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时间:2023-10-18 14:40:55

座谈交流发言材料

座谈交流发言材料篇1

“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指导新时代新疆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做好新疆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艰辛努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在实践中,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做好新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完整准确贯彻上下功夫,确保新疆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取得扎实成效。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必须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坚持依法治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要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做好新疆工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让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民族团结之花就一定能常开长盛。

座谈交流发言材料篇2

大家好!我叫XXX,是一位选调生,分配在资中县铁佛镇,担任党政办副主任、组织干事、团委书记职务,现借调在团县委工作。我很高兴能参加今天的选调生座谈会,向各位领导和选调生汇报自己在基层工作和生活的一点体会,互相交流,共同勉励,以此促进工作的深入发展。

我觉得作为一名选调生在基层工作,首先要政治合格,爱党爱国爱民。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县委、县政府、镇委、镇政府的工作精神,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热爱我们伟大的党,牢记党领导全国人民前赴后继、艰苦奋战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丰功伟绩;热爱历史悠久、疆域辽阔、风光绮丽的伟大祖国;热爱勤劳俭朴、聪明智慧的伟大人民;把自己的事业与党的事业、祖国的事业、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党的领导,服从党的指挥,刻苦勤奋、认真努力工作,争取干出工作业绩,让自己的青春在基层的平凡工作中闪光。

我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成为一名基层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具体实际工作中,要脚踏实地、刻苦勤奋工作,完成组织分配的每一项工作任务。2011年9月,铁佛镇代表资中县迎接中纪委、中组部关于换届纪律的检查,在镇党委的领导下,我和同事们苦战二十天,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准备相关资料,顺利通过中纪委、中组部检查并获好评。我当选为铁佛镇团委书记后,扎实开展团的工作,关怀留守儿童,规范了石钟村的留守学生之家,新建了太平村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电脑、电视和书籍等。2011年8月,在团县委的促成下,我邀请成都体育学院到铁佛镇开展关心留守儿童慰问演出,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寂寞,感受党、政府和社会的关怀,在祖国的蓝天下,和其他儿童一样幸福地生活,快乐地成长。由于工作出色,铁佛镇团委2011年被团省委表彰为“五四红旗团委”。

我现在借调到团县委工作,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我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改进作风,努力实践,在团县委的领导下,做好团员青年工作。引导团员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拥护党的领导,跟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引导团员青年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工作业务技能,增强自己的工作本领,为家乡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引导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发挥在建设事业和各项工作中的主力军与生力军作用,辛勤努力工作,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人生目标。

座谈交流发言材料篇3

关键词 访问;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6—0007—02

1 个别访问

指记者与采访对象单独交谈。这是记者采访中常用的访问形式。个别访问根据采访对象的特点,能较好地与采访对象交流沟通。由于采访对象各自的个性不同,生活习惯、思想感情、文化素养以至立场观点等也有不同,访问方法就要因人而异。

个别访问常指记者和采访对象一对一的当面交谈,但也不排除在必要时有几个人在场。遇到突发事件,记者赶到现场采访时,记者虽向一人发问,其他人也会关注、补充、介绍,有时甚至争相发言,这也应属个别访问。因为这时记者采访,并非有意组织一些人进行交谈,而主要是对某个采访对象进行访问,至于其他人的参与,并不影响个别访问的性质。还有的情况是,在采访中,记者要访问某一采访对象,有时要请他人引荐,这时虽有几个人在场,但采访对象仍属一人,所以也仍是个别访问。

2 集体访问

这是记者有意组织或邀约多个采访对象的访问。集体访问一般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开座谈会。访问座谈会又称调查会,这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需要广泛地进行调查了解。通过座谈会形式,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介绍有关情况和材料,有利于较快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记者召开好座谈会,必须避免众口一辞、歌功颂德的假现象。开会前的准备,要根据采访要求,选择采访对象,拟定讨论提纲,最好先把提纲分送给与会者,对重点人物,还要个别交谈,说明记者的意图和要求,使座谈会讨论目标明确。座谈会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三五人或七八人即可,以便与会者有时间畅所欲言。座谈时,记者应冷静观察,广听博纳,对于不同意见的争论,不可轻率表态,强作结论。

座谈会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记者约请一些人本着同一主题而开的。这种座谈会听取对某些问题的意见,本身就构成新闻。另一种情况是记者为全面了解有关情况而召开的。有的人往往因为发言时间有限,对问题的讨论有顾虑,不肯细谈,有时也易出现“从众”现象,所以会后还有必要进行个别访问,使访问更加深入。

第二种形式:记者招待会。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会,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举行。在党和国家举行重大会议,如:党的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和政协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或新闻会等。

方法正确,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深入的采访,能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否则,就容易走弯路,难以达到目的。当今,新闻采访的主要方法和技巧是访问和观察。其他采访方法、技巧,可以说都是访问和观察的具体运用和延伸。

3把握重点,启发诱导

记者访问既应放得开,收得拢,轻松自由,又要切忌漫无边际、无的放矢。应该把握交谈的重点,善于启发对方的思路,诱导对方谈到点子上。涉及关键性的问题,要深入了解,问个水落石出。访问中如何把握交谈的重点,这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时情况和采访需要而定。通常,访问重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事实的重要部分

(1)新闻六要素:即何事、何时、何地、何人、何故和怎么样。其中,对重大新闻,要注意交代清楚有关要素。对新闻通讯、特写,要抓住事实的细节、场面等;

(2)新闻的宣传价值所在。把握访问重点,就是善于抓住能体现新闻事实的宣传功能,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因此,记者访问时要敏锐地发现某地区、单位,某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新闻事实中找出具有高尚思想的闪光点,用事实感召、影响受众;

(3)有特点的事实。这类事实是同共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要挖掘具有新闻价值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特点,从而抓住有特点的事实材料。

2)采访目标的具体化

采访目标的具体化,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系统论的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新闻,研究其不同的采访目标,形成各类采访模式,掌握采访环节。如:全国好新闻《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10名记者分头采写,从地球两侧,按时间顺序,对同一重大事件作现场报道。电头分别冠以“发射场”、“测控中心”、“南太平洋”等现场字样。参加采写的记者相距万里,但能协调一致迅速完成重大题材的采访任务。这条新闻即分为三个采访侧面,每个采访侧面又分若干要点,由此形成一个完整多层次的采访系统,这就是广度的新闻采访模式。

在诱导对方围绕重点交谈中,对于不善言谈者,要不急不迫,从具体问题入手,不时作些恰当的提示。对于善言谈者,可以看准机会提出问题和疑点,或巧妙地转换话题。

4 少讲多听,广采博纳

访问谈话中即使对方所谈内容有些离题,也不可急于打断。而应注意广采博纳,从中捕捉到有意义的新线索、新素材。对采访对象所说的事情,要专心地听,而且鼓励对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例如:一位医学报社记者访问一位医学专家,谈话不到5分钟就结束了。同样,有位省报社记者去采访这位医学专家时,先询问他最近发明的几件医疗器械,在欣赏他的 “杰作”之余,并请他当场“表演”。对方马上有了兴趣,连说带操作,既热心介绍各国的对比资料,又描述研究中的细节以及他自己的酸甜苦辣。记者兴致勃勃地听着、记录着这位医学专家的喜怒哀乐,获得了采访的成功。

采访中切不可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更不能凡是与自己主观设想相同的就听,否则就不听,或者摆出不屑一顾的派头,那样就会破坏对方的情绪。有时,对方谈话离题了,要巧妙灵活地引导到谈话的正题上来。有时,访问对象和记者谈得投机,他会把自己生活中的苦衷合盘向记者倾吐,记者不能有厌烦心理,要做到了解、理解对方,并从中捕捉有意义的新线索、新素材。

5 求同存异,心理共鸣

记者访问谈话,要注意寻找与采访对象的共同语言和兴趣点,双方产生好感与亲近感,这有利于缩短和消除心理距离,采访容易见成效。在访问过程中,记者要善于求同存异,以求心理上的共鸣。这样才能掌握心理控制主动权,使双方情感向好的方向发展,使访问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访问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面。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作出正确的判断,随之作出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理控制。

记者如果能够得心应手地访问,采访对象就会愿意与之合作,真诚地提供一切重要材料。此时,记者是处在支配对方意志行为的控制者地位。有时访问并不顺利,采访对象并不热情,甚至让记者按照他的思想、意识办事,这时的记者实际是被控制者。记者要有所作为,在复杂的访问过程中实现采访目的,就必须掌握不同访问对象各自的心理特点,使对方在自己的影响下,成功完成采访任务。

参考文献

[1]于洋.浅谈采访的技巧.新闻传播.

座谈交流发言材料篇4

在讨论之前,有必要对交谈活动的四个步骤做一个简单介绍。教师提出一个 话题作为活动的开始。话题出 现后,首先让学生与自己的学习伙伴进行交谈, 此间,信息交流过程可用下列图表来表示:

接着教师请一位学生上讲台,与其进行示范性交谈,给全班学生以启发和诱 导。然后,全体学生离开自己 的座位,随意找另一位同学进行交谈,信息交流 的过程与上表统一。最后,学生回到座位上,由个别学生向全 班交流自己的见 解。话题的选择范围较广,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出自学校生活,如:What do you usually like to read in your spare time?Did you enjoy yourself at the school party? How did you like it? 第二类出自社会生活,如:What travelling have you done?Have you ever been a volunteer worker?第三 类是由教材内 容而引发的思考,如:Have you ever dreamed of setting up a small library at your home or in your neighbourhood? How?Why do young people like to serve as volunteer workers?整个活动过 程不超过十五分钟。

一、多向交往对课程组织结构的改造

多向交往流程对传统的垂直交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突破。它以交谈作为 基本形式,由一个话题的提出 ,使学生联想到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起自己感 受的冲动和表达的欲望,从而产生出话题。话题又引出多种信 息,通过话语来 传递、接收和反馈。交往流程采取的步骤首先是设计一个能引起思考和议论的话 题,每位学生 与邻桌学习伙伴开始谈论这个话题,初步形成自己与别人交谈思 路的框架。接着穿插师生间的双向交往,即教 师请一位学生上讲台,与其进行 示范性即兴交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来感染学 生,启发学生的交谈思路,诱导学生如何给予信息、接收信息并作出反应。然后, 全体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 在教室里走动,随便找另一位同学进行再次水平交 往。最后,学生回到座位上,由个别学生向全班讲述自己的 经验和见解,这时 教师可随时进行一些加工、概括和评价,以交叉交往的形式作为此项活动的结束。 这一流程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交谈是在流动的、有时甚至在最嘈杂的自然环 境中进行,课堂处于全员同时 参与教学活动的热烈状态,这与高中学生的性格 趋于一体化。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这种环境和状态中大胆地、 尽情地谈笑。在 安然和放松的气氛中交谈,语言技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 得以发挥。整 个过程就是师生创造性地进行教与学的过程。

二、信息差距与即席性交谈对多向交往的作用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媒体和工具。双方传递信息时要有信息差距。(注:章兼 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 育出版社,1992年版。)。以往英语课堂教学中许多 语言操练活动是按照已教课文内容和已知语言材料进行的 ,操练伙伴知道对方 要说什么,许多答案也能在现成的语言材料中找到,对话双方都没有传递和吸收 信息的企 图,也不存在信息差距须要填补。没有信息差距,语言操练就变得机 械,交流双方就失去了传递信息和获取信 息的动力,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交 往。

如果说信息差距是交往模式的一个要素,那么,交谈的即席性则是另一个要 素。即席性产生于自然情景中 。即席性交往活动力求脱离事先准备的轨道。话 题一出现,学生们立即与学习伙伴开始交谈,双方对将要得到 的信息一无所知, 要即兴接受并反馈。在交换伙伴后的第二次交谈时,双方都将得到新的信息并要 给予新的反 馈。全班所有的学生同时在交谈,每对学生只关注自己的交谈,教 室里全无表演的痕迹。在多向交往的过程中 ,即兴地、随意地交谈不仅能使学 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衔接相互间的谈话,增强协调语义的能力,而且 使 学生从操练语言发展到真正使用语言,以致获得直接用英语思维并脱口而出的能 力。更重要的是信息差距和 即席性交谈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发挥的时空余 地。同一个话题往往引出许多不同内容的对话。双边多向的 交互作用和信息差 距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增添了交谈的乐趣,而课堂中的乐趣更能唤起学生的生 气和智慧。

三、交往模式中情感目标的指向

许多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制定是与认知目标相呼应、服务于完成认知目标 这符合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在目 标分类学中所提到的思想。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 包括情感目标,然而我更赞赏叶澜教授所论述的那种情感目标 ,其指向是学生 对己、对事、对他人、对群体的情感体验的健康与丰富,以及情感控制的能力。 我认为,在设 计教学模式时,要钻研如何调动起学生的意向和兴趣,更要钻研 如何使学生发现经验和发挥创造力,这样才能 使教学过程变成他们获取信息、 重组知识、流露情感和形成新经验的过程。事实上,我在交谈活动中所确立的 情 感目标不是单纯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认知任务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活动过程本 身就使学生情感发展得到一 种升华。也就是说,学生在互相交谈时,他们的注 意力并不在他们所用的语言上,他们并不害怕在交谈中犯语 言错误,也不担心 会因语法错误受到别人的轻蔑或批评。交谈一旦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 了所要谈的 内容以及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上。交谈过程并非单纯练习语言的过 程,而是在不断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不断 丰富自己对事物、对学校、对社会、 对人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只有这种交流才会是发自内心的,学生才会感受 到课 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才会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由此看出,"在研究课 堂教学时,要注意两方面 的关系与整合: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与多重 关系,以求整合效应。另一方面是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 内在联系、相互协调 和整体发展。"(注: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跨 世纪思考 之三》,《教育参考》,1997年第4期。)

四、活动时间对课堂组织结构改造的作用

与以往课堂上一问一答或一人讲众人听的教学方式不同,交往模式使一半人 数的学生同时在对另一半人数 的学生讲话,在同一时间内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 了活动,得到交流的机

会。那么,按每堂课交谈10分钟计算, 在一个学期中每 人在课堂上参与交往的时间累计就不是几分钟或十几分钟,而是400分钟或500 分钟了,对时间 的利用达到了最高效率。交往模式在一定意义上强制性地增加 了每个学生的活动时间,而活动时间的大量增加 无疑能改变一人讲众人听的模 式。

座谈交流发言材料篇5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少教多学;四部曲;成就感;自豪感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76-01

读与写本是语文教学的两翼,但在很多版本的教材中,却难见系统的作文训练,有人说作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已沦为阅读教学的附庸,虽让人不敢苟同,但也不无道理。

几年来,为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尝试在作文教学上贯彻“少教多学”的原则,逐渐形成了“说作文――写作文――品作文(包含“三品”:自读自品、互读互品、共读共品)――贴作文”作文教学“四部曲”。“写作文”与常规做法差别不大,下文中将略去不谈,重点谈一下其他三个环节。

一、说作文

不少学生不爱写、怕写作文,多不是无“物”可言,而是头脑中的经验素材不能与写作连接起来。犹如塘坝里清水盈盈,但没有自然欢畅地流入到田园中来,又怎能期待芬芳满园、百花盛开呢?

“说作文”具体来说,就是在布置作文任务后,学生根据作文要求自由发言,谈看法,谈联系,谈写法,谈素材,谈立意,谈结构,谈题目,不拘一格,各抒己见,目的是让学生从同龄人的智慧火花中寻找灵感,打开思路,抒写心声,在素材和作文之间搭建一个渠道。等到大家谈的兴高采烈、跃跃欲试时,可令学生动笔,正所谓“不愤不发,不悱不启”。

当然,说作文需要老师的培养和训练,要循序渐进。初说作文时,可根据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各类作文的特点,设计一套临时“说作文”的程序。如材料作文可设计成“三部曲”:一说感受,即读完材料后要说对自己触动最大、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力求简练概括;二说原因,之所以这么想,之所以想到这点而不是其他,为什么?最好列条目陈述;三说联系,自己的见闻经历中有哪些与自己的感受是一致、相通或是相似的,甚至想到了哪句名言。等到学生敢说会说了,程式化的“说作文”模式就可以退场了,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创新与突破的各种形式。

二、品作文

过去经常是“学生写一节,教师批一周,学生不爱写,老师愁着批”。写与批分离,批与改脱节。因此,作文品评批改上也需要一些“花招”去改善,具体来说,通过“三品”来“三定”等级。

一是自主感悟,自读自品。学生完成作文后,只查不收,学生晚上再看一看,想一想:题目是否醒目,结构是否完整,过渡是否自然,衔接是否紧密,表达是否流畅,语言是否优美,卷面是否整洁。从多个角度用理性的眼光审视后,写一个自评,并自定等级,次日上交。

二是交叉传阅,互读互品。传阅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小组传阅、对等传阅、结对传阅、自由传阅等。作文互换后,学生按照训练和修改的要求,对他人作文进行品评,写出修改意见,鼓励学生多发现他人习作中的优点,再定等级,并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优秀作文。

三是师生互动,共读共品。小组传阅品评后,教师再浏览学生作文,三定等级。同时挑选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师生互动式共读共品,这样每位同学既可借鉴别人写作技巧,也可学习他人品评方法,通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读了不少课文、课外书、作文选,但潜意识里总觉得那些作品是别人的,离自己有点远,在心里难有共鸣。而现在听到同学自读习作,陡增兴致,倍感新鲜。课前做好准备的学生一站起来,或慷慨激昂,或悲情切切,或神采飞扬,或沉重悠远,总是能用恰切的语调和神情来诠释自己的倾心之作。读者动情,听者生趣,整个课堂犹如一个强磁场,进入到“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的境界。老师再适时的表扬激励,甚至不吝给学生戴上“小作家”“文曲星”“演讲家”“播音员”等等这类高帽,整个班级就会笼罩在一种思幽情浓的氛围里。

学生读完,师生进行口头点评。这个点评可是极不容易的一件事。听出优劣,学生基本能做到,但要说出好在何处,劣在哪里可就不简单了,况且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条理清晰,自然就难上一层。开始学生只能说出哪个句子好,哪段写的好,但经过一段点拨训练之后,学生渐渐就会从整体上去把握作品的结构、主旨、感情、形式、语言。如学生作文题为“座位”,是通过自己看电影找座位时的经历写了三种人,一种是坐在别人的座位上就会忐忑不安,一种是座位再差也非自己的不坐,另一种是强占了别人的座位却强词夺理、盛气凌人拒不让座。学生一读完,立即有人起来点评:此文写座位,实际写了社会,不同的人对座位的态度正折射了不同的人生观,作者视角独特,立意新颖;文字详略处理得当,重写了自己的体会以及老人与年轻的对话,对于看电影的时间、过程、内容甚至影片名称都没有提及;心理描写细致传神,结构自然,浑然天成,以进出影院串起,衔接紧密……学生如此一评,老师再做什么,岂不画蛇添足?

三、贴作文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很多学生的精心之作不能展示,可在班级设立“作文才艺展示”专栏,张贴学生作文,定期更换,也要鼓励学生向校刊、校园网、刊物投稿,目的是激发兴趣,让他们有成就感、自豪感。

贴出的作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详细批注的,目的在于“导”:导思路结构,导立意选材,导过渡衔接,导表现手法,导读写结合等等。当然这种“导”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针对学生作文不同的特点,每次选取一个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其他同学认识并效仿,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发现习作与课文写法或风格类似的,可立即点出,使其他同学认识到写作与课本的固有联系;有的学生用了时事或者身边新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入文,则引导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树立“大语文观”;有的涉及文学名著中故事或人物,就引导学生注意在阅读中善思善疑善积累……这样一来,许多关于阅读写作的要求就在“导语”中潜移默化到学生头脑中去了,学生视野变得开阔,思维变得活跃,课上课下自然就随处看见智慧的火花在闪烁,次次作文都能涌现出一些佳作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一个学期结束,凡是在班级里读过、评过或在墙上贴过、网上挂过的作文,都收集在一起,装订成册,请学生起名写序,它不仅会记录下学生们成长的足迹,更会成为学生珍贵的记忆保存下来,甚至也为更多学生的文学梦插上翅膀……

座谈交流发言材料篇6

关键词:真实语料 听力理解 信息差

前言

听力理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听者通过听觉器官和大脑认知活动,并运用语音、词汇、语法及各种非语言知识,把语音信息转化为语义信息的过程(王守仁,苗兴伟2003:3)。在外语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中,“听”往往是学习者较为薄弱甚至是最为薄弱的一环(刘润清,戴曼纯,2003:256)。近年来,针对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差的现状,专家学者与外语教师进行的听力教学研究和改革不在少数,但大多围绕听力策略或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阶段来展开,从听力材料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外的许多研究者早已对真实语料对听力教学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探讨并予以了肯定(Nunan 2001:200-212;Ur 2000:105-119;Alejandro等)。本文以听力材料的选择为视角,探讨真实语料的运用对于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积极意义及其具体实施途径。

1. 听力教学中语言材料使用现状

从国内一些外语教师对于听力教学中语言材料使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来看,听力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

目前用于课堂教学的听力材料,一般是按特定的语法规则编写的,是把生活语言加工改制了的书面语言材料,正是由于它的规范、刻板、脱离实际,反而使学生的听力训练受到了局限(赵晓梅,李国芳2005:192)。

经过近十年的课堂英语学习,即使是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能在真实的交际场合中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无法很好地领会他们话语中的含义。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堂听力练习过程中接触活的语言太少,他们习惯了听力教材中人为、清晰、慢速和规范化的非真实语言材料。课本与现实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交际的失败(周晔昊2006:60)。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听力、听说教材所用的口语语料以人为编辑、修改过的非真实语料为主。仅仅依靠这些材料进行教学的话,难以帮助学生真正听懂现实生活中的英语日常交际交流内容(陈冬兵、苏理华 2007:46)。

由此可见,非真实语料在听力教学中的使用使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都受到了较大的局限,而听力训练的目标是使学习者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成功的理解和交际(Ur 2000:105),因此,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改变听力教学现状,就必须在听力理解训练中使用真实的语料。

2. 关于真实语料

根据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2000),语言材料的“真实性”是指“语言教学材料所具有自然的口头和书面语言的品质的程度”(the degree to which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have the qualities of natural speech or writing),“选自报纸、杂志等的文章和录自一般电台或电视节目的录音带等,都称为真实语料”。可见真实语料是指取自于真实的英语语言交际场景的语言材料,融语言知识和语言功能或意义为一体。真实语料源于生活,贴近实际、语言自然、鲜活、生动,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能较快地反映目的语语言的发展,使学习者较真切地感受目的语文化的各个侧面。

3. 运用真实语料,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3.1 必要性

3.1.1 信息差的弥合

信息差是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话人所发出的言语信息与受话人所接收的言语信息不等值的现象(王德春,陈晨1989)。在言语交际中,信息差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因为:

首先,言语信息的传递是一个包含诸多环节与因素的复杂的过程。根据申农的信息论原理,信息的传递要经过信源―信息―编码―信道―解码―信宿的过程。由于信息在各个环节的传递与转换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干扰(如听话人的情感因素,说话人的语速,噪音等),造成信息的失真或流失,出现信息差。

其次,在言语交际中,人的大脑并不是被动地接收外界信息,作为一个具有高度能动性的高级体系,它承担着主动地选择、注意、领悟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解码、编码和记忆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大脑对信息筛选、加工中的任何不当都会导致从感觉器官输入的信息的流失,造成信息差(袁燕华2007:124)。

再次,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承载语义的语符系统经受话人解码后所获得的语义并不是与发话人所要表达的意义等值。发话人的语符系统在承载表层信息的同时也承载了与表层信息在形式上有关的蕴涵意义,而受话人在解码时,往往只能根据自身体验、文化背景及语言知识来对言语信息进行解码。当发话人和受话人处于不同经验世界时,信息中所包含的深层意义就无法得到真实的传递,因此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信息差(罗钱军2005:29)。

长期以来由于听力教学中非真实语料的使用使得学习者对外语语音信息的敏感性较差,对听到的语音信息在反应速度上也较慢,加之文化知识的缺乏,往往使较多的有效信息在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中被丢失,造成对语料理解不清甚至不知所云的情况。因此在听力教学中应加大真实听力材料输入的质和量,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真实的语料,增强其对外语语音信息的感受力和敏感度(袁燕华2007:125),以尽可能地弥合听力理解中的信息差,提高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

3.1.2 口语的自发性特点

与书面语相比,口语具有自发性(spontaneity)的特点,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不会事先计划好他们所要说的话(in most cases,people do not plan ahead of time what they are going to say),这就决定了口语并不像书面语那样规范、严谨、准确无误,而是带有口误、起句错误、重复、不完整句和短语等(王蔷2006:156-157)。另外,在实际生活中语言的传递往往伴有各种干扰因素,如噪音、口音、语速、语音差异等,只有运用真实语料对学习者进行听力训练,才能使其了解并熟悉口头语言的这些特点,从而有意识地弥合言语交际中的信息差,提高其听力技能,为其进行跨文化交际或国际交流与合作打好基础,作好准备。

3.1.3 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的要求

采用真实语料进行听力训练也符合教育部对各阶段英语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中所提出的规定和要求。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毕业时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要求中指出:“学生应能在实际生活中较熟练地进行信息沟通;能听懂一般英语新闻广播;在用英语与各国人士进行交谈时或在听不同国家人士讲英语的录音时,能克服不同口音带来的困难,听懂大意……”

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对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一般要求,即“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较高要求,即“能够基本听懂来自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更高要求,即“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听懂自己专业方面的讲座……”。

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提出的四、八级听力教学要求分别为: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谈话;听懂VOA正常速度和BBC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听懂真实交际场合中各种英语会话;能听懂英语国家广播电台以及电视台(如CNN)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专题报道以及与此类题材相关的演讲和演讲后的问答;听懂电视时事报道和电视短剧中的对话。

上述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无不体现了对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中听力理解能力的重视。既然我们要提高的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不是对书面语言朗读稿的理解能力,而是在真实交际场景中进行信息交换和意义建构的能力,那么在听力教学中运用真实语料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3.2 优越性

与传统的拟真听力材料相比,真实语料的优越性又有哪些体现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3.2.1 真实语料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及记忆效率

首先,在听力教学中合理使用真实语料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把抽象的语言材料具体化、生活化,通过声、形、义的有效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由于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参与了意义建构的过程,增加了外部信息刺激的强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记忆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单靠视觉记忆,其效率为27%,单靠听觉记忆,其效率为16%,视听并用其效率为66%,而不是二者简单相加的43%(吴建强2005:55)。

最后,真实语料对学习者理解真实语言提出了挑战(Nunan 2001:200)。真实语料的使用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交际场景中,使语言学习和使用都更有意义(meaningful),一旦完成意义建构,学习者就能从这种体验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语言交际的信心,增强学习动机,这对提高他们的听力技能和交际能力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2.2 真实语料蕴涵丰富的文化因素

在听力教学中运用真实语料不仅能使学生接触到现实生活中自然、鲜活的语言,更因为其承载丰富的文化因素,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充实其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固有图式,以提高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解和沟通能力,形成“听力理解吸收文化知识,文化知识促进听力理解”的良性循环。

3.2.3 真实语料带来学习者语言输出质、量的提高

在听力教学中运用真实语料,能使学习者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接触活的语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中语言输出的质、量,并使语言的输出具备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二语习得的研究表明:大量接触真实的口语语料是理解和习得地道口语的一个先决条件,能够听懂现实生活中自然的英语口语是用英语有效进行口头信息交流的前提(熊婷婷2006:92)。

3.3 实施途径及方法

什么样的真实语料可以被运用于听力教学中呢?如何做到合理运用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四个途径来具体探讨。

3.3.1新闻广播

VOA,BBC,CNN等一些国外知名广播电台每天都播放着大量可供选择的听力训练材料。教师可通过广播录音或网络下载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新闻语料。由于新闻报道是连续的、动态的,尤其是对于热点地区、热点事件,常常会进行连续的跟踪报道,而每一则报道都构成了其后续报道的背景材料,教师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为学生集中提供某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以引起学习者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帮助他们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就某一新闻事件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不同的途径收集听力资料,在课上以不同电台的名义进行报道。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英语新闻在结构、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特点,丰富他们固有的英语新闻知识的图式,从而在收听英语新闻时,快速地激活大脑中的相关图式,参与对外部语音信息的解码和编码,达到对语料的准确把握。

3.3.2 英语歌曲

英语歌曲也是学习者进行听力训练的良好素材。在听力教学中适时地插入英语歌曲欣赏环节,设计歌词听写、跟唱等形式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可理解的有趣味的自然口语输入,培养学生语感,同时也为语言的输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3 影视剧

由于学习者对于影视剧都比较感兴趣,在观看时教师一般不需要给设计学生太多的听前、听中活动,过多地增加学生听时的压力或负担。教师可以在学生观看之前介绍影片的内容梗概,要求学生在观看之后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探讨;也可以直接让学生观看,之后让他们对影视片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在整部影片欣赏完之后,教师可以对一些精彩的片段进行回放,对其中的语言或剧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或某一角色进行评论,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

3.3.4 电视访谈节目

电视访谈节目也是一个有效的真实的听力材料。教师可通过网络下载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语料。教师可以在听前就访谈的主题进行班级讨论,以头脑风暴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发表意见,在听第一遍时,让学生记下访谈者或主持人的问题并揣摩被采访者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和看法,在听第二遍时重点听被采访者回答中的一些细节。对于比较专业或复杂的话题,如经济或政治等,教师可在学生听之前先提供一些有关的背景知识和相关词汇,有利于学生对语料的理解。听后活动可以设计模拟访谈、集体讨论等活动,在内化语言输入的同时实现有意义的语言输出。

4.结语

本文从听力材料角度对我国外语听力教学现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将真实语料运用于听力教学中,以提高学习者对外语语音信息的敏感度,有效弥合言语信息差,激发他们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丰富其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图式,从而有效提高其听力理解能力,使其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得以平衡地发展。

参考文献:

[1]David Nuna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Penny Ur.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Richards,J.,Platt,J. and Platt,H.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 [Z].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Alejando G. Martinez. Authentic Materials:An Overview. .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J].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

[10]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11]王守元,苗兴伟.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03,(8):3-5.

[12]周晔昊.听力教学与真实语言材料[J].内江科技,2006,(3):60-61.

[13]赵晓梅,李国芳.英语教学中采用真实材料强化听力训练的研讨[J].甘肃科技纵横,2005,(6):192-193.

[14]罗钱军.应用图式理论,弥合听力理解中的信息差[J].外语电化教学,2005.8.

[15]吴建强.英语听力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05,(102):53-55.

[16]陈冬兵,苏理华.从新托福听力测试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2007,(5):46-48.

[17]袁燕华.听力理解中言语信息差的调控策略[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4):124-126.

[18]熊婷婷.真实英语口语语料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92.

座谈交流发言材料篇7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 《中药药理学》理论课教学 影响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一种逆向学习模式,强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去探索那些他们需要知道的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在美国等一些国外的高等院校已广泛应用多年,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1]。PBL教学模式在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应用改革虽有报道[2],但尚未见其在《中药药理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报道。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合本科《中药药理学》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建立符合当今本科教育要求,既能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又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笔者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1.研究设计

1.1研究对象。

我院2006级中药学专业的85名学生,男女生之比为4∶5,年龄在18―21岁之间。

1.2教学内容。

对《中药药理学》其中两章《第十九章开窍药》和《第二十章补虚药》的部分内容采用PBL教学模式授课。根据教学目标和“问题设计的十项基本原则”[3],本研究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涉及教材中两章的内容,一是人参对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的作用及应用各有哪些,再就是麝香抗血小板聚集的机制;第二个问题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当然主要是补虚药治疗疾病的机理及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知识。

1.3教学方法。

(1)课前分组:将中药学班81名学生分为5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2)提出问题:每次提前一周布置一个问题。(3)收集资料:学生围绕所设定的问题,根据教师的引导,通过图书馆、网络、求教专家等途径,寻求问题的答案。(4)小组讨论:每组学生就所设定的问题,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深入的讨论。(5)完成报告:每组交1份书面总结报告。(6)课堂交流:每组选出1名代表借助PowerPoint进行演讲,每组演讲时间控制在1分钟。每组发言后,其他组别的学生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问题由演讲的学生回答,所在组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7)总结升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评和总结,归纳出每次课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

1.4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座谈两种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PBL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对PBL教学模式的喜欢程度、PBL教学模式的趣味性、学习积极性、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对学习内容掌握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见表1。

在授课班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参考学生是否参加课堂演讲选取6名学生进行座谈。好、中、差生各两名,参加演讲的1名,在研究者的办公室内围绕5个问题进行师生一对一的座谈。得到学生的同意后对座谈内容进行录音,将录音内容转换成文字材料作为定性分析的资料。

3.讨论

调查问卷显示,较施行PBL教学模式前,学生对中药药理学重要性的看法明显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了,而且学习态度更加认真了。就知识的学习而言,调查问卷显示,实行PBL教学模式后,学生不仅认为中药药理学本身知识的获得明显增加,而且对系统掌握药理知识和对相关学科的学习都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座谈中有的学生说:“只有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的知识,才能真正融入自己的血液。”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答案也是多种多样的。要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本学科中不同领域的知识,而且要用到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弥补“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所存在的不足,推进基础课程之间、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融合。

在加强学生各种意识的培养和师生沟通方面,PBL教学模式也体现出了明显的积极作用,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通过座谈发现,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可培养团结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从问题教学的产生、讨论到解决需要经过小组共同努力来完成教学目标。在合作中既能各抒己见,又能达成一致意见,取长补短。通过活跃而融洽的讨论,逐渐建立协调、积极、相互尊重而又充满竞争气氛的关系,真正体现了这种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优越性。这说明PBL教学模式可显著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与竞争意识。

另外,PBL教学模式也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主要包括对中药药理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践能力、写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座谈中学生谈到,要解决问题,就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查阅、整理资料,进行讨论和总结,撰写交流报告,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以自我学习为主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独立思考、创新和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的能力。他们还认为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同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作用由单一的“教”转变为既“教”又“导”,在更深层次上既传授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绝大多数学生对问题的组织能力加强,语言表达更清晰,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他们将来更加适应社会,成为21世纪的新型医药人才。因此,PBL教学模式可显著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践能力、写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座谈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要获得问题的答案,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各种途径搜寻所需要的资料。由于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消耗在该环节上的时间过多,就可能导致学生在其他学科上学习时间的减少,因此,如果时间充足,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4.结语

本研究发现,学生对中药药理学的认识和态度在实行PBL教学模式后都有显著的提高和转变。PBL教学模式对系统掌握中药药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该模式还可明显增强学生的各种意识和提高各种能力。因而,PBL教学模式对学生中药药理学的学习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林莎,冯志,王全乐等.PBL教学法在中专药理学教学中的局部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2):93.

[2]张何,刘文艳,张景云等.PBL教学法在高职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2):58-59.

座谈交流发言材料篇8

1.形势教育活动

形势教育是党员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党支部活动的一个有效方法。

形势教育的内容,可分为国际形势教育和国内形势教育两个方面。对党员进行时事政策教育,可以使党员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提高认识国内外形势的能力,开阔视野,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搞好形势教育,要掌握以下几点:一是教育的内容要新,要有针对性,要回答党员最关心的问题。二是讲大家迫切希望知道的事。这样的形势教育才有好的效果。三是教育要生动形象,语言要生动、形象,把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四是形势教育要经常化,要对形势教育作好计划安排。除了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组织好形势教育外,全年应有一个总的计划。五是要收集反映和意见。

2.演讲活动

演讲也是党员教育工作的一种形式,党支部可根据教育内容的需要,组织好各种形式的演讲会。

党支部确定举办演讲后,要组织演讲人员准备好演讲材料。写演讲稿要注意以下几点:(1)主题要明确。主题决定着演讲稿的思想深度。所以,明确主题十分重要。(2)材料要充分。写好演讲稿,关键是要有充足的材料和例证。(3)结构要明晰。要合理地、有机地、巧妙地组织素材,运用素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分析和阐明观点,这是准备演讲稿的重要一环。(4)概括要有哲理性。这种概括必须用有哲理的语言,这样不仅形象生动,而且给听众的印象比较深刻。

党支部在组织写好演讲稿的同时,要对演讲稿进行审定或让演讲人进行试讲,提出修改意见,要求演讲人熟悉演讲稿。

演讲会的组织也很重要。首先要有演讲会场。虽然并不要求演讲会场布置得很讲究,但要有一定的演讲气氛。如写好演讲会的横额会标,摆好讲台,安装好扩音器等。其次,演讲人要演讲得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要镇定,二要真诚,三要形象,四要幽默,五要大方。

3.录像观摩活动

录像观摩是利用电子化设备进行党支部活动的一个好形式。它的特点是直观、真实,声形并茂,如身临其境,印象深刻。

党支部在搞录像观摩时要做好组织工作,注意收看效果。在观摩前要把组织观摩活动的目的、意义讲清楚,使观看人员把录像观摩活动作为一次党的活动来对待,而不要当成一般的娱乐或看一般的故事录像,不要中途退场。

在播放前,还要扼要地向大家介绍录像的内容,讲清楚观看录像的要求。在播放之后要组织座谈,结合党支部的具体情况,座谈学习什么,如何学,找差距,谈体会,找出改进本单位工作的办法和措施。

4.党员形象讨论活动

党员形象讨论活动,是党支部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明确新形势下共产党员肩负的责任,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在开展讨论活动中,讨论什么问题,要有一个主题,这要根据党支部多数党员存在的普遍思想问题来确定,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通过党员形象讨论,解决党员中存在的一两个思想认识问题。

组织 党员形象教育,首先要注意教育活动的广泛性。所谓广泛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参加的人员要有广泛性,除了党支部全体党员外,可以吸收一些入党积极分子、团员骨干或行政领导同志参加。这样可以扩大教育面,讨论起来也因人多识广,能够集思广益。二是要注意组织多层次的讨论,党支部首先要组织各党小组讨论,在党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组织支部党员大会讨论。也可以把党小组讨论的精彩内容拿到支部党员大会上作交流。这样,可以更广泛地交流讨论的认识,扩大启发教育面。

党员形象讨论活动结束后,党支部应对讨论情况进行小结。集中大家讨论的意见,提出共产党员应该怎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明确哪些应该做和哪些不应该做,哪种认识对和哪种认识不对。通过讨论有哪些认识提高了,有哪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等等。同时也要对讨论的方法、形式进行总结,积累经验。

5.一事一议活动

一事一议活动,是党支部根据党员中发生的重要的或特殊的事,组织党员进行讨论,达到分清是非、统一思想的一种教育方式。

党支部在选择事件的时候要注意坚持以下原则:(1)必须选择有教育意义的事件进行讨论。(2)事件最好是出在本支部或本单位、本部门内部。(3)事件已在群众中引起一定反响。(4)对事件看法众说纷纭,或已形成尖锐的两种不同看法。(5)对事件的看法比较一致,但看法是错误的,需要纠正这些看法。

党支部要组织好讨论,首先要做好动员,讲清事件的原委,说明对事件存在的几种观点;其次要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事一议,党支部人数少时,可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议论;第三,党支部要做好议论的引导,如有必要时,可给党员一定的准备时间进行考虑,写好发言提纲;第四,在讨论会上要允许各种不同观点意见和认识的争论,但要讲事实,摆道理,有理有据,就事论事,不能搞人身攻击;第五,要抓好学习。

6.政治生日活动

每个党员都有自己的政治生日,即入党的日子。党支部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中,为党员过好政治生日,是一项既新颖又能取得比较好的思想教育效果的活动。

党支部要将每个党员的名单按入党日期排列好,做到心中有数,不要漏掉。按入党日期,依次为党员过政治生日。如果支部党员人数较多而又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也可以由党小组主持这种活动。

给党员过政治生日,形式和内容不求统一,最好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一般来说,可以选择以下一种形式:

(1)送生日卡。在党员政治生日这一天,党支部可以赠送党员生日卡。生日卡最好自制,既省钱,又有意义。

(2)送一本有意义的读物。根据过政治生日党员的情况,党支部可以赠送一本有意义的书,在书的扉页上,也可以写上对党员希望和鼓励的话。

(3)召开座谈会。即在党员政治生日这天,组织党支部或党小组的党员在一起召开座谈会。由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长代表党支部或党小组先发言,对过政治生日的党员讲一些鼓励和希望的话。然后,过政治生日的党员谈谈自己在党的培养教育下的成长过程、体会和感受。参加座谈会的党员都可以在会上发言,提希望、谈自己都可以。座谈会的形式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要开得生动活泼,能给过政治生日的党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教育。

7.党员“流动课堂”

组织党校教师、讲师团成员、先进典型代表、科技人员等,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流动办学、送教上门,力求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教育课堂。“流动课堂”要紧贴党员实际,从党员最想学到的知识、最想掌握的技术技能教起,帮助党员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增强能力。

8.主题党日教育培训活动

上一篇:档案工作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少先队经验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