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14 22:34:50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篇1

【关键词】智能变配电系统;网络化监控;系统集成

变配电监控系统是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的最有效手段,它不但可以减少停电范围,缩短停电时间(由原来的几天、几小时,缩短到几十分钟,甚至几十秒,采用该自动化系统后的配电系统,其可靠性可提高到99.99%)而且可以改进供电质量,改善公司企业形象,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若用人工值班,通过电话联系或人工巡视,工作量大,速度也很慢。采用变配电监控系统进行监测、管理,能迅速发现故障,使设备按最佳工况运行,实现遥控、遥测、遥信,达到节约能源,减轻运行电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减少人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供电系统安全、合理、经济运行。

本文结合我公司参与设计某学院变配电工程的具体案例,论述变配电监控系统构建的方案。该学院采用的变配电监控系统是高效、安全、经济、可扩展的高、低压供配电系统微机监控系统,采用目前国际流行的面向对象的分层、分布式智能一体化结构,应用计算机控制、网络通讯等多项先进技术,将供配电系统智能型二次设备的各项功能(保护、监测、控制、通信等诸多功能)重新组合优化设计所推出的一种开放性、网络化、单元化、组态化的新一代电力监控管理系统。系统能够在主控室实现对各个变配电站的遥信、遥控、遥测“三遥”功能,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具有电气参数实时监测、事故异常报警、事件记录和打印、统计报表的整理和打印、电能量成本管理和负荷监控等综合功能。配变配电智能化管理及监控系统(带UPS)采用分层分布以太网结构,分为站控层、通讯管理层、间隔层;保护和测控可分开配置,结构及功能要求单元化以提高系统可靠性;通讯管理层采用一台可支持双以太网、嵌入式CPU、带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支持多种通讯规约的智能通讯装置;

1.高压开关柜与微机综合保护装置

开闭所内两路10KV进线采用10KV微机综合保护装置,可设反时限过电流速断、接地故障、低电压保护,并且通过内部逻辑编程能够实现备用电源自投功能,保证电力永久供应。10KV母联和出线回路,可设反时限过电流速断、接地故障保护。变压器出线回路,设反时限过电流速断、接地故障保护,温度保护。微机综合保护装置能够为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全面、简单而可靠的解决方案,它能够完成对10KV开关设备的保护(速断、过流、接地、低频、低电压等)、测量(电流、电压、频率、功率、功率因数、电能等等)及监视控制(开关分合闸状态、遥控分合等),符合我国电力运行人员及测试人员的操作习惯,出现故障跳闸后能迅速准确的作出判断,继而最大程度的减少因故障而带来的损失。配备有多种不同功能的扩展模块,能充分满足用户的要求。通过与RS485网络的连接可以实现远程“四遥”功能。

监控系统工作电源采用在线式长延时UPS装置,可在交流供电电源消失时不影响监控系统运行,仍能够保证实时数据的采集和控制。

2.低压进线、母线联络和部分回路

该部分的监控功能通过智能型网络电力参数测量仪来实现。多功能测量仪表具备所有电力参数的测量,完全可以实现对开关的遥测、遥信和遥控。通过RS485 Modbus实现与RS485网络的连接。

(1)测量功能:系统能够实时和定时进行数据采集,测量、显示并上传电流、电压(相、线)、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有功电度、无功电度、功率因数、谐波分析、电能质量分析等电量参数。所有的电量参数均采用交流采样,保证测量的高精度和实时性。定时数据可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自动转存于硬盘,作为历史记录存档。能对模拟量进行合理性校验、上下限比较等。

(2)监视功能:动态刷新系统主接线图、实时显示各断路器的分合闸状态、开关故障状态等信息。

(3)继电保护功能:分散式数字微机综合保护测控模块具备控制(开关就地及遥控合闸、分闸等操作)、测量(电流的测量、记录和显示)、遥信信号采集和各种保护功能(具有完善的三段式保护、接地保护等),且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和可靠性,既可以单独完成电流测量,控制和保护任务,又可以与监控计算机及通信网络组成完善的电力监控系统。

(4)告警功能:当出现断路器分合闸变位、遥测越限、保护动作和其它报警信号时,系统能发出声光、语音提示,并在屏幕上显示报警内容。尤其当保护动作、开关跳闸等事故时,系统能连续发出报警声光、语音,报警声光、语音经操作员确认后方能手动复位,报警语音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报警信号发出不同的声音。

开关变位:自动推出事件报警窗和故障相大画面,画面中变位开关应有变色提示,并在报警框内有简体中文汉字提示的告警语句及当前变位状态,并指明变位开关名称、回路编号和性质(事故跳闸);

电流、电压越限:画面闪烁提示,并在报警提示窗里显示当前越限值;

对于开关变位、保护动作、保护告警等事件除在报警提示框显示相应内容外,还有声光、语音提示;所有告警事件可打印记录和写盘存盘,作为历史记录存档。能对模拟量进行合理性校验、上下限比较等。

3.低压出线回路

(1)每个输出回路提供一个常开和一个常闭接点和故障接点,并将之引到二次回路的端子排上,然后通过数据采集器对每个开关的开关状态进行实时采集,实现其遥信功能,并通过MODBUS协议与网络连接。

(2)监视功能:动态刷新系统主接线图、实时显示各断路器的分闸、合闸状态;信号采集器本身自带智能通讯接口,通过Modbus协议与监控网络连接。信号采集器性能稳定、可靠,适用于安全性及响应性高的环境,并且接线简单,易于安装,便于维护。

(3)告警功能:开关事故跳闸变位时,系统能发出声光、语音提示,并在屏幕上显示报警内容,并自动推出事件报警窗画面,画面中变位开关有变色提示,并在报警框内有简体中文汉字提示的告警语句及当前变位状态,并指明变位开关名称、回路编号和性质(事故跳闸)。报警声光、语音经操作员确认后方能手动复位,报警语音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报警信号发出不同的声音。所有告警事件可打印记录和写盘保存。

4.干式变压器(微机型温控仪,带通讯接口)

干式变压器温控、温显智能装置能就地/远程显示三相绕组的线芯温度及最高温度,能设定风机启停温度,能设定高温报警、超温跳闸等功能。

(1)测量功能:系统能够实时和定时进行数据采集,测量、显示并上传三相绕组的线芯温度及最高温度等参数。所有的参数均采用交流采样,保证测量的高精度和实时性。定时数据可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自动转存于硬盘,作为历史记录存档。

(2)遥信功能:风机告警、变压器超温告警、温控器故障。

(3)告警功能:当出现高温报警、超温跳闸等遥测越限报警信号时,系统能发出声光、语音提示,并在屏幕上显示报警内容。尤其当高温保护动作、开关跳闸等事故时,系统能连续发出报警声光、语音,报警声光、语音经操作员确认后方能手动复位,报警语音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报警信号发出不同的声音。所有告警事件可打印记录和写盘保存。

5.自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带通讯接口)

(1)测量功能:系统能够实时和定时进行数据采集,测量、显示并上传电流、电压、相位、水温、功率因数、频率、转速、油油压、油油温、启动电池的电压、输出功率等参数。所有的参数均采用交流采样,保证测量的高精度和实时性。定时数据可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自动转存于硬盘,作为历史记录存档。

(2)遥信功能:工作状态(运行/停机),工作方式(自动/手动),输出开关状态,过压,欠压,过流,频率/转速高,水温高,皮带断裂(风冷),油油温高,油油压低,启动失败,过载,启动电池电压高/低,紧急停车,市电故障,充电器故障。

(3)告警功能:当出现水温过高、油压过低、超速、过载、频率过低等越限报警信号时,系统能发出声光、语音提示,并在屏幕上显示报警内容。尤其当保护动作、开关跳闸等事故时,系统能连续发出报警声光、语音,报警声光、语音经操作员确认后方能手动复位,报警语音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报警信号发出不同的声音。所有告警事件可打印记录和写盘保存。

自动化的设备投切可减少运行人员对设备的手动操作,以便及时对网络结构进行变化,适应运行的要求。不断增加模型的复杂性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软件,有助于从数据中产生知识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唐瀚,史浩山.分布式电力监控系统中安全问题的研究与实现[J].电讯技术,2004,(04).

[2]李锋博.电力监控系统在奥运场馆中的应用[J].低压电器,2008,(20).

[3]江坤,张智勇.OPC技术在楼宇自动化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6,(11).

[4]陈明.智能大厦电力监控系统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08).

[5]梁竹靓,石超.基于CORBA技术的分布式电力监控系统的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17).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篇2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基桩检测;问题

中图分类号:U443文献标识码: A

1、钻孔灌注桩工程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

1.1、成孔质量检测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测内容主要包括桩孔深度、孔径、垂直度、沉渣厚度等;成孔质量直接关系到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的好坏,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因地质条件和施工失误问题,桩孔容易引起偏斜、塌孔、缩径和沉渣过厚等缺陷。

1.2、桩的承载力的检测

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高应变动测法;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通常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和高应变动测法二种方法进行。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是目前基桩检测中采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其检验结果已经成为了基桩承载力的判定标准。

1.3、桩的完整性检测

钻孔灌注桩完整性检测内容主要包括钻芯法、低应变动测法、声波透射法等,基桩的整体质量检测要严格按照检测步骤进行,目前在基桩检测中使用最多的方法是低应变动力试桩法,其所具备的快速性、实效性、简便性以及经济性等特点让基桩检测能够得以顺利完成,通过对基桩顶部施加激振能量,引发基桩周围土地的振动,从而便于检验基桩质量。

2、常用的基桩检测技术方法

2.1、基桩承载力检测

(1)静荷载试验法

国内外都将静荷载试验法检测出的结果最为确定基桩承载力的标准,主要是由于与其他动荷载试验法相比,它施加荷载的速率最慢,受力条件最接近于基桩的实际受力状况。静荷载试验法主要包括对基桩水平及竖向承载力的检测,由于工程试桩时不能进行破坏性试验,因此常常应用于其中,优点是检测结果误差小,相对误差保持在百分之十之内,准确度高。基桩承载力与加荷速率关系密切,加荷速率越慢,就越接近基桩桩施工时的承载力。

(2)高应变动测法

使用高应变动测法检测基桩承载力时,使用重锤瞬态冲击桩顶,使其产生从上而下的高能量应力波,从而导致桩身产生移动,激发桩周围土的阻力,又形成一定的拉伸波和压缩波,使桩周围产生塑性变形,在距离桩顶两倍桩径的桩头处测量力和速度的过程曲线,根据应力波理论得出桩土体系相关参数,分析研究桩身的质量,探讨接近极限阶段时桩土体系的工作性能,从而确定基桩承载力。

2.2、桩身完整性检测

(1)低应变动测法

低应变动测法又叫低应变反射波法,理论依据原理是一维杆件波动理论。其具体检测方法是:使用小锤敲打桩顶,引起震动产生变形,使周围土体产生轻微的颤动,利用粘连在桩顶的检波器接收到的应力波信号,检测并记录桩顶振动速度或加速度,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桩土体系的功能,从而确定基桩的质量,找出桩身的缺陷,判断基桩完整性。

(2)声波透射法

利用声波透射法检测的基本原理是:超声波在正常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是有一定范围的,同时也可以收集到其他声学参数,例如传播频率、振幅等。从传播速度方面来看,如果混凝土有气孔、裂缝、密实度、断裂、夹泥等缺陷,传播路径在这些缺陷的影响下会由于要绕过缺陷或经过速度较慢的介质而减慢传播速度,从而减弱声波,传播时间也会加长,可以根据超声波传播波形来判断其是否有这些缺陷,并且掌握缺陷的位置和大小,如有缺陷则证明桩身不完整。

(3)钻芯法

利用钻芯法进行基桩完整度检测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专用混凝土钻芯机从需要检测的构件上直接钻取混凝土芯样作为研究对象,对芯样加压,根据芯样加压后的抗压情况预估混凝土整体的抗压情况和缺陷情况。对芯样进行加压时,一般使用金刚石单动双管钻具和普通的液压钻机进行抽取,在转速较高的情况下以中等泵量和压力钻进。钻孔时要匀速钻进,保证钻孔的位置和质量。加压前,要对芯样进行一定的处理,对其各项指标进行记录并标号。钻芯法有准确、可靠、直观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以检测基桩完整度。

3、钻孔灌注桩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现场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1成孔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根据现有市场条件,和一些客观原因,钻孔灌注桩的成孔质量检测未得到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的重视,多数地方和部门还未开展钻孔灌注桩的成孔质量检测工作。

解决方法:钻孔灌注桩检测技术包括成孔后检测和成桩后检测两大部分;按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程序,桩的成孔检测应比成桩后检测更为重要;因此必须大力宣传成孔质量检测重要性,宣贯相关基桩技术规范的施工检验要求。通过建设质量主管部门的监督,尽快推广钻孔灌注桩的成孔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

(2)在成孔质量检测时,经常发生只测成孔孔径一项的片面行为;未进行成孔深度、垂直度、孔底沉渣厚度及泥浆比重的检测。

解决方法:积极宣贯基桩技术规范中对成孔质量检测的检验要求,由建设质量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检测单位和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按规范中的检测要求,全面完整地开展成孔质量检测工作。

3.1.2单桩静载试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对试验现场的地质条件不做充分了解;如:因地基土承载力不足,试验时引起反力装置倾斜、重心偏置,造成桩头压碎;或引起反力装置沉降过大,造成加载量超标,无法正常试验。

解决方法:试验前及时收集勘察资料,了解分析试验场地地基土的承载力,承载力不足时,应加固地基土或设置钢筋混凝土支墩,确定压重平台搭设方法,保证试验正常进行。

(2)试验装置不符合规范要求;如:试桩中心、压重平台支墩边(锚桩中心)与基准桩中心距离偏小不符合要求,造成量测的沉降量过大,影响试验数据的准确度。

解决方法:试验前先制定试验装置的设置方案,试验装置设置时,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和设置方案要求执行,试验时要求相关质监部门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度。

(3)试验场地周边环境及气象条件影响;如:试验时周边有大型机械设备的施工振动影响,刮风下雨的风振积水影响等。

解决方法:试验前必须先充分熟悉场地周边环境,及时了解天气预报,与施工单位配合协调好工作时间,避免试验时受到周边环境及气象条件影响。

3.1.3高应变动测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现场试验时,加速度传感器、应变传感器安装不规范;如:安装位置不正确,传感器与桩身耦合不佳。

解决方法:首先做好试验前桩头开挖、加固准备,安装时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和检测方案要求进行安装,试验时要求相关质监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2)采用自由落锤锤击时,常发生锤击偏心问题。

解决方法:要求对高应变检测专用锤击设备加装导向装置,从而避免发生锤击偏心问题。

(3)现场试验时,对实测桩的贯入度重视不够,未采用精密水准仪等仪器测定。

解决方法:加强检测人员再教育的学习培训,使检测人员认识到实测桩的贯入度的重视性;并要求严格执行规范要求,高应变检测时,必须采用精密水准仪等仪器实测桩的贯入度。

3.1.4低应变动测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基桩检测时,有检测点数量不足的问题,因钻孔灌注桩相对桩径较大,仅布置2个检测点进行测试是不足的;

解决方法:低应变动测法检测钻孔灌注桩时,必须布置3个以上检测点进行检测。

(2)测量传感器的安装和激振操作不规范;如: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或激振点靠近钢筋笼主筋;激振操作时,不注意锤重、锤头材质、锤击力及未采用软硬适宜的锤垫等。

解决方法:测量传感器的安装和激振操作时,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或激振点应避开钢筋笼主筋,激振操作时,应选择适宜的锤头材质、锤垫,并要使用合适的锤重、锤击力进行检测。

3.2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1检测人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检测人员检测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

解决方法: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按规范中的检测要求,做好检测前期准备工作,未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不得开展现场检测工作。

(2)检测人员对相关检测规范及设计要求理解不充分;

解决方法:加强检测人员专业技术的学习培训,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水平;让检测人员重视相关检测规范及设计要求。

(3)检测人员的再教育及新技术、新规范的学习不及时。

解决方法:积极组织开展检测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培训考核,及时查询取得新技术、新规范,组织培训学习,让检测技术人员及时掌握新技术、新规范,为开展检测工作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3.2.2检测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检测仪器设备存在未及时检定或校准的问题;

解决方法:首先要让检测人员充分认识检测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的重要性,在则及时进行检测仪器设备的送检工作;对未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禁止使用。

(2)检测仪器设备维修或升级更新后,未进行确认、存在检定或校准的问题。

解决方法:对维修或升级更新后的检测仪器设备,必须及时进行检定或校准、确认工作。

3.2.3检测资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检测采取的原始数据离散性大的问题;

解决方法:首先要查明产生的原因,再进行纠正偏差的工作,经分析、计算、统计去异求真,取得真实有效的原始数据;否则应重新检测。

(2)检测原始记录有涂改,检测人员签名不规范的问题;

解决方法:组织检测技术人员培训学习,认识检测原始记录的重要性、溯源性,必须做到检测原始记录只能划改不能涂改,检测人员签名要规范。

(3)检测报告缺失相关信息内容,以及部分检测结论不明确的问题。

解决方法:必须严格按规范中出具检测报告的内容要求,出具信息内容完整的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的检测结论,应按规范或设计要求有明确的检测结论。

总之,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加,给地基的处理也带来了更高的强度要求;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高层建筑设施的使用。基桩作为建筑物的基础,隐蔽在建筑物底部,基桩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质量,因此进行严格的基桩质量检测显得至关重要、必不可少,选择基桩类型时,应遵循“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保证基桩的稳固,这也是基桩检测的一大依据。

参考文献

[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2014-04-16.

[2]韩玉春.基桩检测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3]胡能坚.浅淡基桩检测与新技术的开发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6:229.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篇3

自1863年世界第1条城市轨道交通在伦敦建成通车以来,城市轨道交通便因其占用土地和空间少、运输能力大、运行速度快、环境污染小等优势而成为备受推崇的理想交通方式。我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历史并不长,但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我国内地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于1969年在北京投入运营,1997年我国仅有4座城市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100km.截止到2013年5月,我国内地已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南京、重庆、长春、武汉、大连、沈阳、成都、佛山、西安、苏州、杭州和昆明17个城市开通了64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达到2022km(不含磁悬浮)。北京(456km)和上海(434km)的城市轨道交通里程已经居世界城市前两位(第3位为伦敦402km)。最近5年,我国以每年新建270km的速度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2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典型问题

我国第1条开展环评工作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是北京地铁复八线(1988年)。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数量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在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同时也给环境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规模庞大、复杂、综合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诸如振动、噪声、电磁、地下水、景观等环境影响接踵而至,环境影响评价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报告书良莠不齐,质量有待提高

2.1.1对于项目建设内容与规划环评不符的部分,不进行环境影响比选,只做定性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立项依据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但到具体项目环评时,大多都会出现如线位偏摆、车站(和停车场、变电站)等位置移动、敷设方式变化(高架改地下、地下改高架)等与规划不相符的情况。目前,大多数项目环评均以提供地方规划部门同意变化的意见为依据,而不是从线位变化产生的环境影响角度确定选线选址的可行性。

2.1.2对主要环境影响问题不进行环境方案比选,而是服从建设单位的要求对于以高架形式穿越城市人口密集区的项目,声环境现状已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要求,且治理难度大,而许多城市在轨道交通项目评价中,认为只要控制了工程自身产生的环境影响即可,不考虑环境功能现状的情况很普遍,报告书不针对主要的环境问题进行线路选线或敷设方式的比选。

2.1.3减振降噪环保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不足

1)减振措施存在的问题。每一种轨道减振措施在不同频率范围和不同测试位置,会有不同的减振效果。无论何种轨道减振措施,均为高频减振效果优于低频减振效果。在各种轨道减振措施中,厂家标称的减振效果,因未注明适用的评价量、频率范围、计权网络、测量方法、测点位置等与减振效果直接相关的条件,导致引用时存在诸多问题。一般情况下,厂家标称的减振效果均优于实际应用效果。另外,同一种减振措施也有很多设计因素对减振效果有重要影响,报告书中未提出相关要求,只是泛泛地提出减振措施的名称。

2)降噪措施存在的问题。目前,报告书对采取降噪措施只按高度给出降噪效果,未分析采用不同材料和结构形式对降噪效果的影响程度,可能会出现实际效果与环评要求不符的问题。

2.1.4公众参与内容针对性不够目前,在评价单位公示的报告书简本中,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影响敏感目标没有明确显示,很多调查是在网上公示报告书简本的同时或更早时间开展,在公众未充分了解工程产生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公众参与的可信度不高。在公众参与样本分析中,对直接利益相关、间接利益相关和非利益关系的数量和比例不进行统计分析,无法判断代表性。对于可能存在振动敏感设备的大学、科研机构、计量机构、电子和光学设备生产商、医院等单位,应在规划环评中调查其单位意见。

2.2环评导则不够细化,相关技术支撑尚待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导则》)于2009年4月1日实施,它是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环评的主要技术依据,对规范环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4年多的运用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2.2.1噪声和振动预测中存在的问题

1)噪声和振动源强。噪声及振动源强是声、振动环境影响评价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导则》未给出典型线路、车型的噪声和振动源强参考值。目前,对噪声和振动源强的选择随意性较大,评价单位不重视类比监测,大多数报告书采用的源强未给出充分、合理的依据。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发现噪声和振动源强的取值,部分项目偏于保守,部分项目认为随着车辆和轨道结构的不断更新,源强取值偏小,同类项目源强的取值差甚至高达8dB,直接影响了噪声和振动的预测结果及措施应用的合理性。

2)环境振动距离衰减问题。环境振动的衰减与距离、地质条件、频率等有关,《导则》仅给出了一个对数关系的回归公式。一方面公式的表达形式与环境振动衰减的经典理论有一定差别(如环境振动近场和远场的衰减差异、振源频率特性的影响等);另一方面《导则》未给出典型地质条件的回归常数参考值,这可以采取类比监测确定,但是由于评价单位的不重视和专业水平、仪器设备所限,大多数单位的惯用做法是基于早年的少量资料偏于保守取值。

3)振动评价中建筑物振动衰减量的问题。《导则》的建筑物振动衰减量范围过大,造成实际使用的随意性较大;建筑物的分类不够细致,且与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建筑物分类不一致。在对《导则》的修订过程中,建议参考该标准的建筑物分类并考虑不同建筑物(结构和基础)的振动衰减特性,提出更细致的建筑物振动修正值。

4)声屏障、振动防治措施效果问题。《导则》给出的是无限长声源和声屏障的插入损失预测公式,这与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另外,《导则》未结合风亭特点给出消声器降噪效果的计算公式,虽然给出了部分减振措施的减振效果,但是其评价量为未计权振动加速度级,与环境振动的评价不一致,因此给许多管理人员和评价人员造成很多误解,实际人们所关心的地面环境振动的减振量低于《导则》的减振效果。

5)古建筑振动的评价问题。应充分理解《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的内涵,其适用对象只是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与外国相关标准相比,极其严格,不应扩大其适用范围。对于优秀历史建筑、风貌建筑、近代建筑等非文物古建筑应按照新近颁布的GB50868—2013《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评价。

6)与地方相关技术规范衔接的问题。2012年4月1日,北京市开始实施地方标准《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其预测结果和控制措施原则与《导则》存在较大差异,在评估中存在尺度不一致的现象。建议《导则》在修订过程中进行对比分析。

2.2.2二次结构噪声问题相对于传统的噪声和振动问题,二次结构噪声在环评领域是一个新的分支。《导则》虽然于2009年就给出了二次结构噪声的预测模式,但是由于其不计权分频特性以及评价单位的不重视、专业水平和仪器设备所限,到目前为止,二次噪声的预测和测量一直是流于形式,未科学地按照《导则》规定的方法评价。相关的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在测量方法上描述不够清晰,并存在一定缺陷。

2.2.3地下水问题应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特点和新颁布的《地下水导则》要求,弱化工程建设对区域水量和地面沉降的评价,分析可能影响地下水水质的施工环节,强化施工期的防治措施、环境监理等评价内容。

3对策措施及建议

3.1加强对评价单位的培训和日常考核目前,评估的报告书行业特征很明显,相关行业的评价单位,其技术方法较好,预测水平相对较高,但对环保对策及措施的考虑上比较薄弱,环保系统的评价单位情况则相反。环评是一项多学科的综合性工作,造成这种行业色彩浓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环评人员大多数是通用型(专业性水平不高)人才,对其进行的专业性培训欠缺。另外,环评机构资质考核应与报告书质量挂钩,建立环评单位日常工作考核制度。应建立联动机制,将评估时对报告书的打分情况反映到评价单位的考核记录中。

3.2尽快立项修订《导则》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更新相关标准规范,评价因子根据更新的标准规范对应调整,声环境、振动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监测方法、预测评价等内容与附录的预测模式对应调整,尽快开展噪声和振动源强数据库、地面振动距离衰减回归常数数据库建设,对振动预测模式中的参数做进一步的明确或调整,规范古建筑振动评价对象和预测内容要求,优化二次结构噪声的预测模式和方法等。

3.3尽快开展验收数据库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国建成并开通了50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但目前验收的只有10多条,且大多数验收监测单位由于不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和要求,监测数据错误很多,更谈不上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使得本行业的各个环境影响情况还是仅停留在理论预测数据阶段。应尽快开展验收数据库建设,与环评预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或开展其他形式的专项研究工作以验证环评预测数据的可靠性。

3.4加强与城轨行业及相关科研机构的沟通一方面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尽量充分利用行业的技术手段及科技能力解决评估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使环境影响评估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3.5借鉴外国标准近10年来,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颁布或修订了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环评的标准、导则、指南、推荐做法等,建议《导则》在修订过程中充分吸收其先进经验,在借鉴时应考虑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筑结构和环境现状等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异。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篇4

1.中心实验室监督情况

中心实验室质量监督员分别对砷、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氮、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硒、可溶性磷酸盐、硫酸根、硫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氮、总铜、氯化物等监测项目进行全程监督,并按照要求填写“监测工作监督情况记录表”,监督总体情况为:检测人员对检测工作程序比较熟悉,互相配合好,操作过程顺利,分析人员均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均经过检定,工作环境符合要求,样品准备符合规范要求,监测方法正确,监测记录基本规范,符合有关标准、方法及作业指导书的要求。4月份何苗在总氮监督工作中发现,监测记录样品名称不全,立即向分析人员提出,分析人员及时改正,已发出不符合工作处理报告。

2.自动化监测室监督情况

自动化监测室质量监督员分别对试剂配制、风速、二氧化硫、pm10、氨氮等监测项目进行全程监督,并按照要求填写“监测工作监督情况记录表”,监督总体情况为:检测人员对检测工作程序比较熟悉,互相配合好,操作过程顺利,分析人员均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均经过自校验,工作环境符合要求,样品准备符合规范要求,监测方法正确,监测记录基本规范,符合有关标准、方法及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罗华君在高新技术开发区自动站监督工作中发现,异常风速数据未作处理,即令当事人现场对异常数据进行重新处理。5月份冯文波对试剂配置过程进行监督,发现监测记录改错处未盖改错章,即令当事人现场盖改错章,并提醒今后注意。6月份关上站监测报告未说明数据未报出的原因,即令当事人补充原因,并提醒今后注意。已发出不符合工作处理报告。

3. 机动车污染监测室监督情况

机动车污染监测室质量监督员对机动车尾气监测全过程进行监督,并按照要求填写“监测工作监督情况记录表”,监督总体情况为:检测人员对检测工作程序比较熟悉,互相配合好,操作过程顺利,分析人员均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均经过检定,工作环境符合要求,监测方法正确,监测记录基本规范,符合有关标准、方法及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在3月份监督工作中发现,九检站监测仪器和计算机连接的通讯线不能正常工作,即令当事人立即停止计算机自动取样,改为人工取样,更换通讯线后,计算机数据采集恢复正常。6月份监督工作中发现,一检站监测仪器在使用时未及时填写仪器使用记录,监督现场即要求监测人员补填,并宣贯填写仪器使用记录的必要性,提醒今后不能再发生类似情况。已发出不符合工作处理报告。

4. 现场监测室监督情况

现场监测室质量监督员分别对厂界噪声、废水采集、区域环境噪声、烟气监测等监测项目进行全程监督,并按照要求填写“监测工作监督情况记录表”,监督总体情况为:检测人员对检测工作程序比较熟悉,互相配合好,操作过程顺利,分析人员均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均经过检定,工作环境符合要求,样品准备符合规范要求,监测方法正确,监测记录较完整,符合有关规范及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5. 办公室监督情况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篇5

【关键词】桩基检测问题方法

引言

近年来,我国桩基检测技术无论在软件或硬件上都已取得了公认的成绩,通过同行的共同努力,检测技术必将取得更大的进展,为桩基检测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但同时又存在和多的问题。

1、严格执行桩基检测技术规范的必要性

(1)应明确各种检测方法的功能和适用范围;(2)严格按桩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检测方法的先后顺序、抽检数量;(3)严格执行出现不合格桩时的验证手段、扩大抽查项目、方法和数量,直到得出评定结果。

2、桩基工程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桩基检测的工作,总体情况良好,但由于各检测单位、各地区的情况存在差异,因而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技术问题

2.1.1对成孔检测的重要性认识

桩基工程检测技术应包括成孔后检测和成桩后检测两大部分。我国桩基检测技术发展的特点是成桩检测技术优于成孔检测技术。从防患于未然的观点来看,桩的成孔检测应比成桩后检测更为重要。

2.1.2静载荷试验做得不到位

在成桩检测技术中,静载试验工作仍应加强,不能为了省钱、省时而减少动静对比试验。在桩的动力检测方法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桩的静载试验仍是桩承载力检验值的评定标准。在桩承载力检测问题上,任何企图以更省力、更省时的方法来等同静载试验效果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2.1.3测仪器方面

个别单位使用的仪器性能老旧,不能满足桩基检测的有关标准、规程的要求;一些单位低应变检测时的传感器采用速度计,造成检测波形质量不高;2)仪器没有贴准用标签;3)仪器周期检定执行情况差。

2.1.4规范之间的协调问题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桩基检测技术标准已初步建立了完整的体系,但各标准、规程之间缺乏协调、衔接,适用范围不够明确,甚至出现重复、矛盾、遗漏之处。

2.2管理问题

2.2.1检测的市场行为不规范

由于检测市场不规范、片面压价,一些单位在检测工程中,现场数据采集不认真,数据资料处理草率;有个别单位还出现出卖资质给无资质方使用的现象。

2.2.2检测单位的硬件设备参差不齐

有少数单位的办公场所较拥挤破旧,无专门的档案存放地点。在技术装备上,有的单位低应变和高应变均采用进口先进设备;而有些较差的单位,甚至连计量器都不能进行定期标定。

2.2.3检测单位的内部管理较为混乱

一些单位缺乏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内部没有建立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即使有了相关的制度,但缺乏制约力度,也是形同虚设。岗位管理上存在着持证人员变动大,岗位人员不到位,有无证人员在场开展检测工作等问题。档案管理上,一些单位没有档案存放设施、地点和管理人员;资料杂乱、混装,没有按照“一个工程一份档案”的要求装订成册。

2.2.3检测成果精确度不高

1)执行规范不严肃:a.采用非规范规定的检测方法出报告,应反映或引用的资料不全,数据不准,结论简单或结论含糊。b.抽检数量未能满足有关规程的要求;C.动测报告中的专业术语、使用单位不符合规程规定。2)动测报告中的实测波形质量差:a一些单位采用低应变推算承载力的报告中,没有提供实测波形或仅列出代表性的几根桩的波形;b.低应变完整性检测的波形质量差,多为速度计测得;。,声波透射法报告中的波形图大多偏小。静载试验的内容与执行的规范不符,原始记录潦草且涂改严重,观测时间不充分,基准梁安置不标准,长度不够,Q-S曲线、S-L曲线采用手工绘制,误差大,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基本值判断不准。3)原始记录:出具的检测报告无编号;符号大小书写不规范。4)报告结论的正确性:a.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以振荡波形出报告,结论的随意性很大;b.低应变检测推算承载力时,报告中无实测曲线、无计算公式、无参数取值(动静对比值、调整系数等),仅有最终承载力值,基本上属所谓的暗箱操作;c.高应变检测的曲线拟合质量不高,拟合时间段长度不够,参数取值不合理,JC值大小随意取,很不严肃。5)低应变检测采集的曲线一致性差、没有注意锤重、落距的选择,锤击力不够,分析时选用的参数不合理或过于简单、不全。引一些单位没有编制相关的检测方案或检测方案过于简单、不能对整个检测过程起到指导作用。报告签名:不用手签,却采用打印;个别单位出现无证人员签字。

3、桩基处理的原则

3.1事故处理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1)工程事故处理的方案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但是总体要求是对事故处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期短,方法可靠。

(2)在处理之后要做好总结工作,及时进行预防,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3.2处理前应具备的条件

(1)事故性质和范围清楚。工程负责人员对工程事故进行全面的排查,在处理之前找出事故发生的性质和原因。

(2)目的要明确,应有预定处理方案。对于发生的事故在采取措施之前一定要有处理的方案,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忙而不乱。

(3)参加的人意见基本一致,并确定处理方案。1)在现有检测标准的实施和实施监督中,做好人员培训,学术、技术交流工作。2)强化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严格执行标准、规范的各项规定。检测单位应订出符合本单位实践的实施细则。

3.3事故应及时处理,防止留下隐患

(1)桩成孔后,应检查桩孔嵌入持力层深度,岩石强度,沉渣厚度,桩孔垂直度等数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设计要求,就应及时分析解决,建设单位代表签字认可后,方能灌注硅、移动钻机,防止以后提出复查等要求而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2)基桩开挖前必须全面检查成桩记录和桩的测试资料,发现质量上有争议问题,必须意见一致后方能挖土,防止基桩开挖后再来处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4应考虑事故处理对已完工程质量和后续工程方式的影响如在事故处理中采取补桩时,会不会损坏混凝土强度还较低的邻近桩。

4、桩基检测方法及分类

桩基检测方法大致分为静载荷试验和动力测桩两大类,除此之外还有抽芯法和静力、动务触探以及埋设传感器法等辅助类方法。

4.1桩基的检测类型

(1)特殊条件下或事故处理中的其它检测。

(2)各类桩、墩、桩墙竖向或横向承载力检测,包括单桩及群桩承载力检测;

(3)施工中对环境影响(如震动、噪音、土体变形)的检测;

(4)考虑桩同作用或复合地基中桩土荷载分担比的检测,桩体及土体应力一应变的检测;

(5)各类桩、墩及桩墙结构完整性检测;

(6)墩底持力层承载力及变形性状的检测;

4.3检测方法与讨论

(1)由散体材料桩或低粘结强度桩和土组成的复合地基(碎石桩、石灰桩等),采用静载荷试验也可采用静力触探分别对桩和土进行检测,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

(2)各类桩、墩及桩墙结构完整性检测,一般采用低应变或高应变动力测桩法检测。大直径桩宜采用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检测。

(3)施工中由于挤土效应对环境的影响,用变形传感器(测斜仪)进行监测,也可用沉降变形标配合水平仪,经纬仪检测。

(4)各种方法的合理选用。1)在动测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静载荷试验仍将作为桩基检测的最基本、最可靠的方法而长期存在。2)动测只是作为静载试验的补充,是工程桩验收的手段之一。动测确定承载力的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以低应变法推算承载力的经验成分过大,至少不宜普及推广应用。3)鉴于目前国内外桩基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静载荷试验和钻孔取芯法作为检测依据,高应变动测法可用于工程桩承载力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和声波透射法作为桩基质量普查手段的做法是符合国情的,安全可靠的。

(5)由高粘结强度桩和土组成的复合地基(水泥土桩、CF桩、低标号混凝土桩等)采用静载荷试验检测竖向承载力。引复合地基中,桩、土荷载分担比的检测一般采用钢弦或压力盒通过静载荷试验进行测定。也可采用特制的应力传感器测试。

(6)施工中由于震动对环境的影响,一般采用质点速度监测系统或加速度监测系统进行测试,也可用地震仪检测。

(7)对成孔的严格控制。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中管理力度的加大、施工监理制度的推广和完善,桩基检测中的成孔检测必将日益加强。实用、高效的成孔检测手段,特别是孔底沉渣厚度测定仪器的研究、开发,将成为迫切的任务而提到日程上来。

(8)使用阶段桩体应力一应变的测试,使用钢筋应力计,混凝土应力计或特制的传感器。

(9)当桩长大于30m,用其它检测手段难以准确判定桩完整性时,可采用抽芯的方法,抽芯还可以较准确地判断桩体混凝土的强度。也可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检测。

5、结束语

桩基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它既不同于常规的建筑材料试验,又不同于普通的建筑结构测试。桩基作为目前工程建设中大量采用的深基础形式,是涉及结构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多方面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因此,不断提高桩基检测的质里水平,不断强化对桩基检测队伍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安华,唐世海.桩基质量监督与检测[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020.

[2]GB50202一2002,建筑地基基拙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篇6

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对比研究

肾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上尿路肿瘤的内腔镜诊治进展

膀胱副神经节瘤4例诊治分析及文献复习

脐尿管肿瘤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肾盂脂肪瘤样增生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尿纤维连接蛋白试纸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价值

肾脏原发类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前列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表皮样囊肿1例报道

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细胞癌

经直肠超声造影在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中的价值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阴囊神经鞘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肾上腺罕见肿瘤7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原位尿流改道的远期疗效及其面临的问题

新辅助疗法在肾细胞癌综合治疗中的探索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腔内手术治疗现状

常规MRI联合P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肾嗜酸细胞腺瘤3例并文献回顾性分析

代谢综合征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凋亡素联合不同化疗药物体外抗膀胱癌效应观察

经直肠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前列腺结节的评价

手术治疗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

后腹腔镜在肾脏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肾结石并肾盂癌的诊治

直肠代膀胱上皮内瘤变1例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侵犯肌层膀胱癌的最佳治疗选择的探讨

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术后粒子移位状况分析

复杂嗜铬细胞瘤115例诊治经验总结

64层CT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实验室诊断

血液学检验与临床

多发性骨髓瘤实验室检查诊断试验评价

一种改良的快速AgNOR特殊染色简介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及临床实验室检测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检验与临床

K4500血细胞分析仪国产试剂的应用和观察

99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学及骨髓象特点

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

严重贫血对PT、APTT检测的影响

高血糖高血脂与脑梗死预后的临床分析

纳米细菌的检测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浅谈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的建立

G-6-PD测定结果增高临床意义的探讨

缺氧诱导因子与肿瘤

CTGF——新发现的致纤维化因子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篇7

关键词:关键词: 超声波测距;传感器;DS18B20;AT89S51

中图分类号:TP3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人们便对汽车操作的便捷性愈加挑剔。汽车倒车时的不便被汽车制造行业所重视。人们希望有一种装置能够实现汽车“后视”功能,在倒车时能够提示人们汽车后方是否有障碍物以及障碍物与汽车的大致距离等。 

    倒车雷达能以声音或者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驾驶员周围障碍物的情况,解除了驾驶员泊车和启动车辆时前后左右探视所引起的困扰,并帮助驾驶员扫除了视野死角和视线模糊的缺陷,提高了安全性。

    车用倒车探测器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就是误报。由于道路状况十分复杂,以及道路两旁的静态护栏、标志牌,还有各种恶劣天气的影响等,使得探测器对目标的识别十分困难,误报率很高。要想完全解决好误报问题,还需要采取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技术。实现信息综合分析,利用数据间的冗余性和互补特性进行容错处理,克服单一传感器可靠性低、有效探测范围小等缺点,有效地降低探测器的误报机率。

    生产超声波传感器的主要材料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成为车用探测器推广应用的瓶颈。可以预见,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在探测器制作中的应用,使低价格、高性能的车用探测器的实现和普及成为可能。

    超声波的汽车倒车探测器的发展趋势是:使用的处理器速度越来越快,系统反应时间越来越短;使用的传感器技术越来越先进,系统稳定性越来越高;使用的显示报警技术更加先进,探测器显示、报警方式会更加直观,更加人性化。

2.方案选择

    该系统由AT89S51单片机、超声波发射电路、超声波接收放大电路、环境温度采集电路及显示电路组成。其系统第一层是超声波发射电路,中间部分是超声波接收电路,第三层是环境温度采集部分。倒车雷达系统采用超声波测距原理,在单片机的控制下,由传感器发射超声波信号,当遇到障碍物时,产生回波信号,传感器接收到回波信号后经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判断出障碍物的位置,由显示器显示距离并发出其它警示信号,得到及时警示,从而使驾驶者倒车时做到心中“数”,使倒车变得更轻松。

    此方案通过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AT89S51单片机来对整个系统做中心控制,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同时采用了DS18b20温度传感器,DS18B20 是美国DALLAS 公司生产的一线式数字式温度计芯片,它具有结构简单,不需外接元件,采用一根I/O 数据线既可供电又可传输数据、并可由用户设置温度报警界限等特点。温度传感器DS18b20应用能够准确测算出超声波在传输过程中的速度,从而能够准确的测算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往返的距离,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软件设计

   本次软件设计所使用的工具是:PROTEL99SE、KEIL uvivsion3。下面对他们简单介绍。

    Protel99se是应用于Windows9X/2000/NT操作系统下的EDA设计软件,采用设计库管理模式,可以进行联网设计,具有很强的数据交换能力和开放性及3D模拟功能,是一个32位的设计软件,可以完成电路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板设计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等工作,可以设计32个信号层,16个电源--地层和16个机加工层。Protel99se分为一下两个大部分组成: 

3.1电路工程设计部分

    (1)电路原理设计部分:电路原理图设计部分包括电路图编辑器、电路图零件库编辑器和各种文本编辑器。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绘制、修改和编辑电路原理图;更新和修改电路图零件库;查看和编辑有关电路图和零件库的各种报表。(2)印刷电路板设计系统:印刷电路板设计系统包括印刷电路板编辑器、零件封装编辑器(3)自动布线系统:本系统包含一个基于形状的无栅格自动布线器,用于印刷电路板的自动布线,以实现PCB设计的自动化。

3.2电路仿真与PLD部分

    (1)电路模拟仿真系统:电路模拟仿真系统包含一个数字/模拟信号仿真器,可提供连续的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以便对电路原理图进行信号模拟仿真,从而验证其正确性和可行性。(2)可编程逻辑设计系统:可编程逻辑设计系统包含一个有语法功能的文本编辑器和一个波形编辑器。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逻辑电路进行分析、综合;观察信号的波形。利用PLD系统可以最大限度的精简逻辑部件,使数字电路设计达到最简化。(3)高级信号完整性分析系统:信号完整性分析系统提供了一个精确的信号完整性模拟器,可用来分析PCB设计、检查电路设计参数、实验超调量、阻抗和信号谐波要求等。

    KEIL uvivsion3软件是目前最流行开发MCS-51系列单片机的软件,这从近年来各仿真机厂商纷纷宣布全面支持Keil即可看出。Keil提供了包括C编译器、宏汇编、连接器、库管理和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调试器等在内的完整开发方案,通过一个集成开发环境将这些部份组合在一起。

    Keil C51软件提供丰富的库函数和功能强大的集成开发调试工具,全Windows界面。另外重要的一点,只要看一下编译后生成的汇编代码,就能体会到Keil C51生成的目标代码效率非常之高,多数语句生成的汇编代码很紧凑,容易理解。在开发大型软件时更能体现高级语言的优势。它为编程人员带来极大方便。

4.结论

    超声波测距是一种非接触测距,是在基于AT89S51作为控制中心的倒车雷达系统。通过单片机控制超声波发射,通过定时器计算出超声波到达障碍物的时间,同时有温度补偿接口,计算出实际超声波速度,有单片机处理数据得到精确的距离,并加以显示和报警。作为一种辅助安全系统,消除了倒车视线盲区,让驾驶员倒车更加安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完成本设计,总结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4.1对超声波测距发展历程,背景,应用现状,及市场需求方向有了一个比较深入了解。

4.2分析了造成超声波测距的误差,大概有环境误差,量化误差,触发误差 ,超声波入射角影响。其中最主要影响的是环境对超声波声速的影响。本设计用全数字温度补偿电路,对其声速进行线性补偿,使之更加接近实际声速。

4.3硬件中采用声光报警及数码距离显示,直观详细的把测量结果显示给驾驶人员。

参考文献

[1] 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 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1.1

[2] 韩志军 沈晋源 王振波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入门向导与设计实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1  132-142

[3]  周伟 曾利华.超声波电子倒车雷达的研制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4.12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篇8

原告:广东省肇庆化工厂。

法定代表人:潘伟彬,厂长。

被告:肇庆市环境保护局。

法定代表人:王子蔡,局长。

广东省肇庆化工厂座落在肇庆市端州区西郊龟顶山脚。1992年6月29日,肇庆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下称监测站)对该厂界噪声进行监测,监测位置在该厂硫酸车间北侧,与肇庆钢铁厂交界的铁栏栅以北(钢铁厂内)约二米处,高度为1.2米,北边为肇庆钢铁厂的烧结车间,监测采用仪器为ND2型精密声级计。经测定,原告的厂界噪声,昼间为75分贝,夜间为72分贝。监测站于1992年8月17日发出检验报告。肇庆市环境保护局根据监测站的监测结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八条及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物价局、财政部(91)环监字第262号文的规定,以肇庆环字(1993)3号文向肇庆化工厂发出了《关于限期办理噪声超标准排污费手续的通知》,要求原告办理有关噪声超标准排污费的手续,若对监测结果有意见,可以书面形式提出重测。此后,原告于1993年2月25日以对原监测结果有异议,书面向被告提出要求对其厂界的噪声进行重测。监测站经被告同意,于1993年4月15日再次对原告的厂界噪声进行监测。监测地点及采用仪器都与第一次监测的相同,日间监测时间为上午9时10分,天气为晴天,风速一级,符合监测条件。经测定,其厂界噪声为78分贝,由于监测时肇庆钢铁厂亦有噪声发出,按照国家有关计算规范,按“GB12348??90”标准进行修正,实际日间厂界噪声为75分贝,夜间监测时间为23时,测得厂界噪声为72分贝。监测站依据测定的数据,确认肇庆化工厂厂界噪音昼间超工业区标准10分贝,夜间超工业区标准17分贝,于1993年5月11日发出检验报告。被告根据监测站的监测结果,以肇环字(1993)17号文向原告发出《关于限期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通知》,要求原告在1993年5月30日前缴交10个月(即92年7月至93年4月)的超标准噪声排污费人民币24000元。原告接到通知后,于1993年5月28日缴交了人民币12000元,余下的12000元没有缴交。被告多次向原告催交未果,遂于1993年6月30日对原告作出肇环罚书字(1993)第1号《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书》:一、必须在1993年7月8日前如数交清所欠噪声超标准排污费人民币12000元,滞纳金人民币360元,并处以罚款人民币3000元;二、如在期限内尚未缴清上述款项,除继续累计滞纳金外,依法给予警告,并将其违法行为通报。

原告不服该处罚决定,于1993年7月15日向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要理由是:(1)划分功能区的标准不实事求是。我厂位于城区西郊,远离城区几公里,不存在“厂界噪声”影响周围生活环境的问题,因此,被告对我厂的“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的测定的前提是不存在的。(2)监测站选择的测点位置是在我厂界内,不符合国家规定。监测站采样的地点是在硫酸车间围墙外1米处,我厂地法定厂界在硫酸车间围墙外1.5米的铁丝网处,且测点附近还有肇庆钢铁厂的噪声,其检验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噪声标准应按照《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执行,被告引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来衡量是错误的。所以被告适用法律法规不当。肇环罚书字(1993)第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中作出的处罚,没有法律依据,证据不足,行政处罚不当。请求法院依法判决撤销被告作出的肇环罚书字(1993)第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

被告答辩称:我局依据监测站测定的原告厂界噪声数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认定原告厂界噪声超出标准,要求原告缴交超标准噪声排污费,程序是合法的,手续是完备的。我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所作出的肇环罚字(1993)第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法院依法判决,予以维持。

「审判

广东省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原告厂区座落在本市端州区西郊龟顶山脚,在城区功能区的划分上,属工业区范围。环保局对城区功能区域的划分,经报市政府同意批准,是合理合法有效的。监测站对原告的厂界噪声进行监测,其选择的测点是在原告的厂界外,具体测点位置的选定,属监测站的职权范围,其监测操作过程,符合规范要求;所测定的结果是合法有效的。被告根据监测站的监测结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核定征收原告10个月噪声超标准排污费人民币24000元,是正确的,原告只缴交12000元,对余下的12000元不肯缴交。被告多次催交未果。为此,被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三十七条及粤府(90)74号文《广东省征收超标准排污费实施办法》的规定,对原告作出肇环罚书字(1993)第1号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原告起诉认为监测站选择测点是在其厂界内,被告依据该监测结果征收其噪声超标准排污费有错误,经审查缺乏依据,不予采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之规定,该院于1993年9月14日作出判决:维持肇庆环境保护局作出的肇环罚书字(1993)第1号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

一审宣判后,肇庆化工厂不服,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认为钢铁厂和化工厂之间的铁栏栅是两厂的分界线,是法定厂界。环保监测站的监测结果报告写明“采样地点是:硫酸车间围墙外一米处”,围墙到铁栏栅的距离还有1.5米至1.8米,可见测点在其厂界内。被告适用《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处以罚款并警告,是适用法律不当。肇庆市环保局答辩认为,原判正确,请求二审法院判决维持原判。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认为,经核实,监测站对肇庆化工厂噪声测定所选测点,在化工厂厂界外,选测地点符合法律规定,从该测点测出的监测结果数据是合法有效的。肇庆市环境保护局根据监测站的监测结果,认定肇庆化工厂的噪声超过工业企业噪声标准,决定由肇庆化工厂缴交超标准排污费,在肇庆化工厂没有如期缴交全部超标准排污费的情况下,依法作出罚款和继续交纳滞纳金的处理决定并无不当,原审判决予以维持是正确的。肇庆市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决定第(二)项中的设定可以继续处以警告和通报的内容,因没有法律根据,依法应予撤销。原判对此维持不当,予以纠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三)项、第五十四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二目的规定,该院于1994年4月26日作出判决:

一、维持原判关于维持肇庆市环境保护局肇环罚书字(1993)第1号环境保护处罚决定书第(一)项和第(二)项中的“如在期限内尚未缴清上述款项,继续累计滞纳金”的判决;

二、撤销肇庆市环境保护局处罚决定第(二)项中“依法给予警告,并将你厂的违法行为通报”的决定内容。

「评析

本案的关键问题主要是如何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对功能区划分标准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1.2.5)的规定,各类标准适用范围由地方人民政府划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环境噪声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各类适用区域,具体划定本行政区域中的各类生活环境区域。因此,功能区划分权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肇庆市环保局经报市政府批准,对城区功能区的划分是合法有效的,亦即肇环字(1992)22号文对肇庆市城区各功能区域的划定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二、对监测点的认定问题。首先要对原告肇庆化工厂厂界进行认定。由于该厂与相邻的肇庆钢铁厂之间的厂界尚有争议,国土部门尚未发证,所以没有法定的厂界,因此,只能依照双方的现状来确定。根据现状,两厂之间各自的围墙在客观上应视为两厂的各自厂界。而监测站对原告厂界噪声监测时的测点,从两次的监测报告上看,测点是同一地,为该厂硫酸车间东围墙外1米。从现场看,化工厂硫酸车间东测有两道围墙,一道是砖筑成的化工厂方的围墙,另一道是铁栅栏围成的钢铁厂方的围墙。两者之间不足1.5米,根本不能在化工厂的硫酸车间东围墙外1米处操纵仪器进行监测。所以,监测站两次的检验报告的文字上有缺陷,不够完善,根据召集原、被告双方到现场调查取证,监测站两次的测点实际在钢铁厂的栅栏靠钢铁厂方向1?2米处,高度为1.2米,这有监测站写的《肇庆化工厂厂界处噪声监测情况及意见》和现场勘验图证实。且在第二次勘测时,原告肇庆化工厂的一位生产科科长梁锦贤在场可作证证实当时的测点位置。即使按原告提出的铁栏栅为其厂界,测点仍在其厂界外1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90.2.6.1)规定,测点应在法定厂界外1米,高度1.2米以上的噪声敏感处,如厂界有围墙,测点应高于围墙。因此,监测站选择的测点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是合法有效的。

三、关于行政处罚问题。(1)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物价局、财政部(91)环监字第262号《关于调整超标污水和统一超标声排污费征收标准的通知》规定,超标值10??12分贝的征收额为1600元/月,13分贝以上的征收额为3200元/月,昼、夜均超标的,收费金额按标准分别计算,迭加征收。肇庆市从1992年7月1日开始执行此规定。被告考虑到原告属支农厂,且经济确有困难,确定每月征收超噪声排污费2400元,10个月共计24000元是合情合理合法的。(2)关于肇环罚书字(1993)第1号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不按规定缴纳排污费的,除追缴排污费或者超标准排污费及滞纳金外,可以并处罚款”。由于该条例还没有制定实施细则,对于拒交超标排污费的行为罚款的幅度没有具体规定。被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的处罚规定确定处罚数额,是可行的。

上一篇:数据结构实验报告范文 下一篇:物理实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