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14 00:52:14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篇1

创新一:

网格化管理均等化服务

全面提升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近年来,泰州市海陵区紧紧抓住社会管理创新热点、和谐建区发展良机,积极探索建立“社区为主、网格划片、以房管人”新模式,大力实施“规范化服务、市民化待遇、信息化共享”新机制,推动了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创新背景

随着泰州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不断加速,流动人口日益呈现增多的趋势,城区流动人口已达10万之众,占户籍人口的1/4,给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婚育信息难掌握。流动人口人员构成的复杂性、就业行为的随意性、生育行为的隐蔽性、文化的多样性增加了服务与管理的难度,流入地人口计生部门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其婚育动态。

二是责任措施难落实。流动人口变动性大,信息交换量重,数据的收集、录入及上报需要从村居、镇街到区各级的密切配合,投入足够的精力。现有的按户籍人口数量配置机构编制和管理人员的现状,远不能适应以现居住地为主管理体制的需要。

三是服务管理难到位。城市建设进程加快,新建小区增多,“新市民”为断增多,难免出现计划生育管理“盲区”。社会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维权意识和社会需求多样化、个性化,难以满足其需求。

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是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任务,迫切需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解决以上“三难”问题。

二、创新做法

(一)科学设置网格。

为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堵塞管理漏洞,消除管理“死角”和“盲区”,我区按照“走向合理、界限分明、规模适度”的原则,打破原有行政界限,重新调整布局街道、社区行政区域四址范围。在此基础上,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按照社区每两幢楼或每两条街巷设置一个网格的原则,结合社区辖区面积、地理环境、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情况、企业商铺数量等因素,将社区细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选聘一名网格管理员,使之成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基本单位和组织节点,从而在“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结构之下,增加“网格”这一层级,变为四级责任体系。社区再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成多个片区,每个片区对应若干网格,建立社区第一责任人—片区责任人—网格管理员的包保责任体系,形成“无缝隙、全覆盖”的网格化到户管理体系,将管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个社区、每个楼栋、每条街巷、每户居民,做到以“不动的房产”管好“流动的人”。

(二)规范网格管理员队伍建设。

整合社区

内部民政、计生、治安、社保等中心户长、楼道长资源,按照“六有六好”标准,在民主推荐基础上选聘产生了近2000个网格管理员,优化了队伍结构。建立完善保障激励机制,实行“街聘居用区备案”,激发网格管理员的工作潜能和积极性。区、街道、社区共同为网格管理员配备人口计生宣传品以及法律、卫生、科技等读物,统一发放网格管理员工作记录簿,保障其正常开展工作。街道、社区每年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活动,针对工作实际,确定培训专题,着力增强网格管理员的工作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在评选“十星文明户”、发展新党员、安排就业岗位等方面,优先考虑网格管理员;在办理计划生育证件方面,给予网格管理员初审权。并用以奖代补的方式适当给予补贴,支出费用列入财政预算。

(三)明确网格管理员职责。

网格管理员主要履行“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监督员”职责,通过明确网格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和目标,将流动人口计生工作落到实处,成为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政府相关部门的“耳目”和“助手”,成为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和“代言人”。一是宣传和督促流出人口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二是协助社区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三是宣传告知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享受“免费技术服务”等政策;四是组织动员已婚育龄妇女参加免费孕情健康检查;五是核实提供经营场所、出租房、务工单位的情况,协助街道与相关单位、个人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六是协助社区开展全员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登记。

(四)推进网格化服务。

服务体系全覆盖。全力打造“十分钟服务圈—服务责任片—世代服务室(岗)”为全覆盖体系的服务链。打破行政区域,坚持市区一体,建成东西南北中多点呼应、各具特色的“十分钟服务圈”。建立区域、任务、利益明确的“城市计生服务责任片”,实行“五必访、五上门”。社区采取独立设置、与卫生室合建以及设立世代服务岗三种建设模式,保障流动人口方便快捷地接受服务。

优质服务均等化。一是政策导向市民化。确立“属地化管理、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工作理念,着力构建公共服务、权益保障、引导激励“三大体系”,出台外来务工人员优先优惠办法,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人一样,实现“有户籍、有收入、有社保、有医疗、有房住、有组织”及其子女“有书读”等10项同城待遇。二是计生服务均等化。通过《流动人口权利义务告知书》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机构、服务项目及联系电话,重点推进宣传教育、技术服务、药具发放、健康检查、优生筛查、关怀关爱等

六个服务均等化,使流动人口享受到现居住地优质的计划生育服务。

(五)构建网格化纽带。

我区把社区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来推进,合力推进“和谐海陵”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实现人口计生与公安、人社、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间的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数据共享,提升社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社区配备信息系统专用电脑,安装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和基层人口信息管理服务电子台帐,实现计生信息一点通。只要点击一下每幢楼、每条街巷,就能通过图标颜色了解一般管理对象、重点管理对象和流动人口分布情况;点击任意一户门牌号码,或者随机报出一个流动育龄妇女姓名,就能查找出该同志的相关信息,管理和服务方便快捷。

三、创新成效

泰州市海陵区针对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居住情况复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服务难到位等情况,大胆创新,实施网格化管理、均等化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实现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的全覆盖。将社区管理下延到网格之中,形成“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中、事在网中”的管理服务新格局,杜绝了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等现象。

二是保障了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真正落到实处。由于底数清、情况明,流动人口诉求渠道畅通,加上管理服务均等化的推进,流动人口真正享受到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待遇,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三是适应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动态性。流动人口的突出特点就是流动性大,从业和居所变动频繁。实施网格管理、以房管人,管理员就在流动人口身边,便于流动信息及时掌握,服务管理及时跟进。

四是推动了流动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信息采集的及时准确,信息平台的建设打造,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多方共享,多方共赢,为综合治理流动人口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创新二:

打造阳光计生品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创新背景

为切实加强人口计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提高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部门及公共服务行业,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委以“阳光计生行动”为抓手,实行“阳光管理”、“阳光服务”、“阳光维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增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创新做法

1、以社会和谐为统领,实施“阳光计生”。坚持把“阳光计生行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具体行动,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规范执法行为、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谋发展。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规范。通过开展创

建计划生育便民维权示范镇(街道)、示范村(社区)活动,以及现场会、推进会、督查会等形式,确保“阳光计生行动”扎实开展。

2、以政务公开为抓手,促进“阳光管理”。一是公开形式多样化。通过政府网、人口网,政务公开栏、计生宣传栏,便民服务大厅、服务窗口等形式长期和定期公开;通过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及开通联通短信平台即时公开;通过制作宣传品、集中性宣传服务活动、电子显示屏等形式不定期公开。二是公开内容规范化。全区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事务公开实施办法》,明确区、镇(街道)、村(社区)政务事务公开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做到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监督电话、政策法规、服务内容“六公开”。三是公开运行网络化。研究制定《海陵区人口计生行政权力和行政事务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操作手册》,将再生育申请审批、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核发、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核发、一孩生育服务证的申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病残儿医学鉴定等七项人口计生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项目全部在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3、以国优创建为载体,推进“阳光服务”。一是围绕群众家庭发展需求,实施幸福家庭促进工程。坚持以家庭发展能力建设为主体,以生育、生产、生活为主线,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启动“幸福家庭十大行动”。二是围绕群众生殖健康需求,实施世代服务提质工程。推进世代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东西南北中“十分钟服务圈”以及市、区、镇街、村居多点呼应的服务链。婚前医学检查、“两癌”筛查、生殖健康检查等公共服务项目,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避孕节育随访等服务项目城乡全覆盖。三是围绕群众权益保障需求,实施诚信计生创建工程。坚持利益导向,出台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实施办法,人口计生法定奖励政策落实率达100%。实施“亲情牵手—关爱女孩”十百千工程,打造“爱心奶奶”、“阳光驿站”关爱品牌。四是围绕流动人口需求,实施服务均等化工程。探索建立“社区为主、网格划片、以房管人”新模式,大力实施“规范化服务、市民化待遇、信息化共享”新机制,重点推进宣传教育、技术服务、药具发放、健康检查、优生筛查、关怀关爱等服务均等化。

4、以评议监督为重点,保障“阳光维权”。一是“评议”兑现服务承诺。深入开展“请农民兄弟姐妹评计生”、“请流动人口评计生”、“主题教育社会各界评计生”等活动,征询群众意见,倾听百姓心声,出台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二是“热线”畅通诉求渠道。将“12356”计生服务热线整合到

“12345”区政府呼叫热线之中,实行统一受理、分级办理、限时办结。利用政府网和人口网,及时对群众提出的人口计生问题进行网上解答,方便群众咨询、投诉和反映意见建议。三是“监督”增强维权实效。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知名人士、群众代表担任行风监督员,明确职责权限、监督内容,定期交流反馈,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五议三公开”的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实现人口计生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5、以事业发展为根本,锻造“阳光队伍”。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建立以职业教育为基础、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的教育培训制度,推进人口计生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二是强化作风建设。树立勤政为民形象,牢记宗旨、关注民生,解决权力观、价值观问题;树立奋发有为形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解决事业心、责任感问题;树立清正廉洁形象,行为规范、甘于奉献,解决廉洁自律、永葆本色问题。三是强化绩效考评。对镇(街道),实行目标百分考核,折算三个文明得分;对村(社区),按绩定档,奖惩结合;对随访服务队,分片责任包干,“养事不养人”;对人口中心户长,街聘居用区备案,工作报酬区财政予以保障。

三、创新成效

1、促进了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升级。开展“阳光计生行动”以来,进一步增强了人口计生系统干部职工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促进了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的转变、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优质服务的提质提速。

2、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通过村(居)民自治、村(居)务公开,激发了群众的参与激情,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获得了民心和民信,从而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3、提升了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阳光计生行动”的深入开展,增强了基本国策的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达到了顺民心、惠民生、转作风的目的,有力促进了人口计生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全区涌现出一批示范镇(街道)、村(社区)、站(岗)等先进典型,进入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行列。

创新三:

“四定”促“四解”

开创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新路子

一、创新背景

社区和农村的计生村、居民小组长队伍处在人口计生队伍的最底层,也是我区人口计生队伍的最薄弱环节,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发挥作用不明显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海陵区人口计生委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深入基层一线进行深入调研,把优化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建设作为人口计生队伍建设的强基提质工程来抓,建立完善了一套选拔、培训、管理、激励机制,有效地发挥了村、居民小组长在

村、居与户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了全区人口计生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创新做法

1、科学选配“定人”,解决“没人干”的问题。一是合理设置村、居民计生小组长。按照“规模适度集中、方便生产生活、有利群众自治”的原则和按社会化管理的要求,以每组30-50户的标准,对现有计生村、居民小组长进行撤并调整,并按照“一组一长”设置计生村、居民小组长。二是创新推选方式。采取“两推一考一选”(群众推荐、本人推荐、支部考察、村、居民选举)方式,把熟悉计生政策和本村、居情况,办事公道、群众信赖的人员选拔为计生村、居民小组长。据统计,全区有400多名村、居民计生小组长通过“两推一考一选”方式产生。三是拓宽选人渠道。注重从城市创业新星、农村致富能手、复员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优秀外出务工返乡农民等人中选拔计生村、居民小组长,注重提高女性村、居民计生小组长的比例。目前,全区村、居民计生小组长中有各类种养能手86名,城市创业人员136名,农村实用技术人员216名,复员军人和返乡农民87名,大中专毕业生258名,女性658名,村、居民计生小组长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2、教育培训“定向”,解决“不会干”的问题。一是专题培训。将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培训列入区、镇街园区干部培训工作规划,区人口计生委组成了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的讲师团,对他们进行人口计生的政策法规、人口理论、业务技能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仅今年就培训达1200多人次。二是基地培训。通过下派科技、规统、法规、宣传、流管等科室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各村、社区进行巡回指导,有计划、分层次加强村、居民小组长的教育培训。三是特色培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组织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定期收看网上的人口计生知识,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本领。

3、制度管理“定责”,解决“干不好”的问题。一是实施绩效管理。根据各村、社区工作现状和特点,创新推行“村、社区级绩效考评”,将村、居民计生小组长纳入考评范围,完善和制订“百分制”考评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村、居民计生小组长的责、权、利,使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在管理组里事务时手中有“权”,能有序开展各项工作。二是坚持制度管人。建立干部联系制度,区人口计生委中层以上干部、乡镇(街道)、园区计生科工作人员各联系3-5名情况复杂、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较多的村、居的村、居民计生小组长。目前,13名区人口计生委中层以上干部和10个乡镇(街道)园区计生科干部共挂钩联系132名计生村、居民

小组长,指导他们为群众办实事300多件,成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16起。三是推行民主管理。完善组务公开制度,各村、居民计生小组成立监督小组对组务进行监督,并设立组务公开栏和意见箱。去年来,各村、居组共收集意见建议218条,已解决202条,兑现率达93.5%。实施村民小组长向村民报告工作和村民评议小组干部制度,全市123个村(居)召开民主评议会400多场,群众对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工作满意率达95.6%。

4、激励保障“定心”,解决“不愿干”的问题。一是提高经济待遇。建立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固定补贴+绩效补贴”的薪酬制度,确保村、居民计生小组长每年的基本报酬。对任务完成较好,年度考核优秀的村民小组长,经全村、全社区党员大会、村、居民代表会议讨论,给予适当奖励。二是强化政治激励。按照“把党员选拔为村、居民计生小组长、把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培养成党员”的思路,积极推荐年纪轻的优秀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加入党组织,进而选拔为党小组长;通过法定程序将党小组长推选为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加快资源整合,努力实现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和党小组长一肩挑。据统计,全区有146名村、居民计生小组长被确定发展党员重点对象,小组长一岗双职的达到178人,其中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和党小组长一肩挑的有68人。三是加强精神鼓励。区、镇园区每年组织开展“优秀村、居民计生小组长”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先进典型,通过专项表彰、宣传媒体或各种相关会议,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增强村、居民计生小组长队伍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先后有54名优秀村、居民计生小组长获得各级表彰。

三、创新成效

“四定”举措的施行,极大地调动了基层计生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其用新的视角来看待工作,用新的思路来谋划工作,用新的措施来推动工作,特别是能够围绕工作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探索、创新、突破,营造了争先创优、奋发进取、敬业奉献的良好氛围。一是促进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有新的提升。广大计生村、居民小组长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转作风,实现了计生干部与育龄群众的零距离、面对面交流沟通,成为育龄群众的“贴心人”。二是促进整体水平和内涵质量有新的提升。人口计生网络不断延伸,能力素质不断增强,使村居服务管理更加全面深入、更加优质高效、更加贴近群众需求,信息准确率、优质服务率和群众满意率分别达到99.43%、99.36%、99.7

0%,全区人口计生工作单项创特色、整体上水平,在人口计生队伍建设上走出了一条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职业化建设的新路子。

创新四:

生育关怀 助推社会老龄服务工作

一、创新背景

面临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社会养老服务已形成巨大的挑战。如何拓展延伸生育关怀服务内涵,促使政府及其部门为实行计划生育家庭老年弱势人群提供公共服务,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成为一大课题。海陵区计生协在社会养老服务工作中,倡导推行“五心服务”,用责任心查实每位老人生活起居情况和需求,用真心营造敬老、助老、关爱老人温馨环境和氛围,用热心对待每位老人,用诚心满足服务对象,用爱心关爱老弱病残者,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病残老人、孤寡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增强了计生协的感召力、凝聚力、生命力。

二、创新做法

一是强化宣传,营造尊老、扶老、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策应泰州建设“三个名城”和海陵区打造“三张名片”的机遇,借助生育关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优势,广辟宣传渠道、优化宣传环境、拓宽宣传空间、构建立体式宣传平台,大力营造全社会尊老、扶老、关爱老人社会氛围。各计生协通过设置墙报、橱窗、户外广告、横幅、标语,印制宣传资料、折页,组织协会工作者、会员、志愿者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用身边人、身边事编排演出群众喜闻乐见文艺节目,启迪群众的尊老意识。利用人口计生网宣传老年人保障法律法规、老年人心理生理健康以及生活知识,通过12356阳光热线电话接受老年群众的咨询,开展老人援助服务。区、镇(街)、村(社区)文化园、人口文化广场、人口文化街等阵地常年开展一系列社会养老宣传服务、咨询活动,营造尊老、扶老、爱老社会氛围。结合敬老型社区、老年宜居社区、文明村镇、老年温馨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户等创建活动,融思想道德教育于活动之中,使每个家庭成为平等、文明、和睦,融时代特色和传统美德于一体的新型家庭,为老人营造良好的生活服务、精神慰藉和生态文明环境。以老年大学为龙头,镇街老年学校为网点,初步建立老年精神服务工作体系,老年活动丰富多彩。

二是建立完善利益导向体系,体现政府对高龄老龄人群的关爱。市区政府将社会养老服务工作列为民生工程,全面落实法定的奖励政策。同时,实施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和高龄老龄人优先优惠政策,实行“奖、保、优、扶、补”5个方面共31项优惠政策,重点解决计生贫困家庭和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病残老人、孤寡老人的养老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在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中对计生困难家

庭由政府代缴全部或部分最低缴费标准的养老保险,在农村全面落实“五保”政策,据统计,集中供养率已达65%以上。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1.25亿元。从2004年开始,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惠及城区2.1万人。积极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与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三合一”运行机制,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1800多万元。全面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街道为单位的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从2004年开始,市区同步建立人口计生公益金制度,累计筹资人口公益金150万元,解决计生困难家庭和社会老人的实际困难。同时,出台“家庭养老支持政策,补贴家有老年人口农户、建立养老互助”组。对残疾、孤寡老人实施优待普惠政策,计生特困对象优先入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和康复中心,费用适当减免,资金由财政补贴。市区从2003年起建立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实施计生家庭伤残、死亡特别扶助制度,仅2011年全区2575人享受农奖、特奖203.614万元。近年来,市区实施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给老人在文化、娱乐、医疗、交通、就医、养老、法律救助等方面提供实实在在的优惠和便利。自2008年至今海陵区为老人免费安装“电子保姆”,用户已突破11400户,通过红键求救成功抢救了410多突发疾病老人,通过绿键求助,为用户提供40000多次的生活服务,并成功劝说阻2位轻身老人。市区发放“凤凰一卡通”1.2万张,每年为老人节省百万元车路费,平均每天100多位老人免费游览景区,省门票费百万余元。

三是整合资源,搭建社会养老服务平台,做到“爱心”无缝对接。自2007年,城北街道工人社区首家成立养老服务站,是市区养老社会服务全面展开的标志。目前初步建立了区、镇街、村居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成2A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示范机构5家,居家养老服务站119家,社区老人日间照料室15个。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搭建社会养老服务平台。市区在逐步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基础上,着力建设居家养老信息系统,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各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统筹安排服务设施,实施居家养老服务,老年日间照顾,建立卫生站和助餐网点,镇和村居建立托养服务在内的综合服务实施站点。将老年人健康保健服务融入公共卫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融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在世代服务中心开展。区世代服务中心设老年保健室,开展对老人健康咨询、健康检查、身心健康指导,建立健康档案,整合世代

服务平台和随访服务资源,使老年人在就近社区得到服务,在家庭得到服务,电话得到服务。“世代服务、协会同行”,镇(街)、村、社区计生协积极参与社区社会养老服务工作,为老人服务志愿者达1.5万多人,用诚心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为老人营造人文宜居氛围。

四是探索机制,建立健全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近年来,市区政府不断加强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十一五”期末,市区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社会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实现了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市区政府将社会养老列为每年改善民生实事内容,加强老龄服务体系建设。在老年人口集中的街道建老年活动中心,区财政实行以实代补办法,每家老年活动中心验收合格一律补助20万元。为解决社会养老机构床位不足,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创新社会管理,帮助空巢老人安度晚年。2012年,市福利院移址新建,设计床位数2200张,建成后的福利院将成为一个集社会养老、医疗保健、功能康复、老人教育、特殊教育于一体养老综合服务示范基地,还将成为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学习基地,这对主城区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将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同时,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社、群团组织的优势,尤其发挥人口计生系统的信息、组织、宣传、服务等己有优势,积极探索以计生家庭老龄服务为切入点的能力服务,提供相关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提高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水平。各级计生协拓展生育关怀内涵和倡导推行“五心服务”,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誉,提升计生协的活力和影响力。

三、创新成效

海陵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城乡一体化,投资多元化,队伍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26家,社区居家养老覆盖面达60%以上,农村社区(村)居家养老覆盖面达21%。同时,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区老年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求助求救呼叫中心常年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创新五:

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提升村居信息化水平

一、创新背景

随着国家“金人工程”建设的深入,信息化村居服务终端全覆盖势在必行。我区在实现政府网络资源共享及规范管理,解答村居人口信息化建设“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做了一些探索。

二、创新做法

1、两网合一,实现多部门资源共享。选择接入政府内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

政府牵头通过政府内网进行资源整合是今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区已有公安、民政、卫生、计生、财政等部门接入政府电子政务专网,多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即时交换得以实现。二是电子政务专网采用物理隔离,安全性能更高;10M光纤接入,网速更快。三是区政府出资将网络连接到全区所有128个村居并统一维护,人口网接入政府专网避免了重复投资。

2、制度建设,保障信息系统安全运转。我区制订了《村居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汇编》,通过八项制度从三个方面保障人口信息系统在村居得以安全有效运行。一是通过《人口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信息收集、分析、运用制度》、《信息质量保障制度》对源头信息质量和数据运用进行规范;二是通过《系统安全和保密制度》、《系统检查和维护制度》对系统的安全性和日常维护提出明确要求;三是通过《操作人员培训制度》、《操作人员能力标准》、《信息系统操作准入和退出制度》保证村居人口信息操作员队伍的先进性。

3、着眼未来,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人口信息的最终目的是要与服务全人口相关联。我区在区计生指导站、各镇街计生服务站接入政府专网,安装了人口信息系统,为部分村居世代服务室配备了专用电脑,所有世代服务室(岗)预留了专网接口,为信息引导服务,服务充实信息打下基础。

三、创新成效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篇2

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独生子女家庭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实行补贴的意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发放管理的意见》、《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关于独生子女家庭实行补贴和奖励的实施办法》及《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计划生育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的精神,现就全镇独生子女家庭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实行补贴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发放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实施办法,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独生子女家庭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实行补贴的实施办法

(一)补贴对象

具体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2、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已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3、夫妻可任选一方,女方须年满35周岁,男方须年满45周岁。

(二)补贴标准

1.已在企业或以自谋职业形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每人每年可补贴养老保险费300元。

2.女方在1979年12月31日及以前出生,符合《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有关规定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而放弃生育的,每人每年可补贴养老保险费1000元;对纳入全县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参保人员,每人每年可补贴养老保险费1500元;对女方年龄满45周岁或男方年龄满55周岁而放弃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对象,一次性给予每户2000元的专项奖励。已在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不得享受该项待遇。女方在198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家庭,不再享受该项补贴奖励。

以上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对象,最长可享受15年的补贴。夫妻任一方享受补贴后,中途不得转换享受对象。

(三)补贴方式

本村(居)符合条件的对象,在自行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凭有关手续,以村(居)为单位领取补贴经费。

1、2002年至2008年七个年龄段已参加原计划生育社会养老保险的对象,仍按原办法办理手续。补贴标准提高至1000元。

2、符合补贴标准1000元的对象,须提交《县放弃再生育优惠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养老保险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当年的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凭证。

3、符合补贴300元的对象,须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养老保险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自谋职业参保对象凭当年的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凭证,企业参保对象凭上一年度的缴费对账单。

4、符合补贴1500元的对象,须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县计划生育优惠证》、《养老保险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当年的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凭证和县低收入家庭的凭证。

5、符合一次性2000元奖励的对象,须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县放弃再生育优惠证》。

(四)补贴原则

以户籍为主兼顾生育管理地(双方户口在本镇范围内一律由计生管理村(居)负责统计)。

计划生育统计口径属于我镇管理的,夫妻中享受一方;统计口径不属于我镇管理的,户口在我镇的一方享受,但须出具另一方没有享受独生子女养老保险补贴证明(证明样张见附件)。另一方(即户口不在我镇的一方)不得享受。接受委托管理对象不属于享受范围。

(五)统计结算

以村(居)为统计结算单位,在每年的8月30日前将数据统计上报镇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初审汇总后报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经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核确认后,与县财政局联合行文下拔补贴经费。

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发放管理的实施办法

(一)发放对象与标准

夫妻按政策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含依法收养一个子女),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从镇政府发证之月起至子女满14周岁止,每年发给独生子女父母不少于100元的奖励费(《条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发放办法

1、农村居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按照每户一年不低于100元的标准发放。夫妻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奖励费由所在单位全数发给。不在单位工作的对象,由镇、村负责发给。

2、城镇居民独生子女父母。

①有工作单位的,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各发百分之五十。

②夫妻只一方有工作单位的,由工作单位一方全数发给。

③夫妻一方亡故者,由另一方所在单位全数发给。

④居委会无业居民,由镇政府落实发放经费。

⑤离开原工作单位,但仍保留劳动人事关系的,由接收单位负责发给;没有接收单位的,由原单位负担。

3、计划生育统计口径属于我镇管理的(夫妻双方无工作单位的),全额享受;统计口径不属于我镇管理的,一方户口在我镇的,另一方户口不在我镇的且无工作单位的,减半享受,但须出具另一方没有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证明。接受委托管理对象不属于享受范围。

4、再婚父母。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再婚夫妻,其中一方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另一方没有生育过子女,并且自愿不再生育的,可继续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另一方有子女的,不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5、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再生育子女,应当收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三)发放程序

1、本村(居)的农村居民独生子女领证对象,在本村张榜公布后,经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由各所属单位发放到人;不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由村落实发放到人。

2、城镇居民独生子女领证户,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由所在单位落实发放到人。

3、居委会无业居民独生子女领证户,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由居委会发放到人。

(四)统计结算

1、《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领发有镇政府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2、各村(居)在每年8月30日前,将本村(居)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人员的名单上报镇政府,镇政府初审后上报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3、县人口计生局审核确认后,与县财政局联合行文下拔全县经济困难村(居)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和无业居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补助经费。其余村的镇补助部份也同时下拨到村,由各村(居)发放。

三、经费筹措

独生子女家庭参加养老保险补贴的经费按县负担50%,镇负担50%的比例落实。14周岁及以下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属全县经济困难村的由县财政负担,其余村所需经费由镇负担80%、村负担20%(各村必须用现金兑现给独生子女父母)。

四、实施时间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篇3

2012年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核心任务,切实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党员干部、名人富人违法生育两项重点,为实现人口大县向经济强县快速跨越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具体为1235的工作思路。

紧盯一个目标,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等有关规定,对各乡镇人口计生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加大明查、暗访和督查力度,县委、县政府对在省、市、县考核中达不到要求或考核不达标的,将严格予以“一票否决”。

突出抓好出生性别比整治和党员干部、名人富人违纪生育查处两大重点:一是突出抓好出生性别比整治。要继续以高压的态势,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通过开展关爱女孩活动、建立孕前跟踪责任制等,探索建立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长效机制。二是严厉查处党员干部、名人富人违法生育行为。我县准备利用3个月时间对全县违法生育的党员干部、名人富人进行一次集中整治,严格按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按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开除,还人口计生公平正义。

创新一票优先、一票否决、社会抚养费征收三项机制:一是建立“一票优先”机制。我县在强化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的基础上,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出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票优先”办法,明确了“一票优先”的具体内容,一票优先的适用对象,明确了物质奖励优先,提拔任用优先、晋级晋职优先。二是完善了“一票否决”机制。在对乡镇“一票否决”的基础上,出台了《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实施办法》,明确了乡镇、县直部门、村(居、社区)人口计生工作责任,新增启动了对县直部门及基层站所一票否决。有效强化了县直部门、基层站所和村(居、社区)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从而形成了齐抓共管、综合施治的工作格局。三是创新社会会抚养费征收“四轮驱动”机制。始终把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县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探索社会抚养费非诉执行工作高位推动、部门联动、乡镇主动、村(社区)促动“四轮驱动”征收机制,形成县、部门、乡镇、村四级联动,全方位高压的态势。

建立五大示范基地:1、建设绿色养老示范基地:将绿色养老工作与湖经济生态区建设和“一大四小”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计划生育家庭的利益,促进群众生育观念转变,统筹做好人口计生工作。为全县符合条件的一女和二女结扎户家庭每户栽种一定数量速生林或经济林,使其积累起一定的“绿色”财富,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能力,同时也为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对象的确定、种植地块的落实、树木品种的选择上严格把关,严明工作职责。广泛争取资金扶持,加大对每户计生户的资金补贴,逐步建立多个绿色养老示范基地,为在全县范围推广积累好的经验。2、建设计生幸福家庭活动基地:按照省市文件要求,认真抓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工作和幸福工程项目。以“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为主题,全面落实“文明倡导、健康促进、优生优育、致富发展、奉献社会”五项任务,以基础较好的乡镇作为“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进一步强化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把计生工作积极融入到扶贫开发中去、主动争取项目经费支持,扶助计生家庭发展经济,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3、全面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示范基地:我县已全面启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为保质保量做好做准做优孕前免费优生检查,现已向政府申请孕前优生免费检查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确保技术人员、主要设备、业务用房全面到位。4、建设生育文明示范基地:以环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以推进“村为主”工作机制为依托,扎实开展“生育文明示范村”建设。通过开展“婚育文明进万家、生殖健康进农家、我为湖城添光彩”活动转变群众生育观念。完善健全“村为主”工作机制,充分运用群众基层组织自治,真正实现计生工作重心下移,转变服务方式,推动村级计生工作迈向新的台阶。5、建立计生居家养老基地:以户籍、居住均在本县城的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农村二女户计生家庭60周岁以上老人,其中“三无”、独居、特困和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给计划生育家庭老人提供居家养老补助,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服务实体为计生家庭老人提供具体的养老服务;对城镇计划生育家庭困难老人、高龄老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其提供福利性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篇4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及全镇7.5万人民,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就镇的计生家庭养老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我们镇位于县中部,现有农业人口7.4万人,已婚育龄妇女15328人,独生子女户4708户,双女户613户。目前符合国家计生奖励扶助对象105人,其中双女户45人,生活无保障对象11人。

近年来,镇把计生养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实现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为目标,以搭建多层次养老服务平台为载体,大力倡导关爱老人、关注明天的养老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构建计生家庭养老工作新机制,促进了计生工作和谐发展。连续三年被授予市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优秀单位。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保障有力

镇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40余万元,于年4月对原镇敬老院实施了改扩建工程,建设了占地面积22.5亩,建筑面积990平方米,绿化面积500平方米,兼五保、计生养老于一体的多功能宜居养老院所。新建餐厅、宿舍、娱乐室等房屋40余间,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可入住院民70余人。目前,已入住院民32人,其中五保老人20人,计生家庭老人12人。下步计划再投资50余万元,增建浴室、锅炉房、卫生室等配套设施,使养老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宜居养老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文明、更全面的服务,力争达到省市级养老院所标准。

二、调查摸底,落实政策

为做到全镇养老对象老有所养、不漏一人,镇政府专门下发通知,要求以计生家庭老人的生活、生产、住房、健康状况、经济收入和社会需求为重点,组织镇村干部对没有条件养老的对象进行彻底排查,宣传计生家庭养老政策措施。坚持以自愿为前提,居家养老与集中居住养老相结合,分别填写养老对象申请表。对于符合集中居住养老条件的对象,镇政府分别与其签定集中居住养老协议书,动员鼓励其集中居住养老,颐养天年。

三、制定制度,健全机制

针对居家养老、集中居住养老的实际,分别建立了养怀服务制度。对于居家养老对象,我们建立了“五包一”责任体系,要求包村干部、村干部、计生专干、协会会员、乡村医生和居家养老对象共同签订责任书,发放养老服务证和亲情服务卡,对所包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责任人每月至少慰问看望一次服务对象,及时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生产帮扶、生活照料、卫生健康、爱心护理、精神慰藉、娱乐关怀“六到位”。对集中居住养老对象,分别签订集中居住养老协议,建立个人档案,从吃、穿、住、医、乐、葬等方面全方位服务,确保吃的可口,穿的干净,住的舒适。镇政府每年免费为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年两次免费检查身体,每个床位都安装了呼叫器,确保有病能及时就医。在文娱活动经常化的同时,政府还出资为每人发放了一台便携式收音机,为每个房间配备了一台电视机,机关干部定期联欢,丰富了老人的文化生活。

四、强化管理,构建和谐

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以家庭关爱、多方参与、政府推动为主要内容的养老公约及财务管理、卫生管理、食堂管理等长效机制,突出了管理的人性化。同时把服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专门聘请了四名管理人员和一名厨师,全力负责老人的饮食起居,努力打造温馨和谐的宜居环境。

镇的计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与兄弟乡镇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加大对居家养老宣传力度,切实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坚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促使广大育龄群众从根本上转变旧的生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实施;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42.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7.020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7-0053-03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的现状

(一)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差异大

我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但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很不健全。2008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1891万人,参保率为36.06%,基金累计结余9931亿元,而农村养老保险年末参保人数仅5595万人,参保率为7.83%。当年领取养老金农民人数仅512万人。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差异大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付已达13933元,同年,农村人均年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付为1109元,城镇水平约为农村水平的12.56倍。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筹资方式不公平

2003年,全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征缴收入总额为2595亿元,加上各级财政补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44亿元,共有资金3139亿元,国家、企业、个人筹资比例分别为17.3%、59.1%、23.6%。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职工尚未参加个人缴费的社会养老保险,即这部分人的养老费用仍基本上是由国家财政或单位来提供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按照“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予以政策支持”的方式进行,自1992年试点以来,积累资金仅为259亿元,2003年养老保险收入仅为38亿元,政府、集体、个人筹资的比例分别为3.3%、14.7%、82%。

不可否认,农村家庭养老仍以老年保障为主要形式,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农民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在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的背景下,对农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统筹城乡养老保险的逐步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二、城乡养老保险的逐步统筹实施――基于芜湖市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全国已经逐步实施,本文就以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完善的安徽省芜湖市的城乡养老保险为例来说明城乡养老保险的统筹实施。

《芜湖市城乡养老保险办法》于 2009年9月1日起施行。其遵循“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易衔接”,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政策引导和个人自愿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筹资方式。参保范围是芜湖市行政区域内具有本市户籍满5年(不包括政策性安置、区划调整和婚姻等原因迁入的人员),未纳入行政机关和事业编制管理、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16周岁以上城乡居民。

(一)芜湖市城乡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和基金筹集

1.城乡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

芜湖市市区城乡养老保险基数为全市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为全市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其缴费费率为10%或15%。

60周岁以上的城乡居民可在2年内一次性缴纳15年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其中年龄每超过一年减缴一年费用(不满6个月不计,超过6个月按1年计),但缴费年限不得少于5年,参保人员从缴费次月起享受待遇。45―60周岁的城乡居民,参保正常缴费达到享受待遇年龄时,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可在养老保险实施后的2年内补缴不足年限的养老保险费;或者2年后参保以及未经许可中断缴费,达到享受待遇年龄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可延期缴满15年后享受待遇,对不愿延期缴费的,一次性返还个人缴纳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终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

城乡居民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补贴账户养老金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为每月45元。

2.城乡养老保险的基金筹集

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需要设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其来源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含集体补助)、财政补贴、利息、其它收入。财政补贴资金作为统筹基金。财政补贴的标准为:市财政以市区参保人数每人每年不低于60元;区财政以本区参保人数每人每年不低于120元,县和乡镇以本县参保人数每人每年不低于180元来定。越是人均收入低的补助金越多,具体标准由政府确定。各级财政补贴资金要于当年内一次性划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专户。个人缴纳和集体补助资金要于当年内一次性划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专户,个人缴纳和集体补助的资金全部划入个人账户,同时从统筹基金中按照当年个人账户划转额的30%记入补贴账户,个人账户按照规定计息,补贴账户不计息。

另外,芜湖市范围内农村居民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可对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给予适当缴费补助,农村居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收入优先用于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3.城乡养老保险的领取

已经缴费年限15年以上的满60周岁的参保城镇居民可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芜湖市建立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并且规定参保人员死亡后,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个人缴纳的城乡养老保险费可依法继承;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个人缴纳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扣除已享受待遇,如有结余可依法继承,同时享受丧葬费800元。

(二)芜湖市城乡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

1.与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

已经参加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尚未享受待遇的人员,自愿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可将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积累额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同时从统筹基金中按转入金额的30%记入补贴账户。并且按照选定缴费标准计算缴费年限。对不愿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将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积累额退还本人,终止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参加原农村养老保险已经享受待遇人员,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原待遇基础上增加基础养老金。

芜湖市城乡养老保险实施后,已经将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全部并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原农村养老保险业务停止办理,达到了城乡养老保险的基本统筹。

2.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衔接

因土地被征用、职业变动等原因,居民可以申请经批准可将城乡养老保险关系转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经申请可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和按规定转移的统筹基金分别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补贴账户,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作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并且逐步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范围之内。

总的来说,芜湖市的城乡养老保险得到了比较好的实施,乡镇居民特别是农民的老年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一次性缴费11000元的年满70周岁的老人可以每月享受300元的待遇,这对于农村地区的老人来说已经能够基本保障生活了。由于实施不久,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实施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改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实施的关键主要在于农村养老保险的完善和改进。鉴于发达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验和教训,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必须在人均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基础上才能有条件建立。

1.改造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个人积累制改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这种制度设计既可以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养老收入分配的互济性,保险共同分担风险的应有之义,也有利于人员的流动和转移,为城乡统一社会养老保险建设扫除客观障碍。个人账户的资金可以完全依赖保费收入,但社会统筹部分则可以由国家通过财政补贴获得,即通过社会保险税的收入在财政资金中专项列支,也是国家以工补农的重要措施。

2.按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办理保险。按行政区划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存在区域内一部分可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而相当多的人口由于收入水平低难以加入保险体系的问题。按收入水平划分群体,可以强制要求农村的高收入群体加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对只能维持温饱水平的,鼓励继续实行家庭养老或土地保障制度,对贫困群体,主要实行社会救助制度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城乡的区分界线已不是很明显,完全有条件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3.落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整合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设计与城镇企业相同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以土地换保障,对于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农民,可以根据其自愿,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组织下,将自己的土地经营权转让给政府有关部门,从而获得与城镇居民相当水平的基本养老金。

另外,在建立和完善我国城乡养老保险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失业等其他社会保险制度相配合,合理处理好养老保障和其他保障水平的关系,形成密切联系的社会安全网络。

(二)建立统一的城乡养老保险管理体制

省级以下的社会养老保险分为两个系统,即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系统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系统。当地县市社保部门既负责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具体业务活动,保管个人资金账户,也负责农村社保工作,管理个人账户。不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是分开的,各自有自己的一套管理体系,农村养老保险只实行县级统筹,在县级调剂资金余缺。

统一的城乡养老保险管理体制要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向城镇养老保险管理体制看齐,把两个分隔的系统合并成一个系统,甚至在有些方面重点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倾斜,在统筹层次上至少现在就应该提高到省级层次,能实现省级农村统筹的资金调剂余缺。县市级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分管个人账户,乡级社会保险机构作为县市级社保部门的派出机构经办具体业务,从事宣传市场推广。重视城市行政区划中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直接并轨到城市养老保险的工作范围。

(三) 建立完善的利于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实施的法律体系

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体制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承认、保护和实现。这是由社会保障的本质、特点和法律的性质及特性决定的。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史上,几乎都经历过城乡非均衡发展的历史阶段。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从城乡非均衡发展到城乡均衡发展的过程是整个国家资源,尤其是经济资源调整的过程,是资源向农业倾斜的过程,而这一过程要依法进行。因此,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潘育萍.完善城乡社会保险制度的思路与对策[J].政策望, 2009,(07) .

[2] 戴卫东.统筹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十个关键问题[J].现代经济探讨, 2009,(07) .

[3] 崔力夫.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考察报告[J].劳动保障世界, 2009,(05) .

[4] 童广印、 薛兴利.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路径与战略布置[J].特区经济,2009,(01).

[5] 岳宗福. 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制度设计与路径选择[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03).

[6] 贾纪磊.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J].沧桑, 2009,(03) .

[7] 鲁全.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和谐社会建设[J].山东社会科学, 2008,(10) .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篇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二、基本任务

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普遍展开,同时积极向农村社区推进。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国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管理体制和监督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社区依托乡镇敬老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资源,力争80%左右的乡镇拥有一处集院舍住养和社区照料、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1/3左右的村委会和自然村拥有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动和服务的站点。

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坚持依托社区。在社区层面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场所和服务队伍,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环境;坚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社区人文环境和老年人的需求相适应,循序渐进,稳步推开;坚持社会化方向。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地研究制定本地城乡社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规划,并把它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资源。各级政府应转变职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大投入,研究制定“民办公助”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业。各级政府要统筹考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运营管理等问题,合理配置资源。有条件的地区可针对性地设立专项资金,开设资助项目,探索适应当地特点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三)贯彻落实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现行关于养老服务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养老院类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对各类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免征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四)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要按照当地社区建设规划和老年人实际需要,协同各个部门,整合资源,在城市社区和大部分农村乡镇建设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等基础设施,大力推动专业化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体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等服务项目的开展,构建社区为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多种服务。吸引生活自理的老人走出家门到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接受服务和参加活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则采取派专人上门包护,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多种需求。依托城市社区信息平台,在社区普遍建立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系统等多种求助和服务形式,建设便捷有效的为老服务信息系统。

(五)加强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要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认真实施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科学界定居家养老服务中职业社会工作者的岗位和职责,加强对社工专业人才的吸纳与培养。同时,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改善和提高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等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

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地位和待遇。紧密结合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实行,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落实相应的物质待遇;对符合条件的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要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

(六)积极培育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按照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与企业、事业、社团分离的原则,对居家养老服务中能够与政府剥离的服务职能都要尽可能交给社会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去办,交给市场和企业去办。各级政府应积极培育、规范管理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服务模式。

(七)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制。各地政府应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在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受政府委托负责本辖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和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建立老年人信息库,老年人服务需求信息和社会服务供给信息,对享受政府补贴的居家老人进行资格评估;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相关资格进行审查,接受服务对象的服务信息反馈,检查监督服务质量。承担政府委托的其他养老服务事项。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篇7

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协调发展,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根据《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意见》(淄政发〔*〕53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区政府研究决定,自今年起在全区开展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要求和“先行试点、总结经验、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覆盖范围广泛、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资金来源多渠道,法制化、规范化、社会化的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引导农村居民逐步增强养老保险意识,逐步实现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并逐步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

基本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低水平、广覆盖、保基本的原则;坚持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为辅的原则;坚持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部分积累与部分现收现付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城乡社会保险统筹发展,城乡养老保险关系相衔接的原则。

二、主要内容

(一)试点范围。*年在般阳路街道办事处、商城路街道办事处、松龄路街道办事处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2009年总结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2010年在全区推开。

本意见适用于试点范围内年满18周岁的农村居民,其中年满18周岁不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为缴费人员,试点工作开展前年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为免缴费人员。

(二)参保办法。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以行政村(居)为单位集中参保。参保人员及参保金额,由行政村(居)集中填报收取,报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审核处理后,报缴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

(三)资金筹集。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组成。试点期间缴费基数为我区*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养老保险费按年度缴纳。

1、个人缴费。按照缴费基数的6%作为个人缴费最低标准。

2、集体补助。集体是否补助和补助比例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

3、政府补贴。政府补贴分为缴费补贴、领取补贴、养老补贴和计划生育养老补助四部分。

缴费补贴。政府对年满45周岁的参保缴费人员每年按缴费基数的2%给予缴费补贴。

领取补贴。参保缴费人员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时,年满60周岁不满70周岁的,政府按当年缴费基数的2%给予领取补贴;年满70周岁不满80周岁的,按当年缴费基数的4%给予领取补贴;年满80周岁的,按当年缴费基数的6%给予领取补贴。

养老补贴。免缴费人员年满60周岁不满70周岁的,政府按当年缴费基数的2%给予养老补贴;年满70周岁不满80周岁的,按当年缴费基数的4%给予养老补贴;年满80周岁的,按当年缴费基数的6%给予养老补贴。

计划生育养老补助。政府对农村独女家庭和符合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年满60周岁的,给予计划生育养老补助。

政府补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财政补贴资金应于次年5月底前拨至新型农保专用账户。

4、缴费人员年满45周岁未按期参保或中断缴费的,可于60周岁前补缴,按补缴当年的缴费基数×(个人缴费比例+2%)的标准补缴,补缴时政府不给予缴费补贴。

(四)领取办法和标准。新型农村保险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组成。参加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年满60周岁后,可申领养老金,养老金自年满60周岁的次月起领取。

1、月领取养老金=月个人账户养老金+月基础养老金

(1)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积累总额/139。

(2)月基础养老金分为三个档次:

年满60周岁不满70周岁的,月基础养老金=当年缴费基数×(5+基础养老金奖惩点数)%/12

年满70周岁不满80周岁的,月基础养老金=当年缴费基数×(7+基础养老金奖惩点数)%/12

年满80周岁的,月基础养老金=当年缴费基数×(9+基础养老金奖惩点数)%/12

(基础养老金奖惩点数=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增加点数-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扣减点数)

2、年满45周岁参保人员未按期参保或中断缴费的,按实际未参保和中断缴费年限每满1年,月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扣减0.3个百分点。

3、缴费超过15年的,每超过1年,月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增加0.3个百分点。

4、农村复退军人服役每满1年(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月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增加0.3个百分点。

5、农村独女家庭和符合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年满60周岁的,给予计划生育养老补助。其中,对独女户和独生子女伤残家庭夫妻的补助标准为本人月基础养老金实际计发额的100%,对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夫妻的补助标准为本人月基础养老金实际计发额的200%。

6、缴费人员在缴费期间死亡的,其个人缴费本息总额由合法继承人一次性领取。缴费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期间死亡的,死亡次月停发养老金,其个人缴费本息余额由合法继承人一次性领取。

(五)养老补贴计发。未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免缴费人员享受养老补贴,养老补贴计发标准根据每个行政村年满45周岁不满60周岁缴费人员当年的参保缴费率确定。

1、年满45周岁不满60周岁的缴费人员参保缴费率不足50%的行政村,本村免缴费人员不发放养老补贴。

2、年满45周岁不满60周岁的缴费人员参保缴费率达到50%不足70%的行政村,对本村免缴费人员按下列标准发放养老补贴:

年满60周岁不满70周岁的免缴费人员月养老补贴=(当年缴费基数×2%)/12

年满70周岁不满80周岁的免缴费人员月养老补贴=(当年缴费基数×4%)/12

年满80周岁以上的免缴费人员月养老补贴=(当年缴费基数×6%)/12

3、年满45周岁不满60周岁的缴费人员当年参保缴费率达到70%的行政村,对本村免缴费人员按下列标准发放养老补贴:

年满60周岁不满70周岁的免缴费人员月养老补贴=(当年缴费基数×5%)/12

年满70周岁不满80周岁的免缴费人员月养老补贴=(当年缴费基数×7%)/12

年满80周岁的免缴费人员月养老补贴=(当年缴费基数×9%)/12

4、农村复退军人服役每满1年(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养老补贴计发比例增加0.3个百分点。

5、农村独女家庭和符合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年满60周岁的,给予计划生育养老补助。其中,对独女户和独生子女伤残家庭夫妻的补助标准为本人月养老补贴实际计发额的100%,对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夫妻的补助标准为本人月养老补贴实际计发额的200%。

(六)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养老补贴计发比例、计划生育养老补助标准由区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

(七)参保人及基金帐户管理

1、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处负责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核算、发放、管理和指导工作;乡镇(街道、开发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负责本辖区参保人员的管理服务;行政村(居)负责本村(居)保费收缴、养老金发放及参保人员的日常管理。

2、行政村须于每月15日前,上报领取人生存状况,因延报造成的损失,由行政村负责。区农村养老保险处、乡镇(街道、开发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要加强养老金发放和领取人生存状况核查。

3、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中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领取补贴、养老补贴、计划生育养老补助记入统筹基金。政府补贴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按年度拨付。

4、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区级统筹,由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处统一组织征缴和发放。基金一律纳入本区财政专户,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专户储存基金按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计息。

5、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负责对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管理、发放等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6、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接受同级和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部门的审计。

7、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政府补贴和集体补助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8、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处,乡镇(街道、开发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各行政村(居)要根据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要求,建立专门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进行编号,分类管理。

(八)与其它养老形式的衔接。试点工作开展前,已参加原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尚未领取养老金的人员终止缴费,按本办法规定参加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达到领取年龄后,养老金分别计算、领取。试点工作开展前,已参加原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原养老金继续领取,其中,年满60周岁的另外计发养老补贴,不满60周岁的按本办法规定参保缴费。试点期间暂不办理转、退保手续。

三、组织实施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劳动保障局,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各试点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要根据本意见尽快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开展好试点工作。

(二)落实目标责任。建立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目标责任制,纳入对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区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区发改、公安、民政、财政、人事、农业、国土、城建、计生、审计、统计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有关工作。

(三)加大宣传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乡村农户,广泛宣传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优惠政策,提高农村居民对新制度的认识和参保的积极性。

(四)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充实人员,明确职责,强化培训,落实办公经费、设施,促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篇8

统分结合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磐安县高度重视养老事业的发展,建立各类集中养老机构10家,床位646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子女外出就业、打工、经商和求学愈来愈多,完全依靠家庭力量的传统居家养老受到严重削弱,有限的养老资源无法满足社会日趋强烈的养老服务需求,也不符合老年人偏向在家养老的传统观念。统分结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采取“日间统一照料、夜间分散居住”模式,具有不离亲、不离家,省投入、省心事,广受益、广覆盖,可灵活、可持续等特点,深受老人、家庭和社会欢迎。

不离家,不离亲。在家养老、安享晚年,是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受传统文化与居住习惯的影响,大多数老人喜欢选择在自己家里养老,希望与子女共享天伦之乐。建设统分结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解决老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导致的吃饭、洗衣等日常基本生活困难问题。同时,老人可以不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不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夜间分散居住,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契合中国传统养老观念,适应老年人养老的心理需求,比较容易为老年人所接受,成为破解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

省投入,省心事。从调查情况看,新建1家养老机构需要政府投入几百万元,每年人均运行成本上万元,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审批、建设。然而,利用现有房屋、闲置校舍、村办公场所等公共设施,改建1家200平方米以上,服务20名以上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配备厨具、洗衣、医疗等基本设施,政府只需投入20余万元。同时,统分结合模式,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据估算,年均3万元即可保障。建设统分结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仅投资额度小、建设时间短、花费精力少,而且解决了子女在外工作的后顾之忧,适合磐安这样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比较有限的欠发达地区发展。

广受益,广覆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子女外出工作就业增多,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吃饭、洗衣等日常生活照料严重缺失,成为了老年人家庭最基本、最常态的问题。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餐饮洗衣、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老人最基本、最迫切的生活需求服务,并面向社会不同层面的老人,不同于敬老院(局限于供养五保老人),不仅可以保障高龄、空巢、孤寡、贫困等特殊老年人的基本需求,还可以面向一般老年人提供一定的有偿照料服务。同时,统分结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模式,价格低廉,不需要老人太多的经费开支,绝大多数不太富裕,及至贫困的老人都有承受能力,服务老人面更广,受益老人更多。

可灵活,可持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少、模式多、方式活,尤其适合缺资金、缺服务、村庄分散的经济欠发达山区县发展。建设方式可单村独建,也可由位置相近、人口集中的村庄联建,如双峰多大皿、深泽多深泽等村。服务对象一般村可以重点保障高龄、空巢、孤寡、贫困等困难老人为主,部分中心村根据服务中心规模可兼顾特殊老人与一般老人的服务需求,少数村可以发挥中心村的辐射功能,采取“统一配餐、统一配送、统一托管”的服务形式,把更大范围、更多老年人作为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可因村制宜,分类服务,实施有偿或无偿服务,提供不同的服务项目。

统分结合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路径

根据全省“2017年底前实现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到2013年底,全县建成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家,到2015年底建成80家以上,到2017年底实现全覆盖。在具体建设中,坚持村级主体、社会参与,因地制宜、就近便民,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原则,实行“四统四分”方法,着力解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如何建问题。

统一规划布局,分步推进实施。科学规划服务中心建设布局,根据老人数量、经济基础、硬件设施、辐射范围等实际,以“大村统一布点、小村分享服务”的模式,对老人居住集中、服务需求较大的村,改造或兴建具备日间托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功能的居家养老中心;对规模较小村建立养老服务站、老年活动室或社区服务中心。合理确定服务中心建设村点,按照“就近、便利、安全、节俭”的要求,采取新建或利用星光老年之家、老年活动室、闲置学校、村级办公用房等公共设施进行修建、扩建或改建等方式,分类规划确定建设村庄。分步推进服务中心建设,选择老人人数较多、集体经济较好、硬件基础完善、班子队伍团结、辐射范围较广的中心村和规模较大村先行建设,再逐步推向一般村和规模较小村。逐步扩大服务覆盖范围,优先保障高龄、空巢、贫困等特殊困难老人的养老需求为主,再逐步向有服务需求的所有老人覆盖。

统一建设标准,分类梯度管理。由县民政局统一规划设计、乡镇集中指导、村级具体操作的建管模式,按照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以上,设有独立的办公室、图书阅览室、医疗保健室、文体活动室、日间休息室以及便民食堂(要求能同时容纳20名老年人就餐)等功能区的要求,统一标识,统一立面,统一设备,统一布置,统一制度,统一培训,统一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同时,本着“集中高效、充分利用、重点保障”原则,分类将老年人纳入服务中心,针对不同对象提供不同层次服务。如对采取户院挂钩、由亲属代为照料的五保老人,由服务中心提供无偿服务,经费从五保供养经费中列支;村(社区)内所有80周岁以上老人和城乡一类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60周岁以上的老人,由服务中心提供低偿服务;社区内60周岁以上自愿参加的老人,由服务中心实施有偿服务。具体收费标准可由村两委决定。

统一功能设置,分层满足需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作为村级为老服务平台,必须设立有便民食堂、医疗保健、文体活动、日常服务等基本服务功能的设施,以解决老年人最基本、最关心、最迫切的生活困难问题,为老人提供基本、必要的服务。对有条件的服务中心,针对老年人不同情况和服务需求,拓展家政保洁、日间托养、康复护理、邻里互助等服务功能,满足不同需求。如对高龄、失能、失智等无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采取上门服务方式,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洗涤、餐饮等服务;对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但需要照料的中高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对空巢、独居老人,提供心理咨询、精神慰籍等个性化服务。对辐射范围内村庄,采取统一订餐、统一配送、统一托管的方式,提供助餐、助浴、助急、助医等为老服务。

统一运行机制,分级合力关爱。坚持“政府主导、村级主体、社会参与”原则,积极完善多元化投入及运行机制,确保居家服务中心建设健康、可持续推进。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开拓思路,创新举措、主动作为,把养老服务行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来培育,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各类主体参与城乡养老服务行业投资,努力实现城乡养老问题取得新突破。实施“多元化”筹资机制,充分发挥村(社区)建设主体地位,结合秀美乡村建设、农房改造等工程,采取“财政出一点、上级补一点、社会捐一点、集体自筹一点”方式,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资金保障。通过开展社会帮扶活动,鼓励社会组织、个人、企业,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建立“互助化”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爱心人士、民间社团、各类志愿者群体等社会力量,通过开展党员公益日、志愿服务日等形式广泛开展尊老、爱老、敬老、孝老活动,合力推进新型城乡养老工作。

统分结合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保障措施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去年9月底在浦江召开的全市新型农村养老模式现场推进会上,金华市委书记徐加爱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领导,抓紧研究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广新型农村养老模式。因此,各乡镇、有关部门必须做到思想上真重视、工作上真负责、措施上真落实,全力抓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这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抓示范。各乡镇对照目标任务,抓紧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按难易程度、村庄规模选取确定首批建设对象,排出时间表与进度表,全力推进建设。在乡镇选点基础上,县民政局按照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口规模,每个乡镇落实1个创建示范点,通过组织学习考察、落实专人负责、重点倾斜扶持等举措,全力打造配套统一、服务过关、功能齐全、运行规范的不同类型样板,供推广学习。在示范点创建中,善于学习借鉴,勇于创新突破,积极探索“助养型”、“应急型”、“全托型”等各种服务模式,走独具磐安特色的新型养老之路。

出政策。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组织、协调等工作,并将社会养老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出台《关于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县里还将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意见》,落实专项资金,扶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用于补助运行管理经费。同时,着手组建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指导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规范管理和开展服务等工作。各乡镇要建立相应组织,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专人负责,安排落实资金,及时解决具体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明职责。建设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行统分结合养老模式,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系统工程,有关部门按照各自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县民政局切实履行牵头协调职责,做好整体谋划、管理指导、标准制订、监督检查等工作,切实建立起一套明确具体、科学规划的工作制度;县财政局负责做好政策资金的保障;县卫生局负责做好医疗卫生保障服务工作;县司法局负责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县农办、人力社保等部门负责做好养老服务机构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县教育、文化、体育等部门负责指导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县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负责组织青年志愿者、义工开展养老服务结对帮扶活动。

强考核。县政府把居家养老中心建设作为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要内容,纳入2014年重点工程实事,列入乡镇、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作为各级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的指导、督查、考核,着手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制度,确保服务机构发挥作用。各乡镇加强对辖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监管,村(社区)加强对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价。与此同时,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组织开展“道德模范”、“爱心模范”、“孝心模范”、“服务明星”等评选活动,弘扬尊老敬老养老孝老的优良传统,积极营造全社会人人关心养老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电商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