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会议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2-24 05:30:22

工地会议汇报材料

工地会议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一、制定和落实工地例会和人员管理制度

1、会议时间和参加人员:工地现场例会一般在每周五下午三点进行,由现场项目经理、付经理主持召开;参加人员有工地现场管理人员、监理、总包与各施工队伍项目经理。

2、会议纪律:为了提高会议质量,解决实际问题,到会人员不得无辜请假;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拨接手机;不得交头接耳开小会;保持会场肃静。会议主持要言简意赅,目的交待明确,把握好会议气氛和质量,开短会。发言人发言要简明扼要,不得跑题和冗长乏味。保证会议取得实效。

3、工地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坚守岗位,按时出勤,明确个人职责,敬业爱岗。不得无辜不请假离开工地,实行工地管理人员全员考勤。员工工作业绩有现场项目经理付经理负责考核和发放。

二、制定和落实设计变更制度

1、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是无法避免的实际问题。根据领导意图或者工程需要甲方应书面提出设计变更意向;

2、工地总工程师牵头联系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变更;

3、变更费用等有甲方负责跟设计单位交涉商定、项目管理公司有义务和责任尽可能通过专业沟通为甲方节省资金,降低设计变更费用。

4、项目管理公司的总工程师负责审看图纸,并对总包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总包单位负责将变更的图纸分门别类分发给施工队伍,并监督落实施工。

三、制定和落实工地大宗和关键材料考察定购制度

1、提出材料计划:材料需求计划有施工队伍根据图纸要求和工程需求提出计划。计划单一式四份、有提出人、项目经理签字以备存查。

2、材料计划审核、考察:

1)施工单位提出的材料计划有总包单位项目经理根据工程实际审核签字;

2)总包单位将施工单位提出的本项目部审核后的材料计划报送项目管理公司总工程师再度审核签字;

3)材料组自总工程师处领取材料计划组织材料考察;

4)材料考察一般有材料组独立考察,但涉及技术和产品型号等专业问题,可报请总经理指派工程部和施工队人员协助考察;

5)考察要填制材料考察单,参与考察人员要在材料考察单签字阐明个人意见。

3、材料购置:材料购置有材料组根据工程进度和施工需求合理确定购置数量和送达工地时间。

4、材料合同的签订:材料合同签订以材料组成员为主负责起草初步审核再经现场项目经理和付经理审核签订。

5、材料购置几项纪律:

1)无材料责任相关人员签字大宗和关键材料不得购置;

2)因为材料提单出现问题导致材料购置有误或者造成数量多余,将多余材料折价在材料提出人所在施工单位给付工程款中扣除;

3)总包单位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等责任人把关不严导致材料购置有误或者造成数量多余等造成经济损失,根据情节扣发总包单位总包费或者工资;

4)材料组成员在材料购置中倘出现不廉洁等违法犯罪行为根据情节予以严处。

四、制定和落实工程签证制度

1、施工队伍提出工程或者费用签证;

2、总包、监理公司初审签字;

3、项目管理公司现场相关人员再审签字;

4、甲方现场相关人员终审签字。

5、上述四方签字工程签证方为有效,否则不能进入决算。

五、制定和落实施工进度款给付制度

1、施工单位根据合同约定和形象进度填制形象进度确认单,提出进度款给付申请;。

2、监理公司会同预算员(或项目经理)对形象进度和申请数量进行审核;

3、施工单位根据审核结果填制工程款付款会签单,监理公司、项目管理公司、甲方现场相关人员签字后报甲方公司财务付款。

六、制定和落实项目经理的考核制度

1、现场管理制度由项目经理、付经理负责落实。项目经理一月一次书面汇报工程进度分析报告;一月一次书面汇报工程费用支出和需求分析报告。

2、现场管理制度落实由项目管理公司总经理负责考核。

工地会议汇报材料范文第2篇

一、制定和落实工地例会和人员管理制度

1、会议时间和参加人员:工地现场例会一般在每周五下午三点进行,由现场项目经理、付经理主持召开;参加人员有工地现场管理人员、监理、总包与各施工队伍项目经理。

2、会议纪律:为了提高会议质量,解决实际问题,到会人员不得无辜请假;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拨接手机;不得交头接耳开小会;保持会场肃静。会议主持要言简意赅,目的交待明确,把握好会议气氛和质量,开短会。发言人发言要简明扼要,不得跑题和冗长乏味。保证会议取得实效。

3、工地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坚守岗位,按时出勤,明确个人职责,敬业爱岗。不得无辜不请假离开工地,实行工地管理人员全员考勤。员工工作业绩有现场项目经理付经理负责考核和发放。

二、制定和落实设计变更制度

1、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是无法避免的实际问题。根据领导意图或者工程需要甲方应书面提出设计变更意向;

2、工地总工程师牵头联系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变更;3、变更费用等有甲方负责跟设计单位交涉商定、项目管理公司有义务和责任尽可能通过专业沟通为甲方节省资金,降低设计变更费用。4、项目管理公司的总工程师负责审看图纸,并对总包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总包单位负责将变更的图纸分门别类分发给施工队伍,并监督落实施工。

三、制定和落实工地大宗和关键材料考察定购制度

1、提出材料计划:材料需求计划有施工队伍根据图纸要求和工程需求提出计划。计划单一式四份、有提出人、项目经理签字以备存查。

2、材料计划审核、考察:

1)施工单位提出的材料计划有总包单位项目经理根据工程实际审核签字;

2)总包单位将施工单位提出的本项目部审核后的材料计划报送项目管理公司总工程师再度审核签字;3)材料组自总工程师处领取材料计划组织材料考察;

4)材料考察一般有材料组独立考察,但涉及技术和产品型号等专业问题,可报请总经理指派工程部和施工队人员协助考察;

5)考察要填制材料考察单,参与考察人员要在材料考察单签字阐明个人意见。

3、材料购置:材料购置有材料组根据工程进度和施工需求合理确定购置数量和送达工地时间。

4、材料合同的签订:材料合同签订以材料组成员为主负责起草初步审核再经现场项目经理和付经理审核签订。

5、材料购置几项纪律:

1)无材料责任相关人员签字大宗和关键材料不得购置;

2)因为材料提单出现问题导致材料购置有误或者造成数量多余,将多余材料折价在材料提出人所在施工单位给付工程款中扣除;

3)总包单位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等责任人把关不严导致材料购置有误或者造成数量多余等造成经济损失,根据情节扣发总包单位总包费或者工资;

4)材料组成员在材料购置中倘出现不廉洁等违法犯罪行为根据情节予以严处。

四、制定和落实工程签证制度

1、施工队伍提出工程或者费用签证;

2、总包、监理公司初审签字;

3、项目管理公司现场相关人员再审签字;

4、甲方现场相关人员终审签字。

5、上述四方签字工程签证方为有效,否则不能进入决算。

五、制定和落实施工进度款给付制度

1、施工单位根据合同约定和形象进度填制形象进度确认单,提出进度款给付申请;

2、监理公司会同预算员(或项目经理)对形象进度和申请数量进行审核;3、施工单位根据审核结果填制工程款付款会签单,监理公司、项目管理公司、甲方现场相关人员签字后报甲方公司财务付款。

六、制定和落实项目经理的考核制度

1、现场管理制度由项目经理、付经理负责落实。项目经理一月一次书面汇报工程进度分析报告;一月一次书面汇报工程费用支出和需求分析报告。

2、现场管理制度落实由项目管理公司总经理负责考核。

工地会议汇报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审计

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例会制度是建设方加强基建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事业速度发展,教育系统基本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大量新建、扩建、修缮工程纷纷上马。一方面资金紧,任务重,工期紧;另一方面基建部门专业人员不足,人手较少。

建立完善的基建工程项目参建各方参加的例会制度有利于加强各方沟通协调,促进配合协作,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然而,在审计实践中,经常出现建设方索赔无据与反索赔不力的情况;在需要建设方提供相关基础信息时,常因工程例会制度不健全,会议记录不完整等原因,导致建设方经常处于不利地位。建设方与承包商在索赔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客观上急需完善这一制度。

一、工程例会容易出现的问题

建立在建工程项目例会制度是高校基建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但在实践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参会单位遗漏

工程例会具有指挥、组织、协调、配合、处理的功能,将参加工程建设的建设方、承包方、监理方、审计方、分包方、甲供材供应商(前期还包括设计、勘察等单位)等相关单位组织起来综合办理基建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相关事宜。

由于工程例会多数为定期召开的例行会议,所以往往出现容易出现遗漏跟踪审计单位、甲供材供应商、建设方分包工程施工方的情况。

究其原因,一是例会准备不周,没有提前准备,对需要出席人员没有考虑。二是主持例会人员多数重工期质量安全,轻工程造价管理。三是定期举行的例会,成为惯例后,容易忽视会前通知,造成遗漏。

遗漏参会单位,容易造成以下结果:相关单位不能及时了解情况,如果没有事后补救措施,造成相关信息没有确认,形成工作上的推诿扯皮,如分包商、甲供材供应商配合不力,进而影响工期,造成承包商向建设方提出工期索赔。

(二)主持角色错位

工程例会应该是建设方主持的协调会。建设方主持会议,可以全面听取参建各工作汇报,工地代表巡视情况通报存在问题,主动明确传达建设方意图及指令,通盘考虑各方配合协调,并对各方工作进行讲评。但多数情况下建设方会委托监理主持会议。

监理是建议方委托的服务单位,但监理单位作为企业,考虑到经济效益和工作开展的便利,其主要关注点是工程质量、工期进度、施工安全、监理事务,在分包商、甲供材供应商管理配合协调上关注少,在造价控制基本处于不关心的状态,一旦监理单位和承包商沆瀣一气,就可能给建设方带来较大损失和浪费。

这种情况还将导致建设方项目管理人员不主动全盘考虑问题,成为听会和答复的角色,失去把握全局的能力。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建设方缺少建设工程管理的专业人员。

(三)会议记录失范

由于主持角色错位,将导致会议记录失范。比较常见的做法是监理单位做完整的会议记录,然后报备参会各方。

建设方不做详细记录,存在以下风险:监理的会议记录可能存在规避监理责任的风险;例会各方往往站在自身利益角度思考问题,其他各方的会议记录均可能无法完整描述在建工程实施的实际情况;其他各方利用各自的汇报材料和自己的会议记录作为索赔依据时,导致建设方反索赔无据或索赔无力。

另外,即使是建设方会议记录,从审计角度看,也容易出现以下问题:记录内容不全,如概要性记录,使例会记录在审计时可采信程度降低。没有与会签字制度,造成结算时不认可;有的在会前组织到会人员签到,签到表与记录分离,使会议记录审计时的证据效力下降。作为档案保管不力,建设方遗失记录,历次会议记录不连续不完整。

(四)会前准备不周

基建例会一般每周举行一次,特殊需要可以临时召集,较易出的问题是建议方准备不周,很多问题习惯在例会提出和处理,这容易造成以下后果:

有些内容建设方无法及时处理与答复,影响工作开展。

建设方遇问题处理问题,对工作安排没有前瞻性。造成跟踪审计等单位无法进行技术性处理并给建设方合理化建议。

建设方相关单位缺少沟通,有些情况必须在会前小会上进行通报和研究,以便综合例会时直接表达建设方意图。

要注意工地代表的工作日志,工作日志是综合例会记录的重要佐证材料。

建设方指令的处理没有提前准备,往往出现口头指令多,事后不及时提供书面确认签收手续。

对上周例会情况落实没有碰头研究,造成到例会只能听汇报,无法讲评的情况。导致例会效率不高,会议冗长,影响工作开展。

二、完善工程例会制度的思考

(一)突出建设方在例会中的主导作用

由于工程例会具有指挥、组织、协调、配合、处理的功能,建设方的主导工程例会十分重要。会议如何召开、何时召开、谁来参加、讨论什么问题等均需提前设计好,并以书面的形成印发各参加单位并签收。

1、主持会议。没有任何一个单位可以替代建设方的作用,不论是监理,还是其他什么单位。

2、要防止参会人员的遗漏,参加人员应包括施工方、监理、造价、甲供材供应商、建设方分包工程项目经理。早期的会议还应该有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等有关部门参加。如果有建设方设有监督机构的也通知其参加。

3、在关注质量、工期、进度、安全、配合的等各个方面同时,更加关注造价控制。现实中建设方建议部门主要关注质量和工期,忽视造价控制,要特别慎重对待工程变更的方面的请求。

4、建设方要将内部管理和控制程序及相关纪律和制度,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各方,以免在审计时发生手续不全的扯皮现象,影响造价审核工作的开展。四是要形成例会制度的良好运行机制,通过例会形成良好合作协作氛围。

5、要指定专人负责例会的记录和资料搜集整理工作。

(二)做好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会议前,建设方应认真梳理一周内有关参建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工地代表情况汇报,检查工程进度计划执行情况,回顾上次例会存在问题和有关精神的整改落实情况。

建设方内部的基建、审计、纪检部门、建设方委托的监理、跟踪审计单位,要沟通情况,对一周内项目实施情况有全面了解,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对需要配合的事项提前进行计划组织和安排,对施工方等提出的意见建议拿出初步答复意见,对需要有配合的事项通知有关单位准时参加例会。

这样,有利于加强工作的前瞻性,提高工程例会的效率,也便于受建设方委托的监理、造价咨询机构及时进行技术处理,并向建设方提出合理化建议,发挥应有的作用。

此外,有些情况必须在会前小会上进行通报和研究,便直接表达建设方意图和指令。会前准备工作还要注意搜集和整理好工地代表的工作日志,作为例会记录的重要佐证材料,避免例会时建设方只听汇报,讲评无据。

(三)规范会议的程序和手续

会议程序一般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上周例会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分析原因。

2、检查上周进度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情况制定整改措施;提出下一阶段进度计划及落实措施。

3、安排布置下周工作,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4、需要协调的有关事项及解决方案。建设方在会议中,应注意认真听取监理、施工方、分包商、甲供材供应商的汇报;客观讲评和总结上周例会的落实情况,明确提出本周工作安排和要求,妥善协调和处理好有关各方的配合问题。建设应指定专人负责会议的记录,记录要全面、准确、客观。如果会议内容不是很多,建议在会议结束后由参会各方代表签字确认,并作为档案妥善保存。如果会议内容较多,涉及事项复杂,应会后形成会议记要,印发有关各方,并签收。会议记录应明确举行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主持人、会议发言、讨论过程,会议结论性意见。如会议中讨论到相关争议问题,应作清楚记录,并在会议结束后由参会人员签名。

(四)搜集例会相关档案材料

工程例会是一个平台,在审计时,按时序组成的工程例会是审计时重要信息,仅有工程例会记录还不够全面,应注意建设方代表工作日志、监理记录等相互应证,可增强审计时采信度。

此外,以下一些资料应很好搜集和保存:

工程开、竣工日期以及主要分部工程的施工起止日期。

技术资料及技术交底等事项。

工程准备情况:包括临时设施、现场三通一平,人员、机具、材料的准备、图纸会审的主要问题记录、业主交与施工单位的中心点、标高点的记录及复测。

材料、半成品的检验与试验。

主要材料、设备及其资料的到货情况。

设计变更的日期及主要内容。

工程测量情况记录。

工程自检、专检情况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记录)。

工序的交接记录。

业主、监理代表现场确认的有关事宜。

工期紧急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措施和施工方法。

有关领导或职能部门对工程所作的生产、技术方面的决定或建议。

工程项目试车记录。

气候、气温、地质等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特殊情况记录等资料。

工地会议汇报材料范文第4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11月17日苏泽群常务副市长和简文豪主任在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会议上的指示精神,结合省建设厅和市安委会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督查“回头看”暨第四季度施工安全大检查的工作要求,深刻吸取山东淄博10.7塔吊倒塌事故和11.15杭州地铁坍塌事故教训,杜绝类似事故在我市在建工地发生,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高我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监管水平,我委决定开展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督查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一)自查自改阶段,时间从12月1日至12月15日。由各区(县级市)建设(和市政局)对监管责任范围的工地部署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工作,对在建工地进行拉网式检查,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市管工地由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和市市政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按管辖范围分别组织检查。对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安全隐患多,问题比较突出的工地要重点监督和复查,切实落实隐患整改工作。

(二)督查抽查阶段,时间从12月16日—12月31日。我委将组成3个检查小组,对各单位开展安全大检查情况进行督查。

二、检查内容

(一)施工、监理单位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健全,安全管理人员是否符合从业资格要求,管理人员是否到位。

(二)深基坑、高支模、地下暗挖等危险性较大工程的施工方案审查、施工过程变形监测、隐患处置等工作情况。

(三)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专项方案编审、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测与验收、维护与保养情况,特种作业人员参加省建设厅统一组织的培训考试和持证上岗情况。

(四)施工单位对工程周边道路、管线和建筑屋的保护情况。

(五)临边、洞口等易发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等事故部位的安全防护情况。

(六)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与演练和救援物资设备储备情况。

(七)建筑工地内的余泥渣土运输车辆落实“一不准进”,“三不准出”等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的情况。

(八)企业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筑节能等政策规定情况。

三、督查方式

(一)听取各区(县级市)建设(和市政)局汇报落实自查自改工作情况(提供书面汇报材料)。

(二)随机抽查所在区域内1个市管(没有市管项目的除外)和3个区管在建工地情况。

(三)督查组讲评检查情况。

四、督查组人员分组和工作安排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各单位的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检查,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周密部署,务求实效。各单位要做到工作有计划、检查有重点、整改有落实、安全有保障。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落实专人跟踪监督整改,对整改不力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依法严处,坚决做到不安全不得施工,施工必须有安全保障。

(三)加强宣传和引导。各区(县级市)建设(和市政)局要通过此次检查,进一步向企业宣传和引导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安全责任不落实,自查不认真、工作走过场的企业和责任人要进行公开曝光。

工地会议汇报材料范文第5篇

1980年3月,我正在葛洲坝工地,听到湖北省委副书记王群传达国家计划会议预备会议精神,在这次会上邓力群传达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的话,根据当前经济形势,三峡工程十年之内可能上不去。我听后很着急。恰巧这时,新华社记者李永长采访我,我向他讲了三峡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设备供应、资金需求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的关系等。李永长据此写了一篇长篇动态清样。中央领导同志很重视这份反映材料。不知是不是邓小平也看了这份材料,才决定亲自到三峡地区和葛洲坝工地进行实地考察。

1980年7月11日,邓小平在四川省省长鲁大东、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和我,以及宜昌地委书记马杰、荆州地委书记胡恒山等人的陪同下,从重庆顺江东下,视察三峡坝区和葛洲坝工地。邓小平一上船就关切地问我,有人说三峡水库修建以后,通过水库下来的水变冷了,长江下游连水稻和棉花也不长了,鱼也没有了。究竟有没有这回事?我回答说:长江通过水库下泄的水量年平均为4510亿立方米,而三峡水库的库容只有年过水量的8%,会不断进行交换,水温变化不大,不影响农业和渔业。我接着又向邓小平汇报了三峡工程研究的经过、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方案、设备制造、资金筹集等问题。

7月12日上午,船行进到三峡以后,邓小平又要身边的人将我叫到船头会议室,一面观看两岸,一边和我谈三峡工程建设问题。邓小平详细询问了大坝、电厂、船闸的设计,并和国内外已达到的水平进行比较。他对设计所依据的基本资料包括水文、地质各种试验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大型水坝建设中发生过的一些重大问题也都做了了解,特别是和葛洲坝工程的对比询问得更为详细。他还特别问到,三峡工程会不会出现黄河三门峡工程出现过的泥沙淤积问题。我做了详细汇报。邓小平还问到了三峡工程资金筹集问题。我提出可用葛洲坝发电收入作为三峡建设资金,如果每度电0.1元,葛洲坝年发电160亿度,可得16亿元。邓小平对此很感兴趣。

下午,船到宜昌后,邓小平参观了葛洲坝工程,他看得很仔细。邓小平询问了葛洲坝一期工程的截流时间,他指示现在工地的各项设施以及机械设备将来凡是能用之于三峡的都要用上,那时不要再重复搞一套,要注意勤俭节约,不要浪费。在葛洲坝参观时,施工的同志汇报了工程施工情况,邓小平参观以后比较满意。

7月17日至20日,邓小平在武汉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姚依林专程赶到武汉,向他汇报制定“六五”计划和长远规划的一些基本设想。在谈到三峡工程问题时,邓小平指出:此行看了长江三峡工程,听了汇报,了解到长江水运运量不大,长江中下游两岸防洪问题很严重,洪水淹到哪里那里要倒霉,人民要遭殃,同时,长江两岸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三峡大坝建成以后航运问题可以解决,三峡工程可发大量的电,可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影响问题也可以解决。他认为:修建三峡工程,对航运的影响不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大,而对防洪所起的作用大,发电效益很大。因此,轻易否定三峡工程不好。请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回北京后抓紧研究。

邓小平三峡之行后,三峡工程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始加速进行。1980年8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三峡工程问题,决定:“关于三峡建设问题,由科委、建委负责,继续组织水利、电力及其他方面的专家进行论证,提出意见。”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国家科委、建委随即组织筹备召开论证会,要求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编制一套论证资料。1981年1月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提出了三峡分期开发、初期蓄水位128米、坝顶高145米的方案。1981年底,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编制上报了《三峡水利枢纽论证报告》,后因故论证会没有召开。

150米方案的提出与审查

20世纪80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的主要领导同志大都到过三峡库区、葛洲坝工地视察。我当时作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接待过许多来三峡库区、葛洲坝工地视察的领导同志。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在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后,为适应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对能源的要求,结合改善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航运条件,国务院领导同志认识到应立即着手兴建三峡工程,但考虑到当时的国情,尽量减少水库淹没,建设规模要适当,三峡工程建设方案采用低坝方案――正常蓄水位为150米。

1982年12月,我们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按照水利部的要求,开始研究正常蓄水位150米方案,并于1983年3月提出《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1983年5月,国务院委托姚依林、宋平组织审查,在京丰宾馆请了350名专家,对150米方案进行审查。我参加了这次审查会。在这次会上,许多同志提出意见,认为蓄水位太低了,防洪不够,把资源浪费了。最后经过妥协,说防洪可以临时超蓄:就是把坝顶提高到175米,如果来了特大洪水,库区就临时超蓄淹一下,躲避一下,再临时赔偿,这样勉强定下来。但三峡库区的代表不满意,说这样搞,超蓄这一段地区怎么建设呢?下游的代表也不满意,说洪水来了,还要在库区与移民临时谈判,如果他们不走,怎么办?尽管有这些意见,审查论证还是比较顺利地通过了。

1984年2月,国务院财经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建设三峡工程问题。会议讨论了水电部所提的《建议立即着手兴建三峡工程的报告》,决定三峡工程采用正常蓄水位150米、坝顶高程175米的方案,并立即开始施工准备,争取1986年正式开工。会议还决定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筹组“三峡特别行政特区”(后改为“三峡省”)和“三峡开发公司”。4月5日,国务院以国函字第57号文件原则批准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并批复:“按正常蓄水位150米,坝顶高程175米设计,请水电部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初步设计报审。”随后,以国务院副总理为组长的三峡筹备领导小组、以陈赓仪为组长的三峡开发总公司筹备处和以李伯宁为组长的三峡省筹备组相继成立,并展开工作;水电部和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也加紧编制150米方案(坝高175米)初步设计报告。三峡工程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

1984年11月,就在三峡工程按150米方案进行筹备的时候,重庆向中央提出《对长江三峡工程的一些看法和意见》,认为150米方案水库回水的末端到不了重庆,重庆下游较长一段航运不能改善,万吨船队不能到达重庆,建议改为180米方案。1985年1月19日,邓小平在

人民大会堂出席广东核电投资公司与香港核电投资公司合营合同签字仪式后,向他汇报了三峡工程建设的安排,以及三峡工程中争论比较大的两个问题――泥沙的淤积、坝高问题,并着重介绍了重庆提出的蓄水位180米方案,即中坝方案。邓小平听完汇报后说:过去是四川人不赞成把坝搞高,现在情况变了,四川人,主要是重庆人同意“180方案”。低坝方案不好。中坝方案是好方案,从现在即可着手筹备。中坝可以多发电,万吨船队可以开到重庆。

1985年5月,国务院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第三次扩大会议听取了泥沙、航运等专题研究成果,要求国家科委和计委对水库水位提高到180米予以论证。11月,国家科委就三峡工程前期科研和水位论证工作进展情况向国务院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提交文件,指出经过一年的论证,有些问题已有一致的结论,有些问题尚存分歧,大约需要一年或更长时间方能完成。

三峡工程的重新论证

从1984年开始,我作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带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同志,为三峡工程开工建设做了很多准备。就在这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全国政协副主席、93岁的孙越崎率众考察三峡,向中央提交了《三峡工程近期不能上》的长篇调查报告;一些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言论,撰写文章,反对三峡工程上马;海外舆论也有了反对的声音。

对这些不同意见,党中央非常重视。1986年3月31日,邓小平在接见美国《中报》董事长傅朝枢、回答他关于三峡工程的问题时,对三峡工程建设问题更是采取了谨慎的态度。他说:对兴建三峡工程这样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中国政府一定会周密考虑,有了一个好处最大、坏处最小的方案时,才会决定开工,是绝不会草率从事的。1986年4月,在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新闻会上,在回答记者关于三峡工程情况的提问时,也作了回答:三峡工程是一项包括发电、防洪、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巨大工程,这项工程不仅关系到我国当代的四化建设,而且是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大事。对这项工程,中国政府采取既积极又慎重的态度。现在还没有对这项工程作出是否开工的决定。

1986年5月底,为慎重决策,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和率有关部门的同志赴三峡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当时是兵分两路,国务院总理带了一批人,包括王任重、杜星垣等人,从北京经湖北到万县,则带了钱正英和李伯宁,经四川达县再坐火车到万县。5月29日,两队人马在万县会合,一起从万县坐船到宜昌。中午登上中堡岛,查看坝址地形,听取了有关水电专家的汇报。下午又冒雨考察了葛洲坝水利枢纽,看望了水电职工。最后,国务院总理在宜昌开会,听取筹备组正副组长对成立三峡省的不同意见后,宣布不成立三峡省。在返回北京的火车上,决定对三峡工程重新论证,同时确定了具体的决策程序:先责成水电部重新论证、编制可行性报告,然后由国务院组织审查委员会审查,再报国务院、中央政治局审议,最后提交全国人大讨论;中间还设一个协调小组,随时给全国人大、政协通气。国务院总理回到北京后,即向邓小平做了汇报,说三峡工程在技术上还有些问题,但看来工程科技人员是能够解决的;在经济上投资是比较大的,但估计从经济上讲国力是可以承担的;问题出在政治上,政治上党外许多人坚决反对,将来提到全国人大,即使能通过,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反对票,政治上就不好办。邓小平听后,表示如果技术经济可行的话,修三峡有政治问题,不修三峡也有政治问题,不修的政治问题更大。邓小平是主张上三峡工程的。

1986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15号文件,即《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由水电部负责广泛组织各方面的专家进一步论证,重新提出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随后水电部根据这个文件的精神,成立了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水电部部长钱正英任组长,我是领导小组成员之一。这次论证分为10个专题:地质地震、水文与防洪、泥沙与航运、电力系统规划、水库淹没与移民、生态与环境、综合水位方案、施工、工程投资估算、经济评价,邀请了全国各行各业的412位专家、21位特邀顾问,分别组成地质地震、枢纽建筑物、水文、防洪、泥沙、航运、电力系统、机电设备、移民、生态环境、综合规划与水位、施工、投资估算、综合经济评价14个专家组,参加论证工作。论证的程序是:正常蓄水位论证150米、160米、170米、180米、一次建成、分期蓄水,两级开发等6个方案。综合经济评价论证分两个层次:一是上三峡工程与不上三峡工程,二是三峡工程是早上还是晚上。根据以上部署,14个专家组、工作组的专家们以对人民负责的严肃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用了2年8个月的时间,反复分析讨论研究,分别提交了专题论证报告。根据科学民主的原则,专家组的论证工作完全独立进行,不受干预;专家组内部则充分尊重不同意见,不强求一致。14个专题论证报告有9个是一致签字通过的。有5个专题报告分别有1位至3位专家组成员(9位专家10人次)对专题报告的结论有不同意见而未签字,并提交了书面意见。

1989年5月,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在这些论证报告的基础上,重新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当年7月上报国务院审查。报告提出:三峡工程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建议中央早作决策;推荐方案为坝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初期蓄水位156米。

中央的决心和人大的通过

19发生的,影响了三峡工程的进展,延迟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峡工程建设的决策。尽管如此,以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三峡工程十分重视。1989年7月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即到三峡坝区葛洲坝工地和荆江河段进行考察,了解长江防洪问题。同时,还视察了长江水利委员会,我向他汇报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他向我们询问了有争议的各项问题,并对我们在座的工程技术人员代表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给从事三峡设计科研工作的人员以极大的鼓励。他认为邓小平对三峡工程所作结论是有科学根据的,要我们更好地工作。

1990年3月,在全国政协七届三次会议召开之际,我和一些政协委员联合提案,建议将长江三峡工程列入“八五”计划,及早开工兴建。这个提案经王任重转给,对这一提案极为重视,4月5日批转给国务院总理。几天之后,即在此件上作了批示。

在、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支持下,1990年7月国务院在首都宾馆召开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听取三峡工程论证情况的汇报。会上,国务院决定成立以邹家华为主任的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对重新编制的可行性报告进行审查,再报请国务院正式审批。1991年8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

告》,认为:三峡工程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国力是可以承担的。

1992年2月,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讨论三峡工程问题,我列席了这次会议。那一段时间,我先后陪同由陈慕华率领的全国人大代表团,王光英率领的全国政协代表团,甘子玉率领的二省市长代表团以及李铁映率领的全国文教体卫代表团等考察三峡。这期间,突然接到电话要我到北京开会,讨论三峡问题。会议由首先汇报了有关情况,姚依林、乔石、李瑞环、薄一波、杨尚昆、万里等同志先后发言。这次会议用了一天时间,上午汇报,下午讨论,最后由讲话。说,、当年提出来要建三峡,后来小平同志极力主张建,看来还是有根据的。经过论证,应该提交全国人大。讲得很风趣,他还引证了一段歌德的长诗,大意是修建这个工程以后,造福一方的人民,安居乐业。这样就确定了由国务院提出意见,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随后,国务院正式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议案。

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前,由于各方工作到位,许多过去对三峡工程有意见的同志大都转变了看法。在全国人大表决前,四川代表团中反对的人仍很多。1992年3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主任邹家华,全国政协副主席、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组长钱正英,率领水利部长杨振怀和我等有关部门的同志,专门参加了四川代表团的讨论。代表们畅所欲言,谈出了心里话,意见的焦点集中在对移民安置的顾虑上,因为70%的移民在四川,万一有个闪失,如何对得起川东父老。也有代表提出其他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都一一予以解答,大多数代表听后非常满意。根据四川代表的意见,邹家华副总理、钱正英副主席建议大会主席团在《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草案)》最后加上一句话:“对已发现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妥善解决。”大会主席团同意这个建议,在正式决议中,写上了这句话。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

1993年初,为确保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国务院成立了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作为三峡工程高层次的决策机构,总理任主任委员,邹家华、陈俊生、郭树言、萧秧、李伯宁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成员由国家计委、国务院经贸办、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建设部、能源部、机电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部、物资部、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土地管理局的负责同志组成,我是委员会委员之一。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三峡工程建设的日常工作,由郭树言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我从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的位子上转任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工地会议汇报材料范文第6篇

Abstract: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contract, the contractual parties have a lot of correspondence, and these letters have the same effect as the contract documents, and are the basis information for settlement and claims. So the contractor shall initiatively collect and standardize the writing.

关键词:合同管理;索赔;书面文字;证据

Key words: contract management;claims;the written word;evidence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080-01

0引言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业主、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之间的函件往来,大多采用书面的正式方式,它比口头交往要准确和有效得多,而且可以在事后反复引用。世行贷款项目在合同管理中采用FIDIC条款,更加强调以书面为准,空口无凭。我市近年开展了多项使用世行贷款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本人主要从承包商的角度谈合同管理中各阶段应注意的书面文字交流问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前期的拆迁过程和施工当中关于工期、质量等问题的申请、报告、会议纪要和工作联系单均是收集整理书面资料的重点。

1施工前期文件

第一次工地会议标志着项目的正式启动。会上各方介绍针对项目的准备情况,并形成会议纪要。但有些工程项目,第一次工地会议后还会因拆迁和征地未落实而迟迟不能正常施工。此时承包商已经进场,开始进行测量、标示拆迁红线等工作,来协助业主推进拆迁工作,因此施工前拖得越久承包商的投入成本就越大。作为承包商,应注意及时向监理工程师、业主打报告,列明需业主、监理工程师解决的问题,并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展,如:项目部的组建、场地的租赁、管理人员名单等,同时要做好施工记录和发票的收集整理,例如:租赁合同、项目部生产、生活发生的各项费用、工人的工资单等等,以上证据,是向业主申请合同工期延长和费用补偿的合法依据。

2施工过程中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承包商应以施工图为依据,按照进度计划推进工程的开展。但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因遇到地下不明管线造成暂停施工,此时,承包商要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业主汇报,并抄送监理工程师。以工作联系单的格式书写。要强调时效性,按FIDIC条款规定,承包商在发生损失的28天内,应向业主、监理工程师书面声明发生的损失,例如已造成人员窝工和机械设备的停滞情况,这将作为日后索赔的依据。

在一些省、市重点项目中,省市领导十分关心工程进度,在视察工地时,重要领导常会做出特别指示,要求某月某日前通车,一般是要求提前工期,这就需要承包商增加投入,加速施工。承包商应从业主方拿到关于提前工期的书面指令―会议纪要,据此重新编制进度计划,并附说明因工期提前需要人工、机械增加投入的数量。此项记录也是增加决算费用的根据。

监理工程师在施工中,常会根据业主的要求发出一些口头指令,如要求承包商协助拆迁工作,出人员或机械帮助搬运材料等,承包商应遵从这些指令,并在7天内向监理工程师发出确认函,根据FIDIC条款,监理工程师在7天内不反驳或否认,即最晚14天内可将其视为书面指示。对于一些简单工作,承包商可以用计日工的形式,在完工后请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计日工要注明使用机械的型号、数量、工作时间,以及工人的名单,工作时间等。

承包商应派专人整理施工日志,清楚地记明当天的施工事项,停工时须记明现场停滞的机械型号、数量、人员数量等。工程决算时,评审中心和预算人员经常会为核对签证是否属实,查阅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的施工日志。承包商应建立收发文的签收制度,重要的文件应一式两份,其中一份用于存档,并注意让接受单位在自己存档的一份上签收,写明收件日期。

3规范书写文字材料

承包商应主动做好各类记录及起草文件,这是非常值得的。书写文件时注意一事一函,简明扼要,思路清晰,符合逻辑。为说明问题,文字材料可以附上草图,使之一目了然。承包商还应注意收集照片资料,照片更加形象直观。根据业主的授权,关于工程的质量、进度、工程量变更等问题,报告应主送监理工程师,抄送业主;在涉及重大变更、单价调整等问题时,报告应主送业主,并抄送监理工程师。

4结语

一个成功的合同管理要求签约双方以友好、平等的方式去处理各种问题。在公事公办的过程中,以事实为根据,规范的书写各种文字资料,有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彼此之间才会形成积极、建行的合作关系。作为承包商,施工中为维护自身利益,要做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

参考文献:

工地会议汇报材料范文第7篇

三峡工程的提出

长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摇篮,是中国的母亲河。它虽给中国人民以舟楫、灌溉之利,但其丰富的水力资源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近代以来,许多仁人提出过开发三峡工程的设想。

最早提出开发三峡设想的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孙中山。1919年,他在《建国方略》的实业计划中提出要在三峡河段“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1924年他又在“民生主义”演讲中提到在三峡可以装3000万匹马力的发电机。这一设想,引发了几代中国人治理、开发长江的渴望。三峡工程最早的开发计划,是美国垦务局高坝专家萨凡奇编写的《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1944年9月,萨凡奇受国民政府邀请,乘小木船考察三峡,提出兴建三峡工程,并建议坝址设在宜昌上游5公里至15公里的南津关至石牌的河段上。但是,当时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三峡工程根本不可能兴建。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54年长江大水使新中国领导人认识到防治长江洪水灾害问题的迫切性后,三峡工程才开始正式提上国家议事日程。1953年2月19日到22日,乘坐“长江”号军舰,由“洛阳”号军舰护航,亲自视察长江。当时,我随林一山陪着从武汉到南京。在船上的三四天时间里,主要谈了两件事,一是了解长江流域的情况,并着重研究长江防洪问题;二是民生轮船公司的公私合营问题。长江防洪是一个主要问题,这是一个大专题。林一山说,我们在长江上游的干支流选择了一些水库,将来能够对洪水进行调蓄,蓄一部分洪。问,这些水库修起来以后,长江的洪水问题是不是就能解决了?林一山回答,还不行,这些水库下面还有30万平方公里,这些地方下暴雨,长江中下游地区还可能发生特大洪水。又问,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林一山说,当时美国人在这里搞过YVA计划,它是为了发电,我们现在考虑的是利用这个水库大的库容进行防洪。说,这个想法好,你们回去之后抓紧研究,有了结果之后赶快向我报告,现在对外面不要讲。2月22日深夜到了南京,我们和分了手。这样,研究三峡工程的问题就被提出来。1954年大水过后,和赫鲁晓夫商量,想让苏联专家来和我们一起搞长江规划。从1955年起,许多苏联专家来华和我们一起工作,最多的时候人数达到20多人,一般都是10多个人。从当时情况看,苏联的经验要比我们多得多,对我们是有一定帮助的。这样,我们就完成了长江流域的规划。

但是在三峡工程问题上,国内意见并不一致。1956年,促进和反对三峡工程的两派在报刊上公开论争。1958年1月,党中央在南宁召开工作会议,要求会议安排讨论三峡工程问题,并将两种不同意见的代表接到南宁,进行汇报。在肯定修建三峡工程必要性的同时,又充分吸取不同意见的合理部分,提出“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三峡建设方针,并请挂帅,以加强对三峡工程的领导。

1958年南宁会议之后,对这项工作抓得很紧。他在赴朝访问回国之后,马上来考察长江三峡。2月26日,由武汉上船,视察三峡坝址和荆江大堤,随行人员有李富春和李先念两位副总理、各部委的主要负责人、水利部和电力部的专家以及长委的苏联专家,共100多人。我也陪同前往。2月27日,由我汇报汉江规划和丹江口工程。我们早就把汇报材料交给了,他看得很仔细,我一边汇报,他一边提问。我们一见面,我一开口,就说,我们是老乡。我说我是苏北盐城人。说,你是二乔(胡乔木和乔冠华)的小老乡。汇报结束后,一个一个地征求专家的意见,大家都说没有意见。说,没有意见就这么定下来,批准丹江口工程,列入第二个五年计划,1959年开工或者做开工准备。丹江口工程确定之后,湖北抓得很紧。其实是想把丹江口建成高坝,林一山说,我们要一步一步来,先修丹江口,再建三峡,这是练兵。对此表示同意,并决定,丹江口工程的技术问题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负责,施工问题由湖北省政府负责。

随后,到了重庆,开了总结会,他作了一个很长的报告。我提前回到北京,找地质部的负责同志研究地质勘测的问题。接着,由重庆到成都,参加在成都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并就三峡工程和长江规划作了专题报告。这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由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明确提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是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估计三峡工程的整个勘测、设计和施工的时间约需15年到20年。现在应当采取积极准备和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各项有关的工作。”这个文件到现在还起作用,长江治理该怎么办、要做什么事、如何分工和组织,都是以此为依据。我们就是根据这个文件一步一步地推进三峡工程和长江流域治理的。

三峡工程的试验

1958年8月,总理主持召开北戴河长江流域规划座谈会,研究进一步加快三峡设计及准备工作的有关问题,要求在1958年底完成三峡初步设计要点报告,并作出“为1961年开工作好准备”的要求。这次会议还批准兴建三峡试验坝――丹江口水利枢纽,为三峡工程建设开辟道路。

建设丹江口工程,1958年批准,当年9月开工。湖北省省长张体学亲自挂帅。丹江口工程开工后,由于对混凝土大坝施工缺乏经验,施工准备工作不充分,加之受当时“”“左”的思想干扰,急于求成,出现了一些工程质量问题。1962年2月,作出要按设计施工,立即暂停施工,处理混凝土质量事故,加强机械化施工准备,整顿队伍,加强培训等重要决定,并以中央正式文件下发。1963年做大坝混凝土质量补强处理,并积极进行大坝混凝土机械化施工的准备工作。1965年大坝混凝土继续施工。“”前,丹江口工程的建设基本完工,准备1967年发电。后因“”的冲击,直到1968年才发电。但这也说明,我们有能力建100米以上的高坝。因为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之后,所有的工作都是我们自己干的,而且那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国家经济有些紧张,但我们挺过来了,用的时间完成了丹江口工程的建设。这是我们治理开发长江的第一步。丹江口工程建成之后发挥了很好的效益。以前汉江是三年两决口,经常闹洪灾,以致汉江下游的很多老百姓下南洋讨生活。丹江口工程是为三峡工程做的第一次准备。

丹江口工程开工建成了,但三峡工程却并没有如期进行。1960年8月,由于经济困难和国际形势影响,主持召开长江规划会议,决定缓建三峡工程。后来因为“”的冲击,三峡工程建设就被耽误了。1970年形势有所好转后,3月,在北京饭店礼堂召开五年计划准备会。他在会上表示,长江三峡工程是的伟大理想,我们一定要抓紧,不要耽误了这件事,如果不能让在他的有生之年看到工程的开工建设,我们将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对不起。顾明把会议纪要拿给我们看,说三峡工程要列入计划了。但当时有不同意见。他认为,三峡大坝建成之后,如果打起仗来,如果有原子弹,那么这项工程将成为战争的一个很大的包袱。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0年9月武汉军区和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向党中央和国务院写了《关于兴建宜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请示报告》,提出先修葛洲坝工程。因为之前已经决定修完丹江口工程就开始上三峡工程,加之按照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过去研究的建设程序,葛洲坝工程属于三峡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三峡工程的反调节水库,葛洲坝工程应在三峡工程建成之后兴建,或与三峡工程同时建成,先建葛洲坝工程,会对三峡工程造成影响。觉得很为难。后来想了一招,说先修葛洲坝工程也可以,葛洲坝工程是为三峡工程做实战准备。12月16日,他主持国务院业务会,听取葛洲坝工程设计情况的汇报。24日,将武汉军区、湖北省的报告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兴建宜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批复》送审稿等,呈送审阅。 12月 26日,在 77岁寿辰的那天,看了的信和《关于兴建宜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批复》后,写下批示:赞成兴建此坝。但也指出:“现在文件设想是一回事,兴建过程中将要遇到一些现在想不到的困难,那又是一回事。那时,要准备修改设计”。对一项工程批了很长一段话,这也是绝无仅有的。这样一来,在批准的第四天,葛洲坝工程在尚未做完设计的情况下,采取“边施工、边勘探、边设计”的方针,大规模开工了。开工之后,正如所言,遇到了各种困难。由于准备不足,工作越来越被动,施工质量也发生严重事故。

1972年11月,抱病两次召集会议,研究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问题。他责成林一山等九同志,组成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重新讨论葛洲坝应该上还是下,负责向党中央提出报告。经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充分讨论,决定葛洲坝工程停工两年,重新设计。同意了这个意见。这样,从这时起,我作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副总工程师,长期驻葛洲坝工程工地,在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领导下,与文伏波、洪庆余等同志一起共同负责葛洲坝工程的技术设计工作。1974年9月,在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主持下,审查了设计方案,经批准,葛洲坝水利工程于1974年底重新开工。此后,经过3万多人近7年的艰苦奋斗,排除了极左思潮的干扰,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后,葛洲坝工程加快了建设步伐。1981年初大江胜利截流,6月至7月间船闸通航,电厂第一台机组发电,泄洪建筑物经受了70000立方米每秒洪峰的考验,1994年全部工程胜利完成。在航运方面,长江上最为险要的川江航道中的三峡段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航运发展,船闸引航道运行正常。葛洲坝水利工程得到了中外水利工程界的一致好评。

、生前虽然未能亲眼看到“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图景,但他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特别是他们开创了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工程的建设,为三峡工程建设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奠定了基础。

三峡工程的上马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全国包括华中缺电越来越严重。 1979年,当葛洲坝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后,水电部又向国务院提出关于修建三峡工程的报告,建议尽早决策。

1980年3月,我正在葛洲坝工地,听到湖北省委副书记王群传达国家计划会议预备会议精神,在这次会议上邓力群传达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的话,根据当前经济形势,三峡工程十年之内可能上不去。我听后很着急。恰巧这时,新华社记者李永长采访我,我向他讲了三峡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设备供应、资金需求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的关系等。他据此写了一篇长篇动态清样。中央领导同志很重视这份反映材料。邓小平可能也看了这份材料,决定亲自到三峡地区和葛洲坝工地进行实地考察。

7月13日,邓小平在四川省省长鲁大东、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我以及宜昌地委书记马杰、荆州地委书记胡恒山等人的陪同下,从重庆顺江东下,视察三峡坝区和葛洲坝工地。

邓小平一上船就关切地问我,有人说三峡水库修建以后,通过水库下来的水变冷了,长江下游连水稻和棉花也不长了,鱼也没有了。究竟有没有这回事?

我回答说:长江通过水库下泄的水量年平均为4510亿立方米,而三峡水库的库容只有年过水量的8%,会不断进行交换,水温变化不大,不影响农业和渔业。我以丹江口水库为例,详细加以说明,说: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年过水量为380亿立方米,而水库库容为年过水量的二分之一,因而水库蓄水后水体交换时间较长。即使如此,经水库下泄的水温较建库前变化也不大,汉江中下游的水稻、棉花都长得很好,对渔业影响并不大。

邓小平听后说,长江中下游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环境。

我接着又向邓小平汇报了三峡工程研究的经过、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方案、设备制造、资金筹集等问题。当汇报到当年确定先建葛洲坝工程为三峡工程做实战准备时,邓小平表示赞成,并指出葛洲坝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一定要很好地应用到三峡工程上。

当船行经瞿塘峡进口时,邓小平见两岸山势陡峻、江面很窄,问我为什么坝址不选在这里,而要选在下游?我说,三峡工程泄洪流量很大,要布置大规模的溢流坝,水电站装机容量达2000多万千瓦,机组台数很多,厂房很长,还要布置通航船闸,而瞿塘峡进口处很窄很难布置。同时,全长200公里的三峡河段落差比较集中,是三峡水库水能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丢掉了这一段,防洪和发电效益将大为降低。这里坝址地质条件不好,三峡河段航道也不能得到根本改善,因而不宜选在此地。

船行进到三峡以后,邓小平又要身边的人将我叫到船头会议室,一面观看两岸,一边和我谈三峡工程建设问题。邓小平详细询问了大坝、电厂、船闸的设计,并和国内外已达到的水平进行比较。他对设计所依据的基本资料包括水文、地质各种试验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大型水坝建设中发生过的一些重大问题也都作了了解,特别是和葛洲坝工程的对比询问得更为详细。他还特别问到,三峡工程会不会出现黄河三门峡工程出现过的泥沙淤积问题。我向邓小平作了详细汇报。邓小平还问到了三峡工程资金筹集问题。我提出可用葛洲坝发电收入作为三峡建设资金,如果每度电0.1元,葛洲坝年发电160亿度,可收入16亿元。邓小平对此很感兴趣。

船到宜昌后,邓小平参观了葛洲坝工程,他看得很仔细。邓小平询问了葛洲坝一期工程的截流时间,他指示现在工地的各项设施以及机械设备将来凡是能用于三峡的都要用上,那时不要再重复搞一套,要注意勤俭节约,不要浪费。在葛洲坝参观时,施工的同志汇报了工程施工情况,邓小平参观以后比较满意。

在视察了葛洲坝工程后,邓小平乘船到江陵市。在经过荆州时,他对荆江两岸1500万人口、2300万亩良田处于荆江洪水严重威胁之下十分关注。他对我说,长江两岸的防洪问题要十分重视,一点也不能马虎。邓小平对修建三峡工程后船只航行有无影响也很关注。当他了解到修建三峡大坝以后航运不致受到阻碍,而有利方面是主要的,他放了心。

邓小平到武汉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专程从北京赶到武汉,向他汇报工作。在会上研究三峡工程问题时,邓小平指出:此行看了长江三峡工程,听了汇报,了解到长江水运运量不大,长江中下游两岸防洪问题很严重,洪水淹到哪里哪里要倒霉,人民要遭殃。同时,长江两岸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三峡大坝建成以后航运问题可以解决,三峡工程可发大量的电,可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影响问题也可以解决。他认为:建设三峡工程效益很大,轻易否定三峡工程是不对的。请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回北京后抓紧研究。

1980年7月邓小平三峡之行后的两三年时间里,党中央、国务院的主要领导同志大都到过三峡库区、葛洲坝工地视察。我当时作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接待过许多来三峡库区、葛洲坝工地视察的领导同志。这时,着手建设三峡工程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大多数领导同志的共识。

从1984年开始,我作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带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同志,为三峡工程开工建设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就在三峡工程紧锣密鼓进行开工准备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些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言论,撰写文章,反对三峡工程上马;海外舆论也有了反对的声音;重庆市也对原来的150米方案提出意见,建议三峡工程采用180米方案,以便万吨油轮可以直达重庆。

1986年5月,为慎重决策,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和副总理率有关部门的同志赴三峡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当时是兵分两路,带了一批人,包括王任重、杜润生、林乎加、杨汝岱、关广富等人,从北京经湖北到万县,则带了钱正英、李伯宁、黄友若和我,经四川达县再坐火车到万县。5月29日,两队人马在万县会合,一起从万县坐船到宜昌。中午登上中堡岛,查看坝址地形,听取了有关水电专家的汇报。下午又冒雨考察了葛洲坝水利枢纽,看望了水电职工。在返回北京的火车上,决定对三峡工程重新论证,同时确定了具体的决策程序:先责成水电部重新论证、编制可行性报告,然后由国务院组织审查委员会审查,再报国务院、中央政治局审议,最后提交全国人大讨论;中间还设一个协调小组,随时与全国人大、政协通气。

1986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15号文件,即《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由水电部负责广泛组织各方面的专家进一步论证,重新提出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随后水电部成立了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水电部部长钱正英任组长,我是领导小组成员之一。1989年5月,在14个专家组412名专家2年8个月的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重新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三峡工程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建议中央早作决策;推荐方案为坝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初期蓄水位156米。

19发生的,影响了三峡工程的进展,延迟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峡工程建设的决策。尽管如此,以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三峡工程十分重视。1989年7月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即到葛洲坝工地和荆江进行考察,了解长江防洪问题。同时,还视察了长江水利委员会,我向他汇报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他向我们询问了有争议的各项问题,并对在座的工程技术人员代表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给从事三峡设计科研工作的人员以极大的鼓励。他认为邓小平对三峡工程所作结论是有科学根据的,要我们更好地工作。

1990年3月,在全国政协七届三次会议召开之际,我和一些政协委员联合提案,建议将长江三峡工程列入国家“八五”计划,及早开工兴建。这个提案经王任重转给。对这一提案极为重视,4月5日批转给国务院总理。几天之后,即在此件上作了批示。

在、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支持下,1990年7月国务院召开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听取三峡工程论证情况的汇报。会上,国务院决定成立以邹家华为主任的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对重新编制的可行性报告进行审查,再报请国务院正式审批。1991年8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三峡工程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国力是可以承担的。

1992年2月,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三峡工程问题,我列席了这次会议。那时,我正陪着李铁映率领的文教体卫代表团考察三峡,突然接到电话要我到北京开会,讨论三峡工程问题。会议由首先汇报了有关情况,姚依林、乔石、李瑞环、薄一波、杨尚昆、万里等同志先后发言。这次会议用了一天时间,上午汇报,下午讨论,最后由讲话。说,、当年提出来要建三峡工程,后来小平同志极力主张建,看来还是有根据的,经过论证,应该提交全国人大。讲得很风趣,他还引证了一段歌德的长诗,大意是讲修建这个工程以后,造福一方群众,使他们安居乐业。这样就确定了由国务院提出意见,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批。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

工地会议汇报材料范文第8篇

一、提高认识,与时俱进调整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施工企业的项目效益审计正是在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方向。深入开展项目效益审计,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把项目效益审计工作摆在审计工作的中心位子。内部审计要改变原来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的状况,逐步加大项目效益审计在整个审计工作中的比重。在审计项目立项上,要选择项目工作量大,对企业效益影响大,对企业领导决策起到重要作用的项目;要突出重点,重点披露、揭露项目中损失浪费、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狠抓审计落实整改,促进加强项目日常管理及风险防范。对管理好、效益好的项目,通过审计及时总结和推广。

二、选择审计最佳时间,最大发挥审计作用

如果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审计,确实能起到很好的审计效果,但此种审计方法,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经费、审计成本太高。按照目前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力量,不可能完成所有项目全过程的审计,所以也只能在一些项目中试行。

以往项目效益审计中很大部分都是属于事后审计,由于其特殊性,审计人员发现的管理效益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已经既成事实,木已成舟,许多问题已事过境迁,无法整改。通过审计只能建议一些亡羊补牢的工作,最多要求下次不再发生。效益审计前瞻性的作用无法发挥。

近年来。我们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将项目效益审计的时间安排在完工之前的一段时间内进行,这样既能发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又能及时采取防范补救措施,起到了审计的预防性、前瞻性的作用。对于重要项目,审计完成后过一段时间再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或进行后续审计,这样会起到更大的审计作用。

三、真实反映项目实际效益

近几年来,我分公司工程项目审计的重点是成本管理与项目实际效益情况,同时也涉及其他有关方面,如合同管理、分包队伍资质和履约能力、工程款支付、执行财经纪律等。

开展项目中间审计大部分都是分公司的重大工程,对分公司的效益影响很大。在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现场审计时与项目部项目经理、经营核算员、材料主管、财务主管反复沟通、协商、核实,力求已经发生的收入成本准确可靠,以后将会发生的收入成本测算尽可能就不出大的偏差,通过审计得出的效益数据为分公司领导做出相应决策提供了比较扎实的依据。

四、披露问题,立足监督与服务

随着近几年集团和公司多次开展管理效益年、管理提高年等活动,干部、职工的成本意识都有所提高,反映在内部各方面管理上都有一定的进步,管理制度也比较健全,不少项目部采取各种措施抓成本、抓管理,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但是审计中发现项目成本管理与核算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重视和改进。归纳如下各种情况:

一是分公司对项目部考核工作不精细,兑现奖罚力度小,不能调动项目部领导班子的积极性,对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效益有负面影响。

二是项目部领导对成本工作的分工不明确,导致无人统抓成本管理和核算,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核算依据不一致、结果不准确,未开展定期的经济活动分析工作。

三是分包队伍领用材料与工程定额材料之间有的缺乏过程或最终的比对核定节超工作,这中间可能造成浪费或舞弊现象。对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进行闭合审计,可能会发现主要材料短缺的现象,必须责成项目部详细地进行分析原因,堵塞可能存在的漏洞。

四是部分成本估列依据不足,成本进出大起大落。

五是对分包单位未严格实行履约保证金制度,支付工程款未按合同规定执行,对有偿使用我方资源未及时扣回,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容易产生成本管理上的漏洞。

六是财务账面工程毛利率测算不够慎重、准确,没有及时更新修改,使得账面成本、利润与实际相差很大。

七是部门管理人员年轻,参加工作时间短,缺乏必要的培训和传帮带提高过程,要独立负责部门管理工作尚缺乏经验,对照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有较大的差异。

八是财务管理人员少,一个人管几个项目,时间与精力所限,影响核算的及时、准确。

九是工程质量的披露,需要查找工地例会的会议纪要,向建设单位的汇报材料,抽查原材料进场的抽样检测报告,从账面发现有关的质量罚款等痕迹,分析原因,责成项目部落实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责任追究制度。

十是安全工作的披露,需要查找工地例会的会议纪要,向建设单位的汇报材料,从账面发现有关的安全罚款等痕迹,分析原因,责成项目部落实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责任追究制度。

十一是工期的披露,需要查找工地例会的会议纪要,向建设单位的汇报材料,即要披露造成工期拖延的客观原因也要分析项目部主观原因造成工期延误,或工程施工组织方案有较大的缺陷造成工期延误。

十二是帮助项目部做好成本分析工作,重点分析工程实际毛利率与预期的毛利率之间差异的原因。

报告上,对项目部在成本管理、会计核算、工期、质量、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进行归纳评论并提出意见及要求。

五、重视落实审计意见的整改结果

工地会议汇报材料范文第9篇

20__年9月份工地例会汇报材料

哈铁建设集团阳平高速公路No.2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__年09月29日

20__年9月份工地例会汇报材料

一、上次例会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

1、蒙村互通中桥梁场问题已得到落实,最终选定在该桥3号台后主线路基顶进行先张梁预制工作,已开始进行制梁有关设备的筹备工作,预制梁工作将在近期得到快速开展。

2、设计图纸中三标需调入我标8.7万m3的土石方,此问题已在本月9月12日在建设办召开的土石方调配会议上得到解决。会上议定:由于三标本身土石方数量也短缺,特将设计图中需自三标调至二标的8.7万m3的土石方,变更为借方;二标的填缺问题自K80取土场及新增加的AK0 480~AK0 830处取土场进行解决。

二、本月工程进度,计划未完成原因分析

20__年9月份计划完成产值171.05万元(20__.08.16~20__.09.15),实际完成152.47万元(20__.08.16~20__.09.15),实际完成占当月计划89.13,截止20__年9月15日累计完成产值2877.03万元,占根据业主最新批复单价调整后总价4518万元的63.68。具体完成工程数量及产值情况详见附表《阳平高速公路NO.2合同段20__年9月份完成及20__年10月份计划情况》。

计划未完成原因分析:

1、20__年8月下旬,施工现场降雨较频繁,导致施工现场无法正常进行施工,制约施工进度。

2、K80处取土场便道通行困难问题,一直制约路基填方施工进度,直接影响本月的产值。

本月累完产值不等于上月累完产值加上月完成产值的原因分析:

20__年8月26日,施工现场对全线填方总量进行了仔细的测量后,对填方累计完成工程量及产值进行了调整。

三、20__年10月份计划安排情况

我合同段下月施工计划产值为438.05万元(20__.09.16~20__.10.15),占调整后总价4518万元的9.7。具体计划工程数量及产值情况详见附表《阳平高速公路NO.2合同段20__年9月份完成及20__年10月份计划情况》。

20__年10月份我部将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加快施工进度。

四、工程质量状况及技术事宜

20__年8月24日,南宁交通厅到我合同段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施工中的K75 200~K75 400段填石路基部分石方粒径及层厚超限,交通厅领导现场口头要求该段路基超限部位要返工,返工后将过程照片上报总监办。

根据此要求,我标于20__年8月28日上午,在现场监理的监督下,组织机械及人员对K75 200~K75 400段填石路基石方粒径及层厚超限的部位进行了返工处理,并已将返工过程照片10张上报了两级监理。

自此之后,施工现场在此项及其他工程中都更加重视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本月其他工程项目质量情况均处于受控状态。

五、施工管理、安全事项、管理及技术人员在场情况

本月期间,各级领导多次到工地进行安全内、外业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我标的施工安全工作均处于受控状态,个别内业上及隐患演练上的不足已在专家的指导下得到了整改和落实。

施工现场技术及管理人员充足,满足施工需求。

六、施工环境、地方问题等目前有待于业主方面解决的问题

1、本月9月12日在建设办召开的土石方调配会议上议定:由于三标本身土石方数量也短缺,特将设计图中需自三标调至二标的8.7万m3的土石方,变更为借方;二标的填缺问题自K80取土场及新增加的AK0 480~AK0 830处取土场进行解决。目前,K80取土场仍存在通行不畅的问题,AK0 480~AK0 830处取土场征地问题尚未解决,恳请业主加快两取土场各自存在问题的处理速度,以利于我标填方施工进度的快速进展,确保业主提出的总体工期目标。另外,请尽快下发9月12日土石方调配会议纪要。

上一篇:主体验收汇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电力工作汇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