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日记范文

时间:2023-11-25 08:31:48

馒头日记

馒头日记篇1

但南翔的小笼馒头却还有一个名称叫做南翔大馒头,这个大馒头的大,是大肉的大,指馅大。总的体积那是极小,小到60年代用粮票买点心时,一两粮票可以买10只。就是说10只馒头的皮只用1两面粉。对于这一点,许多外地人觉得不可思议,他们甚至讥笑上海居然有半两粮票,不知道上海确实需要半两粮票。

第一次吃南翔小笼馒头,是在念初中的时候,春游还是秋游记不清楚了,反正是去古漪园玩,父母亲告诉我,南翔的小笼馒头很有名,于是就记住了要买小笼馒头。至今留在我记忆中的,是小笼馒头的皮薄到就像一张纸,半透明的纸,里面的肉馅看得清清楚楚。至于味道,倒是记不清楚了,反正很好吃就是了;那个时候,实在没什么吃的,不要说南翔小笼馒头,任何肉馒头都是绝佳的美味啊。

其实,像南翔小笼馒头这样的东西,到了现在这个时代,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来。物质丰富了,想吃什么都有,于是就食不厌精了,就有能力品味出肉馒头之间味道的不一样来了。

据资料介绍,南翔小笼馒头已有100多年历史,由日华轩点心店主黄明贤始创;用精白面粉紧酵为皮,选精腿肉为馅,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成冻,拌入馅内,以取其鲜,并使汁多;馅内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以取其香;根据不同的季节,加入蟹粉或虾仁或春笋,以取时鲜;折裥14个以上,以求美观。出笼时自行检验,任取一只放定格的小碟内,戳破皮子,如流出汁水不满一碟,则不出售……想想看,这样做出来的肉馒头,怎么会不好吃!

馒头日记篇2

你们店里的馒头原来还有碗口大,现在只有小孩子的拳头那么大,这是在欺骗消费者。

韩老板正在为利润下降恼火,现在被老主顾抢白,心里更不痛快,他反唇相讥:要大有啊,天大地大,太阳系大,银河系大,宇宙大,能吃吗?赶明儿我蒸一座楼房那么大的馒头给你吃。

顾客们没有吃好馒头,更咽不下这口气,纷纷扔下筷子愤然离去。本来冷落的店铺现在空荡荡的,凭空增添了无奈的冷清。

但是有一个男人没有离开。他等到其他人走后,居然有滋有味地吃下最后一口馒头,然后来到韩老板面前。

“韩老板准备蒸一座楼一样大的馒头的想法很有新意。”这位最后的顾客说。

“你居然没有听出我在挖苦他们吗?”韩老板生气道。

“不,这是一个很好的构思,是最好的构想。这种壮举将改变店铺亏损的局面,并且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

“你是做什么的?”韩老板怀疑道。

这位顾客从一个口袋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名片。韩老板抹抹手上的面粉,向纸片上溜了一眼,立刻感觉不屑一顾。原来是小城晚报的记者。任何人都知道,小城的晚报在各家报刊的夹缝中生存,惨淡经营,苦苦支撑,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程度。

记者看出韩老板目光中的含义,道:“我们报纸目前处境的原因就是没有产生轰动效应的内容,因为这个城市的人们缺少浪漫和激情,缺少创新和创造,所以一潭死水一般。如果韩老板听从我的策划,如此这般,我们会互利互惠。”

“这样行吗?”韩老板半信半疑。

“必须保证我们报纸享受独家采访权。”

翌日,小城晚报的头版头条刊登一则新闻:韩家馒头店欲蒸出世纪第一大馒头,准备打破吉尼斯纪录。晚报全面介绍了这个即将诞生的巨型馒头的现代化制作流程。

这则消息的刊登无异于在平静的水面投入一块巨石,立刻在这个城市掀起波澜,成为小城民众街谈巷议的话题,并且相继有几家公司在媒体上发表声明准备提供赞助。

一家小型面粉厂首先要提供蒸馒头的全部面粉,一家酵母生产商要免费供应新型酵母,一家钢铁公司提供特别制造的大型蒸锅,等等。

晚报因每天都在刊登韩家馒头店的进展信息而发行量急剧上升。商家争相在晚报上刊登广告,晚报一下子起死回生。一些上级媒体不断光临本城准备进行系列报道,但是被小城晚报婉转拒绝。

馒头日记篇3

同学们都很好奇,纷纷上去看、摸、闻。我们发现这半个馒头除了硬硬的以外,没有任何变化,还是散发着淡淡的馒头香气。

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老师,这馒头怎么不发霉呢?”“它为什么会变硬呢?”“这馒头还能吃吗?”“是不是这馒头里掺了什么东西啊?”

听了同学们的议论,联想到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的“毒馒头”“毒奶粉”事件,我吃惊不已。因为我们学校附近开了一家名叫“聚鲜”的包子店,我看到每天都有很多人购买,我也吃了几次,觉得口味很好,这个学期,我每隔一两天就要去买他们的馒头吃。我开始担忧起来,我们吃的馒头有没有问题,能不能放心吃呢?趁着放寒假,我做了一次馒头的发霉实验和实践活动调查。

(一)目的

1. 用超市里的冷冻玉米馒头、某品牌店的玉米馒头、流动摊贩上的玉米馒头和自制馒头(文指的没有任何添加剂的馒头)做发霉实验,了解各种馒头是否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添加剂。通过馒头对比滤色实验、品尝体验、自制馒头和市场实践调查,了解抽样的馒头中是否添加有危害人体健康的添加剂。

2. 通过实践调查了解馒头加工作坊的卫生条件,了解用于制作馒头的添加剂的种类及用途。

3. 上网查找相关的食品安全案例,了解各类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

4. 提高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学会对自己的生命与健康负责。

(二)方式

实地调查采访、亲身体验、实验研究,以及网络查询。

(三)器材准备

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互联网、温湿度计、电子测重仪等工具。

1. 实地调查了解本地做馒头的店铺分布情况。

2. 到金谷市场、王家小区实地调查馒头加工作坊的卫生条件。

3. 向制作馒头的师傅了解“玉米(染色)馒头”的配料和配制过程。

4. 向师傅请教做馒头的方法并自制馒头。

5. 到调味品专卖店了解馒头添加剂的种类及用途。

6. 在常温通风环境、高温环境、常温潮湿(密封、保持水分)环境等不同环境条件下,用超市里的冷冻玉米馒头、某品牌店的玉米馒头、流动摊贩上的玉米馒头和自制馒头进行发霉实验并做记录。

7. 上网查询有关馒头的资料和食品安全事件,学习了解各种食品添加剂的相关知识。

8. 品尝各个店里馒头的味道,尝试了解馒头里是否含有添加剂。

9. 将超市里的冷冻玉米馒头(加热后)、某品牌店的玉米馒头、流动摊贩上的玉米馒头和自制馒头加水浸泡后,进行滤色实验。

1. 从网络上学习了解馒头的来历和发展历史、主要成分、种类、制作过程、营养价值。

2. 通过在金谷市场实地查看做馒头的加工作坊,我感觉到品牌店的制作设备和卫生环境明显好于无证无照流动摊贩。

3. 从做馒头的师傅那里我了解到,染色馒头如果超标添加柠檬黄色素、香精、山梨酸钾和甜蜜素等添加剂,就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

4. 我知道了怎么样做馒头。

5. 通过调味品专卖店老板对馒头添加剂种类的介绍,我知道了制作玉米馒头所需要的配料包含玉米色素、玉米香精、防腐剂、糖精等。

6. 通过发霉实验,我发现:在20℃以下的低温状态,除自制馒头一个星期就开始发霉外,其他的无明显变化;在20℃~30℃,湿度较大的情况下,馒头变化明显,如出现了白、黄、绿、红、黑等各色霉点,并发出难闻的气味(自制馒头除外)等现象,其中冷冻的馒头发霉的情况不太明显。

7. 通过品尝超市里的冷冻玉米馒头(加热后)、某品牌店的玉米馒头、流动摊贩上的玉米馒头和自制馒头,并进行对比后,我发现自制馒头口感有些粗糙,但越嚼越甜,而冷冻馒头(加热后)、某品牌店的馒头、流动摊贩上的馒头口感松软、细腻,但嚼到后面甜中带有苦味,说明含有糖精等添加剂。

8. 将超市里的冷冻玉米馒头(加热后)、某品牌店的玉米馒头、流动摊贩上的玉米馒头和自制馒头加水浸泡后,发现某品牌店的玉米馒头、流动摊贩上的玉米馒头的滤液呈黄色,说明它们并不是真正的玉米馒头,而是被柠檬黄染色的。

1. 现在市场上的玉米馒头大多添加了柠檬黄色素、香精、山梨酸钾和甜蜜素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也许短时间内不会有重大恶性影响,但长久食用可能影响少年儿童智力,甚至致病。为了我们的生命与健康,我们尽量不要食用这类馒头。

2. 馒头发霉跟环境条件和馒头中的配料有很大的关系。在通风环境下,自制馒头在常温下也会发霉,而其他类的馒头除了水分减少发硬外,没有其他明显变化;在高温、潮湿环境下,馒头发霉速度增快,但变化最快的还是自制馒头。所以馒头不发霉的秘密是因为馒头中含有防腐剂。

1. 了解到了现今主食市场特别是馒头市场需求量大,品牌店卫生条件良好,而无证无照流动摊贩卫生条件不达标,操作不规范,存在散、乱、小等现实情况。

2. 通过采访几位馒头师傅,我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馒头里竟然有如此多的秘密。

馒头日记篇4

高考前的日子,天天在教室里盯着书本,复习又紧张又繁忙。刚放下饭盒,就会回到教室,坐在书桌前看书,但是,不久,肚子就会饿,感觉学校食堂那点饭菜量太少,很多同学吃不饱,于是,有的同学从家里带来米,偷着回宿舍,在炉子上煮米饭吃。没带米的同学,就到学校边上的小镇的某个饭店,买几个馒头、花卷之类的充饥。

晚饭刚吃过不久,我感觉肚子饿了,趁着天还有点亮光,准备出去买点吃的。傍晚的空气里弥散着许多雾霭,大概是许多户家的的炊烟,悄悄弥漫着。不知谁家的马儿,突突突,打着响鼻,不时地传到耳朵里。离学校不远的一个小饭店,是我经常买馒头花卷的地方,那个饭店很冷清,吃饭的人不多。偶尔,遇见一两个在大车店住宿的庄稼人,到里面瞅瞅这,看看那,打听一下价钱,然后默默地坐在饭桌前,要一杯白酒,要一碟菜,一盘馒头,吃着自己的晚餐。

我推开饭店的门,今天,里面没有人吃饭,只有我一个顾客,屋内的日光灯吱吱地响着,发出清净柔和的光。

开票收款的小屋,静坐着一个姑娘,白皙的脸,头发烫着卷,无事地坐在那里,一双黑色的明眸,看着我,因为屋里只有我一个顾客,感觉她的年龄比我稍大。我把钱,只有那么一角六分钱,够买两个馒头的,从窗口递给她。

我等着她把票开完,看也没看地奔卖饭的窗口去了,卖饭的是个戴着白色工作帽的女孩,穿着白大褂,个子不高,身材很匀称,像一个医院的护士。她们都没有话,一切都是在动作和眼神下完成各种要做的环节,她接过小票,慢慢走到桌旁,把小票往桌子的钉子上一按,去拿馒头了。

我已经嗅到馒头的香味,只想吃点东西,填饱肚子。卖饭的女孩,拿塑料袋在馒头盆里,装了五六个馒头,递给了我,没有一点犹豫。我走出饭店,边吃馒头边想,她们两个是谁弄错了呢,我的钱只够买两个馒头,是不是开票的写错了阿拉伯数字,或者卖饭的女孩看错了票上的数字,付错了?我没有再细想,只管吃饱了,再去复习。

后来,这样的事情有发生过过一两次,用很少的钱,买回很多的食物,也没有去细想为什么,只是时间久了,那件事始终在脑海里萦回。

学校的旁边,也有一个经常涉足的商店,买一些学习用具,小刀、橡皮、笔记本,甚至课间也要去走一趟,愿意看那些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商店里有一个留着小胡子的老头,五十多岁的年纪,身材干瘦,只有窄窄的清白的脸,两只精神的眼睛,射出有神的光来。他在柜台里忙忙碌碌,小商店里一到下课时间,买东西的人就很多。

馒头日记篇5

钟辉

“砰砰啪啪“砰砰啪啪”,一阵阵爆竹声把我从梦中唤醒了。呀!今天是过年,我真高兴。

吃过早饭,爸爸和爷爷忙着贴春联,挂灯笼,老叔和老婶忙着洗菜、切菜、包饺子,奶奶在厨房里忙着蒸馒头。只有我最轻松,我穿上新衣服拿着鞭炮和小弟在院子里放鞭炮,一群群小伙伴们东家窜西家地忙个不停,不管到谁家都有许多好吃的,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春联、做好吃的。

我一直惦记着奶奶锅里的大馒头。时不时地跑到屋里看看:“奶奶,馒头好没好?”奶奶说:“这就出锅。”奶奶掀起锅盖,一锅热乎乎、白胖胖的大馒头就呈现在我眼前。白胖胖的大馒头还在朝我笑呢!各个像芽孢似的咧开了嘴。“给!”奶奶顺手递给我一个大馒头,“别烫着。”我拿着馒头乐呵呵地跑回了屋和小弟弟吃起了软绵绵、又香又甜的大馒头。太香了。外面“噼里啪啦”到处都是鞭炮声,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新年的气氛。

过年是我们小朋友童年的梦,是我们小朋友成长的岁月,是我们小朋友最难忘的日子。

馒头日记篇6

关键词:馒头窑;建造;技艺

齐村位于枣庄西北部,周边煤炭资源、水资源和陶瓷原料十分充足,其中白云石、石英、长石、膨润土、铝矾土、焦宝石、耐火黏土等十余种非金属矿物,可充当陶瓷配料,是制作釉料、烧制匣钵、建造窑炉的主要原料。《峄县志.物产略》在记述境北卓山、钓鱼台诸山地理环境时说:“岭阜盘给多煤炭,多白垩青垩,坚粘不让西国产”。

原始陶窑属于直焰窑,烧柴,难以控制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燃料利用率低,装烧量小,滕州前掌大出土的原始瓷器表明,商周时期窑炉结构和烧窑技术都有了显著提高,为以后半倒焰式馒头窑的出现积累了经验。北朝早期,中陈郝出现了北方地区年代最早的瓷窑,这是陶窑史上的一次大飞跃。宋金窑以煤为燃料、采用氧化焰,燃料的改变,推进了烧成工艺及窑炉构造的进步。明清时达到鼎盛,烧制的黑釉器,被朝廷列为贡瓷,《大明一统志》“兖州府土贡”记载:“黑瓷器,峄县出”,民窑瓷器转为贡瓷,反映了当时馒头窑所具备的实力和影响力。

枣庄煤炭资源丰富。地处断裂带,形成北高南低,完好保存了煤系地层和其他含矿地层。丰富的煤炭资源、耐火材料、陶瓷原料、水资源和发达的水陆交通为窑炉建造和陶瓷窑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延续至今的齐村集市也是因窑而兴,明朝时已相当繁荣,民国以来为峄县大集,形成了当时北方规模较大的陶瓷销售集散地。

馒头窑主体分为窑体、窑帽、烟囱、烟道、窑门、窑哨和火塘坑等。

一、建造过程

第一步准备窑炉用料,一般砖、石都可用,但窑内里必须用耐火土和耐火砖,否则在高温烧制时就会烧坏窑体。第二步选好地址进行划线,挖好窑坑打地基,关键就是留好窑哨坑,其用途有两个,一是通风供氧让煤炭充分燃烧,二是方便清理烧窑后产生的煤灰渣。基础打好后摆放窑炉条。三步是建造窑体烟道,这也是关系到窑的成功的关键,大小、宽窄一般是整个窑体的九分之一,留好火门和摆放陶坯的平台。第四步是穴窑帽,垒砌窑帽叫做“穴(旋)窑帽子”,这是整个窑体最难的一步。要用砖一块一块的往里垒砌,即“穴”。第五步垒砌烟囱、留好窑门和窑顶窗,做好半圆拱形窑门券。造型独特,经久耐用:馒头窑与南方龙窑相比造型独特,外形似馒头,结构简单,建造容易,不受地势限制,不需设置附属设备,经久耐用。窑室温度高:采用氧化焰烧成,以煤炭为燃料,燃烧充分,烧制温度高,适宜烧制各种日用陶瓷及耐火制品。升温快:炉栅设在窑内,减少热损失,升温快,对煤的质量适应性强。温度均匀,热利用率高:火膛和窑室合成一个馒头形空间,火焰由火膛喷向窑顶再倒向窑床,高温作用下将坯体烧为成品,窑内火焰呈倒焰与平焰相结合的流向,属半倒焰窑,降低了窑内温差,热利用率相对提高。属间歇式的窑炉,因每窑烧成后需要停窑降温,与连续化作业的隧道窑相比烧制时间和周期较长。

二、重要价值

(一)经济实用价值

经过窑火烧制的陶瓷产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等价交换物,称为“火中求财”,馒头窑是千百年来人类谋生的一种重要工具,对促进当地经济繁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历史文化价值

馒头窑的演变始终见证着陶瓷发展的进程,留下人类智慧和原始文明的印迹,为研究陶瓷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史,提供了佐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三)文物价值

馒头窑的存在,忠实地记录、储存和保留着从古至今窑炉发展变化的基因信息,是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是稀缺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四)科学研究价值

不同时期窑炉构造和烧成工艺,为窑炉技术革新提供了基础,收集馒头窑大量的数据和原理,为窑炉演变史和陶瓷工业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具有丰厚的科学研究价值。

三、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主要工具有铲掀,撅头,尺子,脚手架,棚板,支架等。主要材料有红砖,青砖,石,耐火土,耐火砖等;根据馒头窑规格有大、中、小窑;根据使用燃料的不同有柴窑和煤窑;根据窑主姓氏有张家窑、李家窑、崔家窑等,至今当地还流传着“张家缸、李家盆、黑碗砂壶真喜人儿”顺口溜;根据烧制产品特点,自然形成各窑名称,有白瓷窑、黑瓷窑、砂壶窑、芯灯窑、盆窑、碗窑、缸窑等。

四、存续状况

馒头日记篇7

各地先后迎来大雪,雪天是适合喝酒煮茶听故事的。

恩将仇报的故事简直写满了史书

先讲一个故事:

某人在四线城市,有套单位集资建的小房子,60O左右,因为房子小,家里经济情况改善后,某人又买了一套大房子。因为装修新房等原因,小房子一直空着。

这时某人乡下有个亲戚过来打工。亲戚就说,不如把房子租给我吧,我付你房租。某人同意了,考虑到当时租金也就500块钱,还不如不要。就这样,过去了很多年,亲戚一直也没给过租金。而这期间房价一直在上涨,租金自然也涨;某人在这期间又陆续买了2套房子,贷款。

后来,某人相中了一个新建商场的商铺,地段价格十分诱人。商铺昂贵,某人要买商铺就必须要卖掉2套房子。权衡之后决定卖掉给亲戚的那套房子,再卖掉一套贷款的房子。好的地段当然看上的人很多,时间有限,所以某人就去和亲戚讲,能不能尽快再找个房子租。

接下来,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剧情了。亲戚非常生气,表示:“你什么意思,这不明摆着撵人走吗?有话你就明说,我们交你租金不就行了吗?至于找个借口把人往外撵吗?你这不缺德吗?”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亲戚根本就不去找房子,某人实在等不了,直接自己去中介找了间合适的房子,并且表示可以先垫付1月的租金。亲戚一看,实在是没办法了,说那你直接把房子卖我吧!某人着急买商铺,况且卖谁不是卖啊。

但万万没想到,亲戚提出10万块钱买这套房子!某人心情简直日了狗,按市价这套房子已经升值到23万,中介甚至表示,如果卖20万可直接现金收房。某人无法接受。

然后亲戚就找了很多人过来说:两口子不容易,孩子还上学,打工也不轻松,你们两家又是这么近的亲戚,你们家好几套房子,那么有钱,也不缺他这点小钱,就算照顾亲戚了,便宜卖给他得了巴拉巴拉……某人最后表示可以看在亲戚的面子上,20万卖给他,亲戚要是不买,就直接委托为中介了。

然后画风就变成了这样:“你们这是要把人赶尽杀绝啊!为了钱,连亲戚也不认,为了钱,连心都黑了。你这样要遭报应的,你这样要家破人亡的!”最后的结果是,两家人闹得仇人一样。

故事讲完了,是真事儿,欢迎对号入座。太宗曾经曰过,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恩将仇报的故事简直写满了史书,当年北燕王高云,救了两个吃不上饭的壮士,又赐宝物又赐美酒的,时不常地还一起玩玩美女(咦……)结果呢?这俩壮士某天突然想:凭啥咱俩天天见到他还要鞠躬下跪的,凭什么他是王,咱们连个官都没有,然后两个人持剑入宫,活生生把北燕王给弄死了。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自古,中国有句很耐人寻味的谚语: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我为你雪中送炭,你愿我家破人亡,更有甚者,真的就上来把你弄死了!

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对贵民族的劣根性表述的入木三分。不过,我想抛却所谓的“中国人的劣根性”,严肃地谈一谈造成这种畸形情感状态的根源。

很多慈善家、NGO组织者和心怀悲悯的好人,在对某些人(注意是某些人)进行帮助之后,却事与愿违,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帮助,竟然回馈我们的是冷冰冰的伤害。

你说,我身边没有这样的事,你骗人,我不信我不信我就是小公举,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都是非常勤劳善良的。好吧,上图:

一个馒头店主,看到很多环卫工人和流浪汉吃不上热乎饭,开办了“爱心馒头”,免费送热乎馒头。过分的不仅仅是“我不要馒头了,你退钱给我吧”,更多过分的在于,停止免费送馒头后,很多“纯洁善良的底层民众”大闹馒头店,污蔑栽赃者有之,破口大骂者有之……

我真的很难忘记馒头店店主哭泣的画面。店主和她帮助的人非亲非故,而且人数庞大,不可能来领馒头的人都是“坏人”。为什么这些人都没意识到:他们本该感谢这位在寒冬中送他们热馒头的善良女人啊!

感恩的边际效应

“为什么?”

如果用经济学的概念解释,我认为这是一种“感恩的边际效应”。神马是边际效应呢?枯燥的经济学定义我就不在这里复制了,我来举个栗子吧:

你快饿死了,有人给了你一个馒头,你感激的恨不得给他做牛做马;然后又有人送你馒头,你感激的痛哭流涕;然后,又一个馒头之后,你饱了;然后,依然有人不断送你馒头……

当你手里攥着几十个馒头,你几乎已经忘记这些人救了你,你的心理很可能是:我勒个去,慈善作秀的为什么只知道送馒头,我还需要衣服,我还需要钱……

第一次收到来自陌生人的帮助,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心存感激的,但如果同一个人对他施惠第2次、第3次、第100次之后呢?

不好意思,他会觉得这理所应当!

你说,馒头店资助的都是底层穷人,穷人毕竟有其思维局限性。好,我再举个例子,受资助者都是“天真无邪”的学生,其中不乏大学生:

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位曾经感动中国的歌手?

丛飞,是的,这实在是个悲伤的故事。作为曾经风光的男歌手,丛飞短暂的一生参加400多场义演,累计捐款300多万,资助183名贫困学生,为了供贫困儿童上学拼命演出,耽误了治疗,死于胃癌,终年37岁。在丛飞身患胃癌实在无法继续资助时,那些天真无邪的学生和国家栋梁的大学生是怎么做的呢?

“骗子,义演赚了那么多,胃病能花多少钱?”

“你不是说好要把我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你还在上初中你就不出钱了,你不是坑人吗?”

“你什么时候才能治好病演出挣钱啊?”

sorry,我想爆粗口了,请善意地相信作者是个温和的人,我只是觉得,这里应该有粗口!

很难想象丛飞最后的日子是怎么度过的。家徒四壁,他去世的时候,女儿还不到一岁,那些他曾经拼命工作省吃俭用去帮助的人,在他频死时刻,还在和他伸手要钱,态度冰冷而强硬,很多学生甚至拒绝承认被丛飞资助过,更别提看望。

《中国青年报》当年的报道,注意最后一句:“我从没有强迫过他”。

“为什么?”

除了“感恩的边际效应”之外,我再向各位普及一个心理学概念:“失败者的愤怒”。

失败者的愤怒,是源于对自己失败的境遇感受到的自卑与恐慌,但由于人总是能够无条件的原谅自己,因此这种对自身境遇的自卑与恐慌,在自我心理的调节下(或者你可以理解为扭曲下),从一开始就跳出了自我的检讨,而转嫁到他人。

丛飞的例子就是典型的“感恩的边际效应”加上“失败者的愤怒”。因为这种心理上的扭曲,受助者摇身一变,从“受人资助”变成了“被丛飞利用”的弱势群体,不仅逐渐忘记了当初第一次接到资助的感动,到最后,被资助者反而认为丛飞帮助自己是有目的,转而仇恨丛飞。

强于自己的人总在提醒自己的失败,而人又无条件原谅自己的无能并转移自己的自卑。因此“失败者的愤怒”在越亲近的关系中,表现的越明显,因为他潜意识里认为你们的能力思维格局都是一个层次的,你比我过得好,只是运气好而已,他永远看不到你自身的努力。虽然部分人确实是因为运气好而过上好日子的。

当年都是一起玩泥巴的小伙伴,凭什么你开宾利;当年都是一起吃路边摊的好闺密,凭什么你拎爱马仕嫁高富帅而我买个尿不湿还要比价;当年都是村里的破落户,凭什么你家住别墅而我依然只能在土坯房里打麻将……

馒头日记篇8

突然,他看见桌子上有几个馒头,他急匆匆地跑过去,拿起一个就往嘴里塞,当他吃到第三个馒头的时候,他发现他吃不下了,他看了看自己那圆鼓鼓的肚子,并想把剩下的馒头扔到窗外去,他想着,便随手将自己手中的馒头扔了出去,不料砸在了小坤的头上。

小浩急忙从窗户里探出脑袋,对小坤说:“小浩,你没事吧?对不起。”小坤笑了一下,说道:“我没事儿,我正好有事找你呢。”

小坤为教育小浩爱惜粮食,便想出了这样一个点子,他挠挠头问小浩:“我忘记古诗《锄禾》怎么背了?”小浩想弥补他刚刚犯下的错误,便急忙说:“我背给你听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浩刚背完,小坤就伸出拿着馒头的手,说道:“那这只馒头……”

小浩终于明白了小坤的良苦用心,他的脸突然红了,他惭愧极了,对小坤说:“我知道我错了,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要珍惜粮食,不能浪费。”说完,小坤笑了……

上一篇:种大蒜观察日记范文 下一篇:六年级日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