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统计图教案范文

时间:2023-11-18 19:25:57

扇形统计图教案

扇形统计图教案篇1

一、 拓在概念的联系点

案例一:《认识公顷》

师:把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排一排,从小到大依次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前面相邻的面积单位进率都是100,平方米和公顷的进率是10000,你有什么疑问?

生:平方米和公顷之间是不是还有一个面积单位?

出示: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公亩 公顷

100 100 100 100

师:想一想,怎么规定1公亩的大小?

生:边长1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亩。

师:如果把1公亩叫作平方十米,那么公顷又可以叫什么?

生:平方百米。

师:我们下面学的更大的面积单位就是?

生:平方千米。

师:你能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吗?

出示:2.6( )=260( ) 700( )=0.7( )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说说不同的填法。

师:关于面积单位还有许多知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了解。

在概念系统化中理解和巩固概念,是概念教学的一个特点。公顷这一面积单位比较大,学生很难获得直接体验,借助已有的经验,理清概念的来龙去脉很重要。这个案例中,教师抛出的问题正是许多学生感到困惑的,产生疑问很自然。对公亩知识的拓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各个相邻面积单位进率之间的联系,完善了知识体系、丰富了教学目标。而平方十米、平方百米、平方千米名称的叫法,是一个亮点。他们沟通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

二、 拓在概念的迁移点

案例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出示思考题:幼儿园买来一些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组,正好分完;平均分给4个小组,正好分完;平均分给6个组,也正好分完;这些糖果至少有多少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思考?

生:找出3、4、6的最小公倍数。

师:怎么找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呢?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生1:先分别列举出3的倍数、4的倍数、6的倍数,再找出最小公倍数。

生2:把6的倍数列举出来,看是不是3和4的公倍数。

生3:直接找出4和6的最小公倍数就行了,因为6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

师:同学们真厉害,能利用今天学习的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想到求3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不是也适用于找4个数、5个数、甚至更多数的最小公倍数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研究。

概念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类比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这个案例中的思考题是在教材思考题的基础上改编的,教材中的原题是:暑假期间,小华、小明和小芳都去参加游泳训练。小华每3天去一次,小明每4天去一次,小芳每6天去一次。8月1日三人都参加了游泳训练,几月几日他们又再次一起参加训练?因牵涉到时间的问题,放在新授课中难度偏大。这里改编成学生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使学生更方便地运用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找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调动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经验,综合运用其中的规律,既有效地巩固了新知,又拓展了思维。

三、 拓在概念的核心点

案例三:《扇形统计图》

师:为了了解我校学生的出行方式,孙老师随机统计了100位同学上学使用交通工具的情况,结果如下:

师:根据上面的数据制作成扇形统计图,你想怎么画?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生1:先画一个圆,表示统计的总人数。

生2:计算每种出行方式的人数是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生3:用360°乘对应的百分数就可以得到每个扇形的面积。

师:老师画好了,可是忘了标名称,你能帮我填一填吗?(出示图1)

师:有一位老师画的跟我不一样,你知道他想统计什么信息吗?(出示图2)

生:他统计的是步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人数。

师:还有一位老师画了这样的统计图,你知道他统计的是什么信息吗?(出示图3)

生:他统计的是绿色出行和非绿色出行的人数。

师:同样的数据,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制成不同的扇形统计图。如果只需要了解我校学生绿色出行的情况,用那幅统计图?

生:第3幅。

师:扇形统计图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了解、去发现,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

扇形统计图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内容,2011年版新课标指出: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因此,在教学时有机渗透数据分析观念尤为重要。这个案例中,看似要求学生画扇形统计图,其实是通过画出不同的扇形统计图引发思考,让学生深刻感悟到同样的数据,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制成不同的扇形统计图,凸显了概念的核心内涵。虽然教材没有画图的要求,但这里进行画法的讨论,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理解,也有利于和中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四、 拓在概念的延伸点

案例四:《认识面积》

出示图4。

师:哪一块涂色部分的面积大?为什么?

生:一样大,因为都是6格。

师: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谁的周长大?为什么?

课件演示,得到结论:左图的周长大,因为左图的周长是14厘米,右图的周长是12厘米多一些。

师:比较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你发现什么?

生:面积相等,但是周长不相等。

出示图5。

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后展示。

师:比较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你又发现什么?

生:周长相等,但是面积不相等。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

出示游戏规则: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看图形时,另一组学生闭眼不看(请一组学生看的是4格,另一组学生看的是6格)。

师:猜一猜,是哪边同学看到的图形面积大?

引导得出无法比较,因为标准不统一。

师:比较面积的大小需要统一的标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扇形统计图教案篇2

关键词 扇文化 现代产品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中国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已经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一系列成功的设计将中国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又推向了一个高潮,让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去探索、实践。

1扇文化

扇子是引风用品,夏令必备之物。中国的扇和扇文化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扇子的雏形,传说有“舜作五明扇”。殷商时的羽扇除纳凉祛暑外,还给帝王贵族做障尘蔽日、凸显皇家威严的仪仗。后来用作扇风取凉的用途就越来越普遍了。汉代出现了扇子的新形制――团扇,也称“合欢扇”,暗合中国人诸事求圆的情结。到唐代扇子的种类日益繁多,有羽扇、素罗扇、团扇、纨扇、福寿扇、碧纱扇、蝉翼扇等,形状也有了丰富变化。折扇的出现始于宋代而盛于明代,明清以后的扇子不仅从扇骨、扇柄、扇坠、扇袋、扇流苏等艺术装饰配套上非常考究,工艺加工也更为别致,扇子甚至成为人们身份地位、审美倾向、情趣追求的象征。

一把小小的扇子本意纳凉,驱逐酷暑,气清风和,得到一种身体上的舒适愉悦感,不意却成为抒怀之物,被赋予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一种饶有意趣而有浓厚底蕴的扇文化。

2扇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中华文化的探究,必须善于抓住文化精髓,融会贯通,既不能过于追求显现文化而脱离现实,也不能完全沉溺于时代没有文化的烘托,因为这样设计的产品将如沧海一粟很快被淹没。所以,对于扇文化,我们要在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语汇中找到一个合理的契合点,将传统艺术的精髓融人现代设计理念中。

2.1以形式化的方式与现代产品设计融合

形式化的方式并不是简单的图形套用,而是要去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并与外来元素完美融合,做到既能相融又不会失去原本的特色,让传统图形成为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如图1),雅鼎卫浴这款清风徐来龙头以中国的折扇文化为设计理念,将冰冷的金属龙头设计得柔美、内秀。其运用最简单流畅的线条,既生动地传达了东方精神,又融入了时尚要素和现代科技元素,满足了人们在视觉上与精神上的双重享受。

2.2 以符号化的方式与现代产品设计融合

将传统的使用方式、造型特点与心理感受做现代的阐述,并能非常巧妙地以其特有的方式来解决一定的问题的设计――这样就是传统元素有效的符号化设计。而这具体的符号化,是通过把客观形象、色彩与观念以主观意识和自我需求用一定的手法将人们所熟悉的扇子加以抽象、分解或重构,使之成为某些典型意义或象征意义的符号,并在产品构成中拼贴运用,从而使新与旧、今与古带着某种联系,获得新的形象和意境。

诺基亚Open(图2)4G概念手机便是以折扇为灵感来源,提取了折扇中折叠收放的这一元素。当诺基亚Open为我们展示其可旋开的“柔性触摸屏幕”的时候,或许所有的人都应该感到震惊。这种像纸扇一样打开的屏幕,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使用方式和使用感受。

这款扇子时钟(图3)则是提取了折扇中扇褶这一元素,将其融入进了现代的时钟设计中,把它变成了一个优雅的生活用品。扇子时钟的每一个扇褶的突出部分(也就是棱角部分)代表一分钟,给人们一种新颖地阅读时间的方式。

2.3以意韵化的方式与现代产品设计融合

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视点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传其“神”,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剥离了元素与符号以及造型之后的传统已无法让我们再依赖它的外部表象了。但剥离后显露了我们更深一层可利用的精髓,这就是我们的观念和精神。也许利用它们所设计的产品上找不到传统元素的具体形象,但细细品味之后,那种古韵悠长会让你激动不已。

摩托罗拉V70(图4)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乍一看,我们看不到扇子的任何元素,但是当注意其与众不同的接听开盖方式时,我们可以发现可随心360度旋转的接听开盖设计灵感来自于东方的折扇,在舒缓的旋转中,惊艳绝伦的V70全貌逐渐展现。

3设计总结

扇文化可以通过形式化、符号化、意蕴化的方式与现代产品融合,笔者将从这三个角度分析、实践折扇与现代产品的融合。

3.1 扇子的形式

折扇造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打开时所成的扇形的形状,由于扇形这一形状与折扇的联系非常紧密,让人看到它就会联想到折扇,所以扇形这一元素可以直接融入到产品的形态中。

3.2 扇子中可提取的符号

折扇收合自如的使用方式是其一大特点,将这种使用方式提取出来作为它的一个代表性符号,可以运用于产品的收纳设计中,从而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提取其通过一个支点,旋开扇面的这一动作作为它的一个符号,可以为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打开方式上提供一个很好的灵感;折扇在打开的过程中,扇面的面积逐渐变大,扇形逐渐显现出来,这样的一种状态也是折扇的一个特点,所以也可以作为一种符号提取出来;折扇的扇褶也是其一大特征,亦可以提取出来作为它的一个符号。

3.3 扇子所包含的意蕴

人们最初是用来驱虫纳凉的,即使到了现代,风扇空调取代了它的位置,其欣赏价值已远远超过其实用价值,但提到扇子,还是会给人们一种清风徐来的凉爽舒适之感。

而一些文人墨客则喜欢在扇面上舞文弄墨,显露风雅,还喜欢拿有题字的扇子跟香闺里的小姐们交换绢帕、汗襟儿,当作定情信物。一些小说、演义里头,扇子还可以用来做兵器。

3.4 设计方案

通过以上对折扇在形式、符号化已及所含意蕴的分析,笔者选取了通过符号化的方法将扇文化融入到健康秤的设计之中。因为市场上现有的健康秤只有一个显示示数的屏幕,人们在使用时只能简单地看到一个生硬的数字,可能对自己的体重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通过提取折扇在打开过程中扇面面积逐渐变大这样的一个符号,将其融入到健康秤(图5)的设计之中,让人们在站到秤上看到示数的同时,能够很直观地看到自己的体重随着示数的不断增加,下面的部分会像一把折扇一样逐渐打开,体重越重,“折扇”打开的幅度越大,这样会让使用者对自己的体重会有一种直观的感受,增加产品体验的乐趣。

4结语

每一个成功的产品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与灵感来源,而传统文化与民族元素无疑是这些来源的重要依据,所以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与民族元素的精神内涵,将其和谐地融入到现代产品设计中,为时尚的风格和流行的品位服务,使设计有更深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蒋竹鸣.从火炬看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运用[J].技术交流,2009,5.

[2] 王珏.现代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3] 黄慧琴,周丽丹.传统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符号化探究[J].科学教育家,2008,10.

扇形统计图教案篇3

关键词:女书 装帧艺术 抢救性整理 开发应用

一、女书及女书的装帧艺术

女书是女书书法本体与女书载体艺术的统一,两者的关系不可分割。

1.关于女书

女书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流传于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及其毗邻地区。女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是指女书作为一种独特的性别文字,包括其字体的形、语音、笔画结构、组合方式、使用功能等,它仅限于妇女交流、使用;广义的概念指女书是当地特定历史条件下女性情致和生活智慧的产物,是一种苦情文化,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女性专用的语言文字,即“女字”,当地妇女把汉字称为“男字”,自己所使用的文字称为“女字”或女书;二是指用“女字”书写的作品;三是指书写女书的载体,如扇面、巾帕、女红、纸帛等物件。

女书和相关的女红文化与以中国女红文化为代表的民间手工艺术的关系非常密切。女红又称“女工”或“女功”,旧指妇女所从事的纺纱、织布、刺绣、缝纫等生产工艺活动。女红文化是由这种“女红”的存在和发展形成的社会文化现象。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精通和擅长女红的女性群体,并在数千年的女红经验积累中将这种女红技艺发展成为精美的占中国民间美术主导地位的民间工艺品,这些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少有的。新中国成立前,女书之乡湖南江永及周边地区同其他地方一样,妇女没有学习文化的权利,却有着从小学习女子工艺、终身从事女红的义务。除了纺纱、织布、缝纫等女红工艺外,女书之乡的女性还精于刺绣、挑花、织锦、绘画、剪纸、做八宝被等女红活动。旧时江永盛行缠足之风,被缠足的女子行动不便,大多数时间待在自家楼阁上做女红来消磨时光,被称为“楼上女”。“楼上女”一生最宝贵的时光都用于从事女红,勤劳巧慧的女性秉性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她们不甘寂寞,常邀友结伴,三五成群边做活边唱“女书”,也自然而然将女书织绣在巾帕上,或用竹棍写于布上,之后又出现以纸代布,以笔代棍的情况。做女红、识女书成为她们在狭小的生活圈子里寻求精神寄托的一种方式。

湖南江永上江圩一带流传着三种女字来源的传说:九斤姑娘创造说、皇妃胡玉秀创造说和盘巧创造说这三种传说共同的特点是将女书的产生与女红技艺联系在一起。尽管传说不等于历史,但是女书与女红的关系的确令人深思。如何红一教授所说,江永织锦中通经断纬,反面织正面看的方法以及斜织法,与某些女书的构成相似;挑花又称“十字绣”,其针法特点为斜十字针迹,数纱挑织,交叉运针,这种针法与女书笔画走势相近。这不难证实女字字体结构和书写方式与女红相似、女字与女红图案有极大的关联性。

当地还有以字符为图案元素、制成女红用品的传统。《江永县志》载当地妇女纺织花带,“多编喜、寿、福、禄等字样,也有吉祥图案,八根花带缝合在一起,就成了珍贵的八宝被面”这一带女红工艺的一大特色是让大量文字如女歌、汉字吉祥用语等进入女红制品,反映了当地妇女对文字的热爱和崇拜心理。由于她们在文化地位上十分低下,渴望与男性一样读书识字而又难以实现,只好利用手中的女红来另辟蹊径,创制出能发挥女性优势,而男性又无法取代的文字符号。再则,女书流传至今的几个重要传统载体:三朝书、扇书、帕书、织带等无疑是女红作品,我们可以说它们是女书载录并传承的方式,它们构架了女书流传区当地女性的精神世界与艺术审美。女书之乡的许多女书高手既会写女书,又会描女红,还巧于织绣、剪纸,正说明女书与女红为代表的民间手工艺相伴相生,密不可分。

2. 关于女书的装帧艺术

书籍装帧是书籍生产过程中的装演设计工作,是在书籍生产过程中将材料和工艺、思想和艺术、外观和内容、局部和整体等组成和谐、美观的整体艺术,兼备绘画和设计的特点。女书装帧艺术指所有对女书的装饰形式,具有明显的外在表现形式,其功能作用为以女红技艺为代表的民间手工艺为手法,装饰载录女书文字作品的载体实物,使其美观、长于保存并展现女性独特情思,是女书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女书装饰艺术与以女字为代表的女书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了女书内容与形式上的完美统一。女书载体三朝书(册书)、帕书、扇书等几种装帧类型共同构成了女书特有的装帧艺术。女书的装帧艺术呈现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种:三朝书封面、插图以及图文并茂的扇书和帕书。以下对女书装帧艺术作简单介绍。

①“三朝书”

当地姑娘出嫁后第三天,女家要向男家赠送“三朝礼”抬盒,盒内除精美食品外,必须有“三朝书”――用女字写成装订成册的婚仪用书。“三朝书”为当地婚嫁习俗中最珍贵的礼物,因此特别重视装帧上的美观。它是由新娘要好的女性亲戚和女性友人们用女书书写和特制的线装手工书本,装饰最为精巧、别致,形似中国传统线装书。“三朝书”结构较为简单,由封面(底)、副页、内页、书脊等几部分构成。它沿袭了中国古籍线装书的精典装帧形式,但受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做了明显改动,其封面设计和装订方式,及在开本、副页、版式以及纸张的使用与上都传统书籍有所区别,使其更符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具有浓烈的本土气息。开本介于32开至 16开之间。内页主要包括女书正文(对新娘的贺喜之辞和陈述自己与新娘非同一般的情谊)、剪纸包角、吉祥八角花装饰、空白页(一般用来夹女红所用的五色丝线、花样或剪纸图案等或留给回门女子续写)等元素。封面一般采用黑色、深蓝色自织或机织土布,里子常见为蓝绸缎布或蓝、黑色棉布。封面和封底四个角上,用正方形红布包角。书脊装帧的形式在用线上较为讲究,要比线装书复杂。它右侧的书脊采用边手工缝制的双线装订,一般是大小相等的六个呈“回字纹”图案排列,其线脚细致、考究,一半在封面、一半在封底上。回字形”的书脊装订设计巧妙,其走形是一去一回,恰好反映了将新娘送去婆家,三天后再接她回娘家这一“三朝回门”的习俗。

②扇书

扇书是湖南江永上江圩一带妇女们用于姊妹间结交赠礼、三朝贺礼、祈福许愿之物。所用的扇书类型主要为白纸折扇。扇书有以下几大用途:一是地女子在闺房结伴织布做女红之余,为了消愁解闷,将女书写在白纸扇上唱读;二是结交姊妹、老同的时候,互相赠送书写着女书文字的纸扇,以表达情感;三是每逢特殊节日、祈福祭祀时,当地女性将自己的愿望写在纸扇上,在庙前烧香跪拜后吟唱,唱罢低头许愿后烧化,祈求女神保佑。题扇书习俗承续了中华文化中较为隐秘而优雅的传统,展示出江永女子一种温婉而又重情义的审美格调。

③帕书

女书文字也以巾帕的形式出现,便于携带收藏以及姊妹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也具有一定的祭祀功能。巾帕上通常以女书文字为主,装饰图案为辅进行布局排列。装饰图案内容多以植物、动物为主,表达求吉之含义。

剪纸、刺绣、织锦、手绘等民间工艺美术手法也是女书装帧艺术的表现手段,在女书传承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 的女书传人都精于女红,以女子心灵手巧优势将女书文化融于生活之中,传承至今。女书载体按形态分也可分纸、书、扇、巾四类,前三类以纸笔书写而成,后一类为女红工艺所为。无论哪种载体,女书的存在方式都讲求形式美。如写在纸张上书写女字,四角要配以花纹;写于纸扇之中的女字,也要插绘别具情思的花鸟图案;装订成册的“三朝书”更是特别,每页四角常或贴或绘剪纸花样,中心绘有外形看似一致样式却别有洞天的八角花;封面书脊以排列整齐、无打结的双线手工缝制成线脚细致、考究、大小相等的六个“回字纹”图案,寓有“双双对对”等吉祥之意。女书的插图,多以意写形,祥云花草、凤鸟飞蝶,想像的空间不受时空的限制,也不受自然形态的束缚;可以让四时花开同枝,八方果香共园。原本乏味枯燥的文字识读活动借助书写、吟唱、剪纸、绘画、刺绣等方式而变得妙趣横生、多姿多彩,以致经久不衰、绵延数百年。

3. 女书与女书装帧艺术的关系

女书装帧艺术是女书载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女书文字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女书文化整体,完成了女书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女书装帧的首要功能是通过女书文字与女红技艺的结合来记录、传承、绵延女书文化、呈现作者的审美情趣,是传承女书文化的主要途径与方式。在女书文化整体内,文字是灵魂,装帧艺术是骨架,可以说,女书若无形式――即装帧艺术的支撑,其可见的实物文化传承便无以为继。雅致女书的装帧艺术在传录江永女性别致的情思时,还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感,这是装帧在实现其功能后所延伸出来的审美价值。

虽然女书文字的信息交流价值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逝了,然而女书装帧艺术作为为民俗工艺品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依然存在。这种通过形式美法则表现出来的美感,一旦与人的某种心理产生感应就很容易使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种装帧艺术有助于最大程度上发挥女书文化的经济效应与收藏价值。深山里的野玫瑰――女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发现,三十多年来,不同领域对女书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尤其以对女书文字的构造、女书作品内容的分类、女书的传承等方面的研究为主,并且出了很多可喜的成果,使我们对女书的认识也逐步推进,更全面、更清晰。但是,对于女书流传至今重要载体和其背后的装帧艺术的研究门可罗雀。我们已经大量抢救、搜集了已故女书传人留下来的文字资料、语音资料,这固然值得庆幸;但研究目光主要集中在了文字上,缺少对女书载体和形式的关注,将女书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剥离了,形成了研究者研究文字、收藏者收藏书(帕、扇、织带等)的局面;由于缺少了对其装帧艺术的关注,对女书的保护与传承就显得些许呆板,失去了原汁原味的东西;正如谢明尧、赵丽明(《女书读本》)指出的“后女书时代面临的问题不是失传,而是失真。”

二、女书装帧艺术的抢救性整理

1. 女书装帧艺术抢救性整理的操作方法及途径

作为大学生创新团队,课题组在何红一教授指导下对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及周边村庄上江圩对女书及其载体三朝书、帕书、扇书、织带等进行了田野调查。调研期间,先后走访了江永县县政府文化部、民宗局、宣传部等部门与位于上江圩的女书园并采访了周边村落的女书传人何艳新、蒲丽娟、胡美月、胡欣等(何静华老人因病住院不得见,欧阳红艳因忙于县内事务也不得见。),以及女书之乡的居民何善簪(曾参与《雪花秘扇》的演出);针对传统女书载体是什么、背后有何民俗意蕴、制作者的审美情趣、三朝书的制作工艺、如何激发现代女书传人的传承积极性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以继承原有传统的基础上、对女书载体中典型元素进行提取、整合与弘扬为原则,经过分析归纳、载体特征论证、拍摄三朝书制作工艺等方法途径对女书装帧艺术进行了初步的抢救性整理。

2.女书装帧艺术的抢救性整理个案――以“三朝书”装帧艺术整理为例

线装书就是用线装订书籍,然后再用线把封面和内页装订成册,线露在封面之外的装订形式。线装书始于唐末,兴盛于明中期万历年间。中国古代的纸本书,分为卷轴和册页两个时期。汉、唐两代只有卷轴形式的书。晚唐后卷轴书过渡到册页书,装订的形式和方法也经历了很多次的演变,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直到明代才开始出现了线装的册页书。考究的线装书,都采用绢线装订打结,并在钉扣上下包角,目的是可以保护书籍。线装书的孔和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一般是四眼订,也有六眼订和八眼订的形式。书皮(也称书衣、封面)是线装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古代传统书皮都非常古朴、充满书卷气,主要传递出一种尚雅气质,讲究典雅,这与我国传统审美文化的观念是一致的。邱陵所著《书籍装帧艺术简史》一书中将传统线装书的装订工序分为折页、分书、齐线、添副页、草订、加书面、截书、打磨、包角、钉眼、穿线、贴签十二道程序。

书的装订艺术多集中在 “三朝书”当中。据目前掌握的三朝书资料来看,三朝书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清朝正式线装书蓬勃发展的时代。从其装帧方法上看,三朝书继承了我国传统的手工线装册书装帧方式,但又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民俗特色。一本三朝书的成形分为制作内页、封面、包角、封面内层、缝饰花带、缝制书脊回字文等六道工序;书衣为当地女性喜爱的、象征沉稳内敛的黑、蓝色土布,十分古朴大方;“三朝书”既用于书写女书作品,又用以夹放女红针线、绣花剪纸图案和绣花时用来垫底的蚕丝片等,既是书,又是“箱”,无论从制作工艺还是用途来说都无不体现着当地女红特色;一本装帧精美的三朝书,包含了剪纸、双钩线描、针黹艺术、色彩元素、夹层结构元素、吉祥图案元素、肌理元素等等。

3.其它形式女书装帧艺术的抢救性整理

扇书、帕书、插图等其他形式的装帧手段主要集中在材质和内容排版设计上,且以扇书为例。

扇书的女字书写布局为半圆弧状,文字的排列高低不一,又和谐一致;大部分扇书中央多配以外形类似、内容变化万千的八角花等图案予以装饰,但扇书中也不乏于一侧扇面的半边绘满花鸟枝叶的写意图;加以娟秀的女字,扇书整体排版美观大方。

在女书图案中反复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插图图案为一种被称为“八角花”的图案,根据田野考察搜集到的八角花图案以及何红一教授的收集及研究看,这种“八角花”图案已有近20种。“八角花”图案实际上为八卦图案。其外框状如蛛网,八角八边,内框绘以花鸟瓜果组成的吉祥纹样。有的边框内还绘出八个卦象符号,其标识性更为明显。女书中的八卦,只保留了工整对称的八角形框架,框内充填的则是表现主人公理想追求的吉祥图案。这些八角花图案可用于剪纸,也可用于刺绣。其中富有代表性的有:

(1)瓜瓞(蝶)绵绵:通常表现为瓜类植物加蝴蝶;瓜瓞是大小瓜类的总称,包括金瓜、南瓜、葫芦;瓞为小瓜,又与蝴蝶之“蝶”谐音;多表达生命繁衍的主题。女书中的“瓜瓞绵绵”纹样变化十分多,可根据作者不同的心境和秒思自由搭配瓜瓞。

(2)龙凤呈祥:通常表现为龙凤对举,相伴翱翔。女书中的“龙凤呈祥”角花,分别由双龙双凤构成;女书中的凤凰,还常常与花鸟蝶纹配对,寓凤穿牡丹、凤凰、鸾凤和鸣之美意。

(3)连生贵子:女书图案中的连生贵子,多由莲族图案加桂花组成。莲,谐音“连”,桂花象征贵子。

(4)福寿双全:女书中的“福”通常以蝴蝶、蝙蝠、佛手表示,主要取它们的谐音,再加以象征长寿的寿桃,表示福寿双全的含义。

三、女书装帧艺术的开发与应用

女书装帧艺术是女书文化中最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世界多元文化的兴起而日益凸显。我们将女书装帧艺术加以提炼推广,有利于女书文化的推介,符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趋势。

女书装帧艺术的开发与应用要在尊重原作、保护原作的基础上,寻找这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对接的契合点,推出不同种类的女书衍生品。就目前我国传统文化衍生品设计而言,缺乏好的创意是硬伤,形式的单一,载体的短缺,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针对女书这一传统民族的文化,我们可以将其衍生产品定位为女性产品,拟从以下三方面应用功能的开发进行构思:

1. 环境装饰

女书是文字,也是艺术。女书文字符号本身就具有装饰性。她由右至左,竖行排列。书写得好的女书,竖行整齐如线,横排也是插花对空;女书文字大致都呈菱形,其笔画刚中带柔,柔中带刚,整体都蕴含着浓郁的美学特质。在书写中,以弧形笔画居多,结构完整,构图整齐,飘逸秀丽,具有律动感,充满着女性的气质,极具观赏性,完全可以设计成为女书壁纸、女书壁画、女书装饰画、女书书法挂轴等。

我们也可从解构女书审美中的曲线审美与色彩审美的角度出发,以此设计出既有现代文化理念与装饰价值,又有传统女书审美的剪纸风格的作品。基于此,在何红一教授的设计与指导下进行实践尝试,制作了一组女书剪纸作品,于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展出。作品分为三组,其一是女书扇,一面由女书传人胡欣写好“绣花歌”女书书法作品,中绘八角花,另一面熨有金色楚凤;其二是卷轴,有两种,一种是女书书扇的卷轴,内有四个不同的扇面和四组女书吉祥语(民族振兴,中华梦圆;天下妇女,姊妹一家;巧剪吉祥,智写春秋;莺歌燕舞,四海同乐),另一种是对轴卷轴,设计了四幅,每幅都有不同的纹饰,外添颉长的菱形边框做统一,内阴刻女字,两组四字女字成语一对,装裱为一幅。(中华女书、传世珍宝;红梅报春、百花齐放)作品在博览会上展出,受到专家与观众的好评。

2.礼品、旅游纪念品

三朝书整体外形精致古朴,封面肌理层次丰富,用色十分讲究。我们可以将原生三朝书作为开发对象,将其进行大小、薄厚、材质等变幻,设计成为具有女性文化标志、女性风格及地域特色的纪念品和礼品;如袖珍三朝书摆件、包装盒、笔记本、书签、“三朝书”礼品等。

3.日用品装饰

将女书和女书文化元素(刺绣挑花等女红技艺、剪纸元素、吉祥图案元素、色彩元素、三朝书夹层结构元素、肌理元素)运用在丝巾、围巾、披肩、挎包、手袋、门帘、服装、鞋帽等物件上,使其更具有女性文化情趣与意味。

四、结语

虽然女书文字的信息交流价值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逝了,然而它的装帧艺术作为民俗工艺的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依然存在,是一份意韵悠远、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珍贵文化遗产,亟需在抢救的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使其弘扬光大,为美化新生活服务;同时,美丽实用的载体也可促进女书文化的推广,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何红一.中国女书现象的民俗价值.《亚细亚民俗研究――东亚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民族出版社,1997

[2]何t一.女书装饰艺术的文化色彩[J].寻根.2001.04

[3]夏晓辉.从美学出发谈书籍装帧艺术的语义[J].企业导报,2016.04

[4] 陈彦卿.“三朝书”的文化内涵与装帧设计[J].视觉分析 2015.11

[5] 梁惠娥,王中杰.传统女书载体的流变研究[J],创意与设计 2014.04

[6]赵岩.传统线装书设计的传承与创新应用[D].河北科技大学,2015.06

[注:本文是部级大学生创新训练《女书装帧艺术的抢救性整理和现代应用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参与本文写作的还有刘裕雯,杨兰,该课题指导老师为何红一]

扇形统计图教案篇4

【关键词】 细节;细节教学;精彩细节;创造;功力;效益

近期研究者将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理念用之于数学教学.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事,也应做于细. 如何操作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的细节增加数学教学效益呢?我想从两个案例来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案例一 二把折扇的功效——细节产生效益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 细节不是科技尖端,是极其简单极其容易的事情. 我们在教学中需要长期积累,注重对每一个细节的观察,设计中不断地训练和提高,这样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成功才会不期而至.

以下是“扇形的面积”的教学片段.

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扇形,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在哪儿看到过扇形?

生1:我在一些统计图上看到过扇形.

生2:打开的折扇就是一个扇形.

生3:刮雨器转动时形成的图形就是一个扇形.

生4:孔雀开屏形成的也是一个扇形.

……

(教师拿出一把折扇,并演示把它打开到不同的角度.)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同样一把折扇,打开的角度越大,扇出来的风就越怎么样?打开的角度越小呢?

生5:折扇打开的角度越大,扇面与空气接触的面就越大,扇出来的风就越大;打开的角度越小,扇面与空气接触的面就越小,扇出来的风就越小.

师:这名同学很有生活经验,而且还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由此可见,扇形的面积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6:扇形的面积与它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师:扇形的面积除了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外,它还取决于什么呢?(教师又拿出另一把小一些的折扇,并演示把两把折扇打开到相同的角度,再叠放在一起)大家注意看,这两个扇面,哪一个面积比较大?哪一个面积比较小?由此可见,扇形的面积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7:扇形的面积还与它的半径的长短有关.

生8:扇形的面积取决于它的半径的长度以及圆心角的度数.

……

这是一堂典型的利用细节生成的教学课. 细心的教师拿了两把折扇,通过这么一比较,学生就能很清晰地明白了哪一个扇形的面积大,并且很容易让学生去思考扇形的面积与什么因素有关. 两把折扇从一个班被转借到了另外几个班,利用小小折扇这一细节发挥了非常大的教学功能. 我们的教师需要把一些不起眼的细节转变成生动教学的诱因. 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只要我们的教师有了一种自觉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便会发现像折扇、身份证、年历卡等常见的生活物品都能够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增添精彩. 教师既没有使用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也没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学生同样学得非常积极、主动. 教师用点睛的细节设计,换来了学生最大的收获. 追求课堂效率的最大化,理应成为我们数学教师的本质追求. 当教师有一双慧眼(敏锐发现的眼光)、一个慧脑(追求效率的最大化)时,教学就能多些生动与和谐,我们的学生就会多些灵动和收获.

案例二 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我们要重视细节,将教学小事做细,并培养成一种习惯.

以下是“我有新的简便方法”的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求棱长分别为5,5,10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有图).

生:(5 × 5 + 5 × 10 + 5 × 10) × 2.

生:5 × 5 × 2 + 5 × 10 × 4.

师: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生1:我想出了一个更简单的方法:5 × 5 × 10.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上、下底面的面积有2个5 × 5;由于5 × 10可看做5 × 5的2倍,因此其余四个面的面积就有8个5 × 5. 共计10个5 × 5,所以列式为5 × 5 × 10.

师:聪明!他的思维很独特.

生2:我还有一种新的简便算法:5 × 10 × 5.

师: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2:前面的面积是5 × 10,侧面共有4个5 × 10,而上、下面的面积和是1个5 × 10,于是列式为:5 × 5 × 10.

师:生2的思维更独特.

鼓掌……

一、把目光放在学生身上(目标)

可以说,数学课堂教学的成果和服务最终都是为学生服务的,都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数学思维. 但是这一目标如果不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那么这只能是一句空话. 案例中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不断鼓励学生,让他们痛快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关注是一种难得的细节,这样的做法也成就了小细节的成功. 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学生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许就让我们的课充满生机,让我们的孩子充满活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捕捉. 细节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而并非自己的“表演”;细节往往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情感交流;细节往往更能真正体现一位教师的内在素质.

二、教师要有对细节无限的爱(实施)

“商业教皇”布鲁诺·蒂茨说得很好:一个企业家要有明确的经营理念和对细节无限的爱. 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一个教师应当具有明确的教学理念和对细节教学无限的爱. 教师善于把握细节,对于教学中出现的每一个细节都十分关注,充分让其发挥作用,这样才有学生思维的兴奋和火花. 细节是整体的细节,整体是细节的整体. 设计的细节只有在流动的课堂整体中才能彰显其价值. 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我们的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

扇形统计图教案篇5

传统建筑门窗的装饰题材很少单独出现,往往是不同题材之间进行组合,山水、人物、花草、动物等自然和谐,完美古人诠释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另外,戏曲故事与神话传说相互辉映,也是门窗装饰图案的常见创造题材,使门窗文化的内涵与古人的世界观达到和谐统一。古人将许多的自己的感受、认识体现到门窗上,使门窗在住宅装饰中的地位首屈一指。室内的家什陈设上也有大量装饰纹样与图案,但与门窗相比,题材的选择上还略显单调。室内陈设往往以家具为主,各类不同的家具皆以立体存在,门窗以平面存在,这就是门窗题材丰富于家具题材的根本缘由。而且人们习惯于用利用建筑装饰表达祈福吉祥的愿望,吉祥图案逐渐成为建筑装饰的主要内容,不仅美化了建筑,而且给建筑赋予了深刻的精神内涵。这些图案有反映了我国淳朴的民俗、民风,同时寄托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情怀,也有部分是跟信仰有关,还有部分属于服从官方规定,逐步变得隐讳,即使象征物被毁也能以隐讳的相识存在。整体来说,中国吉祥图案属于百姓对于幸福的寄托,并完美地融合了祝福语的装饰图案,通常以植物、日月星辰、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飞禽走兽等为题材,这些传统吉祥图案通过文学上的借喻、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案与寓意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当中形成了多元化的包容性很强的信仰,认为万物有灵,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与合谐共处是人们生活的常态,基于这种观念,在环境装饰上出现了丰富多彩的以各类不同信仰为依托的象征性装饰物,这些物象集吉祥、富贵、健康、财富等各类美好寓意于一身,呈现为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如福、禄、寿三星;牡丹富贵;五福临门;鹿鹤同春等。集中体现了我国民俗文化的生活价值观。

在建筑构件装饰上利用汉字谐音也是一种常见做法。汉语的语音特点是异字异义却多同音,利用这一点用不同词语的发音组成吉祥的语言这是常用的手法之一。如“连年有余”是利用“莲”与“连”、“鱼”与“余”谐音,表达美好寓意;蝙蝠的“蝠”与“福”谐音、“鹿”与“禄”谐音,借以表达“福禄”的寓意。还有部分借助动物形象,以物喻志。或借助动物的习性相关寓意,如:狗、马等与人联系紧密的常见动物。还有通过龙、凤、麒麟等是中国人普遍认同的图腾表达美好寓意。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凤为百鸟之王,凰、鸾等都是灵异的禽类,麒麟、囚牛、饕餮、貔貅、蒲牢都是传说中的神兽,具有超凡的灵性和神力。另外,还可以直接对一些动物赋予吉祥的含义,如龟、鹤代表长寿,喜鹊、蜘蛛代表喜庆;鸳鸯、蝴蝶代表恩爱等。再者,十二生肖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重要一环,这些动物分别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并且各自形成了相应的含义,典型如:头顶大角的山羊借喻“三阳开泰”;“猴”与“候”同音,与马结合组成“马上封侯”,与太阳结合“指日高升”等。

使用具体事物直接表达也是一种常见形式,如用铜钱、元宝、玉石、如意表达财富寓意;在其上绘稻、麦、黍等作物表达五谷丰登;描绘琴、棋、书、画寓意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还有常用道家的“明八仙”、“暗八仙”、佛教显宗的法宝和密宗的法宝借以加持。随着文人画的普及,特定的植物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如梅、竹、松被称为岁寒三友;竹、南瓜、长春藤表示天长地久;和枸杞表示祀菊延年;由石榴、蟠桃、佛手组成的“三多图”寓意多福、多寿、多子,成为人生幸福美满的象征。

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由世代延续的风俗习惯演变而成,是人们普遍认可的幸福观,以特定的象征符号被保留下来,逐渐演变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幸福表达。在使用过程当中逐渐规范成特定的表达方式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独有的表现形式,以其深刻普遍的内涵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传统建筑装饰图案作为一种极富象征意义的表达形式,表现了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因此吉祥图案逐渐成为人民寄托理想、愿望和感情的载体,其特定的内涵与表现形式显现出独特的生命力、感染力,并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现象。

(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扇形统计图教案篇6

老铺观“扇”景

从现代化的京都车站出发,徒步行走几分钟后,便有“一夜梦回”的体会。古风浓郁的矮房子,狭窄错落的小巷,古朴的庙宇神社……时至今日,京都依旧遵循着中国盛唐时期的城市布局。而老铺京扇堂,就置身于一家家清水烧、京果子、西阵织等老店中。

创于1832年的名店“京扇堂”,与日本其他传统老店一样,有着前店后坊式的布局。被设计成折扇形状的招牌上用简约的仿古字体书写店名,将古老的气韵与现代设计相结合。铺面不大,进店处是被设计成挂帘式的吊坠小扇,一帘疏影遮挡着满室的“扇”景。柜台旁一竹筒内插着几节制扇的原竹,颇为文雅。前店只有两位店员,其中有位老先生,想来也是一位手艺人。只见他娴熟地将一柄柄扇子,从靠墙的一排像药铺木格架的柜子中取出,按照顺序摆进橱窗内。看到我们进店,只是优雅的一笑,继续沉浸于自己的工作中,似乎有意留给客人安静甄选的空间。

也许是看出我们对这满室的扇子无从着手,店员田中小姐热情地讲解起来,“墙面上展开的一把把绘着碎花、花鸟画的小巧扇子,是用于日常生活的;而那一排尺寸较大并描绘艳丽图案的是供舞蹈使用的‘舞扇’;而在茶道仪式中,为表示对茶道师的敬意,敬礼前会把茶扇放在跟前;除了传统的和纸材质外,柜台里还摆放有用丝绢、绸缎制作的设计感浓厚的新扇,以及可爱的团扇……”若不是亲眼见到,很难相信,一柄扇子,从扇面材质到款式功用,竟会有这么多讲究。

在京都,不少老店纷纷开设了专门的体验教室,京扇堂也不例外。由于没有提前预约,田中小姐遗憾地表示我们不能参加今天的课程。“但是可以前往工坊参观师傅们的制扇过程。”店中的老先生暂停了忙碌的工作,走来安慰我们。经一番攀谈后得知,眼前的这位老先生正是京扇堂的第六代传人齐木俊作。

一竹一纸的学问

跟随着齐木俊作先生的指引,我们向后堂走去。“早在平安时代,扇子作为贵族之物在京都宫廷中出现。而今被广泛用于舞蹈、茶道、香道等活动中的纸扇,80%都产自京都。因为历史悠久且制作精细讲究,被尊称为京扇子……”老先生一路解说着京扇子的由来。

走进一间厢室,地台明显叠高了,上铺一层厚厚的榻榻米。此刻被一大堆工具包围着的是年轻的制扇师藤平,他正在埋首将扇骨与扇面装合在一起。京扇子的每道工序都由不同的手工匠人担当,而“我进行的是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学至三年便会上手。”藤平憨憨一笑,又赶紧低头工作起来。

一把小小的扇子,看似只有扇面与扇骨简单构造,但其制作工艺却相当繁琐,“担负着开合重任的扇骨制作,通常要经过二十多年磨砺才可以掌握。”用工具刀在竹片上细细地削磨到薄厚适宜,再拗出形状,这都有着严格规制,然而是否达到规格凭的全是匠人的经验。“也正因此,加入扇子制作的年轻人年年递减,藤平是难得的一位。” 齐木俊作的语气中流露着对这位坚守技艺的年轻人的赞许。

只见藤平把扇骨两面涂上被称为“姬糊”的米糊,再将手中十多根扇骨一一瞄准已留出开口的扇纸,只眨眼工夫就迅速去了。“这一步若是稍有犹豫造成倾斜弯曲,扇面将会前功尽弃。”擦了一下额头的汗珠,藤平似是松了口气。接下来只需等待姬糊干透,再把两面较宽的竹片加热,用工具将之向内拗,将扇子做紧合后,一柄纸扇就完工了。“别看眼前这不过几分钟,但事实上这柄纸扇已经做了一个多月,超过十多位工匠师,经过二十多个步骤才成型。”

而此时走廊尽头的绘扇体验课已经开始。按照预约人数,店方已将裁成扇形的纸张、专用毛笔、颜料等准备妥当。虽然此次无法一尝亲手绘扇的乐趣,但是观摩绘扇师们的扇面作品,也令我们兴奋不已。春天蝶舞梅樱、盛夏绣球花、秋日七草、冬天简洁素色,重视生活时令的京都人,连扇上的图案都跟着不同的节令而变。

对于没有一定功底的普通游客来说,可从数十张成品中选择一幅来临摹,完成扇面初稿后,便可在绘扇师指引下为作品上色。一对夫妻正在绘好的扇面上题写祝福话语送给儿女,想来扇子送来丝丝凉意的同时,也送来了父母的万语千言。

一竹一纸,和扇成为日本夏日最美丽的风物诗。手削的扇骨,手造的和纸,手绘的图案,区别于传统认知上的纳凉扇,京扇子就像一个微型的工艺集合体,与日本的传统文化结下不可隔断的深厚渊源。

十松屋福井 创业于1703年,是专为能乐、狂言等日本传统艺术形式,以及舞蹈制扇的老铺。

山二 创业于1713年,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细分设计,将传统、摩登、新素材、趣味等元素相互融合,制品被时尚人士所喜爱。

扇形统计图教案篇7

在中国传统建筑室内空间中,隔断是室内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还是美化装饰室内空间环境的重要表现方式。隔断的装饰装修体现了不同地区的生活习俗,也与传统建筑的尺度、形式有很大关系。传统建筑室内空间一般面宽较阔,这就需要用隔断将它们分隔开,进而形成隔而不断、相互通透的室内空间。但是当房间的使用功能产生变化时,还需要将隔断取消或装上,也就是说室内的分隔要随主人的需求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室内隔断尽可能为木装修,而且是可拆可装的。因此便产生了我们常见的几种木隔断形式:碧纱橱、罩、博古架、屏、板壁等。在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中,普通老百姓的家里很少同时使用不同形式的隔断装饰,这与其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住宅形式有很大关系,碧纱橱是其最常用的隔断。在巨商大贾或达官显贵家中,虽会有博古架、罩、屏的使用,但也为数不多,使用最广泛的还属碧纱橱。

1.平遥古城传统民居概况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但有完整的古城墙,城内还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道路结构和整体布局,而且保存有大面积的民居建筑群和传统街巷景观,这些遗产共同构成了平遥古城的整体特色和综合价值。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以四合院为主,由正房、厢房、倒座、大门、垂花门、中厅等构成,目前城内所遗留的四合院多为明清时期所建,保存完好,细部华丽精美,内檐装修部分也较好的保存下来。古城民居中较为独特的是,正房多为砖拱窑洞(锢窑),正是这种建筑结构造就了室内碧纱橱独特的结构形式,成为平遥传统民居室内装饰的一个亮点。

2.平遥古城传统民居室内碧纱橱

碧纱橱是室内装饰装修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用于室内的隔扇门,是由若干扇隔扇组成的隔断,设在进深方向前后柱间,起分隔室内空间的作用。通常满间安装六扇、八扇、十扇不等,一般为死扇,仅中间两扇可开启。这样碧纱橱既可以做分间的隔断,又可以沟通相连的两间房,还能为艺术品供人欣赏,可谓一举多得。碧纱橱的结构形式基本类似于外檐的隔扇,主要由上槛、横披窗、中槛、隔心、裙板、下槛等组成,由于碧纱橱没有防护功能方面的要求,因此用料、尺度都比外檐装修纤细,做工也要精细的多。在平遥古城中,不论是锢窑民居还是砖木型民居,室内碧纱橱的基本形制还是相 一致的,但因其建筑结构的不同也会有所差别。(见图2.1)

(1)锢窑民居中的碧纱橱

锢窑型民居中的碧纱橱形式较为独特,一般设置在正房过道间,与房门相对,通常为四扇,少数住宅中为六扇。碧纱橱后面是摆放祖宗牌位或祭神的空间,通常放有八仙桌或平头案,案上放置神龛。平日里碧纱橱的中间两扇是闭合的,只有在祭神拜祖的日子里才能开启。锢窑民居中的碧纱橱因建筑空间结构及通顶的安装方式,使其横披窗呈半圆弧状,和常见的碧纱橱形成显著区别,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室内隔断。

通过前期实地调研,发现碧纱橱的横披窗部分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将横披窗平均分为三段;第二种是将横披窗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上半部分又均分为三段;第三种则不对横披窗进行分隔,即为整体。横披窗的装饰手法主要有三种:素平、彩绘和棂格。素平是将横披窗用木板封死,表面平整简洁。彩绘是在木板上进行图案绘制,内容生动形象,多为人物故事、花鸟博古等图案,且用色艳丽,成为碧纱橱装饰的点睛之笔,使得整体大气庄重的碧纱橱多了一份灵气。棂格是用细木条拼接而成,棂格图案样式繁多,既有最简单的直棂格,包括正方格眼、斜方格眼、什锦窗等,还有带拐弯的拐子纹,包括冰裂纹、d字等。碧纱橱的中槛部分多为素平,个别宅院中会施以彩画,图案内容颜色与横披窗部分一致,如古城沙巷32号民居中的碧纱橱,其中槛部分施以花卉图案,以黄、绿、红、蓝色为主,尽管因年久彩画的色泽有所消退,但仍能感受到其精美的艺术表现力。隔心部分是碧纱橱的重要装饰部位,大多采用灯笼框,棂格疏朗,透光性好。隔心往往做成双层,两面可看,中间糊纸或纱,成为“夹堂”或“夹纱”,并在纸上题字赋诗、绘制图画,成为室内具有书卷气的装饰品。碧纱橱的裙板部分通常为素平,但在古城沙巷32号民居中,碧纱橱的裙板上雕刻有如意图案,采用线雕雕刻方式,这在古城传统民居中并不常见。还有一些碧纱橱的裙板并不是扁平的木板,而是做成可以收纳物品的柜子,如沙巷52号民居和15号民居。其中沙巷15号民居中的碧纱橱是最具特色的,其横披窗的上半部分分为三段,两边为斜方格图案,中间则做成四扇碧纱橱状的小龛,龛里供奉天地爷,下半部分则雕刻有斗拱形状的装饰构件;中槛施以彩绘,以梅花图案为主;隔心部分为六扇,采用灯笼框式,里面供奉的是福禄寿三仙;隔心下面为柜体,用来收纳放置物品,柜门上的金属方形合页和面叶十分耀眼,整个碧纱橱高贵典雅,庄重大气,可以看出当年宅院主人的阔绰富有。(见图2.2)

图2.2

(2)砖木型民居中的碧纱橱

砖木型民居中的碧纱橱通常为六扇或八扇,在装饰、结构方面与锢窑民居中的基本一致,主要差别在于碧纱橱中部的帘架横披,有的帘架横披为棂格图案,如蔚泰厚票号博物馆客厅碧纱橱的帘架横披为十字如意棂格,中厅碧纱橱的帘架横披为井口棂格;有的帘架横披上则题有“和冕”、“慎独”、“立本”等字样,形成一个门头匾,通常为黑底红字、黑底金字或红底金字,如百川通家私博物馆中碧纱橱的帘架横披上写有“百福”,既体现了主人的精神追求,还使室内空间充满文化气息。帘架横披下为板门,刷黑漆,简洁大方。隔心部分的装饰同上文论述的一样,以灯笼框式为主,中间糊绘有字画的麻纸或纱。隔心下面为绦环板和裙板,二者多素平,但古城东大街华北镖局客厅内的碧纱橱,其绦环板上雕刻有博古图案和缠枝纹,采用圆雕技法,裙板上刻有如意纹样,采用线雕技法。(见图2.3)

3.平遥古城传统民居室内碧纱橱的装饰艺术特征

(1)装饰手法多样化。在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中,碧纱橱的主要功能虽用于室内空间分隔,但其自身的结构以及表面的装饰图案极大的丰富了室内空间环境。不同的装饰手法营造出不同的室内空间氛围,其装饰手法主要有彩绘、雕刻、棂格图案以及字画。彩绘多出现在碧纱橱的上槛部位,题材种类丰富,有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等,均以吉祥含义为主。雕刻一般是在碧纱橱的裙板部位,有线雕、圆雕、浅雕等技法,装饰图案主要为如意纹和寿字纹。棂格图案也是位于碧纱橱上槛部位,种类繁多,具有通透流动之感。字画是碧纱橱隔心部位的主要装饰手法,旧时女眷不能露在生人外面,所以透过薄纸能够看到客人的活动,而且这种装饰表现能更好的突出文化气息,营造出更丰富的室内空间环境。

(2)装饰题材的多样化形成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碧纱橱作为平遥古城室内隔断的典型代表,它的形成与当地民俗风情有极大地关系,透过碧纱橱上的装饰纹样就能感受到当地百姓的生活习俗。比如碧纱橱上的人物画,这都是当地广为流传的故事传说,既具有教化意义,又能使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博古图案则表达了对后辈寄予期望,希望他们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花鸟植物图案则是古城百姓民俗信仰的体现,比如对大自然的崇拜,这其中包含对福、禄、寿三星的信仰,因此以鹿代表禄,蝠代表福,以此来象征子孙众多、家运绵长;还有俗神信仰,比如麻姑、送子娘娘、金童玉女等等,但不管是哪种题材,都反映出当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完美结合。碧纱橱出初的作用是遮挡视线,分隔室内空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后来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室内装饰意识增强,认为最初的碧纱橱过于单调乏味,因此便在上面绘制各种图案,融入更多的装饰手法来丰富它。最终产生造型独特、内容丰富、大气稳重的碧纱橱,使人们实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在视觉也享有美的感受。碧纱橱因此也具有了装饰性,与实用功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结语

本文以平遥古城传统民居室内碧纱橱隔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碧纱橱的结构、装饰手法以及对比锢窑民居与砖木民居中碧纱橱的不同之处的分析,总结出平遥古城传统民居室内碧纱橱的装饰艺术特征。得出碧纱橱对于室内装饰来讲,首先是出于人们的实用需求,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成为营造室内空间环境的重要装饰载体,并且在室内空间分隔形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作者简介:刘晓蓉,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室内设计及其理论;

扇形统计图教案篇8

一、错例自评,检测学生的评析能力

六年级的“统计”没有教学新的统计知识,而是让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再观察、再分析,指出在统计图的画法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学生能够通过自主观察与思考发现问题吗?学生能够想到一些具体的策略进行纠正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把教材中的两个例题进行了处理,先去掉了它们的结论,设计成预学单,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具体“预学单”如下。

“统计”预学单

同学们,在小学阶段我们全面学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统计图、表的数据能为我们对事物的分析提供科学依据,但有时候也可能会“误导”我们。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下面的扇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

1.我观察

2.我比较

“错例自评”下的预学作业,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预学单中的第1题是幅扇形统计图,问题在于“其他”这块数据不清,就不利于学生根据扇形统计图明确哪一种饮料占总销量最多。预学单中为此图配上2个问题:第1个问题“你认为A品牌在饮料市场销售前景如何?”就是让学生在预学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第2个问题“A品牌在饮料市场中是不是最畅销的饮品?最大的竞争对手来自哪里?”前半个问题是让学生通过读图做出决策――A品牌是不是最畅销的;后半个问题是让学生寻找做出此决策的原因――竞争对手是来自于B还是来自于其他?

预学作业的第2题的两幅折线统计图在纵轴上每一格的标准不一,初看这两幅图容易产生A员工工资高(涨幅大)的误判,这是由于只看折线的形状,脱离具体数据分析所产生的。预学单中为此图配上2个问题,第1个问题“你认为哪个员工的工资增长得快?”就是让学生预学时通过观察统计图写出原生态的想法。第2个问题“比较两幅折线统计图,说说他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紧跟第1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对两幅图的比较,仔细读图,全面分析,致力于发现数据相同这个点,与初看这两条折线得出的结论形成矛盾,从而引发强烈的认知冲突,为后续课堂导学时组内及课内交流讨论埋下伏笔。

以上预学单要求学生提前一天完成,用时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预学效果给出评价。预学案中有2种批改符号,“?”表示在理解和表达上还存在问题, “”表示想法得到教师的肯定,对学生预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有效预学资源进行整理,为课堂导学提供有力“导学依据”。

二、小组交流,积累反馈资源

以学生的预学单为主题,凭借小组的力量,在每一个组内通过“兵教兵”实现一些问题的解决。这颠覆了传统课型当中,只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因为教师只有一个,不可能一一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所以大部分学生只是作为旁听者,听教师与个别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当然我们不能保证所有小组内问题解决的正确性,但是肯定能解决一部分基础性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教师对预学单进行资源重组,抓住学生存在的核心问题,也就是教材的重难点,从而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打造高效的课堂。

在本课中教师谈话导入新课,针对预学案的批改情况提出小组合作要求:“预学案中有2种批改符号,‘?’表示在理解和表达上还存在问题,‘’表示想法得到教师的肯定,请各小组根据预学单的批改,在组长的负责下重点就本小组的批改情况,针对“?”进行讨论与订正,形成统一意见;针对‘’进行交流和分享,时间为5分钟。”

以下是精思小组内的交流片段。

生1:我对第1个问题的回答是“还好吧,其实也不是很好,总之比另外三个好,只比一个差。”你们说说我的问题出在哪里?

生2:我觉得你的回答不够确定。

师:这个“?”不是指这个,你们再想想问题出在哪里?

生3:我是这样写的(如图1),老师说我对了。看来你应该错在“只比一个差”,“其他”是不一定的。

生1:哦,我是把“其他”当做一个品牌了。

(师点头表示赞同)

……

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开始小组合作指导。通过小组合作,为重组资源的交流积淀素材,提供有力的导学支撑。

三、集体交流,明晰存在问题

数学是表达的工具,通过统计图,把抽象的数据形象化,方便人们通过直观地读图迅速地判断数据的多少,数据间的变化情况,以及数据的变化趋势。但是,统计图也可能会迷惑人的认识。通过预学作业与小组交流,每一位学生对这一种现象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受,如何让这一种感受变得更加强烈,我们通过集体反馈的形式进行交流。

1.交流数据不清的扇形图

从学生预学案中的扇形统计图看,有少数学生认为“其他”部分指的是一个节目;有部分学生认为“其他”部分中若干个小项都一定小于已知项;即使是认为不能确定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准确阐述理由。这一环节主要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呈现典型的学生资源,请学生围绕不同的观点进行交流。

整体呈现三位学生对第1个问题的看法(如图2)。

第1位学生原先以为其他品牌是一个品牌,它比A品牌高27%。经过交流后,他认为其他品牌不止一种,应该是多个品牌。

第2位学生原先认为A品牌比已经知道的B、C、D都要好,但是其他这块没有标明,所以它不一定是最好,只是很好。

第3位学生原先认为其他是不一定的,有可能比A大,也有可能比A小,是不是最好不能确定。

同时呈现带有不同观念的预学作业展开交流,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促进不同观点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结合实际情况,显然这里指的“其他”不仅是“一个品牌”,还包含着几个品牌,但这几个品牌中也许会出现超过A品牌的情况。学生交流反馈后,教师出示图3、图4具体说明。

图3 图4

课前教师对预学单进行剖析后,将预学单中的有代表性的资源扫描截图,重组成新的资源,整体呈现这些典型的资源,通过学生说一说“预学当时的想法和经过交流后的想法”,让存在同类问题的学生在思考基础上得到类化。通过这些典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或观点分析,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小结,学生能够解释本题扇形统计图中因数据不清不能做出合理决策的原因,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2.交流标准不一的折线图

从预学单中的完成情况看,学生对A、B两员工的折线图的理解出现三种情况:①A员工和B员工的月薪收入相等;②A员工和B员工的月薪增长趋势相同;③A员工月薪增长趋势快。从预学单中挑选出典型问题,整体呈现后,让学生说一说预习时的想法,从学生的交流中明确:“一格当几”的标准不一是产生误判的原因。随后再呈现一道标准相同的延伸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标准相同、折线的形状相同,两人的工资怎么又不同?从交流中知晓起点工资不同也会造成误判,让学生更加确信“数形结合”的重要性。

首先,通过以下一组材料进行交流。

第1位学生认为A员工工资增长快,是因为他的上升幅度大,也就是看折线的形状。(折线)

第2位学生认为是一样快的,是因为看他们的数据。(数据)

第3位学生认为一格代表的数据不一样,A员工一格是50元,B员工一格是100元。(标准)

通过上面这组材料的交流讨论,让学生经历一个再观察与再反思的思维过程(如图6)。如生1看了生2的结论后,再看统计图上的数据,发现是一样的,认同了生2的说法,自然就会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数据,在不同标准下画成的统计图的视觉会不一样的呢?最后,生3给出了答案。

图6

预学作业指导下的课堂交流讨论,往往建立在预学作业的基础上,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从学生的预学作业中选择合适的素材,使得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起点。

四、学以致用,层层深入剖析

通过以上两则扇形图与折线图的错例分析,学生已经对问题统计图所产生的错觉深有体会,教师在巩固练习时,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错例统计图,让学生在由浅入深的剖析中,突破原有的浅显的旧规则,形成更加细致的新规则,并运用新规则找出产生错觉的原因。

1.数据模糊的扇形图组

先呈现题组的第1题,此题是基础练习,要求学生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模糊数据误导,并能分析数据提出修改建议,属于规则的模仿阶段。强化统计图中的“其他”份额不应大于已知的份额,从而提出要把“其他”的份额再细化。

当出现题组中的第2题时,题中有“最多”两个字,足以说明其他当中的若干省份都比最多的五个省份少,突然把学生头脑中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规则给打破了。“这个67%的‘其他’感觉安排也是比较合理的,这是怎么回事?”此时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急欲寻求一种新规则,为这幅图的合理性找到一种理由,他们会把目光聚焦到统计内容上。

2.标准夸大的折线图组

这题是应用层次的练习。

(1)呈现图表1:本题只有一幅折线图,学生没有比较的对象,难以得出产生错觉的原因。因此,对本题的呈现方式做了以下调整。

a.隐去图中所有的文字与数据信息,让学生猜一猜这可能是一幅什么统计图。(如图7-1)

生1:这可能是某支股票涨跌的情况统计图。

师:如果这是股票,你觉得这只股票怎么样?

生1:涨了很多又跌了很多,幅度很大。

生2:也可能还是某人的收入情况统计图。

师:如果是收入,你觉得这人的收入怎么样?

生2:不稳定的,有可能是个卖油条的小贩。

全班顿时炸开了锅,什么想法都出现了……

b.只显示统计图的标题,其他信息仍旧隐去。(如图7-2)

师:这是一幅某地区月平均气温情况统计图。初看这图,你感觉怎么样?

生3:温差变化很大。

师:既然温差这么大,你觉得会是我国的哪个地方?

生4:吉林、新疆……

旧规则占据了学生的整个大脑。

c.显示全部文字与数据,学生惊呼上当受骗。(如图7-3)

师:你现在觉得这会是我国的哪里?

生5:温差不大,最高月与最低月相差5度,简直就是四季如春,可能是我国的昆明。

(2)呈现图表2:请你分析图中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推断这又是哪个地方?(杭州)为什么形状类似的两幅图会是温差很大的两个地方?为寻找理由,学生会把目光聚焦到标准上,这是由于一格的标准线画得太长的原因,使原本平缓的折线图看起来起伏很大。

(3)呈现图表3: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必须统一标准,学习把两条折线绘制到同一幅统计图中的规则。

通过上面呈现方式的调整,引导学生经历“折线数据标准”的真实演绎,真正达到此题组检测学生能否将直观表象与具体数据相结合,对其进行全面、正确地分析的目的,真正使学生深刻体验信息呈现过程中的“再观察再反思”的思维过程,巩固观察比较统计图要“统一标准”的全新规则。

3.迁移规则到条形统计图

这题是拓展层次的练习,呈现条形统计图(如图8)。

根据今天的研究结果去推理,在分析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从积累的比较折线统计图规则迁移到条形统计图,以此题为引子,引导学生自主习得比较条形统计图时的规则。

错例的安排要凸显层次性,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错例练习,学生经历“模仿规则应用规则认知冲突细致规则迁移规则”的巩固过程,练习不再是机械的训练,反而有了生长点。

总之,以“错例评析式预学”为特色的规则学习,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设计合理的预学作业,通过对“预学作业”的评价、交流与反馈,总结规则,再通过多层次的练习进行检测,让“规则”成为学生从个体的尝试到小组互帮互助,再到集体的交流反馈这样一个“再观察再反思再创造”的过程。

上一篇:蹲踞式起跑教案范文 下一篇:归去来兮辞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