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作文范文

时间:2023-02-25 00:40:17

借物喻人作文

借物喻人作文范文第1篇

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了灯。我正准备打开书包做作业的时候,突然间没电了。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被我嫌落在角落的半根蜡烛。

蜡烛十几厘米长的东西,在别人的眼中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啊。但它却能给我们带来好处,在没电的时候,蜡烛能给我们带来一丝光明、一点浪漫、一些温馨,每次想到蜡烛就会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蜡烛不仅是给我们光明,更重要的是它那一种奉献、牺牲自我的精神。就像老师一样把他一生的知识毫不保留的灌输给我们。

老师们是一枝不起眼的蜡烛,在关键时刻默默奉献的蜡烛,他们牺牲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然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的栋梁之材。老师是无私的,他们配受一切赞美。

温州市双屿镇第二小学五年级 严斐

借物喻人作文范文第2篇

春分前夕,缥缈的空中繁星闪烁,寂静的路径中充满了春天的旋律,于是平淡而又恬静的生活有了新的面孔,在这优雅的旋律中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在这平静的生活中,透露出生命的朝气,阳春布德泽,于是万物生光辉。我在这平静中还夹杂着一丝吵闹声的田野中,悠闲散步,突然,一阵话声,扰乱了我童稚的心态。“喂!老兄,明天就是春分,我们是不是该发芽了?”“急啥呀!不就是春分吗,等到雨水发芽也不迟!”“如果春分不发芽,我们就要落后于其它的草类植物了!”听了这低沉的话音,我才晓得它们是草。“要发你发吧!让我再休息一个时节!”……一天之后,我依旧如故的蹲在这里,只见一根嫩绿的小草从坚硬的土地里冒出了尖角,我惊奇的看着。一周之后,我还是小心翼翼的蹲在这里,观赏他们的一举一动,正巧看见那根长高的小草弯下腰去,像一个慈祥的老人,倾身而说:“喂,老兄,不是说休息一个时节吗?怎么现在还不发呀?”又是那句久违的“急啥呀?”应答了它的提问,那根长高的草觉得很无奈,无法唤醒它的迷茫,于是挺直了腰杆,又开始生长。一月之后,这两根草依旧如此。夏季到来了,只见那根愿意生长的小草长成了一根高壮而又茂盛、清爽而又自然的青草,在微风的吹拂下,风情洋溢,而那根贪睡的小草,在这时,仿佛感受到了夏天的炎热、烈日的暴晒,使它喘不过气,于是它便破土而出,可它却茫然了,因为除它之外的所有草类都格外的整齐高昂,他们的身高也许是自己的百万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想到这些,刚发芽的小草便……“同样是一根草,一根选择拼搏,一根却选择等待,一根选择勇往直前,一根却选择了畏缩不动;同样是一根草,一根能与时代同步,一根却只能蹒跚而行,一根能在微风中洋洋得意,一根却只能在草丛中微微哭泣;同是一根草,一根抓住了机遇,一根却放弃了机遇,‘机遇’常有而‘抓住机遇’不常有。”我不禁自叹道。

二年级:水樱琵琶

借物喻人作文范文第3篇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

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

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

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

借物喻人作文范文第4篇

一个普通的圆柱体,披上了红色的外衣,头上长着一根“天线”,这就是蜡烛。

蜡烛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物品,相信大家都见过蜡烛吧!它非常便宜,满世界到处都是。看到这,你一定会感到奇怪吧,蜡烛这么普通,我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介绍它呢?的确,蜡烛很普通,但是它那种默默为他人付出的精神却深深吸引了我。它点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不求一丝回报。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国花朵的培育者、祖国栋梁的支柱、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每天,老师早早地回到学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大家都说老师是园丁,是茫茫人海中的指明灯。可我却要说老师是一支蜡烛。“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用辛勤和汗水培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使我们成为祖国的贡献者,对自己从来没有一点儿私心,不求一点儿回报。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老师,就如停电时没有蜡烛,人生会陷入一片黑暗。这时,我想起了上学期背的一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再适合不过了。老师直到白发苍苍,也还在坚持上课,就如蜡烛一样,为照亮别人牺牲自己。

蜡烛,它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伟大。以后,我也要像蜡烛一样,为社会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借物喻人作文范文第5篇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

借物喻人作文范文第6篇

黑板前的桌子上,零零碎碎的摆放着许多粉笔。这些粉笔都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小的不值一提。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飞快地跑到座位上,放好课本,等待老师的到来。老师迈着大步走进来,将书本放到桌子上,开始讲这节课的内容。

老师拿起了一支刚好能拿的住的粉笔,转身为我们写课题。“沙沙沙”“沙沙沙”,粉笔化作了粒粒白色的颗粒状,在黑板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后,就慢慢地不见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当这一支小小的粉笔为我们写出最后一个字,为我们传授最后一点知识,完成它最后一个任务后,就消失了。

从这一支小小的粉笔身上,体现出了多么一个伟大的品质呀。那就是————奉献。

奉献不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而是一种无私的美。它无声无息,但它就在我们的身旁。哪有汽车的笛鸣,那就有警察的身影,不管风霜雨雪,不管严寒酷暑,他都在坚守岗位,吸进的是汽车的尾气,听见的是喇叭的噪音,而换来的却是交通的快捷通畅。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奉献吗?

借物喻人作文范文第7篇

牛很普通,但它也很伟大。

牛的头上有一对犄角,四肢修长,身体健壮,尾巴细长。年轻力壮的牛可以拉犁,奶牛可以产奶,牛皮可以做鞋,牛肉还可以吃。在乡间,随处可见它的身影。牛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们,却在牛棚的一角默默地死去,而不求回报。没有人会注意一头牛的死去,更没有人会在它死去后,想起它曾为我们做过什么。牛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诞生在世上,又默默无闻地离去,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东西。而它却从不要求什么,只要有一堆干草和一个牛棚就足够了。鲁迅先生曾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牛吃的是草,挤的却是牛奶。

这默默无闻的牛让我想起了,生活中像它一样的人。种地的农民、工厂的工人、学校的老师,他们就像牛一样,默默无闻地工作,却不求多大的回报。而社会缺少了他们,又怎么可以继能续存在呢?没有了农民,人们就没有粮食蔬菜吃;没有了工人,就没有了高楼大厦;没有了老师,学生就学不到知识。

在西部,也有许多这样的人。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了,这又使我想起了那些参加西部大开发的志愿者。他们忍受着天寒地冻,忍受着干旱洪水,为祖国的西部换来了繁荣昌盛。那么困难的事,他们都坚持下来了。然而他们又得到了多少回报呢?难道我们就没有这样的精神吗?其实,只要大家多加努力,人人都能做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我尊敬牛,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人们无私地奉献着。它可以和松树、白杨相提并论;可以和“四大君子”同起同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牛的这种精神!

借物喻人作文范文第8篇

我对松树怀有敬畏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

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也正是松树风格的写照。

自然,松树的风格中还包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你看它无论在严寒霜雪中和盛夏烈日中,总是精神奕奕,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忧郁和畏惧。

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松树却不同,它可能不如杨柳与桃李那么好看,但它却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尤其是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不由人不油然而生敬意。

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

我想,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要求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却甚多的风格;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业不畏任何牺牲的风格。

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具有松树那样的崇高品质,人们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而且毫无怨言,永远浑身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的精神。

具有这种共产主义风格的人是很多的。在革命艰苦的年代里,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多少人不管环境的恶劣和情况的险恶,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忍受了多少的艰难困苦,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呵!他们贡献出所有的精力,甚至最宝贵的生命。就是在他们临牺牲的一刹那间,他们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和祖国甚至全世界的将来。然而,他们要求于人的是什么呢?什么也没有。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风格!

目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日子里,多少人不顾个人的得失,不顾个人的辛劳,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加速我们的革命和建设而不知疲倦地苦干着。在他们的意念中,一切都是为了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为了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为了使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这又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风格。

借物喻人作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作文 仿写 有新意

有些小学生练习作文,往往咬笔杆,不懂得怎样下笔。这是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指导时,低年级学生对于作文的认知模糊,存在的普遍现象。初入作文之门,模仿作文是非常重要的训练手段。为了防止学生变“模仿”为“抄写”,所以要注意指导学生在模仿过程中仿出新意、和学生自己的思想。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指导学生作文,教师应很好地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的结合起来,适当地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仿”,既让学生依据范文的某种写法进行摹仿。仿作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范文进行字、词、句、篇的训练,较快地提高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基本能力。

“借物喻物”的作文在小学阶段是一个难掌握但又比较重要的新课题,这类文章,往往看起来是在赞美某种事物,实际上是说明了某个道理,而这个道理就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也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使学生理解和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手法,我便采取了“以读促写,恰当仿作,仿出新意”的指导方法。

比如,我在教《落花生》这篇“借物喻物”的课文时,我在指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的基础上,适当讲了本课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落花生》通篇看起来实在赞美花生,实则是要借花生的生长特点来比方说明做人的道理,即“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进而又引导学生从《落花生》一文归纳出“借物喻物”的作文基本写法。

1、首先要确定“借”什么物“喻”什么理。事物的特点和所要说明的道理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描写事物时,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重点则是与所要说明的道理密切相关的事物某方面的特点。

3、在描写事物的过程中,要把“写物”与“喻理”自然地结合起来,即是在恰当的地方抒发作者的看法与感想,而这些看法和感想则直接点明了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

在帮助学生结合课文初步了解“借物喻物”的写法之后,便出示下水范文,如《我爱竹》、《蜜蜂赞》、《桥颂》、《家乡的小河》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足见“下水”范文的作用。然后便叫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借物喻理”的写法仿写短文,写时我强调了一条原则:“仿”,不能机械地照课文或范文的形式去依样画葫芦,必须做到仿而不死,仿出新意。

借物喻人作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以小见大;借象传意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结合近几年来中考作文的倾向,也不难发现作文的立意深刻是夺取高分的关键所在。往往同样的素材在不同学生的眼中,因为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角度与深浅不一样,会挖掘出截然不同的中心。而那些眼光独到、剖析得鞭辟入里的作文自然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同时,作文立意的深刻也是高考作文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求,所以初中阶段我们势必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立意的深刻不仅能使学生在观察事物和生活的时候能更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也能培养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进而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记叙文要达到立意的深刻,我们说在写法上一般有五种方法(高屋建瓴法、借象传意法、虚实相生法、大小互化法、多角立体法)。但是通过我们的实践,并不是每一种都适合初中生去写作,结合实际经验,我个人认为,初中阶段立意的深刻在写法上最常用、最易被学生掌握的两种分别是:

一、以小见大,引发思考

有学生说,我的生活如此枯燥而平淡,我怎么去写出深刻的立意呢?其实,作为学生,生活都是类似的,三点一线,家庭、学校,构成了生活的主体。关键在于你能否有一双慧眼,能否从点滴小事中看到社会的正能量或者阴暗面,引起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能否从一言一行中发现其中的因果关系,引起思想的震动。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就事写事,而要通过细枝末节去发现,捅破事物的表象,看到窗子里的内容,发现素材背后的意蕴。平时的上学途中、放学途中,那些修车人、摆地摊的人、门卫……细细观察他们,我们肯定会或多或少地发现他们身上的光辉,他们的衣着、谈吐、动作都是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对象。而透过这些小细节,我们能看到更大的方面,可以由个体的生活看到群体的生活。比如,有个学生写了一个卖糖画的老人,一开始就紧扣糖画的有趣和美味去写,于是我提示他从以小见大这个角度去立意,后来他这样写道:将糖画放在嘴里,蜜的甜味唤起味蕾的回忆,将手中的竹签在天空中肆意的描绘着,像是画家,在自己的天空肆意创作自己的画作,而我就像迷途的孩子,尾随着他,去寻找那份被人们遗忘的艺术。这样经过思考,把糖画这个点,上升到遗忘的民间艺术,立意就一下子深刻了,而且描写出来,非常有生活气息,仿佛让人找回了童年的回忆,很有感染力。

以小见大,还可以由小言行看到人性的光辉。比如有的学生在写到奶奶这个人物形象时,抓住奶奶在浇花时的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发现奶奶始终那么享受生活,从而看到奶奶是一个精神灿烂的人。由浇花这一件小事,看到了精神灿烂这个大主题,从奶奶这一个点上,看到了许多老年人身上永不逝去的青春。这就水到渠成地使主题更深刻了。

二、借象传意,寄意深刻

借象传意,就是借助某一物象传达作者内心想表达的主题。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我觉得借象传意中典型的最适合学生的立意方法就是借景喻理、借景喻人。因为这两种方法写起来比较有画面感,能让人身临其境,而又不乏思想的光辉。

借景喻理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种立意方式,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绘,从中得出感悟、得出理蕴,更有艺术感染力,读起来感到含蓄、生动,从而有力地启发读者的思考和想像。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借对紫藤萝的描写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课外的如唐敏的《花的九重塔》、杨子敏的《柳》,苏雪林《秃的梧桐》,再比如季羡林《神奇的丝瓜》借对丝瓜的描写,感悟到“怡然泰然悠然坦然,含笑面对秋阳。”贾平凹的《落叶》通过描写落叶“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感悟到“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邢增尧的《生死胡杨》,在胡杨树身上“忆起了劬劳的张骞、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一股干云豪气洋溢胸腔”,能体悟到生死相容、死即是生。我们学生也可以借鉴这种通过描写自然界中的一枝一叶,来感悟出某种道理或哲理。

借象传意的第二种方法就是借物喻人,比如教材中茅盾的《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借白杨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于是,有学生也借用这种方法,通过对油菜花一生的描写:开花、菜苔、菜籽油,借油菜花平凡而奉献的一生来赞美中国的农民。按着这样的思路,我也这样去指导我的学生,效果很好,比如一个学生写了篇作文《落叶》,通过描写秋日落叶灿烂的一面,引出对祖母的描写,祖母热爱阅读,在秋日翻捡落叶,制作书签,让我感到“愿作祖母一样明媚的女子,像一片写满诗意的落叶……”这样写出来,就比一般的赞美落叶要更有感染力。

不管是借景喻理还是借物喻人,都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紧扣景物的某一特点去挖掘立意,这样才能使人读起来有理有据。

对于初中生来说,因为受限于他们的阅历,有些思考的深度可能无法企及,但我们可以借用名家的美文、同学的范文、教师的下水文,引导学生注重思考、关注民生,在思考、借鉴和关注中写出深度,不断强化学生关于立意深度的思考和训练,让学生珍视自己内心体验,深刻自己对素材的感悟,绽放智慧的光芒!

上一篇:秋天来了作文范文 下一篇:万里长城作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