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抑郁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09 04:09:47

护士抑郁论文

护士抑郁论文篇1

[关键词] 认知行为;抑郁症;焦虑;抑郁;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7(c)-0166-03

Cognitive behavioral nursing therapy effect was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ZHANG Yu'e YANG Shufen FU Pingping WANG Fengrui WU Xiqiang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 Guangdong 516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pression cognitive behavioral nursing therapy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coping style, and provide practical guida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2010 year in February ~2012 year in August 66 cases of depression patients, using the method of random digits table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of 33 case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ntidepressant therap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routine psychiatric nursing, the research group u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nursing therapy. After four weekend ,two groups were provided SDS, SAS and CSQ. Results (1) study group SDS and SA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Cognitive behavior; Depression; Anxiety; Depression; Coping style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自我压抑、焦虑的情境中,但该心理状况与其所处的实际境遇却大不相同[1]。深究原因,这与患者对生活事件的个体化认识和理解方面存在的偏差有关,内在因素的错误会直接影响患者处理日常事件的态度和看法,最终导致患者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处理事件,并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的加重[2]。所以,针对抑郁症的治疗,不仅需要给予药物干预,更重要的是针对患者的认知情况进行纠正,使患者能采取积极、乐观地心态看待问题[4]。该研究本次旨在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的临床效果,分析了该院2010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6例抑郁症患者,其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为26~64岁,平均年龄为(38.4±1.7)岁。所有患者于入院当天均经2位精神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一致诊断为抑郁症,其诊断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本次调研纳入标准为:患者不存在其他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对本研究有所了解并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对问卷调查内容能够自行作出判断者;文化水平需达到初中及以上。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研究组平均年龄为(37.6±1.5),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9.2±1.9),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精神科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及药物护理等措施;而研究组开展认知行为护理疗法。

1.2.1 健康宣教 主管护士在充分了解患者的文化层次、理解能力的前提下,制定个性化健康宣教方案,目的是让患者能够更好地吸收宣教内容。对于护士自身而言,需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力求在对患者讲解的过程中,采取通俗易懂的言语让患者能够有所掌握。宣教的内容主要包括抑郁症发生、发展、预后、转归、治疗手段及治疗效果,同时还着重向患者讲解个体对事物的认知态度在抑郁症治疗方面所起的作用,并说明正确的认知行为可改善病情,降低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1.2.2 一对一交流模式建立 给每一位患者安排一位心理护士,这样可更有针对性实施心理干预。主管护士把握每一次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并通过细致的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结合患者的病史、发病经历制定个性化交流方案。同时护士向患者展现自己亲切、随和的形象,建立护患信任基础,鼓励患者分享以往重大的生活事件及情感应对方式。同时,护士采取安慰、劝导、倾听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鼓励患者进行情感宣泄,来舒缓心中的郁结。另外,还需发动家属的配合力量,指导他们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了解患者认知误区 护士指导患者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鼓励他们将每天发生的事情逐一记录,同时还需写明自己在应对该项事件的心理状况及采取的解决方式。护士从患者的日记中对其应对方式有大体的了解,并掌握患者认知歪曲的个体化特征。护士选择性地遴选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的生活事件,并进行情景再现,要求患者角色扮演。不过在此之前,护士需讲解即将发生事件的有效应对方式,鼓励患者尝试性地转变以往的认知行为,取代当前所传授的方式来面对事件,并让患者陈述应对方法,强化其对新的认知行为的内在理解。待患者完成角色扮演后,指导患者写下该种应对方法所带来的益处,护士从旁协助,逐渐让患者对事件的处理态度向着积极、乐观的方面转变。

1.2.4 讨论 主管护士在每周举办一次全体病友座谈会,鼓励患者将一周内对治疗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和交流。借助集体讨论,一方面可促进病友之间的沟通,利于患者及早回归社会和家庭生活,另一方面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成就感,促进病情康复。同时也鼓励患者将自己所面临的困惑作为话题,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尽可能地让每一位患者讲解应对方式。但是在讨论的全程中,主管护士需针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并给予信服的理由,逐渐帮助患者建立合理认知模式。

1.3 评价量表

本次调研中共涉及到3个量表,分别是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应对方式问卷(CSQ)。其中SDS和SAS均是由Zung于1971年编制,是一种分析病人主观症状相当简便的临床工具。按照中国常摸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CSQ是用来反映患者应对方式的问卷,一共包括6个维度,分别为解决问题(含11个条目)、求助(含10个条目)、自责(含10个条目)、回避(10个条目)、幻想(10个条目)和合理化(含11个条目),而每个维度的得分最高,说明患者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最倾向这个维度所提示的方法。当患者在“解决问题”和“求助”这两个维度方面的得分越高,说明患者人格特征越为成熟,间接反映其认知行为状况越稳定;反之,当患者在“自责”、“回避”及“幻想”这三个维度测评分值最高,说明患者的人格特征和认知行为存在一定缺陷。

1.4 观察项目

两组患者于住院当天及开展护理措施第4周末分别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应对方式问卷(CSQ)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并做好记录和对比。SAS的焦虑状况等级划分如下:①无焦虑(

1.5 统计方法

将本次调研所收集的数据由专人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一处理。①SDS和SAS评分比较:SDS和SAS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作为统计描述,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SDS、SAS评分比较和干预后SDS、SAS评分比较均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②CSQ得分比较:CSQ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作为统计描述,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的CSQ评分均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③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和SAS得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SDS和SAS得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待实施干预后第4周末,研究组SDS和SAS得分分别为(48.5±8.3)、(50.2±7.4),对照组为(56.2±6.8)、(57.3±6.7),两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和SAS得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SQ得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CSQ得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第4周末,研究组除了在“幻想”、“合理化”得分与对照组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外(P>0.05),在其他各项得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CSQ得分比较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后CSQ得分比较

3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多,而与此相伴行的精神心理疾病也层出不穷,其中以抑郁症的发生率最为多见[5]。抑郁症顾名思义,是指患者表现出抑郁、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该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对生活事件的认知态度密切相关[6]。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对自身、周边环境及未来存在消极情绪,而情感认知方面的缺陷将会导致患者出现消极的行为应对方式,进而消极的认知思维会导致患者出现潜移默化的认知误区,最终使歪曲认知模式根深蒂固,大大影响了抗抑郁治疗效果[7]。鉴于抑郁症是属于情感障碍性疾病,所以,纯粹的药物治疗显然是不够的,更是需要从患者的心理角度出发纠正其认知缺陷,变更患者处理事件的应对方式,以改善负性情感[8]。该研究以认知理论作为循证护理的依据,对两组患者展开调研。

研究组给予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团体交谈的方式与病友一同探讨现实中遇到的事情,并彼此交换意见、想法,这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社会功能,患者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对自身缺陷认知的理解,更能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9]。同时,在整个交谈中,护士一直扮演着协调者的角色,及时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以进一步帮助其建立正确认知模式[10]。其次,建立一对一的交流方式,也为患者敞开心扉诉说心声提供了前提,通过讲诉自己内心的想法无疑可减缓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所以,经过4周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在抑郁及焦虑评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通过让患者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并将其日记整理成小档案,从中筛选出对患者影响较大的事情,模拟情景再现,让患者在这个过程中,体验错误认知和正确认知所导致的不同结局,并让患者加以衡量利与弊,加深其对正确认知的内化。同时护士还需耐心地讲解错误认知的危害,并指导其深化对常见生活事件的正确认知,并鼓励患者进行语言性阐述,进而逐渐形成正确应对方式。所以,研究组经过护理干预后,在积极应对方式评分(“解决问题”和“求助”)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还可完善患者在处理生活事件方面的应对方式,临床效果较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艳, 许冬梅, 李菲菲,等.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17(4):394-397.

[2] 徐淑静, 曾德志, 甘明霞,等. 认知心理护理对产褥期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19(35):4621-4625.

[3] 李武, 胡春凤, 周玉萍,等. 抑郁症治疗前后认知应对策略的变化及其与抑郁关系的初步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0,36(11):679-680.

[4] 张振清, 王希林. 缓解期抑郁症伴人格障碍患者功能失调性认知特点研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0,19(6):492-494.

[5] 赵惠英,顾云芬,黄丽君. 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影响的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7(17):15-17.

[6] 秦国兰, 陈爱民. 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及自理能力的影响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16(4):51-53.

[7] 郑德明, 李武, 李龙飞,等. 缓解期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与认知应对策略关系的初步研究[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0,10(6):577-580.

[8] 吴静, 赵义林, 周宏辉,等. 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研究及心理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17(12):1408-1410.

[9] 韩丽霞, 韩冰. 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的影响[J]. 中国康复, 2012,27(2):102-103.

[10] 杜巧荣, 左丽娜, 张红玲,等. 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三个月随访研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5(22):6608-6612.

护士抑郁论文篇2

【关键词】抑郁心理来源;缓解

2015年刚刚发生的“德国之翼客机坠机事件”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副驾驶安德烈亚斯・卢比茨具有故意摧毁飞机的意图,重要原因就是:卢比茨是抑郁症患者[5]。目前,我国抑郁症发病率高达5%-6%,抑郁焦虑患者已达9000万人。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李凌江教授指出,“抑郁症给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及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困扰,严重者会出现自杀行为[6]。而患抑郁症最高的三个职业“社会工作者、餐饮服务人员、医护工作者”中,医护人员赫赫有名,如何减轻护士抑郁心理已刻不容缓。

1 护士抑郁心里来源

临床一线的护士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 ,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工作效率降低。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此现象与护士的工作压力、社会支持以及护士的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有密切联系。职业不被重视、人数严重缺编、承担不必要的责任、安全没有保障以及常年的夜班工作,成为了抑郁心理主要元凶[3]。

1.1 工作原因

护士工作需要实行日夜班倒班制,易引起生物钟混乱,如编制不足,不能按正常情况进行轮休息,造成休息不好,护理工作是脑力、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既有烦琐的脑力劳动,又有较大分量的体力劳动,特别是夜班一人面对很多病人,工作繁忙而纷杂,很多病人病情变化较大,时刻都要严密细致地观察,担心出差错,久而久之,越干越胆小;随着医疗业务不断开展,势必要求护士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才能适应医疗业务发展的需求,给护士造成了工作、学习的双重压力。

1.2社会原因

社会上一些人对护理工作和护士职业的不理解,对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不尊重护士的劳动,没有正确看待护理工作和护士的劳动付出,认为护士是医生的腿,只是遵医嘱打针发药,甚至有人认为护士的职业低级,是侍候人的活,否定了护理工作的技术含量,挫伤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劳动成就感。

1.3家庭原因

护士基本都是女性,要担负家庭和工作的多角色,经常使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久而久之,造成神经衰弱;有些家庭成员对护士工作不了解,配合、支持不够,认为就是打针发药,累不到哪里去,没有给护士更多关爱;上班时间日夜倒,造成家庭生活不规律,增加了护士的身心问题。

1.4病人原因

大部分病人对疾病知识缺乏,对医疗技术服务期望过高,认为只要进了医院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护士应对病人百依百顺,执行治疗、护理操作慢一点、一针不见血、打针打痛了、呼唤帮助不及时、说话语气不注意等都会导致病人的不满意,动不动就对护士发火,甚至投诉、威胁,使护士感觉工作起来处于被动,严重打击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1.5 自身原因

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加上长期生活不规律,又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经常感觉体力不支,容易造成精神压抑,身心疲倦,显得力不从心。

2 如何有缓解护士抑郁心理

从以上分析来看,心理压力是产生抑郁的根本原因。那么,我们在认真工作的同时,如何缓解抑郁心理,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呢?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2.1合理安排作息,注重劳逸结合,确保每天都有放松的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2.2服用平衡压力的营养饮食,多吃酸类,少吃食盐。

2.3加强宣传教育,取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2.4简化自己生活及欲望,因为生活越复杂,压力就越大。不要事事争强好胜,培养良好的心态,正确评价自己,对自己有个合理的预期和评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多赞美及鼓励自己,不要遇到挫折就苛责自己;不断告诉自己,要能容纳别人不同的观念或行为;不要总是抱怨麻烦事情落在自己头上,而是要想老天让我与日俱增经验和智慧,生活因此更丰富。

2.5想哭就哭,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

2.6多与人交流沟通,找一位乐观的朋友或同事倾诉,发泄一下情绪。及时倾诉自己的无助和不快,与家人分享工作的快乐与困扰,让家人理解及支持你的工作。

2.7夜班时,事先、事后做好准备和保护,上完夜班保证充足的睡眠,把熬夜对身体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2.8面对压力要有心理准备,培养自己有宽广豁达的胸怀。多看专业书籍,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及工作带来的困扰,比如学习一下著名的“森田疗法”[4]。。

2.9丰富个人业余生活,发展个人爱好,如绘画、书法、下棋、种花、听音乐等能增添生活乐趣,经常到书店走走,读一些励志的书籍、漫画及幽默文选,调整生活节奏,把自己从单调紧张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多看喜剧片,开怀大笑一番。

2.10参加有氧运动,值得注意的是,应该选择那些你认为比较有趣的活动,而那些你觉得很很枯燥的锻炼往往起不到减压的效果。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公园里,每天早晨都会看到不少人拥抱大树。这是他们用来减轻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据称:拥抱大树可以释放体内的快乐激素,令人精神爽朗。而与之对立的肾上腺素,即压抑激素则消失。[4]

临床护士产生的抑郁心理不是由自己的力量所能左右的,想哭的时候想要变得愉快,也是勉强。反之,极度愉快时,想努力变得悲伤,也不可能。对不能被自己的力量所左右的情绪,并不逃避,顺其自然地接受,以行动去做应该做的事[3]。另一方面,即使想哭,但如果参加朋友的婚礼,则无论如何也要表现出笑脸,如果能够顺其自然地接纳所有的症状、痛苦以及不安、烦恼等情绪,默默承受和忍受这些带来的痛苦,就可从被束缚的机制中解脱出来,达到“消除或者避免神经质性格的消极面的影响,而充分发挥缓解抑郁心理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长乐;文化、人格及其教育学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邱扶东,王书会;自我及其相关概念的心理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葛明贵;健全人格的内涵及其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廖素梅,郑小凤;缓解护士压力的措施[C];临床合理用药;2009年3月第2卷第5期

[5]刘芸;德国之翼客机在法国坠毁 调查副驾驶成关键;腾讯官方网站(国际时事);2015.3.27

护士抑郁论文篇3

关键词:心理干预氟西汀抑郁症失眠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88-01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处于衰竭状态,在生活中常对自身基础疾病表现出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再加上老年患者存在失眠问题,两者双重夹击之下,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出现。所以,针对老年这个特殊群体,如何对其抑郁症开展有效的干预手段,目前已经引起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故笔者本次旨在探究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分析了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给予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2012年6月收治的88例老年抑郁症伴失眠症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38例,年龄为65~84岁,平均年龄为(72.1±1.4)岁。本次调研收治的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本次纳入标准为:患者不存在其他重要脏器疾病;不存在其他精神或者心理疾病;不存在药物或者酒精依赖史;对本次调研有所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氟西汀)(由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30017)进行治疗,用药方案为:每天晨起后给予20mg,每天一次,疗程为6周,用药期间患者需住院观察。待出院后,要求家属每2个月陪同患者来院复诊,随访时间为1年。而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①健康宣教:由主管护士每周组织一次全体病友座谈会,鼓励每一位患者倾诉自己在住院期间的治疗心得和体会,以及分享曾经发生的重大生活事件及对自己所造成的影响,并选择某项极具抑郁代表性质的生活事件,让每一位患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护士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讲诉,并扮演协调者的角色,针对患者内心困惑及时给予认知干预,并与患者一起探讨合理缓解负面情绪的方式,同时再指导患者将方式应用于日常实践。在此期间,护士还需着重向患者讲解抑郁症的病因、治疗手段、预后及注意事项,由于老年患者的理解能力较低,护士需耐心地逐一进行分析,并采取图画、视频及口授等多种方式并用,力求使患者能够对抑郁症有系统化的了解。②制定个性化沟通方案:护士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兴趣爱好及生活背景,制定个性化沟通方案,在沟通的过程中,营造一个温馨、和谐、舒心的环境,让患者能够放松身心。护士可采取直接性发问或者诱导式发问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并鼓励患者采取哭诉或者倾吐等方式进行情感宣泄。在这个过程中,护士以换位思考的角度看待问题,针对患者的心理困惑给予针对性解决方案。③文娱活动开展:护士在征求科室患者兴趣的前提下,制定一系列文娱活动,促进患者及早完善家庭和社会功能。文娱活动主要涉及太极、慢跑、麻将、象棋、羽毛球等活动,力求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参与其中,并鼓励志趣相投的患者进行沟通和交谈,通过人际关系网的扩大,也可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

1.3观察项目。两组患者在住院当天和干预后第6周末,给予SDS量表进行抑郁程度的测评,并做好记录。

1.4统计学方法。将所收集的数据由专人统一收集并录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取t检验,当P

2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SD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在住院当天SD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待干预后第6周末,研究组SDS评分为(53.17±5.02)分,对照组为(60.38±4.86)分,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对于抑郁症患者,不仅需要给予药物治疗,更是需要从老年患者的心理层次出发进行心理干预。笔者在本次调研中,对研究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干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抑郁评分和抑郁复发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抑郁症伴失眠症患者而言,采取氟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可降低缓和抑郁情绪,降低失眠复发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参考文献

[1]邱大宏,谭柏坚,叶百维,等.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期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4):157-159

护士抑郁论文篇4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46例,给予临综合治疗,比较前后HAMD评分差异。结果:42例患者治疗前HAMD总分为26.45士6.2,经治疗6周后,HAMD总分下降至12.8±8.4,焦虑失眠症状大大改善(P<0.05)。结论:综合多手段的治疗能显著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焦虑烦躁情绪,极大地恢复免疫调节机制。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抑郁症 治疗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抑郁症 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15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155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饮食结构的调整,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其病本身不带来实质性的损害,但动脉硬化性闭塞症(DASO)和神经末梢感觉改变以糖尿病为基础,同时出现微血管病变,从而导致肢体的各种缺血、功能障碍的表现[1]。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及身体的特殊性,加上血管硬化、基础病多、临床症状复杂等原因,当其合并抑郁症时,由于产生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引起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上升,使心脑血流量增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加重[2],给原发疾病的治疗更带来困难。现就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治疗,分析报告如下。基础,同时出现微血管病变,从而导致肢体的各种缺血、功能障碍的表现[1]。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及身体的特殊性,加上血管硬化、基础病多、临床症状复杂等原因,当其合并抑郁症时,由于产生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引起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上升,使心脑血流量增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加重[2],给原发疾病的治疗更带来困难。现就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2009年收治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60~74岁,平均67岁;病程10~18年,平均14年。有糖尿病并发症患者16例,伴随高血压15例,高血脂9例,冠心病7例。所有病例糖尿病均经2007年WHO诊断标准确诊。

一般资料:2008~2009年收治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60~74岁,平均67岁;病程10~18年,平均14年。有糖尿病并发症患者16例,伴随高血压15例,高血脂9例,冠心病7例。所有病例糖尿病均经2007年WHO诊断标准确诊。

诊断依据:除有糖尿病病史外,均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

诊断依据:除有糖尿病病史外,均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

方法:糖尿病常规治疗。西药抗抑郁药物治疗,主要有三环类抗抑郁剂丙咪嗪、多虑平,四环类抗抑郁药麦普替林、血清素摄取抑制剂氟西汀(每日早餐后服1粒)、中枢突触前膜α2受体拮抗剂米氮平,每日30mg(早晚各1次)。

方法:糖尿病常规治疗。西药抗抑郁药物治疗,主要有三环类抗抑郁剂丙咪嗪、多虑平,四环类抗抑郁药麦普替林、血清素摄取抑制剂氟西汀(每日早餐后服1粒)、中枢突触前膜α2受体拮抗剂米氮平,每日30mg(早晚各1次)。

护理干预措施:①宣教工作:介绍糖尿病的一般知识,使其了解日常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主动配合。②心理护理:抑郁症在某种程度来说是心理疾病,必须配合心理治疗才能彻底治愈。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会有焦虑、急躁等心理,应给予安慰体贴,护士应更多地关心患者,多与其交谈,掌握患者心理状态。从而使患者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③药物观察护理:对药物治疗的失眠患者,护士还需很好地了解催眠药物的效果,正确使用。服用睡眠药物后,一般5~60分发生药效,护士应细心观察患者是否睡着、中途有无觉醒、觉醒的时间等。④饮食护理: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时饮食上除了以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低脂肪、低盐外。应每餐吃全谷食物和富含多种抗氧化剂和维生素C,有助于缓解压力的蓝莓等。

护理干预措施:①宣教工作:介绍糖尿病的一般知识,使其了解日常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主动配合。②心理护理:抑郁症在某种程度来说是心理疾病,必须配合心理治疗才能彻底治愈。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会有焦虑、急躁等心理,应给予安慰体贴,护士应更多地关心患者,多与其交谈,掌握患者心理状态。从而使患者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③药物观察护理:对药物治疗的失眠患者,护士还需很好地了解催眠药物的效果,正确使用。服用睡眠药物后,一般5~60分发生药效,护士应细心观察患者是否睡着、中途有无觉醒、觉醒的时间等。④饮食护理: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时饮食上除了以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低脂肪、低盐外。应每餐吃全谷食物和富含多种抗氧化剂和维生素C,有助于缓解压力的蓝莓等。

疗效判断标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调查,并结合临床症进行统计分析。HAMD归纳为焦虑/躯体化、体重、认识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等7类因子结构。

疗效判断标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调查,并结合临床症进行统计分析。HAMD归纳为焦虑/躯体化、体重、认识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等7类因子结构。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结 果

42例患者治疗前HAMD总分为26.45士6.2,经治疗6周后,HAMD总分下降至12.8±8.4,焦虑失眠症状大大改善。

42例患者治疗前HAMD总分为26.45士6.2,经治疗6周后,HAMD总分下降至12.8±8.4,焦虑失眠症状大大改善。

讨 论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身心疾病,已有报道糖尿病与抑郁症“共病”现象[1]。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神经生物学因素,又有社会心理学因素。当抑郁症出现时,植物神经系统就会紊乱,进而免疫系统的功能就会紊乱,从而出现各种顽固性疾病。躯体疾病加重抑郁使血糖控制不良,产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上升,从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是一种身心疾病,已有报道糖尿病与抑郁症“共病”现象[1]。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神经生物学因素,又有社会心理学因素。当抑郁症出现时,植物神经系统就会紊乱,进而免疫系统的功能就会紊乱,从而出现各种顽固性疾病。躯体疾病加重抑郁使血糖控制不良,产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上升,从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在治疗用药方面,笔者体会到米氮平是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具有疗效快速持久、耐受性好、镇静等特点。同时可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性下调,利于血糖控制。氟西汀对肝、肾功能不良者有影响,因而老年人应慎用,此类药物及三环类药物均不能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如需药时,要停药至少2周以上,而氟西汀则需停5~7周。除以上几类抗抑郁药之外,有些抗精神病药也有抗抑郁、抗焦虑作用,常用来作为抑郁症及焦虑症的辅助治疗。应用这些药物起到抗抑郁和治疗精神病症状的双重作用。常用的药物有奥氮平、舒必利、喹硫平、和甲硫达嗪等。在治疗中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伴有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2]。因此抑郁症在某种程度来说是心理疾病,必须配合心理治疗才能彻底治愈。

在治疗用药方面,笔者体会到米氮平是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具有疗效快速持久、耐受性好、镇静等特点。同时可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性下调,利于血糖控制。氟西汀对肝、肾功能不良者有影响,因而老年人应慎用,此类药物及三环类药物均不能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如需药时,要停药至少2周以上,而氟西汀则需停5~7周。除以上几类抗抑郁药之外,有些抗精神病药也有抗抑郁、抗焦虑作用,常用来作为抑郁症及焦虑症的辅助治疗。应用这些药物起到抗抑郁和治疗精神病症状的双重作用。常用的药物有奥氮平、舒必利、喹硫平、和甲硫达嗪等。在治疗中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伴有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2]。因此抑郁症在某种程度来说是心理疾病,必须配合心理治疗才能彻底治愈。

综上所述,药物心理等多手段的治疗能显著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焦虑烦躁情绪,极大的恢复免疫调节机制。

综上所述,药物心理等多手段的治疗能显著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焦虑烦躁情绪,极大的恢复免疫调节机制。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Lenoard BE.Evidence for a biochemical lesion in depression[J].J Clin Psychiatry,2000,61(Suppl 6):12.

1 Lenoard BE.Evidence for a biochemical lesion in depression[J].J Clin Psychiatry,2000,61(Suppl 6):12.

2 何晓明,李文涛.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4):147.

2 何晓明,李文涛.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4):147.

护士抑郁论文篇5

    论文摘要:综述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工具以及护士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普遍性,护士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不同性别、学历、护龄、性格特质、医院性质、科室以及所处的应激状态者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提出应重视护士心理健康,采取切实的措施和手段提高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度,以促进护士心理健康。

    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是帮助患者维护生命,促进健康的前提和保证。国内外有关护士工作压力的研究表明,护士正体验较高的职业压力,而且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持续高水平的压力能使机体内用以适应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近年来,国内有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报道越来越多,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综述相关文献,旨在引起研究者的进一步关注和探讨,以期更好地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共同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测量工具

    心理健康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研究者多采用临床心理问题诊断技术常用的评定工具,进行定量定性研究,如常用9O项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抑郁症自评量表(CES·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T)、MARKS恐惧/强迫量表、人体评定量表(GAS)、医院焦虑和抑郁情绪测定表(HAD)、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情感平衡量表等,也有采用自制经过严格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的相关量表和问卷。

    2国内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2.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不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15的人身体健康,而有15呈非健康、70呈亚健康状态。医务人员尤其在护士中,其亚健康发生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护士存在超重和慢性疲劳为主要状态的亚健康比重占75以上。很多研究表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刮,某些心理健康问题在护士中普遍存在,如运用SCL一90量表评定,护士普遍表现异常的因子多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有的因子得分甚至显着高于常模。但也有研究证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高于般人群,这可能与护士接受的教育背景有关,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学知识,如了解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等,有一定的自我调适能力。

    2.2不同年龄、工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护士的健康水平及其表现方式不同,自我肯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在心理健康方面,工作年限长、职称较高的护士自我肯定程度更低,年龄大的护士有更多的工作压力,年轻的护士心理更健康。工龄在10~20年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其他工龄段的护士差,工龄较长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工龄较短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恐怖。也有研究显示,年轻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其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模,可能与她们初出校门,工作经验少,专业技术操作欠熟练,理论与实践还不能很好的结合,动手能力不强,又担心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临床护理工作繁忙,护理文件书写要求严格等因素影响以致心理压力较大。而30~39岁年龄段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可能与年长护士技术娴熟,精力充沛,受重视及处事较安详机警、独立性强,较自信有关。

    2.3地方护士与军队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护士个性人格有关,有研究发现,军队护士与地方合同护士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军队护士由于长期受军事化管理,其纪律性较强,情绪稳定而成熟,独立性、自律性较高,富有事业心,有进取精神,精力充沛。而地方合同护士在其成长过程中,较少受严格的纪律约束,因此其性格轻松活泼、热情,且做事尽职,有恒负责。由于军队护理人员担负着军人和护士的双重职业特点,有双重责任与工作应激,军队特殊的环境和要求、护理人员普遍的压力源等造成了其某些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显示,军队护士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我国常模,且抑郁状态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军队护士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的人群特征是:25~35岁、6~15年护龄、情绪不稳定、A型行为者口。。也有研究表明,军事应激条件下军队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人群好,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2.4不同科别及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关于特殊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报道较多,尤其是精神科、急诊科、ICU、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及手术室等特殊部门的护理人员,多数表明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及其他综合科护理人员,可能与其特殊职业环境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的偏见有关。也有报道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其他科室人员,可能与其接受较多的心理知识有关。另外,手术室护士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和普通护理人员,且其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普外科病房护士;而急诊、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的护士较一般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护士更容易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焦虑、强迫、敌对等。ICU护士具有更多的应激源,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低于普通内科护士,分析原因其相关性较大的不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而是管理及人际关系,护理专业价值体现及工作内容等方面的问题_2。而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评分均值也明显高于国内常模,造成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对艾滋病预后不良和传染性的恐惧,担心职业暴露,护理难度大,家庭和社会支持理解不够。不同性质医院间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差异。张丽对乌鲁木齐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整群抽样的调查显示,综合医院护士较肿瘤医院护士心理问题更为突出,综合医院护士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强迫、抑郁、焦虑,肿瘤医院护士表现为强迫和恐怖。其原因可能为综合医院较肿瘤医院患者病情复杂,病程变化快、危重患者相对较多、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心理压力大;而肿瘤医院患者病情相对单一,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死亡有心理准备,相对缓解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5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现代认知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心身健康的中介变量影响着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在严重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发生异常。在突发SARS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护士SCL一90各因子得分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及常模,其中躯体化、精神病性、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焦虑、强迫等均有显着差异,可能与SARS疾病的特殊性、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角色冲突等因素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其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使得护患纠纷呈上升趋势。魏丽丽等研究发现护患纠纷事件中,护士SCL一90的9个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显着高于常模,其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低;其中护士SCL一90各因子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呈显着正相关,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5个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着负相关,除偏执、精神病性外,均与社会支持量表(SSRS)的4个因子呈显着负相关。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除了与心理应激源的大小有关以外,还受个体应对方式的影响],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会加重应激反应,采用此应对方式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成熟型应对方式者低。

    2.6不同人格特质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性格是一个人持久的、相对稳定的行为特点和行为倾向,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应对时依其性格特征以习惯化的方式来面对出现的问题。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环境应激中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不同,护士的人格特征会影响护士对压力的感受,焦虑程度高的护士感受的压力更大,A型人格作为压力作用于人的重要中介变量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A型人格的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低,心理健康水平差。邹志方等研究发现,A型性格护士SCL一90总均分和其余9个因子均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和全国常模,阳性心理症状检出率为54.8,主要分布在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偏执、焦虑;且A型性格护士的不良心理作用超过了专业训练对心理的调适作用,其可能起到紧张“增敏”作用,故对紧张较敏感,在紧张源作用下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A型人格的人恰好可以成为促进各项事业积极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管理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帮助护士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做到扬长避短非常重要。

    2.7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同性别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随着护理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护理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高护生作为未来护理事业的主流力量,其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势必会影响护士角色适应过程,从而影响护理质量甚至护理事业发展的稳定。有研究显示,高护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体现出一些消极的人格特质,如合群性差,聪慧性低,情绪不稳定,缺乏恒心,世故,保守,紧张激动,好强固执,多疑,忧虑,自持等,在应激事件面前常倾向于采取不成熟防御方式和过多的进行掩饰,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在1份有关不同学历层次临床护生的调查中显示_l3,大专与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本科护生学制5年,毕业时年龄较大,相对于整体工作年龄较小的护士群体来说其自我调节能力及适应环境能力反而较大专生差,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专业心理矛盾。此外,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在校男护生和临床男护士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护士,这可能与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和社会差异有关。

    3研究展望

护士抑郁论文篇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3)04-0012-03

【摘 要】目前产后抑郁症越来越成为影响产妇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学者们对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以便医护及卫生保健人员及早筛查孕期高危人群,并及时进行产前、产时、产后的全面预防,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预防

产后抑郁症是指发生于产褥期的抑郁,是一种危害孕产妇身心健康的情感性疾病。国外报道发病率为了10%~20%,国内用相同的诊断方法研究,其发病率为5.36%~11.09%[1]。但近几年来国内研究报道为3.42%~38.7%,有上升迹象,不少学者进行了有关病因探讨及干预措施的研究,学者给予归纳综合, 以便医护及卫生保健人员及早筛查孕期高危人群,并采取全面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1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1.1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典型的产后抑郁症常发生于产后2周内,产后4~6周逐渐加重,有25%~50%的患者可持续至产后6个月,甚至更长[2]。通常有失眠、烦躁、焦虑、情绪低落、不明原因的的哭泣、易怒,对生活丧失信心,自我评价下降,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等心理社会功能下降的表现,还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胃部烧灼感等症状,严重者甚至自杀或杀害婴儿。

1.2 诊断标准目前产后抑郁症比较明确的诊断标准是美国精神学会在《精神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中制定的:在产后4周内发病,具备下列症状5条或5条以上,必须具备①或①条,且持续2周期以上,患者自感痛苦或患者社会功能已受到严重影响。症状包括①情绪抑郁;②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③失眠或睡眠过度;④体重明显下降或增加;⑤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郁;⑥疲劳或乏力;⑦遇事均感无意义或自卑感;⑧思维力减退或注意力涣散;⑨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想法。

2 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

2.1 生理因素产后抑郁的病理生理相当复杂,在产妇经历怀孕及分娩过程中,内分泌激素特别是性激素水平大幅度变化。如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作用下降,导致GABA-A受体对苯二氮卓类不敏感,诱导GABA-A-4亚单位或是抑制GABA能神经元活动,造成抑制性神经冲动不足,多巴胺功能亢进,产后抑郁情绪。陆竹梅[3]研究提示产后抑郁症患者确实存在性腺激素的代谢紊乱。

2.2 心理因素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但由于产妇缺乏分娩过程的正确认识,90%产妇对分娩存在紧张、恐惧心理,主要是担心分娩疼痛、母婴安全、婴儿健康等,另外产妇对即将承担母亲的角色不适应,造成心理压力,导致情绪紊乱,产生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的敏感,形成心理障碍。有关研究报道[4],孕期有焦虑或抑郁情绪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0%或37.5%,这说明产前孕妇心理状态是产后抑郁证发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2.3 家庭及社会因素家庭支持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丈夫、家人支持及其本人对婚姻的满意程度,徐英[5]对32例产后抑郁证患者调查分析认为,家庭矛盾、夫妻关系不和、产后亲属关心较少和妊娠合并症是促发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接触死胎死产婴儿的孕妇易产生精神伤害,曾经历过不良产史的产妇精神高度紧张,其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比一般产妇为生,更易导致产后情绪低落,是引起产后抑郁的诱发因素[6]。

2.4 身体因素分娩疼痛与不适,使产妇过度紧张,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从而诱发产后抑郁。多数研究报道,伴产科并发症的产妇其产后抑郁证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原因可能是产妇缺乏对产科并发证的认识,突然的应激事件使产妇发生了剧烈的心理变化,这种心理变化不利于甚至加重产妇并发症的病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诱发产后抑郁证。

2.5 个性特征孕产妇的个性特征与产后抑郁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孕产妇平时情感脆弱、缺乏自信、性格内向、多虑、情绪不稳定,容易诱发产后抑郁症。

2.6 分娩方式及婴儿情况国内报道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有关。产钳、胎头吸引器助产的产妇发病率高,剖宫产次之[7]。谢小华等研究发现[8],产妇家庭因婴儿性别不能与理想中的孩子相吻合而感到失望,从而使家庭亲密度降低,导致产妇产生焦虑抑郁。

3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

3.1 产前预防

3.1.1 孕期及产后教育[9]教育课程可针对高危孕妇,也可能整个孕妇群体进行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孕妇了解在分娩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同时提供如何照顾婴儿及避免产后抑郁证的专业信息。教育课程多为10次左右,从产前开始一直持续到产后,可请孕妇配偶同时参加,教育内容包括如何做父母,如何应对分娩的焦虑和产后抑郁,保持精神健康,如何解决问题和提高社会支持等。

3.1.2 产前人际心理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可帮助孕产妇及积极的态度对待新角色,提高处理新角色关系的能力,并建立和发展适应新角色的社会支持系统。内容包括:产后抑郁证的心理教育、角色转变、识别潜在的人际矛盾的技巧等。

3.2 产时预防

产时预防主要由助产士提供,包括导乐分娩、与产妇谈论分娩的感受,也可持续到产后跟踪服务。

3.2.1 导乐分娩导乐分娩是由一名有经验的助产士陪伴分娩,可提供指导和心理支持。周敬珍[10]研究了全程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影响,其结论是:全程导乐陪伴分娩能有效阻断产前焦虑、抑郁情绪、不良个性因素、产后心理及生理变化等高危发病因素,提高孕产妇的心理健康,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3.2.2 倾听与讨论倾听与讨论是在分娩 后由助产士与产妇讨论分娩 的过程和经历,强调产妇对"分娩"这一压力实践所表现出的反应是正常的情感变化,教育产妇如何初为人母。

3.2.3 助产士全程连续护理近年来MARKS研究将导乐分娩扩展开来,进行助产士产前、产中到产后的全程连续护理,收效良好。

3.3 产后预防

3.3.1 产后抑郁知识的介绍

目前有些医院已开始对产后妇女进行常规产后抑郁知识的介绍。

3.3.2 产后家庭访视

由家访护士、社区助产士或社区工作者、儿科保健护士对高危产妇提供生理和情绪的支持可减少抑郁症的发生,增加家访次数可促进产妇的心理健康,长时间的家庭访视在减少产后抑郁证的发生上有一定的作用。

3.3.3 产后早期心理治疗

由受过专业培训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咨询专家进行的心理干预不仅可以作为预防产后抑郁证的手段,也可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减轻抑郁症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能代替药物进行治疗,而且对哺乳产妇更适宜。

综上所述,产后抑郁症极易被人们忽视,其相关因素较多,包括生理、心理、家庭及社会、身体因素及个性特征等,针对相关因素不少学者进行了产前、产时及产后干预措施的研究,但如何从孕期筛查到高危人群,早期识别产后抑郁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新艳.产后临床与心理初步分析研究[J].中国心情卫生杂志,1999,13;119.

[2] 陆雯,汤月芬.产科抑郁症的诊断与处理[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16(6):356.

[3] 陆竹梅,林文秀.产后拥有症患者雌、孕激素及催乳素变化的研究[J].华夏医学,2006,2(19):188-189.

[4] 冬燕,于莹.孕妇产前心理状态与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的研究,护理杂志,2003,20(6):34.

[5] 徐英.生活事件与产后抑郁症[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 69-70.

[6] 黄仙萍.对产后抑郁症问题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4,18(1): 109-110.

[7] 王增艳.产后抑郁症的调查分析及防护[J].工企医刊,2006,1(19): 79-80.

[8] 谢小华,洪普,莫海燕.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产后康复影响的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8(4): 240.

[9] 吴丽萍,何仲.产后抑郁症预防和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工作,2006,2(17): 111.

护士抑郁论文篇7

【关键词】心理干预;早期功能康复;老年骨折;抑郁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402-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l on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fracture depression effect; method: through screening,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to20122009during February 65years old fracture appears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mood in patients with 48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24cases of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care, orthopedics and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given interventions and early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rough the use of Zung prepared by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 SDS ) on patients undergoing evaluation. Compared to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after the score comparison, two groups of. Result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 P < 0.05) compared 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compared ( P

【Key word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early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fractures in elderly depression

随诊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系统相应骨质疏松,从而对外部损伤的抵御能力相应下降,易出现骨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骨折患者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骨折多为突发事件,瞬间意外改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状态,使他们的活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受限。随之而出现的身体及心理的变化,易于使老年患者出现抑郁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及功能康复,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及压力。我们通过对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24例骨折后出现抑郁情绪的老年患者通过心理干预联合早期功能康复的护理模式的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收集65岁以上,躯干及下肢骨折,生命体征平稳,能够正常配合交流,伤前能够生活自理的患者。共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65至91岁,平均年龄(72.32±4.4)岁。文化程度:文盲20例,小学12例,初中以上16例。其中胸腰椎骨折4例,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下肢骨折12例。均为外伤原因。意外摔伤40例,车祸伤8例。受伤时间最长7天,最短1小时。平均住院时间(19.42±2.24)天,将48例患者按住院号由小到大排序编号,编号为奇数者为对照组,偶数者为观察组,两组均为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①评估方法:所有患者于入院3天后用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1]对患者进行评定。由一名护士专门负责调查评分,调查前统一指导语,需向患者说明问卷的目的和要求,对于文化程度较低不能自己完成的患者由护士读给患者听,患者选择后,护士代填,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计分方法:总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以53分为临界值,53分以下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焦虑,63—72分为中度焦虑,73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或抑郁。入院后3-5天行干预前评分,经联合护理干预后于术后10-14天行干预后评分。②干预方法: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均给予基础护理及常规康复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联合早期功能康复的联合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系统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及时主动的与管床医生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等相关信息,向患者及家属讲述骨折的部位、性质、严重程度、治疗方法,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认真细致进行术前宣教,介绍手术的目的及重要性。术后及时向患者告知手术效果,并交代各种管道和仪器的使用目的和注意事项,使用有效的止痛方法缓解疼痛,减轻焦虑。教会患者及家属调整牵引姿势正确。石膏固定病人教育患者保持石膏正确固定位置,防止翻身或改变时石膏断裂。已行手术治疗患者,向患者教育肢体的活动方式及负重状况,防止植入物断裂。(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热情的介绍病区人员,如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区环境、各种规章制度,全面收集患者的资料,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接近患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之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解除其顾虑,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对待患者做到热情、细心、耐心。(3)互动式的精神鼓励及心理疏导在教育的同时由专门负责康复指导的康复护士给予床旁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及训练,并且康复指导及训练贯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在康复指导旁训练的过程中增加与患者的互动性肢体活动及肌力训练,通过量化患者功能改善程度,让患者切实感受到功能的恢复进度。在康复训练及指导过程中适时的给予患者以精神鼓励。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特别要向患者家属私下充分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是患者坚信自己能够回归家庭及社会的信念。③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病人联合护理干预前后 SDS评分比较(x+s)

3.结论

心理干预联合早期功能康复的护理模式相比较于传统护理模式对于缓解老年骨折患者抑郁情绪具有优势,对于老年骨折患者的抑郁情绪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护理方式。

4.讨论

4.1抑郁情绪产生原因:据WHO统计,老年人中有7%~10%患抑郁症。[2]部分老年外科患者中也伴有抑郁症[3]。而老年患者突发骨折,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以及疾病的影响,导致病人长期卧床,活动受限,生活无法自理。[4]多数老年骨折患者受伤后,最担心的是自己能否通过治疗恢复伤前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否会给家庭带来负担,成为家庭的负担或累赘。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惊恐、自责、焦虑、悲伤、不信任等心理上的变化,以致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5],严重影响老年患者骨折的愈合及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及回归社会的信心。

4.2干预措施:在骨科的常规护理中,多从创伤对患者身体的影响分析抑郁产生的原因。干预措施多采用心理干预的模式,多停留在心理的层面。对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或抑郁情绪的更深的原因或担心关注甚少。联合干预模式则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对老年骨折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恢复。功能锻炼的目的是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预防并发症[6],达到通过肢体及生活能力的恢复促进患者不良情绪的恢复。主要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主动的发现及评估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各种心理及情绪异常。从而及时的采用心理干预联合早期功能康复,并通过对功能康复效果进行量化评估,在功能康复过程中通过患者与康复护士的互动式的活动,可以有效消除患者及不信任及戒备心理。使患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及在护士的鼓励下确信自己可以并且能够达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通过实践检验,心理干预联合早期功能康复能够有效预防及改善老年患者骨折后出现的不良心理活动及负面情绪。

参考文献

[1]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4-38.

[2]黄妹青 老年抑郁症的护理干预进展[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10

[3]李春梅 张丽萍 老年手术患者伴发抑郁症的护理[J].护理杂志,2008,25(7A)

[4]胡德英 实用骨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2-33

[5]胡妙兰 老年骨折患者特点及护理对策[J].实用骨科杂志,2008,14(4)

护士抑郁论文篇8

关键词:助产士门诊;个体化辅导;焦虑;抑郁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Counseling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Early Pregnant Women

SUN Ke,FU Chun-feng,YANG Yu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0,Guangdo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idwife antenatal clinics to individualized counseling, maternal effects on primipara anxiety depression. Methods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ll be between January 2015 and June 2015 in our hospital obstetric JianKa and regular prenatal 466 cases of normal primipara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given routine prenatal clinics,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giving a midwife antenatal clinic individualized counseling,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first-time mothers the occurrence and the severity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prenatal and postnatal anxiety, depression, norm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Midwife antenatal clinic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egre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primipara, maternal health care quality.

Key words:Midwife outpatient service;Individual counseling;Anxiety;Depression

焦虑、抑郁是孕产妇最常见的心理反应,孕产妇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胎儿的健康和分娩的结局。因此降低孕产期的焦虑、抑郁水平意义重大。目前,国外很多医院开设了助产士门诊,对孕产妇进行心理辅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研究选择自2015年1月~6月在本院产科建卡并定期产检的正常初产妇为观察对象,旨在探寻助产士个体化咨询对初产妇产前、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提高围产保健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5年1月~6月在本院产科建卡并定期产检的466例正常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样本纳入条件:单胎初产妇,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严重精神疾病。两组初产妇入组时在平均年龄、平均体重、平均身高和平均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产前检查,对照组孕妇在孕 28 w和36 w分别进行指导进行助产士门诊的个体化咨询。28 w助产士与初产妇及其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孕期关系,告知阴道分娩对初产妇母婴的益处,鼓励初产妇参与分娩计划制定,并将分娩计划记录在登记表中并存档。同时,教会初产妇调节负性情绪的方法,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孕36 w介绍分娩相关知识及分娩物品的准备、心理准备。

1.3观察指标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两组产妇进行比较。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50分则认为初产妇有焦虑情绪;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评分≥53分则认为初产妇有抑郁情绪;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13分认为有产后抑郁情绪[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初产妇焦虑情绪标准分的比较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标准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初产妇抑郁情绪标准分的比较和产后抑郁的比较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抑郁标准分和产后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结论

妊娠晚期,是孕妇心理负担加重的时期,焦虑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状况[2]。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可以导致产妇心理负担过重,导致产程增长,产后出血增多,对产妇和新生儿早产严重后果[3]。

采用一对一的形式给予指导,鼓励初产妇及其家属共同参加,使助产士与初产妇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初产妇参与制订分娩计划,根据初产妇孕周采取不同的助产士产前门诊干预内容,给予初产妇个体化孕期指导。使孕产妇对分娩有足够的了解,减轻因知识缺乏导致的压力。同时,能够了解初产妇的心理需求,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如教会孕妇音乐放松法,孕期瑜伽、转移注意力等放松技巧,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缓解孕期的焦虑、抑郁情绪。

同r,由于产前产妇对分娩知识了解较好,能够顺利配合分娩,所以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因此,开展助产士门诊,有利于减轻孕妇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围产保健质量。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5-237,194-197.

[2]张敏,何华,朱婉仙,等.产前孕妇心理状态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1999(11):689-670

上一篇:生产文员述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仓库文员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