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广告词范文

时间:2023-10-15 03:18:26

搞笑广告词

搞笑广告词篇1

1、白加黑:去年一个人过中秋,不瞌睡;今年回家过中秋,睡的香。

2、联想:如果中秋没有回家,人世情感将会怎么样

3、百事:中秋无极限

4、森马:是什么人,过什么样的中秋!

5、脑白金:今年中秋不喝酒,要喝就喝天佑德!

6、汇仁肾宝:中秋想家,你想,我也想!

7、李宁:中秋偶遇,一切皆有可能

8 、农夫山泉:中秋有点烦

10、好迪:大家一起过中秋,才是真的中秋。

11、美特斯邦威:不过寻常中秋!

12、特步:中秋不回家 ,死一般的感觉

13、清嘴:你知道中秋思乡的味道吗?

14、钙中钙:现在的中秋啊,它月饼价格高,一块顶过去五块,难吃!你瞧我,吃一口吐了5天,还止不住!

15、中国移动:中秋,让沟通无处不在

16、丰胸胶囊:中秋不回家, 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回家,挺好的!

17、迪比尔斯珠宝:中秋恒久远,月圆永留传 !

18、 英特尔奔腾:给中秋一颗思乡的”心”。

19、交通标语:中秋一杯酒,亲人两行泪!

20、乡村标语:中秋回家,人人有责!

21、NOKIA:中秋以人为本。()

22:杜康酒:何以团圆,唯有中秋!

23、娜艾斯牙膏:月饼有营养,牙齿好喜欢。

24、美的:原来月亮可以更圆的!

搞笑广告词篇2

■猴子进了玉米地,右手掰下一个,夹在左腋下,又发现了个更好的,于是左手再掰一个夹在右腋下,如此往复,猴子忙了半天,仍然没有停下的迹象。这时在一旁放哨的同伴急了:“行了行了,找到好的了吗?”掰玉米的猴子回过头来,认真地:“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一群猴子首尾相连,探着身子在河里捞月亮,一而再,再而三,始终不能成功。一个不懂事的小猴急了:“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捞到月亮啊?”“你没看见吗?”猴王正色道:“ 我们一直在努力 。”

搞笑广告词篇3

■某饺子铺广告——“无所不包!”

■某石灰厂广告——“白手起家!”

■某当铺广告——“当之无愧!”

■某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

■某理发店广告——“一毛不拔!”

■某药店广告——“自讨苦吃!”

■某戒烟协会广告——“千万别找吸烟女子做

朋友,除非你愿意去吻一只烟灰缸!”

■某打字机广告——“不打不相识!”

■某眼镜店广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

搞笑广告词篇4

2、联想:如果中秋没有回家,人世情感将会怎么样

3、百事:中秋无极限

4、森马:是什么人,过什么样的中秋!

5、脑白金:今年中秋不喝酒,要喝就喝天佑德!

6、汇仁肾宝:中秋想家,你想,我也想!

7、李宁:中秋偶遇,一切皆有可能

8 、农夫山泉:中秋有点烦

10、好迪:大家一起过中秋,才是真的中秋。

11、美特斯邦威:不过寻常中秋!

12、特步:中秋不回家 ,死一般的感觉

13、清嘴:你知道中秋思乡的味道吗?

14、钙中钙:现在的中秋啊,它月饼价格高,一块顶过去五块,难吃!你瞧我,吃一口吐了5天,还止不住!

15、中国移动:中秋,让沟通无处不在

16、丰胸胶囊:中秋不回家, 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回家,挺好的!

17、迪比尔斯珠宝:中秋恒久远,月圆永留传 !

18、 英特尔奔腾:给中秋一颗思乡的”心”。

19、交通标语:中秋一杯酒,亲人两行泪!

20、乡村标语:中秋回家,人人有责!

21、nokia:中秋以人为本。

22:杜康酒:何以团圆,唯有中秋!

23、娜艾斯牙膏:月饼有营养,牙齿好喜欢。

24、美的:原来月亮可以更圆的!

搞笑广告词篇5

招聘广告:美国一家报纸登了这样一则广告:“招聘女秘书:长相像妙龄少女,思考像成年男子,处事像成熟的女士,工作起来像一头驴子!”

英国有一家报纸的广告栏刊登的一则广告:“本牙科医生迫切需要一女秘书兼接待员,请挂电话联系。如无人接电话,则该职位仍然空着。”

瓷器广告:法国一家瓷器制造厂针对有些家庭夫妻为琐事争吵而砸碗摔碟,别出心裁地在推销产品的广告上宣称:“为了您家庭的和睦,使劲摔吧!切莫因小失大。”

饭店广告:“请到此用餐,否则你我都要挨饿趋!”

棺材广告:“上帝推荐产品。”

警告广告:英国伦敦某无人售票地铁站入口处有这样一广告:“如果您无票乘车,我们保证免费将您送到终点——伦敦治安院下车。

美容院广告:美国一家美容院挂一块广告牌:“请不要同刚刚走出本院的女人调情,她或许就是你的外祖母。”

招生广告:意大利一家法语学习班的招生广告说:“如果你听了一课之后发现不喜欢这门课程,那你可以要求退回你的费用,但必须用法语说。”

化妆品广告:香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广告是:“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眼药水广告:“……滴此眼药水后,将眼睛转动几下,可使眼药水遍布全球。”

墓碑上的广告:苏格兰有一块墓碑的碑文是:“这是长眠的是亥米西·麦克泰维西。其悲痛的妻子继承了他的兴旺的事业——蔬菜商店,商店在第11号高速公路旁,每日营业到晚8点。”理发店广告:某家理发店的墙上,贴着这样一则广告:“别以为你丢了头发,应看作你赢得了面子。”

鹦鹉广告:法国一家商店在待售的鹦鹉笼标价为500法郎的价目签旁边,挂着一则广告:“不信问它,看它值不值500法郎?”

香水广告:法国香水制造公司推销某一新产品的广告词:“我们的新产品极易吸引异性,因此随瓶奉送自卫教材一份。” 胶水广告:香港一旅游商店为推销一种“强力万能胶水”,用该胶水将一枚价值千元的金币粘在墙上,广告词是:“谁能用手指将它剥下,金币便归其所有。”

搞笑广告词篇6

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总是偏爱那些让人心情愉悦的事物,相声小品总是成为春晚当中最受欢迎的节目、搞怪幽默的小伙子总是成为聚会的焦点。营销推广同样如此!让观众记住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新、奇、特”之外,我们不能忘记“幽默”这一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幽默”不仅能让消费者记住广告、记住产品,更让他们秒杀一切坏心情,口口相传甚至成为他们口中的社交段子。

手机百度近期的系列广告由笑星黄渤代言,借助黄渤的搞笑功底和准确的广告诉求,其系列广告取得了非常好的记忆度和认知度。这不仅让我们联想起了若干年前风靡网络的一条百度搞笑广告视频“百度更懂中文”,该视频中借助“唐伯虎”与老外的PK,充分展示了中文的魅力、独特和复杂,从而告诉消费者,只有百度才真正(精确)懂得中文,要搜中文当然要用百度。

强大的产品力需要借助优秀的营销推广,才能赢得市场胜利。掌握目标消费群的关注点和心理特征,以“幽默”博取消费者一乐的同时,将品牌内涵和产品特性传递给他们,往往能事半功倍,效率要远远高于常规的广告诉求和表达方式。

自从有了“双11”的概念以来,天猫、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针对这一概念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比拼,而三者也都祭出了杀手锏——“幽默营销”,如京东的“不光低价、快才痛快”系列广告、苏宁的“4天4夜才过瘾”等。“夸张、幽默、对比”,让消费者看得痛快、买得实在。

当然, “幽默广告”要获得成功是有前提的

一、利益点要清晰

“幽默、搞笑”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手段,但最终产生销售一定是来自于实实在在的利益点。不管“唐伯虎”如何耍宝,最后视频还是要落回到“特有中文分词和切词技术理解更精确、人性识别及音译关键词合乎中国人习惯、完全中文自然语言处理与网页分析技术”等消费者能够感知得到的利益点上。所以,“幽默”是形式,“利益点”是内容,二者缺一不可,否则便成了本末倒置,容易造成索尼当年为他们做嫁衣的蠢事。

二、逻辑性不可或缺

幽默但要有逻辑。也就是说在“幽默营销”的推广和沟通中,不能缺少必要的“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诉求逻辑。首先,黄渤给大家指出了问题所在“出门在外,最怕什么?怕麻烦!”;紧接着,他为大家分析了这个问题的各个层面“出门全是坑,最关键要有钱,但是没钱怎么办?”;最后黄渤给出了解决方案“没钱也有招,找手机百度啊”。三个步骤是完整诉求必不可少的逻辑,切不可只求关注度而忽视了深入消费者心智的逻辑本身。

三、尽可能采用对比

越是竞争激烈的市场越需要对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放大竞争对手的缺点,“以我之长攻敌之短”,这是基本战法。百度vs谷歌、京东vs苏宁、百事vs可口、农夫山泉vs恒大冰泉……每个市场都需要有两个或更多的巨头来划分阵营,要知道在广告信息泛滥的当下,消费者更愿意寻找刺激、更愿意看戏和站队。一旦你的品牌失去了对比、对抗,也就意味着在他们的心智中失去了位置。

内容是皮、形式是毛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过去我们并不少看到那些失败的案例,试图依靠一句劲爆的广告、一个夺人眼球的创意就能够攻克市场,但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要么也只是昙花一现。

所以略高品牌机构高级顾问林友清认为,我们在极力的追求幽默、追求创意、追求关注度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很清晰地知道,“幽默”只是基于准确的利益点诉求、逻辑和对比的基础上的表现形式,是蛋糕上的那一颗草莓。

搞笑广告词篇7

恶搞无罪,幽默有理,娱乐的日益发达的今天,庸俗平淡的生活不足以宽慰我们骨子里追求新鲜刺激的欲望因子,压抑在重重社会压力之下的荷尔蒙、肾上腺等一系列激素需要释放,自由发泄的冲动是一种力量。

我们渴望酣畅淋漓的感官刺激,但又不必去体会其意味深长。凭借网络、短信等新兴媒介,“消遣”经典、“亵渎”权威的恶搞几乎成了全民参与的运动。既是恶搞,就要有搞的对象,搞别人,搞自己,搞猫,搞狗,捎带也搞人皆尽知的经典的文艺作品。娱乐化、游戏化、平民化等等杂糅因子纷纷揭竿而起,集体向着恶搞一路狂奔……

一个“馒头”的诞生

假如你不知道陈凯歌砸下两亿多人民币的《无极》,你至少不是行走在潮流尖端的人;如今假如你不知道热炒中胡戈的《馒头》,那么你已经是一个OUT的人。《无极》的大宣传、高投资却换来了众多民众的不满和唾骂,《馒头》就是建立在对它戏谑的基础之上。作为对《无极》开的一个玩笑,这个《馒头》结结实实地颠覆了砸下几亿的国际巨片《无极》。

2005年的最后一天,31岁的上海音乐人胡戈看了《无极》之后,发现其故事很像现在很多法制节目一样,做社会案件报道时故弄玄虚到夸张,其实结果就是芝麻大小事。所以他失望之余突然产生将其改编娱乐的想法。

于是胡戈从小摊上买了一张盗版光盘,根据一个馒头引起武林大乱和多角恋情这一影片观点,用《中国法治报道》节目样式讲述一个现代破案故事,异想天开地赋予《无极》里角色新身份。旧影像串上新情节,配以酷台词、RAP对白和自制广告。陈凯歌悲壮的魔幻史诗《无极》就这样被改造成了一部爆笑闹剧《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他把自己制作的20分钟短片《馒头》上传到他的个人网站。十几个小时后,这部短片竟然成了网络上的焦点话题和热门下载资源,而他已被冠为“2006年网络走红第一人”,引来无数自称为“馒头饭”的粉丝追捧。

陈凯歌VS胡戈

《馒头》刚现身网络时,《无极》制片人陈红曾大度地表示,不反对网友发表对《无极》的相关意见。然而,就在人们正在淡忘《馒头》的时候,这个“馒头”却噎得陈凯歌这么大的“腕儿”直翻白眼。

胡戈动了陈导的《无极》,陈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我们已经他,我们一定要,而且就这一问题要解决到底,我觉得人不能到这样的地步!”

而作为在网络虚拟世界里被无数网民热捧的“搞笑天才”胡戈对被告上法庭,由最初束手无策到现在开始积极备战,他向陈道歉但宁愿打官司也不承认自己侵权,并请了自己的律师等待法庭传票。

剑拔弩张,一时间,恶搞引发的“血”案搅得山雨欲来风满楼。终于惊动国家版权局,2月15日国家版权局版权司司长王自强解释说,适当地或者少量地引用他人的作品是《著作权法》所允许的,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但是,超出了介绍情况或者阐明一种观点这个前提,大量引用他人的作品,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就《馒头》这个个案来看,是否超出了合理使用的范畴,应该由司法机关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解决。

本来胡戈扔出去一个“馒头”,只是恶作剧似地想把《无极》这块玻璃给砸碎了。当时他还特别在网上发了一个声明,表示没有任何商业企图,只是个人自娱自乐。没想到"馒头"扔出去,整栋楼他都给砸塌了,引发的“血”案接二连三,没完没了,还要对簿公堂。

“馒头”诱生的口水

近日在媒体关于《馒头》是否侵权的讨论掀起了高潮,已经完全超越了《无极》和《馒头》本身!胡戈作为一名普通的大众,在对抗陈凯歌这样大导演的时候,被人们升级到了草根阶级对权威的挑战。在他一方面受到了陈凯歌的控告,另一方面又受到了陈凯歌的"人身侮辱"的时候,站在弱势方的胡戈空前地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网上新闻标题,对胡戈的称呼从“馒头之父”、“馒头教主”立马儿变成了“小馒头”。

舆论纷纷力挺胡戈和他的《馒头》,围攻陈凯歌。大多数认为陈凯歌作为国内的著名导演,是名人,面对恶搞,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曾志伟就说:“在网上改编电影,很过瘾,很好玩,很有娱乐性。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批年轻人,创作更多的好作品出来。《无间道》和《江湖》当年在香港就十分火爆,它们也出现了许多搞笑版本。”

但陈导却咬住这个“馒头”不放,于是大众“倒陈”的口水越来越多。网络上还发起支持“馒头”。文艺界在内的各界人士一片哗然,不少导演也和陈凯歌划清了界限,连性格沉静的青年导演陆川也发出了怒吼,都什么年代了,压制批评,只有死了疯了才会去做!

将恶搞进行到底

在普通百姓为一个“馒头”争论的时候,也没忘了每天晚上黄金时间守在央视八套看《武林外传》,这是部被誉为央视历史上最具有恶搞精神的荒诞另类武侠剧。开播不到10天,收视率就如火如荼。

《武林外传》尽显恶搞本色,没有武侠剧经常有的飞檐走壁、血雨腥风。三男三女神经兮兮地在一个客栈之中整天神聊海吹插科打诨,穿着古代衣服却满口方言和现代词汇,台词中英文混杂,随处可见流行歌曲、现代舞、广告词、综艺节目主持词以及时下人们关注的社会话题和文化现象。“我服了you!”“我现在只想说三个字――少放盐。”“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让人不禁有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

该剧编剧就是转战电视的著名网络宁财神,他把恶搞本领练得炉火纯青,巧妙地把乱七八糟的各种来源于生活中的幽默杂糅到一起,给观众重新炮制出一份口感极佳的杂烩大餐。《武林外传》根本就是恶搞江湖戏,其实说白了就是一锅“乱炖”。

央视在其节目《中国法治报道》被恶搞的时候,表现惊人的大度,还称《馒头》有创意作者有灵气。如今又在热播《武林外传》,让我们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恶搞气息。

恶搞“大”片“龙虎榜”

事实上,网络短片《馒头》既不空前,也不绝后。拿知名电影开玩笑的恶搞在电影业中早已有之。在它之前很多“馒头”先辈们直接把知名电影的画面拿来编辑开涮,将电影改编、取其素材进行重新组合、配音形成幽默短片,引发了网民的热烈追棒,并进而形成一种风潮。

《馒头》的恶搞、戏仿手法,和之前同样曾在网络走红的短片《大史记》、《大史记II―分家在十月》、《网络惊魂记》如出一辙,只不过《馒头》借着《无极》而风头一时无两。这几部网络短片的共同特点,是对以恶搞为特色的“大话文化”的发扬。

《大史记》

这部短片是作为2002年贺岁片出笼的。其内容是将《鬼子来了》、《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有话好好说》等当代流行电影以及《》、《苦菜花》、《智取威虎山》等革命电影的片断巧妙地组接在一起,反映了那一年度国内外的社会现实,其戏谑和反讽的意图十分明显,对后来的网络电影启发很大。

戏仿程度:

搞笑程度:

经典程度:

《大史记II 之 分家在十月》

又称《讲述电视流氓自己的故事》,以极度调侃的口吻讲述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闹分家之际,人们勾心斗角的故事。《分家在十月》的母本取自两部前苏联经典革命影片《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年》。剧情充满了调侃和尖刻的嘲讽。只戏仿了两部老片,但专业级制作水平令人叫绝。

戏仿程度:

搞笑程度:

经典程度:

《网络惊魂记》

庄重的男中音配着搞怪的音乐,“选网络就像挑老婆,如果不幸选了……”画面上周星驰掀开女人的盖头,“啊――”惊叫声里,现出个眉眼歪斜、呲牙咧嘴的丑妇。这是流行于2004年底的“大”片,戏仿《唐伯虎点秋香》、《无间道》、《黑客帝国》、《手机》等,讲述了一个用户如何在生活中遭到歧视,对某电信服务商的水平之低下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

戏仿程度:

搞笑程度:

经典程度:

《春运帝国》

“馒头之父”胡戈的应时之作,整部作品以春运为题材,着重表现以民工周星星为代表的普通百姓在春运期间的经历,片中“秦始皇”陈道明身着黑甲捧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当起了新闻主播。片子将《黑客帝国》的打斗,高速公路上的追捕,和周星驰的影片揉在一起,让你不得不为小人物的春运之痛而苦笑。

戏仿程度:

搞笑程度:

经典程度:

恶搞简明“汗”字典

[BS]也写做“鄙视你!”动词,使用配以两只手指向下,拇指相对的专用手势。

[BT]名词:变态。动词:进行变态活动,语出自中文“变态”首拼音缩写。

[表]动词,不要。语出自台湾普通话,经“不要”两词连读而成。

[顶]动词。意指撑起某帖,使其避免沉没。

[倒] 感叹词。指对某事表示震惊,由遭受重大打击后身体的横躺动作引申而来。

[切] 语助词。表达对事物的不齿和嗤之以鼻。

[滴]语气助词,同“的”。

[达人]名词:引人注目、特殊的人(多含贬义)。

[粉]副词:同“很”。

[分特]也写做“FT”,动词,晕倒。

[汗] ①感叹词,形容词。被震惊后,尴尬、无奈、无言以对的感觉。②甘拜下风,自叹不如。可作动词使用。

[挂]动词: ①游戏中人物角色的死亡。②在某件事情上的失败。

[超] 副词。表示程度超乎寻常,高到极点。近义词 【巨】【狂】

[ing] 动词后缀,表示现在进行时。

[潜水] 动词:以匿名的姿态躲藏在暗处,隐藏自己身份。

[马甲]名词:当网络用户拥有多于2个ID(用户名)时,常用的那个ID一般称为主ID,其他ID简称马甲。

[发飙] 动词:指受刺激过度而情绪失控。或指突然爆发力量或者发狠。

[OUT]形容词:对流行事物无知,落伍老土。

[偶]代词:第一人称,我。

[PK]动词:对决、决斗,来自游戏中“Player Kill”。

[PS]动词:用PhotoShop软件修改图片(多为恶搞)。

[闪]动词:躲避、离开的意思。

[爽]①舒服的感觉。②引申为心理的愉,后泛化为一切愉悦心情的感叹词。

[晕]①感叹词。形容遭受刺激之后的头昏脑胀之感。②动词。因无法承受刺激而休克倒下的瞬间动作。

全民恶搞五大导师

周星驰:无厘头宗师

周星驰堪为恶搞一代宗师,他的无厘头语言在过去逐渐发酵,成为恶搞文化符号。他在狂言傻语中颠覆了政治教条,挣脱意识形态束缚。周星驰和他的无厘头为一整代年轻人提供了狂欢和颠覆的文化语境,如今他的恶搞精神仍在无数个无厘头书写者的键盘、镜头和稿纸上,以各种不同的面貌和腔调继续上演着。

职业水平:

搞笑指数:

同门后生:张卫健、陈晓春

宁财神:网络文化旗手

在网络文学春暖花开之际,宁财神就被封为网络“三驾马车”之一,翻蹄亮掌叱咤江湖。国内最大论坛天涯初创之际,财神就已混迹于此。在板砖横飞的年代,他蹈着小碎步,以扇阴风点鬼火敲边鼓为乐,为网络恶搞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潜伏两年之后,宁财神摇身一变,成为央视热播电视剧《武林外传》的编剧,一时间又掀起恶搞大浪。

职业水平:

搞笑指数:

同门后生:邢育森、今何在、林长治

小胖:PS文化鼻祖

小胖是网友们对图中这个脸蛋肉乎乎的小男生的昵称。某年某月,这位小家伙照片原因不明地出现在网上,竟然被一众PS先驱者们看上了,于是一套又一套的“小胖系列”纷至沓来,顿时网络PS风起云涌,呈不可收拾之势。游荡在网路上那些闲客,无论处理图片的技术高还是低,都纷纷找中意的模特开刀,一时间天下大乱。

职业水平:

搞笑指数:

同门后生:猥琐男、眼镜哥哥……

芙蓉姐姐:极端自恋派

2005上半年的网络是芙蓉姐姐的世界。这个“考研边缘人”带着令人咋舌的自信在清华、北大狂舞,在网上恶搞起强劲的芙蓉风暴,让无数人为之喷饭,颠覆了传统审美的底线。一度在铺天盖地的舆论围剿中,赞成芙蓉姐姐的声音还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他们欣赏她对梦想的执著与天真,乐于探讨“芙蓉现象”。在姐姐的煽动下,此后网络上恶搞人物层出不穷。

职业水平:

搞笑指数:

同门后生:孔庆祥、姐姐、红衣教主、石榴哥哥、后舍男孩

小新:率性破坏王

这个史上最难搞定的爱光腚的小P孩,从日本“偷渡”过来后一度成为恶搞明星。好色、无聊、胡闹、嚣张、满不在乎,小新从骨子里透出的无厘头气质似乎在宣扬近乎勇。或许我们每人心底都有一个小新,肆无忌惮地张扬着,做所有能想到的小破坏,却单纯无比,永远不会受到真正的谴责。最最重要的事,现在恶搞的手法,很多就是从小新这里来的。

职业水平:

搞笑指数:

同门后生:樱桃小丸子、流氓兔、小破孩

恶搞进化小史记

震旦纪:无厘头电影

以周星驰为代表的无厘头电影,颠覆了80-90年代初的喜剧类型电影和表演方式,此时间出现的一系列经典的片子,大量套用各种文化又尽在嘲弄、颠覆之列,为后来恶搞戏仿的偶像。

寒武纪:PS图片

用Photoshop软件修改的图片,是恶搞初级阶段的主要象征。它一出现就受到广大恶搞先驱们的青睐,猥琐男、小胖、各大明星都被大量的PS成爆笑图片。但由于之初水平参差不齐,影响范围也有限。但如今仍被一帮PS爱好者拥戴,在QQ、MSN上随时都能让你看到他们的杰作。

奥陶纪:文字语录

央视主持人韩乔生是内地网上文字恶搞的先驱,他的在体育节目中的口误段子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如“随着守门员一声哨响,比赛结束”、“各位观众,中秋节刚过,我给大家拜个晚年了”、“XX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这些被汇集成《韩乔生语录》而广为流传。之后网上逐渐流行起来“老罗语录”,里面的包袱比单口相声还多,恶搞得让人叫绝。

志留纪:Q版文学

网络文学从一出世就带着恶搞的基因,颠覆了传统文学的逻辑,“亵渎”经典的另类读本。涌现了大批颇有《大话西游》遗风的《悟空传》、《八戒日记》、《沙僧日记》、《Q版语文》恶搞作品。近年来又相继面世荣登各大图书畅销榜前列的无厘头管理类的《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等。

侏罗纪:FLASH动画

网络的普及,给FLASH动画网络制作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恶搞的FLASH比起相声、小品等既有了听觉的效果又多了视觉效果,一直以来为不少朋友尤其是网民所喜爱。曾经流行的《唐伯虎阴天说唱版》、《我不想说我是鸡》等短片至今仍为众网友所喜爱。

白垩纪:网络歌曲

买个声卡、麦克就能畅游“网场”,网络歌曲大多走的是搞笑、自嘲的幽默路线。没有什么会,也没有人签名售卖,总是在你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让你听到后狂笑不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老鼠爱大米》、《大学自习室》、《猪之歌》等等歌曲,轻松幽默的恶搞风格被它们演绎得淋漓尽致。

第三纪:剪辑短片

随着剪辑软件的发展,想当导演或制片的普通影迷们,通过剪辑以前的电影,发挥了无限的空间想像力,几乎不费什么财力物力就能制作出一部短片,做出来的作品让人忍俊不禁的短片,通过网络来流传。(见前《恶搞“大”片“龙虎榜”》)

第四纪:博客电影

2006年初的《小强历险记》又为恶搞家族增添新秀,它是一群博客人以无厘头精神加上丰富幽默的想象力策划的一个博客娱乐DV。它以“零诚意零新意零意义零特技零演技零逻辑”为主导思想,为全民恶搞推波助澜。

恶搞的前世今生

“大话”燃烧的岁月

说到恶搞,周星驰是无法绕过的一个人物。周星驰十几年之间主演过将近五十部片子,如《唐伯虎点秋香》、《九品芝麻官》、《国产凌凌漆》、《大内密探零零发》等等,之初他的搞笑始终处于“主旋律”和“肥皂剧”夹缝中,在传入大陆更是被看作庸俗闹剧。

在1995年即便在香港本地,他公映的《大话西游》也是票房惨淡。但在1998年前后的国内校园BBS上,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大学生们用一种恶搞精神,对《大话西游》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进而无厘头变成了有来头,周星驰的作品被关注成“大话现象”的主流舆论并过度阐释为后现代解构主义,披上了时髦的外衣恶搞不再以平民化的娱乐内核“裸奔”而遭到白眼。

周星驰的无厘头式恶搞,却非一般勇气所能承受,他藐视一切道貌岸然的东西,放胆嘲骂一切正统的文化形式,敢发出一切不雅的哭笑声,不拘教条随意丢丑,为平民找到了一个发泄的突破口。恶搞的成功是后现代主义表现于电影中的至高点,无数青年都是在恶搞的笑骂、自嘲中长大,周星驰的恶搞所赋予电影的力量和含义已非类型片所能覆盖,而是一种寄身于银幕上的文化。如今你随口说一句“I服了YOU”、“你妈贵姓?”就会有志同道合者会心一笑。

周星驰的电影为恶搞文化在中国大陆的生根发芽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奠定了话语基础,但恶搞并非周星驰的专利发明,爆笑文化自古以来就存在和流行,它是一个基因混杂体。

恶搞它是个“杂种”

对本身就拼盘色彩十足的后现代意味的恶搞,中国的恶搞文化显得尤为庞杂。时下红极一时的恶搞文化其实是一种舶来品和中国古既有之东西的杂交。

追根溯源,恶搞文化又称作KUSO文化,是一种经典的网络次文化,最初由日本的游戏界传入台湾,成为了台湾BBS网络上一种特殊的文化。这种新文化然后再经由网络传到香港、继而传入内地。KUSO这个词和英语中的SHIT相似,用于发泄不满情绪时的口头语,意思是“可恶”或“遭透了”。KUSO在日本原来在于教导游戏玩家在购入一个超烂的游戏时,如何可以玩得更开心,也就是“烂Game认真玩”的意思。现今恶搞更多地是指一种心态,人们用调侃、嘲讽或是游戏的心态对我们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作品进行解构的另类创作风格。

恶搞的主要手法是戏仿,戏仿的对象一般是大家熟悉的东西,不是经典就是流行。戏仿的在历史上源远流长,它在传统文化也充斥着。当年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即是对传说中神话的戏仿。被鲁迅先生称为“出于作者之游戏”的《西游记》在明末清初年间也有大量的诸如《西游补》的戏仿之作。在中世纪的欧洲戏仿式恶搞更是比比皆是,在《唐吉诃德》、《巨人传》中连庄严的骑士礼仪和神圣的《圣经》文本都被戏仿。

恶搞还有种重要形式就是复制拼贴,它在互联网上备受网友们的青睐。在网上随意就可以找到无穷多的画面,猥琐男、小胖、芙蓉姐姐们照片被任意地组合,变成让人爆笑的明星偶像、电影海报什么的。

其实早在1919年法国艺术家杜尚就恶搞出著名的“胡须版蒙娜丽莎”,他在巴黎街头买了张复制的《蒙娜丽莎》,拿起画笔在微笑的大姐脸上随手涂抹几下,便产生当时著名的有恶搞之风的热衷于恶作剧的“达达主义”。

望远镜

烂草莓奖――戏仿奥斯卡金像奖,为垃圾电影有出头一天的奖项

烂草莓奖又叫金草莓奖,由约翰-威尔逊在1981年设立,由“金草莓奖基金会”组织评选,是与奥斯卡唱对台戏、专评好莱坞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员的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得奖名单在每年3月24日即奥斯卡颁奖前夜公布。

达尔文奖――恶搞达尔文"进化论",以每年"最愚蠢的死亡事件"而著称

由美国人温蒂诺斯喀特于1994年创建,之所以被命名为“达尔文奖”,是因为达尔文认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而达尔文奖正是为了赞赏那些“为了人类进步、而以相当愚笨的法子将自己从人类中除掉的男女而设立”。2006年度“达尔文奖”大奖得主居然是一名大活人:一英国男子在赌输之后,回家就把自己给阉了。

三角演义

恶搞亵读了谁的眼球?

周为筠

从《馒头》、《武林外传》到《小强历险记》,这些都让人忍俊不禁的网络文化风潮持续展开的结果。网络拉动恶搞风尚已经掀动了潮流,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的空间,应该说我们正处于一个恶搞的年代。这里的“搞笑”一面是对于已出的宏大作品的戏仿;一面是古今中外的乾坤大挪移。

恶搞从互联网普及那一刻起就备受人们热烈追捧,从前几年流行的PS换头游戏,到如今视频恶搞的风潮汹涌而至,我们不怕鼠标因频繁的复制、粘贴而罢工。搞笑、反讽、解构,只要你不怕过量笑声产生足量皱纹,就可以找到无穷多的段子――文字的、图片的、音频的、视频的,在某种意义上将这种现象视为新型的娱乐精神和权利。

当人们热衷于享受这种传统媒体上所看不到的颠覆性语言、情节所带来的,也因此引发一场关于恶搞娱乐和法律底线的争论。陈凯歌坚定状告网络短片《馒头》立场,表示要对作者胡戈一告到底,并质疑胡戈其人的道德。在“小馒头”胡戈被陈导的“气焰”威逼时,大众舆论无条件地站在了胡戈身边,那场面是“相当”的壮观!

胡戈几乎全民性地被追捧为有划时代的意义,体现的是中国人头一次对“恶搞”的坚决肯定。看来做作为后现代解构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的恶搞是民心所向,只要不是恶意伤害人身权利,在如今有点好莱坞化的社会大环境下都是被包容和拥趸。

恶搞的后现代主义在破除现代主义形成的“高雅”与“通俗”、“精英”与“大众”等一系列的二元对立结构后,确立了以大众文化为主潮的草根文化。无论是古典式的贵族文化,还是现代性的精英文化,在后现代时期,都将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恶搞没有宏大叙事,混淆古今中外、杂糅南北东西,追求一种平面性的、没有深度的想象力;对过去的作品放肆地挪用和戏拟,决不一本正经、高高在上;往往看的时候淋漓尽致地“过把瘾”,看完后没有太多意味深长。

我们告别“现代性”的“悲情”的后现代的恶搞主导日常生活文化的时刻来临了。恶搞折射了文化的多面性,搞笑、轻松一方面可能使得我们的文化出现肤浅化,有人认为这是文化的堕落。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充满乐趣和拥有平和的心态,让我们在激烈的竞争和奋斗的处境中得到一种放松的和谐感,也有人认为是新纪元的拓展。

搞笑广告词篇8

关键词:网络恶搞;著作权;免责事由;合理使用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网络恶搞”现象风靡一时,形形的“恶搞”作品相继问世。“恶搞”作品凭借其夸张诙谐的风格,常使人忍俊不禁,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和欢迎。胡戈通过将《无极》改编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案》)一时间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而《馒头案》也成为了“网络恶搞”的代名词。其后,胡戈又相继创作了《中国队勇夺世界杯》、《闪闪的红星之潘东子参赛记》等在网络上甚为流行的“恶搞”影视作品,将“网络恶搞”推向高潮。

一、“网络恶搞”的定义及特征

“网络恶搞”实际上是在网络上能过极尽夸张和荒诞的表演手法,同时运用视频剪辑、图像处理、录音合成、动作模仿等技术手段,通过对传统作品的颠覆和解构,以此来达到搞笑、讽刺、评论等效果的一种新兴的互联网文化。

“网络恶搞”类型多样,有图片类、文字类、影视类、音乐类等类型。它具有以下特征:(1)制作方便,传播速度快。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恶搞”制作方便,仅用一个摄相头就能制作“恶搞”视频。到论坛、博客等空间后,能通过互联网自由下载,迅速传播。(2)剪辑拼凑,歪曲篡改。“恶搞”作品通常将新闻、电影、访谈等节目通过剪辑拼凑,揉合在一起,并通过修改配音来实现对内容的歪曲和篡改。(3)滑稽模仿,夸张搞笑。“恶搞”作品一般都以娱乐观众为目的,通过夸张的手法,配合滑稽的台词,得到搞笑的效果。

“恶搞”作品通常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以网络为载体,将其它知名影片的片断剪辑出来,附加搞笑性的后期配音和字幕,与原作内容和风格往往大相径庭。

二、“网络恶搞”的著作权侵权分析

“恶搞”作品在引人发笑的同时,也发起了一定的争议。由于对原作进行了使用和剪辑,涉及到原作著作权,因此,对于“网络恶搞”作品是否侵犯原作著作权的问题,众说纷芸。有人认为“恶搞”作品不侵犯著作权,因为它是对原作的创新,构成了对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也有人认为“恶搞”作品对原作进行了篡改和使用,并没有征得原作著作权人的同意,是一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民事主体对其作品以及相邻客体所享有的专有权利。每一项专有权利都控制着一类特定行为,如复制权控制复制行为、表演权控制表演行为。如果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又缺乏特定的法定免责事由,而实施受专有权利控制的行为,即构成了侵害著作权的行为。

(一)“网络恶搞”的侵权认定

对于《馒头案》等“网络恶搞”作品是否侵犯著作权,应当作全面的分析。

1.“网络恶搞”对原影片的违法使用

“恶搞”作品往往都对原来的影片进行了剪辑和重新编排,不可避免地使用了原影片。据统计,《馒头案》里面有80 %的片段是直接引用《无极》的,还有20 %来自于“法制报道”。在《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中,所有画面都来源于红色经典电影《闪闪的红星》,其中对白、配音全被篡改。“恶搞”影视作品的这些制作方法,都属于使用行为。我国《著作权法》第34 条规定:“出版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同时,《著作权法》第39 条也规定:“录音录像制作者使用他人作品制作录音录像制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录音录像制作者使用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然而,“恶搞”作品所实施的行为中,行为人没有征得著作权人同意并支付报酬就行使了上述权利,这种使用行为构成了对原影片权利人著作权的侵害。

2.“网络恶搞”的免责事由分析

对于“网络恶搞”作品是否侵犯著作权,还要看其是否具有法定的免责事由。为了平衡著作权人、作品传播者以及公众的利益,满足社会对知识和信息的需要,《著作权法》在赋予著作权人有限垄断权的同时,也对著作权作了必要的限制,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他人不经许可使用作品,甚至无偿使用作品。这种限制分为两类,法定许可和合理使用。

法定许可,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可以不经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同意而使用其已发表的作品。法定许可是对著作权的一种限制,根据法定许可而使用他人作品时,应当按照规定,向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应当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和出处。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五种法定许可,分别是编写出版教科书、报刊转载、制做录音制品、播放已发表的作品以及播放已出版的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网络恶搞”不属于上述法定许可规定的范围,且“恶搞”作品的制作人通常都没有向原影片的权利人支付费用。因此,“网络恶搞”不适用法定许可的规定。

合理使用是指依法对他人作品自由、无偿的使用,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对合理使用制度进行了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对于“恶搞”作品是否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社会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争议主要存在于第一、二项规定。笔者认为,“恶搞”作品并不符合合理使用的规定。对于第22条第一项规定,“网络恶搞”显然不符合。“恶搞”作品的制作人制作出“恶搞”作品并不仅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仅限于私人场合,而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将其传播到了网上,甚至通过其营利。这种传播行为,影响很大,使得“恶搞”作品明显超出了供个人使用的范围。对于第二项规定,“网络恶搞”也不符合。首先,“恶搞”作品并不都是为了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很多“恶搞”作品只是在博取观众一笑,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有些还充斥着大量粗俗的语言。如《闪闪的红星之潘东子参赛记》,将人们心中的红色经典篡改成了一个明星梦,这些对情节的歪曲和篡改,是对民族感情的一种破坏。其次,一些“恶搞”品也超出了第22条第二项规定的“适当引用”的程度。20分钟的《馒头案》中有17分钟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引用电影《无极》的片断剪辑,达到了整部片子的80%,明显超过了“适当引用”程度。

根据第22条之规定,合理使用以不影响原作品的正常使用,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为前提。而“网络恶搞”对原作品进行了歪曲和篡改,很多正面的台词被改得面目全非,一些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被丑化,难免使观众对原作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原作的正面宣传,会对原电影的票房收入产生影响。由此可见,“网络恶搞”并不符合《著作权》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

综上所述,“网络恶搞”使用了原作品且并不具备著作权法规定的免责事由,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二)“网络恶搞”侵犯著作权的种类

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恶搞”作品究竟侵犯了著作权中的何种权利呢?笔者认为,其侵犯的著作权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恶搞”作品侵犯了原著的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由于作品是作者思想观点的反映,因而作品的完整性与作者的精神利益密切相关。保护作品的完整性,要求他人尊重作者的思想观点。作品的完整性不仅包括其表现形式的完整性,也包括其内容、情节和主题思想的完整性。 “恶搞”作品往往未经制片人许可,将原来的影片进行了剪辑,并重新配音。经过剪辑、配音,“恶搞”作品将原作的内容、情节和主题思想等都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形成了新的滑稽、搞笑的风格和内容。这种篡改构成了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害。

其次,“恶搞”作品侵犯了原著著作权人的复制权。复制权是著作权人的财产权,它也是著作财产权中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权利,它是作者实现其广泛的著作权各项权能的主要的前提条件。著作权人的复制权在受到侵犯复制后,往往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原作品的市场份额, 损害著作权人的经济利益。复制的方式很多,包括印刷、复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从《馒头案》看,其作品的大部分镜头都来源于电影《无极》,这种不经著作权人许可而大量剪辑使用原电影作品镜头画面的行为,是对著作权人复制权的侵犯,是典型的违法复制行为。

有的“恶搞”作品同时还可能侵犯表演者权。表演者权是邻接权的一种,而邻接权属于广义著作权的一部分,同著作权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表演者权是指表演者对其表演活动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法》第37条规定了表演者的表演形象权,即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的权利。“恶搞”作品的一个常用手段,就是将表演者的台词进行移花接木,达到搞笑的目的。这种制做手段通常对表演者的形像进行了歪曲塑造。如在《馒头案》中,陈红扮演的满神形象被用作恶搞洗发水广告、张东健的逃命牌运动鞋广告以及诸多演员台词被恶搞。在《中国队勇夺世界杯》中,将李宇春的演唱视频配上了刘欢演唱的《好汉歌》的声音。这些都对表演者的形象产生了歪曲的不利影响,表演者形象受到破坏,侵犯了表演者的表演者权。

三、对“网络恶搞”行为的规制

不能否认,“恶搞”作品给人们带来了欢笑,但同时它也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利。有的恶搞作品不仅侵犯了著作权,还可能侵犯权利人的肖像权和名誉权。因此,为了网络世界的和谐发展,有必要对“网络恶搞”进行一定的规制。

“恶搞”作品由于种类很多,内容不一,不应对其一味地支持或打击,而应当分情况进行对待。对那些仅仅是侵害复制权的“网络恶搞”作品,可以通过支付使用费,与原权利人达成协议,转化为正当使用。对那些侵害肖像权、名誉权或有损民族感情之类的“网络恶搞”行为,应当进行打击。具体对策有:(1)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或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从立法层面上打击不当“网络恶搞”行为,使对侵权“网络恶搞”作品的打击有法可依。(2)制定针对互联网视频管理的行政规章,加强网络监管,尤其是对视频上传的监管力度,及时而全面地整顿网络市场,规范网络市场的行为。(3)倡导网络文明新风尚,加强对主流文化的宣传,从社会风尚、习俗等方面预防网络恶搞行为的出现,努力构建网络自律的道德文化。

参考文献:

[1]吴汉东.知识产权法[Z].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刘强.“网络恶搞”电影作品的著作权法问题研究[J].检察风云,2007,(7).

[4]周伟萌.“网络恶搞”行为前法律问题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2).

[5]万晓玲.网络视屏与网络侵权行为[J].法制与社会,2009,(2).

[6]陈蓉.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7]刘军舰.网络影视恶搞的法律探析――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谈起[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9,(2).

上一篇:证婚人发言稿范文 下一篇:学生会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