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保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10-08 21:53:16

续保工作思路

续保工作思路篇1

【关键词】解放思想;改革开放;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

为进一步贯彻十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2013年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在京召开的铁路工作会议中作了题为《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努力开创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工作简报,对过去的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肯定了取得的成绩以及今后的工作任务,这对铁路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工作重点。当前铁路改革正处于十分重要的阶段,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和思路,明确改革的方向和重点,研究和探索新路径,逐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铁路工作体制机制,努力开创铁路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1.铁路改革目前取得的显著成绩

在当前,铁路改革目前取得的显著成绩离不开国家的政策的倾斜、改革的魄力和胆识、正确改革路径的选择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铁路运输经营亏损的局面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

从铁路发展的历程来看,我国铁路改革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长期以来,为发挥铁路的公益性,铁路对军人、学生、残疾人实行票价优惠,对军用物资、机关物资、农用物资进行经费补贴,据统计,仅2008到2010间,铁道部的公益性补贴就达到2078亿元。铁路运输系统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核心,持续出现的负增长局面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铁路要发挥公益的性质,但是作为一个市场主体也必须依靠经济效益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铁路运营提供经济基础和支持。近年来,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入,铁路企业运输经营亏损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2013年,铁路发送旅客数量17.54亿人次,同比增长5.4%,货物运输量25.4亿吨,同比增长7.9%,全年运输经营收入达1209亿元,同比增长6.3%,铁路盈利达405亿元。

1.2铁路建设力度和范围进一步扩展

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财政的补贴力度加大,铁路交通运营的持续盈利,铁路建设的资金得到有效保障,重点工程线路都处于持续建设、收尾阶段或者已经投入运输经营中,进一步满足人们对铁路运营的需求。加上各企业对工程质量的严格把关,保证了工程提前顺利完成。在对高海拔、地区复杂铁路线路的铺设过程中,特别是技术上的创新已经取得通过国际认证的数百项专利,创造了多了“世界第一”,实现了技术难度的攻关。特别是最近几年高铁、动车的建设力度也不断得到扩大,可以说,我国铁路建设的力度和范围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1.3铁路工作体制和机制的进一步深化

随着我国政企分开机制的改革,加快了各运输企业迈入市场经济的步伐,实现了资产经营完全责任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统领,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制建设;推进铁路技术创新,提升铁路创新能力;实行总公司建设,发挥总公司的统一管理作用;推进铁路运输体制改革,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树立安全风险意识,提高对铁路运营的安全管理力度等等。这一系列铁路工作体制和机制的深化,保证了铁路改革的持续进行。

2.实现开创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的举措

在新时期,紧紧抓住改革的历史机遇,开创铁路改革发展的“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必须实施以下几个举措:

2.1解放思想,坚持深化铁路改革的理念和道路不动摇

观念先行于行动,正确的理念保证了保证道路选择的科学性、正确性。目前,我国铁路改革还处于一个初始阶段,如何解决改革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在完成铁路改革工作任务之前,必须解放思想,认真贯彻在视察铁路工作时所作的重要指示,保证铁路运营的持续平稳发展,确保铁路企业的高效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深化铁路改革的理念和道路不动摇,研究和探索铁路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路径,创新现有铁路工作理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就能不断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创铁路改革发展的“生动活泼”局面。

2.2树立铁路运营的安全风险预防意识,保证铁路运营的安全性

铁路运营的安全是保证铁路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基础。特别是随着温州动车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为铁路的安全运营敲响了警钟。铁路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载客量大,特别是在客流高峰时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铁路运输在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方面责任重大,加上近几年铁路高铁、动车的持续建设,我国铁路建设的范围持续扩展,这对加大了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难度。因此,树立铁路运输的安全风险预防意识,建立对铁路的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保证铁路运营的安全,是铁路改革的重中之重。

2.3认真维护铁路职工的切身利益,激发铁路企业的活力

铁路企业的有序高效发展离不开铁路职工的积极有效参与。因此,铁路企业应在实际的铁路管理中,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注重职工工会队伍的建设,提升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让职工对企业的发展献言献策。认真对待职工的利益诉求,改善职工的物资福利待遇,努力让铁路改革的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

2.4进一步提升铁路服务水平,保证铁路的健康发展

铁路基础建设,公益性是其根本特征,必须实现铁路的社会效益。这就要求改善和提升铁路服务水平,只有这样铁路运营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通过优化铁路运营线路,创新铁路购票渠道,进一步完善网络订票、电话订票、自助订票等,方便群众生活,提升服务水平。

铁路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利益的维护,涉及很多方面、很多环节,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在铁路改革大幕拉开的同时,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全新的机遇。开创铁路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不可能一簇而就,需要扎扎实实的推进。 [科]

【参考文献】

[1]傅志军.努力开创铁路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J].中国铁路,2011.

[2]肖继江.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努力开创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J].成都铁路局党校,2013.

续保工作思路篇2

【关键词】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点分析

一、加强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公路系统的思想生命线,是保证公路系统正常运行的强大思想武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提高公路职工思想政治觉悟至关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并让职工通过学习,了解到前辈们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改革思维,努力提高自身的事业心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积极引导公路职工正确理解当前新形势下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为公路系统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

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加快现代化建设,提高职工对于改革开放的认识,并从公路事业的大局出发,积极适应公路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公路覆盖面较广,但是公路行业整体处于较为初级的水平,基层工作人员的思想不稳定,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同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公路系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凸显。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起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升其工作积极性。

(二)创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同时公路系统也正面临着改革中的难题,尤其是在改革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造成了公路系统职工的困惑,甚至有些公路职工对于改革抱有怀疑的态度,有些职工还不能积极投身于改革的时展趋势中。因此加强公路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公路系统带来良好的氛围,并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改革观念。此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平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定因素,正确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因此在新形势下,公路系统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改革,同时要提升职工的承受能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跟改革的步伐,帮助职工树立起市场经济体制的观念,并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要保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就要继续深化改革,并坚定不移地树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需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保证职工没有后顾之忧,要职工理解和支持改革的继续进行,并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因此在公路系统的改革中,要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坚定信念,凝聚力量,贯彻改革的指导思想,真正做到思想解放,把改革突进到更深层,实现公路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有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

在公路企业中,有很大部分的青年职工,这是企业的新鲜血液,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依仗力量,对于企业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青年职工认识到自己承担的责任,并在工作中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可以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在企业遇到困难时,能主动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因此,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水平。

(五)有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

职工的素质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事业不断发展,为经济发展贡献了极大的力量。因此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其改变好逸恶劳、唯利是图的不良习惯,并激励其不断创新,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持续的动力。

二、开展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点

(一)企业政工人员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要以人为本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维,在教育过程中,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要提升其政治思想,同时还有帮助其解决问题。公路企业在开展教育时,要充分尊重职工,选择其感兴趣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其树立思想政治意识。再者当前的职工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要给予职工一定的话语权,发挥其思想和行为的主观能动性。

(二)开展具体工作时要围绕企业文化来进行

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是维持公路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在开展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的文化开展教育工作,开展一些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并为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要鼓励其参加管理活动,让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尽心尽力,感受企业发展的喜悦,这比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此外,要完善选举和决策制度,要有能力的青年职工得到提升,激发其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三)丰富职工思想政治活动载体

公路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演讲比赛、体育比赛、技术比赛等,为职工提供展示自我魅力和能力的平台,培养起团队合作能力和政治参与性,同时对于工作态度不积极、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现象进行批评,对好人好事、对技术能手等进行表扬和鼓励,让思想政治工作真实可信,感染力强。

三、结语

公路系统是我国重要的部门,担负着货物和人力资源运输的重任,因此在改革深入的重要阶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并在开展教育工作中要紧急把握住工作要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彭其富.试析改革实践中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J].中国市场,2014(10).

续保工作思路篇3

一、年行政工作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为契机,坚持"赶超式发展"观念不动摇,坚持为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道路条件不动摇,着力深化机制改革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和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举全局之力,聚大家之智,解放思想,求真务实,迎难而上,化挑战为机遇,变考验为生机,努力实现我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任务

1全局年平均好路率达79%国、省道干线公路平均好路率达91%完成养护大中修100公里。完成安保工程投资500万元以上;完善好公路出行服务信息系统,确保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2完成市养管公路改造路面工程66公里。创优质工程1个。全面完成高胡一级公路37.4公里路面续建工程任务;争取启动105国道大玉一级公路67公里建设项目;做好万黄线、清宜线等有关线路一级公路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

3巩固文明路和路容整治建设效果。力争全市设站路段超限超载率控制在5%以下。

4抓好全局机械设备的维护、颐养及设备的现场管理。确保完好率,全年完成纯公路机务生产总值1200万元,实现经济效益120万元。努力提高我局整体设备装备水平,确保固定资产增值6%以上。加强机务基础管理,出台市局机务工作手册。

5进一步整合全局人力和企业资质资源。新增监理、建造、结构工程师持证人数20人,申报一级资质增项1个。完成科研项目1个;获设计奖1个。

6主攻经营。力争突破10个亿;对外中标监理业务突破1000万元,完成对外设计里程100公里。争取在全国10个以上省份有工程施工、监理、勘察设计市场份额。

7以人为本。实现平安生产责任事故"零"目标,最大限度地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

8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劳动用工的新途径、新方法。逐步规范用工行为。全年改造股份制企业一个,解决局部职工子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

9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合作建设团购职工宿舍200套;确保科技办公大楼主体工程建成。

加大行业文明创立、典型宣传和六项"十佳"评比活动,10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文明建设。继续推进两级班子的思想、作风、组织建设。扩大公路品牌影响面,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守业氛围。加强对现有文明单位和青年文明号的规范管理,再创省级青年文明号1个,市局力争胜利申报国家级文明单位。

三、工作重点

要依照项目化、责任人、时间表抓好贯彻落实。重点是紧紧围绕"三主攻"主攻公路养护、主攻公路建设、主攻公路企业的经营开发)"六突破"公路养护机制的突破、优化路网结构的突破、公路综合管理的突破、经营管理的突破、经济效益的突破、文明创立的突破)"三确保"确保综合评比在全省交通系统、公路系统的领先位置,年工作目标明确的基础上。确保市委、市政府评奖项目进入先进行列,确保求真务实作风建设取得新实效)展开,努力实现全局公路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

四、工作措施

1主攻养护。提前规划好年公路绿化工程,进一步创新公路绿化体制、机制,用活、激活政策,把320国道线、沙温公路、干大线等线路打造成全市"一大四小"平原绿化亮点,全市范围内基本形成"一路一景"品牌形象,以良好的路况、路容、路貌体现我局养护综合管理水平,体现市的综合管理水平,提升"以路认市"品位。

2主攻公路建设。采取招商引资、政府投资、银行贷款等多种措施,加大境内公路民生工程建设和市管公路改造。重点做好高安至胡家坊一级公路后续工程建设,确保全线顺利建成通车,力争开始收费还贷;配合县、新区做好至一级公路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工建设明月山旅游公路仙巩至古庙等公路工程项目,力争完成10公里路面工程,进一步调优改善公路路网结构,全面提升主骨架公路的通行能力,使公路发展效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百姓群众。

3主攻经营。充分利用已有的资质、设备,采取各种措施,积极融入市场,抢占省外工程施工、勘察设计、监理等业务市场,扩大公路品牌的对外影响力,确保在全国10个省份设立办事机构。进一步加强施工、设计、监理合作力度,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为公路继续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确保公路事业走得更稳、更好、更快。

4加强行业管理。根据全市公路建设项目的现状,对市管公路重新评估、整合、规划,积极贮藏和完善后续公路项目,精心包装,开展跑项争资工作,进一步提高项目运作效益,争取部、省补助资金。重点做好现有37个计1214.9公里纳入全省计划的公路工程项目的跑项争资工作,进一步完善路网规划,规范各项制度的管理,全面提升主骨架公路的通行能力,实现路网结构的新突破。二要依照部颁规范,完善工程管理,严格实行工程建设"四项"制度,打造"阳光工程"要创新工作思路,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体系运作质量,以提高工程耐久性为目标,继续加强项目跟踪检查力度,推动工程精细化管理,确保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85%以上,多创亮点、多创优质工程。三要进一步完善养护管理,实现公路养护机制的新突破。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引导,打造亮点、特色,实现养护考核措施创新、工艺创新、面貌创新,以管理提升服务水准,以良好的路况体现公路发展水平。四要全面加强财务管理,实现公路效益的新突破。积极努力协调好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关系,争取银行对我局所属重大建设项目给予融资支持。各单位要认真总结,严格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方案,找准结合点,规范好本单位、本部门的管理制度,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力度。积极做好单位内部的核算,严格各项开支,杜绝非生产性开支过大等现象发生,实现公路工程养护的略有节余。五要规范路政(治超)管理,实现公路管理的新突破。以规范化路政大队创建为重点,用尽用足我政策、法规,最大限度地争取省厅、省局行业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提升执法管理的能力,更好地维护路产路权。同时,不时优化路政(治超)执法、大厅窗口服务人员队伍结构,积极主动地与十三部门配合,继续抓好治理超限超载运输管理,维护路产路权,巩固文明路建设成果,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提高对外执法人员的形象,不时提升行业对外形象和服务社会的影响力、穿透力,确保在全省交通系统、公路系统的领先位置,确保市委、市政府评奖项目进入先进行列。

5盘活设备。出台机务工作手册,及时督导基层单位完善机务管理,力争再创1-2个特色单位。进一步完善机务股份制公司内部管理,加大公司宣传,扩大公司经营范围,增强运作透明度,赢取更大效益。同时,以服务公路建设、公路养护为宗旨,进一步盘活现有设备、资产,积极推进工程机务一体化进程,整合和提升机械设备调配租赁中心功能,规范设备现场管理和提高设备利用率上下功夫,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6整合人力和企业资源。强化公路人力资源和企业资质管理。有计划、有方法地选派人员到高校进行培训深造,加大人力资源贮藏力度;激活选人、用人机制,继续实行灵活的人才招聘制度。充分整合好全局人力资源和企业资质资产,进一步完善技术人才开发、交流、激励措施,积极开展科技项目攻关和技术交流合作,协调解决公路企业内部和项目管理的人力资源配置问题,支持公路企业申报更高级别资质,确保公路品牌的影响力逐步辐射影响全国。

7注重平安。切实贯彻实行平安生产"三同时"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现重大平安责任事故零目标,确保全局的平安、平安、稳定。一是搞好宣传教育,确保平安生产常抓不懈,各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实际,全局掀起一个和谐平安公路建设的高潮,做到人人讲安全,个个懂安全。二是严格平安监管。安技人员要积极参与到公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交工验收、招标投标当中,特别是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点部门和部位,积极主动地检查、监督指导各单位平安生产工作,要发挥享乐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确保行人、车辆、道路、机械设备的平安。三是以实施安保工程为契机,加大平安设施投入。重点整治危桥险路地段,及时完善平安设施标志,全力打造和谐平安公路环境。

8深化行业配套改革措施。创新思维,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我局内部各项配套改革措施,打造一支经营管理的骨干队伍,完善一套经营管理制度,建立一套与各种力量联合,实现双赢的运营机制,逐渐解决人才"断档"和熟练技工空缺现象,逐步建立以路桥工程局和通达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集团公司。同时,以适应激烈竞争市场的需求动身,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公路企业的各项管理,推进股份制公司改革和公路现代企业管理,为公司、企业提升资质等级和拓展市场服务,实现经营管理上的新突破,确保在全国10个省份有我经营点,切实增强行业吸引力和活力。

提升公路文化品位。一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劳动竞赛,9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生活。创新载体,空虚、丰富、完善公路企业文化内容,逐渐形成富有公路特色、为广大职工群众所接受的公路文化,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摸清职工所思所想,为一线职工料理意外伤害等保险;进一步健全职工疗休养制度,提高疗养水准;高标准新改建一批道班,打造道班良好形象;建立和完善特困职工的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实现全体职工安居乐业。三是搞好宣传教育,树立先进典型。积极开展十佳标兵班组、管理标兵、建设标兵、路政标兵、养护标兵、设备操作标兵等六项"十佳"评比活动,全局上下形成一个争先创优的氛围,建立一支团队精神强的队伍,激发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守业的新活力。

10以班子建设为核心。完善两级班子民主决策、理论业务学习、廉政预警等制度,不时提高两级班子的理论修养、知识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作风修养以及驾驭全局、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营造高尚的精神家园,容人干事的守业氛围,形成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确保求真务实作风建设取得新实效。同时,紧扣"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总体要求,积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载体,丰富文明行业创建内容,提升文明单位创建等级。重点抓好袁河、瑞州治超站、办证大厅等窗口行业的文明创建工作,实现文明创建新的突破,使我局发展效果更多的体现到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增加职工收入上来,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和睦谐因素。

续保工作思路篇4

根据党委落实xx召开2003年度基层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的要求,结合生活会主要议题,我从三个方面就自己一年来思想作风建设情况作一总结剖析。

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02年民主生活会所提问题的整改情况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1、深化企业改革,促建企业发展与干部职工的期盼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担任正职后。对待岗位变化后,思想和认识没有及时跟上,指导方针、工作思路不够明确,虽然整日忙于安全生产,做得多说得少,具体工作虽然很细,但没有把明确的思路、有效的方案讲清楚,说透彻。没有体现行政领导干部认识有高度、工作抓深度、落实抓力度的与时俱进作风。03年结合设备现状,把安全第一的思想贯穿全年,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横向与其他xx相比,深化改革、优化结构的步履还相对缓慢。对于涉及到机构优化、布局调整的敏感话题虽然在调查研究,班子也在深入探讨,分析利弊,但具体操作实施与干部职工的期盼有差距,这是改革开拓精神不强,主动性不足,态度不坚决造成的。

2、全段整体管理水平急待进一步提高。03年通过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部分部门的工作已经焕发活力,无论在分局、路局的检查中都受到好评,但是还有很多部门、单位,工作主动性差、协调配合观念薄弱,工作推诿扯皮、处理困难的现象,其实就是干部管理和考核的问题需要加强;领导负责、分工负责、逐级负责、岗位负责也需要进一步落实,对于部分涉及多部门、多岗位暴露出没人负责或责任不到位等问题,作为主管段长我具体追究处罚个人很少,给人以面慈手软的感觉。从一定意义上讲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结合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彻底改变观念,克服管理乏力和继续探索开放性管理,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目标这是在04年应突出体现的追求。

三、整改措施

1、继续转变观念。观念是金,按照跨越式发展要求,04年我要积极结合我x实际,根据xx实际,做到工作有思路,发展有规划,追求有目标,落实有措施。把改革作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继续探索和实践适合xx特色的养修格局和维修体制,克服两段合并后减员1/4带来的压力,尽快建立和重构一个满足高速重载、适合山区铁路养修要求、给安全生产和设备质量不断提高增添后劲的管理体制。

2、继续调整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继续研究发展思路,根据xx实际不断调整发展思路,努力纠正和克服依然存在的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老思想、老作风、老办法等等,把狠抓安全生产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通过不断创新从现实中理出新思路,从新的实践中总结出行规律,使我们各项工作上升到一个新水平,以励精图治,从头跨越的姿态,集中精力,倾心尽力,实现企业稳定发展。

3、坚持改革与管理并举,思路与落实并重的指导思想,向管理要效益,向落实要效果。落实既要体现在创造性开展工作上,又要结合实际完善逐级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真正把思路变成现实。

4、切实抓好安全。安全是命,没有稳定的安全局面,提高职工生产生活质量,维护职工利益就无从谈起。要始终高举“安全畅通”的旗帜,以“长治久安、安全稳定”为目标,坚持把“安全第一”的思想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通过有目标的加强安全教育,把握安全方向,不断强化职工干部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安全第一”的思想植根于全段干部职工的思维、行动之中。一是坚持从严治本,基础取胜的原则,狠抓安全管理、职工素质、设备质量三项基础工作;二是坚持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不放松,进一步完善奖惩约束激励机制;三是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干不推诿,党政工团齐管,职工全员共保安全,完善安全管理的领导层、核心层和保章层;四是科技进步保安全坚持投入不吝啬,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设备科技含量。

续保工作思路篇5

1.1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优化配置作为基础和支撑,所谓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或流域内,遵循高效、公平及可持续利用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采用工程、非工程措施等技术、经济和智力手段,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在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以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2]。

1.2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水资源优化配置本质上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其配置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多种可利用水资源在区域之间的协调。

(2)实现多种可利用水资源在各用水部门之间的协调。

(3)实现水质和水量的统一和协调。

(4)实现水资源分配效率的提高。

(5)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6)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7)实现水环境的改善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水资源优化配置就是为了推动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2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路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在于“优化”,优化的基础在于现有的配置方式和传统的配置思路。因此,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从以需定供到以供定需的思路

以需定供的思路是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标,忽视了环境的支撑能力,造成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粗放利用,无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供定需的思路是以水资源的供给能力进行生产布局,其前提是可以提供的水资源数量,这里面蕴含了对水资源自身的保护性开发,体现了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在以供定需的利用思路中,要深刻理解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性特征,避免过低估计水资源承载力所导致的对区域经济规模的制约。

2.2 从水量配置为主到质和量并重的思路

传统的以水量为主的配置方式源于早期的水资源可以无限制索取的思路,当水污染的出现和水危机加剧以后,水质型缺水成为水资源利用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满足水量配置条件的前提下水资源是否满足使用条件成为水资源使用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质与量并重的配置思路强调了水资源配置中的两个需求,一是准确把握水资源状况的需求,二是把握用户需水水质需求。质与量并重包含了水资源承载力中的水质承载力和水量承载力并重的思路,也包含了对水资源全面评价的思想。

2.3 从工程措施为主到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并重的思路

水资源配置中水利工程是基本单元,工程措施对于水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在跨区域、跨流域配置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水资源系统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需要水资源配置中运用系统化思维和综合性方法,单纯的工程措施已难以实现水资源配置的目标需求,需要运用市场规律,需要遵循环境限制,需要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实现对水源地的保护,单纯的工程措施也无法满足上述需求。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的水资源配置思路,体现了水资源配置中思路的全面性和手段的多样性,工程措施为非工程措施的实施提供基础和条件,非工程措施为工程措施提供实施的依据和方向,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用并重的思想。

2.4 从经济效益为主到三大效益并重的思路

水资源配置是为了实现资源与用户之间的协调,在各用水部门进行的水资源分配到底应该以什么原则进行取舍,是水资源配置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传统的配置思路常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归依,忽略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和环境的可持续支撑能力,导致了水资源的无序开发,粗放利用和低效保护,形成了水资源利用中的恶性循环。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并重的水资源配置思路,力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在水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3 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水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

水资源承载力本质上反应的是一定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系统所能支撑的最大经济社会经济规模,是一个计算值,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约束条件。水资源优化配置实质上是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选择在不同区域和部门之间分配水资源的方案。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在于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但对任何区域或流域,水资源相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可能处于不承载条件、承载条件和可持续发展条件下。

水资源优化配置仅仅是针对具体需求所建立的配置机制,它会因为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所持的发展观念和需要考虑的要素的不同而不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可能是一个简单的优化模型,不满足水资源承载能力条件,也不满足可持续发展条件,也可能是满足承载条件的和可持续发展准则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因此,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水资源优化配置可能在各种不同的承载状态下进行,要依据具体的配置目标而定,现实状况中三种情形都有可能出现。

4 结语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是一个需要逐步深入的过程,其“优化”的程度要依赖于其问题、目标和方向。本文提出的水资源配置思路,目的在于实现配置中的公平、高效和与环境的协调,强调手段的多样性、效益的统一性和目标的针对性,可以为水资源配置的研究和具体的配置实践提供思路和指导。水资源配置中的“优化”是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准确其地域性和实效性是研究配置的基本前提,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方创琳.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西北干旱区柴达木盆地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4):341-347.

续保工作思路篇6

1、振奋精神,真抓实干,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经济工作任务。

一是抓项目促进度。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完成全年的招商任务。全面落实项目建设推进机制,确保泉诚轻工、聚华加油站、鹏达电子、川崎石雕、晨曦包袋等项目建成投产,恒昂工贸、宝龙公司、鸿茂雨伞、庆祥汽车修配、聚祥钢木制品等项目开工建设。继续引进和创办一批来料加工企业,重点帮助秀溪村创办来料加工企业,实现“村村有企业”的目标。妥善做好一体化龙头岭安置地、垃圾填埋场、*整治等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确保各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二是抓农业促调整。重点是抓好夏秋季农业生产布局调整,尽量压缩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尝试推行“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争取扩大*、*蔬菜基地,向五社、驿坂等村延伸,着力引导汶阳、世上等村发展蔬菜、花卉等种植。其次,要成立*镇种养殖业推广服务中心,做好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督促在建的金亿科工贸加快进度,尽快投产,力争在农副产品加工上有所突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产业化水平。妥善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证工作,确保在20*年底全面完成。完成驿坂溪清淤和红星、潼清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是抓改旧促三产。做好福厦路两侧改旧建新工作,全面启动溪头、松园、路口、*等村的新村建设,以期带动建安市场繁荣,拉动商贸、运输、汽配、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四是抓整治保安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大对矿山开采、森林防火的规划、管理、整治力度,做好“三合一”厂房、商场消防、学校周边的安全整治工作。加大对安全事故的处理和责任追究力度,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2、全力以赴,注重实效,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稳定和社会事业齐头并进。

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和谐镇村、和睦家庭、文明公民”创建活动,继续推广、深化中心小学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成果,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效。继续加强文明单位、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家庭和“文明*”创建活动。二是全面深化宽裕型小康创建活动。进一步统一认识,切实把宽裕型小康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抓手和载体,严格对照标准,落实责任,形成合力,攻坚克难,巩固提高强项,抓紧转变弱项,全力攻克难项,确保宽裕型小康建设目标顺利实现。三是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系列活动。继续巩固和提高“平安伴你行”活动成效,推动“平安系列”专项整治活动持续深入开展,进一步完善镇、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治安夜间巡逻,抓好重点整治村下炉村的整治工作,营造安全安定的生活环境。高度重视工作,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继续抓好“四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进校园活动,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四是积极发展社会事业。争取完成汶阳、前欧、寨后、芦朴、涂型、泉港六中等6所中小学危改项目。坚决执行计生工作责任制和动态管理机制,重点抓好“双查”不到位、节育措施拖欠、性别比失衡、社会抚养费拖欠和出生漏报等专项治理,全面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和村自管理水平,确保计生优质服务先进镇目标顺利实现。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加快推进3户残疾人安居工程建设。加强乡村道路建设,争取完成五社通村水泥路、寨后通石灰里泥路、小坝通南型、上新村组水泥路等约18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使小坝村成为我镇第一个完成通村组道路硬化的村。加强卫生工作,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完成1.5万人的参保任务,启动*卫生院新址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改水、改厕工作,完成镇级垃圾转运站和村级垃圾收集圈建设。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做好国防教育、征兵工作、双拥、民兵预备役工作。

3、提升水平,增强活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续保工作思路篇7

关键词 后续教育 大学生 党员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党员后续教育是大学生党员培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指高校对已经加入党组织的在校学生党员的教育,是对学生党员入党前教育的延续和补充。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对如何在新时期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提出了挑战。

1 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党员教育“前紧后松”

所谓的党员教育“前紧后松”现象主要是指对大学生党员的培训教育主要集中在入党前阶段,而对学生党员的入党后教育却有所忽视。由于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育是确保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发展党员也是一项政策性强的工作,《中国共产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等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等方面都有具体而又明确的规定。因此,很多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重点往往放在发展新党员和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等工作上。但在党员后续教育方面,由于缺少对预备党员的实践锻炼机制、示范预警机制、长效考核机制以及合理的监督机制,很容易忽视对学生党员入党之后的再培养、再教育、再考察,这就容易造成了党员教育“前紧后松”的局面。①

1.2 学生党员“后劲不足”

很多人喜欢用“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这句话来形容学生党员“后劲不足”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部分党员自我约束意识不强,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还没有入党。他们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很难彰显出无私奉献的精神。加之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潮的相互碰撞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巨大冲击。部分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出功利化和多样化的倾向,有的人将入党当作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筹码、获得权力和私利的政治资本、满足父母期望的途径。②这样一来,原来坚守的理想信念就容易发生动摇,加入党组织后就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显得“后劲不足”。

1.3 教育形式“鲜有突破”

要想提高党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在党员后续教育的形式上进行创新。目前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以“读材料、听讲座、座谈会”为主的被动学习较多,容易使学生党员感到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想提高党员后续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要学会在“新”字上下功夫,积极拓展和运用多种教育的形式,除了座谈、考察、专访、辩论等形式外,还应当多增加社会实践环节,比如通过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使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锻炼,避免后续教育中理论教育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2 对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后续教育未能得到足够重视

后续教育是大学生党员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影响着整个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质量。同时,由于政治素质决定着大学生党员发展的主导因素,关系到我国高校最终培养党员的质量。因此,后续教育理应得到足够和充分的重视。而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党建工作却存在着“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党建工作的重点往往放在发展新的大学生党员身上,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并且建立了一套较为健全的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的考核机制,每位入党积极分子在加入党组织之前都经过了层层考验和筛选。然而,后续教育却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成了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薄弱环节,同时也造成了部分党员后劲明显不足的表现,其负面作用不可低估。

2.2 后续教育管理力量较为薄弱

党员后续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一支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的骨干队伍,而目前这支队伍主要由专职辅导员组成。虽说充分发挥专职辅导员在党员培养和教育中的作用是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实施辅导员制度的基本经验。但是,作为开展大学生后续教育管理骨干力量的辅导员不得不面对琐碎事情缠身的尴尬局面,难以系统地开展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同时,由于在实践和精力上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作为一线思想政治教育指挥员的辅导员也很难去创新后续教育的形式、到达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深处、了解他们的内心动态。由于后续教育力量较为薄弱,也就无法为有效开展后续教育提供人员保障,诸多提升后续教育质量的对策也难以落到实处。

2.3 后续教育缺少监督保障机制

后续教育工作千头万绪,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才能保证后续教育的质量。而现实情况则是,很多高校还未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后续教育监督保障机制。其中,完善的监督机制应与党内和党外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并能体现稳定性、长期性、实效性的特点,这样才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来约束和塑造大学生党员。缺乏监督保障机制,没有来自外部监督的压力,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后就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容易忽视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党性、党纪的修养,就无法明确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最终无法在群众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而有效的保障机制应该囊括多种机制,其中包括制度保障机制、物质保障机制、以及相应的人员保障机制等。只有在各种保障机制到位的前提下,才能为党员后续教育保驾护航。

3 提高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实效性的相关对策

3.1 创新后续教育的思路

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员思维较为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同时也更加关注国家和世界的变化和发展。要想更好地适应这些新的特点,就必须不断创新后续教育的思路,才能使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在现实的土壤上开花结果。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告诉我们,没有目的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教育目的应当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后续教育也不例外。③要想创新后续教育的思路,应当先明确后续教育的目的,而后续教育的目的又与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目的是一脉相承的,都在于把大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共产党员,不断增强党的阶级群众基础,促进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在上述目的的指引下,创新后续教育思路首先应该做到努力满足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其次,创新后续教育的思路还应该努力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找准后续教育与学习、生活的切合点。最后,创新后续教育的思路还应该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性地位,不断调动党员参与后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丰富后续教育途径

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所采用的途径较为单一,大多属于被动学习,对大学生党员缺少足够的吸引力,同时也难以调动党员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环节,更多地停留在“用耳听”的理论学习阶段,缺少必要的“动脑想”、“用心做”的社会实践环节,大学生党员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加强。当然,丰富后续教育途径不能沦为一句空话,首先应当去尊重大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不能简单地把大学生党员看作是受管理、受教育的对象,而应当将大学生党员看作是实施后续教育的主力军,充分挖掘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这样才能不断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变大学生党员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还应当在后续教育中适当引入社会实践环节,加强体验式教育和社会化教育,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本领和技能。除此之外,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还应该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充分发挥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实时性的特点,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3.3 完善后续教育监督保障机制

监督保障机制实际上是两个概念,一个是监督机制,一个是保障机制。监督机制必须要公开透明,而保障机制则要全面有效。只有监督保障机制公开有效,后续教育才能保质保量。首先,在后续教育实施过程中,应当不断探索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包括健全党员民主评议制度等。例如,每个期末学生党员都要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履行党员责任的情况,促使学生党员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健全群众座谈制度,定期听取群众对党员的呼声,并及时将相关评价信息反馈给学生党员,促使他们不断为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而努力。其次,后续教育的保障机制也需要得到不断的完善,包括完善制度保障,除了要发挥制度的约束功能之外,还应该提高制度的育人功能,通过相关的制度营造一种氛围,进而塑造接受后续教育的每一位学生党员;完善人员保障,培养一支时间充裕、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完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除了要发挥每位党员艰苦奋斗的作风之外,还应该为接受后续教育的党员所在的党支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④确保各项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工作平稳、有序、高效运行。

注释

① 吕静,张建国.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23-24.

② 梅国英,胡泊.“90后” 大学生入党动机去功利化思考[J].人民论坛,2010(36):90-91.

③ 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193.

续保工作思路篇8

【关键词】绿色发展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

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经过几年的实践,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思路不断创新,目标更加明确。十七大报告要求实现“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十七大报告不是就工业而谈新型工业化,而是把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升到了一种经济发展理念,上升到了一种国家发展战略,其区别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绿色工业化。

一、工业化的内涵

所谓工业化,一般是指以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为基本标志,由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韩国、新加坡、香港等一系列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短短的20多年里,通过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带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亚奇迹”。这种经济发展史上的“神话”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借助了工业化的巨大力量,正是工业化推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在战后的蓬勃发展。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是在人口众多、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一系列特殊国情下开始的,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粗放型、数量型、低效率、低水平、污染环境的模式,伴随着高增长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未来二十年要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任务,必须避免重走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代价的数量扩张型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当前,如何实现可继续发展是我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早在古代,我国就有“天人合一”、“人地和谐”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也包含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恩格斯就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虽然古已有之,但作为一种现展理论,它的直接理论来源是“罗马俱乐部”的思想和观点。1972年,以D・L・米都斯为首的美国、法国、挪威等一批西方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提出的关于世界发展趋势的报告《增长的极限》,首次提出了“增长极限论”,并认为,如果目前的人口和资本的快速增长模式继续下去,世界就会面临一场“灾难性的崩溃”。而避免这种灾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限制增长。

可持续发展正是针对工业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引起的一系列恶果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传统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即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建立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基于此,可持续发展观在八十年代末一经提出,便得到全世界的广泛接受和认可。

到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同时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有望拉动中部地区快速崛起,并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而该政策必然带动地区及相关上市公司发展,也必将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建设。

二、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对环境价值的重新认识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强烈要求,对工业化发展也形成了新的约束。反思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机制,我们看出了它的不可持续性。在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与工业化发展的要求两者之间越来越对等,人类的文明要持续下去,工业化进程也不可能停止,那么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工业化,把工业化进程同绿色化结合起来,走绿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是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而又切实可行的步骤。经济活动的绿色化大体上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以及作为联系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两者桥梁的绿色营销。在绿色化的引导下,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这对看似不可调和的对立体便能和谐共存。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体现和必然要求。

1、绿色化能有效地克服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绿色化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在加快发展中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而绿色化正起了这样的保障作用。无论绿色生产、绿色营销还是绿色消费,其宗旨都是坚持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维持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坚持当代人在满足其需求的同时,要尽可能给后代留下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体现可持续发展。例如:绿色生产强调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清洁生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绿色消费则提出了三个消费原则,即倡导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注重对垃圾的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能,追求安全、健康、舒适、环保的可持续消费。

2、绿色化能有效地促进工业化

绿色化能增加社会福利,更快更好地达到工业化所要达到的目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条件,坚持绿色化能极大地促进工业化。绿色化将使环境质量普遍提高,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改善整个社会生活状况,增加社会福利,而这正是工业化所要达到的目的。例如:绿色生产将逐步实现低消耗、低排放与高产出,有效地减轻自然环境与资源所受到的压力,从而使人们的生存条件得以极大改善。绿色消费中人们消费的对象以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绿色产品为主,这就提高了消费的安全性、健康性,相应也减少了消费者因事故所受的福利损失。

三、基于绿色化理念的新型工业化路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国际环境决定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不通。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为在发展中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强大的绿色技术支持,从而使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可能。保护生态环境,以绿色化保障工业化,需要建立三大支柱:一是政府的重视和指导;二是企业界的积极支持;三是公众的广泛参与。

1、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生态保护

对企业而言,只有当外部不经济转化为内部不经济时,即外部不经济问题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时,才有去解决的动力,而当外部不经济不能转化为内部不经济时,企业没有动力去解决。就这是说,对生态环境破坏、污染等外部不经济问题,市场机制存在缺陷。因此,这些问题需要依靠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来解决。政府采取的措施有以下三种。

(1)经济手段。可以利用税收、价格、信贷等手段促进经济活动的绿色化,防止和解决环境问题。如减免绿色产品的税收,开征污染税,在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之上开征,超标越大,征收越多,实施“累进税”;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变资源的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在此基础上,理顺资源性商品价格与制成品价格的关系,使资源保持合理开发利用;设立专项基金,在财政上对绿色产业增加投入,增加对绿色产业的信贷规模,给予利率优惠;支持绿色环保企业在证券市场挂牌上市,为其吸收社会投资创造有利条件等。

(2)行政手段。如限期关闭或转产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责令企业在限定期间内使污染物的排放符合规定的标准;与企业领导签订环境保护责任书等。

(3)法律手段。法律、法规作为制度中的正规约束,是可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保障。目前已制定的有关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如《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等,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操作性差,经常发生有法不依的情况,法律法规形同虚设。因此,一方面要强化执法监督,贯彻落实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加强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的研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适时调整环境评价的标准,抓紧制定相关法规和规章,如加强生态立法,建立生态消费制度,注重引导绿色消费,对于顺应生态保护的商品与服务,采取各种奖励和支持措施;反之,则应采取相应的惩罚性税费措施等。

2、实施绿色生产,培育绿色产业

绿色生产,又称之为清洁生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其定义为: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预防性的环境策略,以减少其对人类及环境可能的危害。《中国21世纪议程》中已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并着手实施。企业应努力在工业化进程中不断提高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绿色化程度:加强绿色技术创新,适时采用高新技术、新能源技术,实施清洁生产;选择清洁的能源和无毒、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原料、零部件作为生产过程的投入物,并保证资源的回收再用;对产生末段的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进行无二次污染的处理;产品的包装、保管、运输全过程要符合环保要求,防止污染转嫁;开发绿色产品,培育绿色产业,建设绿色产业群,推动环境标志产品的使用,树立企业绿色品牌形象等等。

3、宣传绿色文化,倡导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作为一种重要的公众参与,有利于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建立绿色发展模式。在市场经济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运用自身的市场需求来调整企业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投入、对绿色产品的开发是更为内在的、市场化的手段。所以作为消费者,应该大力宣传、接受“绿色文化观”、“绿色价值观”,更新消费观念,增强环保意识,真正认识到:绿色消费既保护自身健康,又保护生态环境;既提高消费质量,又促进经济发展,继而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把绿色消费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在消费时主动选择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绿色产品,拒绝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产品。

上一篇:工程师工作思路范文 下一篇:纪工委工作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