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班招生宣传方案范文

时间:2023-02-22 20:09:04

培训班招生宣传方案

培训班招生宣传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证分析;深度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2C-0038-04

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与互动,是职教建设和发展的根本规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必由之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特别强调要“健全企业参与制度”“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以创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可以相信,校企共同办职业教育必将成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趋势。

随着上海大众五厂落户仪征,2011年6月该公司与仪征工业学校签订了《联合招收冠名班协议》,双方商定,采用中德合作、双元制模式为期3年为企业培养150名关键岗位后备技术工人。本次合作虽然规模不大,但过程中处处体现出深层次合作带来的观念和方式的转变、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乃至双方利益的维护与纠结,值得深入总结和思考。

一、校企开展深层次合作的具体办学实践

(一)改革招生环节,把握校企深层次合作办学先机

校企深层次合作办学首先在招生中必须改变以往单纯的学校招生方式。在此次校企合作中按协议规定,实行校企双方联合招生,以企业为主,学生通过各项考核后入学即准入职。

在招生过程中,由企业方即上海大众提出生源招收标准,同时针对学生预报名情况,企业方组织车间、人力资源及培训部相关主管和工作人员进行招收选拔。学校负责通过各类媒体对外冠名班招生信息,并安排招生人员进入各生源校进行宣传。选拔分知识测试(笔试)、动手能力测试、小组面试和单独面试四个环节(四个层级),完全由企业方负责,学校主要为选拔工作提供全程支持服务。

这种类似招聘的冠名班招生模式,真正实现了联合招生,企业为主,初步确立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地位。

(二)开发课程教学方案,构筑校企深层次合作平台

1.按照岗位类别,以典型任务分析确定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冠名班的教学中,针对招收专业(机电和汽车)在上海大众的岗位分类进行典型任务分析,进而解析完成任务所需的主要能力,最终提出课程解决方案。

在课程方案中,企业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方法能力、合作能力及专业能力为主要目标,骨干课程主要采用德国教程,按学习领域划分进行教学。该部分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和“六步教学法”,均为任务驱动型及项目化、情景化教学方法,学习领域课程(课时)约占49%,通过项目制作、车间站点培训、GF培训等方式达到目标。

冠名班招生的两个专业中,机电专业针对现代制造企业机电类设备操作管理员、质量监督员等5个职业岗位分析出机械零件加工、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等3个典型任务,以及绘图识图、整机装调等24项工作技能,并提出以《机电设备控制技术》等6门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借鉴学习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建构思路,通过任务型、情景化载体实施教学;汽车专业以德国汽车教学14个领域(如车辆和系统的保养和养护、电气和电子系统的检查和修理等)为重点,以培养汽车维修人员的各项能力为核心确定教学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进行项目化、情景化教学。

2.实施联合培养,通过项目管理达成教学质量提升。大众冠名班采取学校、上海大众及德国教育培训机构等三方联合培养模式,两专业学制均为3.5年。按照学生毕业条件要求,除了领域化的专业学习训练及企业培训外,还安排了成人大专课程,道德、法律等公共素养课程,共4200学时(含在企业培训)。工学交替安排在第一年,在企业平均每学期3周,第二年同第一年,第三年平均每学期10周,最后半年全部在企业。学生在企业期间主要在培训师安排指导及学校教师配合下进行综合项目制作、GF技能培训、岗位轮转认知实习等,采用或借鉴德国先进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取得中德双方职业技能认证证书。

普通班级按照教学计划,一般采用课程任务管理,管理主体作用较弱且偏重于行政性。在冠名班教学中,实施项目管理,管理主体是项目组,偏重于专业性,同时高度重视过程评价,强调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从效果上看,专业化的项目管理使相关教学活动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协调性和一致性,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有机统一使冠名班教学过程始终保持了较好的质态,同时企业对教学管理的积极参与使得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达到了更理想的效果。

3.“六步教学法”引领课堂,初步实现双元制本土化。基于行动导向和情景教学的“六步教学法”包括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任务驱动型、项目化教学的一个具体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完成任务,重视教师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程的二次开发,实现了理实一体化与“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高度融合。同时,德国外教在实训中采用的“项目任务驱动”学习训练方法,以及校企合作中企业对学生的专项培训、学生项目实践等教学模式的实施,较大程度地实现了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双元共同发挥作用。

在冠名班中采用的双元制模式,虽然形式上仍是工学交替,但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冠名班的工学交替在三方制订整体教学计划时就已确定,其目标、要求、措施完全明确,这就杜绝了以往工学交替中存在的功利性,如学生帮助企业进行生产,企业付给学生一定报酬,现了在“工”与“学”即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思想目标一致。二是一定程度改变了普通工学交替在时间节点安排上受企业生产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的现象,实现了工和学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基本消除了普通工学交替中存在的工学两张皮的问题,使得学校、企业在学生教育教学上的要求不再互相背离和脱节。这样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总体上符合德国双元制的逻辑要求,可以认为是中国化的“双元制”,或者说是德国双元制的中国本土化。

(三)实施全方位师资培训,为校企深层次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校企合作冠名班师资是关键,在本次合作中对于教师能力提升工作高度重视,采取多途径、多角度提升项目组教师的能力。一是学习培训的提升。为满足冠名班教学要求,学校、企业及德方积极组织项目组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包括赴德国大众观摩考察,赴德国职业学校学习,请德国专家来校开设专业技术培训、教学法培训、“六步教学法”专项培训等培训班,参加国内相关培训等。各种理论和实践培训对项目组教师拓展视野、积极实践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二是实践过程中的提升。项目组教师根据双元制教学需要,分批深入上海大众仪征工厂,熟悉其工作、环境、文化等,协同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分批达到德国证书考官要求,考取其资质,并参与对学生的考核;在一个周期完成后,教师们对领域教学已经非常熟悉,对“六步教学法”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学校同时在全校范围内注重项目组成员的示范作用,通过组织观摩外教上课,与项目组教师交流研讨等,带动全体教师专业思想水平、专业工作能力、教学实际效果等方面的有效提升。

(四)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开辟校企深层次合作新途径

在校企合作冠名班的学生管理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四点。

1.强调过程考核的重要作用。对过程考核进行细化、深化,制定并执行了月考核、月谈话制度,月考核制度成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持续性,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考核密度的增加既淡化了学生对节点考试成绩的功利意识,也提高了对学生评价的精准度。

2.发挥企业评价的主导作用。一般的校企合作中,企业基本处于客置,对学生的评价是简单而粗略的,更侧重于考察其能否使用或如何使用,而非考虑对其如何培养和改进。在大众冠名班中,企业出于对自己参与培养的未来关键岗位骨干成员的重视,自然而然、非常主动地参与(甚至部分主导)了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监控及评价考核活动,此时,企业已经由一般的客体转变为主体的重要一部分。企业深度参与的评价机制给学生教育教学带来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学生的言行不仅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关注,也在企业的严密注视下,企业的管理理念、文化思想、人才观念、行为准则等各方面都为学生成长提供了一个新的参照标准,对他们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3.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作用。自我评价是教育学原理中学生评价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国内职业教育教师的主体地位决定了这一方法并未被经常使用。而德国职业教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在该冠名班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每一项教学任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和学生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这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我分析和判断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本次合作办学对冠名班学生日常教育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首先,在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度以及学生信息管理上,要求每学期班主任保证与每位同学谈话至少3次(执行月谈话制度),了解和掌握每位同学的心理动态、行为特征、习惯养成等,对相关信息进行认真地记录,并进行分析总结,帮助每位同学健康成长、成才。其次,在开展学生活动方面,要求更注重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组织开展团队拓展、社会实践、文艺体育等活动,强调活动的目的性和效果,保证活动的质量。对任课教师,要求与班主任的对接更加紧密,更加细致。第三,对学生,除了要求遵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外,企业又专门制定了《学员手册》,规定了“学员培训管理办法”“学员培训评价准则”“学员培训评判标准”等相关操作规则等,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之养成良好正确的工作习惯。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知、与师傅的交流以及对企业文化的认同。

通过上述具体实践,校企合作双方顺利完成了协议中规定的任务,为校企深度合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一个现实、生动、较完整的研究和参照对象,对于职业学校如何与企业合作开展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中德合作及先进教学模式的运用在校内外产生了一定的辐射作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基于对合作过程和成果的认可,各方提出了进一步合作的愿望并已达成协议。

二、校企深度合作办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

(一)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及建议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投资巨大,设备更新速度快,运行、维护成本极高,企业出于技术工人培养上的高要求,也付出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成本,但与德国本土双元制比较,学校和企业投入资金仍存在较大差距。以教学计划为例,在德国,企业培训课时占总课时三分之二以上,学校约占三分之一,本次合作正好相反,学校约占三分二,企业占三分之一。

如何解决由于资金不足带来合作质量打折扣的问题,建议从国家层面上应该更加关注校企合作,把校企深度合作上升至职业教育的国家战略层面,一方面加大政府财政对于校企合作办学的资金投入,可设立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专项扶持基金,按照职业学校参加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人数发放政府补贴;另一方面可从法律或制度上进一步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保证企业等投资主体对职业教育的有效投入,给予承担校企合作任务的企业以税费的减免或直接给予经济资助等;同时鼓励社会捐助等,以此构建多元的校企合作资金筹措渠道。

(二)学校教学资源支持与分配的不均问题及建议

合理分配、高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是学校持续发展、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校企深层次的合作,要求学校在这些班级中拥有大量的优质资源,包括教师、设施设备等,受学校资源配置有限性的影响,必然造成对其他非冠名班学生资源分配不合理和不公平的问题。

如何在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保证全体学生的权益,我们应在进一步加大学校实训基地投入和建设的同时,拓展合作范围,创新合作方式,既要有类似本次冠名班的精英类合作办学,也要有普通类合作办学。学校要在多方筹集资金加大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的应享资源确定最基本保障,同时建立相应保障机制,推出具体实施举措,保证各种类型学生接受公平教育的基本权利。

(三)学校师资胜任深度合作执行者的能力欠缺问题及建议

学校的专业课教师,由于自身学习、工作经历的限制,缺少企业经验,未能切实参与到企业项目中,教师的下厂实践仅仅走马观花,收效甚微,部级、省级层面的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受人员、时间限制,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建议政府应从制度层面上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督促企业和学校创造条件,使教师能够较长时间、较深入地进入企业,鼓励和支持专业课教师跨校、跨地区,甚至跨国培训和交流,探索在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专业课教师“挂职锻炼”制度,在职称评审、评先评优时,更加注重专业课教师服务生产实际的能力。在积极开展对在职专业课教师的服丈产实际能力培训的同时,突破现有体制、机制,可尝试从社会招聘有生产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进入专业课教师队伍,鼓励和欢迎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师、高级技师到学校兼职。

培训班招生宣传方案范文第2篇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

半年来,文联组织各协会班子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精神,学习省、市、区文联召开的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正在开展的“连心解忧”活动,强联系、转作风、促服务、谋实效,进一步促进文艺骨干走基层、接地气、聚民心,夯实群众基础,强化宗旨意识,做一名“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文艺工作者,使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二、围绕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联工作的新思路,坚持走“文政携手”、“文企联姻”借船航海之路,认真做好组织、联络、协调、服务工作,努力为骆驼的文艺工作者们搭建学习、创作、交流的平台。

1月份,文联精心组织书画协会会员义务书写春联,送春联慰问夏金生福利院老人等。翰墨飘香,春意融融,一副副春联或表达人民群众歌颂党恩,或齐心协力建家园,或喜庆吉祥迎新春,风格各异。把美好的新年祝福及和谐之声送进寻常百姓家。不仅丰富了骆驼人民的文化生活,而且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配合2013迎春花展,开展了“书画进万家爱心润和谐”惠民活动,并将义卖所得部分款项,购买礼物,看望街道的爱心感动人物,并赠送书法作品。

2月份,举办了群众文化大巡游活动。本次元宵大巡游活动由广场民间特色文艺表演、巡游行进式表演和定点集中表演组成。广场节目分《金蛇狂舞》、《春归江南》、《彩蝶翩跹》、《行云流水》、《凤飞雀舞》五大篇章,集中展示展演了骆驼“一村(社)一品”精品文化节目的最新成果。祥龙起舞,百鼓齐鸣。元宵大巡游活动将骆驼的元宵氛围推到了极致,营造出了欢庆、和谐、热烈的气氛,让群众切实感受和享受了“参与文化,享受文化”的无限乐趣。这既增强了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又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骆驼百姓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3月份,戏曲协会、书画协会开展传经送宝活动,邀请业界相对有名气的老师,献艺、赐教。摄影协会组织季赛成绩前五名会员赴绍兴安昌采风。文学爱好者协会分别走出家门采风,开阔眼界,拓宽思路。

4月份,组织书画会员参加参加蒋思豫百岁书法展、绍兴全国第四届“兰亭奖”获奖作品展以及第六届省青年书法作品展;书画、摄影协会在美术馆举办书画摄影作品联展。

5月份,音舞、体艺协会以“相约骆驼桥,周末大家乐”为平台,组织开展骆驼街道精品群文节目巡演活动。书画协会参与街道法治主题书画创作,征集作品共计57件。

截至5月29日,在短短半年时间里,摄影协会共有28件作品在区级以上影赛中获奖,取得了较好的创作成绩。其中陈晓树会员创作的组照《妈妈你在哪里?》获“新华社联合快拍网主题摄影赛”一等奖。

三、突出重点,积极打造“书画之乡”

1.明确目标,完善制度。制订了《骆驼街道创建“书画之乡”工作方案》,街道明确了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三个阶段的推进进程和30万元的专项创建经费。完善出台了《区骆驼书画协会年度创作奖励办法》,并在全体会员中进行了宣传传达,鼓励书画协会会员艺术创作创新,多出作品,出好作品,力争在省级和部级展评中入展、获奖,增加分量,提高品位。

2.组织架构,完善力量。以人才和精品为核心,以创作评奖和教育培训为两翼,抓好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街道书画协会、社区、村、学校书画社(书画小组)等组织,坚持做好会员发展入会、升级培养推荐工作。建立了书画公益培训师资库,提供辖区内村、社区、学校开设公益书画培训师资资源。

3.建立阵地,开展培训。分别在街道机关、社区、村学校开设书画培训展示阵地,开展相关培训鉴赏活动。南一社区书画三室(创作室、交流室、培训室)建设有序推进,成人公益培训班招生正在进行中,并已排定了毛笔初级3个班、毛笔提高2个班、国画写意和国画工笔各1个班供选择。6月中旬可全面开课。朝阳村书画社在筹建中,挖掘和培育书画艺术人才,开设首期5人—10人的培训班,推进书画艺术的普及与推广。骆驼中心学校启绪校区(静远社区四点钟学校)学生公益书法培训自3月开课,每周一节。街道机关干部开设书画培训班,图书借还、杂志阅览、主题沙龙和书画培训一体的综合性空间。《号角》开设《翰墨丹青》专栏,每期介绍一位书画家及其作品鉴赏。

4.凝聚精英,发挥领头作用。街道书画爱好者协会在上班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①省第三届迎春花展“书画进万家爱心润和谐”系列活动:“丹青达意”书画表演现场交流、“翰墨传情”书画义卖助困、“春回大地福满人间”免费写春联送福字活动、优秀作品展销活动等;

②春节“书画进千家”惠民系列活动:贵驷村、庄市、蟹浦现场写春联,慰问骆驼街道爱心感动人物和夏金生福利院老人;

③4月组织会员参加绍兴全国第四届“兰亭奖”获奖作品展和蒋思豫百岁书法展;

④书画协会组织海之韵·骆驼书画协会作品展在余姚文化馆展厅展出。书画协会会员蒋小田在区美术馆举行了三人联展。组织会员参加区廉政农民画赛,夏丽敏、袁娜、陈丛俏获优秀奖。组织会员参加第六届省青年书法作品展,王荆、严振浩入展、余海兵入选。

⑤组织会员进行法治文化专题约稿创作,征集作品57件。

今年1月份“骆驼书会”获省优秀视觉群体称号。

培训班招生宣传方案范文第3篇

一、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积极开展职教师资培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我国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学校土建类人才培养质量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学校的建筑、土木、冶金、环工等专业发展也相对比较成熟,具有传统优势,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专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1999年经陕西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在校内设立的直属二级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教学严谨,管理严格,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求。1999年我国开始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力量。为了缓解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学院积极申报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鉴于学校所设专业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管理规范、培养培训能力强,陕西省教委确定我校为陕西省四所职教师资培训培养基地之一。“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设备”等4个本科专业1999年开始招收职教师资班。截至目前,学院共培养职教师资本科生近800人。已毕业的职教师资本科生多数在各大中专院校担任骨干教师,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校开始举办土建类职教师资班,发挥了我校土建类专业的优势,是我校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提高了我校在职业教育中的办学层次,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在社会上赢得了很好的声誉。同时,学院还申请承担“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培训计划”的短期培训任务。开设了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装饰、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给水与排水、工艺美术、钢铁冶炼、校长培训、计算机及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文秘、采矿技术等12个专业方向,对陕西省土建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及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短期培训,学院开展的职教师资培训,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针对行业现实需求,适时培养实用技能人才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神圣使命,高职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依托行业、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途径。为此,学院以行会为纽带,与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等行业协会密切联系,积极参加土建类行业协会活动,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提供土木、建筑等专业的高职培训,在学历层次上既有三年制专科,也有专升本,在招生方式上既有统招生,也有从中专、技校、中技学校录取的单招生。从2000年起,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号召,承担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学院开始招收高职大专班,建筑工程、建筑装饰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给水排水、市政工程、计算机及应用、工业设计、机械电子技术工程、工程造价、物业管理、英语、法学、广告、广告与装璜、会计学等16个高职专科专业为行业培养了上万名实用技能型人才,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从2001年起,陕西省高等学校高职专科班试行“浮动学制”,在二年级专科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转入本科学习。为了扩大我校的办学范围,有利于我校高职专科学生的进一步深造,考虑到我校自身的专业设置与教学条件,职业技术学院申请承担“专升本”任务。开始招收专升本学生,招生类型逐渐多样化。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不但为企业培养了既懂专业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且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为了满足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资格要求,为毕业生和从业人员就业提供方便,学院以双证书为培养目标,开设了不同类型的“岗位资格证书培训班”。培训班是以建设类员为主的建设岗位上岗资格人员的培训,受陕西省建设厅委托,我校从1992年9月首批培训班招生预算员26人开始至2010年下半年,共办35期培训班招收造价员3个专业、8个班、2212人,还有建设类其他六大员培训班641人。学院受陕西省审计厅委托,于2009年5月至7月举办了陕西省审计系统首期建筑工程造价员培训班,参加培训学习的有112名学员,此后又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2010年5月至7月、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相继举办了第二期、第三期和第四期陕西省审计系统建筑工程造价员培训班,参加培训学习的人数分别为93人、76人和68人;学校长期以来还经常性地为全国冶建系统举办项目经理培训班和建造师培训班,为陕西省建设系统举办监理工程师培训班等等。18年来共举办了建设类员培训班35期,合计培训人数约为28800余人。岗位资格证书班的成功进行,不但提高了学院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而且为许多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平台,扩大了学院在行业范围的影响。

三、开展企业高层培训,提高行业管理水平行业发展既要依靠数以亿计的高技能劳动者,更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现代管理理念的高层领导。为此,学院在搞好行业基层培训的同时,还开设了不同类型的“企业高层管理”培训班。“企业高层管理”培训班,是受企业委托,为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力、实现企业人才战略目标而举办的,同时也是为了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学校的社会声誉、拓宽我校毕业生就业渠道。2005年10月,我校与中冶集团联手共建的“人才学院”揭牌成立,当即举办了首期中冶集团“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有31名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学习,至2010年12月,学院先后为中冶集团共举办了8期高管培训班,累计有246人参加了培训学习,并于2007年5月为中冶集团举办了一期“纪委书记、监察干部”培训班,参加培训学习的有59人。“人才学院”提供的高质量企业高层培训,为学院高层管理干部培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吸引了更多的企业与学院进行合作培训。学院受海螺集团委托,2007年10月举办了首期海螺集团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学习时间40天,46人参加培训学习,此后于2008年相继举办了第二、第三、第四期海螺集团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参加培训学习的人数分别为50名、54名、51名,四期班合计培训人数为201人。受陕西省委组织部委托,以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基地名义举办了首期省委组织部干部培训班(市局级领导干部城市规划与管理专题研讨班),参加培训学习的有31名学员,此后又相继举办了第二期省委组织部干部培训班(市局级领导干部县域城镇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专题研讨班)和第三期省委组织部干部培训班(县处级领导干部县域城镇化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题研讨班),参加培训学习的人数分别为39人和35人。受酒钢集团委托,于2009年3月至7月举办了首期酒钢集团公司企业经营管理干部培训班,36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学习,此后又相继举办了第二和第三期酒钢集团公司企业经营管理干部培训班,参加培训学习的人数分别为34人和35人。企业高层管理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但发挥了我校“划转院校”的优势,服务了行业发展,提高了行业管理水平,而且为学院建立实训基地,完成实践教学提供了方便,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还为我校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使成立不到10年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

四、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网络远程教育为贯彻落实《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的要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于2003年4月向陕西省计委、西部开发办上报西建大(2003)96号《关于申请“世界银行—陕西全球远程发展学习网络中心”项目的报告》。年底国务院西部办确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作为西部地区远程培训项目陕西省唯一承担单位。2004年4月又下发《关于成立陕西省全球远程发展学习网络中心的通知》,成立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全球远程发展学习网络中心。2004年10月,利用世界银行赠款250万元人民币建设的陕西远程学习中心在我校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为加大人才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发挥中国西部远程学习网的作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要求国务院西部办从2005年开始启动“西部地区管理人才创新培训工程”,进一步扩大CDDLN的覆盖范围和培训规模,2008年6月完成了中国西部人才基金会转赠的摩托罗拉无线网络设备覆盖我校本部和东校区办公、教学及学生区70余个信息点,价值252万元的校园无线网络工程已实施完成,为两校区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这在陕西高校尚属第一家。为西部地区培训更多急需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2008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中国西部开发远程学习网二期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的批复》(发改投资[2008]643号)启动了中国西部开发远程学习网二期项目的建设工作,我校获二期项目资助的120余万元硬件设备和200余万元网络在线学习平台软件系统。陕西远程学习中心跻身为全网三个数据交换中心之一,利用此平台除为我校师生提供网上学习资源外,还为陕西、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的政府管理干部和企业技术人员提供网络自主选学服务。自2005年开通至2007年间陕西远程学习中心立足中国西部远程开发学习网平台,利用世界银行、国家行政学院、国家信息中心、清华大学、中荷项目办、新加坡公务员学院等部门组织的“我国税收政策热点问题分析”、“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与管理”、“深化事业改革与公共服务提供”、“当前国际经济形式及对我国的影响”等远程课程资源,组织来自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在校学生近500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和学习,使培训学员立足学校,能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特别是在“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与管理”课程学习中,我校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以及管理工程专业150多名学员获得了由世界银行学院颁发的课程学习证书。中心充分利用校企联合的行业资源优势,针对中冶集团、海螺集团、酒钢集团、省建设厅、省审计厅举办了多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管理干部培训班。2010年4月,CDDLN二期项目通过国家信息中心验收,陕西远程学习中心将成为全网的负载均衡中心。除了积极参与国务院西部开发司、国家信息中心和世界银行所组织的各类培训项目外,陕西远程学习中心充分利用这个有利的资源平台把陕西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基地城镇规划建设、陕西省建设厅县域经济发展建设和陕西省审计厅建设工程项目造价审计等行业干部培训融为一体,稳步拓展中冶集团、海螺集团、首钢集团和酒钢集团公司企业领导干部培训规模,在教学安排上采用面授为主、网络视频融入、网络在线自选学习为辅的干部培训学习模式,构建西部开发远程学习网络的混合学习模式平台,积极开创校内外多层次人才培训新局面。仅2010年,采用混合学习模式教学方法培训企业管理干部175名、行业领导干部287名、网络在线学习1012名、我校研究生和大学生1090余名。在开展各类培训的同时,中心还积极进行课程资源建设,按照国务院西部开发司和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的要求,充分发挥我校的学科优势,我们组织、管理和开发了涉及建筑、土木、管理、环境、冶金、材料、国际经济、IT技术等80余门适用于网络教育的课程资源。

五、基于办学实践需求,推动职业教育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于2001年开始申报,2003年获批,2004年开始招生。职业技术学硕士授权点是教育学下属的二级学科。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下设现代职业技能体系与结构研究、职业技术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管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管理、职业技术教育与结构体系研究、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等11个方向。我校教育学二级硕士点职业技术教育学已经有7年的发展历史。在7年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学术梯队,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一定的培养经验和研究成果。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带头人李慧民教授主持完成《教育规模、质量、效益相关研究》、《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等省部级课题6项,发表教育管理类学术论文10篇,出版教材3部。主持一门管理类省级精品课程,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已培养教育学硕士研究生8人,正在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6人。学院指导研究生完成国家、省部级、校级课题十多项,完成硕士论文26篇,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学院目前在读硕士生23人,已经培养教育学硕士26人,他们分别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就业,得到用人单位较高的评价。自从2003年学科点获批以来,为了推动新建学科的发展,学院共投资二百六十万,用于基础资源建设、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发的主要专业课程有:教育管理学、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哲学、教育学专业英语、教育评估学、教育研究方法等。为了加强学科建设,学院积极准备申请教育学一级学科。以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华清学院、教育技术中心为平台,以职业技术教育学二级硕士点、公共管理一级硕士点、思想政治教育一级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一级硕士点做支撑,融合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强调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等方法,立足西部教育,研究区域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普通高校、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机构提供咨询与决策支持。今后将在以前研究方向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比较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原理等几个方向,并根据时展需要,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培训班招生宣传方案范文第4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深化改革,推动创新。认真落实藁城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市、教育名市的实施意见》精神,坚持“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规模,学前教育抓规范,职成教育抓服务,各类教育上质量”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教育名校、教育强镇工程”和“名师、名校长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城镇化、一体化、均衡化,高中教育城市化、规模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市场化,成人教育综合化、实体化,学前教育规范化、标准化,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推动教育强市、教育名市建设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办好让群众满意的教育。

二、主要目标任务

1.基础教育: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保持在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保持在100%和97.5%,6-15岁残疾儿少入学率达到93%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75%;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3%。

2.职、成教育:职业学校实现招生1500人;5所成人学校达到省级示范性成人学校标准,并组建1-3个经济、信息或技术服务实体。职、成学校引进推广1-2项新品种或新技术,年完成培训5万人次以上。

3.推进“教育强镇、教育名校工程”:力争使开发区、廉州镇、丘头镇、岗上镇4年镇区达到“教育强镇”标准,把全市30%的乡镇建成“教育强镇”。年内创建40所规范化中小学,使全市80%的中小学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力争完成市一中扩建所涉居民的搬迁任务,着手扩建工程。

4.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和“人才强校”战略:年内高中校长研究生学历达到30%、本科以上学历达到80%,初中校长本科学历达到80%,小学校长专科学历达到70%。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100%、95%、75%;小学教师专科率、初中教师本科率、高中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68%、35%、10%。完成600名骨干教师、50名局管拔尖人才的课改与教科研培训。

5.扎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遵守行为规范合格率达到99%以上,犯罪率控制在十万分之一以下。确保中、高考成绩在石家庄市保持领先地位,在河北省争前进位,高考万人均上线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6.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中学生用机实现单人单机,中小学教师办公用机人机比达到:直属学校、市区学校3∶1,农村学校5∶1;全市新增多媒体教室70个(含正投、背投、彩电)、校园网10个;购置20万元的教学软件。

7.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年内二中、三中、职教中心教学楼竣工交付使用,5所项目学校工程主体完工,实现学校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

8.确保学校安全稳定:杜绝重大政治事件、治安案件、安全事故发生;杜绝教职工违法犯罪案件发生;学生非正常死亡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

三、主要措施

(一)以均衡发展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巩固提高“普九”成果,顺利通过省第四次“普九”复查

1.落实“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努力落实学校公用经费标准,保障学校的经费投入和正常运转;加大办学条件改善力度,抓好项目学校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学校布局。

2.深入推进学区一体化改革。完成学区一体化管理体制建设,实现学区统一领导、统一师资调配、学管理的目标,实现学科教师的专业化设置,实现教育资源有机共享,提高各学校设施设备利用率,并适时召开学区一体化改革现场会。

3.大力实施“薄弱学校转化工程”。落实各薄弱初中整改方案,全面推进薄弱初中改造工作,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坚决控制学生辍学流失。

4.落实贫困生救助政策。建立全市中小学贫困生电子档案,对贫困生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做好救助工作。

5.巩固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成果,扩大特教学校弱智班招生规模。

(二)以经营优质高中为重点,着力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

6.依托一中、九中品牌优势,广泛吸引社会资源,把学校做强做大。一中通过后勤社会化等手段抓好生活区建设,推动“名校办分校”“名校办民校”改革,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两所高中积极创造条件争创部级示范性高中。

7.其他高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三中九门教育集团建成石家庄市级示范性高中,其他几所高中争创石家庄市级示范性高中。

8.进一步改革高中招生录取办法。市区以外的几所高中不再划定招生范围,考生成绩公布后,由考生本人自愿填报志愿,按志愿划定录取分数线,为学校和学生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将一中、九中招生计划30%的名额按一定标准分配到各初中,增强薄弱初中的办学活力。

(三)以巩固提高为重点,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9.充分利用闲置校舍,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中心幼儿园和规范化幼儿园建设,充分发挥两所省示范幼儿园和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公办、民办幼儿园实现规范化、标准化,高标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并为省幼教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做好准备。

(四)以服务、就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职、成教育

10.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整合职教中心和职业中学教育资源,组建以职教中心为龙头的职业教育集团;加强与企业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培养”,推动学生就业。扩大综合高中规模,普及普通高中高三分流,试行高二分流。

11.进一步加强职教中心科技示范园区和乡镇成人学校建设。不断完善职、成教育培训基地,加强与农户联系,充分发挥职教中心的成人总校作用,统筹搞好农民技能和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培训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五)规范民办学校管理,提高民办学校办学水平

12.指导民办学校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加大教学实验仪器、图书、音体美器材配备力度,提高实验开出率。进一步加强民办幼儿园整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办理许可证,经整改仍达不到标准的坚决予以取缔。

(六)深入实施“教育强镇、教育名校工程”,提升我市教育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13.制定“教育强镇、教育名校”评估验收细则,开展“教育名校”、“教育强镇”评选活动,培养典型,整体推进。

14.建设高标准的规范化、示范性学校,最大限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巩固提高规范化学校建设成果,尤其在开全课程、各种设施设备利用率、实验开出率、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加大治理力度,对原有规范化学校进行复查,不合格的取消称号。

15.发展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档次。市八中争创河北省示范性初中,廉州一中、尚西中学争创石家庄市级示范性初中,实验小学争创石家庄市级示范性小学。发挥示范性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藁城学校在省内外的影响,提升我市教育的知名度。

(七)扎实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和“人才强校”战略,为“教育强市、教育名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版权所有

16.实施“名校长工程”。科学制定校长培训规划,通过举办校长任职资格及提高培训班、“校长论坛”等,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校长队伍,不断提升校长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加强与先进学校的联系与交流,努力培养一批在石市及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名校长”。

17.加强校长队伍管理。落实教育局《关于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管理的意见》和《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规定》,改革校长任用机制和管理考核办法,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定期交流制,加强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加强薄弱学校班子建设,结合学区一体化改革,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中层干部调整充实到初中校长队伍中来。

18.积极进行教师全员培训。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整合教师教育培训资源,促进教师教育体系(“人网”)、卫星电视网(“天网”)、计算机互联网(“地网”)系统集成,推进教师进修学校与教研、电教、电大工作站等相关机构的资源整合和合作,构建“多功能,大服务”,上挂高等教育机构,下联中小学校的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形成“教师网联”校外学习中心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校本研修制度,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重点进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简称“三新一德”)培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19.实施“名师工程”,认真搞好骨干教师培训,形成中小学骨干教师梯队,培养造就一批名师。加强教师经验交流和青年教师培养,注重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素质。制定《优秀教师、校长表彰奖励办法》,开展“名师、名校长”评选活动,构建优秀人才成长和“名师、名校长”辈出的激励机制。

20.实施“班主任培训工程”。自2006年开始,对全市3000名班主任进行轮训,每年培训三分之一;制定《中小学班主任管理暂行规定》,将班主任工作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21.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落实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人事编制管理严肃人事纪律的意见》,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推进教职工全员聘任合同制;规范教师轮岗、支教制度,加强边远乡镇师资调配,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八)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2.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整体规划《藁城市中小学德育系列活动方案》,把每年9月份确定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启动“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把每年10月份确定为“法制教育宣传月”,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意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学习贯彻新《守则》、新《规范》为重点,扎实进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加强德育队伍和德育示范学校建设,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23.扎实搞好校本教研。把校本教研作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性工作来抓,构建以“立足本校、区域推进、校际联合”为特色的市、基地、乡镇(学区)、学校四级校本教研体制,落实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区域推进校际联合校本教研”的意见》,强化督导检查和组织指导。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于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着眼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着眼于薄弱学校和后进生转化等,进行应用性研究,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24.严格做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并广泛宣传教育局关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建立健全评价组织和有关制度,扎实做好学生过程性评价和专门性素质考查,严格评价程序,保持客观公正,推动考试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实施中的激励导向作用。版权所有

25.做好高中课程改革的准备工作。借鉴小学初中课改经验,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把握课改理念,坚持培训先行,为实施高中课改做好思想、理论和师资、物质上的准备。

(九)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26.充实设施设备,提高配备标准。教学仪器根据国家标准进行补充完善,全市所有中学仪器配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1/4小学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其他学校达到二类或二类以上标准。

27.提高使用效率,服务教育教学。规范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等专用教室管理,抓好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加强教育城域网和教育网站建设,规范网络管理,切实抓好校长和教师的网络技术培训,搞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开展网络应用示范区和示范校创建活动,推行电子政务,推动学校管理信息化。

(十)高度重视并做好安全稳定工作,为建设教育强市、教育名市创设良好的环境

28.加强教育,健全制度,立足预防,确保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安全。实现安全教育系列化、有序化,制定涉及学校安全各方面的教育方案,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实现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从组织领导到涉及安全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有标准要求,有明确制度和防范应急预案,有具体责任人员。切实做好学校饮食、卫生、消防、校舍、交通等项安全工作,提高防病、防爆、防火、防盗、防中毒、防中暑、防校舍倒塌和各种意外伤害、意外突发事件的能力。

29.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规范学校管理,确保教育系统稳定。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思想、作风、纪律教育,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探索和完善廉政建设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办法,搞好廉政谈话和廉政评议活动。继续以治理教育乱收费为重点,加强行风建设。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维护师生合法权益。规范学校财务管理,落实财务三项监督,推进民主理财试点工作,扎实搞好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认真做好群众和“阳光投诉”工作,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主动搞好排查治理工作,将各种不稳定因素消除化解在萌芽状态。

培训班招生宣传方案范文第5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深化改革,推动创新。认真落实藁城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市、教育名市的实施意见》精神,坚持“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规模,学前教育抓规范,职成教育抓服务,各类教育上质量”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教育名校、教育强镇工程”和“名师、名校长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城镇化、一体化、均衡化,高中教育城市化、规模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市场化,成人教育综合化、实体化,学前教育规范化、标准化,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推动教育强市、教育名市建设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办好让群众满意的教育。

二、主要目标任务

1.基础教育: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保持在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保持在100%和97.5%,6-15岁残疾儿少入学率达到93%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75%;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3%。

2.职、成教育:职业学校实现招生1500人;5所成人学校达到省级示范性成人学校标准,并组建1-3个经济、信息或技术服务实体。职、成学校引进推广1-2项新品种或新技术,年完成培训5万人次以上。

3.推进“教育强镇、教育名校工程”:力争使开发区、廉州镇、丘头镇、岗上镇4年镇区达到“教育强镇”标准,把全市30%的乡镇建成“教育强镇”。年内创建40所规范化中小学,使全市80%的中小学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力争完成市一中扩建所涉居民的搬迁任务,着手扩建工程。

4.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和“人才强校”战略:年内高中校长研究生学历达到30%、本科以上学历达到80%,初中校长本科学历达到80%,小学校长专科学历达到70%。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100%、95%、75%;小学教师专科率、初中教师本科率、高中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68%、35%、10%。完成600名骨干教师、50名局管拔尖人才的课改与教科研培训。

5.扎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遵守行为规范合格率达到99%以上,犯罪率控制在十万分之一以下。确保中、高考成绩在石家庄市保持领先地位,在河北省争前进位,高考万人均上线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6.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中学生用机实现单人单机,中小学教师办公用机人机比达到:直属学校、市区学校3∶1,农村学校5∶1;全市新增多媒体教室70个(含正投、背投、彩电)、校园网10个;购置20万元的教学软件。

7.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年内二中、三中、职教中心教学楼竣工交付使用,5所项目学校工程主体完工,实现学校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

8.确保学校安全稳定:杜绝重大政治事件、治安案件、安全事故发生;杜绝教职工违法犯罪案件发生;学生非正常死亡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

三、主要措施

(一)以均衡发展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巩固提高“普九”成果,顺利通过省第四次“普九”复查

1.落实“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努力落实学校公用经费标准,保障学校的经费投入和正常运转;加大办学条件改善力度,抓好项目学校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学校布局。

2.深入推进学区一体化改革。完成学区一体化管理体制建设,实现学区统一领导、统一师资调配、学管理的目标,实现学科教师的专业化设置,实现教育资源有机共享,提高各学校设施设备利用率,并适时召开学区一体化改革现场会。

3.大力实施“薄弱学校转化工程”。落实各薄弱初中整改方案,全面推进薄弱初中改造工作,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坚决控制学生辍学流失。

4.落实贫困生救助政策。建立全市中小学贫困生电子档案,对贫困生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做好救助工作。

5.巩固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成果,扩大特教学校弱智班招生规模。

(二)以经营优质高中为重点,着力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

6.依托一中、九中品牌优势,广泛吸引社会资源,把学校做强做大。一中通过后勤社会化等手段抓好生活区建设,推动“名校办分校”“名校办民校”改革,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两所高中积极创造条件争创部级示范性高中。

7.其他高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三中九门教育集团建成石家庄市级示范性高中,其他几所高中争创石家庄市级示范性高中。

8.进一步改革高中招生录取办法。市区以外的几所高中不再划定招生范围,考生成绩公布后,由考生本人自愿填报志愿,按志愿划定录取分数线,为学校和学生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将一中、九中招生计划30%的名额按一定标准分配到各初中,增强薄弱初中的办学活力。

(三)以巩固提高为重点,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9.充分利用闲置校舍,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中心幼儿园和规范化幼儿园建设,充分发挥两所省示范幼儿园和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公办、民办幼儿园实现规范化、标准化,高标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并为省幼教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做好准备。

(四)以服务、就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职、成教育

10.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整合职教中心和职业中学教育资源,组建以职教中心为龙头的职业教育集团;加强与企业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培养”,推动学生就业。扩大综合高中规模,普及普通高中高三分流,试行高二分流。

11.进一步加强职教中心科技示范园区和乡镇成人学校建设。不断完善职、成教育培训基地,加强与农户联系,充分发挥职教中心的成人总校作用,统筹搞好农民技能和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培训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五)规范民办学校管理,提高民办学校办学水平

12.指导民办学校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加大教学实验仪器、图书、音体美器材配备力度,提高实验开出率。进一步加强民办幼儿园整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办理许可证,经整改仍达不到标准的坚决予以取缔。

(六)深入实施“教育强镇、教育名校工程”,提升我市教育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13.制定“教育强镇、教育名校”评估验收细则,开展“教育名校”、“教育强镇”评选活动,培养典型,整体推进。

14.建设高标准的规范化、示范性学校,最大限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巩固提高规范化学校建设成果,尤其在开全课程、各种设施设备利用率、实验开出率、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加大治理力度,对原有规范化学校进行复查,不合格的取消称号。

15.发展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档次。市八中争创河北省示范性初中,廉州一中、尚西中学争创石家庄市级示范性初中,实验小学争创石家庄市级示范性小学。发挥示范性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藁城学校在省内外的影响,提升我市教育的知名度。

(七)扎实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和“人才强校”战略,为“教育强市、教育名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版权所有

16.实施“名校长工程”。科学制定校长培训规划,通过举办校长任职资格及提高培训班、“校长论坛”等,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校长队伍,不断提升校长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加强与先进学校的联系与交流,努力培养一批在石市及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名校长”。

17.加强校长队伍管理。落实教育局《关于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管理的意见》和《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规定》,改革校长任用机制和管理考核办法,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定期交流制,加强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加强薄弱学校班子建设,结合学区一体化改革,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中层干部调整充实到初中校长队伍中来。

18.积极进行教师全员培训。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整合教师教育培训资源,促进教师教育体系(“人网”)、卫星电视网(“天网”)、计算机互联网(“地网”)系统集成,推进教师进修学校与教研、电教、电大工作站等相关机构的资源整合和合作,构建“多功能,大服务”,上挂高等教育机构,下联中小学校的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形成“教师网联”校外学习中心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校本研修制度,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重点进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简称“三新一德”)培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19.实施“名师工程”,认真搞好骨干教师培训,形成中小学骨干教师梯队,培养造就一批名师。加强教师经验交流和青年教师培养,注重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素质。制定《优秀教师、校长表彰奖励办法》,开展“名师、名校长”评选活动,构建优秀人才成长和“名师、名校长”辈出的激励机制。

20.实施“班主任培训工程”。自2006年开始,对全市3000名班主任进行轮训,每年培训三分之一;制定《中小学班主任管理暂行规定》,将班主任工作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21.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落实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人事编制管理严肃人事纪律的意见》,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推进教职工全员聘任合同制;规范教师轮岗、支教制度,加强边远乡镇师资调配,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八)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2.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整体规划《藁城市中小学德育系列活动方案》,把每年9月份确定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启动“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把每年10月份确定为“法制教育宣传月”,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意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学习贯彻新《守则》、新《规范》为重点,扎实进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加强德育队伍和德育示范学校建设,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23.扎实搞好校本教研。把校本教研作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性工作来抓,构建以“立足本校、区域推进、校际联合”为特色的市、基地、乡镇(学区)、学校四级校本教研体制,落实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区域推进校际联合校本教研”的意见》,强化督导检查和组织指导。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于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着眼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着眼于薄弱学校和后进生转化等,进行应用性研究,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24.严格做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并广泛宣传教育局关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建立健全评价组织和有关制度,扎实做好学生过程性评价和专门性素质考查,严格评价程序,保持客观公正,推动考试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实施中的激励导向作用。版权所有

25.做好高中课程改革的准备工作。借鉴小学初中课改经验,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把握课改理念,坚持培训先行,为实施高中课改做好思想、理论和师资、物质上的准备。

(九)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26.充实设施设备,提高配备标准。教学仪器根据国家标准进行补充完善,全市所有中学仪器配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1/4小学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其他学校达到二类或二类以上标准。

27.提高使用效率,服务教育教学。规范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等专用教室管理,抓好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加强教育城域网和教育网站建设,规范网络管理,切实抓好校长和教师的网络技术培训,搞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开展网络应用示范区和示范校创建活动,推行电子政务,推动学校管理信息化。

(十)高度重视并做好安全稳定工作,为建设教育强市、教育名市创设良好的环境

28.加强教育,健全制度,立足预防,确保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安全。实现安全教育系列化、有序化,制定涉及学校安全各方面的教育方案,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实现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从组织领导到涉及安全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有标准要求,有明确制度和防范应急预案,有具体责任人员。切实做好学校饮食、卫生、消防、校舍、交通等项安全工作,提高防病、防爆、防火、防盗、防中毒、防中暑、防校舍倒塌和各种意外伤害、意外突发事件的能力。

29.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规范学校管理,确保教育系统稳定。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思想、作风、纪律教育,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探索和完善廉政建设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办法,搞好廉政谈话和廉政评议活动。继续以治理教育乱收费为重点,加强行风建设。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维护师生合法权益。规范学校财务管理,落实财务三项监督,推进民主理财试点工作,扎实搞好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认真做好群众和“阳光投诉”工作,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主动搞好排查治理工作,将各种不稳定因素消除化解在萌芽状态。

培训班招生宣传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药士 培养模式 实践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203-02

中医药职业教育中药士人才的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尚未健全,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培养高质量的中药士人才较为困难。中药专业作为江西省医药技师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专业建设项目及国家示范校建设重点支持专业,在长期探索、改革与不断创新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中药士人才培养模式,希望通过该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构建中医药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提供一定的经验。

1 职业院校对中药士人才的培养现状及问题

传统中药士的培养只是侧重于基础专业和考核技能的培训,很少涉及对中药服务等更为重要的临床中药学知识和实践技能服务的培养[1],导致出现培养的中药士单纯从事药物的配发、核对等基础性工作的尴尬局面,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无法发挥中药士的真正作用。当前中药士培训模式仍然与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差距:(1)缺少对应的医疗及连锁药店等合作单位为中药专业提供实践教学,难以保证中药专业实践课程的数量与质量;(2)缺乏有高质量师资力量的相关中药士资格考试培训;(3)对中药士的培养单纯满足数量需求,对质量要求不够重视。

2 该院中药士人才的培养模式

2.1 中药士人才培养的特色教学及培训模式

2.1.1 教育定位及培养目标

明确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前提[2]。由于中药士资格考试报考资格明确要求考生具备中药学专业中专或专科学历,因此,该院合理定位将中药士培养融入到3+2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即学生经过三年学习后可取得中药专业中专学历,再经过两年培训教育后可同时获得高级技工证书。

2.1.2 探索和实践“六融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六融通”即人才培B与企业需求、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实训环境与企业文化的六融通。与广东大参林药店连锁有限公司、温州市布衣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连锁药房开展校企合作,进行“六融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践。

2.1.3 课程与岗位结合

(1)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职教专家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开发团队,对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并考虑到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以“中药技能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按实践导向重新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构建并实践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2)与企业共同开发一体化核心课程。与企业共同制订《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调剂技术》3门一体化核心课程标准,进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确定一体化教材编写框架,编写出《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调剂技术》3本校本教材及3门课程教学信息化资源包。主、参编统编教材4本。实施了以典型项目和案例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2.1.4 教室与药店结合

(1)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建9个校外实训基地,江西益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等投入大量资金以提供足够先进的连锁药店设备和实际训练所需的原材料,以供学徒实践学习所用,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岗位让学生实践。

(2)校企共建校内一体化实训室。同时学院与企业共同设计、建设了与岗位接轨的校内综合大药房、中药调剂一体化工作站、中药认药一体化工作站、中药炮制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实验实训室。

真正实现学生教室即药店,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缩短岗位适应期,学院也为企业提供技术力量和职工培训的需求,学生、企业、学院实现三赢。

2.1.5 打造一支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

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兼职教师培养计划”。建立校企“互聘共培”师资队伍的长效机制,建立学校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和服务企业制度,实现学校与企业人力资源共享、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互聘互兼,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的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

2.1.6 开展中药士培训班工作

(1)严格选拔培训学生及教师。该院对中药士的培养采用严格的培训教师和受训学员双淘汰选拔制度为主。首先在3+2中药专业三年级学生中进行中药士培训班招生宣传,采用班主任推荐及自愿报名的方式相结合。培训教师队伍的组建首先是采取教师填写申请自愿报名,学院通过对教师资历、教学能力等多方面综合因素进行考核和选拔,选定的培训教师均为该院中药专业资深教师;其中,教授级讲师1名,高级讲师2名,讲师1名。

(2)重视培训及末位淘汰。培训中心精心挑选培训教材等并组织教师集中进行规范化培训:我院中药士培训教程、资料均选自医药书店最为畅销的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细则:中药专业(初级士)》及《中药专业习题集(初级士)》。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培训中心对培训学员及教师末位淘汰制进行管理;根据受训学员对教师培训效果的综合评分,提醒教师及时调整培训方法,对学员考核成绩排名末位的对应指导老师予以淘汰。

2.2 中药士人才效果评价模式

由学院、医疗单位、连锁药店以及受训学员代表共同组成培训管理评价委员会,制定中药士培训课程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及评价标准。通过对近几年我院初级中药士资格报考统计分析可知:2015年全国初级中药士考试中该院选拔参加考核的学员四门全部通过率达35.4%,其中基础知识单科通过率为38.4%,相关专业知识单科通过率为45.8%,专业知识单科通过率为50.6%,专业实践能力单科通过率为52%;2016年全国初级中药士考试中我院选拔参加考核的学员四门全部通过率达41.0%,其中基础知识单科通过率为43.6%,相关专业知识单科通过率为64.1%,专业知识单科通过率为66.7%,专业实践能力单科通过率为71.8%,较2015年度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 结语

该院中药士人才培养模式尚处在探索阶段,有待不断加以完善,我们将密切关注学生在医疗单位、连锁药店中实际工作情况,根据岗位相关工作需求及时调整中药士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高质量中药士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加快构建中药士的培养模式任重道远,当今职业教育对中药士的培养尚无最佳的培养模式可借鉴[3];因此,需要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单位、连锁药店及广大兄弟院校加强携作沟通,共同探讨及完善适合职业教育的中药士培养模式,为全面深入推动中药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 白而力,宋金玉.高职院校重要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8-20.

[2] 张勇,方熙茹,谢翠英.中医药院校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医药前沿,2012,2(16):109-110.

培训班招生宣传方案范文第7篇

树新风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06年3,月3日

同志们、同学们:

满载着丰收和喜悦的2005年已经过去,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而又令人欣喜的新学年。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召开全院师生员工大会,认真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部署2006年的工作任务,首先我代表学院党、政领导向兢兢业业、辛勤工作、刻苦学习的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表示亲切的慰问!向荣获各种荣誉称号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地祝贺!下面我讲二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5年工作的回顾

2005年是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一年来,新一届党委班子成员带领全院师生员工自加压力、增强活力,以迎接评估工作为中心,以服务林业主战场和提高办学质量为重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面对高职教育的难得历史机遇,全院师生团结拼搏、奋勇攻坚,谱写了学院改革、建设、发展的壮丽篇章。

(一)、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学院将2005年定为“提高教学质量年”,以此为契机,教学各部门以调动和发挥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标,实施公开课、优秀课、精品课评比。学院确立了6门院级精品课,经过教育厅评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为省级精品课。教学各部门还精心组织,开展研讨,对教学计划重新修订,使课程内容、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进一步贴近生产实际。

教学督导工作更加规范。出台了《教学常规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实践授课质量评价标准》等规章制度,提高了教学质量,规范了教学行为,强化了教师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全年累计督导听课131人次,总学时262学时,出版教学简报50期。

实施“人才兴院”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继续加大。投入25万元用于教师的学历提高、在职培训、到基层单位锻炼,引进高校本科毕业生12人,从林业生产单位调入高级工程师充实到教师队伍来,完成35名专业带头人的聘任工作,从校外聘请了10位兼职教师,发挥老教师“以老带新”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等,使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加强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园林和林学系组织了815人参加的7个中级工种的技能鉴定,合格率为88.5%。计算机系组织了52人参加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高级技能鉴定考试,合格率为71%,这也是我院首次举办高级技能鉴定考试。“双证书”制度的实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全面抓实,招生、就业工作有新突破

学院首次进行了实践班招生和全国招生,确保了新生报到人数突破千人大关,在校生达到2343人。学院还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动学院更好地面向社会和市场。成立了就业指导处,规范了各类就业制度,加强市场调研,通过加强学生的就业教育、走访企业、邀请企业老总为学生作报告、组织毕业生招聘会等多种形式,保证了2005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高于全省就业指标的25%。

(三)规范教科研工作,科研、教研水平得到提升

学院制定实施了《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教材编写出版办法》以及课题管理程序和结题办法,使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趋于规范化、制度化,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去年获得上级批准的项目26项,科研经费达到67万元,目前学院在研课题36项,同时经过努力完成了省教育厅“十五”规划课题16项,有1项获得一等奖、3项获得二等奖,实现了省级成果零的突破。全年教职工105篇,其中有2篇论文获得省职教学会和国家教育部的奖励。

(四)坚持以人为本,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扎实有效

按照坚持制度、稳定有序、严格管理的总体思路,在稳步实施院系两级管理的基础上,修改制定并实施了《学生学籍管理》等5项规章制度。通过开展“优秀班级评比”和“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强化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综合评定,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切实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充分发挥“两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过组织不同内容、形式新颖的报告会、演讲会、讲座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三观”教育;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旋律,开展关爱他人义务献血、到贫困山区小学捐资助学、到雷锋纪念馆参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各种义务奉献等活动,引导学生努力争做雷锋式的好青年、新时代合格的林业建设者。

学院重视社团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组织的国防知识竞赛、文体比赛、插花艺术大赛、到辽宁电视台参加《阳光嘉年华》现场节目录制等,既展示了林园学子的风采,也使学生在实践中受锻炼、在参与中长才干。

(五)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机关建设再上新水平

过去的一年,学院始终把培育奋发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和工作氛围作为学院稳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强化班子成员对改革、建设、发展的“认识”,并努力使之转化成为全体中层干部的“共识”,在教职员工中形成自觉的“意识”,通过“三识”的形成,带全院上下团结一心,共谋发展。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成效。按照市里的要求,开展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制定了先进性教育活动总体实施方案和各个阶段的具体安排意见,有部署、有措施、有总结,做到了时间计划到天、内容安排到篇、责任落实到人、整改落实到日,经过群众满意度测评,达到100%满意,切实达到了“党员受教育、组织增活力、群众鼓干劲、工作出成绩”的目标,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好评。

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一年来先后组织了4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吸收了中层干部参加,通过系统学习,提高了中层以上干部的素质,班子成员深入研究分析新形势、新变化,努力适应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和林业跨越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党政之间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中层干部较好地发挥了中坚作用,善于管理、敢于负责、勇于创新。

强化制度建设。坚持用规章管人,按制度办事,制定并完善了《专业带头人管理办法》、《班主任管理办法》、《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档案管理办法》等17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发挥联合督查组作用,加大检查力度,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宣传工作有声有色。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和好人好事,讲正气、讲大局、讲协作、讲奉献成为学院的主流。

党风廉政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开展了学习宣传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工作,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敦促中层以上干部时刻牢记宗旨、一身正气、勤政廉政。

(六)服务林业主战场,展示新作为

培训工作成效显著。2005年共举办了14期培训班,有1200名林业从业人员参加了培训。

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对外积极开展服务,在校园网上开设了网页,成立了专家咨询组,接待了上百次的技术咨询,为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服务,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扩大了学院的知名度。

成人教育学院去年千方百计争取招生计划,共招收了本、专科学员420人,实际报到人数375人,为基层林业从业人员提高学历层次提供了方便,拓宽了办学途径。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全院师生员工团结一致,努力工作的结果,党委对学院各部门工作是满意的,全院师生员工用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勤奋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参与的团队精神,构建了学院“务实、勤奋、能吃苦、能战斗”的集体。去年学院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级机关的肯定,学院被省林业厅评为“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十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和全省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团体也分别获得省教育厅、团省委等单位颁发的7个奖项。在此我代表学院党委向为2005年工作顺利完成付出辛勤努力、做出重要贡献的全院师生员工致以崇高地敬意和衷心地感谢!尤其是在学院改革和发展中涌现出的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学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全院师生员工做出了榜样,今天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就是突出的代表,我们一定要虚心学习,大力宣扬他们的先进事迹,让他们的好思想、好作风在学院开花结果,更好地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今天没有受到表彰的有很多的同志和同学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他们同样是学院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2005年是学院改革进一步深化,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一年,成绩是主要的,但在工作中我们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距,一是团队意识、创新能力不是很强;二是业务素质提升缓慢;三是育人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待于提高;四是主动、热情的服务意识还需增强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解决。

二、2006年的重点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学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按照科学发展观,以迎接省教育厅人才水平评估为契机,完善学院各项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要巩固成果,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推动党建工作的创新;要科学制定学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促进学院稳步发展;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做好迎接省教育厅人才水平评估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切实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试点专业和精品课建设,完善实践教学和质量保障新体系;深化改革,认真做好全员聘任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优化组合;扎实推进“人才兴院”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尤其要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统筹协调,认真做好招生和就业工作,巩固招生规模,拓宽就业市场;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晰责权、规范管理、优质服务,形成和谐有序的管理新环境;积极服务主战场,认真抓好成人教育和行业培训工作;着力基础设施建设,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利条件。

2006年学院改革发展的任务相当繁重,面对这些全新的、全局性的工作任务,我们不仅要有圆满完成任务的思想准备,而且要有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可行措施。为此,我代表院党委向全院师生员工提出几点要求:

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林职院的新形象、新理念,不断增强前瞻意识、战略眼光和全局观念。考虑问题,谋划工作既要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更应胸怀长远,超前决策;既要兼顾局部利益,更应服从服务学院工作的大局;既要充满信心,振奋精神,又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局限性。

第二、围绕中心工作突出重点,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今年的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为确保今年工作的完成,一定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今年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是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推动党建工作的创新,同时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逐步引向深入;人事制度改革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确保顺利实施;教学工作要围绕评估这个中心,改善教学条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教学体系;财务工作要积极筹措,合理安排资金,原则是保重点办大事;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出新思路、要上新水平、要有新变化;基本建设要确保新建学生公寓的按时完成,使办学条件有根本改善,等等。总之,各部门要按照学院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出工作计划,研究具体方法和措施,要排出日程,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工作的完成。

第三、在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今年学院的各项改革将逐步深化,随之而来可能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希望大家能从大局出发、从事业出发,学院上下形成团结稳定、共创大业的氛围,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有所前进,有所发展,有所突破。

第四、要进一步树立为教学、科研,为基层、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学院领导干部和管理服务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为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第五、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目前学院资金供求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因此,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思想,要紧缩开支,精打细算,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保证学院重点工作的资金,努力把我们的事业办好。

第六、以雷锋精神为榜样,在工作和学习中争先创优。不同时代对雷锋精神的实质赋予不同内涵,今天我们重提学习雷锋精神,更主要的是学习他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精神,希望全院师生员工能把这次大会作为我们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的一个序曲,把雷锋精神内化为我们刻苦钻研,认真工作、勤于开拓、大胆实践的不竭动力,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志们,同学们,回顾2005年的工作,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展望2006年,将是学院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相信全院师生员工一定会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全面落实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齐心合力,务实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开创学院各项事业的新局面,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态为我省林业教育事业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培训班招生宣传方案范文第8篇

1、深入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精神。组织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2011-2020年)》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服务能力。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均衡,让全市共享公平优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个教师,提升教育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使教育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调整需要,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2、落实好十项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抓好素质教育推进计划、新道德教育实验推进工程、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质量效益双高推进工程、特色学校建设工程、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工程等市教育行动计划十项重点配套工程的落实,强化工作责任制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为教育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3、积极推动有关教育投入政策落实。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各项教育投入政策,不断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确保2012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省核定标准。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按照分担比例,足额落实配套资金。认真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和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20%用于中等职业教育政策,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普惠性幼儿园3-5岁在园困难儿童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200元。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将农村初中和小学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提高250元,分别达到1250元和1000元,进一步扩大补助范围。抓好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加大市教育基金会的工作力度。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完善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县级教育经费管理中心建设,加大对教育经费的审计和监督力度,加强对学校资产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4、加强教育督导整改。完善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继续开展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抓好督导整改,迎接省政府2012年教育工作专项督导,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强化督学工作,积极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促进学校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强化学校特色发展。继续做好市政府对县市区教育督导整改的专项督查工作。继续深入开展省“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已创建示范县的引领作用,指导新泰市做好创建工作,力争年内通过省政府验收。

二、抓好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5、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定职责,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为基本政策导向,坚持城乡一体、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省要求,到2012年底,区、新泰市、宁阳县、肥城市、岱岳区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6、切实抓好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建立部门协作和科室联动机制,完善制度措施,加强督导调度,推动全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顺利实施。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范化学校建设、“班班通”工程、“两热一暖一改”工程等纳入标准化学校建设,统筹规划,扎实推进,确保完成2012年建设任务,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加快推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年内计划投资3亿元,完成加固、重建校舍面积40万平方米。加大规范化学校创建力度,2012年每个县市区新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2处、市级规范化学校2处以上。

7、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加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学校微机更新换代工作,提高整体配备水平。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试点开展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地理实验室、全自动录播系统建设,提高“班班通”建设与应用水平,服务教育教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8、加强中小学规划建设。制定落实《中小学布局规划与建设实施意见(2011-2015年)》,加大学校规划布局和建设力度,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重点做好区财源街道王庄小学、徐家楼街道白峪店子小学和岱岳区粥店街道过驾院小学建设项目。

9、扩大教育集团工作覆盖面。认真总结城区初中、小学开展结对共建学校共同提升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研究探索义务教育集团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尽快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将城区义务教育集团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全市农村学校,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10、加强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进一步改善特教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良好教育。抓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能教育。加快推进城区特殊教育资源整合。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指导学校办好内地班。

三、抓好公办幼儿园建设,推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

11、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落实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好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任务。2012年,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幼儿园168处,公办及公办性质的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占总数比例达到75%,乡镇中心幼儿园通过省级认定率达到65%。探索农村地区镇村一体化管理体制,提高村级幼儿园办园水平。

12、推动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贯彻落实《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试行)》,幼儿园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条件标准率达到65%。开展幼儿园房舍安全排查鉴定,对达不到办园标准,特别是不符合抗震设防等防灾标准和设计规范的幼儿园,限期进行维修改造。开展无证办园整治行动。指导各县市区建立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对无证办园行为进行全面排查,消除无证办园现象。

四、抓好职业学校内涵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13、抓好国家示范校创建工作。全力抓好宁阳县职业中专、新泰市职业中专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工作,以示范校建设引领我市职业教育步入内涵建设发展阶段。加快县市区职业教育中心校建设进程,年内确保岱岳区职教中心和东平县职业中专新校区投入使用,肥城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完成建设主体。力争再有1-2处学校达到国家示范学校创建标准。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分级评定工作,年内力争2-3处创建为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

14、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抓好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实训设备配备工程实施,继续落实市级“以奖代补”政策,确保完成2012年度实训设备配备任务。积极争取国家、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和项目,推进开放式、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以综合实训基地为龙头、专业实训基地为骨干的实训网络,大力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15、推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体系建设。以培养更高层次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行三二连读和五年一贯制办学形式,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巩固职业教育发展基础,促进我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标准、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

16、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举办好2012年全市技能大赛,全力做好全省技能大赛集训和参赛工作,力争在全省大赛上取得更好成绩。落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建立以职业素养和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完善教材管理和质量监督机制。开展课堂教学特别是专业课教学创新改革,加大学科教研和专业教研力度,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全面开展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市职业教育学会换届工作。

17、加强品牌专业建设。紧紧围绕服务于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调整,指导各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实行差别化发展,推进区域职业教育专业资源深度整合,实现共同发展。启动市级中等职业教育名牌专业建设行动,开展专业办学水平评估,打造市级职业教育品牌专业。

18、抓好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继续以全日制长班招生为重点,提高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和生源质量。制定2012年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意见,落实招生工作考核办法,规范联合办学行为,实行招生工作周调度和月通报制度,拓宽招生工作思路,扩大招生对象和招生范围,力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再有新突破。

19、加强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继续开展市级示范性乡镇成教中心创建工程,提高成人教育办学影响力。举办乡镇(街道)成教中心校校长培训班,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推动社区教育示范区、示范街道(乡镇)建设。规范管理民办教育,严格标准做好新举办民办学校的审批工作,组织对全市民办学校进行年检。

五、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20、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建立完善“以县为主”的中小学质量保障体系,对高中、初中、小学三学段进行学校办学水平、课程实施水平、教学管理水平、教学成绩评价等多个方面的评估,建立和完善提高质量效益的长效机制,推进质量效益“双高”工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促进中小学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完成小学“双百示范校”、初中“双50强发展提高”、高中“双十”建设活动。全面推进“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主题活动,启动特色学校建设工程。抓好素质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工作。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普通高中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开发有特色的学校课程,大力推行选课走班教学模式和学分认定制度,尽快实现多样化、特色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21、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拓展以学雷锋活动为重点的道德实践,引导中小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把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讲诚信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纳入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大力发展学生社团,为学生展示个性、发挥潜能和实施素质教育搭建平台。以实施新道德教育实验为载体,大力推进德育创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实现校内外德育有效衔接,构建学校、家庭、村街社区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22、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普通高中录取办法,规范高中招生秩序和招生行为。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继续将高中计划不少于60%的指标生分配到初中学校,引导初中均衡发展。严格落实招生工作的各项政策,确保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稳定有序。全面推行义务教育段日常考试无分数等级评价,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认真做好普通高考、成人高考、研究生考试、自学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做好首次高考体育测试工作和春季高考工作。认真研究新颁布的《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为自2014年起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打好坚实基础。严格标准,规范程序,扎实做好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和公办中小学为主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学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23、加强体卫艺国防教育。加强学校重点体育项目建设,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组织举办首届中小学生综合运动会,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大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向国家体质网站上传测试数据的学校数量90%以上。从健康教育入手,全面落实学校卫生工作的各项要求。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组织开展好全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完善初中学业考试体育测试和艺体特长生专业测试和高中招生录取办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4、加强教育科研教研。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理论指导、实验探索、信息服务和决策咨询作用,实施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评选首批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开展创新教育研究,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完善“以校为本,区域协作,网络支持,研训一体”的教研模式,加强网上课堂等资源建设力度,实现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文化进校园”、优秀校刊评选等活动,开展好“教师读书成长”工程。

25、完善“家校共育”管理机制。继续做好对学生家长的培训工作,推广“家长义教”、“家长义工”、“在线班级”等工作经验,做好家长委员会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管理、课程实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对学校家长委员会建设工作实施评估。

2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教师职业理想教育和师德规范教育,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机制。按照新编制标准,做好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核定和管理工作。积极做好教师补充工作,根据新编制标准、教师自然减员、学科结构等情况及时补充新教师,2012年全市补充新教师750人以上。认真做好教师资格认定、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和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准备工作。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大力推进教育系统人才递进培养工程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认真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和“教师专业标准”的学习和培训。组织全市15000名中小学青年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素养达标提升工程,举办第二届“名师名校长论坛”,加强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继续做好近3万名中小学教师参加的全员远程研修。成立“市教师教育中心”,加强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和省市教师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工作。开展2012年度教育创新人物和优秀创新团队评选工作。突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培训,探索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制定职业学校兼职教师聘用和管理办法,鼓励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

27、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做好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工作。做好语言文字示范校、汉字书写特色校的创建工作,2012年创建市级示范校不少于20处。加强农村中小学推普工作,让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进一步规范普通话测试,完善微机录音系统,深入推进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的科学化、智能化。开展好第十五届推普周宣传活动。深入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举行全市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

六、加强党的建设,营造教育发展和谐环境

28、加强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争做先锋活动、创建“五型机关”提高执行力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完善中小学基层党组织书记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强化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和党建指导员的作用。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治和预防为主腐败体系建设。

29、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深入开展“两提高一满意”活动(“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主题活动),牢固树立“五个服务”的思想(教育行政机关要为学校服务、机关行政科室要为事业科室服务、校长要为教师服务、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全市教育系统要以高质量的教育为人民服务),规范机关工作制度,完善督查工作机制,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清理整治不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做好国际交流与合作、各类考试、老干部、群团、工会、计划生育、教育产业发展、勤工俭学、审批窗口等方面的工作。全面实施“六五”教育普法规划,推进依法治教、依法行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好省级文明机关、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30、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和责任追究制,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积极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加强校园安全防范,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及各项制度,抓好应急疏散演练,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推行校(园)方责任保险。深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和学生食堂工作。

培训班招生宣传方案范文第9篇

我受教育局委托,对“*”期间全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期间教师教育的五年规划作以简要说明,同时部署*年的重点工作。下面,根据局长办公会的意见,我讲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期间全区继续教育工作回顾

“*”期间,全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区广大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教育部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按照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对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要求,以面向基础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为目标,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强化责任、完善措施、狠抓落实,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强化组织管理,完善政策措施,继续教育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为使我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尽快步入正轨,达到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各级领导均把继续教育工作纳入了议事日程。成立了中小学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机构,负责对全区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同时确立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三级”管理模式,并先后制发了《*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区骨干教师培训方案》、《*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估细则》、《*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登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继续教育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并把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年度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依据“三级”管理模式把师训、干训工作纳入对校长的目标管理,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实施考核评估。致使全区上下形成了以培训基地为主阵地、以各国办学校、中心校为主战场、以各中小学教师为基础的区、乡、校三级管理和培训网络。

在实施继续教育工程的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中心校校长、国办学校校长、中学校长为继续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地位,使行政管理体系和三级培训体系协调联动、密切合作、层层把关,形成了有效的管理链条。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七号部长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我区及时落实了“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相关经费,保证了继续教育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费落实到位,政策给予保障,使我区的继续教育工程稳步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实现了“五年三步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这五年里,“继续教育工程”实施纳入了“普九”,实行一票否决。我们接受了省级两次“普九”复查,并顺利通过;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顺利通过省、市终结性评估,获*市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学历提高培训优秀教学点;接受*省创建中小学普通话达标县(区)评估验收工作,以较高的分数一役达标,受到省验收组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广大教师走进新课程、了解新课程、感知新课程、推广新课程,即换心,又换脑,有力地推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宗旨,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工作。

“*”期间,我区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落实责任、聚焦难点、突破瓶颈、攀登制高点、提升执行力,依据教师教育的政策法规,积极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活动。

1、学历提高培训。

为尽快提升我区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先后开通了小教大专班、*师大专升本班、*师大专本连读函授班、电大三沟通班、高自考班等学历提高培训渠道,为中小学教师学历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进修环境,使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到*年底,全区小学专任教师1864人,专科以上学历1226人,专科率为65.77%,与*年相比提高了21个百分点;初中专任教师1807人,本科学历651人,本科率为36.03%,与*年相比提高了23个百分点;普高教师本科以上学历643人,本科率为83.51%,于*年相比提高了18个百分点;职高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79人,本科率为72.47%,于*年相比提高了23.75个百分点;幼儿教师高中及以上学历达到了96.8%。

2、中小学教师全员岗位培训。

组织中小学教师学习教育法规、邓小平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完成了中小学教师各学科教材教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研究性学习》、《新课程与教学策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传统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专题培训。在培训中,既注意培训的过程管理,又重视培训效果,做到各级各类培训有计划、有组织、有检验、有效果。其中,《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培训,我区作为*市的培训点,承担省级课题5个,80多名中小学教师加入了课题的研究,初步形成了群体搞科研的氛围,仅*年上报阶段性的论文就达160余篇,共有26人获奖。全员信息技术的初级培训,我区率先在全市组织实施,并于*年底完成50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考试任务,并全部获得省教育厅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合格证书》。新课程培训,在全区动员大会后,全面启动了通识培训工作,抽调精干力量在全区各点展开培训,声势大、范围广,使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新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培训,我们聘请本书的作者特级教师王义堂同志来我区面授辅导,并召开了有部分中小学领导、教师参加的课改研讨会,与会者面对面地与专家交流,做到了培训、研讨、交流一体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传统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培训中,我们以培训工作促进教学、提高教师素质为出发点,首先举办了由校长和骨干教师参加的培训班,并聘请中央教科所的专家和我区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辅导,随后各校积极组织校本培训、校本研究,人人动手、动脑,开展了自制教具、课件活动,并组织层层评比,共评出优秀课件143件,优秀教具91件,其中8件教具在*市获奖。

3、学科教师的培训。

针对我区个别学科师资缺乏、学科薄弱的问题,及时开展了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一是举办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班。为弥补我区小学开设英语课所需师资的欠缺,我们先后举办脱职培训班两期,共培训教师85人,为我区*年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提供了师资保证。二是举办音美教师培训班。培训内容为《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学》,参训教师80人,这次培训对我区中小学音美学科推进课改工作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三是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师口语不规范的问题,及时举办了中小学教师英语口语强化班,聘请澳大利亚外籍教师主讲,参训教师180人,这次培训得到了参训教师的极大欢迎。通过培训,参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英语教学工作。此次活动*电视台直播50分、《*劳动日报》和《*晚报》等多家媒体作了专题宣传报道。

4、骨干教师培训。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和省教育厅《关于实施5155工程,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意见》,经层层遴选、推荐部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3名,省级6名,市级34名,并确定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776名。对776名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进行培训。在培训工作中,以专家讲座、课题强化、研讨交流等方式研究教材教法,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776名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参加公共课、专业课的结业考试。经过逐级培训提高,我区现有4名教师被认定为省级骨干教师,81名教师被推荐为市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正在认定中。

5、中小学领导干部培训。

按照上级部署,结合我区实际,“*”期间,我们先后举办干部培训班4期,培训中小学校长及后备干部196人,对已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校长进行了360学时的提高培训、100学时的计算机与应用培训、60学时教学理论与实践培训。在培训中,为确保质量、讲求实效,一方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培训重点,另一方面聘请省内外专家和我市知名校长、我区优秀校长进行专题讲座、专题研修。这一系列的干训活动,为转变我区中小学领导干部的教育观念、组织管理素质和能力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区被*省教育厅评为干训工作优秀单位。

6、非师范类毕业在职教师教育专业培训。

依据省教育厅的文件要求,自*年起,对我区非师范类毕业的在职教师进行了教育专业培训。先后举办了两期培训,共培训教师412人,经过全省统一命题考试,全部结业并获得了合格证书。非师范类毕业在职教师教育专业培训内容包括《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现代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学》、《研究性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六个科目,通过培训,这些教师基本掌握了教育专业理论和技术,为今后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个大型的国际合作性教师培训项目,是为支持计算机和互联网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而设计的。该项目对一线各学科教师进行培训,培训课程强调以学为主、以用为主,以互动的方式,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授课、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提高学习水平。

我区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市确定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点,先后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教师1200余名。通过培训,参训教师接触到了新的教育理念,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部分教师的作品被国内的一些大的媒体网站采用。*年我区有3名主讲教师被评为省级优秀主讲教师,区教师进修学校被省继续教育中心评为*省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优秀培训点。

8、普通话培训。

为确保我区创建中小学普通话达标县(区)评估验收一役达标,对我区各级各类学校*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全部进行了普通话培训,率先在全市完成了培训任务,不仅保证了我区创建中小学普通话达标县(区)顺利通过评估验收,还有力地推动了中小学推广普通话工作,促进了“说普通话,用规范字”氛围的形成,普通话真正成为课堂用语、校园用语,并为二类城市普通话达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区中小学普通话培训工作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已经接待多家兄弟县区的参观学习,为我区良好形象地树立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回顾“*”,我区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顺利实施,干部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日臻合理,素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增强;新课程理念已开始定位;校本研训模式已初步形成,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区上报的《构建校本培训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经验材料,获省二等奖,并纳入全国“教育家大会百篇重点交流论文”。*年我区经省市对师资培训工作、继续教育工作的综合评估,区教师进修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中小学教师艰苦努力的结果。充分显示了“振兴教育,教师为本”的强大力量。在此,我向各位领导及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我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与困难。一是培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与新时期培训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尤其专职培训者队伍年龄老化、知识陈旧、缺乏一线经验;二是教师接受终身教育的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继续教育工作的模式、方法陈旧,有待创新;四是对继续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领导、调整机构、创新方法、加大投入;五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还不高,落后于其它县区。

二、“*”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展望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立健全制度,制定激励政策,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教师成长工作提供有力保证;研究教师成长规律,结合我区教师队伍实际,解放思想,广开渠道,创新工作模式、方式和方法,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加快教师成长的进程。建设一支品德优良、结构合理、素质健全,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创新意识,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为我区教育事业走在全市、全省最前列做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认真落实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国家示范性”作为工作的目标和标准,按照将培训规模做大、将培训手段做新、将学历教育做实、将教育科研做活、将管理工作做细的工作思路,构建全新的、切合教师实际的、尽快促其成长的培训体系和培训模式。

2、具体目标。

(1)培训基地建设目标:以教育部《示范性标准》为指导,按照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培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在2010年前,达到部级示范性标准。五年内在全区建成十至*个高标准培训分基地,为满足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培训工作目标: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方针,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以构建“天网、地网、人网”三者有机结合、上挂高等院校、下联中小学的培训模式为载体,全面启动新一轮教师教育工程。

——学历目标。到2010年,争取幼儿教师专科学历达到70%(现在本科率是6%,专科率是40%);小学教师专科学历比例达到90%(现在是63%),本科学历比例达到20%(现在是8%);初中教师具有大专学历比例达到98%(现在是92%),本科以上学历达到65%(39%),研究生或研究生班结业教师达到5%(现在只有一人);高中具有本科学历比例达到100%(现在是82%),研究生或研究生班结业教师的达到12%(现在是2%)。

——职称目标。到2010年,普高教师副高、中职、助理比例分别达到20%、40%、30%。初中教师副高、中职、助理比例分别达到14%、45%、35%。小学教师副高、中职、助理比例分别达到7%、55%、35%。职高中专教师高职、中职、助理比例分别达到15%、46%、34%。幼儿园教师高职、中职、助理比例分别达到3%、60%、35%。

——骨干教师培养目标。到2010年,省级以上骨干教师达到22人、市级骨干教师达到162人,同时遴选和培养区级骨干教师达到780人,逐步形成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骨干教师梯队,带动全区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全员培训目标。在抓好领导干部培训和常规培训的同时,重点开展“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使每位教师接受不少于240学时的在职非学历教育,其中新课程培训不低于40学时。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培训时间不少于50学时。

三、*年重点工作部署

*年是“*”规划的开局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一)*年全区教师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工作安排部署,从我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坚持务实、创新,不断探索教师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提高我区教师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年教师教育工作安排

1、全员岗位培训。

(1)关于小学、初中教师的全员岗位培训工作。

省教育厅安排的培训内容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并要求认真填写与之相配套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发展报告手册》。其中《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要结合校本培训,以中心校、国办校为单位组织各学科教师学习研讨。全区不再组织统一的培训。《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发展报告手册》是省教育厅对我区各学校和教师个人进行继续教育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教师个人的考核结果记入到继续教育证书,因此要求人手一册,并按要求认真填写。为保证此项工作的落实,一要加强领导,各中心校长、国办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组织工作,安排主抓教学的副校长和主任负责组织各学科的培训工作;二要确定好主讲人,各校要保证各学科主讲人的备课时间,并给予一定的报酬;三要做好计划,并将计划于5月20日前报送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四是区教师进修学校会同教研室将依照各校的计划进行督导、检查,为省市考核做好充分准备;五是此项培训内容要注意与校本教研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培训工作与教研、教学融为一体。

市教育局安排的培训内容是《新课程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此项内容采用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来完成,集中培训五月下旬开始,利用双休日进行,到暑假结束,设唐坊中学、西葛中学、柳树0中学、黑沿子东村小学、黄各庄中学、稻地中学、四中、大新庄小学、钱营小学、银丰学校、大齐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等十二个教学点,由区教师进修学校专职培训者主讲。考试安排在9-10月,考试成绩记入继续教育证书。

(2)关于高中阶段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

省教育厅安排的培训内容是《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此项培训工作5月下旬开始到暑假结束,考试安排在9-10月,成绩记入继续教育证书。考虑到高中阶段各校的实际,高中阶段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由各学校组织安排,并与基础年级教材教法培训结合进行。为保证此项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5月中旬召开全区高中阶段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或主任参加的研讨会,对此项培训工作进行研究部署,5月20日前各校将培训计划报送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教师进修学校将根据各校的培训计划确定专人进行督导。

(3)关于幼儿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

培训内容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和《现代幼儿教师素质新论》,培训方式为集中培训,时间为暑假,地点是在区教师进修学校。

2、学历提高培训。

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情况统计来看,我区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居全市下游。为改变这种现状,使我区中小学教师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拓宽渠道,千方百计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一是抓好原有的“小教大专”自考学习培训。二是与区电大分校联合,做好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历的招生和培训工作。三是积极推进中学教师研究生学力的培训,在做好*大学、*师大研究生学力班招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渠道,为中学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要求各单位按“*”教师教育规划目标,积极宣传,广泛发动,今年至少不能低于目标35%的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

3、非师范类毕业在职教师的教育专业培训。

据初步摸底统计,我区非师范类毕业的在职教师在1000人以上,*和*年已经培训400余人,并经考试合格结业,还有600余人没有报名参加培训和考试。今年必须全部完成非师范类毕业在职教师教育专业的培训工作。各校要积极配合区教师进修学校做好动员发动工作。5月中旬报名,暑假培训,9月份参加省组织的统一考试。

4、新入职教师的入职教育。

培训对象为近三年来新入职教师和由小学到初中、由初中到高中的教师,培训的内容为“课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和职业道德”培训和教材教法培训等,“三新一德”培训由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实施;教材教法培训由教研室组织落实。培训时间暂定在暑假,培训的地点为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后进行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省、市、区入职培训合格证。为做好此项工作,区教师进修学校要结合各校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周密计划安排,为暑假展开培训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5、小学英语、科学教师的培训。

目前,我区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英语和科学教师数量不足、水平不高,这些学科已成为薄弱学科,针对这一现状,利用暑假分别举办小学英语教师和科学教师培训班,满足小学教学的需要。开班前要做好调查摸底和选任培训者的工作,各校也要选好参训的教师。

6、骨干教师的培养。

按照市教育局的意见,今年我们的主要工作是配合市高师处和市继续教育中心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第一批市级骨干教师的认定工作。二是做好第二批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的选拔和培训工作。

完善骨干教师的培养机制,出台我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和培训方案,加大对农村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有利于骨干教师教育和作用发挥的土壤和工作氛围,特别要注重专业引领与岗位培养相结合,在使用中培养,在实践中提高,给他们搭建一个既有利于自身成长又发挥其作用的一个平台。

(七)教师新技术培训

本年度我区承担的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任务是200人,培训工作放在暑假,培训地点为区教师进修学校。

教师新技术培训工作,启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者适时承担全区的培训任务。重点培训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与开发。

(八)按照*市教育局的安排,组织中小学专任教师的所任学科的专业考试。

培训班招生宣传方案范文第10篇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省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注重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破解上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有增量、有发展,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三五”教育工作开门红。

(一)教育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据初步统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同比提高4.45个百分点,达68.27%;义务教育巩固率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达93.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达82.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达32.6%。学前教育投入专项资金7.49亿元,实施新建、扩建幼儿园项目673个。召开学前教育现场推进会,组织339所一级示范幼儿园对口帮扶490所薄弱幼儿园。昆明市和巍山县被认定为部级学前教育发展实验区。义务教育投入“全面改薄”专项资金47.72亿元、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30.41亿元,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召开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评估推进会议,43个县基本均衡通过国家督导检查,全省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县将达到52个,从根本上扭转了工作被动局面。普通高中修订《云南省一级普通高级中学管理规定》和《云南省普通高中办学综合评价方案》,完成11所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实现版纳、德宏、怒江、迪庆4个州理化实验室建设全覆盖。职业教育出台《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围绕云南重点培育的产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拓宽拉直职业教育成长“立交桥”。协调争取300亿元金融贷款,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9个职教园区投入使用,入驻中高职学校60所,入驻学生30.86万人。高等教育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国门大学建设,加快内涵发展和转型发展。启动9所转型“试点”高校转“示范”工作,遴选首批14个转型发展试点院系。遴选第五批14支高校创新团队、16个高校重点实验室和11个工程研究中心,加强2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和16新型智库建设,启动莲华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建设,云南大学启迪K栈众创空间建成运营。云南大学化学、微生物学,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昆明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云南大学获批部级光电能源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昆明医科大学获批我省第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民族教育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率先在迪庆、怒江全境内和昭通镇雄、彝良、威信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实施14年免费教育。组建民族团结教育专家委员会,成立省级双语教师培训基地。民办教育下达专项资金1.05亿元,加强民办骨干学校建设,成立云南省民办学校师资培训基地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云南省民办教育改革发展智库。特殊教育投入专项资金6 600万元,加快特教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保底标准。继续教育支持云南开放大学在高职联盟内积极探索学分制,加强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和函授站建设。

(二)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启动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和民办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评选出123所省级文明学校,授予4家单位“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场会,创建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5个(其中部级1个)、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4个(其中部级1个)和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6个(其中部级1个)。开展“共筑中国梦・同绘彩云南”高校形势政策系列报告会156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创建10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校。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4.79万人次,建立2个部级名校长工作室,评选认定“云岭教学名师”105人。启动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和卫生监督校园行动五年计划,出台《云南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办法》。创建“毕业邦”APP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8.8%、年终就业率为97.6%,分别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超过9万名,实现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和基层就业比例“三提高”。

(三)教育发展活力争相释放。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招生,总部和特色学院建设加快推进。制定《云南省依法治教规划》和《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稳步推进7所民办高校章程核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云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获教育部同意备案,出台《云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云南省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招生实施方案》。省政府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委厅及时成立了校院合作处推进协议落实。加快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出台《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与教育部签署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国家汉办在云南大学设立“一带一路”南亚东南亚国家汉语推广基地。通过组织第九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圆满承办第十一届孔子学院大会,大力提升了云南教育对外开放的形象。来滇留学生达1.43万人,同比增长18.2%。

(四)教育公平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16年12月底,全省累计投入“全面改薄”项目资金250.8亿元,开工面积1 281.4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92.82万平方米,完成设施设备购置37.82亿元,分别占五年规划的73.66%、93.11%、72.14%和63.9%。下达义务教育保障资金82.51亿元,惠及学生564.72万人;下达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41.46亿元,惠及学生482万人。资助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56万人次,资助资金41.5亿元。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70%的学校接入了互联网、65%的普通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73%的教师建立了个人空间。妇女儿童工作分别获国家、省级表彰奖励。

(五)教育精准扶贫措施有力。先后出台《云南省加强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和《云南省“直过民族”脱贫攻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工程方案》。各高校认真落实“挂包帮”“转走访”各项任务,用心用情用力,深入实施人力资源扶贫、科技成果扶贫、特色产业扶贫、专业特色扶贫四大工程。委厅机关、招生考试院和38所高校及其附属医院共选派驻村扶贫干部317人,覆盖全省40个贫困县,据初步统计,一年来,共为扶贫点协调实施项目914个,投入资金4.48亿元。

(六)教育保障能力全面加强。突出党建引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开展建党95周年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狠抓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开展群众评议机关作风活动。开展中小学党建工作调研,出台《关于党规进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稳步推进省委巡视高校整改落实和“回头看”工作。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督导全覆盖。加强高校统战工作,制定《云南省加强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实施意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及时妥善处置校园安全事故,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师德师风、校园欺凌等专项治理,推广学生食堂“6T”规范化管理,整合规范学校保险工作,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时不我待

(一)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教育工作新特点。一是要深刻认识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全面化;二是要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群体的多元化;三是要主动了解社会对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四是要充分认识全民学习的终身化;五是要主动适应教育发展环境的开放化。

(二)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云南跨越发展。我们要更加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更加主动服务云南跨越发展与全面小康,更加主动服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O,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精准发力,在“五网”建设、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中主动作为,为云南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新的贡献。

(三)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通过去年“补短板”专题调研,我们摸清了家底,找准了短板,认清了形势,提出了初步方案。总的来看,我省各级各类教育都不同程度存在短板,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又是短板中的短板,教育硬件和软件上的短板大体相当,必须“软硬兼补”。具体的讲,云南教育有五个方面的短板:一是主要指标较为靠后。二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三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四是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五是教师队伍建设步履艰难。

三、努力开创云南教育跨越发展新局面

今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锁定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提质量、补短板、促公平、调结构、推改革、抓保障、强党建”为主线,以民族、山区、贫困地区和边境一线教育发展为主战场,以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为主要任务,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云南各族群众满意的教育,开创云南教育跨越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做好今年的教育工作,要立足省情教情,牢牢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内涵发展;二是提速发展;三是确保安全。

围绕上述三个原则,今年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一是强化立德树人中心环节。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加强文明学校创建工作,大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继续开展“圆梦蒲公英”“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继续组织实施高校形势政策报告会,办好校园文化节。深入开展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协调发展。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品德课教学督导评估,推进学科德育渗透。办好家长学校,广泛融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育人合力。

二是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转变育人模式,在中小学全面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管理和使用,启动实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计划。强化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高校示范性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学校美育和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竞赛和锻炼活动,评选学校体育标兵。继续实施卫生监督校园计划,做好教育系统禁毒防艾工作。制定《云南省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规划实施意见》,继续推进“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示范工程”,做好语言文字宣传推广工作。

三是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继续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按国家部署做好我省高校职称评审权改革相关工作。深入实施《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督促各地落实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继续实施“特岗计划”,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科学配置教师资源。着力增强教师执教能力,深化“国培计划”、省级培训改革,重点对乡村教师和校长进行专业化全员培训。实施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工程、校(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教师工程、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工程,遴选认定一批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开展地方定向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引导、督促高校改革师范生培养模式,探索中小学“全科教师”“一专多能”教师的培养路径。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认定和交流制度,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着力加强高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鼓励高校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建立“特聘教授”制度,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科研学术带头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每一个教师都要专注教学、重视教研、用心育人,千方百计把每个孩子培养好。

四是完善质量控制机制。推动落实《云南省义务教质量提升计划》,推进教研工作转型发展。做好新课程改革,把课程教材建设作为提高质量的关键,加大对地方教材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适用性审核把关的力度。推进教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抓住教育教学关键环节,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和指导。开展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部门、教育评估机构的职能,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教育质量评估监测,逐步完善评估工具和体系。

五是提升毕业生就业和创新创业水平。推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进一步向重点领域输送高校毕业生,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条件艰苦地区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加强创业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规范校园招聘活动,打造立体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鼓励支持高校加快创业学院、众创空间、双创基地建设,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加大培育高校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力度。继续推进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加强高校新型智库和人文社科基地建设。

(二)以补齐短板为突破口,整体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一是职业教育要在就业和升学上“双驱动”。利用好300亿元职业教育扶贫专项贷款资金,加强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准确定位,加快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设施、教学型技能实训设施和岗位专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采取集团化办学、联合培养、订单培养等方式,巩固和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优势。努力扩大高中阶段招生规模,各州市年度初中三年完学率均要达到95%以上。继续扩大五年制大专招生规模,支持有条件的高职学校与中职学校合作开办五年制大专。从2017年起,增加中职和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并压实责任严格进行考核。推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通过完善和推广“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探索扩大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直通车试点等方式,逐步扩大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入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打通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建设一批示范性职教集团,着力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促进当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精准扶贫。加大对职业教育招生、就读等方面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

二是学前教育要在总量和质量上“双推进”。抓住国家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机遇,加大省级专项资金支持,推动公办资源向农村聚集“兜底线”,引导社会办学向城镇发展,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快实现“一村一幼、一乡一公办、一县一示范”的目标,重点推进“一村一幼”,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通过充分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村级活动场所等公共设施,通过新建、改扩建、迁建,确保每个行政村在村委会所在地办好一所村级幼儿园,将有条件的村小附设学前班改建为村级幼儿园,大幅增加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统筹城镇幼儿园布局,采取公民办并举的方式,扩大资源总量,缓解城市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稳步提高保教质量,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深入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升幼教师资水平,加强省级指南实验区、实验园建设,加强对薄弱幼儿园的帮扶和指导。

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切实推进规模扩容和质量提升“双落实”。要统筹编制普通高中建设和发展规划,新建普通高中原则上安排在县级及以上城市。继续实施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和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县一中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和置换一批公办普通高中,支持民办普通高中发展,不断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模,方便学生在当地入学,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因地制宜办好现有乡村高中。加强设施设备配套,通过内培外引,扩大优质高中资源。继续开展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和教学综合评价工作,规范普通高中学校办学和招生行为。要提前谋划好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指导普通高中学校科学应对“新高考”。

(三)以共享成果为目标,进一步扩大教育公平覆盖面

一是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合理规划城乡学校布局,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健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配套措施,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确保年内46个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推动已通过国家认定和实地检查的52个县率先向优质均衡和内涵均衡升级。

二是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出台特殊教育第二期三年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推进人口超过30万尚未建立特教学校的县加快特教学校的建设。加快特教资源中心和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全面开展“一人一案”工作,扎实推进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特殊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健全和完善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特教组织体系。

三是大力推进民族教育跨越发展。推动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各项政策,加强民族教育教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校作用服务民族教育发展。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学校管理,激发办学活力。提高民族团结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民族团结事业和教育事业深度融合,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科学稳妥推进双语教育工作,支持试点县大力发展学前双语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字教育水平。

四是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益。坚持在精准资助、助困育人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提高资助标准和覆盖面,特别是要做好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工作,完善对建档立卡低保家庭学生、孤儿或残疾学生、烈士子女或优抚家庭子女等特别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做到应补则补、应帮尽帮。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衔接,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和在当地参加高考政策,依法保障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益。完善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体系,加强留守和在校期间的关心、照顾和救助,用心呵护每一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五是坚决打赢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贯彻落实《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深入落实《云南省加强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各项任务。继续推进滇西人力资源开发扶贫示范区建设,继续争取教育部直属单位和部属高校支持,推动更多的扶贫项目落地,办好滇西领导干部扶贫开发专题培训班。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优势,认真做好“挂包帮”“转走访”相关工作。积极争取9个“直过民族”地区和政策尚未惠及的其余22个边境县实施14年免费教育。实施“直过民族”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攻坚工程。强化精准服务,切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继续落实好求职创业补贴政策。

(四)以服务发展为导向,着力调整优化教育结构

一是启动“双一流”建设,提高高等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鼓励高校以争创一流为目标,主动向国际国内一流水平看齐,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打造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要明确学科建设在“双一流”建设中是基础,是核心,是重中之重。推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着重培育一批转型示范高校。统筹推进高校布局调整和新建扩建,引导高校准确定位、分类发展。优化调整学科结构,促进学科交叉和深度融合,支持高校多样化培育各类急需人才。完善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布局,培育高校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平台和基地。提升高校成果转化能力,促进“产学研”融合。

二是加快教育国际化,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教育辐射中心。深入落实云南省《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着力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打造“留学云南”品牌,持续扩大来滇留学生规模。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扩大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稳步推进境外办学。加强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鼓励各高校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及人才资源,促进我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规范普通高中国际化办学。

三是发展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积极推进开放大学和学分银行建设,构建继续教育资源平台,加快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职成教育要走出去主动与人社部门合作,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民职成教育培训网络,扩大农村职成教育培训覆盖面,支持职业学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完成500万人次培训任务。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发展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形成校内校外相互补充,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的良好氛围。

(五)以增强获得感为标准,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一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稳妥推进。落实好《云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时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制定工作。推进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评价方式,推进综合评价录取、高职单招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等考试招生方式改革。积极推进录取批次合并改革等试点,推动我省高考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促进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积极配合“一省一市”做好新高考改革录取工作,确保公平,确保稳定。

二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深化落实。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深入开展针对性调研,完善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和综合调研,推动已出台改革成果细化落实。总结州市、高校经验成果和典型案例,指导和督促州市和高校落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三是办学体制改革要积极探索。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推动修订《云南省民办教育条例》。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服务,加大对民办教育的鼓励扶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强和改进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引导民办教育提升质量、办出特色。

四是教育综合治理要不断强化。推进依法治教,完善教育法规规章,实施《云南省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深化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加快核准民办高校章程,指导地方及省属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章程建设,开展对已经制定章程学校执行情况调研检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深化放管服改革,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探索运用清单管理制度,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探索以学校“自我评估”和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相结合的复合性评估体系。

(六)以夯实基础为重点,强化提升教育发展保障水平

一是夯实学校办学基础。把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融入城镇化发展大局中,超前谋划,提前部署,特别是在城区土地规划中,更加注重预留教育用地。继续实施好“全面改薄”,完成好年度任务。进一步推进学校食堂供餐,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综合运用PPP、金融贷款等模式,多渠道引入建设资金,激发高校活力,盘活现有资产,促使高校有效化解债务。

二是夯实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基础。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引领“互联网+教育”行动,编制《云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云南教育专网建设,普及多媒体班级教学,整合开发教育大数据。提高运用教育信息化的能力,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示范区域和示范学校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和规范建设,建立教育信息化考评和督导评估办法。抓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三是夯实经费保障机制基础。督促各地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依法保证“三个增长”。落实完善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等生均拨款保障制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达到6 000元。建立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会同财政部门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和学生资助政策。

四是夯实教育督导评估基础。加强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督促各级政府认真履行教育职责。以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督导评估为抓手,健全中等及以下学校的督导评估制度。进一步做好中小W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认真做好教育年度重点工作专项督导。

五是夯实校园安全基础。组织开展好省级平安校园创建考评,加强高校安全稳定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好《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技术规程》。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强化校车日常监管。全面实施校园安全试点工作,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治理。研究制定《加强学生欺凌和暴力治理工作方案》,完善校园欺凌事件信息月报和媒体报道情况核报制度。

(七)以责任落实为抓手,大力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强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带头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自觉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严格执行《》和《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体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小落细落实。牢记“四个合格”要求,把它作为干部考核和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第一责任和“一岗双责”,支持纪检部门开展工作。驰而不息抓作风建设,深入推进省委巡视高校的整改落实工作,切实解决好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虚化、淡化和党内监督“慵懒散”的问题。

二是强力推进学校党建工作。落实好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院(系)级党的领导,加强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双带头人”培养选拔。做好高校理论武装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强省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高校统战工作再上新水平。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召开全省中小学党建工作推进会,推动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

三是强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出台《关于M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加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落实《云南省教育系统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加强队伍和阵地建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教育系统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度重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影响力。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启动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建设。

上一篇:公考招生宣传方案范文 下一篇:职高期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