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产品营销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4 16:53:35

某产品营销方案

某产品营销方案篇1

某经理到了南方某市任区域经理,这已经是第四任了,对于他来说,这次已经没有退路,因为前三任都没有把该市的市场做起来,最多的是第三任,充其量也只是做到了年销售额30万元。

是任务定得不合理吗?这说不过去,因为据统计,好几个同类产品在该市的销售额都超过了500万元,有些甚至超过了1000万元。如此看来,还是策略上有问题。某经理决定还是按照他自己的经验去做这个市场。

建队伍打基础

用某经理的话来讲:既然选择了营销就不会后悔,既然选择了这个市场也当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某经理来到该市时,市场人员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而当务之急就是补充营销队伍。他认为智慧资本其实是第一位的资本,而智慧资本的源泉是人,营销工作都是人做出来的,人力营销的好坏将体现出最真实的销售力。

于是,某经理根据自己市场的情况“招兵买马”,补充营销队伍。他要先打造一支“营销铁军”,然后才能够上“战场”克敌制胜。某经理在人才选择、使用上坚持招募优秀营销人才,并给予高薪,哪怕自己少挣些,也要先把营销队伍拉起来。稳定住营销人才后,某经理努力做到适才适位、适者生存、快速补位、绩效考核、团队合作、经常给手下“充电”等等。

营销队伍建立起来以后,某经理也从心里没底到有底气了。他心里暗想:只要有人,就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尊重人、爱护人、活用人、用好人,就能激活人力,最终赢得市场。

积极市场调研

无论是医药保健品新理论的定格,还是产品开发、市场进入,一切都必须以市场调研为基础,于是他开展了一系列的市场调研活动。第一阶段:主要通过定性、定量的调研方法确定出自己的产品和竞争产品在品名、定位、定价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判断自己的产品在这些方面是否科学、合理和严密。

第二阶段:针对消费者展开试用和购买频率等方面的研究测试。在测试前测试管理者要对测试的地点、期限、方式、内容、行动、经费进行细致规划。测试可使企业取得一个对未来销售比较可靠的预测,同时还可以测试不同的营销计划。

第三阶段:对企划营销方案的研究。企划案出来后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仔细研究每一细节,最后研究决策人员一定要是行家,并与研究方案无利益关系。

通过三个阶段的调研,某经理掌握了大量的一手信息资料,对竞争对手也了如指掌。不仅对市场有了史深的了解,而且还对如何重新制定科学合理和严密的整合营销方案有了底。

软硬广告搭配出击

某经理感觉到,由于目前消费者日渐理性,硬广告做多了不仅在产品宣传方面起到的作用有限,而且会增加成本。自己做的是一个产品群,五六个产品都想提升销量,不可能都靠做广告,因此,某经理提议公司只对两个拳头产品在销售旺季进行硬广告宣传,在销售淡季则停播广告,更多的宣传方式则采用软广告形式。某经理认为,这是对硬广告有效的补充。

软性广告的形式除联系产品的科普宣传、点播、赞助等以外,某经理还要求注意寻找与产品相关的有一定新闻点的新闻话题,以调查报告、市场热点等形式,以使产品同新闻话题一样受到消费者的注意。此外,他还积极策划出多个让消费者和新闻媒体积极关注的事件和活动。

终端促销显实效

在终端上,某经理的市场调研起了很大作用。比如调研结果告诉他,消费者事先就计划好买何种产品的仅占30%,而临时决定购买何种产品以及购买数量的却占了70%,而且已有购买计划的消费者中,又有13.4%会因某种因素的变化更改原来的购买计划,这也正是药品、保健品终端促销的潜力和机会所在。

医药保健品的终端促销,犹如足球场上的临门一脚,只有终端促销工作切实做好,渠道才算真正畅通,某经理强抓终端,对营销人员在终端工作上做了如下安排:

1.树立专业、诚信、热情、助人的形象,使别人在认可营销人员的同时认可产品和企业。

2.终端工作要有度,终端铺货、理货要到位,拜访中要有程序、讲效率,珍惜双方时间。

3.处处留心,渐进、坚持、有信心,与促销对象形成情感和利益的共同体,对事、对人都要有的放矢。

4.经常培训、交流,对每一个细小的活动都要设计规划并制定流程和注意事项。

5.积极主动地与终端管理相关的工商、城管、环卫等部门建立较好的关系。

某产品营销方案篇2

二、分歧意见

对汪某上述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不存在争议,但在认定非法经营的数额时产生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非法经营数额应为84,000元。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这里的经营数额没有具体司法解释,从字面上理解应当是交易数额,即84,000元。一种意见认为非法经营数额应为224,400元。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三、评析意见

本案中,汪某购进“红云”牌香烟后,还没有销售就被查获,没有实际销售价格,存在如何计算非法经营额的问题,并且此类案件的非法经营数额刑法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目前也没有相应的司法解释,因而对经营数额应当如何认定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笔者认为,本案汪某购买的“红云牌”香烟经鉴定为假冒商品,实际上属于伪劣产品;即使汪某不明知其所购买的卷烟是伪劣产品,其行为与购买伪劣产品尚未销售的行为在社会危害性上性质相同,对于性质相同的案件应当按照同一的处理原则处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伪劣产品尚未销售的,以涉案商品的货值金额定罪处罚。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按照国家计划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97年4月22日联合的《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指定的估价机构确定。该司法解释规定的货值金额的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非法经营商品的“货值金额”的计算。再者,虽然汪某供述以84,000元的价格购进卷烟,但汪某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决定了其供述带有两种可能性:既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并且没有其他证据证实他的供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同时,从汪某购进卷烟的目的看,要实现销售营利就不可能以购进价格进行销售。

因此,汪某非法经营假烟的金额应以此种香烟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即224,400元。

某产品营销方案篇3

论文摘要:2006年3月原告农户赵某在被告钱某经营的生产资料商店购买价值人民币5000元的化肥,同年6月份,原告赵某在使用化肥后经有关部门鉴定其购买的化肥全部为假肥,被告钱某对假肥的鉴定没有异议,并在诉讼中承认自己所销售化肥是从没有经营化肥资格的孙某处进货,在销售中没有告知原告,故同意为原告退还全部货款。

基本案情:2006年3月原告农户赵某在被告钱某经营的生产资料商店购买价值人民币5000元的化肥,同年6月份,原告赵某在使用化肥后经有关部门鉴定其购买的化肥全部为假肥,被告钱某对假肥的鉴定没有异议,并在诉讼中承认自己所销售化肥是从没有经营化肥资格的孙某处进货,在销售中没有告知原告,故同意为原告退还全部货款。而原告要求被告应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赔偿,即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的价格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而被告辩称,自己在进货和销售过程中主观也并不明知该化肥是假化肥,因此不具有欺诈行为,故不同意双倍赔偿。本案在审理中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分歧意见:一种意见此案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理由是:被告向原告隐瞒了其非正常渠道进货这一重要事实。化肥作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国家对其经营主体、流通渠道、销售价格等一直是严格监管的。国务院〔1998〕第39号通知规定:除各级农资公司、农技推广站、植保站、及允许农垦、林业、烟草、军队在系统内销售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化肥批发业务。被告作为化肥销售方当然有不向没有化肥批发业务资格的单位和个人进货的义务。而本案被告在明知孙某没有经营化肥资格的情况之下还从其处进货,且在销售中没有告知原告,若在销售中附随告知原告,原告则有可能进行选择其他商店购买,完全可以避免此损失的发生。因此被告在主观上有明显隐瞒和欺诈的故意。

第二种意见是此案不能适用消法第四十九条。其理由是:若适用消法第四十九条,被告必须有欺诈行为,销售者的行为要符合国家工商总局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第三条规定,即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其中第一项规定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对于此条规定的理解应是以主观认知为条件。特别是“以假充真”此句话的本意就是强调主观上必须有故意为条件。而本案被告没有主观故意,因此不能认定被告有欺诈行为。故不能适用消法第四十九条。

笔者观点:同意第一种意见。首先,此案是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关键是确定被告是否有欺诈行为,举证责任应在被告方。理由是《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第四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不能证明自己确非欺骗、误导消费者实施此种行为的,应当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被告在本案中没有证据证明自已确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被告在诉讼中只强调自已主观不明知是假化肥,但其进货渠道已违反行业管理规定,《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三条规定: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这是销售者的法定义务,也就是说其注意义务高于消费者,而被告将非正常渠道所进的化肥不加以任何说明仍予以销售且在诉讼中没有举证自已尽到了上述义务。就具有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性质,应承担欺诈的法律责任。且按照现有化肥流通有关方面的管理,被告应明知从没有销售化肥资格的孙某个人处进货的危害性。若所有售假的销售者在售假后都以主观不明知而不承担责任的话,就有违消法第四十九条的立法本意。

某产品营销方案篇4

案例简介

【案例1】

生产商和销售商串通套牌生产、销售假种子案

2011年3月,内蒙古的种子销售商任某某与河北省的种子生产商张某某商谈购销向日葵种子事宜。生产商向销售商推介的品种名称为X9696。销售商要求生产商将该品种的名称改为LH5009,重新包装、标注。销售商与生产商签订《销售合同》,合同载明“该品种系引进美国2000公司,美国名称为X9696,为商业机密,故另起中文名称LH5009”。生产商将自己设计的LH5009向日葵种子包装袋样品提供给销售商确认后,委托设计公司生产。为促销,生产商在LH5009向日葵种子包装袋上标注了“美国纯进口、敬请放心使用”,“LH5009是由本公司独家引进MILLENNIUMSEEDSUSA高产食用向日葵”、“商品粒长2.2 cm,粒宽0.9 cm,千粒质量150 g左右,籽粒黑色有白色条纹,一般春播平均667 m2产量300 kg左右”、“栽培要点:内蒙古地区行距×株距为66 cm×46cm,667 m2留苗2 200株,内蒙5月下旬至6月中旬均能播种”等内容。生产商从宁夏和北京等地购进X9696向日葵种子,分装成“LH5009向日葵种子”销售给销售商。销售商以每盒260元的价格销售给种植户。农民使用购买的LH5009向日葵种子种植向日葵8 828 078.5 m2,因商品性差直接损失每亩为309.4元,造成经济损失4 095 063.7元。经查,X9696和LH5009均未经审定通过,既没有“LH5009向日葵种子”的进出口记录,也没有X9696向日葵种子的进口检疫记录,且生产商未取得农业部核发的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无权经营进出口种子。经某中心实施鉴定,得出结论为LH5009是假种子。法院终审认定,种子生产商和种子销售商恶意串通,共同生产销售品种名称、特征特性与标签标注内容不符的假种子,销售不具备应当具备使用性能的假的种子,以犯销售伪劣种子罪,判处种子生产商张某某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104万元;判处种子销售商任某某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110万元。

【案例2】

供牌人许可套牌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

某研究所的负责人赵主任从某农科院购入非授权玉米杂交种ND305的种子生产、经营权后,将ND305玉米杂交种子在某地区的独家使用权以

82 000元的价格出售给乙种业公司的孟经理,孟经理表示用其他玉米种子包装成ND305玉米杂交种子对外销售,赵主任表示同意,并为孟经理设计了ND305玉米杂交种子包装样本,提供了伪造的甲种子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等材料。孟经理利用赵主任提供的材料,印制了生产单位为甲种子公司的ND305玉米杂交种子包装物、种子标签;孟经理用乔教授提供的授权品种JX1号的玉米杂交种子,装入ND305玉米杂交种子包装物内进行包装销售。法院认定,赵主任明知他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而提供帮助,扰乱市场秩序,但未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其行为已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应受刑罚处罚。以赵主任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

【案例3】

供种人放任套牌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

孟经理和赵主任签订协议后,向乔教授联系购买授权品种JX1号的玉米杂交种子。乔教授从新疆、甘肃等地通过火车运输方式,先后共购进普通编织袋包装的散装玉米种子15车皮,共932 t。乔教授将散装JX1号玉米种子筛选后,装入孟经理提供的ND305包装物内。法院认定,孟经理、乔教授等人在无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以营利为目的,生产、销售实际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内容不符的假种子,销售金额达1 119 240元,扰乱市场秩序,但未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其行为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非法经营罪,应依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以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孟经理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70万元;判处乔教授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55万元。

【案例4】

套牌人单独套牌而供种人销售假种子案

水稻品种JD263,系定品种和申请品种。JD263的品种保护申请人,许可山东RN种业对JD263的种子独占生产、经营权。2011年,山东RN种业和江苏WF种业签订《许可合同》,江苏WF种业以支付350万元的许可费为代价获得JD263种子江苏区域的生产、经营权,山东RN种业同时将在江苏区域内2011年预约繁殖的水稻大田用种种子的收购权移交给了江苏WF种业。《许可合同》签订后,江苏WF种业办理了JD263《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未从山东RN种业购进JD263原种种子,自备原种种子生产、经营JD263的大田用种种子。2014年,江苏省农业主管部门开展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发现江苏WF种业销售的JD263种子品种名称标注不真实,向江苏WF种业送达了《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结果通知单》。2016年7月,江苏WF种业将山东RN种业诉诸法院,以JD263种子品种名称不真实为由,要求山东RN种业返还使用费并赔偿损失600万元。此案尚未审结。

风险防范

《种子法》规定,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其他品种种子的、品种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为假种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

上述4个案例,都属于在种子经营实践中正常发生的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种子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假的种子的套牌行为。套牌的目的虽然不同(案例1、4,是为了促销而假冒优良品种的种子。案例2、3,是为了逃避承担侵犯品种权责任而假冒非授权品种的种子),但是违法的结果和承担的责任是相同的。

在案例1中,种子生产商和种子销售商串通,共同生产、销售以品种名称LH5009冒充品种名称X9696的品种名称、特征特性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假种子。种子生产商按照种子销售商的要求,生产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其他品种种子的假种子,属于事先通谋型的共同犯罪。在此共同犯罪中,生产商和销售商都是主犯,都是打击的重点。为了规避此类风险,在种子经营实践中,种子生产商不应为了促销种子的需要,按照种子销售商的要求,生产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其他品种种子的假种子。

在案例2中,供牌人提供品种名称ND305,供套牌人生产、销售以杂交种JX1号的种子冒充杂交种ND305的假的种子,属于直接故意共同犯罪。为了规避此类风险,在种子经营实践中,为了促成许可合同获得使用费,品种权人不应按照被许可人的要求,许可甚至帮助被许可人生产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其他品种种子的假种子。

在案例3中,供种人提供杂交种JX1号的种子时,虽然既没有表示同意也没有表示反对,但是这种放任套牌人生产、销售以杂交种JX1号的种子冒充杂交种ND305假的种子的行为,仍然构成间接故意犯罪。为了规避此类风险,在种子经营实践中,供种人履行交付义务的,不应按照买受人的要求,将种子装入买受人提供的标注其他品N名称的种子包装物内,构成和买受人共同生产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其他品种种子的假种子。

在案例4中,品种权人许可被许可人使用授权品种的种子生产、经营,未向被许可人提供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的,对套牌人以其他品种种子冒充授权品种种子销售品种名称与标签标注内容不符的假种子,不负责任。为了规避此类风险,在品种许可实践中,许可人向被许可人提供授权品种繁殖材料的,不仅应当约定明确,而且还应交接清楚,防止被许可人自己生产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其他品种种子的假种子,指控许可人提供的繁殖材料是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其他品种种子的假种子,要求许可人承担提供假种子的法律责任。

[1] (2016)内08刑终47号刑事判决书。

[2] (2014)科刑初字第474号刑事判决书。

[3] (2013)通刑初字第79号刑事判决书。

某产品营销方案篇5

韦某在南宁市中华二支路经营某一卷烟零售店,有烟草零售许可证。黄某在大化县经营某一腊烛批发零售店,有经营执照。2006年11月黄某通过他人介绍知道可以跟韦某要得假卷烟进行销售。黄某与韦某取得联系后,两人就供销假卷烟达成共识。2006年12月至2008年1月间,韦某先后38次通过南宁市某一物流公司以百货、茶叶等品名托运假甲天下、红河、红塔山、红梅、红双喜等假香烟计款总额为55700余元和真玉溪香烟、真芙蓉王香烟共计17200余元到大化县给黄某销售,黄某分20多次将假烟、真烟货款共计72900元汇入韦某提供的银行帐户中。

【争议】

第一种意见认为:韦某超越经营卷烟地域,贩卖假烟、真烟到外地金额在5万元以上,其行为触犯我国刑法第225条之规定构成非法经营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根据2003年1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印发《关于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座谈会议纪要》的通知精神,韦某的行为涉嫌非法销售伪劣商品罪和非法经营罪,依照处罚较重的罪名定罪处罚。销售伪劣产品罪金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非法经营罪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韦某的行为应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第三种意见认为:韦某买卖假冒伪劣烟草制品金额在5万元以上,买卖真烟草制品金额仅有17200元,不达5万元以上行为只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不构成非法经营罪,应以销售伪劣产品罪对韦某定罪处罚。

【探究】

笔者同意见第二种意见,韦某非法经营真假香烟的行为是想象竞合犯罪,应认定为非法经营罪。

销售伪劣商品罪,是指违反产品质量管理法规和工商行政管理法规,销售者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行为。

非法经营罪,是指末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以及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个人非法经营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

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有相同又有区别。这两者相同在于:(1)犯罪的主体要件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成立,具有责任能力的单位;(2)犯罪的主观要件必须是故意,明知是伪劣产品,为谋取非法利润的目的,而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或者明知是国家限制买卖物品和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买物品,为介取非法利润而非法经营的行为;(3)销售伪劣产品或个人非法经营金额在5万元以上才能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起点。这两者区别在于:(1)销售伪劣产品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非法经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限制买卖物品和经营许可证的市场管理制度;(2)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犯罪行为人违反国家质量管理法规和工商行政管理法规,销售伪劣产品金额5万元以上的行为,非法经营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犯罪行为人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买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以及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

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最大的区别在于犯罪的对象不同。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对象是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即不合格产品,非法经营罪的犯罪对象是国家限制买卖物品和经营许可证的市场管理制度。非法经营烟草制品,是指未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许可无生产许可证、批发许可证、零售许可证,而生产、批发零售烟草制品的行为,个人非法经营在5万元以上的,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构成非法经营罪。销售伪劣商品罪,是指违反产品质量管理法规和工商行政管理法规,销售者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行为。

本案中,韦某的行为涉及到销售伪劣烟草制品和无证经营烟草制品的行为,韦某销售伪劣烟草制品和无证经营烟草制品金额在5万元以上,韦某的行为既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同时又构非法经营罪,根据《关于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座谈会议纪要》的通知精神,以重罪吸收轻罪,按非法经营罪对韦某定罪处罚。

从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的犯罪构成,以及结合《关于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座谈会纪要》来看,非法销售烟草制品存在以下四种犯罪情形:(1)行为人有许可证而销售假烟,销售金额达到5万,就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2)行为人没有许可证而销售假烟,则属于非法经营行为,既可以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又可以构成非法经营罪,如何定罪处罚则要看想象竞合的犯罪规定;(3)行为人没有许可证而销售真烟,也属于非法经营行为,只要非法经营的数额达到5万元,就只能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不论行为人经营的物品是真产品还是伪劣产品,均可构成非法经营罪;(4)行为人没有许可证既销售真烟又销售假烟,也属于非法经营行为,如果非法经营的数额达到5万元,应当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经营真烟和假烟的数额可以累计计算。

想象竞合犯罪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按其最重之罪名处罚。想象竞合犯罪的构成要件:(1)行为人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这是想象竞合犯罪区别于实质数罪及牵连犯等犯罪形态的根本点。只要行为人实施

了一个危害行为,无论其犯罪心理是故意还是过失,均不影响想象竞犯罪的成立。(2)行为人的行为同时触犯数个性质不同的犯罪构成。这是想象竞合犯罪区别于实质一罪的根本特征。想象竞合犯罪不包括同种罪名的情况,只有罪名相异,才存在着竞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3)行为所触犯的各个犯罪之间应无重合之关系。这是想象竞合犯罪区别于法条竞合犯罪的根本特征。想象竞合犯罪的处罚:想象竞合犯罪中行为人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却侵犯了数个客体,因而其社会危害性显然在于单纯一罪。根据罪责相适的原则,其所承担的刑罚也应当较单纯一罪为重。在从一重罪的原则之下,无论犯罪人的行为触犯几个罪名,最终对其只按一重罪处罚。

《关于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座谈会议纪要》第三条规定:未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许可,无生产许可证、批发许可证、零售许可证,而生产、批发、零售烟草制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225条(非法经营罪)的规定定罪处罚: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犯罪嫌疑人韦某无批发许可证,而批发烟草制品,个人非法经营的数额为72900元,应当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想象竞合是一种犯罪形态,在这种犯罪形态中,行为人虽然只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但却触犯两个罪名,应当择一重罪处罚。《关于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座谈会议纪要》第六条规定: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同时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我国刑法第225条规定,非法经营罪,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我国刑法第140条规定,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比较两罪,非法经营罪量刑较重,应当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犯罪嫌疑人韦某的行为属于想象竞合犯,其销售真假香烟的行为同时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应当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某产品营销方案篇6

原告华某为筹建一大型购物超市,在进行店面装璜过程中需要使用一批地面砖。2003年7月26日,华某与仇某经协商达成买卖地面砖的口头协议,由华某向仇某购买规格为50cm×50cm的地面砖469块,每块2.80元。后仇某派人将上述地面砖送至华某处,华某给付了部分货款,但是该批地面砖没有具体的生产厂名、厂址和产品合格证。同年8月初,华某将地面砖铺设完毕。8月5日,华某向仇某支付了其余货款。当日,仇某向华某出具收条一份,载明:收到华某瓷砖款1312元。同年8月中旬,华某购买的地面砖开始出现表面剥落和磨损等严重现象,其遂与仇某进行交涉,仇某也到现场进行了察看,但双方对如何处理纠纷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同年9月28日,华某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此后,消协也多次组织双方进行协商,但未能达成一致协议。为此,华某一纸诉状将仇某送上了被告席。

庭审中,原告华某诉称,因装修需要向仇某购买的地面砖在铺设后仅使用了半个月就出现了表面大面积磨损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店面的形象,我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后,消协组织我们多次协商,但仇某拒绝作出相应的赔偿,导致调解未果,要求仇某双倍返还价款2624元、赔偿经济损失8722.75元。

被告仇某辩称,华某所购买的地面砖是最便宜的,当时讲好了“一分钱、一分货”,质量不能保证,出现地面砖表面磨损现象可能是走动太多的原因造成的,只同意赔偿2000元损失。

海安县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华某与仇某达成的口头买卖协议合法有效。仇某作为地面砖的销售者,向华某提供不合格的地面砖,影响了华某店面的装璜环境,鉴于地面砖已经铺设无法更换或退货,华某主张赔偿损失,予法有据。仇某对其辩称理由未能充分举证,缺乏依据。法院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作出了上述判决。

点评:

本案中当事人争议的焦点是,销售者出售产品的价格便宜,是否就不需要对售出的产品承担质量保证的义务。这实际上关系到法律所规定的公平交易的实现问题。

所谓公平交易,是指消费者与经营者进行交易时,双方应当本着公平的精神,充分体现各自的真实意思,使双方的交易目的都能得以有效实现。公平交易的核心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和价格合理两个方面,一方面消费者有权以合理价格购买到合格的产品,另一方面,销售者以合理价格出售产品时应当保障产品的质量。销售者和消费者在进行交易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自愿、公平、平等和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实现这两个核心的平衡,但前提必须是销售者要保证出售产品的质量符合有关的标准,这也是其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三条规定:“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第三十六条规定,“销售者销售的产品的标识应当符合本法第二十七的规定”,即必须要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等内容。因此,只要销售者一旦违反了法律所规定的产品质量保障义务,出售了不合格的产品,其就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销售者在承担产品质量责任也有一个例外,我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在第二十二条作出了明确规定,即“经营者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这也是我国现行法律规定销售者产品质量责任免责的唯一情形。本案中,被告仇某所出售的地面砖不仅不符合产品出售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而且客观上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也有了不合格的表现,因此应当为不合格产品,在其没有证据证明原告华某在购买时已经知道地面砖不合格的情况下,当然要对出售不合格产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关于价格便宜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辩称理由是缺乏法律据的,人民法院基于上述法律规定对本案所作出的判决应当是合法的。

在又一个“3. 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来临之际,笔者一方面呼吁广大的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坚持诚信为本,依法经营,如果因低价格出售可能导致亏本或者利润相对较小时,可以理直气壮地加以拒绝,切不可为了赚取非法利润而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希望广大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一定要睁大“慧眼”,不能只图价格便宜,必须要对产品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研究,防止受骗上当。

某产品营销方案篇7

关键词:工作过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技能型人才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又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是基于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方法,它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根据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和描述为基础,而进行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它改变了学科课程体系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各门课程的方法,而按照工作过程,将相关工作任务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学习。技工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相比高校来说,更注重实用性。技工院校三年制高级班、中级班学制较短,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仅有两年,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学到实用的技能就更显重要。近年来,各技工院校相继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笔者所在技师学院于2011年开始对市场营销专业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与重构。

一、分析市场营销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

(1)确定典型工作岗位。经过对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多位营销实践专家访谈,并结合本校市场营销及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明确了市场营销的典型工作岗位。主要包括终端门店营销和生产企业营销两大类岗位,终端门店营销岗位由初级到高级分别是:门店店员、促销员组长、主管助理、主管门店店长销售督导、主管、零售经理连锁经营部经理、零售部经理全国零售经理等。生产企业营销岗位由初级到高级分别是:销售员、业务员(业务经理)/客服专员(经理)/市场调研员销售助理、销售组长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办事处经理、分公司经理、产品总经理大区销售总监销售部经理、市场部经理、商品部经理销售总监。

(2)分析典型工作任务。通过组织实践专家研讨会,对营销实际工作过程及典型岗位群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市场营销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共49个,详见表1。

表1:市场营销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图

(3)确定行动领域。通过与企业、行业实践专家共同研讨和论证,对调研得出的49项典型工作任务进分析、归纳和总结,确定营销工作过程中应完成的9个行动领域(见表1):熟悉公司、产品;市场调查与分析;产品推销;制订销售目标与计划;渠道分销;货品及库存管理;销售促进;电子商务;团队建设与管理;公共关系。

(4)构建学习领域。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学习领域之间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结合学院教学的可操作性,将市场营销9个行动领域,转化为6个学习领域(见表1),包括:销售准备、产品推销、产品销售、销售促进、电子商务、拓展训练,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选取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选取一般是依据该课程涉及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设计与开发的。我们针对市场营销6个学习领域的工作任务、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特点,有选择地整合企业行业优势,进行了各自学习情境的开发与设计(见表2)。

表2:市场营销专业各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汇总表

三、设计课程方案

各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确定后,就可对学习领域课程进行具体的设计。设计时应结合该学习领域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要求的内容合理地融入到课程方案里去。下面以销售准备课程――日用消费品销售准备这一学习情境为例,来进行课程方案设计。

(1)明确日用消费品销售准备的学习目标。①能通过查阅文字资料、网络、实地观察、询问顾客等方式收集日用消费品的产品与市场信息。②就某一类日用消费品,能描述其产品性能、用途、分类、顾客特征、行业标准、市场地位等。③就某公司的销售业务,能描述其销售模式、竞争策略、业务流程等。④能通过表格等方式评价某终端店铺的商品陈列、店铺形象。⑤能填写各类市场调研表格,准确收集市场信息。⑥能进行市场分析,撰写完整的市场调研报告。

(2)列出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市场营销的概念、目的、作用、本质;销售的概念、目的;销售的模式、竞争策略;日用消费品的产品特征;日用消费品市场的特征;信息收集整理的方法;市场调研的方法;巡店及店铺评价方法;市场调研报告撰写的知识和技能。

(3)提出评价建议。自我评价的内容:信息收集方法得当,收集的信息准确、全面;产品特征概括和描述准确、全面;公司的销售模式、竞争策略、业务流程描述准确;店铺巡查、考核到位、客观;市场调研表格真实、完成;撰写的市场调研报告规范、完整、客观,提出的营销建议有创造力。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有克服困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

小组评价内容:任务完成情况;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如团队意识、纪律、责任意识等。

(4)设计教学思路与课时数。教学思路:成立工作小组,模拟销售团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市面上真实的日用消费品,并假定自己是经营该产品的某公司,模拟开展销售准备。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产品和市场信息,归纳该产品的特征、与竞争产品的优劣势、市场地位等并展示;收集经营该产品的某公司的信息,描述展示其销售模式、竞争策略;开展市场调研活动,巡查该产品的相关店铺,并用有关表格进行评价。询问顾客对该产品的使用感受。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其在某区域的市场竞争状况、市场份额,填写相关调查表格。开展小组讨论,撰写市场调研报告。各组展示市场调研报告,并互相评价。

课时数:30。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就是通过对市场营销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归纳而衍生出来的,它紧密结合市场营销实际工作对人的能力的要求,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与职业岗位的对接,也促进了技工院校工学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袁惠英,刘敏,张馨仪.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开发[J].当代教育论坛,2011(3).

[2]杨剑平,付湘.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系统方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J].中国电力教育,2011(5).

[3]冯其河.“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市场,2011(32).

某产品营销方案篇8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危害食品安全罪 刑法规制

作者简介:袁静,兰州大学2014法律硕士研究生。

一、案件基本情况

(一)案情介绍

(二)本案争论的焦点

依据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对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规定,在本案中,岑某在明知高某并没有取得饲料生产资格,在生产饲料的原料、生产条件不符合有关标准的情况下,仍然购买并出售给广西南宁市振林饲料有限公司生产饲料。其行为客观方面表现为“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要件,同时在客体方面、主体方面、主观方面均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显然岑某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对高某的行为如何进行认定以及该以何罪定罪量刑。

一部分学者认为对于高某的犯罪行为应当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量刑。我国刑法规定的“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产品质量法》质量要求标准的产品。高某生产的不合格猪油被检测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指标,其销售额在50000元以上,其在主观上具有明知其行为是犯罪行为的故意,并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造成了侵犯法益的危险后果,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应当适用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还有一部分学者主张高某的行为应当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首先,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对本罪 “食品”的解释包括不适合人食用的物品。 在本案中,高某生产的劣质猪油质量不合格,来源肮脏,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明知其用于生产和销售的原料来源违反法律的规定,还生产劣质猪油销售来谋取非法利润。该犯罪行为被认定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与该案造成的社会危害性相适应,与其人主观恶性相适应,能更好的体现刑法“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对于本案,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公安机关在侦办的过程中是以非法经营罪定罪的。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三款对于非法经营罪中“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的规定属于一个弹性条款,具有兜底性的特征。所以在本案中,高某的行为首先违反了国家的规定,即没有办理相关的生产营业执照,也没有相关部门的检验证书;其次,高某的非法经营行为牟利数额大,情节严重,根据这些已经足以认定其行为为“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因此在本案中对高某的行为应当定性为非法经营罪。

二、对本案罪名的分析与认定

但是,笔者认为本案至关重要的一点,即“地沟油”的检测仍存在缺陷。“地沟油”犯罪的认定,需要相关部门予以检测证明,在本案中只交待了相关部门监测劣质猪油不符合安全标准,而对于是否有毒有害则没有进一步的监测,这就造成案件的认定存在不确定性,法院对此案的最终判决高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也有其合理性。我国目前对于食品安全类的犯罪多种多样,案情复杂,对食品安全标准的检测复杂性导致案件定性难的类似问题也不在少数,这说明我国现行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制,仍然存在明显的缺陷,有待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三、由本案引发的思考 (一)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中存在的不足

1.客体定位不科学。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指导下,刑法对于食品安全类犯罪的客体定位到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一章中有其科学合理性。不可否认,危害食品安全类犯罪不但违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损害了不特定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权意识不断增进,使人们逐渐意识到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下,我国刑法应该将危害食品安全类犯罪归类到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中更为科学合理,更能体现我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权主义理念。

2.鉴定标准和鉴定机构存在不足。良好的鉴定方法和鉴定机构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定罪量刑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的鉴定技术和方法配合统一的鉴定标准,才能为案件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准确高效的处理案件。我刑法目前没有对地沟油的鉴定标准、鉴定机构没有统一的规定,以致在案件的办理过程中,相关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惩治增加了困难。在本案中,相关部门的检测结果只是该地沟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至于是否有害,会造成多大的危害则没有具体明确的阐释,这就使案件在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二罪之间如何定性存在了不确定性。

3.资格刑的缺失。虽然在我国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中有资格刑方面的规定,对于违法的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资格方面可以吊销许可证书。但我国刑法目前没有对食品安全方面作出有关资格刑的规定,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以自由刑和财产刑处罚之后,刑罚执行完毕仍然可以从事类似或者相同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在适用危害食品安全类犯罪的过程中,对于危害程度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的生产者、经营者,有必要在适用主刑的同时附加资格刑,剥夺其再次从事生产和经营的资格,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惩罚犯罪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二)完善食品安全刑法规制体系的建议

1.食品安全犯罪罪名的调整。随着经济发展和行业内竞争的加剧,危害食品安全类犯罪比率逐步上升,将这类犯罪归类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已经不合时宜,而将该类犯罪归类到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中更能体现刑法保护的平衡性,也是保障人权的最基本体现。另外,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一条规定:“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可见我国《食品安全法》的宗旨在于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保障。因此,刑法制定的目的和其体现的思想与《食品安全法》应当是一致的。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归类到危害公共安全罪才能适应当今时展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体现我国目前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

2.鉴定标准和鉴定机构的完善。面对日益复杂的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刑法对食品类犯罪的鉴定标准和鉴定机构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实践中对于地沟油类案件的办理只是通过相关部门的简单检测就定罪量刑,而且出现同一个案件在不同的检测机构出现不同的监测结果,这样就会导致对罪名的定位不准确,不能更好地惩罚和打击犯罪行为,也不能使我国刑法的威慑作用更好地体现出来。据此,有必要提高对食品安全的检测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检测,对于行为人非法生产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危害性大小有一个清楚的界定。设立统一的鉴定机构不但可以使鉴定标准的科学性得以提高,而且更能使司法的公正性得以体现。

3.增设资格刑。我国现行刑法对于食品安全类犯罪的惩罚手段中,只有关于自由刑与罚金刑的规定,而没有资格刑的规定。对于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最严厉的是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被处以 “吊销卫生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但是近几年出现的大量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中,行为人根本没有营业许可证,执法部门根本无证可吊销。由于行政处罚严厉性不够,刑法也没有资格刑的设置,导致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再犯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我国应当设置资格刑,禁止犯罪分子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与食品相关的职业,剥夺其可能再犯此类罪的资格。在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的情况下,这种资格的剥夺期限可以是终身的。

上一篇:餐馆营销方案范文 下一篇:员工申请转正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