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9-21 11:43:30

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

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邓小平政策思想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 政策科学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就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了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主要成果,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趋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新领域,涵盖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教育、文化等方面,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发展战略、领导核心、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新的科学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研究邓小平政策思想,既可以从广义的角度,也可以从狭义的角度去进行。广义的邓小平政策思想包括邓小平个人的政策思想和在这些思想指导下所形成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在我们党和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政策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狭义的邓小平政策思想即邓小平个人的政策思想,它是广义的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本文主要探讨狭义的邓小平政策思想。

一、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形成与历史发展过程

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二是教条主义,企图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中去寻找社会主义建设的现成答案。邓小平批评了这两种倾向,旗帜鲜明地指出:“老祖宗不能丢啊!”丢了就是背叛,就会葬送社会主义;强调要敢于讲“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讲“新话”,否则就是思想僵化,也会葬送社会主义。邓小平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继承、坚持同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

综观邓小平参加革命的人生历程以及对政策问题的认识和论述,结合党的历史发展阶段,将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1924—1952年,作为党的重要的地方和军队的负责人,邓小平在这个阶段关注得最多的是如何贯彻执行中央制定的政策;二是1952—1965年,这个阶段邓小平已调中央工作,成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直接参与或领导一系列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其政策思想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突出体现为关于政策制定问题的论述;三是1966—1976年,这个阶段邓小平大部分时间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并处于被批判的境地,唯有1975年的全面整顿,集中反映了他在这个时期的政策思想,其侧重点是强调落实政策;四是1977—1997年,这个阶段邓小平众望所归,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政策思想获得了比以往任何阶段都更为丰富的新发展,而且表现出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强调政策创新、强调政策稳定。

二、邓小平政策思想的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综观邓小平的全部理论活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探索,可以看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主题。这是因为:第一,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又多次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认为这是最根本的经验教训。可以说,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逐渐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规划,“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制定,等等,都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展开的。第二,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具有创造性的部分。它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际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观。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最主要、最突出的表现就在这里。邓小平政策思想就是在这一理论主导下思考问题、判断问题、提出问题的。邓小平政策思想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政策一般论,即邓小平关于政策的作用、功能、本质、特征、结构等问题的基本观点;第二层次是政策过程论,即邓小平关于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稳定、发展等过程的论述;第三层次是现实政策论,即邓小平关于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社会等领域的具体政策主张。

三、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基本特征

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鲜明的时代性,表现为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准确分析,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以及对当代中国思变思富的社情民意的深刻把握;二是长远的战略性,表现为凡事从战略考虑,坚持从大局出发和“大手笔”的风格等;三是强烈的务实性,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注重实践,讲求实效等;四是深厚的人民性,强调人民利益是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保证政策实现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政策好坏的评价者和判断者,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倡精神等;五是辨证的统一性,例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争论又不搞争论,既要防“左”又要反右等。

四、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历史地位

邓小平政策思想是毛泽东政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继承方面来看,邓小平和毛泽东都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既要有总政策,也要有基本政策,还要有各项具体政策,制定政策要坚持实事求是,执行政策要坚决果断,评价政策要坚持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并把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政策好坏的最高标准;从发展方面来看,如果说毛泽东政策思想是一个以政治革命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那么,邓小平政策思想则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并在政策制定、执行、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同时邓小平政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一种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也就是个别与一般、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政策思想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邓小平政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在政策领域的具体运用。再次邓小平政策思想是当代中国政策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制定和执行各项政策的指导思想。

五、邓小平政策思想中的政策制定思想

邓小平的政策制定思想包括:一是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制定正确政策的前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是邓小平进行科学决策、制定各项政策的思想基础。二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邓小平“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1]三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策制定方法。邓小平指出,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群众的正确意见和建议是我们制定政策的基础。四是完善以民主化科学化为核心的政策制定体制。制定政策一定要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来进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决策体制,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五是政策制定要以历史经验为重要依据。邓小平强调,这些经验既包括正面的经验,也包括反面的经验;既要立足本国的经验,又要借鉴别国的经验;而且还要及时总结现实的经验。

六、邓小平政策思想中的执行思想

邓小平的政策执行思想包括:一是高度重视政策的贯彻执行。邓小平指出,“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如果下面不很好执行,那有什么用呢?”[2],于是他反复强调,“对于党和国家的政策和任务,必须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去贯彻执行”[3]。二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政策执行原则。把坚定的原则性与具体的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执行政策,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政策执行中的运用,也是邓小平高超的政策执行艺术的生动体现。三是中央权威与地方自主权相统一的政策执行体制。邓小平认为,我国“议行合一”的体制非常有利于政策的贯彻执行,在这种体制下,一方面中央要有权威,另一方面又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四是重视试验、不搞强迫、鼓励创新的政策执行手段。这是邓小平政策执行思想最富有创造性的一大特色。五是政策最终执行与否,关键在人。邓小平指出,“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4]

七、邓小平政策思想中的评价思想

邓小平的政策评价思想包括:一是政策评价的重要意义。政策评价是判断政策正确与否及其正确程度的基本途径,是决定政策继续与否的重要依据,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二是实践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政策来源于实践,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5]。三是“三个有利于”的政策评价标准。邓小平认为实践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这是从根本意义上说的,或者说是从方法论层面上讲的。那么,在实践中如何衡量一项政策是对还是不对、正确还是错误、先进还是落后呢?邓小平又在实践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政策评价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展开和具体化,政策评价必须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统一。四是“不搞争论”的政策评价方式。这是邓小平的“一大发明”,它由敢试敢闯、允许看、不搞争论、让事实说话四个方面共同构成,其实质依然是尊重实践。

八、邓小平政策思想中的稳定思想

邓小平的政策稳定思想包括:一是只有政策稳定才能有发展。邓小平强调,保持政策稳定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是维护政局稳定、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他说:“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是政局稳定。第二条,就是现行政策不变。”[6]即“一个政局稳定,一个政策稳定,两个稳定。”[7]二是政策稳定反映党的稳定,党的稳定有利于政策稳定,同时也反映政策的稳定。三是政策不变就是稳定。邓小平指出,政策不变主要是指大政方针和基本政策不变,“确定现行政策会不会发生变化的主要根据是,现行政策对不对,对国家来说对不对,对人民来说对不对”。[8]四是政策的连续性是政策稳定的动态表现。邓小平指出,“政策是否有连续性,主要看两条。首先是看政策本身对不对,这是最重要的。……其次要看执行政策的人。”[9]

九、邓小平政策思想中的发展思想

邓小平的政策发展思想包括:一是政策在变化中发展。政策稳定和政策不变是相对的,政策发展变化是绝对的、必然的,一成不变的政策是不存在的;政策总是不变中有变,变中蕴含着不变,在不断变化中发展。二是政策发展的主要原因。政策是从实践中产生的,而实践又是向前发展的,政策也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前发展。同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政策也将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而发展。另外政策发展还是政策运动规律的客观要求。三是政策发展的基本形式。主要有新旧政策更替,政策补充、修正、调整、完善以及政策的法律化等。四是政策创新与政策发展。

政策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创新是政策发展的动力,离开了创新,政策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也就没有独具特色的邓小平政策思想。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16页

[2]《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3页

[3]《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6页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1页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

[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6页

[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7页

[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3页

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篇2

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作为时代的代言人,当代大学生,面对跨世纪的宏图和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不仅认识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更真切地感到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迫切性。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下面就结合自己学习邓小平理论谈几点体会与认识。

一、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

要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并把它作为全19万元创业奖学金等你拿!

党的指导思想,学习和贯彻十五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牢固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自觉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实践反复证明,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旗帜,光辉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经受一切考验的根本保证。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必须坚持其科学的思想体系,完整地学习,准确地理解,全面的掌握,熟练地运用,决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要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在去年结束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中修改了《宪法》,指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告诉我们,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工作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只有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使邓小平理论在中国转变为现实,最终实现邓小平理论的宏伟目标!

三、实事求是地运用邓小平理论

要深刻理解我们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是跨世纪的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一代,是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的历史责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把、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得出新思路。我们要自觉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日常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高我们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我们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当前特别要处理好专业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关系。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固然重要,这是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但是理论学习更为重要,是方向和指针。专业学习越忙越艰巨,越需要多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达到成功的彼岸!

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篇3

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作为时代的代言人,当代大学生,面对跨世纪的宏图和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不仅认识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更真切地感到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迫切性。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下面就结合自己学习邓小平理论谈几点体会与认识。

一、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

要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并把它作为全19万元创业奖学金等你拿!

党的指导思想,学习和贯彻十五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牢固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自觉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实践反复证明,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旗帜,光辉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经受一切考验的根本保证。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必须坚持其科学的思想体系,完整地学习,准确地理解,全面的掌握,熟练地运用,决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要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在去年结束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中修改了《宪法》,指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告诉我们,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工作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只有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使邓小平理论在中国转变为现实,最终实现邓小平理论的宏伟目标!

三、实事求是地运用邓小平理论

要深刻理解我们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是跨世纪的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一代,是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的历史责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把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得出新思路。我们要自觉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日常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高我们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我们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当前特别要处理好专业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关系。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固然重要,这是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但是理论学习更为重要,是方向和指针。专业学习越忙越艰巨,越需要多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达到成功的彼岸!

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篇4

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作为时代的代言人,当代大学生,面对跨世纪的宏图和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不仅认识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更真切地感到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迫切性。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下面就结合自己学习邓小平理论谈几点体会与认识。

一、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

要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并把它作为全19万元创业奖学金等你拿!

党的指导思想,学习和贯彻十五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牢固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自觉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实践反复证明,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旗帜,光辉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经受一切考验的根本保证。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必须坚持其科学的思想体系,完整地学习,准确地理解,全面的掌握,熟练地运用,决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要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在去年结束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中修改了《宪法》,指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告诉我们,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工作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只有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使邓小平理论在中国转变为现实,最终实现邓小平理论的宏伟目标!

三、实事求是地运用邓小平理论

要深刻理解我们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是跨世纪的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一代,是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的历史责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把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得出新思路。我们要自觉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日常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高我们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我们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当前特别要处理好专业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关系。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固然重要,这是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但是理论学习更为重要,是方向和指针。专业学习越忙越艰巨,越需要多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达到成功的彼岸!

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篇5

研究邓小平政策思想,既可以从广义的角度,也可以从狭义的角度去进行。广义的邓小平政策思想包括邓小平个人的政策思想和在这些思想指导下所形成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在我们党和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政策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狭义的邓小平政策思想即邓小平个人的政策思想,它是广义的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本文主要探讨狭义的邓小平政策思想。

一、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形成与历史发展过程

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二是教条主义,企图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中去寻找社会主义建设的现成答案。邓小平批评了这两种倾向,旗帜鲜明地指出:“老祖宗不能丢啊!”丢了就是背叛,就会葬送社会主义;强调要敢于讲“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讲“新话”,否则就是思想僵化,也会葬送社会主义。邓小平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继承、坚持同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

综观邓小平参加革命的人生历程以及对政策问题的认识和论述,结合党的历史发展阶段,将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1924—1952年,作为党的重要的地方和军队的负责人,邓小平在这个阶段关注得最多的是如何贯彻执行中央制定的政策;二是1952—1965年,这个阶段邓小平已调中央工作,成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直接参与或领导一系列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其政策思想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突出体现为关于政策制定问题的论述;三是1966—1976年,这个阶段邓小平大部分时间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并处于被批判的境地,唯有1975年的全面整顿,集中反映了他在这个时期的政策思想,其侧重点是强调落实政策;四是1977—1997年,这个阶段邓小平众望所归,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政策思想获得了比以往任何阶段都更为丰富的新发展,而且表现出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强调政策创新、强调政策稳定。

二、邓小平政策思想的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综观邓小平的全部理论活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探索,可以看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主题。这

是因为:第一,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又多次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认为这是最根本的经验教训。可以说,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逐渐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规划,“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制定,等等,都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展开的。第二,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具有创造性的部分。它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际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观。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最主要、最突出的表现就在这里。邓小平政策思想就是在这一理论主导下思考问题、判断问题、提出问题的。邓小平政策思想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政策一般论,即邓小平关于政策的作用、功能、本质、特征、结构等问题的基本观点;第二层次是政策过程论,即邓小平关于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稳定、发展等过程的论述;第三层次是现实政策论,即邓小平关于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社会等领域的具体政策主张。

三、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基本特征

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鲜明的时代性,表现为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准确分析,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以及对当代中国思变思富的社情民意的深刻把握;二是长远的战略性,表现为凡事从战略考虑,坚持从大局出发和“大手笔”的风格等;三是强烈的务实性,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注重实践,讲求实效等;四是深厚的人民性,强调人民利益是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保证政策实现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政策好坏的评价者和判断者,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倡精神等;五是辨证的统一性,例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争论又不搞争论,既要防“左”又要反右等。

四、邓小平政策思想的历史地位

邓小平政策思想是毛泽东政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继承方面来看,邓小平和毛泽东都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既要有总政策,也要有基本政策,还要有各项具体政策,制定政策要坚持实事求是,执行政策要坚决果断,评价政策要坚持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并把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政策好坏的最高标准;从发展方面来看,如果说毛泽东政策思想是一个以政治革命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那么,邓小平政策思想则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并在政策制定、执行、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同时邓小平政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一种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也就是个别与一般、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政策思想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邓小平政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在政策领域的具体运用。再次邓小平政策思想是当代中国政策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制定和执行各项政策的指导思想。

五、邓小平政策思想中的政策制定思想

邓小平的政策制定思想包括:一是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制定正确政策的前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是邓小平进行科学决策、制定各项政策的思想基础。二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邓小平“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1]三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策制定方法。邓小平指出,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群众的正确意见和建议是我们制定政策的基础。四是完善以民主化科学化为核心的政策制定体制。制定政策一定要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来进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决策体制,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五是政策制定要以历史经验为重要依据。邓小平强调,这些经验既包括正面的经验,也包括反面的经验;既要立足本国的经验,又要借鉴别国的经验;而且还要及时总结现实的经验。

六、邓小平政策思想中的执行思想

邓小平的政策执行思想包括:一是高度重视政策的贯彻执行。邓小平指出,“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如果下面不很好执行,那有什么用呢?”[2],于是他反复强调,“对于党和国家的政策和任务,必须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去贯彻执行”[3]。二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政策执行原则。把坚定的原则性与具体的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执行政策,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政策执行中的运用,也是邓小平高超的政策执行艺术的生动体现。三是中央权威与地方自主权相统一的政策执行体制。邓小平认为,我国“议行合一”的体制非常有利于政策的贯彻执行,在这种体制下,一方面中央要有权威,另一方面又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四是重视试验、不搞强迫、鼓励创新的政策执行手段。这是邓小平政策执行思想最富有创造性的一大特色。五是政策最终执行与否,关键在人。邓小平指出,“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4] 转贴于

七、邓小平政策思想中的评价思想

邓小平的政策评价思想包括:一是政策评价的重要意义。政策评价是判断政策正确与否及其正确程度的基本途径,是决定政策继续与否的重要依据,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二是实践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政策来源于实践,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5]。三是“三个有利于”的政策评价标准。邓小平认为实践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这是从根本意义上说的,或者说是从方法论层面上讲的。那么,在实践中如何衡量一项政策是对还是不对、正确还是错误、先进还是落后呢?邓小平又在实践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政策评价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展开和具体化,政策评价必须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统一。四是“不搞争论”的政策评价方式。这是邓小平的“一大发明”,它由敢试敢闯、允许看、不搞争论、让事实说话四个方面共同构成,其实质依然是尊重实践。

八、邓小平政策思想中的稳定思想

邓小平的政策稳定思想包括:一是只有政策稳定才能有发展。邓小平强调,保持政策稳定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是维护政局稳定、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他说:“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是政局稳定。第二条,就是现行政策不变。”[6]即“一个政局稳定,一个政策稳定,两个稳定。”[7]二是政策稳定反映党的稳定,党的稳定有利于政策稳定,同时也反映政策的稳定。三是政策不变就是稳定。邓小平指出,政策不变主要是指大政方针和基本政策不变,“确定现行政策会不会发生变化的主要根据是,现行政策对不对,对国家来说对不对,对人民来说对不对”。[8]四是政策的连续性是政策稳定的动态表现。邓小平指出,“政策是否有连续性,主要看两条。首先是看政策本身对不对,这是最重要的。……其次要看执行政策的人。”[9]

九、邓小平政策思想中的发展思想

邓小平的政策发展思想包括:一是政策在变化中发展。政策稳定和政策不变是相对的,政策发展变化是绝对的、必然的,一成不变的政策是不存在的;政策总是不变中有变,变中蕴含着不变,在不断变化中发展。二是政策发展的主要原因。政策是从实践中产生的,而实践又是向前发展的,政策也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前发展。同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政策也将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而发展。另外政策发展还是政策运动规律的客观要求。三是政策发展的基本形式。主要有新旧政策更替,政策补充、修正、调整、完善以及政策的法律化等。四是政策创新与政策发展。

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篇6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列宁讲过,没有革命的理论也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首要依靠的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和前苏联、东欧各国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时展的新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从而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我国决定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将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时,针对国内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明确指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邓小平还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一个整体,“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也就是不丢“老祖宗”。同时邓小平又赋予它新的涵义和时代内容:坚持社会主义,就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把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就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就要恢复遭到破坏的党的优良作风,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全党的团结,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要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没有这些新的理论补充和发展,就难于在新的条件下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国家也就失去了立国之本。  

——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能使社会主义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优越性突出表现在它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邓小平从总结历史教训和观察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中,看到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尖锐地提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从理论上深刻阐明,必须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且,中国经济要发展,摆脱落后状况,还必须实行对外开放,要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并强调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邓小平把改革与开放作为不可分割的、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并深刻指明,“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改革开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主体框架和创新的支点。  

——只有真正弄清社会主义本质,才能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努力把发展经济放在各项工作的中心。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并将其内容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在社会主义史上是第一次。在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后,邓小平又非常明确地指出:“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并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发展生产力。”  

在发展生产力上,以往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大失误是脱离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初始阶段,人为拔高生产关系,在所有制上追求“一大二公三纯”,急于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匆忙实行向共产主义过渡,结果欲速则不达,严重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这就为我国建立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基本经济制度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对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的定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仅要建立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还必须建立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运行机制。把人们从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认识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划时代的重大贡献。若没有这一理论创新,社会主义理论仍有相当的局限性,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活力仍很有限。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指导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新理论。  

——只有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善广大人民的生活。然而,以往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在经济上得不到持续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可能有持续不断的改善,这种情况长期存在下去,就难以说明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1987年,邓小平明确指出:“就我们国家来讲,首先是要摆脱贫穷。要摆脱贫穷,就要找出一条比较快的发展道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否则社会主义有什么优越性呢?”正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才使我们能够经受住各种严峻的考验,保持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这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  

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创造  

科学的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指南,但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不等于实践必然成功,关键在于在实践中要有一整套正确的方针、战略、策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以跨越各种艰难险阻,是由于邓小平在领导中国实践时,有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创造。  

——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刻,克服“左”倾错误,拨乱反正,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克服右或“左”的错误,关键是要端正思想路线。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冲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和实践的束缚。邓小平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他把端正思想路线问题提到政治高度,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而“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20多年来实践的每一次新探索和获得的新成果,都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结果。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获得成功的思想保证和奥秘所在。  

——紧紧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放松,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回顾以往,一般地说,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忽视抓生产,发展经济,主要缺点是并没有始终把它看作中心,抓紧不放松,而是经常受到冲击和干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核心是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路线的核心是发展经济。邓小平指出,我们搞改革开放要有两手:一手搞改革开放;一手“搞四个坚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两手中最核心的是发展生产。(《邓小平思想年谱》第457页)改革开放20多年来,正因为紧紧抓住这个中心,一切工作围绕这个中心,全党全国人民的认识和行动统一于这个中心,才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为解决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经济保证。  

——鼓励敢试、敢闯,用“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每一项新措施、新部署出台,人们由于受某些传统观念和思想的束缚,总要出现姓“资”姓“社”的疑虑和争论。对此,邓小平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确立,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和手脚,鼓励大胆试,大胆闯,从“三个有利于”中找动力,找活力,开拓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也就是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为人民谋利益的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争取时间更快发展社会主义的标准。  

——改革开放从人们关心的切身利益做起,摸着石头过河,循序前进,一切经过试验,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先进的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付诸行动,究竟从何着手,怎样才能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减到最低点,这是一项高超的谋略和领导艺术,处理不当,事与愿违。邓小平概括我国的做法是:我们的改革是先从经济上,从改善人民生活上做起,不是从政治上做起。(同上,第457页)这话是邓小平在1991年10月向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领导人说的,表明我们同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做法不同,结果也不同。我们取得的成果,受到国际上广泛的赞誉,这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经验。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利用资本主义有用的东西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将需要很长的历史阶段。在这期间,资本主义还会有发展,还会创造出有用的东西。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能否防止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将对社会主义产生重要影响。邓小平指出,“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有益的东西,是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他还说:国际上资本主义有用的东西,可以拿来为我们所用。利用资本主义有用的东西,是为了最终超越资本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是邓小平独具的世界眼光和战略目标。  

——在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相应稳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但上层建筑有相对独立性,也会起反作用。牢牢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向,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和前途。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决不照抄照搬西方的议会民主和多党制。他同时提出了判断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的价值标准,“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正是根据这“三条”要求来进行的,既稳妥,又有实效。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振兴的新希望  

邓小平说过,“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使社会主义焕发出新的生机,为马克思主义赢得了新的声誉。在世界上拥有超过12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实行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从低潮中振兴,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提供了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对《宣言》中的基本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学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都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结果。中国革命的成功,也是毛泽东实行这一结合的光辉范例。可是自从本世纪30年代以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教条主义盛行,把苏联经验神圣化,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被当作坚持社会主义的唯一选择,扼杀了各国的创新精神。这是导致后来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出现停滞、遭受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他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的成功,坚定了社会主义者探索走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现在,建立“本国式的社会主义”,已越来越多地被当作一个普遍的命题和目标。这是振兴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  

——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邓小平强调指出,我们考虑的“第一条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而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大大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我国自1978年以来的20多年,经济年均增长率为9.8%。这样长期的高速增长,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未曾有过。在同期,不但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年均增长2.5%高出许多,也明显高于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3%,与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长5%相比,也高出不少。中国改革的成功表明社会主义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的光辉前途充满信心。  

——中国成功的发展经验,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发展思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设想,不发达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但在现实世界,实现这种跨越发展的国家是少数。80年代后期,邓小平特别强调,在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情况下,第三世界国家要利用这一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要根据本国的条件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搞好民族团结,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使经济得到发展。”中国在这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发展经验,可供第三世界国家借鉴。  

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篇7

一、主题相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贯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条主线。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展开的标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拓展和深化。

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开始的,是从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入手的。在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领导中国共产党破除了思想上的僵化和体制上的禁锢,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深化了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的认识,进而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的全面展开,就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

邓小平理论面对世界的新发展、新变化,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并对世界发展和时代特征作出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论、社会主义开放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是邓小平理论最基本的观点和最核心的内容。这些观点和内容的全面展开,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军事、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理论。

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实践上有新突破,理论上有新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成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应运而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互相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一新的理论成果,也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来展开的,既体现了对这个主题的延续,也体现了对这个主题的深化。

邓小平理论从根本上、宏观上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重要原则问题,拓宽了人民的视野,规划了发展的蓝图,而其基本理论观点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展开,又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依据新的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回答。这些回答,体现了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创造性地回答了执政党建设的有关问题。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对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执政党建设的系统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一致性,也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向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二、共同的战略思路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还集中体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路的一致性上。

第一,使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统一。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了中国长期以来闭关锁国、远离世界的教训,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并把它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国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不掌握世界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信息,是不行的。只有面向世界,把中国的发展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中,才能更好更大的发展。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一个开放的、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将对世界的发展产生极为有利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直接意味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也直接体现为维护世界和平增长重要力量;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将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新的借鉴。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中国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强调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加入世贸组织,提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战略,是把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有力地推进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第二,使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裕相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国家的强盛,还要实现人民的富裕。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理念,也是邓小平现代化建设思想的起点和归宿。强国富民,是近百年来中国人的不懈追求。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就必须承担起实现强国富民的历史责任。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反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的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社会主义不是抽象的,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困,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邓小平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实现国家的兴旺发达。

强国富民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提出,要坚持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要把这种先进性和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并以此来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把握人民的愿望,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使强国富民的目标不断得到实现。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使人民群众得到应该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群众得到的物质利益不断有所增加。这样,人民群众就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实行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祖国的富强之道,也是自己的富裕之道。

第三,使现代化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的振兴相统一。邓小平同志把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明确的现实目标,同时又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大局来思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问题。邓小平认为,能否实现现代化,关系中国的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也关系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前途命运。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振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和优越性,应当直接体现为在避免社会动荡、避免两极分化的前提下,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用10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是共同富裕的,不仅能实现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和追求,而且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形势下对全党的明确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振兴的统一性,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长期性、阶段性,全面阐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步骤,提出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现代化奠定基础,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创造物质前提。

三、思想起点、科学精神和价值取向一致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上都源于马列主义、思想,在实践上都立足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它们有着共同的思想起点、共同的科学精神和共同的价值取向。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列主义、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拓展,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同邓小平理论一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理论的各个方面都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科学精神,我们党才能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并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从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起点和逻辑起点,离开唯物史观,在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很容易陷入空想,在实践中搞社会主义很容易制造乌托邦。邓小平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置于现实的基础上,尤其是置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把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特别强调,要努力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都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需要,尤其要体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强调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生产关系,不断调整所有制结构,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篇8

3月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一)

敬爱的党支部:

时间过得真快,从我成为预备党员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半年多时间了。我永远都忘不了年月日,这一天我被系党支部接纳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这一天将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将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这一天起,我将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来恒量自己,时刻以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己任,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再接再厉,戒骄戒躁,不断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争取早日在思想上入党。

现在已经进入社会,在踏入社会参加工作的这段时间内,通过自己进入社会工作的这段经历,我的思想不断的得到了磨练和提高,并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现向组织汇报一下这半年多来的情况。

第一、在思想政治方面,我能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党建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去要求自己,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认识。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讲实效。能够模范地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坚决依法办事,廉洁自律,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在一切的言行上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第二、在工作方面,始终以积极的姿态来面对,努力工作,尽管初期的工作环境很差,条件很艰苦,与在校时想象的有些差距,毕竟在校时的梦想与现实相差很远。但我自己没有气馁,而是更加扎实积极的工作。由于表现突出,被公司由生产部调到外协部工作,主要负责设备采购与材料设备入出库管理等。有了以上的成绩,我并没有因此感到满足,而是更加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在单位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逐步克服在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之处,不断积累管理经验,在实践中尽快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从点点滴滴开始关心同事,帮助同事排忧解难,尽自己所能为同事多干实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使同事们能做好各自工作。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对社会,对经济影响愈来愈大。因此,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提高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来认识,从而增强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要想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努力成为本职岗位上的内行、能手和专家。在这段时间里能保持技术上的专长,并不断的请教他人,能尽快独立工作,优质的完成任务。

第三、不断加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另外还积极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认真阅读有关书籍,熟练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需的管理知识和科学文化业务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参加工作以后我更加清楚的意识到,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必须不断地付出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为社会创造财富。做出的努力不能是盲目的,必须有正确的方向指引。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明确的人生方向。这样,我更是不断地以这一目标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学习和工作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我现在刚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我所面临的是进一步处理好学习和工作之间关系的问题。工作离不开学习,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

在参加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正值邓小平诞辰周年,奥雅典运会的召开,和共和国周年庆典。

邓小平诞辰周年之际,我观看了在深圳南山区举行的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周年大型画展活动,纪念邓小平同志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为深圳特区经济高速发展作出的重大历史性贡献。观看了画展我们了解了这位中国人民的儿子在十年浩劫是怎样身处逆境仍殚精竭虑地探索着富民强国之路,也了解了为什么历史选择了这位伟人带领十亿中国人民走向富裕的新生活。缅怀伟人业绩,聆听为人的教诲,鼓舞亿万中国人民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工作。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为人民谋利益的真实写照。

共和国成立周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业绩,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诗篇。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经过艰辛探索,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新政策,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迅速改变了旧中国的落后面貌,建立起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们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祖国统一大业不断推进,香港、澳门相继 继回到祖国怀抱。年的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

以上是我在工作中的思想汇报,在组织的关怀与培养下,我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刻苦钻研,政治思想觉悟有一定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更加努力工作,不仅在政治上要更加成熟,在本职工作中我也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工作水平以及管理水平,以争取更大的成绩。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日期:xx年x月x日

3月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二)

敬爱的党组织: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

党的xx大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作为时代的代言人,当代大学生,面对跨世纪的宏图和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不仅认识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更真切地感到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迫切性。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下面就结合自己学习邓小平理论谈几点体会与认识。

一、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

要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xx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并把它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学习和贯彻xx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牢固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自觉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实践反复证明,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旗帜,光辉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经受一切考验的根本保证。******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必须坚持其科学的思想体系,完整地学习,准确地理解,全面的掌握,熟练地运用,决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要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在去年结束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中修改了《宪法》,指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告诉我们,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工作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只有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使邓小平理论在中国转变为现实,最终实现邓小平理论的宏伟目标!

三、实事求是地运用邓小平理论

要深刻理解我们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是跨世纪的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一代,是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的历史责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把、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得出新思路。我们要自觉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日常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高我们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我们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当前特别要处理好专业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关系。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固然重要,这是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但是理论学习更为重要,是方向和指针。专业学习越忙越艰巨,越需要多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达到成功的彼岸!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要深刻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重要的一点便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不会纸上谈兵。我们化科院双学活动便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同学们在通读原著的基础上请老师进行专门的辅导讲座、加深大家对某些关键问题的认识;加深对抽象理论的认识,提高了觉悟,取得了进步,可谓受益匪浅!以上是我学习邓小平理论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与认识。总之,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中国的大发展,才能有综合国力的大提高,才能有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改善,才能有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空前地位。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今天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是要刻苦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树立信念,明确责任,确立科教兴国战略,谋求祖国的更大发展。对此我们责无旁贷,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也是党、国家和人民所希望于我们的。我们是中国明天的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青春与汗水去谱写新中国最美好的乐章。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上一篇: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