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闹海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13 12:09:12

哪吒闹海教案篇1

一、创设游戏情境

孩子们最喜欢的是什么?玩。只要一提到玩,孩子们都会无比的兴奋。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而小学生因为年龄小,他们更加爱玩游戏。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个与孩子们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孩子们一定会特别开心。

例如:在教学《哪吒闹海》一课时,因为孩子们对于这个故事相当熟悉,也比较喜欢哪吒,我就要求他们分角色上台表演。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表演,我做了哪吒、夜叉、龙王、三太子还有一些虾兵蟹将的头饰。在表演时,让孩子们戴上头饰,孩子们又高兴,又激动,人人都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个孩子都演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偶尔有忘词的现象,他们也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把台词续上。在这样的游戏氛围中,加强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为他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二、创设故事化情境

孩子从小就爱听故事,如果给予他们创设故事化的情境,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孩子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尝试着把故事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在故事的海洋中,学会语文。

例如:在教学《哪吒闹海》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在课前读一读《封神榜》,先了解一下哪吒,在上课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动画片《哪吒闹海》。孩子们沉浸在故事中,他们对于这个故事更加熟悉了,再去学习课文,就显得得心应手。不需要我解释,他们就能知道前因后果,对于哪吒和三太子的正面冲突,也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述出来。之后,我又让他们试着讲一讲《哪吒闹海》的故事,可以自己加一些认为合理的情节。孩子们听了我的建议,就开始激动了,他们特喜欢自己编故事。即使不是太好,我也一直鼓励他们,让他们尽情地想象,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又能让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

三、创设探究式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给孩子们创设一些探究式情境,让他们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或者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阅读去解决问题。可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锤炼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经常性地给孩子们设置一些探究式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地去解决问题。

例如:教《三袋麦子》一文时,我没有按常规逐段讲读,而是根据教材的重点,为孩子们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导他们质疑问难,自主探究。我引导他们:“同学们,在读了课文后,请你来当一回小老师,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精心设计几个问题,看谁最会动脑筋?待会儿来考考大家。”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都在考虑该提哪些问题。最后,他们提出的问题非常之多:谁送了小猪、小牛和小猴一口袋麦子?小猪、小牛和小猴都用麦子干什么了?土地爷爷最赞赏谁呢?你们认为谁把麦子处理的最好呢?看着孩子们提的问题,我想:如果可以把他们提的问题答完,这课内容也就解决地差不多了。这样的情境,让孩子们在质疑,探究,品读的过程中,真正地理解课文,领略了作者写作的意图。

四、创设开放式情境

开放式情境是指突破教材和教案,充分考虑孩子们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活力,激起他们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他们的思维和心态处于开放状态的情境中。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着用开放式的情境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情境中感悟语文。

例如:在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小稻秧开始被杂草围攻的悲惨境地”,我摒弃了平时读读讲讲的一贯方法,而是创设了一个具体的开放式说话情境——如果你是小稻秧,你会怎样做?你会被气得生病吗?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假如我是一只小稻秧,我要联合其他稻秧来围攻杂草。”“假如我是一只小稻秧,我会想办法让杂草无处可生长。”……孩子们张开了一双双想象的翅膀,似乎来到了稻田中,与小稻秧为伴,去体验小稻秧的生活,并帮助它一起战胜杂草。这样的情境,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把自己带入课文,对于课文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孩子们对于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与孩子们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同时又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感悟语文素材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让他们在情境中,学会自主学习;让他们在情境中,打开思维的闸门,尽情地想象,锤炼他们的创造力;并让他们在情境中,爱上语文,为他们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哪吒闹海教案篇2

1 偏离语文学科特性,背离语文学习规律

作为母语教学,语文学科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性,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更不能“依样画葫芦”,胡拼乱凑。语文教学往往依托于一定的文本,文本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例子,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例子,就应该把握好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唤醒学生对具体文本的情感,使之对文本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从具有声音的、色彩的、生命的、情意的、思想的文字里去体察世界,感悟语文魅力之所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应着眼于学科特性,切实把握学习文本与信息技术应用的内在联系,顺应语文学习的规律,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搭建一个快捷而科学的平台。

2 追求课堂表面热闹,缺少学生独立思考

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随着大屏幕画面的不断切换,声、形、音、像不断呈现,课堂气氛也随之变得“热烈”起来,于是乎,评课的人便找到“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主动”这样的口实。如教学《哪吒闹海》时,“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作恶多端”这一句,只是《哪吒闹海》这个故事的起因,并非这篇课文所要学习的重点。而有的教师为了使课堂热闹起来,刻意播放了长达10分钟的《哪吒闹海》的动画片,这就不免破坏了全篇课文的学习。“闹海”场面尽管是课文表现的重点内容,但单单靠动画片来演绎,肯定是失当的。学习语文,光有形象的画面是不够的,真正的目的应该是吸纳语言,发展语文素养。这种只追求表面的热闹,无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不少教师喜欢追求热热闹闹的课堂,以为这就能够体现学生学的主动。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恰好助长了这种现象的不断孳生。事实上,表面的热闹并不能说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主体性就得到发挥。语文学习,同样应该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空间,不能单单以“形象化的媒体呈现”,代替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代替学生的“口诵心维”。

3 超越教学辅助地位,形成越俎代庖现象

一次市级汇报课上,有一位教师教学《狐狸和乌鸦》(人教版第四册),事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制作了可操作性很强的课件。不巧的是,课上到一半的时候,电脑出现死机现象。而恰恰最精彩的课件就在这个时候要派上用场。这位教师设计了一个动画效果,表现的是狐狸骗取乌鸦嘴里的肉的全过程,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画面配上狐狸和乌鸦对话的教学环节;后面还有一处课件设计,表现的是乌鸦第二次得到肉,狐狸又得意洋洋地想来骗肉,然后留出空间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象。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这两处设计还是可取的。但是电脑坏了,这是事先所没有想到的。这位教师就停在那儿,等待电脑教师查找病因,可不知不觉中,下课了,这位教师只好手足无措地宣布下课。

在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始终处于辅助地位、服务地位,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好语文。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完全依赖于这种现代化手段,甚至认为没有多媒体的运用,就无法上好理想中的语文课,这显然是一种误解。要走出这个迷途,教师必须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清醒的认识,不能迷信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功能,本末倒置。

4 媒体应用充塞课堂,自主学习空间缺失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首先应该考虑到的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什么样的条件,留下多少空间。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不能借“现代教学手段”之名,行剥夺学生的“学习主人”身份之实。倘若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占用了,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要也罢。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课件的设计、网络信息的选择,都应从具体的学习内容出发,充分考虑语文学习的特性,使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5 程序设计缺乏变化,教学操作僵化呆板

一些教师为了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把课件设计得“滴水不漏”。按自己设想的课堂教学程序,上课时,只需轻点一下鼠标,设计好的课件便按照顺序播放下去。这种课被称之为“教案剧”演播,因为课上的每一句“台词”都是事先准备好的。为了防止课上出现“意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把学生的学习思路吸引到自己设定好的“电脑程序”上来,生怕“节外生枝”。而教师自己也要把全副注意力集中到设定好的程序上,万一点击鼠标不是时候,就打乱了“教案剧”的正常播放,“戏”自然也就演砸了。这便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做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使得教学灵活多样。

哪吒闹海教案篇3

如果你还不认识“喜羊羊”和“灰太狼”,别人一定会说你过时了。随着“做人要做懒羊羊,嫁人要嫁灰太狼”的口号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流传开来,这部500多集的动画片已经由刚开始针对6岁以下的儿童创作发展到现在的老少皆宜。沉默了很长段时间的中国动漫业重新开始蠢蠢欲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究竟暗示着中国动漫产业即将迎来“春天”,还是寒冬中的“一枝独秀”?

国内外动画产业发展的鲜明对比

世界动画产业规模较大的国家有美国 日本、韩国。美国是动画产业的发源地也是全球最大的娱乐产品输出国。在八十多年的发展中,依托发达的经济力量,雄厚的创作和技术力量,完备的市场化组织力量,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动漫产业的出口仅次于计算机产业,产值达2000多亿美元。日本则通过动画片,漫画书和电子游戏三者的商业组合,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动画大国。世界市场的65%,欧洲动漫产品的80%都来自于日本。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比重超过10%,成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即便是后起之秀的韩国,其动画业产值也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生产量占全球的30%,是中国的30倍。

以上的这些数据足以让中国的动画从业者们兴奋。中国是动漫产品最大的消费市场。可中国却没有产生出譬如Hello kitty猫、皮卡丘和米老鼠唐老鸭之类的广为人知的动画形象。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1 9个来自海外,本土动漫形象只有一个“孙悟空”。新浪网的一份网络调查表明,1 100位网民以10年为一个年龄段,在不同年龄段人群最喜欢的动漫形象中,无一来自中国。和同为娱乐业的网络游戏备受投资人青睐的局面形成对比,动画产业的投资及并购案例并不是很多。中国并不缺动画产品,也不缺相应的政策支持及资金扶助,技术、从业人员也具备相应的素质,但为什么本土的动画作品常常输给舶来的产品,中国的动画“叫好不叫座”呢?

中国动漫产业的三点弊病

相比较而言,国内的动漫产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

创意产业缺乏创意

国内动漫作品缺乏创新设计思路,不断地循规蹈矩,没有新颖的东西,故事里的形象大多是借鉴国外的作品,东拼西凑。卡通人物的动作也惊人的雷同,缺乏新鲜感。同样是以熊猫为原型,迪斯尼的“功夫熊猫”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上映十天,票房收入就轻松过亿。另外,中国的动画公司善于出产教学型的动画,例如:“蓝猫淘气3000问”, “火星娃学汉字”。此类的动画片总显得张力不足,收视率并不低,可盈利的能力却不高。

营销推广能力不强

哪吒闹海教案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素养培养;有效教学策略;构建与运用

现代认知学认为,人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智能素养”和“人文素养”两个方面,两者犹如一体两翼、缺一不可,而且二者存在一种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分则互损、合则共荣。理论和实践表明,就小学语文课程来说,只有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始终坚持以主体性、情趣性、生活化、自主性、激励性、个性化等策略为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才能在循循善诱和潜移默化活动中赢得有效性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对此作出一些简要性阐述。

一、以主体性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新课程理念鲜明确立了“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新型教学关系,并倡导开展以能力素养为核心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为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发展既奠定了基调又指明了方向。众所周知,衡量有效教学的上位标准,并不是指“花最少时间教最多内容”,而是在于“历经主导教学后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正因为如此,教师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努力把“教师”角色转化为“导师”角色,把“教学”行为转化为“导学”行为,以切实尊重和突出主体学习地位,为培养学生的自我进取意识和主体学习能力提供最大化发展时空,从而为促进其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因此,无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巩固环节,无论课程主题还是拓展延伸环节,无论授业解惑还是课程评价环节,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为根本标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赢得“化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的教育教学目标。否则,一切都是徒劳无益或事倍功半的。

二、以情趣性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至少不是一种完美的教育。”“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与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以兴趣和喜好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活动,对于“唯情趣一族”的小学生而言,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和依赖性。比如《长江之歌》,这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歌词。只有心中有情、胸有意境,才能感悟其气势宏伟、舒展起伏的旋律之美,反之亦然。如果光靠教师的语言描述,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鉴于此,教师应通过多媒体技术音像和谐、直观形象的独特优势,一边演示长江滚滚东流、奔腾不息的磅礴气势,同时播放其声情并茂、激荡人心的优美旋律,为学生传递并铺设一种身临其境的美妙心境,从中赢得寓教于乐且事半功倍、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情绪智力”效应。前后两相比较,其效果孰优孰劣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三、以生活化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正是以生活化为主的开放性教学的魅力和活力所在。积极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活动,既可为学科内容及其课程实践提供丰富涵养和有效滋补,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与知行统一。以语文读写教学为例:首先要立足校园生活,能让小学生在童真童趣感悟中有效促进个性化读写。如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喜闻乐见的大课间活动,精彩纷呈的文体娱乐PK,趣味浓郁的班队活动,丰富多元的课外“悦读”等。第二要立足家庭生活,能让小学生在亲情温馨感悟中有效促进个性化读写。第三要立足社会生活,能让小学生在时事热点感悟中有效促进个性化读写。第四要立足自然生活,能让小学生在妙景奇趣感悟中有效促进个性化读写。如春光明媚之中,与鲜花媲美,为小鸟搭窝;骄阳似火之际,听金蝉高歌,享绿荫送爽;天高云淡之时,赏落叶纷纷,品硕果香甜;雨雪翩然之日,感天地之气,吟落红之美。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自然是一部“绿色的课本”。

四、以自主化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授人以鱼,可供一餐之用;授人以渔,能保一世无忧。”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教学相长来说,开展自主教学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绝对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战略战术之举,也是新课程素质教学的应有之义。比如《哪吒闹海》教学: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影视或动漫情境,以重新唤起小学生对自己偶像级人物形象的学习情趣和崇敬意识;其次出示自学目标———1.哪吒为什么要闹海?是自己闹着玩的,还是有什么想法的呢?2.哪吒如何“闹”海的?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哪吒英勇善战动作的词语来体会。3.哪吒闹海的结果怎样呢?再次,让小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元,可通读全文后合作探究,也可边读边讨论。教师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状态下给予适时适量地引导、启发和点拨。最后在集体流中逐一完成上述所提问题,师生进一步梳理、总结和提炼。整个过程中学生“不用扬鞭自奋蹄”,既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又增强其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

五、以激励性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有人说:“给学生一次机会,他就会给你一个奇迹。”“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丰富养料。”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有许多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学生所组成的一个群体,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个性化差异。有鉴于此,作为备受信赖的“教父教母”,我们不能“拒绝”“淘汰”和“选择”,而是应当本着“众生平等、整体推进”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一方面积极有效地开展因材施教活动,另一方面给予因人而异的激励性评价,切不可采取“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教学模式,也不能“用一根尺子量人”,否则非但谈不上教学“有效”,很可能会因此而挫伤部分孩子那“幼小稚嫩的心灵”。比如,对于上文《哪吒闹海》中的几个问题,有的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全面甚至精彩地回答,而有些学生只能借助“课本语言”来回答部分。对于前者理当褒扬,后者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六、以个性化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有业内人士说:“孩子在上学前就像一个问号,对什么都感到好奇多问;小学毕业后则变成了句号,似乎什么都不需再问了。”学校教育是一项情感艺术实践工程。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小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无限的发展潜能,他们的“个性化特征”究竟从何而来呢?正确答案是来自于教育者的有效“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一次课外阅读活动中,有一位小学生突然提问:“狼和狐狸是很聪明的动物,可是它们为什么总在寓言和童话故事中被说成是不好的角色呢?”“就请你向大家说出自己的理由。”“《动物世界》中说,狼是一种非常团结的动物,它绝不会在同类受伤的时候独自逃跑。公狼对怀孕后的母狼还有自己的狼崽子用心保护着,说明它们的责任意识很强。还有狼善于集体性攻放,它们的合作意识也是不多见的……”“你不仅见多识广,而且善于思考。这就像我们人一样,有优点就该表扬,有缺点就该批评……”一席话说得大家都非常激动!综上所述,有效教学是一项知易行难的实践性课题。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而且非常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这不仅是对教师责任意识和教学水平的重要反映,也是考量师德师风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应当为之贡献自己的聪明智慧和精神力量。

哪吒闹海教案篇5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不但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门艺术。科学合理的提问,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因此,每节课教师都应认真准备,抓住关键,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提出较有难度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备课时设计问题,又如何在实施过程中操作呢?

一、有效提问抓时机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持久,课堂上常常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应及时在学习内容的关键处,以及在学生学习时产生的疑惑和困难处,提出相应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导入新课时提问

一节课,若是导入得精彩,就能在相当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把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到最大,让学生心存疑问,并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探索,洞察获悉知识形成的经过。例如,在教学《人类的“老师”》时,教师出示课题后可以对题发问:“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会立刻想到:人类的“老师”是谁?为什么会被称为人类的“老师”?为什么会以《人类的“老师”》为题?

2.在学生疑问处提问

质疑、解惑是人生获得知识,追求真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想要在教学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得在学生似懂非懂时提问,再和学生一起探讨并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处在当今时代的学生们,显然对于把“心脏带回祖国”的课题会产生诸多疑虑,他们只知道人过世之后就要进行火化。在这方面,教师可以提出设问:“肖邦在异国他乡离开人世,却仍怀着亡国之恨。他的姐姐是否果真把他的心脏带回了祖国?又是如何带回去的?你们可以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来了解。”这一问激起了两种不同观点的热烈争辩:“当时,只带肖邦的心脏回国,这是他的遗愿,要满足!”“只将伟人的心脏带回国是不尊重他的行为!”

3.在创新思维处提问

课堂上,学生固然要学会知识,与此同时,如果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来帮助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创新。此时,教师必须设计出具有启迪性、创造性的问题,来激励学生乐于、勤于思考、探索。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任务得以完成,沉浸在胜利的欢愉中,思维正处于相当活跃的状态时,教师提出启发式问题,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并且和学生一起归纳出结论。这就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例如,在教学《哪吒闹海》一文时,哪吒制服东海龙王后,百姓们又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教师可设问:“如果你是当地的村民,你会对哪吒说些什么?如果你是哪吒,你会对百姓们说些什么?”

二、有效提问抓内容

1.由课题到内容

我们知道,无论是什么体裁的文章,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或者是小说、话剧、诗歌,必然有个画龙点睛、引人入胜的题目。若能抓住题目发问,就能牵一题而动全文。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时,教师设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了解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提出疑问:白衣战士是谁?为什么要写这位白衣战士?为什么要称她是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师继而可以启发学生:“白衣战士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们该向她学习什么?”……

2.由客观到主观

教师提问不仅要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符,问题难度的设置也必须从浅入深、循序渐进。所谓客观问题也就是再现性问题,是能够直接从文中寻找出所提问题的答案的。如《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就可以设问:“为什么说《鲁滨孙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呢?”学生可以从文本中找到很多词句来回答:因为我们要成为如鲁滨孙那样“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学会生存”、学习到“创造性劳动”。……所谓主观是指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它往往由于社会阅历、生活经验的不同而大相径庭。还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课,教师可以提问:“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需要阅读吗?谈谈你的看法。”

3.由点及面

语文教材中知识点的作用是存在差异性的,把精神和力量集中起来,去解决那些文本中的要点、难点,这是达到教学目标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首先抓住教材中的这些点设计问题,再进行扩展,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构成一种提问体系,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探索,从表面的语言文字深入到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情感,就能从一点而涉及全面,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体悟。如在教学《钱学森》一文时,教师抓住“钱学森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中心点开始发问,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钱学森要回国?钱学森在回国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为什么说钱学森是一个值得景仰的伟人?”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到,教学时契合时机又富含艺术技巧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养和技能,这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保证和抬升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需潜心钻研、精心准备好不同类型的提问设计,形成自身特有的、易于学生接受的风格,以艺术有效的提问,与学生共享对话的境界,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哪吒闹海教案篇6

在内容开发上,遵循美术教学原则即基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民族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审美性的原则,经数个途径:教材中拓展,在生活(现实生活和学生自己的生活)中发现,与当地民间本土文化结合,与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结合,丰富了内容,将简单理论知识――技法知识――作品赏析――学生表现实践活动的过程进行的更为多样化。

一、教材中拓展,由课本延伸,制作漫画资料库和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长期以来,在专业化美术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认为卡通画根本就不属于正规的绘画,或被认为是“小儿科”、太低俗而排斥于教材之外。所以,课本中除了有一些讽刺性漫画外,很少涉及卡通画的内容。而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已接受了卡通文化并有强烈的兴趣,甚至卡通画对学生的影响已在世界名画之上。此外,专业的卡通漫画的学习,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门非常奇妙的艺术形式,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体。它要求作画者要有视觉艺术美感,更要涉猎解剖学、戏剧、服饰设计、表演、心理学、道具……方面的学科知识涵养。卡通漫画由于地区差异和传统人文思想等的不同,每一个独立的动画家也会由于自身的审美情趣、取向、经历和艺术素养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在动画造型中也会带有明显而独特的个人风格。因此,学会欣赏多样化的卡通艺术风格,收集漫画理论技法制作资料库,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卡通漫画,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让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和学生自己的生活中发现。

漫画卡通形象早已随各种传播媒体深入到孩子的心目中,也正日益渗透于现代成人社会,比如微软的Office助手、各类大型活动的吉祥物、T恤图案、小挂件等,已构成一种不可忽视的世界性的卡通文化形象。而从客观上说,卡通形象有着夸张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充满想象力的动作和超越时空的情节等,具有极大地创造性和吸引力。所以,若让学生画自己喜爱的东西,最多的莫过于卡通。我们利用卡通画有趣的造型、绚丽的用色和富有想象力的创作方法组织教学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并能引发学生对社会上卡通艺术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所以,以卡通漫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与身边的事,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卡通漫画与生活结合,与身边的故事结合,编写四格漫画和连环画,进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艺术审美观,对生活更加热爱。

三、与当地的民间文化结合,发掘常武地区的本土文化资源,以卡通漫画的形式传播文化。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地方文化与本地学生的背景相贴近,易于情感上的沟通;透过地方艺术,可以使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身边的生活、社会环境,对自身所处的地域、风土人情有鲜明的感知。尤其在当今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差距正逐渐缩小,趋于“标准化”。地方差距的消灭意味着地方特色的消隐,因此美术教学应该保持、发扬自己的特色去面向未来发展的要求,显然,地方文化呼唤着教育,通过美术课堂对学生进行这一教育更有利于其素质的提高。

四、与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结合,以多样的形式诠释“民族特色”。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其中一个体现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与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结合以不同形式诠释了“民族特色”,有从国内传统漫画入手,有从民间皮影学习,有的从北京奥运福娃讲起,更有历史画像砖、剪纸、戏剧及民间泥人面人等都着重于民族之特色,传统之魅力并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中国民族文化造就了动画的造型风格,例如《大闹天宫》、《哪咤闹海》等大型动画在造型设计和动作设计上完全不逊于同时代的迪斯尼动画。尤其在造型方面,带着中国特色和民族的风格。以《大闹天宫》为例,无论是主角孙悟空的造型,还是与玉皇大帝或是四大天王的造型无不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敦煌壁画到戏剧,甚至是年画门神。新片《哪吒传奇》的造型设计则脱离了《哪吒闹海》中平面化设计模式,更空间感和透视感。创作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及美术特点,又加入了许多现代的理念并将一些青春偶像的造型也融入其中。单从哪吒的造型看,它摆脱了传统的葫芦娃式的中国儿童动画造型,变得更有灵性和亲和力。

哪吒闹海教案篇7

[摘 要]教学改革要求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扎实地学语言、用语言。教师精心提炼问题,以有效的提问引领学生拓展思维,就能够促进学用语言的更深入实施。

[关键词]问题 提炼 学用语言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55

学用语言,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可是,如何在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学语言、用语言呢?提问无疑是促进教学深入的导火线,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引擎。

一、问题扫描

1.问题太大,学生思考无方向

执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很多教师都能够发现数字描写是文本的一个突出的写作特点,于是课上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学习体会。有的教师这样设问:默读这一自然段,标画出带有数字的语句,联系前后文读一读,用心体会,看能不能读出数字背后的意思。有的教师这样提问:数字是会说话的,这些数字告诉你什么信息?还有的教师在本课的拓展训练中这样设计:如果让你也用数字来说明,你准备写什么?

上述问题都太大、太模糊,学生不知该向哪个方向思考。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数字有:“20多年”“6次修改”“50多岁”“500多万字”等。这样抽象的数字不具体化,数字背后包含的心血学生就很难真切体会到。

2.问题太白,学生思考无兴趣

《夕阳真美》第二自然段课文:“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有教师这样提问:天空变美了,还有什么变美了?学生说:西山。教师又问:“什么样的西山?学生答:“连绵起伏的西山。”

这些问题就是课文内容的转换,没有思维含量,学生回答时不需要通过大脑的思考,照本宣科即可。这样的问题就不可能激起学生探究挑战的欲望,学生也难以透过语言文字表面,走向语言文字背后。

3.问题模糊,学生思考无目标

《水乡歌》第一自然段课文:

水乡什么多?

水多。

千条渠,万条河,

池塘一个连一个,

处处绿水荡清波。

许多教师提的问题是:“这一节中哪个字出现得多?”学生答:“多;水;河……”当学生还继续猜时,教师着急了:“浓缩一点。”由于问题模糊,指向不明,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其实,答案是学生一读便知的。

二、提炼问题:促进学用语言的关键

由于问题的设计过于随意,没有经过教师的精心推敲和提炼,所以,教学没有触及语文学习的本质问题——语言的学与用,因而导致阅读教学的低效乃至无效。那么,优质的问题如何提炼呢?

1.抽丝剥茧,精心设计主问题

所谓主问题就是教学中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主问题的设计一般可以从以下维度去思考。

(1)紧扣文本题目设问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甚至是文章的灵魂。它往往折射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因此,把课题作为“主问题”的把手,往往可以事半功倍,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妙趣横生,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文探索的欲望。如《哪吒闹海》一文可以聚焦题眼“闹”字设计问题:为什么要闹海?怎样闹海的?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这些问题直抵课文中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便于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同时,又指向了文本是如何塑造哪吒这一形象的。

(2)围绕课文主旨设问

课文的主旨就是课文要表现的意图。在小学的课文中多出现在课文的首尾,一般为文本的中心句。它同样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师抓住中心词句来提炼主线,构架教学流程,设计主问题,必能使“文”与“道”融为一体。如教学《詹天佑》,我们不妨以“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来设计问题: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课文从哪几件事来表现他的杰出的?结合重点语句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3)围绕语用设计问题

课文仅仅是个例子。课文是规范的学生习作的范本,教师可以把课文作为材料,用教材教学生学语文。比如,《广玉兰》一文描写了广玉兰的纯洁与无比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主问题:《广玉兰》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哪些描写“花”的方法呢?学生通过自读感悟,圈圈画画,感悟了语言的魅力,体会了作者的写作妙法。在这样的问题引领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变成了得言、得意、得法的过程。

2.层层递进,有效生成问题群

在教学过程中,主问题的设计应简明概括。但是为了在教学中不断引领学生深入思考,还要预设好一组层层递进的问题群。

(1)横向拓展型

在教学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其中某个问题的理解能从原有的知识框架中跳出来,在时空上做拓展性的延伸。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围绕着司马迁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等问题,通过补充资料,促使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再横向拓展抛出问题:“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人物?”学生通过想象延伸出新的信息,像谈迁、诺贝尔等。这样,通过思维的延伸,学生将不同的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更深刻、更实际地理解了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

(2)深入探究型

把教学难点设计成一个大问题,然后把这个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这些小问题的过程中,对大问题产生新的认识,一举突破难点。如《晏子使楚》一文,可设计问题:“你认为晏子是个什么人?”“课文是从哪几件事来突出表现晏子的聪明与优秀的口才的?”“他是怎样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优秀的口才来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的?”“为什么这些话能表明他的聪明才智与优秀的口才?”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同时,领略了晏子的聪明才智和优秀口才,他的形象地在学生心目中立体起来,丰满起来。

(3)理解运用型

崔峦老师曾谆谆告诫过我们:当下的阅读教学,固然要坚持语言内容的理解,但更需要花大力气、用大工夫关注言语形式,让学生知道课文说了什么、写了什么,更要领悟到课文是怎样说、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写,从而逐步扭转长期以来把内容和形式割裂开来,只顾内容不顾形式的片面做法,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到言意互转、言意共融的本来面目上来。

如教学《理想的风筝》,可围绕“学习抓住动作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这一语文知识点展开教学。先是阅读思考:“认真阅读课文,刘老师放风筝的表现中,哪些让你印象深刻?请找出相应语句,体会他的内心。”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并透过“故意撒手”“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等动作语句,体会到了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和性格特点的表达效果和重要作用;最后,教师强化认识:提供一个动作细节描写或神态细节描写的阅读材料,在同质或异质的拓展阅读中,再次加深和强化对细节描写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如此以语言学习带动内容理解和情感体验的教学,强化了语言形式的学习和体会,达到了言意兼得的教学境界。

哪吒闹海教案篇8

关键词:语文;课堂;细节;精彩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73-1一、抓住细节,巧妙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导语的设计应该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例如,在教学《哪吒闹海》一文时,导语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在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很多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愿意给大家讲讲你都知道谁?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人,板书:哪吒。在黑板上写下名字“哪吒”,补齐课题。课题中哪个词让你感受最深?(闹)请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在纸上写下你由这个词所想到的某一件事或某一句话。由于问题浅显,且提问的方式轻松活泼,学生很快就写好了。紧接着,教者随机抽出几名同学的片段做出点评。这样,老师就很自然的把这课文内容揭示出来了。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激发学生灵动的思维,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把握细节,完美过渡

过渡语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教学语言,它既能帮助学生总结回味学习内容,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强烈欲望。而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注重点大都放在钻研教学环节是否紧凑、合理、激趣,往往不怎么注意过渡语言的恰当使用这样一个细节。如果课堂教学的一个个环节是颗颗珍珠,那过渡语就是串联这些珍珠的丝线,缺少这条线,再好的珍珠也成不了美丽的项链。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中,教者是这样过渡的:“庐山除了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还有横看成林侧成峰的山峦,更吸引人的是它那神奇美丽的云雾。今天请大家随着作者的脚步去细细领略一番,把所见到的奇景和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到了交流学习环节:“美景引人入胜,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更是瞬息万变,它的神秘在哪呢?请大家运用小组集体的智慧,一起分享你们的收获。”这样的过渡语是多么优美。精彩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那充满渗透力、逻辑性、启发性的过渡语。

三、打造细节,有效提问

在教学中,教师会对学生进行提问,特别是在延伸拓展阶段,这就更加要求老师注意到提问的细节。问题的难易应适度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能正确答出为宜。若题目难度大,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回答,也可以分解为阶梯式的问题,逐一提问。此外,题意必须要明确,问句不能有歧义,问域不能过大,不能因选词造句不当引起学生疑惑、误解和猜测。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课时,我试教了几次,刚开始是这样提问的:“同学们,学完课文,你们也想变成什么呢?”当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没人回答。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不得不又提示:“请先说说我想变成什么,再说说去干什么。”虽然如此,但举手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即使有几个人回答,说的答案也雷同。于是教后我进行了反思,改进了提问:“在夏天,你最喜欢哪些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这时我接着再问:“假如老师给你们一根魔法棒,你可以想变什么就变什么,那你最想变成什么?然后去干什么?”学生同样都举起了小手。相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问话,学生的回答大相迳庭,刚开始的提问设计,让孩子感受到的是生硬的规则,使孩子对说话产生了恐惧的心理,不敢大胆表达;而后来的提问设计,则是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找准了孩子的兴奋点,巧妙地化解了难点,将表达的要求融进了情境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于是孩子们个个想说、愿说。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表达,真正的语言训练,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最有效的。

四、捕捉细节,精彩评价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案范文 下一篇:舞动青春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