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银监局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10-24 20:24:26

给银监局汇报材料

给银监局汇报材料篇1

近年来,我国涉外经济快速发展,外汇收支规模日益增大,涉汇主体日益增多,其中,境内机构经常转移项下外汇收支增长明显。但与之相对应的是,目前对于境内机构经常转移项下外汇收支的监管存在法规不完善、真实性审核难、监测系统功能不全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目前经常转移外汇管理可依据的法规是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的《非贸易售付汇及境内居民个人外汇收支管理操作规程》,其无论从时间还是从内容上都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已不适应现阶段发展。例如:境内某外商投资企业与境外企业达成境外原材料采购合同后,境外企业开始加工生产,但由于境内企业产品主订单取消,导致境内企业单方面取消境外采购原材料的采购合同,为此境内企业需要向境外企业支付赔偿款。此案例经常转移项下的赔偿款支出,在现行的外汇法规中并无明确规定,银行、外汇局无依据可查。其真实性审核主要依据交易主体提供的合同或协议、发票或支付通知等等,而这些完全由交易主体随意愿制作提供,银行和外汇局难以考证、判断其交易行为及交易金额的真实性。

同时,目前经常转移项下外汇收支仍然执行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政策,而对于除捐赠项目以外的境内机构经常转移收入业务没有直接的管理法规依据。如国外支付的赔偿款、涉外税、罚款追缴款等外汇的收结汇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形成“政策真空”。由于银行在这些业务操作时无规可循,企业经常转移项下外汇资金收结汇随意性大,容易成为境外“热钱”流入的渠道和监管盲区。例如对于赔偿款项,境内机构完全可以通过与境外机构签订的进口贸易合同造成表面上违约而获得赔偿,而这有可能产生境外不法资金名正言顺流入境内的后果。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与其母公司或境外投资机构间存在关联关系,因此在公司间的业务往来中,签订一份货物协议,较无关联关系公司间或许存在一些便利条件,外汇指定银行在受理业务时,对此的甄别也无据可依。

另外,服务贸易系统经常转移项下“一年以上雇员汇款收入(支出)”与收益项下“职工报酬”产生混淆。按照国际收支统计,收益中的“职工报酬”是指一年以下雇员汇款收入(支出)。而对于“一年以上和一年以下”以何为据,《非贸易售付汇及境内居民个人外汇收支管理操作规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造成各外汇银行执行不同。例如支付外籍员工工资时,有的银行按照雇佣合同的期限,有的银行按照护照最后一次入境日期距本次办理业务期限,更有银行在无法确定该人员工作期限是一年以上还是一年以下时以企业说法为准,这就造成银行在申报此项业务时,执行标准具有随意性。正是此类原因,最终造成了经常转移项下外汇收支数据的失真,给其统计、监测分析带来了较大的隐忧。(作者单位:人民银行金州新区中心支行)?

给银监局汇报材料篇2

要了解离岸账户的风险就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离岸账户的优点,正是这些优点给东道国对其的监管造成了不小的难度。第一,离岸账户开立简便。金融监管当局对离岸账户的开立一般不会过多干预和限制。开立离岸账户一般只需要提供离岸机构注册地的全套注册副本或者复印件,以及各个银行自己规定的其他文件,并不需要提供这些注册的证明文件及其他支持文件。第二,离岸账户内的资金转移没有限制,离岸账户的外汇资金调拨自由。外管局规定,对于居民的任何一笔外汇资金的汇入和汇出都要向监管当局汇报其用途或者原因。非居民(包括机构和个人)通过离岸账户(或境内银行)与境内发生的所有收付款,均无需进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非居民账户间在境内的资金划转也无需进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对于离岸账户的资金进出只需统一使用一个交易编码①来申报其资金用途,而不用具体列明,这就凸显出了离岸账户的使用便利。第三,离岸账户便于离岸公司实现企业经营的目的。离岸公司可以通过构建银行账户体系,将境外资金转变成境内资金。按照外管局的规定,境内离岸账户与境内在岸账户之间的划转不再被认为是境外资金汇入,因此不需要申报;同时,境内离岸账户对居民个人的汇款限制也被取消。因此通过离岸账户与国内账户的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第四,离岸账户内的存款利率优惠,品种多样,而且存款利率和品种不受境内监管限制。例如大额存款可根据客户需要,在利率、期限等方面量身订做,灵活方便。除此之外,东道国对离岸账户内的存款还提供免征利息税的优惠。

二、离岸账户给东道国带来的风险

1.洗钱。洗钱一般包括三个步骤:“放置”,即把现金变成金融工具或者放入账户当中;“转移”,通过转移来隐藏资金来源,切断与非法来源的关系;“整合”,即通过再投资于合法的商业上使这笔钱成为合法的资金。目前中国外管局是通过监管在岸公司账户的出入账频率和金额来监控大额或可疑资金流动的。离岸账户具有受限制少,资金自由的特点,因而在这三大步骤当中,都能发挥作用,特别是在“放置”和“转移”阶段。在“放置”阶段,离岸账户的资金来源通常可以通过模糊交易用途和来源来应对东道国的监控。在“转移”阶段,一般通过设计复杂的账户体系和汇款途径来完成转移”。例如同一个客户可以以不同离岸公司身份在同一家银行注册多个不同离岸账户,当一笔大额外汇资金汇入其中一个账户(外管局可通过银行的申报监控这一过程)之后,该客户将这笔资金部分地汇给另外的多个离岸账户,把资金分为多份小额,这符合外管局规定,既不用申报,也不需要经过任何审批手续,因此不再处于外管局的监管之下。外管局规定离岸账户不可以结汇,但可以自由划转给个人或公司的在岸账户,因此通过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的联动,洗钱公司可以利用两种账户之间的划转将外汇变成人民币,虽然这个程序都在外管局的监管之下,但是通过多个账户的联动就可以避开大额和可疑的条件限制。2.资产转移。根据商务部的报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约有4000名腐败犯罪分子逃到国外,带走500多亿美元的资金,这些资金一般都是通过离岸公司向外转移的。2005年10月21日,外管局颁布了《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境内居民设立或控制境外特殊目的公司之前,应持一系列材料向所在地外汇管理分局申请办理境外投资外汇登记手续,并且制定了详细的流程和文件目录;2006年9月8日,商务部、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证监会六部委联合《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2009年6月做了修订),规定用自己在境外设立的离岸公司来并购自己的境内公司,需要报商务部批准,并规定了海外上市须证监会审批的内容。但是依然挡不住资金通过离岸账户向外流失。利用离岸公司和离岸账户转移资产的操作方式有:进口预付货款,出口延期收汇;伪造佣金及其他服务贸易项目对外付款;通过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实现向境外转移资产的目的;利用假的进口合同骗取外汇管理部门核准外汇汇出境外;少报出口,多报进口;通过高买低卖的方式把利润留在离岸公司中,逐步掏空在岸公司的资产;假如一家国有企业在境外设立了离岸公司,再由该离岸公司持有境内母公司的股份,而离岸公司是以境内母公司负责人的名义注册的,那么就可以在“合理”的程序之下完成对企业的私有化过程,造成国有资产流失。3.逃税和避税。离岸公司在东道国获得的资本利得可以根据国际税收协定或者离岸地的规定获得很高的税收优惠,例如免征利息所得税。除非东道国与离岸公司注册地签订专门的协议,否则东道国无权向离岸公司征收资本利得税。因此,离岸公司必然要将它的资本利得尽量地表现为来源于可获更多税收优惠的税收来源地。此时的离岸账户就充当了一个转移资本利得的角色。此外,高收入者也能通过离岸账户来隐匿收入,避免纳税。4.弱化东道国金融监管,扰乱在岸市场。由于监管的缺失,离岸账户的开立和运作将会不断弱化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中国把离岸账户余额看作是自己的外债,纳入外债管理,这就影响到了政府货币和汇率政策的制定。大量的外汇移动本身也会影响外汇市场的稳定和金融安全。例如我国每年大约有300亿~500亿美元的资本外逃,其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通过离岸金融市场外逃的,特别是通过监管范围外的离岸账户外逃。热钱的冲击是影响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稳定最危险的因素,而热钱经常是通过离岸账户活动的。经过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之后,东道国都认识到加强对这些所谓“热钱”的监控的必要性,因为这种境外资金若不受监管任意进出,将极其容易导致东道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并将国内金融经济热点问题的影响扩大化。以中国为例,海外投资者一直在寻求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中国,享受人民币升值和高利率带来的好处,这导致了中国国内的货币流动性增强,成为中国高通胀的推动因素之一。但是在控制热钱方面,中国政府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无法正确识别和监控这些跨境流动的投机资本,而离岸账户却在跨境资本流动方面起着非常负面的作用。

三、离岸账户监管中的问题

1.缺乏健全且可操作的监管。首先,缺乏直接管理和监控离岸账户的专门的法律法规。世界各国一般都没有直接以离岸账户为监管对象的专门法规。目前中国针对离岸银行业务管理的法规主要有1998年出台的《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这两个法规主要明确了离岸银行业务的监管机构、开办该业务的申请条件以及审批程序,而涉及到离岸账户管理的内容只出现于限定离岸银行业务范畴的条款中,并且这只是针对中资银行的离岸银行业务,而对于外资银行的离岸金融业务还没有相关文件。其次,缺乏可操作的具体监管措施,政策法规和具体监管要求上经常会产生矛盾。就以离岸账户的法律性质为例,根据外管局的规定,任何境外汇入的款项,除了对私非贸易项下且金额小于2000美元以下的任何数额都必须向外管局申报,照此理解,离岸账户向东道国内的任何在岸账户汇款都应该属于境外汇入款项,需要向外管局申报,而且根据《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也是如此。但是外管局又宣布,在中国境内开立的离岸账户向中国境内的其它在岸账户转款不需要申报,这在具体操作上是自相矛盾的。2.难以确定离岸账户开户的真实性及其真实目的。根据《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开立离岸账户需要提供商业登记证影印本或社团登记证明文件、主要经营人员身份证或护照影印本、机构组织大纲及章程影印本、开户委托书、印鉴卡等。这些几乎就完全包含在其注册地的全套注册文件当中,提供起来比较方便。除此之外,还可能要提供各银行要求的KYC(即KnowYourCustomer,它不仅要求金融机构实行账户实名制,了解账户的实际控制人和交易的实际收益人,还要求对客户的身份、常住地址或企业所从事的业务进行充分的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它是对政治敏感人物账户的强化审查,是反洗钱用于预防腐败的制度基础)及PCR(即PublicCreditReg-istries,它是在中央银行监督下成立的公共信用登记机构,一般所有金融机构都必须加入,各个金融机构都必须按时向PCR提供每笔贷款的资料,然后PCR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不同的贷款人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贷款的情况,从而得出借款人的总负债。与私营征信机构不同,所以它的参与是强制性的,覆盖面很广,信息在贷款人和PCR之间的流动是双向的)等相关文件,而这类文件也相对较容易提供。由于离岸账户的开立既不需要备案,也不需要审批,所以整个开立程序远比在岸账户的开立简便得多。如何核对或者检查离岸账户数据的真实性却是一个难题。首先,离岸注册地除了已签发的注册证明外,几乎不可能提供监管当局任何其他的证明材料,几乎所有的离岸注册地都规定其对注册公司的股东数据、股权比例、收益状况等信息负有保密的义务;其次,很多离岸公司是通过中介公司注册的,即离岸公司的注册者根本不需要亲临离岸地,离岸地自然也就无从确认自己获得的是真实可靠的数据;再次,各个离岸地所签发给不同离岸公司的注册证书格式雷同,非常容易仿造。开户时只需要提供影印件,银行只需要客户经理在复印件上加盖“OriginalSighted”的签章即可确定为正本。最后,离岸地对注册的离岸公司管理非常宽松,例如离岸公司无须每年召开股东大会及董事会,即使召开,其地点也可任意选择,自由度较大。许多离岸金融中心对国际商业公司没有最低资本要求;离岸地通常不承担担保离岸公司真实可信的责任,即离岸地既没有检验注册公司真实性的义务,也没有提供外部机构其真实性核实的责任。

四、离岸账户监管的建议

1.在政策上统一和明确离岸账户的法律性质。必须首先在法规上对离岸账户作出统一的地位和性质的认定,这样监管当局才能够明确监管范围,加强市场准入的管理,控制银行的风险。做到了这一点,无论是外资银行,还是国内银行,或是合资银行,再或是其他金融机构,只要它从事非居民业务,就会处于金融监管机构的视野范围之内。2.加强合作,披露有效注册信息。通常离岸地规定自身负有严格对注册公司信息保密的义务,或者不要求提供注册公司的信息,而金融机构也负有保护客户资料的义务,那么在执行监管政策时,监管者就必然会缺乏必要的信息。要确保离岸账户的资料准确,一方面要求金融机构提供更加详细的客户数据和交易数据,另一方面则要求国际之间加强合作,签订相关协议,例如与离岸地签订税收协定,以防止偷税漏税;签订互助条约,以相互提供注册人的信息。在注册公司信息披露方面,国外的一些做法值得参考,例如英国的金融监管当局明确要求英国4家银行HS-BC,HBOS,LloydsTSB,RoyalBankofScotland移交客户的离岸账户数据,以增加税收监控。在“911”后离岸地不得不逐步放开对信息的披露限制。维京群岛BVI取消了股票无记名制度,这意味着股东和董事从过去不需要揭露身份向不得不披露身份转变。塞舌尔和开曼群岛取消了之前股东和董事资料保密的做法,且注册公司开立离岸账户时需要有额外的当地政府出具的“架构证书”,如果政府认为某个公司或账户涉嫌洗黑钱,当地最高法院发出搜索令后,离岸公司的资料必须公开。在反洗钱方面,建立互帮互助、互通有无的国际协调机制以及对金融机构申报义务的监督与管理是成功开展反洗钱运动的关键。中国目前已与巴哈马、英属维尔京、马恩岛、根西、泽西、百慕大等离岸金融中心正式签署税收情报交换协定,今后还可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合作。3.明确监管模式,选择多种监管工具,确定监管途径。对于实行外汇管制的中国而言,目前实行的是内外分离型的监管模式,即严格区分在岸账户与离岸账户。但是在禁止相互渗透上,外管局的监管还不够严密。在这方面,可参照日本的做法,日本的离岸金融市场框架包括了离岸账户的设立主体和设立方法、离岸账户的业务、金融税制上的措施。日本规定,离岸账户必须严格地限定于非居民,所有离岸账户的结算都只能通过国内账户完成。离岸资本跨境流动中的“内外”和“外内”交易链,特别是境内公司与离岸公司之间关联交易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以及交易价格都是不容忽视的监管重点。离岸资金与境内资金之间因存在着综合成本和综合收益的差异而可能会导致内外资金“虹吸”式的平衡流动和相互渗透。因此我国现行的内外严格分离型的监管模式在严格的外汇管制下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仍值得探讨,离岸金融业务的监管更是任重而道远。通过对离岸账户资金往来进行有效监管可以很大程度上确保国家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稳定国内金融秩序。

给银监局汇报材料篇3

现行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模式以1989年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办法》为基础,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境外投资的迅速发展,部分外汇管理政策措施明显滞后,已不能适应境外投资发展和境内企业“走出去”的需要。2001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先后出台并调整了一些政策措施,支持境外投资发展。

2002年,中国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了深入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国家外汇管理局从2002年10月1日开始陆续在浙江、江苏、上海等六个省市推开了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扩大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年5月19日发),试点范围已扩大到全国。

目前企业在境外投资前期投入及境外利润自我滚动发展两方面,对外汇管理的政策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同时,如果境内企业希望通过增资扩大境外中资企业的投资规模,在用汇政策上也没有障碍。

同时,为了解决境外投资企业后续经营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外管局批准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直接使用国内总行对海外中资企业母公司的授信额度为海外中资企业提供贷款。下一步,外管局将进一步提高外汇管理部门地方分支机构资金来源审查和项目核准权力,逐步允许人民币资金充裕的境内母公司通过购汇,对境外子公司提供金融支持。

二、境外投融资行政审批概述

(一)国内企业走出去流程简图(略)

(二)流程说明

1、投资部分:我国目前境外投资逐渐出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目标多元化、投资方式多元化的趋势,但对于“走出去”战略而言,在境外开办企业是境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具体而言,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是指我国企业通过新设(独资、合资、合作等)、收购、兼并、参股、注资、股权置换等方式在境外设立企业或取得既有企业所有权或管理权等权益的行为。现行外汇政策已经取消了境外投资外汇风险审查和汇回利润保证金两项行政审批,至于境内机构境外投资的外汇资金来源,国内企业应首先使用其自有外汇,自有外汇不足的,可以使用国内外汇贷款、政策性外汇贷款、境外外汇贷款,或者购汇解决。

2、增资部分:虽然现行的外汇政策对于境外企业产生的利润,不再强制要求调回境内,企业可以自主决定保留用于境外企业的增资或者在境外再投资,但是境内企业的境外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仍然会遇到资金困难,因此可能需要境内母公司对其进行增资。现行外汇政策对于已设立的境外企业增资有明确规定。另外,如果是跨国公司,且达到法定标准,则成员公司之间可以相互拆放外汇资金。

3、融资部分: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的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境外子公司可以通过上市、向商业银行贷款等方式获得资金。但目前中国的境外投资企业在国外融资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融资渠道也较为狭窄,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会计

(三)具体操作规程(开办企业、前期投资、增资、融资方面)

1、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程序:

(1)中央企业径向商务部提出申请;其他企业向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2)商务部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对于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对于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予以受理。(3)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征求我驻外使(领)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室)的意见。中央企业径向我驻外经济商务参赞处(室)征求意见。我驻外经济商务参赞处(室)自收到征求意见函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4)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按照委托核准的权限,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予以核准的决定;需报商务部核准的,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初审,同意后上报商务部。(5)商务部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予以核准的决定。(6)商务部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对予以核准的,应出具书面核准决定;不予核准的,出具不予核准决定书。

这其中,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包括:(1)申请书(主要内容包括开办企业的名称、注册资本、投资金额、经营范围、经营期限、组织形式、股权结构等);(2)境外企业章程及相关协议或合同;(3)外汇主管部门出具的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意见(需购汇或从境内汇出外汇的);我驻外经济商务参赞处(室)的意见(仅对中央企业);(4)国内企业营业执照以及法律法规要求具备的相关资格或资质证明;(5)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决定要求的其他文件。

其中,投资主体申报外汇资金来源审查时,需提供下列材料:①填写《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申请表》②境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③经工商管理部门年审合格的营业执照(复印件)④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上年度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⑤外汇资金来源证明,包括:使用自有外汇资金的,应提供有关外汇账户的开户批准文件和最近一期的余额对账单;使用国内商业外汇贷款的,应提供投资主体与贷款行签定的贷款意向书、贷款行的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使用援外合资合作基金外汇贷款、外贸发展基金外汇贷款等国内政策性外汇贷款的,应提供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使用该项政策性资金的批准文件⑥视情况要求的其他材料。对于收购境外资产或股权的项目,另须向所在地外汇局提交拟收购资产或股权的说明文件、收购协议、中介机构对拟收购标的的评估报告等证明材料。

中央企业的申请获得核准后,由商务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投资批准证书》(以下简称《批准证书》)。其他企业,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批准证书》。国内企业凭《批准证书》办理外汇、银行、海关、外事等相关事宜。

2、境外投资前期资金汇出的操作规程:

前期资金分为两部分:筹建境外企业所需的开办费项下的前期资金和为收购境外企业资产或股权所支付的履约保证金项下的前期资金。

(1)开办费项下的前期资金:对于开办费项下的前期资金,投资主体应当直接支付给境外机构或个人,无须开立境外专用账户存放。投资主体应当持下列材料向所在地试点分局申请办理开办费项下的资金汇出手续:①书面申请(包括支付事由、收款人名称、开户银行、账号、币别、支付金额、开办费使用清单等内容)②外汇局出具的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意见③项目审批部门关于该境外投资项目的批复和批准证书④境外有关机构出具的对确需支付开办费的证明材料⑤试点分局视情况要求的其他材料。应当注意:①项目前期资金的汇出须逐笔经外汇局核准。②项目前期资金纳入中方外汇投资额总的额度之中进行管理。③投资主体应当及时将前期资金使用及划转情况报原核准汇出的外汇局备案。

(2)履约保证金项下的前期资金:对于履约保证金项下的前期资金,投资主体应当在境外开立专用账户存放,不得直接支付给境外的机构或个人。投资主体应当申请开立境外专用帐户和资金购付汇。

投资主体应当持下列材料向所在地试点分局申请开立境外专用户:①书面申请(包括开户事由、拟开户银行、币别、金额、使用期限、用途说明等内容)②投资主体经工商管理部门年审合格的营业执照③境外专用账户开户地的账户管理有关规定④对拟收购资产或股权的情况说明、专业中介机构对拟收购资产或股权的评估报告、境外有关机构出具的确需缴纳履约保证金的证明等材料⑤试点分局视情况要求的其他材料。会计

投资主体应当持下列材料向所在地试点分局申请资金购付汇:①试点分局出具的境外开户核准件②境外专用账户的开户证明材料③试点分局出具的购付汇核准件。

应当注意:

①境外专用账户应当以境内投资主体的名义开立,并优先选择中资银行境外分行开户。

②项目前期资金的汇出须逐笔经外汇局批准。

③项目前期资金纳入中方外汇投资额总的额度之中进行管理。

④经核准在境外开立的专用账户内资金使用完毕后,或者划转到设立成功的境外企业账户后,或者境外企业未设立成功、专用账户内资金按要求调回境内后,投资主体应当及时关闭该账户,并将有关情况报原核准开户的外汇局备案。

3、增资部分操作规程:

(1)对已设立境外企业增资的,须向所在地外汇局提交项目主管部门关于设立境外企业的批复以及该境外企业设立时外汇局出具的资金来源审查意见、外汇资金汇出核准件、境外投资外汇登记证、境外企业注册登记证书和营业执照等合规性材料。

(2)跨过公司境内成员公司向境外成员公司进行外汇资金境外放款,应当符合以下条件:①委托放款人和借款人均依法注册成立,且注册资本均已按期足额到位②委托放款人与借款人之间已进行的上一笔境内成员公司间外汇委托放款已在约定的期限内收回本金和收益③中资跨国公司的境外成员公司不少于3家④外资跨国公司的境内成员公司不少于3家⑤中资跨国公司在境内的行使全球或区域(含中国)投资管理职能的成员公司,对境外借款成员公司投资总额不少于500万美元,且境外借款成员公司在最近一次境外投资联合年检中评级为二级以上⑥外资跨国公司提供放款资金的境内成员公司,上一年度外汇应收款占外汇总资产的比例低于所在行业外商投资企业上一年度的正常、平均水平;上一年度公司在银行结汇金额大于购汇金额,或购汇大于结汇的金额低于所在行业外商投资企业上一年度该金额的正常、平均水平;所有者权益不低于3000万美元,净资产与总资产之比不低于20%⑦已经批准从事境外放款的,已进行的上一笔境外放款已在约定的期限内收回本金和收益。

跨国公司拟从事外汇资金境外放款的,应在放款协议签订后,由提供放款资金的境内成员公司通过所在地外汇局,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交以下材料供审核:①申请书②放款人与境外借款人签订的放款协议,或者放款人、境外借款人与境内受托金融机构签订的放款协议;境外借款人将所拆借外汇资金进一步用于对境外成员公司的股票、债券、期权等投资运作的,还应当在放款协议中列明放款人对境外借款人的投资委托条款③放款人最近一年含外汇收支情况表的财务审计报告④放款人最近一期的验资报告⑤已进行的境外放款及其偿还情况的说明⑥中资跨国公司另须提供其境外成员公司的名单、各境外成员公司的商务主管部门的批准证书复印件,以及境外借款人最近一年的财务报表、与境外借款人直接相关的境外投资联合年检报告书⑦外资跨国公司另须提供其境内成员公司的名单、各境内成员公司的外汇登记证复印件,以及其境外控股母公司出具的放款资金安全性保证函(保证境内放款人提供的该项境外放款及其进一步的投资运作能够足额回收本金)。

放款人所在地外汇局收到放款人提交的材料后,应于10个工作日内初审完毕并上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自收到上述完整的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经审查无误后向放款人作出该项境外放款的批复,并抄送放款人及参与放款企业所在地外汇局。放款人所在地外汇局及参与放款企业所在地外汇局以该批复文件为依据,分别向放款人及参与放款企业出具相应的批准开户、境内划转或境外付汇的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核准件。

4、融资部分操作规程:

(1)企业境外上市: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境外上市股票外汇登记(上市前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①书面申请(企业基本情况及境外发股和上市的基本情况等)②境内股权持有单位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验原件,留复印件)③境内股权持有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证(验原件,留复印件)④中国证监会批准文件⑤初步招股说明书⑥资金调回的计划⑦外汇局要求的其他材料。、应当注意:①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的境内股权单位境外发股和上市实行逐笔登记②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的境内股权持有单位获证监会关于境外发股和上市的批准后30个工作日内办理上市前登记,填写《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境外上市股票外汇登记表(上市前登记)》。

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境外上市股票外汇登记(上市后登记)(补登记)应提交下列材料:发行上市基本情况总结②《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境外上市股票外汇登记表(发股后登记)》③正式招股说明书④支付境外上市费用有关的合同、及付款凭证等⑤无逃汇行为的书面承诺(境外上市费用的支付项目超出规定范围的、或境外上市费用超出募股收入15%的提供)⑥外汇局要求的其他材料。77号文前(2002)经批准已上市的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的境内股权持有单位办理补登记时除需提供以上3-6项材料外还应提供以下材料:①书面申请(企业基本情况及境外上市、募集外汇资金使用及调回的基本情况等)②境内股权持有单位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验原件,留复印件)③境内股权持有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证(验原件,留复印件)④中国证监会等部门的批准文件。

应当注意:①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的境内股权持有单位应在上市活动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办理上市后登记,填写《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境外上市股票外汇登记表(发股后登记)》②77号文前经批准已上市的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的境内股权持有单位填写《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境外上市股票外汇登记表(补登记)》

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临时境外股票账户的开立、使用和注销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开立和注销:①书面申请②《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境外上市股票外汇登记表(发股后登记[补登记])》③境外开户银行的书面承诺④外汇局要求的其他材料;资金调回备案:①资金调回境内凭证②《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境外上市股票外汇登记表(发股后登记)(补登记)》③开立境外账户的批准文件(77号文前经批准已上市的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的境内股权持有单位提供)

应当注意:①境外临时股票账户开立后10个工作日内境外开户银行应将开立证明报外汇局②账户有效期满后境外开户银行应关闭账户并在关闭账户后10个工作日内将有关账户使用情况及销户证明报外汇局③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的境内股权持有单位所得资金调回境内后5个工作日内到汇局备案④临时境外股票账户使用期满后境外上市外资股公司应将账户余额调回境内,注销账户,并将有关账户使用情况报外汇局备案⑤77号文前经批准已上市的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的境内股权持有单位其所得外汇资金按规定应调回境内还未调回的,应在办理境外上市股票外汇登记后5个工作日内调回境内,注销账户,并将有关情况报外汇局备案。⑥外汇局应以正式批文形式核准开立临时境外股票账户⑦外汇局应将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的境内股权持有单位有关资金调回情况填入《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境外上市股票外汇登记表(上市后登记)(补登记)》⑧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的境内股权持有单位的募股收入是分批调回境内的、或临时境外股票账户的使用期限超过1个月的外汇局应建立合账并汇总。会计

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境外上市募集外汇资金结汇的审批应提交下列材料:①书面申请②招股说明书③《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境外上市股票外汇登记表(上市后登记)(补登记)》④股票减持应得资金的测算说明(涉及境内股权持有单位减持上市公司股票提供)⑤资产(或权益)的转让合同(涉及境内股权持有单位通过上市公司出售资产或权益提供)⑥资金调回境内的凭证⑦外汇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2)发行境外债券借款资格的审核应提交以下材料:①关于办理外债登记的申请报告,包括主承销商、主受托行和其他承销商的情况②有关债券发行市场、发行方式的情况,债券发行金额、币别、期限、利率及发行费用情况,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③与债务有关的汇率、利率风险管理措施④国家主管部门关于融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⑤外汇局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如发行可转换债券的,需提供主管部门关于转股的批复文件。

(3)外汇贷款:对外直接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的非金融企业法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①最近3年连续盈利,有进出口业务许可,并属国家鼓励行业②具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③贸易型非金融企业法人的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15%非贸易型的非金融企业法人的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30%④借用国际商业贷款与对外担保余额之和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等值外汇的50%⑤外汇借款与外汇担保余额之和不超过其上年度的创汇额。

中资机构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借款资格的审核材料包括:①关于办理外债登记的申请②该借款项目已纳入国家外资计划的证明文件③借款合同(合同如为外文,除借款合同正本外,还应提供经债务人单位盖章的主要合同条款中文翻译件)④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验证的上年度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⑤如项目单位委托金融机构转贷,金融机构还需提供项目单位签署的借款委托书⑥外汇局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

境内机构向外汇局申请短贷指标,应当提交以下全部或者部分资料:①申请文件(包括资金需求、资信状况、资金用途等内容)②会计师事务所验证的上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③信贷机构出具的贷款承诺意向书④上年度外汇收支情况⑤外汇局要求提交的其他资料。

三、主要依据的政策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2.《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

3.《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4.关于《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办法》的补充通知

5.《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6.《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调整境内银行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管理方式的通知》

7.《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

8.《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

9.《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简化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

10.《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清理境外投资汇回利润保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

11.《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跨国公司外汇资金内部运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12.《境内机构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管理办法》

13.《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取消部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行政审批后过渡政策措施的通知》

14.《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境外上市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15.《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完善境外上市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给银监局汇报材料篇4

【关键词】银行 结、售汇 外汇

一、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准入门槛过低,形同虚设

国家外汇管理局文件规定,地(市)级银行结、售汇业务准入由审批制转为备案制,申请银行只需提供备案申请、上级行的授权、《金融许可证》,填写《银行经营即期结、售汇业务备案表》、《从业人员备案表》一式两份到当地外汇局备案即可开办结、售汇业务,条件过低,形同虚设,导致银行蜂拥而至,“一股脑”地追求金融品种“全能化”,忽视了自身条件,眼高手低,业务开办后,盈利性极差。

(二)外汇局管理方式落后,无法适应金融监管发展的需求

就目前而言,外汇管理局对外汇指定银行申请结、售汇准入、变更、退出等管理均采用档案式管理,具体流程是首先申请银行向外汇管理局提供相关要件;其次是外管局审核材料无误后进行备案,并发放《行政许可通知书》明确受理此备案申请;第三是根据备案材料建立、填写电子文档或登记簿,并整理相应要件归档。在以上的审核、发放、备案、归档等工作,全程均为手式操作,管理手段落伍,对于与日俱增的银行备案家数和备案材料很难进行快速查询、审核,外汇管理局工作十分被动、无序,给结、售汇准入管理的后续工作带来困难,所以应立即建立一套科学、行之有效的“银行结、售汇准入管理系统”,实现全面、多层次管理。

(三)银行信息变更忽视备案,外管局监管手段无力

根据《通知》文件要求,银行在正常工作运营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机构更名、更址等情况发生,应在正式确认变更信息后的20个工作日内,积极向外汇局反应,并持《银行即期结、售汇业务变更信息备案表》一式两份,向当地外汇管理局办理备案手续。现实际工作中,银行大多长时间不办理变更信息备案手续,有个别银行甚至多次变更机构名称和经营地址,却从未到外汇局办理变更备案,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主管部门——外汇局对此现象监管不力,尚无有效的法规约束银行,无法可依,更是鲜有处罚;二是银行重视程度不够,外汇管理知识匮乏,法规意识淡薄;三是银行变更信息不行使备案过程,对银行、个人无关紧要,影响甚微。

(四)从业人员缺乏系统培训,基层网点错误多发

从前银行申请结汇售业务须经外汇局培训,并通过考试合格的业务人员方可上岗,而现行的结、售汇准入制度简化程序,取而代之是从业人员由银行自行进行培训,俗话说得好:“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培训效果令人堪忧,多数银行没有重视从业人员素质,对新经营结、售汇的基层网点培训的时间、力度均不到位的情况下,致使结、售汇的相关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及时传导到各个关联职位,仓促上岗,造成极大不良影响。笔者近两年工作中对新开办结、售汇业务的银行例行走访得知,此类错误现象时有发生。

(五)银行内控制度敷衍了事,管理职责不清

根据对诸多银行日常外汇业务的合规性检查情况,我们发现许多银行怱视外汇业务工作的规章制度建设,在深度和细小方面推敲不够,其中以结、售汇内控制度问题较多,一是结、售汇内控制度建设不全面,没有引入强化约束机制,授权管理不彻底、清楚,经办人、复核人、负责人三级审核办理金额有重叠部分;二是内控制度制定没有理论联系本行实际,照搬上级行的多,自己的内容少;理论的客套话多,真正指导实际工作的内容少,制度与实际业务脱节;三是内控制度大多很少提及罚则,个别银行有也是摆样子,执行不到位;四是应急机制涉及少,从业人员变动较为频繁,AB角执行不彻底,工作中可能有断档,没有形成无间衔接。

(六)罚则不明确,可操作性差

对银行违规行为处罚形式单一。《通知》中第十二条与第十三条规定,满足条件的银行暂停或取消其经营结、售汇业务资格,但条件非常宽松,很少有银行涉汲,不便于外汇局对银行业务的分级管理。

二、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结、售汇业务准入门槛,严把入“口”关

加强对银行开办结、售汇业务备案监管力度,建议恢复 审批制,对新申请银行从业人员进行有条件筛选,对学历、英语、计算机水平相应提高,业务培训测试不合格的建议其更换;严格把好银行内部软、硬件系统的关卡,对达不到要求的银行坚决不予受理申请。

(二)局、行通力合作,加强前期宣传指导工作

外管局应放下身段,深入基层,加强与辖内结、售汇银行交流沟通,倾心关注各银行的外汇业务需求,了解银行自身发展和执行外汇政策情况,及时解决银行的疑惑问题,定期召开外管局、银行恳谈会,共同学习新的外汇政策,听取银行对外汇业务的合理化建议,对结、售汇准入工作进行前瞻性宣传告之,教育各银行开办时一定要“量体裁衣”,做好可行性研究工作,切实杜绝从众心思,从而减轻外汇局的事后监管的难度。

(三)建立网络电子化管理模式,加大事前、事后管理

建议国家外汇管理局研究开发银行结、售汇业务市场准入、变更与退出管理操作系统,通过系统实现对银行开办结、售汇业务准入、退出与变更等信息登记、审核、查询等,实现事前审察,现场办理,事后检查的“一条龙”管理模式,避免人工过多干预而产生疏忽。

(四)完善有关规定,明确罚责,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1.完善《通知》中有关规定,约束已开办结、售汇业务的银行长期无业务的行为,建议180天为期限,如银行在该期限内未开办业务,则由外汇局认定其为“休眠银行”,再过180天仍无业务发生,取消其经营结、售汇业务资格,并要求在二年内不得再开办此类业务。

2.《通知》中部分对违规银行处罚条款单一,且过重,只有暂停或取消经营资格的处罚方式。建议增加通报、警告、罚款等多种形式的处罚,使外汇管理处罚更趋多样化、合理化与人性化。

3.外管局在以往工作中,“重准入、次变更、不退出”,多数外管局从未对金融机构执行过市场退出,使银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致使大错不犯,小事不断,所以建议外汇局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出现重大违规的银行网点暂停结、售汇或取消其经营结、售汇业务的资格,建立“高压线”之管理态势。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力而行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第一,针对银行轮岗人员进行的岗前基础理论培训。第二,针对各银行总行、分行、支行、网点行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逐级递减的客观条件,我们采取因地制宜培训方式,加大对基层网点的培训力度,每半年举办支行以下结、售汇人员培训会议。第三,建议总局建立外汇从业人员考核试题库。

参考文献

[1] 李梓华.对外经贸财会2004(08).

[2] 张超.河南社会科学2005(03).

[3] 中国外汇.2005(10).

[4] 财务与会计.2005(04)

给银监局汇报材料篇5

关键词:外汇管理;资本金;檢查;管理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9-0119-02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管理政策不断完善,尤其是资本金“支付结汇制”实施以来,总体上达到了在有效监控资本金流入和使用的基础上便利企业资本金验资及支付结汇的政策初衷。但是笔者在对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开展专项檢查中,发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折射出资本金结汇政策制定仍不尽完善。

一、檢查折射出资本金结汇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以备用金方式分拆结汇难以监管

企业利用备用金结汇无需提供该笔及前一笔结汇后的人民币资金用途证明文件、相关凭证及用途明细清单等材料的便利条件,频繁以备用金名义化整为零拆分结汇后留存企业人民币账户,达到逃避监管的目的。由于现行政策对于备用金结汇后人民币可用于哪些项目开支、备用金结汇频率等未作出明确规定,利用备用金结汇成为外商投资企业“绕道”结汇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流向后续监管难度大

在资本金流入多元化的趋势下,对结汇人民币资金流向的后续监管已成为资本金结汇管理的重点。但实际操作中监管难度较大。首先,企业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转入人民币账户与其自身经营资金混用后,难以确定是否为结汇资金,企业改变结汇人民币资金使用用途难以甄别;其次,企业可以利用虚假合同、关联交易等方式办理资本金结汇,再通过转账、提现、集团内部或关联企业之间账户资金往来等方式转移资金。同时,由于人民币账户与外汇资本金账户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客观上对结汇后的人民币流向进行跟踪监管带来了难度。而且,按照《外汇管理条例》,查询被调查外汇违法事件的当事人和直接有关的单位、个人的账户,需经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或者省级外汇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这就给基层外汇局执法檢查带来了诸多不便。

(三)资本金结汇的真实性审核难度较大

在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管理中,开户银行负有真实性审核的责任。按现行政策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在办理下一笔资本金结汇时,应提供前一笔结汇资金使用情况明细清单、发票等相关凭证复印件,在实际操作中,外商投资企业提供的材料主要有税务发票、购销合同、工资表等,名目繁多且随意性较大,很难与实际结汇所得人民币用途一一对应,银行只能对企业所提供结汇材料的合规性进行把关,对其真实性审核基本上流于形式。如某企业到资后迅速结汇,且结汇数额较大、用于购货。对于檢查人员提出的货物价值与价格不符的质疑,企业很快提供了资产评估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而银行和外汇局无法甄别货值是否在合理区间,只能依据评估报告。此外,现有法规中对银行真实性审核的操作细节并不明确,如未要求银行上网查询发票信息等,真实性审核难度较大。

(四)资本金结汇支付过程中资金的留存和划转不可控

《通知》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账户及人民币账户开立不在同一家银行的,结汇银行在办理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划出时,应当在划款证上注明“资本金结汇”字样,人民币资金划入银行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含划入当日)根据支付命令函办理该笔资金的对外支付。但在实践中,非外汇指定银行在资本金支付环节存在较多问题,某些城市商业行、农村信用社将结汇后的人民币资金作为一般人民币转账汇款处理。交给结汇企业留存,或者未按照结汇时留存的交易凭证支付,并表示自身不是外汇指定银行,不了解相关文件规定或未接受培训。

(五)人民币贷款可能成为规避外汇监管的新渠道

一是人民币贷款的期限难以界定。企业以货款不能及时到账,要及时归还贷款为由申请资本金结汇归还银行人民币贷款。但是企业可以通过与购货方协商,要求对方推迟支付货款造成银行贷款表面逾期,达到使用资本金结汇归还人民币贷款的目的。二是企业向银行申请贸易融资项下人民币贷款,以贸易款作为还款来源保证。企业还利用资本金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归还银行人民币贷款,实际的应收账款事后汇回企业人民币账户上,有可能成为资本金变相结汇的通道。

(六)与企业的财务成本核算存在矛盾

一是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资本金按需使用政策增加企业的汇率波动风险。当企业资本金流入及人民币存在较强升值预期时,企业资本金结汇意愿增强,理性的选择是立刻办理结汇规避风险。二是“先验资后结汇”使企业在提高资金运作效率的同时增加资金成本。现行规定每一笔外汇资本金的结汇使用都必须先验咨询证并出具验资报告,这对于资本金在一段时期内陆续汇入且用途较为琐碎的中小外商投资企业而言,验资次数越多,费用支出越高。

三、进一步完善资本金结汇管理的建议

(一)明确备用金结汇定义及使用范畴

现行政策只规定5万美元以下属备用金结汇,但未对备用金的使用范围、使用期限、结汇频度等进行具体规范,可操作性不强。建议作进一步的明确,如若在一定期限内连续结汇且超过规定次数的,应提供书面说明频繁结汇的原因及上次结汇人民币使用情况明细清单,或规定备用金结汇不得超过到资额的一定比例等,防止企业频繁结汇规避监管。

(二)改革资本金结汇支付制度

现行结汇支付制弊端主要体现在支付环节,即企业有用汇需求方可结汇。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应尽快推行“意愿结汇制”,从控制结汇向监管资本金结汇后的实际用途转变。企业资本金经验资后即可结汇并存入人民币专用账户,人民币专用账户境内支付时,按实需原则并提供现行政策的相关材料执行。这样既可避免企业因规避汇率风险而进行违规操作,又可以减少企业的财务支出,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三)加强对以资本金结汇款偿还人民币贷款的管理

一是银行向企业发放的贸易融资贷款基本都有贸易项下的货款作为还款来源,且银行拥有追索权,因此应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对贸易融资项下有还款来源的人民币贷款不得使用资本金结汇资金偿还;二是对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即使企业因客观原因一时逾期,银行应以加收逾期贷款罚息的方式督促企业尽快归还贷款;对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等不良贷款,在评估认定后,可允许企业使用资本金结汇归还,以此控制企业以还贷为名进行资本金结汇。

(四)加强对结汇后资金的流向监管

企业开立与外汇资本金账户对应的人民币专用账户,人民银行外汇管理与账户管理、外汇指定银行国际业务部门与公司业务部门等之间应形成合力,互通信息,按照资金使用的脉络对结汇的人民币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并将资本金结汇后人民币资金流向监管延伸至外汇管理局的执法权限,保证资本金监管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五)加大宣传、培训及违规处罚力度

在做好对社会各界政策宣传相关业务培训的基础上,通过非现场监管手段,督促银行提高防错纠偏能力,加强内控管理,确保资本金结汇各项管理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加大对现场檢查和违规处罚力度,增加其违规成本,强化银行的审核责任。

(六)逐步建立和完善综合监管体制

一是与外商投资企业年檢相结合,增设“企业资本金结汇资金流向情况表”,并与《外汇收支情况表》一样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要求发生资本金结汇的外商投资企业将上一年度以各种名义进行资本金结汇和人民币流向的具体情况向外汇局报送。多角度加强资本金结汇用途的真实性审核。二是建立本外币联动监管机制。通过直接投资系统、人民币结算账户系统、反洗钱监测系统实现资本金结汇、人民币资金支付结算和反洗钱联动监管,将结汇人民币资金流向纳入监测范围,跟踪檢查大额或可疑资金交易情况。

参考文献:

[1]陈名,强化资本金结汇管理[J]冲国外汇,2010,(11).

[2]杨清珍,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政策研究[J].当代经济,2009,(8).

[3]王金红,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的真实性审核的建议[J],西部金融,2010,(5).

给银监局汇报材料篇6

(一)学生收费不提高;

(二)学生保险险种不减少;

(三)学生保障待遇与原商业保险原则相一致。

二、参加范围和对象

*市区学校(幼儿园)在册的学生(以下简称市区学校在校生)。

市区学校是指*市本级及*区属依法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公办和民办的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和普通高校。

三、资金筹集

(一)参保登记

市区学校在校生的参保以所在学校(幼儿园)为单位,学生持身份证(户口簿)、一寸彩照,到所在学校、幼儿园办理登记缴费手续。学校(幼儿园)收集参保学生的个人信息资料,汇总登记造册,并将信息以书面和电子形式报送*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以下简称区社保局)。

(二)缴费标准

1.*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在校学生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60元。

2.低保、残疾等级二级及以上在校生,不分户籍,个人缴费部分统一由政府财政负责解决。符合条件的学生由所在学校负责参保登记和免缴证件的初审,学校汇总造册后,将信息资料和免缴证件复印件送交区社保局。

3.筹资标准随着我市区经济发展、医疗消费水平和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变化而适时调整。

(三)参保缴费时间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费按年收缴,每年7月1日至9月30日为缴费期,每年的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为医疗保障待遇享受期。参保学生均应在每年规定的缴费期内一次纳居民医疗保障费。逾期未缴纳者,不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待遇,中途不办理补交或退出手续。缴费凭证随参保信息资料一起送交区社保局。

四、资金支付范围

(一)市区学校在校学生医疗保障报销范围为:参保学生在统筹期内因病或因遭受意外伤害,在定点医疗机构诊疗及特殊病种门诊所产生的符合*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报销范围的医疗费用(即有效医药费用)。

(二)*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医疗费用诊疗项目及用药范围参照《浙江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诊疗项目》、《浙江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执行。

(三)参保学生因下列情形发生的医疗费用,不列入医疗保障资金支付范围:

1.在药品目录、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和支付标准范围以外的医疗费用;

2.未按规定就医、购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3.因违法犯罪、自残或自杀、斗殴、酗酒、吸毒等行为发生的医疗费用;

4.因医疗事故、大面积食物中毒及有其他赔付责任发生的医疗费用;

5.出国、出境(港、澳、台)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

6.参保人员被暂停、停止享受医疗保障待遇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

7.其他按规定不予支付的医疗费用。

五、医疗保障险种及其待遇标准

(一)*市区在校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由区社保局向商业保险公司再保险。承保的商业保险公司由领导小组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择优确定。再保险具体事项由区社保局商同区城医办与商业保险公司商议确定,由区社保局与商业保险公司签约。再保险险种有:《在校生平安保险》、《在校生平安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在校生住院医疗保障》、《在校生校园意外伤害保险》。

(二)再保险项目、内容、服务、期限、责任等由区社保局与商业保险公司作详尽的约定;区社保局负责制定市区在校生医疗保障报销工作流程。要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效率优先原则,协调和落实好协议内容。

(三)承保商业保险公司要按照约定的责任,对承保《*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试行办法》规定的疾病住院医疗费用,原则上以区社保局审核为准。承保商业保险公司要严格执行政策规定,按章行事,以服务优质、信誉至上为准则,履行理赔责任,并协助配合在校生的医保工作。

(四)在校学生医疗保障待遇标准:

1.《在校生平安保险》:参保学生在保险期限内,因疾病或因遭受意外伤害死亡,给付身故保障金10000元;因遭受意外伤害残疾,按以下比例给付残疾保障金,最高以10000元为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人身保险残疾程度与保险金给付比例表》规定)

2.《在校生平安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学生在保险期限内,遭受意外伤害在定点医疗机构诊疗(包括门诊和住院治疗)产生的费用,经核准的有效医疗费用自付50元后按80%报销,一个医保年度最高保障额为6000元,超出部分的住院医疗费进入《城镇居民在校生住院医疗保障》,按政策规定给予报销。

3.《城镇居民在校生住院医疗保障》:学生在保险期限内遭受意外伤害或者因疾病住院治疗的费用,最高保障80000元。

(1)起付标准学生遭受意外伤害或因疾病住院治疗的,起付线为三级医院500元,二级医院300元,一级医院200元。特殊病种门诊年度内一次起付标准1000元。

①急诊留院观察后直接住院的,起付标准按一次计算。留院观察后未住院的,不作住院计。

②住院期间发生转院的,起付标准按一次计算。从低级别医院转往高级别医院时,起付标准按高级别医院计算;从高级别医院转往低级别医院时,起付标准不作调整。

③特殊病种的特殊门诊治疗费用每3个月结算一次,年度内一次起付标准1000元。

④设立家庭病床以后住院或出院以后设家庭病床的,起付标准均应分别计算。家庭病床的设立不跨年度,每半年计算一次起付标准,每次的起付标准按所治疗医院等级计算。

⑤参保学生经区社会保险局核准转外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其符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资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先由个人按以下比例自负,再按规定比例进行结算:省内特约医院10%、省内其他医院15%、省外其他医院20%。

⑥住院期间跨医保年度的,起付标准按出院结算日的医保年度计算。

(2)学生遭受意外伤害或因疾病住院治疗的具体报销比例为:

(3)以下病种列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特殊病种门诊治疗范围:

①恶性肿瘤治疗;②尿毒症的血透和腹透;③组织器官移植后抗排异治疗;④脏器功能衰竭症(心、肺、肝、脑、肾)手术后抗凝治疗;⑤再生障碍性贫血;⑥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心、肺、肾、肝及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者);⑦精神分裂症伴精神衰退。

(4)对于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病人,确需由医务人员进行连续观察治疗的,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建立家庭病房。

①恶性肿瘤晚期;②慢性肺功能不全合并肺性心脏病、肺性脑病;③各种原因引起的截瘫、偏瘫。

4.《在校生校园意外伤害保险》:参保学生在保险期限内,在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安排的校外活动时,为学生遭受意外伤害提供保障,每一参保学生最高可享受200000元的保障金。

六、医疗费用的报销结算

(一)申报

1.申报时间和方式:因疾病在未联网医院住院和遭受意外伤害诊疗的,须在诊疗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区社保局市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在校生办理窗口申报。申报方式:(1)电话申报;(2)书面申报。

2.申报人:参保学生的法定监护人或学校的经办老师。

3.申报内容:参保学生的姓名、年龄、学校名称、家长姓名、疾病名称、事故地点、发生事故原因、申报人姓名和联系电话等。

4.特殊病种门诊、家庭病床及转院须报区社保局审批,同意后方可办理。

(二)办理报销须提供的材料

1.《在校生平安保险》报销须提供的材料:

A、申请死亡保障金须提供材料:(1)参保学生监护人身份证或户籍证明;(2)公安部门或经区社保局认可的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证明书》或殡仪馆出具的《尸体火化死亡证明书》;(3)参保学生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被宣告死亡的,须提供人民法院出具的宣告死亡证明文件;(4)参保学生户籍注销证明;(5)监护人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事故的性质、原因等有关的证明和材料,如公安、交通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和材料;(6)监护人银行帐号。

B、申请残疾保障金须提供材料:(1)参保学生或其监护人的身份证或户籍证明;(2)参保学生的残疾程度鉴定书;(3)参保学生或其监护人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事故的性质、原因等有关的证明和材料,如公安、交通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和材料;(4)参保学生或其监护人银行帐号。

2.《在校生平安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报销须提供的材料:(1)申报表;(2)参保学生的身份证或户籍证明;(3)医疗机构出具的发票原件、诊断证明记录、出院记录、费用清单等;(4)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事故的性质、原因等有关的证明和材料,如公安、交通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和材料;(5)参保学生或其监护人银行帐号;(6)在市区外就医的提供《医院等级证明》。

3.《城镇居民在校生住院医疗保障》报销须提供的相关资料:

(1)参保学生在与区社保局联网医院住院的,出院时按规定支付个人自付部分医疗费,应由居民医疗保障资金支付的医疗费,由定点医疗机构与区社保局结算。

(2)参保学生在未联网医院住院的,须提供的相关资料:①申报表;②住院原件发票;③出院病历;④住院医疗费用汇总清单;⑤参保学生或其监护人银行帐号。

(3)其他情况需另外提供的材料:①在市区外就医的,提供《医院等级证明》;②因故在市区外就医的,提供《外出人员住院报告单》;③外伤住院的,提供能确认事故的性质、原因等有关的证明和材料,如公安、交通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和材料。

4.《在校生校园意外伤害保险》报销须提供的材料:

在对应《在校生平安保险》、《在校生平安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在校生住院医疗保障》三个险种的材料的基础上,还须提供校方责任证明书。

(三)审核支付

1.材料的初审:参保学生的医疗费报销,由所在学校做好材料的初审工作和外伤的初步调查、核实,并出具相应外伤证明。

2.区社保局在受理学校送交的材料后,进行审核。对于材料齐全、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报销申请,于8个工作日内完成医疗费的审核、审批、转帐支付医疗保障金。

3.对事实不清、责任不明确或有其他需要调查核实的,由区社保局委托承保商业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对于发生在本地的医疗费,经核实符合规定的,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医疗费的审核、审批、转帐支付医疗保障金;对于发生在外地的医疗费,经核实符合规定的,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医疗费的审核、审批、转帐支付医疗保障金;经核实不符合规定的,发出《拒付通知书》。

七、定点医疗机构和残疾程度认定

(一)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定点医院:

*市人民医院、浙江衢化医院、市中医院、市第三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衢江区人民医院、航埠镇中心卫生院、石梁镇中心卫生院、*区区属卫生院、太真医院、*博爱医院、*民康医院、*雪荣医院、*嘉和医院、*空军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医院、浙一医院、浙二医院、邵逸夫医院、省立同德医院、省中医院、浙江省儿童保健院、浙江省妇女保健院、省肿瘤医院、117医院。

(二)残疾程度认定:由区城镇居民医保办、区社保局、*市人民医院、承保保险公司组成鉴定小组。

八、基金监督管理

(一)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基金接受社会监督,监督机构设在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监督电话号码*、传真号码*。

(二)在校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保费要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足额、安全移交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资金财政专户”,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民办学校主管部门,负责做好各自管辖学校(幼儿园)保费收缴移交的督查工作。

给银监局汇报材料篇7

第一条为规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实施行政许可行为,明确行政许可程序,提高行政许可效率,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务院有关决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银监会依照本规定的程序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银监会监督管理的其他金融机构实施行政许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局(以下简称银监局)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分局(以下简称银监分局)在银监会授权范围内,依照本规定的程序实施行政许可。

第三条银监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效率及便民的原则。

第四条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应当依法办事,公正廉洁,不得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五条银监会的行政许可事项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及银监会监督管理的其他金融机构设立、变更和终止许可事项,业务许可事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许可事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务院决定的其他许可事项。

第六条行政许可实施程序分为申请与受理、审查、决定与送达三个环节。

第七条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按照以下操作流程实施行政许可:

(一)由银监会、银监局或银监分局其中一个机关受理、审查并决定;

(二)由银监局受理并初步审查,报送银监会审查并决定;

(三)由银监分局受理并初步审查,报送银监局审查并决定;

(四)由银监会受理,与其他行政机关共同审查并决定。

第八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及银监会监督管理的其他金融机构行政许可的事项、条件、具体操作流程、审查决定期限等适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外资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合作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等规章的规定。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

第九条申请人应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事项申请材料目录和格式要求》提交申请材料。

第十条申请人向受理机关提交申请材料的方式为邮寄或当面递交至银监会办公厅、银监局办公室或银监分局办公室。申请材料中应当注明详细、准确的联系方式和送达行政许可决定的邮寄地址。当面递交申请材料的,经办人员应当出示单位介绍信和合法身份证件;申请人为自然人的应当出示合法身份证件。

第十一条由下级机关受理、上级机关决定的申请事项,申请人应向受理机关提交申请材料,并提交受理申请书,简要说明申请事项。前款提交的申请材料的主送单位应当为决定机关。

第十二条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或者申请事项不属于受理机关职权范围的,受理机关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申请事项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还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第十三条申请事项属于受理机关职权范围的,受理机关对照行政许可事项申请材料目录和格式要求,发现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向申请人发出补正通知书,一次告知申请人应补正的全部内容,并要求其在补正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个月内提交补正申请材料。申请材料齐全并符合规定要求的,受理机关应在收到完整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向申请人发出受理通知书。

第十四条在补正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个月内,申请人未能提交补正申请材料的,受理机关在期满后5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申请的决定,向申请人发出不予受理通知书,并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申请人提交的补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受理机关在收到补正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申请决定,向申请人发出不予受理通知书,并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十五条在作出受理申请决定之前,申请人要求撤回申请的,申请人应当向受理机关提交书面撤回申请。受理机关应在登记后将申请材料退回申请人。

第十六条受理通知书、不予受理通知书、补正通知书应由受理机关加盖本机关专用印章并注明日期,并由受理机关交予或邮寄给申请人。

第三章审查

第十七条由下级机关受理、报上级机关决定的申请事项,下级机关应在受理之日起20日内审查完毕并将审查意见及完整申请材料上报决定机关。

第十八条由银监会受理的申请事项,涉及银监局属地监管职责的,银监会应当征求相关银监局的意见。由银监局受理的申请事项,涉及银监分局属地监管职责的,银监局应当征求相关银监分局的意见。银监局和银监分局应当及时向上一级机关提出反馈意见。

第十九条决定机关在审查过程中,认为需要申请人对申请材料作出书面说明解释的,可以将问题一次汇总成书面意见,并要求申请人作出书面说明解释。决定机关认为必要的,经其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第二次要求申请人作出书面说明解释。书面说明解释可以通过当面递交和邮寄的方式提交;经决定机关同意,也可以采取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申请人应在书面意见发出之日起2个月内提交书面说明解释。未能按时提交书面说明解释的,视为申请人自动放弃书面说明解释。

第二十条受理机关或决定机关认为需要由申请人对申请材料当面作出说明解释的,可以在办公场所与申请人进行会谈。参加会谈的工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受理机关或决定机关应当做好会谈记录,并经申请人签字确认。

第二十一条决定机关在审查过程中,根据情况需要,可以直接或委托下级机关对申请材料的有关内容进行实地核查。进行实地核查的工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实地核查应当做好笔录,收集相关证明材料。

第二十二条受理机关或决定机关在审查过程中对有关举报材料认为有必要进行核查的,应及时核查并形成书面核查意见。

第二十三条决定机关在审查过程中,对于疑难、复杂或者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申请事项,可以直接或委托下级机关或要求申请人组织专家评审,并形成经专家签署的书面评审意见。

第二十四条在受理机关或决定机关审查过程中,因申请人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依法终止,致使行政许可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或行政许可决定没有必要的,受理机关或决定机关应当作出终止审查的决定。

第二十五条在受理机关或决定机关审查过程中,申请人主动要求撤回申请的,应当向受理机关提出终止审查的书面申请,受理机关或决定机关应当终止审查。

第二十六条以下时间不计算在审查期限内:

(一)需要申请人对申请材料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书面说明解释的,自书面意见发出之日起到收到申请人提交书面说明解释的时间,但最长不超过2个月;

(二)需要对有关举报材料进行核查的,自作出核查决定之日起到核查结束的时间;

(三)需要专家评审的,自组织专家评审之日起到形成书面评审意见的时间。前款扣除的时间受理机关或决定机关应及时书面告知申请人。其中第二项和第三项所扣除的时间不得超过合理和必要的期限。

第四章决定与送达

第二十七条由一个机关受理并决定的行政许可,决定机关应在规定期限内审查,作出准予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并在作出决定后10日内向申请人送达书面决定。由下级机关受理、报上级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决定机关自收到下级机关的初步审查意见及申请人完整申请材料后,在规定期限内审查,作出准予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并在作出决定后10日内向申请人送达书面决定,并抄送下级机关。

第二十八条由银监会受理,与其他行政机关共同审查并决定的行政许可,由银监会受理、审查后,将申请材料移送有关行政机关审查,并根据审查意见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准予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

第二十九条决定机关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依法享有在法定时间内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三十条行政许可决定文件由决定机关以挂号邮件或特快专递送达申请人,决定机关应及时向邮政部门索取申请人签收的回执。行政许可决定文件也可应申请人要求由其领取,领取人应出示单位介绍信、合法身份证件并签收。

第三十一条决定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后,需要向申请人颁发、换发金融许可证的,决定机关应当通知申请人到发证机关领取金融许可证。发证机关应当在决定作出后10日内颁发、换发金融许可证。

第五章公示

第三十二条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将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目录和格式要求等进行公示,方便申请人查阅。

第三十三条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采取下列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公示:

(一)在银监会互联网站上公布;

(二)在指定的公开发行报刊上公布;

(三)印制行政许可手册,并放置在办公场所供查阅;

(四)在办公场所张贴;

(五)其他有效便捷的公示方式。

第三十四条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应当通过银监会互联网站或者公告等方式公布。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规定中的“日”均为工作日。

第三十六条本规定由银监会负责解释。

给银监局汇报材料篇8

(一)学生收费不提高;

(二)学生保险险种不减少;

(三)学生保障待遇与原商业保险原则相一致。

二、参加范围和对象

*市柯城区城区学校(幼儿园)在册的学生(以下简称城区学校在校生)。

城区学校是指*市本级及柯城区属依法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城区公办和民办的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和普通高校。

三、资金筹集

(一)参保登记

城区学校在校生初次参保以所在学校(幼儿园)为单位,学生持身份证(户口簿)、一寸彩照,到所在学校(幼儿园)办理登记缴费手续。已有缴费记录的城区学校在校生参保不需提供上述材料,只需凭医疗保障卡缴费登记。学校(幼儿园)收集参保学生的个人信息资料,汇总登记造册,并将信息以网上申报形式报送柯城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以下简称区社保局)。

(二)缴费标准

1.柯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在校学生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60元。

2.低保、残疾等级二级及以上在校生,不分户籍,个人缴费部分统一由政府财政负责解决。符合条件的学生由所在学校负责参保登记和免缴证件的初审,学校汇总造册后,将信息资料和免缴证件复印件送交区社保局。

3.筹资标准根据我市区经济发展、医疗消费水平和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变化作适时调整。

(三)参保缴费时间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费按年收缴,在校学生缴费时间为每年9月1日至9月30日,每年的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为医疗保障待遇享受期。参保学生均应在规定的缴费期内一次性缴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费。逾期未缴纳者,不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待遇,中途不办理补交或退出手续。缴费凭证随参保信息资料汇总表一起送交区社保局。

四、资金支付范围

(一)城区学校在校学生医疗保障报销范围:参保学生在统筹期内因病或因遭受意外伤害,在定点医疗机构诊疗及特殊病种门诊所产生的符合柯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的医疗费用(即有效医药费用)。

(二)柯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医疗费用诊疗项目及用药范围参照《*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儿童用药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

(三)参保学生因下列情形发生的医疗费用,不列入医疗保障资金支付范围:

1.在药品目录、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和支付标准范围以外的医疗费用;

2.未按规定就医、购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3.因违法犯罪、自残或自杀、斗殴、酗酒、吸毒等行为发生的医疗费用;

4.因医疗事故、大面积食物中毒及因其他赔付责任发生的医疗费用;

5.出国、出境(港、澳、台)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

6.参保人员被暂停、停止享受医疗保障待遇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

7.其他按规定不予支付的医疗费用。

五、医疗保障险种及其待遇标准

(一)*市柯城区城区在校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由区社保局向商业保险公司再保险。承保的商业保险公司由柯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择优确定。再保险具体事项由区城医办与商业保险公司商议确定,由区社保局与商业保险公司签约。再保险险种有:在校生平安保险、在校生平安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在校生住院医疗保障、在校生校园意外伤害保险。

(二)再保险项目、内容、服务、期限、责任等由区社保局与商业保险公司作详尽的约定;区社保局负责制定城区在校生基本医疗保障报销工作流程。要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效率优先原则,协调和落实好协议内容。

(三)承保商业保险公司要按照约定的责任,对承保《柯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试行办法》规定的疾病住院医疗费用,原则上以区社保局审核为准。承保商业保险公司要严格执行政策规定,按章行事,以服务优质、信誉至上为准则,履行理赔责任,并协助做好在校生的医保工作。

(四)在校学生基本医疗保障待遇标准:

1.在校生平安保险:参保学生在保险期限内,因疾病或因遭受意外伤害死亡,给付身故保障金10000元;因遭受意外伤害残疾,按以下比例给付残疾保障金,最高以10000元为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年《人身保险残疾程度与保险金给付比例表》规定

2.在校生平安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学生在保险期限内,遭受意外伤害在定点医疗机构诊疗(包括门诊和住院治疗)产生的费用,经核准的有效医疗费用自付50元后按80%报销,一个医保年度最高保障额为6000元,超出部分的住院医疗费进入《城镇居民在校生住院医疗保障》,按政策规定给予报销。

3.城镇居民在校生住院医疗保障:学生在保险期限内遭受意外伤害或者因疾病住院治疗产生的费用,最高保障80000元。

(1)起付标准学生遭受意外伤害或因疾病住院治疗的,起付线为三级医院500元,二级医院300元,一级医院200元。特殊病种门诊年度内一次起付标准500元。

①急诊留院观察后直接住院的,起付标准按一次计算。留院观察后未住院的,不作住院计。

②住院期间发生转院的,起付标准按一次计算。从低级别医院转往高级别医院时,起付标准按高级别医院计算;从高级别医院转往低级别医院时,起付标准不作调整。

③特殊病种的特殊门诊治疗费用每3个月结算一次,年度内一次起付标准500元。

④设立家庭病床以后住院或出院以后设家庭病床的,起付标准均应分别计算。家庭病床的设立不跨年度,每半年计算一次起付标准,每次的起付标准按所在治疗医院等级计算。

⑤参保学生经区社保局核准转外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其符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资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先由个人按以下比例自负,再按规定比例进行结算:省内定点医院8%、省内其他医院及省外医院15%。

⑥住院期间跨医保年度的,起付标准按出院结算日的医保年度计算。

(2)学生遭受意外伤害或因疾病住院治疗的具体报销比例为:

报销金额分段标准报销比例

起付标准以上至10000元部分支付60%

10001元至20000元部分支付70%

20001元至40000元部分支付75%

40001元及以上部分支付80%

(3)以下病种列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特殊病种门诊治疗范围:

①恶性肿瘤治疗;②尿毒症的血透和腹透;③组织器官移植后抗排异治疗;④脏器功能衰竭症(心、肺、肝、脑、肾)手术后抗凝治疗;⑤再生障碍性贫血;⑥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心、肺、肾、肝及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者);⑦精神分裂症伴精神衰退。

(4)对于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病人,确需由医务人员进行连续观察治疗的,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建立家庭病房。

①恶性肿瘤晚期;②慢性肺功能不全合并肺性心脏病、肺性脑病;③各种原因引起的截瘫、偏瘫。

4.在校生校园意外伤害保险:参保学生在保险期限内,在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安排的校外活动时,为学生遭受意外伤害提供保障,每一参保学生最高可享受200000元的保障金。

5.在校生疾病门诊医疗保障:城区学校在校生在统筹期年度内因病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其有效医疗费在定点非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的按20%报销,在定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的按30%报销,实行当场结报,年度内报销最高限额为200元。

六、医疗费用的报销结算

(一)申报

1.申报时间和方式:因疾病在未联网医院住院和遭受意外伤害诊疗的,须在诊疗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区社保局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在校生办理窗口申报。申报方式:(1)电话申报;(2)书面申报。

2.申报人:参保学生的法定监护人或学校的经办人员。

3.申报内容:参保学生的姓名、年龄、学校名称、家长姓名、疾病名称、事故地点、发生事故原因、申报人姓名和联系电话等。

4.特殊病种门诊、家庭病床及转院须报区社保局审批,经同意后方可办理。

(二)办理报销须提供的材料

1.在校生平安保险报销须提供的材料:

A、申请死亡保障金须提供材料:(1)参保学生监护人身份证或户籍证明;(2)公安部门或经区社保局认可的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证明书》或殡仪馆出具的《尸体火化死亡证明书》;(3)参保学生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被宣告死亡的,须提供人民法院出具的宣告死亡证明文件;(4)参保学生户籍注销证明;(5)监护人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事故的性质、原因等有关的证明和材料,如公安、交通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和材料;(6)监护人银行帐号。

B、申请残疾保障金须提供材料:(1)参保学生或其监护人的身份证或户籍证明;(2)参保学生的残疾程度鉴定书;(3)参保学生或其监护人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事故的性质、原因等有关的证明和材料,如公安、交通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和材料;(4)参保学生或其监护人银行帐号。

2.在校生平安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报销须提供的材料:(1)申报表;(2)参保学生的身份证或户籍证明;(3)医疗机构出具的发票原件、诊断证明记录、出院记录、费用清单等;(4)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事故的性质、原因等有关的证明和材料,如公安、交通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和材料;(5)参保学生或其监护人银行帐号;(6)在市区外就医的提供《医院等级证明》。

3.城镇居民在校生住院医疗保障报销须提供的相关资料:

(1)参保学生在与区社保局联网医院住院的,出院时按规定支付个人自付部分医疗费,应由居民医疗保障资金支付的医疗费,由定点医疗机构与区社保局结算。

(2)参保学生在未联网医院住院的,须提供的相关资料:①申报表;②住院原件发票;③出院病历;④住院医疗费用汇总清单;⑤参保学生或其监护人银行帐号。

(3)其他情况需另外提供的材料:①在市区外就医的,提供《医院等级证明》;②因故在市区外就医的,提供《外出人员住院报告单》;③外伤住院的,提供能确认事故的性质、原因等有关的证明和材料,如公安、交通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和材料。

4.在校生校园意外伤害保险报销须提供的材料:

在对应在校生平安保险、在校生平安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在校生住院医疗保障三个险种的材料的基础上,还须提供校方责任证明书。

(三)审核支付

1.材料的初审:参保学生的医疗费报销,由所在学校做好材料的初审工作和外伤的初步调查、核实,并出具相应外伤证明。

2.区社保局在受理学校送交的材料后,进行审核。对于材料齐全、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报销申请,于8个工作日内完成医疗费的审核、审批、转帐支付医疗保障金。

3.对事实不清、责任不明确或有其他需要调查核实的,由区社保局委托承保商业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对于发生在本地的医疗费,经核实符合规定的,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医疗费的审核、审批、转帐支付医疗保障金;对于发生在外地的医疗费,经核实符合规定的,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医疗费的审核、审批、转帐支付医疗保障金;经核实不符合规定的,发出《拒付通知书》。

七、定点医疗机构和残疾程度认定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住院、特殊门诊等定点医疗机构,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有关规定执行。

(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疾病门诊原则上定点在市区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由区社保局确认公布。

(三)残疾程度认定:由区城医办、区社保局、*市人民医院、承保保险公司组成鉴定小组进行残疾程度认定。

八、基金监督管理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基金接受社会监督,监督机构设在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监督电话3046325、3023239;传真3052969。

(二)在校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保费要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足额、安全移交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资金财政专户”,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民办学校主管部门,负责做好各自管辖学校(幼儿园)保费收缴移交的督查工作。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基金按“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专户储备专款专用,收支运行单独建帐。审计部门定期对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区社保局要健全财务管理和内控检查制度,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资金预警制度,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九、其他

(一)农村在校学生,统一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其与城镇学生待遇差额部分可通过商业再保险解决。

(二)农村学校城镇户籍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由学校上报区社保局,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待遇。

(三)享受医疗补助的参保学生产生医疗费后,先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报销。对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核准报销额以外的医疗费,凭《*市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结算单》,按各单位的规定办理医疗补助,其医疗费用的报销金额不得超过有效医疗费的100%。

(四)柯城区非农户籍未满18周岁,在市区外学校、幼儿园就读的人员以户为单位,在街道、社区办理参保,按柯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未成年人缴费标准、报销待遇执行。

上一篇:年度考核汇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双拥工作汇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