筋位置与设计基本相符。

4.2钢筋锈蚀检查

本次现场检测对主要构件,即16米预应力空心板及台帽采用钢筋锈蚀测试仪进行钢筋锈蚀电位检测。

4.3碳化深度测定及混凝土强度结果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梁混凝土强度,结果推定主梁混凝土强度为41.4MPa,且各测区混凝土强度强度均>40MPa,达到设计文件要求。碳化深度为1.5 ~2.mm;平均强度匀质系数Kbm=1.03。

5 总体技术状况评定

该桥总体技术状况等级评定采用《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评定标准,考虑桥梁各部件权重进行总体技术状况等级评定。

经汇总一期工程桥梁各部件总体技术状况评分Dr=71.3 ,二期工程桥梁各部件总体技术状况评分Dr=73.5 ,总体来看,该桥总体评为三类,二期工程状况强于一期工程状况,按规范都需要维修加固。

6 桥梁静荷载试验

6.1 理论分析

曾家跨线桥上部结构由左右两幅桥组成,每幅桥由12片空心板梁组成,各板梁之间通过铰缝连接。由于该桥2006年曾进行过大规模改造,现在桥面基本无裂缝,根据该桥上部结构的特点,在理论分析中用铰接板法计算各片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实际理论计算也考虑桥面铺装。

6.2 数据汇总与评定

本次静荷载试验结果依据《公路桥梁承载能力试验评定规程》要求和有关规范进行相关评定。

6.2.1 最不利试验数据汇总

表1 试验荷载作用下最大应力校验系数

表2试验荷载作用下最大挠度校验系数

注:下挠为“+”,上挠为“-”。

6.2.2应力值和挠度值与理论计算值的比值评定

校验系数 是评定结构工作状况、确定桥梁承载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要求 值不大于1, 值越小结构的安全储备不大。

由表1和表2可知:在试验荷载作用下,应力比值校验系数最大值为0.77,挠度最大值为0.63,最大应力校验系数和最大挠度的校验系数在容许范围之内。

6.2.3 实测残余挠度值Sp与实测挠度值Stat的比值评定

从表1和表2可知,跨中控制截面的实测残余挠度值与最大实测挠度值的比值均满足《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中第8.3.1条Sp/Stat 20%要求。

6.2.4静荷载试验评定

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数据对比,静荷载试验结果评定如下:

依据《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8.3.规定,该桥承载能力符合要求。

7 桥梁评定结论及处治意见

7.1大桥主要缺损状况

(1)上部结构主要缺损状况:

①桥面铺装层出现一些小裂缝病害;

②全桥伸缩缝橡胶存在大部分泥砂、碎屑阻塞现象。

③大桥桥面的排水系统基本工作正常,但大部分排水孔局部被积土堵塞,渗水严重。

期中测试总结篇8

关键词:基桩 检测 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7-024-01

1 引言

该建筑场地位于新乡市平原路与新中大道交叉口东北角;该场地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场地地貌单元属黄河冲积平原,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为第四纪沉积层。设计桩端持力层为第5层粉砂。总桩数423根,管桩桩径400m,壁厚95mm;要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000 kN。本次研究目的包括采用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及采用低应变试验确定桩身完整性。

2 检测方法

2.1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

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单桩承载力检验采用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JCQ-503A型静力载荷测试仪,力和位移传感器均在有效标定期内。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荷载量测量范围:0-3000kN:测量精度:1%;测量分辨率:0.1mm;QF320T千斤顶:反力系统为堆载。

(1)加荷方式:慢速维持荷载法。(2)荷载分级:分为10级,等量分级,最大荷载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二倍,每级荷载分为200kN,首级加荷为400kN。3、读数间隔时间及试验稳定标准:每加一级荷载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 min测读1次。当一小时内沉降增量小于0.1mm,1.5h内连续出现3次,即可加下一级荷载。(3)卸荷:卸载级数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级荷载维持1h,按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4h再测读一次。(4)终止试验条件:

①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②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两倍,且经24小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③已达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④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80mm。

2.2 低应变动力检测

检测方法为低应变动测反射波法,原理是建立在波动理论、声波理论检测技术、土体动力学,最优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之上,通过对由力锤激振而采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对桩检质量进行无损检测。

低应变动测是由撞击工具(手锤),高灵敏度的加速度计,RSM动测仪组成的,这种测试工作是通过一种胶结材料把加速度传感器与桩顶耦合起来,用手锤在桩顶作若干次敲击,以产生“低应变”压缩波,来自初动脉冲的压缩波下行到达缺陷位置或桩底时,由于波阻抗(介质密度或截面的变化)的变化,将会产生一个在桩顶可以检测到向上运动的拉力波,由采集仪器记录下来,通过对波形的判译解释,即可了解整个桩身完整性情况。

3 试验情况及资料分析

3.1 静载荷试验

按照《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第4.1条规定,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最大加压荷载为2000kN,不小于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两倍,经检测各试验点在试验过程前期稳定较快,中后期稳定较慢,沉降量较大,D1点加荷至2000kN时桩顶总沉降量超过60mm终止试验,D2点至D5无异常现象发生。根据各试验点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累计沉降量、稳定时间等参数的测试结果绘制成Q-S、S-lgt、S-lgQ曲线。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经分析计算各试验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结果如下:DI单桩静载荷试验承载力极限值=1857 kN;D2单桩静载荷试验承载力极限值=2000 kN;D3单桩静载荷试验承载力极限值=2000 kN;D4单桩静载荷试验承载力极限值=2000 kN;D5单桩静载荷试验承载力极限值=2000 KN。DI-D5五组单桩静载荷试验承载力极限值的极差小于30%,故该场地单桩静载荷试验承载力极限值取平均值等于1971.4 kN。特征值取985.7 kN。

3.2 低应变动力检测

桩身完整性分类,共分为四类,标准如下:I类桩:桩身完整;II类桩: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III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Ⅳ类桩:桩身有严重缺陷桩。

该场地共完成低应变检测桩423根,其中I类桩380根,占本次抽检总数的89.9;II类桩37根,占本次抽检总数的8.7%;III类桩6根,占本次抽检总数的1.4%;无Ⅳ类桩。

4 结论及建议

由单桩载荷试验结果可知,该场地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取985.7 kN。该场地共完成低应变检测桩423根,其中I类桩380根,占本次抽检总数的89.9;II类桩37根,占本次抽检总数的8.7%:III类桩6根,占本次抽检总数的1.4%;无Ⅳ类桩。验槽时应仔细查明桩位、桩数,对桩头破碎浅部有裂纹的桩,要求截去破碎、浅部裂纹段并进行接桩至设计标高。

参考文献:

[1]徐明根.工程桩基不同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比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上一篇:中学期中总结范文 下一篇:社团期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