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雷锋诗歌范文

时间:2023-02-25 23:05:03

歌颂雷锋诗歌

歌颂雷锋诗歌范文第1篇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走近雷锋

1.设疑、煽情: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他的家在“中国”,他做好事从来不留姓名,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他就是“雷锋”,一个深深印在我们脑海里的名字!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吧!

2.交流、揭题:雷锋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请大家说说雷锋生前做过的好事,说过的话,写过的日记。(交流)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家魏钢焰一起走近雷锋。(揭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头是课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呼唤雷锋的名字,渲染气氛煽情,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也许因年代的久远而感到陌生,引导他们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汇报,加深了解,激起对雷锋的敬佩之情,为课文的学习作好情感铺垫。

二、品读感悟,赞颂雷锋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扣词质疑,直入中心。⑴诗歌中哪个词最能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唱”――赞美、歌颂)⑵学到这里,你产生了什么疑问?(预设:为什么要赞颂雷锋?怎样赞颂)

3.自读感悟,解决疑问。请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在体会最深的地方写下批注,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生自学,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

4.全班交流,理解内涵。

⑴为什么赞颂雷锋?(1~3小节)

①点拨:抓住“诗文、如此、小小、渗透”等关键字词引导点拨,让学生明白作者感叹平凡而又年轻的雷锋是值得歌颂的。②指导朗读。

⑵怎样赞颂雷锋?(4~6小节)

①作者把雷锋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A.点拨:抓住诗歌中“一滴水、刚展翅的鸟、才点亮的灯、刚敲响的鼓”等事物相机引导学生理解。B.展开:你从“刚”“才”这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C.小结:把雷锋比作刚展翅的鸟、才点亮的灯、刚敲响的鼓,是因为雷锋的年轻,他才22岁,但他并未因年轻而浅薄,思想和行动上都展示出惊人的力量和内涵。我们一起来深情地赞一赞他吧!(师生合作读第4小节)②课文还把雷锋比作什么?A.你又从这些事物中体会到什么?B.小结:这些事物表明雷锋的价值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平凡的劳动中,看起来那么微小,却又那么生动。C.赛读第6小节。互评后齐读。D.诗歌中连续四个“不为自己”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生评价,谈体会,指名读)③学到这里,你读懂了雷锋精神究竟是什么吗?

⑶多媒体出示:青春!永生!壮丽!(生齐读)

①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连用三个感叹号?②你还读懂了什么?(抓住“列兵雷锋、无穷世纪”等词语体会雷锋精神代代相传)③谁来读读这一小节?(指名读、评价、齐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从质疑入手,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产生疑问,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自主学习、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再通过对词语、标点的体会,充分让学生品读,拨动心弦,激感,感受语文味,读出语文的诗意美,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

三、拓展延伸,怀念雷锋

1.联系生活,汇报交流。在神州大地上,一代又一代的“活雷锋”涌现出来,他们如同璀璨的群星交相辉映,放射光芒。那么,新时代的“活雷锋”,你知道有哪些呢?

2.展示图片,延伸内涵。这些以平凡而见伟大的英雄,延续着雷锋的精神,用他们朴实无华的人生谱写出壮丽的篇章。此时此刻,你对“一滴水”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3.配乐朗读,再颂雷锋。用我们的朗读再次表达对雷锋叔叔的敬意与怀念吧!

歌颂雷锋诗歌范文第2篇

3月5日雷锋节当天,我们学习了一篇美雷锋的诗歌《你,浪花的一滴水》。这一首歌颂雷锋精神的现代诗,诗人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之情。我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了雷锋平凡而伟大,让我震憾。

诗歌的那话:“他啊,是一滴水,却能够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一滴水”意味着雷锋平凡微小而年轻,但就是这一滴鲜活的水,却能“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渗透亿万的心”。雷锋是一个平凡的运输兵,他不用上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但他却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那次他帮一个外地来的老奶奶找儿子,把自己攒起来的200元分别损给党委办公室,剩余的就捐给遇洪水的辽阳人民,雷锋到沈阳火车站,看见一个背着小孩的妇女,原来她从山东去吉林,车票与钱都没了,雷锋立刻用自己的津贴来买了一张车票给妇女。看!这些事都非常平凡,却打动了无数的心。就如同诗歌中写道:“他啊,是刚展翅的鸟,却能够一心向着党飞!他啊,是才点亮的灯,只不过每一分光都没浪费……”

雷锋精神,人人扬。其实,生活上也有许多活雷锋。据新闻报道,在11年10月13日。两岁的小悦悦在佛山五金厂相继被两车碾过。7分钟内,18名路人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荒的陈贤妹上前小心翼翼地抱起小悦悦并找到家长。一个靠拾荒为生的陈奶奶可想而知身份是多么低微。然而她却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处于平凡地位精神却是如些伟大。其实那18位路人不是冷漠而是前段时间新闻那“好人没好报”的心态逐渐渗透了他们的心,但陈奶奶那无私奉献的心已温暖了那十几位路人的冰冷的心。她是我们全人类的好榜样。

除了陈奶奶,社会上还有很多活雷锋。例公交车司机发现的位乘客晕倒,不顾其它乘客的怪责,在最短时间内把那位乘客送到医院;的士司机在戴乘客时发现乘客落下了一些东西,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送到警察局并找到失主。平凡人,做平凡事,影响的不净是心灵,延续的就是雷锋精神。

其实校园里也有活雷锋。例如那位同学看见地上有一块纸屑,他马上拾起来;还有默默无闻地为教室擦一次黑板,收拾一下乱的图书角。虽然这些事都非常平凡和微小,但足以看出同学们在发扬着雷锋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更要学习雷锋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会更美好。

虽然雷锋已经离我们远去,但精神永远存在。

歌颂雷锋诗歌范文第3篇

音乐室联合举行了学“雷锋”精神主题队会。

这次主题队会的内容丰富,有的同学介绍雷锋生平、讲雷锋故事,有的同学读雷锋格言、朗诵赞美雷锋的诗歌、表演学雷锋做好事的小品,还有的同学喝歌颂雷锋的歌。

最有趣的是表演小品,看完小品还有“有奖问答”,奖品是两包糖果。我们看完小品后,都争先恐后地举了手,有些同学怕姐姐听不到,就大声喊“我!我!我!”。有些同学想:我这么认真,为什么不叫我呢?我坐在地板上静静地等着,没想到一声不吭的我被姐姐叫了起来,于是我叫姐姐附耳过来,说出答案。然后姐姐悄悄地递给我两包糖果。我马上坐了下来,然后又一本正经地坐端正。有同学问我:“你拿了糖,不兴奋吗?”,“不兴奋!”我说。过了小品环节后,我就心里暗暗偷笑:“哦,终于拿到了,我梦寐以求的糖果终于拿到啦!YES!”。“叮叮…”,不知不觉下课了,我们和姐姐们说了再见就回家啦

这次主题队会,不但增长了我们的知识,而且我们还可以了解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我们也要做新时代的小雷锋!

歌颂雷锋诗歌范文第4篇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六年中北海朗诵乐缘朗诵艺术团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从2007年起和新风诗社、快板乐缘举行了联合演出,到2012年在东城图书馆的合诵;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到首都师范大学;从城区文化馆、图书馆,到街道社区;从地坛艺术节,到法源寺丁香诗会;从慰问老年公寓,到农家院的联欢;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到中央电视台都留下了北海公园五龙亭朗诵乐缘朗诵艺术团诗友们的朗诵声。所到之处,充满了欢歌笑语,也留下了诗情画意。几年来,朗诵乐缘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四面八方的诗友们,在这里他们相互学习、切磋朗诵技艺。听着他们一个个激情的朗诵,记者很想把这些执着的朗诵爱好者、一个个看似普通的平头百姓介绍给我的读者。

王富英:朗诵乐缘的主心骨

今年64岁的王富英是北海朗诵乐缘艺术团的团长。自朗诵乐缘成立以后,他就尽心尽力地为诗友们悉心维护着这个平台,只要是有愿意参加朗诵乐缘的诗友他都主动介绍情况,为新诗友辅导朗诵技巧,并为大家创造各种参加活动的机会。王团长告诉记者:我们这个“朗诵乐缘”建于2007年初,当时我们几位喜欢朗诵的诗歌爱好者,在北海公园五龙亭扎下根后,打起了“朗诵乐缘”的旗帜,我们为什么用“缘”字不用“园”呢?就是取其以朗诵结缘的意思。诗友们在这里秉承的是“健康快乐”的宗旨,大家在一起就是为了自己的晚年增点儿色彩,为自己争取一点儿延缓衰老的时间。

王富英向记者介绍,几年来他们还多次参加了中央电台夏青杯、河北台及宣南杯、殷之光杯等活动,还获得过第四届殷之光杯诗歌朗诵大赛的组织奖。组织活动更是常事儿,去年端午节,他们举行了端午节诗歌朗诵会,诗友们和观众们互动,忆屈原,颂诗魂,朗朗的诗歌声经久萦绕在京城上空。今年清明前夕他们又和兄弟朗诵团在东城文化馆、景山社区组织了四场诗歌朗诵会,用《走向纪念碑》、《不朽》、《雕塑》、《海棠花祭》等经典诗文,缅怀先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激情的朗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和赞扬声。

众诗友:与诗为友各得其乐

73岁的朱鸿卯老先生是乐缘的元老,他的声音酷似著名播音员夏青,非常好听。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届“夏青杯”朗诵大赛中荣获了全国“特别奖”,还被《夕阳红》节目邀请为嘉宾。73岁的马如凤,在这里朗诵6年多了,她最喜欢郭小川、贺敬之等的诗,经常将自己喜欢的诗文提供给乐缘让大家分享。

60岁的王志刚是朗诵乐缘的秘书长,团里的琐事他都满张罗,平时为安排大家的朗诵顺序也不厌其烦。63岁的赵淑英用自己的特长为社区写了一首《歌舞团的姐妹》,献给喜欢歌舞的姐妹们。闫新新虽然身有残疾但一点儿也不影响她对诗歌的喜爱,一首《春天的第一缕阳光》情真意切。60岁的王卫和,在朗诵乐缘一年多了,他不但喜欢朗诵,还能自己写诗,自己创作的歌颂雷锋的诗《学习你啊,雷锋大哥!》“走过来了,雷锋大哥,你和蔼的笑脸,向我们诉说:十五的月饼送给了他人,稍有闲暇服务于乘客;看病路上推起了小车,大风雨中护送了长者;你是我们的榜样啊,你是我们的楷模!”王和卫饱含深情的朗诵使这首本很平常的诗句有了意境,有了强劲的吸引力。听者被他真挚的情感所打动、所激励。

林语晴是刚刚加入朗诵乐缘的新手,这是她第二次参加活动,林语晴介绍,她刚刚退休一天到晚不知道干什么好,在家都憋出焦虑症了,整天抑郁寡欢的。家人劝她出去走走,她来到北海公园转了一圈,远远听到五龙亭的朗诵声,就有了想加入的愿望,买了本诗集回家就练了起来,上网找到《再别康桥》的朗诵范本,听得入了迷,这些日子整天就沉醉在诗的意境中了。今天一大早就赶到北海公园想趁着人少练练胆量,一试还真有感觉!年轻时就喜欢诗歌的林语晴这回可找到了寄托!

刚刚退休的李曼霞是第一次来听朗诵,打听清楚如何加入后马上就买了本诗集练上了。

还有60岁的杨淑清、55岁的王家安、71岁的高志宏、65岁的魏长玲、57岁的朱海英、54岁的南秀云、65岁的董邦俊、63岁的赵秀贞、60岁的李淑彦、58岁的刘兴、53岁的石巧珍、65岁的郭秀云、55岁的陈立华等等他们的朗诵都很有特点。曾经是朗诵乐缘的一些诗友,有的已成为一些朗诵团体的中坚力量,为弘扬朗诵艺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歌颂雷锋诗歌范文第5篇

1963年3月5日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于一九六三年二月作诗歌颂雷锋:

有众读毛选,雷锋特认真。

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

阶级观清楚,劳动念朴纯。

螺丝钉不锈,历史色常新。

只做平凡事,皆成巨丽珍。

他的日记中最为我喜欢的是这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确,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做不完的!我们应用有限的生命为人民多做些好事,有益于人民的事,这样生命才有价值和意义。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但是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是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雷锋叔叔勤俭节约,一双袜子已经很烂了,但他还舍不得扔掉。他却向政府、灾区捐了不知到存了多久的 200 元钱,那时后要知到他每月工资仅 6 元!有许多人都说雷锋叔叔怎么回这么笨舍不得花留给别人,我却不这么认为,雷锋叔叔有着高尚的品格,自己省下来把钱捐给别人,这是多么无畏的精神,我非常的佩服。希望我们能学习雷烽叔叔。

其实,我也觉得自己比不上雷烽叔叔,我觉得非常的惭愧,我以后一定

歌颂雷锋诗歌范文第6篇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雷锋生前是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班班长、五好战士,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他是唯一一个受到了三代国家多个领导人题词的战士

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 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邓小平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

同志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

并且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于一九六三年二月作诗歌颂雷锋:

有众读毛选 雷锋特认真

不惟明字句 而且得精神

阶级观清楚 劳动念朴纯

螺丝钉不锈 历史色常新

只做平凡事 皆成巨丽珍

由此可见,雷锋这个名字一直响亮的回荡着.可见四十多年时光的冲刷并没有冲掉我们对雷锋精神的向往.当时雷锋成了英模之后有些人不服气。卸车时,有人指着装满200斤高粱米的麻袋让他扛。雷锋心里很不好受,事后却心平气和:“我虽然扛不动200斤的麻袋,但我能干好能干的工作,并且比别人干得更出色。”

这样一来,雷锋精神不仅仅是乐于助人,还有一份宽容大度.但现在出现了一个奇异的”风俗”.一到三月就涌现出一大堆好人好事,而一过三月好人好事就几乎消失了.我呼吁: 学习雷锋不能是形式,不能三月一来就想到了他,过了三月就没有了。

现在,雷锋已跨出国门走向世界.雷锋这个名字不再属于中国而

是全世界人的了.雷锋精神也不仅在中国出现,它将会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扮演.

歌颂雷锋诗歌范文第7篇

在编入我们课本中的新体诗都是佳作,无论在思想或艺术上都是高品位的,它的思维和语言上的创造性,往往体现出简单中蕴含复杂,拙朴中暗藏机巧,浅显中隐匿深邃,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艺术效果。那我们该如何在新体诗教学中,以读来实现教学目标呢?下面我以《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为例说说在诗歌教学中的一些浅见。

《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是一首歌颂雷锋精神的现代诗,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之情。诗句反复咏叹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全诗诗句美、节奏美、意蕴美,读起来更有一种乐感美。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读,让学生在读中走进文本,自行感知美、领悟美,提升美,融化美。

一、初读诗歌,感知美

1.老师范读。在让学生了解作者,提示课文题目后,我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使他们感到学习诗歌是一种美的享受。因为正确的范读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扫清字词的障碍,还给学生一种听觉上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学生齐读。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忽略了齐读的效果。课堂中书声琅琅就是在这体现的,在为琅琅的书声中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齐读中了解诗歌有整体结构,全诗共七小节,由设疑、抒怀、咏叹构成。

3.学生自由朗读。因为音乐总能将人引入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深深的感动。所以我在此环节上配以基调上、意境上适合诗歌情节发展的音乐。让学生在乐声中自由读,感知诗歌每部分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句子美、意蕴美。

二、细读诗歌,领悟美

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分析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雷锋忠于党、忠于人民、公而忘私、不图名利、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在学生反复朗读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以下三个问题:1、为什么六亿人民的心里,都念着这个士兵的名字?(表达人民对雷锋深切怀念之情)2、作者为什么把雷锋比喻成“一滴水”、“刚展翅的鸟”、“才点亮的灯”、“刚敲响的鼓”?文中副词的作用是什么?(用水、灯、鼓说明雷锋的平凡;文中的副词说明雷锋还年轻,他的生活才刚开始,表达出作者对雷锋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3、理解第五、六小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前小节说明雷锋是一个忠于党、忠于人民、公而忘私、不图名利、舍己为人的人;后一小节说明雷锋虽然平凡,但他却是党的队伍里最杰出的一员,具有最优秀的品质。)

通过分析重点词句,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将文章从静态的文字符号中解放出来而还原为鲜活生命。这时老师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做学生表达独特感受的谛听者和欣赏者。

这样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发地感悟雷锋的美好心灵---忠于党、忠于人民、公而忘私、不图名利、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三、美读诗歌,提升美

让学生扫清理解上的障碍后,就着重指导学生把诗歌美美地读,提升体会到的情感。从读的节奏和韵律上加以指导。因为节奏与情感互为表里:喜悦之情表现为明快轻松之节奏,昂扬之情表现为急促有力之节奏,悲凉之情表现为低沉缓慢之节奏。

节奏和韵律可以看出学生对诗歌感情的把握。那么就要着重引导学生读好抒怀和咏叹这两抒怀。

抒怀部分每一小节都以“呵”来开启感情的闸门,亲切而生动;“一滴”、“刚”、“才”等修饰限制的词语要加重音,体现雷锋思想和行动上所展现出的空前惊人的力量和内涵。其中第五小节第一次出现称谓,掷地有声,既而转换为第二人称,语气更加亲切,感情更加真挚。第六小节再次抒怀,加重雷锋这一个名字在我们心中的分量,声音高昂,有力。

咏叹部分,用了三个感叹句来升华中心,让学生在读起来掷地有声、铿锵坚定、自信蓬勃。这样感情油然而生,激起共鸣,仿佛雷锋就在我们面前谱写了壮丽的诗篇,体现了不朽的精神,树立了高大英雄形象。

这时,老师播放音乐,让边听学生边美美地读,掌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四、诵读诗歌,融化美

诵读,使学生陶醉在朗读的情趣中,漫游在深深的情感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理解的美融进心里。

在教学的最后,我充分运用语言的感染力,用文字来感染学生:同学们,雷锋!亿万人心中永恒的平凡英雄!他把所有的光和热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雷锋说过:“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这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呀!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颗金子般的心。他用朴实无华的人生谱写出壮丽的篇章,让我们不得不深刻地思考人生的意义。雷锋精神!已化作号角和战鼓,引人深思,催人奋进。让学生地创设的语言环境中,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品的“情”。

总之,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声情并茂,方肯罢休。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所以诗歌的教学应以读来悟情,以悟的情来促读,互为表里,感受情意美。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做到让学生真正有所知,有所悟,做到“授人以渔”。

歌颂雷锋诗歌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

传统语文课堂,只靠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来演绎;如今,多媒体走进课堂,不仅将教师从枯燥的讲解中解脱出来,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时根据需要利用多媒体把即将讲解的教学内容转换成生动形象的图片、声情并茂的视频、旋律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撼、情感上的铺垫、氛围上的渲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进入新课的学习。例如,我在讲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我制作了Flash课件导入新课,它融画面、文字、音乐于一体,既给学生展示了雷锋的音容笑貌,又讲述了雷锋的光荣事迹,还让学生陶醉在歌颂雷锋的歌声中,很快地调动了学生阅读文本的积极性,更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雷锋意义重大,尽管雷锋叔叔已经去世了,但像雷锋叔叔一样的好人和助人为乐的精神是值得他们学习和弘扬的。所以说,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将已经离我们学生很远的东西汇聚起来,拉近他们和那个时代那个人的距离,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寓乐于教,丰富多彩

一节课仅仅停留在教师、学生、文本之上,显然是没有什么新鲜感可言的。但是如果借助多媒体,做教学内容上的补充、拓展、延伸,课堂气氛就可想而知了。学生可以在一节课上接触大量的信息,见多识广,长期积淀,自然成就高效课堂,造就真正人才。例如,我在讲授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发现这首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所以,在讲授这首诗时,我就抓住了此特点,让学生将所涉及的景物:黄鹤楼、杨柳、孤帆、碧空、长江等皆画出来,学生可以借助想象,自由发挥,然后加以比较和鉴赏。这样不仅使枯燥的诗歌鉴赏课变得有趣、快乐起来,更使学生自主地掌握了诗歌鉴赏的要领,即抓画面,会想象,一举两得。

三、梳理整合,自主探究

多媒体可以把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地讲授给学生,可以创建思维导图的模板,把知识系统化地呈现给学生,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以等到学生养成习惯后,就可以自己动手搜索相关的知识,勾画知识的思维导图,养成预习、总结、复习的习惯。比如,在讲授《幸福是什么》时,我运用多媒体构建了知识树,树干是幸福,树叶则让学生去填写他们眼中的幸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把这棵幸福树的枝叶完善得十分茂密,也体会到了幸福的内涵。

歌颂雷锋诗歌范文第9篇

3月,乍暖还寒,京沪高铁列车迎来了学习雷锋月。3月5日,在北京南站的各个站台上,身披红色绶带,胸挂雷锋徽章的年轻乘务员引起了旅客们的注意,她们是北京客运段京沪高铁一队的学雷锋志愿者。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倡导志愿服务理念,高铁一队在各个班组中开展了“岗位学雷锋,铁树新风”志愿服务月活动。

在站台上,有的志愿者积极引领旅客找车厢、座位,扶老携幼协助旅客放置行李;有的在车厢内为重点旅客送水,热情服务,介绍旅行常识和京沪高铁概况。在G33次列车上,餐车悬挂了“学雷锋 见行动 扬新风”条幅,志愿者与旅客开展了学雷锋互动活动,向车内旅客发放了雷锋精神宣传卡片,并通过广播向旅客宣传雷锋精神,号召大家向雷锋同志学习。不少旅客来到餐车参与活动,老人、青年、孩子聚集一堂,热闹非凡。乘务员向旅客讲述了发生在雷锋身上的小故事,并朗诵了歌颂雷锋的诗歌,还提出一些和雷锋相关的小问题请旅客回答,答对者奖励雷锋胸章一枚。餐车里,乘车的学者、教授等给志愿者讲述了他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车厢响起阵阵掌声和欢笑。

北京客运段京沪高铁一队高十二组打出“增强创先争优意识,争创一流业绩”口号。班组成员在满足不同旅客需求的同时,不断探索服务方法,创新服务特色。为了展现高铁乘务员的风采,班组所有职工时刻注意塑造良好的个人及集体形象,按标准整齐干净着装,淡妆上岗,服务过程中保持微笑服务,礼貌待客。近日,D337次列车乘务员安爽在北京南站看到站台上一位老人推着轮椅上的另一位老人,主动迎上前帮助老人把轮椅推上车,并帮助老人将坐席调至列车后部离卫生间较近的地方。列车开车后,安爽将重点旅客信息告知列车长李媛,李媛专程来到两位老人所在的4号车厢,为老人送上了热水并对老人进行详细的询问,通过电话与老人的家人进行了联系,让其家人放心。火车到站后,老人紧紧握住列车长的手表示感谢:“姑娘,谢谢你们对我们老两口的照顾!太感谢了!”高铁一队还号召全体工作人员把3·5学雷锋日变成365天学雷锋,把学习和纪念雷锋精神常态化,不断提升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

(北京客运段京沪高铁一队:张威)

歌颂雷锋诗歌范文第10篇

找准契合点 弘扬主流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文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文化多元化也造成了大量低俗文化和不良文化的散播。因此,不让积极、健康的主流文化边缘化,弘扬主流文化刻不容缓。

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所倡导的、发挥主要影响的文化。而诗歌是伟大时代变革中卓越思想的产物,它表达了一个时代最具壮美的精神走向。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歌大国,有五千年诗歌文化发展的历史。翻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每逢盛世,都是诗歌飞扬的时期。当前,正逢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全国人民满怀激情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历史时刻,以红色诗歌文化为主题开展咏诵活动,不仅有助于弘扬主流文化,更是提高人们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因此,辽宁广播电视台精心打造的电视文艺栏目《我爱红诗》以担当主流价值和主流文化为己任,本着用经典带动流行,用主流引领多元的指导思想,唱响红色经典,弘扬先进文化。节目定位坚持主题的鲜明性、风格的多样性、参与的广泛性、点评的专业性,力求按照时代要求把握文艺导向,依据民众需求把握文艺风尚。节目内容以健康、向上的“红色”基调激动人心,以真、善、美的“红色”魅力感动人心,以融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红色”品质深入人心。

融入艺术性 演绎诗歌魅力

诗歌素来被认为是阳春白雪,高雅的象征。如何让高雅文化走下殿堂,使观众既看得见,又摸得着,营造雅俗共赏的氛围,这就需要对节目进行大众化改良。为此,《我爱红诗》特别策划在节目中融入多种艺术元素,以诗歌文化作为精神内核,以综艺娱乐作为表现方式,力求把优秀的诗歌文化与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和形式来宣传时代精神。

《我爱红诗》的核心概念是“红诗”。“红诗”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优秀诗作。主要包括被广大人民群众广为传颂的中华民族经典诗篇;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的革命诗篇;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歌颂党、歌颂祖国,反映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赞美人民、赞美劳动,讴歌美好生活的优秀诗歌作品。在节目创作过程中,在“红色”主题下,我们将“红诗”的外延扩大:不仅有诗词篇章,还包括具有诗化语言的散文佳作,以及旋律优美的歌曲经典、戏曲片段;不仅有为人们所熟知的经典,也有来自民间的原创。

《我爱红诗》节目形式以“红诗”诵读为切入点,同时注重运用歌舞等其它艺术门类,以生动的电视语言,深入阐释“红诗”背后的文化精神,传递积极健康的时代风尚。每首诗篇的朗诵,都无一例外地进行了艺术处理,或配以精心编排的音乐和舞蹈,或运用反复、独诵与齐诵结合、吟唱等手段,立体呈现了一唱三叹、余韵不绝、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此外,在每首诗篇的末尾,还设计了能进一步诠释和升华主题的文艺节目。像这样,以朗诵为主要表现形式,同时辅以舞蹈、器乐、演唱等多种艺术元素的创新包装,诗词的魅力就能真正得到艺术化的展现。

联动多元化 打造红色品牌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媒体数量不断增加,传媒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渠道过剩”的时期。受众接收信息的媒体终端日益丰富,必然造成受众注意力的分散,在这样的情况下,单个媒体往往容易淹没在传媒市场的大海中。因此,《我爱红诗》栏目积极寻求与社会资源、与其他媒体、与自身内部的多向合作,互利共赢,为构建红色品牌形象开拓新的成功路径。

与社会资源联动。辽宁具有浓厚的诗歌创作土壤和浓郁的诗歌朗诵氛围,各种规模的诗词、诗歌社团遍布城乡。正是有着这样良好的群众基础,自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发起“红诗辽宁”群众性诗歌咏诵活动以来,《我爱红诗》栏目组积极组织和引领各地市群众竞相开展诗歌创作、咏诵活动,使诗歌走进乡村、走进校园、走进机关、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红色诗歌浪潮。

《我爱红诗》栏目在常态运行一个阶段后,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行业及区域性的广场诵诗活动,如在朝阳、鞍山、锦州、阜新等各市开展的大型广场诗会活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与其他媒体联动。《我爱红诗》在做好节目的同时,特别重视节目品牌的宣传推广。栏目已与东北新闻网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利用不同媒体优势共同发展,加大节目对外宣传力度。东北新闻网多次在首页“第一现场”中报道《我爱红诗》节目的亮点。同时,栏目也积极与省内各市各家媒体合作,使各市参加节目的人员在当地报纸、广播及电视的宣传报道频现。以《我爱红诗》其中一期节目《献给当代雷锋郭明义的颂歌》为例,节目从策划、制作到播出,整个过程与多家媒体进行了联动宣传。东北新闻网除了对这期节目进行文字报道之外,同时还进行了视频报道。《辽宁日报》和《沈阳日报》等兄弟媒体也对这期节目进行了文字和图片报道。多家媒体的组合报道产生的联动效应,极大地拓展了这期节目的深度和广度。

此外,《我爱红诗》还在新浪、搜狐网上开通了博客,吸引大量网友驻足。同时,栏目还与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合作,隆重推出了优秀原创诗集。《我爱红诗》与网络、报纸、书刊等媒体的强强合作,大大提高了该栏目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促进了品牌形象的提升。

与自身内部联动。电视文艺栏目《我爱红诗》自开播以来,与本台文艺广播959《红诗会》节目形成姊妹篇,资源共享,以视、听两种方式合作传播,拓展空间。同时,《我爱红诗》还在台内网站设置专题网页宣传,节目视频及资料在网上充分体现。

除此之外,《我爱红诗》栏目积极促进与台内其他栏目的互动宣传。如本台的《第一时间》、《辽宁新闻》、《说天下》、《大海热线》、《生活导报》、《午汇天下》等栏目都对《我爱红诗――献给当代雷锋郭明义的颂歌》这期特别节目进行了相关报道,多个栏目在报道郭明义事迹的同时,也提升了《我爱红诗》栏目的品牌影响力。其间栏目还与本台乡村广播、文艺广播联办节目,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实现了双赢。

我们相信,随着《我爱红诗》栏目的日渐成熟与发展,它将有力促进和谐辽宁的建设,成为一个展示红色文化的重要舞台、宣传时代精神的重要窗口,一个足以让辽宁人民骄傲和自豪的红色品牌。

上一篇:三好学生主要事迹范文 下一篇:读傅雷家书有感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