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研判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10 06:42:52

幼儿园研判报告

幼儿园研判报告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yuanjh03”为你整理了这篇幼儿园挂牌督办火灾隐患整改落实情况汇报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筑牢幼儿园安全“防火墙”,推进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整改工作,12月28日,岐山县应急管理局联合县政府办、县教育体育局对挂牌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岐山县天乐幼儿园进行了复查验收。

11月18日,县应急管理局接县消防救援大队报告,岐山县天乐幼儿园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经综合研判,县应急管理局责成县消防救援大队第一时间下发《重大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对其实施挂牌督办。12月28日,对该幼儿园安全隐患整改工作进行复查验收,该幼儿园已按要求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火灾自动喷水系统,应急照明灯已全部更换,并增加了一个安全出口。目前,岐山县天乐幼儿园对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已整改完毕,达到摘牌销号条件。

幼儿园研判报告篇2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为指导,本着全员参与,安全第一,疏散有序的原则,为保证我园在破坏性地震预报或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地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防止发生人群挤压、踩踏的事故,保障师幼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

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杨金荣

职责: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副组长:潘永宏

职责:协助组长实施本方案,对本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要迅速了解判断,协助组长确定应急方案,组织各组按预案进行疏散、救护、联络、保卫、宣传教育等工作。

成员:各班老师、门卫。

三、组织落实,宣传到位

1、加强宣传工作,要让学生了解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地震的前兆是那些,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水的变化:(天旱井冒水,无雨水变浑,喷气又发响)动物的变化:(骡马发惊不进圈,猪不吃食跳栏跑。猫儿躲得无踪影,鸡飞上树狗哀嚎。鱼儿浮头跃出水,鸭不下水岸上闹。冰天雪地蛇出动,老鼠搬家四处逃。摸清习性辨真假,发现异常要报告。综合分析作判断,群测群防很重要)上课期间,活动室内所有通道和门都不加锁,所有通道内不堆放杂物,保证所有通道畅通。

2、加强安全预防教育,使每一位师幼都熟悉紧急疏散的线路,学习自救自护知识,随堂教师均要熟悉组织工作。

3、值班人员发现地震紧急情况,立即发出紧急情况信号,并向110报警,报警后,应根据地震险情的情况和部位,向周围人员发出险情信号,并通知值班领导和有关部门,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接到险情的报警后,应迅速按紧急情况安全疏散应急预案,进入各自的工作部位,疏散人员。

4、地震发生时,各班级都要听从幼儿园的统一指挥,幼儿园教师要按照幼儿园的部署到指定的方位。

5、各班要训练有素,能够随时以单、双列纵队有续快速地撤离教学区,到达操场指定的地点集中并迅速清点人数报告到负责人。

6、幼儿园要建立一支思想过硬的抢险队伍,由园长统一指挥。

四、制度健全,措施到位

1、幼儿园制定一套完整的防震、防灾工作制度。

2、幼儿园及时检查并消除校内防震的隐患,该加固的要加固,该拆除的要拆除。

3、合理摆放物品,通道要无杂物堆积,易燃易暴和有毒物品要放在安全地方。

五、紧急疏散具体安排

(一)紧急避震

1、听到警报声,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应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

2、在教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俯卧或蹲下的方式,躲到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异物击中,另一只手护头。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并可拿课本等物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交叉,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同学,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口边。

6、疏散后的集结点为空旷的地方,并要用双手抱头,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7、老师要按预案分工,迅速到教室检查避震情况,发现采取不正确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二)紧急疏散

1、听到警报后,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组织本班学生按照幼儿园规定的紧急疏散线路快步、有续地撤离教学区到操场指定集合地点。

2、班级撤离顺序,以小组为单位,快速自然形成单列纵队,快速撤离教室(切莫惊慌失措、快速奔跑,造成秩序混乱)。

3、撤离线路及集合地点:

所有幼儿直接从教室的前后门口跑向操场中央。

(三)集合地点及相关要求:

集合地点:幼儿园操场

要求:各班幼儿务必走指定的线路;疏散时不能拥挤,不能等人排队,要自然形成单列纵队;不能大声喧哗,要保证有效指挥;幼儿按要求进入操场后,按广播操队形站立后双手抱头下蹲并由班主任清点人数后报告到指挥处。

六、纪律要求

1、进入防震紧急状态后,幼儿园指挥部将通过电话、口授等形式传达各种命令、指示,命令、指示一经发出全园职工必须立即到岗到位,凡发现不到岗到位者追究责任。

2、在抗震减灾应急行动中,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3、本预案一旦启动,全校教职工必须保证24小时开机,凡因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失,将追究个人责任。

礼让店乡中心幼儿园

2021年4月21日

幼儿园研判报告篇3

关键词:意外伤害;幼儿园;幼教

2013年5月,中国少儿出版总社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联合了《中国幼儿安全自护报告》,该报告显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55.1%的幼儿曾经发生过意外伤害事故。由这份报告的相关数据可以断定,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危害幼儿健康甚至生命的罪魁祸首。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及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其在防止幼儿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以昆山市绣衣幼教集团锦华分园为调研对象,对幼儿园学生意外伤害知识现况进行调查,希望可以获取幼儿园、幼师及学生自身在意外伤害事故知识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并根据相关统计结果,为杜绝幼儿园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建议建言。

1 资料与方法

根据知识水平以及文字理解水平的差异,将调研对象分为两大类,一是幼师类,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二是学生类,采用随机采访的形式。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0份,随机采访学生9人,小班、中班、大班各3人。调查问卷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学校安全教育的状况、教师对意外伤害的理解、处理意外伤害的方式方法等。随机采访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安全意识、学生对安全教育的接受度、学生遭受意外伤害的应急能力以及如何保护自我等。

2 结果

2.1调查问卷的反馈 根据调查问卷的调查内容,得出以下结果(如图1~4)。

2.2随机采访的反馈如图5~10。

3 结论

3.1跌摔伤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引起的伤害仍是学生受到意外伤害的主要类型,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①幼儿园自身建设方面:校园文化中安全文化建设的力度仍然不够,安全性提示不够鲜明或者相关教育不到位;学生之间的关系仍时常会紧张,学校的德育教育落实情况较差;②学生自身方面: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3.2幼师处理意外伤害事故的基本能力欠缺:①缺乏独立应变能力;②缺乏基本的救护知识;③受体制性禁锢,依赖性强。

3.3个别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差:①社会交际能力或者说群体生活能力较差;②自理能力较差;③自立能力较差。

4 推论

安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前提性教育。任何教育都必须以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为第一前提。理想的安全教育需要三方合力:①幼儿园需要为幼儿提供安全的环境,需要为幼师提供进行安全教育的环境;②幼师需要从掌握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方略出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③作为另一教育重地,家庭教育需要配合学校教育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

4.1幼儿园的改进措施

4.1.1鼓励幼师继续推进幼儿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日常化、实时化并转变幼儿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或案例教学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与记忆的主动性与牢固性.

4.1.2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①以鲜明的图案或图示标明危险位置,提醒学生注意;②让学生参与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来,例如,针对某一安全主体征集学生绘画作品,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和认同感;③加强德育教育,强调秩序与和谐的重要性,随时随地教育学生要学会分享、主动分享;④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目前的身体状况、以往病史以及家族遗传病史;⑤根据以往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类型及情况针对性的制定相关伤害或疾病的紧急处理预案,使幼师在遇到意外伤害事故时做到有章可循;⑥加强家校联系,第一,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实地联系,使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学校教育的教育方式方法,并针对学校教育情况制定与之互补的家庭教育办法,使家校教育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第二,通过网络手段,例如微博、微信或邮件,加强幼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使教育互为透明化、互为连贯化。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及沟通能力,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

4.2幼师的改进措施

4.2.1学习基本的护理知识与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并将学到的知识主动运用到意外伤害事故与日常教学中来,①可以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促使自身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的幼儿教师;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自理自立能力;

4.2.2将德育教育列入日常工作的重点性内容,①德育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②德育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德育水平的提高可从根本上促进知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③德育教育有利于塑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校园文明.

4.2.3以身示范,学校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更多的时候不是说教而是浸润,幼师必须从规范自身行为,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出发,为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树立榜样。

4.3家庭教育的改进措施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犹如列车的双轨,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完善的教育体系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所以,安全教育的地域也理应扩至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重点包括:

4.3.1德育教育 ①告诉孩子做什么是对的,为什么对,及时对孩子的正确行为予以表扬,什么是错的,为什么错,及时提醒孩子错误的行为并告之改正方法,使孩子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②告诉孩子什么样的品德值得提倡;③提醒孩子及时换位思考[1-6]。

4.3.2让孩子学会坚强、学会担当。尤其是当孩子遇到挫折或犯错误时,应及时利用现时案例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坚强,什么时候该主动承认错误或主动承担责任。

4.3.3鼓励孩子犯错误 ①让孩子知道犯错误的后果,避免重蹈覆辙;②避免过多说教给孩子带来的抵触心理。

参考文献:

[1]赵红.西安市0~6岁儿童意外伤害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杂志,2013,1:98-99.

[2]何艳.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护理研究[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8:172-173.

[3]浅谈家长和幼儿园如何有效防范孩子意外受伤[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3,6:16-17.

[4]孙媛媛,吕陈灏,王卫卫,等.我国儿童意外伤害干预研究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3,4:36-37.

[5]李英秋,张岩,刘静平.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的工作体会[J].中国健康教育,2011,4:68-69.

幼儿园研判报告篇4

[关键词]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学前教育;特点;应用;辩论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1/02-0028-0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意识到此前在课程评价中占主导地位的量化评价方式是受工具理性支配的,仅重视对结果的评价,忽略了人的主体性、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非计划性结果、价值的多元性等。于是,学者们开始对量化课程评价进行系统反思与批判,在课程领域开始尝试质性评价方式。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就是质性评价的一种。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逐渐成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在制定课程政策时所青睐的一种评价模式。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可以被应用在我国学前教育课程评价领域,以完善我国的学前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一、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的含义及其特征

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包括了各种评价活动,人们可以在这些评价活动中安排时间听取相反观点,从评价工作者中选出一个评价者或评价小组充当正方,提出支持课程计划的正面意见,而其他的评价者或评价小组充当反方,指出课程计划中存在的问题”。

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具有五个特征。第一,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非常像法庭审判,强调人证,注重评价中人的主体性的实现。每一个受到课程影响的人,包括政策决定者、教育机构管理者、研究人员、教师、家长、其他相关公众人员以及受教育者等,都有机会在“法庭”上发表对课程的正反两方面意见,从而为家长、教师、受教育者、社会公众、教育机构管理人员、立法人员及其他利益群体提供参与机会。通过辩论,正反双方都可以获得对课程的更加客观、全面、准确的认识,并作为判断课程采纳与否的依据。第二,深入的调查在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中显得尤为重要。评价者要为每一个被评价的问题准备充分的证据。没有足够的案例,没有深入的访谈、观察、分析,没有对定性、定量资料的充分评估,就无法保证证据的可靠性和说服力。因此,参与评价的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深入调查。第三,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包括了各种评价方式,评价人员可以在具体工作中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手段。第四,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强调评价过程的情境性。在举证过程中要通过人证、实际案例的呈现等将教育情境搬进“法庭”。第五,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模拟司法审判的形式,将不同观点呈现在参与者面前,使得评价过程本身成为一个提供综合信息的途径,让在场的参与者都能从中吸收到新信息。在评价结束后,评价过程中的现场观察记录等都可以被用作培训材料,发挥其教育意义。

二、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的实施阶段

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的实施大致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问题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旨在通过一些非实验的自然观察法和谈话法、对相关资料的分析等发现问题所在。这一阶段的成功为后三个阶段的开展打下坚固基础。第二,问题的取舍阶段。人们对问题的看法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此,这一阶段要通过广泛分析、逻辑推理等抓住关键问题,确保问题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所选择的问题不仅要适合以司法的形式展开辩论,还要符合旁听者的需要。在这一阶段,同样需要广泛运用非实验的自然观察法和谈话法。第三,寻找证据阶段。这一阶段涉及到案例的搜集以及为呈现案例作两方面准备。辩论双方针对每一个问题都要准备充分的证据,以便亮出独特的、有说服力的观点。可以被当作证据的材料形式不限,包括研究报告、检测数据、教师的言论、专门的人证等。这一阶段至关重要的工作是要选择证人进行深入访谈,以获得更多证据。寻找证据的目的不是用来与对手抗衡,而是为了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第四,开庭阶段。像法庭审判一样,每一个受到课程影响的人都有机会在“法庭”上发表对课程的正反两方面意见。

在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有六个关键角色。第一,调查团队。调查团队负责从不同角度对每一个特定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他们要寻找证人以及相关资料,并对证人进行深入访谈,最后将所有资料汇总,确保资料具有说服力。第二,证据分析者。证据分析者是整个调查团队的管理者,对整个团队的活动负责,不定期地听取成员的进展汇报。第三,证据呈现者。证据呈现者就像“法庭”中的律师一样,可以在“法庭”上有技巧地盘问、举证。第四,主持人。主持人相当于法官,负责规则、程序以及日程表的制定,组织旁听人员以及判断证据等。第五,旁听人员。每一个受到课程影响的人都可以成为旁听人员,也都有权利在“法庭”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向证人提问,通过匿名的方式提出建议等。第六,旁听调解员。旁听调解员是辅助主持人的人员,负责维持秩序等工作。

三、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的优势

与传统评价方式相比,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的优势如下。第一,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为参与评价的人员提供了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机会,评价标准的确立不再依赖于某一团体或阶层的价值观,而是在评价过程中借助正反双方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寻找各方都能接受的多元化标准。第二,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为家长、教师、受教育者等受到课程影响的人提供了参与课程评价的机会。这些人都可以成为“法庭”辩论团队的一员,发表自己的意见。评价的决定权不再是掌握在少数行政管理者或教师手里,而是注重各个利益群体的共同参与。第三,与传统评价方式相比,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强调举证广泛。研究报告、具体教育案例等都可以成为采信的证据。第四,传统评价方式过于追求统一的量化标准,重视评价结果,而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则考虑到儿童发展的方方面面,强调举证要贴切、有效、可靠,具有情境性,能调动教师、家长、儿童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各相关利益团体主动探索与反思。着眼于教师与儿童的长远发展,同时也为家园合作搭建了平台。

四、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的启示

评价是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问题和核心环节。审判法课程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评价模式,为课程评价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1 强调多元主体互动

在传统课程评价中,评价者往往是教师或行政部门的管理者。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强调多元主体互动。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的那样,“管理人员、

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在学前教育课程评价中应用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可以在搜集评价材料、举证、正反双方辩论等阶段为幼儿、家长等提供参与课程决策的机会。学前儿童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够表达自己对幼儿园课程的看法。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则可以调动家长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幼儿在园的信息反馈给家长,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课程,更注重观察、引导幼儿。家长也可以及时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中的表现,从而使评价材料更详细,证据更有说服力。

2 强调评价标准多元

传统学前教育课程评价标准的确立更多的是依赖于行政管理人员的价值观,标准统一,缺乏弹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强调听取与幼儿园课程相关的不同利益主体的意见。不同利益主体受各自立场等因素的影响,评价标准往往不一致。例如,对“幼儿园应不应该实施园本课程”这一学前教育领域中的热点话题,主持人可以确定一个评价者或评价小组充当正方,提出支持园本课程实施的意见。其他评价者或评价小组则充当反方,指出目前实施园本课程存在的困难。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主持人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课程实施的利弊,以利科学决策。

3 强调评价的情境性、动态性

传统的课程评价多注重量化评价,是静态的评价方式。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则注重过程,强调证据的动态性、情境性,以使证据更具有说服力。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将教学与评价相结合,关注幼儿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作好记录,以使评价材料更完整。例如,对幼儿语言发展能力的评价应通过具体案例描述来揭示幼儿语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自我反思,同时听取其他相关利益团体的意见,以便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4 强调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幼儿园研判报告篇5

幼儿园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2

一、指导思想

2

二、工作原则

2

三、组织管理

2

四、工作职责及要求

3

(一)工作职责

3

(二)工作要求

3

(三)工作分工

6

幼儿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开园工作指南

9

一、工作体系

9

二、工作措施

9

(一)开园前

9

(二)开园当日

13

(三)开园后

14

(四)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急处置

17

幼儿园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根据中央、教育部及省、市防疫工作总体部署,为科学有序地做好我校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提高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和应对能力,有效防范疫情在学校大规模暴发,保障学生、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度重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上来,周密部署,采取坚决有力举措,切实做好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

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采取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严防疫情在学校的传播和蔓延。

(二)联防联控。

落实好市委、市卫健委防控疫情工作决策部署,加强与市卫健委、市教育局等部门协调,学校各科室密切配合,条块结合、联防联控、分工负责,共同落实防控措施。

(三)及时处置。

对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师生及时登记,引导到学校隔离观察室观察,同时报童游卫生部门,并专车接送到发热门诊就诊,确保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三、组织管理

(一)学校成立新型冠状病毒防控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学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

长:xx

副组长:xx

员: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及疫情防控工作的统筹协调。

(二)工作内容

1、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新型冠状病毒的应对措施及应急预案,严密监测学校师生员工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情况,并适时做出预警;

2、指导相关人员紧急应对和处置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3、督促落实学校各项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具体措施;

4、学校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时,第一时间上报市卫健委、市教育局,指导和配合做好疫情的处理;

5、研究部署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通过学校网站、家长群、学生群等网络渠道发放假期安全提示,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普及疫情防治知识和防控要求,引导师生做好防控工作;

6、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提前对秋季开学有关情况做出科学研判,必要时对学校教学安排及相关工作做出调整;

7、做好疫情监测、筛查、登记、报告、安全保卫、消毒隔离、后勤保障等工作。

四、工作职责及要求

(一)工作职责

1、学校教职工:由办公室负责掌控情况;

2、门卫保安:由保卫科负责掌控情况;

3、食堂、超市、饮用水:由总务科负责掌控情况;

4、学生:由学生科牵头各班主任负责掌控情况(实习学生由教务科牵头各班主任负责掌控情况)。

(二)工作要求

1、开展校园卫生整治专项行动

与疾控机构对接,全面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彻底清除蚊蝇鼠等病媒生物孳生环境,特别是教室(试验室)、食堂、运动场、图书馆、阅览室等重点公共区域和场所,以及师生宿舍

楼、校车、厕所(卫生间)、门卫值班室、厨柜等重点部位必须全面彻底进行消杀处理,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点。开学后,要严格落实校园卫生环境“一日一消杀、消杀无死角”,建好每日工作台账,相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必须签字确认;

要求公共上课场所(如实验室、电脑室)尽量做到上课使用一次消毒一次,广大师生员工应主动配合学校卫生整治安排,加强个人卫生防疫,进出校园戴口罩、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经消杀处理的教室、宿舍、食堂、运动场、图书馆、阅览室、厕所(卫生间)等重点公共区域和场所,做到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

2、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监管

开学前,严格落实食堂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和晨午检工作统一纳入师生员工日检范围;

食堂进货严格落实索证索票,一律不得购买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或野生动物;

联系市场监管部门,对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指导验收后方能开火。做好供水设施(二次供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等)的清洁、消毒工作。

3、强化学校门禁管理制度

强化校园门卫管理职责,严格落实门禁管理和值班值守制度,确保安全防范工作有章可循、有迹可查。在疫情防控关键期严禁一切外来人员、外来车辆入校,严禁开展任何形式的进校活动。疫情稳控后进一步严格外来人员、外来车辆安全检查和登记制度,完善内部人员、车辆出入证制度,防止发生因无关人员、来历不明人员进入校园而发生疫情感染事件。

4、落实晨午检和出勤情况报告制度

一是明确责任人。

学校主要领导是学校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此项工作具体责任人,全校教职员工是本岗位直接责任人。晨检午检时间以外发现有可疑症状者全校师生职工人人有责任及时报告。提倡每位教职员工和每位家长为学生自备体温计和防护口罩,落实每天早晚自测,发现

体温超过

37.3℃、咳嗽、咽痛等异常,自觉做好隔离,并向学校或班主任报告。

二是学校要配齐配足晨午检电子测温仪、温度计等有关医疗器械设备。

晨午检由各班班主任及校医负责对每个学生和教职员工进行观察、询问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了解师生健康情况后,当天由学校汇总及时上报市教育部门晨午检信息。经晨午检发现发热病例,应立即送指定医院进一步诊疗,严防疫情扩散蔓延,并电话通知其家长。

三是加强关注师生员工出勤情况。

严格执行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指定专人每日负责学生和教职员工因病缺勤登记和随访工作。一旦出现学生、教职工因病缺勤,及时进行缺勤原因追踪。如与疫情早期症状类似、疑似传染病等情况时,及时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在第一时间向市教育、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5、提前做好相关物资准备

学校提前做好相应的防疫物资、器材、经费等保障和技术、知识储备,特别是学校医务室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必要防护用品(如外科口罩、手套、洗手液)和消毒剂(84

消毒液、漂白粉、医用酒精等)、体温测量仪及体温计,学校教室、宿舍、厕所(卫生间)等必须配备洗手液或肥皂。

6、加强协作联动,及时报送信息

学校积极参与部门联防联控,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变化,及时掌握信息,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机构的密切联系,获取专业指导,不定期开展师生健康知识教育,严格落实疫情防扩散措施。一旦发现疫情症状的学生或教职员工,要第一时间启动预案,第一时间上报当地政府、教育、卫健部门和疾控机构,配合做好送诊及疫情处置各项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控期间实行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对送医诊治的学生及教职员工的复学复课要严格把关,必须查验由正

规医疗机构医生开具的病愈证明,手续完备符合复课条件的,方能允许其复学复课,学校医务室记录其复学复课时间并向市教育部门备案。

(三)工作分工

1、学校办公室、网络信息中心:负责学校整体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负责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针对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情况,第一时间以书面的形式报送上级主管单位,负责上级单位领导到校的接待工作。加强宣传力度,有效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深入进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普及新型冠状病毒防治知识,引导师生遵守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师生防病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消除恐慌心理。做好校园网涉及此次事件的舆情、舆论的监控和管理工作;

需要时做好媒体应对和网络辟谣的相关处置工作。

2、学生科:负责监督检查各班级学生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开展和落实情况。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第一时间督促整改落实。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多种形式,协助做好学生和家长疫情防治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防范意识、了解防范知识,引导学生科学做好防护,保持充足睡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做好学生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工作;

严格控制学生外出,做好学生外出返校后的跟踪检测,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

3、教务科:根据疫情发生情况,对秋季开学有关情况做出科学研判,研究教学安排和在临床实习学生的教学安排做出相应调整。

4、总务科:负责落实防疫物资的储备;

与疾控机构对接,全面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部署和安排学校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和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

5、保卫科:加强对出入校门人员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坚持出入校门人员体温检测制度。

五.建立“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各科室,各班级每天下午

4:30

前对防控疫情工作情况,发热师生筛查情况,及时向办公室报告。办公室每天下午

5:30前向市教育局、市卫健委报告。

学校(托幼机构)疫情上报记录

编号

报告时间

报告内容

报告人

接报单位

接报电话

建议处置情况

备注

幼儿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开园工作指南

一、工作体系

1.严格落实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部署,完善差异化防控策略。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前不开园,幼儿园基本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园,师生和幼儿园公共卫生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不开园。

2.成立由园长任组长的疫情防控和开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幼儿园领导班子、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下设健康监测、教育教学、后勤保障、应急处置等工作机构。园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幼儿园疫情防控和开园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分解、任务落实和督促检查。多园区办园的幼儿园,各园区须指定疫情防控和开园工作责任人。

3.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三方案九制度”:开园准备工作方案、开园工作方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联防联控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师生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制度,返园证明查验制度,幼儿健康管理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通风消毒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

二、工作措施

(一)开园前

1.对本园全体教职员工(含自聘不在编教师和保安、食堂、保洁、维修、绿化等后勤服务保障人员)和幼儿(简称师生,以下同)健康情况进行全覆盖排查,全面掌握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及家庭成员、假

期旅居史等情况,每日收集体温情况、有无发热咳嗽症状等信息并做好记录。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按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幼儿园应加强值班值守,及时接受、报送疫情防控信息。

2.开园前师生必须如实申报假期活动和健康状况,幼儿园必须对教职工和幼儿逐人排查有无感染、有无发热、有无密切接触等情况。对排查出的发热者、密切接触者,务必压实责任,协调卫生健康部门逐一进行核酸检测,分类诊治。

3.现在或近期去过湖北地区的、有发热等症状的、有与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人员接触史的等三类人员近期不得返回幼儿园,何时返园等待通知。由外省返回和由省内乘公共交通工具返回的教职员工和幼儿,返回幼儿园住地后应当隔离

14

天后方可返园。

4.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形式,对全体教职员工、幼儿及家长进行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

教育师生及幼儿家长学会正确佩戴口罩,注意定期更换、处理。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口罩,若出现口罩潮湿或使用时间达到

4

小时等情况,应及时更换并将使用过的口罩放置有盖垃圾桶内。摘除口罩后,应立即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时间为

15-30

秒;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消毒纸巾擦拭,时间大约为

20

秒。

教育师生保持手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避免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勿用手接触口、鼻、眼等部位。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

挡口鼻或用手肘衣服遮挡,并尽快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

20

秒。

教育师生及幼儿家长居家应注意加强开窗通风、日常清洁及预防性消毒。

5.实行错时错峰开园,有序返园。园领导、教职员工要抓紧到岗到位,做好开园准备工作。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县(市、区)明确开园日期后,幼儿园按照大班、中班、小班的顺序依次有序开园。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幼儿园结合各自实际做出分阶段、分年龄班错时开园安排。人员返园基本顺序:园领导、教职员工、幼儿。

6.开园前,教育行政部门要选派责任督学(驻园联络员)到幼儿园监督指导疫情防控和开园工作。医疗卫生部门要选派专业人员到园,帮助和指导幼儿园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监督体温测试等防控措施落实,指导幼儿园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7.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幼儿园进行全面清洁,对师生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

按规范配齐配足食堂、公共卫生间等区域的水龙头,保证满足需求。在园内各公共卫生间配备充足的洗手液或肥皂,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正确洗手图示”,宣传指引幼儿学会正确洗手方法。

加强园车安全卫生检查。重点对车内座椅、扶手、安全带、吊环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使用化学药剂消毒后,应晾干并及时通风换气。

8.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备足红外体温测量仪、消毒液、洗手液等防控物资,通知幼儿家长提前备好口罩、体温计等个人必备防护物品并指导幼儿及家长科学准确使用。

具体参照标准如下:

(1)1000

人以下的幼儿园至少配备

1

箱消毒液;1000

人—3000人的幼儿园至少配备

3

箱消毒液;3000

人以上的幼儿园至少配备

5箱消毒液。(标准

84

消毒液每箱

30

瓶)。

(2)按照标准配齐配足口罩。

(3)每班配备

1

个红外体温检测仪,2-3

支体温计。

9.设立(临时)隔离室。500

人以下的幼儿园至少设立

1

个(临时)隔离室;500-1000

人的幼儿园至少设立

2

个;1000

人-1500

人以上的幼儿园至少设立

3

个;1500-2000

人的幼儿园至少设立

4

个;2000

人以上的幼儿园至少设立

5

个。

(临时)隔离室的基本要求是:

(1)通风良好,位置相对独立,与教学区、生活区相隔离,用以暂时留观、转送身体不适的师生。

(2)进入(临时)隔离室应做好防护,佩戴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帽子、鞋套等防护用品。

(3)不同宿舍或不同教室的多名发热幼儿要收入不同的(临时)隔离室。

(4)收入(临时)隔离室的教职工和幼儿均需戴口罩、严格隔离、严格管理、不得随意离开。

(5)加强(临时)隔离室消毒。使用后的防护用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要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其他生活垃圾要及时处理,存放容器必须加盖,避免可能的污染。

(6)发热幼儿、教职工转出幼儿园或转入医院后,(临时)隔离室应当进行彻底消毒。

10.开园前,要全面检查防疫工作到位情况,按开园方案和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培训、演练。

(二)开园当日

1.返园时间安排好要及时通知师生。科学调整作息时间,不同年龄班返园、上课、就餐错时错峰错区域,减少交叉聚集。

2.师生返园和开园后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当向幼儿园报告。乘车时应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手套,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妥善保存乘车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3.幼儿园要实行网格化、单元最小化精细管理。行政部门以办公室为最小单元,教师以班级组、年龄班组、教研组为最小单元,幼儿以班级为最小单元,不同年龄班、不同班级各项活动相对独立。幼儿园划区划片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都要明确专人负责,采取有针

对性的防控措施。

4.实行家长接送幼儿不入园制度。对幼儿园实施封闭管理,引导家长及幼儿有序入园,原则上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班级至少一名教师在园内户外指定地点与家长完成与幼儿的早入园、晚离园的交接工作,避免人员聚集,保障幼儿安全到班。严禁家长随意进入教学楼及活动室。严格落实“六个一律”要求。园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园,园内幼儿未经批准一律不准出园,园外幼儿未经批准一律不准提前返园,任何人进入园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对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在幼儿园门口一旦发现有发热症状人员,立即阻止进入,通知有关部门或由幼儿园安全护送到就近的发热门诊筛查诊疗。

5.由主班教师或保育员负责对进入本班教室的幼儿再次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进入教室。有可疑情况的,要用体温计再次精确检测。有发烧咳嗽症状的,要立即报告幼儿园,由专人送(临时)隔离室。

6.上好开园第一课。重点宣传新冠肺炎防控形势,普及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示范幼儿正确的戴口罩和洗手方法,教育幼儿保持良好心态,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填发健康卡。要为每位教职工和幼儿建立健康卡,登记基本情况,每日健康状况,加盖幼儿园公章,开园后发放给师生,同时作为出入园门证明材料。

8.向幼儿及家长发放明白纸,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开园后幼儿园教学工作安排及相关要求。

(三)开园后

1.幼儿园应当密切监测师生的健康状态,每日晨午两次测量体温,填写健康卡,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按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2.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工和幼儿及时追访和上报。

3.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活动室、寝室、图书室、体育活动场所、功能室、办公室、备课室、盥洗室等)要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

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有条件的开启新风系统。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4.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保持活动室、寝室、图书室、餐厅、公共卫生间等场所环境整洁卫生,明确专人负责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电梯间、公共区域的玩教具、大型器械、寝具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

250mg/L—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妥善保管消毒用品,防止中毒和发生火灾。

5.严格按照市场监管部门和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的要求,加强幼儿园食堂和配送餐管理,倡导科学膳食和营养配餐。强化幼儿园食堂采购、加工监管,食堂进货严格落实索证索票,不得使用来源不明的家

禽家畜,严禁采购食用野生动物。食堂从业人员(食品采购、加工制作、供餐等有关人员)均应佩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应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除手套后及时洗手。

6.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

15

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

25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30

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7.幼儿进餐前应分组错时如厕、盥洗,并使用自己的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擦手。幼儿用餐时,可根据条件拉开幼儿就餐距离,避免人员聚集。如需幼儿排队取餐,应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排队时应佩戴口罩,进食前摘掉口罩;就餐时应使用食堂高温消毒后的餐具用品,引导幼儿安静就餐,不与同伴交流;餐后及时洗手并用自己的口杯漱口。

8.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

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

30

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9.确保幼儿园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幼儿园原则上每

30—35

人设一个洗手盆或

0.6m

长盥洗槽,并备有洗手液、肥皂等,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幼儿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及幼儿园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

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10.做好垃圾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保持垃圾暂存地周围清洁,可用有效氯

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每日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已使用过的口罩放置到有明显标志的垃圾箱中,统一销毁处理。

11.建议教师全天佩戴医用口罩。幼儿也应佩戴口罩,所用口罩原则上由幼儿家长自备。幼儿园应储备一定数量的符合防护标准的口罩,保障教职工工作需求,免费提供给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并尽力满足遇到口罩污损等特殊情况的其他幼儿需求。

12.家长接送幼儿来园、离园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3.师生传递纸质文件或资料前后均需洗手,传递时应佩戴口罩。接待外来人员时,双方佩戴口罩,减少握手、拥抱等肢体接触,及时洗手。

14.幼儿园应引导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幼儿应坚持适量活动,保持身体健康。

15.疫情防控期间不得组织开园典礼、升旗仪式等大型集体活动和社团活动、外出集体活动。必要的小型会议应控制时间,定时开窗通风,全程佩戴口罩,开会人员间隔

1

米以上。会议结束后对场地、家具进行消毒。

16.及时核查、补充防控物资,确保物资充足。

(四)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急处置

1.幼儿园要建立疫情报告制度,设立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一般为园医或保健教师;工作要认真负责,责任心强;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班级要有晨午检记录本,幼儿园卫生室要有就诊登记本、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本。

2.发现师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疑似感染症状的,要立即向幼儿园疫情报告人报告;幼儿园疫情报告人核查后,立即报告幼儿园领导;幼儿园领导要立即向属地包联医疗卫生部门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及时处置。

3.教职员工如出现疑似感染症状的,应当及时隔离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避免乘坐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

4.幼儿如出现疑似感染症状的,应当及时向幼儿园报告、通知幼儿家长并采取相应措施。

5.寄宿制幼儿出现发热等症状后,要立即安排在(临时)隔离室进行医学观察,联系卫生疾控部门或安排专人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将幼儿送往指定医疗机构诊治,同时通知幼儿家长。

6.园内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应当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辖区卫生疾控部门报告。在卫生疾控部门指导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对被污染的场所、物品,做好消毒处理。配合相关部门对其同班、同寝

室、同办公室等密切接触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施隔离等医学观察措施。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应及时隔离并就医。

幼儿园研判报告篇6

一、研究结果

(一)教师眼中的“好幼儿园”

1.为幼儿的生活、学习提供良好的物质、精神环境

研究发现,在三个群体中,教师在评价一所幼儿园时关注的内容较为客观而全面,他们更多地是从“幼儿园能做什么”的角度出发,强调幼儿园所提供的条件的完备性,如幼儿园的硬件设备、内部管理、教育观念、课程设置、家园合作等。在访谈中,他们也谈了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认识,如,教师必须有爱心、责任心以及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在师幼互动中要体现平等对话;在家园合作方面要向家长汇报幼儿的一日生活,幼儿有了问题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在游戏和教学活动中,要为幼儿准备丰富的、安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玩教具。

2.帮助幼儿确立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

教师普遍认为,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帮助幼儿确立一日生活常规,因为这对于组织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有效开展教育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说,就是幼儿园应对幼儿在集体中什么时间做什么、怎么做有明确的要求。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教师将常规看得非常重要,在一些生活常规上更是这样:“合理膳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吃完,这是规定。”“要让孩子养成午睡的习惯,这对他们的身体有好处。”甚至对幼儿的游戏也有规定:“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主题,给他相应的材料。老师要观察,看孩子在哪方面发展不足。自由游戏并不是说可以随心所欲的。”

(二)家长眼中的“好幼儿园”

1.保障幼儿身体健康

家长的“好幼儿园”标准更多地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而建立的。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因此他们在评价一所幼儿园时首先关注的是幼儿园能不能周全地照顾孩子。在访谈中,家长在保育方面巨细无遗的要求直接反映出家长对孩子健康的重视:“孩子经常没吃饱,回家还要吃。”“让孩子多喝水,早餐多喝点牛奶。”“要根据天气为孩子增减衣物。”“做好防蚊措施,孩子身上经常被蚊子叮咬。”“希望切实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减少疾病的交叉感染。”“孩子晚上入眠困难,会不会是午睡时间过长?”“饭后应稍停会儿再午睡,否则对孩子身体不好。”家长的这些质疑或要求也间接反映出目前许多幼儿园在保育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不能让家长放心。

2.让幼儿学习有成效

除了关注生理上能否得到周全照顾外,家长还关注幼儿的学习是否有成效。在访谈中,当我们问家长“您觉得目前幼儿园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时,许多家长的回答都涉及幼儿的学习:“建议设计一些有助于建立数学逻辑概念的益智游戏。”“希望巩固和加强特色教育,多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希望幼儿园多教些英语,使用正规的英语教材。”“多学文化知识,多开展文艺活动。”让孩子多学习、快成长是诸多家长共同的心愿。可见,在家长眼中,知识的获得是最终目的,也是评价一所幼儿园的重要指标。

3.良好的家园联系与互动

相比于教师,家长更注重家园联系与互动。诸多家长提出:“当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惯时,希望老师能及时告知。”“希望老师多与我们沟通,多向我们开放教学活动。”“开辟多种与家长沟通交流的途径,多开展亲子活动。”“班级博客内容再丰富些,最好把每周的教学内容、主题写上去,如有可能最好把孩子的表现通过邮件或博客告知家长,以便家长及时了解。”以上回答显示出家长非常希望能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孩子的情况,而幼儿园在这方面似乎做得还不够好,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

(三)幼儿眼中的“好幼儿园”

1.有爱

在幼儿心目中,好幼儿园必须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有了爱,他们才会快乐,才会喜欢幼儿园。幼儿最关注的是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他们喜欢温柔的老师;他们渴望老师能够喜欢自己,经常与自己聊聊天,关心自己的生活,夸奖自己做得很棒;他们希望老师能多与爸爸妈妈说说自己好的方面,夸自己是个好孩子;在教学活动中,他们渴望老师能够更多地关注自己,鼓励、夸奖自己。同样,幼儿也希望得到同伴的喜爱,他们渴望小伙伴们能喜欢自己、愿意和自己玩。可见,在幼儿心目中,一所幼儿园好不好主要取决于他们能否在那里获得爱与关注,有爱的幼儿园就是好幼儿园。

2.有自由

每个人都向往自由,希望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受别人的限制和逼迫。幼儿也一样渴望自由。在访谈中,很多幼儿提到:“我希望天天都能自由地玩游戏。”“我希望老师不要催我快点吃饭。”“我希望老师不要逼我睡觉。”这些要求反映出幼儿希望能按自己的想法去游戏,去吃饭,去睡觉,渴望成人不要束缚他们的自由。而其中能够自由地玩是最重要的。他们渴望的是真正的自由游戏,没有任何附加目的,而不是教师控制下的披着游戏外衣的学习。幼儿享受的是玩的过程,只要是能让自己玩得开心、尽兴的幼儿园便是好幼儿园。

综上所述,这三类群体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来评判“何谓一所好幼儿园”。教师更多从幼儿园自身出发,强调客观条件的提供,他们的评价标准较为理性,但缺乏对人(包括家长和幼儿)本身需求的关注;家长作为教育的“消费者”和孩子的监护人,更注重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需要直接相关的方面,但有时容易越俎代庖,将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幼儿作为受教育的一方,则更强调自己内心的体验。

二、讨论与建议

幼儿园研判报告篇7

关键词:幼儿教育;虐童事件;教育管理

2012年,浙江温岭某幼儿园女教师的虐童事件在网上曝光,其他地区的虐童事件也接二连三被爆出,一时间,虐童这个被长期忽视的社会问题,引爆了广泛的社会舆论,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教育部门,都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虐童事件的发生究竟是谁之过?幼儿园是开展幼儿教育的基地,本应充满纯真与美好,但是频发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如何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本应承担着师者责任的幼儿教师,为何将罪恶的黑手伸到孩子身上?如何才能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值得整个社会深思的.

1幼儿园虐童事件的危害性

虐待儿童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极端行为,对于幼儿产生的伤害是巨大的.一方面,在躯体方面.虐待儿童是通过各种形式的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对幼儿的身体产生损伤,包括肢体上的损伤和脏器损伤.另一方面,体现在幼儿的心理伤害.躯体的伤害可能会造成幼儿肉体的疼痛,但是心灵上的影响却是无形的,也是长远的.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打骂、嘲笑、挖苦等等不良的行为,都会对幼儿的人格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孩子在受到虐待之后,会形成孤僻、自卑、胆小等不良情绪,甚至会做出一些攻击他人的行为,有些变相体罚不会在幼儿身体表面留下直接的伤痕,但是却对幼儿的内在产生严重影响,甚至造成幼儿心灵的扭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2幼儿园虐童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幼儿园虐童问题的发生,除了幼儿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偏差以外,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如教育资源的配置、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幼儿教育管理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同样拥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也应当受到尊重.但是,很多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出现偏差,认为幼儿不懂事,必须要通过体罚、责打才能让他们养成正确的习惯,因此而导致有些教师在教育行为上失当,产生打骂孩子的现象;另外,也有个别幼儿教师在心理上存在缺陷,对幼儿缺乏爱心,通过打骂幼儿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或者从中获取,这也是导致虐童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2.2幼儿教育资源的配置不科学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尚未完全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中,加之学前教育本身具有公益性,国家在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方面能够投入的力量十分有限,尤其是很多民办幼儿园,几乎很少有国家资金的投入,只能依靠民间集资或者地方企业赞助;在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幼儿教师的薪资等方面的投入都较为匮乏,这必然会导致幼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幼儿教育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

2.3幼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不会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克制的阶段,所以幼儿经常会出现打闹、不听话等现象,这也成为很多幼儿教师责罚孩子的理由,动辄打骂,但是很多孩子都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受到幼儿教师打骂时忍气吞声,大多孩子由于受到教师的威胁而不敢将事件的发生告诉家长,所以很多家长都无法在第一事件发现孩子的异常,也会因此而导致虐童问题的恶化.

2.4幼儿教育管理的缺位

通过对虐童事件的总结与观察发现,虐童问题大多发生在民办幼儿园,而这与政府在幼儿教育管理方面的缺位有直接的关系.公立幼儿园在办园条件、教师福利、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有政府足够的投入与管理,但是民办幼儿园需要依靠社会力量进行建设,而且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而且民办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准入门槛很低,甚至没有专业的幼儿教师资格也可以从事教育活动,所以幼儿教育的开展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虐童问题也常常被忽略.

2.5缺乏法律的有效干预

浙江温岭虐童事件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以“寻衅滋事罪”将当事女教师处以刑事拘留,22天后被无罪释放,面对判罚结果,社会公众存在巨大疑问,为何如此恶劣的行为却不用当事人承担刑事责任,这也反映出我国在幼儿教育法律法规建设方面的缺陷.从当前的法律体系来看,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或者涉及到幼儿园虐童应该如何判罚,所以只能根据现有法律体系中的虐待罪、故意伤害罪等法律法规进行判处,但是有没有达到一定的危害程度,没有严重侵害社会秩序或者国家利益,所以缺乏具有说服力的法律依据对当事人进行判罚.

3加强幼儿教育管理、消除虐童现象的反思与建议

幼儿教育是一项具有公益性特征的教育事业,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并且保证每个适龄儿童都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针对虐童问题的发生,也同样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努力,从多个方面着手,构建完善的幼儿教育管理制度,创造安全、可靠的幼儿教育环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加快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进程

从本质上来说,学前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而享受学前教育是每个适龄儿童的权利,也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从当前来看,虐童事件的发生集中在民办幼儿机构,如果不能对民办和私立的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全面,不仅会导致虐童现象的恶化,更会偏离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因此,需要加快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的进程,不断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资.首先,在公办幼儿园的规模方面需要不断扩大,并且明确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和限制条件,彻底解决适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其次,提高幼儿教师的入园门槛,尤其是注重对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提高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尊重和认可程度,从根本上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杜绝虐童事件的发生.

3.2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

教师是幼儿教育的根本,如果幼儿教师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懂得关爱幼儿、尊重幼儿,就无法保证幼儿教育的有效开展,虐童事件的发生也无法避免.因此,要注重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强化,为人师表,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幼儿教育,充分尊重并且理解幼儿的一切语言和行为,在人格上坚持与幼儿平等的地位;其次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为幼儿进行知识、礼仪以及艺术等方面的素养培养,而且幼儿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拥有丰富的胸怀,才能以和蔼的态度去应付幼儿的哭笑和打闹;最后,幼儿教师要会欣赏,学会欣赏幼儿的纯真,可以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融入到幼儿的心灵世界中,这种正面情绪的影响下,自然呈现出和谐、温馨的教育氛围,自然可以遏制虐童事件的发生.

3.3着重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是引发虐童事件的一个重要诱因,所以需要着重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更多关注.一方面,作为幼儿教师要时刻懂得加强自我心理保健,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面对幼儿的哭笑和打闹也可以平常心待之;另一方面,幼儿园方面也需要加强对幼儿教育环境的改善,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并且为幼儿教师创造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使幼儿教师充分了解到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幼儿教育活动开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也可以定期开设心理辅导讲座,帮助幼儿教师解决心理上存在的疑问和困惑,消除他们的顾虑,可以保证幼儿教育活动的健康开展.

3.4促进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虐童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反映了幼儿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更折射出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忽略,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体系做保障,使得虐童事件一再发生,却无法对当事人作出合理的判罚.对此,必须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可以借鉴日本、美国等在儿童保护方面立法相对较为完善的国家,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对虐儿行为的判定标准进行严格划分,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的儿童保护法、防止儿童虐待的处理办法以及针对虐待儿童做出的判罚标准等等,对虐童的幼儿教师进行严厉处罚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幼儿教师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清楚认知虐待儿童的边界,从而在思想上杜绝伤害儿童念头的产生.

3.5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

要从根本上杜绝虐童案件的发生,除了政府部门的努力意外,还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而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香港地区有80%的儿童保护工作是由社会力量完成的,而且社会力量与政府之间建立了商业合作关系,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合适的社会组织,并且赋予其保护儿童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可以促进幼儿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另外,也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着重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自卫、求助的方法,可以减轻伤害,为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争取更多有利的时间.总之,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掌握基础的知识和节能,更重要的是为幼儿的人格培养奠定基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才能在未来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成长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虐童行为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对孩子的躯体和心灵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尤其是对幼儿的性格、情感等方面都会产生永久性的伤害,因此必须要重视虐童问题,通过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以及幼儿家庭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安全感的教育环境,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高桐江 单位:绥化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慧琴.我国幼儿园教师职业伦理制度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张起志,张淑满.透过虐童悲剧反思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山东教育,2013(05).

〔3〕于涛.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政策的内容分析[D].西南大学,2013.

〔4〕崔婧.对当前幼儿教师道德失范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4.

〔5〕冯宝安.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

〔6〕“虐童”事件频出折射当前教育制度严重弊端[H].21世纪,2012-11-15.

〔7〕张建欣.“虐童事件”发生原因刍议[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4).

幼儿园研判报告篇8

【关键词】未成年学生 学生伤害事故 学校责任 归责原则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14-03

近年来,我国学生校园伤害案件频频发生,由此引发的纠纷与日俱增,这些伤害案件的发生给学生、学校、家庭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也引起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事故发生之后只有正确认定学校的责任,依法妥善处理赔偿问题,才能依法保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本文仅就目前我国未成年学生校园伤害案件中学校应承担的赔偿责任问题结合具体的司法案例进行探讨,对处理此类事故的归责原则从实务上进一步分析,明确学校对学生所承担的民事责任,更好地保护受害学生的利益,同时也保障学校及受害学生间利益的平衡。

一、学生伤害事故的界定

根据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至四十条就学生伤害事故责任也进行了规定,虽然《侵权责任法》对于如何界定校园伤害事故没有具体的规定,但根据该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的内容可对学生伤害事故进行更明确的界定。根据《侵权责任法》,学校包括了各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权责任法》只规定了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特殊保护,排除了18周岁以上的在校生,因此该法的规定所涉及的学生伤害事故只针对学校中的未成年学生。而且伤害的范围仅限于人身伤害,不包括财产损害。伤害事故发生的时间范围包括了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这段时间除了包括常规的教学时间外,还包括课间休息、学校安排的自由活动和课外活动期间及住宿期间。校园伤害事故发生的空间范围通常是指在学校校园内,但也包括因学校教学活动、组织校外活动或因学校管理疏忽而发生在校园外的伤害事故。例如,广西来宾市某小学有两名小学生于2012年4月20日下午结伴上学,因迟到学校大门已锁,两人进不了学校,就到学校附近的公园玩耍,其中一名学生到公园里的水塘游泳,不幸溺亡。虽然此事件发生在校园外,但学校也存在着管理上的疏忽。学校有家长的联系电话,却没有将该学生未到校的异常情况告知其父母,这一伤害事故的发生与学校管理上的疏忽是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的。因此此类伤害事故也属于本文所论述的范围。在上述案件中,法院判定学校承担了10%的赔偿责任。

二、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责任归责原则的适用

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要正确确定伤害事故中学校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就要明确在不同情况下应适用的归责原则。《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至三十九条从法律层次上确定了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针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学生则适用推定过错责任原则。虽然这两个原则是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主要归责原则,但是根据《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在一些特殊情形下处理学生伤害事故还可适用其他民事责任归责原则,归纳起来,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以下几种:

(一)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是以加害人对受害人的损失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为加害人承担侵权行为责任必备要件的归责原则。在过错责任下,对一般侵权责任行为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受害人有义务举出相应证据表明加害人主观上有过错。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这一规定适用的就是民法中的过错责任原则。根据此规定,学校对在校学生中具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的伤害事故承担侵权责任的情形仅限于未尽教育、管理职责,即只有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过错,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而且受伤害学生及其监护人需要承担证明学校有过错的举证责任。下面我们从一个具体案例来分析该原则的具体运用。

2011年10月10日晚南宁市邕宁区某乡镇中学下晚自修课时,15名学生打闹,不时往厕所乱扔石头,结果砸伤了一名学生小孙的眼睛,造成该学生八级伤残。经学校调查了解,确定当时小陆等15名学生在场,并出具了事故调查报告。但学校无法确认具体是谁砸的。2012年6月6日,小孙将小陆等15名学生及其父母、学校至南宁市邕宁区法院,要求他们赔偿残疾赔偿金、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共21.5万元,学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为,小陆等15人均为未成年,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其对于投掷石头可能导致他人受伤的危险性具备认知和判断的能力。因此,他们在主观上存在过失。他们的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负有法定的监护责任,应承担本案的民事责任。本案事故发生的地点是在学校内,时间是在学校晚自习下课后,学校未能制止学生乱投石头,未尽到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保护职责,对小孙受伤事故的发生存在过错,应承担本案30%民事责任。南宁市邕宁区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小陆等15人父母赔偿小孙各项损失70%即10.8万元,平均每人赔偿7000多元,并互负连带责任;某乡镇中学赔偿小孙总损失的30%即4.6万元。

在本案中,法院的最终判决是认为这一案件发生在校园内,学校未尽到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保护职责,对小孙受伤事故的发生存在过错,因此承担30%的过错责任。本案所适用的就是过错责任原则,法院判决学校承担责任的依据就是《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九条。虽然是学校的其他学生直接造成小孙的伤害,但学校对于自己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过错仍须承担一定的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四十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这是学校在校外第三人对在校学生实施侵权行为并导致损害时,学校承担补充责任的一种规定。学界中有学者认为补充责任也是一个归责原则,实际上它只是一种责任形式。只有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并且只有在加害人无法确定或者虽能够确认加害人,但加害人或者对损害负有赔偿责任的人的无力承担全部责任时,才会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学校承担的这种补充责任仍然是一种过错责任,其承担责任的前提是学校有过错,如果学校已经尽到相应的管理职责,则不需要承担补充责任。

(二)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是指在特殊侵权行为中受害人只要能够证明损害事实、违法行为和因果关系,如果加害人不能证明损害的发生自己没有过错,就从损害事实的本身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并为此承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实际上是过错责任的一种特殊形态,只是对于证明过错的有无实行的是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根据《侵权责任法》,学校在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伤害事故责任中适用的是过错推定原则,该归责原则比过错责任原则更为严格。《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根据此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一旦受到伤害,学校就必须承担责任,除非学校有证据证明已经尽到了管理和教育的职责,否则就推定学校有过错。也就是说如果学校不能举证证明其无过错,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来说,其认知能力、自我保护意识等都较差,事故发生后往往缺乏举证能力,《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减轻了学生一方的举证责任,加大了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该规定无疑是合理的。下面我们同样通过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2011年6月20日上午,在柳州市鹿寨县某幼儿园上学的4岁男童小鹏在老师的组织下在幼儿园里的淘气堡游乐设施内做游戏时不慎摔伤,导致左臂肱骨远端皮质骨折。小鹏因本次事故损伤左上肢构成十级伤残。小鹏的家长要求幼儿园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损失,遭到园方的拒绝。于是,小鹏的家长将幼儿园诉至法院,索赔各项经济损失。

鹿寨县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幼儿园内的淘气堡游乐设施经检验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法院认为,年仅4岁的小鹏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在幼儿园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应当承担责任。但园方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被告幼儿园对园中的幼儿具有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但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小鹏和其他孩子一起做游戏的过程中,没有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导致小鹏身体受伤。幼儿园采取的简单安全措施,不足以防止致小鹏身体受伤的事故发生,故被告幼儿园应承担赔偿责任。2012年9月19日,鹿寨县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幼儿园赔偿给小鹏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鉴定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合计4.4万余元。被告幼儿园不服该判决提起了上诉。二审法院驳回了上诉,维持原判。

该案的原告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幼儿园承担责任的原因仍然是因为没有尽到相应的管理和保护的职责,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孩子做游戏的过程中,没有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幼儿园也是存在过错的。幼儿园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虽然证明了自己的设施符合安全标准,但其无法证明自己尽到了管理和保护职责,因此仍须承担过错责任。这个案例就是过错推定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侵权责任法》中的这一原则性规定加大了对学生的保护力度,同时加大了学校承担责任的几率,有利于学生伤害事故的妥善处理。

发生在幼儿园的这起伤害事故也给学校敲了个警钟,学校在组织活动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各种风险,针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学校要承担更为严格的管理和保护义务,学校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都应该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

(三)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是指只要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不问其主观上有无过错,均应承担民事责任。对于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归责中是否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学术界中有不同观点。有些学者反对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但笔者认为,虽然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是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责任归责中的主要原则,但它们并不能涵盖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责任归责的所有原则,《侵权责任法》只是对一些特殊的侵权情形进行了特殊的规定,但并不等于说其他的条款和其他的法律对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都不适用。在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中,只要出现符合《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规定的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形,都应该适用该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适用,不能随意扩大或者缩小其适用范围。《民法通则》的一百二十一条至一百二十四条都规定了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情形,主要包括产品缺陷致人损害、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环境污染致人损害、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等损害赔偿案件。《侵权责任法》中也规定了一些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形,例如第四十一条、六十五条、六十九条、七十二条、七十三条、七十四条、七十八条、八十六条等,根据这些法律条款的规定,学校如果有符合上述条款规定的情形造成学生伤害的,也应该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学校伤害事故中常见的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形有学校制作或者采购回来的出售给学生的食品、药品等存在缺陷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进行高危险作业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饲养或管理的动物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因学校原因造成产生环境污染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因学校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等。在这些情况下发生的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无过错责任。例如,2010年10月21日,广西柳江县某小学一栋两层教学楼二楼走廊护栏发生坍塌事故,导致27名学生坠落并不同程度受伤。类似事故学校无论有无过错,均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四)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双方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在法律没有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而只由一方承担损失又显失公平时,依据公平的原则由当事人公平合理地分担损失的一种归责原则。《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及《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都是对公平责任的原则性规定。《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根据这些法律规定,对于某些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没有过错,受害学生也没有过错的情形下,可以适用公平责任原则。下面这个案件就是适用这一原则的典型案例。

蔡某是广州某小学的篮球队员,在一次篮球队组织训练过程中,蔡某与他人争球时被绊倒在地造成骨折。经鉴定,蔡某的伤构成9级伤残。蔡某及其父母认为学校应对此负责,于是将某小学告上法庭,要求学校赔偿包括伤残补助费及医疗费等费用14万元左右。

广州市荔湾区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告的身体损伤是因为被他人绊倒,与场地状况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另外篮球运动具有一定危险性,比赛中允许有合理的冲撞,所以造成损伤,行为人行为也不具违法性。所以法院判定被告在事故中无过错。但法院认为,原告蔡某是为了被告学校的利益才造成损伤的,如由原告承担损害后果有失公允。作为受益人,被告在原告受损害不能获得赔偿时,应依法给予原告蔡某一定的补偿,遂判处学校一次性补偿伤残学生3万元。

法院在处理上述案件中所适用的就是公平责任原则,在该事故中学校和受伤害学生双方均无过错,但如果仅仅由受伤害的学生蔡某自己承担全部损失是不公平的,因为原告是为了学校的利益才造成损伤的。如果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过程中仅仅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学校在此次事故中是不承担任何责任的,这显然不能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虽然《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无责任的,如果有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本着自愿和可能的原则,对受伤害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但是此规定对学校并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如果学校不愿意或者没有条件给予受伤害学生一定的经济帮助,学生的合法权益仍然得不到维护,这样的结果无疑会打击学生参加学校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本案在双方均无过错的情况下适用公平责任原则,使学校和学生双方公平合理地分担损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受伤害学生的损失,充分维护了受伤害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保护了学生参加学校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处理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时,在具体实践当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具体案情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妥善处理,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不伤害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使各方的合法利益都得到公平的维护,从而保障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建伟.民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克础.15名学生乱扔石头致人伤残,15名家长被判赔10.8万元[N].南国今报,2013-01-23

[3]钟华,尹嘉嘉.男童玩耍摔伤 幼儿园需担责[N].南国今报,2013-04-02

[4]柳丽娜.中小学学生伤害事故责任归责原则新思考――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1(7)

【基金项目】来宾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LBJK2012B019)

【作者简介】陈丽洁(1972-),女,广西金秀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上一篇:重点人员分析研判报告范文 下一篇:三零创建分析研判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