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出纳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16 19:38:16

村出纳个人工作总结

村出纳个人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产业集聚;劳动力转移;霍城县

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基于产业集聚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产业集聚对于有效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吸纳大量农业劳动力作用显著,我国的产业集聚区基本上都是由区域内的企业根据地区的特色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多是以生产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技术要求不高,对劳动者整体素质需求较低,因而对于长期从事农业而技术水平不高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来说,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就能在产业集聚区寻找就业机会。

1 霍城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2010年,霍城县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总数为8.117万人,其中主要包括五个镇,合计4.2737万人;七个乡和良繁中心,合计3.8433万人。转移来源、去向详细情况如下图1-1所示。

从转移去向来看,林果种植业、第二产业吸纳的转移劳动力最多,分别达到3.02、3.018万人,占转移总人数的66%,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较少。说明该县劳动力转移主要是农业内部和第二产业。由于霍城县近年来注重发挥县域资源优势,林果种植业发展较好,并不断调整进行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因而吸纳了较多的农村劳动力。(资料来源:霍城县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提供数据提供。)

2010年,霍城县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总数为8.12万人,其中转移至疆内为8.47万人,伊犁州内的劳动力为6.10万人,转移至伊犁州内的人数较多,占疆内的72%,说明农业劳动力大部分更倾向于选择在本地区甚至本县从事其他工作。转移至疆外仅有0.64万人。(资料来源:霍城县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数提供)。

2 霍城县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分析

2.1 产业集聚现状分析 2010年,该县乡镇企业营业收入338670万元,比上年增长8.7%;实现增加值51630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利润总额1256万元,同比增长7.5%;出货值完成2910万元,同比增长11.1%,农牧民人均收入乡企业部分1187元,比上年同期增50元。霍城县企业数量较多,主要是农产品加工行业,包括建材类产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其中:建材类加工企业有9个,年产值2.8亿元;食品加工类企业7个,年产值0.66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企业30个,年产值2.35亿元,(资料来源:霍城县乡镇企业局提供)。

2.2 产业集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分析 各类加工企业对农村劳动力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有效的转移到企业中,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下表2-1。

霍城县农副食品加工企业较其他企业数量多,形成了一定的集聚;从业人员数看,是建材类企业和食品加工类企业2到3倍,具有更强的吸纳劳动力能力。由于建材类企业和食品加工类企业个数较少,总产值较低,还未真正意义上达到集聚的规模,所以对劳动力吸纳的能力欠佳,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吸纳作用更强。

3 对策建议

3.1 产业发展定位应更具可持续性 从可持续的高度来看,该县产业发展定位应既能发挥资源优势,又能吸纳农村劳动力,使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劳动力吸纳能力同时提高。同时,该县应发挥资源优势,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要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不断延伸产业链,大幅度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使县域产业不断进步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县域的劳动力转移和总体发展贡献出力量。

3.2 针对少数民族加强语言培训 大力开展双语培训,让广大的少数民族劳动力实现转移并稳定就业,首先要突破的就是“语言关”,将对少数民族劳动力的双语培训工作纳入乡村两级的日常工作中,长期的、不间断的,甚至是反复的加以开展和强化,使其汉语水平至少达到能够熟练表达和基本领会的标准,因此,政府将不断充实各类培训机构的人员和师资力量,完善培训机构和设备。

参考文献

[1] 霍城县各类劳动力总数及就业情况报告[R].霍城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11

[2] 霍城县少数民族就业现状及分析报告[R].霍城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11

[3] 蒋翠.基于产业集聚的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2010

村出纳个人工作总结篇2

强化管理完善服务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某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民增收,加速小康社会进程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进程是关键。一、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大战略。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跨区域流动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新一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既为城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促进了城镇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又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随着农业技术进步,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农业和农村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弱,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农村社会治安的稳定埋下了隐患。当前,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民增收,成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二、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一)发展现状我县是一个典型的热区农业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增长较快,至20__年9月,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250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高速增长,使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更加艰巨。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来抓。通过加大劳务输出宣传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多方寻找用工信息,加强信息反馈和跟踪服务等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全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至20__年9月止,全县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524人(累计数),占全县剩余劳动力总数的52.2,仅20__年1至8月,全县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616人,其中,境外3人,省外456人,省内430人,县内2727人。(二)主要特点1、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于加工业和服务业。从转移的行业和领域来看,加工业和餐饮、批发零售等服务业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全县6524名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加工业和服务业的人员居多数。2、省内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地区。因受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就业机会和就业观念的限制,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于省内。全县6524名外出务工人员中,在国外实现就业的有7人,占总数的0.1;在省外实现就业的有1652人,占总数的25.3;省内州内实现就业的有4865人,占总人数的74.6。3、兼业性的短期转移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以兼业性的短期转移为主。农忙务农,农闲外出务工经商,转移的时间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少与外出务工收入的高低密切相关。在县内务工的人员大多属于此类。三、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转移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逐步得到了提高,但从整体来看,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还很低,与劳务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全县6524名外出务工人员中,高中、中专以上学历者有755人,占总数的11.6;初中文化有5069人,占总数的77.7;初中以下学历者有700人,占总数的10.7。(二)有组织转移的劳动力比重不高。目前由于我县劳动力市场还不完善,中介组织也不够健全,加上组织引导工作不到位,使得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式比较单一,通过政府部门、单位及中介机构组织输出的比重小,经过亲朋好友介绍或自主转移的外出务工人员占有很大比例。特别是在县内实现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多是自发的、分散转移,由劳动部门和其他机构组织转移的人员所占比例不高。(三)从业结构单一,层次低。从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所从事的行业看,大部分选择批发零售等服务业及加工制造。从业结构简单,就业面狭窄,且层次较低,外出务工人员多集中在以手工操作为主,技能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量大,工作条件差,报酬低。(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发展不平衡。受就业观念和经济纯龅挠跋欤馗飨缯蚺甯挥嗬投ψ乒ぷ鞣⒄共黄胶狻>孟喽月浜蟮纳角缯蚺謇投ψ平峡欤媒戏⒋锏陌忧缯蚺謇投ψ坡V?004年9月,农村劳动力转移快的乡镇已达1189人,而转移慢的乡镇只有108人。四、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分析(一)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低,综合效益差。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受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及历史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县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城镇化水平低,20__年,全县城市化水平仅为22.47,低于全州23.82的水平,导致城镇集聚和辐射功能弱。加之,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增加,使得城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延缓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二)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发展乡镇企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乡镇企业进入了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转折阶段,处于“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机制有所弱化,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减弱。(三)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全县5976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中,高中、中专以上学历者只有719人,仅占总人数的12;初中学历者有4946人,占总人数的82.2;初中以下学历者有311人,占总人数的5.2。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则更少。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低素质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领域和转移面越来越窄,转移难度加大。(四)农村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发展滞后。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我县劳动力转移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不通畅,各种劳动力专业市场和职业中介组织不完善,为农民外出务工服务的信息反馈、中介服务和管理工作薄弱。加之, 由于务工信息宣传传播方式单一,渠道不畅,农民不知道哪些地方有就业岗位,需要劳动力,对劳动力的素质有何要求等,外出务工还存在一定盲目性。五、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一)加快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二次创业”,推动工业化进程,吸纳富余劳动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速工业化进程,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按照“两结合、一提高”的要求,加快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二次创业”步伐,依靠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加大结构调整和改制力度。进一步抓好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引导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从传统单一的服务行业中突破出来,转向创新性、开发性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贮藏保鲜、包装运输上来,竭力开辟发展的新途径和新领域。把企业做大做强,吸纳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二)加强小城镇建设,推动城镇化进程。通过城镇化的发展带动产业的发展,促进中小城市规模升级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省、州把元谋作为次级城市发展的重要机遇,科学布局,合理规划,逐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重点城镇为区域经济次中心,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建设体系。最大限度发挥城镇辐射和集聚功能,不断开辟新的就业领域和岗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改革小城镇户籍制度,放宽农民迁入小城镇居住的限制,允许农民自主进城定居,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创造条件。(三)培育劳动力市场,加快信息网络建设。要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目标,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分级使用、分步实施”的原则,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起统一、完备、规范的现代劳动力市场,保证劳动力流动的灵活性,使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加快县、乡两级信息网络建设,畅通信息来源渠道。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点多、面广、信息渠道宽的优势,努力建成政府、中介组织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信息渠道网络。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加强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等在内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保障就业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四)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要根据劳务市场需求变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充分利用县职业中学、成人技校和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学校现有资源和设备,以技能培训为主,相关经济、法律常识培训为辅,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特长、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者,不断提升元谋劳务品牌,增强元谋民工的竞争能力。制定和完善农村教育长远规划,从抓好基础教育入手,落实好农村教育“两基”工作,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层次,从根本上改变低素质、低层次的格局,使未来的劳动者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劳动者。(五)加强管理,完善服务,推动劳动力转移工作健康发展。加强管理,完善服务是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劳动部门在劳动力转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制定转移输出计划,分解下达各基层组织,使我县劳动力转移工作步入有领导、有组织、秩序井然、高效运作的轨道。要建立健全县乡劳务输出组织机构,强化对外输出功能。重视并做好社会劳动力管理基础性工作,继续搞好全县劳动力资源的调查、预测和登记,准确了解掌握劳动力资源状况。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做到有序转移,帮助农村劳动力不断更新观念,克服“小富即安”、舍远求近、唯有家乡好、不肯远离家等“小农”思想,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要强化劳务输出全过程服务,建立外出劳动力档案,从信息收集、合同签订、证件办理到招收、培训、输送各环节,提供“一条龙”服务,逐步实现劳动力转移由分散自发、盲目流动向有组织、成规模向外输送。(六)切实保障务工者的合法权益。当前,外出务工人员遭受歧视,其合法权益难以受到保障的现象较突出。因此,必须建立和推行外出民工持卡务工制度,保证民工有序流动,为维护务工者合法权益奠定基础。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档案,定期收集反馈、跟踪了解务工人员劳动生活情况,适时向外出务工人员提

村出纳个人工作总结篇3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努力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村民委员会组织管理、村民群众共同防范”的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格局,全面加强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消防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坚持配套建设,公共消防设施与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坚持综合治理,夯实新农村火灾防控基础;坚持典型引路,积极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和做法;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开展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

三、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力争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实现农村消防工作机制健全,公共消防设施逐步完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基本建立,农民消防安全意识普遍增强,农村消防安全条件明显改善,农村防控火灾能力明显提高,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发生的目标。到年年底,全市100%的乡镇、40%以上的村按照省政府有关要求实现达标,武都区建立“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工作示范点分别不少于2个、4个、10个;其他县“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工作示范点分别不少于1个、2个、8个、6个、12个。

四、工作标准

(一)乡镇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达标标准。乡镇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组织健全,职责明确,制度完善,队伍建设到位,经费保障有力,工作秩序规范。

1、建立新农村建设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制度,落实专(兼)职消防管理员,具体抓好本乡镇的日常消防工作。

2、组建政府专(兼)职消防队,至少配备一辆轻型消防车或多功能消防摩托车及必要的消防器材。

3、编制并实施消防规划,建设地下消火栓、消防水池、消防水窖等消防取水设施。

4、将新农村建设消防宣传纳入创建县、乡镇、单位、文明村镇、评选文明户等工作,特别是在传统节日和乡村民俗活动期间,切实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提高农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二)行政村消防工作达标标准。

行政村达到“十个一”标准,即成立一个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建立一套防火检查巡查制度,签订一份消防安全责任书,制定一份防火公约,配备一批灭火器材,建成一支专(兼)职或义务消防队伍,明确一名专(兼)职消防工作人员,设置一处消防水源,制作一块固定消防宣传图板,张贴(刷写)一批防火警示标语。

五、工作措施

按照“立足实际、适当超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服务农村”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新农村消防建设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扎实开展新农村消防建设工作。

(一)构筑完善的农村消防工作网络。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公安、发改、民政、财政、安监、建设、农牧、水务、交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公安消防支队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统一协调、组织、筹划、部署全市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各县(区)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组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定期研究解决本地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二)加快农村消防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结合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加强行政村消防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将消防安全布局、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消防通信、消防装备、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等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总体规划。

(三)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要将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村庄整治、畅通工程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新农村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区域为各乡镇、工业园区、中心村、人口密集的自然村等。新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为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当将消防站、消防通信等纳入建设内容。各乡镇的消防水源以室外消火栓为主,没有条件设置室外消火栓的地方要结合当地实际,通过修建消防水池、水窖,借助水塔或天然水源解决消防车(泵)取水问题。消防车通道的设置应满足火灾时消防车通行的需要。

(四)提高农村火灾防控水平。除两当县外,其余8个县(区)要各组建2支农民专职消防队,各购置2辆多功能消防车,招录专职队员,并确保正常的维持性经费拨付到位。公安消防部门要会同公安派出所对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并制定落实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在火灾接警出动、协同作战、组织指挥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对其日常执勤战备、火灾现场处置等方面进行指导,不断提高社会消防组织的实战能力。

(五)广泛开展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各县(区)政府要结合村民生产生活实际,制订村民防火公约。在农村集市等人员聚集场所设置明显的消防警示性标志或宣传标语。要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宣传手册、报刊、电影下乡、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组织村民进行灭火演练,不断提高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教育部门要将消防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给每个学校配备挂图、音像制品等消防宣传资料,建立固定的消防宣传牌(栏),每个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教育活动。宣传部门要配合冬春防火等消防专项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防火宣传。

(六)整治火灾隐患。各县(区)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农户电气线路、炉灶进行改造和规范,推广使用沼气,减少致灾因素;对以易燃建筑材料为主体、木结构建筑集中连片的村庄,结合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开展整治,提高建筑耐火等级,打通消防通道,拓宽防火间距,消除火灾隐患。加强对村庄、驻乡镇和村庄的企业及单位消防安全检查,大力整治“城中村”、“出租屋”和公共娱乐场所的火灾隐患,对危及公共消防安全的易燃易爆单位限期搬迁。

(七)落实防范措施。加强对农村新建、扩建工业项目的消防安全审批,防止将火灾危险性大的生产企业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加强对农民新建房屋的消防监管,防止产生新的火灾隐患;开发、应用适合农村特点和农民消费水平的阻燃、耐火建材,提高建筑耐火等级;针对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建筑特点、生活习惯,研制和推广适合农村地区的消防车、消防泵等消防器材装备,提升农村防灾减灾水平。

六、工作职责

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农村公共消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审批、核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时要统筹考虑农村消防设施需要。未将公共消防设施纳入建设内容和项目总投资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发展改革部门不予审批、核准。

财政部门要结合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将村镇消防规划编制、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农村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宣传及农村消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公安部门要将消防工作纳入农村建设内容,充分发挥基层派出的所消防监督责任,大力整治农村火灾隐患。要将农村消防室和警务室同步建设,配置必要的消防装备。要充分调动驻村民警开展消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壮大农村消防自治组织,推广联户联防制度,不断夯实农村火灾防控基础。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公安派出所消防工作的指导,做好农村消防规划的编制,审查工作,组织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项目的验收,对不能保证正常使用的农村公共消防设施,要通知并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维护、保养。要严格执行对农村新建、扩建工业项目、公共建筑、营业性场所的消防安全审批,从源头上控制火灾隐患。

建设部门要加强村镇建设的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部《农村建筑防火规范》等建设规范标准。合理布置农村地区新建的居住点,配套建设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做好农村建设防火工作。规划部门要将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确保与城乡总体规划、村镇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同步评审、同步实施。国土部门要将消防行政审批作为农村地区新建厂房、仓库、农家乐等公共用房前期设计计划的前置条件。

民政部门要将农村火灾救助纳入社会救助体系,对因火灾造成的困难群众提供必要的生活救助。要向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提供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住所。

交通部门在落实“十一五”交通规划和制定“十二五”交通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村公路在通行宽度、承重荷载、拐弯半径、取水通道等方面满足消防车的通行要求,将消防车道的技术要求纳入农村道路建设的技术标准,确保全市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公路符合消防车通行要求。

水务部门在新建和改造各类水利工程时,要统筹考虑消防用水的需要,在实施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时,要合理布置储水池,兼作消防水池。在新建和改扩建中心镇供水工程中,会同公安消防部门完善市政消火栓等消防取水设施。

农业、劳务部门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培训、农技服务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和农村后备劳动力战略培训等培训内容,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将消防知识纳入中小企业管理培训内容,提高企业管理和从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公安、消防、农牧、安监等部门要定期对乡镇领导、安监人员、村委会干部和安全员定期开展消防知识和消防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乡村带动家庭、干部带动群众、重点人员带动一般人员的目的,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七、工作步骤

(一)组织准备阶段

各县(区)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相应职责,确定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责任人;对辖区100%的乡镇和40%的行政村开展消防达标工作,确保年底一次性通过验收。实施方案制定和组织机构建立情况于4月15日前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公安消防支队)。

(二)工作开展阶段

各县(区)政府要按照省政府制定的乡镇、行政村消防工作达标标准,组织各相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完成达标乡镇、行政村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消防宣传教育和消防安全管理等软、硬件方面的建设任务,确保取得实效。在达标工作开展阶段,各县(区)政府要于7月15日前将阶段性工作开展情况书面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初步验收阶段

各县区组织验收组对各乡镇新农村消防工作达标情况进行初步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乡镇落实措施,限期整改。

(四)总结验收阶段

市政府组织联合验收组,结合全年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考核,对各县(区)落实新农村消防建设工作情况进行验收,同步做好查漏补缺,整改提高工作,准备迎接省政府验收。

八、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各县(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新农村消防工作对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农村消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牢抓住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提高农村消防工作水平,增强农村抗御火灾的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积极配合,形成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合力。各县(区)要认真分析本地农村消防工作的特点和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措施和办法,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相互支持,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全面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三)加强考核,加大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推进力度。各县(区)要把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列入消防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文明村镇创建的重要内容,强化考核,落实奖惩,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村出纳个人工作总结篇4

孟加拉国有一家专为穷人贷款的银行――乡村银行(GRAMEEN BANK),穷人不需提供抵押担保即可贷到款,被人们称为“穷人银行”。它不仅在孟加拉国农村广受欢迎,在国际上也被认为是较成功的一种扶贫模式,并在世界60多个国家得到推广,我国小额贷款扶贫方式也吸收了它的经验。结识乡村银行创始人、行长・尤纳斯教授并了解该行的经验,是我在孟加拉国工作期间值得回忆的一件事。

结识尤纳斯教授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到孟加拉国不久,在招待会上偶然见到一位50开外的知

识分子模样的人。他中等个子,戴一副眼镜。我迎上去和他打招呼。当他知道我是中国大使后显得十分高兴,他说:“我们是小额扶贫贷款的银行,实力有限。”

几个月后,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访问孟加拉国。访问期间,她参观了孟加拉国乡村银行,会见了尤纳斯教授,并表达了对乡村银行扶贫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卡莉达・齐亚总理举行招待会,我作为中国大使同夫人应邀出席。卡莉达和希拉里发表了讲话,对乡村银行在扶贫方面的成就大加赞扬,称赞乡村银行创建人尤纳斯教授是用小额贷款方式扶贫的先驱,为穷苦人群提供了摆脱贫困的新选择;她们特别强调乡村银行使农村妇女成为改造生活的新角色,是穷困妇女自我解放的又一条成功途径。她们的讲话引起了我对乡村银行和尤纳斯教授的重视和尊敬。

再次见到尤纳斯教授是在1995年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之后。由于乡村银行在扶贫工作,特别是帮助妇女脱贫方面的成就,尤纳斯教授被联合国秘书长任命为北京世妇会的国际顾问组成员,同时被选为国际持续发展理事会成员。尤纳斯出席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后回国,我和夫人当时正巧结束休假从北京返回使馆,我们在达卡机场相遇了。

农村的现实使他走向穷人

不久,尤纳斯教授邀请我到乡村银行做客。在乡村银行总部大楼的行长办公室里,我和尤纳斯教授进行了一次友好交谈。

尤纳斯教授介绍了自己办乡村银行的经过。1969年他在美国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一度在田纳西州立大学任助理教授。1971年孟加拉国宣布独立后,他怀着服务祖国的满腔热情回到家乡吉大港,在吉大港大学经济系任教授。他说,每当他从家里走到学校经过附近农村时,都会感受到现实与自己所学的知识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到处是穷人,农民们过着极其贫困的日子,特别是1974年发生后情况更加严重。于是他决定帮助穷人。

尤纳斯教授曾在学校附近的村庄里看到一个妇女在编竹椅,她的本钱是向高利贷商人借的。按合约,她的竹椅必须以每把5.5塔卡(孟加拉国货币,当时与美元比价约40∶1)的价格卖给那个商人,自己只能挣到0.5塔卡。而全村与这名妇女干同样活的共有42人。他想,要是穷人能借到一笔低息贷款做本钱,不就可以挣更多的钱,逐步改变命运吗?他找了几家银行,甚至找到政府部门,希望他们同意贷款给村里的穷人,但得到的回答却如出一辙:穷人还不起债,把钱借给他们等于打水漂!

1976年尤纳斯教授以自己的薪金和财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1万塔卡(当时约合300美元),开始给这个村的农户做小额贷款。这些农户从他手里贷了款做买卖,逐步赚了钱,都还了贷款。随后贷款范围扩大到邻村,贷款农户从不到100人增加到4.5万人。多数农户在他指导下生活逐步有所改善。这个时期是穷人银行的实验阶段,也恰恰在这时他萌生了自己创办一家专门向穷人贷款的独立的乡村银行的想法。

1983年,乡村银行正式成立。尤纳斯辞去了大学教授的工作,专注于乡村银行的事业。开始时他们仅十几个人,但由于银行的功能符合贫困农民的需要,办法可行,它便很快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贷款户1990年为85万,1993年达150多万,2000年已增至370多万。其中98%~99%的贷款户都按时还贷,90%的贷款户生活得到改善。乡村银行在全国一半以上地区设立了分行,每个分行下设120个~150个支行,每个支行负责10个~15个中心(基本上是一个村),每个中心下设若干小组。工作人员增加到1.2万多人,贷款总额达40多亿美元。

尤纳斯教授还陪我参观了乡村银行总部大楼。银行下设行政、计划、研究、开发等部门,无论是其机构设置还是大楼建筑的气派,都堪称孟加拉国一流的大银行。

“我的哲学

是帮助穷人自立”

不久,尤纳斯教授应邀到中国使馆做客。他说,乡村银行的成功驳斥了所谓穷人不能还贷的说法。他指着茶几上的盆景说:“穷人就像盆栽小树,它和参天大树没有根本不同。盆栽小树长不大,只是因为没有发展的条件;一旦有了条件,它就能成长为参天大树。乡村银行就是要为穷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当然,单有小额贷款只能帮助他们逐步摆脱贫困,必须要有适宜的社会环境,他们才能更加富裕。”

他说:“我的哲学是帮助穷人自立。乡村银行不能仅仅给贷款人鱼吃,而是要求他们会钓鱼。我给许多穷人贷过款,但从未给乞丐施舍过一分钱。我曾要求每个工作人员争取找一名乞丐做贷款者,让他成为能还贷的自食其力的人。”

根据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银行第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是乡村银行正常运转的关键。由于乡村银行的利率高于商业银行,所以有能力付给工作人员较高薪酬,能吸引素质和能力较高的人才,保证银行系统的高效运转。

尤纳斯介绍说,乡村银行不是一个慈善救济机构,而是一个商业机构,一个在市场上运作的经营机构,因此必须按市场规则办事。乡村银行的盈利模式启发了孟加拉国的金融企业界,迄今已有上百家金融服务公司模仿乡村银行的做法,它们服务的农户也已有几百万。

参观乡村银行支行

几个星期后,尤纳斯教授陪我去达卡北部一个乡村银行支行参观,因为当地借款小组当天开月例会。支行办公室就在开阔的田野间,一长排平房隔成许多房间。

该支行下属135个中心,近两千贷款户。开展贷款六年来,90%以上的农户通过贷款增加了收入,有几十户已买了卡车或摩托三轮车。

贷款工作主要通过贷款小组进行。小组由五名借款人组成,组长由选举产生。借款人在获得第一笔贷款时,首先以贷款的1%购买银行的一份股权,从而成为银行的主人;同时,扣下贷款的5%作为小组基金,即还贷保证金。小组每月开一次例会,开会时每人要交清利息(利率约20%),如有人不交,即动用小组基金填交;每人都要定出用贷款赚钱的计划,并要经小组讨论通过。尤纳斯教授说,这种小组联保的办法是促使借款人互相监督、不至懈怠的主要措施。当然,由于各种原因,银行也出现了2%的呆坏账。

该支行有七名工作人员,包括培训员、会计和一名经理。每人都要联系十多个村子,他们的敬业精神十分可嘉。贷款小组的月例会在贷款小组长的家里举行,五名组员席地而坐,除乡村银行的工作人员是名男士外全是妇女。她们挨个发言,都很简短,讲完就交钱,工作人员收钱登记并给收据。出了会场,使馆懂孟加拉语的同志说,发言者都说了过去的一个月内主要做了什么生意,是否赚了,然后交利息;有的人又贷了一笔款。

临别时,我问为什么出席会议的都是妇女,支行经理说,由谁做代表是每户自己定的,而贷款者94%是妇女。尤纳斯教授笑着说,乡村银行被外界说成是妇女

解放的先驱。

启动扶贫合作

我和尤纳斯教授多次探讨过小额信贷扶贫在发展中国家推广的问题。我建议乡村

银行考虑与中国有关方面开展交流合作。他说,乡村银行经常接受国际机构的委托举办培训班,接受各国团体和个人来考察交流。不久,中国社科院派来几名同志参加了乡村银行的培训班。

我在任的最后半年,国内根据使馆的建议派出了外交部扶贫办公室考察小组前来孟加拉国考察。尤纳斯教授还应邀到使馆与外交部考察组同志见面,双方就乡村银行在中国推广其经验等问题交换了意见。由于外交部承担着支持云南省麻粟坡县和金平县的扶贫工作,因此很快将这一信息转达给了云南省。云南省对此高度重视,派出省扶贫工作代表团访问了孟加拉国乡村银行。

尤纳斯教授对此十分重视,表示愿向云南省提供一笔启动资金,帮助其开展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双方的合作很快进入实施阶段,并且获得一定成果。

村出纳个人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 自我接纳;主观幸福感;农村大学生

Relationship of Self-acceptanc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Rural College Students. Cheng Wenwen, Zheng Xue, Sun Peizhe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self-acceptanc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rural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320 rural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Self-Acceptance Questionnaire(SAQ) and Index of Well-being Questionnaire. Results ①There exists difference among rural students in self-acceptance. Besid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rt students and science students in index of general affect is significant. ②The self-acceptance factor(SA) and self-evaluation factor(SE) are both related significantly to subjective well-being(SWB) among rural college students. ③The varianc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that can be explained by self-acceptance and self-evaluation is 0.234. Conclusion The self-acceptance and self-evaluation have some predictive validity for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rural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Self-acceptance; Subjective well-being; Rural college students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1]。自我接纳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具有的所有特征,都乐意去了解、去面对,并且无条件的接纳。自我接纳是个体自我客观化的能力,也是获得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美国心理学家Ruff就认为,自我接纳是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之一。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经济水平、生活学习环境等都有很大差异,其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接纳状况如何,是一个很值的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大的背景下,了解农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接纳的状况及关系意义重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曲阜师范大学农村大学生320名进行问卷测试,剔除不合格问卷,得到有效被试310名,其中文科学生173 人,理科学生137人。

1.2 测试工具

1.2.1 自我接纳量表(SAQ) 使用丛中、高文凤编制的自我接纳问卷。SAQ分为4个评分等级,包括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2个因子。SAQ及其自我接纳因子、自我评价因子均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2]。

1.2.2 幸福感指数量表 使用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Index of General Affect,Campbell et al,1976),测查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它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2个分问卷。前者由8个项目组成,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情感的内涵;而后者仅有一项。每个项目均为7级计分。计算总分时将总体情感指数表之平均得分与生活满意度问卷的得分(权重为1.1)相加。量表总分为总体幸福感指数的平均分与生活满意度的得分相加,得分越高表明幸福感水平越高。总体情感指数与生活满意度的一致性为0.55[3]。

2 结 果

2.1 农村大学生自我接纳、主观幸福感基本状况 农村大学生在总体自我接纳上的平均得分为41.11,标准差6.768,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378,P

农村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平均得分为10.293,标准差2.073,无性别差异。农村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和总体情感指数上的平均得分别是5.333和4.960,标准差分别为1.330和1.038。农村大学生的总体总体情感指数存在文理差异(t=2.092,P

2.2 农村大学生自我接纳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由表1可见,自我接纳及其2个因子(自我接纳因子与自我评价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及其2个因子(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具体来说,自我接纳因子与总体情感指数(r=0.362,P

2.3 主观幸福感在高低自我接纳组上的得分及差异 将310名大学生按总体自我接纳的得分从高到低排序,由高到低取总人数的27%作为高自我接纳组,由低到高取总人数的27%作为低分组,然后比较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在主观幸福感上得分的差异,结果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自我接纳高分组在生活满意度、总体情感指数,主观幸福感上的得分均高于低分组且差异显著(P

2.4 自我接纳因子、自我评价因子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 以自我接纳因子、自我评价因子为自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回归方程。所得结果见表3。

研究结果表明,回归方程从总体上来说是显著的,可以解释23.4%的总体差异(R2=0.234,F=46.799;P

3 讨 论

3.1 农村大学生自我接纳、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大学生自我接纳与自我评价都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的自我接纳与自我评价要好于女生。研究者认为,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地位有关。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父子联名谱牒维系的诸多家支共同组合而成的男权社会。在这种尊卑有等、唯上是从的社会环境中,男性成为家庭、社会的主宰,女性所受的排挤、压抑、束缚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4]。在社会角色范畴中,女性一直担当着依附品的角色,女性地位比较低下。虽然随着民主化的进程女性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女性地位低下的意识还存在一些痕迹。尤其是在农村,传统重男轻女封建思想还有残余。这必然会对农村女性大学生的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与何瑛针对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的研究结果一致[5]。农村大学生的总体情感指数存在文理差异,理科生的总体情感指数显著高于文科生。原因恐怕与传统观点认为的理科内容相对文科内容而言更实用有关。理科专业要求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能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6]。文科学生接触的文学性浪漫性材料多,更易多愁善感。

3.2 农村大学生自我接纳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大学生自我接纳与主观幸福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自我接纳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都呈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高自我接纳者生活满意度更高,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其主观幸福感更高。低自我接纳者则相反。自我接纳得分高低组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得分出现了差异,并且在总体情感指数上的差异最大,这可能是因为自我接纳与主观幸福感都有情感体验的成分,因此在情感因素上表现出更大的差异。回归分析结果近一步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对其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这些结果都与我们的假设一致。人类不仅寻求维护自我,而且要发展一个圆满的自我,一个能确实而有效地适应实际生活要求的自我。这种加强自己对本身价值的知觉作用,就是自我接纳,即个体能但然地接受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不因无法改变的缺陷而苦恼,不会使其成为个人心理上挥之不去的阴影,更不会让它妨碍自己的生活,人生态度乐观、积极、向上。要提高农村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应先让其学会接纳自我。大学生只有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善待自己,接纳自我,超越自我,才能体验到更多的主观幸福感。

4 参考文献

[1]Diener E, Eunkook MS, Richard E, et al.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Progress. Psychology Bulletin, 1999,12(5):276-294

[2]丛中,高文风.自我接纳问卷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1):20-22

[3]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84~86

[4]李明杰.中国古代传统女性地位之我见――浅析道教对妇女的尊崇思想.引进与咨询,2004,2:16-17

[5]何瑛.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重庆师专学报,2000,19(2):35-38

[6]张积家.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成功恐惧研究.应用心理学,2002,8(2):18-22

村出纳个人工作总结篇6

一、全县农村低保基本情况:

全县8个乡镇,90个村、11个居委会(社区),总人口180977人,其中农业人口134300人。从20__年7月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以来,截止到20__年6月30号,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3198户,6524人,累计发放保障金876.98元,人均补助标准每月50.20元。享受农村低保政策的困难户占全县农业人口总数的4.6%。

二、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低保保障面过小,实际保障人数与符合保障条件的人数有一定的差距。据调查统计,全县年收入在保障标准800元以下的约8000人左右,占农业人口的5.3%,而省确定我县的保障比例为3.5%,并以此确定救助规模,下拨救助资金。我县实际保障人数为6524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6%,超出了省确定贫困县保障比例的1.1%,但按照本县的贫困情况还有1500人左右应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

2、农村低保对象的补助水平偏低。我县是按照国家、省政府要求确定保障标准为800元,全县目前月人均补助水平50.20元。由于物价水平较高,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特别是粮食、食用油及生活用品价格的增长,增加了农村低保对象生活困难程度,使现行低保标准很难保障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3、政策把握不严,程序不规范。一是极少数村在村级评议中,评议程序不规范。如有的村实行评人不评户,举手表决,拉帮结派、评议人数不符合要求等,所以不能确保评议对象的公正性,同时还存在以户为单位不全户纳入、保障对象分类不准确等问题。二是个别村仍然存在“关系保”、“人情保”现象,将不符合农村低保政策的对象纳入农村低保。如,照顾村工作多年的退职老干部,将其纳入保障范围;把长期上访对象纳入农村低保,作为解决上访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子女长期外出务工或有一定赡养能力的子女不赡养老人,而老人又独居且生活相当困难的,将其纳入农村低保。三是乡镇评审把关不够严格,对暴露的问题不认真组织核查,导致上访户屡见不鲜。

4、基层工作力量薄弱,工作量大。农村低保面广,涉及千家万户,乡镇民政办具体操作,严重存在着人手力量不足。村级又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人员少,任务重,对低保工作的进一步规范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农村低保工作中的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村低保工作的组织领导,农村低保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群众性强,工作量大,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乡(镇)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政策、严格程序,抓住入户调查、村级民主评议、公示、乡(镇)集体审核等关键环节,把符合农村低保政策、生活最困难的群众纳入农村低保给予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目标。

2、加强政策宣传的力度,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群众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广泛参与。我们通过新闻媒体、会议、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做到政策公开、透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加强队伍建设。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和保障民生,把实事办好,准确把握政策,严格管理程序,有效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增加乡(镇)农村低保工作人员,提高低保工作人员素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完成党和人民赋予“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民政使命。增强低保管理人员“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意识和“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的责任意识,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务实、纪律严明的农村低保工作干部队伍。

4、改进申报程序,严格政策、严把村级评议、公示关。

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的通知(鄂民政规[20__]1号)和《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__县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兴政发[20__]18号)的文件精神要求,一是改进申报受理程序,实行本人申请,乡(镇)受理、乡(镇)干部入户调查、乡(镇)驻村领导干部参与村级农村低保民主评议会议。二是实行票决制民主评议,对符合条件的,召开村(居)民代表会议或评议小组会议实行票决制评议、村级公示7天,无异议的经村审查签署意见后上报乡(镇)审核。三是乡(镇)实行城乡低保审核领导小组集体审核报县级审批。四是县民政部门接到乡(镇)上报的材料后按上报保障人数的20%以上进行抽查,实行集体审批,将审批结果通知乡(镇)进行常年公示。五是农村低保金纳入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实行社会化发放并网上公示。六是加强动态管理,对已享受的农村低保户进行年度全面核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公示。准确把握政策,严格管理程序,有效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农村低保对象进出有序的动态管理。七是对来信来访对象及时按政策处理。

4、做好扩面工作。

根据20__年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提出“要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群众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的工作目标要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的重点是保障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特别困难的农村居民。20__年全县将农村低保新增扩面1500人,根据全县各乡(镇)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人口比例

村出纳个人工作总结篇7

北京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将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并专门下发通知,明确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原则,对这项工作的实施范围和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等作了具体规定。现将《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京政办发〔1995〕107号)转发你们,供参考。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保障本市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意见的通知》(〔1995〕51号)文件精神,按照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要求,市政府决定,加快建立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任务和原则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从本市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以自我保障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应参加人数50%以上。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为目的,坚持保障水平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坚持农民自愿参加和政府组织引导相结合;三是资金筹集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四是建立个人基金帐户,自助为主、互济为辅;五是继续提倡家庭保障养老,坚持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保障相结合;六是适应农村务工、务农、经商等各类人员的特点,采取标准有别,统一管理。

二、实施范围(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对象:农民、乡镇企业职工、乡镇招聘干部、民办教师、乡村医生、义务兵等农村各类人员。

(二)目前暂不具备建立全体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可先在村干部、乡镇招聘干部、乡镇企业职工、民办教师、乡村医生、个体经营者等有固定收入的人员和独生子女父母、义务兵、移民等对象中进行。

(三)农民以村为单位组织参加保险;乡镇企业职工以企业为单位组织参加保险;乡镇招聘干部、民办教师、义务兵等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参加保险。上述人员的养老保险实行统一制度,统一管理。

三、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一)保险基金的筹集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个人缴纳部分要占一定比例,一般不得低于保险费的50%。集体补助的数额或比例,由乡镇、村或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经济条件确定,可从村或乡镇集体经济积累或乡镇企业利润中支付;乡镇企业职工的补助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税前列支,具体办法按京税(92)616号文件规定执行。乡镇招聘干部的补助,由乡镇政府统筹解决。

(二)缴纳保险费的年龄以参加劳动并获得收入为起点,一般为18周岁至60周岁。

(三)保险费缴纳标准实行多档次,各区、县人民政府根据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规定和本地区经济承受能力规定缴纳标准,并根据情况,选择较长时间集中缴纳、按季或按月缴纳的办法。保险对象缴费允许在经济状况好时多缴;经济状况不好时适当少缴;遇有自然灾害,经批准停缴,恢复生产后,继续缴费。缴费时间可连续计算。

(四)建立个人养老保险基金帐户,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和集体补助记在个人名下,用于个人老年生活保障。

四、养老金的给付(一)养老金一般从满60周岁开始领取直至死亡。领取不足10年死亡的,保证支付10年。保证期内的养老金余额由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继承。入保60周岁以前身亡的,个人缴纳的全部本息按有关规定退还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无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的,按有关规定支付丧葬费。入保人领取的养老保险金在国家没有明确规定之前,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养老金的领取标准,根据个人积累的资金总额和一定的预期领取年限确定,按月或按季领取。

(三)入保人迁居异地,应将其保险关系连同缴纳的保险费本息转入迁入地的农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若迁入地尚未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原所在地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应将其个人缴纳的保险费本息按有关规定退还本人。

(四)入保人转为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或公务员的,可将其保险关系连同个人缴纳的保险费本息和部分集体补助金转入其新的养老保险管理机构。

(五)养老金的权益不得转让、抵押。

五、保险基金的管理与监督(一)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挪用、平调和侵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不得直接投资。保险基金应由农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在指定的金融机构设立专门帐户进行管理,专款专用。

(二)养老保险基金以县区为单位进行核算和管理。

(三)养老保险基金所得利息和收益并入基金。

(四)各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编制养老保险基金和管理服务费的收支预决算,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五)养老保险基金要在保证给付前提下,根据安全、保值增值的原则进行运营。主要途径一是购买国家 债券;二是存入金融机构,按民政部有关要求保值、增值。养老保险基金及增值部分不计征所得税。

(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费由县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一次性提取,提取比例为当年收取的养老保险费总额的3%,不计征所得税。具体管理使用办法按国务院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六、管理机构(一)要建立健全各级农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各级民政部门要根据国务院有关社会保险分工的规定,发挥好职能部门的作用,在负责制订有关规划和政策,组织人员培训,努力提高专业干部素质等方面,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保证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营。

(二)各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和承办本级农村养老保险业务。

(三)在市、区县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由有关方面组成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监督机构,加强对养老保险工作的领导和基金使用的监督。

村出纳个人工作总结篇8

一、财务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其一,财政的旧模式已被打破。以前,财政的财务管理模式一直实行的是省财政厅统一制定的总会计、总出纳制度,下面分设:预算会计、农财农税会计、统管会计等专业会计。其运作机制是总会计、各专业会计、总出纳之间相互管理、相互制约,这种管理模式较为合理、成熟。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与农业税取消乃至周转金的冻结,财政所财政业务量大大减小,其功能与作用也随之减小。尤其是后来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后,又实行“乡财县管”,打破了财政所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与机制。预算改为“乡财县管”,农税取消等,“乡财县管”与“公共财政”的建立,使乡镇财政与农村财务的联系更加紧密,对农村财务的参与和管理也显得十分必要。

其二,农经的“双代管”模式尚待规范与整合。农村财务“双代管”,按要求要成立代管中心,且有一套独立而完整的设计,而这套设计,在基层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目前,农经的财务管理呈现两个问题:一是管理运作不规范。实际操作中,农经的财务管理采用名为管账、管资金的“双代管”,实为记账的代而不管。如代管中心的会计与出纳出现会计不管出纳、不对账。即会计核算放弃了“银行存款”(或“专户存款”),全部以“现金”科目核算,与出纳的代管资金――专户存款混淆,失去了会计对出纳账目的控管。由于出纳专户存款――代管资金不受会计管理与监督,使其所管资金存款,实际成为村报账会计的专管。二是人力、物力、财力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改革使人员减少,而工作专班与岗位并没有减少。人员分工需要整合,但各自的要求与做法,难以兼容与融合。物力、财力――办公资源,也因模式与专班分设而受限与分隔,得不到有效整合,农经工作效率也就大打折扣。

二、新管理模式构想与创新整合

第一,打破格局,实行完全的合署办公。一是整合人员。财政所、农经站合并后,人少事多,整合人员有利于更好地应对工作。因此,要转变观念,在全所范围内因势利导,用人所长,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二是整合办公资源。要整合房屋、办公设施及用品,要从工作出发,合理调配办公资源,以实行现有的办公资源最大效益化。三是统一财务管理。“零户统管”与农村财务“双代管”,都可看作是为地方的单位服务,其财务管理的核算不需要分设。统一财务管理既节省人力、财力,又可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对症施策,实行财务管理对上对下制。一是保持“乡财县管”专班。“乡财县管”专班,是乡镇一级的地方财政预算专班。“乡财县管”后,在资金的管理、使用与调度上都受上级的控管。因此,建议“乡财县管”必须以特殊的管理模式独立存在。二是整合“零户统管”与农村财务“双代管”,成立乡镇会计核算中心。成立乡镇会计核算中心,统管全乡镇的单位财务与农村财务。其机构的管理模式与运作机制可参照原财政所的省厅统一制定的总会计、总出纳管理模式,也可参照与借鉴各县市的“会计核算中心”管理模式。这样,模式合一便于人员统筹摆布与整合;规模集中便于集中加强管理与建设;化零为整便于统一规范运作与服务。

上一篇:出纳工作总结及计划范文 下一篇:物业出纳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