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16 07:41:32

六国论教案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 公共关系 六阶段 导学模式 探索

一、“以案例导入和连环递进分析为主线的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的提出

对公共关系等商业服务类专业课程来说,新课伊始,讲解核心概念的含义、意义及作用是一个有些枯燥和困难,但又绕不开的问题。以往的教学方式大多是教师一上来就讲解相关的理论概念、意义及作用,然后让学生去记、去背,到时考试看记住与否。显然,这种教学方法是枯燥低效的。改进后的方法是,教师先讲理论,然后用例句或相关案例佐证理论的正确,以加深学生印象,增强学生记忆。其实,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依然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

当前的中职生大多是基础教育中的学习落后群体,以往学业上的屡次受挫和打击,使他们的学习动力、自信心和进取心不足,对学多没有兴趣,尤其厌倦枯燥的理论讲授。因此,枯燥的理论讲授,对认知欠佳、学习动力不足的中职生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也难以吸引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近年来,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创新性提出了“以案例的导入和连环递进分析为主线的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简称“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下同),在公共关系等商业服务类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实践证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下面,以公共关系课程中《公共关系的含义和职能》知识点的教学为例介绍“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在公共关系课堂上的应用及其价值。

二、“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在公共关系课程中的运用

“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思路是:先导入一个有趣的新闻案例,通过教师的置疑设问,启发诱导学生一步步对案例进行连环性深入分析;学生在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思考出答案的同时,也挖掘提炼出案例中隐含的公关思想理论。这样,以导入的案例为线索,将教学中各个知识点挖掘出来并串联起来,最终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采用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的《公共关系的含义和职能》知识点的教学过程如下:

1.案例导入,引起兴趣

教师事先精选一个有趣的真实的新闻案例――美女空中撒钱。

讲课时先用课件将两张案例图片导入课堂,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导入案例文字内容,让2~3名学生分段阅读案例――美女空中撒钱。目的在于,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案例分析,引出新知

案例读完后,教师提出如下4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案例分析。

(1)案例中公关活动的组织者是谁?

(2)组织者开展公关活动的对象是谁?

(3)组织者开展公关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4)组织者开展了哪些具体公关活动?

然后,选择3~4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回答中找出公关活动的4个构成要素,即如下:

(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社会组织。

(2)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

(3)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是传播沟通。

(4)公共关系的目的是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

接着,教师提示:任何一种公共关系活动均具有以上几个特征或4个构成要素。

然后,引导学生从公共关系活动的4个构成要素推断、整理、构思出公共关系的概念。

3.案例挖掘,再探新知

教师接着提出新的疑问:案例中的公关活动为什么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主办方在认识上有什么偏差?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挖掘案例,探究活动组织者可能存在的对公关认识的误区。

教师做如下点拨,引导学生思考:

(1)案例中该房地产公司采取撒钱的公关活动方式是否有失高雅?

(2)该公司选用美女是否有炒作或作秀之嫌?

(3)该公司采用气球装载美女实施空中撒钱活动安全上是否欠考虑?

(4)该公司单纯采取撒钱公关活动,方式是否有些单一?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点拨修正,引导学生推断出人们对公关认识的7个误区。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案例中该房地产公司的公关活动发挥了什么作用?它期望发挥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推出公共关系的3个职能。

上述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对案例的分析中自主找出公关活动的4个构成要素,推断出公关概念,然后,进一步挖掘提炼出案例中隐含的公关认识的7个误区和公共关系的3个职能。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信心。

4.案例延伸,拓展思维

教师提出问题:案例中该房地产公司的公关活动给公司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你认为是否应采取措施来弥补?如果你认为有必要,那么,你建议采取什么措施呢?

以此问题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有创见的回答,给予欣赏和表扬。

5.课时总结,加深理解(以“14173”学习链,指导学生梳理巩固本课时内容)

本课时中,通过引入一个“美女空中撒钱”的案例,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其连环分析挖掘,使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的4个构成要素,推断总结出了一个公共关系概念,发现了公关的7个误区和3个职能。故此,我们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总结提炼为“14173”学习链或学习提纲,以易懂易记的“14173”学习链,指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脉络,加深理解,升华提高。

6.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作业是――通过对“美女空中撒钱”案例的分析,你认为一个企业应树立什么样的公关观念,此问题的设计意图是为下节课内容――公关观念――的讲述做铺垫。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采用了“以案例的导入和连环递进分析为主线的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它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培养为本位的现代职教理念。使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思考交流产生积极的课堂互动,使课堂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平台,并最终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的创新点与价值

“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对一个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案例的连环递进分析,使教学内容案例化、案例理论化、理论实践化、师生互动化,并最终达到学生兴趣化、学习自主化、教学能力化的目的。

教学内容案例化――把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融于教学案例之中,通过案例将教学内容中的各个知识点串联和统领起来,既方便学生梳理归纳记忆,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案例理论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连环分析,一步步地挖掘提炼出了案例中隐含的公关思想理论。

理论实践化――案例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一条重要的教学线索,通过案例剖析,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实践的氛围中,增加对实践的感性认识。从根本上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实践教学两张皮或简单验证式的做法。

师生互动化――教师主导对案例的分析,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师生的双向互动交流,教学相长。

学生兴趣化――有趣案例的导入引起了学生兴趣,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通过案例的解析变成生动的事实,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很好地激励学生学习。

学习自主化――学生参与案例分析,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挖掘提炼出案例中隐含的公关理论。这样,学生就会感到知识不是老师教我的,而是我自己思考得出的,自己发现的;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知到学习的乐趣和所学知识的价值,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学习愉悦感,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

教学能力化――通过对生动鲜活的典型案例的分析、探索,使学生从案例内容这一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识、深化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目的。学生的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锻炼和提升。

四、“六阶段案例导学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精选案例材料。精选的案例首先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第二,应具有趣味性,对学生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第三,案例内容应该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能将教学内容中的各个知识点串联和统领起来,能够比较深刻地解释既有的公共关系理论和方法;第四,应具有启发性,能从它的成功中获得启迪,或者从它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引以为戒。

2.要深挖案例价值,精心设计所提问题。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和案例的基础上,挖深、挖透案例,找出案例中涉及的各个因素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找出案例中各种观点主张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找出案例的引申义、借鉴意义等等。要精心设计问题,使师生双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一步一步地得出所学理论。从小案例中引出大理论,明白大道理。

3.分析案例时,教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赏识、多激励,要尊重学生创见,对学生课堂上的闪光点,要给予欣赏和表扬。不要问太难的问题,也不要连续追问学生,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4.要合理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以保证分析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逐步接近案例所包含的理论实质,使理论的提炼自然贴切,切忌强拉硬扯,牵强附会。同时,要善于控制案例分析讨论时间,以免影响上课进度。

5.分析案例时要尽量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教师不能一手包办,搞“标准答案”或发表“权威性意见”。对学生的各种回答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和总结,以升华学生认识。

参考文献:

[1]卢华丽.浅议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研究,2009(8)

[2]谢宗云. 浅论案例教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1)

[3]张伶.“六环节”实践性教学模式初探.中国成人教育,2005(11)

[4]李文柱.新编公共关系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六国论教案篇2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政府的要求,坚持普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法治理念、公民意识教育和档案法治实践相结合,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档案事业发展目标,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市档案部门依法行政能力,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六五”普法为载体,扎实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档案部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档案工作者依法治档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国家基本法律和档案行政法规的有效实施,推动档案事业沿着法治化轨道科学发展。

(三)基本原则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档案事业发展总体要求,深入组织实施档案“六五”普法工作,努力为和档案事业发展服务。

——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围绕广大群众对档案工作的期待和需求,把握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促进档案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始终致力于服务民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档案工作的需求。

——分类指导,注重实效。根据不同普法对象的具体实际,制定法制宣传教育的目标任务,确定相应的指导措施和考核办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用结合,普治并举。普治结合,同时推进。坚持“六五”普法与档案法治实践相结合,以普法的深入推进,不断规范档案行政行为,完善档案法规体系。通过深化依法治档,体现普法工作成效。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遵循和把握档案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档案普法工作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努力使档案“六五”普法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二、重点任务

(一)学习宣传宪法。认真学习宣传宪法确立的我国国体政体、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全面掌握宪法知识,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树立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观念,树立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在全市档案系统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

(二)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地方性法规体系。认真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基本经验及其基本构成、基本特征,学习宣传宪法相关法及其他国家基本法律。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及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章等,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全市档案事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

(三)学习宣传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档案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市档案收集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关系档案事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同时要及时组织学习宣传新颁布的档案法律法规,努力扩大档案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社会受众面,为档案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学习贯彻规范档案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继续深入学习立法法、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法律法规。深入学习贯彻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档案行政许可程序规定》、《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等部门规章和市政府颁布的《市行政执法基本规范(试行)》、《市行政立法基本规范(试行)》等地方规章,不断提升档案部门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档案行政行为,进一步增强档案部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五)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中介、进特殊人群”的“法律八进”主题活动。把法制宣传教育与优秀历史文化教育、革命传统作风教育、国防教育有机结合,以增强普法效果。充分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法规汇编、“唱读讲传”、各类展览及其他出版物、档案信息网站、《档案》杂志、主要媒体等平台及载体,多形式、多途径进行教育宣传,使档案普法向全社会各方面、各领域延伸,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档案法治氛围。

(六)弘扬档案法治文化,促进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廉政建设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各种有效载体,加强档案部门廉洁从政的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对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其反腐倡廉方面的党纪国法的学习,坚持把廉政教育作为档案部门自身思想和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增强档案人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三、具体安排

第六个档案部门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从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分3个阶段实施: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下半年。各级档案部门要深入开展“六五”普法的宣传发动工作,根据各有关方面要求和本规划的安排,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档案“六五”普法实施方案或规划。实施方案或规划报市档案局备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下半年至2015年。各级档案部门要依据实施方案或规划做好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等工作,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指导有力、检查到位,确保档案“六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市档案局将适时开展年度考核、阶段性检查或专项督查,并将结果作为档案法制工作年度考核、档案“六五”普法工作全面总结验收、表彰先进的依据。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5年,各级档案部门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档案“六五”普法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总结,形成“六五”普法总结报告,提供相关依据性材料,报市档案局。市档案局将通过一定形式进行考核验收,对全市档案系统“六五”普法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成绩特别突出的,推荐参加国家档案局和市政府“六五”普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表彰。

四、工作要求

各级档案部门要高度重视、科学安排、精心组织,确保“六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取得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把档案“六五”普法纳入档案事业规划和工作目标管理。要建立健全“六五”普法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工作、听取汇报、开展检查。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查、亲身参与,推动档案“六五”普法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经费保障。要确定普法经费,把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普法经费落实到位。经费要专款专用,并根据需要建立动态增长机制,保证档案“六五”普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三)突出普法重点。档案“六五”普法要以档案系统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为重点,全市档案工作者为主要对象来组织实施。一要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完善并落实各级档案部门领导班子学法用法制度,确保档案系统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经常化、制度化,并加强检查考核。二要强化业务骨干学法用法。加强对业务骨干基本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参加各种培训、定期轮训等形式加强教育培训,促进档案业务骨干法律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农民、企业员工的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并把社会大众纳入档案普法范围。

(四)建立考核机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指标,科学地考核评价档案“六五”普法成效。加强阶段性检查和专项督查,建立奖惩机制,总结推广经验,培育先进典型,及时整改问题。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全市档案系统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

六国论教案篇3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经济学教学;教学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7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173-03

一、批判性思维的涵义及特征

在我国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探讨能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主要源于“钱学森之问”(2005年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谈到中国教育时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中国教育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据说温总理带着这个问题请教了国内六所最著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为此,中国教育模式引起全社会的热议。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模式,美国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自然值得关注。这是因为美国对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并且有比较系统的理论。其次,美国教育实践也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美国的人才具有多元化,不仅科技人才辈出,这导致美国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水平居全世界前列,美国还能培养出像比尔·盖茨、乔布斯和扎克伯格企业精英。

批判性思维最初源于苏格拉底的探究性质疑,而现代批判性思维则来自杜威的反省性思维。目前的批判性思维主要来自90年代的美国。在1991年,Huffman提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框架。在这一框架中,包含情感、认知和行为三个要素。其中情感是基础,认知是条件,行动是关键。只有对不同见解持欢迎态度,才有可能对不同见解进一步进行批判性的分析,然后才可能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批判性的思维不同于逆反思维,它是包括所有的对原有结论的质疑,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对,可以部分同意,即便是同意也可以不同的理由,或者是补充完善。逆反思维只是批判性思维其中一种情形。批判性思维当然也不同于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只强调思维的纬度具有多维性,至于思维广度和深度就不考虑。发散性思维比起逆反性思维要先进一些,逆反性思维只具有一维性,显得比较单薄,而发散性思维具有多维性,自然更加丰满和成熟。

但这都不是批判性思维,按照9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将批判性思维人格倾向分为寻求真理性、思想开放性、分析性、系统性、自信性、好奇性和成熟性7个维度。逆反思维只能体现这7个维度的一至两个方面。如逆反思维可能只是体现思想的开放性,发散思维可能既体现思想的开放性,又能一定程度体现成熟性,但很难体现其它属性和维度,如系统性和分析性,这多元的思维之间是否能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彼此之间是否具有逻辑性,理论证据之间是否能够互相印证和说明。

为此,Ruggiero则更直观地指出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能够质疑权威,拒绝纵,并且能够不欺骗自己,并且克服困惑提出问题,最后能够花时间想出很多主意,把结论建立在证据上和学术上保持独立的特征。

二、合作学习法和案例教学法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

要确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方法,首先必须弄清楚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中主要解决哪些问题。一般来说批判性思维教学中主要解决事情是怎样的,事情为什么是这样,事情怎么就这样,事情会变成怎样,事情为什么由这样变成那样,事情怎样能从这样变成那样,把这些事情和别的事情联合起来看会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做等八类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些相应的教学方法。Curtis Jay Bonk和.Stevenson Smith提出了匿名小组法、总结法、基于案例的推理法等11种具体教学方法。下面主要介绍合作学习法和案例教学法两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然后分析实施效果。

(一)合作学习法

合作式学习模式是批判性思维教学主要方法。合作式学习模式是让学生以小组方式完成任务。小组成员分工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小组在分工之前、布置任务之时,小组成员之间必须讨论,任务应该怎么分配,各成员任务之间能够互相衔接,形成一个主题,这体现任务之间的系统性。小组内部必须进行辩论,通过辩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辩论的过程中各小组成员的思想进行了相互的批判,通过批判正确的观点得到保留,错误的思想得到了纠正。这些都能体现出批判性思维的特点和不同纬度。

毕竟一个人的思维有限,能考虑到的问题也有限,如果能在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大家可以群策群力,拾遗补漏,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纬度把问题补充完善,这样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得答案更具有系统性和分析性。在一个比较和平友好的环境下,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辩论,更有助于激发思维,特别是对于非结构性问题的讨论。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要体现分工合作的精神,防止只分工不合作,或只合作不分工的情形出现。只分工不合作,就是小组成员之间领到的任务之后,各自独立完成,彼此之间不沟通,这样思想没有对抗,达不到批判的目的,也就无法形成系统的思想。最后小组的报告变成各个成员思想的拼接,无法形成整体。

另一种情况是只合作不分工,所有的事情只让组长、或者某个学习好的学生,或者所谓的“学霸”完成,其余的同学不参与,只是在小组活动里面搭便车,吃大锅饭,这样自然也达不到合作的目的,合作学习变成一家学习,这样即便是最优秀的人才,其思维也难免单一,缺乏更多的纬度,更主要是没有对抗、没有辩论,思想很难出现火花,也自然达不到批判性思维形成的效果。

为了做到这点,老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组织,要制定规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避免搭便车的现象出现。在小组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安排更多的时间让每位成员都能够展示自己,通过展示让老师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努力和贡献程度。对于合作学习成绩的评定,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贡献度打分,一定要有明确的区分度,要能够奖优罚劣,通过制度设计凸显合作学习的优势。

此外,要确保过程控制,通过小组讨论提纲和小组讨论会议记录,以及小组内部答辩等方式了解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只有这样合作学习的好处才能够落到实处。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目前成为经济学尤其是商科类学科主要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目前也逐渐成为培养批判性思维主要的教学方法。这是因为案例教学没有标准的答案,有助于思想的开放性,只要你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就行。案例分析过程非常注重分析性和系统性。这些都符合批判性思维的特征。所以案例教学天然就成为批判性思维教学主要的方法之一。

但由于案例复杂程度不一,对于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要教学方法来说,选择合适的案例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Kurfiss的观点,重点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中哪一要素应根据学生目前所处的智力发展阶段来选择(Paul Kimmel,1995)。前面根据huffman的观点,批判性思维框架包括三个不同的思维能力,较低级的情感能力,相对高级的认知能力和最高级的行为能力。有根据Kurfiss的观点,当学生的智力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时,应重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中的情感能力。在学生进入较高智力发展阶段时再重点培养较为复杂的认知及行为方面的能力。因此,对于低年级大学生,我们应该选取相对简单、具有相对明确的信息和要求的案例。这一阶段的案例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点,应放在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

对于高年级学生所使用的案例相对复杂,最好使用综合案例。即一个案例里面包含着多种不同的方案和观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复杂的环境和背景下,分辨是非,进行合理的决策,并且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并能够用充足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决策。这有助于发展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

为了让案例教学更加鲜活和生动形象,可以采用“六领思考帽”角色思维方法,让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六领思考帽”代表六个不同情绪的角色,蓝色为总控制,红色为直觉,白色为客观,绿色为创造,黄色为正面思想,黑色为负面思想。“六领思考帽”对于低年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比较一致,因为“六领思考帽”代表六种不同的情感,实际上是六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培养多维思维是有好处的。六个不同的人,六个不同的颜色,同学们都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有助于培养容纳不同的观点和建议的情感基础。

对于高年级同学来说光有平行的思维还是不够的,光有情感还不行,还必须要有认知和行动。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再在案例中引入角色仿真实验。根据现实需要,或者结论的需要,可以设计各种仿真情节,让高年级学生参与其中并扮演各种角色,相互讨论分析,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当学生融入这个仿真实验,自然会形成学生批判思维能力。

案例成绩评定应该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阶段相一致,要根据发展阶段的需要,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低年级注重评价观点的多元性和差异性,高年级则需评价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教学方法的实施和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合作学习和案例教学两个主要的教学方法进行试验。我们在教研室选取两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分别选取微观经济学第七章市场特征和第八章寡头垄断市场两章内容,前者使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后者使用案例教学方法。在市场特征部分,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组代表一个市场模型,每个大组至少又分成四个小组代表一个市场特征。这样组内有分工和合作,组与组之间也有对抗和合作,四个小组比较的都是市场特征的四个方面,厂商的数量、对价格的控制程度、产品的差异程度和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但不同市场细微的差别是如何体现的,如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数量都是很多,这个多如何区别,小组和小组之间必然出现争论,通过争论组与组之间获得共识,实现组与组之间的合作。组内的合作是通过竞争性和垄断性是如何体现的进行的,竞争性怎么向垄断性过渡和演变,或者相反,这可以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合作来完成。此外,关于价格的差异性,在垄断竞争厂商、寡头垄断厂商和完全垄断厂商之间有何不同,他们各自通过什么方式去控制价格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可以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合作来完成。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参与度,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讲解少了,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开心,效果还比较明显。

再看案例教学方法,我们选取了90年代的我们彩电业的三寡头创维、康佳和TCL的价格战,事先让学生自己去了解90年代彩电价格战的背景和价格战的几个主要案例,通过分析三大寡头的价格策略,实际上是可以用占优策略均衡的囚徒困境博弈得到解释,价格战实际上是个人的理性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由于各小组成员在案例中充当了不同的角色,所有能够切身体会决策的短暂合作的必要性和长期对抗的必然性。这样对于寡头市场和博弈论知识有较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理解。学习氛围比较热烈,达到了批判性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启权.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2,(01).

[2]何志波.高校专业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航海教育研究,2011,(04) .

[3]刘国武、陈少华、贾银芳.会计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教学法运用策略分析[J].会计研究,2005,(12) .

[4]杨丽萍.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财会通讯,2012,(01) .

[5]钱海锋、王伟群.论批判性思维内涵及其教学[J].教育科学论坛,2007,(01) .

六国论教案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突出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巩固完善法制宣传教育的制度,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进一步提高商务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积极推进法治实践,为全市商务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和法治环境。

二、普法对象与主要任务

普法对象:市商务局机关、各县(市、区)商务局、直属企事业单位全体在职人员。

1、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是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性、根本性和重点工作。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宪法意识,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学习贯彻宪法的热潮,使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要加强对《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物权法》等法律的理解和掌握,要及时学习和宣传“六五”普法期间新出台的与人民群众生活权益相关的法律,不断增强守法意识,为维护法律和自身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作出应有的努力。

2、深入学习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是从事、管理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直接法律依据。进一步学习宣传流通、对外贸易、外商投资和国际经济合作领域的法律、法规、规章,提高全市商务干部职工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能力,促进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商务法律的了解。深入学习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围绕群众关切、反映强烈和社会危害严重的问题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要普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促进形成有利于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学习宣传公司法、合同法等民商事法律制度,进一步学习资源、环境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3、深入学习宣传国际经贸规则。深入了解和运用国际经贸规则,是实施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保障。要继续深入学习宣传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进一步增强履行入世承诺、应对贸易摩擦和解决贸易争端的能力。要继续学习宣传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等方面的条约、规则、惯例等,进一步增强对国际经贸规则的了解、把握和运用。

4、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依法行政。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的是推进法治实践。要着力推进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大力提倡和学习宣传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经济管理。要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体制和机制,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严格依法行政程序,强化行政行为监督。完善和推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积极探索建立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制度。要积极探索和推进依法行政的实践形式,全面推进商务系统依法行政。

三、组织领导

市商务局成立“六五”普法领导组,负责制定并领导实施全市商务系统“六五”普法的工作方案,决定“六五”普法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省略)

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全市商务系统“六五”普法实施方案,安排法制宣传教育,指导协调各县(市、区)商务局和直属单位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和普法督导检查等工作。

各县(市、区)商务局要指定一名领导负责“六五”普法工作,成立“六五”普法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本县(市、区)商务局“六五”普法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和实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部署安排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和活动。

四、工作步骤

全市商务系统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从2011年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3月前,市商务局制定全市商务系统“六五”普法工作方案,各县(市、区)商务局制定本县(市、区)“六五”普法工作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各县(市、区)商务局要将“六五”普法工作方案和“六五”普法领导机构、工作机构组成情况报市商务局“六五”普法领导组办公室备案,并提供一名以上普法工作人员联系方式。

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下半年至2015年。依据本方案和各县(市、区)商务局“

六五”普法工作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确保本方案和各县(市、区)商务局“六五”普法方案的贯彻落实。市商务局将不定期对全市商务系统“六五”普法工作开展督导检查,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检查验收阶段:2015年下半年,市商务局组织全市商务系统“六五”普法实施情况的总结验收,通过自查、抽查等方式,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同时组织迎接市“六五”普法全面考核,推动“六五”普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全面完成。

五、工作要求

在实施“六五”普法过程中,各单位要切实履行法制宣传教育责任,认真组织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和服务社会水平。

1、加强依法行政法制制度建设。要大力推进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立法,为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提供法制保障。要切实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完善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行政复议程序,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2、加强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大力推进领导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继续支持和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

3、加强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要继续推进公务员年度法制学习培训工作,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培训活动,培养公务员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将法律知识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考核、任职、定级和晋升的重要依据。要加强廉政教育,将法制宣传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和服务社会水平。

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网络和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各单位法制宣传教育机构的横向工作联络网,建立和完善县(区)、市二级商务法制宣传教育机构的纵向工作联络网,形成健全的法制宣传教育网络体系。加强专职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法律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加强法制宣传队伍的组织协调、培训指导和规范管理,切实发挥各类法制宣传队伍在商务法律宣传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最大程度地实现全省普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全市商务法制宣传教育的整体水平。

5、进一步创新丰富法制宣传教育载体和形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开辟商务法制宣传栏、专题、专版,固定时段、版面、栏目,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积极开展商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大众传媒法制宣传教育主渠道作用。建立和完善普法网站或网页,加强商务法制宣传,发挥现代网络传媒优势,扩大商务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

6、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月、纪念日和法律生效日等时机,通过网站、期刊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活动,积极宣传商务法律知识。要在日常工作积极宣传商务法律知识,把法制宣传教育融入管理和服务全过程,促进企业和社会公众树立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

7、加强沟通交流。市商务局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商务系统普法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加强对各县(市、区)商务局依法行政、法律培训、法律调研等方面的支持。各县(市、区)要加强与市商务局和其他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向市商务局上报本单位“六五”普法工作进展情况,反映“六五”普法中存在的问题。

六国论教案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中职德育 经济政治与社会

中职德育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需要贴近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社会现象才能理解和运用。“案例教学法”让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思想和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一、感知阶段:感知阶段也称为导入环节。教师呈现案例,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热情。通过提供案例,将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有关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态度不断发展。比如在《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一课中,教师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讨论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事件。教师引入轰动全国的“大连獐子岛黑天鹅事件”。那些来自獐子岛地区的学生们根据家乡企业发展出现的问题,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带领大家分析现象以及背后存在的问题,共同思考獐子岛渔业集团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探讨企业经营成功的影响因素做好铺垫。

二、理解阶段:导入新课之后,学生在感知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鲜活的案例引导学生把感知的内容同课程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思维加工,形成科学的概念。学生用新获得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尝试性分析和探讨,激起思维碰撞的火花,进而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对所学东西达到全面、本质的认识。比如,《透视经济现象》一课中,学生在了解了商品的概念之后,教师提供案例故事“超市里的故事”,并投放大量的案例词汇,让学生结合“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核心概念,从交换关系以及劳动产品两大关键词来对比、分辨哪些是商品,在案例情境中强化对新知识的巩固。

三、巩固阶段:在这一阶段,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内容。通过有效的案例指引,使知识牢固的保存在记忆中,使技能通过不断的练习形成技巧。学生带着初步获得的理论知识,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内讨论、小组间交流和全班集体讨论等形式,分析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的困惑和疑惑,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在互动中达到用“理”释“例”和用“理”争“疑”的目的。这对于中职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以及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都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个人的收入和理财》一课中,大家在理解了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之后,比较和分析在多种分配方式中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的区别,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引入早餐店、手工作坊以及隆平高科等案例,通过分析总结按劳动成果分配一般适用于在自负盈亏的个体经济中,而按生产要素分配多存在于合资经济中经济中。学生从生产经营活动所必备的各种要素出发,了解生产资料所有者凭借对其所有权参与利益分配,取得相应的报酬。

四、应用阶段:学生在知识和技能巩固之后,需要将知识加以应用。通过案例教学,将所学内容运用于学习实践、生活实际当中,这样既可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中职生应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在中职德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知识,掌握技能、技巧,主要通过教学性实践,大多采用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实现。那如何在有限区域的课堂上进行练习呢?模拟案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试验场。比如,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一课中,在讲授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政党制度之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讨论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以及人民政协之间的关系。在明确然后教师提供案例:十之后有六个人既是全国人大代表,又是全国政协代表,同时也是共产党员,那他们是怎么选举产生的呢?这就需要学生在充分认识和理解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召开程序的基础上,从时间关系以及我国重大政治决策的制定过程中,掌握人大、政协、党代会不同的属性和特点。通过认识我国的政治生活,进而深刻感悟人民当家作主在政治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为以后成为一个合格社会公民并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做好准备。

五、评价总结阶段: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成完整性的认识,需要德育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和评价。对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情况的评价和总结从本质上讲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的判断,针对课堂学习内容,教师通过引入典型案例来引导学生讨论,然后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反思,抓住问题的本质,举一反三,对案例的关键点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说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案例,开展小组讨论,如何更好的区分宗教以及的本质区别,敢于同分子作斗争,国守法的好公民。

六、课外延伸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既可以利用延伸部分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探索,也可以对下一步将要进行的教育活动进行预习和展望。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迁移,并根据个体不同的能力水平展开不同层次的研究性学习,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达到知行统一。这一阶段,是学生实践应用的阶段,也是将现实生活中案例深化和思考的部分。

教学过程的六个阶段是一个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六个阶段环环相扣,不断深入,完整的体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而案例教学法将德育课教学进行了有效串联。“案例教学法”是符合新课改背景下德育课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W方法,体现了“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广大中职德育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积极思考,开拓创新,从学生角度出发,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韩宗杰.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01).

[2]刘兆俊.关于案例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中运用的几点看法[J].神州旬刊,2012,(27).

六国论教案篇6

关键词: 陶行知 “六步导学” 淡化固定模式 初中英语教学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所以,为了避免填鸭式教学,并进一步推动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进程,贯彻落实区教育局“课程实施发展改革”的活动要求,加强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特要求试行“六步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如果用一句话简单概述“六步导学”这种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以简单地说成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模式。相较于以前的课堂,这种由学生自发学习,自己探索、解决所遇问题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案”是由我校英语备课组集体推敲而得,我们深知三案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围绕学生展开,说是三案,实为一案,本是同根生,针对知识点展开编写。我们要把对六步导学的精髓表达得淋漓尽致。

镜头一:“六步导学”引起课堂“失控”

上公开课的那天,课堂上学生们异常兴奋,空前活跃,兴致已被完全调动起来,平时纪律好的学生能自控,可是一些顽皮的学生就成了脱缰的野马,在课堂上公然“胡作非为”,一位激动万分的学生啃起本节课游戏环节用的梨,啃得津津有味,最后向我展示他本节课的辉煌成果――一个小小的梨核。性格急燥的我,最终没有忍住在下课之时怒斥课上“行为不轨”者,听课老师都看到。

于是,我的这节课,得到许多听课教师的改进意见,被残酷封杀,封杀理由是学生学不到东西,整堂课学生都在活动,教师该教的没教,虽然未提梨之事,但在“转告”我,学生被宠天上去。我开始反思,今天为什么会如此失控?

一堂课的成功应该使自己的思路和模式融为一体,不能太执著,学完的东西老想使用一下,教授内容时还会觉得某模式第几条我还没有使用,没有在课堂上展示一下。如果老想这些东西,就偏了。因此,学为了无痕而用,如何把先进教育理论和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讲,“忘掉”就是进步,不被固定的教学模式禁锢思想。我是不是没有忘掉“六步导学”教学模式,才有此结果呢?潘石屹说:“如果什么事情你都在乎,你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这句话在教学上可以这样说,如果课堂上的一切为了“六步导学”教学模式,那么教师很可能就会有不成样的课堂。

镜头二:两极分化带给老师的失落

班级近50名学生,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有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就会自我放松,注意力不集中,有时提问起来,竟然不知道老师问了什么,老师在黑板上讲过的题目,答案都写在黑板上了,许多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竟然还是错的。看着写错的作业,真想把学生带过来当面补课,可下一节课又开始……看着两极分化的学生,教师感到失落。

因此,我觉得我们不要硬套这“六步导学”的模式,要有灵活性,灵活运用。对于“六步导学”中的导学案,不要停留在少数学生身上,应该为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我们一定要在头脑中形成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这种意识,学习策略指导不该放的太过。学困生与学优生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两极分化的差距越来越大。

“六步导学”虽然称为“模式”,但说它是一种教学思想或者是教学策略更贴切。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灵动”的过程,面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状况或每个环节所花的时间不同,每个单元的内容与难易程度也不同,怎么可能按照“学习目标、基础学习、合作交流、析疑解难、达标检测、课外学习”这六个步骤一成不变走下去呢?六个环节只是理论上的步骤,有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内容做出一定的调整。比如7BUnit6“Pet”单元,阅读部分给学生展示的是诗歌。学生初次接触外国诗歌会感觉很陌生,不会像看中国的古诗、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那样在字数和韵律上都那么匹配和协调。所以这时候老师不妨先交流展示国外的诗歌格式,等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再学习。

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应通过学习目标的展示,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知道老师本节课会围绕哪些要点来展开教学;在基础学习环节,学生会跟着老师的课堂节奏学习基础内容,将学习的目标具体化和行动化;在达标检测环节,我们的作业设计一定要呈阶梯状上升,因为我们的学习目标也是一步步提高的,但在此环节学生有可能会遇到困难。所以,如果有人告诉我,我的课现在进行到达标检测环节了;我现在开始讲解……我会觉得不是很贴切。因为解决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都有可能存在这六个环节。

综上所述,“六步导学”教学模式提出以来,我校做了一系列推进的工作,有成功的体验,更有许多的迷茫与困惑。让我们认真尝试、实施、探索和创新“六步导学”教学模式,切实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努力实现课内、课外两个高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习、教学和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更好地发挥“六步导学”这一教学模式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试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六国论教案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 调查问卷 因子分析 影响因素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MBA教学中已被广泛采用,在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教学中也已经尝试数年。不同学者对案例教学效果具有不同的认识。何志毅、孙梦(2005)通过对我国六所MBA学院的调查研究发现,MBA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不太满意,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案例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学生准备及案例质量问题。胡志勇、邵国良(2003)认为,教师素质和个性特征的差异、学生的主动性和其他诸如个人兴趣等个性特征的差异等都会导致案例教学效果的不同。已有文献表明,国内学界对本科案例教学效果研究主要以规范研究为主,所得出的研究结论缺乏更强的说服力。本文以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Likert量表分析方法研究本科案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提出改善案例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案例教学理论分析

(一)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 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达、沟通和协调等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素质(张家军、靳玉乐,2004)。具体而言,评价案例教学效果的优劣,需要考察学生在以下各方面的收获程度:理论联系实际,即对已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实务的感性认识;分析与判断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写作能力;演讲能力;知识面的拓展。全面分析案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则需要结合案例教学过程。

(二)案例教学基本程序和影响因素 案例教学基本程序如下:(1)案例讨论前准备。案例讨论前准备环节包括挑选案例和师生了解、熟悉案例2个环节。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王秀芝,2006)。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应当具有启发性、综合性(史美兰,2005)以及一定的难度(李秉成、唐国平,2007)。案例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具有综合性,即涵盖了企业管理中的普遍性问题,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这三者均能提升教学效果。在展开小组和班级案例分析与讨论之前。教师要在课前熟悉案例,了解其分析要点;学生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查找资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李相银、胡希,2004)。何志毅(2002)调查发现,学生基本素质、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和课堂参与度是影响案例教学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学生,因为其卓越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案例教学成功提供了重要条件(廖秋林,2003)。但高质量的学生若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分析案例资料和学习相关理论;或在课堂上漠视讨论,拒绝与其他同学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案例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此外,有调查显示,课程效果与学生兴趣有很大的关联性。(2)案例分析与讨论。这个环节涉及小组案例分析与讨论、班级公开发言与讨论,以及教师对这2个环节的组织和把握。何志毅、孙梦(2005)调查发现,教师案例教学水平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成为一个很好的课堂组织者,解释清楚关键问题,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把学生脑中的想法“榨”出来,同时把握课堂讨论的方向,达到原来所预想的目的(宋之帅等, 2006)。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郭德红,2008)。在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下,很多学生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不适应案例教学方法。他们习惯等着教师给出答案,不愿意积极思考,不积极参加小组讨论,不习惯也不喜欢当众发表自己的见解,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贺三宝,2006)。这些都导致案例教学效果不佳。(3)案例讨论后的总结。这个环节主要涉及案例报告的攥写。它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案例分析思路,加深学生对案例的认识,从而保证了教学效果。综合上述理论分析,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因素可以归纳为:案例因素、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和其他因素(见表1)。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及测试 问卷设计步骤如下:首先以理论分析为基础提出问卷初稿;然后,咨询专家意见,以及征询部分同学建议,反复进行修改。尽可能地保证问卷内容效度。为了便于量化分析,问卷题项主要采用1至5分的Likert量表。另有少量题项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评估。为了便于分析,对问卷问题分别编码为Q1.1、Q2.1、...、Q10.3。问题1.1用于调查案例教学效果,问题2.1至10.3用于调查案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修完“财务案例”课程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98份,回收问卷133份。剔除信息不完整的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22份。在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之前,本研究先对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使用SPSS16.0对问卷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1)效度测试。效度通常是指问卷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反映了调查问卷设计者的意图能否让被调查者理解,即问卷能够测量出其所欲测量特性的程度。效度主要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内容效度是指问卷题项设置的适当性与代表性。一般通过收集相关的专家、学者及实务界人士对问卷的看法、建议及评价来保证。在本研究中,根据理论分析提出问卷初稿;然后,咨询专家意见和征询部分同学建议,对问卷内容进行反复修改,得到最终问卷。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问卷的内容效度。在做结构效度分析前,本研究使用项目分析来对各题项的判别力进行测试。先求出各题项的“临界比率”(简称CR值),然后将未达显著水准的题项删除。经过项目分析,Q2.3,即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被剔除。结构效度是指实际的测验分数能解释某一心理特质的程度。它要考察的是一个测试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和根据某一理论作出的预测相一致。目前检验结构效度最常用的方法是因子分析法。本研究中采用因子分析法中的主成分法,并按特征根值 提取因子。同时剔除与两个以上的因子相关的问题。经过两次因子分析,剔除了Q3.1,即对该课程的兴趣,最终得到六个因子,代表性为63.42%(见附录3)。根据各因子所涵盖题项的内容(见表2),将六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学生素质”、“教师能力”、“案例质量”、“案例理解度(1)”、“案例理解度(2)”和“课程适应度”。(2)信度测试。信度是问卷可靠性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能进一步检验问卷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对于问卷的应用具有较大意义。一般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信度系数越大,其内部一致性就越高,问卷就越可靠;反之则不可靠。本文采用的具体分析方法是“Cronbach ”系数法。检验结果表明,因子一到六的Cronbach 值分别为0.771、0.759、0.646、0.620、0.547和0.637,整个问卷的Cronbach 值为0.847。考虑到因子五的信度不够,且包含的题项较少,为了使问卷的信度更高,考虑将因子五,即Q6.1(个人阅读案例对理解案例的帮助)和Q6.2(小组讨论案例对理解案例的帮助)剔除。剔除后,整个问卷的Cronbach 值为0.849,表明问卷的信度颇佳。考虑到Q6.1和Q6.2的剔除对因子分析结果可能造成影响,再做一次因子分析。经过因子分析,得到五个因子(与表2剔除因子五后的因子相同;同时将因子四重命名为“案例理解度”,将因子六改为因子五),代表性为61.23%。可见,这两个题项的剔除对因子分析结果并未造成较大影响。

(二)研究假设 经过问卷测试,得到五个因子,即“学生素质”、“教师能力”、“案例质量”、“案例理解度”、“课程适应度”。由第一部分的理论分析,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H1:学生的素质越好,教师能力越强,案例质量越高,学生对案例理解程度越深,学生对课程安排越适应,案例教学效果越佳

(三)模型建立 为了检验本文提出的假设,本研究构建如下线性模型:Gaini=?茁0+?茁1Factor1i+?茁2Factor2i+?茁3Factor3i+?茁4Factor4i+?茁5Factor5i+?着i

其中,Gaini为案例教学效果;Factor1i为“学生素质”;Factor2i为“教师能力”;Factor3i为“案例质量”;Factor4i为“案例理解度”;Factor5i为“课程适应度”。?茁1、?茁2、?茁3、?茁4和 的符号及其显著性是本研究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3)和(表4)列示了案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发现:第一,案例教学整体效果较好。由(表3)可以知道,案例教学效果均值为3.81(5分为最优),这表明,案例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第二,案例教学五个因素的均值在3.8962到4.2398之间,其中最大的是“教师能力”(因子二),最小的是“案例质量”(因子三)。“教师能力”均值最高,可能是由于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案例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给学生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从而对“教师能力”给予比较高的评价。“案例质量”均值最低表明,在各个影响因素中,学生对案例质量的满意度最低。可见,虽然经过国内学者的普遍倡议,“要构建高质量的案例”,案例质量已经提升(均值为3.8962),但还是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此外,均值同样较低的“学生素质”中得分最低的三项依次是“对公开发言的兴趣”(Q5.2)、“独立思考能力”(Q2.2)、“自学能力”(Q2.1)。可见,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了从教师那里直接“接受”答案,而不是自己独立思考为什么;同时,很少有学生愿意站出来发言。这与现实状况较为一致。第三,最适合的班级规模为30到40人,讨论小组规模为5到6人。(表4)显示人数太多不利于充分交流意见,人数太少不利于集思广益。要取得比较好的案例教学效果,应当将案例教学班级人数控制在30到40人。

(二)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参数检验以及非参数检验对案例教学效果与影响因素五个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表5)的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效果(Gain)与五个因子在0.01的水平上均显著相关,说明案例教学效果确实受这些因子的影响。因此,为了改善教学效果,应该从这五方面总体着手。

(三)回归分析 在回归分析之前,根据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Gain大于均值的,视为教学效果更好)将所有样本分为2组,进行了变量的分组检验。(表6)的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案例教学效果较差的组,案例教学效果较好组中,学生质量更高,教师能力更强,案例质量更好,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度更深,对案例课程的适应度越好,而且,这种差别是十分显著的。(表7)是模型的回归结果。其中,调整R2为0.468。F为22.251,表明模型整体显著。五个因子的系数均为正,与预期相符。“学生素质”、“教师能力”、 “案例理解度”分别在0.01、0.1和0.0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学生素质”越高,“教师能力”越好,“案例理解度”越深,案例教学效果越佳,假设H1得到部分验证。其中,“学生素质”对应的系数最大,其次为“案例理解度”和“教师能力”,表明这三个因子中,对案例教学效果造成最大影响的是“学生素质”。“案例质量”和“课程适应度”未达显著,说明,这两个因子并不如预期的那样影响到案例教学效果。

(四)敏感性测试 为了考察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对六个因子采取了虚拟变量的刻画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如果因子得分高于均值,则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将重新刻画后的变量代入模型检验,结果如(表7)后半部分所示。该结果与先前的结果保持一致。表明本研究的实证检验结果和结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般认为,案例教学对象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案例教学更适合MBA教学,而不适合本科教学。但本研究结论表明,案例教学也适合本科教学。统计分析显示,“教师能力”和“案例理解度”对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学生素质”。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主要起着引导和控制的作用。真正决定着学生能否有所收获以及收获大小的是学生自己。因此,要提升案例教学效果就要采取一切措施提高“学生素质”。“学生素质”包含了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对公开发言的兴趣、对案例讨论的积极性以及对案例教学模式的适应性。可以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学校和教师能采取的最关键而可行的手段是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言,做到让每个学生多次发言。在发言的过程中,学生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了思考,锻炼了独立思考能力;学生答得不管好坏与否,之后教师的讲解都会给他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促进了知识的掌握;由于学生明白日后还要公开发言,出于种种顾虑,他会在事前付出时间查找更多的资料学习相关的知识,锻炼了他的自学能力;同时,有了事前的准备,学生更加乐意也能更加顺利参与到讨论中,在小组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总之,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发言,在多数情况下,对学生而言,带来的将是良性循环。当学生的素质不知不觉中提高后,案例教学效果自然得以提升。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不少的缺陷,有待日后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完善。例如,问卷问题可能考虑不全面,许多重要的影响因素可能被忽略;问卷对象限于一个学校。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以增强结论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何志毅、孙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现状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第8期。

[2]胡志勇、邵国良:《影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其测定方法研究》,《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2期。

[4]李秉成、唐国平:《财务管理案例课程本科教学问题研究》,《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第10期。

[5]李相银、胡希:《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与知识转换》,《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9期。

六国论教案篇8

一、课程改革须从课堂出发

任何学校、任何教室、任何教师的教育教学奇迹肯定首先发生在课堂。雷夫坚守56号教室创造了轰动美国的教育奇迹,他把一批批被称为“小魔鬼”的孩子塑造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佐藤学三十多年深入27个国家的中小学听课2万节,倡导建立学习共同体,期待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生长。

围绕高效课堂的构建,连云港市教育局以教研室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发动机”,设计高效课堂结构,制定实施路线图,确定推行主要方式。经教工委讨论后,形成教育局文件,开展区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主题活动。为此,连云港市牵头组织专家、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北上山东潍坊、杜郎口、兖州以及河北衡水,南下泰兴、丹阳,与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学校亲密接触,取经悟道。进而组织全市基础教育专家、名师,研究兄弟市区学校的先进经验,领悟名校之神,筹划远航航线,设计推广范式。

一是,构建方案,初步实施高效课堂。2010年,在全市教学工作会议上,解读高效课堂教学结构和精神,要求全面推行高效课堂;启动“课程实施发展年”主题活动,全面推进“三案·六环节”高效课堂建设;印发《“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操作指南》。

二是,反思提升,深入推进高效课堂。2011年,在全市教学工作会议上,总结高效课堂推进经验和教训,提出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任务;印发《“‘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

三是,成熟完善,收获区域推进高效课堂成果。2012年,在全市教学工作会议上,启动课程基地建设,全面实施“建构式生态课堂”;印发《“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内涵要求》;总结高效课堂建设成果,出版《从课堂走向远方》。

四是,全面升级,打造“建构式生态课堂”升级版。2013年,在全市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以破解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成功密码为抓手,提出打造“建构式生态课堂”升级版的要点。即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人人皆成才是其落脚点;“自主”与“合作”演绎的“激情课堂”是其聚焦点;实现“蓝色”超越的课程基地建设是其着力点;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数字化课程资源是其支撑点;一个近乎“痴迷”的领导团队和一股强大的执行力是其发力点;尊重全体教师,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是其主导点;作为“发动机”的学科教研室是其引导点;“唤起师生实行自我教育”是其归宿点等。

二、课堂让教育回归原点

在我国古代,教育被赋予“化民成俗”“兴国立业”的神圣使命。如《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修身治国平天下”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回归教育原点,从“格物致知”出发,走向“修身治国平天下”,最终达成“化民”“兴国”“立业”的教育目标。课堂则是承担这一教育职责的重要主体。

2009-2010学年,我们在总结前期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了“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并在全市推行。其中,“三案”指教案、学案、巩固案;“六环节”指课堂教学一般包含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个环节。这一教学模式的推行,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课堂。学校、教师开始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僵化、机械等弊端在推行过程中日益暴露。为了将引导和服务的自还给教师,将学习领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市教研室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将“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提升为“‘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并自2010年秋季开学起在全市推行。以此,鼓励教师灵活整合与优化课堂结构,增强课堂的活力和效力。

为巩固成果,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市教研室又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发展为“建构式生态课堂”,并于2012年初,在全市推行。“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注重操作与反思,“‘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注重建构与创生,“建构式生态课堂”则突出内涵发展,更加强调在课堂中师生各显其能,主动建构。

连云港市构建和推行高效课堂的三个阶段,不是文字上的简单变化,而是在走向远方过程中的不断提高和升华。它们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激发内驱力,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本能,以自主学习、交流展示、互动探究为平台,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不同的是,建构式生态课堂更加突出教师的引导、服务功能,在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彰显的前提下,强调从学生的既有生活经验出发,选准课堂学习的出发点;敏锐捕捉和利用学生的“学习生成”,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益;强调教师精讲点拨的作用,让全体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发挥课堂节奏的促进功能,使学习过程呈现更加流畅的灵动美。

三、由课堂出发向远方走去

教师的尊严,不是课堂上的一言堂,不是指挥冲锋的令旗,而是学师,是学生之师、学习之师、学术之师、学法之师。校长的尊严不是主席台上的那张席卡,不是带有行政色彩的上传下达,而是富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楷模,是行走在校园的灵魂。基础教育就是追求那浸染在浓浓的文化气息中,永远也抹不掉、挥不散的“味道”。

由课堂出发向远方走去,首先是让课堂成为师生的“家园”,课堂为师生提供爱的庇护,给师生以温馨的呵护,师生在“家”里,向着心中的理想目标,自主建构,合理营造,主动发展。其次是让课堂成为师生的“旅行”,课堂上,学生在“导游”的引导、点拨下,感受沿途的惊喜,品味民俗的淳朴,感悟风景的美丽。再次是,让课堂成为师生智慧的结晶,“知识就是力量,唯有智慧使人自由”,在课堂上,师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方式,不断同自我、他人交流,提高智慧。最后是让课堂达到“忘我”的境界,在这里,师生以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激情、丰富的想象,与学习内容、学习过程融为一体,这种“物我合一”的“忘我”境界,就是师生融课堂为一体的最高精神境界。

1.借助行政力量。借一年一次的全市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解读高效课堂教学方案,布置推进任务,加快研究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速度。借一年一度的教学视导,解决高效课堂在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帮助学校走出误区,指导学校进一步实施高效课堂,以提高研究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效益。

2.树立榜样。发现和选择典型,扶植和培育典型,以典型为样板,深入推进和普及高效课堂。如在海头高中和白塔高中的高效课堂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发挥其榜样作用。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将全市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的会场,定在海头高中,让来自全市基础教育界的与会代表,零距离学习观摩海头高中的高效课堂。

3.用“成就感”提高执行力。以表彰奖励为动力,推进高效课堂的全面实施。表彰领航校长,表彰实施高效课堂的领航教师。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调动基层学校教科研的积极主动性,集全市之力,构建理论体系。

4.每年一大步,每步一境界。区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其顶层设计源于课堂教学一线,为解决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问题而设;顶层设计的落脚点则在于教学实践,将设计转变为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从“三案·六环节”到“建构式生态课堂”,都应沿着问题、方案、实施、完善的路径推进。

四、路途中的风景别样精彩

在由课堂走向远方的路途中,我们欣赏到了别样的精彩风景。

继2009年11月24日《中国教育报》以《驶入课程改革的深海作业区》、2010年12月28日《中国教育报》以《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2012年7月5日《中国教育报》以《回到教育原点推广高效课堂》报道连云港市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改革成果,总结出“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是“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灵魂之后,2013年1月23日《中国教师报》发表了《连云港的课改逻辑》,2013年第9期《人民教育》在“改革观察”栏目刊发了《激发智慧释放潜能——江苏省连云港市“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实践探索》,全面介绍了全市建构式生态课堂探索的成果。

尤其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在连云港市的中小学中看到了这样的精彩风景:学生分组相向而坐,自学、质疑、展示、交流、倾听,课堂上生命在积极主动中走向成熟;学案、黑板、多媒体、巩固案,承载着学习的过程与效果,流淌着学生的思考和思想;少了专属的黑板和讲坛,教师行走在学生群中,成了流动着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在这里,自主质疑,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交流展示,学生成为学习的分享者与评价者;互动探究,学生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和研究者;精讲点拨,学生成为学习的倾听者与顿悟者;矫正反馈,学生成为学习的自我评判者和自我完善者;迁移应用,学生成为学习的开拓者和提高者。

今天,连云港市的学子,学得有成就感,学得有滋有味,已感受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幸福;学得出色,学得高效,已养成“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的学习习惯。古人云:“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耳听者学在皮肤,心听者学在肌肉,神听者学在骨髓。”连云港市全体教育人,满怀激情,脚踏实地,追求“神听”,向着深海作业区,向着远方,阔步前行。■

上一篇:陈情表教案范文 下一篇:火烧云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