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17 03:06:07

居家养老实施方案

居家养老实施方案篇1

1.城区老年人口基本组成。目前,城区户籍人口8.33万。其中,60~69周岁老年人5830人,70~74周岁老年人2988人,75~79周岁老年人1922人,80~89周岁老人1509人,90~99周岁老人188人,100周岁以上老人2人,空巢老人1371人。

2.现有养老服务机构情况。城区养老服务机构主要有公办敬老院1个、民营康复护理院2个、日间照料中心2个、老年人助餐点1个、“居家福”养老服务站3个。符合“居家福”虚拟养老服务条件的政府援助对象7人,补助对象530人;其中接受虚拟养老服务的政府援助对象3人,补助对象479人(要求自费增加服务项目40人),纯自费15人。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精神,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快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服务方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相匹配,基本服务与个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物资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城区养老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总体目标

全面加快养老机构建设、丰富养老服务设施、拓展为老服务功能,提升社会养老服务保障水平,加快形成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设施先进、投资多元、服务规范、人民满意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2014年,“居家福”虚拟养老服务模式加快推进,在有条件的社区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助餐点,所有社区建有老年活动场所,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不断健全养老服务队伍,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尊老为老氛围,加快实现“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老有乐养”转变。

四、主要任务

1.加快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1)“居家福”虚拟养老服务站:城区在“居家福”试点基础上,将因地制宜整合资源,逐步优化推广“居家福”虚拟养老服务模式,加快构建由政府引导、信息依托、专业支撑、社会参与、覆盖城乡的居家养老体系。结合品牌服务建设,进一步拓展“居家福”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保姆式”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为城区老人优先提供健康咨询、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康复指导等医疗保健服务。

(2)日间照料中心: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加快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日常照料、保健康复、文体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的日间照料中心建设。2014年在美之雅和天韵社区增设2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3)助餐点:加快为老年人提供场所配餐、上门送餐服务的助餐点建设。在华村苑结合“喜事堂”功能建设综合型助餐服务示范点,并配套设立南区、天韵和美之雅社区等3个助餐点。

(4)老年活动场所: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加快老年人活动场所设施改造工作,各社区均设有老年活动室、健身室、阅览室,并免费向老年人开放,定期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体活动。整合资源,在苑北社区增设老年活动中心。

2.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加快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养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培养一批具有养老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养老护理人员。

(2)倡导养老志愿服务。扶持发展各类为老服务志愿组织,积极开展志愿义务服务活动。鼓励倡导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带头参加养老服务志愿活动。支持老年群众组织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健康老人参与志愿互助服务的工作机制。

3.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机制

(1)落实各类养老机构建设经费补贴、床位运营补贴、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补贴、养老援助对象补贴政策、老年人优待服务政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激励政策、老年服务机构税费优惠政策等相关政策。

(2)建立养老机构监管机制。加强养老机构规范建设,严格按照建设质量标准开办养老机构。加强养老机构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养老服务行业规范标准,健全完善各类管理制度,规范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质量、收费标准。建立养老机构监管和年检制度,完善养老服务业准入、退出、投诉、受理、奖惩等机制,切实提升养老服务工作水平。

(3)建立养老服务评估制度。探索建立养老服务评估组织模式,以保障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核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组织第三方社会组织对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机构养老服务工作开展评估。一方面加大宣传引导,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强化社会监督,提升评估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和公信力。

五、实施步骤

1.部署落实阶段(2014年1-3月)。制定《城区加快推进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议案办理实施方案》,成立议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

2.推进实施阶段(2014年4-9月)。召开工作动员会议,全面部署议案办理工作。各职能部门根据责任分工,按照时序推进议案办理工作。加强与区人大代表、提案人的联系沟通,邀请人大代表视察、检查议案办理工作进展情况。

3.检查验收阶段(2014年10-11月)。对办理工作进行检查、考评,汇总办理意见,形成书面材料提交区人大议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

4.深化完善阶段(2014年12月及以后)。人大代表、提案人将对议案办理工作进行“回头看”,对继续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城区各职能部门要继续组织实施养老服务各项工作任务。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城区管委会主任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开展议案办理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工作任务,认真落实相关措施,注重整合各类资源,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强支持配合和沟通协调,全面推进议案办理工作。

2.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相结合的经费投入机制,城区财政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经费投入,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慈善捐赠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

居家养老实施方案篇2

[关键词]慢性病;老年人;养老方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慢性病健康管理为健康人、高危人群、患者提供综合、主动、系统的健康管理措施,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1]。实践表明,社区综合干预的方法是有效防控慢病的最佳手段。在我国,以社区为基础,开展慢病综合防治已大范围实行[1-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均为慢病患者进行有关防治慢性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相关资料,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讲座、社区义诊等;专业人员定期为居民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相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慢病患者提供个性化专业人员上门服务及社区日托服务,引入老年慢病患者专业化服务[2-4]。因此,为探索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在成都市郫都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中,利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管理平台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对比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前、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服务情况,及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服务上的差异,以更完善的模式及规范的流程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慢病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设计干预性调查

2014-06与2016-06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慢性病健康管理内容上的实施情况。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市郫都区10个社区的常住老年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公园、老年活动室等场所实施调查。横断面调查研究调查2016-06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同服务主体在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内容上实施情况。抽样方法同前。

1.2对象

干预性调查研究对象:在成都市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服务的老年人。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慢性病管理服务区域的老年人与同时段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服务的老年人。纳入标准:①年龄≥65周岁,有一定的读写能力,意识清醒;②同意参加本调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度较高;③经三级医疗单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④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时间≥6个月(前瞻性随访调查)。

1.3方法

1.3.1慢病管理内容

以多种卫生服务主体为核心、利用多种卫生服务资源,在特定的管理协调体系中,对正常人群、高危人群、慢病人群实施卫生服务,并且适时调整服务策略,针对性开展慢病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健康教育与促进、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年检与监测。

1.3.2干预性调查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病健康管理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于2014-06和2016-06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成都市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500位老年人进行数据收集,主要包括基线调查与干预结果评价两个部分。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健康教育与促进、健康咨询、年检与监测、健康教育、高危因素干预、健康档案动态管理、满意度等相关信息。

1.3.3横断面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病健康管理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于2016-06/2016-09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服务区域的500位老年人进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同前。

1.3.4指标定义

1.3.4.1管理人数

最近1次随访所有慢性病患者进行建档管理的人数。1.3.4.2管理率管理率=慢性病管理人数/辖区内估算的慢病患病总人数×100%。

1.3.4.3控制人数

最近1次随访慢病指标达标的人数。

1.3.4.4控制率

最近1次随访慢病指标达标的人数/已管理的慢病人数×100%

1.3.4.5满意人数

问卷调查中对所有慢性病管理满意的人数。

1.4质量控制

调查前,根据调查内容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使其理解各项调查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调查期间,调查员相互核查问卷填写内容,检查是否有逻辑错误或者遗漏,及时改正错误;数据录入阶段,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数据录入的时候设置自动跳格、错误报值等功能,减少录入过程时的错误。在数据录入前,对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强调数据录入时注意事项。数据录入过程中执行双输入录入法,并进行双录入实时校验,及时发现错误并更改。在数据录入完成之后要进一步进行逻辑查错和抽查,以保证数据质量;数据分析阶段,运用SPSS21软件对数据进行逻辑查错和清理,保证数据质量。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描述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的差异性,检验水准为P<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干预性调查500人,回收问卷495份,有效率为99%;对基线495人进行干预,回收问卷482份,回收率为97.4%;平均年龄为72±3.2岁。横断面研究调查500人,回收问卷492份,有效率为98.4%;平均年龄为69.6±4.3岁。在不同服务主体中,慢病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和患病情况等因素上均衡,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2.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慢病管理情况

针对性开展慢病健康管理服务后老年人的满意度明显增高。其中健康咨询提高31.7%,健康教育与促进提高31.2%,年检与监测提高32.3%,健康档案动态管理提高2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不同服务主体之间慢病管理情况对比在慢病管理中,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健康咨询高出11.7%,健康教育与促进高出16.2%,年检与监测提高21.2%,健康档案动态管理提高29.7%,满意度提高2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是一种综合社会、社区和家庭各方资源的新型养老模式[5]。以家庭为基础、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干预,并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不仅带动影响家属对老年人的照顾能力,而且提高老年人的慢病自我管理能力[6]。

3.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效果显著

3.1.1实施慢性病管理后,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的慢病管理内容实施效果显著

成都市郫县社区几家养老中心在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后,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在5个维度上水平(健康知识咨询、年检与监测、健康教育与促进、高危因素干预、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均显著的提高(P<0.05);且慢性患者对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的满意度由71.5%提高到85.6%,慢性病管理人数、管理率及控制率也明显上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某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并对其进行个性化管理。因此与管理前比较,加强了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健康教育、家庭访视等,故社区老年人对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14.1%。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实施加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医疗机构合作,促进了养老和医疗康复的更好融合[7]。因此,必须大力推广以慢病管理服务为核心的社区居家养老理念,并不断的规范服务流程,使得老年人慢病管理取得一定成效[8]。

3.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随着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不断增高,自我照顾能力下降[9],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破传统的仅由老人自理或者子女、亲戚照顾的固有模式,建立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化服务为辅助的居家养老新模式。使得老年慢病患者在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舒适安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管理对象年龄层次不等,依存性较差,难以全面考虑老年人的特殊化需求,优化性欠佳,老年人满意度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则更高,慢性病管理率、控制人数、控制率等都较高,可见老年人更希望能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或社区里获得定期、就近、方便、专业的健康护理照顾的服务,以减少其家庭依赖程度,减轻家庭负担,促进自身健康养老[10]。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开展具有着必然性[11]。

4参考文献

[1]杨敏,钱英.基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J].健康研究,2012,32(2):139-142.

[2]孙海燕,王峰,杜冰,等.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项目实施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8):4-7.

[3]张波.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与展望[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4):10-14.

[4]路颜羽,路雪芹,白琴,等.城市社区老年人护理意愿及临终关怀需求调查分析[J].社区护理,2009,24(20):82-84.

[5]林军,赵加奎,等.城市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及影响因素分析[J].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2013,8(3):177-179.

[6]纪珊珊.金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查报告[J].改革与开放,2010,5(10):75-76.

[7]周育瑾,吴江,张升超,等.深圳市桃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5):1738.

[8]孙海燕,孙国珍,周滋霞.盐城市不同养老模式下高龄老人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61-63.

[9]何婷婷,洪倩.合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病防治能力建设的现况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3):311-316.

[10]黄方超,王玉环,张宏英.社区一居家式老年人长期护理的服务内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2056-2057.

[11]庞静,魏南方,杜维婧,等.2008年中国居民慢性病预防知识和行为抽样调查结果[J].卫生研究,2012,41(2):228-231.

居家养老实施方案篇3

__县地处____,__近邻,__西部,总面积2332平方公里,辖13镇117个村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6.5万人,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__区县。

(1)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年满60周岁以上符合参保待遇领取条件可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支付终身。

(2)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60元,其中: 60至69周岁每人每月60元,70至79周岁每人每月70元,80至89周岁每人每月80元,9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90元。

(3)建立丧葬费补助金制度,标准为一次性补助不低于800元。丧葬费补助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承担,其中省级财政承担50%,市级财政承担10%,县级财政承担40%,纳入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拨付,落实到位。

一是健全工作服务机构。2011年__县被人社部列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部级试点县,为保证工作有效落实,同年7月,组建了副科级建制的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即“城保办”),现有主任1人,副主任2人,工作人员11人。在13个镇和2个社区设立了人社工作站,共配备工作人员66人;同时为各村(社区)确定村级协理员122名,实现了县、镇、村三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全覆盖。

二是强化政策宣传落实。通过入户动员、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参保对象界定、缴费标准、基金管理、待遇支付等政策精神,并对群众关心的待遇领取数额和参保中途发生变故养老金返还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共发放宣传单40余万张、政策法规宣传手册7000余本,县广播电视台播宣传专题片50余期,为每家每户发送《致全县人民的一封信》,每个村定期刷标语、出板报,使这一惠民政策深入民心、老少皆知。

三是努力提升参保水平。以提高参保、续保率为主要抓手,积极开展县域范围的摸底排查,确保做到“应保尽保”。县政府也将此项工作列入督办事项,多次开展现场督查工作,对完成任务差、排名靠后的镇,现场批评,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督促整改。为了掌握各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展情况,实行日报和通报制度,对落后的单位发督查通报批评。

四是力保资金发放到位。将养老金能否按时发放到位作为相关部门和镇的年终考核依据,建立长效考核机制,不断规范、引导、督促养老保险工作顺利开展,严格按照《__县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要求,每月按时发放养老金。

五是按时拨付配套资金。县财政局始终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需求作为财政保障的重点,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范围和标准安排预算指标,严格执行省市有关文件要求,保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县级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20__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试点县基础养老金中央补助资金1259万元、省财政补贴资金261.08万元、市配套资金86.3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335.75万元。

六是强化基金管理。我县建立健全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制度。做到统一票据管理,由财政统一印制城保缴费票据,对缴费票据的领取、管理、缴销以及资金解缴作出明确规定。乡镇征缴的城保缴费基金,统一解缴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收入户中,由收入户直接解缴到财政专户,月末不留余额,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开设基金专户,用于接受收入解缴和拨付待遇支出。对城保基金的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按日对账,对基金的流入流向实时监控,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制定日常稽核和定期稽核制度,保障新农保基金收缴和发放全过程安全可控。

七是不断强化服务管理。近年来,__县一直十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始终把档案工作与日常业务有机结合在一起,纳入到全年各项工作的议事日程。为了确保如期实现综合档案室管理工作达标的目标,我们首先成立以居保办主任为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和档案管理人员为成员的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同时还制定了《__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档案达标工作实施方案》,制订了档案目标管理9项制度,为档案目标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20__年,县农保办迁入新的办公地点,按照档案管理标准化要求,建成了55立方米的密集架储藏档案,35平方米的档案阅览室和35平方米的档案查阅室,做到了档案管理、办公、利用“三分开”的管理原则,我县城乡居保档案管理工作达到省级“三a”标准。

然__县做了大量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一些不容

忽视的问题:(一)强化宣传力度,使城乡养老保险政策深入人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对象有其特殊性,模式化的政策宣传群众不一定能理解。要切实增强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影响城乡居民参保的种种原因,在宣传过程中除利用电视、报刊媒体等外,还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深入到农户散发宣传资料,广泛宣传推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和好处,讲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讲清缴费高低、缴费年限长短与享受待遇的联系,消除对此项工作的误解,帮助群众树立防老、养老、敬老意识。通过扎实细致的宣传,织牢网底,奠定基础,形成县、乡、村三级互动,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强大合力和舆论氛围,使广大农村居民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变被动为主动,把政府引导变为自觉行动。

(二)提高补贴标准,调动城乡居民参保的积极性。坚持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政府财政资金引导机制,逐步提高对参保人员尤其是特殊群体的补贴标准,每年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或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建立与养老保障待遇调整相匹配的储备基金,保证参保人领取的养老金数额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针对参保对象待遇水平偏低,不能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的现实,建议实行灵活的缴费模式,将缴费水平与当地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挂钩,如按当地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定比例设置缴费档次,满足参保居民缴费需求和享受待遇需要。建立正常的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将养老金标准与人均gdp、物价水平、收入水平等指标挂钩,实现城乡居民养老金水平与其生活水平相适应。同时,满足部分具有较高缴费能力群众的需求,在原有缴费档次的基础上增加更高缴费档次(如每年可缴2000元或2500元),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扩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规模,提高养老保险缴费补贴标准,增强居民缴费参保的积极性,从整体上提高保障水平。

(三)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基金运行安全完整。切实履行城乡居民社保基金的监督职责,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完善城乡居民社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公布城乡居民社保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县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县社保部门应对参保人员实行一人一卡制,自己到银行缴费、查询缴费信息,避免参保详细信息出现错误,保证基金的安全。同时,城乡居民社保经办机构和村民委员会要进一步强化政务公开工作,每年定期对村内参保人员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料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四)建立工作平台,提高社保管理和服务能力。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制度的逐步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按照“工作场地、制度、人员、机构、经费”五个到位的要求,将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工作重心下移,将社会保险工作平台延伸到乡镇,健全县、乡(镇)、社区城乡居民社保服务网络。要进一步调整充实农保经办工作人员,乡镇应确定专职人员,保持人员相对稳定。县、乡(镇)应加大经费投入,扩大办公场所,完善城乡居民社保信息管理系统,增强其实用性和操作性,降低其业务运行成本和风险,实现县乡联网,业务网上运作,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城乡居民社保业务管理的规范化、网络化、系统化。县社保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城乡居民社保队伍的业务培训,每年由乡镇(社区)对经办人员开展1-3次的集中业务培训,随时传达新政策、新要求,经办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到户到人,使广大群众听得懂、能理解、好接受,从而建立起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能适应城乡居民社保工作需要的专业队伍,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居家养老实施方案篇4

一、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通过改革试点,建成覆盖全县的智慧养老网络服务平台,探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新方法、新路径,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内容和标准,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少数民族地区养老模式。到2021年底,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城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其中80%以上的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与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相结合、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保障失能老人和特殊群体老人惠及全体老年人为重点、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与“三社联动”相结合、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推进原则。

二、工作任务

(一)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完善社区养老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的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在“四同步”中的职责,建立健全已建成住宅小区通过购置、回购、改造、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保障服务场地供给。

1、落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政策。新建居住小区要根据住宅建筑面积,严格按照《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标准,建设和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民政部门使用。

2、发挥社区养老服务阵地功能。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将社区医疗康复、体育文化、家政服务、助餐配送、便民购物、培训学习等资源与社区养老幸福驿站有效结合,借鉴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二)培育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组织。

1、大力培育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努力培育养老服务市场多方面社会养老服务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助行、助洁和居家探访等服务。统筹使用各级财政投入的资金,优化财政支持养老服务组织的发展机制。

2、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延伸。鼓励现有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技术和养老资源,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延伸服务。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机构及企业可以开办中小型的社区养护院、照护站、颐养院等机构,依托现有养老服务资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居家和社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3、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充分发挥养老服务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及慈善公益组织的作用,设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公益创投示范项目,面向社会组织、企业和机构公开评选项目,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对特困老年人、低保家庭、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困难职工家庭、低收入家庭老年人以及有全国、省、州劳模(含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特殊贡献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助行、助洁、居家探访等公益创投项目给予支持和资助,创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三)培育“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服务品牌。优化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乡镇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幸福驿站。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扶持培养一批综合化、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品牌企业,推动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格局。

1、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以县级养老服务运营中心信息网络平台为主导,强化线上管理和线下服务两大支撑,在县设一级网络管理平台,乡(镇)设二级网络服务平台。打造统一数据规范的二级居家和社区养老网络体系,高效地将“互联网+养老”统一服务系统和智能养老技术应用到全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

2、打造“社区养老幸福驿站”示范项目。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行的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扶持培养一批综合化、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品牌企业,鼓励专业餐饮服务商利用自身的服务网络、科技手段或智能设备、通过餐饮服务商(幸福厨房)+社区养老幸福驿站+老年人家庭方式,重点对空巢、失能、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服务。

3、探索“农村养老幸福驿站”示范项目。各乡(镇)要确定一批软硬件基础较好的村(社区)养老服务阵地,整合村社周边养老服务资源,通过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方式,鼓励养老服务企业(机构)建设、运营农村养老幸福驿站示范项目,提供专业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以幸福驿站为基础,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全覆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地面服务网络格局。

(四)打造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修订版)》,加快建设养老护理员队伍,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完善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估和激励机制。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对养老护理员开展培训和职业技能认定,培训及提升养老院院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和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能力。

1、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通过与高校、医疗机构等合作形式,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护理员培训,委托专业的养老护理培训学校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人才培训,推行持证上岗制度,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2、探索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机制。支持专业职业培训学校培训养老服务人才,鼓励职业院校培养老年护理、养老管理等养老专业人才。支持社会组织、企业和机构通过岗位补贴等方式对优秀的养老服务人员进行奖励,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养老服务业的人才发展。

(五)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广泛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积极采取社会捐赠、老人自筹、村民互助等方式举办农村幸福院和养老大院,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有条件的养服务设施增加日托、上门服务等功能,提高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质量。

1、拓展农村敬老院服务。积极推进农村敬老院服务提升扩面,完善服务设施,增加服务功能,为居家和社区特困老人提供延伸服务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

2、建立互帮互助服务机制。结合农村生产生活,传统习俗等实际情况,鼓励老年人依托农村养老幸福驿站服务设施,形成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健康老人帮助失能、半失能老人的良好机制。

(六)完善“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依托全省“12349”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县、乡(镇)统一运营管理、统一服务热线、统一数据规范、统一服务系统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全县形成以一个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基础,一家养老服务运营企业为主体,一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组织为支撑,多个社区养老幸福驿站服务网点为依托,各乡(镇)养老机构为补充,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健康理疗、文化娱乐、膳食供应等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1、建立老年人养老信息数据库。建立全县老年人基本信息和服务企业数据中心,由乡(镇)负责老年人基本信息的采集、录入和汇总等基础工作,逐级汇总到县级信息平台数据库。其中乡(镇)负责养老服务企业基本信息的采集、录入和汇总等工作,统一汇总后上报县级信息平台数据库,做到底数清晰,信息真实准确全面。乡(镇)按照分类管理原则,对一般老年人、特困老年人、特殊老年人以及低收入老年人和自理、失能、失智、半失能老年人等指标分类管理,同时对老年人信息安全进行保护,避免老年人信息泄露。

2、建设二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县级运营平台,乡(镇)管理服务平台,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全县养老基础信息实时采集、分级汇总管理、数据动态监管、信息及时反馈,实现“多机构一平台”融合,即实现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慈善机构、文化娱乐机构、商品供给机构等通过一个网络信息平台有效的融合。

3、培育孵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实体。县级养老服务运营中心、乡(镇)在负责线上运营管理的同时要积极孵化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按照宽进严管、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主体通过政府购买、公建民营等方式,依托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幸福驿站开展线下养老服务,培育和打造一批品牌化、连锁化、成规模的龙头社会企业和社会组织,使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实体。

(七)推动医养结合,完善护理保障。有序推动医养结合工作,使老年人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获得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护理服务。

1、建立医养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按照就近就便、互利互惠的原则,推动县级及以上医院与养老服务企业和组织建立合作机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完善可持续强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医院可通过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2、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可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也可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推动提升养老机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对无力设置医疗卫生机构的养老机构,医院可采取主办、协办、托管等形式参与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管理。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及专业人员在养老机构规范开展疾病预防、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

3、鼓励各级卫生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县级综合医院要开设老年病科,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相关工作,提高综合医院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其根据服务需求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全面落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重病、失智、失能老年人提供挂号、就诊、收费等就医便利服务。

4、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农村)养老幸福驿站开通医养合作通道,着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两手抓”“两手硬”。支持家庭医生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指导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个人健康管理;支持家庭医生积极为居家和社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落实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引导家庭医生通过“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照护、健康管理、保健、康复、咨询、预约挂号、药品配送等服务。

5、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老年人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基本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推动建立健全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重点解决包括失能失智老年人、重度残疾老年人基本护理保障需求。长期护理保险基金主要用于支付符合规定的机构和人员提供的基本护理服务,根据护理等级、服务提供方式等不同实行差别化的待遇保障政策,鼓励使用居家和社区养老护理服务。做好长期护理保险与经济困难和高龄老年人服务补贴及特困老年人和重度残疾人护理服务补贴等政策的整合衔接工作。

(八)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1、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政府购买机制。科学精准确定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范围和补助标准,优先将分散供养的城乡特困老人,重点优抚对象,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60岁以上的县级以上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先进工作者等特殊群体老人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2、建立养老服务评估机制。建立涵盖老年人能力评估、养老服务机构评估、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等为内容的养老服务评估体系,通过委托养老服务机构、企业与服务对象之外的第三方养老评估机构,对老年人身体状况、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老年人需求等情况进行评估,为养老服务企业提供养老服务指导,促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整体水平。

3、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主体等级评定制度。制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主体等级评定标准》、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企业(机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并且评定等级,建立科学合理的星级评定制度,按照“奖优惩差”的原则,鼓励养老服务主体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4、建立养老服务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健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企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按照“宽进严管”的原则设定准入和退出机制,各乡(镇)要与加盟企业签订服务提供协议,实行服务质量监控和评价管理,对信誉度高、服务优质的企业进行优先推荐、优先派单,对信誉度低、服务质量差的企业实行末位淘汰,确保服务质量。

5、建立居家和社区老年人服务标准。以省上《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规范》、《社区养老服务管理规范》为指导,规范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组织、从业人员、服务项目、服务流程以及服务改进提供服务标准,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6、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体系。建立以县级为业务监督、乡(镇)为主体管理、评估机构为第三方评价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体系,发挥好政府部门“裁判员”角色。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进行运营监管,督促养老服务企业(机构)提高服务质量、从业人员提升服务水平。

(九)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支持专业社工和慈善组织依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发挥专业社工、志愿者的重要作用,形成互联互动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制,大力培养一万名专业社工和志愿者,推动公益助老,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实力。

1、支持专业社工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依托“三社联动’机制,鼓励专业社工、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以社区为阵地,社工专业人员为抓手,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

2、支持慈善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挥慈善组织和志愿组织的作用,依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扶持慈善组织与志愿组织重点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在“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上搭建互助养老服务分平台,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倡导互助互帮的养老服务风尚。

3、鼓励养老组织与学校志愿者联合会开展为老服务。充分发掘志愿者队伍,鼓励养老组织与学校开展互助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老年人活动,形成全社会关注服务老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4、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开展特殊和困难老年人情况筛查摸底工作并建立数据库。建立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重点满足经济困难家庭的失能、失智、失独、空巢(留守)、高龄等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有效提高和保障困难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7月)。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调研,县上成立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改革试点工作,分解工作任务,明确部门责任。

(二)试点实施阶段(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全面开展试点工作,逐步形成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良好氛围。定期召开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出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建立督办机制,按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及进度表开展督查,加大督办、检查和年终考评力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通报试点工作情况。

(三)验收评估阶段(2021年1月至2021年2月)。按照试点工作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责任单位工作完成情况验收考核,汇总形成全县改革试点工作书面总结,接受上级部门验收评估。

(四)巩固提升阶段(2021年3月至2021年11月)。全面汲取评估成效和不足,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政策、标准和制度,在试点基础上不断提升服务,加大投入力度,形成一批品牌强、口碑好的连锁养老服务企业(机构),巩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成果。

(五)总结推广阶段(2021年12月)。总结改革试点经验,提炼亮点,召开全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会,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推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建立政府领导、政策保障、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成立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二)制定落实政策。各乡(镇)要根据县上方案,8月中旬前出台扶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方案,8月底前出台配套政策,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以奖代补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发展政策,制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办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实施办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主体等级评定标准等配套政策,形成以保障特殊困难居家和社区老年人为基础,逐步惠及其他居家和社区老年人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制。

(三)加大资金支持。加大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要科学合理使用省、州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专项资金,通过向养老服务机构(企业)购买服务、“以奖代补”、“民建公助”等方式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参与机构、企业给予扶持,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软实力,培育养老服务市场,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四)加强宣传推广。各乡(镇)要加强與论宣传,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微信公众平台等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深入报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政策,为试点工作提供良好的與论氛围。

居家养老实施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保)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按照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解决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的问题。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坚持个人与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三是坚持政府主导和居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城乡居民普遍参保。

二、工作任务目标

从2016年3月1日开始启动征缴工作,到2016年5月30日止,实现缴费率达到95%以上,发放率达到100%。

三、参保范围

凡具有本市行政区域内城乡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当期未参加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等现有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无任何形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城乡非从业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乡居保。年满60周岁的人员按《暂行办法》规定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

四、基金筹集

(一)城乡居保由个人缴费、政府补贴构成。

1、个人缴费。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标准设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8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十个档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标准设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800元、1000元七个档次。参保人员应按年一次性缴费,并在一个缴费年度内只能选择一个缴费档次缴费。缴费标准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

2、政府补贴。

(1)实行政府补贴和个人缴费挂钩,多缴多补。对选择100元缴费档次的,政府每人每年补贴30元,其中省财政承担60%、市财政承担40%。对选择200元及以上缴费档次的,政府除每人补贴30元以外,按每增加一个档次另给予5元的补贴,增加部分由市财政承担。

(2)、给予双女户(含少数民族三女户)夫妇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含结扎和上环)(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除外)、独生子女领证户家庭的参保人员每人每年10元补贴,所需资金由市财政承担。

(3)按照《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试用)》评残达一级或二级的残疾人、城乡独生子女伤残(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含三级)或独生子女死亡的家庭父母和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参保人员,政府按每人每年100元的缴费标准为其代缴养老保险费,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分担60%、市财政分担40%。上述人员可以在政府代缴养老保险费的基础上按规定继续缴费。

(4)享受五保户(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除外)、城乡低保人员、重点优抚对象等缴费困难群体由市政府为其代缴每年100元最低养老保险费。

(二)城乡居民补缴的养老保险费,政府不给予缴费补贴。

(三)农保经办机构为每个参保人员建立个人账户。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

(四)个人账户储存额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每年结息一次。

五、领取养老金的条件和待遇

(一)领取条件。

按规定参保并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员,自年满60周岁的次月起,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二)养老金待遇。

1、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养老金支付终身。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月领取标准为每人每月130元,缴费年限满15年,每多缴一年,基础养老金增加4元,所需资金由省财政承担60%,市财政承担40%;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月领取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缴费年限满15年,每多缴一年,基础养老金增加2元,所需资金由省财政承担。基础养老金标准根据国家对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调整而适时调整。

2、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个人账户存储额不足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时,由城乡居保社会统筹账户支付。社会统筹账户不足支付时,由市人民政府给予补贴。

3、在同一时期内,单位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只能参加一种符合本人条件的社会养老保险,并相应享受一种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4、城乡居民出国(境)定居、死亡的,其个人账户资金本息余额,除政府补贴外,一次性退还其本人、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其个人账户中政府补贴资金本息划入当地城乡居保社会统筹账户,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员的养老金。

5、城乡居民年满60周岁前跨省转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其个人账户资金本息,除政府补贴外,可以全部转移,也可以一次性退还其本人。

城乡居民年满60周岁前省内转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其个人账户资金本息全部转移。

六、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组织领导,镇政府决定成立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志任镇级经办人员。办公室电话:传真:

七、职责分工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沟通,既要明确责任,又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积极推进。为明确责任,确保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现对各有关部门分工如下:

(一)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推进、检查、监督贯彻执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相关政策和规定的执行情况,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落到实处。

(二)镇委、镇政府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制定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并定期公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三)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负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组织实施,并为参保人员建立档案,做好养老保险费的征缴、核算、发放、划转、退还登记以及档案管理等工作。

(四)各村委会负责本辖区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指导,参保人员基本信息采集及保费征缴工作。村干部负责本村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宣传发动及本村参保人员、享受政府代缴保费的特殊群体的户籍证明、身份证、缴费档次的统计申报和享受养老保险人员的统计申报、参保人员死亡当月报告等服务工作。

八、实施步骤

为了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目标,分三个阶段开展工作:

(一)筹备阶段:(4月15日——4月30日)

1、做好银行代扣准备工作。在代扣前做好缴费档次修改、分流存款人群、核查特殊性质参保人等工作,推动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代扣代缴工作顺利开展。

2、做好宣传工作。特别是在政策有变动的地方,给群众做好解释工作,让整个参保过程公开透明,使群众自愿参保、自觉参保。

(二)保费征缴阶段:(5月1日——6月30日)

1、镇、村两级分别召开城乡居保工作动员大会。

2、各村委会协管员、村干部做好保费催缴工作,保证参保人在扣缴期限内缴纳当年保险费。

3、镇经办人员及时将受理业务录入信息系统,在规定办理时间内送市社保局复核,以便进行保费代扣。

4、保费征缴进度情况及时上报,实行村委会每日一报,镇每周一报制度。

(三)总结检查阶段:(10月1日——12月20日)

按照工作目标,镇城乡居保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村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总结经验。

九、工作要求

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涉及镇、村委会、村小组,人数多,时间紧,工作难度大,全镇上下要在吃透政策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抓住关键,克服一切困难,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各村委会要充分认识我镇实施城乡居保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城乡居保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主要领导要亲自主持制定实施方案,亲临指导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城乡居保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新生事物。广大干部要求认真学习《暂行办法》和《实施方案》等文件,学深学透,弄懂弄通。要通过算细账,作对比的办法,让广大城乡居民真正地理解、支持政府的这项政策。

(三)脚踏实地、稳步推进。要建立领导干部负责制,镇干部包村委会,村委会包村小组,村小组分片包户,集中力量,抓好落实。一是在保费征缴过程中,领导干部要带头,村委会干部以及全体党员家庭符合城乡居保参保条件的人员,必须全部带头参保。二是由易到难,寻找突破口。凡满60周岁以上的城乡居民要做到应保尽保。要举办一到二次的现场发放存折仪式,做到“以发促保”。三是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紧密配合,提高工作效率,银行代办点要专人负责,征缴的保险费要及时全部上划市财政专户。

(四)建章立制,强化监管。要做到养老保险费征缴规范、有序、安全。城乡居保待遇按月足额发放,关键是要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资金和档案管理。逐步建立起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城乡居保管理体系。要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运行程序,加强对城乡居保基金的审计监督,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全部用在居民身上。

居家养老实施方案篇6

 

市委目督办:

按照《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健康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昆政办〔2017〕118号)及时相关文件要求,在分管市领导的积极支持下,我们思想重视,加强工作筹划,按照要求抓好工作落实,积极推进“春城颐养”计划,努力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推进。现将相关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昆明市老龄人口2017年底达106万,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老龄化增速快、人口基数大、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未富先老”、高龄化等问题突出,老年抚养比例持续上升。近年来,昆明市按照机构养老创品牌、居家养老创特色、社区养老辟新径、社会养老促发展的思路,将以单一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服务模式转变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骨干的模式。养老优惠政策的陆续出台和落实,极大的调动了民营企业投资养老机构的热情,一个以吸引社会民间资本,调动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人设施建设和经营的有生力量正在形成。2017年,全市60周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10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8.9%,其中,空巢老年人近24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过19万,分别占老年人总数的26%和20%,而且每年在以4%的速度增加。截至2017年底,昆明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10所,养老总床位达到37200张(其中: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65所、养老床位22780多张),现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61个,每千名老年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5张。

今年,昆明市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优化昆明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健全昆明市养老设施服务体系,满足昆明市养老事业发展,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和昆明市养老设施建设水平,立足昆明市总体发展定位和战略,组织力量编制《昆明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2018-2035年)》,从“量质”同升、“多规”合一、“五个”结合三个方面提出未来昆明市养老设施规划思路,力求全面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设施服务体系,构筑与昆明健康城市建设相接轨的“大养老”格局共塑“中国健康之城、美丽宜居昆明”。

二、大力发展“候鸟式养老”服务业,打造特色养老示范基地

昆明以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环境优势,成为国内“候鸟式养生养老”的理想地之一。昆明市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开发、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通过强化整体规划、完善政策、重点突破、加大投入、培育典型等有效措施,助推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借助大健康发展机遇采取积极措施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鼓励发展连锁性、品牌性度假式养生养老服务基地,大力推动旅游与养老、医疗与养老相结合,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规模聚集的温泉养生、健康体检、心理疏导、康体医疗、康体运动和康体养老等康体养生旅游品牌。今年将有一批规模大、档次高,集养老养生、休闲度假、医养结合为一体的中高端养老项目投入使用。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品质较高的养老示范基地有:1、滇池康悦养老度假中心,投资15亿左右,周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配套设施齐全,养老辅助设施多,交通便利,管理正规,配有医疗设施,预计床位2236张。2、盘龙区枫桥尚院新型养老公寓,投资3亿左右,预计今年可投入使用,预计床位600张。3、官房溪云阁老年公寓将建成了一所集医疗、护理为一体的护理机构,为需要照护的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服务。4、石林杏林大观园是一个集居住、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商贸、绿色农庄为一体的大型养老社区,一期工程总投资3.2亿元,床位1000个,建成中高档次的养老服务机构,现在正在配置康复医院、杏林名医馆,配置养生养老服务中心、康体娱乐中心、药膳配送中心、影剧院、五星级酒店等服务设施,将形成功能齐全、服务完备、环境优美的养生养老基地。目前各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快速发展

2017年昆明市出台了《昆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昆政办〔2017〕112号),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新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计划每年新增30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努力打造出城市养老“15分钟服务圈”的目标,居家养老中心为高龄、空巢、独居、残疾、重病、失能、部分半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服务,深受社会和老年人家庭的好评。2017年底,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61个(公建公营:228个,公办民营18个,民办公助15个),其中:竣工投入使用187个,正在建设81个。2017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居家和社区养老中心41个,目前比较好有洛龙居家养老中心、呈贡下可乐社区居家中心等

居家养老实施方案篇7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基金收支情况

2011年度,我市社会保障各项指标均已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年度考核任务。其中社会保险覆盖率58.98%,完成市“两个社会”考核指标的109.7%(指标53.75%);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总数191991人(其中企业184060人,事业7931人,退休人员21911人),新增1964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63.7%(指标新增12000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2658人(其中在职97786人,退休24872人),新增16520人(指标新增1000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65.2%;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64175人,新增42748人(指标新增2200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94.3%;生育保险参保人数75605人,新增5984人;被征地农民参保23548人,其中11301人已享受待遇;2012年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3万人,新农合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1.2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市16-60周岁参保15.26万人,60周岁以上享受待遇15.22万人。本年度共办理企事业人员退休手续1255人次,复退军人军龄核定2505人次(其中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军龄核定1949人次),工伤认定3100人次,劳动能力鉴定201例。

2011年度,共收缴企业养老保险费总额4.72亿元,拨付养老金总额3.50亿元,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5.97亿元,净支付能力20个月。基本医疗保险费收缴17016万元,支出11781万元,基金滚存结余25643万元。收缴工伤保险费3107万元,支出1453万元,基金滚存结余6964万元。收缴生育保险费1531万元,支出1336万元,基金滚存结余1519万元。2011年度农医保基金收入15601万元,报销支出10327万元,当年结余5274万元(其中提取风险基金3293万元),基金滚存结余12998万元。城医保基金收入869万元,报销支出651万元,基金滚存结余1657万元。本年度共收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2.34亿元(包括各级财政补助1.23亿元),拨付养老金1.21亿元,滚存结余1.13亿元,月均拨付1008万元。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政策法规。一是按照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关于2011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浙劳社老[2011]3号)的文件精神,我局于年初完成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月人均调整额150元,超出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在4月份,我局和财政地税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2011年对部分企业临时性下浮社会保险费缴纳比例集中减征的通知》,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减征工作。减征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项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单位)统筹部分,涉及全市参保企业2447家,减征社会保险费2229万元,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二)制定和完善我市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一是起草并提请市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了《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临政发〔2010〕51号)和《关于调整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通知》(临政办〔2010〕194号),这两项政策均已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临政发51号文件使我市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临政办194号提高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最高支付限额。二是完善2012年度我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9月份,起草并提请市政府印发了《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行办法(修订稿)》(临政发[2011]54号)、《市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稿)》(临政发[2011]55号),新政策大幅提高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和保障水平,住院补偿比例平均达到60%,封顶线提升50%以上,80周岁以上免缴个人保费。三是印发了《关于调整2011年度市农村居民医疗保险住院补偿封顶线的通知》(临政办〔2011〕169号),本年度农医保住院累计最高补偿金额从原来的4万元提高到6万元,连续参保三年以上的,从5万元提高到7万元。

(三)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惠民举措,也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今年1月1日,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实施;1月19日,在杜桥镇和白水洋镇同时召开了养老金首发仪式;1-6月份,全市近15万名60周岁以上符合发放条件人员的基础养老金已均按时、足额发放到位;6月份,参保缴费阶段工作正式启动,涉及全市城乡居民65万人。为确保今年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取得开门红,我局大力做好经办人员业务培训和政策宣传等服务工作,抽调骨干人员组成五个工作组深入各镇街道对机关干部以及村主要干部开展经办人员、系统操作人员、协理员政策讲解和业务培训会,讲解我市居保政策和经办规程。同时印制了通俗易懂的《业务经办流程图》、《政策咨询》、《温馨提示》等宣传资料40余万份,发到各家各户手中,做到45周岁以上人员宣传资料签收确认,确保不留宣传死角。截止今年底,全市16-60周岁参保15.26万人,60周岁以上享受待遇15.22万人。

(四)大力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即征即保工作。为及时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即征即保”,根据《关于全面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截止今年底,我局为已为全市23548名被征地农民参加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其中11301人已享受待遇。

(五)加强稽核监督,规范基金管理。为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药店的监督管理,我局加强稽核和监督力量,公开举报渠道,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查处各种违规行为。今年6月份,我局专门部署开展对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进行专项检查工作,并联合市纪委纠风办、财政、药监、卫生、物价等部门对部分定点医院和定点零售药店进行重点抽查。通过专项检查,对全市各定点单位开展了一次全面的宣传教育,以促进其增强依规经营的自觉性,减少违规现象的发生。在日常工作中,对定点医疗机构、药店主要以明查暗访和网络监控为主,重点查“挂床住院”、“冒名住院”,此外,还聘请了医保定点药店监督员,对各药店不定期进行暗访,查处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共查处违规医院一家,卫生院(所)3家,均按规定暂停了医保定点业务或限期要求整改,维护了医保基金安全。

(六)做好两会提、议案的答复和工作。局领导十分重视“两会”代表提案、委员议案的答复和件的处理工作,专门指定由分管局长直接抓,并有专人负责。今年共接到提案、议案7件,信件64件,我们都能主动上门与代表、委员进行沟通,交换意见,同人打电话或面对面沟通。对今年所有的“两会”代表提案、委员议案和件的答复处理工作都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

(七)做好退管工作,加强企业退休干部管理。本年度共办理企事业人员退休手续1255人次,复退军人军龄核定2505人次,完成了两年一次的企业退休干部健康体检工作。此外,今年我市还实施了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新办法,取消了户籍退休人员、遗属、精简人员及失土保障人员到社保现场认证的办法,改由通过与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进行核对来确定退休人员的生存情况,使退休人员安坐家中便可领取养老金。户籍不属市的人员,也可通过网上填写认证表,并由现居地社保部门协助认证的方法办理养老金资格认证,免去了来回奔波的麻烦。今年,我局被评为市2008-2010年度老龄工作先进集体。

(八)提升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解决监管难题,方便群众办理业务。一是在年初完成了社保信息化系统升级,新系统基础数据更加完善,业务流程更加简便,同时创新工作措施,通过统一信息化平台,整合各险种人员数据资源,解决了全省各地医疗保险重复参保、重复报销的难题。此项创新工作获得了陈加元省长和市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二是完成了社保网络系统完成向镇(街道)一级延伸,建立了与各镇(街道)一体化的社保业务网络平台。各镇(街道)实现了农医保、城医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险种的即时查询、维护参保信息和参保群众办理结算业务等,方便群众办事社保业务。

(九)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狠抓效能作风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今年以来,以全市作风效能考核和关键岗位重点监督效能考评工作为契机,把效能作风建设作为贯穿全局工作的一条主线来抓,制定了“创先争优”活动、“机关服务基层干部服务群众”双服务活动和争创“巾帼文明岗”活动方案,始终把“创建优质服务窗口”作为争创和服务活动的主题,以推动作风效能工作的开展。通过创新工作措施,改进工作作风,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2012年度工作计划

我局将围绕市、市“两个社会”考核指标及“为民办实事任务”中涉及到我局的工作项目,竭尽全力确保各项任务指标的圆满完成。同时内抓管理,外树形象,进一步发挥社会保障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以《社会保险法》的宣传贯彻为契机,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将于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综合性的社保“基本法”,这是实现我国社保制度由实验性阶段向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步骤。我们将把《社会保险法》的宣贯工作当作明年的首要任务来完成。同时以《社会保险法》的宣传贯彻工作为契机,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落实“村改居”居民生活保障待遇,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各险种参保人数、参保率,提高覆盖面。

(二)围绕医改,做好医保政策修订和完善。积极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完善我市医疗保险政策,提高医疗保障待遇,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政策一体化。明年医保政策修订和完善的重点是:一是进一步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二是做好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逐步实现城乡医保政策一体化,提高医保待遇。

(三)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工作。今年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第一年,主要重心在45-60周岁的参保缴费和60周岁以上的参保和待遇发放工作上。明年的主要工作是抓参保,做好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提高参保率和服务水平,确保46-60周岁参保率达到95%以上,16-60周岁参保率达到80%以上。

(四)配合市民卡建设,提高社保信息化水平。立足社保信息化系统多险种“同城同库”的数据库,结合市民卡这一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共同平台,做好社保各险种人员参保数据的分析、整合和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网衔接,实现数据共享,提升社保公共服务效能,为市民卡顺利启用做好本职工作。

(五)加强工作。继续做好接待工作,针对我市涉及社保方面矛盾相对突出的问题进行排摸梳理,加强宣传、解释和稳控工作,努力化解矛盾;对于因政策或其他客观原因,部门和地方难以解决的,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努力妥善解决特殊群体的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居家养老实施方案篇8

关键词:城乡居民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实施 问题与对策

Abstract:The realization of all the old be raised, is not only wish of the masses,but also the ultimate goal of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basic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n zhengzhou. This paper in order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basic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n zhengzhou, grasping accurately its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ccurred in the opera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further promote and perfect policy suggestion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basic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n zhengzhou, ensure more residents benefit from it.

Key word: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Basic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Implementation,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一、郑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年轻居民和城镇居民参保热情不高

目前,郑州市16周岁以上、未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口中,低于60周岁的共计361万人;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4万。但是,对于16-59周岁年龄段的361万城乡居民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参保情况却不容乐观。据笔者调查,农村老人,尤其是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成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拥趸”,但年轻居民和城镇居民表现得并不热情,这也从郑州市劳动保障局提供的资料中得到了验证。截至目前,郑州市居民参保人数已突破36万人,其中,16-59周岁仅占参保人数的15%,年满60周岁以上参保人数占85%,城乡居民参保90%在农村,城市居民还不足10%。年轻和城市居民表现得并不热情,其主要原因是许多年轻居民觉得自己还年轻,养老保险都是给老年人办的,即使是为了家中老人参保,也觉得对自己没有什么实惠可言;城镇居民则认为养老金待遇过低,无法保证以后的生活。

(二)子女捆绑缴费政策引起居民不满

为了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参保工作力度,让更多中青年人群参保,在《郑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办法》中规定:具有郑州市户籍的60周岁以上新参保人员,不论选择一次性缴费15年或选择不缴费,都能享受基础养老金65元,同时其符合条件子女必须参保缴费,不缴费不享受个人账户养老金。虽然这确实提高了参保率,但是在郑州高新区所进行的300份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如图1.1所示,在问及如果子女无须参保缴费,家中老人年满60岁也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农村和城镇居民选择不愿意参加的各占被访总人数的72%和53.8%。在实地调研期间,笔者了解到90%以上农村居民是为了家中的老人才选择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并且他们感觉这是变相的强制参保,等于自己参保的钱供养了自己的老人。

(三)经办机构配套设施不健全

首先,经办机构缺乏场地。郑州市并没有设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经办机构,而是将它作为一项业务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中办理,并没有单独的办理窗口和办公场地;其次,人员编制不到位。目前在沟赵乡负责城乡居民参保工作的人员只有两个人,而且这两个人是高新区区委聘任的工作人员,因为这项政策开展被区里派到这里开展工作,目前两人还不是正式在编人员;最后,办公经费严重短缺。郑州市政府虽把此项制度的实施作为民生之重,但在实际工作中,只是给予很少一部分经费。正是如此,目前沟赵乡社保所只有两台电脑和一个打印机,在机构建设、办公设施、政策宣传等方面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

(四)冒领养老金现象严重,缺乏必要的惩治手段

笔者实地调研期间,正好碰到郑州市开展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防冒领工作,仅仅在沟赵乡就查出150多人冒领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由于经办人员较少,没有专人负责与民政部门进行联系,无法及时了解该地区的人员死亡情况,导致冒领现象严重。即使有关部门发现有人冒领,也仅仅是报上级部门,停发养老金,并没有任何的惩治手段,长期以往,才会使得这种现象比较猖獗。

二、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奠定坚实经济基础

加大财政投入不但是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根本保证,也是为其顺利实施提供的基本保证。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全民养老的条件,只要政府下定决心加大财政投入,全民养老指日可待。对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与实施,应该由政府拨付足够的经费,来建设办公场所、购置办公设备、开展业务培训及宣传活动,配置交通工具、经办所需的办公物品及电脑、档案管理需购置的档案柜等,从而为该制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加大信息化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参保热情

在宣传方式方法上,应立足信息时代特点,大力改革宣传手段,试行新政策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台、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化手段,宣传现行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规定以及经办机构的具体经办流程,使广大群众全面掌握政策,了解经办流程,按照规定积极申报办理,切实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参保水平。同时,政策宣传、宣讲还应该要充分考虑城乡差别、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理解差异,解读和宣讲力争做到通俗易懂,提升宣传效果。

(三)建立统一的经办机构,不断提升经办能力

目前在郑州市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一般隶属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中。统一的管理机构可以避免政出多门、多龙治水的混乱局面,因此,必须要建立统一的经办管理机构,成立居保处(科),专门负责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各项业务办理。随着参保人数逐年递增,居保经办机构自身压力日趋增大,应在系统内部建立信息化平台,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全面开展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信息化建设,尽快建立起劳动保障、财政、民政、企业和银行之间统一规范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有关统计指标的准确性,从而提升经办能力。

(四)建立仿冒领机制,杜绝冒领现象

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参保对象死亡后有续领养老金现象,我们可以借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中社会化管理方面的经验,各镇(街道)和行政村由经办机构进行监管,对于高龄老人,必须拿着当月的社会保障报或是期刊的照片,才能领取养老金。此外,还需要加强各部门联合,一是社保部门在规定工作日内设有专门人员与民政部通报一次死亡人员的基本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对参保居民进行调查,一经调查核实,立刻停发养老金;二是与公安机关联合追缴所冒领的养老金,对冒领养老金的人员依法惩治,从根本上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夏育文:《郑州探路城乡一体化养老》[J].中国社会保障,2009(9);

[2]《“全民养老”知易行难》[J]. 决策探索(上半月), 2008(09);

[3]崔力夫:《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考察报告》[J].劳动保障世界,2009(5) ;

[4]杜超:《中央党校专家青连斌盛赞郑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郑州模式”领先12年,具有全国推广价值》.河南日报.2009年5月15日第011版;

[5]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及方案说明》,2008;

[6]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2010。

作者简介:

上一篇: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范文 下一篇:安康杯竞赛实施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