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学习小结范文

时间:2023-11-24 16:49:52

炒股学习小结

炒股学习小结篇1

南京财经大学大四学生小林因为在校期间炒股成为新闻人物,大学生炒股的事件也在乌鲁木齐市各高校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据悉,在乌鲁木齐部分大学生炒股赚钱的示范效应的带动和影响下,更多的大学生开始加入到炒股大军中来,特别是在财经类高校,这一现象更为普遍,有的高校甚至出现了整个宿舍、整个班级炒股的情况。

当代大学生能否在学习期间涉足商海尤其是高风险投资领域?他们的成败得失和人生体验,构不构成大学生的精神价值体系?这成了有识之士以及学生们热议的话题。

当事者言

小林(南京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大四学生):当初起始资金只有3000元钱,还是我的压岁钱。也就是这3000元的起始资金,让我挖到了“第一桶金”――7012.8元。加上之前的3000元,我就变成了学生中的“万元户”。

后来我觉得10000元不过瘾,2005年底,我跟父母写了借条,借了6万元投进了股市。2006年1月份,我以6.70元/股的价格全仓吃进了中金岭南(000060),到了2月份,这只股票已经涨到了10块多钱,一下子,我就赚到了3万多元。

后来,我开始关注起具有股改概念的股票,紧紧盯住了另一只股票――江苏阳光(600220)。2006年5月8日,我在2.55元/股的价位上全仓吃进江苏阳光,仅仅过了9个交易日,股价就翻番了,涨到了5.8元。我果断离场,资产从10万多元涨到了20多万元。后来又碰上了2006年下半年的大牛行情,我的资产增加到了36万多元。

民意争鸣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对于大学生炒股一事,当今大学生们褒贬不一,莫衷一是。

小吴(新疆财经学院学生):现在是商业社会,炒股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财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投资能力,学会理财,否则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平时大家都说书本知识是死的,只有在实践中运用才能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许培(新疆大学学生):我认为炒股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兴趣,他们中的许多人主动选修财经证券类课程并取得好成绩就是明证。年轻人心态不免浮躁,人生第一笔钱赚得太顺未必是好事。股市如人生,有起也有落,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历练。

乔灵花(新疆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大学生炒股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必然会影响到学习。另外,大学生炒股可能会养成他们不顾后果、人生的心态,而忘记踏踏实实做事的道理。

蔡军(新疆农业大学学生):我觉得小林的出现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像买一样,每期都有中大奖的,尽管炒股和不尽相同,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只不过这个人恰是小林――一个在校大学生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果说我们的在校大学生从小林身上看到的只是他的成功,而进一步认为自己也具备了股市拼杀的能力的话,我想这也许有点盲目。

所以,想以小林事件来树立炒股信心的同学,应该审视一下自己,你准备好了吗?

专家点评

杨卫平(新疆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同一行为发生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其结果也可能完全不同,对大学生炒股现象是与非的任何简单判断都是不可取的,关键在于正确引导、趋利避害。

对于确需将真金白银投资于股市的大学生,首先必须明确此举的目的是锻炼能力而非赚钱;其次不应巨额投资,尤其不应负债透资炒股,更不可孤注一掷到将基本生活费都用于炒股;三是要善于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做一个理性高明的投资者;四是要有风险意识,从来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不要被一时的小有收获而冲昏头脑。

炒股学习小结篇2

死了都不卖

不给我翻倍不痛快

我们散户只有这样才不被打败

死了都不卖

不涨到心慌不痛快

就算深套也不卖

不怕套牢或摘牌

股票终究有未来

一首《死了都不卖》唱尽了股民的疯狂和激情。在“全民皆股”的今天,人们相互裹挟着进入了近似疯狂的状态。冲动的菜鸟们甚至说:“我不知道股票是啥玩意儿,但我知道只要把钱丢进去就能生崽儿。”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14年前的电影《股疯》。在中国的第一个牛市期间,上海女性“阿莉”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家庭资产一度上扬,但最终女儿高烧住院,丈夫差点儿跳楼自杀,美满的三口之家荡然无存……而14年后,这样的一幕又在我们周围惊人相似地上演了。

的确,牛市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财富和希望,但股市也不是遍地黄金。“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牛顿1720年炒股赔钱后曾经发出这样的哀叹。股市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旦战败,你失去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爱人、亲人、家庭、甚至生命!在我们周围,不少股民因为狂热,让家庭遭遇了股市洪流的冲击,引发了婚恋和家庭悲剧。

本期策划《别让家庭在股市中崩盘》讲述了家庭中的5个小故事,从不同的侧面向你展示炒股给家庭带来的影响。不同的故事诉说的是一样的困惑:当家人疯狂炒股时,作为家庭成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故事一 结婚钱被套牢,新娘要离婚

■整理/本刊记者 王小艾

曹春林和王小梅都是北京的普通工薪阶层,谈了两年恋爱后,2007年,结婚被正式提上日程。5月初,两个人就领了结婚证,准备在6月6日王小梅生日那天举行结婚仪式。因为找酒店这些事都比较繁琐,所以王小梅就交给丈夫全权负责,同时把父母给她的5万元新婚礼金也一并交给了他。

在付完婚房的首付、进行简单装修之后,曹春林的银行卡上只剩不到两千余额了。随着婚期越来越近,照婚纱照、买钻戒等各种花费越来越多,曹春林有一些焦急,觉得手上的钱实在是不够用。于是他萌生了投资的念头,想让这些钱在短期内翻番。随着股市的连创新高,单位很多炒股的同事都赚到了钱,受同事们的情绪感染,曹春林也不由心动了。考虑再三,他决定瞒着王小梅将这些钱投入股票市场,进行短期投资,等赚到钱后再给王小梅一个惊喜。

5月25日,曹春林将所有的钱投资到一只同事推荐的股票上。哪知道周一曹春林就发现自己的那只股票开始跌了,由25日收盘的12.8元一开市就变成12.1元。随后的几天,这只股票又下跌到了10.3元。连连下跌让曹春林有点儿懊悔,想抛又心有不甘。

6月1日,当预订的结婚酒店再次向他们确认时,曹春林却含糊起来,因为他也不能确定股票什么时候才能涨,自己何时才能解套。一见此情景,王小梅焦急起来,再三盘问,才知道结婚的钱已被老公全部投入了股市,而且被套牢了!

眼见婚期又要拖,王小梅觉得无法对父母解释。同时认为曹春林太不看重两个人的婚礼了,这么大的事也不先和自己商量一下,联想到以后的婚姻生活顿时产生了恐惧心理。于是,王小梅向曹春林提出了离婚。而曹春林面对这一切,有口难言,悔恨无比。

点评:

工薪阶层有限的积蓄、筹办婚礼时巨额的开销以及婚后即将面对的生活都会让新人感到焦虑和恐慌。因此当曹先生遇到了大牛市,传闻中的一夜暴富不禁使他动心,他想用这种方式为新婚妻子献上一份大礼,让婚后的生活变得充裕一些。

其实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问题在于,这种决定的结果将关系到两个人甚至是一个家庭,因此这个决定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自己单方面做出,而要与新婚妻子商量之后才行。他没有想到,他的行为是对一个即将与他生活在一起的人的极大不尊重,同时又是使对方对自己也失去尊重的开始;他更没有想到,他的行为会被对方解读为:在未来的生活中他可能会总是自作主张并且不负责任。

如果他能深刻地反省自己,并给未婚妻一个清楚的解释,让对方知道自己感觉到的经济压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良好愿望,并从这件事中汲取教训,尤其是注意到对伴侣负有的责任,未婚妻是会谅解他的。

理财支招:

投资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而且投资股票的基本原则是用闲钱来投资,所谓的闲钱应该是5~10年不用的钱,所以文章中曹春林的投资方式是不恰当的。买房结婚的钱是生活的必需,也是当务之急,用这种急钱来投资,一是会影响生活质量,二是影响投资时的心态,容易急躁,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千万不能用急钱来炒股。

其次,炒股也不能借钱,它可能会对家庭财政造成致命的打击。股神巴菲特就一直忠告大家:“千万不要借钱炒股。”在此,我们也希望大家要量力而行。

故事二 炒股夫妻炒来炒去变“吵股”

■整理/本刊记者 王容

张大军和赵佳结婚12年,两人都是政府公务员,朝九晚五,规律而稳定。有着一个上小学的儿子、一只跟儿子同龄的京叭狗和一套不大不小的房子。

每个月发了工资,赵佳会仔细地分出家用、给老人的钱和儿子的教育基金,剩下的,全部存到银行里。赵佳跟张大军商量好了,再存一年,就可以买辆车接送儿子上学,不用天天挤公交车那么辛苦。

股市的高峰就像北京夏天的雷阵雨,毫无预兆就气势汹汹地来了。张大军跟赵佳商量了一番,第二天,取了8万块积蓄出来,正式入了市。

两人咨询了懂门道的朋友,又查了不少相关资料,谨慎出手,一来二去,赚了两万多,也总结出了一点经验,张大军的信心也跟着递增。

但是他没有想到,同时递增的,还有赵佳尝到甜头后的盲目自信。赵佳是个好强的人,家里大到财政小到日用品,她都要全权把关。1月,张大军看好一只股票有强劲的上升势头,准备吃进,可赵佳却想表现她的聪明,非要去买另一只黑马股。争来争去,张大军只得由了她,结果这匹黑马真的一黑到底。

自此,张大军决定不再听赵佳的建议,开始独立操作。今年2月份,他2.8元买了中国嘉陵,涨势稳定,但万万没想到,有一天打开账户一看,股票已被赵佳以3.5元的价格卖掉了。张大军冲到厨房质问赵佳,赵佳翻着锅铲,一副理所当然的口气:“股评家说的,这个股票有风险,怕你舍不得卖,我就偷偷先帮你卖了。”这一天两人大吵了一架,离婚的字眼也是脱口而出。

更没想到的是,自此中国嘉陵开始天天涨停,张大军气得一个星期没跟赵佳说一句话,干脆把账户甩到了赵佳床上:“你爱逞能就自己炒吧,账户给你,你自己换密码去,我眼不见心不烦!”

现在,股票成了家里的“禁忌”,买车钱赚得差不多了,但谁都不再提买车的事儿了。

点评:

在牛市之前,这其实是一个和睦的家庭。他们的和睦体现在对家庭的共同经营和理财观念的一致性,而妻子赵佳在家庭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

在一个家庭中某个人起着主导作用,如果这个人的主意经常被证明是对的,家庭的中心一定是以这个人为主,家庭格局自然形成。这个家庭的和睦也自然是以这样的格局实现的。

但是这样的格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其他人尤其是配决策。

其实男主人张大军已经采取了他们惯常的解决办法,一切都等事实来证明。如果丈夫希望自己的意见能得到重视,最好的办法是:开始在一些他有能力做的事情中证明自己,逐渐使对方重视自己的意见,在夫妻关系中建立一种新的平衡。

理财支招:

张大军夫妻的矛盾也是炒股夫妻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矛盾,即当夫妻对于股票的意见不一致时,该怎么办?我们建议不妨实行“炒股AA制”:即两个人在证券所各开一个账户,各炒各的。比如可以将资金一分为二,并规定一方有权不告诉对方买卖情况。夫妻双方平时可以交流,但互不干涉,到年终再公开评比和总结经验。如果二者的盈亏相似,那么可以继续下去;如果通过实践发现一方的水平明显很高,那么输的一方也容易接纳对方为主要的决策人,以后就有了合二为一的基础。

但同时也应看到,夫妻共同炒股,多增加了一个账户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的手续费,可能也会因为资金分散而错失良机。具体到每一个家庭来说,应根据经济能力及家庭实际状况来选择合适的炒股方式。

故事三 老公炒股是为了养情人

■整理/本刊记者 王容

从调查公司出来,方淑芬手上拿着丈夫刘军包养情人的种种证据,她怎么也想不到,丈夫竟然把婚姻的骗局隐藏在炒股的背后。

方淑芬和刘军已经结婚多年了,几年前,为人机灵的刘军干起了销售工作,经常出差,于是照顾整个家的重任都由方淑芬一肩撑起。

2006年春节,刘军提出要把家里的钱拿出去炒股,方淑芬拿了10万元出来交给丈夫。过了一个月,方淑芬听说丈夫已经赚了一万多块钱,对股市一无所知的她在开心之余,对丈夫产生了一份无条件的信任。

从2006年11月开始,方淑芬发现刘军出差越来越频繁,每周都要出差一两天,方淑芬多次问丈夫“最近股票又赚了多少钱”,刘军的回答总是:最近行情不好,股票都在跌,赚的钱都套进去了。方淑芬心里非常着急,屡次劝刘军赶紧收手,没想到每次都会换来丈夫的一顿埋怨:“你管好这个家就行了。我的事,我自己知道,你少瞎操心!”

但是,2007年6月,刘军本该“出差”的那天,一位朋友却悄悄地告诉方淑芬,她不仅看见了刘军,而且对方似乎有了新家。在联系丈夫无果的情况下,方淑芬请了调查公司来调查丈夫的行踪。调查公司查到了刘军的证券交易记录,发现他一年来已经在股市里赚了近30万元。精明的刘军利用股市波动的“价格差”,多次在高点卖掉股票,然后又趁回调时重新买入。这样在账目上,一只股票并没有赚到多少钱,顺利地骗过了妻子。就这样,刘军在每个月把工资全部交给妻子的情况下,用股票的收入包养了一个情人。

方淑芬本以为,赚了钱夫妻一起把家营造得更好,赔了,也是两人一起承担。却没想到,炒股炒出了个第三者。

点评:

炒股其实只是引爆问题的导火索,当婚姻中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时,可能危机早已经潜伏其中了。原因可能是当一方感觉正常,享受于正常的时候,忽视了另一方的不满;另一方也会因对方的感觉良好而压抑自己的不满,而用其他的方式比如婚外情来表达和宣泄。

当婚外情发生的时候,首先要问的不是第三者是谁,而是婚姻中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信任不是一劳永逸的道德约束,婚姻更不可能仅仅依靠信任就能使其牢固。更何况,信任需要建立在充分的了解和沟通之上,建立在彼此相爱的基础之上。

理财支招:

股民中男性炒股占了绝大多数,那么,妻子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不在自己丈夫身上发生呢?关键在于妻子得和丈夫保持同步,至少要对股票有点儿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定期察看股票账户。既然是用夫妻的共同财产投入股市,那么就得对自己的财产负责才行。

故事四 真后悔当初教儿子炒股

■整理/本刊记者 王小艾

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在天津某外贸公司上班的杜云,从去年开始,便让12岁的儿子学习炒股。

儿子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一些炒股的基本常识和操作方法,杜云说一遍他就能听懂。于是,在杜云的带领下,儿子将这些年的压岁钱和零花钱总共两万元全部投入了股市。

刚开始父子俩每天都对股票行情进行交流和探讨,杜云还很欣赏儿子小小年纪就这么有主见。但他没想到儿子很快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了。每天一回家,也不做作业,反而打开电脑查看股市行情。即使父母督促他做作业,他也会长时间地望着作业本发呆。

杜云和儿子的老师沟通了一下,老师说他在学校上课的积极性也明显下降,总显得心不在焉。杜云这才觉得教儿子炒股可能为时过早,已经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一天晚上,他和儿子商量,就此退出股市,一心搞好学习。但儿子却坚定地摇了摇头,坚持还要继续炒股。

杜云懊悔万分,但他却无法说服儿子。无奈之下,他将家里上网的宽带停了,想阻止儿子上网关注股票。但儿子却利用空余时间,偷偷跑到网吧,继续在网上炒股。

而且在儿子的带动下,他的一些同学也开始涉足股票市场。放学后,几个同学聚集到一起,共同研究股市行情。儿子也很享受伙伴们对自己的信任和崇拜,对炒股的热情更加高涨。

半个学期过去了,儿子的成绩由班级第17名下降到了28名。可他却丝毫不在意,甚至说学习不好又怎么样,我以后还可以做操盘手、做股市评论家呢。

面对在股市里越陷越深的儿子,杜云软硬兼施,用尽了办法,但儿子这个狂热的小股民已铁了心在股市里遨游了。

点评:

父亲培养孩子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具备了解和操作股票的理性思维能力以及足够成熟的心理能力,因此这个决定很草率。

从这里,我们要思考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当我们教育子女的时候,尤其是做出一个比较大的决定时,如何能够让这种教育方式更适合孩子呢?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做这个决定的目的,确定它真正对孩子有益处;其次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第三,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第四要慎重,当一个教育决定对孩子潜在的“弊”已经大于现在的“利”时,就应该尽快中断这个决策,并把中断的原因以及家长在其中所犯的错误告诉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理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理财支招:

小学生投资股市,这种经济表象的背后体现了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但是股票这种高风险、需要占据大量精力和时间的投资方式并不适合儿童。为了让孩子更加适应将来的社会,家长在平时教给孩子一些理财知识是应该的,尤其现在的孩子都有一笔不菲的零花钱。但是让孩子理财并不是让他亲自参与到股市中去,炒股是一种兼具投资和投机的理财方式,风险大,需要较好的心理素质,而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参与炒股显然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那么,如果想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可以采取哪些实用的方法呢?

孩子有了零花钱,可以选择银行理财产品、保险等风险较小的理财方式。而且,让孩子学习理财,一定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因为小孩子金钱意识太重,整天想着赚钱不是好事。

如果家长炒股,不妨给孩子开个账户和自己买一样的股票,但是却不能教他怎么操作,只是每隔一段时间把收益情况告诉他。家长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控制好节奏,不要让孩子着迷。而且,不要拿盈亏来教育他,而是给他灌输一种健康的理财观念。

故事五 养老金炒股,七旬老翁晕倒在交易厅

■整理/本刊记者 王容

田大爷退休十多年,退休金攒了十多万。一个老伴一个儿子一个闺女,每天散一次步下一盘棋吃一次降压药。

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每到周末,子女都拎着东西来给老两口做顿大餐,两个孙子也跟着过来,吵着让爷爷跟他们一起打游戏。

从4月初开始,社区里下棋的棋友越来越少,田大爷心里觉得奇怪,一打听,才知道平日里的老哥儿几个都已经投身股市了。田大爷再细问下去,才知道如今股市一片大好,几乎人人只赚不赔。田大爷看着身边朋友一个个都赚得红光满面,再也耐不住性子,把十几万的退休金都取了出来,开户回来才告诉老伴。老伴又惊又气,一个劲儿地埋怨,田大爷也不甘示弱,跟老伴夸下海口:冲现在这势头,过不多久就能赚一倍,到时候咱俩养老钱足够,也减轻了孩子负担,有什么不好?有什么不对?

老伴赶紧打电话给子女,让他们来给田大爷做思想工作。儿子对他说:“爸,不是不让您炒股,但是您贸然把所有存款都投进去,万一赔了,可怎么办啊?那些钱都是您这么多年攒的辛苦钱啊!”

田大爷转身就往屋里走,儿子忙拉住田大爷的胳膊:“爸,我不是这意思,您心脏不好血压又高,我们这不都是担心您吗?”

田大爷扫了儿子一眼,甩开他的手:“我看你不是心疼我,是心疼钱!”这句话扔出去,再也没人敢劝他了。

田大爷天天到证券交易所琢磨股市行情,步也不散了,棋也不下了,心情也随着股票的起落而起起伏伏。从5月30日开始,股票开始暴跌,眼见自己买的股票已开始回冲,可转眼又杀向跌停,田大爷坐不住了,起了床就冲向证券营业厅。老伴忙拉住他:“别去了,大热天的,让儿子去给你看看行不行?”田大爷心里着急,穿上鞋就往外走,待老伴拿出速效救心丸想给他揣兜里的时候,田大爷已经下了楼。

1000平方米的散户厅内大约聚集着200多位股民,虽然有空调,但温度也不低,而且空气污浊不堪。田大爷目不转睛地盯着股市大盘,突然从心口涌起一股强烈的悸动,眩晕和恶心随之而来,双目无神、头晕眼花、呼吸急促……一片漆黑之前,他的眼里都是那满盘的惨绿。

点评:

田大爷炒股,与其说为了赚钱,不如说是为了寻找精神寄托,因为他的棋友们全都去炒股了,如果他不炒,就会落单,也会跟老朋友们没有共同语言了。老人还有一份美好的愿望:为孩子们减轻负担,能再次承担起年轻时承担的经济责任,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动力!

老人如果觉得孩子对钱的重视大于自己,那可能说明他已经感受到了亲情的淡漠,感受到了危机。子女们需要做的是赶紧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疏忽了老人?与其关心老人的钱,不如关心老人的情感需要,并想办法满足他们的需要。当老人相信孩子的感情仍旧如以往那么浓时,他们才听得进去孩子们的建议,也才会相信孩子们是真的为他们好。

理财支招:

我们不建议老年人炒股,原因在于:

首先,股市起伏不定、暴涨暴跌,很容易对老年人心理造成强烈的冲击。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人最好不要炒股。建议老年股民每天炒股时最好量量血压,出门也要随身携带一些急救药。

其次,交易大厅人很多,通风条件差,老人或身体素质较差的人不宜久待。如果非要炒股,那么也建议老人们最好在家里通过网络炒股,一旦有什么意外,家人在身边也能及时照顾。

再次,老年人用退休金炒股,容易让生活失去保障。为此,我们建议老年人选择低风险、稳健的投资方式,比如买国债、平衡型基金以及保证年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或者国家推荐的债券基金,这些产品主要做新股申购,风险很小,年收益率也可以达到30%~40%。

最后,家有老人炒股的子女最好适当控制一下父母的账户,只让他拿一些小钱炒股,平时要尽量多关心他们,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调查综述

日前,深圳新闻网做了一次“夫妻炒股对家庭生活有影响吗”的问卷调查,截至本文刊登,共有2675位股民参与了本次问卷调查。本刊编辑部对这次调查进行分析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入市要有好心态

调查中,当问及“您炒股的心态怎么样”时,52.5%的人认为“不好,股票大跌我承受不了”,这个比例超过了一半;而在跌幅不大的情况下,有27.4%的人抱着“无所谓”的心态,选择“非常好”的只有2.5%,这显然是个非常小的比例。当被问及“当您因为炒股情绪低落或烦躁不安的时候怎么办”时,有12.54%的人“容易和爱人吵架”。由此可见,大多数股民没有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心理承受能力其实是不及格的。

在被问及“炒股的资金来源是什么”时,49.03%的回答是“两个人的收入和家里的积蓄”,这个比例是很危险的,一旦股票亏了就很容易影响家庭生活,矛盾很可能在股票大跌的情况下无法避免地产生。

炒股,其实炒的不仅是技巧,还有心态。股民入市要有好心态,不能一冲动就拿婚姻说事。遇到困难和分歧,夫妻或家人之间应该充分沟通、冷静处理。如果炒股使用的是夫妻共同财产,那么决策应该由双方共同来商定,盈亏由双方共同负担。炒股是风险投资,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因为炒股影响夫妻感情,影响和家人之间的关系。

别把炒股当作家庭生活的全部

炒股学习小结篇3

股奴病状一:私募集资,“玩的就是心跳”

病状

为了炒股而炒股,把炒股当做勇敢者的游戏,不但自己全情投入,还积极笼络周围的亲戚朋友一起“致富”。网络收藏夹里全是投资网站,上班看股指,下班看分析,俨然真正的职业炒家。

病例

“2001年,我买了20万元的股票,谁知道一套就是5年。现在终于遇到了牛市,仅仅解套怎么够补偿损失呢?”陈辉是某投资公司的财务总监,正因为是业内人士,他对股票显得更加狂热。

进入2007年,股指不断更新,陈辉的血液沸腾起来,“乱世出英雄,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很想在股市沉浮中大干一场的他看着手头的百来万元,仍觉得不过瘾。正好陈辉身边有不少同事朋友想进入股市,向他咨询该买哪只股票,他心里一动,“不如你们把钱交给我来打理吧!”

他定下两种集资方式:第一种,赚了的钱他拿3成,赔了的话对方吃进;第二种,赚了的钱对半分,赔了的话他埋单。

不到3个月,他就集资500万元。每天拿着500万元在股市里冲浪,陈辉觉得自己找到了梦寐以求、刺激无比的生活,但也快被接二连三的电话给烦死了,“这些人都拿这些钱当命根子,交给我后,哪怕股市跌了一点点就问个不停。”

这500万元的前途,谁能说得准?而陈辉的前途也没人能说得准,万一赔了谁来负责?

诊断报告

打开网络搜索,输入“代人炒股”,各种诈骗、纠纷事件扑面而来。以小陈为代表的这些人全都一不小心变成了十足的“股奴”,每天看盘、分析K线,到处打听所谓的“内幕消息”,股市的跌宕完全左右了他们全部的心情线。一些新股民很少认真学习和研究股市,自以为精明地拿出毕生的积蓄交给“懂行”的人来打理。殊不知,股票本就是风险投资,不论是“代人炒股”还是“托人炒股”都为社会的不和谐与家庭的不安定埋下了隐患。

而对于“代人理财”的“高级”老股民来说,炒股没有错,玩心跳也无可非议,但自以为是巴菲特就不对了。违规操作不说,还利用他人的求利心态玩刺激,你真的能负起责任吗?

股奴病状二:刷卡退保,卖房押车,“富贵就是险中求”

病状

胆大心大,把炒股当。为炒股不惜运用各种非常规手段套取资金。马桶边放着股票期刊,电视固定在经济频道 深信牛市能带来巨大回报,投入全副身家。

病例

五一大假刚过,黄叶就收到一大堆信用卡账单与保险公司的通知,账单上赫然醒目的数字让黄叶的心一阵发紧。迅速打开电脑,看了一会K线图,黄叶在心里不断安慰着自己:“再忍一下!很快就能解脱了!”仅仅几分钟后,几个银行又打来电话:“黄小姐,你的信用卡账单已经到期!”

黄叶是某广告公司的一名策划师。去年底,她在朋友的劝说下进入股市,不到半年居然赚了两倍,备受鼓舞的她决定加仓。因为积蓄不多,急不可耐的黄叶瞒着家人退掉了3万多元的保险,同时花掉近千元手续费将4张信用卡到地下POS机全部变现透支。筹集到资金的黄叶一口气将8万多元钱全部投入股市。

此后不久,黄叶觉得这点钱不够刺激。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她把前年刚买的新房子和一辆QQ车用40万元的价格卖掉,再次大举杀人股市。“我已经是徒手一搏,半年就收手!我只能成功!”

几个月下来,黄叶已经赚了十几万元,但是她心里仍然有一本账:自己卖掉的房子这几个月也升值了不少,算下来卖房炒股似乎并不合算…

诊断报告

据某门户网站一份股民调查显示,85%新股民的炒股资金来源是存款,14%的人运用了借贷抵押。同时,他们投身股市的理由极其相似――现在只要进股市就肯定能挖到金矿。

对此,有专家认为:新股民缺乏风险意识,缺乏基本的证券知识。全民炒股已经变成了全民投机,这绝不是一个值得兴奋的现状。股市决不可能创造人人都是股神的奇迹,赚了钱的股民要学会“该收手时就收手”。若陷入赌徒心理,不惜全身而进,操作稍有不慎,很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股奴病状三:办公室炒股,“赔了江山也不惜”

病状

投资不大,心思却重。交易日里24小时都挂念着指数走势,只要听到“股票”二字立即眼睛发亮,呼吸急促。

病例

股市的“赚钱效应”使一些上班族从早上到下午都盯着股市,只趁休盘后才抽出时间工作。这种“人在办公室、心在股市”的状态让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股民梁锐就是其一。

梁锐在某建筑公司工作,去年年底殷市的赚钱诱惑,加上在证券营业部工作的同学的劝说,他开了户,“我投了2万元,到现在5个月就翻番了!”

“我们办公室5个人现在都是股民。”梁锐说,他们办公室的人是从去年6月份开始关注股市的,刚开始只有一个人炒,后来同事买的一只股票翻了两倍后,办公室其他人忍不住跟进。

“可是五一之后,我们部门经理把公司的网络端口屏蔽了。这叫什么事啊?给那么点工资还限制我炒股,与其每天心不在焉地坐在办公室,还不如干脆出来趁时机好做个专业股民。我正在写辞职报告,下周就不干了!”

梁锐以前工作特别出色,自从开始炒股后,每天工作、吃饭都离不开股票,每个月发了工资就补仓,工作也因此频频出错,几次被上司批评。可是对在大盘面前凝神屏气的粱锐而言,一切建议与提醒根本如同耳旁风,朦胧模糊可有可无。

诊断报告

在白领中流传一个说法:经理们的单间办公室是“大户室”,外边的办公室隔间则是“散户厅”。同事之间多用MSN聊行情,群聊工具则使办公室炒股族如同身处散户大厅。不少单位于近期专门开会,禁止员工在上班时间炒股,但效果并不明显。

对白领们来说,在飘红的股市中,量力而为玩几把并无不妥,最忌讳的是错误地理解了风险投资的意义,把副业当主业。利用工作时间炒股或辞职炒股,账面上或许能有短暂的进账,一旦遭遇挫折,事业、投资两头受窘,可谓得不偿失。

股奴病状四:学生炒股,“发财要趁早”

病状

年龄不大,学历较高,经验不足,胆子比谁都大。擅长孤注一掷、急功近利等招数。

病例

某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刘亮(化名)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四处找工作,反而熟练地操作着两台电脑。“找工作?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找到什么赚钱的工作?除了股市。”

刘亮本是一名普通的工科学生,如果不是因为这场牛市的到来,可能他现在已经在一家单位做起了实习生。“去年8月份开始接触股票,当时我爸给了我6000元,炒了一个假期,大概亏了1000元。赌徒心态让我把学费、生活费全部押进去炒,结果去年10月份左右,亏得差不多只剩下学费。”后来,他把自己关在宿舍,每天花六七个小时分析股票,最后终于扭亏为盈,现在他甚至开始帮其他同学打理股票。

据了解,虽然炒股并不是刘亮不找工作的唯一原因,但他多门功课不及格却是事实。

诊断报告

2007年4月25日,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马春辉公布一份专门针对在校学生是否已经成为股民基民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大一有近10%的学生已经投身股市,大四学生中股民所占比例已近80%。

炒股学习小结篇4

笔者根据20多年的股票投资理财实践与跟踪研究,总结分析了中国普通股民的十大死穴。

死穴之一:喜欢天天看盘

许多股民买了一只股票后,心里总是牵挂着,恨不得时时刻刻盯着走势图看。有的人甚至把手机也下载一个股票软件,上班也看,走路也看,生怕漏过了什么。其实,股票的走势分时图是充满欺骗性的,笔者长期跟踪调查发现,无论是在牛市还是熊市,那些每天都看盘的股民亏损一般都很严重。

解穴窍门:只要不是时时看盘就难以勾引人性内心的贪婪和恐惧,就不易让你做出错误的行为决策。要学会做一个长期股票投资者,不要被短期股价走势牵着鼻子走。平时少看盘,无论是在牛市还是熊市,坚定的长期投资者3个月看一次盘已经足够了。

死穴之二:喜欢炒短线

所有亏钱股民大都有一个特点,抱着投机、短炒、捞一把的赌徒心态进股市。这些股民满脑子想得是一买入就会涨,涨了就卖掉,但结果常常是相反。他们一买入,股价往往就开始下调,被套住,割肉……就在这样反复中本金越来越少。

解穴窍门:这是一种典型的赌徒心理,也是一种最后总是亏钱的心理。可能侥幸投机成功了9次,但只需1次就可以连本带利赔进去。还是老老实实学会做一名长期股票投资者更为靠谱。

死穴之三:热衷靠小道消息交易

这一点在中国股民身上尤其突出,等小道内幕消息传到你这里,等你投入资金买进去时,你很可能就是高位接盘垫底者,只能陷入漫长的套牢中。

解穴窍门:巴菲特曾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想在股市早点破产,你就去打听小道消息炒股吧。”对于市面上的任何小道、内幕信息,笔者给大家的建议是“三不”宗旨:不看、不听、不信。苍蝇不叮没缝的蛋。

死穴之四:相信免费信息

这是很多中国散户股民在股市亏钱致命的劣根。很多股民通过网上或者媒体上获得免费信息后,真的去照着做,最后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只能自认倒霉。事实上,即使花几万元买来的炒股软件、炒股秘诀都不一定能让你赚到钱。免费的东西常常代价是最昂贵的。

解穴窍门:任何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把你可能在股市因为听免费信息而导致亏损的资金,用在学习专业知识上。

死穴之五:患得患失

这也是很多股民在股市亏钱的一个核心原因:在股价的起伏波动中失去信心,最后自己放弃了自己。特别是在熊市中,很多股民的人性迷失了。于是一错再错,总是做反。

解穴窍门:进股市前一定要先修心。要多看一些哲学方面的书籍,明白事物的规律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股票涨就是跌的源头,而跌是涨的种子。

死穴之六:过分迷信高手

大部分股民由于属于业余股民,不懂股市的游戏规则,于是迷信一些专家学者炒股高手。其实,无论专家还是学者,都不会承担任何误导公众的后果。至于短线技术炒股高手,在牛市可能顺风顺水,一旦到熊市,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解穴窍门:股市里唯一不变的规律是变。股市本无技术可言,依靠技术炒股迟早会让你在熊市倾家荡产。最好的方法是找一个创立了经过市场反复检验能创造价值的独立的投资门派、投资理念、投资盈利模式的真正的实战高手,向其学习“渔”而不是简单地要“鱼”。

死穴之七:经常止损割肉

止损是股市里一句最真实的谎言,把炒股者裸的赌性暴露无遗。但正是这个谎言却令很多股民非常信奉。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股民只会是越止越损。一个很简单的原理:如果你规定买入一只股票后亏5%止损,就意味着你的本金已经亏损了5个点,那么,再买下一只股票即使涨了5个点,你连保本都达不到。但你能保证下一次买的股票就一定不会继续跌,不会又要止损吗?

解穴窍门:止损只是针对短期投机炒股的赌徒,对于长期的股票投资者来说,是不存在止损这个词的,只有止盈。原理很简单:对于好股票,既然现价都敢买,为什么跌了5个点10个点20个点了却要卖?应该是越跌越有投资价值才对。

死穴之八:总是跌了就死扛

很多股民买入一只股票后,如果跌了,就死扛,声称“死了都不卖”。结果这种死扛可能要一直扛到“死”了。

解穴窍门:学会运用股票的涨跌起伏周期这一特点来操作——逢低买入,等到股价反弹到买入价位时,相比其他死扛不动的股民,我们已经可以提前实现盈利了。

死穴之九:用现在的眼光看未来

这是一个让很多股民损失惨重的错误理念。经常有很多股民到今天还在问笔者,招商银行、万科、贵州茅台能买吗?在股市,买股票就是买未来。很多现在好的股票未来不一定会好,而很多现在看起来很差、股价很低、业绩平平的股票,可能在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重组、并购等变化下,变成了优质股票。

解穴窍门:正确的做法是要用未来的眼光来看现在,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不要买已经透支的股票。当然,也不要害怕已经出现困难的股票有问题。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每一个要进股市和正在股市的普通股民要静下来思考和学习。

死穴之十:不相信以上九大死穴者

一些心浮气躁、狂妄自大、自作聪明的股民根本不会有耐心看完这10大死穴,不会觉得对自己有什么帮助。有的会觉得这些道理谁都懂,这些都是空的、虚的,还不如告诉他买哪一只股票能赚钱实在。

炒股学习小结篇5

炒股神童,豪赚千万

杨超发现儿子杨志斌对股票有特别的兴趣是一次意外。2008年7月12日,他带着11岁的儿子到股票交易所买卖股票,杨志斌的眼睛一眨不眨地停留在不断刷新的交易大屏幕上,突然他兴奋地对父亲说:“南方高科明天一定会涨!”杨超对儿子的话不以为然,但第二天,南方高科真的涨停了,他很后悔没有听儿子的话。7月14日,杨超再次带着杨志斌到股票交易厅,这次他故意询问儿子,杨志斌真的建议他购买三支股票。第二天,三支股票虽然没有涨停,但涨幅都在3%以上。杨志斌接连预测正确,让杨超异常兴奋,在他看来,儿子在炒股上一定有天赋。但他怎么也想不到,杨志斌不过是正好认识那几支股票的名字,随便说说而已。

随后一段时间,杨超经常带着杨志斌到股票交易所,在杨志斌的“建议”下,杨超赚多亏少。“爸爸,我也想炒股!”看着稚嫩的杨志斌,杨超觉得让儿子学学炒股也不是坏事,既可以培养他的理财观念,也能让他尽早接触一些股票知识,说不定还能培养出一代股神呢!杨超当即和妻子何芳商量此事,经济学专业毕业的何芳也很赞同杨超的想法,但考虑到儿子还小,应该采取一种更为简单的方法。经过再三思考,杨超决定采取虚拟炒股的方式。

所谓虚拟炒股,就是杨超充当庄家,发行股票,杨志斌用虚拟币购买。为了鼓励杨志斌的炒股热情,杨超还答应儿子在抛售股票时按照1000:1的比例把虚拟币换成真实的货币。父子俩当真签署了一份协议,母亲何芳当公证人,并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杨超并不急于让儿子炒股,而是先让他学习一些炒股方面的知识,“涨停”、“跌停”、“清仓”……这些股票专业术语让杨志斌如痴如醉,每天回到家里,他就缠着杨超讲给他听。有一次,老师抓住杨志斌在课堂上看股票书籍。杨超被叫到学校,他却认为老师小题大做,既然其他学生可以学绘画和音乐,儿子学习股票知识也算是兴趣爱好。有了父亲的支持,杨志斌之后几次被老师抓住,都不以为然。

由于过度痴迷于炒股知识,有一次,杨志斌在公交车上看得太入迷竟然忘了下车,直到车子进了总站,杨志斌才发现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晚上十二点,父母总算找到了他。何芳和杨超第一次有了分歧,何芳责怪杨超的做法差点弄丢儿子,而杨超认为自己的做法并没有什么错。

为了证明自己没有错,杨超开始让杨志斌炒股。杨志斌用10000元虚拟币购买了一支股票,第二天股票上涨了6%,随后几天,杨超一直让股票处于涨停的阶段,不到10天股票就涨了一倍。看到自己的股票迅速升值,杨志斌非常兴奋。接着他再次购买了其他三支股票。虽然杨超鼓励儿子炒股,但他没有放松对儿子学习的监管。看到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里前十名,何芳也就没话可说了。

为了让杨志斌领略股市的残酷性,在股票涨到10万元后,杨超就让股票一路下跌。那段时间,杨志斌情绪十分低落。杨超趁机告诉他,如果不掌握多方面的信息,很可能遭遇风险。第二天,杨超发现儿子不见了,他以为儿子遭受不了股票下跌的打击藏了起来,结果发现儿子一个人跑到股票交易所,向别人讨教哪些因素可能造成股票价格下跌。杨超惊讶地发现儿子的笔记本上记录了股票涨跌的几大因素:企业资产重组、财务报表、披露不良信贷……杨志斌在炒股上表现出来的“天才”让他更加肯定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之后,杨超不时向杨志斌披露一些“企业”信息,杨志斌根据这些信息确定股票第二天的涨跌情况。由于杨志斌“消息灵通”,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他购买的股票从三家企业上升到了八家,“资产”更是达到了4000万。随着“财富”的不断增加,杨志斌飘飘然起来,他成为同学眼中的“炒股神童”,甚至上台讲述“炒股”经历。

一方面,杨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儿子接触股票,培养他的理财意识,另一方面,他也担忧由此给儿子造成不良影响,为此,他不止一次和杨志斌谈心,“你应该正确对待财富,切不可因为炒股‘赚了’钱就沾沾自喜,更不能因此荒废了学业。”表面上,杨志斌点头答应,背地里却认为,自己现在可以赚那么多钱,只要能掌握企业信息,将来一定能够在真正的股市上稳赚不赔,成为股神。

惨遭抢劫,心态扭曲

2010年12月4日,杨超再次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原来当天上课的时候,老师将正在玩手机游戏的杨志斌抓个正着。杨志斌坦诚手机是他花4000元买的,老师批评杨超给儿子买这么贵的手机,对他的学习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助长拜金主义。当天晚上,何芳和杨超再起矛盾,直指杨超按股票金额1000:1的比例给付现金的做法不妥。在过去一年里,杨志斌通过抛售股票的方式得到了不下万元的现金。当初出于激励给儿子一些现金,却被儿子偷偷拿来买了手机,这让杨超后悔不迭,他马上“冻结”了儿子的银行存款。

随后一段时间,杨超不但控制儿子花钱,还刻意让杨志斌的股票从4000万缩水到3000万。郁闷的杨志斌想尽办法打听“企业内幕”,但杨超缄口不言,还提醒杨志斌所谓的内幕消息不过是企业出来糊弄股民的。为了尽量“减少损失”, 杨志斌赶紧抛售了2000万股票,获得2万元现金。考虑到银行存折在自己手里,杨超把钱打入了儿子的银行账户,他哪里想到,杨超悄悄用银行卡从ATM机上取走了1万元。

拿到钱后,杨志斌以报名参加冬季训练营为名摆脱父母来到深圳,联系了网友廖一幕。由于两人只是白天见面,廖一幕的父母都非常忙,丝毫没有觉察杨志斌的到来。之后几天,杨志斌带着廖一幕到网吧玩,还大方地给廖一幕购买了手机,以便随时联系。廖一幕好奇地问杨志斌哪里来的钱,杨志斌得意地说钱是他炒股赚来的,廖一幕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久,廖一幕把一个叫刘汉澜的同学介绍给了杨志斌,杨志斌当即和他认了兄弟。三人到网吧玩了一个上午,中午刘汉澜提议到一家大排档吃饭,几杯酒下肚,杨志斌就晕了。五个小时后杨志斌苏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一家旅店里,身上的银行卡已经不见了。直到这时,杨志斌才意识到被劫财了,他拨打廖一幕的电话,处于关机状态。

就在杨志斌不知所措时,他身在广州的父母也乱了套。他们在儿子离开后的第二天到冬季训练营了解情况,发现儿子根本没有报名,随后又发现账户里少了1万元。他们到处张贴寻人启事,没有任何消息。就在两人几乎绝望时,杨志斌主动打电话回来了。看到儿子,杨志斌狠狠地抽了他一个耳光。“你有什么权利干涉我花自己的钱?”儿子的话刺痛了杨超,何芳也站在杨志斌这边:“要不是你当初自以为是,儿子会出现如今的情况吗?”杨超倔强地认为自己并没有错,即使有错也只是没有看管好儿子的银行卡。第二天,杨超重新设置了密码,至于炒股所得的钱,他答应除了日常“有理由的正当开支”外,其余的作为杨志斌将来读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

为了获得钱,杨志斌在“有正当的理由”上做文章,他先是说班里同学过生日拿了300元,接着以购买辅导资料领取400元。2011年3月2日,杨志斌把一份参加奥数培训的通知单交给父母――培训费是1200元。杨超不假思索地给了钱,他哪里会想到,培训单是杨志斌自己伪造的。这么轻松拿到钱,杨志斌胆子越来越大,相继编造了学校组织旅游、参加书法培训班等理由,骗到3000元。

就在杨志斌想着办法从父亲手里拿钱时,他在网络上找到了发泄方式――炫富。他把自己杜撰成炒股高手,声称在过去五年里,让1万元变成4000万。很快,杨志斌周围聚集了不少粉丝,一些人还主动请教他炒股方面的技巧。杨志斌杜撰自己开的是价值200万的本田跑车,住的是500万的别墅,“为了安全,我请了两个保镖,所以觊觎我财产的人最好想清楚。”杨志斌陶醉在炫富的兴奋中,每天他都会上网,查看网友的评论。

可他的炫富还是被发现了,杨超劈头呵斥:“如果你真有本事,你就给我赚一栋别墅来看看!”“如果你给我1万元,我保证一年时间就把它变为10万元!”为了让儿子见识一下真正的股市风云,杨超答应了,他给杨志斌开了一个炒股账户,并存入1万元。

炒股失败,精神崩溃

信心满满的杨志斌很快购买了三支股票,可第二天三支股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我说过吧,不要太自信!”杨超的挖苦让杨志斌无言以对。更大的打击是,在随后一个星期里,杨志斌的股票缩水了20%。杨超建议他抛售减少损失,杨志斌却固执地认为在未来几天会反弹,但让杨志斌失望的是,股票一直下跌,他不得不以7000元抛售了股票。

第一次炒股就损失了3000元,让杨志斌很是沮丧。第二次出手前,他认真研究了两支股票,把7000元投了进去。虽然股票交易厅离杨志斌的学校不远,但要上课,杨志斌很难掌握股票瞬息变化的情况。为了不“重蹈覆辙”,他不是称病请假,就是以家里有急事为由提前离校钻进交易厅。由于把大量时间用在炒股上,杨志斌的成绩急剧下滑,杨超再次被“请”到学校。恼羞成怒的杨超责令儿子抛售全部股票,而杨志斌却以股票正处于“牛市”拒绝了。杨超根据开户时的账号和密码,进入网络交易大厅,把杨志斌的股票全部抛售了,然后将钱转入自己的账户。

和杨志斌预计的一样,随后一个星期,他的股票上涨了30%,他决定抛售后再觅新股,直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股票全部被人抛售,资金不翼而飞。杨超坦言这是他做的,杨志斌瞪大眼睛看着父亲:“你有什么权利抛售我的股票?凭什么把我的资金转入你的账户?你这是窃取!”杨超只是冷冷地说:“游戏提前结束了,你应该把精力全部放在学习上,或许我当初的决定就是错误的。”

自己的执着在父亲看来不过是一场游戏,这让杨志斌变得仇恨起来。当天晚上,他到网上向网友发泄对父亲的不满,一些人劝他别太认真,也有一些网友认为杨超的做法有些过分,“他没有权利动用你的财产,你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讨要炒股费!”“如果告他,就要把事情搞大,不仅要他还这笔钱,之前他欠你的‘炒股费’也要还上。”网友们的出谋划策给了杨志斌信心,他找出之前和父亲签订的炒股协议,按照协议,他可以领到将近2万元。杨志斌从网上下载了书,还把“赔偿”金额从2万元改成了虚拟的股票价格1000万,然后通过邮寄的方式把书寄到了广州越秀区法院。

闹剧式的书很快被法院退了回来。知晓儿子归还“欠款”, 杨超和何芳惊得面面相觑。杨超和儿子谈心,杨志斌强硬地认为父亲应该履行当初的约定。看到无法说服儿子,杨超决定让他先静下来,然后找机会再和他谈。杨超怎么也没有想到,儿子的心态已经扭曲,完全钻进了父亲应该还钱的死胡同。他找母亲评理,何芳未置可否。

第二天,杨超和何芳起床后发现杨志斌躲在厕所喃喃自语,“他们为什么不还钱?他们为什么不还钱?”两人马上把他送到医院,经检查发现他的精神出现了障碍。医生建议采取心理疗法。夫妻俩又把儿子送到一家心理咨询室,专家在了解详细经过后,给杨志斌制定了为期三个月的疗程。随后专家告诉杨超和何芳,现代的家长倾向于培养孩子的理财技能,这样很容易养成孩子的拜金主义和炫富心理。

杨超陷入了沉思。如果不是片面理解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就是掌握一种理财知识,如果不是当初的一时兴起签订“炒股协议”,如果在儿子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终止,就不会出现现在的状况。杨超和何芳主动向儿子道歉,答应会把“欠”他的钱全部还给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超说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借此给儿子一个诚信教育。杨志斌接受了父亲的道歉。让杨超和何芳稍稍宽慰的是,儿子只是轻微的精神障碍,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已经大为好转。

如何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是很多父母颇为头痛的问题。过去只有简单的“瓷罐储蓄”的理财方式,而现代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流行让孩子接触某种理财产品,从而不输在理财的起跑线上。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杨超和何芳的经历无疑给执迷于希望孩子尽早接触成人世界的资源和信息,从而提早成才的家长以警示。杨超与其让孩子参与购买理财产品,还不如培养他制定自己的花钱计划,特别是解决钱不够花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只有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和财富观,培养合理消费的习惯,才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责编/方)

炒股学习小结篇6

关键词:炒股热;大学生;价值观

近期,我国股市遇到了自上市以来最大的危机,很多人都倾家荡产,这部分人中,就包含着很多学生。大学生炒股表明人们的理财意识提高了,也说明我国经济市场的活跃程度也进一步提高。但是,股市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也特别大,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很多人都要因为炒股跳楼自杀,我们要结合大学生炒股的现状,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防止惨剧的发生。

1.大学生“炒股热”的原因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有一段时期金钱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社会道德沦丧,不可否认,市场化的发展对于人们金钱观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虽然我们一直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念,但是现代社会对于金钱的认识往往有失偏颇。大学生炒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股市制造了很多一夜暴富的神话,对于金钱的渴望和对于独立经济地位的追求使大学生走上了炒股的道路;其次,整个社会环境都对炒股十分地热衷,身在社会的大学生必然会受到影响,在家庭方面,很多大学生的父母就是资深股民,孩子在这种环境长大,自然就会对炒股产生一定的兴趣;最后, 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人才的个人能力,对于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要求没那么高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的能力培养,炒股是锻炼大学生个人能力的有效手段,基于这一目的,很多大学生开始培养自己的市场观念和理财能力,进行炒股。[1]

2.大学生炒股造成的影响分析

股市不是一个百分百盈利的场所,炒股也不是稳赚不赔的金饭碗,有收益的同时还有着巨大的风险,就像我国今年发生的股市崩盘。对于大学生来说,其信息渠道和自身能力都十分不足,风险主要包括学业风险、资金风险、心理风险、人际风险等。

这些问题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极大的影响。当炒股顺利,甚至赚了很多钱的时候,大学生必然会受到周围同学的羡慕和老师、家长的肯定。学生每天都要分析股市,必然会影响学习成绩,一方面得到了肯定,一方面受到了挫败,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渲染读书无用论。更重要的影响是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们都有实现自身的价值的心理需求,当炒股赚钱这一现象受到追捧的时候,大学生很容易就会转变理想,把赚钱当成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2]

在炒股产生巨大的损失之后,大学生往往面临着各方面的指责,学业、家庭等各方面的问题在炒股失败这一巨大的挫败之后无限地放大,通常在短时间内就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发生一系列的悲剧。避免痛苦是人们的基本心理机制,面对这一巨大损失,通常会进行矛盾的转移,在价值观上的体现是要么更加重视金钱,要么把责任全怪罪到对金钱的追求上,或者是对自己产生了全面的否定。

3.如何积极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对于学生的“炒股热”现象,我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也没有必要进行打压,打压也是打压不住的。这是一种社会趋势,如果我们善加利用,就能帮助大学生较早地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理财观念,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技能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理财教育,对于有理财方面兴趣的学生,我们可以善加引导,教育大学生不要急功近利,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安全永远比投资收益更加重要。我们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利用大学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进行炒股的时候能够有效规避风险。

另外,还要开设心理方面的课程,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建设,在遭遇股市风险后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这需要校方对学生的炒股信息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及时进行疏导,防止悲惨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在近期股市大崩盘这一特殊时期。

大学生对于金钱的追求与社会倡导是分不开的,当今有很多人都把实现自身当成了对于金钱的追求,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我们要认识到高校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重要作用,弱化校园的功利主义气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倡导正确的成功观,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教导学生一方面的成功不代表其他方面的成功,一方面的失败也不是人生的终点。评价体系的完善也是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建立的主要途径。

每个人都会经历高峰与低谷,最终都要面临金钱与理想的抉择,大学生也是一样。我们重视大学生炒股热无非出于两点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储备,另一方面是大学生思想还没成熟,这一时期正是其思想成型的时候。高校教育对人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要把握住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大学生培养成三观正确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武 博.如何看待大学生炒股[J].学习月刊,2007(14):102―103.

[2]陈 渠.浅析股市进入校园的利与弊[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03):65―66.

炒股学习小结篇7

人生处处充满意外,我们必须像练习走钢丝一样,带着微笑、抬头挺胸,若是不慎掉落,就重新再站起来,当我们不再在意“意外”,不再在意“掉落”。我们就可以走得比别人稳。

在生活中,大家都懂得一步一步来。比如大多数人都是读了6年小学、6年中学、4年本科,花了16年的时间,花了10-20万元的代价后,才有资本去找工作;而找的工作基本上是月工资1000-3000元罢了。

在股市呢,个个都想走捷径,个个都想不花什么代价就能赚钱,持续的赚钱!世上真的有这么好的事情吗?最少我没有见过。

读小学、中学时,父母不计成本,多花钱也要让子女读最好的学校,尽力争取考上名牌大学,这样毕业后,竞争力就强。在生活中,大家都懂得一步一步来,不能急。明明知道读小学、中学和大学,是只有投入(花钱),没有产出(收入)的。可是大家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必须的;所以很乐意先付出16年、花费10多万元,然后再慢慢回收。因为这方法是对的,所以,只要你努力了,一般人生之路都走得比较顺。

在股市,大多数人是急功近利的,一开户,就投入资金,以为自己是天才,是必赚的。这本身就违背了事物的规律:循序渐进。

你想一想,为了一个千元月工资的工作,许多人都要准备、努力了16年;在股市赚钱这么高难度的工作,你却不用花时间?不用花金钱就能学会?

有人说,我等2-3年后牛市来了再炒股。可以啊,2-3年后,中国应该有股指期货了,那时的牛市和06-07年的牛市不一样了,应该像国外成熟市场的牛市,也是大多数人亏钱,少数人赚钱的。

中国有1.4亿个股票账户,意味着有7000万人在炒股。7000万人的博弈啊,凭什么胜出?除了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探索之外,别无它法!

如果你真的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炒股,可以这样玩:第一年投入5000元,不断地试、练。1年后,还有5000元以上,还超过了大盘,说明你可以加钱了,可以加到1-377元。第2年再玩一年,本金不亏,还超过了大盘,说明你可以追加资金到5-10万元了。

假如你亏了本金,假如你没有跑赢大盘,就不该加钱。这样练(试)了10年,你就明白自己适不适合炒股了。这样玩,你亏钱不会太多的,比如第一年你亏了,第2年补足5000元再玩一年。

你追加投入的条件是当年本金不亏,还要跑赢大盘。这两条都达到了,才能追加投入。这方法有点像战争年代:你当班长打胜仗了,升到排长;再打胜仗,升连长……打了败仗不能升官。

炒股学习小结篇8

整理/曾村

离婚之后,我才发现前夫一直用我们当年做生意的钱偷偷炒股,竟然赚了43万!我怎么做才能把钱要回来呢?

白手起家,八年奋斗,

我们终于有了一定的积蓄

8年前,我和栾海英热恋的时候,虽然偶尔会听到“炒股”这个词,但对一个月只有500元收入的我来说,那只是天方夜谭。

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因为喜欢化妆品行业,一门心思要开一家自己的店,我在一个大型商场当售货员,一边上班攒钱,一边学习经营。

栾海英在我的柜台前转了一圈又一圈,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我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不是来买东西的。那些给女朋友买化妆品的男孩常常站在我面前,颐气指使:“哎,这种,就是广告上最火的,给我包一套。”而栾海英只看不买以及那真诚的羞涩都在表明,他喜欢我。他托老乡转的那句话:“你的眉目间有一种向上的力量”打动了我,未曾交谈,他却能够读懂我,我想他一定是可以与我同甘共苦的人。

我们恋爱了,当时在一家私企工作的他,每天都骑一个半小时自行车来看我。

我租住的房子很小,只能容下一张床,一张桌,一罐煤气和一个单体灶具。我压缩所有的生活开支,为了攒够5000元钱租一个摊位,开始我的生意。做售货员只需上半天班,剩下的时间我都用来打听各个市场的摊位行情。我已经看好了妇幼批发市场的一个小摊位,在10年前的石家庄,我只需要5000元就可以启动我的小生意。

栾海英刚参加工作收入不高,不能从经济上帮我,他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每天从家里带来一大堆好吃的。

那5000元钱我整整积攒了两年,当我终于拿到我的租用合同时,高兴得差点流泪。

进货、理货,这些工作对我还是陌生的。我拿出在商场练就的与顾客沟通的技巧,加上发自内心的热情,把小小的摊位布置得温馨醒目,吸引了许多顾客。

我的摊位越租越大,后来,开起了专卖店,栾海英也辞职成了我的得力助手。我主管前台,他在后边理货,生意虽比不得那些大公司日进斗金,却也红红火火。

1999年,我们结了婚,我们都相信,凭着我们的劳动,未来会更好。2002年,我们买了房,生活水平有了更大提高,在银行有了6位数的存款。

2000年,我们有了可爱的儿子,我决定在儿子3岁之前,自己照顾孩子,生意基本上都交给丈夫打理。

他瞒着我炒股,没挣多少钱,

却炒走了感情

据心理专家讲,女人长期留守在家容易失掉自信心,可我觉得生育孩子是女人的必经之路啊。

我的生活半径开始局限于楼下的那片草坪。小区里有很多和我一样带孩子的年轻妈妈,开始,我们只是聊孩子,那一天,忘了谁开的头,大家聊起了炒股。

我知道许多人都在炒股,但我总觉得那是投机,和我的本性不符。

但栾海英却对股票很有兴趣,他尝试着投进去5万元。当时我的态度很轻松,拿着那5万元赚赚赔赔,权当他是消遣。每天专卖店打烊,他回到家就守着电脑研究行情。他玩短线,几乎是第一天买,第二天卖,赚了,哪怕是千元,也会高兴得叫上我和儿子去饭店吃一顿;可如果赔了,即使是区区百元,他也会一晚上阴沉着脸,对儿子没有耐心,对我更是大呼小叫。

那段日子,不用看报纸、电视,从他的脸上,我可以准确地判断出股指是起是落。看着他每天变化不定的表情,我心里泛起从未有过的惶恐。

没多久,“熊市”迎面而来,这回可把他套惨了,他发誓再也不玩股了,可又不忍心割肉,说也许可以等等,只要不赔那么多,就全线撤出。

以后的两年,股市一直低迷,他的情绪一直低落。我鼓励他埋头做生意,将功补过。他也逼着自己做个闭目塞听的人,对股市不看不听不问,就这样,我们的生活重新恢复了正常。

可是,谁也没想到,2006年是中国股市的翻身年。我催促他去看看我们死了的股票,发现它居然活了过来,这让我很兴奋,而他却一脸漠然,并执意要把那些股票全抽出来,投到生意里去。

“我要信守自己的誓言,以后不会再炒股了!”我相信了他,还为自己的“惟利是图”羞愧了一下。

此后,日子依然像从前一样波澜不惊,任凭外面的股市牛得不得了,连目不识丁的老太太买只股票都能赚钱,我们却只挣做生意的血汗钱。

栾海英真的比过去更勤恳了,每天早出晚归,有时深夜还在忙。我体谅他的辛苦,对他偶尔的晚归给予宽容。毕竟,专卖店只有两个雇员,许多事情必须他亲自解决。而我由于对他过于信任,以至于巨变发生时,我才从梦中惊醒。

冬天,他借口专卖店那条街面临拆迁,需要加强值班,开始彻夜不归。在这之前,一块做生意的姐妹曾提醒我,叫我留意他在外面有女人,我根本不在意,可那一晚,也许是缘分已尽活该了结,天空飘着一点小雪,北风刺骨,我突然特别地想去给他送件外套。看看表只不过晚上10点多,就骑上摩托车去了。结果是,他用英雄救美的姿态护着那个身体的女子,说要跟我离婚。

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由于过错在他而不在我,他主动净身出户――孩子归我,房子归我,专卖店归我,以我的名字存在银行的20万元存款也归我。一无所有的他,做出“财产诚可贵,孩子价更高,若为爱情故,两者皆可抛”的悲壮与凛然,走了。

法庭维权,股票也有我的一半

重新接手生意,才发现栾海英一直在做假账,平日里口口声声埋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原来赚的钱都流失了。他会把钱弄到哪儿去呢?离异时,他是一副贫困不堪的样子啊!

为了摸清他的底细,我一连几天去他位于滨华路的新住处附近蹲守。按理说,净身出门后,他一直赋闲在家,而且他的新欢也没有固定工作,生活应该拮据才是。但事实却是,这两个人一点也不窘迫,吃的穿的全是高档货,而且,他们还有一辆簇新的“现代”轿车,在小区里出来进去,俨然一副大款派头。

直觉告诉我,他有钱,而且是我们婚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被欺骗的愤怒,促使我继续调查跟踪,发现他每周至少去三次股票交易市场,是大户室的常客。

追到这里我犯了难,作为一个股盲,如何才能掌握他炒股的证据,在法庭的较量中取得胜利呢?

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是去律师事务所寻求帮助,另一方面克服自己对股票的排斥心理,开始学习炒股。我不能白白吃这个亏,我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把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财产夺回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用了3个月的时间,通过学习――研究――实战,迅速完成了从股盲到股迷的转变,谙熟了短线、中线、长线、技术面、基本面、满仓、空仓等技术问题。与此同时,我委托的律师搜集了栾海英炒股的证据,拍下了大量他在证券公司进行现场交易的照片。

2007年6月12日,我正式向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法院递交了状,要求依法冻结栾海英的股票账号,分割这些财产。

开庭那天,果然不出所料,栾海英故伎重施,依然像办理离婚手续那天一样,故意邋里拉遢的,穿着廉价的衣服,脸上带着陷入贫困的伤感,矢口否认自己在炒股,反复诉说自己如何艰难,连身上的西装都是借朋友的。

我冷冷一笑:“是啊,连炒股的钱都是借的,借我的,现在,该还给我了!”

他扫了我一眼,怒气冲冲地朝我大叫大嚷,说离婚时他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我,可我却死死纠缠住他不放手,是个偏执狂,还闹到法庭来,简直是神经病。“你这个找不到感情寄托的丑女人,整人也别把人往死里整。虽然我们之间爱情没有了,但还有亲情,还有孩子。你告我炒股,拿出证据来!”

我盯着他那张虚伪的脸,憎恨到了极点。

法槌响了,栾海英这才闭上嘴,法官严肃地示意我继续申诉。于是我接着往下念书,报出一串数字。他吃了一惊,然后故作镇静,说不明白这数字的意义。我展开一长串打印清单,那上面有他自2002年以来在股市的每一笔交易,共43万余元。栾海英不甘心,骂我一个股盲什么都不懂,不知从哪儿搞来这些不着边际的数字,他要反过来告我诬陷罪。

我详细指出他每一只股票的起落,每一家上市公司的概况以及每一次的加仓和平仓。栾海英再也无法狡辩,他惊谔地望着我,仿佛从来就不认识似的。是啊,自以为瞒天过海、滴水不漏的他,做梦也没料到,竟然栽在了一直对股票懵懵懂懂充满排斥的前妻手里。

在判决书上签字的时候,他的手在抖,那张原本故做伤感的脸,这一回却是真的伤心了。在执行庭干警的陪同下,我和他去证券交易大厅办理交割手续,依法讨回了属于自己的那一半。

这一天,是2007年9月26日,距我奋起维权并付诸行动的那个寒冷的早晨,整整11个月零6天。

此后,我一边经营专卖店,一边炒股。我并不特别在意赚和赔,我要的是与时代接轨的意识和理财的头脑。

专家支招

哪些财产是夫妻共同财产?股票也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如果夫妻双方没有财产协议,一般来说,下列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收入(比如做生意,炒股);

(三)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方面的收入;

(四)继承的遗产(但遗嘱规定只有夫妻一方可以拥有的财产除外) ;

(五)受赠的财产(赠与人明确说明只赠与夫妻一方的除外) ;

(六)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入(比如丈夫自己投资做生意赚的钱);

(七)双方已经得到或者应该得到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八)双方已经得到或者应该得到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费。

在本案中,丈夫炒股赚的钱作为一种生产、经营收入,因为是在夫妻二人还没离婚之前赚的,即使妻子没有和他一起实施炒股的行为,但也应该是夫妻共同财产。

如果离婚时丈夫隐瞒了炒股赚的钱,妻子发现后,应该主动向法院并提供丈夫炒股的证据。如何取证?如果自己取证困难,可以在法院规定的取证期限之前,提前7天向法院申请法院取证。比如对于股票来说,法院可以查取其操盘记录,拍下现场交易的照片。

上一篇:炒股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炒股心态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