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室辞职信范文

时间:2023-03-20 11:19:14

画室辞职信

画室辞职信范文第1篇

神女峰上的红叶啊,教授向学生的炽热表白

崔月1971年12月出生在重庆市开县临江镇。1992年夏,她考入万县师专美术系。勤奋的崔月成绩优秀,漂亮出众,不仅是班里的班长,还是校学生会的干部。在一大堆追逐她的目光中,一个特殊的人出现了。

一天在课堂上,崔月抬起头,突然与一个人的目光相遇。那双眼睛里,有火苗一样的东西在燃烧。羞涩的崔月感到脸一下热得发烫,她迅速埋下头。这个人叫李明伟,时任万县师专(现三峡学院)美术系主任、副教授,那一年,他47岁。当时李明伟的画室就在教室的斜对面,一个硕大的画台摆在画室中央,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三峡风光画。巍峨苍茫的群山,一条大江浩荡奔流。崔月看得惊呆了,她对李明伟的艺术才华油然而生一种敬意,问道:“李老师,你为什么喜欢画三峡啊?”李明伟激动地说,三峡是他艺术创作的灵魂。

接下来不久后的一天,崔月在李明伟的画室作画,就在她舒展腰身抬起头时,再一次遇到李明伟那深情的目光。从此,敏感而又惊慌的少女开始躲避老师追逐的目光。

李明伟失眠了。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他是老师,不仅和崔月年龄、地位悬殊,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有家室的人。李明伟的内心饱受煎熬,夜半时分,他经常忍不住爬起床作画以缓解失眠的痛苦。好不容易睡着了,思念的折磨,又让他在梦中呼喊崔月的名字。崔月,这个夺人心魄的女神,让李明伟的内心有一团火在燃烧。但少女紧闭的心扉,让李明伟深深地痛楚。

1993年5月,学校美术系组织外出赴三峡的写生活动。5月18日,李明伟带着学生们来到著名的神女峰。此时,神女峰下满山的红杜鹃火一样地燃烧,李明伟忍不住轻轻吟起舒婷的《神女峰》:“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在青石洞,面对遥遥相望的神女峰,李明伟激情澎湃,再也熬不住对崔月的倾慕,他拉过崔月的手来到一块大石上。“崔月,神女峰作证,我爱你,请你接受我的爱吧!”李明伟噙着热泪大声说。

惊恐的崔月哭着挣脱开李明伟的手转身猛跑。“不,不可能!”她边哭边喊。为了躲避李明伟,崔月提前乘船返回了学校。

舆论风暴,飘泊的爱也是这么折磨心肠

李明伟一天天消瘦,他说,在他的感情生涯里,真正走进他心灵像一棵树一样蓬勃生长的人,是崔月!面对这个才华横溢的男人,崔月哭了。被人爱,是一种幸福啊!然而,这份爱,为什么让她感到慌乱,让她不敢面对!

苦恼之中的李明伟,把自己的心思向恩师岑学恭先生倾诉。岑学恭是我国画坛大师徐悲鸿的高徒,尤以画三峡驰名,在画坛有“岑三峡”之美誉。岑先生在回信中,用老师徐悲鸿和廖静文相爱的故事来类比,岑先生鼓励他,如果内心是一份严肃认真的真爱,就让它顽强地生长和表达吧!

恩师的话给了李明伟极大的启发。是的,一个人一生,又会相遇几次闪电一样抵达灵魂的爱情啊!李明伟发誓,他要用时间来证明,这一份爱是真诚而又持久的,是燃烧的火,也是屹立的山!

李明伟的执著,终于让少女内心的花蕾悄悄地为他开放了。崔月哭着接受了他的追求,可李明伟听罢,像一个委屈的孩子哭了,“崔月,我已经对不起妻子了,我正在和她商量离婚!”“不,不,我不要,我不想去伤害你的家庭!”崔月哭着说。

1994年7月,崔月大学毕业面临分配。李明伟帮助崔月联系好了万州一家机关单位后,8月,他才放心地代表学校去成都招生。招生期间,与外界封闭没有联系。就在这时,崔月主动放弃李明伟的安排,选择了去江苏无锡市一家绣品工艺厂工作,从事工艺美术设计。

远在成都的李明伟失去崔月的消息后,急得团团转。几经周折,他终于查到了崔月所在单位的电话。电话一次一次打过去,却总是听到崔月不在的消息。李明伟给厂里留言说,如果崔月来了,请尽快与他联系。

其实,崔月选择遥远的地方,也是在逃避这份不踏实的爱情。面对传言四起,年轻的她无法也无力面对,只有逃避,任内心挣扎翻滚。相思之苦在同时折磨着他们。1994年中秋节,崔月悄悄回到万州城,见到了憔悴的李明伟。那个月明之夜,两人的恋爱关系正式确定下来。

面对舆论风暴,1995年5月13日,李明伟毅然从大学辞职。那天上午从办公室出来,走到操场上,望着这个让他实现了梦想、又倾注了心血的校园,不由仰天长叹。下午5点,李明伟离开校园,赶往万州城和崔月相见。他对崔月说:“崔月,我已辞职了,我们离开这个城市吧!”崔月哭了:“李老师,你要好好考虑啊,你在学校呆了这么久,就这样离开太不划算了!”李明伟坚定地说:“为了你,虽然失去家庭,丢掉工作,但我不后悔!”

第二天上午,李明伟通过邮寄方式给学校写了一封辞职信。下午,他和崔月向朋友借了7000元钱,离开万州。他们在广州一家中德合资的公司打工。公司老总很赏识他们的才华,亲自为他们租房子住下。

在公司,李明伟和崔月共同从事广告设计的工作。然而不到一个月,自尊的李明伟便开始不适应和失落,他骨子里是一个向往艺术殿堂的画家,现在却为了生存从事一份毫无激情的匠人活,内心怎不别扭?有一天,公司老总让他画一幅画送给客户,李明伟感到手仿佛不听使唤似的沉重,等他笨拙地画完后,他越看越觉得羞辱,猛地一下撕碎了画纸。

1995年8月,李明伟和崔月从公司辞职,回到了万州。

磅礴大三峡,有画坛情侣的爱在奔腾

回到万州后,李明伟和崔月注册成立了“同志”广告公司,开始了下海创业的生涯。1996年1月,公司承接一期灯会业务,但单纯的李明伟在这笔业务中却亏了6万多元,公司的生存一下陷入绝境。

其实,李明伟在万州的人缘相当广泛,然而,清高的他总放不下面子去承接那些匠人活计。创业初期,李明伟坚决反对出去接广告装修之类的业务。在他心中,只有绘制壮丽三峡的画卷,才是他最真切的梦想。

这一时期,李明伟常常把一股无名之火发在崔月身上。在两人最困难的日子里,崔月曾饿晕在街头,但她默默忍受着,她知道李明伟一直沉浸在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之中。

1999年6月的一天,李明伟在出租屋内对崔月发泄了一顿怒火,伤心而又委屈的崔月哭着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说:“明伟,我们好好分手,让你放飞,去艺术的天空飞翔吧!”当时,两人通过艰辛创业已有了4万元积蓄,但崔月只取了5000元,其余的都留给了李明伟。

崔月提着简单的行李赶往在宁波工作的弟弟那里。回到家,面对崔月留下的信和钱,李明伟号啕大哭起来。

在宁波,弟弟问崔月:“姐姐,你为什么要离开他啊?”崔月哭着摇摇头,弟弟也许永远不会知道,他们内心间的挣扎和痛苦。

对李明伟的思念,在异乡的夜里升腾。崔月把她最喜欢的一条粉红色的裙子撕碎了,那是两人打工期间去珠海游玩时买下的。崔月穿上那条裙子时,激动的李明伟还给她画过一幅素描。画上,裙裾飘飘的崔月是他眼中最美的天使。而现在,相会已成梦,相爱更无期,李明伟一次次泪湿枕巾。

1999年7月18日,李明伟正在房间作画,崔月提着一个袋子推开了门。一瞬间,李明伟惊呆了。崔月瘦多了,她哭着扑进李明伟的怀里,两人抱头痛哭。李明伟哽咽着说:“崔月啊,我再也不会伤害你了!”

朋友们向李明伟伸出了真诚的手。他们说,李老师,你很不容易啊,有什么业务,我们交给你做。两人承接的业务渐渐多起来,收入的增多让他们的生活日渐稳定起来。

2002年4月的一天晚上,崔月说:“明伟,走吧,我陪你去三峡写生!”崔月的话让李明伟触电似的跳了起来,血液奔腾,三峡,魂牵梦萦的三峡,那才是他艺术的根啊。

依然是满山花开的季节,崔月陪伴着李明伟沿着三峡两岸边走边画,两人一同画了300多张长江三峡速写稿。他们又去寻访了青石洞,在那里,崔月还仿佛听到了当年李明伟向他求爱时,那热烈的呼喊在水雾迷漫的峡谷回荡。

沉浸在三峡的绘画中,李明伟才感到灵魂和生命深深地融为了一体。一年后,李明伟和崔月合作创作的三峡系列国画被送往重庆、北京等地参加美术展,引起画坛震动。李明伟的老师岑学恭先生,特地来电向他们表示了祝贺。

2004年12月21日,是李明伟59岁的生日。那天,在崔月的精心筹备下,李明伟的各方朋友纷纷前来祝贺。也就是那一天,李明伟和崔月把他们历经半年创作的大型国画《长江三峡》展现给大家观赏。顿时,整个大厅一片寂静,继而又纷纷发出惊叹不已的声音。这幅长13.1米,宽2.7米的国画全面展示了三峡神奇壮丽的风光。有人赞叹说:“明伟山水,雄浑壮美,令人叹为观止。吾以为,此人力所难为也,实山鬼再生。不然,何以如此博大而深邃?不然,何以如此苍然而动情?”李明伟深情地对大家说,“这幅画调动了我一生对三峡的积累。”他说,这是他和崔月的爱情结晶。

2009年1月,相爱多年的李明伟和崔月终成眷属。李明伟献给爱人一份特别的礼物,在《三峡都市报》刊登了一整版他们结婚的消息,照片上,他们是那么幸福的笑着。

画室辞职信范文第2篇

教授苦恋在神女峰下求爱

李明伟原是重庆三峡学院的美术系主任、副教授。自从1992年秋天,一个叫崔月的美术系大学生闯进了李明伟的生活之后,一切都悄悄地改变了。

刚到校园,崔月便面临油画与国画专业的选择。在学校学生会组织的一次教师民意测验中,李明伟的分数高居榜首,这引起了崔月的好奇。于是,她便选择了师从李明伟执教的国画专业。第一次见到李明伟,崔月便忍不住观察起这个有着浓厚艺术气质的老师。李明伟说话热情风趣,特别是他独特的教学方式,自由挥洒,引经据典,让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到了极致。

一天下课后,在教室走廊,李明伟叫住了崔月,问她:“崔月,你来自哪里啊?”崔月说她来自开县临江。李明伟又问:“你的家乡有一条江吗?”崔月被他的问题逗乐了,她说,有啊,很美的一条江。李明伟望着崔月说,他的故乡在嘉陵江边,从小便因为有江水的浸润,才激发了他对艺术的热爱。李明伟在诉说中仿佛沉浸在对故乡的回忆中。就在崔月转身离开的时候,李明伟突然说:“崔月,我有一天要到你家乡的那条江边去画画。”李明伟的话让崔月一阵惊异。

有一天在课堂上,崔月抬起头,突然与李明伟的目光相碰了,那双眼睛里,有着火一样燃烧的激情。羞涩的崔月感到脸一下热得发烫,她迅速把头埋进书里。下课后,李明伟又叫住她说:“崔月,你来我的画室看看吧!”

李明伟画室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三峡风光画,巍峨苍茫的群山中,一条大江浩荡奔流。崔月对李明伟的艺术才华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崔月怯生生地问:“李老师,你为什么喜欢画三峡啊?”李明伟激动地说,三峡是他艺术创作中的魂魄。李明伟讲起了他大学期间和同学们游三峡,在一个清晨,他在喷薄而出的红日中,仰起头看见了赤甲山,那一瞬间,他完全惊呆了,也就是在那一刻,他深深地爱上了三峡,大学毕业以后,他才选择了离三峡很近的云阳任教。

“李老师,我可以画三峡吗?”崔月轻声地问。“可以啊,应该让所有热爱三峡的人来永远地描绘它!”李明伟热情地相邀崔月来学着描绘三峡。在崔月学习中,李明伟对崔月的天赋和灵气大加赞赏。

有一天,崔月在作画,她抬起头,再一次迎住了李明伟深情的目光。敏感而又惊慌的少女开始躲避老师追逐的目光。然而,李明伟的心却掀起了波澜。自从见到崔月的第一天起,他就一直在暗暗地关注着她,崔月是一个恬静而又淡雅的女孩,就像一株亭亭玉立的荷花,在李明伟的心里飘香。

有一天夜里,李明伟失眠了,他忍不住起床作画,还在室内放声高歌,他的闹声引起了妻子的不满。面对妻子,李明伟也觉得深深的愧疚。他和妻子是大学同学,这么多年来,妻子同他相濡以沫。然而,他感到自从崔月出现以后,他同妻子的交流越来越少了。思念的折磨,让李明伟有一天在梦中呼喊崔月的名字。妻子大惊,连声问他:“崔月是谁?”明知是错,可李明伟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

为了引起崔月对自己的注意,每一天上课时,李明伟便假意散步来到教室的窗前散步,或是哼几句歌曲。李明伟在窗外的身影,灼痛了崔月的心。从他那痛苦而又憔悴的眼神里,崔月知道,那是一个男人在为她燃烧。然而,这怎么可能呢?虽然仰慕他的才华,但年龄的差异,身份的特殊,注定了不可能啊。

转眼过了1年,学校美术系要组织外出写生,一条线是在贵州,一条线是赴三峡。本来,崔月想去贵州,但李明伟找到了崔月,眼神里流露出诚恳,他说:“跟我去三峡吧,在那里,你会找到创作的灵感!”崔月答应了,这让李明伟欣喜不已。

一路上,李明伟为学生们深情地讲解三峡。崔月第一次感到,面对壮丽雄奇的三峡时,李明伟那种热忱的目光让她也很感动。神女峰下满山的红杜鹃火一样燃烧,李明伟忍不住轻轻吟诵起了舒婷的《神女峰》:“神女峰上张望了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李明伟再也忍不住对崔月的爱了,等学生们在一旁写生时,他猛地拉过崔月的手来到一块大石上,“崔月,神女峰作证,我爱你,请你接受我的爱吧!”李明伟噙着热泪大声说。李明伟的表白让崔月仿佛听见了天边的雷声滚过,她惊呆了,一下泪流满面,挣脱开李明伟的手跑开了,少女的心全被搅乱了,为了躲避李明伟,崔月提前乘船返回了学校。

舆论风暴,飘泊的爱情几多无奈

对崔月的爱,让李明伟觉得自己是在踩着架在悬崖之间的一条脆弱的钢丝。他有家,大儿子已考入大学,成绩优异的小儿子正读高中。李明伟的苦闷无处诉说,很快憔悴下去。

李明伟孤独的背影后,也有一双悄悄凝望的眼睛,那就是崔月。每次相遇,两个人的目光一碰,就知道彼此眼里欲说还休的话。李明伟给崔月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表达对崔月的相思之苦。面对这个充满才华男人的表达,崔月哭了。被人爱,是一种幸福!然而,这份爱,为什么让她感到慌张、感到乱、直想逃。艺术家大多狂放,追求自由与个性的张扬,他们不停地寻找激情,却又朝令夕变,而李明伟更是个已婚男人。所以,崔月不敢面对这份感情。

崔月的姐姐大学毕业以后,分回学校执教。崔月把自己的苦恼讲给姐姐听,大度的姐姐只说了一句:“李老师很有才华,人品也不错,不过,他有家,你要好好考虑!”崔月的弟弟也考入姐姐所在大学中文系就读。弟弟也很爱艺术,他常常来旁听李明伟讲课,弟弟叹服地说:“姐姐,李教授真是一个奇人啊!”

苦恼之中的李明伟,把自己的心里话向恩师岑学恭先生写信倾诉。岑学恭是徐悲鸿的高徒。岑先生在回信中,讲了老师徐悲鸿和廖静文相爱的故事。岑先生鼓励他,如果内心是一份真爱,就让它顽强地生长和表达吧!

恩师的话给了李明伟明亮的光芒。李明伟发誓,他要用时间来证明,这一份爱是真诚而又持久的。李明伟的执著终于让少女内心的花蕾悄悄地为他俯首开放了。崔月哭着说:“李老师,我接受你的这份爱!”那一天,李明伟抱着崔月,像一个委屈的孩子哭了。

这份不敢曝光的爱,是如此的艰难,真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李明伟和崔月相恋的事还是被学生们传开了。大学校园里开始弥漫着一种沉闷的气息,让崔月压抑得喘不过气来。有人暗中传话给崔月,说李明伟是一个风流的男人,要崔月当心。有人又传话给李明伟,说崔月是一个轻佻的女子,要李明伟不要栽在这样一个女人身上。学校领导也开始找李明伟谈话了,婉转而又强硬地提出,要李明伟自重自爱。

每一次和崔月相见,李明伟就欢喜、兴奋得像个孩子,“崔月,你知道吗?因为有你,我觉得我在作画时,我的心灵可以狂舞!”李明伟激情地表白。崔月却告诉他,这份“地下室”里的爱,让她深深地苦闷。听了崔月的话,李明伟感到非常心痛,他觉得自己不能给崔月一份完整的爱,心生愧疚。“崔月,我去和妻子商量离婚吧!”李明伟说。“不,不,我不想去伤害你的家庭!”崔月哭着说。

1994年7月,崔月面临大学毕业分配。李明伟调动自己的朋友关系,暗中帮助崔月联系好了在万州一家机关单位的工作,崔月却突然消失在他的视线里了。

李明伟代表学校去成都招生,就在这时,崔月去了江苏无锡市一家绣品工艺厂做工艺美术设计。远在成都的李明伟一下子失去了崔月的消息,急得团团转。为了查寻到崔月的分配去向,他几乎调动了自己全部的朋友,终于查到了崔月单位的电话。电话一次一次打过去,对方却总是说崔月不在。

李明伟的痴情让崔月心里有了内疚。其实,她选择这遥远的地方,正是为了逃避这一份不踏实的爱情。李明伟终于接到了崔月打来的电话。李明伟哭了,说:“崔月,你赶快回来吧!”崔月说:“李老师,你多保重!”不久,李明伟给崔月寄去一封特快专递,李明伟在长达13页的信中诉说了他在成都四处打听崔月的情况,信中还附上了通过114查询的话费单。捧着李明伟的信,崔月大哭了一场。崔月这才真正从心里感到,李明伟的爱是真诚的,而她的心已无处可逃。

李明伟和崔月开始了长达大半年的电话联系,每次电话一打就是两个多小时。崔月对李明伟的感情升温了。在无锡,一个小伙子开始追求崔月,崔月明确地告诉他,她心里已经填满了。

相思之苦折磨着两颗相爱的心。崔月悄悄回到万州,见到了憔悴的李明伟,两人再也分不开了。李明伟借出差去江西景德镇的机会,把崔月一同带去了。那一趟旅程,真是他们幸福的时光。之后,崔月辞职回到万州,住在了万州城一个朋友家里。

从景德镇回到万州,一场家庭风暴也开始了。学校和万州城内关于李明伟和学生相恋的事传得纷纷扬扬,李明伟遭到了来自不同声音的强烈谴责。学校领导正式找李明伟谈话,要求他在和崔月的关系上当机立断。李明伟走到操场上,望着这个给他实现了梦想的校园,仰天长叹了一声。第二天上午,李明伟通过邮寄方式给学校写了一封辞职信。下午,他向朋友借了7千元钱和崔月一起去了广州。一路上,两人依然惊魂未定,为这份艰难的感情,他们付出了太多的代价。虽然他们明白是他们错了,他们必须背负道德的谴责,可是他们还是毅然选择了这条被人们唾弃的道路。

在广州,李明伟和崔月在一家中德合资公司做广告设计的工作。公司老总很赏识他们的才华,并亲自为他们租下了房子。然而不到一个月,自尊的李明伟便感到不适应和失落,他骨子里是一个向往艺术殿堂的画家,现在却为生存从事一份毫无激情的匠人之类的工作。有一天,公司老总让他画一幅画送人,李明伟却感到手仿佛不听使唤似的沉重,等他笨拙地画完一幅国画后,他越看越觉得羞辱,猛地一下撕碎了画纸。

李明伟和崔月又从公司辞了职,回到了万州。

有爱奔腾,共同描绘壮丽大三峡

李明伟和崔月注册成立了“同志”广告公司,开始了他们下海创业的生涯。单纯的李明伟在一笔业务中亏掉了6万多元,公司的生存一下陷入了绝境。其实,李明伟在万州的人缘相当深厚,然而,一向自尊清高的他却总放不下面子去承接那些匠人般的活。

1996年8月,他的小儿子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他与妻子协议离了婚,走出家门,李明伟一贫如洗。

在创业初期,李明伟和崔月开始了长达2年多的艰辛生活。李明伟坚决反对出去接广告装修之类的业务。在他心中,只有绘制壮丽三峡的画卷,才是他最真切的梦想。这段时期,李明伟常常把一股无名之火发向崔月身上,崔月默默忍受着。在两人最困难的日子里,崔月饿晕在街头。除了内心的自责,李明伟便是望着房内的画发呆,然而,他拒绝出售画作。

一天,李明伟在出租屋内对崔月一顿怒火发泄,伤心而又委屈的崔月哭着给他写了一封信,她说,我们好好分手,让你去艺术的天空飞翔吧!当时,两人通过艰辛创业后已有了4万元积蓄,崔月只取了5千元,其余的都留给了李明伟。

崔月提着简单的行李去了在宁波工作的弟弟那里。面对崔月留下的信和钱,李明伟号啕大哭起来。那天他才感到,自己的无名之火对崔月是多么的残酷和不公啊。两人艰难的爱情,彼此的付出都是一样沉重。

失去了崔月的李明伟,几乎把万州城的每一条大街和小巷都转了几圈,却依然没有崔月的消息。每天晚上的梦里,总是出现崔月轻轻推开门扑进他怀里的梦。这个梦在一个月以后的一天晚上成真了。这天,李明伟正在房间作画,崔月提着一个袋子推开了门,一瞬间,李明伟惊呆了。崔月瘦多了,她哭着扑进了李明伟的怀里,两人抱头痛哭。

在离开李明伟的日子里,崔月才真正明白李明伟心中的梦想被现实生活碾压后的挣扎。在失去崔月的一个多月里,李明伟才懂得,这个小他26岁的女孩,是真正需要他呵护与疼爱的。

生活渐渐有了些温暖,崔月的妈妈也接受了这个比她大3岁的“女婿”,常常捎带一些土特产给女儿家,让李明伟品尝家乡风味。许多朋友向李明伟伸出了真诚的手。他们说,李老师,你很不容易啊,有什么业务,我们交给你做。两人稳定的收入让他们过上了正常的日子。

一天晚上,崔月说:“明伟,走吧,我陪你去三峡写生!”崔月的话让李明伟触电似的跳了起来,血液仿佛一下在内心奔腾,三峡,魂牵梦萦的三峡,那才是他艺术的根啊。沉浸在三峡的绘画中,李明伟才感到了灵魂和生命深深地溶为了一体。而崔月的陪伴,又让他艺术创作的灵魂风一样飞扬。

李明伟和崔月合作创作的三峡国画系列被送往重庆、北京等地参加美术展,引起了画坛震动。李明伟的老师岑学恭也特地来电向他们表示了祝贺与祝愿。

2007年12月21日,是李明伟62岁的生日。那天,在崔月的精心筹备下,李明伟的各方朋友纷纷前来祝贺。也就是那一天,李明伟和崔月把他们历经半年创作的大型国画《长江三峡》展现给大家观赏。这幅长13.1米,宽2.7米的国画全面展示了三峡神奇壮丽的风光。那天,李明伟深情地对大家说,这是他和崔月的爱情结晶。

而今每一天清晨,李明伟和崔月结伴去晨跑。62岁的李明伟精力旺盛得像一个小伙子。他们在万州城郊天子山下买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住房,一张抢眼的画台占据了大半个客厅,作画时,两人总要放上音乐相伴,在音乐中,他们让心灵起舞,画笔如神。

画室辞职信范文第3篇

80后知名作家,出版长篇小说及作品集18部。现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影视戏剧系老师、副教授。《读者》等多家期刊签约作家。荣获2009年度冰心儿童图书奖、2009年度北京市政府优秀青年原创作品大奖。

学生打架斗殴事件

美兰被系主任陈大力连讽带讥地训斥完后,涨红着脸走出办公室,隔着走廊上的玻璃看到窗外浑浊的天空,便想,除非辞职,而且,与未婚夫刘志国分手,否则,自己怕是会客死在这个陌生肮脏的城市,或者,跟刘志国捆绑在一起,厮打到形同朽木的金婚银婚钻石婚。

这样想着的时候,的短信,便发了过来。美兰站在二楼楼梯拐角的窗前,打开短信,看到上面只有4个字母:tbxn。淤积在美兰心中无处发泄的那些情绪的污泥,瞬间就在这4个字母的引导下,哗啦一声,倾泻而出。美兰背对着来往的老师和学生,默默流了一会眼泪,想着要写什么样的话给呢,用同样的话回复他“特别想你”么?还是冲他任性发脾气,问他为何不来拯救自己逃离这里?再或告诉他,她哭了特别想他如果可以,飞过来抱抱她吧。可是这样胡思乱想一阵之后,美兰擦掉眼泪,只写了一个“晚”字。那是他们在北京热恋时,她常发给的一个字,意思是:wan,我爱你。

只是美兰发完这个字,一层一层下了楼梯,又穿过学校喧哗的操场,被几个打球的学生撞了几下,接了三两个学生关于毕业论文或者作业的电话,而后一拐弯,走进校外那条永远都有车在堵的吵嚷的马路之后,便将,还有8个月之前的北京,给暂时地忘记了。

美兰现在常常有些想不起8个月前,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陌生的省会城市的。但她淡忘了过去,也未曾对现在的生活,有深刻的记忆。她似乎处于一种暂时性休眠的状态,现在过去和将来,均不能够在她心里,停留片刻。她只是这样在生活里梦游一样走着睡着,至于生活的河流,会将她载到哪里去,她怎么知道呢?

但她在梦里,常常回到过去。有时梦到跟在长长的胡同里走,是安静的胡同,阳光从长条的蓝天上洒落下来,将美兰的裙裾,照得斑斓耀眼。有时梦到隔着马路看她,不说话,也没有任何举止,好像故乡稻田里的稻草人,那时的阳光,则是诡异刺眼的,美兰想穿过马路,却总是看不清晰穿梭来往的车辆,她恐惧着车祸,终归没有在梦里穿越车流。也有时候,梦里的,是背离她的姿态,她只看得到他的背影,而且,那背影越走越快,到最后,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小点,尘埃一样,在阳光里飘着。

奇怪,她总是梦到阳光,炫目的黯淡的炽热的惨白的阳光。这阳光让她每天早晨起床时,觉得有些超现实,跟她最近创作的一批画的风格相似。她很想跟什么人谈谈这批画,但同事们都在各忙各的,办班的办班,开画室的开画室,带学生的带学生,在北京上海大城市卖画的卖画,弄画展的弄画展,像她这样安心地备课做老师,又每日想着在画技上提高一下自己,并顺便将心得写成一下的,基本没有几个人了。

这也是艺术学院整体老师的状态。这样的状态,让艺术学院在这所省级重点大学里,鹤立鸡群一样,比较晃眼。大家一提艺术学院,就觉得有钱,没文化,爱显摆宝马别墅。走在校园里,若看到路边牛气冲冲地停着的一辆吉普,那大抵是艺术学院老师的座驾。那吉普车将别系老师的QQ或者马自达,衬托得有些小家子气,拿不出门,还带着点受气的小媳妇样。美兰还不知道开着QQ从宝马旁边过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会不会跟她当年在北京读书时,穿着路边摊上10元一件的T恤,与一个浑身都是名牌味道的小资擦肩而过时的自卑一样呢?那时候刘志国跟她一样穷困潦倒,都在读研,尽管考取了国家公费,无需交学费,但生活费用也常常将两个人愁得眉头紧锁。后来刘志国研究生毕业回到省城做报社记者,能够挣钱供她一些生活费,这才让她的博士,读得不是那么艰苦。

就是这3年的生活费,让美兰在博士毕业时,几乎有些卖身的意思,从南方来到北方这个陌生的城市,找到这所大学的艺术学院,而且一签,就是5年的合约。她还挣扎着,离开了,尽管,答应,等她3年,可是她离开北京的时候,就知道,这样的许诺,如果不会落空,大抵,也会被生活消磨掉当初的激情。

美兰对于这个城市,始终没有热爱起来。说不上为什么,她跟艺术学院那些艺术气质浓郁的同事们,关系并不算和谐。当然她也知道,跟同事没有必要成为朋友,关系稍稍亲密,便有些危险。所以对此她没有太多的遗憾,觉得一个人坐班车来去,不蹭任何人的车从郊区回到市里,也是挺安全的一种状态。她也没有其他亲人在这里,唯一的一个,就是刘志国。如果,还没有结婚的他们,算是亲人的话。

所以当美兰因为没有点名,导致十几个学生集体在上课时间出逃,跑到市里上网,而且与一群网吧里的小流氓们,打得头破血流,差一点出了人命,而遭来系主任陈大力的训斥之后,她想要离开这里的那个想法,再一次蜗牛一样,探出头来。

刘志国不知道美兰跟的事,如果他知道了,会有怎样的结果呢?美兰不清楚,也不敢去想。刘志国是个脾气暴躁的男人,当然,他也不是个坏男人,毕竟是一起读研过来的,3年的感情,能够继续坚持3年到美兰博士毕业,至少说明,他还可以值得美兰信任。美兰当时忍痛离开,奔赴刘志国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心里对于刘志国,到底是感激多,还是爱情多,美兰看不清晰。她常常觉得自己完全就是被命运给推着,抵达这个城市的。

不过美兰还是将刘志国当成了现在她在G城,唯一的依靠。吃饭的时候,她将在陈大力那里所受的气,通通倾倒给刘志国。本指望刘志国会帮自己骂陈大力几句,或者说写一篇文章给报道一下,不知名地将陈大力批一通,但不曾想,刘志国将一口米饭恶狠狠地咽下去,吐出一句:天天絮叨这些破事,烦不烦啊你?!你知道我今天干什么去了吗?我他妈跑了两个无聊的马路新闻,一个小区下水管道坏了没人修,一个是一对夫妻吃饱了饭没事干,吵架吵到将居委会的玻璃给砸了个稀巴烂!

美兰生了气,想争执又觉得无聊,扔下筷子就跑到书房里砰一声关了门。刘志国不依不饶,追过来继续指责:你每个星期才上几天班啊,受这点委屈就难受成这样?你知不知道我天天做记者,又受多少人的气?你在北京的时候,我给你诉过多少苦?还不是都他妈烂在肚子里,自己消化了!你要是觉得这地方不好,可以回你的江西老家去,没有人阻拦你,天南海北的人多了,到哪儿找不到一个跟我齐心协力的女人!

美兰腾地从床上站起来,冲到刘志国面前,几乎是有些歇斯底里地哭着朝他喊:是我错了,不该来到这里,不该相信你的甜言蜜语,不该跑这么远,不该将父母扔在家乡不管,不该博士毕业离开北京城!美兰差一点就脱口而出,不该抛弃掉深爱的,奔赴这一段已经现出疲惫的爱情,幸好,被刘志国给抱住了,她哭得太凶,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刘志国的好,大约,也就在这里。每一次吵架,虽然都很霸道,可是一看到美兰发脾气,他就熄了火,将她抱住,什么也不说,只剩下安慰和亲吻。这让美兰总觉得,她的脾气越来越坏,似乎跟刘志国有关,是他逼迫她坏起来的,否则,她只有听他骂的份儿。她虽然读到了博士,也从小在不算富裕的家庭里长大,不是个娇小姐,可也希望自己有人宠着爱着,所以她看不得刘志国冲自己发火,而能够控制他火爆脾气的,除了她更大的脾气,似乎没有别的办法了。她尝试过以柔克刚,但不行,刘志国不吃那一套,而且变本加厉地用语言折磨她,直到她也疯狂了,用大哭来止住他的大叫。

刘志国给她拉过被子来,让她休息一会。美兰看着他眼睛里的血丝,有些难过,觉得自己实在该做一个温柔贤惠的好女人,虽然读到了博士,算是高学历的女性,但美兰的愿望,其实还是小女人的,愿意安心地做一个有修养有学识的家庭主妇,养一个孩子,每日去健健身,练练瑜伽,将房间收拾得整洁明亮,周末的时候陪老公孩子去逛逛公园,看看蓝天上飞机划过的痕迹。

这样的生活,当然只是一个美好的想象,美兰也就是在坐班车的途中,看到那些飞逝而过的人群或者树木的时候,偶尔这样想想,大部分的时间,她还是在忙乱的生活里,被一个又一个的烦恼,裹挟着,横冲直撞地前行。就像现在,她看到刘志国疲倦的脸,叹一口气,握握他的手,说:志国,你也去休息一会,下午还要写采访稿吧。

刘志国点点头:领导催促得紧,我今天不午休了,现在就去单位,还有一些采访材料要交给总编,你先睡,晚上吃什么菜短信告诉我,我顺路买回来。

刘志国转身,又想起什么,回头:美兰,单位的那点事,别总放在心里,至少在2年内,你都算是学校的新人,别人不欺负你,不找你承担责任,还找谁呢?

美兰心底酸酸的,没说出话来,只嗯了一声,便闭眼,假装睡觉了。是等防盗门关上的时候,她的眼泪,才哗哗地涌了出来。

不过美兰这觉没睡安稳,眯眼半个小时之后,系里教学秘书李琴就发短信过来,要求下午3点半到老校区开会,内容未通知,这让美兰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陈大力上午将一杯水重重放到桌子上,而且溅湿了自己衣服的愤怒样,又放电影似的从脑子里浮现出来。美兰一边手忙脚乱地穿衣服,一边想如果会上陈大力再次发飙的话,怎么办呢,而且,当着那么多同事的面,难堪事小,以后成为系里甚至整个学院和学校的笑柄,一级一级流传下去,那才事大。如果自己在这里待一辈子,那岂不是一个终生的污点?

美兰坐上出租车的时候,省社科院的林淑就打电话过来。美兰看到林淑的名字,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立刻接了起来:林姐姐,快救救我吧,你说我现在怎么办呢,等着挨骂还是赶在开会之前找领导求情啊。

林淑算是美兰在这个城市里唯一的一个女性朋友,两个人在一次研讨会后的饭局上聊了几句之后,就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林淑比美兰大了5岁,算是有房有车有孩有身份的四有青年。而且她土生土长,对这个城市的熟悉程度,相当于自己的内脏或者五官,美兰在孤独之中,很容易地就被这样一个热情又脾气温和的土著女人吸引,再加上林淑与她不在一个单位,除了概率不大的研讨会,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作上的交集,所以美兰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向林淑敞开了内心。甚至,她在北京时跟的交往,也曾经透露了一些给林淑听。美兰想,这应该就是书里所说的闺蜜了吧。

林淑在电话里听得一头雾水,让美兰喘一口气,慢慢说。美兰着急,颠三倒四地将学生们如何用一个舍友重病需要送市里医院骗了她,如何在喝酒后去网吧里打架,造成一起势态正随着流言扩散的流血事件,而系主任又如何找不到替罪羊,劈头盖脸地将所有责任都推到她的身上。

林淑果然久经沙场,很清晰地就给美兰指了条明路:首先你得给系主任陈大力主动道歉,态度诚恳而且真挚,语言委婉,措辞得当,鉴于你语言表达能力可能会差一些,所以最好的方式,便是短信攻势。陈大力好歹是个男人,再怎么说,也不会不怜香惜玉。况且现在他可能就在气头上,也被他的领导――你们的院长,给骂了一通,所以暂时不分青红皂白给你一通批评,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其次你要明确表态,如果是你的责任你一定承担,毫不推卸。再次你还要告诉陈大力,你会尽快跟出事学生和学生家长沟通,将整件事情的原委,调查清楚并且迅速传达,尽力地将学校应担负和不应担负的责任,与学生和家长沟通明白,将流言蜚语限制在最低流量。而这些话,你要在陈大力开大会之前的十分钟内,都袒露给他。反正事情已经出了,与其在会上遭来所有人的白眼,不如就只遭领导一个人的。

美兰心里一下子敞亮了许多,想自己看来还是涉世太浅,书读到了博士,也不过是纸上功夫,用在世俗生活中,屁用没有。还不如本科毕业后边工作边进修到了研究生学历的林淑,更能看透这个社会。

美兰因为匆忙下出租车,也没跟林淑客气,便挂断了电话。快到陈大力办公室门口了,才想起来刚才竟是忘了问林淑有什么事,不过跟林淑熟悉了,估计她也就是叙叙家常,或者约自己周末出去喝一杯咖啡,改天处理完这焦头烂额的事,跟她再约不迟。

林淑果然是神机妙算,美兰在开会前的10分钟,将陈大力堵在了办公室门口。陈大力夹着开会用的一摞资料正要出门,见美兰进来,轻咳两声,但没说话,明显在等美兰开口。

美兰觉得自己吃奶的劲儿都使上了,才挤出一抹林淑描述中的温柔微笑:陈主任,中午都怪我,其实,我是很真诚地,想向您道歉的,而且,也想承担起应付的责任,将事情尽快地处理妥当,不让你因为我的错误,而过分焦虑担心。

美兰用眼角扫了一下陈大力的脸,尽管那张脸上,依然是严肃的,但她还是发现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那微笑有点奇怪,美兰琢磨不透,但终归是微笑,好像厚厚的一堵墙上,有一道缝隙,恰好让明亮的阳光穿了进来。美兰没有等陈大力说什么,便又主动告别:陈主任,我去布置会场,待会见。

10分钟后,陈大力就坐在了美兰的对面。不过美兰没敢抬头看他,只装作轻描淡写地扫了一眼总是左右门神似的,永远都在陈大力两边坐着的同事刘菲与张杰。

刘菲因为在中央美院读在职博士,所以向来很少在会上见到她。美兰只是在应聘的时候,还有后来的几次重要会议上,见过刘菲,但只这几次面,美兰就看出来,这个女人跟她不是一条路上的。而且,虽然刘菲读了博士,但也没有多少墨水,纯粹是为了混个学历,以便在职称晋升和仕途上,可以毫无阻碍。刘菲跟美兰一样都是80年代初的生人,但却有美兰大约这辈子都无法学会的溜须拍马的非凡功力。但凡有领导在场的时候,她的声音永远都是最高的,那声音尖尖细细的,又不乏女人千折百转的娇媚气。有时那嗓门也很低,那大约是有什么私密的事,或者至少看上去是私密的,因为需要她附在领导耳边轻言细语。而且刘菲还貌似跟身边的所有同事,当然,除了美兰之外,打得火热。美兰常常不知道该如何跟刘菲打招呼,开口说话,有时想近前参与到她发起的话题里去,又觉得特别无聊,还有些瞧不起自己,所以就止住了,只将视线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会正是开学报到的时候,刘菲没有去北京,反而过来开一场会,这让美兰怀疑,刘菲一定是听说了一些风声,当然是关于美兰被陈大力批了的风声,所以特意来“捧场”。

相比于对刘菲的怀疑,美兰更确定张杰是来凑这场热闹的。张杰有着一个男性化的名字,人也有男性的霸气,或者,说霸道更恰当。40岁的张杰,算是美术系的“元老”,也算是艺术学院的“元老”,反正每次学校里有什么八卦新闻,美兰最初都是从张杰这里听来的。所以,这次学生闹事与美兰有关的消息,想瞒住张杰,一点可能性都没有。张杰已经明显老了,至少在美兰看来,已经现出想要努力挽留容颜却终将失去的老态,尽管她浓妆艳抹,将自己整得像即将上台的明星,可是眼角的皱纹,却是多少化妆品也掩饰不住的。这大约让她更加地嫉妒美兰这样刚刚毕业的新老师们,所以总是一副倚老卖老的神气和语气。

美兰不知为何,看到刘菲和张杰将陈大力左右紧紧夹着,而且都是一副白天鹅般的骄傲模样,突然想笑。这样的想法让她觉得自己实在该打,都大祸临头了,还有心情在等于“刑场”的宣判大会上嘻笑。可是美兰的确有些忍不住,所以就尽力地将头埋下去,又用笔在空白的记录本上胡乱画着什么,做出一副认真听陈大力下达重要指示的模样。

陈大力一开篇并没有点题,而是闲扯了一些学生宿舍的卫生问题,让班主任老师们多多督促学生,不要将宿舍当成狗窝,乱撒乱尿,害得美术系形象大损,人人都以为蓬头垢面油彩满身的学生,就是美术系队伍里钻出来的。美兰听着陈大力的开题篇,立刻警觉,想着这应是陈大力在子弹射出之前,先发来的一两枚冷箭,让她感受一下那嗖嗖的阴气吧。

陈大力接连说了三件在美兰看来不值一提的琐事后,才习惯性地咳咳两声,提示所有在座的老师,他马上就要发表重要言论了。果然,陈大力一字一顿地说:下面,我通报一下近日在我系发生的一起学生恶性打架斗殴事件。美兰的心,倏地提了上来。但听了几分钟后,她的心,又缓缓地落回到了身体原来的位置。

陈大力竟然没有提及美兰的名字,只是说,在本周二上午,几个学生骗取老师的信任,逃出学校去市里游玩,之后在网吧上网跟小混混们产生冲突,并酿成流血事件,给美术系乃至全院全校造成比较坏的影响。

美兰仔细揣摩着陈大力的字字句句,想他竟然用了“骗取老师的信任”这样的词语,足以说明,他的气已经消去了大半,而且,一切都在朝着美兰希望的方向发展。

美兰想,林淑真是厉害,她怎么就能如此准确地预测到,陈大力会吃美兰这一套小女子的招数呢?而且,林淑只是跟陈大力有过一面之交,美兰跟陈大力平均两天见一次面,都琢磨不透他的心思呢。想到这里,她更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见林淑,而且,还要问问林淑打电话来,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她。

不过陈大力很快就提及了美兰的名字,美兰立刻正襟危坐,用无比真诚的视线,注视着陈大力。陈大力看美兰一眼,道:至于受伤的学生和学生家长,请美兰老师协助团委书记安抚协调一下;如果中间有什么事情,及时和我联系,争取将影响削减到最小。

美兰连忙点头表示同意,虽然没有注意到陈大力表情上有多少的波动,不过她却看到陈大力两边的刘菲和张杰,却是带着点探询的意味深长的笑意,朝她看了一眼。不过美兰顾不得这么多了,陈大力能够尽快地宣布会议散场,并放她回家,才是她此刻最为关心的事情。

但美兰还是没有被张杰放过。陈大力一宣布散会,张杰就绕过桌子过来,用慰问病人的同情的语气问美兰:没事吧,听说学生是在你课上跑出去的?不过教务处督导人员也有责任,如果他们及时去查上课情况,并向学校汇报学生去向,估计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

美兰还没有来得及躲开张杰貌似一时半会不会停下来的喋喋不休,刘菲就“婀娜多姿”地飘过来,以过来人的姿态慰藉美兰:这群学生明摆着就是欺负你新来的,所以以后你可不能对他们手软,凡是旷课迟到的,立刻记入黑名单,反正他们的不良记录都会纳入电脑审核程序,去年你没来的时候,就有一个女生被留级了。

美兰有些受不了刘菲貌似漫不经心讲述,实际却是处处表明自己是“前辈”,一点不因为刚刚读了博士,就觉得低美兰一个级别。尽管,美兰也没有觉得已经毕业的博士和未毕业的博士有什么区别。

好在单位的同事唐放给她解了围,问她是否搭他的车一起走。美兰一向不喜欢搭别人车的,她更愿意自己打车回家。不过这次她却是迫不及待地就答应下来,说:啊,太好了,唐老师,我正好想去一趟大润发超市买一些东西,算是顺路呢。

美兰坐上唐放的车,好长一段时间才调整好情绪,开口跟他说话。事实上,她的眼泪在眼眶里已经转了一圈,如果身边是她想念的,她早就抱住他大哭一场了。不过好在唐放跟她私人关系不错,在所有同事里面,唐放几乎可以算得上她一个能够推心置腹的朋友。尽管,美兰一直克制警告着自己,不要跟任何一个同事成为朋友,因为自己的好意,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人给利用了。

唐放果然是懂得她的,放了轻柔的音乐,舒缓美兰的情绪,也没有打扰美兰一个人的沉默不语。美兰开口第一句话,她也没有想到,是“对不起”三个字,对不起什么呢,她想唐放明白,也无需解释。

唐放听了笑:一点小事而已,只不过你刚刚来,又第一次遇到,所以未免心里觉得严重。你没来之前,在艺术学院,这样的流血事件,几乎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学院领导安抚一下学生和家长情绪,就过去了。再说了,现在90后的学生,就是老师天天耳提面命地要求,他们该旷课的还是旷课,该迟到的也永远迟到。有一年我带学生去云南写生,跟当地一个剧组混居在一起,一个的女生勾引了人家剧组的男二号,而且,还怀孕了,当时我又气又怕,甚至连辞职信都写好了,因为想着与其让学校开除自己,还不如自己挽回点脸面,主动离职,不曾想,那学生满不在乎地站出来,说这事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全是因为她爱那个男二号,所以也愿意给他生一个孩子,现在她不爱他了,那么就打掉这个孩子去。你瞧,学生比我们的心理素质好得多,所以,那些在医院里的学生,说不定现在正得意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不上课了呢。

美兰因为唐放的幽默风趣,扑哧一声笑出来。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她的心里,却觉得温暖,并因为这样的一点温暖,而顺口问唐放:嗯,现在有时间么,我请你去喝杯咖啡。唐放眼睛依然直视前方拥挤的马路,嘴上却是开美兰玩笑:咦,发奖金了吗,怎么突然有钱请我喝咖啡了?

美兰知道唐放喜好开玩笑,但心里却是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她来这里8个月了,但还从未主动请过唐放。倒是唐放以美兰帮他做教学楼墙壁上宣传壁画的名义,请美兰吃过两次饭,又喝过一次上岛的咖啡。想起这些,她的脸竟是红了起来。

唐放也没问美兰想去哪儿,其实问了美兰也说不出哪儿更好。她在读博士的时候,因为刘志国的原因,寒暑假都会来G城小住,但对于这个古老的城市,总是熟悉不起来。即便是她去过的大街小巷,再去,也觉得如初见般陌生。美兰想,若是她见刘志国也这样,那大约两人也不会总是发生争吵了吧。她想起自己跟,就是如此,总也看不够他,每次穿越北京城去见他,都像初恋一样充满了期待。27岁的美兰,对于初恋的感觉,已经忘却了,是到博士二年级快要结束时,认识了在电视台做节目策划的,才再一次想起小女孩时的羞涩。

刘志国很少有时间陪伴美兰,也没闲情逸致讲这个古城的历史文化,反倒是唐放,给美兰讲过许多当地的风土人情,让美兰开始像了解艺术学院一样,了解这个有着浓郁烟火气的城市,它背后也曾经有过的盛世繁华。所以美兰对于唐放,除了感激,还有一种亲近感。这样的亲近,当然不同于她跟,或者刘志国,她只是觉得眼前的这个男人,比较可靠,而且稳妥,坐在他的对面,即便是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彼此尴尬。她甚至可以发呆,完全忘记唐放的存在。而且,因为唐放是异性,有着比林淑更宽广的胸怀,所以有些时候,她甚至在精神上,觉得距离唐放,更近一些。

这些感觉,美兰当然不会告诉唐放。她现在坐在唐放的对面,觉得这个男人挺温和,她甚至想,如果唐放辞职,她第一个赞成,因为这样,她失去了一个同事,却得到了一个朋友,或者,说是大哥。这样的想法让美兰觉得自己实在有些自私。不过唐放倒是真的给美兰透露过一次想辞职开一个工作室的念头。想起这件事,美兰看着对面悠闲吸烟的唐放,便开了口:唐老师,你一直想开的工作室,有眉目了吗?

唐放没回答,而是问美兰:你能不能直接称呼我名字,别喊我唐老师啊,你不觉得这样称呼我别扭吗?我也就比你大三岁而已,我妈再晚生我两年,我跟你一样也是80后了。美兰一吐舌头,道:抱歉抱歉,忘了呢,嘿,唐放同学,你那工作室何时上市啊,我还打算给你当秘书呢。

唐放大笑:就你?肯定不合格,心理承受能力这么差,几个客户发脾气下来,你就卷铺盖逃了。

美兰白他一眼:别小瞧人,我读书时可一直当班干部的。

唐放怀疑:真的么?别是应聘时的简历一样,整那么多名头,专门忽悠人的吧。我可记得你来试讲的时候,在讲台上没少吹嘘。当时还特佩服你,想现在的女博士可真强悍,理论基础深,绘画功底也扎实,而且还擅长交际,能歌善舞,整个一全才。等进来了,才发现,你也就一爱哭鼻子的小女人,考博士的目的,不过就是抵触工作,不愿面对洪水猛兽般的现实,而且,想缩在梦想的壳里,再呆上三年。

美兰正喝咖啡, 差点呛了出来:你要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怎么就对我这么了解啊,我现在觉得你实在不该开什么设计工作室,倒是心理咨询公司更合适呢。

唐放骄傲一抬下巴:事实上,你应该这么说,像我这样才华横溢的人,开什么公司都不在话下。

美兰一撇嘴:我不过是拍马屁而已,你还真以为自己武功高强啊。

说完了这句,两个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美兰在笑声里,觉得之前淤积在心里的那些烦恼,正慢慢开始消散。

唐放又冲了一杯新的咖啡,并用小勺一直搅着。美兰也听着咖啡馆里闲散的轻音乐,发呆。她第一次来这个名为“秘密”的咖啡馆,但却在进门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这里昏黄的灯光,和温暖的家一样的感觉。这感觉让人忍不住想要说出一些秘密,或者敞开自己的心扉,将平日里不轻易示人的柔软的一面,展示出来。

美兰将脑袋枕在胳膊上,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唐放听:你信命吗?命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小的时候在江西的小镇上,从来没有想过以后会去北京,更没有想到会到这里,我差一点,就在博士毕业后,想要选择北京呢。

唐放停下手中搅动的小勺:我以前不相信,现在有些相信,但也不是全信。我也说不清楚我为什么在北京读完书后,又选择回到了这里,我读研的目的,其实就是离开家乡的,因为我厌恶这里护城河的臭味,厌恶这里9点以前总是见不到太阳的浑浊天空,也厌恶这里街道的杂乱无章。可是谁知道究竟是什么力量,又把我给推了回来呢?

美兰凝视唐放的眼睛:我想应该是爱情的力量吧。

唐放摇头:我那时还不认识我老婆,我是在毕业参加工作后,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才认识的她,我当时还抱着一个念头,一定不找本城的姑娘,让肥水都流外人田吧,我可不感兴趣。

美兰笑:那足可见你老婆魅力很足,你这么抵触,还是娶了她。

唐放的眼睛有一瞬间的黯淡:谁知道呢,反正我说不清楚,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走到了今天,偶尔回头看看,都觉得不可思议,我竟然是个结婚2年的人了。

美兰歪头沉默了片刻,又问: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呢?

唐放将烟灰掸落在面前的玻璃烟灰缸里:目前还没有打算,我觉得两个人就已经够吵闹的了,再加个孩子,太累心;而且,她在公司做会计,挺忙,又年龄比我小4岁,所以她也不着急。

美兰好奇:她是学理科的啊,那她平时一定喜欢艺术吧,否则你们怎么能走到一起了呢?

唐放摇头:恰恰相反,她是个物质主义者,跟她从事的行业比较接近。我是有一天,看她没心没肺地将面前的薯条全蘸番茄酱吃光了,突然在那一刻喜欢上她的。大概,她那种贪吃的模样,激起了我的保护欲望吧。

美兰羡慕:看得出你的确将她当成一个孩子一样呢,每次你打电话,听你带着哄劝的语气,就知道是打给她的。

唐放大笑:你还学会偷听了啊。

美兰带着一些伤感,叹息:我只是嫉妒她罢了。

唐放狡黠:这么嫉妒她,干脆,你也嫁给我当老婆算了,这样我总算娶了一个有共同语言的好伴侣。

美兰白他一眼:去去去,别总拿我开涮。

唐放认真看了美兰一眼:我想离开艺术学院,你,是不是,也想离开,我是说,想离开这个城市?

美兰吃了一惊,抬头看唐放:我对你说过吗,我好像,没有对你说过吧,我也好像,还没有这个想法,只是觉得有些烦乱,是有时候。

唐放点点头:你可能水土不服,或者,是你心里对这个城市有抵触情绪,我也不知道你来这里之前,有过怎样的故事,或者与你男友之间,是不是有过摩擦,所以我只能这样推测。

美兰有些冲动,想要将的故事,将给他听,或者,假借一个朋友的名义,给他讲讲,但又觉得唐放如此聪明,肯定能够识破这点伎俩,而且,这些隐私,还是烂在肚子里好,无论如何,唐放还是自己的同事,所以已经涌到嘴巴的话,她又硬硬地给咽了回去。

两个人一时间无语,听着那首依然在慵懒地漂浮着的曲子,看着窗外,各自发呆。

最终是刘志国的一个电话,将这样的沉默打断。美兰一接起来,就在唐放面前红了脸。因为刘志国的吼叫声,几乎连角落里的服务生都能听得见。美兰起身用眼神示意唐放抱歉,然后便跑到洗手间去接刘志国的电话。刘志国说家里发大水了,房间都快淹了,问美兰是不是脑子灌水了,走的时候都不记得关水龙头!美兰想起中午租住的老房子里又停水,自己急着来系里开会,打开水龙头见没水,就忘记给关了。美兰听着刘志国的吼叫,也急,说:对不起行不行,淹了你的房子,回去我赔你钱行不行?说完这句,就挂断了。

美兰整理好情绪,出来的时候,唐放已经收拾好东西,等她走了。

美兰声音有些低落,没有说话,便提起书包朝门口走去。唐放快走一步,给她开了门。美兰无意中碰触到唐放的右手,那温暖的体温,让美兰忍不住,想要哭出声来。

唐放送美兰离小区有五十米的位置处,停了车。美兰跟他告别,走了一程,快到单元门口时,才想起来,这次,又是唐放结了账。美兰在路边的一株柳树下停住,给唐放发了一个短信,说:又欠你一杯咖啡了。唐放很快地回复过来:嗯,那你记下来,一起请我喝:)

画室辞职信范文第4篇

对他们来说,玩转职场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做一个―

年年都是媒体笔下的“史上最难就业年”,今年面临就业难局的,是包括陈楠在内的765万人高校应届毕业生大军。

她念的是材料制造专业,用人单位会对女生有一定歧视,但因为她所读的是“985+211”的重庆大学,在面试了十几个单位后,终于在今年4月落实了工作。接过《家人》杂志外景主持人的话筒,这个清秀的女生露出由衷的微笑,“我很开心,专业和这份工作是对口的。”

但他们的梦想和未来,却不一定能和工作无缝连接。

四年前,第一批用着火星文、身上贴满标签的“非主流”新人昂首阔步进入社会,成为70后与80后们“不按套路出牌”的新同事。四年里,他们不只刷新了资深职场人的三观,更用其不容置喙的生活标准一点点颠覆着职场的规则。

这是一场新与旧的较量,从薪酬到工作时间最后到价值观念、思维习惯。

“当我们在评论这群新人的进入到底改变了什么时,我们已经在感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人力资源顾问桑琴说。

我最在乎的不是钱

陈楠的理想薪酬是税后5 000元。在《家人》杂志的调查中,这个数字是今年大学毕业生们的理想工资。

但从前年开始,理想工资基本就停留在了理想线上。2016年,半数本科毕业生将3 000元列为薪酬起步价,而希望落入现实后,这一届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只有2 443元/月。

形势越是艰难,新人们就越会务实。这个观点在腾讯教育的调查报告中得到体现:参与调查的本科生中,68%把“钱景”与“前景”并列,认为“好的发展平台一定有与之配套的报酬”。

然而当记者走进6月的一场应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后,发现钱景和前景并不是新人们最看重的东西。重庆邮电大学应届毕业生鲁鲁学的是目前的大热专业之电子信息工程,因为开设这一专业的院校也多,竞争压力并不小,直到6月中旬他仍没定下签约公司。

鲁鲁并不着急,因为在钱景和前景面前,还有他们更在乎的东西:自由。他5月才回到学校,“之前出去玩了大半年,现在玩够了就来找找工作。”

自由是只要不违法、不损害他人利益,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怎么舒适就怎么来。譬如在鲁鲁的班级里,一位男生同时收到了一家国企和一家外企的录取通知,但他放弃了薪酬福利更可观的后者,选择了更容易“混”的国企。

“谁不在乎钱呢,可在外企拿高薪就意味着付出十倍于薪酬的辛苦,我不想过劳死。”同学的话得到鲁鲁的赞同。

网上有一句流行语最能概括他们的心态:别跟我谈理想,我上班是为了挣钱,我的理想是不上班。

鲁鲁在这场招聘会里依然无功而返,他其实看中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但最后因为诚实表达出“不太愿加班”的想法,被对方婉拒。

为什么不先顺着对方,签约了再说呢?记者“提醒”他。这个还带着一分稚气的男生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如果是这样,最多待两个月我就会走,何必浪费大家的时间。”

你的梦想不是我的梦想

“不要和我谈理想”这句话,在90后新人中得到高度认可,也让职场老鸟们开始头痛。

按照过去的面试经验,不谈理想直接谈薪酬,是大多数中小型公司都做不到也不想做的事。而80后与90后对理想的不同理解,是两代人最大的区别之一。

生于1986年的王鑫在一家影视公司做后期工作,此次他以兼职HR身份参加了这场招聘会。在面试了几个男生后,他听到围观者中有人嗤笑:“一个小公司,谈什么电影梦。”

王鑫很尴尬,做影视工作很苦,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高大上,没有梦想的确很难坚持下去。当年他被招聘进来时,老板就是这样告诉他的。但如今再如法炮制,发现后辈们不太吃这一套。

对80后而言,梦想是别人把自己的愿望具象化的蓝图;对即将迈入社会的新鲜人来说,梦想早已在他们脑中影像化,是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是否选择一家公司,关键看对方能否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契合。他们并不打算为了别人的梦想而做好奉献的准备。

按照马斯洛需求论,梦想是实现了生理、安全、归属、尊重之后的最高层次需求。这一代社会新鲜人的父母,多是被称为“红利一代”的60后,他们的子女普遍生而便拥有比前辈们更好的成长经历和物质条件,以及父母较开放的教育观念。对孩子,他们舍得在各方面投入,包括支持孩子的各种梦想。于是对这一代新鲜人而言,不差钱,差的是人生经验,既然可以相对不计成本地去进行梦想试错,自然就可以追求“要钱更要闲”的生活。

在王鑫隔壁的是一家英语教育培训机构,招聘负责人主动与记者闲聊起这两年的招聘感受。“来一周甚至待一天就走了的,大有人在。”她脸上满是不赞同,“甚至招呼都不打一声,第二天就消失了,打电话也不接。”而礼貌一点的,会在微信或者QQ上留言说“觉得工作不适合自己,所以不来了”,她反问:“几天时间,甚至连自己的工作内容都不熟悉,怎么就知道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呢?”

“这些‘小朋友’有点贪图享乐,不想多干活又想要不低的薪水,哪有那么好的事?”因为有招生和策划活动一类的KPI考核,公司的新人流失率非常大。如今经济不太景气的大背景下,她带着几分气性地笃定:“如果有这样的工作,谁不想去,凭什么就轮到你?”

如果梦想还没确定……

对工作的敬畏心,在年代的更迭中一点点褪去。60后毕业生,分配在哪里就扎根在哪里;70后80后会谨慎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像选择结婚对象;1996年生的魏远,则相信上届学长的一句话:“工作只会越跳越好。”

一份调查显示,90后在一份工作上待的平均时间是18.5个月,而工作第一年就跳槽两三次的社会新人也占到调查人数的23.4%。除了觉得一份工作干一辈子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年轻人的轻易离职还有一个更光明正大的理由:我都没有试过,怎么知道下一份工作不是自己真正的梦想?

魏远毕业于一所传媒学院,毕业后先在北京的一家营销公司做策划,后来去了4A广告公司做文案,又去影视公司当过临时编剧。后来在一次聚会上,一名二线明星在席上表达了想招一名新助理的意愿,“当时我就像微信扫二维码一样,脑海中迅速对这个职位进行了几分钟的扫描,就决定应聘上岗。”

与跳槽的激情相匹配的,是新人们层出不穷的辞职信创意。“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情怀版,还有“天太冷起不了床”“公司食堂饭不好”“前台长得不好看”“空调不能调到24℃”等各种让HR们哭笑不得的理由。

按照北京大学精神卫生汪冰博士的说法,这四年里,一届届新人们抱着被全世界点赞的心态进入职场,尽管每个人都说“我要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但大多数新人并不明了自己的梦想和价值何在,“70后身上还保留着追求‘我们’一致性的特征,80后开始考虑‘我’,90后从进入职场开始,就把‘自我’放在第一位,不管他们是心如明镜、目标明确还是混混沌沌、经历了无数次摔倒爬起的过程。”汪冰总结。

但梦想一旦确定,他们的选择也非常直接,甚至会因为想要的东西与世俗的成功定义相左而干脆拒绝“成功”。

霍莹学的是装饰设计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家装公司,专业对口,待遇优厚,升职机会就在眼前。但工作几个月后,她发现内心更喜欢绘画和书法,辞去月薪6 000元的工作,去了一家大型民营教育机构担任讲师,月薪4 000元。父母的反对并没有让霍莹停下“追梦”的脚步。两个月后她发现这也不是理想中的工作,再次辞职,入职了现在的私人画室。弹性工作制,还拥有极大的创作自由,尽管月薪只有3 000元,她也决定“至少几年内都不走了”。这让父母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但在她的同龄人看来,是非常令人羡慕的机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顾怡分析道:对自我的高度肯定,让90后一代人表现出非常叛逆的性格特点,如果对一件事情不如意,他们很快就会做出另外一种选择。也正是因为这种自我,他们的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弱,对待工作他们也是抱着同样的心态。而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出生的这代人,一出生就赶上了价值观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追求个性的他们更想要不断尝试新的东西,来慢慢达到比较稳定的自我认知状态。

谁说我不在乎我的权益

也许对于选择工作的态度,这四年里,新人们的思想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但他们对于自我权益却是有着“坚如磐石”的维护意识。

职场最典型的“加班文化”,其实每一代人的内心都是拒绝的。但是70、80后大都默守“勤加班,保升职”的职场潜规则,“我们当年哪有八小时的工作制,领导叫留下来干活,底下的员工都是说一不二”,可到了这一代新人身上,却义正词严地集体抗拒:让我加班?Excuse me?

在《家人》记者的校园采访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毕业生表示:“偶尔加班我可以配合,但如果合同里明确写明每天八小时工作,那我就每天贡献出八小时给公司,我已经尽到义务。八小时之内团队无法完成工作,那说明公司的人事体制有问题,如果合同里写明‘无固定工时’,那平时加班我愿意接受,周末的时间还是我自己的。”

除了对加班的明确规定,按时发放工资、有五险一金,都在他们认为的公司标准配置里。应届生小周从年前就开始找工作,到目前为止没有与任何一家单位签约,与她的“苛刻要求”有关。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她深谙职工维权之道:“我要求不加班、不轮班,必须有‘五险一金’。”这些都是基本保障,求职者不应放弃自己的权利。

除了这些硬福利,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上的软福利也更受新人们的看重:弹性工作时间、额外带薪年假、配备固定班车等,对企业的印象都会大幅加分。

对于这种现象,山东财经大学就业指导处处长苏洪志认为,这是社会的共同进步。“学生对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能够提供哪些待遇,都先把‘丑话’说在前头,这是一种诚信的回归。”

自己当老板最简单

父母和老师在这一代人找工作的问题上,能够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

麦可思数据显示,被调查的这一届毕业生中,80%把“个人知识和能力”看做找到一份理想工作最关键要素,只有43%的毕业生会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家庭背景和人脉”。他们一方面会尊重父母的意见――64%的毕业生会考虑来自父母和亲戚的就业建议;但另一方面,最后如父母所愿的人,只占不到一半的比例。

“我也想过创业,我们学校在大学期间就创业的学生其实不少。”鲁鲁告诉记者。随性的工作态度和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并不是90后群体独有的特点,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当老板”的宏图伟志。只是当90后发现现实中的工作岗位与理想中的工作状态相去甚远时,他们比起前几代人更渴望靠自己的能力去打破不合情理的规则。

中国科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官方调查数据,在中国高校,74.3%的在校大学生身边有朋友或同学已经开始创业行动,67.1%的认为所在学校已有创业氛围。

这与国内有意营造出的“你就是下一个马云”的创业气氛是分不开的:政府下达一系列关于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文件,创业前景一片大好;媒体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亦是如此,我们每天都能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各媒体平台上看到Apple、Google、阿里巴巴、Facebook、腾讯、百度、小米、 Uber、滴滴快车的各种新闻资讯,不是推出新产品、收购,就是融资、上市,给我们的错觉就是互联网创业前途光明,整个经济环境欣欣向荣。

这样的错觉让大部分有创业热情却没有做好周全准备的年轻人趋之如鹜。而大部分90后创业者的钱大多来源于父母支持,《2015年90后创业报告调查》报告显示,创业基金依靠父母资助的占比高达58.1%,父母成为年轻创业者背后最大的股东。

“我们说不过孩子,而且感觉创业是一件好事,说明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有考虑,有奋斗的意愿。”在合肥市中科大附近的一处互联网创业孵化园里,一对父母正陪着即将毕业的儿子看“未来的办公环境”。父母是上海人,对“互联网+”的概念有所耳闻,但儿子具体要做什么,他们并不清楚,可这并不妨碍父母慷慨解囊。“说心里话,我们宁可他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踏实一些,可现在的年轻人和我们不一样了。”

这一代人是听着成功学长大的。90后的创业偶像已经不是马云、刘东强,而是自己。马佳佳的,陈安妮过1%的生活,余佳文的一亿红包……关于成功的例子我们听了太多,这让无数创业者认为从潘磕嫦成高富帅的经验是可以复制的。

25岁的孙宇晨是90后创业者中的风云人物,既光芒万丈,又饱受争议。他所领导的移动社交应用“陪我”曾是中国语音移动社交的领导者,被称为“90后移动社交第三极”。他这样分析这一代人对创业的执着:“对80后来说,控制、垄断和中心化是安全感的来源,比如说要进大国企、央企,要当一个每天什么都不做却拿很高薪水的寄生虫,这给他带来很强安全感。但对90后来说,竞争、自由和个性化才是安全感的来源。我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取报酬,依靠自己的能力建立的一套价值观,才给他带来真正的安全感。”

没有人相信自己会成为那失败的99%。麦可思研究院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有半数以上者会在3年后退出创业。即使在浙江等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仅有5%。

熊超是失败者之一。2013年,他便和同伴成功研发了一款打车软件,却因为资金上的短缺让推广计划受阻。之后因为身体透支,导致第一次创业失败。几个月后,他开始新的项目,结果因为经验不足,法律意识淡薄,被合伙人踢出了管理团队。

善于打破规则是90后的长处,但不顾一些规则,甚至毫无节制的张狂和破坏并不是真正的创业。李开复建议每一个想要创业的90后学做一个农民:“在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的萌芽阶段,先富起来的很可能是农民,有点夸张,不过至少农民种庄稼,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办企业要非常务实,少些浮躁。甚至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想想以前在企业做marketing的时候,方案虽然漂亮,但是否真的有效?至少我没有做过销售,去一线品尝一下建立关系的艰难,就不能形成对客户真实的体验,再漂亮的方案恐怕也经不起推敲。

被修改的职场规则

不想上班就去创业,创业失败就回去上班或者啃一会儿老,新人们对生活的不确定性并不恐慌。他们多数只会在刚进入职场时遵循一下老规矩,更多时候,在企业管理者看来这一代新人都是规矩的破坏者:挑剔,自我,任性,没有基本的职场礼仪,吃不了苦却索要超出自己付出的回报。

“可我们又需要他们。”一家广告公司的视觉总监向记者诉苦,因为学校专业也在调整,学平面设计的学生越来越少,导致就业市场紧俏。“月薪开到了6 000元,什么手续都给她配备齐全了,不来了。”

相比于他工作的年代里为完成客户需求而拼命加班、轻易不敢请假的情景,基本不会在这一代新人身上出现,“只要请假,我都会批准,不敢不批啊。我觉得工作管理上已经很宽松了。”但这份宽松对90后们而言,不够。

他们要的是近乎颠覆的改变,“得让我感兴趣。”

他们代表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来自天猫数据的统计,今年父亲节,90后的消费占到34%,而这个数字已经连续5年都在上涨。企业对90后们的在乎,也导致了招聘态度的彻底转变。

从第一代走进职场的90后开始,4年时间里,许多企业对这一代人的态度走完了从不解到抗拒再到理解最后是融合的过程,“垮掉的一代”变成了“虽然有些烦,但总体上有个性惹人爱”的群体。

采访中,多家互联网公司高管表示,“今年完成绩效考核的关键就是招到一位90后员工。”新浪微博公关总监表示,面对最近流行的诸如EXO、TFBOYS、吴亦凡等备受90后热捧的明星,即使是部门年纪最小的出生于1987年的员工,也感觉跟不上节奏,“我们必须拥有90后员工,才能更明白90后的用户在想些什么。”

在8月底召开的2014互联网大会上,360董事长周鸿t表达了自己对于90后等新鲜力量的恐惧。“一帮50多岁的CEO领导着40岁的高管,指挥着30岁的员工,给十几岁的孩子做产品,想想也是很可怕的事情,能不恐惧吗?”周鸿t表示,现在互联网的主流人群是90后,他们代表互联网未来的文化、品味与需求,对于这些,上一代的互联网人并不了解。

作为以“忙累”著称的“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德勤中国人力资源部雇主品牌高级经理高芳向学生讲述了“真实的工作环境”。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很累,员工没有自己的时间”,高芳表示,其实公司也十分关心“work-life balance”(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虽然公司的休假制度历来都有,但之前并未“大张旗鼓”地宣传,然而考虑到现在的“90后”大学生非常重视自我的休闲时间,“我们也积极倡导取得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并把它作为公司雇主品牌沟通的一部分进行推广。另外为了鼓励职业发展,公司还额外提供带薪考试假期,同时内部也鼓励弹性工作。”这样的介绍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兴趣。

而媒体的改变是走在前面的。南方日报集团、上海广电集团等,已经习惯用活泼幽默的网络语言加漫画形式,在微信、微博、豆瓣、App软件上招聘实习生。这种有个性又具亲和力的方式很快延展到了线下。

在鲁鲁参与的那场招聘会现场,一家做汽配电商平台的企业,打出“营销、电商来此一游,成为高富帅、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旗号,引人驻足。

“以前是我们等着他们找我们,我们是需求方;现在,双方关系颠倒过来了。”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中最大的改变者就是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他们变成公司里思想最活跃的人。”

从学校跳入职场,新鲜人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他们需要尽快适应身份的转换、心态的调整以及充电的难题。而作为职场老手来说,贴标签、带有色眼镜等行为也应随之而弱化。每一代人成长的时候,都会有舆论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这样,80后、70后也同样经历过,但实际上哪一代也没垮掉。正如南方翻译学院的唐时顺老师所说:“职场和新鲜人之间都应该相互包容。”

最难就业年?这些数据说,其实没有那么难

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7%,与2014届的92.1%和2013届的91.4%基本持平。其中,本科院校2015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2%,高职高专为91.2%。 由此推论,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基本在90%左右。

国企和外企不再受新人欢迎?

是的,曾经是金字招牌的国企和外企已不再是毕业生们的首选。大学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54%上升为2015届的59%。而在国有企业、外企就业的比例分别从2013届的22%、11%下降到2015届的18%、9%。新人们要自由,所以不爱规矩森严的老大哥企业了。

不只国企和外企,大企业也不太受欢迎了

2013届到2015届本科毕业生中,在3 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27%下降到25%,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45%上升为50%,中小微企业雇佣了超过一半的大学毕业生。

创业死得快,但创业潮依旧一浪接一浪

上一篇:纪律委员辞职信范文 下一篇:管护员辞职信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