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15 04:45:44

护理技术

护理技术范文第1篇

护理技术操作是治疗、护理患者的重要手段,完成护理工作的重要保证,是衡量护理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依据,对护理人员每年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培训与考核,是保证治疗护理质量安全到位的重要措施。

1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原则

具有高度责任心,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时,要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同情心。做好告知和解释,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时,应做好患者的告知工作。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发生差错、事故,确保患者的安全;掌握熟练的技术,操作时要掌握解剖生理熟练的技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注射、导尿等技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护理技术操作的内容重复性强,并且需要一定的体力,因此操作时必须注意节力原则,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疲劳,预防软组织损伤。

2基础护理技能服务

2.1测量生命体征将消毒好的体温表甩至35℃以下放于体温篮内;将体温表发给病人,如不能配合者,由护士亲自测量。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测量5一10分钟后取出;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3―4厘米,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瑞按压挠动脉,测量30秒。对于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1分钟;测量呼吸时患者取自然,护士保持诊脉手势,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测量30秒。危重患者、呼吸困难、婴幼儿、呼吸不规则者测量1分钟;协助病人取适当的卧位,测血压,如血压听不清或有异常时,应间隔1―2分钟后重新测量。

沟通用语应注意这样说: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我来帮您量体温;请您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在腋下,贴紧皮肤;我来帮您把体温表放好,10分钟后我来取体温表;请您把手伸过来,我为您数一下脉搏;您的脉搏是80次/分,呼吸是16次/分。正常脉搏为60-100次,呼吸为16―20次/分,您的均为正常;请让我为您测血压,请您暂时不要说话,您的血压是130/70mmHg,正常血压为90一140/60―90mmHg,您的血压和昨天比起来,稍微有一点高,请先休息一下,我去通知医生来给您看一看。

2.2静脉输液和输血备好输液架,向病人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障患者安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成功后,松开止血带和输液调节器,调节滴速,填写输液卡;观察病人情况,及时更换液体;带拔针盘至床边,除去胶布,夹紧调节器,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速拔出针头,按压至无出血;整理床单元,清理用物;询问并安慰病人。

沟通注意:实际上输液对于护士来说一般都不会出现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输液之前要看看要看看患者输液的药品是什么,输几瓶,并向患者告知;对于输血患者,一定要告知患者的血型。同时护士要注意患者输液的时间,切记不要在办公室聊天而把快输完液的患者抛之脑后。

2.3口腔护理操作前评估患者口腔情况,根据患者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漱口液;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患者口腔黏膜;挠用物至床边,核对床号、姓名,并作好解释;协助病人取侧卧位。温开水漱口,观察口腔情况;按操作规程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检查口胶是否清洗干净,整理床单位;询问病人需要;清理用物,感谢并安抚病人。

沟通注意:对假牙怎者,我先帮您取下假牙,您感觉疼吗?请张开嘴,咬住上下牙齿,很好,就这样,现在为您擦洗硬腭,您可能感觉有点恶心,一会就好,请把舌头伸出来,我帮您洗舌面及舌下。你如果事先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患者会有心理准备,反而患者会平和许多,如果患者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患者会很紧张。

当然基础护理技能还有很多,本文笔者仅仅是列举三项来说明,技术很重要,但是服务过程的沟通工作同样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的患者是活生生的人,所以任何一位护士都不能,仅仅说我技术过硬就可以的,一个优秀的护士,不是自己的认可,也不是同行的认可,是其服务对象――患者的认可!

3心理护理技术

心理护理是护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护理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在整体护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实施整体护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学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

已逐渐认识到由于心身疾病产生的复杂因素,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病人的护理需要,心理护理便应运而生,成为当前临床护理实践中备受关注的问题。

比如:人到老年,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心理状态也会发生较明显变化。自尊心强。老年病人的自尊心较强,希望被重视、受尊敬,能得到周围人的恭顺和服从,喜欢颂扬他们的功绩,当这些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表现愉快;一旦感到受人冷落,便表现不耐烦、易激怒,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引起大发脾气;多数老年人不像中年人那样有事业心,也不像青年人那样活跃,因而,比其他病人更易感到孤独,尤其失去配偶或子女者孤独感更为严重;老年人在人院前多有慢性或老化性疾病,当发病而住院后,他们对自己的病情估计多较悲观,有一点不适都认为与衰老有关。在心理上压力很大,突出表现为老朽感与无价值感。

护士工作者只有了解各个年龄段和各种类型患者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在护理工作中,既要做好躯体护理,又要重视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细致的言谈举止,符合心理学原理的特殊技巧,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体心理状态,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和行为,提高适应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护理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康复护理; 转移技术;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6-0096-03

康复护理是护理人员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通力合作,从护理角度帮助伤病残者,使他们在肉体、精神、情绪、社会就业方面的能力复原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便他们在生活中尽可能地独立,从被动地接受他人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的动态过程[1-2]。它与康复医学及其他临床护理工作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大的区别。护理理念也在发生变化,陪人(家属)多动口,少动手,由替代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鼓励患者主动活动,生活独立;力图让患者回归社会,而不是依赖医院。笔者所在医院是2000多张病床的综合性医院,临床科室30多个,笔者所在科室成立13年来,请笔者所在科室行康复治疗及护理会诊的科室由最初的神经内外科、骨科,逐渐增加至综合科、妇科、产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心内科、呼吸科、肾内科、口腔科、眼科、儿科、各ICU病区等,几乎涉及每个临床科室,每月派往各临床科室行早期床边康复指导、治疗的工作人员有6~8人,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科室非单一病种,而且病情复杂,有多个疾病,多项诊断,由于是病发早期,患者均处于卧床状态,所以,最早要行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措施是转移技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0-2014年在笔者所在医院的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住院后转笔者所在科室的脑卒中患者80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及MRI确诊,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42岁,平均64岁。其中选转笔者所在科室前已行床边早期康复转移训练的神内保守治疗20例,神外手术治疗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未行康复转移训练神内保守治疗20例,神外手术治疗20例,未行早期床边康复治疗作为对照组。均为首次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住院时间在10~30 d。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床上转移活动 偏瘫患者仰卧-侧卧翻身法。(1)伸肘摆动翻身法:①伸肘;②双手十指交叉,双掌对握,病手拇指放在健手拇指上方;③屈膝;④先将伸握的双手摆向健侧,再反方向地摆向病侧,借摆动的惯性翻向病侧。(2)健腿翻身法:①屈肘,用健手前臂托住病肘;②将健腿插入病腿下方;③在身体旋转的同时,用健腿搬动病腿,翻向健侧。(3)偏瘫患者床上卧位移动。①先将健足伸到患足后;②用健侧腿抬起患腿向右(左)移动;③用健足和肩支起臀部,同时将臀部移向右(左)侧;④臀部右(左)移完毕后,再慢慢将肩、头移向右(左)侧[3-4]。

1.2.2 两椅间坐位转移活动 为了叙述方便便于理解,下面将患者正在坐的椅子称为第1张椅子,将要转移过去的椅子称为第2张椅子,常用有下述几种方法。

1.2.2.1 成角转移 两椅前缘之间夹角30°~45°,若是轮椅,需要拆除两轮椅间的扶手。步骤如下:(1)患者向椅前移动,并使两足放好;(2)靠近第2张椅子的扶手后握着第2张椅子最远侧或者扶手,另一只手握着第l张椅子。若两腿不能站立,在转移前,把两腿搬到第2张椅子前;(3)患者用两手撑着(腿可以辅助),将臀部摆到第2张椅子上面;(4)两手握着第2张椅子扶手,两脚进行适当调整至舒适的位置。

1.2.2.2 侧方转移两椅并排放,如果使用轮椅,两轮椅之间的扶手要拆除。步骤如下:(1)患者身体向第2张椅子侧斜,握着该座位的远侧扶手或座位边缘,另一只手握着第l把椅子扶手;(2)患者将臀部从第1把椅子横过到第2把椅子上;(3)调整两脚姿势慢慢坐下。

1.2.2.3 扶抱转移技术 床边坐起与躺下。患者侧卧位(健侧、患侧均可)两膝屈曲。扶抱者先将患者双腿放于床边,然后一手托着腋下或肩部,另一手按着患者位于上方的股骨大转子、骨盆或两膝后方,命令患者向上侧屈头部,扶抱者抬起下方的肩部,以骨盆为枢纽转移成坐位,在转移过程中,鼓励患者用健侧上肢支撑。此法用于偏瘫、下肢骨折。对于截瘫,扶抱者可面对患者,扶抱两肩部拉起患者成坐位。

1.2.2.4 坐位间转移 (1)骨盆挟抱法。具体步骤如下:①患者坐在椅子前边,身体稍前倾,两足分开,健侧脚稍后放置;②扶抱者面对患者,一膝顶着患者前面的膝使之不会倾倒,另一足适当分开放置以保持稳定;③扶抱者屈曲双膝,下蹲,腰背挺直,双臂置于患者下,双手置于患者双髋下。如果挟抱者双手不够长,可把一手置于髋下,另一手抓住患者腰部的衣裤和腰带;④扶抱者让患者在口令下同时站起,然后帮助患者把髋部摆向另一个位置。(2)前臂扶抱法:具体步骤如下:①如前所述患者作好站立的准备;②挟抱者站在患者前面,顶住患者一侧膝部,背伸直同时抬起双臂,双手置于扶抱者肘上,而扶抱者把双前臂置于患者前臂下,双手置于患者肘下挟住患者;③嘱患者屈肘并听从扶抱者口令一起站起,同样地如果要从一个坐位转移至另一个坐位,挟抱者帮助患者在坐下前摆动双髋到另一个坐位。(3)臂链挟抱法。具体步骤如下:①如前所述患者做好站立的准备工作;②扶抱者站立在患者一侧(这里以站在患侧为例)。如前所述,用膝顶着患者的膝和足,让患者把双手置于扶手上(可能的话),然后一手穿过患者较近侧的腋窝下,手置于患者肩胛上。另一只手稳定患者的骨盆或置于髋下帮助患者准备站起;③听挟抱者的口令一起站立。(4)肩胛后扶抱法。具体步骤如下:①患者坐在椅子的前沿,双肘前伸,双手合在一起放在双膝之间,受累侧拇指置于最上边;②扶抱者面对患者顶住患者一侧膝部,双手置于患者肩后,双手掌于患者肩胛骨上;③听扶抱者的口令一齐站立。使用这种方法,挟抱者牵拉患侧肩胛骨,可以达到减轻痉挛的作用。

1.3 康复护理中转移训练效果评价

根据人体发育功能的顺序进行转移训练,床上转移、卧-坐转移和坐-站转移的掌握程度,来评价患者在早期康复训练中对转移训练后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5-6]。显效:患者神志清楚,积极配合康复训练,4周内在陪人(家属)的监护下,能自行在床上翻身、起坐、坐位平衡好,能扶床站立及蹲下,扶墙自行入厕,掌握多项转移技术,扶助行器能自行行走。转至康复医学科后,通过短期训练,很快能回归家庭及社会。有效:患者神志清楚,较能配合康复训练,4周内在在陪人(家属)的监护下,能利用健侧上下肢带动患肢,行一侧翻身,能不用靠背坐起,坐位平衡较好,能扶床站立,但时间较短,掌握简单地床-椅转移、侧方转移等部分转移技巧,转至康复医学科后,通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基本掌握自我护理内容,能回归家庭。无效患者神志清楚,不能很快配合康复训练,训练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床上独立转移吃力,不能独坐,坐位平衡差,不能行卧-坐转移和坐-站转移。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早期康复转移技术的介入,启动早期活动训练,减少/改善功能障碍,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克服了绝对制动的不利影响,增强了患者的生活信心,为下一步患者顺利进入康复医学科行康复治疗做好铺垫[7]。

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床上转移、卧-坐转移和坐-站转移。转移技术分为主动转移和被动转移,病发早期主要是被动转移[8]。对于脑、脊髓及肌肉骨骼系统损伤患者的床上转移活动包括翻身、坐起及坐卧等转移活动。转移是ADL训练的最基本内容,也是ADL训练的基础。患者只有在完成自我转移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更衣、行走及个人卫生训练。由于目前患者对早期康复的需求意识强烈,而临床护士又缺乏康复护理知识,需求矛盾日益体现,所以,对临床护士进行康复知识培训很有必要,康复理念需要更深入到领导层(政府领导、医院领导)、大众层(人民群众、医务人员群众)、康复人员。如果临床护理人员,掌握一些康复护理技巧,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患者的转移技术,有助于帮助患者尽快进入康复状态,减少并发症,让患者看到生活的希望,不是像过去一样患者的病治疗好了,但带着残疾回家了。

转移技术,不仅需要临床护士掌握,而且也适合患者家属掌握,即可在护士给患者翻身时进行配合,也能在今后的康复训练中,家属参与指导和扶持、辅助及督导,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郭锐.康复护理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7-128,132.

[2]赵曦光.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27-148,256-261.

[3]陆延仁.骨科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9-285,403-410.

[4]彭凌.舒适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A):11.

[5]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12-113.

[6]李奎,胡昔权,郑金利,等.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7(7):466-467.

[7]齐学进,陈琪福,姚磊,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27-228.

[8]魏志华,王艳灵.偏瘫的早日康复训练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9(10A):6.

护理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外科护理;新技术;发展;

外科其实分类很多,相应的护理技术和方法也尤为繁多,但是人们通常理解的外科多为可见的伤痕或者伤口,大家所熟悉的外科护理技术就是伤口的消毒、包扎、换药等,其实不然,外科的护理过程中也关乎到患者身体内部的技能或者不可见伤口的外科护理,加上对病患的治疗是建立在护理处理的前提下的,在治疗前需要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护理准备,在治疗后需要对其进行日常的康复护理和观察,所以,从医学的角度来讲,护理是和治疗息息相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而独立存在。可以说,外科护理的工作在外科治疗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对其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不论是对医护人员还是对患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胃肠外科护理技术

该护理技术是在患者进行 了肠胃方面的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一般这种病症在手术后都会插胃管,护理人员的工作主要就是通过胃管来对胃肠进行减压,通过胃管的引流,流出的液体的量和性状分析病人的恢复情况,在观察中实时对病人进行相关的调整。

但是一般情况下,在要对病患进行胃管护理操作时,都要先对病人进行心理上的干预,让他们在做好充分的准备的同时忍受胃管减压护理的痛苦,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以防他们私自拔管。一定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的胃管,在插管之前要检查胃管是否能通气,然后要对胃管的前端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插管的时候,护理人员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让患者自己在吞的动作中完成插管的操作,但是假如病人对咽喉刺激比较敏感而导致呕吐恶心的现象,要先暂停插管的操作,假如实在都不能抑制吐的感觉,则需要借助丁卡因的帮助,用一定比例的丁卡因喷在患者的喉咙部位,然后再开始插管,值得注意的是,在插管的时候,个体的身高或者胃的现状选择长短合适的胃管,插管完毕后,要注意对胃管的固定操作,预防病人在正常的生活中造成胃管的滑落。

然而完成胃管插入的操作后,要在胃管的另一端和负压引流器相连接,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要先看看负压引流器是不是完整的,有没有漏气的现象,连通后,护理人员应告知病患一定要保持胃管的通常,不要将围观进行弯曲折叠等不合理操作,要密切观察病患在插管后有些什么反应,并且要及时作出调整处理。

二、血管外科的护理

就血管的外科护理工作也是分为很多种类别,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康复护理、专科护理等等,但是对于血管外科中的新型护理技术包括病患自身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治疗、激光治疗、对血管的微创切割手术,ACT仪器的使用等等,必要的时候在治疗中还会有血管的再建或者搭建桥接治疗,所以作为护理人员一定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最新的相关医疗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在对一些数值的观察中能分析病人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尽量的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在不断的总结过程中完善护理过程。

三、清洁灌肠的护理技术

所谓清洁灌肠就是从人体的经过直肠到达结肠部位,对其灌入一定分量的液体,主要是为了帮助病人清洁肠道,能顺利排便和通气,新型的灌肠清洁所使用的医护工具有很多种:硅胶肛管、气囊和双腔球囊式的导尿管、防漏的灌肠器、电脑灌肠仪、小儿灌肠器等,不同工具的使用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在实施具体的操作时,应该让患者保持头低臀高的姿势,侧卧的方式减少了患者在等待插管时身体姿势保持的痛苦,液体也能顺利的进入结肠部位,这样也有利于灌肠液体在体内保留得更久,从而加强了灌肠液的效果,当液体在灌入完成之后,要将肛管抽出来,以便患者进行排便,而且要让患者在床上自己左右翻滚,让灌肠液充分的在结肠中作用,在刺激肠壁后,让清肠的效果更显著。但是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肛管去的长度,加入去太深,肛管会直接刺激直肠会产生便意,患者会忍受不了要求停止灌肠液的灌入,也减少了液体在患者体内作用的时间,经临床的实际经验,灌肠插管最合适的深度是15至20厘米。在插管的时候还要注意插管的角度调整,毕竟是从人体的处,对角度的掌握直接影响到病患的舒适度,要遵循人体内部构造的角度,减少插管时的刺激。

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老年人的灌肠清洁护理时,要依据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不能自己控制排便的特征,要在灌肠时降低压力,少量缓慢的进行操作,这样有利于老人依次逐量的进行排便,不会造成结肠宿便过多而在灌肠液的泡胀下无法排出的困难。即便如此,护理人员还是要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不同的护理计划,在护理过程中,因为都是私密部位,所以动作要尽量的轻缓,不要反复的将肛管插入,而且灌肠的操作不宜频繁,而且要注意灌肠液体的温度和灌进液体的速度,在灌肠的同时,要注意病人的其他生理状况的观察,遇到有异常或突发现象时,一定要及时处理,整个的灌肠操作要体现人文护理的关怀,让患者不会因为害羞或者心里紧张影响护理的效果,在生理护理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心理的护理尤其是外科的伤患都有极其严重的疼痛感,所以心理上的需求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艳芝.《常见外科护理技术》.健康必读杂志.2011,2.

护理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康复护理;角度;骨科护理;探讨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是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护理是在追求患者康复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功能障碍的预防和处理,是一种协助医生治疗,以训练为主要方式的护理措施,康复护理与预防护理、临床护理、保健护理一起,构成了全面护理。有一点需注意,康复护理并不应该在临床护理结束后才开始进行,而应该在患者进入医院,护理诊治开始的时候就开始开展。在内容上,康复护理更注重个体的整体性,具体而言,其不止关注对患者本身身体健康的护理,还包括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等多方面的考量,以期通过专业的技术提供全面的、综合性质的服务,最终促进患者身体的健康恢复[1]。

1 骨科护士应更新护理观念

护理是预防,保健,临床,作为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四个方面的康复。当结束后骨科疾病的治疗,其肢体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恢复,还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就是护理工作尚未结束的标志。身为骨科护士,要把康复的观念和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的基本技术当做护理本职工作的一部分,要知道,康复护理不仅是康复医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位临床护士的职责所在。而且,在时间段上,临床的骨科护士较之于康复护士,处于一个更有利、有效的阶段。

2 骨科护士应尽早介入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

对于骨科患者来说,任何的康复都必须从早做起,做的越早,恢复较好,所耗费时间和金钱的成本是比较小的,相对来说造成的家庭压力小。然而目前,我国医药卫生行业面临着康复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这导致专业的康复人才远不够满足患者的需要。而康复工作最忌讳的就是间歇和断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临床的骨科护士能够担当起康复护理的重任,24h陪护在骨损伤患者的身边,承担起照顾患者,向患者宣讲健康知识,督促患者有规律地坚持进行康复训练的任务,就能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也能解决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

3 应加强对骨科康复护理工作的管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在康复护理的评估、功能锻炼、心理护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等方面尚处于空白或极为欠缺。对于骨科患者来说,其在术后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便是如何恢复肌肉的力量、关节的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对于骨科科室来说,最终的目的也无非是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让患者能以健康的体魄,乐观的心态重返社会。

4 应加强对骨科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骨科康复护理知识包括康复护理评估,康复护理技术和常见病的康复护理,是骨科护士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专业依据。然而,目前骨科护士对康复护理只是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着临床康复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医院应加强对骨科护士专业护理知识的培训,护士也应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和一切学习机会,多方面、多渠道地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对自己的不足之处予以补充。只有掌握了全面的专业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效的提高骨科护理的质量,降低骨科损伤以致残障的几率,进而进一步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

4.1进行岗前培训 在骨科医院的护士上岗前,首先要岗前培训,掌握关键所有常用的康复护理技术规范和日常工作,根据个人的吸收和掌握能力差异的条件下,可以被分配到的资历老资格的护士一对一辅导。这样,护士在从事骨科护理工作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康复护理知识,上岗以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待骨科护士进入临床护理后,结合临床经验,定期对其进行系统而有组织的学结。

4.2加强在职教育 在医院针对护士的在职教育计划中,加大康复护理学习的比重,在内容上,着重介绍康复护理的基础理论和技能,介绍康复护理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可按每月或每周的频率来举办教育学习班,也可以骨科护士为一个群体进行定期学习。此外,还可以邀请医院内外康复医学的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开拓骨科护士的视野,增加骨科护士的专业知识储备。

4.3开展继续教育 随着护理工作的范畴不断扩大,护士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才能适应不同专科护理的需求。将康复护理知识列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使护士的康复护理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

5 应加强骨科护士人才队伍的梯次建设

由于护士的平均年龄和护龄明显偏低,而护士队伍过于年轻,人才梯队结构不合理,必然会制约临床康复护理的开展。因此,留住高年资护士,培养合理的人才梯队就显得非常重要。鼓励中、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在临床指导康复护理工作、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鼓励低职称护士向更高的职称努力,从而提高本科室护士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向护士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机会,尊重并重视护士在患者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创造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为护士提供更多的工作晋升和发展的机会分层次使用护理人员,待遇与职务高低、工作年限、工作业绩挂钩并协助护士做好职业规划,激发年轻护士成长的动力,是护士认识到在护理岗位同样可以有所作为,增强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成就感,减少护士的流失。与此同时,作为护理工作管理者,在具体实施管理活动中,还应围绕人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制定可行措施,让护士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自身得到全面发展[2]。

参考文献:

[1]姜贵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护理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护理 技术 分析

肝癌是临床常见肿瘤之一。病人在术前、术后及围手术期中能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配合医护治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治愈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延长了病人的生命。自从2008年1月1日~2010年4月1日,我科共对16例肝脏癌肿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现将其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6例,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46~78岁,平均57岁。其中左肝癌10例,右肝癌6例,癌肿最大3cm×2cm,最小1cm×1cm。

2护理

首先了解术中情况,如病变大致性质、麻醉方式、手术切除范围、术中出血量以及输入液体的质和量。

2.1术后观察与护理手术后6h内,取去枕平卧位,吸氧,氧流量3~4L/min,吸氧48~72h,妥善接好腹腔引流管、双套管、胃肠减压管、保留导尿管。腹腔双套管一般用于腹部手术,创面大、创腔渗液多,能够及时引流,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膈下脓肿,护理要点:(1)保持通畅,根据患者需要调节负压(0.02~0.06mPa),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堵塞及脱落;(2)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如每小时超过200ml,且引流管温暖或者8h超过400ml,应高度怀疑有活动性出血可能;(3)双套管内管接负压吸引,外套管露出皮肤用棉垫覆盖,且每日消毒更换;(4)如内套管堵塞,可用20ml生理盐水缓慢冲洗,仍不通畅者在无菌条件下更换内套管;(5)更换引流瓶,每日1次,倾倒引流液等注意无菌操作;(6)置管3~4天,如腹腔引流液颜色较淡,24h量<20ml,腹部无阳性体征可予以拔除;(7)外套管接生理盐水500ml+庆大霉素16万u,每日更换,根据引流量的多少进行倒立冲洗次数,每个班次可进行倒立冲洗1~2次。手术后6~24h,清醒时取半卧位,微闭双目,用鼻深呼吸,指导患者上肢-肘关节-肩关节屈伸运动及下肢趾端-足趾-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屈伸、内翻、外翻运动。每日4次。每次10遍。术后第1天(24~48h)在第一阶段上加大活动量,并增加活动项目,取半卧位,增加扩胸运动,每日2~3次,每次5遍,伴咳嗽可由他人协助翻身。轻叩背部每2hl次。术后第2天(48~72h)指导患者主动活动四肢,每2h1次,每次5~10min,如年老体弱或无法下床活动,应对其进行抬臀训练,方法是两腿屈曲,两手臂撑床。反复抬臀,每天50~100次,逐渐增加次数,直至通气。这种方法对于其他如胃、胆管、胰手术都可以采用,对促进肠蠕动,早日通气,预防肠粘连有很好疗效。术后第3天,拔除双套管,嘱患者坐于床边,双腿下垂,主动活动四肢、头颈部关节和肌肉,酌情在他人扶持下行走。注意防止感冒加重病情,练习下床活动应从床边站立开始,逐步扶床行走,每天2~3次,每次15~20min。

2.2呼吸道护理由于手术创伤大,膈肌抬高,呼吸运动受限,患者如出现咳嗽、咳痰困难,可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雾化吸入后及时给予翻身,轻叩背部,指导患者双手按压切口,深呼吸咳嗽,鼓励将痰咳出。

2.3腹部切口的观察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有无血性液体渗出,每天打开腹带仔细查看,定期更换敷料。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如切口疼痛时要及时报告医生,给予肌注镇痛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增强患者早日康复的信心。

2.4心理护理由于手术切口与引流管的摩擦可产生疼痛,对患者肉体上造成痛苦,遵医嘱给予镇痛泵持续使用,并观察记录用药效果,可根据患者心理、文化素质进行心理疏导,给予精神安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咳嗽、深呼吸用手按压切口,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来回移动所引起的疼痛。

2.5饮食护理一般禁食3天,肠蠕动恢复后,给予全流半流普食。由于肝功能减退,食欲不振,营养状况较差,应给予营养支持,患者能进食时,指导患者选择一些高热量、适量优质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钠、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为基本原则,避免生冷及硬性食物,定时测量患者体重,以了解营养状况。

2.6清洁护理因引流管、保留导尿、营养不良及痰液过多可以成为感染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皮肤护理,每日用温水擦洗全身数次,保持口腔及会清洁,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每日更换床单及病号服一次。禁食期间加强口腔护理。换药、治疗、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切断感染途径;保持各引流管通畅,腹部无阳性体征,引流量<5ml时,及时拔除引流管,以预防感染;叮嘱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揭开纱布,用手触摸切口,以防污染。更换各引流管时,一定要用稀碘酊棉签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发生,密切观察术后5天内体征:有无出血点、紫绀及黄疸,观察伤口渗液、渗血情况,监测患者尿糖、尿比重、尿量。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为患者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3康复护理

护理技术范文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中华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制订的我国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关于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标准,诊断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42例。排除标准:糖尿病,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四肢血管性疾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以下2组:观察组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49±16)岁。感染部位:前臂2例,小腿14例,足踝6例,其中入院前感染12例,切口长度10~25cm,发现感染时间6~75h,平均12.6h;观察组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47±15)岁。感染部位:前臂1例,小腿15例,足踝4例,其中入院前感染9例,切口长度8~26cm,发现感染时间4~80h,平均14.5h。所有患者前5~15d根据感染程度静脉应用抗生素。2组在年龄、性别、伤口深度、伤口大小及感染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材料

医用泡沫材料:选用武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负压封闭引流护创材料。生物透性黏贴薄膜:英国S&N公司生产。

1.3治疗方法

观察组:(1)彻底清创,开放所有腔隙,确保软组织和骨组织床的血供。(2)按创面大小和形状设计修剪带有多侧孔引流管的VSD敷料,使引流管的端孔及所有侧孔完全为VSD敷料包裹。遇大面积创口时以引流管串联并合,降低引流管数量。覆盖填充敷料,把设计好的VSD敷料加以缝合固定,使敷料完全覆盖创面,如创面较深,将VSD敷料填充底部,不留死腔。(3)擦干净创面周围皮肤,用具有生物透性粘贴薄膜封闭VSD敷料覆盖着的整个创面,用“叠瓦法”粘贴敷料;用“系膜法”封闭引流管出创面边缘处,遇到特殊部位如手足部就用包饺子法粘贴,半透膜的覆盖范围包括创周健康皮肤2cm的范围。(4)根据需要用三通管将所有引流管合并为一个出口,引流管接负压装置,开放负压。(5)将负压调节在-125~-450mmHg的压力,确保负压封闭引流正常后,5~7d拆除VSD敷料,最长不超过10d;对照组常规消毒,创面清创后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用无菌敷料拭干,外敷凡士林纱条换药每天换药1~2次。

1.4临床护理

1.4.1观察组彻底清创密封后回病房,立即接床头中心负压吸引瓶,调节负压为0.04~0.06Mpa,保持有效负压。引流管固定于床旁,为保持引流管通畅,流管位置应低于出口,引流管应防止扭曲打折。为便于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及引流物的性状和量,使用透明的引流管和引流瓶。为达到消毒引流液和防臭的目的,要每天更换引流液1次,瓶内盛适量生理盐水和84消毒液。每班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如发现短期内有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应马上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如发现下列情况应及时处理:(1)漏气:如果听到有气体溢出的声音要检查管道有无破损,各连接是否松动,膜与膜之间是否有漏贴处,是否有无序贴膜,是否有膜脱落,这时需要重新密封漏气处。(2)引流管堵塞:引流管内引流物变干,引流物粘稠,大的血块均可致引流管堵塞,可用生理盐水逆行缓慢注入,浸泡10~15min,待堵塞的引流物变软后,重新接通负压源,如有必要需要多次操作,甚至更换敷料。(3)VSD敷料干结变硬:可能是因为密封不严,漏气所造成的VSD敷料脱醇变硬,也可能是因为创面液体物被吸引干净。如48h内变硬,可以从引流管逆行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浸泡敷料使其重新变软。如48h后,必需重新更换敷料。(4)VSD敷料鼓气,看不见管型检查是否有引流管堵塞和负压源异常。负压源异常包括:吸引器损坏致负压压力不够,中心负压表头损坏,各衔接不紧,停电,电源断路,中心负压停止,引流管被病人压迫,折折叠等,具体原因具体解决。(5)VSD敷料颜色改变VSD敷料出现黄绿色、绿脓色、灰暗色等各种污秽颜色并有臭味,这并非坏死组织所致,不影响VSD疗效,一般不需作特殊处理。VSD引流时间一般为5~7d,视伤口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行植皮或局部皮瓣转移覆盖创面,必要时行第2次VSD引流。

1.4.2对照组彻底清创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每日换药1次或视伤口渗出予以换药,保持伤口敷料干燥。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D法。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观察组22例患者经处理后伤口均Ⅱ期愈合[1],愈合时间12~22d,换药次数为7~14次,治疗期间疼痛较轻,术后瘢痕线性愈合;对照组20例痊愈出院,愈合时间为20~45d,换药次数35~48次,疼痛明显,伤口出现明显的瘢痕增生。具体见表1。

3讨论

在治疗和护理骨科切口感染中,传统方案的关键在于防止感染,彻底清创和换药。传统方案的治疗和护理整个过程漫长,而且组织液化、感染、发臭,给病人自身和同室病友生活、休息带来不便;换药过程反复切口暴露和刺激不仅增加感染和毒素的吸收,而且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和病人耗材费用。我科采用VSD代替传统的反复清创和换药,由于患者不经历换药的疼痛刺激,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对切口的刺激,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避免以往由于经久不愈、合并感染,长期不能进行功能锻炼,造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而且,由于不需要每天换药,减少了医护人员工作量。VSD是一种高效引流,体现在全方位、高负压下被引流区的“零聚积”,因而能有效地预防伤口积液,加染腔隙闭合和感染伤口的愈合[2]。组织学检查证实,VSD能迅速增强白细胞活性及其吞噬功能、减少细菌数量、促进伤口愈合[3],显著提高创面血流量,促进坏死组织和细菌的清除。加速肉芽组织生长和细胞增殖修复,促进毛细血管新生[4]。最新研究还发现,负压治疗可明显减轻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自由基的清除力,改善局部代谢,减轻缺血性损伤,对缺血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5]。

本组在应用VSD过程中,我们体会:(1)彻底清创是基础;(2)必须保持持续有效的引流,维持恒定的负压,保持适当的使VSD敷料及引流管无受压打折,引流管通畅;(3)密切观察受伤肢体的血液循环变化及引流液的变化;(4)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促进创面愈合。

护理技术范文第7篇

在应用电子病历之前,科内护理文书书写主要通过手工方式进行,由于护理工作量大,书写时间少,导致字迹潦草或书写错误时有发生。各护理单元全面应用电子病历书写后,包括医嘱执行、查对、打印瓶签等均通过进入新版护士工作站快速完成,大幅度降低了以前手工转抄的误差。同时,护理部及科内质控小组每周能方便快捷地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检查护理文书书写执行情况,及时进行反馈,指导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改。表1显示,应用半年后,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由88.83分上升至93.58分,表明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了护理管理和专科(手术室)护理质量

在应用信息技术之前,科内护理质量管理不到位,人员参与意识不够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偏重行政管理,忽视质量改进追踪检查和效果评价。传统的护理管理,有关信息均为手工录入、统计、分类存档,需查阅时又要花大量时间从各登记册中翻找、摘抄,护理管理相对滞后。护理部利用院内网络资源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后,通过ftp强大的传输功能,及时在网上各项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及护理质量简报,并反馈夜间护理查房情况,便于护士长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护理管理过程变终末管理为环节控制,加强了管理力度,护理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主动性、时效性;将检查结果、分数及排名在全院内网上及时公布,有利于护理经验分享,调动护士长工作积极性,形成“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公布存在问题,提供准确的前瞻性预测,有利于各科引以为戒,有效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实践证明,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显著提高了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应用信息技术确保了护理安全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全面展开,护理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护理质量文件夹,加强护理工作质量的管理,为医院主管领导及护理部提供决策分析依据,避免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漏洞,从而减少由组织管理漏洞而引起的责任风险,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护理风险。应用护理质量与安全信息反馈表格后,缓解了应用前护理各班次之间因信息不畅、交接不清所带来的护理安全隐患,各病区责任护士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每日对所分管患者进行评估及防范措施,极大地降低了护理风险,保障了护理安全。

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了健康教育覆盖率及患者满意度

应用信息技术前,手工护理文件书写加大了护士工作量,挤压了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自院内网络开通后,护理部通过进入新版护士工作站,动态掌握责任护士健康教育落实情况,督促科室及责任护士及时给予健康指导。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把护士从繁重的护理文件书写中解放出来,使护士有更充足的时间与患者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个体指导、集体讲解、文字宣传等多元化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护理技术范文第8篇

1.1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培训方式,根据培训大纲的内容采取多媒体教学、自学和几种演示等方式,由带教老师指导授课。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安全教育措施:

(1)教学方式设计。设定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式以设计教学内容与方式,对于护理操作技术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护理风险点,并根据风险点辅以相应案例分析。

(2)安全教育实施。教学过程包括认知阶段与强化阶段。认知阶段要对护理操作的各方法及其注意点进行识记,同时告知其护理风险点,并经过提问讨论得出应对风险的措施。而在强化阶段,护理人员要经过实操对自己的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评价,判断自身行为是否安全,是否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护患者,能否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灵活的处理。

1.2评价方法

在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内容包括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不良事件发生人数,以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表明,实验组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较好,理论得分与操作得分的差异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3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疗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大众教育水平的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然而,在护理技术操作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会影响着护理工作的安全。如患者病情的差异、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操作等,这些都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因此,在护理技术教学过程中加入安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现实指导意义。将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性与风险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案例进行讲授,令新员工树立风险意识,理解到安全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在安全教育中要加强新入职护士对护理操作的实践操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讲授了众多理论知识后,要另新入职护士参与到实践中,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要考察自己有否将安全意识融入到护理操作中。只有这样,方可以将护理安全教育设计的内容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入职护士从理论知识的掌握到实践操作的达标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为了促进这个过程的实施,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加入新入职护士亲手操作的步骤;而另一方面,需要带教教师从旁提醒。初学者容易出现完成操作要领,却忘却了安全操作。带教教师一方面要及时提出,另一方面不可愠怒,要对新入职护士所犯的失误进行理解。从而从两方面促进其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尤其操作得分两组差异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护理技术操作中加入安全护理内容能加深护理人员对护理操作的理解。同时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人数也低于对照组,表明护理安全教育显著、有效。综上所述,把护理安全教育融入到护理技术操作中十分必要,能更加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操作的理解度和安全性。

护理技术范文第9篇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lO月至2014年10月同意胸前区外疗法200例,男80例,女120例;年龄40-65岁。均为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性心绞痛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缺血型心肌病50例,无症状型心肌病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加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2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疾病程度、基础血压及心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对照组的手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实验组的给予外治疗患者除实施常规护理外,还另外实施如下优质服务:(1)一对一进行操作前宣教。绝大多数患者缺乏该技术操作的相关知识,因而在技术操作前需做好知情解释工作,涉及内容包括技术操作的目的,流程,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处理办法等。消除患者不必要的焦虑与担心。(2)操作中支持。边操作边解释目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通过语言、态度、行为、表情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减轻焦虑,增强其信心,并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开导、鼓励他们减轻不适感。(3)操作后护理。加强操作后注意事项的讲解,使患者明确目的,积极配合如发现异常可及时停止操作。

1.3观察指标

焦虑评定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焦虑评定比较。评分标准:严重焦虑总分>29分,明显焦虑总分2l一28分,焦虑总分14~20分,可能焦虑总分7-13分,无焦虑总<7分;患者对责任护士满意度测评涵盖包括对技术操作前访视、操作中护理、操作后随访等,患者几乎无意见为满意,患者反映平平者为不满意。

1.4数据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r检验,计量资料以搿虹,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患者焦虑程度的比较

对照组有80%的患者存在焦虑情绪,而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组患者操作中胸闷,胸前区疼痛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操作后胸闷,胸前区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9%明显高于对照组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优质护理的开展更利于技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一对一进行操作前宣教,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根据他们的年龄,文化程度等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疏导,使他们心理上得到安慰。教会患者心理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放松全身肌肉配合等,从而有效缓解了操作前的紧张和焦虑,降低操作中的心理应激反应。

3.2优质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整个技术操作过程的优质护理让患者体会到治疗前的舒心,操作中的配合,操作后的安心及责任护士的贴心,使患者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减少了不良心理因素对手术的影响,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护患距离,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3.3实行优质护理可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

护士既要准确、全面掌握此类技术操作的整个过程,做到流程清晰、配合精准,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快速、准确评判患者的个性特点,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信任感。推行优质护理,进一步激励了责任护士对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的服务意识及职业感。

3.4推行优质护理是提升服务内涵的主动作为

优质护理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号,"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也不能只是一场运动,而应当是作为优化医院服务、加强内部管理、改善患者体验的切人点,逐渐成为一种常态。这样提升服务内涵的主动作为,才能使得医院达到树立行业新风、促进医患和谐、让患者满意、让社会满意的目的。

护理技术范文第10篇

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其能明确法律与护理工作的关系,并能将其掌握的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应用到护理工作中,依法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增强实习护生的责任感,使其树立对护理安全事件的防范意识。当护患纠纷发生时,实习护生能运用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来维护自身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2强化护理安全教育

对实习护生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是减少护患纠纷的基础。带教教师可通过随机提问的方式考察实习护生对临床用药、护理操作、护理器械的使用方法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等掌握情况,使实习护生将护理安全意识牢记于心。

3规范护理行为

护理文书是重要的法律依据。即使护理人员明确按照相关规定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护理结束后,如果没有将护理的整个过程详细记录下来,一旦发生护患纠纷,护理人员将无法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因此,带教教师应告知实习护生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字迹要清晰,不得随意涂改护理文书,也不能将医学专用名词随意简写,以确保护理文书的规范性。除此之外,实习护生应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并注重个人形象。实习护生应做到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衣帽整洁。在护理工作中不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也不讨论患者的病情,尊重患者的隐私。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实习护生的语言应亲切、友好,工作态度应严肃、认真,为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奠定基础。评定标准实习结束后,对这些实习护生进行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和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的考核。

4统计学处理

我们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2]。实习结束后,观察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的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实习护生,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近年来,护患纠纷不断发生,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护理安全意识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有研究发现,在临床带教期间,对实习护生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可以使其树立护理安全意识,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这对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将护理安全教育应用于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效果显著。此方法是可行的。

上一篇:康复医疗范文 下一篇:合作式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