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3-10-14 01:57:58

厂长发言稿

厂长发言稿篇1

厂家可以通过建立一本对经销商定期发行的杂志(或叫做企业内刊)来建立这种长期、长效、畅通的沟通管道。笔者在服务家居建材企业时,把这种杂志(企业内刊)叫做《商友》——即经销商之友的意思。《商友》,作为厂家与经销商定期沟通的管道,主要起到以下作用:一是把厂家的最新动态给经销商;二是把厂家需要与经销商宣导的政策、模式、方法传递给经销商;三是表现出厂家对经销商的关注与爱护;四是帮助经销商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五是让经销商之间(包括经销商店员)产生互动和沟通。

《商友》杂志栏目,可以根据厂家要达成的目的,设置如下栏目(仅供参考):市场资讯(企业最新的品牌动态、市场动态等)、营销论剑(终端营销模式、方法、创新等)、XXX商道(介绍优秀经销商的经营管理之道)、市场之星(每期推出经销商优秀的店长、店员,介绍他们的心得和经验)、终端讲堂(对终端经常出现的“疑难杂症”给予解决方案和培训)、生日祝福(对近期过生日的经销商及其优秀店员给予来自厂家的生日祝福,表示厂家对经销商的关心和关爱)、经销商互动天地(经销商之间的经验交流)、总经理信箱(厂家总经理、高管对经销商提出的厂家应改善的问题的及时回复与解答)、专家门诊(来自第三方专业营销、管理外脑公司针对经销商提出的终端店面、店面经营管理的问题,结合经销商实际案例予以解答)。设置以上内容基本就比较全面了。可以根据厂家与经销商的实际情况,予以灵活地变化。

《商友》杂志,千万不能成为厂家的一言堂,沟通一定是双向和互动的。厂家一般由市场部组织一个小型的编辑团队,来进行《商友》杂志的编辑、印刷、发行。稿件的来源,一是通过市场部编辑团队的采集;二是要发动企业内部的员工,特别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经常投稿和发表与经销商相关的内容;三是要发动广大的经销商及其店员来进行投稿。特别是对经销商,可以采用聘请经销商中的意见领袖(或文笔相对好的,愿意参与的经销商)为杂志的特约顾问,发放聘用证书,增加经销商的荣誉感和参与感,对投稿的经销商及其店员也要给予适当的稿费激励,保证经销商参与的热情及动力。四是可以借用外脑,如与企业合作的营销咨询、管理咨询公司,提供一些专业的稿件。

《商友》杂志,一般是做成双月刊或者季刊,这样杂志内容能丰富和翔实,也不会牵扯厂家太多的精力,也能让经销商保持对刊物的新鲜感和持续的关注。厂家可以通过发行印刷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来推广《商友》,以适应不同经销商的阅读习惯和保证厂家对所有经销商的覆盖。

像《商友》这种厂家与经销商的沟通管道,厂家老板及高层一定要高度重视,要持之以恒地去监督和推进,保证这种沟通管道的长期性和有效性,避免这种刊物成为企业昙花一现、应景的东西,对厂家经销商管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成为劳民伤财的负担。

厂长发言稿篇2

大家晚上好!今天是公司厂庆20周年,首先我代表全体股东,代表公司向全体员工衷心的感谢。我想借此机会,首先回忆一下公司是如何成立。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们在1995年创办了一个油漆厂。1997年返回杭州,先到余杭塘栖的一家化工厂租了房子,呆了半年,1997年年底搬回杭州西湖区蒋村,即现在的西溪湿地,在当时的蒋村纸箱厂租了100多个平方厂房,成立了杭州金丽化工有限公司,人员总共7-8个人。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知道了,我在这里也不多说了。

下面我们再回忆几个关于郑新凯、魏生辉、朱总的有意义小故事:

……

公司成立20年来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值得我们去回忆,这是我们的缘分,也是我们感情的基础。本来,我想讲讲几只故事,就完了。昨天,在翻一下每年的厂庆发言稿,尤其是看到十年厂庆的发言稿,心里有些激动,于是就想多讲一些。对照10年前的发言稿,这十年的发展完全印证了10年前的预言。

这10年,我们走过来非常不容易,大家做的很辛苦。在股东层面,基本上把公司的利润投在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钱说到底都是国家的,股东只是用了极少的一部分。中国的佛教告戒我们:一个人一生用多少钱,吃多少东西是一个定数,超过这个定数是要折寿的。办企业,犹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是前进,就是衰败,不能有任何想歇一歇,松口气的思想存在。在员工层面,尤其是公司的管理层及核心员工,大家都在非常勤奋、非常努力,非常自觉地工作。

在这十年中,我们经历了成长和成功的喜悦,但也经历了挫折和磨难。记忆最深的是:2011年6月,在公司发展最鼎盛的时候,突然无缘无故地遇上环保事件,我们躺着也中枪,公司足足停产四个月。但是在这艰难时期,大家想尽办法,极尽全力,以及客户的鼎力相助,总算度过了难关。

当时,我正在学习易经。易经中有4个卦即蹇(jian)卦、困卦、坎卦和艮卦反映了人或企业到达了困境:蹇(jian)卦(上卦是坎,是水,下卦是艮,是山,寓意着山上有水,道路艰难),困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坎,为水,寓意着水跑到河底,湖、河干枯),坎(上下卦都是水)卦,艮卦(上下卦都是山),这四个卦中的卦辞和爻辞,给了我7点启示(我已在《浅谈易经对我们的启示》一文中谈过),为我度过这艰难的4个月提供了精神支柱。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边文章放在朋友圈,叫做"前世今生,生命永恒",在事业最低谷的时候,3500之前的易经给了我们启示,充分佐证了这一点。

下一个十年我们的主题应该是二个字:成长。今年我们把企业文化中的学习改成了成长。今年7月我在朋友圈发了2篇文章,题目是《让"成长"成为生活的主旋律》及《成长让我们永远年轻》,简述了个人,家庭,朋友及公司四个层面的成长内涵。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也是一个人,叫做法人,我们只是这个法人的代表。成长可以让企业永远年轻。这个法人的灵魂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我们通过学习、总结、归纳出企业文化的五大原则,企业管理、企业领导十大原则。把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把危机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把服务下属作为领导文化的核心。

这里尤其要强调危机管理是公司管理的核心。

与上一个十年相比,当前宏观环境更加艰难,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化工危化品企业。社会上一有风吹草动,我们就首当其冲。例如这几天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公安不让危化品车上路,你做的再好,也没法与他们讲道理。所以,我们只能自己做好危机管控,否则受伤的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要密切注意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调整,加强危机管理意识,从环保、消防、安全生产等方面努力下功夫。

在产品方面: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传统溶剂型工业漆的优势,坚持我们目前特有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发展环保型涂料:水性涂料和粉末涂料。力争在环保涂料上领先于同行,同时,也要建立和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有些因素我们也是无法控制的。就个人而言,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

愿我们在座的各位,愿我们的公司在下一个十年会更加美好。

厂长发言稿篇3

你们好!

首先,我感谢厂党委和团委给我这个机会参加团委书记的竞聘。俗话说得好: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就是带着青年人特有的闯劲竞聘 的。谨让我作如下关于团建的演讲。

如果我能上任这份工作我将会:

一、加强完善团委内部管理。

一支好队伍,必须有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的团班子,就应有一个好书记。因此,加强内部班子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作为团委班子成员,不但要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而且要具备现代的组织管理思维。由此我们必须建立一套适应我厂的《团委工作规章制度》来规范我们日常工作。做到有据可依,要求我们班子成员一要具备管理,协调,公关素质。二要团结,互相谅解,根据自身特长,因才施用,大胆构思,分工协作。三要要求成员们出实招、重实效。班子成员都要写工作日记。团务公开,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接受团员及群众的监督。 对团委干部要求奖惩分明,针对其工作成绩与个人奖金挂钩,也就是每个月你办了多少事,出了多少稿件,写了多少篇报道,给多少奖金。定期评出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予以奖励。

二、加强与外界联系,积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畲山卷烟厂不仅是罗源龙头企业,也是福州地区的著名企业。因此,必须树立畲烟青年人的形象,一跨出厂门,本厂职工个个都代表畲烟人的形象。我们不能老坐镇罗源,应进军福州,走向福建,广交朋友。团组织还可以与市内单位创办联谊团委,取长补短,促进友谊,也可到市内开展组织活动,让福州乃至省内人民目睹我们畲山卷烟厂的风采。再者我们应着手开展青年突击队与青年志愿者活动。适当时机对外进行希望工程捐助,扶帮困,共建等活动。我们可请相关单位,讲师,英模来我厂现场演说,让他们介绍自身创业经历,以便作为我厂职工的工作榜样。这对对外宣传起到良好的广告效应。

三、加强团组织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 。

要求每隔一段时间召开一次团委会议,定期召开团员大会。针对我厂团员青年素质好,文化水平高的特点,大力加强三讲教育,提高政治敏锐性。还可从科、教、卫多方面着手,针对国内国际形势开展组织生活。鼓励优秀团员向党组织靠拢。定期对团委班子、支部干部进行培训。

利用我厂经济优势,为团员青年办些实事,定期组织青年外出参观学习及旅游,开崐展团日活动。积极开展文娱活动,组织演讲及知识竞赛,辩论等一系列活动。

四、针对内部宣传工作,重点与《畲烟简讯》结合

筑巢引凤。欢迎青年团员踊跃投稿,对有价值的稿件予以奖励。组织优秀稿件可以对外刊物投稿,增加对外宣传的途径,以展现畲山卷烟厂风采。就我本人而言,具有美术、绘画和写作特长,及中学时期曾为团宣传委员,负责校和班级黑板报、手抄报工作,还在业余时间进行电脑培训,对文字处理、排版及美术设计经验丰富,功底雄厚,若担任此职,相信自己定能做好宣传工作,开办好团内刊物。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希望烟厂青年所组成的团委会,能够高标准、高起点、高速度,联合起步,滚动发展,为畲山卷烟厂共青团事业,做出贡献,不辜负上级领导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厂长发言稿篇4

公关稿件作为企业“潜在宣传”的利器,因为其投入小、 “产出”高,已经成为继广告之后,企业利用媒体进行传播的又一经常性途径。然而具体的制造技巧、操作过程,却往往让执行者头疼。这里面包含媒体关系、稿件创意、传播组合等多个“要命”的环节,而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关策略又有很大的不同。

A企业市场经理所总结的公关稿件从炮制到的一揽子规划,为同样遭遇此类难题的媒体推广专员们画出了一条直达目标的成功路线图。

要领一:创建资料库

公关稿看似简单,其实也是有一个流程的,当进行真正操作的时候,构建详实的资料库是关键。

A企业是一个中等规模的IT厂商,主要生产PC和数码相机产品。在2001年以前的宣传中,每年规划有30万的广告费,分别在《计算机世界》、《中国计算机报》、《电脑商情报》等IT行业媒体做一些广告,同时借此通过报社广告部渠道发一些企业的软文。到了2002年初,企业的领导层却发现,企业形象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30万广告费对于品牌建设几乎就像是打水漂,难见声响。因此在财年会上董事会一致决定,削减广告费,把费用的天平倾斜软文推广,提升软文数量,平均每月要10万字左右。

我临时受命,迅速成立了一个人的媒体推广部。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发现,目前所承载的任务已经不是发软文了,而是公关(行业里也叫公关稿)。现实中,公关稿与软文是有明显区别的。

公关稿看似简单,其实也是有一个流程的,每个关节都很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进行真正操作的时候,构建详实的资料库是关键。我基本是采取两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剪刀胶水大法

我做的有点类似做剪报,或者像编书。即把一切所有能找到的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以便以后作文时有充足的素材,这些素材将随着企业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正和增添内容。内容上包括,企业历史、企业规模、组织结构、企业荣誉、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产品的销售状态、企业产品(业务)的介绍、企业(产品)的优势特征、研发团队、企业规划、重点人物、图片、影片库等。

第二步:刨根问底工程

本部分要加大搜集深入的素材资料,特别是一些实际中发生的故事、活动、人物讲话(无论领导层还是员工或第三方证言),都要有一个深层次的总结,所以要有“打破沙锅”的精神,具有记者的敏感性,不断地寻找相关素材。特别关注要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精英的相关素材内容。产品理念代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行业见解。介绍他们的观点、故事、轶事以及一些简短的语言花絮,并要不断充实内容。

(2)企业经营理念的相关素材。企业的第三方证言,服务顾问聘任、服务活动组织、优秀客服团队建设、服务培训、认证,便民服务等。

(3)企业活动。包括想一些领导人的加盟、企业购并、年度庆典、公益活动、促销等,所有事件,都要有采访记录。

要领二:公关稿件的创意寻求

公关稿的撰文者应成为媒体和厂商的“智囊”,而不是“发稿机器”。否则,再愚钝的读者也能够嗅出字里行间的交易味道,质疑媒体的客观与公正;对厂商来说亦是吃力不讨好,可能花了钱但根本不能收到任何实效。

对于公关稿来说,创意同样重要。撰文者应成为媒体和厂商的“智囊”,而不是“发稿机器”。否则,再愚钝的读者也能够嗅出字里行间的交易味道,甚而至于对媒体的客观与公正产生某种质疑;对厂商来说亦是吃力不讨好,可能花了钱但根本不能收到任何实效。

因此公关稿的创意是非常重要的。创意包含文章角度的选取、观点的确立和思路的安排等。公关稿的价值取决于创意,好的公关稿往往能够以最恰当的方式突出厂商希望传播的信息,同时还不会让媒体感觉左右为难。

由于当时A公司还是处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所以在公关传播上更艰难一些,需要尽量找“点”,也就是新闻由头。我当时基本采用了五个手法。

1.新闻报道法

这虽然是公关稿件操作的最基本手法,但是从中却能发现不同角度的构思对于成功及后续炒作的作用。我的心得是企业新闻稿也要实现“四化”。

首先是将产品意义社会化。比如我公司开发出了“一键操作”的电脑产品,可以将使用最简易化。于是,我提炼出了“为电脑盲量身打造第一款电脑”等概念,引起众多媒体的争相报道。要经常通过差异化、细分化从不同角度发掘自己产品的“第一”,阐述它给什么人能带来的巨大的利益,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

其次是技术领跑行业化。我把刚才所说的一键操作,转化为第一技术,强调其技术和研发时间等,以《一键操作,技术成就应用》在IT行业媒体进行。

销售作点多样化。有一次,我听说海龙大厦某个柜台在10分钟内卖掉了10台PC,我赶紧连夜写了一个《1分钟卖一台电脑,电脑也疯狂》的新闻。

再就是要将服务推动人情化。在3月15日等日子,一定提前作好服务文章,例如《PC服务,一慢二看三通过》、《天天3.15,A公司承诺7/24》等,通过人情化的服务打造企业形象,促进产品销售。

2.创造竞争法

光有新闻,显然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所以还要做一些切合媒体风格的深度报道文章。因为A企业名不见经传,所以就要从产品层面或者企业层面找一个竞争对手,绑定一起传播,特别是搭一些知名企业或者新闻热潮中的企业,更能迅速提升企业品牌。比如我们推出了简易操作的数码相机,就采取了两种竞争法。一方面了一些诸如《XX相机,大刀向传统数码相机砍去》等文章;另一方面,把国际厂商“拉下水”,了一些《蝶变需要理由,中洋对抗A企业变身》等。这样首先满足了媒体的新闻点需求,同时更让消费者感到A企业的强大实力。

3.划分水岭法

以下这些战术都可以引出“分水岭”的话题,“分”可大可小,只要有媒体就感兴趣,而中国消费者热衷新事物、新热闹,所以不断地创造新话题、新事物是很有意义的。

(1)产品推进战术。以新产品应用为起点,对市场上原有的产品格局进行划分。比如A企业推出了简易操作的数码相机,即可如《XX相机,四字分三国》为题的文章,强调相机的未来发展将形成传统相机、简易数码相机和专业数码相机的概念。

(2)概念领先战术。敏锐地捕捉市场走势,利用自身先进的产品设计能力,不断推出全新概念来引导市场、开拓市场、赢得市场。例如A企业推出了一种不含内件只有外壳的概念电脑产品,于是以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强调时尚、个性化、前卫已成为现今IT产品的发展潮流,推出了电脑“DIY”的新闻话题。

(3)价格最低战术。采取低价格战,以较低的价格杀入市场,逼迫竞争对手跟着降价,比拼企业的实力,来达到击跨竞争对手,是企业惯用的招术。在宣传时的配合则需要技巧,比如我们作了 “消费者新应用时代”的口号,强调应该把更多的利润让给消费者。

(4)“先入为主”战术。这一战术也可以称为争打“某某品牌第一家”战术,选择某一合适的切入点,突出产品某一方面的技术优势,把品牌打响。

(5)服务领跑战术。服务牌战术是所有品牌的制胜法宝,售后服务是消费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厂商在这方面做得好,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偏爱。

4.市场综述法

因为每个媒体都要定期发一些某些行业的综合报道文章,所以要经常性地与媒体进行沟通,提前把类似文章写好,给媒体。在以市场的综合报道的文章中,可以把自己的企业巧妙地放在主要位置,比如写某特色产品的时候,在列举的厂商中完全可以把自己客户列在第一或者第二的位置。这样,读者在读文章的时候,更会注意到自己的企业。

5.消费写实法

引导消费者进行选购的文章,对促进销售的意义很大。因为媒体作为第三方角度,很容易让人信服。在采购信息里面把自己企业列在明显的位置,把一些很有影响的品牌的产品放在一起谈,并且把自己的产品特性说清楚,涉及对手品牌的功能尽量谈其一些一般性的功能参数,甚至淡化。同时在标题上做得玄一些,什么《PC选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数码相机购买,要“五”媚动人》等,引起很多媒体消费版面编辑的兴趣。

消费体验类文章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从某些消费者购买习惯等方面入手,以在卖场调查的报道形式写文章,把自己产品特性受消费者欢迎的新闻引发出来。由于采用了多种手法,这样A企业基本每月的公关稿都在10万字上下,同时因为业绩很好,媒体推广部也增加到了3个人。一个经理,其余两个分别负责纸面媒体和网络媒体。

要领三:企业立身阶段的媒体传播策略

作为大中型企业,这个阶段的公关传播应该强势起来,更多地关注一些大的话题。

到了2003年,A公司由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大中型企业,所以在这个阶段的公关传播上开始强势起来,除了采取以上的部分策略外,则更多的关注一些大的话题,进行新的五个手法。

1.领军人物法

每个企业的领军人物都有特点,不论是他的性格、业绩,还是经历,都有可能引人注目,这些就是亮点、新闻点。在领军人物身上做文章,就避免了“企业没有人格”这个特点,把重点转向了活生生的人的身上。在读者眼里,这样的文章往往可读性强,因而阅读率也就高。

2.舆论造势法

这方面主要是指企业可以借助某些特殊事件,强调自己的观点、自己企业的做法。比如某地发生了购买PC两年无人维修的事件,形成了行业的焦点话题。于是A企业就与一些其他厂商提出了“三年免费维修”的承诺,受到业内外人士普遍关注。

3.管理、营销法

一些成功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因而很多媒体开始专门报道这类话题。因此,可以把有特点的企业文化、有成效的经营管理方法等加以总结,辅助一些故事,提供给媒体。但是需要与记者或编辑提前沟通顺畅、谈好选题、给足素材,并配合组织相关采访,这样才能保证刊出刊,并能发大篇幅的文章。

4.借助事件法

像借助一些国内、国际重大事件传播自己。比如在SARS、“神舟五号”发射等重大事件中,都积极表态,在人们关注事件的同时也顺便了解了A企业。

5.多种活动法

有特点、有影响力的活动大都会引起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比如新闻会、行业展、研讨会、经销商大会、产品促销活动、赞助活动、公益活动等。一些新闻是可以创造的,通过制造一些新闻,特别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媒体对其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大,一举一动往往都可以成为新闻素材。在活动中,邀请记者现场参与,最终总能发一些新闻报道。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企业策划某活动时,要站在媒体的角度,充分挖掘活动的社会意义,为媒体报道和评论做资料上的准备。

(1)新闻(品)会。向媒体最新的关于产品、技术、事件、活动等方面的消息,通过他们传达给目标群体。

(2)参加行业展。考虑参加各种形式(如有关数码、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展会。

(3)举办研讨会。与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相关团体组织合作举办各类研讨会,并通过这些部门、机构的特殊地位,发挥一般宣传所达不到的良好效果。

(4)经销商大会。与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定期举办经销商大会。

(5)产品促销活动。可以和大型商场、网吧等单位合作,利用节假日客流量大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促销手段和方式方法。

(6)赞助活动。赞助各种体育比赛或公益活动。

(7)有奖征文。与学术团体(如教育部门)等机构举办有奖征文活动。

(8)领导人物的到访。邀请政府领导视察、邀请团体参观。

(9)公益活动、慈善活动。做一些公益事情。

要领四:五面出击,提高的命中率

女怕嫁错郎,发稿更怕找错人。所以要多读媒体,要有一个猎手的心理素质去发现,把每份报纸研究清楚,有多少版面,什么特点。从而提高命中率。

一般情况下可以五面出击。首先是新闻版面。有关企业的不同新闻要找到相对应的不同新闻版面。比如报纸的财经新闻就适宜企业战略层面的消息。第二是要稳固住企业所在的行业版面。三是企业、经济、财经版面。一些企业报道、人物采访可以通过这个版面。四是消费指导版面,多见于一些综合性报纸。五是其他版面。如营销版面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找相应版面随意组合。

必须明确的一个原则是,最大地符合企业利益。根据这个原则,在与媒体联络上,我总结了两个基本点,如果没广告投入:少与广告部联系,多与编辑或记者联系;如果没有很铁的关系:少与主编等高层联系,多与版面负责人联系。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掌握好以下三步棋:

第一步:吸引棋。依靠文章的文采和选题策划的精巧,做到能够真正地吸引媒体,这是上策。这也是大多数企业追逐的目标,需要有上下求索的精神,多提升自己能力、多与编辑交流、多与客户沟通。

第二步:压制棋。这是中策。如果自己与媒体的某高层的关系很铁,那么通过他们来在相应版面发稿应该算是相对通畅的一个渠道。如果接的是有广告投入的客户,还可以借助媒体的广告部压制编辑部发稿,因为现在的许多媒体,“广告是车头”的概念已经牢不可破。

第三步:诱惑棋。这是下策。媒体编辑的生存意识现在更强了,同时又有来自同行竞争的压力,你不给我给,你给得少我多给,于是本应是“下策”的却成了最流行的策略。当然,最好是“金钱+才华”,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对媒体的投入。

那些想要长久发展与媒体关系的企业如何把握好这三条策略应用的比例呢?最好的就是把“吸引棋”作为追求目标,创造“压制棋”能力,用“诱惑棋”进行推动,最终找到媒体能接受的方式,实现企业的深层次传播。

要领五:16招点睛优秀公关稿件

公关稿一般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促进产品销售,二是树立企业的某种形象。一个成功的公关稿的撰写,需要运用好16个招术。

什么样的公关稿才是最好?简单而言,就是花最少的钱达到企业的最大目的的稿件。其实,公关稿一般就两个目的,一是促进产品销售,二是树立企业的某种形象。

一个成功的公关稿的撰写,需要运用好以下16个招术:

1.引言、标题、小标题要精彩抓人。

2.叙事脉络条理清晰。

3.自身企业弱小时运用“借光”手法,通过与大公司的关系、对比等提升关注度。

4.注重细节。

5.用数字说话。

6.好的比喻能够将复杂的事情讲得清楚、生动,文章好看。

7.培养高强的素材控制能力,并进行以核心理念为中心的裁剪,不惜素材。

8.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

9.营造悬念,解释悬念。用大矛盾结构文章,用小矛盾推动行文。 1

10.精准、巧妙使用直接引语,让中心人物说话。

11.让文章主题集中。开一个小口,反映大事。

12.陌生化方法,让视角更加超脱,使大家对熟悉的事物有新的认识。

13.恰当使用蒙太奇方式,使叙事更加具有冲突。

14.说“不”,逆向思维出现非常效果。

15.写实主义。新闻基本功,就是不加评论地将一件事情写得非常有现场感。

16.在企业目的与媒体需求中找一个中和的交叉点,企业效果与媒体需求两不误。

厂长发言稿篇5

高型在同仁心目中是个成就卓著的多产电影剧作家,获得过“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和“夏衍电影荣誉纪念奖”。建国初期,他就以一部力作《翠谷钟声》,赢得了电影界同仁的高度赞誉,一炮走红。不久,他创作的《水手长的故事》成了新中国第一部反映水兵生活的精品,不仅受到海军部门的表彰和广大水兵的喜爱,在当时海军只有小炮艇的年代,许多年轻人就是受到水手长的精神召唤,纷纷参加海军的;《牛府贵婿》是一部反映农村现实生活的影片,人物和矛盾,在剧作家巧妙构思中升华了,成为一部可看性强、深受农民兄弟喜爱的优秀作品,也为写好农村片作了有益的尝试;与孟森辉合作的《蓝光闪过之后》是剧作家在唐山大地震之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深入生活,面对灾区人民战胜大灾的倾情之作。当时灾区很艰难,剧作家的心情很沉重,在废墟中,在几十万受灾同胞中寻找爱,寻找情!剧作家的笔端奔泻的是亲情,阶级情,人类共同的至深情谊。蓝光无情,蓝光之后有深深的情爱。剧作家传导的是中国人的力量,是人类的大爱!影院的观众热血沸腾,泪流不止;与罗克明合作的《等待满山红叶时》在八十年代初,在开罗国际电影节上得到一致的好评,这是中国送去的唯一一部优秀影片。

剧作家高型是位闲不住的人,每个关键的年代都有力作问世:《石榴花》《飞向太平洋》《风雷红梅》《龙嘴大铜壶》《女儿国》《我心目中的共产党员》等都是作者的心血之作。在国家外汇紧缺、胶片要靠进口、电影厂的故事片受到国家计划严格限定的年代(上影,包括当时的海燕和天马两厂,一年只有10部的定额),他一人竟创作了十多部影视剧本并投入了拍摄上映,不能不说是奇迹,也让同行钦羡不已!如果他处在现代的环境,“金牌编剧”也必有他一份!

高型,包括高型这一代剧作家,没有生在“包装上市”、“张扬自我”的当今年代;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以导演为中心,一剧之本的剧作家是典型的幕后英雄,不要说广大观众,就连电影厂内的职工,也只知其名,不知其人。

高型从外到内,都是个十分平凡的人,穿着也简朴,上班时常穿着不扣风纪扣的,有些褪了色的蓝卡其中山装或两用衫。他人不高,嘴边有颗不明显的黑痣,开口是原味的绍兴话,生人往往以为他是一个绍兴乡下老头。平常他话不多,可到创作讨论时,话就多得收不住,谈的都是作品的人物和情节,火花夹在绍兴话中,让参与讨论的人受益匪浅;他有句名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也不犯人。”这句话在中还受到批判,说他是中庸之道!他不争名,不与人争,那个年代几乎没有稿费,要是有,他也是一位与钱无争的人。他生前还关照家人,死后不发讣告,不开追悼会。

对于这样一位朴实低调的“老头”,与他合作过的人,他的同事、同仁都对他敬重有加,从内心里怀着深深的敬意――对他的作品和人品,对他的质朴。在他离开我们十多年后,一提起高型,熟识他的人仍分外激动,最典型的是拍摄《牛百岁》等农村题材三步曲的著名导演赵焕章,一提起高型就大声地说:“与他合作真是福气呀!”可见高型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和地位。

我是三生有幸与他交往、与他合作,我就是赵导说的“与他合作真是福气呀”的人之一。

1986年春天,某一天的中午时分,高型来到影协办公室,我感到既高兴又有点意外,我和他在文学部共事多年,聚少分多,但深知他一向言谈不多,那天他却一反常态,乐呵呵的、语速很快地对我说,来作协办点事,事办完了,来看看老朋友。我还来不及请他坐,他却对我问长问短,尤其关心我两个女儿读书的事。他知道我家属在农村,并深知农村育女的艰辛与压力。这让我内心深处感到热乎乎的,顷刻之间就打破了辈份的界线,无拘无束地向他倾述起家乡的变化。当我东一句、西一言地讲到当时家乡建楼房的新鲜事和有人在外搞建筑当老板暴死,他家造了一半的楼房成了半吊子工程时,他拉起我的手问我,能离开办公室吗?我说可以。这样,我们走下楼,绕过东侧作协大楼,走出巨鹿路675号的大门,匆匆穿过延安西路,在原儿童艺术剧场斜对面,赶上了一辆公交车。此时,我走得有点上气不接下气。这位已六十开外、头发花白的长者却步伐敏捷,滔滔不绝地对我说,汤化达想拍一部农村题材的影片,去听听汤导对这个题材是否感兴趣。原来是要赶到汤导家去,怪不得他行色匆匆,兴致盎然。多少年了,还是葆有这副激情,一谈起创作,平日孤言寡语的他,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我跟着这样一位成就卓著的老前辈,赶往一位知名的导演家中去谈剧本创作,一路上心里的鼓点响个不停。我认识汤导,汤导认识我吗?我去谈什么呢?家乡的见闻,怎么成题材了呢?我的心悬在半空。

一到汤导家,老高说明来意后,把我介绍给了汤导,汤导热情地握着我的手,一开始就笑着说,我当年的大字报铺天盖地,比走资派还多呢;又说,当时一些领导为我炮打中央捏了一把汗。汤导这么一说,我就不那么拘谨了,可是说起话来,还有点结结巴巴。不过,我还是把家乡的见闻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老高也把剧本的构思和创作计划告诉了汤导。汤导听得很认真,也很感兴趣,欣然接受了老高的建议,当场就定下汤导家作为创作的场所。

在汤导家,我们三人经过20余天的热烈讨论,形成了一个故事,并定下了剧名《卫家大楼》。确定主题是农村若要富离不开集体的力量,主题是一般,但戏剧矛盾很新颖。经过一个多月的编写,完成了初稿;初稿之后,又在汤导家前后讨论了两个多月,我记得,那年整个夏天是在汤导家度过的。《卫家大楼》经过上影文学部审查,基本通过后,稍作修改,交付打印向上影艺委会送审。

两个多月以后,局厂主要领导和有关专家组成的艺会委,召开三堂会审会议,要讨论《卫家大楼》这个剧本了。根据预先得到的信息,该剧得到好评,呼声很高,据说已列入本年度的生产计划。谁知会议一开始,局党委书记宣布了一件惊人的事:今天下午三时收听广播,中央将宣布下台。他还说,中央人事的变化,农村的形势可能也会变化,今天《卫家大楼》这剧本暂缓讨论吧。他这一句话,事实上否定了这个剧本。谁也没有想到,会得到如此夭折的结果。

老高不知为何好像欠了我什么,总想弥补这次合作的失败。正好不久,有人请他为市宣传部创作一个影视剧时,一位制片告诉我:“高型对你真好!”原来他们问他有什么要求,他向对方提出唯一的条件是,要我参加该剧创作。该剧正式放映之后,还受当时市领导的亲切接见;《电影新作》杂志,还为该剧颁发“特别荣誉奖”,颁奖者是白杨,这是预先知道的事。高型他偏让我上台领奖,我说无论从辈份、写作过程中的贡献,都应该由他上台领奖,没有想到他脸色稍带些不悦,吸了口烟,慢悠悠地、一字一板地说:“明天,你一个人参加这个会吧。”听了他这么一句话,我好像瘪了的气球,没有一丝的还价余地了。

他就是这样一个在荣誉面前谦让的人!

我在创作上,完全是个门外汉。1958年进电影制片厂,是一个置景工人;1964年的春天,突然将我调到上影文学部,当年我才25岁,同事们都是大知识分子、名人,在相处过程中,高型他却一直称呼我为“老黄同志”,这既让我感到亲切,更让我感到压力,很不适应。组织上似乎了解我的心情,又把我调去参加市里的“四清工作队”,后来又参加什么上影厂“练兵组”,直到爆发,把我从江西召回,在文学部参加运动。在中,因为犯了“炮打”的罪,走资派在台上挨斗,我在台下被批。没想到这厄运突然间又烟消云散了。有一天文学部造反派头头把我“请”到一个小房间,他神态严肃地说:工军宣队决定交给你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由你负责成立一个创作组,人员除你外,还有摄影王志初。与王志初碰头时,他半开玩笑地说,他只管拍,怎么编,怎么写解说词,是我的事,他说完像弥勒大佛,仰天哈哈大笑。

可我哭笑不得。我虽然参加过《大寨红花处处开》艺术性纪录片工作,解说词是由赵丹夫人黄宗英写的;总编是由张瑞芳先生严厉负责的。连创作小组的说明词也写不了,还是由当时文学部编辑曹松茂写的。可影片公映时,银幕上挂的名有我。真是徒有虚名羞死人。如今要我独立制片、编导,真是比登天还难。

幸亏在暗中有以高型为首的老少齐相助,从一稿、二稿、三稿,到最后定稿,高型都一步一步地帮我修改,提出意见。其中:一审戴中孚,二审高型,是否送孟森辉三审由高型定夺。

我记得,最后一次是早晨,在高型来上班的路上,这是他事先约好的与我碰头,他环顾四周把稿件给我,说给小孟看看。我心里明白,可以定稿了。我送到孟森辉那里,他即刻放下手中的书本,接过我的稿件,他什么都不说,就埋头看起来了。

我总觉得他们好像事先商量好,如何帮助我,有一套计划。那时我在创作上一窍不通,他们为什么如此的帮助我,甚至完成本上刚劲有力的片名《国际海员热爱》也是戴中孚替我写上的,还用毛笔蘸上红墨水,精心细描。47年之前的事了,这九个大字还在我面前闪闪发光,活跃在我眼前。孟森辉是电影学校编剧系毕业,他年龄比我小几岁,当时在政宣组是负责人,粉碎以后任上影艺术副厂长。他看完我给他的稿件问:“解说词和画面能对上吗?”我说:“都能对上。”他又从头至尾翻看我的手稿,连翻了两遍,最后他说:“没有意见。”

这时我才明白该剧本在上影算是通过了。

最后的影片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制作完成了,于l967年10月21日经市里“领导”审查通过,发行公映。当时一位负责制片的副厂长徐进对我说:“你这部片子发行,这个月厂里发工资不用贷款了。”

我也猛然醒悟到,这个圆满的结局,融汇了高型老师的心血和戴中孚、孟生辉等同志们的鼎力相助。

高型不仅在工作上无私地帮助我,在政治上深情地关心我,还在我家庭生活上,处处关怀着我。

当年我们在五七干校时,他听到由上影厂长助理蒋浩生牵线、厂校老师潘培元退休以后的房子送给我的消息,他为我高兴;他也知道我经济上的拮据,看到我房间里一无所有时,他从袋里摸出了20元。当年的20元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我把这一笔钱购了一方桌、一木板床、四个方凳。虽然后来如数奉还,但我还是感激不尽的。后来几经周折,搬到了浦东上钢九村。那时唯一的过江通道打浦路隧道,交通极不方便,可他又不请自来“做客”,感动了我们全家。他有两个博士生儿子,都在国外经商,早已成家立业了,可他把他儿子初中、高中时的学习材料,一本又一本送给我,为我两个女儿学习提供珍贵资料;还在我小女儿从南通调回上海过程中,他调动他在国外儿子的力量专程去我女儿单位协助调动工作。

更难以忘怀的是,在1975年夏末初秋的某一天晚上,在回家的途中,我与他告别,因为我参加市里的慰问知青工作,去东北预期两年,我与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的人际关系比之前还复杂,请你多保重……”我还没有说完,他突然收住脚步。现在回忆起来,根据当时的形势,我这句话有攻击之罪,所以他大惊失色地问:“这句话你和别人讲过吗?”我摇了摇头,突然又想到前几天在文学部办公室和一位负责人说过,也是临别之言。他迫切地问:“他怎么反应?”我说同你一样,他说千万不要与别人讲。因为你不是别人,我想这次离别两年啊,风云变幻莫测,当时很难预料。因为的关系,上影在中是重灾区,当时军宣队的负责人是军级干部,据说也是派来的,确有大战上影之势,似乎要将上影踏为平地。我能有离开两年的机会,也可算求着一个上上签了。所以我更多的担心着老一代老同事的命运,他们也深情地关心着我。高型对我说:“刚才的话,千万不要与第三个人讲啊!请记住!记住!”一想到这段往事,我的眼睛就湿润了。

2001年7月8日,天空响起睛天霹雳,下起倾盆雨。高型他悄悄地离开我们了,他音容笑貌一直深刻在我心中。从此以后,每年的7月8日是他的祭日,而巧合的是,正逢我的生日,这就成了每年这一天对他的思念之日。

高型1925年生于绍兴,194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解放后在浙江干部学校学习,结业后参加土地革命,任文教助理兼乡长;嗣后在北京电影学院编剧班结业;再后,在上影厂先后担任文学部编辑、责任编辑、改编组组长、一级编剧。

每次思念他时,常常想起他对我大发脾气的一幕,我记得,第三次赴华西村回沪后,在去汤导家的路中,突然他板着面孔说:“老黄,你没有把我当朋友!”我马上想到与他同去华西村途中丢失公文包的事。通过我大女儿在扬州读书的同学,公文包已回到我的身边,当时我没有对他讲原因,不要因为我的过失影响他的情绪。而他对我发脾气,是怕我经济上受到损失,接着又语气缓和地说:“对不起,老黄,我刚才态度不好,包回来了,钱损失了,一同出差,共同负担。”他在马路边梧桐树下取出了皮夹子。我笑着对他说:“当时我包里确实没有钱。”他又板起脸:“你看!你看!你又不把我当朋友了!”他执意要把钱塞给我,我也顶了他一句:“老高,你把我当朋友吗?”这是我俩在相处中唯一的一次“争吵”。他还是坚持:“就不当朋友,把钱收下!”这时,我拉长声音,向他鞠躬似地说:“高型老师!”这也是我生平在他生前第一次称他老师,“我要朋友,不要钱!”他笑了……

最后向高型告慰的是:

厂长发言稿篇6

【关键词】历史;教学;导入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理念、内容、方法也被愈来愈多的师生所接受。这场深刻的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关注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将逐步形成;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将得到充分的体现。俗语说:“万事开头难”,有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课堂教学,新奇、有趣、巧妙的导入,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历史教学的导入方法很多,我在此挑几种类型浅谈一下:

一、诗词导入法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楚辞、两汉赋、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流传都非常深远,而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唐诗和宋词,中国历代著名的大诗人、大词人比比皆是,这些大诗人,大词人的很多诗词都蕴含丰富的历史知识,我们要善于挖掘诗歌与历史的关系,以诗证史。用诗词来对课文进行导入,可以勾起学生儿时的回忆,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能够轻松的介入学习。作为一名教师,要将文学与历史学巧妙的结合起来。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同志于1935年,写于长征途中,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的路线什么样的?结合地图说明路线,长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由此引入本课。

二、影视导入法

影视导入法即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上可以通过众多的影视作品来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的内容和手段。利用影视作品经典镜头导入,这就要求我们寻找影视作品中既能突出历史主题,又能激发学生认知和调动学生兴趣的经典片段并设置必要的问题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需要教师对所选影视作品的细心推敲、精心设疑、小心求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我们可以给出以下话剧剧《茶馆》中的秦二爷的台词:“我要办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40年后的秦仲义 “日本人在这儿,说什么中日亲善,把我的工厂就亲善过去了,咱们的政府回来了,工厂也不怎么又变成了逆产。仓库里有多少货呀,全完!哈哈!”“我的势力小,干不过他们!可倒好好地办哪,那是富国裕民的事业呀!结果,拆了,机器都称废铜烂铁卖了!全世界,全世界找不到这样的政府!”给出以下设问: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那些历程,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我们一起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三、对联导入法

关于对联大家并不陌生,我国的习俗中在春节会贴春联,新人结婚会贴喜联,可以说对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对联包涵的意境是非常丰富的,而且语言也是脍炙人口,通俗易懂也为我们利用对联在历史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课程导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在历史课程导入时,如何选择对联,怎么通过对对联的设问来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能力水平都得到有效提高,这是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分册中的《清末新政》时,引用19世纪末张之洞与梁启超对联:“四水江第一,四季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张)。梁启超对之曰: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可谓少年得志,才华横溢。然后再据此《清末新政》。

四、演讲稿导入法

演讲稿是一种特殊文体形式,多用于我们公共场合,用途很广。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历史上的很多历史事件都是以演讲的形式出现,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新颖的形式。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学习历史。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我们引用《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讲》:八十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大陆上创立了一个孕育于自由的新国家。他们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并为此献身……

综上所述,历史课的“导言”当然不限于这几种方法,教师设计导言,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引用心理学上迁移原理,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对所学的新课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转移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这样的导言才有效。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方法可以混合、穿插使用,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来进行,不可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厂长发言稿篇7

一二三,加油!

那是我当记者一个多月的时候,主编分配我跑鞍钢,我骑着自行车,在鞍钢厂区穿行。

我刚当记者,没经过任何培训,到书店想买一些怎么当记者的书也没有。我家也没人在鞍钢上班,什么叫“三班倒”都得现问,但38岁的我不怕!

年终,鞍钢开总结表彰大会,发到手里的劳模名单使我眼前一亮:开干吧!

我每天早晨7点半从家出来,到晚上5点能采三四个劳模,顺带还能采访到其它新闻;晚上回家忙完家务,就铺开稿纸,最晚一次写到半夜,大大小小写了8篇稿子!第二天,接着出去跑。

那年冬天,我就是这样过来的。有时晚上骑车回到家,冻得透心凉啊!先上床,点上电褥子,暖和半小时才能缓过来。北风烟儿雪时,雪粒子打在脸上那个疼,顶风自行车都骑不动!那一年,鞍钢劳模是123名,我感觉冥冥中是让我加油!我在采访本的扉页上写下:一二三,加油!车子骑不动时,我也在心里喊:“一二三,加油!”

三个多月后,我把名单上的80多个一线工人劳模都写完了。这样做的收获真是太大了!第一,到现在我都能闭着眼睛把鞍钢的生产流程说出来:矿山开采、动力系统、烧结、炼焦、冶炼、轧制、机械加工、后勤卫生教育等等,熟悉了这些以后,在大型采访和提炼选题时就得心应手得多;第二,我结交了一大批工人、劳模和工会朋友,他们是我17年记者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第三,使我非常熟悉了当时那批工会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作风等等。这样,工作起来就非常方便。总之,扎扎实实的一线采访,使我接到了“地气”,让我有了做记者的“底气”。

有几件事我至今不忘。

稿子出来能给我看看再发吗?

我在燃气厂采访了一位姓单的劳模。告别的时候,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记者,有个事求你行不?”我说:“请讲!”他说:“稿子出来能给我看看再发吗?”

那时没有电脑,如果答应他,就意味着要顶风冒雪再跑一趟很偏很远很脏很险的现场。我问为什么?原来前几年有个报社的记者,把1.59米直径的管子写成了1.59厘米。“说我钻进1.59厘米粗的管子里挥汗大干,1.59厘米,还没有茶壶嘴粗呢!我们现场说“159管子”惯了,那记者没弄清单位,就自己想当然写了。到现在大伙还喊我耗子呢!”

这让我印象深刻。后来,采访时有叫不准的地方一定问,然后必问采访对象的手机号码、单位、甚至家里电话,后来又加上电子邮箱,细节、数字都是核实了再核实。

你这记者还真认真,也挺善良,我记住你了!

当记者时间长了,才知道各单位对跑片记者有个顺口溜:8点开会9点到,拿上材料就走道。当然,跑片记者有他们的难处,很多时候会议撞车,却都得第二天见报,所以必须赶时间。

1994年,鞍钢召开职代会,各路记者拿上材料都走了。我对鞍钢有感情,愿意多听听那里的情况,就留下了。会议进行到最后一个议程,鞍钢总经理讲话时,突然断电了,会场一片漆黑!真佩服那个总经理和全会场1000多名职工代表,台上台下没有一丝混乱,台上总经理撇开话筒,大步走到主席台正中,亮开嗓门说:“电工正在抢修,我就这样讲吧!大家能听清不?”“能听清!”职工代表齐声回答。

那位总经理侃侃而谈:“刚才,职代会通过了奖励方案,这是我们鞍钢历史上第一次重奖,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奖励我的10万元我不拿了,但是,注意,我说的是但是,奖励各厂厂长的6万元,你们一定要拿!现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待遇上来了,工人的奖金也上来了,就一线管理人员的待遇上不来。对我们这样的大型生产联合企业,厂长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个大车间主任!你们操心最多,挨累最多,受罚也最多。工资奖金加起来每月也就不到2000元,是极大的入不敷出啊!我们已经有厂长被人高薪聘走了。一个成熟的厂长走了,短时间让我到哪去找合适的人?我想,这个道理职工代表们懂,鞍钢的广大工人也懂!”

总经理的讲话被热烈的掌声淹没了……

当晚,写稿之前,我给鞍钢的总经理打电话:“那10万元奖金您真不要了吗?我如果落笔见报,您就真要不了了!”

总经理回答得很干脆:“你落笔吧,我真不要了!你这记者还真认真,也挺善良,我记住你了!”

那篇《千人会场灯光突然熄灭》的稿件,不但我们报纸登了,连《辽宁日报》都一字不易地发了。其他记者看到报纸,都说我命好,抢到这样一条大鱼。其实,我的“命”是最坎坷的,我只不过是一生都在向不好的“命”争取着好一点的改变!

记者,给你吹吹身上的粉尘吧!

那时候炼钢冶铁不像现在转炉条件这么好,在高炉、平炉现场,一出铁出钢,粉尘四起,对面不见人,热浪几乎使人窒息,冬天都立刻大汗淋漓。还挺危险,高炉爆炸、钢水漏包的事情经常有。一次在炼铁厂高炉前采访,那里的工人告诉我:“记者,你现在站的地方,一年前的今天,铁水跑了,用大筐抬出去像烤家雀一样的两个人。”

在初轧热轧现场,1000度以上的钢坯火红火红,烤得脸和的胳膊腿都疼。开始我没经验,穿了塑料底的鞋,结果在铁板过桥上,鞋底都烫变形了。

一线的工人干部都淳朴,不会说什么,只会用行动表达。铁厂钢厂的工人,在我离开时会诚心诚意拽过“氧枪”,“记者,给你吹吹身上的粉尘吧!”曾经有个工人眼含着泪对我说:“我这个岗位,别说厂长,就连厂里的科长们都没来过!你来了,同我们唠了一上午,你这个记者我们认!”还有一次在班组开座谈会,结束时那些工人说我:“你也不像个记者呀!”我说:“是吗?记者在你们心中什么样?”“记者都穿瘦腿裤或者喇叭裤,穿着白风衣,戴着蛤蟆镜。”“记者到我们现场都手捂着鼻子,屁股底下垫手绢,走路恨不得把高跟鞋举起来。”我笑了,“那样,你们还能把心里话告诉他们吗?”工人们哄堂大笑,“等着吧,前面有陷阱我们都不带告诉他们的。他们嫌乎我们,我们还嫌乎他们呢!”

我感谢所有感谢我的采访对象,跟他们说:“你们不要谢我,相反,我倒是应该感谢你们。你们给了我写作素材,你们的劳动养活了我手中的笔,怎么还感谢我呢?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在国外,采访者是要向采访对象付费的。”好多工人都是红着眼圈听我说这些肺腑之言的。

后来,我逐渐得知:一个高炉炉长常年跟着高炉转,炉子一不正常就顾不上吃饭,得了严重的胃病,后来切除了五分之四的胃,仍盯在炉前直到退休;一个平炉炉长常年从炉孔观察炉内情况,1600度钢水的高温把他烤成了“阴阳脸”――只半边脸出汗、知道冷热,靠炉的那半边脸,汗腺、神经都被烤坏了;高炉、平炉上的冶铁炼钢工人,每天要出8斤汗……于此,我时刻告诉自己:跟这些用血、用汗、用生命创造生活的人比起来,我这个描写生活的人,能给予他们的最重要的就是尊重!

厂长发言稿篇8

时下热议的汽车三包涉及汽车销售商,制造商、修理商,利益相关方几乎涵盖了整个产业链,要每个环节都做好实施新政的准备,似乎并不那么容易。

能否顺利出台并不在于三包政策所能规定的条款细节,而是首先要解决消费者、经销商、厂商这三方的利益冲突或是利益纠葛,只有解决了这些利益问题,汽车三包才能真正落地。

三包的利益焦点

三包草案第五条规定:“汽车产品实行谁销售谁负责三包的原则”,这是整个草案的总原则,也是三包草案最具争议的焦点之一。因为这意味着经销商必须直接面对消费者请求。一些经销商坦言:“经销商是负责销售的,但如车辆存在问题,往往受到直接经济损失的肯定是经销商,因为不管退车还是换车,厂家一般都要求经销商来执行,这样经销商会非常被动,所以如果在没有确定权责关系之前,我们希望千万不要推出‘三包’规定。

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一直都处于厂商强势的卖方市场厂家和经销商之间的合作也仅仅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共同体,在消费者遇到质量问题的时候两者都不会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消费者期盼的汽车“三包”服务也犹如“水中月,镜中花”。随着汽车市场发展逐渐规范和厂家品牌建设的需要,汽车“三包”服务征求意见稿逐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对比国外,汽车三包‘并非都有但在保护消费者方面,像美国,日本和英国等都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有专门的汽车投诉协会以解决消费者与汽车厂商的纠纷更有严格的召回制度保障消费者权益。

如此说来,汽车三包想要切实起作用还需政府部门给力,从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制定法规,让明细方案尽快出台。没有法律的保障,其他神马都是浮云。

无论如何这是个好的开始,汽车三包的出台,明确传达了一个信号,就是我们的汽车政策开始由企业主导向消费者主导转变了。意见稿还比较粗略,需要更具体的细化,再细化。只期望这次能够落实下来不要让我们又一次失望。

退车为什么难?扯不清的质量与责任

汽车“三包”的难产凸显了各方“利益”的博弈。上海市汽车销售行业协会专家组成员徐宪成表示,从汽车销售环节看,汽车已经实施保修,比如对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有保修期,对部分零部件也有保质期,问题主要集中在退车和换车上。

汽车三包政策之所以难产六年,主要是因为在退车和换车中司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

对于消费者来说,首当其冲的是车险和车辆购置税问题,购车上保险缴税,退车、换车后就要涉及退保和退税问题,但相关环节能否打通?还是个未知数。

对于经销商来说,发票也是个大问题,退车后经销商的账目该怎么走?此外,换回或退回来的汽车就是二手汽车,经销商是否可以出售二手车。这对经销商的销售权限也是个挑战。

此外,第三个难题尤难解决,那就是“裁判员”问题,也就是负责对问题车进行质量鉴定的第三方,到底该由哪些部门负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资质,这些都需要法规进一步细化。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会长苏晖看来,至今国内没有权威部门或指定部门负责汽车市场中出现的维权问题,多部门管理,多头管理,多渠道管理使得消费者维权难上加难。

苏晖认为,由于目前国内的汽车鉴定机构数量不多费用高昂且程序复杂,当汽车发生质量问题时如果由生产企业自行进行检测鉴定,很难保证客观与公正。这就需要一个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权威认定。而具备这样性质的第三方机构直没有相关部门进行管理。

200g年全年,北京市消协受理的大量汽车质量消费投诉中,消费者成功退换车的仅仅7例,仅占全部涉车投诉的1%。2010年则一例都没有。

退车为何如此之难?北京市消协副秘书长屈建辉表示,消费者退车难最重要的是一直“无法可依”,让汽车厂商可以“钻空子”,有借口不退车。

“虽然消法明确规定商品同一故障两次修不好,消费者可要求退货,但是汽车早先被列为特殊消费品,成为了消法以外的特区。”屈建辉说,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发展,汽车逐渐普及不应再有之前的特殊地位。

他认为,这次汽车“三包”征集意见稿中做出的退车规定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给消费者退车带来希望。

屈建辉表示汽车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的安全涉及驾驶员以及公众的生命安全,这是消法首要保护的。因此,如果汽车质量不合格,符合退车条件,那么退车是消费者的权利,也是汽车厂商的责任和义务,即使再困难成本再高也要退车。

谁来当“裁判”?售后成“阿喀琉斯之踵”

汽车出了问题到底是谁的责任?汽车行业权威测评机构的缺失还将困扰消费者的维权过程。如果不能避免汽车测评机构与汽车厂商形成利益勾结的共同体不能形成独立中立的测评机构,消费者的维权仍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国家质检总局在制定“三包”规定的同时,还应该同步建立一个第三方汽车鉴定机构来鉴定汽车质量,只有这样三包新规才有可能长期执行。

一旦消费者所购买车辆的质量有问题,谁来充当检验机构,谁来承担巨额的鉴定费用?目前,国内社会性的汽车质量鉴定机构并不多,而且其鉴定费用通常都不低,一辆车十几万元的鉴定费用实属正常,如此巨大的产品质量鉴定成本,无疑让般的汽车消费者望而却步,各大汽车公司当然都有自己的质量鉴定机构,但问题是,其公正性如何,谁来保证?

此外,根据中国的行业管理惯例,般都是“谁主张谁举证”,这更增加了购车者的维权难度。车辆检测需要花费高额的鉴定费用,还要经过复杂的申报程序,这些都不是处于弱势的消费者所能承担得起的。

实际上,汽车销售只是汽车产业发展的一部分,更大的增长空间是售后服务。现在汽车厂家在考评4S店的业绩时也不单是看汽车销售量,更多是关注售后服务利润的增长。对于汽车厂商来说,汽车售后服务是个大空间,不仅给汽车厂商带来了远远大于汽车销售的高利润,还从方方面面带动了社会的就业量,促使中国的汽车产业走向健康持续的发展。

目前,售后服务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链上的“阿喀琉斯之踵”、最薄弱的环节。售后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体系,缺乏完善的渠道网络,企业标准层次不一,难以与国外汽车服务水平相抗衡。

统计显示,消费者对汽车重要零部件质量问题和服务质量问题的投诉仍占绝大多数。同时,有关新车质量的投诉越来越多,6个月以内新车用户的投诉比例竟然占到投诉总量的60%以上,这一比例着实令人吃惊。

基于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现状,“三包”政策必须要有其发挥作用的空间,即使执行困难很大也必须协调各方利益,采取最可执行的措施,把这一政策坚决贯彻下去,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程

度的保证。

解决售后服务最根本的出发点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技术和质量,尽力减少质量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退换”现象,是从本质上解决矛盾,而不是增加新的售后内容以延伸这一矛盾。

另外,就是立足长远,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着眼于从中国汽车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培育企业高度的诚信体系,使提高质量和改善服务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从根本上改进技术,提高质量,这才是解决主要矛盾的办法。

企业的诚信体系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不是凭空产生的,政府的强制性“三包”政策不能包治百病,政府只能起到监督作用,真正发挥作用的应是市场杠杆作用,让市场决定谁能提高质量,谁能做好服务,谁最终取胜。这和国家目前对汽车产业调整倾向于兼并重组,构建大的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集团的方向不谋而合。三包还是“水月镜花”?

政策需平衡多方大牌。

我们也可以发现,汽车“三包”条文虽然更加具体和有可操作性,但还不周全,一些条文也已经滞后。如7年前规定“整车三包有效期应不低于2年或者40000公里”,而现在的汽车保修承诺,有的已经达到5年或15万公里的超长时间,并成为厂商的营销噱头。

法规的标准因此应该提高。而关键还在于,能不能通过法规,让厂家说过的话算数,承诺应该和实际行为相一致,否则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这是汽车“三包”意见还不够周全的地方之一。

实际上,在成为汽车大国进入汽车社会之后,中国的汽车政策、法规应该及时跟进。汽车“三包”7年雾里看花,就是一种政策、法规不硬、懒政的表现。否则,提前7年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对整个产业的促进以及市场的规范,将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将于10月实施的节能汽车补贴,将标准提高了10%,也是种明确政策的表现。在今年初主管部门和汽车厂家商讨提高节能汽车补贴标准时,也曾引来广泛的争议和抵制。有些国际车企代表甚至表示,“那是要死人的。”但政策最终还是实施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最后应该加强的就是政策法规的执行。在节能汽车补贴的申报中,就出现了不少漏洞,使纳税人的钱的使用效果打了折扣。汽车召回的实施中,也存在很多浑水摸鱼的地方。甚至让国际车企觉得不召回比召回的成本小。而对汽车“三包”这样复杂而涉及面广泛的问题有关部门更应有充足的预防措施。

J.D.Power亚太区中国副总经理梅松林对此表示,“从这次意见稿的提出和大量的相关报道都可以看出,汽车行业及政府对此很有决心,被通过的可能性有,但难度很大。”

梅松林解释说汽车质量问题的定位、质量问题是如何引起的、消费者会不会借此法规为理由随意退货等等牵涉的内容千丝万缕、比较复杂。这些问题若是不能给出明确的界定,这次意见稿便很难被通过并执行。

与此同时,梅松林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若是可以的话,应该开辟块试验田,在某个城市或区域小范围内先推行这个意见稿,按照‘三包’法规运作段时间,从中找出方案的不足进行规避解决,逐步定出较为完善的版本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这样对厂家和消费者都比较公平。

显然,整顿市场秩序提高汽修行业的服务质量、落实汽车“三包”的详细条款,已成当务之急。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靠政府出面,搭建起完善有效的汽车消费法律保障体系,包括汽车“三包”政策以及汽车召回制度。

同时应加强消费者正确的消费理念,不能因此而加深与经销商和厂商的冲突,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汽车消费环境。只有这样,一旦出现售后服务纠纷,才能有法可依,及时解决真正保障汽车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促进中国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不是某个部门某个企业或消费者能够做到的,而是要靠政府生产企业、汽车服务商和消费者共同建立良性市场环境。对政府而言,应提供法律保证和市场环境,对企业而言,加强自律,提高产品质量,经销商和服务商,代表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不但要将高质量的产品卖给消费者,同时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且应不断提高销售维修服务人员的素质,真正把消费者当成“上帝”。

上一篇:组长发言稿范文 下一篇:得奖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