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雕艺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14 19:51:24

煤雕艺术论文

煤雕艺术论文篇1

[关键词] 煤雕; 根雕; 炭画; 美术价值

传统因素在现代美术中的传承另一方面则需要深化对于视觉表达的传承上,然而美术创作在付诸实现阶段中常表现出很多方面的生态功能,选用良好的生态材料对人类的视觉感官都能带来良好的效果,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废弃时又回归自然,循环使用且不污染环境,而且设计出的工艺品具有灵活轻盈之感,滕然升空之势,能创造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基于此,煤雕、根雕、炭画等艺术创作方式应运而生,他们形成于民间,历代沿袭相承,而且用材渐趋标准化,结构渐趋规范化,构成了自己独特美术风格和美术价值。

1 煤雕的美术价值

煤雕是中国一种非常古老的艺术,在西周时期就将其做为一种陪葬品使用,煤雕的颜色为黑色。因为它是煤矸石的本色,但不会掉色。也不用担心摸他的时候会把手弄脏。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是当时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它已成为中外游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众所周知宝石的等级分类主要是:晶体纯净度,颗粒大小及切割好坏。煤雕不仅仅需要这些,还要加上意境度和稀少度。这里着重说一下意境度,首先什么叫做意境?煤雕的意境就是宝贝你看一眼就会有一种遐想,可能会把你带到另一种境界:或山川,或海洋,或深林,或雪地,或宇宙,或者你可以通过观察煤雕看到一个人或者一种动物,这就是意境美。它可以给人无限的触动和震撼。有些煤雕的色彩堪称“彩色钻石”,可增强亲和力磁场,助人缘,显高贵。有助畅通人体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延缓衰老。

由于意境美本身就是无价的,所以选择煤雕艺术品第一就要看意境,然后再看其他方面。由于煤雕矸石的局限性,很多优美的煤雕艺术品很难达到完美。就像很多的高价幽灵也不是全包裹,很多的高档次钛晶也会漏有发根或小矿缺,这就是因为煤雕矸石越丰富越难达到完美。相反,内容不好的异象煤雕就是再好,再完美也不会有这么高的价值。中国古人有句老话“龙飞于天,虎行于地”,能给人以鼓舞和力量。虎乃百兽之王,猛虎下山蕴含着勇武强健,刚猛不折的含义。虎行于地,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注意:老虎不可以放在卧室里,容易造成夫妻相互吵架,有些朋友喜老虎形象的图画,要知道这是不能随意挂的,要挂也要挂上山虎,师傅说老虎是不轻易下山的,如果下山就会害人,最直接的表现在夫妻容易不间歇的双双生病。大同特有的煤矸石,它为煤层深处的植物化石现已经极为稀少。

煤雕还有一种兼容美也很重要。比如两块组合在一起的煤矸石,这样价值就会提升很多。再比如水胆煤雕,本身就兼容了双重欣赏价值。还有流沙水胆也兼容了气泡与固体物的流动之美。这总兼容价值可能是数倍或者数十倍的提升。比如俗称为“财富之石”的黄煤雕,主财富,增加横财运,是招财类的煤雕,股民、生意人的佳选,亦可开发太阳轮,对肠胃消化系统有调节作用;而泛有金钛色的煤雕艺术品主财富亨通,能量特强,是金钱和权力的象征,加强人的自信心和领导能力,可当护身符,辟邪化煞。

2 根雕的美术价值

通常,我们在面对精美根雕作品的时候,很自然地会赞叹艺术家那天马行空的创意,却往往忽视了背后的辛勤汗水。其实,越是精美的根雕作品更加需要创作者的耐心与创新,它不断需要创作者艺与技的完美融合,同时更需要人们思维和劳作的激烈碰撞。创作阶段,对树根自然形态的保护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该工作贯穿在创作的每个阶段。在对根雕艺术创作的构思方面,创作者要全身心投入到根的无形创作中去,少则十数日时间,多则一年半载光阴。构思过程中,创作者应尽可能保护树根的自然之形,并将其表露的自然之美全部体现出来,不留后天的人为再创造痕迹。当然,构思阶段要时时刻刻、各个方面地观察根材,反复推敲,在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后最终将构思定型。

接下来就是根艺制作阶段,制作中应谨记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原则,围绕着创作者思想巧用心计,慎重取舍。除了局部的修饰与必要的雕琢之外,工作重点应当置于树根自然形态的巧用上,并尽可能低保留下这种与生俱来的神韵,从而在确定艺术形象之后使之得以合理利用并充分表现出来。在这种创作思想指导下,因材施艺,进行取舍、雕琢、磨制等一系列精到的加工,做到巧藉天然,美有所用,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自然地结合起来,实现原定的创作设想。由于根雕要巧藉天然,虽经施艺但不留明显痕迹,使整个作品的艺术风格浑然一体。

最后是作品的命名,这要根据所创作作品的形态和作者本人的理解进行命名,尽量做到一目了然、形象生动,毕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我们这些观赏者来说,不免会有些个人的理解,这对根雕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 炭画的美术价值

从字面角度看,所谓的炭画,即是使用炭精粉作为绘画的主要材料,并借助炭铅笔为辅助工具的画种,因此炭画也叫炭精画或擦笔画。作为绘画造型艺术的一种表现方式,炭画可以说是绘画领域艺术形式独辟蹊径的存在,这对炭画艺术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同样地,炭画学科所要研究的是表现对象造型规律,它需要创作人对艺术的认识,通过艺术形式将创作人对事物的形象感受表达出来,这就要借助美的艺术形式,为什么一幅成功的炭精肖像画能让人产生热烈、深刻的情绪波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艺术创造活动具有强烈的、发人深省的艺术力量。

最初的炭精画起源于中国古老民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之视为绘画艺术的小支流,甚至只将它看做一种简单的民间手艺。如今,随着炭画艺术的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炭灰艺术中独特的美术价值,炭画不但能如实反映出作品的艺术表现层次,还能将其独一无二的形象真实展现在观众眼前,画面上光线柔和、层次分明、立体感强,艺术对象跃然纸上。总体来说,炭画是主要颜料是炭精粉,然后借助擦笔、药棉、橡皮等一系列简单工具进行创作的特殊绘画形式。与其他艺术创作形式不同的是,通过炭画艺术的加工处理,原本残缺破损的画像、或是变色模糊的老旧照片,都能够得到修复和还原,这同时也证实了炭画艺术在其他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的独特性。正英如此,炭画艺术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才得到了全面的体现与发扬。

4 结束语

作为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视觉传承,煤雕、根雕、炭画无疑是人们是对传统因素实质的深入理解与认识,也是对传统因素的尊重和创新,自然实现了对传统因素在现代煤雕、根雕、炭画创作中的有益传承,一方面积极运用自然元素实现了对于不同景致、意境和空间的引入,另一方面也巧妙地传达了生态、自然及现代美术价值的发展方向,这在当前美术创作背后的视觉表达中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根雕的根材美和色泽美,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9).

[2] 张军,基于当代中国美术价值体系下设计理论的创新思考,艺术评论,2011(11).

煤雕艺术论文篇2

冥想的空间

刚刚结束的展览“Guarda看”是诺特・维塔尔在北京麦勒画廊的第二个个展。通过对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的融合,维塔尔在画廊的四个展厅里构筑了多层次的景观,他对诸多两极之间的交集予以探索,进而唤醒人的外在和内在自我,让心灵得以憩息,与此同时又对都市现代性提出警醒。展览包括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不锈钢头部肖像、一片乌黑的煤山、零散分布着的大理石、里程碑式的不锈钢楼梯,还有斜倚着的莲藕雕塑――这是一系列强有力、独立而又存在内在关联的装置作品。

在画廊最大的展厅中,是维塔尔用煤炭创作的《黑山》(Piz Nair,2013年)系列作品。十件不同的雕塑以他家乡的黑山为原型,展现着“闪闪发光却不耀眼,锋利而不失平衡,陡峭而不失缓和”的美学逻辑,每一件作品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维塔尔的大部分时光都在旅行,但每年他都会回到故乡――瑞士恩格丁峡谷并住上一段时间,故乡的山峦深深地烙入了他的视觉记忆。尼采曾如此形容恩格丁峡谷的美景:“…那么超尘脱俗,那么让人浮想翩翩”。面对环绕着层峦叠嶂的山峰和不属于尘世的幽深峡谷,神话与现实在这片美不胜收的风景里似乎神奇地相互交织。在恩格丁,关于山,流传下来的最为常见的说法是――山是神灵之家。这些雕塑无疑也打造出了禅修的意境。

当然,这些作品也象征着中国当代社会核心的二元性。中国的经济发展之迅速让人惊讶,但同时它依然固守着过去的历史传统,文化、社会和政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它的历史密不可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这些煤炭历经千百万年沉积而成,粗糙而乌黑,代表着人民的勤劳和工业的进步。这些经过切割的、独特的石化燃料被置于闪闪发亮的不锈钢底座上,而这些底座象征着现代工业的强大力量。同时,煤山又隐含着强烈的精神层面的象征意义――中国的圣山自古以来便是帝王朝圣之地,这些煤山超越了其实体和存在,被赋予了强烈的意义。

在第二个展厅中的大理石系列作品则更为宁静,维塔尔也再次融入了他对故乡恩格丁峡谷的记忆,在那里每年有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山顶被冰雪覆盖,仿佛大理石般光滑且冰冷。2012年,艺术家发现中国的大理石品质卓越,此后,他便开始用大理石进行切割创作,打造出独特而非传统的装置作品。这些大理石表面纹理精美,波状线条洋溢着诗意,勾勒出大自然的浑然天成,这些作品就像是一片风景中各种不同的元素,比如《冰》(2013年)的细腻洁白,又或是《山》(2013年)的精致纹理。每一件作品都用加以雕刻过的、形态介于规则和不规则之间的石膏作为基底,这些大理石镶嵌于造型独特的石膏上,摆放的形式也突破常规,有的置于地面,有的高挂于墙壁之上,打造出的却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展览中唯一具象的作品是一件特大号的、威风的头部肖像,这件作品被单独、直接地置于地面,没有任何底座。它描绘的是维塔尔的自画像,脸部的特征隐约可见,却不够细致入微,而细节的缺乏呼应着早期抽象雕塑作品的艺术表达。作品的形态类似鸡蛋,柔和而有光泽,但是其坚硬程度和金属质感会给观者带来强烈的怪异和疏离感――孤立着、散发出深重的孤独。尽管他的这件作品从前辈艺术家那获取了灵感,但是也赋予了这极具艺术张力的作品更多的美学意味,而这无疑来自维塔尔自己所处的时代,他对材料的选择也了该艺术流派具有代表性的传统。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维塔尔的一个特点,无论是他的头像雕塑,还是油画作品,他都坚持使用正面的姿势,这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刻意的、明显的二维空间特征,他用同一视角而非同一方式来探索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维塔尔把力道、平衡、和谐、结构技巧和即兴发挥融入其对于形式的把握和阐释中。头像作品的造型方式强调了艺术家和肖像之间身体的对峙和接近。在这件作品中不包括脖子和手臂,因此他描绘的并是不连贯的身体。独立出部分身体这一点在维塔尔的创作历程中很常见,他以前的作品中就曾摒弃了手指、鼻子、耳朵、手臂和腿的艺术形象。这表明维塔尔是在生理解剖和对心理产生的特殊影响两个方面探索独立身体部分的意义。

充满里程碑意义的不锈钢楼梯是这次展览的最大亮点。楼梯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天花板,占据了整个展厅,上升的楼梯影射着一种仪式感。这个楼梯其实也与维塔尔在尼日利亚阿加德兹创作的《看日落的房子》(2005年)遥相呼应。在那座错落三层的房子里,每个楼梯的尽头都是其中一层的房间,在房间里人们能欣赏到美妙的日落。虽然展厅里的这座楼梯尽头并没有美妙的风景,但它开启的却是一段蕴含象征意义的旅程。艺术家的亲身经历便是例子――出发旅行然后回到故乡是恩格丁人的传统,维塔尔一直遵循着这个传统,他的一生在不断旅行,然后回来。在维塔尔所打造的这些景观里,未曾出现过具体的人,观者恰恰成为被暗指的参与者。“充满想象的旅程和体验才是最有力的”――或许这正是艺术家所要传达的。这种“上升之旅”曾反复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从《Boots for Climbing Piz Ajuz》(1991年)里的脚印到突显垂直型的作品如《领路》(2013年)。这些作品始于2000年尼日尔阿加德兹,并陆续在世界各地如印度尼西亚弗洛里斯、中国上海落地;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极为简洁。他的作品似乎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却又与任何地方都不同;似乎像任何一个人,却又和任何人都不同。然而在这次展览中稍令人沮丧的是,观者无法攀登这些梯子。

整个画廊都被变成了冥思的空间,当然也包括展厅外的院子。院子里展示的是维塔尔一组名为《藕》(2013年)的不锈钢雕塑。这个层叠着的莲藕雕塑,刻画出莲花错综复杂的根茎的横切面。中国自古以来便有莲花,莲花随处可见,却极具宗教等象征意义。在佛教里,莲花意味着心灵的圣洁和意念的清静,是佛教的“吉祥八宝”之一。莲花根植于泥土,在枝头绽放出纯净的白花,这一生长形态也象征着从原初到启蒙的哲学路径。

Guarda,在罗曼什语(瑞士的第四官方语言,使用人数极少)里,意指“看”。维塔尔邀请观者走入并徜徉于他所打造的静谧而又极具震撼力的风景里。在东西方艺术传统里,风景的展示从不仅仅是直观的刻画,还包括对艺术家个人和更为广泛的人的精神状态的暗指。风景能让人的身心得以憩息,能让人沉思、冥想。这些精心打造的雕塑作品为观者开启了一段丰富的旅程,并让他们沉浸其中。

漂泊的生命之旅

在诺特・维塔尔的幼年时期,家人已连续五代从事木材业。他的父亲认为“一门生意不能做的太久,否则就会越做越窄”,所以他并不希望让孩子们参与到生意里去,而是应当做些新的事情。在当时,当地人为了生存,很大一部分会选择离开恩加丁前往意大利或其他国家谋求工作。维塔尔在很小的时候就觉得要走出家乡到外面去,很幸运地,他遇到了家里的一位朋友――艺术史家马克思・赫格勒(Max Huggler),他曾是伯尔尼当代艺术馆(Gallery of Contemporary Art, Bern)馆长和伯尔尼美术馆(Museum of Fine Art, Bern)馆长。他搬来恩加丁地区景色非常美丽的森特居住,也带来了一流的艺术收藏。克利、科特・施维特斯、蒙德里安、毕加索,还有博伊斯、曼佐尼的作品都在他的收藏之列。维塔尔去拜访他,看那些艺术作品,身处其中耳濡目染――这是很好的艺术启蒙,不是在博物馆里、而是直面私人收藏。所以当要到选择自己职业的时候,维塔尔跟父亲说想要成为一名艺术家,并征求了马克思・赫格勒的意见。他建议让维塔尔去巴黎,那儿便是他后来去的地方。

维塔尔去了巴黎第学。这是所实验类的学校,但由于1968年5月的学生运动,导致学生们无法正常上课。当他4月到达那里时正是革命气氛很浓的时候,在开始读大学那会儿,大家却主要都在参加一些政治会议。在那时大约有13个不同的左派政治团体――左派支持者们对革命感兴趣,而不是艺术。维塔尔回忆说:“作为一个来自没有共产主义政治团体的资本主义国家瑞士,到巴黎毕竟是去学习艺术的,而不是去闹革命。我虽然对革命是有些兴趣的,但没法在不同的政治团体中做出选择。”

离开巴黎之后维塔尔去了意大利。原本他想继续学习,但在那儿也没有学很多―做一名有抱负有理想的画家也很困难。他住在离圣路易教堂很近的地方,那里藏有著名艺术家卡拉瓦乔的三幅名作。他经常去观看那里的艺术作品。同时,他还组织了一个非盈利的马戏团。维塔尔对马戏团很感兴趣,他曾在采访中说“如果你去法国南部,可以见到很多家庭马戏团。在意大利,我会在一些很危险的地方做表演,比如在贾尼科罗(Gianicolo)山区的一个大弯道处表演。在罗马很容易找到你的观众。在那佛纳广场(Piazzo Navona),不管你干什么,都会有大量观众围观。我还希望周围的交通能被我影响到,诸如交通堵塞、事故等等。马戏表演就是一项公众表演,把人群、驾车的人甚至警察都吸引进来。”再后来维塔尔去了纽约。因为他觉得那时在意大利机会不是很多。一些朋友搬去了阿姆斯特丹,还有一些去德国的艺术学院学习。而他却觉得自己应该去纽约,“去那里正是时候,那时的纽约就像今天的北京一样,同样的活力十足,一样的生动有趣,处在同样的发展速度。我很喜欢。”

起初,维塔尔在纽约找了一处工作室,那时他主要在画画,但也经常想着雕塑。他想要做雕塑是因为他对它知之甚少。他认为应该从零开始,这样便能实际评价自己的能力,也会更努力。70年代末,维塔尔在他30岁的时候才创作了第一件雕塑作品――一个动物托举着另一个动物的石膏雕塑。这次创作,也是基于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在恩加丁偏僻的村庄,动物作为当地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常见。也因此,当地的建筑设计通常把动物的作用考虑在内。它们与人为邻,住在房屋的下面,在日常生活中、在狩猎时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他根据自己成长的环境创作了第一件作品。

刚开始做雕塑时,是石膏雕塑,这又和维塔尔在山区的成长生活有关。“如果你在一个一年中有6个月都被大雪覆盖的地方长大,你的眼睛就会对白色特别敏感。雪化了以后,大山褪去雪白的外衣变成了灰色。我所居住的行政区叫格里桑斯(Grisons)词义就是‘与灰色相关’的意思。我熟稔于灰色和白色的种种细节和微妙之处。即便是现在我最钟爱的材料依然是石膏,不光因为它的颜色,也因为速度,石膏水分干的很快,所以你的动作也要很快。”

维塔尔从来都不仅仅使用一种材料在他的创作中。他运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包括现成品来创造艺术作品。他认为用这些不同的材料也可能和他使用不同的语言有关。他的母语是罗曼什语(Romansh),大约只有36000人使用这种语言,它还有5种不同的方言。而其中的分支瓦拉德尔语(Vallader)估计只有5000人会说。如果一个人在这样的地方长大:朝这个方向走20分钟,人们说一种语言;朝另外一个方向走18分钟,人们就说的就是另一种语言了,并且在这样的多语种环境里长大在高中阶段要学7种语言,只有十分之一的时间用母语交流,其他时间都在使用别的语言。这也许就是他为什么在作品中用到这么多材料的原因。这就像是一种长期的冶炼之术,要一直不断地从一种材料用到另一种材料。维塔尔的专注力不强,这很像注意力缺乏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或者打个比喻,思维状态就像航天飞机在太空漫漫飞行,很少在一个地方长期停留。另外他也很难想象自己一直只用一种媒介来创作,用一阵儿就会觉得厌倦了。

从居住地尼日尔的阿加德兹到智利巴塔哥尼亚诺图纳、美国纽约,再到位于出生地的小村森特,这就是瑞士艺术家诺特・维塔尔漂泊的生命之旅。现在他在北京拥有一个建立了两年的工作室,用他自己的话说:“十多年后终于又有了一个雕塑工作室”。这个工作室有时会制作一些形体很大的作品,维塔尔作品的核心是对他各个居住和工作地域的空间语境、经济语境以及文化语境的讨论,他现在称自己“着迷于中国对艺术的热情”。各种有趣的创作可能性、巨大舒适的空间、活力充沛的艺术氛围和熔炉般充满张力的社会大环境让这位瑞士艺术家兴奋不已。

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

在北京的草场地艺术区内,诺特・维塔尔的工作室就在喧闹的街道尽头,隐匿在灰尘覆盖的石头后。这个工作室是自然采光,光线从距离水泥地面8米高的玻璃天窗照射进来。在这座高高的、没有窗户、私密性很好的建筑物里,他精力充沛地进行着最富创造力的工作。

维塔尔位于每个地方的工作室都很不同。在瑞士森特那里,风景异常美丽;在智利,任何多余的建筑都会破坏它完美的景色,因此他在山里建了一个从外面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洞穴当作工作室;而在北京草场地,不得不承认――一点儿想要出去看看的意愿都没有,所以在设计这个工作室的过程中,窗户这部分便最先被排除在外了。

在这个甚至没有视角看到外面的工作室中,维塔尔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创作中,让他感觉很棒的是即便待在工作室里,也依然能感受到外面的活力和能量。在这里,他创造出了一系列以煤炭、不锈钢、石膏、甚至以中国的茶叶为媒材的雕塑作品。他喜欢材料的制造工艺(创造丰富的材料资源)而不是简单地用材料去制造或铸造。他认为在中国,这方面有着很好的传统。中国也许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地方,在这儿人们很擅长材料的工艺,这绝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压制铸造,尽管他不太懂技术细节,但不妨碍他很喜欢那东西。维塔尔对各地特产的材料尤其感兴趣,他用这些材料进行艺术形式和结构的创造。比如不锈钢就是他在中国发现并且让他印象深刻的工艺。他说:“目前没人能像中国艺术家那样做不锈钢雕塑。想想还能在哪里做出7米长的不锈钢舌头雕塑?这儿是绝好的机会。”

煤雕艺术论文篇3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是主煤炭调出省之一。其中东部地区为优质煤炭产区,有鸡西、鹤岗、双鸭山及七台河四大煤矿,是中国煤油焦煤的重要产区之一,有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看看小编为大家的准备的导游词吧,希望你们喜欢哦。

黑龙江牡丹江雪堡导游词牡丹江雪堡位于江心岛上,目前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自从2001年第一届雪堡举办后,雪堡就一直是牡丹江市的象征;是牡丹江人民的骄傲;也理所当然的成为雪城牡丹江对外宣传的主打品牌,与冰城哈尔滨的冰灯大世界相互补充,遥相呼应。始终以最真挚的热情迎接着八方游客的到来。今天,我能和大家一起参观这雪的世界、梦的家园真是感到非常荣幸。接下来,我就为各位介绍一下第三届雪堡的大概情况:

此届雪堡占地面积为48000平方米,用雪量达4万立方米。它结合了芬兰雪堡的造型与创意,共突出了三个内容:一是尽显冰雪的自身特点,雪:洁白无暇,圣洁高雅;冰:冰清玉洁,晶莹剔透。在冬季凝结,集天地之灵气。二是雪堡建筑风格为欧式古城堡,对当代人而言是一种已逝去的梦一样的世界,更蕴涵着无限的神秘色彩。三是规划以雪为主,以雪堡为核心,通过对空间的动与静,收与放的组织,结合观赏与参与项目的设备,并配以灯光音响的效果,形成强烈的视听感受,展现“雪”的魅力,张扬“雪堡”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届雪堡建设以“中俄友谊和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为主题,以反映中、俄建筑为特色、历史人文风貌为主体,通过冰雪文化搭台,打造“雪城”品牌,促进中俄友谊和文化交流,对拉动我市的对俄经贸和旅游发展,加快东北亚国际经贸旅游城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雪堡的结构中共有:一轴、一环、一心、九个景观节点

一轴:乃贯穿雪堡南北的中轴线,展示雪堡的主要景观,轴线上主要有中俄文化浮雕墙、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文化浮雕墙、中俄友谊主题雕塑、俄罗斯文化雕塑园、天安门城楼等雪建筑。

一环:是贯穿全园的游览路,把中国文化雕塑园、雪山长城、航天史话、中俄贸易、卡通世界等景点有机联系起来。

九个景观节点为:轴线上的景观节点包括“中俄友谊”、“俄罗斯风情”、“伟大中华”;而环线景点为“华夏乐章”、“万里长城”、“乐山大佛”、“航天史话”、“对俄贸易”、“卡通世界”。

景点简介:

伟大中华:由高12米的天安门为主要景观,前面铺以金水桥和华表,后面是以原雕的形式展示的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记。

中俄友谊柱:由高20米的大型主题雕塑《中俄友谊》统领,配景有大型浮雕《中俄风情》及《中华民族》组成,并采用原雕及浮雕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集中展示中俄民族交流源远流长,中俄友谊万古长青。在广场前放映雪幕电影,展示中俄风土人情。

莫斯科红场:以莫斯科的代表建筑“瓦西里教堂”为主景,配景由反映俄罗斯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等雕塑组成,周围采用莫斯科红场的围墙形式加以围合。(“瓦西里教堂”是俄罗斯民族于1555年洗雪了三百年的奴役与屈辱后,凝结而成的狂欢、激动、喜庆情绪的代表)

华夏乐章:以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民俗为素材,以雕塑为表现形式,展现华夏风采,弘扬民族精神。主要雕塑有“先人文化”、“盛唐文化”、“改革开放”、“奥运精神”。

万里长城:以大型组合雕塑“秦始皇与烽火台”为主景,服务雪吧为配景。体现中华民族曾经拥有的辉煌历史。

乐山大佛:以高18米的雪山及山上的乐山大佛为主要景点,300米长的可通行坡道及冰滑梯为背景,形成恢弘的景观。

航天史话:以中国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及反映中俄航天历史与发展的浮雕墙为主景,迷宫、冰亭为配景,反映我国在世界航天领域的地位和为人类航天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对俄贸易:以酣畅质朴的国门和俄海参崴市火车站组合建筑为主景,集中反映中俄蒸蒸日上不断发展的贸易往来,用浮雕的形式展现我市开展的对俄贸易的“4421“工程,体现我市在全国对俄贸易中的地位。如我市对俄贸易进出口总额现已达到19.5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83.7%。

卡通世界:以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哈里波特、传奇世界为题材,创作大型组合卡通雕塑,增加了雪堡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各位朋友,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即使我在这里说的天花乱坠也无法让您真正体会到雪堡那神奇的意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雪的世界,一同寻找儿时梦里的家园吧。届时,我会继续为大家做更详细的讲解。

谢谢各位!!

黑龙江自然神奇的黑龙江导游词各位朋友:

欢迎你们来黑龙江省旅游.黑龙江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无论是哪个季节来,您都会享受到各具特色的旅游。茫茫的林海雪原、浩瀚的原始森林、绿茵千里的湿地草原、神秘地大界江、五彩缤纷地秋季“五花山”,会使您领略到黑龙江省风光的自然、粗犷、古朴与绮丽,感受到回归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的崇高境界。

黑龙江省,系由境内最大的合理流黑龙江得名,简称“黑”。面积46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8%,在各省中居第六位。人口3700万,占全国人口的3.22%。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土地肥沃,山川纵横,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黑龙江经历了曲折发展和振兴腾飞的历史进程。今天,黑龙江省已成为雄踞北疆的国家商品粮基地、机械工业基地、石油化工和煤炭工业基地、木材生产基地。

(独特的区域优势)

黑龙江省位于东北边陲,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太阳升起最早的省份。最北端在漠河一带,纬度超过了53°,它是中国最接近北极圈(66°31’)的地方,农历夏至时和冬至时,在这里可以看到北极圈的极昼极夜现象,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北极”。东端位置在抚远县东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汇流处乌苏镇,被称为“东方第一镇”,是我国太阳升起最早的地方,因此有中国“东极”之称。东部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西部与内蒙古毗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整个陆地、水面与俄罗斯之间的边界线全场3045公里,有得天独厚的边境贸易和边境旅游的优势。

(多姿多彩的山林湿地)

黑龙江省地势北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

大兴安岭山地,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兴安岭,面积8.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1400米,主要由火山岩组成。由于受古代冰川作用和现代水流侵蚀,因而山体浑圆,东陡西缓。东坡边缘为阶地山麓,西坡成高原状,皆有森林覆盖,被称为“绿色长城”。

小兴安岭山地,它同大兴安岭相毗邻,东南连接三江平原,东北部紧抵黑龙江边,面积7.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米-1000米。山体和缓,呈丘陵台地状,盛产红松,被誉为红松地故乡。

东南部山地,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米-1000米。玄武岩地熔岩台地经流水长期切割,行程显著地平顶方山,花岗岩地区有无数局部山间盆地,蕴藏着深厚地煤层和近代冲积层。

松嫩平原,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由松花江,嫩江侵蚀冲积而成。面积13万多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50米-200米,内有大片宜耕地、沼泽、湖泊和风沙地,是黑龙江省主要农牧区和湿地旅游区。

$哈尔滨极地馆导游词 ·牡丹江雪堡导游词 ·大兴安岭导游词 ·漠河导游词$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面积7.5万平方公里。现已大面积垦殖,建有50多个机械化大型国有农场,已成为黑龙江省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和农业旅游、湿地旅游观光带。

(纵横交错地江河湖泊)

黑龙江省河流纵横,湖泊奇异。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18条。

主要水系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水系,以及乌裕尔河与双阳河内陆水系。

主要河流有:黑龙江,它是我国第三大河流,其长度在世界河流中排第8位,它有南北两个源头,南源蒙古国境内,流经中国、蒙古、俄罗斯,在黑龙江省境内流畅1890公里。松花江,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全场1900多公里,在黑龙江境内流畅831公里。牡丹江,源于长白山脉牡丹岭,全场725公里,在黑龙江省境内流长382公里。乌苏里江,上游有两个源头,东源出于俄罗斯境内的锡赫特岭,西源于兴凯湖,全长950公里。绥芬河,源于吉林省老爷岭附近,流长258公里,上游75%在黑龙江省境内。此外,还有嫩江、呼玛河、拉林河、乌裕尔河、呼兰河和挠力河等。

黑龙江省主要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和五大连池。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中俄边境上,面积4380平方公里,属于我国境内的约1068平方公里;兴凯湖北面还有一个小兴凯湖,面积为145平方公里,生产白鱼。镜泊湖,是我国第一大山地堰塞湖,面积为37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5米,盛产“湖鲫鱼”。五大连池,是我国著名地冷水酸矿泉,200多年前由火山爆发形成的火山堰塞湖,有“天然火山公园”之称。

(四季分明的气候)

黑龙江省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东长下短,四季分明。下机凉爽宜人,午晚温差大。春秋时间较短。年平均气温从北向东南由-5℃至4℃,全年有5个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从北向东南由-30.9℃,逐渐上升至-14.7℃,气温最低的漠河县为-52.3℃;最热的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从北往东南由16℃逐渐升到23℃。上述气候的特点,使黑龙江省既适于开展夏季避暑旅游也适于开展冬季冰雪旅游。

(丰富的物产资源)

黑龙江省境内生态条件复杂,植物种类、植被类型多种多样。全省共有高等植物约183科2200多种。植被类型以森林为主,其面积占全省面积42.9%,其中原始森林占三分之二,木材蓄积量居全国第一位,是我国主要木材基地之一。食用、药用植物1000多种,其中龙胆草、人参、刺五加、黄芪等16种名贵药材被列为国家保护资源,产量和质量都居全国首位。矿产资源107种,以煤、石油和黄金为主。松嫩平原有相当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煤炭资源。黄金储量也很丰富,目前已探明的储量居全国第二位。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钼、铅、锌、铜、石墨、耐火黏土等矿藏。在动物资源中,有路栖脊椎动物498种,鸟类374种。在这些动物中,既有驰名中外的东北虎、丹顶鹤,也有世界上的鹿科动物-马鹿,还有猞猁、紫貂等。这些珍贵稀有动物,均属国家重点保护种类。

黑龙江哈尔滨中央大街秋林公司导游词在哈尔滨世纪之初建筑中,以“新艺术”风格占多数,且大多为办公建筑、居住建筑、文教建筑及交通建筑。作为当时世界范围内流行的风格,“新艺术”应用于这类大型建筑,成为沙俄藉以夸耀其实力的工具,然而许多商业、服务业建筑却以豪华奇特取胜,以繁琐的装饰创造热情的氛围,南岗秋林公司即是其中的典型作品。

秋林公司是俄商在哈开办的最早的商行之一。秋林公司原名秋林商行,由俄国巨商伊万·雅阔列维奇·秋林创办。早在中东铁路正式通车之前,即1900年5月秋林即在香坊开办了分公司;1902年为扩大经营,由香坊迁至秦家岗(即今南岗区)大直街,1904年10月,秋林公司在南岗大直街修建二层楼房;1908年竣工;1910、1915年先后两次沿建筑两翼扩建;1927年,第三次扩建成环绕大直街、奋斗路及阿什河街长达173米的大型商场;1978年11月第四次扩建,由二层扩建为四层;1984年11月秋林公司再次进行纵深扩建,在此之后又有二次小规模的扩建,如今秋林公司已成为规模庞大的现代综合商场。

在今天博物馆广场望去东大直街上已高楼林立,但无论这些现代化建筑色彩多么耀目,体量如何庞大,都无法掩盖秋林公司儒雅端庄的丰姿——在一片白色墙面,蓝色、绿色反射玻璃的包围之下,秋林公司深沉的暗绿色调同样宜人且醒目;在一片冷漠的现代建筑围攻中,秋林公司以其优雅的装饰、精美的穹顶造型杰然不同。在今天日益破坏的环境中尚且如此,遥想世纪之初,在一片绿荫之中,秋林公司曾以怎样的骄人之姿傲视世界呢?

建筑的平面布局比较简洁。主入口设在大直街与奋斗路的转角处,两翼部分各有两个次要入口。与主入口相对的是主楼梯,楼梯栏杆是充满“新艺术”曲线的铸铁栏杆,生动而活泼。建筑地上部分为营业厅,地下室一部分用作葡萄酒酿造及储存间,另一部分用作食品储藏库。扩建之后,地下建有二层营业厅。与前面介绍的莫斯科商场格局不同,秋林公司是哈尔滨第一座大型的综合性商场。

建筑立面造型更为精彩,很难说清楚它属于哪一种风格,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是集合多种风格之特点,反映出较强巴洛克特征的折衷主义建筑。站在大直街上观赏秋林公司,你首先会被其舒展的形体、精美的穹顶所吸引。L形的体量热情地迎候来自不同方向的宾客,二翼相交于多边形的转角,转角顶部冠以隆起于多边形鼓座之上的俄式战盔形穹顶,呈闪耀的银灰色。鼓座高度与女儿墙平齐,刻画丰富的线脚,饰以花环状浮雕装饰花纹;鼓座之上便是隆起的银色穹顶。穹顶以松木做内柜架,外饰面以铅皮压制成各种图案,其中穹顶主体为鱼鳞状铅皮镶嵌而成底部饰以三个一组的花叶状纹饰,精致细腻。穹顶形态优美饱满,顶部以小半球体作为结束,整个穹顶成为建筑的构图中心。

与精美的穹顶造型相比,建筑的墙面处理则比较简洁,带有古典主义“竖三段”的特征。建筑底层环以突出的挑檐;上面三层做贯通的壁柱,呈明显的竖向构图,每二个窄长的矩形窗作为一组,每组之间以略凸的壁柱间隔,壁柱顶端以精致的双托檐石作为结束,立面产生很强的韵律感,和谐而统一。而每组的两个窄长窗之间又以小巧的短壁柱式窗间墙间隔,饰以模仿自然界植物主题的浅浮雕,优雅而生动。建筑的墙面处理正是如此简洁典雅,而其丰富的装饰则是建筑的檐口、托檐石及女儿墙。

建筑檐口部分装饰丰富,类似问号形的曲线托檐石,布满精心雕刻的花叶状浮雕,每两个托檐石作为一组,与贯通2~4层的壁柱结合在一起,其装饰性类似科林斯柱头;在每组托檐石之间同样装饰精美的雕刻,具有强烈的光影效果;精巧的托檐石托起出挑较大的屋檐,整个檐部颇能吸引人的视线,成为表现建筑特征的重要因素。建筑女儿墙处理更为成熟,表现为尺度较小的砖砌墙墩与直线形铁栏杆结合的形式。在建筑两个沿街立面的女儿墙的中段,做重点处理。呈对称形式,中部是三角形山花,额部冠以半圆形,布满花朵状装饰,犹如盛满鲜花的花篮,中央花篮两侧是饰以花朵状雕刻的双柱墩,而二者之间以纤细的花瓶状栏杆相连。丰富而优美的女儿墙成为建筑的又一精彩乐章。

尽管几经扩建,秋林公司依然保持了原有风貌,直至今日,人们仍然可以从商场林立的大直街上一眼将它辨认出来,也许它将永远屹立下去,同时也留给人们一段美好的回忆。

黑龙江导游词

煤雕艺术论文篇4

北京砖雕的绝活

如果不是成贤街收藏家李伟先生开设的私家博物馆,我还真不知道砖雕的原件可以收藏。进院门后的门洞墙上有砖雕,地下展厅里也有砖雕,而且设了专门的展柜。他收藏的砖雕作品是否全展出来了我不知道,地下室展柜里的那几块反正挺吸引我的。那是一组单砖儿作品,内容取材于二十四孝图故事,虞舜孝感动天、姜诗涌泉跃鲤 、杨香扼虎救父、孟宗哭竹生笋之类,一砖一图,排列在一起就是浮雕砖的连环画,构图简单明了,不求繁琐奢华,砖砖还雕刻有图中主人公的名字。就是雕刻的这名字,让我阅读起来有些犯难了,比如曹娥,二十四孝故事中没有她,而历史上有关她孝的故事一直流传。曹娥是东汉上虞人,他的父亲落水淹死了,好几天找不到尸体,年仅14岁的她没日没夜地沿江哭泣,哭了17天,在五月五日这天也投了江,以身殉父,却奇迹般的在5天后抱出父尸,传为神话。曹娥投江建有曹娥庙,她殉父投的那江改叫曹娥江,她居住的镇改叫曹娥镇。这给了我一个疑问:传统的《二十四孝图》是否有多个版本?孝道的经典范例究竟涉及到多少人物、多少故事?为什么非得定编为二十四孝?还有,砖雕图案上,姜诗的署名是忠诗,这又是出于何典?姜诗是又忠又孝忠孝两全的姜诗且忠上更有盛名?是难以两全的忠孝关系处理得非常好的典范?以忠字取代姓氏是种刻意的强调。

李伟先生的博物馆展柜里还有一砖质材料的雕刻品,彩色,壶状,通身雕有花纹,浮雕、圆雕、浅刻各种技法都用上了。它为何物?有人说这是过去贵人用的夜壶形象。听罢只能是一笑。

北京的砖雕绝活大多在四合院里,旧的,在私家宅院的,属于私人收藏,以存留在建筑上的形式,逛四合院能看到不少。古庙里也多见。砖雕的载体类型主要是门楼、影壁、墙、屋脊、牌坊。北京过去民宅的门楼样式很多,叫法也不同,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不同门楼的叫法上,同种同类型的门楼也会有不同的叫法。门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脸面,装饰砖雕,为自己和家人看,更是给别人看的,向外界显摆,就是炫耀财富,炫耀地位,喜欢炫的,在门楼的装饰性上就格外讲究。门楼一般来说,财大气粗、有权有势的家族或家庭,砖雕、木雕、石雕都会用上的,也有对某一种雕刻材料比较偏好,或视条件而对某一种材料用的得比较多的。大体上,门楼的砖雕会出现在额枋、雀替、扁额、墀头、门墙等部位或建筑构建上;院内,影壁上的砖雕往往比较丰富;屋脊,大脊正中的装饰物、大吻(也叫正吻、鸱尾、鳞尾、鱼尾、蚩尾、龙吻等等),戗兽一般也都是砖雕,而墙顶、屋顶瓦的瓦当(也写作瓦)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砖雕物件,是收藏界的热门品种。月台有栏杆的,望柱和栏板也有用砖雕做饰件的。

北京是自辽以后几个王朝的皇都,但民居建筑中的雕饰件整体上看比较简素。也有特殊的,东城区交道口南东棉花胡同15号院的拱门砖雕实在太引人注目了,金刚墙以上全是砖雕,顶部是朝天栏杆,栏杆架在门顶上本就罕见,还全是花雕的,望柱、栏板圈边的花纹雕的那个细,托着栏杆的是同样砖雕的几层仿木建筑构件,券门门额和两侧对称的下弧状三角部位及额头部位全用八宝、宝相花、拐子龙、缠枝葡萄等砖雕的纹饰组合而成,拱门的两侧外墙则雕成多宝阁,阁内雕有暗八仙图案。这么细腻繁复的砖雕建筑装饰真可以和广州的陈家祠、徽州棠樾村清懿堂的砖雕叫板了,而且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建这座拱门的房主是清末一位姓刘的将军,据说他和慈禧太后的交谊甚厚。这位将军是去过广州的,在广州┥纤烙谛梁ジ锩军的炮火。不知此前他是否去过广州,是否受过广州砖雕艺术风格的影响。砖雕拱券门只是他家三进四合院内的一个门,三进四合院都很大,而今成了大杂院。

除此之外,我在北京见到过的最花哨的砖雕门楼则是在门头沟区的三家店。门楼很小,没有门洞,但也是满布砖雕。墀头是花篮,额枋是人物,刀工比之砖雕拱门粗糙点,但一条街道上的人物都雕得栩栩如生,刻画的是民间生活的场景,可以看到挖煤人的影子。老房主是个小煤窑主儿?另一家的宅院很大,至少两进院的格局,随墙影壁四角砖雕图案粗放中见精细,三羊开泰、代代封侯、松鹿长寿、梅鹤同春的吉祥题材。

三家店街上,有砖雕门楼的家庭不少,还都不是大户。挖煤人,有钱都用在这上头了。

各地砖雕,有各地砖雕的时尚与风格。有学者说到北京砖雕,认为北京砖雕一直沿袭宋代风格,到明代,砖雕注重整体布局,形象刻画强调体块关系,手法较粗犷朴素,显现出一种稚拙,雕刻工艺以浅浮雕和浅圆雕为主,极少有透雕和深浮雕,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采用阴刻,构图简单,强调对称,追求简洁,多花卉和几何纹饰,动物和人物较少。到清代,砖雕的制作就日趋细腻了,深浮雕、透雕等工艺得到广泛使用。此说我觉得是比较贴近的。

城里,多明代风格的砖雕,香山公园东门内墙壁上的巨型砖雕则是典型的清代风,是龙的图案,龙头高高凸出于墙面,威猛凌厉。不过,这是件复制品或仿制品,很新。

巡游各地的民间砖雕

天津离北京很近,我不知去了多少回了,杨柳青去了两回。杨柳青有石家大院,规模不逊于山西的乔家大院。院里有木雕、石雕、砖雕、天津民俗展,展在玻璃柜里的砖雕,让我确信,民间必有喜好和收藏这些砖雕作品的人。展出的作品,不但雕刻精美,而且便于收藏,它们应是征集上来的。一条沙皮狗,咧着大嘴,眯缝着眼,十分可爱的样子。它是砖材雕刻的,但并不在长的或方的砖上,而是件独立的作品。一只大花篮也是,篮儿是镂空的钱眼图案的花纹,处处有钱之意,又看着就是荆条的编织物,颇具匠心。篮儿上雕寿挑石榴莲蓬各一,福寿子三多的传统吉祥题材,浮雕、镂雕、阴刻全有,却是个平面上的立体感觉,利用了构图的透视关系,当是门墙墀头上的,却也不见砖底儿,完全独立成品的一个花篮,像壁挂。是从墀头上切割下来的?能切割便说明建筑上的砖雕,只要看着好,就都能取之当文玩,或挂或摆或收藏。还有一只独立的砖雕大花篮儿,也很精美。那间很大的展厅里柜面上、玻璃柜上陈列了数量众多的砖雕作品,还有照片。有一件明显是建筑构件上的砖雕作小品,刻的是人物,一主一仆,取的是仆人给身穿官服的主人举壶斟酒的瞬间,来自何典不知,画面干净利索,人物关系明确,有静有动,生动有趣,体量又小,收在家里会给日常生活增添不少乐趣。天津以多小洋楼著称,老式旧宅大院也不少,砖雕的数量和丰富程度不可低估。天津有好多砖雕艺人盛名在外,据说,这和天津是座移民城市有关。天津的砖雕工艺是随着建筑的装饰艺术的兴盛而生而发展的。在天津,砖雕也称刻砖,能操作此业的匠人被称为刻花活或凿花活的。清道光年以前是由瓦工兼作,道光年以后发展成独立的专门行业,从此历久不衰,代有传人。

山西的建筑装饰艺术令人惊叹叫绝。山西人会做买卖,开票号,经商,足迹踏遍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赚了钱就回老家盖房子,现在依然保存完整的大院不下十几座。山西砖雕历史悠久,早在金代便成就辉煌。我去过一趟晋中榆次老城,进老城之前是孤陋寡闻,没把它放在眼里,溜达进老城的老街,一下子看傻了眼,你看看金夫人的门脸儿,那砖雕图案布的!别瞧一水的青砖色,既对称又富丽堂皇,全在细活儿上找齐。老街呈十字,东西南北铺展,过中心的过街楼往西,凤鸣书院那一带的临街建筑,简直就是石刻砖雕的博物馆。书院的围墙布满砖刻的书法作品,都是历代名流的名诗名句和书法笔迹。当然,都是今人仿书的。外圆内方的西瓮城内,有一座残败的小庙,庙殿不存,两石人和砖坊却巍然耸立,砖坊上的砖雕和砖刻书法值得品鉴。据称,这是座关帝庙。太原的晋祠,是北宋的建筑奇观,晋祠三绝享誉古今。入祠后的一座影壁,上面砖刻的福禄寿三星和八仙过海,虽不是旧迹,却并不比盛名的晋祠古雕逊色。山西的那些著名的晋商大院,我仅去了三座,乔家大院和常家大院各去了两次,发现砖雕在大院的建筑装饰中并不是格外耀眼的,它只与繁多的石雕、木雕共辉,展示了工艺纯熟精湛,构图繁复饱满的民俗画卷,无论是书法、人物、花鸟、博古器物还是纹饰,都是美轮美奂的精品,各种雕刻手法的运用炉火纯青,而且砖雕建筑构件的形式创新不穷,表现力极强,而且内容丰富。那是一部丰繁的砖雕民俗大书。

徽雕和苏雕,看过,但因去得太早,没有留下片子,在广东尤其是广州陈家祠拍摄下的那些砖雕照片,什么时候看都满溢着震撼性的视觉冲击力。陈家祠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1.5万平方米,三进三路九堂两厢厝的格局,石雕、木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和彩绘等七大建筑装饰艺术集于一身,各呈风采。它嵌在山墙上的砖雕作品格外引人注目,题材是粤剧中的经典故事场面,边框饰吉祥图案,下端的装饰图案里雕有中西结合的扇着翅膀的小天使。在山墙上嵌得过高,人物太多,雕刻过于繁复精细,眼神不好只觉一个乱,用镜头拉近了瞅,你不得不敬佩砖雕艺求家的鬼斧神工!建筑与园林雕塑的细腻与精致程度见所未见,人物刻画更是细致入微,动作、表情、衣饰……再多的人物没有一个是糊弄塞责的,连衣服的花边都照实雕出,而整体上,立体感、层次感又是那么强烈。长卷的立体连环画。从艺术上讲,如此繁复精细的雕刻未必值得称道,但在工艺上,它确是做到无与伦比了。它是砖雕艺术大花园中的佼佼者。

硬花活家族里的软花活

其实我最早认识的砖艺术品不是砖雕而是砖画。

硬花活这个词儿被用来称砖雕。我想,不应该单是指砖雕,石雕、玉雕、木雕都是适用的,作为雕刻材料,它们都不比砖软,而且刻出来也都是花活。画砖应该不属于硬花活之类,它是用砖做材料,但它是画上去的。

头一次去甘肃河西走廊旅游时遇到了很多印象深刻的事,其中一件便是荒凉的戈壁滩上钻古墓看墓画砖。戈壁滩是只长骆驼刺不长草的地方,长草就是绿洲了。骆驼刺也应该说是草吧?草的一种?就是太干巴,太硬,叶儿尖尖的,全身滤去了水分,绵软的肉体轻易不敢招惹它们,怕发生流血事件。它们是骆驼的食物才叫骆驼刺?那骆驼的舌头和胃是怎么征服了它们的?饥饿让骆驼比人刚强。也许,是因为这种硬刺草和骆驼一样耐旱才叫骆驼刺的吧?戈壁滩上还有一种东西与骆驼刺共撑荒凉,那就是砾石、砾石滩、砾石丘。戈壁滩上的砾石丘砾石滩在阳光下白刺刺亮晃晃的,在时刻让人联想到海市蜃楼的大地上书写着眼下的荒凉,但更书写着曾经的水之丰沛富足,它们大多是颗粒很小的鹅卵石,水少水稀都雕塑不出这等模样。更重要的是时间,只有久得超出想象的时间才会让它们有如此形条。甘肃省会兰州来的陪同我们的导游说,就在这遍地砾石滩砾石丘下有几千汉代古墓。不知她此说的依据是什么,也不知其范围是指整个河西走廊呢还是指肃州区果园乡西沟村六组这一片。

肃州这个名字出现在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西汉置郡,西凉国在这儿建过国都,再往古据说曾是九州之一的古雍州西界,神农和五帝之一的颛顼的辖地,当年当是水草丰美兴盛安乐之地,但从大都市北京走来又逛过不知多少大都市的我死活接受不了这里曾经繁华的概念。都是那白得刺眼面积极大的砾石滩砾石丘闹的,它的位置在酒泉市的东部。

砾石滩下确有古墓,而且对游人开放。不过那墓不是汉代的,而是唐代的。墓标了号,从1号到5号。这里公开打出的旗号是唐代模印画砖墓。游客可买到的不是画砖而是画砖画的复制品――纸画,而且以12生肖画为主。纸画不好说是拓片,画到砖上去的画能拓吗?但若说模印砖画就不同了,模印画是有模具的,模具是刻好了图案和花纹的,相当于一种印刷术。模刻的花纹有凹凸感,印成的画就可以拓。我的印记里,我看到的墓砖画主要是平面的,时间过得太久,不好确认。因为此次去敦煌,在博物馆里又看到了墓画砖,还是平面画的感觉。不知专家对模印砖画怎样界定的。也许仅是按模具做砖,在烧成的砖上再画画就是模印砖画?

12生肖砖画在古墓里占了重要位置。深达仅近2.5米,室长5米多一点点的1号墓,其全室上下六面50余平方米的砖画画面中,位于后室第一层竖砖中镶嵌的12生肖模印画砖特别引人注目,它们均匀地分布在四面墙壁,每面三幅,按八卦方位中的五行方位顺时针方位排列,从北向东向南向西依次为亥猪、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一生肖一砖。2号、3号墓亦有12生肖画砖。除了生肖画,1号墓还有形若金刚力士的人物画,系浮雕式的画像砖,在门两侧。还有仿木斗拱图案画砖,在第二层,仿照地面真实的建筑,雕刻或镶嵌有柱础、楹柱、斗拱什么的,柱础上画有大力士。第三层为竖的仪仗模印砖,每块砖上都是两位骑马前行的男子;还有乐伎模印砖,有管乐伎、弦乐伎,男的吹箫吹笛,女的或抱弦弹拨或手抚古筝。规模不小,仪仗模印砖70多块,乐伎模印砖50多块。2号墓3号墓模印彩绘画砖的主要内容是墓主人的生平故事,是骑马出行图,文武各骑一马,前武后文的马队,从墓门两侧进入,在墓室北φ中央会合后再原路返回。4、5号墓深达11米多,近12米,4号为双室墓,5号为三室墓,5号墓有长达37米的墓道,两墓的墓门上有高大的门楼式照墙,照墙上嵌砖雕、门阙、斗拱、彩绘砖。彩绘砖有人身鸡首或牛首画,还有青龙白虎蛙人什么的。墓室内镶嵌的彩绘画砖重点表现农耕、畜牧、炊厨、出行、日常生活起居之类的情景。五座古墓,分属三个不同时期,墓室墓砖多种多样。在艺术上,就画砖上画的水平来说,评价太高我不敢苟同,线条流畅、造型传神、描绘准确是肯定的,但整体上感觉略显粗糙,像是地方画工所为,乡土艺术家的风范,但它们很珍贵,能从中看到当时上层社会是什么样子,也能感受到当时的文化理念、社会风貌、生产与生活方式。

河西走廊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都有古墓和墓砖画,时间从西汉到魏晋到唐宋都有出土,离嘉峪关不远的魏晋画墓我们也看了。近期得知,画砖不仅河西走廊有,国内其他地方也有。

砖雕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方砖在那个时期已出现并投入使用,在砖上的雕刻起始阶段可能不是出于建筑上的装饰作用,而是出于精神需求,出于祭祀和崇拜。

煤雕艺术论文篇5

在当代景观设计中,雕塑在公共环境景观设计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雕塑艺术的发展蓬勃兴旺,是点缀城市景观的重要一笔,为城市景观添上了富有人情味儿的色彩,摆脱了在人们心中纯功能主义的冰冷形象,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活力。

[关键词]:雕塑; 文化; 肌理; 景观环境

1、雕塑在公共环境中的装饰性

1.1雕塑的语言文化表现

雕塑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利用泥土、竹木、金属、石膏、石材等多种可雕可塑的材料创造出三维立体的艺术形象。历史悠久,年代可追溯至古代,它的发展源远流长,随着科技的发展,雕塑艺术不仅在材料上有所改变,在工艺上更是进行了升华。现代城市环境中,随着城市装饰性艺术的发展,为营造环境与建筑之间的气氛,环境雕塑将大多作为城市标志代表城市文化而出现。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雕塑艺术则以区域文化为造型特点,打造符合时展变化的艺术标志。不同的材质、色彩和光线所表现出的语言文化各不相同,例如不锈钢雕塑,不仅现代感十足,在色彩与光线上也表现出了一种通性。在现代生活中,无论是城市雕塑还是纯艺术雕塑,也都大多以形体为设计语言,通过转换和变异的形体进行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协调和沟通,而于雕塑本身而言,欣赏雕塑形象的重要元素便是结构,它[于形体之内,以达到与造型之间的完美契合。

1.2雕塑在公共环境中的装饰性表现

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一般寓意深刻、外表美观,艺术效果强烈,因而带有一种极强的装饰作用,不仅在城市环境中美化了空间,还为城市生活增添了新的活力与色彩。

雕塑种类甚多,运用广泛。例如,目前越来越多的广场水景处、地面等区域多处应用浮雕形式来增强空间的丰富性,不仅加强了人与广场之间的互动性,而且设有文化意蕴在于其中。

2、以世纪龙柱为例分析城市中的雕塑

2.1龙柱的材质构造极其特征

2.1.1项目概况

世纪龙柱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南风广场,以汉白玉打造而成,共为八根龙柱,即一组四柱沿广场轴线排列,另一组四柱则与之相对,彰显大气的态势。每根柱子直径为2.3米,高度达12.27米,矗立在广场的中轴线两侧。

2.1.2设计理念及特点

设计理念:运城的发展史主要是以黄河文化为主体,南风广场因《南风歌》而得名。汉白玉打造的世纪龙柱取意祈福,有着较高的观赏性,龙,不仅是权威的象征,也可寓意富贵吉祥之意。龙柱矗立在广场的中轴线两侧,共分为两组,一组四柱代表了四面,两组相合则有四面八方之意,而龙柱高度12.27米表示的是运城的解放时间,即1947年12月27日。每根柱子设计为五龙相互交蟠,寓意“五福”之说。希望广大市民健康、长寿、富裕、善良,并且欢度晚年。

特点:龙文化主要来源于人们幻想的神话传说,龙柱则能够反应民族文化中的信仰、幻象,以及实现国泰民安的愿望。它雕工精细,耐久性、艺术美感强,不仅美化了环境和生活,还陶冶了情操。

2.1.3材质构造

石刻雕塑最能代表人类文明的进步,历史上也是将石头作为编年史去使用的。因为它耐风化,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所以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永久性材料,而且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城市的景观雕塑当中,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雕塑形式之一。

世纪龙柱的构成材料则以汉白玉为主,属大理石的一种。不同的汉白玉则大多是根据色泽及其硬度去区分,汉白玉的开采耗时耗力,因而应用于城市雕塑中时,需提前准备。

2.2龙柱加工质量及技术分析

2.2.1材质特点

汉白玉颜色洁白无瑕,是质地坚实而又细腻的细粒大理岩,比较容易雕刻,且基本不溶于水,是一种名贵的建筑和雕刻材料。由于汉白玉质地洁白细腻,因而可以加工一些较为细腻的雕塑去表现细致入微的不同形体和质感,适合近距离的去观赏,而且质地越光滑则持久性越强越耐风化,但汉白玉较脆,容易断裂,因此很少用于大型雕塑当中。

2.2.2加工特点

雕塑创造时,在完成构思设计之后,就可决定用材后去考察,根据现有材料再去构思设计。目前,市场上的石料分为荒料和方料,圆柱雕塑所需用到的石料呈不规则形,多利用机器进行加工,不仅加工时间周期短,而且拼缝严密,圆柱本身追求的就是一整块石的艺术效果,因而它的缝隙愈小愈好。

石雕的前期加工都为粗加工,主要是靠石雕工人去完成,在完成粗加工后,应进行试拼装,严格把握雕塑加工质量,防止一些工作中的疏漏,遇到问题及时去调整,减少二次返工带来的麻烦,为后续工程提供了一定的方便。这一过程完成之后,为使雕塑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还需进行精加工处理。

2.2.3景观柱的后期维护

汉白玉质地的龙柱置于公共环境之中,增添城市环境色彩的同时,还要注重它带给人美的视觉属性,从而耐风化、耐酸雨便成了环境对雕塑的基本要求。故而在其基础上涂一层防腐胶可用来防止酸雨渗入雕塑。又因其处于运城市,所以在安装初期就考虑到城市环境对它的影响,北方地区干旱少雨,且山西煤灰污染严重,考虑到后期清理污迹的难度,则在龙柱体内部预留了排水管,下雨时可将顶部积雨自动排出。

2.3材质的艺术特征

2.3.1材质的肌理美

在雕塑创造中,材料的选用至关重要,它是与环境协调和与人类沟通的重要视觉因素。在城市环境当中,一般较为粗糙的雕塑肌理应当选配叶型偏狭小或树冠较紧密的植物搭配衬托,而平滑细腻的雕塑肌理则选配叶型较宽或树冠疏朗的植物,以至于让周围环境与雕塑特有的肌理形成一个强烈反差,从而充分展现雕塑材质方面的美感。

2.3.2雕塑在城市广场中的美学属性

南风广场的世纪龙柱作为造型艺术在城市环境中以其特有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艺术的魅力,它高高矗立的形象不仅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还以深刻的内涵向人们表达了运城的历史文化所在。

3、总结

雕塑属于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它与民众和广场环境三者之间形成紧密相关的联系,其功能作用不仅激发了周围环境的气息与活力,而且起到了人与环境之间互动和沟通的良性循环,产生了不可替代的艺术能量。且其新观念、新思想、新材料、新手法都能给城市带来新的契机,而且雕塑作品的文化底蕴和寓意都较为深刻,其艺术作用也较大。

[参考文献]:

[1]刘骥林.环境雕塑[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7

[2]张向玉,谭勋,陈钢,李军,刘军.雕塑[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3]蔺宝钢,陈雪华.城市雕塑艺术的成型与制作[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张婷婷(1992.7),性别:女,籍贯:甘肃省庆阳市,

煤雕艺术论文篇6

城市公共艺术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所以应当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艺术底蕴之上。地域的文化、场所的精神是影响公共艺术内涵和形态的因素。本文从公共艺术的认知出发,结合株洲的地域、历史等特征,探索公共艺术与株洲工业元素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工业元素 株洲

工业主题的艺术成为表现人民当家做主、建设家园的重要载体。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工业主题公共艺术呈现出更多的变化,题材的拓展转到更多表现城市的建设和都市化的进程,更多表现工业建设与科技发展的结合。而株洲这个很早就以工业而闻名全国的城市,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公共艺术的表现上更是大多以工业主题为元素而设计。

一、株洲公共艺术运用工业题材的来源和优势

株洲是个以工业闻名全国的城市,进入新世纪之后,株洲被定为中国工业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在苏联专家的援助下建设了4个重点项目,即株洲硬质合金厂、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厂、株洲洗煤厂。随后,又安排兴建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车辆厂等20多个中央、省属企业,由此成就了有名的工业城市,创造了100多项全国第一。 至“二五”期间,大批地方骨干企业也伴随大厂的兴建而纷纷诞生。工业一直是株洲城市的主导产业。而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扩大,更是从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80年代后,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包括生物工程、光导纤维、新能源、新材料和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和新兴工业蓬勃兴起。株洲工业更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共同创造了50多个“全国第一”,形成了种类繁多、实力雄厚的现代工业体系,如电力机车厂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工业化水平居全省第一,城市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二,成为长株潭“金三角”的重要一极。由此可见,株洲城市的历史离不开工业,而公共艺术的宗旨是什么?就是要体现一座城市的精髓与内涵,为其城市的发展提供十分重要的人文关怀与身份确认。通过它人们可以保存对自身文化信仰的认知,也可以引导和宣扬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把工业元素运用于公共艺术中对株洲而言就是把历史文化融入于公共艺术之中,让人们更近距离的与历史对话。

二、工业元素在株洲公共艺术中的运用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将工业元素运用于公共艺术中成为展现宣传株洲特色与历史的重要途径。

1.在二维平面中应用:在壁画、涂鸦等公共艺术中应用。

壁画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它是人类追求美的理想、表现内心精神世界的独特艺术形式。现代壁画无论从表现形式、语言内涵到其社会功能都与传统壁画有着较大差异。壁画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改进,现代的壁画越来越体现着城市一种精神,使人们更直接地了解其城市的精神面貌,人们和城市历史便产生某种互动。将工业设备或者工业产品、工人等形象元素再造出抽象或者意象的形象应用到壁画当中去,株洲城市中最典型的就是汽车中心站一组壁画,其中的一些齿轮、铁轨都突出的表现了该壁画的主题,象征这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欣欣向荣。又比如石峰公园附近的变电箱上的涂鸦作品:整体上它是一列疾驰的动车,奔放热烈,前部车头突飞猛进,后部洋洋洒洒,车身上纵横交错的银线组织成桥、体育中心、炎帝广场、各种大厦高楼,表现出株洲这个工业新城的时尚形象。

2.在三维公共空间中应用:在浮雕、雕塑、装置等公共艺术的应用。

雕塑是三维空间的展示,人们可以全方位的观瞻,甚至可以触摸、互动。浮雕,作为另一种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公共艺术上使用更多。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越来越频繁的运用于公共艺术之中。位于株洲沿江风光带浮雕群创作来源于工业元素,其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工人们不怕吃苦,艰苦奉献的牺牲精神。借助于这种形式表现了株洲城市的文化精髓,使人们更加直截了当的接受当地文化并与之融入。株洲体育中心的雕塑“与国际接轨”就将铁轨形象放大展示,既暗示株洲要走向世界,也体现了株洲是交通枢纽城市,是先有铁路,再有工厂,最后造城的历史。巧妙的创意获得了市民的赞誉。在湘江边还陈列有老火车、动车,人们可以攀爬游玩,获得与公共艺术的互动体验。

株洲最大的城市雕塑――“天梭”,其灵感来源于纺锤,彰显了株洲的纺织工业文明。雕塑底部是“泛泉水池”,在池底勾勒出经纬线,令人有时空穿梭的感觉。

3.在运用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缺乏重视管理,许多公共艺术没放多久就变得又脏又旧从而丧失其本身的功能。不能吸引人们眼球,极大的影响市容市貌,破坏株洲的美好城市形象。

②注意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因为公共艺术的作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周边环境共同呈现,只有当它和环境完全融入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时,才能充分地显示出它的观赏价值和人文精神。

③发展绿色工业将会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绿色和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因此在公共艺术表现的过程中,以绿色工业为主题元素,走可持续公共艺术发展政策,以便达到环境和经济的统一发展之路。公共艺术本身也要绿色设计,要求设计师将设计变革的重心真正放到功能的创新、材料与工艺的创新、设计环境亲和性的创新上,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态度与意识去考虑环保与生态。

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众意识的不断加强,株洲必将有更多的公共艺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如何将株洲城市精髓贯通在实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公共艺术作品中,对于艺术设计家们来说艰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必须减少在公共艺术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其管理,使公共艺术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工业题材在株洲的前景发展

一位西方建筑设计家所说的“看看你的城市,我便了解了你的心灵”。而公共艺术正是这座城市精神的缩影。一个城市的公共艺术状态对于该城市的风貌、气息及个性形象的辨识和张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共艺术设计具有文化性,尤其是处在媒介与信息时代,城市间表层经济的竞争与内在文化素质的潜力已密不可分。随着株洲城市的发展与前进,我们越来越能体会到公共设计与城市精髓的骨肉相连,只有将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不然就失去了创新的意义。株洲作为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研究工业元素在株洲公共设计中的应用是研究整个株洲文化如何应用的重要一点。如今株洲城市就像向前奔的“和谐号”机车,秉承着敢于争先、勇往直前、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火车头精神追求发展。

(本文是2012年株洲市社科课题。课题编号:zzsk1262。)

【参考文献】

[1]公共艺术时代.孙振华著.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8.

[2] 10、袁运甫:有容乃大:论公共艺术、装饰艺术、美术与美术教育,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

[3]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种与公众社会互动的艺术及其文化的阐释 [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4]马钦忠.公共艺术基本理论 [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煤雕艺术论文篇7

西夏处在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上,境内发现有多处窑场,如宁夏灵武窑、回民巷窑、插旗口窑、皇城台子窑,西郊缸瓷井窑、石嘴山窑、海原天都山窑,张掖龙渠乡武当山窑、武威塔尔湾窑,青海互助窑、民和窑等窑址。这些地区瓷土矿藏多为高岭石灰泥岩和高岭石灰泥夹矸,与南方所用瓷土的黏度不同,加之西北地区气候干燥,不宜室外晾坯,故需要在室内用火炕将坯件烘干。这种方法为西北地区所独有,在灵武窑址和塔尔湾窑址作坊中都发现设有火炕、烘干的场所。大量日用圆形用具基本为轮制,人物、动物等雕塑品及印花棋子等多为模制,少数为捏塑成型。在灵武窑址中发现西夏时期的古窑址3座,其中一号呈马蹄形,窑门已缺,呈半圆形,两烟囱对称,基本上是今天北方馒头窑的雏形;在炉膛中发现有煤渣,可知当时用煤作为燃料。烧装方法有顶碗覆烧、支圈正烧、“工”字形窑具支撑垛烧、垫条对烧、芒口对烧、器物搭烧、垫托扣烧、泥饼插烧等。碗盘类等敞口器物多用顶碗覆烧法,白釉碗盘的内壁底部都有明显的沙圈,色釉碗盘的底部则为涩圈。碗盘类器物多有挖足过肩的做法,底较薄。窑具中除匣钵外,尚发现有顶碗、顶盘、顶钵、垫条、垫饼、垫圈、“工”字形支撑具和馒头形窑具等。匣钵分为平底和开底筒形两种,测温器具有火照和拉柱。

西夏王朝历来重视吸取内地先进技术发展自己的手工业。西夏瓷以白釉瓷和剔刻花瓷最具特色,无疑受到了定窑和磁州窑两窑系的影响。因此,西夏瓷业除直接受山西诸窑影响外,还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陕西、河北诸窑影响。

产品总体风格显得粗犷、拙朴,器形较大,胎壁较厚,釉色繁复多样,有褐釉、白釉、青釉、绿釉、黑釉、茶叶末釉、紫釉、姜黄釉、红釉等。白釉瓷均施化妆土,有两种色调,绝大多数是牙黄色,少量为纯白色。有一些器物内外釉色不同,一般施釉较厚,且釉色不均,一般施釉不到底,胎色以白胎为主,少量为灰胎。主要器类有高足斜平沿曲腹大碗、白釉高足碗、白釉葵口碗、斜壁碗、白釉折腹盘、曲腹盘、大口瓮、盘口高领四系罐、盘口瓶、双耳小口壶、单耳带流罐、深腹罐、双耳罐、扁壶、剔刻花扁壶、花插、经瓶、梅瓶、玉壶春瓶、钵、釜、杯、炉、灯盏、器盖、瓷钩、纺轮、砚、围棋子、象棋子等。另外还有雕塑品、建筑材料及宗教用品。雕塑品中有人物和动物雕像,瓷器烧制普遍比较粗糙,釉色欠光泽。

瓷器装饰技法有刻花、剔刻花,刻化妆土、剔刻化妆土、刻花、印花点彩、镂空等。纹饰主要有婴戏纹、鹿衔纹、送葬狩猎图及植物花卉、动物纹饰和图案装饰、开光和带状花纹等。其中,植物纹饰有拆枝、缠枝、缠枝绕叶和串枝牡丹、莲花,点彩梅花。剔刻梅花、折枝、树枝、鸟雀衔枝及流云纹,卷云纹、鱼纹、水波纹等。点彩梅花有五点、七点、九点三种,花纹朴拙、简练。部分器物在足内、肩部及腹下部露胎处墨书文字,其中有西夏文、汉字、藏文和梵文。另外还有一些墨书符号和花纹,如“十”字等。

西夏瓷作为西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电原磁州窑、耀州窑、定窑的影响,结合党项族的文化习俗,创造出极具民族特色的瓷器,充分展示了西夏瓷器粗犷、质朴、刚直、奔放、器形高大敦实的特点。各地出土的西夏瓷器纹饰简洁,装饰手法粗放,最具特色的双系扁壶、四系扁壶、高足碗、牛头埙、瓷钩、瓷铃及剔刻釉装饰艺术突出表现出党项民族纯真、质朴的民族性格,同时也更加丰富了陶瓷的器型及装饰内容。西夏瓷不仅表现出西夏人善于创新的智慧,同时展现出了西北游牧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世界,深受草原民族的喜爱。

瓷铃、帐钩是西夏瓷中的特殊产品,也是游牧民族生活中的必需品。与西夏同时并存的辽国契丹人是东北部的游牧民族,其辖区内也曾出土过铜铃、钩等用具。西夏地处西北大漠,这里煤矿资源丰富,铜铁矿产资源稀少,西夏人因地制宜地以瓷铃、钩代替金属铃、钩,不仅巧妙地解决了缺乏金属制品的困难,同时为制瓷业创造了新思路。

牛头埙是瓷埙的一种,形似牛首。其正面有两孔,顶部有一孔,吹之能发出美妙的声音。瓷蒺藜雷表面布满尖刺,有孔,内空心,装上火药及引线可当地雷或抛射火器使用,器表施褐釉、茶叶末釉,置于土中不易被发现。西夏瓷蒺藜雷是已知最早的地雷,正当宋、辽把瓷器作为实用和欣赏器时,西夏人已把它作为价廉物美的武器在战争中大量使用,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又是一个创举。

煤雕艺术论文篇8

作者/唐潮

德国的一年,丰富且精彩,华丽又朴实,处在一种神奇如梦境的感觉里。岁月就仿佛开了一个小口,露出无限美妙的色彩和光泽来。光泽是那段岁月留下的优雅,闪烁在那小镇的古道里。

我喜欢独自漫步在德国的小镇上,这样便感受到了欧洲那沁入骨髓的优雅和浪漫。经过上百年风雨浸淫的青石街道,高低不平,铺着密密麻麻的石头,每一块都在岁月的洗礼中变得光滑圆润而有光泽。两旁的木屋仍然保留着木结构的主架,只有一扇扇玻璃窗让人感受到一点现代气息。街上一间间小小的商店,自豪地展示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抑或是主人炫耀着自己得意的收藏品。顺着街道,常常可以看到坐在路边咖啡店悠闲惬意的人们,或有幸福的夫妇抓着调皮而四处张望、嘴里还舔着冰淇淋的小孩的手,上百年的时光仿佛缩影在了此刻的画面里,优雅和浪漫便如同随处可闻的花香,在这片清新而自由的空气中弥漫开来。

似乎这里的人们没有文艺、小清新,也没有非主流,没有煤老板也没有什么二代;只有咖啡豆磨成的卡布奇诺,在华丽而富于装饰的花园小屋里冒着香气,缤纷而极其诱人的甜点似乎是唯一能沾上一点点所谓的小资情调的事物了。欧洲的骨子里,更多的是绚丽繁华的优雅,而不是清新简单的朴实。文艺复兴的文艺也与中国意义上的文艺有所差别。有时这种极其华丽的精神体现在复杂上,比如品目繁多的餐具:切披萨的圆刀、特别的西柚小刀、切土豆的小刀、削胡萝卜的专用刀、牛排专用餐刀、切奶酪的小铲刀、鸡尾酒的吸管勺、专用于蜂蜜的长勺,还有摇匀咖啡的小勺……艺术的缤纷和华丽,点缀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在德国的一年,对我产生最大影响的是文化艺术的熏陶。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艺术的欧洲艺术,给了我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年的时光,我仿佛处在一个文化和艺术的世界里,不仅是有如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艺术汇聚的景点,就是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小镇、每一座城市都流淌着古老而优美的文化艺术气息。在这样的环境里,优雅和艺术就像血脉一样,流动在身体里。

其中最令我欣赏和赞叹的,也是最体现欧洲精神的,是欧洲的古建筑艺术。古老宏伟而精致的教堂,端庄肃穆却又华丽的议会大厦,雄伟气派且典雅的宫殿,沧桑沉重、历史悠久的古堡,这些建筑所展现出的异国情调,完美地重新塑造了我心中欧洲的形象。上千年来,王子和公主的浪漫,国王和贵族的荣耀,教皇和教廷的权威,平民和百姓的闲适,全部在这建筑的文化中体现了出来。

最令我赞叹的建筑是科隆大教堂。它占地8000多平方米,高达157米的塔尖位居世界第三,为欧洲北部规模最大的教堂。然而看惯了祖国的大江大河、名山名川,其规模还不足以令人震惊。真正让人感到震撼的,是教堂中精妙绝伦的雕刻和绘画。从外部到内部,从底部到塔尖,整个教堂完全被精美华丽的雕刻所覆盖,可以说,整个教堂就是一个精雕细琢的艺术品,无论是门还是墙,柱还是棱,窗还是顶,都饰以庄严古朴、精美无比的雕饰。每一扇玻璃上都绘有不同宗教故事的图案。走进教堂,仿佛瞬间穿越几百年时光,回到了16世纪,整个大厅回荡着神秘而庄严的圣歌,阳光透过彩绘的玻璃,洒进大堂,有一种难以形容而令人敬畏的光泽。顺着506级的螺旋回廊爬上百米高的塔顶,环顾整个古城的风貌,塔顶的钟声回荡在整个城市之中。毫不夸张地说,科隆大教堂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奇迹。

单从艺术的角度,科隆大教堂已经给了我前所未有的震撼,然而建筑方面更是令我感慨不已,给了我巨大的启迪,它同样也是建筑的奇迹。教堂从13世纪开始动工,直到19世纪末才由德皇威廉宣布完工,历时600多年。而据了解,大多数欧洲大教堂的建造都历时400年以上。得知这个消息,确实让我无法想象。过去读中国历史,万里长城的工期长达几十年,王侯将相的陵墓耗时20年、30年,已经足够使人震惊了。而如今,一栋摩天大楼的建成仅需2到3年时间,几百年的工期确实令人难以理解。也许一个人一生坚持做一件事还可以完成,那么几十代人坚持做同一件事情就真的是无法言喻了。一代又一代的建筑者都始终保持着同一个信仰,且绝对忠于最初的设计。我想,这个民族的坚持不懈、专一恒定,或者说是耐性和毅力,正是这座由几十万吨石材雕刻而成的建筑奇迹在几百年的岁月里仍然能屹立不倒的原因。

一年的时间里,我曾走过德国大大小小的许多城镇,也曾漫步在西班牙浓情的夜晚,还曾体会过阿尔卑斯山的巍峨和壮阔,感受过巴黎的繁华和浪漫。这份经历给了我独特的感受和启迪,有对文化的思考,对艺术的追求,也有对不同社会的比较,不同人生的反思,还有了全新的思维角度和世界观。可以说,这一年,我有了一份崭新的认知和视野。它影响着我,改变着我,成为我人生中宝贵而独特的财富。

上一篇:网红营销论文范文 下一篇:品牌营销策划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