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广告词范文

时间:2023-02-28 09:26:08

家教广告词

家教广告词范文第1篇

青年教师,在培训中发现商机

1992年,20岁的李广斌辞掉中学老师的职位,想在更大的平台上千出自己的事业。

初涉商海,他反复想做不用投资的事,想来想去,还是回到最熟悉的教育行当。一天早上,他一狠心做了个“下海老师当家教,不满意不收费”的广告牌,站在大街上找顾主。

一个周末,他按约去做家教。家长对他说:“没上学前,我给孩子报了钢琴班、美术班,就是没有让他多识字,现在孩子上学了,由于识字不多,不仅语文成绩跟不上,连数学题每次还要我念,我工作又忙,哪有时间啊?小李,你的任务就是让我儿子多认字!”

从那天开始,李广斌特别留意查找识字方面的资料。当他查到一份资料统计:汉字最常用的560个,常用字507个,次常用字1353个,这近2500个字占据了一般书报用字的99%,他不由得信心倍增。当他看到200万字的《选集》只用了2516个汉字,著名作家余华写著名长篇小说《活着》只用了1300多字时,他想:“中国汉字看似多,其实常用的很少,只要掌握孩子的心理,摸到识字窍门,宝宝读书读报肯定不是梦!”

请专家编教材,打造识字魔法

为此,李广斌主动拜访了华师教育系和心理系的教授。一开始,教授们对“宝宝识字班”没兴趣,但他去的多了,专家教授就帮了他。

5个月后,一本由一名普通打工仔领导的“博士教授”团队撰写的《国韵诵读》宝宝识字教材问世了。李广斌喜不自禁,教材一字不重、四字一句、既有知识性又压韵易记。凭直觉,他感到这本教材不可多得。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他找到一家幼儿园,免费为孩子进行了两个星期的“实验”,居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由于他住在华师附近,于是就通过同学关系在学校租了间小教室,然后将教室装扮得五颜六色,铺了地板,安装上小黑板,不到一个星期,一问能激发孩子视觉兴趣的儿童教室“粉墨亮相”。

教室“搞定”的第二天,李广斌自己打印传单,请一帮学生在洪山区街道口、广埠屯等人流量大的地段派发。传单上写:“人生聪明识字起!让宝宝识2000字,读书看报。集体上课、互动效应,免费入学、满意付费。”广告单的背后还印上世界级伟人从小识字的奇闻逸事。没想到广告一下子叩开了家长的心扉!

很多孩子的家长头一回听说,孩子经过64个学时的学习,就能识字645个,用200个学时,能识字2000个,能做到看书读报。真有那么神奇吗?很多家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将孩子送了过来。不到两天,李广斌就招来了16个学生。年龄最小的2岁,最大的10岁。

一天,李广斌无意中在大街上看到一则广告:“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句广告词再次触发了他的灵感,他想:“现在大学里开设有心理专业,如果请心理学专家教授针对宝宝心理,专门设计一套能保持孩子识字兴趣的方法,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方案设计出来后,他又聘请了三位幼教老师根据方案进行模拟训练。2003年春节,经过差不多半年的准备,由一位打工仔倾心打造的“国内唯一融入心理训练的识字魔法”亮相武汉。

第一期开班16个孩子,居然没一个孩子中途退学,短短半年,李广斌一发不可收拾,36岁的孩子,学习3个月能识字650个,68岁的孩子能识字784个字。不仅如此,几乎每个孩子都对“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到一年时间,李广斌一口气举办了10期宝宝识字班,期期爆满。他趁热打铁,每期结束进行“宝宝识字竞赛”,现场评选出5名“识字宝宝之星”,对获奖者给予千元重奖。很快,“3岁宝宝学识字还能挣钱”的消息在家长传开了!

为了让孩子家长满意,他组建了儿童教育专家教授团队,定期给参加宝宝识字班的家长做免费讲座,这一招,让那些很有“收获”的家长奔走相告,更多的家长慕名来听免费讲座,人气的上涨又带来了更多的客户。

诚信为先,识字班也能做成连锁集团

一家报纸教育周刊家长学堂版打电话给李广斌:问能否联办一期免费讲座,就早期阅读促进幼儿智力开发的问题,给读者家长作些辅导!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李广斌亲自上门邀请了一名专家举办现场讲座。那一天,在3000多人到场,在广大家长心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于是,李广斌在当地设立了8个教学分部,在外市各设立了一个加盟点,就这样,他的宝宝识字事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李广斌的新设想是,打造中国最有影响“家庭教育服务”品牌,并正式成立“中国心动力教育中心”。今年8月,他通过自己在全国10个城市建立的60多家加盟店,并借助网络平台,推出“心动力家长俱乐部”,两个月已有100多个家庭与俱乐部签约,他们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承受力,享受普通或VIP贵宾级特殊服务。

家教广告词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家教;孩子;家庭

Discusses the family education shallowly to the student the influence

Luo Songrong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youth offenses question has become the serious social question. When discusses the youth offenses the reason, many research more sum up in the society, environment factor. But the author believed that the family factor is playing the first role in youth offenses many factors.

【Key words】Family education; Child; Family

电视里有一个哈药六厂的著名广告,讲的是一个孩子看见母亲给奶奶洗脚的场面后深受感动,也端来一盆洗脚水道:“妈妈洗脚!”广告词接着说:“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看了这个广告,相信大家都会深受启发。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时,很多研究更多地归结于社会的,环境的因素。但笔者认为,家庭因素在青少年犯罪诸多因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因为,青少年活动的场所主要是家庭,社会的、自然的环境影响都是通过家庭发生的。对人性格最易发生影响、而且影响最深刻的是家庭。家庭的影响主要是发生在父母的养育态度、母自身的言行举止以及家庭的气氛上。从一些青少年犯罪背景材料的分析中,不难看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行为及性格特点,很多与他们的家教有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征。

1 溺爱型

溺爱型的家教就是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缺乏必要的教育和管制,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家长言听计从,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皇帝”。孩子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在这种家教之下,孩子的性格具有明显的任性、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而具有这种性格的青少年,一旦步入社会生活,很容易以自私的、任性的态度不顾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从而发生违法犯罪的行为。若父母是领导干部或大款之类的人物,则表现的更为突出。他们往往有恃无恐、称王称霸,经常纠集一班“小兄弟”在自己周围,旷课逃学,打架斗殴,偷盗抢劫,甚至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由于这些青少年的家庭背景,使学校和社会对这些人的违法犯罪行为管教和打击不力。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父母都有单位上工作的领导,由于平时疏于管教,学习上不思进取不说,甚至拿取家里的钱物在外面结交朋友,打架斗殴,替别人“摆平”所谓不平事,赢得“小兄弟”们的“尊敬”。学校和班主任出于挽救、教育他,经常找其谈心,而他却认为是故意与他过不去。最终有一天,一帮“小兄弟”在他带领下,在班主任回家途中,先把班主任打倒在地,然后用刀子将班主任腿部动脉血管刺破。他自己也同时被“刺”进了监狱。

2 粗暴型

比之溺爱型的教育方式,粗暴型的家教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在这种家庭环境之下,家长推行的是法西斯式的教育方式,孩子什么都得听自己的,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动辄就开口怒骂,甚至大打出手,这样的家庭。其子女最容易形成粗暴冷酷的性格。这类青少年在处理人际关系的矛盾时很容易发生粗暴的攻击行为,并因此导致违法犯罪。据有关案例显示,一些青少年犯罪,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法西斯式的教育结果。

3 冷漠型

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家庭由于父母行为不庄重、不检点,没有建立正常的权威形象,使得青少年形成不良的性格而导致异常行为〈包括违法犯罪〉的发生。比如父母、抽烟、喝酒这类不良行为,很容易对孩子产生极坏的影响。还有一些家庭因为夫妻不和,争吵或离异,夫妻的关系冲突或异常,因此很少关心子女;这种家庭中的学生由于家庭的不安定,缺乏温暖,容易形成感情冷漠、烦躁、孤独怪僻的性格。有些孩子极易流浪或徘徊在街头,有的在垃圾堆里掏摸,有的到商店摊柜上偷窃食物和东西,被人抓住忍受打骂而不愿回家,逐渐形成冷酷无情、玩世不恭的性格,这种性格特征在他们长大成人后很容易成为惯犯或罪犯的心理基础。还有一些家庭由于父母无稳定收入,又无挣钱致富的技能,谋生艰难,学生中途辍学的很多,若是家中还有一个病人则更是雪上加霜、债务累累。这类家庭很容易促使孩子很早涉足社会,外出打工。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和文化教育,他们中很多人误入犯罪群体,农村中一些因父母外出打工、常年得不到亲人关爱的 “留守孩”,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农村中小学学生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远离父母享受不到家庭的温馨,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沟通十分困难,这样,长期形成了孤僻的性格、自以为是的习惯。如何把学校办成“留守孩”的幸福家园,使他们在远离父母亲的情况下,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商讨,说出心里话;在他们受到挫折,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老师能及时给予心灵的关爱,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教育课题。

家教广告词范文第3篇

说起上学习班,历史可悠久了,那可是从上上个学期初就在我和妈妈之间传播的,是上学习班还是请家教。说来也是的,妈妈总也不放过我,好坏这几次考的成绩还说得过去啊,期末考的名次也出乎我的意料,可妈妈还是不放心,一直盯着我的学习。也罢,我应该开心才对,有一个这么关心我的妈妈。

好了,不想了,学习班到了。哎!真是的,出题老师总会“搬弄是非”(判断题)“一步一答”(解答题)“扑风捉影”(选择题)。真是难为他们了。算了,还是先想想如何应付这些题目吧!哎,可怜我半天才耗出一个“解”字!

上午三小时,分秒必争。老师的话,字字入心。习题无数,难度不一。老师言易,学生苦恼。

就这样,不知对得起父母的辛苦钱否?啊,真好!

“看,鸟儿欢快的歌唱,鱼儿自由的游荡,花儿张开了笑脸,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虽然这已经是老掉牙的形容词了,但真的是那么美好。为何高兴,不为什么,就为拥有自己天空而开心。

来到绿莹莹的草地上,躺一小会儿,打两个小滚儿,静静地看着天上飞过的鸟儿听着溪流潺潺的流水声,闻着花儿淡淡的芳香,一真阵阵风吹来,是多么的惬意!!

回到家,等待你的是家庭的温暖和家人的关切。一切都是那么让人怀念,让人享受,我就是说家是爱的源头。还有更精彩的电视。

家教广告词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成语 广告 仿词体

“成语广告”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赞成者有之,认为“谐音巧做广告,就是以本意变用,能出奇制胜,妙趣横生,使人难忘”;反对者有之,认为“虽然它可以起到让人很上口的作用,但对于现在的小孩甚至大人来说都是误导。成语是我国几千年来文化的结晶,我们不能为了商业用途就将它们肆意改变”。据我们了解,后者“误导说”的影响可能更大,甚至影响到了立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1998年颁布的《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广告中成语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引起误导,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一些地方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比如《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在广告中不得使用错别字、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汉字和篡改成语的谐音字。”在这条法规中,明确规定“在广告中不得使用篡改成语的谐音字”,如果使用了,那就是违法。北京市工商局2007年4月14日表示,凡使用编造的谐音成语等不规范用语用字作为企业或广告名称,今后将一律不予登记或备案。由此可见,成语广告如果使用不当,不只是一个文字问题、成语问题或者广告问题,还涉及法律问题,问题可谓大矣!也正因为如此,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成语广告的概念和基本类型

作为一个概念,“成语广告”还很少有人专门做过论述。莫彭龄教授在他的专著中有一小节专门论述了成语广告,他认为:“成语广告一般是以成语活用为广告词的广告。”这是成语广告的主要形式。如果从广义的角度看,成语广告就是以成语为创意元素的广告。当然,主要形式仍然是广告词,但也不限于广告词。

成语是汉语和汉文化的精华,在形式上,基本是“四字格”,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因此,成语可以作为广告创意元素,而且只要掌握成语广告的创意规律,往往能创造出广告精品来。因此,提出“成语广告”这个概念,不仅具有理论上的价值,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从理论上讲,“成语广告”的提出,丰富了广告理论,同时也丰富了成语文化的理论。从应用上来说,成语广告对广告的创意,尤其是精品广告的创意也具有现实意义。

关于成语广告的类型,我们可以先看如下几类例句:

(1)“燕舞”牌收录机:莺歌燕舞

(2)银行信用卡广告:一诺千金

(3)孕妇衫广告:挺身而出

(4)普达汽车防盗器广告:高枕无忧

(5)打字机广告:不打不相识

(6)牙刷广告:一毛不拔

这一类成语广告,虽然成语没有变化,但用在具体的广告中却非常生动、形象甚至传神。比如“燕舞”牌收录机,用“莺歌燕舞”做广告词,紧扣品牌名,生动形象,非常贴切。再比如,银行信用卡广告,用“一诺千金”,凸显“信用”主题,短短四字,意蕴深刻。孕妇衫广告,用“挺身而出”,不仅形象,而且传神。这些成语广告,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受到了大家的喜欢,也起到了很好的广告效果。

(1)成语“一面之交”曾被活用为面粉厂的广告语。如郴州面粉厂就用“一面之交,百年不忘”做广告语。

(2)成语“一本万利”曾作为《股票888》这本书的广告语:“一本万利,一字千金。”

(3)成语“妙笔生花”被济南铅笔厂用做笔的广告。

第二类成语广告中,例(1)“一面之交”的“面”,是“见面”的意思,而用在这条广告中,“面”暗指“面粉”。表面上用成语“一面之交”,暗指“通过面粉结交”,一语双关,用得很好。例(2)“一本万利”用做书的广告语,“本”也是一语双关,既指成语“一本万利”之“本”,又指书本之“本”,非常贴切。例(3)“妙笔生花”,笔也是双关语,原意是指写的文章,这里则指写文章使用的笔。这个广告语可以说用得真是“妙笔生花”。

(1)手表广告:“伸”手不凡

(2)保险门广告:一夫当关,万“斧”莫开

(3)某酒店广告:食全食美,谷色谷香

(4)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

第三类成语广告中,例(1)手表广告,仿成语“身手不凡”,改“身”为“伸”,形象地展示了人们看手表的习惯动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取得了良好的广告效果。例(2)改“夫”为“斧”,说明保险门的坚固,虽然夸张,但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这三类成语广告,第一类是用原来的固有成语作为广告词,因为用得准确贴切,生动形象,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第二类成语广告,用了修辞上的“一语双关”,尽管形式上看还是原来的成语,但一语双关,意蕴深远,效果也会令人过目不忘。我们可以把这类成语广告称作“一语双关”的成语广告。第三类是运用了修辞上的仿词修辞格,这类成语在广告中用得最多,也最受人们关注。利用谐音,双方关联,一方是关联原来的成语,另一方则关联所要做广告的事物。从上述几个例子来看,这类广告还是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效果也是不错的。这类广告,我们称之为仿词体成语广告。当然还有其他的类型。比如,牙刷广告用一毛不拔,贬义褒用,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有的广告还配有一个人站在牙刷上拼命拔毛的夸张画面,更是令人忍俊不禁。这条成语在意义和色彩上做了改变,但改得还是不错的,起到了比较好的广告效果。

正确认识仿词体成语广告

对于第一、第二类成语广告,一般都认为是没有问题的。认为有问题的主要是仿词体的成语广告。所以,一些法规也规定“在广告中不得使用篡改成语的谐音字”。这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是不是所有的仿词体成语广告都属于“篡改”呢?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做比较深入的探讨,简单的“封杀”可能不是科学的态度。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用“谐音”手法是可以创造出优秀的成语广告的。第一部分所举的几个例子便是明证。这些成语广告,“没有引起误导,也没有造成不良影响”。在逻辑上能讲得通,修辞上用得好,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应该说,其是比较好的广告,怎么能说是“违法”呢?以“‘伸’手不凡”为例,原来的意思是本领不一般,本领很大。用“伸”代“身”,修辞上属于谐音,从语意上看,“伸手”又成了新的语义组合,从逻辑上也能讲得通,在“手表”广告这一特定语言环境中,表面上的“伸手不凡”同蕴涵的“身手不凡”有很好的关联,起到了很好的广告效果。因此,不应该持否定态度。

当然,我们也发现,用谐音做成语广告也确实有许多不好甚至拙劣的广告。这些广告,引起了社会的普遍不满。不满的主要原因是对成语的“颠覆”或者说是“篡改”等。普遍的社会心理认为,成语是汉语文化的精华,看到成语被改得几乎面目全非,大家都接受不了。下面我们分析几个例子:

成语“一面之交”除被活用为面粉厂的广告语外,也有的做美容广告:“医”面之交。因为一般不用“医面”这种说法,逻辑上有问题,因此接受就有问题。这个谐音广告就不成功。

成语“一本万利”作为《股票888》这本书的广告语:“一本万利,一字千金。”“本”是一语双关,既指成语“一本万利”之“本”,又指书本之“本”,非常贴切。但另一条办公桌椅的广告语“‘椅’本万利”,逻辑上就不大讲得通,使人难以接受。这也是不成功的广告语。

再比如翻译质量的广告语,改“一本正经”为“‘译’本正经”;蚂蚁类制酒的广告语,改“一孔之见”为“‘蚁’孔之见”;自行车摩托车广告语,改“一气呵成”为“一‘骑’可成”等,都是不成功的成语广告语。究其不成功的原因,首先是虽然用了谐音,但字面反差比较大,缺少必要的逻辑联系,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次是缺少艺术性,有点勉强拼凑的感觉。这样的广告语当然不会得到读者的认可,也不会起到好的广告效果。

此类广告具有代表性的有:

一鸣惊人――一明惊人(某眼病治疗仪广告语)

一鸣惊人――衣名惊人(某服装广告语)

无微不至――无胃不治(某治胃药广告语)

引以为荣――饮以为荣(某饮品广告语)

天长地久――天尝地酒(某酒类广告语)

刻不容缓――咳不容缓(某止咳药广告语)

百依百顺――百衣百顺(某名牌服装广告语)

哑口无言――牙口无炎(牙膏广告)

智者见智――智者见质(古桥空调广告语)

首当其冲――手当其冲(感冒药广告)

罪有应得――最有应得(某金店广告)

有志不在年高――有痔不在年高(某痔疮药广告语)

像某金店的广告“最有应得”,它的本意是想说店内的首饰是大家最应该得到的心爱饰品,可是他篡用的这个成语,恰恰是一条贬义成语,装饰性奢侈品大多是人们寄予美好的祝愿和祝福,而原意的“罪有应得”结局是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此条成语的谐音运用可谓大忌。

由此可见,对仿词体成语广告,既不能放手滥用,也不能一概“封杀”,而要具体分析:有用得好的、成功的;也有用得不好的、不成功的。还有一种倾向也是应该注意的,有少数人比较喜欢用仿词体的成语广告,但不认真研究这种成语广告的艺术规律,而是粗制滥造,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正如上述案例一样,这种情况也是绝不允许的。

认真探索仿词体成语广告的艺术规律

仿词体成语广告,是以成语为元素,以仿词为主要手法的一种广告。从理论上讲,以成语为元素和以仿词为手法都是可行的,问题是具体的创意会有优劣之分。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探索仿词体成语广告的艺术规律。

一般的仿词,就是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之下,更换词语中的某些词或词素,临时仿造出新词语。仿词修辞的运用,别具表现力和艺术魅力。比如:

(1)如今一些搞家教的人,往往因财施教。

(2)北斗河污染严重,人们谈水色变。

(3)忆当年中央杀刘张二犯,令人谈腐色变,杀一儆万,真是大快人心!

例句中的“因财施教”、“谈水色变”、“谈腐色变”和“杀一儆万”是仿“因材施教”、“谈虎色变”、“杀一儆百”而成,分别是在例句中显示出语言新鲜、风趣、幽默、讽刺、庄重等表现力和艺术魅力,读者没有觉得有任何的不悦,反而感到用得好。那为什么有些成语仿词体广告会使人望而生厌呢?首先因为一般的仿词修辞有着上下文语境的支持,这样才会用得非常出彩,而仿词体成语广告往往是缺少上下文语境的,它的语境主要是具体的产品信息,这对理解广告是不够的。这样,仿词体成语广告上越是同原来的成语反差大,就越会造成大家的反感。如蚂蚁酒,“蚁”孔之见。人家看了不知所云,更谈不上效果了。其次,一般的仿词体广告是“言语的”,脱离了语言环境就不存在了,而仿词体成语广告相对比较稳定,属于准“语言的”,人们往往会同成语联系起来,这样,在心理上就是破坏了成语,而不是用活了成语。

鉴于上述原因,实际上对仿词体成语广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在字面上、逻辑上、语义上能讲得通。如“‘伸’手不凡”,在字面上、逻辑上就讲得通,不会像“‘蚁’孔之见”那样不知所云。其次在修辞上、艺术上能有所讲究,越有艺术性也就越会成功。“‘伸’手不凡”,不仅用了仿词,而且用了双关,表面上是“伸手不凡”,实际上是“身手不凡”,人们看了会感到此语不凡。假如我们在这些方面做些努力,就会创意出精彩的仿词体成语广告来。

有些地方法规明令禁止第三种成语广告,认为“在广告中不得使用篡改成语的谐音字”。但根据我们上述的分析,这种法规没有用尊重成语广告的规律,而是用行政命令来处理成语广告,这既不符合成语广告的客观规律,也不利于创意精彩的成语广告。因此,不能“一刀切”,一概“封杀”。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的“广告中成语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引起误导,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就规定的比较原则,符合成语广告的运用规律。而北京、浙江等地的有关广告禁用谐音成语的法规和办法,只是为了规范用语用字,而没有考虑到合理广告用语需求,对此,不少企业和广告商认为,这一做法是值得商榷的。一些广告界专家认为企业使用谐音成语广告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除了对中国文化的继承起到不良作用外,还会给企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比如前文提到的“最有应得”、“有痔不在年高”。现在很多企业在广告营销技术上也越来越重视对品牌的传播,单纯“叫卖”式的广告也很少见,一些大企业的广告为了能够让人记忆深刻,打起了文化传播的底牌,这不能不说是件好事,因为这种注重文化品牌建设的广告更能达到产品的诉求目标。所以禁止用谐音成语广告也不要一刀切,有一些合理的运用还是能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的,关键是界限在什么地方。对此,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在品牌传播过程中,确实有一些拙劣使用谐音成语的,但这些不恰当的使用并不代表主流,对于管理部门来说,更多的是要加大对虚假广告的管理,而对于广告创意方案不要限制得太死,对仿词体谐音成语广告要辩证对待,企业和广告商们需要的是正确引导。”对于广告学和语言学专家,必须深入研究成语广告尤其是仿词体成语广告的规律,创造出一些仿词体成语广告的精品来。

我们认为语言创新最普遍的形式是成语改造,著名的案例如汽车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前文提到的打字机广告“不打不相识”;饲料广告“‘饲’半功倍”;电脑广告“百文不如一‘键’”;牙刷广告“梁记新牙刷,一毛不拔”,等等。这些广告有的是对成语做出新的解释,有的是对成语进行新的改造,但其成功之处,多是通过语言创新,表现了产品的特点和广告人的智慧。巧妙地运用语言技巧,是增强广告影响力的重要方法。

另外,仿词体成语广告也有一个规范问题,凡成语中改动的字,均需要加上引号。这是使用的规范。同时也应该对在校的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懂得有一种修辞方法就叫仿词,凡用引号引出的字均是改动的字,在阅读理解时要鉴别,尤其是成语。这样,仿词体成语广告的负面影响就能减少许多。

我们期待着有更多成语广告的精品问世,也希望广告管理部门出台的法规能尊重成语广告的规律,鼓励成语广告创意,逐步减少甚至杜绝成语广告的随意性和粗制滥造。我们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尊重语言规律和艺术规律,成语广告这颗璀璨的明珠一定会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莫彭龄:《汉语成语与汉文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许国胜、侯妙灵:《成语广告妙用》,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

家教广告词范文第5篇

一、在审美价值方面,更注重儿童内心的体验

一个赏心悦目的广告,可以通过搭配使人心情舒畅的广告色彩,通过和谐的背景音乐,通过丰富的广告想象力,给观众带来愉悦的身心享受。许多儿童电视广告使用了滑梯、跷跷板和其他一些儿童常用的健身玩具或器材,以儿童活动过程中的矫健的身姿来隐喻积极的生活态度。并运用鲜艳的花草、明媚的阳光、绿色的成长植物等布景,营造出健康快乐成长、积极面对挑战的意境。许多以儿童为对象的电视广告大量运用卡通这一表现手法,以迎合儿童的审美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人本化、人性化的广告追求。有些儿童电视广告,背景如诗如画,音乐清远悠长,让人赏心悦目,深刻地获得了美的体验。如这则成长快乐的广告:在山明水秀的大背景下,小女孩绑着两条长辫子,穿着非常有古典美的印花衣服,对着滔滔江河放声歌唱,歌声清脆悠扬。画面打出了“止而后能观”的字幕。伴着小女孩清脆、悠扬的歌声:“小河弯弯,江水蓝蓝,穿过原野,越过山冈。小河弯弯,江水蓝蓝,流啊流啊,千百里长……流啊流啊,千百里长。”这时,我们看到夕阳下的江水波光粼粼,曲折奔向远方,一叶轻舟徐徐泛过。当下的儿童电视广告在表现方式、人物行为、故事场景、背景音乐的选取上,越来越向儿童的审美靠近,力图让儿童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5.消费主义盛行,鼓励儿童过度消费。不少儿童电视广告语将本应只有生产活动才具有的展示人的个性的功能转移给了消费活动,给了这些产品新的符号意义。在广告没有给商品定义时,学生只有通过努力求学以获得好成绩或是在课堂上发表了独特的观点等这些创造性的生产活动,才能彰显自己的个性,但是现在,这些广告定义、符号化了这些产品,使得这些产品贴上“好学生”、“有个性”的标签,那么学生可以不学习,而通过拥有这些商品追求这一意义。学习上不出众的学生可以通过高消费证明自己的独特性。读书郎学生电脑广告运用了经典儿童歌曲《小二郎上学》的曲调,画面上一群欢快地走在上学路上的小朋友,背着书包,拿着读书郎学生电脑,兴高采烈地唱道:“读呀么读书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学习难,电脑来帮忙。学生电脑读书郎,课后辅导,样样学的好。读呀么读书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电脑学功课,名师做家教。学生电脑读书郎,打好基础,未来做栋梁。”这则广告夸大了产品的功效,给儿童暗示:只要有了这个学习产品,学习成绩就会很好。学生一旦接收到这一错误讯息,就会要求父母给自己买这一产品。但其实普通的辅导资料或是电脑也可以作为课外的补充学习,并不一定非要拥有这一产品。即使买了这一产品,也不能保证“样样学得好”。还有一些产品广告大打亲情牌,将原本简单的消费行为绑上亲情的“枷锁”,让儿童形成这样的想法:父母只有给自己买了某一特定品牌的产品,父母才是真正的爱我。

二、我国儿童电视广告内容中的价值观对儿童的影响

1.影响儿童的消费观。放肆地宣传消费的重要性的广告造成了儿童的消费主义。“所谓消费主义是指人们毫无顾忌、毫无节制地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随意抛弃仍然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3]。把消费当做彰显地位、权力、荣誉等的一种手段,是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消费的目的不再是满足自身基本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只要一看到广告中出现的产品,孩子就会说出在电视中看到并记忆的广告词,哭着喊着要爸爸妈妈买给自己。“因为广告总是把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与消费联系起来,认为人的道德形象和社会身份与人的真实存在无关,完全取决于消费,同时广告通过将商品符号化赋予物神奇的力量,使得物品能够代表和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就这样广告通过巧妙的手段使得青少年慢慢地走上消费主义的道路”[4]。持有消费主义观的儿童会把金钱当做人生的意义与追求,因为广告宣扬的消费就是直接与金钱挂钩的。于是,儿童努力学习的目标最终简化为六个字“长大后赚大钱”。

2.影响儿童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取向。由强调儿童独占意识和自我中心的广告屡见不鲜。“一些儿童电视广告包含你争我抢、互不谦让、独自占有产品就能赢得众人的目光或获得他人的赞誉的情节,暗示他们要独霸物品,不要进行慷慨分享,否则自己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或是物质享受,只有独自占有才能完全拥有物品。突出的是独自占有,而忽视了分享观念,即便有分享行为也受人数多少而影响分享情况”[5]。许多儿童电视广告中,将孩子塑造成“小皇帝”、“小公主”的形象,霸气十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想方设法地满足孩子的即便是不舍理的需求。在无形中鼓励和娇纵了儿童的以个人为中心的错误思想。

3.影响儿童对两性形象的认知。大多数儿童电视广告中,女性角色出现的场景都在家里,而男性则出现在实验室里、谈判桌旁等更广阔的社会领域。且男性形象通常是主动的、积极进取的、坚强的,而女性则呈现出被领导、主观的、依靠直觉的、敏感的、纤细的、柔弱的形象;男性是家庭与社会的权威、主心骨和主导性力量,身兼重任;女性则一般是男性的助手,在家庭和社会中是次要、附属的。这种广告接触得多了、久了,儿童会自然地形成男女角色的定式,潜移默化地形成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儿童电视广告中,美丽的妈妈总是在各种家庭聚会场景中端出食品或者饮料。在大多数与家务劳动相关的广告中,女性都是主角。这样的广告无形中在孩子的心中树立起女性贤妻良母的形象。但是也会导致儿童错误定义两性角色,他们会认为女性是服务者,男性是被服务者。在玉兰油莹润美白沐浴乳广告中,一个小男孩嘲讽皮肤黑的女主人公为熊猫手,说道:“有斑的妈妈太难看了。”在这则广告中,向儿童渗透白皙则美,不白则不美的观念,错误地引导了儿童对女性的审美。“有斑的妈妈太难看了”这句广告词对儿童对女性角色认知的错误影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4.影响儿童的审美感受。儿童电视广告中的美的意韵,可以帮助儿童消除现实生活中的紧张与空虚,忘却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和苦痛,酣畅淋漓的陶醉美的意境中,享受着自我。儿童在这样的审美心态下,对直接反映生活、有开阔视野、新颖题材、形式多样,有强烈情感力量、想象力的广告发生浓厚兴趣,更易受到其熏陶和陶冶。优秀的儿童电视广告,不仅可以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情操,而且可以培养优雅、积极的审美品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有一则非常著名的企业形象广告:小时候,班里同学都很穷,有些同学买不起伞。每逢下雨,那些没有伞的同学回不了家时,刘老师就会用自己的伞送同学们回家。所以孩子们觉得:老师的伞下永远是晴天。长大后的下雨天,再也用不着刘老师的雨伞了,但无论走到哪里,老师都还是像雨伞一样庇护着学生们。这只广告语言行云流水,生动细腻。老师朴实的情愫、真诚的人格、积极乐观的心态,遮蔽了学生们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使学生产生了对老师的无尽思念及爱戴、崇敬之情,让观看广告的儿童倍感亲切,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和情感反应。它渗透真挚、纯洁感情,塑造了能从感情上打动人的、美的形象,显示出质朴纯洁之美。更主要的是表达了尊师重教的美好思想,儿童在感受到广告的这种久远意蕴后,可以获得情感的慰藉、心灵的抚慰、灵魂的洗涤。

5.影响儿童对知识价值的重视。不少儿童电视广告中滥用谐音,乱改成语、熟语,破坏语言规范。这种做法不仅不尊重传统文化,而且容易造成儿童对文化知识的误读,对儿童正在形成的正确知识价值观造成严重的阻碍。儿童时期是学习语言、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但是某些广告为了经济利益,追求标新立异,频频随意篡改成语。如:衣服广告将成语“依依不舍”改为“衣衣不舍”,胃药广告语中“无胃不治”取自于“无微不至”。又如一则铅笔广告,画面上是削好的各色铅笔,它们被摆成盛开的鲜花状,广告语是“妙笔生花”。成语“妙笔生花”是形容文章写得好,好像手中有一支神仙的笔,根本和文具铅笔没关系。尤其是许多低年级的儿童,他们并不能理解广告的含义,无法接受其中的推销讯息,却会单纯地模仿广告中听着顺耳、说起来顺口的广告语,并把不断地重复新奇的广告语当成一种乐趣与小伙伴分享,这种消解知识的广告语迅速地占领了小朋友的思想。很多广告都会借孩子之口说广告词,例如:“钙加锌”或者“妈妈,我也要花一样钱补五样”。看起来这样的广告是在倡导一个健康理念:钙锌同补。但真正的科学事实是:钙锌同服会影响锌的吸收,所以根本达不到补五样的效果。这是在向儿童传授伪科学。

三、对策与建议

儿童广告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有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也有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个性发展、正确的性别观念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不良部分。这些不良影响又时刻潜伏在儿童周围,让家长和教师防不胜防,所以广告商、广告制作者、广告审查者必须引起注意。还孩子洁净的天空,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的环境,是每一个成年人的职责,更是媒体的义务。儿童电视广告的策划、制作人,审查者,在这方面是责无旁贷的。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都希望将来的儿童电视广告既达到了它的商业价值的目的,又能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社会正义的弘扬者。作为成年人的儿童广告制作人和审查人,应该以儿童的视角,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心理来设计、策划、制作儿童广告。儿童广告应尽量以儿童为演示主角,让儿童在演示中自由、自主发挥,这样的广告儿童会更爱看,也才能真正达到广告的目的。儿童广告更加要注意内容的健康,形式的丰富,用词的准确,行为的规范,要对儿童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要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多制作儿童公益广告,为儿童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家教广告词范文第6篇

有人说钟楚红命好,其实与其说她命好,不如说她懂取舍。一个欲望不太多的女人,一旦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就不轻言放弃。比如说穿衣,她知道自己肩膀、锁骨漂亮,所以常穿跌膊装,几十年不变;知道自己面容艳丽,所以绝不穿花衣,“我不穿大花衣服,看见已打冷颤”。衣柜里的衣服永远是素黑、米色、白色与卡其色;知道自己左侧脸漂亮,所以照相永远是左侧脸。她不是自我感觉极其良好的女人,“无论身材样貌,我跟她(林青霞)都没得比”。1986年,她就是这么自谦。她不喜欢出风头,每年香港上流社会热衷评选的“最佳衣着”邀请她总是婉拒,她就是那种活得特别明白的女人。

她出身小康家庭,家教极严,从来没有太大的野心,时机成熟,最大的目标就是赚点钱嫁个好男人,想当年她曾是最多公子哥儿追求的女明星,如果换作别的女孩,早已经迷失在温柔富贵乡里,哪个涉世未深的女孩能敌得过富商的狂追不舍,敌得过圈中才子的致命诱惑?但钟楚红就是那么清醒,在朱公子之前,她和一个无钱无名的摄影师拍拖过两年,江湖传闻当年有太太的林子祥曾用一套美国别墅希望打动她的芳心,显然失败了。

钟楚红的老公朱家鼎并非二世祖花花公子,很有才干。1977年,他从美国返港,开始了其在香港的广告创作生涯。1983年创办灵智广告,业务如火箭般攀升。1986年,朱家鼎又在众多香港4A广告公司面前,首次夺取了“香港4A创意金帆大奖”,并创造了那句著名的广告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钟楚红在她事业如日中天的1987年与朱家鼎相恋,随即在1991年结婚,慢慢淡出影坛,和老公一起,过起了闲云野鹤的逍遥生活,除了偶尔参加环保活动,玩票广告,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

老公是她的知己与至爱,虽然没有孩子,但婚姻从来没有出现问题,他没有外遇,她亦没有。钟楚红的人生格言是:“我知自己什么年纪,知道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 就是在老公去世后,制片商捧着大把银子等着她复出拍戏,她亦不为所动:“我不是在水银灯下才找得到开心及满足感,虽然电影有好多回忆,令我成长,但是都要付出代价。”

当年钟楚红一出道便拍了五六十部戏,“要自己梳头,化妆,拍戏没有8小时工作制。如果不拍,便说你没有演员道德,有时半夜收工,驾车回家的路上,累得把车子驶到路边养神,结果一合眼便沉沉睡去,直到第二天早上。”她为拍戏断过脚,碎过骨头,吊威亚吊得浑身是伤。有一次拍戏被人丢到地上,还要被掷玻璃,满头是血,从此靠近脖子的地方便少了一片头发,回家哭了两个小时,哭的时间比流血的时间还长――她吃过苦。

家教广告词范文第7篇

没有右脑开发这回事

“右脑开发”近些年很是时髦,可科学上根本没有“右脑开发”这个事情。我最近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破除“右脑开发”的谬论。

有一种说法,似乎也得到了广泛“认同”,那就是:左脑指挥右边的肢体,右脑指挥左边的肢体;反过来,左边的肢体活动带动右脑,右边的肢体活动能强化左脑。因为人们通常较少使用左手,所以会造成右脑不够发达。

幼儿的脑是同步发展的,没有右脑先启动再带动左脑的任何证据。脑的可塑性比我们想象的大:就算孩子幼时脑有损伤,通常正常的那边脑也会把受伤的那边脑的功能接收过来处理;即便是成年后才受伤,复健仍有相当的成效。

英国有一位小儿科医生,追踪了500名水脑症的儿童的智力发展,直到他们30岁。他发现只要损坏是渐进式的,对智力都没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孩子都能在社会上立足,自己养活自己。其中两个孩子很特别,一个智商达到130,另一个毕业于经济系。

在解剖学上,两只眼睛的左半部投射出去是右视野,右视野到左脑;两只眼睛的右半部投射出去是左视野,左视野到右脑。并非右眼到左脑,左眼到右脑。所以叫孩子遮盖一只眼去启发另一边脑完全是无稽之谈。但是直到现在还有人叫孩子用左手写字、盖住右眼来启发右脑,完全不了解大脑是个合作无间的脑,只要中间的桥——胼胝体没有被剪断,信息的交换就是快速无碍的。

尽管研究证据历历在目,坊间却仍然充斥着右脑开发、潜能开发的谬论。想想看,孩子右手写字就已经写得不好看了,还叫他用左手写;两只眼睛都近视看不清了,还叫他盖住一只眼看黑板,真是折磨孩子。

左手写字只能锻炼左手,无法锻炼右脑。

现在,还有不少人打着“科学”的招牌,围绕大脑来设骗局。家长最容易落入这样的陷阱。

大脑真的还有90%潜能待开发吗?

很多人被告知,人的大脑只利用了10%,其他的90%有待开发。在科学上,到底有没有“只用到10%的大脑,还有90%的潜能可以开发”这回事呢?

有人追踪到这句话的来源,原来这是一句来自20世纪初美国世界博览会上一个摊位的广告词,并非科学实证。于是大家以讹传讹,就像滚雪球一样,骗得父母成天马不停蹄地接送孩子到各种培训班,以为这是为了孩子好,却没有人停下来问一下:“这种说法的证据在哪里?”

现在要反驳这个谬论非常简单,因为脑造影的研究与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直接看到这个人在思考、记忆、说话、听音乐时大脑的工作情形了。实验发现,盲人在摸读盲文点字时,他的视觉皮质被触觉召唤过去用了。如果把正常人的眼睛蒙住5天,他的视觉皮质就会开始改变,去做听觉、触觉方面的事。所以,大脑怎么可能放任其余90%不做事呢?

人的大脑重约3磅,占我们体重的2%,却用到我们身体20%的能源。当它用到10倍的能量时,它是不可能只有10%在工作,而听任其余的90%闲着没事干的。

大脑的神经是“用进废退”的,常用的区块也会因此而增大,长久不用的地方会被挪作他用。最重要的是,大脑不是颐养冗员的地方。所以,绝对没有“只用到10%的大脑”这回事。

美国心理学家丹倪斯顿曾经撰文批评这个谬论,他说:“凡那些告诉你大脑只用了10%的人,他们才是只用到自己大脑的10%!”

专家简介:

家教广告词范文第8篇

一、数据调查

根据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武汉地区为例)得出结果: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百分之四十六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做兼职;仅有百分之八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没有必要做兼职。其中百分之二十八的同学已经做过兼职,百分之二十五的人正在寻找合适的兼职。

二、大学生寻找兼职的动因

赚取报酬,用于缴纳学费、寄宿费以减轻家里负担,其中以家境贫寒学生居多。

提前了解社会,积累宝贵经验,为今后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课程相对较少,压力相对较轻,课余时间多,通过兼职充实自己的课余时间。

部分同学则认为通过兼职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尤其是社会上的,从而增长见识。

三、大学生寻找兼职的种类

兼职种类繁多,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动因会寻找不同的兼职工作,我们往往面临着许多选择(同时也是被选择),其中大部分是与所学专业不太挂钩的,有的甚至是廉价的劳动力,选择如下:

做学生家教。家教被大多数大学生所青睐,原因在于比起其他兼职工作,家教较轻松且报酬较高。

促销员。从事此类兼职工作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其中都是希望锻炼自己胆量及口才还有临时应对能力的同学。

发单员。部分同学从事此项工作看上的是其工作简单,不需什么技术含量,比起促销员则更能锻炼人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餐厅服务员。不少同学选择在餐厅从事服务工作,原因是工资稳定,有的餐厅还提供食宿,当然工作量也很大。

礼仪人员。成为一名优秀的礼仪人员是许多俊男靓女的追求,原因在于有面子又相对轻松,工资也是所有兼职工作中报酬的佼佼者。

校园。少数同学担任校园,其优势是工作时间灵活,由自己掌控,但是对个人沟通能力要求高,且报酬也不固定。

移动、联通等公司话务员。目前这是一个新兴的兼职种类,它的吸引之处就是方便快捷。

开网店。众所周知,21世纪是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就是掌握了商机,网络更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四、大学生兼职收入的用途

不同的大学生出于不同的动因寻找不同的兼职,相对应而言的所得收入当然也就会有不同的用途,有的用于贴补家用,有的用于自我投资,有的用于人际交往,更有的用于购置电子产品,还有的用于假期旅行。详情见下:

用于缴纳学费、住宿费等费用。用于该途径的同学大多是上文中所述因为家境稍差而想通过兼职减轻家庭负担的同学,其性格相对独立、沉稳。

购买电子产品。许多不想再伸手向父母要钱的同学外出寻找兼职也恰是出于对笔记本电脑的追求。当然MP3、MP4、MP5、品牌手机等也是大学生们所喜好的。

参加培训班。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赚取培训费用,进而又对自己进行投资,既锻炼了自己,也提高了自己;既获得了经验,又学到了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用于人际交往。对于处于花样年华的我们来讲,恋爱似乎成了一门必修课,这也是相当耗钱的,笔者认为什么事都在于“度”,这就需要各位同学仔细斟酌与衡量了。

假期旅行。旅行可以增长人的见识,提高人的品味,丰富人的阅历,领略奇妙壮观的自然风光及不同地区的民情风俗。

理财投资。这部分同学大多是学习金融、投资等专业的,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及风险承担能力的,当然还学要的是长远而独到的眼光。

五、目前大学生兼职所存在的问题

现今大学生踏出校门寻找兼职的最大问题―上当受骗。走进武汉几乎所有的大学,无论是学生宿舍旁、食堂旁还是路标上的小广告栏,它们大多打着著名企业品牌的幌子,薪金条件诱人,其实这都是一些中介机构的诱饵。其中取得营业执照的正规机构寥寥可数,大多是欺骗纯洁善良的大学生的黑中介机构。其广告词基本上为:

“周末-五一聘”、“周末-十一聘”

“聘礼仪,男175cm,女165cm,形象好、气质佳,200-300元/场。”

“招聘兼职学生数名,本校工作,提成加奖金,待遇丰厚。”

“招聘英语、数学、物理教师,年薪两万元。”

许多社会经历不足的大学生们则被这些看似很好的条件吸引而联系那些中介,成为它们所谓的“会员”或是“兼职员工”,其中以刚进入大学的大一学生为多。笔者为了解其具体骗钱手段,曾主动联系过广告栏中一家机构,并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到其程序基本如下:

第一步:用优厚待遇吸引学生与之联系。

第二步:让学生到某某大楼的某某公司参加面试。

第三步:神侃胡吹地将大学生迷得天花烂醉。

第四步:以培训或工作证为名,让人缴费,50~200不等。

第五步:钱财就骗到手了。

这些机构极少真正能帮大学生找到兼职,他们会经常电话通知去哪个单位面试,但是成功率通常很低。就算是成功了,其所介绍的工作都是些与大学生专业不搭调的体力劳动,与其所写招聘广告完全不符。因此在外出求职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切勿掉入黑中介的虎口。

任何事情都是有弊有利的,我们在看到其益处的同时要考虑它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切不可随波逐流、盲目跟风。寻找兼职必须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理性地分析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兼职,适合怎样的兼职,兼职所得收入该如何花费,如何平衡它与学习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寻找的途中一定谨防上当受骗,还有在权益受侵是如何维权…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当然在我们本身努力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完善和规范兼职中介市场,为求职的大学生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兼职信息及求助手段和途径。

家教广告词范文第9篇

然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下对我国广大语文教师而言毕竟是新事物,《课程标准》侧重于提出理念、目标、建议,没有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也没有提出完整的操作方法,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地进行研究和探索,这是对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特别是第一线语文教师提出的挑战。笔者着力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本文中重点给我们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

【关键词】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教师的教学不仅要关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也要关注人文性。就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是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重视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忽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重视语文的德育教育,实现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本文中,笔者结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分析相应的渗透对策。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实践机会和学习资源无处不在,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突出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致力于课程内容的革新,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真正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科书的延伸和重要补充,对教科书具有很强的、无可替代的补偿作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呢?据此,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本校开展的一些实践活动,有的放矢,进行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效性地探究。具体做法如下:

一、将综合性学习融于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它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效延伸

有:(1)将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即通过课文阅读引发学生想象性地写作、编写故事、演课本剧等;(2)阅读成果交流,就是从阅读中概括出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分小组搜集资料,进行辩论;(3)阅读与网上阅读相结合等几种形式。

如:在学习了《巴东三峡》一课后,开展了“三峡旅行社征集导游词及广告词启事”的学习活动,这就是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创作导游词、广告词,还学会了搜集信息的方法。又如:课文阅读与网上阅读相结合,学习了《珍珠鸟》一课后,让学生进机房上了一堂网上阅览课,学生可以查看有关珍珠鸟的图片及其他信息资料,还可以在20来篇写鸟的文章中选择几篇认真阅读,让学生在接受相同信息的同时,有选择地自主阅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掌握了网上搜索资料的方法。

二、让语文综合性W习的“触须”伸进其他学科,打破学科界限,不仅能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进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学习《赵州桥》一课后,可联系美术教材中的《家乡的桥》、《我为祖国造大桥》和科学教材中的《桥》,设计题为“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拟定的教学程序为:(1)知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有关“桥”的资料;(2)画桥,画一幅自己设计的桥;(3)造桥,按照自己的设计,用胶泥或其他材料造一座自己喜欢的桥模型;(4)颂桥,写一篇赞美桥的文章。又如:学习《盐的世界》一课后,学生围绕“盐”提了不少问题:“海水为什么是成的?”“为什么海水不易结冰?”等等,教师就设计了以“盐的知识知多少”的卡片展,要求围绕一个问题介绍有关知识,语言要简洁,适当配画。来自各科学习中的问题取之不尽,这些问题都能成为学生探究的问题,使学科学习由课堂向课外延伸,与生活相联系。

三、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校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合作协调能力

我们学校每年都会针对学生实际开展“校园五节”(即读书节、科技节、游戏节、体育节、艺术节),其中“读书节”就是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好时间。在今年的“读书节”上,笔者就结合学校活动开展了“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为保证活动的效果,我们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内容:如第一小组猜字谜,第二小组搜集歇后语,第三小组搜集带谐音的笑话,第四小组了解汉字的来源。由于各小组学习任务的不同,教师要及时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要求小组明确分工,每个成员都有具体的任务。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成果汇报会,共享学习成果。可以说,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增强了团结合作的思想意识。在交流评价中,促进了情感的提升,也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

如:以语文版第十册第二单元为例,本组课文安排了《猫》、《珍珠鸟》、《海豚救人》等课文,这些课文分别讲述了动物知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该单元就可以生成“人与动物”为主题的研究专题。根据“人与动物”这一专题,又可以按层次递进分出这样几个小课题:(1)蚂蚁(或其他常见小动物)生活习性探秘(实地观察、交流介绍);(2)生物的进化、人类的起源(搜集资料、汇报成果);(3)动物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4)编一个童话故事,想像人和动物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写作)等。

家教广告词范文第10篇

不擒不纵,无为而治才是家教大智

有一句广告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说出了中国家长的普遍心愿,为了实现这句话,家长们从胎教开始,恨不得每天都教会孩子一门技能。很多中国家长从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了家庭幼教。音乐、绘画、英语,只要觉得孩子稍有兴趣,家长便乐此不疲地教授下去。如此的“兴趣早教”,把小小的孩子们束缚在家教的窠臼里,让他们无从选择,只有接受。

对这种从小“擒”住孩子,“植”入早教的家教模式,赵忠心极不赞成,他认为,在家庭教育中,所谓的“擒”,应该是隐形的看不见的指导,所谓“纵”,应当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启发。所以,赵忠心提出了“无为而洽”的家教原则。

赵忠心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指不管不顾、放任自流,而是指家长勿需有目的地去培养孩子的特长,只需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加以适当引导。作为父亲,赵忠心从来不强行要求孩子坐下学习,也从不强迫孩子学习的方向,他会把学习的道路和学习的机会一一展示在孩子的面前,让他们选择想要走的方向,然后引导孩子们在喜欢的方面向前迈进。连孩子上哪个学校、选择什么专业,他都从来不加束缚。这样的无为而治让孩子们学会了自立自主,也学会了主动学习,这种自主的能力比硬性灌输的知识更为重要,成为他们获得的第一笔重要的智慧宝藏。

中国的家长喜欢“帮助”孩子,如果孩子摔倒了,会马上跑过去扶他起来,赵忠心不支持这种做法。所谓“无为而治”,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孩子摔倒了,如果家长不去管他,他自己总是会站起来的,而他站起来的过程,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但中国的家长很少能够做到“纵容”孩子自己站起来,这就导致了中国的孩子过于依赖家长,失去了自主的能力。如果家长把孩子捆缚在自己设定的人生道路上,那么对孩子来说,就失去了一个个极其珍贵的选择的机会,这不仅会让孩子失去对生活的好奇和对未来的热情,还会让他们失去对生活的珍惜和对父母的感激。

平和心态,“神童教育”最是家教大忌

现在的孩子即将面对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将来有出息,热衷于培养“神童”。为此,市场上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家教书,家教机构也推出了层出不穷的天才计划,很多家长失去了教子的平和心态,恨不得马

上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神童”。对于“神童教育”,赵忠心指出,现在许多家长想要借助一些图书,学习一些绝招,把孩子迅速培养成神童,这种想法太过浮躁。

很多家长都认为:我的孩子决不比别人的孩子差,别人的孩子能成为神童,我的孩子也能成为神童。于是,四处打听“神童”吃什么、用什么、学什么,如何成长、如何教育,然后乐此不疲地把所谓的“神童模式”强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对此,赵忠心严肃地指出: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多少神童,“神童教育”只是拔苗助长。孩子不是机器,更不是试验品,家长们千万莫用孩子的宝贵童年做“神童实验”。而且没有谁一生下来便什么都懂,即使是神童,也需要家长的点滴教导。孩子不是装东西的口袋,你装多少东西进去就能倒出多少东西。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心态平和,才能够定好家教方针,教育好孩子。

教育孩子是项大工程,家庭教育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家长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春种秋收要经过两个漫长的季节,家长们的心态一定要放平和,也一定要相信,是种子总会发芽,总会长大。

教会自制,放手孩子自己选择人生

现在的孩子之所以越来越不好管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时代迅速发展,科技高度发达,玩具游戏娱乐等“诱惑”层出不穷。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们被外界所吸引,被玩耍所诱惑也很正常。那么,对于这些迷恋玩乐不思进取的孩子,家长们又该如何教导呢?

赵忠心给出了一个绝招:教会自制,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人生。孩子在成长之路上前进,就像一辆新车缓慢上路,汽车要想不跑偏,不抛锚,一定要有良好的刹车系统,而要想及时刹车,只有动力系统没有制动系统也是坚决不行的。所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让孩子学会自控,比天天管束孩子,苦口婆心教他认真生活,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要重要得多,要有效得多。

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能一味地责怪他们贪玩,其实即使是成年人,见到喜欢的东西爱好的事情也会心动,何况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对一切都未尝了解的孩子。所以,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很多家长怕孩子玩疯了'浪费时间,耽误学习;怕孩子因为沉溺玩乐耽误前程,于是,限制孩子玩耍的时间,没收孩子喜欢的玩具。事实上,这不仅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还会让孩子对玩耍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孩子就像一个皮球,你拍得越狠,他跳得越高,如果你不拍他,而是顺势拖他一下,他落下后弹几下也就不再起跳。而很多家长就是因为使劲地压制孩子,导致了孩子的厌学情绪,导致了孩子对玩乐的沉溺。

上一篇:自行车广告词范文 下一篇:工作证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