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扶贫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7 10:53:55

村扶贫总结

村扶贫总结篇1

二、我村扶贫工作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工作到屯,扶贫到户的工作总基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扶贫开发思路以实现共同富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贫困户,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和改善贫困屯发展环境为目的,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三、工作原则

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我们采用了“五个结合、四个统一”的工作原刚,即帮扶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短期扶持与稳定脱贫相结合,开发扶贫与保障扶贫相结合,扶持发展与提高素质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统一领导,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行动,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四、完成的工作任务

1、成立了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

对精准扶贫工作我村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指导和部署,经过研究成立了以村书记及两委成员、镇包村干部组成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2、认真学习省市县及镇精准脱贫工作方案。

我村扶贫小组认真学习省、市、县及我镇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方案,研究我村的具体实施过程、方法及所面对的一些问题,制定了自己的扶贫攻坚细则。

深入村与精准识别贫困户,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前期任务。

我村脱贫攻坚“回头看”开始后,我们几次召开扶贫攻坚会议,研究具体的识别贫困户的步骤和方法,多次深入村屯,深入每家每户,跟百姓核算收入支出,了解低保户的生活情况,询问五保户的经济状况,向残疾人、有大病的农户问寒问暖,帮助百姓发展生产。通过核算收入支出让百姓心服口服,了解贫困户产业的具体过程。

4、多次召开屯小组村民代表大会,来确定我村的贫困户做到了公正、公开、公平,在会上大家踊跃发言,通过举手表决的形式,确定了我村的贫困户。

村扶贫总结篇2

一、村情概况

李口村位于华林山镇南部,下辖年尾、邹家、李源、坪上、李口、丁坊6个自然村,共11个村小组,现有农村人口1662人,全村共有党员47人,村“两委”班子共5人。该村共有贫困户20户,贫困总人口有43人,主要以单身老人、残疾、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者为主,目前脱贫户,有10户23人。全村耕地面积共有4343.12亩,以种植水稻、林木为主。

通过近期工作,根据贫困户认定识别标准,共入户识别20户43人,贫困户危房改造1户。

二、工作开展情况

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是确定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基础,自成立村级扶贫工作队以来,严格按照省市镇相关文件精神,通过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方式入户登记,全面获取了贫困对象的各项信息资料,并按照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规定要求,建立村级纸质档案以及电子档案,为下步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强化保障,夯实基础,健全脱贫攻坚支撑体系

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责任落实,规范工作程序,营造良好氛围,调动和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是建立组织机构保障。成立由丁小明任组长,驻村第一书记周卫华任副组长,扶贫工作队队员彭煜荃、胡双良,村委干部童建平、黄兰香、陈小林、丁松林为成员的村级脱贫责任组,明确每位成员的工作职责和具体分工,切实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压力,同时建立健全以村支部为主阵地、村小组为主战场、贫困户为主攻点的工作网络。

二是建立运作程序保障。脱贫责任组全体成员吃住在村,深入基层,深入困难群众,建立完善《李口村贫困户结对帮扶情况一览表》、制定了《李口村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攻坚工作计划》等各类工作计划、台账,确保扶贫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三是建立动员宣传保障。村级脱贫责任组成立以来,多次组织全体成员召开学习系列指示精神会议,切实提高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的认识,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和工作办法,先后召开李口村脱贫攻坚动员会、脱贫坚推进会、明确责任落实会、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会、第一书记及村干部碰头会共计5次,充分调动党员干部扶贫工作积极性,书写固定标语5条,营造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标准,强化落实,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以精准扶贫为突破口,坚持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在精准分析上动脑筋,在精准帮扶上求实效,真正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精准识别贫困对象。严格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的要求,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识贫标准,确保精准识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严格按程序清退,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重新识别纳入,确保底数清、对象真、信息实。全面完成全镇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信息采集工作,并建立完善动态管理体系,非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截止目前共建档立卡20户、43人。做到 “一

户一档”底子清、“一人一策” “一户多策”措施清、村支部书记心里清、帮扶责任清和脱贫轨迹清。

二是精准分析贫困原因。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详细统计贫困对象基本情况,收入构成,对政府的诉求等情况,分门别类的归纳梳理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缺劳力致贫、缺技术致贫等四类致因,强化数据支撑。

三是精准制定脱贫措施。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原因,充分结合实际,因户、因人制定帮扶计划与帮扶措施。截止目前已制定完成20户43人的脱贫帮扶计划。

(三)多措并举,全力促进,千方百计为贫困户办实事

一是着力解决政策落实问题,扶贫工作队着眼于“十大”扶贫政策,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逐项对照政策抓好政策落实。如帮助谢菊根、谌回春落实危房改造政策,帮助幸茂德、胡小荣、甘志强等落实医疗救助政策。确保了贫困户能够享受到的政策全部落实到位。

二是着力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深入开展就业援助,充分安挥建筑陶瓷基地帮扶优势,主动联系辖区企业筛选出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工作岗位,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意愿到企业就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与企业取得联系,促其上岗就业。帮助贫困对象不离乡土、在本区企业就近实现就业。

三是着力强化产业扶贫。扶贫工作队把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积极推进油茶、茶叶合作社产业扶贫工作的落实,目前已促成光伏产业公司与29户贫困户签订了光伏产业固定分红协议,为18户贫困户获得了每年2000元的固定分红收入。

下一步工作方向

根据扶贫工作要求,在完成前期精准识别、信息采集和档案资料完善工作后。下一步李口村扶贫工作队将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帮扶措施的落实上。

一是组建农业合作社。按照产业发展的要求成立一个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将贫困人口纳入合作社产业发展的范畴,引导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扶贫。

二是开展劳动就业服务。按照“解决一个就业、帮扶一户脱贫"的工作思路,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介绍到园区企业务工就业。

村扶贫总结篇3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

针对我局今年的帮扶工作,局领导十分重视,把帮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召开局班子会,学习传达了县里相关文件精神,对包村帮扶工作进行全面安排。成立了包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包村帮扶工作。落实了包村帮扶工作职责,制定了包村帮扶工作制度、考核制度,明确了驻村人员职责。及时入村开展工作,把包村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要求驻村工作组不松懈、不懈怠、上台阶、创佳绩,扎实认真地开展工作,确保帮扶工作真正做到“真帮扶、见实效”。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帮扶联系农户台账,定期考核,对优秀驻村干部进行奖励,对不负责任、贻误工作的驻村干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二、制定目标、落实措施

一是理清思路,制定方案。戴局长带领班子成员多次深入村,走访群众,了解村情,及时召开村级班子两委会和群众代表会,依据民情,确定了以“种养”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帮助制定了村扶贫帮困发展计划,落实了工作目标和任务,为该村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强化宣传,提高认识。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到村组、农户,面对面地向广大群众宣讲中央一号文件,宣传国家、省市县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宣传扶贫开发惠民政策,引导群众转变传统的旧小农观念,增强发展现代农业信心和决心。三是开展走访,结对帮扶。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局班子要求把所包村、农户当作一门“亲戚”去看待、常联系、多走动,深农户家中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强化服务,为民办事。1、局里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5000多元,帮助村里完善了村组图书阅览室。2、帮助村里购置了一套电脑设备,为村里建立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3、在七月一日在局党委书记饶小鹏的带领下走访慰问了村上的贫困老党员。五是全力配合村里的中心工作,无论是在林业秩序整顿、计划生育大会战和防火、抗洪等中心工作中,工作组的同志和村里干部一起都是深入工作一线。

三、加强组织建设,增强班子活力

村扶贫总结篇4

高桥村是由原水龙村、高芭村、叶子村、石河村、宋家村合并而成的新建制村。位于冷市镇东南角,距冷市镇人民政府5.9公里,高桥村以XG25为主要对外交通,XG25从村庄中部贯通,交通较为便利。全村总面积16.4平方公里,为典型的山地乡村,群山环绕形成“三山夹两谷”之势,资水为高桥村过境河流,思模溪作为资水一条分支,其中水系从高桥村中部蜿蜒而过,构成村“八山半水一分田”的用地特色。全村共有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62人,978户,中共党员8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401人,占全村总人口12.33%。2015年脱贫10户35人,2016年脱贫7户28人,2017年脱贫33户127人,2018年预脱贫47户181人,未脱贫8户30人(其中兜底7户27人低保1户3人),五保户38人,低保户(含兜底)21户67人,贫困发生率0.92%。享受教育助学76人。

到村委报道后,我随时任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王赛美走访了高桥村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叶子茶厂,并被其让 500多人“无米之炊”般困顿的叶子湾变成现在人人熟知的“小康村”而深深震撼。随后,我们参观了正在施工中的叶子湾茶旅综合体旅客接待中心项目。当晚,参加了叶子片区屋场会,屋场会到会人数很多,现场热烈。会议开得既有纪律又有质量,既有政策宣传又有乡梓情怀。大家推心置腹,忆苦思甜。气氛一片大好。

可以说,来到高桥的第一天,几乎是处在一种打鸡血的状态,深感这是一方培育情怀的沃土,满腔的热情沸腾。

回归到日常工作,才发现,工作不单单是打鸡血,而需要更多周全的思考与从容的适应。由于之前几乎没有参与过扶贫工作,农村工作经验也很不足,加之王书记收队在即,对于接下来工作的开展,也迷茫起来。

好在冷市镇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每周开会进行任务布置与业务培训,高桥村驻村干部梁军华协调组织能力很强,我跟着镇、村的步伐,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一步步也找到了工作的方向,慢慢进入了角色。

首先,台账资料方面。我在10月底着手建立驻村工作队台账,并于县级验收检查之前建立并基本完善12项台账资料。同时,协助扶贫专干整理完善村级扶贫台账、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档”台账,配合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安化支公司经理蒋君一行对边缘户进行入户摸排。并着手建立边缘户佐证资料台账,现已经基本完善佐证资料的整理。

其二,迎检方面。10月25日迎省统战部模拟验收并获得高度评价,省委统战部领导对高桥村扶贫工作的肯定,让我们备受鼓舞,也产生了工作的默契与凝聚力。

10月30日,参与2018年脱贫退出乡镇复核。与村委班子成员及驻村干部董大勇完成19户2018年预脱贫户乡镇复核工作,并整理详细的问题清单。

11月13日,迎2018年脱贫退出县级验收检查。我与村委调解主任张瑞新负责高芭片迎检工作,县复核小组抽查了4户贫困户,1户非贫困户,对我们的扶贫工作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建议。比如,边缘户的问题要引起重视,心里要有底,要有佐证材料存档;扶贫手册要过细,相关资料要再整理一次;工作队的责任要落实;最重要的是思想认识不能放松。

针对县级复核问题与建议,我们立马组织召开了11月份全体帮扶责任人工作例会,积极整改,现已基本整改到位。

对于大会小会普遍反映的群众满意度难达标的问题,通过与各驻村扶贫工作队交流,我收集了两种比较可行的办法:一是发放驻村工作队或村支两委班子成员联系卡,鼓励其在村里反映实际问题,并积极作为,争取在村一级化解矛盾;二是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构筑未来美好蓝图,引导大家认识到普惠性政策的真正受益者其实就是高桥村的所有村民,提高其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与热情,从而化不满为期待,提高大家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在实际工作中,我也一直在积极摸索化解矛盾的良方。

其三,参与村级建设方面。11月22日,参加高桥村议事会关于河道清理疏通及高石公路就地取沙的讨论会。会议达成高度一致,一切以早日修通公路为前提,会议当天下午,便与公路硬化承包商商议相关问题,公路平整在26日完工,27日硬化工程队将进场,预计年底修成通车。至此,高芭通往石河的“蜀道难”时期终于要成为历史,大家翘首以盼,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

本月,石河、宋家片新架路灯180盏,于26日架设完成,当天晚上,村委班子成员与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实地查看新架路灯亮化效果。大家纷纷表示,有了路灯,黑灯瞎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真正是路灯照亮群众的心房!

最后,走访方面。从高芭辐射全村,入户走访94次。10月23日走访张岁丰、张先岩、张吉方、张平才,我不无感慨的在朋友圈写下走访日记:勤劳致富不会错的,晒干一捆木皮子两块钱,尽管工资微薄,但是为了增收,好几家堂屋都被堆满了,还只怕木工厂没木皮子领。一个纯手工制作的篾篓子,三块五毛钱一个,经过日夜奋战,夫妻月入过万。大家深知积少成多的道理。我想如果你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你看人只看优点,看事多看好的一面,就容易满足一些。当我看到,村民踮起脚尖努力想要获取幸福生活的姿态,我备受鼓舞。当然这不单单是打鸡血带来的三分钟热情。

11月9日的走访,让我感觉到一己之力苍白,真的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不可能改变什么,只能是努力的去改善,让希望的曙光尽可能多的照进阴暗的角落。

那晚,片区负责人张瑞新带我走访了非贫困户张生财,他家七口人,儿女双全,下有孙子孙女,圆满否?儿子玉丰人高马大,却因患先天眼疾,无法与人正常沟通,四十出头,依旧孑然一身。女儿招郎,夫妻在外打工,孩子们留守在家。老人家三年前中风,九死一生,下身瘫痪,时时需人照顾在侧。于是,一家人只能捆绑在一起,抱团取暖。我陪老人家说了会话,本想着去看看玉丰,老人家婉拒了。大概是怕儿子无法正常与我说话。我们出来的时候,老人家一直在台阶上目送,我扭头让她进去,无意间看到了堂屋旁边的门开了一条缝,黑暗中,我借着门缝的微光,看到了一个高大的黑影,似乎在用力又傻傻的看着,我的心一惊,回过头,我们一头扎进了下着蒙蒙细雨的夜色中。

次日,我们又走访了独居老人张时中,了解到他妻、子早亡,两女少归,且住房条件差,2017年取消低保之后,靠养老金及临时救济款生活,因一人户无法纳入建档立卡贫困系统,有子女户又无法享受五保政策,故对村上工作颇有意见。我想疏导工作可以从他在东坪定居的小女儿着手,于是留了他小女儿的电话,但是,我至今也没有想好要怎么与之沟通,我能否劝得了她常回家陪陪自己的老父亲,我又能否缓解他们对政策等靠要的激烈矛盾?

我在心里悄悄画上了一个问号!

所幸,一件幸福的喜事,不久之后就被我们促成了,这让我一扫前段时间的阴霾,精神为之一振。

51岁贫困户张红赛,务工时从施工的房子上失足坠落,高位截瘫,上有老母,下有小儿,得知他与一起生活近20年的妻子卢再枚还没有领取结婚证,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便帮助并陪同二人领取了结婚证。张红赛一家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系统后,由政府补贴扶持其发展家庭种养殖业,年收入除去开销能有两千多元;又协助其与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分贷统还分红协议,每年分红五千元。如今,卢再枚在镇派出所厨房帮忙,包吃包住,每月还有两千元工资,实现了持续增收。

我从张红赛的笑容里、眼神中,看到了一种真挚的感恩,我也被这样朴实的情绪感动。工作的热情也从波底骤然回升到波谷。

村扶贫总结篇5

__镇__村位于__镇南大门,与__乡相连,地处__河两岸,__公路穿境而过,东至____村,西至__镇__村,北至__街道,幅员面积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69亩,其中田1358亩,土711亩,全村辖区有10个村民小组,有935户,3673人,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56亩,退耕还林面积1642亩。境内水泥硬化路8.7公里,泥结碎石4公里,山坪塘12口。全村贫困户195户,674人,贫困率18%,贫困人口中有82.5%因病致贫、因病返贫。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206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428元。

(一)广泛宣传发动,积极营造扶贫工作氛围。4月21日,全县实施扶贫攻坚暨驻村工作推进会召开后,县委老干部局、县志办驻村工作组两位同志第一时间前往__镇镇政府、__村报到,及时与村两委对接工作,迅速完成了由机关职工向“村官”的角色转变。驻村工作组坚持在宣传发动上下功夫,努力营造了良好工作氛围。采用横幅标语、黑板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上级的扶贫攻坚政策,让贫困户了解当前扶贫相关政策、经验、信息。充分利用微信、QQ、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为贫困村的贫困农户、致富带头人提供扶贫政策、各种惠农政策、种养新技术、农事提醒、灾害预警、市场行情、劳务需求等信息,以提高扶贫工作成效。

(二)深入调查研究,精心制定扶贫帮扶规划。驻村工作组会同村两委深入田间地头、贫困户家中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实地查看、召开院坝会、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等方式收集掌握本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贫困状况等方面情况,分类梳理出制约__村脱贫致富的9个突出问题,并建立好贫困户帮扶台帐。积极向局领导汇报,抽调专门人员配合驻村工作组,以解决__村脱贫致富问题为突破口,精心编制扶贫帮扶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规划和方案以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工作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多方协调争取资金,通过项目建设,力争实现全村有硬化路、有卫生站、有文化室、有宽带网,户户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电、有广播电视,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力争到2020年,全村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13000元以上。

(三)奋力专抓实干,扎实推进扶贫帮扶工作。驻村工作组按照帮扶规划,切实开展一系列精准扶贫活动。一是基础建设方面。今年以来,新建4社生产道1000米;2016年,新建1、9社生产道共2000米;新建4社断头路720米,6社断头路120米;维修6社山坪塘2口;新建10社提灌站1个;修复__河500米,修复4社沿山渠共1200米;在4社、7社、2社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二是产业发展方面。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银杏产业,积极引导和帮助银杏种植大户扩大种植 亩;带领种植专业户赴绵阳、重庆等地实地考察黄精、党参等种植项目,目前试种植黄精20余亩,已初见成效,下一步将不断扩大规模,力争将__村建成__镇药材示范村。三是基层组织建设方面。

村扶贫总结篇6

项目力图突破制约农村发展的人力、资金、生产与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瓶颈,希望在当地政府和外来机构的支持下,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在尽快完成民房重建和村庄基础建设的同时,让项目点民众拥有并管理外来资金、组建经营管理团队,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在社会和市场的竞争中成长并获取自己的利益。

判断与假设

基于原有的农村工作经验,我们认为外来的机构都不太可能在一个村庄进行持续的时间、资金、人员的投入。村民要致富、村庄要发展靠的还是他们自己。在外来机构撤走之后,能留下来的成绩一般是项目产生的水、路等一些基础设施及相关硬件产出。而外来者最为关心的各种制度、条例、运作机制,很多是挂在墙上,留在报告里,跟村民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在执行中往往容易走样。在以往的很多数扶贫项目中,ngo、当地政府、项目村及村民是最主要的利益相关方。但项目村和村民一般只是作为信息、人员和场地的提供者而被动存在,ngo和政府的需求往往被摆在了第一位。

而市场改革中推行的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扶贫模式往往有以下几个限制:一、很多贫困村本身并没有发展规模产业的资源禀赋以及社会经济基础;二、村庄及村民很多现实而直接的诸如小额资金、村民就业需求容易被排除在外,对普通村民的意义不大;三、农民只是作为土地上的打工者,原有的主体性丧失,潜在利益受损;四、规模产业项目见效慢,风险高,与现存的小农户为主的经济社会制度结合难度大,农户的参与性受到限制;五、外来的项目经理人较难在本地扎根,经理人较多的选择与需求可能导致其追求短期效益。

农村生活的人群在生活方式、情感、行为选择等方面往往与有城市教育背景的农村工作者有很大的不同。相对于村民来说,外来者(政府、企业或者项目援助方)作为项目的主导者,资金的提供方,规则和权力的主要制定者,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认同在农村实际运行、并且已经为农户掌握的规则和秩序。出于工作的惯性和项目整体的考量,农户往往被要求按照外来者的方式来行事。但逻辑合理、在大城市被证明为有效的规则或方式有可能不符合村庄实际,不被农户认可,并且很难为村民掌握。如果非要农民执行这样的命令,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项目的效果也容易打折扣。

成效和社会影响

总体来看,民乐村项目目标基本达成,但经济项目的盈利则需要更多的时日。

民房重建方面,到2011年9月份,共发放民房重建补助资金1018.61万元,其中政府资金850.8万元,基金会资金167.81万元。民乐村新建农房511户,1388人;加固6户,25人。到 2011年10月初,全村517户重建的新房全部建成,村民们陆续搬入了新居。

产业发展方面,合作社现有民富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普惠缘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分别生产食用菌、獭兔等产品。2011年度,食用菌项目实际投入120万,生产菌包20万棒,完成销售收入25万元。獭兔项目一期投入100万元,其中合作社投入70万,外来经理人投入30万元。獭兔项目以生产獭兔种兔为目标,预计年生产兔种3万只,年销售收入300万元。另有肉兔试验项目实现销售收入4.5万元,已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产业项目提供了30个就业岗位。

社区建设方面,以村活动中心为平台,老人念佛、妇女跳舞、小学生夏令营以及刺绣培训、电影放映等活动拓展了项目内容、丰富了村民日常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对整体项目的认同水平,为经济项目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持。阳光社区中心项目的落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社工团队以及社会资金的进驻也将更好的促进民乐村的社会发展。

合作社作为组织和治理的平台,是民乐项目发展的主体。合作社在这两年经历了理事长辞职、会计人员改聘、经理人解聘诸多变动。理事长、财会人员也由原来的兼职改为专职,保证了合理的人力投入。原来村两委与合作社的紧张、相互推脱、指责的现象也由于理事长人员的调整得以改善。本地村民对合作社与产业项目的拥有感和认同感的逐步增加。合作社的例会,理事会、监事会、财务制度也得到了坚持和完善,会议的效率与决策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人员与制度的本土化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经验及建议

从民乐村的实践看,在农村推行项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能急功近利,要有与农户共同发展的决心和毅力

农村的扶贫和发展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农村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时间、人员上必须有足够的投入。

项目开展需了解项目原有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

需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的行为方式、认知和态度。是非对错需要在具体的环境中做具体的判断。在组织及人员的安排上,外来人员最好能有人与当地村民生活在一起,能真正在农村生活,了解、接受并认同当地人的生活、情感。教育和改造的任务和效果对农民和外来人员是相互的。

外来机构的权力需要平衡和制约

外来的支持往往不可持续,且本身具有较大的利益需求,可通过财务公开等制度约束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达到共同监督、协同发展的目的。需要花大力气通过支持本地团队正在实践中成长并担任主要责任。政府应创造条件支持青年人(创业青年村民、村官、大学生志愿者等)到农村工作。

经济项目的选择上要求稳、求实效,最好从小项目入手

不能太注重创新性,避免经济上大的亏损。项目需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项目的前期成效会影响项目参与的判断与选择,信心很重要。

农村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是必要的

需要充分发挥村民本身的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订立工作目标后把工作都推给干部和村民。经济、组织工作往往镶嵌在农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网络之中。针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心涣散的不利局面,有必要重建并发挥新型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合作社内部必须要有合适的激励机制。作为独立法人,要明确合作社与村两委的权责与界限。组织(合作社和村委会)财务与管理需公开、透明,并适当考量村民民主参与的组织、金钱、时间与情感成本。

农村发展需要国家与社会加强投入

村扶贫总结篇7

一、基本情况

村下辖3个村小组,分别是组。全村耕地面积为5736.71亩,全村共有246户,人口为1139人,劳动力为784人、妇女劳动力400人。村设有村党总支部一个,下设3个党支部,即(党支部、党支部、党支部),6个党小组。村“两委”班子成员共9人,其中村干部有8人,上级下派第一书记1名,均为党员;全村党员98人,其中正式党员95人,预备党员3人,妇女党员19人、流动党员9人、退休党员6人、“三老人员”4人;村有一座寺庙在编僧尼7人,属格鲁派。驻村工作队4名,其中2名来自县直单位,其余为乡级下派干部。

我村有建档立卡户23户103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9户98人、五保贫困户3户3人、低保贫困户1户2人,劳动力43人、残疾2人、贫困党员4人;低收入家庭5户、17人,劳动力7人。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村集体经济组织现有4项,分别为藏香厂(土地入股)、商品房、农耕机械出租、人工种草,一年集体经济收入约10万元左右。

    二、“六脱”措施实施方面

(一)以“业”脱贫方面

2017年青饲玉米种植项目,全村土地共流转1000亩、流转金50万元,其中建档立卡户流转87.1亩,流转金46550元;劳务输出455人次、发放劳务工资45500元,其中建档立卡户劳务输出165人次、发放劳务工资16500元;虽受霜灾影响,但仍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业,为全村23户贫困户带来了收益,同时使本村群众的种植观念由传统的个人种植转向集中式规模种植。

(二)以“迁”脱贫方面

我村搬迁至乡集中安置点的10户30人中,全体搬迁户目前已全部入住中。

(三)以“补”脱贫方面:

2016年共安排“以补”岗位9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1人,发放岗位工资213000元;2017年共安排“以补”岗位7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人,发放岗位工资75000元;2018年计划安排“以补”岗位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9人、民政低保4人、低收入家庭7人;主要包括护林员、草监员、乡镇保洁员、非公益林管护员、旅游公厕管理员、沙化土地管理员等。

2016年发放定向补贴5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4人,发放补贴68200元;2017年发放定向补贴5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2人,发放补贴33138元;2018年计划发放定向补贴5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9人。

(四)以“教”脱贫方面:

我村正在享受或已享受过15年义务教育阶段“三包”政策的在校学生共23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学生27人(大学6人、高中5人、初中6人、小学7人幼儿园3人 )。大学生享受学费80%报销,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享受学杂费100%报销,生活补贴区外600元/月(2人)、区内500元/月(4人),每年按10个月计算。往返路费区外1000元/年,区内500元/年。2017年,我村共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发放大学生生活补贴3.2万元;2018年计划发放生活补贴3.2万元和2017、2018年往返路费8000元。

(五)以“保”脱贫方面:

我村共有低保户4户17人,其中建档立卡低保户1户2人,享受“以业”、“以迁”、定向补贴、“以助”等政策,2016、2017年累计领取低保金8137元、定向补助4678元、“两线合一”资金3086元。

五保户3户3人(均为建档立卡五保贫困户),1户为分散五保户住在春堆乡亲戚家,2016、2017年共领取五保金10740元,2户已于2015年年底搬迁至林周县五保集中供养中心集中供养,2016、2017年共领取到定向补助资金7017元。

(六)以“助”脱贫方面:

2016、2017年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分别是1129人和1139人,参保率均达到100%。2016年全村门诊报销30967.8元、住院报销70945.67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报销23815.27元、民政低保户住院报销14407.7元;2017年全村门诊报销16704.19元、住院报销200845.88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报销43867.1元、民政低保户住院报销2414.6元。

三、扶贫工作开展方面

(一)组织保障

成立了以村“两委”班子、下沉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为成员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五步工作法(即入户走访调查、审核复查、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公示公告、开展数据录入)开展扶贫、脱贫工作。

(二)选优配强领导班子

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选拔任用原则,注重选拔群众认可、文化程度较高、积极性强、表现优秀的人为村干部。坚持群众基础差、威信低的不选拔,坚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干部选拔工作。2017年,选举产生 “两委”班子8人,其中连任3人,初中文化水平5人。

(三)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作用

1.民族服装合作社,创立于2006年,法人:仁青,

强嘎村强嘎组人,2017年慰问贫困户12户1.4万元,2018年慰问贫困户15户2.25万元(冰箱)。

2.合作社,创立于2009年,法人:多吉次旦,起,以“联户增收”为总体目标,带动村内联户9户,每户年收入达8000-10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堆2016年至今一直在合作社工作,月工资2000元,2016年实现脱贫。

四、存在问题

(一)辖区群众自身发展能力仍有不足。

通过近两年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群众“等、靠、要”思想已转变,但发展的主观意识仍十分淡薄、主观动力不足。我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所需劳动力多,群众大多愿意就近务工,外出务工时限不长,增收不明显,市、县组织的各类培训,群众培训意愿不高。

(二)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缺乏产业发展带头人、示范户。我村纯属农业区,当地农牧民日常生产、生活主要依靠种植农作物,种植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土地流转率低,发展不均衡。缺乏产业发展示范点、示范户,带头引领作用不强,就地解决剩余劳动力存在较大的困难。

五、想法和下一步计划

(一)创新技能培训方式。由传统的先设岗、再培训逐步转变为摸清群众技能培训意愿,向县人社部门反馈本村实际需求,由县人社部门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后,将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年轻劳动力推荐到企业就业,解决就业、增加收入。

(二)尝试种植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探索发展“订单”农业,鼓励辖区贫困户进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连片规划建设,依靠科技特派员的指导,提升科学种植水平,提高产量,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群众增加收入。

村扶贫总结篇8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xujifeia”为你整理了这篇商务局2020年帮扶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在以市商务局为首的各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下,河棚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紧扣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和要求,以中央巡视问题整改、省市督查考核发现问题整改为重点,以“四季攻势”活动为抓手,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核心标准,持续落细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河棚村是河棚镇最大的行政村,由原河棚村和三湾村两村合并而成。下辖35个自然村民小组,设立25个中心小组。全村共1061户,3510人,国土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7亩,山场面积9958亩。资源丰富,主产油茶、茶叶和板栗等,其中以油茶为该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德昌苗木有限公司位于于该村境内。

河棚村是舒城县80个重点贫困村之一。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17户、970人,贫困发生率27.38%。历年脱贫情况:2014年户脱贫25户102人;2015年户脱贫27户99人;2016年户脱贫75户308人;2017年户脱贫46户166人。2018年年底脱贫155户370人;2019年年底脱贫6户15人。还有未脱贫户6户17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0.4%。

河棚村现有五保户36户36人,低保户158户179人。脱贫不稳定户1户,“边缘易致贫户”2户。

二、总体思路

以党的、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公共服务一体化奋斗目标,坚持做到“四个不摘、四个不减”,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帮扶责任,紧紧围绕“四率一度”,以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和精准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为抓手,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目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三、工作成效

(一)年度脱贫任务完成情况。

截止目前,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内河棚村在册贫困户中未脱贫户为6户17人。未出现返贫户,已脱贫户持续保持稳定收入,各项扶贫政策有条不紊细化落实。2020年预脱贫户为6户17人。

(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问题工作推进情况。

严格执行“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脱贫标准,以村组为主体,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般户生产生活、饮水安全、生活保障等情况全面进行了大走访、大排查,逐户精准核实,确保贫困群众吃得饱、穿得暖,安全饮水、住房无忧。经过排查,河棚村未发现相关问题。对全村“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常态跟踪监测,随时发现问题立行解决。

(三)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精准帮扶“三精准”情况。

三年来我们严格落实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政策。按照精准扶贫“五个一”要求,河棚村自2016年以来,到村项目33个。通过对扶贫到村项目、到户资金进行“回头看”,代表评议、公示制度、系统录入及时等程序执行良好,未发现使用不够精准问题,未发现不符合规定用途资金使用问题,并长期坚持。河棚村由市商务局牵头,县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县科协、县征收服务中心、县二中等5个市直、县直单位共157名干部,帮扶联系河棚村317户贫困户,每个帮扶责任人帮扶户没有超过3户。通过举一反三、“回头看”,帮扶责任人都能按照要求做好结对贫困户帮扶措施的落实,做到 “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并取得实实在在的帮扶实效。完成一个月一次走访任务,落实微心愿和“五净一有一整齐”工作。结合脱贫攻坚“十大工程”落细落实各项政策,精准到村、到户,脱贫成效明显,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四)责任落实、帮扶责任落实、工作落实“三落实”情况。

1、村两委主体责任落实。根据县级党委和政府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政策部署,建立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结合三年行动,专题研究完善脱贫攻坚措施情况、制定年度目标和任务情况、组织部署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等。

2、驻村帮扶责任落实。驻村扶贫工作队按照要求2月17日及时驻村,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工作措施,指导村开展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工作,参与拟定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推动各项扶贫政策到村到户,监管扶贫资金项目使用、管理、公示,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整顿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协助村建章立制,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市商务局开展“六一”看望留守儿童、“重阳节”开展慰问困难老人活动。市商务局帮助特困供养贫困户汪定稳,县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县征管中心帮助困难老人黄文芳,维修改造老旧房屋,确保老人住房安全。

3、结对帮扶责任落实。全村317户970人全部对接市直、县直单位157名干部,认真履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双包责任制,帮扶单位班子成员联系结对到所有村民小组,每人每月深入到联系包保村民小组开展“村村到、组组进、户户访”活动,帮助解决脱贫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

结对帮扶人对未脱贫户坚持每月一次入户走访,对已经脱贫户坚持每2个月一次入户走访,每季度与结对户开展一次“同吃、同劳动”活动。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按步骤组织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常态联系,进行政策宣传,保证了各项扶贫政策的细化落实,真正做到用心、用情帮扶贫困群众。

为克服疫情灾情影响,帮扶单位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在联系乡镇、村开展“以购促销、消费扶贫”活动,帮助河棚村叶湾组贫困户叶仁周销售白鹅、张老组贫困户张宏政销售土鸡、拐弯组贫困户杜世平销售茶叶、余塝村贫困户廖克流销售牛肉等农产品价值约7.5万元。帮扶联系人主动为因疫情影响滞留在家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帮助联系就业岗位就近就业。

4、扶贫政策落实

一是产业项目扶持精准到户。2020年河棚村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主要包括光伏扶贫和特色种养业。在光伏扶贫方面,今年安排光伏受益贫困户174户,计划拨付光伏收益资金总额60.9万元,户均受益金额3500元。2020年上半年安排产业扶贫到户共计34户,产业扶贫补贴资金4.7万元全部发放到户。第二批产业扶贫到户112户,发放产业扶贫补贴资金9.2万元。

二是实施金融扶贫政策。2018年以来,河棚村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25万元,105贫困户享受贷款贴息每户3000元。今年秋季攻势期间,发放户贷户用贷款7户35万元;近期还将继续摸排贷款需求,扩大扶贫贷款发放规模。

三是就业脱贫精准到人。推荐贫困劳动力参加镇村组织的油茶、茶叶等实用技术培训350人次,帮助210户贫困人口实现了就业脱贫。2020年针对疫情影响,河棚村结合上级政策要求,安排建档立卡户参与各类扶贫就业岗位。其中,利用光伏产业收入设置公益岗93人,落实护林员岗位13人,落实扶贫车间贫困户就业10人,落实扶贫基地就业(德昌苗木)24人,落实就地就近到企业就业5人,落实护路公益岗2人,落实居家就业5人。

四是教育扶贫落到实处、精准到人。全面摸清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底数,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帮助34户中、高职贫困学生34人次申请“雨露计划”补助10.2万元;帮助92名中小学贫困寄宿生申请补助10.18万元;帮助12名贫困家庭学前儿童申请补助0.96万元。

五是危房改造项目精准施策。在前几年大力开展危房改造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又摸排并实施了4户危改项目,目前房屋均已建成或修缮完毕。

六是实施社保兜底脱贫工程。2020年,河棚村五保户36户36人,低保户158户179人,其中增加了对特殊困难户社会兜底力度,比如增加脱贫监测户程帮得户A类低保1人,增加未脱贫户毕长银户A类低保1人。贫困户包玉琪户因大病,为其申请3个B类低保。落实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和护理补贴58人,落实低收入老人养老服务补贴37人,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扶贫兜底政策落到实处,确保扶贫不落一户一人。

七是落实健康脱贫政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由政府代缴。大力宣传和帮助实施351、180、300健康兜底保障政策,进一步减轻贫困户看病就医的负担,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贫困人口返贫的机率。积极为残疾贫困人口争取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确保每一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健康脱贫和社会保障范围内。

八是落实生态扶贫工程。村成立党员先锋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居家就业突击队三支队伍,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河棚村选定舒棚路一线、山河路一线周汪湾村民组作为重点治理区域,重点做好“三清四拆”工作,促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协助河棚镇党委政府实施河棚河防洪工程实施,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落实护林员和防火队员13人。

九是抓好基础设施扶贫工程。2020年,河棚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个,其中扶贫项目6个,项目资金总额514万元,分别是拐湾东大塘改造项目,林冲大塘改造项目、周汪湾道路塌方修复项目、东湾路续建项目、河棚水厂扩建项目、河棚水厂取水口项目。

十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9年,河棚村集体经济收入17.3万元。2020年,河棚村新增集体经济项目3个,一是投资50万元的大棚蔬菜项目,目前大棚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是投资80万元的油茶籽加工项目,设备已采购到位。以上2个新项目预计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今年河棚村集体经济总收入有望达到25万元;三是第三批产业到村项目——特色中药材产业项目,预投入项目资金85万元。本项目拟流转100亩土地,开展中药材种植,新建500平方米中药材加工仓储用房,购置耕作和药材加工机械。目前,金银花种植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在克服疫情影响上下功夫。要加大消费扶持力度,积极宣传国家的扶贫政策,稳定和增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自我创业的信心,利用各帮扶单位资源,进一步带动消费扶贫,力保贫困户收入。要加大就业扶贫力度,持续做好贫困劳动力到企业工作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基地发展壮大,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支持能人大户发展特色种养殖,带动产业化发展,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入”,有效增加贫困户收入。要让贫困户受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二是在提升帮扶成效上下功夫。深入推进“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针对致贫原因扶、围绕脱贫目标帮,指导扶贫对象理清发展思路、选准脱贫路径、落实帮扶措施、取得脱贫实效;创新扶贫项目安排机制,确保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精准高效;加强基层帮扶力量,不断强化村“两委”脱贫责任主体、驻村帮扶力量帮扶责任主体的作用,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本土人才回流,提升村级帮扶工作合力,着力建设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上一篇:干部挂职单位意见范文 下一篇:管理干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