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然后回归

时间:2022-06-24 07:09:45

2011年的一个冬日,凌晨两点左右,南昌市筷子巷一栋两层的老房子突然起火。因为火势较大,很快,紧挨着的几栋老房子也烧了起来。半夜睡醒的十二岁女孩夏娟起来做作业,发现家里突然停了电,屋子外面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便打开门看个究竟。一开门,她发现不妙,邻居家浓烟滚滚,外面火光冲天。“快起来!快起来!”夏娟惊恐地在楼道里狂奔着,快速地拍打邻居家的门,听到屋子里有了回应,又去拍下一家……事后有人统计,夏娟一共拍了五家的门,唤醒了十五个人逃离火海。

第二天,逃过劫难的夏娟照常上课。家没了,但日子如常,甚至内心还有些许大难逃生的庆幸。

不平静的日子在后面。几天后,当地的几家媒体用了整版的篇幅报道了夏娟拍门救人的故事,夏娟被称为“最美南昌女孩”。后来,团省委领导上门授予她“省优秀少先队员”称号。据报道,小夏娟已进了“中国好人榜”三十人候选名单。

好人当颂,勇者当歌。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发现火情后,本能地想到去叫醒邻居,家里有这般懂事的孩子,学校有这般善良的学生,当然值得欣慰和自豪。可是,一定要说她有多勇敢、多美丽,一定要以英雄相称,甚至申报“中国好人”,是不是多少有些拔高的意味?对夏娟而言,看见房子起火了,拍门叫醒邻居是真正的举手之劳。这些天,在接受了从中央到地方各路媒体的采访之后,夏娟天真无邪地说:“其实我就是做了简单的事,你们别再采访我了。”

歌颂,还是尊重?俨然成了一个问题,在这场火灾之前,也是在南昌市,发生了一起连环车祸,一辆蓝色轿车冲上了人行道,把一名女子卷入车底。这一幕正好被聚集在一起等活干的农民工看见,十九个人立即冲上前去合力把轿车抬起,从车底下把女子救了出来。就在他们拍拍手准备离开的时候,有记者向农民工们走了过来。不久,他们就成了这座城市里“最可爱的人”,被媒体捧为“南昌的脊梁”和“新时代的南昌精神”。他们的事迹在《新闻联播》播出后,不但市长上门慰问他们,他们还成了当时正在召开的城运会开幕式的贵宾。这些穿着解放鞋的农民工面对挡都挡不住的荣誉,多少有些意外和吃惊。记者问他们为何会有这番英雄壮举,他们的回答很朴实:“没想别的,人压在车子底下,总不能见死不救吧。”在乡村,有车陷入泥坑里或侧翻在田地里,众人齐上阵推上一把,弄得一身泥水裹臭汗,不等车主说一个“谢”字转身又去干活的事情多了,怎么一到城里,就变成“英雄壮举”了呢?

原本是出于本能、举手之劳的事,现在却成了珍稀的典范,这是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缺什么恶补什么”或许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病。不是说夏娟和那十九位农民工不该得到这样的赞誉,只是凡事都要有个度。对一个事件,民众和社会的反应如果太过强烈,甚至不切实际,不说那是一种“捧杀”,至少也并不恰当。陈贤妹在救起被碾轧的女童小悦悦后,不断被请去参加各种年度人物颁奖礼。谁会想到,她经历了舞台中央的万众瞩目,却也忍受着现实生活里的冷言冷语。

其实,对于那些不断出现的温暖着我们心灵的善心和义举,我们不妨走到对面,看看当事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想,歌颂当然重要,但更不可忘的是保护他们心底的善意和淳朴,顺应他们内心的感觉,不惊扰他们的生活,却又能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好人有好报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善良可歌,义行该举,尤其是在人们大谈道德滑坡的今天。我只是希望有一天,我们的道德不再滑坡,生活中那些源自本能的善和美,我们捧或者不捧,它们都在那儿,不动声色地为这个世界散发出温暖的光。

【原载2012年第2期《读者・原创版》】

上一篇:教师相 第4期 下一篇:根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