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贷工作汇报范文

时间:2023-10-15 14:28:58

个贷工作汇报

个贷工作汇报篇1

银行缺乏代位监管职能,降低了贸易信贷管理的有效性。改革试点下贸易信贷管理政策取消了银行对贸易信贷协同监管的职能。即银行无需再进入监测系统进行相关贸易信贷的审核,通过银行版的监测系统也无法查询企业相关的报告信息,这既加剧银行办理收结汇业务的风险,也降低了企业贸易信贷报告的准确性。

由贸易融资引发的贸易信贷行为加大外汇局的监管难度。如企业因办理90天以上境外代付融资业务,而引发的企业超过90天以上的延期付款是否应报告尚待明确。因为境外代付行实际发生的付汇业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延期付汇业务。可见,由贸易融资业务引发的企业贸易信贷行为,必然会虚增部分贸易信贷数据,扰乱贸易信贷秩序。

贸易信贷未实行额度和期限管理,报告金额无上限,企业资金可自由进出。新的贸易信贷管理制度未采用额度和期限管理,致使企业资金可无限制地自由进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情况下大量资金涌入,企业可无限制地进行100%以上的预收、延付报告;一旦形势出现逆转,企业又可无限制地进行100%以上的预付、延收报告。贸易信贷无期限约束助长了超长期贸易信贷的存在,容易成为境外“热钱”流入的便利渠道,显然不利于外汇局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

未制定针对特殊行业的贸易信贷管理办法,不但显失扶优限劣原则,而且增加了外汇局监管工作量。新的贸易信贷管理制度未对如船舶、飞机、大型成套设备等特殊行业实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而将其等同于普通行业一并纳入总量核查管理。由于特殊行业的产品、时间周转以及金额等均具有特殊性,贸易信贷指标也常处于超标状态,导致外汇局频繁地对其进行非现场监测指标筛选和现场核查,影响外汇监管效率。同时,将特殊行业等同于普通行业进行管理,无法体现扶优限劣原则,不利于支持实体经济的贸易信贷需求。

缺乏有效的贸易信贷惩处机制,弱化了监管力度。新的贸易信贷管理办法仅明确将报送贸易信贷数据错误率高且严重影响外汇收支与进出口匹配的企业,移交外汇检查部门或将其列为B类企业。对违反贸易信贷管理规定的各种情形,均未明确相关的处罚依据,也没有细化对贸易信贷违规行为的处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贸易信贷管理的有效性。

改革试点下提高贸易信贷基础数据质量的思路

为了提高贸易信贷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增强外汇局对贸易信贷监管的有效性,建议依托外汇金宏系统全面采集贸易信贷登记数据,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贸易信贷的期限结构监测指标、综合监测指标和差额监测指标。通过额度管理、期限管理、特殊行业有针对性的管理等手段,结合原有的总量核查、分类管理、现场核查等措施,进行深度监测与多维度分析,进一步提升贸易信贷管理效率。

设想一:实行全口径数据采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一)具体方案。在国际收支申报系统中增设贸易信贷数据的申报功能,实现国际收支申报数据和贸易信贷报告同时生成。监测系统可通过国际收支申报系统采集到全口径的贸易信贷数据,进一步提升贸易信贷非现场监测工作效率。

(二)前提条件。修订现有贸易信贷管理制度,将企业向监测系统报送的预收货款和预付货款数据的时间口径,改为与外汇金宏系统中采集的预收货款、预付货款数据的时间口径保持一致。

(三)实行全口径数据采集的制度优势及面临的挑战

1.利用国际收支申报系统采集全口径数据的优势:

(1)进一步推动贸易便利化。一是由于国际收支申报系统中增设的内容与监测系统中企业贸易信贷报告的内容一致,数据导入监测系统后即可自动生成企业贸易信贷报告,取代了企业通过监测系统报送的贸易信贷报告和到外汇局的现场报告。二是将企业报告贸易信贷前移到国际收支申报时一并处理,企业只要在同一系统进行一次操作,即可同时完成收支申报和贸易信贷报告两项工作,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2)提高贸易信贷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目前贸易信贷管理数据的获取主要依靠企业通过监测系统自主报告来实现,但如上所述,这一管理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影响了贸易信贷非现场核查的有效性。通过国际收支申报系统采集贸易信贷数据,借助银行在对企业国际收支申报数据进行审核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企业贸易信贷相关单证的审核,有助于克服由企业报告随意性所带来的数据不准确性和不完整性。同时,通过国际收支申报系统采集的贸易信贷数据,可在监测系统中自动转化为企业的贸易信贷报告,企业可在导入数据的基础上着手进行核对、修改、删除、补漏等项事宜,进一步提高贸易信贷数据的准确性。

(3)可赋予贸易信贷管理更多的数据支持。鉴于通过国际收支申报系统采集的数据属于全口径数据,外汇局可监测到任意时间段的贸易信贷情况,因此外汇局可在更广的统计范围、更全面的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提高贸易信贷外汇管理的有效性。如针对实际收汇与实际出口报关的时间差,可设定按期限统计外汇局可监测到的延期收款在30天、60天、90天、180天等的数据,便于外汇局准确掌握企业贸易信贷的期限结构、规模结构等情况。

2.利用国际收支申报系统采集全口径数据带来的挑战。为了使现有国际收支申报系统涵盖贸易信贷的内容,便于贸易信贷数据的采集,必须在系统中增设相关统计功能,并相应带来国际收支申报内容、法规和各种要素凭证的修改。此外,全口径数据采集也对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设想二:部分口径采集和银行审核与企业贸易信贷报告双向核对制度相结合

(一)部分口径采集是指仍通过国际收支申报系统进行预收货款、预付货款数据的采集,转化为企业的贸易信贷报告。(做法同设想一)

(二)银行审核与企业贸易信贷报告双向核对制度。即银行在审核延期收款和延期付款时,必须审查企业提供的进出口报关单,要求进出口与实际收付款的时间差超过90天的A类企业或超过30天的B类、C类企业,必须提供监测系统打印的贸易信贷报告单。银行或企业如发现报告信息与实际收付款信息不符,企业必须对错误的贸易信贷报告内容进行调整、修改或删除。

(三)部分口径采集和银行审核与企业贸易信贷报告双向核对制度相结合的优缺点。从优点来看,一是与现行法规一致,不必改变现行系统的操作。二是强化银行的代位监管职能,提高企业延收延付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通过银行的审核可督促企业及时通过监测系统进行贸易信贷业务的报告,及时发现错误并督促企业进行修改。三是与全口径数据采集的制度相比,双向核对制度从总体上可减轻银企双方工作量。从缺点来看,主要是平添了对企业进出口报关单的审核,即必须多审核企业在监测系统中录入的进出口报关号、金额和进出口日期的准确性。

改革试点下提高贸易信贷管理有效性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系统贸易信贷监测统计预警功能。可按贸易信贷债权债务、期限、行业类别、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境内区域分布、境外国家/地区、货物类别等设置统计指标,对指标异常变化及时预警,并且在系统中增设企业贸易信贷指标监测功能,对贸易信贷报告期限较长(1年以上)且余额较大(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频繁修改、删除、变更报告内容(特别是收付汇 时间、进出口时间)的,增加系统自动提示功能,防止企业通过自行报告随意删改数据,从而影响贸易信贷监测效率。

(二)对贸易信贷实行分类管理。要在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前提下,建立贸易信贷交易主体分类管理机制。对不同类别企业办理贸易信贷业务采取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原则,引导和激励企业合规守法经营。一是对A类企业只要求实行必要的贸易信贷报告及银行审核操作。二是对B类、C类企业则实行较为严格的贸易信贷管理措施,限定上述两类企业各项贸易信贷发生比例,同时禁止其办理一定期限以上的预收货款、预付货款、延期收汇和延期付汇业务。

(三)实行地区贸易信贷业务规模总量控制,制定防范贸易信贷资金异常流动风险应急预案。要结合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变化,适度控制我国贸易信贷业务总体规模。对各地区按贸易信贷预收、预付、延收、延付比照年进出口总量设定一个平均比例,各地区、各企业有义务执行比例管理。当这个总体平均比例被突破时,由外汇局根据跨境资金异常流动情况,及时调整贸易信贷管理方式,并对贸易信贷监测指标阈值进行调整。当外汇收支净流入或净流出较为严重时,缩小债务类或债权类指标的监测阈值,增加B类、C类企业的数量,同时缩减B类、C类企业债权或债务类贸易信贷的比例及期限。

(四)增设“特殊贸易信贷标识企业”标志,对船舶、飞机、大型成套设备进出口等特殊行业贸易信贷实施差别化管理措施。建议在系统中增设“特殊贸易信贷标识企业”,经外汇局审核同意,将上述特殊行业中进出口合同金额超过100万美元、进出口周期达1年以上的企业,纳入“特殊贸易信贷标识企业”管理,不实施总量核查,由外汇局对其实施专项监测,其纳入特殊标识的期限与对应合同项目执行期限一致。上述特殊行业中进出口企业应如实向外汇局申报相关信息,如发现虚假、不实申报等违规情况,外汇局可取消其“特殊贸易信贷标识企业”资格,并将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五)对超长期限的贸易信贷可借鉴资本项目外债管理模式,实行限额管理。对非“特殊贸易信贷标识企业”1年以上的贸易信贷,可借鉴资本项目外债规模管理模式,按照企业注册资本或差(投资总额减注册资本的差额)大小设置一定比例,控制其超长期限贸易信贷规模。

个贷工作汇报篇2

从事发展微利项目的城镇登记失业妇女、残疾妇女、军队退役女军人、军人家属、女性低保人员、大中专院校女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创业妇女、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发展致富项目的农村妇女。其中。

二、经办金融机构

城镇妇女(城镇户口)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合作机构是银行凌海支行;农村妇女(农村户口)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合作机构是凌海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三、贷款额度

贷款最高额度为8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妇女创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四、贷款期限

期后确需延长贷款期限的可展期2年,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展期不贴息。

五、贷款利率

其贷款利率可根据贷款人的条件实行浮动,小额担保贷款经办金融机构(以下简称经办金融机构)对个人新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但上浮最高不能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3个百分点。所有小额担保贷款在贷款合同有效期内如遇基准利率调整,均按贷款合同签订日约定的贷款利率执行。

六、贴息额度

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对符合条件的城镇和农村妇女微利项目小额担保贷款。展期和逾期不贴息。经办金融机构的手续费补贴、呆坏账损失补贴等仍按现行政策执行。

七、贷款程序

社区妇代会应对借款人申请进行调查,城镇妇女按照自愿原则向户口或创业项目所在地社区妇代会提交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深入了解借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对借款人的贷款需求和信用状况进行评估,按照审慎原则发放贷款申请表(由经办金融机构统一出具)报乡镇负责妇联和劳动保障工作的单位审核,符合条件的5个工作日内,提交当地贷款经办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审核,并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小额担保贷款。农村妇女按照自愿原则向户口或创业项目所在地的村妇代会提交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村妇代会应对借款人申请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借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对借款人的贷款需求和信用状况进行评估,按照审慎原则发放贷款申请表(由经办金融机构统一出具)报乡镇负责妇联和劳动保障工作的单位审核,符合条件的提交当地贷款经办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审核,并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小额担保贷款。贷款经办金融机构对借款个人的贷款申请进行审核,符合有关规定的发放贴息贷款,贷款合同中加盖贴息贷款专用章,并在与担保机构签订的担保合同中注明。贷款经办金融机构对已发放的贷款,需将贷款合同及汇总表报市财政局。

八、贴息程序

报市财政局审核汇总后,经办金融机构按季将已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相关材料送交市妇联确认。上报妇联和财政局审核并办理贴息。具体工作程序如下:

1.贷款经办金融机构向市财政局并妇联申报;

报妇联审核;2.市财政局并妇联审核确认后。

3.妇联审核汇总后报财政局债务金融处;

4.财政局债务金融处将贴息资金拨付给市财政局;

5.市财政局拨付给贷款经办金融机构。

九、部门职责

确保贴息贷款用于从事外贸菜等微利项目;单独设置贴息贷款业务台账,1.经办金融机构。对贷款项目是否属于贴息项目进行审核;对贴息贷款的使用方向进行监督。妥善保管贷款合同及相关业务凭证,配合有关部门检查;认真做好贷款贴息的审核和申报工作;根据有关规定需履行的其他职责。

及时拨付贴息资金;加强对贴息资金的监督与管理,2.财政部门。指导贷款贴息的申请和审核工作;做好与有关部门及经办金融机构的协调配合工作;认真审核贴息申请。保证贴息资金专款专用。会同有关部门适时检查贴息资金的使用和拨付情况,及时处理和反映工作中存在问题;根据规定需履行的其他职责。

负责协调经办金融机构,3.妇联组织。市妇联发挥总协调作用。做好妇女申贷、承贷、还贷情况汇总统计,协调解决乡镇妇联反映的承贷妇女创业中遇到实际困难,协助做好创业项目跟踪服务。乡镇妇联负责申贷妇女情况调查,指导帮助申贷妇女按政策要求做好贷款申请、贴息办理、还款等工作,及时反馈资金运行状况信息。村(社区)妇代会负责做好妇女贷款基础信息登记、初步审核,全程指导妇女完成贷款申请,跟踪项目实施,做到家庭情况清、贷款项目清、贷款数额清、还款能力清;积极帮助承贷妇女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并协助做好贷款回收工作。根据规定需履行的其他职责。

十、工作时限

做到集中推荐、集中审核、集中发放,要将创业妇女提交的贷款申请相对集中。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时限按照辽财债〔2009〕476号执行。

十一、领导机构

十二、其它事项

1.信息通报。市妇联负责信息上报工作。对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行“信息季报制”每个季度最后1周通报各乡镇进展情况。

确保“妇女创业贷款”统计数据准确无误。2.统计汇总。市妇联负责统计汇总工作。

个贷工作汇报篇3

提高数据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分析。现行贸易信贷报告制度从制度框架、系统支持方面及日常业务管理上为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贸易信贷报告制度的建立,为外汇局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外汇局可依据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政策规定,开展相关工作以提升数据质量。新的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以及贸易信贷报告相关功能模块的应用,为外汇局开展数据质量管理提供了系统支持。现行日常管理模式的建立为外汇局实施有效的数据管理提供了机制保障。强化监测机制的可行性分析。现行贸易信贷报告制度从监测制度框架、系统支持及制度建设上为进一步强化非现场监测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后,外汇管理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监测分析框架,将非现场监测分析视为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的核心工作。这种非现场监测框架的建立,为外汇管理部门开展贸易信贷监测分析提供了机制保障。监测系统从基础数据、监测指标等方面为贸易信贷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设置了贸易信贷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监测体系。制度建设上,建立了综合分析工作制度、贸易信贷非现场监测指导意见、贸易外汇收支非现场监测实施指导意见等。创新管理手段的可行性分析。从管理效果、宏观环境、法律条件方面分析,对中长期贸易信贷规模进行管制、必要时辅以行政干预,在当前宏观环境等条件下暂不具可行性,但可将其作为应急预案措施,结合外汇管理改革进程及宏观环境变化,适时启用。

调整贸易信贷报告方式和范围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对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全国预收预付及北京、大连、烟台、武汉、重庆、西安、内蒙古七省市延收延付义务性报告的实证检验,90%以上的企业年报告任务在100笔以内,只有个别企业年报告任务超过1000笔。综合考虑,调整报告方式、对大型企业采取总量报告模式暂不具备可行性。鉴此,可以考虑待提高数据质量的措施实施,且贸易信贷数据整体质量进一步完善后,再进行实证检验,然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再行确定该措施是否可行。通过对优化后贸易信贷管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通过制度建设提升贸易信贷数据质量管理和丰富贸易信贷非现场监测体系是目前最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二是对中长期贸易信贷实行规模管理虽然不存在法律障碍,然而在政府简政放权的改革背景下,目前不具备实施的外部条件,但可以将其纳入应急预案进行规划,从而实现宏观审慎监管;三是就调整贸易信贷报告方式和范围来说,由于调整所产生的收益和投入成本及风险不成正比,目前暂不具备可行性,可以在贸易信贷基础数据完善后,通过进一步实证检验后再行确定。

二、具体实施方案

主要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分重点的方式有序推进和实施各项优化措施。短期内应以提升数据质量、完善指标体系、优化监测流程、加强应急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提升贸易信贷管理的有效性,为后续监管机制的优化奠定基础;中长期来看,应逐步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不断完善监测指标综合利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微观主体的行为研究。

三、短期政策措施优化目标

以提升数据质量为重点,完善报告制度。总体思路是:通过建立数据质量管理平台,设立数据综合校验机制,建立数据质量敏感企业样本库和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等方法,改进数据质量,最大限度地规避企业制度性因素以外的错报情况。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构建数据综合校验机制,包括通过宏观经济趋势指标、进出口/外债/银行收付汇等宏观数据进行宏观校验的机制,通过行业平均数值比对、企业历史数据比对、辅助统计信息准确申报校验以及不同系统间数据比对等方面进行中观校验的机制,以及通过财务指标逻辑印证、财务指标替代印证、财务指标延展印证、财务指标关联印证等方面进行微观校验的机制。二是建立数据质量敏感企业样本库。可选取现场核查中发现的下述类型企业,建立样本库进行跟踪分析,锁定报告行为特征,为后续实施差异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1)贸易信贷报告差错或漏报金额和比例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2)报告单笔金额和期限极值企业;(3)未通过检验的企业;(4)频繁调整、删除、修改报告的企业。三是建立贸易信贷数据动态评估机制。将数据校验机制与综合分析、非现场监测、现场核查相结合,一方面在宏观分析中判断贸易信贷趋势,借助敏感企业样本库及时采取主动干预措施,避免对跨境收支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在微观主体监测过程中用于对单个主体报告业务的核实判断。在上述基础上,定期总结地区、行业、企业数据质量改善情况,形成对贸易信贷数据定量、定期、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机制。以完善监测指标为重点,提升监测效率。总体思路是:将综合分析模块已有的监测指标移植到针对具体微观企业的监测,以确保监管体系一致性;同时,在监测系统相关环节进行改造,增设相关指标。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在微观企业监测指标中增加债务类贸易信贷余额、债权类贸易信贷余额指标及比率指标;二是增加债权债务期限结构分析指标,增设中长期债务类贸易信贷余额、债权类贸易信贷余额及比率指标。

本文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新增指标的平稳性及可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如下:从全口径债权指标分布分析来看,微观主体债权余额具有分布稳定、金额集中等特征。大部分企业集中在小金额区间,随着金额的扩大,企业数量呈现急剧下降。从监管实际情况来看,理想期望值应为0,即企业不存在贸易信贷资金流出,而金额增加意味着资金流出规模扩大,因此适宜通过设定单边阈值进行监测,以体现“抓大放小”的管理原则。从微观主体的债权余额比率指标看,同样具有稳定、集中的分布。指标取值范围应为[0,+∞],下限表示企业不存在贸易信贷资金流出,上限表示企业上期发生债权类贸易信贷,而当期既无资金或货物流出,也无债权类贸易信贷注销,贸易信贷债权余额保持稳定。从管理意义上来看,应重点关注比率持续扩大的情况,因为其意味着流出规模的不断增长。在具体操作层面可根据“抓大放小”的原则,搭配债权余额指标共同使用。从全口径债务指标分布分析来看,微观主体债务余额指标同样具有分布上的稳定性。从管理意义上来看,理论上的期望值为0,表明企业债务类贸易信贷均在当期完成,而债务余额增长意味着微观主体通过贸易信贷渠道流入资金规模增长,因此可以通过设置单边阈值对企业大额贸易信贷流入进行监测。债务余额比率同样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稳定性,其管理意义和使用也与债权余额比率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从中长期指标来看,微观企业的中长期债权余额分布管理期望值应为0,而金额相对集中则有利于日常监测和分析,通过设定单边阈值,能够有效识别异常企业。中长期债权余额比率的取值范围应为[0,1],0值表明微观主体不存在中长期预付及延收,1值表示微观主体预付及延收全部为中长期。从管理目标来看,新的优化方案提出加强贸易信贷管理,因此管理期望值应为0。从实际测算结果来看,数据分布符合理论分析,剔除无贸易信贷业务的企业后,从各区间企业分布来看,82.7%的企业不存在中长期预付及延收贸易信贷,剩余企业中主要集中在[0.9,1)及10%以内两个区间。根据期望值及分布,相关指标适合设置单边阈值。从中长期债务指标分布来看,样本地区98.4%的企业该项指标为0,略低于中长期债权指标测算结果;剔除0值企业后,中长期债务指标分布与中长期债权指标类似,同样呈现U型分布,同时具有时间及空间上的稳定性。中长期债务余额比率分布分析显示,样本地区73.1%的企业中长期债务余额比率为0,剩余企业中主要集中在90%至100%区间内。而在指标内涵及管理意义上,中长期债务余额比率与中长期债权余额比例较为相似,可通过设置单边阈值对异常企业进行筛选。通过对新增指标统计规律性的分析,初步验证了指标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一是各新增指标均具有统计上的规律性,且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持相对稳定;数据集中度相对较好,多呈现U型和L型分布,在实践中通过设置单边阈值,能够实现“抓大放小”,有利于日常监测和分析。二是不同地区差异性显著,因此在指标设置上应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特定经济环境的变化,避免企业筛选数量出现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以优化监测流程为重点,提升监测效果。总体思路是:改变过去单纯核查贸易信贷真实性的逐笔监管模式,通过将贸易信贷监测核查与贸易收支形势紧密结合,提升监测核查对防范异常资金跨境流动的效果。具体优化后的贸易信贷监测核查流程包含以下三方面:一是选择贸易信贷重点监管方向。若分析显示外汇收支未呈现明显的流出入时,对贸易信贷的管理以日常监管为主;若分析显示外汇收支流出入情况较严重时,则根据收支流出入方向,选择贸易信贷重点监管方向。二是选择贸易信贷监管重点企业。将贸易信贷重点监测方向由中观层面落实到具体微观企业。通过对地区、行业等中观层面的监测分析,寻找贸易信贷监管重点企业。三是对重点监测企业实施分类,结合现有分类措施对贸易信贷规模实施管理,以实现对外汇收支形势的调控。在监测分析的对象上,可根据行业的特点实行差异化监管。以加强应急管理为重点,完善风险防范。总体思路是:以建立贸易信贷应急管理机制作为现行管理体系的补充,以有效应对突发性外汇收支波动,防范管理风险。具体而言,应急管理启动的条件基础是贸易信贷收支流动和存量是否处于“宏观容忍度”以内。而容忍度的判断标准,应依据贸易信贷宏观风险监测指标体系下各项指标的测算结果临界值而定。可将贸易信贷应急预案的启动实施与跨境资金流动应急预案相结合,即根据总体收支的变动情况,判断贸易信贷业务相应的风险区间,进而确定应急管理措施实施的力度。

根据措施实施难易程度,应急管理措施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窗口指导措施,指由监管部门约请被监管对象(包括金融机构和敏感性企业)宣传当前政策意图和管理目标要求,并提出具体化改进意见,引导市场主体顺应外汇管理目标,合理控制其贸易信贷规模。二是规模型管理手段。主要是考虑在一定期限内对企业贸易信贷规模、比例或期限进行总量限制,以推动主体将贸易信贷流入或流出控制在合理水平。三是审批型管理措施。四是市场化调节手段。根据贸易信贷对利率、汇率反应灵敏的特点,运用资金价格、成本等市场化工具,主动对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贸易信贷(贸易融资)行为进行利益引导或预期引导。实际操作中,各项应急措施均可能存在利弊。对此,应着重把握其管理目标实现的时限要求和效果要求。

四、中长期政策措施优化目标

构建贸易信贷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一是以应急管理为基础,研究构建宏观风险预警体系。应急管理的核心是针对已发生的特殊收支形势采取事后补救措施,因而只能作为日常管理体系的补充;而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构建则应基于更加积极主动的监管行为,其目标是通过提前采取宏观、逆周期的调控措施,防范特殊收支形势的冲击。二是以宏观风险可控为目标,构建逆周期审慎管理制度。可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明确逆周期监管的主要内容,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审慎管理手段和工具。构建中要注重监管工具的协调性,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并注重差异化管理等。三是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重点,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在审慎监管框架中,应进一步明确外汇贸易信贷监管与人民币贸易信贷管理的关系,以及贸易信贷与贸易融资管理的关系等。

构建监测指标综合利用分析框架。在初步构建监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中长期应将如何提升监测指标综合使用效率和效果作为政策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一是深入挖掘各监测指标的相关关系,逐步构建监测指标网络,增强指标的系统化运用,提升对异常行为、异常企业的筛选效率。二是确定监测体系核心指标和非核心指标。针对核心指标,应适当提升监测频率,研究制定综合监测指导意见;对于非核心指标,则应放松监测要求,节约监管资源。三是完善监测指标评估机制。要定期对监测指标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还应构建监测指标的设立评估机制,根据监管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发展,在深入分析监管需求的基础上,适时增设新的指标体系,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

加强对贸易信贷微观主体行为的研究。一是加强对贸易信贷微观主体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通过对微观主体经营机制、财务机制的深入研究,准确把握企业贸易信贷行为的利益动机和避险动机,加强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引导。其中要着重强化企业防范系统性市场风险的意识,并探索建立符合宏观风险管理要求的综合财务管理体系。二是加强对贸易信贷与宏观经济关系的研究。要以“总体风险可控”为原则,加强贸易信贷与跨境收支、结售汇及宏观经济金融体系之间的关联研究,通过设计综合影响模型,定量、动态地评估贸易信贷各项目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三是加强对贸易信贷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主体监管配合的研究。在强调宏观审慎监管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单个企业的贸易信贷风险。下一步应重点研究在宏观审慎和微观主体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协调企业短期目标与市场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应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区域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监管,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主体监管之间的互补作用。

个贷工作汇报篇4

1月14日,国家外汇储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对外宣布成立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办公室(SAFE Co-Financing),负责创新外汇储备运用工作,国家开发银行成为首家外储委托贷款银行。

外管局表示,外汇储备贷款办公室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创新运用外汇储备业务,包括通过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外汇融资,从而盘活外汇储备,相关操作均按市场化原则和条件开展,各项安排符合一般行业惯例和规则,尊重市场选择和意愿,维护并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以市场化的手段进行投资选择,是此次外储投资的一个变化。业内人士称,这是与国开行以往进行的外汇委托贷款的最大不同,将直接利于“走出去”的企业。同时,亦有相关银行人士希望能够允许更多的商业银行加入到委托银行的行列中。

谋变

事实上,早在2010年,国开行已经从事此类外汇委托贷款业务。

当年出于政策性外汇贷款改革,外管局与国开行签订了委托贷款协议,国开行为此新设“外汇管理局委托贷款项目”,针对一些特定的“走出去”海外投资项目,委托国开行贷款业务。

一位国开行的相关人士向记者指出,此前的委托贷款多集中在政府间合作项目,贷款多投向能源、基建等项目。而这次成立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办公室,是外汇储备开拓新投资渠道的一种尝试。

近十年来,中国外汇储备加速增长,2011年末突破3万亿美元,达到31811亿美元,较2002年增长约10倍。但过高的外储规模,开始面临投资渠道有限的问题。国际金融专家赵庆明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指出,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适度的规模。外汇储备以应对国际货币危机为主要任务,同时也要讲究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

在我国外汇储备投资中,美元资产占比一直较大。美国财政部1月16日公布的月度资本流动报告显示,2012年11月中国增持2亿美元美国国债,持有的美国国债为1.1701万亿美元,高于前一个月修正后的1.1699万亿美元。中国依旧是美国国债的全球最大单一持有国。

受到美国不断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债收益率持续走低的影响,为高额外汇储备另觅一条投资渠道显得意义深远。

据了解,根据外管局与国开行签订的委托办理贷款协议内容,涉及国家战略的长期用汇项目贷款将作为国开行的中间业务,国开行收取1%~2%的手续费用,利息收入归外管局。

不仅是国开行,一些海外业务比较成熟的国有商业银行,也有协助外管局“放一部分外汇储备”的操作。某国有银行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没有明确的业务操作规范,商业银行在从事这项政策性任务时还面临商业考量。

目前,国开行也面临着商业化转型,尤其是海外业务迅速扩张发展的这几年,政策性贷款的收益率远不如商业化贷款更有吸引力。

正是更加市场化的需求,成为外管局成立外汇储备贷款办公室的动力,此次按照市场化原则和条件开展委托贷款,各项安排符合一般行业惯例和规则,尊重市场选择和意愿,支持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

双赢

“一般而言,外汇收益率要低于人民币收益率,海外收益率要低于国内收益率,外汇储备不能不考虑保值增值的问题。”上述国有大行高管指出。

如何处置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央行无先例可循。

赵庆明认为,外汇储备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属于适度规模内的外汇储备;另外一部分应该更加讲究盈利性,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办公室的成立正是对部分外汇储备追求收益的角度出发的。

外管局介绍称,开展委托贷款工作以来,通过调节外汇市场资金供求,为中国金融机构及外汇市场参与主体扩大对外经贸往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融资环境,较好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扩大了外汇储备投资范围与领域,进一步促进了多元化经营管理;同时,始终把防范风险放在首位,实现了外汇储备保值增值。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外管局将外汇储备委托给银行来进行贷款,而不是自己来做,是出于分散化的考虑,利用银行和外管局的各自优势来实现外汇储备更有吸引力的投资收益。

这也给外汇头寸一直紧张的商业银行带来了一些机会。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商业银行和企业都不愿持有过多外汇资产,银行和企业在收到外汇之后尽可能马上结汇,从而导致银行持有的外汇头寸紧张。

宗良认为,商业银行在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情况下,外汇资金来源有限。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如果向更多的银行开放的话,将有效解决银行的资金来源问题,同时也可以适当避开资本金和贷存比的压力。

同国内已有的委托贷款模式相比,外汇储备的委托贷款模式可能会有些特殊。某国有银行的相关业务人士认为,外管局未来可能会采用市场化招投标的方式来做,由于同普通委托贷款一对一的模式不同,外管局的委托贷款是一对多的形式,管理起来会有难度,因此商业银行可能会多承担一些风险把控方面的职能。“外汇管理局更多的可能是对银行的监管,而不是对项目的监管。”

藏汇于民

对于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办公室的成立,业界还存在另外一种看法,即中国将加大“藏汇于民”的力度,将外汇储备转为外汇资产,转为企业和民间投资。

显然,高额的外汇储备继续快速增长,对中国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且从今年的增长情况来看,外汇储备已有季度性规模减少的情况出现。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从外汇储备变动看,2012年外汇储备累计增速继续放缓,全年外汇储备基本呈现个位数低增长的态势,且在7月份当月出现了1994年汇改以来罕见的累计同比负增长。

在累计增速放缓的同时,中国外汇储备的波动性有所放大。考虑到2012年经常项目下贸易顺差累计值迭创新高、贸易顺差在GDP中占比提升的事实,交行金融中心认为,2012年外汇储备的波动反映了短期资本流入流出的冲击有所增大。

随着外汇储备贷款办公室的成立,有业内专家指出,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鼓励藏汇于民的政策出台,由此出现的巨大变化是,2013年国家外汇储备可能第一次出现年度减少,从此出现外汇储备下行的拐点。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指出,外管局通过委托贷款的方式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有能源储备的意图。“外管局要更加站在政治安全和能源安全的角度去配置外汇储备。我国传统能源对外依赖度很高,将一些外汇储备通过商业化手段换取更多的能源储备可行。”

该专家认为,过多的外储给经济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论是保值增值,还是有效投资与利用,都成为未来中国需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当前中国的外储余额既有现实的拐点需要,也有自身调控的需要。

野村证券在《中国即将到达顶点的外储》报告中预测,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将持续收窄,并在2014年转为赤字。中国的外汇储备将从2000年初的1500亿美元增加至2014年底前的3.68万亿美元,在2015年出现下降。

个贷工作汇报篇5

境外加工贸易是指企业以现有技术、设备投资,在境外以加工装配的形式,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零配件、原材料出口的国际经贸合作方式。而我国在设备、技术上有较强比较优势的轻工、纺织、家用电器等机械电子以及服装加工等行业,是最适宜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重点培育行业。

为了加快境外加工贸易的发展,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分别在出口退税、金融服务、外汇管理上对从事境外加工贸易的企业进行鼓励和扶持。

全国统一出口退税

对境外加工贸易项目下作为实物性投资的出境设备、器材、原材料及散件,海关凭商务部批准证书和合同副本验收,实行全国统一的出口退税政策。

对其中二手设备按其提取折旧后的余额计算应退税款,对新设备和原材料按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明的进项税额计算应退税款。

企业就境外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货物在申报退税时,须提供出口货物报关单、增值税专用发票、境外加工贸易企业批准证书(复印件)、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等,对其中的二手设备和进口设备不用提供税收缴款书。

外汇管理提供便利

按照有关规定,企业的境外加工贸易项目可以免交汇回利润保证金。如果该项目涉及购汇或需汇出外汇的,需事前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不涉及购汇或外汇汇出的,可不做外汇风险审查,企业凭商务部批准证书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此外,境外加工贸易项目涉及的外汇收、付及汇兑,按外汇管理有关规定办理。适当延长境外加工贸易项目设备、技术、零配件、原材料的出口收汇核销期限。

金融服务加大助力

《中国人民银行、外经贸部关于信贷支持开展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的指导意见》规定,除了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提供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外,国有的商业银行还对境外加工贸易出口的设备、技术、零配件、原材料所需资金优先提供出口信贷。有关银行根据《贷款通则》的要求及企业的经营状况、偿债能力和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实际生产规模等指标,为开展境外加工贸易项目的国内企业核定该项目出口信贷额度,在额度范围内简化审批手续。

境外加工贸易企业还可以向中央外贸发展基金申请专项基金扶持,而具体项目由中国进出口银行进行评估、放款和回收。具体办法可以查阅《中央对外贸易发展基金扶持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管理办法》。

1999年国家公布的外经贸计财字第120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企业利用援外优惠贷款和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开展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意见的通知》里指出,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业务的企业可申请使用援外优惠贷款、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

《外经贸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中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出台相关政策,为鼓励扩大生产规模,允许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将获利后五年内所获利润充实资本金。

个贷工作汇报篇6

一、贸易信贷调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本项下延期付汇管理方法存在问题。为加强贸易信贷管理和规范业务发展,外汇局先后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并将金额20万美元以上、期限在180天以上的延期付款纳入外债登记管理。尽管这种做法从理论上讲有助于遏制短期投机资金的流入,但管理成本比较高,有效性也不容乐观。二是经常项下延期付汇管理存在问题。外汇局下发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进口延期付汇、远期付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要求登记货到汇款项下单笔报关单未付汇金额在等值50万美元以上,且预计付汇日期超过报关单进口日期90天以上的贸易进口付汇。投机的交易主体仍有可能通过缩短期限或减少单笔报关单付汇额,规避监管。三是预收货款没有纳入外债管理。目前国际收支系统可以统计出预收货款的发生额,出口核报系统因没有预收货款的系统设置,无法统计出预收货款累计核销额,两系统轧差后无法统计出预收货款余额。四是企业边境贸易人民币跨境资金疑有漏报现象。贸易信贷调查中了解到,很多企业账户有大额提现行为,而该企业国际收支申报数据为零,人民币资金形成的贸易信贷是否应申报、应申报的笔数和金额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二、完善贸易信贷调查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和完善贸易信贷调查体系

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外汇管理可以对延期付汇采取较为严格的管理措施,但从长远看,贸易信贷仅仅是投机活动的载体之一,外汇局应避免“一刀切”式的管理,在确保资本管制有效性的同时,便利贸易活动的开展。外汇局应加强对跨国公司关联交易和异常资金流动的监控。贸易信贷具有笔数多、变动频繁的特点,采取逐笔登记的做法并不可取。外汇局应当利用技术手段,建立健全贸易信贷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由外汇局直接从海关总署读取贸易信贷调查企业的进出口明细数据,与外汇局出口收汇核报系统、进口付汇监管系统的进出口核销数据轧差,推算出被抽样企业的贸易信贷数据,并逐步通过建立模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当数据出现异常时,外汇局可以要求有关企业说明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这样做既可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贸易便利化,同时也能够保证贸易信贷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进一步提高资本流动监测预警的水平。

(二)加强延期付汇管理

一是建议对“贸易进口付汇监管系统”进行升级,在系统中增加延期付汇的总量目标管理。通过系统监测延期付汇已办理情况,掌握延期付汇未办理余额,防范集中付汇风险;二是尽快统一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对延期付汇的管理口径,加强外债全口径管理,减化企业登记手续,实现数据的统一协调监管;三是建议在进行国际收支申报时,填写延期付汇登记编号,在非现场核查时就能及时发现登记备案的付汇日期与实际付汇日期的不匹配现象,掌握资金流向和动态,加强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做好预警分析;四是开展对企业进口后不付汇情况的试点调查,摸清企业进口不付汇原因,验证校对贸易信贷调查的呆坏账金额,准确测算全面掌握我国外债情况。

(三)将预收货款纳入外债管理指标

完善出口核报系统功能,对预收货款的核销情况进行管理和监测,确定一定期限(3个月以上的)的预收货款作为融资贷款,由外汇局通知企业比照外债进行登记,纳入外债管理范围。在外债统计监测系统中,增加详细的贸易融资监测内容,细化各项监测指标,提高异常资金预测的前瞻性。对预收货款结汇后退回进行严格把关。企业办理出口预收货款退汇,应要求企业提供预收货款资金使用清单,对不合规定的退汇要求,不予核准,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一步调查,对资金使用与企业正常经营需要严重不符的,按规定予以处罚。杜绝无实际贸易背景的资金以预收货款的形式流入流出。将除船舶、石油等行业外有大额预收货款的企业或退款较多的企业列入重点监测对象,在保证贸易背景的真实性的情况下控制和防范短期资本的冲击。

(四)完善造船业预收货款管理规定

外汇管理部门应放宽对造船业预收货款结汇限制。建议规定外汇指定银行可凭造船企业提供造船合同副本上的价格条款,认证企业所收到的外汇是船东为履行船舶建造合同而支付的进度款后,即可办理入账或结汇使用。反之,转入企业的专项外汇账户─待结汇户。在船舶产品实现出口销售,取得出口报关单和出口收汇核销单后,由造船企业按规定办理核销手续。与此同时,银行按造船合同进行考核,如发现有不良记录,报外汇局处罚。

(五)完善贸易信贷调查体系

个贷工作汇报篇7

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出:当前货币信贷增速有所反弹,货币总量增长有所回升。M2增速8、9月份持续于19%以上的较高水平运行,均超过6月末增速,近期货币总量增速有所抬头的态势值得关注。货币供给增长较快的原因,一方面是外汇占款增加较多;另一方面则源于贷款投放偏快。

受益于贸易顺差的大幅增加,三季度外汇占款明显增加。同时,货币乘数出现稳中有降的趋势,显示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中小企业,房地产、项目投资等贷款需求仍相对较强;在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监管目标达标后,金融机构放贷意愿在三季度明显增强。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贷款有所增加,住户贷款特别是住房贷款增长较快。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货币条件要回归常态,实际上是进一步突出M2作为中间目标的重要性。基于当前整体通胀压力较高和流动性管理的要求,

从货币政策执行目标来看,我们认为2010年货币供给增速应该控制在17.5%左右,2011年货币政策应该会将货币供给增速定于进一步趋近16.3%的目标值附近。

关注通胀和资本流入压力

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出,全球经济已步出金融危机的最坏阶段,整体仍将延续缓慢复苏的态势。但是发达经济体复苏有所放缓,主要发达经济体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与此同时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长较快。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长尚不足以弥补发达经济体的需求缺口,未来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在较长时间内难以恢复至危机前水平。这就导致全球货币政策的脱钩加剧,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通胀及资本流入压力加大。对于我国通胀形势,央行报告突出了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为了应对持续的通胀和资本流入压力,央行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思路重点将着力流动性管理,同时特别是强调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突出货币供给增速作为中间目标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央行报告强调在引导信贷适度增长的同时,不断优化信贷绪构,维护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按照“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要求,加大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节能环保、西部大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引导金融机构相对均衡的安排贷款投放节奏,减缓贷款季度、月度间起落的程度。

其次,突出运用有弹性的市场化手段,稳定市场预期。央行报告提到充分运用有弹性的市场化手段。我们的解读认为,央行将进一步重视货币政策中价格型工具的运用,如基准利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时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推进,特别是增强汇率波动幅度和弹性。此外,公开市场操作强调稳定市场预期的目标。对于本次加息,《报告》指出是为了管理通胀预期和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

最后,强化人民币资本“走出去”,有效对冲外部资本流入冲击。2010年以来境外贷款逐季增加,其中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均超过同期外币贷款增量,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力度明显加大。特别是加大对于中小企业“走出去”金融支持。不断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此外,深化出口收汇改革,允许境内企业在境外开户,存放境内企业具有真实、合法交易背景的出口收入,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规范银行对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完善对外担保管理,满足境内机构“走出去”融资需求。

强调有效汇率 预示人民币汇率改革进入新阶段

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辟出专栏对有效汇率进行具体解读。我们认为下阶段人民币汇率政策改革的关键还是要回到盯住一篮子货币,央行有可能会适时公布盯住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以改变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特征。目前来看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

个贷工作汇报篇8

一、农合行信贷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的成因

1.思想观念陈旧,只会做传统业务。笔者从20*年9月5日至12月20日实际80多个工作日,实地走访了*农合行的9家支行,对46位信贷人员(占该行全都信贷业务人员的19.7%)管辖的前十大户、新增量的、租赁的、有不良记录等情况的客户进行财务状态分析和到企业现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抽查的350家企业、383户农户,占46位贷款人员管辖企业客户704家,农户5472户的50%和7%,实地走访企业102家,农户96户,占抽查管辖客户的27%,46位信贷人员共管辖贷款570552万元,其中贴现业务16272万元,占管辖贷款的2.85%,银行承况汇票业务133946万元,占管辖贷款的23%,开出保函业务730万元,占管辖贷款的0.12%,国际结算量14479万美元,占管辖贷款的2.5%,外汇存款82.4万美元,占管辖贷款的0.01%,银行卡累计发卡量67518张,卡中存款18706万元,,占管辖贷款的3.3%,从上述数据表明,一些外汇业务、票据业务、信用卡等配套业务占比甚少。如我们调查的一家企业,在*合行融资净敞口人民币5966万元,美金400万元,存单质押贷款450万元执行基准利率,其他均实行执行利率上浮16%,融资额占该企业总融资资金的47%,而一家商业银行贷款1500万元,承兑1500万元,用单位定期存单质押,保证金100%,执行利率上浮3.6%,显然农合行在业务操作中配套业务和利率定价上远远不如其他商业银行灵活。*合行20*年5月举办了产品营销方案设计大赛,20篇作品进行了演讲,其中只有7篇是目前现任信贷业务员岗人员的作品,显然日前在岗的信贷业务员的在产品营销上尚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2.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与管辖的信贷客户需求不对称。从抽查的信贷业务员中可分三个层面,一种是信贷员会调查、有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在一在有一定影响力的,信息也灵,但要这些信贷业务人员写调查报告、贷后检查报告、五级分类填写、算算就麻烦了,只有一二张纸好写,有的会写而不愿意写怕麻烦,有的确实不会写,这种表现主要是在农合行的老一批信贷员中。第二种是信贷员会写的,但写的调查报告等资料都是按照企业提供的报表、与企业老板或财务人员交谈而写的,写的调查报告与我们去实际调查起来有出入。提供的报表有虚假的也写进去,资产不实的也写进去,这种表现主要是新的近2年当上信贷员的业务人员,信息不够灵,实地调查资格又嫩,有一种怕业务做不好的思想。第三种信贷员是极个别的,可以说要被淘汰的,不懂企业的行情、也不深入调查、也不与其他信贷员沟通的,也无新增客户、连周转贷款也调查不清楚,虽有经验,但还是靠老经验,得过且过,这种表现主要是存在于老一批信贷业务人员之中。但*农合行极大多数的信贷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

二、提高信贷人员业务素质的对策

1.要引导信贷业务人员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意识。信贷业务人员是农合行业务发展的主力军,培养好一名合格的信贷业务员非3至5年不可,人力资源成本将不可估量,让他们如何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意识,首先要从农合行的支行一把手抓起,引导和培养信贷业务人员,引导一批在地方上有一定影响力,有一定威信的老信贷人员,让他们转变观念,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为管辖的客户做好相应的配套业务服务,增强他们的营销能力;培养一批年青的信贷业务人员,从目前*合行的现状看,信贷业务人员只占了全体员工的16.6%,远远不适应业务发展与管理的要求,如我们调查的46位信贷业务人员,要管57亿贷款,而且农户数达5000多户,一名信贷业务员既要做信用等级评定,又要做五级分类,还要办理日常业务,更要去拓展新的客户,如何去管理好老客户呢?有的信贷业务人员连一年走一边老客户的时间都没有,全凭客户上门办理业务了解情况了事,急需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知识学历、有营销潜力的年青员工充足到信贷业务员队伍,培训他们与客户和农民兄弟建立深厚的感情的农合行的传统优势,树立起责任意识,那么农合行的业务阵地不会丢,农合行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上一篇:以案促改工作汇报范文 下一篇:加油站工作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