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嫁接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12 15:42:23

柑橘嫁接技术

柑橘嫁接技术范文第1篇

1 嫁接前准备

1.1 材料和工具准备

包括嫁接刀、枝剪、嫁接薄膜。

1.2 接穗的准备

采集生长充实、芽眼饱满的夏秋梢或春梢。春季接穗在发芽前采集,秋季接穗最好现采现用,如从外地购进接穗,需采取保湿措施,保证成活率。

1.3 砧木的准备

选择生长健壮、主干直立、地径大于0.3厘米的砧木苗做砧,嫁接部位高度不低于8厘米。春季嫁接时在距地面8~10厘米处断砧,单芽切接;秋季嫁接时在砧木离地面35厘米左右高度剪除顶枝,将主干20厘米以下部分的刺和分枝全部剪除,单芽腹接。

2 嫁接时间

以春季嫁接为主,春季嫁接最佳时间3月下旬至4月中旬,秋季嫁接最佳时间8月上旬至9月上旬。同时应注意中、短期天气预报,避开风雨天气。

3 嫁接方法

柑橘苗常用的嫁接方法有单芽切接法和单芽腹接法2种。

3.1 切接单芽削取法

春季嫁接常采用单芽切接法。将接穗宽面紧贴食指,在芽下方1~1.5厘米处,以45°角削断枝条(称“下短削面”),然后翻转枝条,使宽面朝上,在芽眼处,用刀由浅入深往下削,一刀削成一平面(称“长削面”),最后在芽眼上方0.2厘米的地方斜切削断枝条(称“上短削面”)。将削下的单芽放入干净的湿毛巾中备用。削取时对接穗长削面要求平、直、光滑,刚好削到形成层,见木不带木,所有削面保持清洁。

3.2 腹接单芽削取法

秋季嫁接常采用单芽腹接。将接穗倒拿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间,使接穗紧贴左掌“鱼肚”外侧,所选接芽向上。右手持嫁接刀,微贴在左手掌心,从芽下1厘米处向内呈45°角斜削一刀(深入木质部即可),再从芽上方0.3~0.5厘米处下刀由浅入深往下削,至斜削口处轻轻上提并向右手方向“旋带”,使取芽于刀片上(防止落地),全芽长1.5厘米左右,芽心稍带木质部。将削好的单芽放入干净湿毛巾中备用。

3.3 砧木切口削取

切口离地面10厘米为适,切口的深度只切到形成层、不伤木质部,并削去砧木切口皮层的1/3~1/2。切接的切口长度略短于接芽,腹接的切口略长于接芽,保持切口的清洁。

3.4 插接芽及捆扎

将削好的接芽及时插入开好的切口中,将接芽的长削面与砧木的削面贴合紧、不留缝,两者的形成层对齐,然后用薄膜将接芽与砧木捆扎结实。春季嫁接7~10天后可检查成活率;秋季嫁接的在开春时检查成活率,发现接芽颜色变暗或变褐,及时进行补接。

4 接后管理

4.1 解膜剪砧

春季嫁接后,到6月中下旬随着气温不断升高,促使接芽快速愈合以至发芽,此时要分期分批将接芽上部的薄膜划开,让芽眼露出(基部的膜不动,以防大风),使芽能萌发。秋季腹接在确定接芽成活后,开春后3月上旬气温回升,结合墒情补水保湿,于芽上方1.0厘米处剪砧,然后解除薄膜。

4.2 除萌及肥水管理

接芽萌发后,要经常检查,及时抹除砧芽,保证接芽要有充足的养分。当接芽发出5~7叶时摘心,使其提前老熟,抽发新梢。幼苗生长发育以速效性氮肥为主,辅助增施磷、钾肥,喷施含有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每次发芽前一周施入肥料,促进根系的生长和下一次新梢的萌发。当遇到干旱时应及时灌水保湿,并结合中耕除草。多雨季节,做好排水防渍工作。

4.3 病虫害防治

危害本地苗木生长发育的主要病虫害是红蜘蛛、蚜虫、和炭疽病,在每次新梢抽发1厘米时,及时喷药防治病虫,保护嫩芽,一般选用20%哒螨灵1500倍液+3%宁南霉素300倍+10%吡虫啉2000倍液。

柑橘嫁接技术范文第2篇

1 柑橘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体系

柑橘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体系是无病毒苗木繁育的基础(图1)。第一级为技术核心,将国内外优良品种资源无病毒化,并构建无病毒良种保存库、母本园和一级采穗圃;第二级为二级采穗圃,是扩繁的重要环节;第三级为各地良种苗木繁育苗圃。这套体系功能齐全,分级设立,独立存在,保证了各个环节材料的安全,使繁育推广速度具有三级放大效应;其在病害检测效率、育苗质量、保障机制、推广模式等方面有革新性进步,是我国柑橘苗木繁育技术的典范;同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柑橘嫁接苗》、r业行业标准《柑橘无病毒苗木繁育规范》和《柑橘苗木脱毒技术规范》等标准和技术要求。

2 柑橘无病毒容器苗木繁育技术

2.1 基本组成构件

柑橘无病毒容器苗木繁育需要无病毒良种保存库、无病毒母本园(展示园)、砧木种子园、无病毒采穗圃、砧木苗繁殖圃和苗木繁育圃等几大功能区,简称为“一库两园三圃”。具体要求和功能介绍如下。

2.1.1 无病毒良种保存库 田间优良母树或引进材料须经病害检测,无病的植株栽植在网室中隔离保存,每品种2~4株,有病的植株则进行病毒脱除后再进入良种库。病害检测和脱毒对象包含柑橘黄龙病病原细菌(HLB)、裂皮病类病毒(CEV)、碎叶病毒(CTLV)、衰退病毒(CTV)引起的柚矮化病和甜橙茎陷点病的株系、温州蜜柑萎缩病(SDV)。

2.1.2 无病毒母本园(展示园) 用良种保存库的无病毒材料每个品种繁殖2~6株,根据不同品种,按株行距3米×4米或4米×5米定植在母本园内。调查、分析并记录每单株的园艺学性状,待显示固有的园艺学性状后,选做母本树,提供无病毒接穗,同时建立采穗圃。注意观察病害发生症状,并每隔3年应用指示植物或RT-PCR等方法检测感病情况。

2.1.3 砧木种子园 为保证砧木的纯度、数量和安全,需要建立砧木种子园。根据培育苗木的需要,确定砧木的品种和数量,分单系隔离种植,以免发生杂交变异。

2.1.4 无病毒采穗圃 采穗圃中采穗树的接穗和砧木均来自无病毒母本园和砧木种子园,不同品种分区密植栽培。接穗采集时间限于植株定植在采穗圃种植后的3年内。

2.1.5 砧木苗繁殖圃 一般采用可调控温度和湿度的温室,温室内设施、土壤和种子均要进行杀菌处理。

2.1.6 苗木繁殖圃 苗木繁殖圃是无病毒容器苗繁育的场所,应具备配料场(器械)、生产物资堆放场、苗木装卸场(工具)、施肥和灌溉系统等,并设立新苗繁殖区、老苗更新区等。

各功能区的常用工具须专用,枝剪、刀、锯子等在每品种操作之前用肥皂清洗并用1%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工作人员进出园圃注意消毒。严格执行其他人员进出登记、安全检疫制度。特别提醒,在黄龙病发生区,以上六大功能区,均需建立在40目纱(钢)网的网室内。

2.2 无病毒容器苗繁育技术

通常所说的柑橘苗即符合GB/T5040-2003《柑橘苗木产地检疫规程》和GB/T9659-2008《柑橘嫁接苗》标准的嫁接苗。柑橘无病毒容器苗木指在容器内培育,不仅达到上述两个国家标准要求,并且所用柑橘材料均来自“一库两园三圃”并按无病毒管理要求的培育的苗木。

2.2.1 砧木苗繁育 程序如下:收集种子-种子贮藏(或嫩种随播)-播种配方土准备-播种土壤消毒-种子消毒-播种-播种后土壤及幼苗管理。

配方土为河沙、谷壳、泥炭按体积比为1:1:2的比例混合均匀,土壤用恶霉灵等药剂消毒,种子用0.4%高锰酸钾消毒,消毒后马上播种,以每颗种子占9~16平方厘米为宜。播种后至苗木移栽前,温度不超过35℃,土壤含水量不超过70%,每隔7~10天补充0.2%~0.5%水肥,注意预防立枯病等苗期病害。常见的砧木苗培育方式如下(图2~图3)。

2.2.2 嫁接苗繁育 将砧木繁殖圃里的砧木苗移栽到育苗容器内培育,待砧木离地面15~20厘米(嫁接部位)处粗度达到0.4~0.5厘米时(图4),采集无病毒采穗圃里的健壮接穗进行嫁接。一般温度较低时采用切接,温度较高时尽量用小芽腹接。嫁接后及时解膜补接,春季腹接的苗木,夏秋季可弯砧促萌发;秋冬季腹接的苗木于第二年春季剪砧促发。

接芽萌发后至第一次梢自剪前,喷预防炭疽病的杀菌剂3次,每次间隔10天左右。同时注意预防蜗牛、红蜘蛛、柑橘粉虱等害虫的发生。抹除多余嫩芽和砧木上的萌蘖。第一次梢老熟后及时抹除第二次梢的萌芽,只保留1~3个,保证主干40厘米以内没有分枝。

无病毒容器苗具有生长健壮(图5)、须根发达(图6)、嫁接部位高(不宜感染病虫害)、可多个季节栽植且无缓苗期等优点。从源头控制了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苗木健壮,进入果园容易早结丰产。

3 柑橘苗木安全管理规范

柑橘嫁接技术范文第3篇

摘要:

为探索柑橘黄化脉明病毒引起的柑橘新病害—柑橘黄脉病的早期快速检测技术,针对CYVCV核酸结合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建立了CYVCV巢式RT-PCR检测方法,并对采自不同柑橘品种的54个CYVCV疑似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CYVCV巢式RT-PCR检测中,以55℃和60℃分别作为第1轮和第2轮扩增的退火温度时检测效果最佳;该方法检测样品中病毒总核酸的最低浓度为2.40μg/L,灵敏度较RT-PCR提高100倍。在CYVCV疑似样品检测中,巢式RT-PCR和RT-PCR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9.26%和57.41%,前者更适用于检测不同来源的CYVCV。当尤力克柠檬、锦橙北碚-447、天草和台湾椪柑嫁接接种CYVCV后,巢式RT-PCR比RT-PCR提前10~30d检测出病毒。表明所建立的CYVCV巢式RT-PCR检测方法适用于田间病树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

柑橘黄化脉明病毒;巢式RT-PCR;检测

柑橘黄脉病是由柑橘黄化脉明病毒引起的一种新的柑橘病害。该病最早发现于巴基斯坦,随后在印度、土耳其、中国等国家相继被报道。该病能够危害大多数柑橘种类,其中柠檬和酸橙对此病最为敏感,甜橙较为耐病,宽皮柑橘、葡萄柚、香橼和墨西哥莱檬等最为耐病。植株感染此病后叶脉黄化、透明,叶片脱落,产量降低,甚至绝收(Cataraetal.,1993;nelgeetal.,2010)。目前该病已对我国柑橘产业,尤其是柠檬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且发生范围逐渐扩大(周常勇等,2013;陈洪明等,2015)。CYVCV为柑橘病毒属Mandarivirus成员,病毒粒子呈弯曲线状,大小约为670~700nm×13~14nm。CYVCV基因组含有7529个核苷酸,可能包含有6个开放阅读框。CYVCV除可以通过嫁接传播外,还能通过豆蚜A-phiscraccivoraKoch和绣线菊蚜A.spiraecolaPatch在柠檬和菜豆间进行传播(nelgeetal.,2011),因此,豇豆、菜豆、辣椒、藜麦等也是柑橘黄脉病的草本寄主。但目前尚不清楚CYVCV是通过何种媒介昆虫在柑橘间进行传播,通过防治媒介昆虫来防控柑橘黄脉病尚不可行。柑橘黄脉病是我国新生病害,目前尚缺乏有效防治该病的药剂,因此种植无病毒苗木和加强病毒检测成为防治该病的重要途径,建立快速、灵敏的病毒检测技术是当前柑橘黄脉病防治的首要任务。CYVCV的检测鉴定通常以柠檬和酸橙作为指示植物,但检测周期长,需2~3个月,且需要进行隔离处理。Cataraetal.(1993)曾通过电镜技术检测CYVCV,但操作较为繁琐,且仅适用于部分柑橘品种的检测。近年来,Alshamietal.(2003)和Chenetal.(2014)相继建立的血清学和RT-PCR检测方法,缩短了CYVCV的检测时间。但对大量CYVCV疑似样品进行检测时,这些方法在灵敏度和检测范围上存在不足。因此,本研究通过建立CYVCV的巢式RT-PCR检测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检测范围和准确性,以满足当前柑橘生产中CYVCV快速检测的需要。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供试毒源及植物样品:感染了CYVCV、柑橘衰退病毒、柑橘碎叶病毒、柑橘裂皮病类病毒、温州蜜柑萎缩病毒、柑橘鳞皮病病毒、柑橘黄龙病的病株,2年生无病毒尤力克柠檬Citrusli-mon、锦橙C.sinensis北碚-447、天草C.reticulata×C.sinensis和台湾椪柑C.poonensis实生苗,以及柑橘溃疡病的总核酸提取物均由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脱毒中心提供。所有植物分别置于不同的20~25℃隔离温室中生长备用。供试54份疑似样品采自四川、重庆、云南、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的甜橙、柚、宽皮柑橘、杂柑、柠檬、葡萄柚和枳类等柑橘上。

引物:根据GenBank中CYVCV土耳其分离株Y1(JX040635.1)的基因组序列,针对其3'端保守的核酸结合蛋白基因运用Oligo6.0生物学软件设计2对引物。其中外巢引物中上游引物为CYVCV-1f:5'-ATCATGAGTTCCATACCACTCGAG-3',下游引物为CYVCV-1r:5'-AAATATTCAGGCTTTCAGTTT-3',预期扩增片段长度为704bp。内巢引物中上游引物为CYVCV-2f:5'-AAACCTAATCGGTCCTGTG-3',下游引物为CYVCV-2r:5'-GAGACACCCTACTTCAGCG-3',预期扩增片段长度为469bp。Chenetal.(2014)建立的RT-PCR所用上游引物为VF-1:5'-TACCGCAGC-TATCCATTTCC-3';下游引物为VR-1:5'-GCAGAAATC-CCGAACCACTA-3'。所有引物均由英潍捷基(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合成。培养基及试剂:LB(Luria-Bertani)液体培养基:1%氯化钠、0.5%酵母提取液、1%蛋白胨。Prim-Script1StepEnzymeMix、ExTaqDNA聚合酶、胶纯化试剂盒、pMD19-T载体、感受态细胞JM-109和质粒纯化提取试剂盒等均购于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限制性内切酶XmaI和HindIII购于美国NEB公司;SephadexG-50-80购于美国GEHealth-care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仪器:VarioskanFlash核酸读数系统,美国ThermoScientific公司;TGRADIENT型PCR仪,美国WhatMan公司。

1.2方法

1.2.1CYVCV病毒总核酸的提取选取5~10mgCYVCV病株的叶片,液氮中研磨后加入60μLTES缓冲液和60μL饱和酚∶氯仿∶异戊醇(25∶24∶1)。混匀后70℃水浴5~10min。将上清液用由SephadexG-50-80构成的微柱过滤后在-20℃保存备用(周常勇等,2001)。1.2.2退火温度的优化第1轮RT-PCR扩增:将1μLCYVCV病株的总核酸与1μL无菌水混合,95℃解链3min,冰浴后依次加入5μmol/L外巢引物CYVCV-1f/CYVCV-1r各0.5μL、2×1StepBuffer5μL、PrimScript1StepEnzymeMix0.4μL,无菌水补足至10μL。反应条件为:50℃30min,94℃2min;94℃30s,退火(温度设置49、51、53、55、57、59℃)30s,72℃45s,循环15次;72℃延伸5min。第2轮PCR扩增:取1μL第1轮扩增产物,依次加入5μmol/L内巢引物CYVCV-2f/CYVCV-2r各1μL、10×PCR缓冲液2.5μL、5U/μLExTaqDNA聚合酶0.2μL,无菌水补足至25μL。反应条件为:94℃2min;94℃30s,退火(温度设置56、58、60、62、64、66℃)30s,72℃45s,循环30次;72℃5min。

1.2.3巢式RT-PCR扩增产物的检测及鉴定将巢式RT-PCR扩增产物的目的片段切胶纯化回收后与pMD19-T载体于4℃连接过夜,并转化感受态菌株JM-109。挑取单个的转化菌落,加LB液体培养基培养24h后用质粒纯化提取试剂盒提取质粒DNA。质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XmaI和HindIII双酶切鉴定后,将阳性克隆送英潍捷基(上海)贸易有限公司进行测序鉴定。测序结果与CYVCV土耳其分离株Y1(JX040635.1)的相应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

1.2.4巢式RT-PCR特异性及灵敏度检测按照1.2.1的方法分别提取感染了CTV、CTLV、SDV、CEVd、CPV、CYVCV和HLB的病株的总核酸,并将其与本课题组保存的溃疡病总核酸用已建立的巢式RT-PCR方法进行检测。按照1.2.1方法提取黄脉病病株样品的总核酸,使用核酸读数系统测定其A260/A280比值和总核酸浓度。用无菌水按10倍梯度将获得的总核酸稀释至107倍,并以此为模板,分别按照上述的巢式RT-PCR,以及Chenetal.(2014)建立的RT-PCR方法进行检测。

1.2.5巢式RT-PCR和RT-PCR检测效果比较采用RT-PCR和巢式RT-PCR法分别检测采自甜橙、柚、宽皮柑橘、杂柑、柠檬、葡萄柚和枳类等柑橘上的54个CYVCV疑似样品。为保证检测的可靠性,每种方法均以CYVCV病株和健康植株作为正负对照。将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品嫁接接种于2年生无病毒尤力克柠檬实生苗,置于25~28℃隔离温室中保存。接种2~3个月后观察新梢症状。选取CYVCV分离株AY1分别嫁接接种于2年生无病毒的尤力克柠檬、锦橙北碚-447、天草和台湾椪柑。每个品种嫁接10株,每株嫁接2块皮和1个芽。嫁接后置于25~28℃隔离温室保存。嫁接后每10d提取1次总核酸,总共提取8次。每次按照周常勇等(2001)的方法从4个方向提取叶片中的总核酸,并将同一植株4个方向提取的总核酸混合后分别进行巢式RT-PCR和RT-PCR检测。

2结果与分析

2.1退火温度的优化及扩增产物的鉴定第1轮RT-PCR扩增中,退火温度为49、51、53、55、57℃时均能扩增出704bp的目标片段,但57℃时目标片段较弱,因此选用55℃作为最佳退火温度。第2轮扩增中,退火温度为56、58、60、62、64、66℃时均能扩增出469bp的目标片段,除62、64、66℃时扩增的条带亮度较弱外,其余条带亮度基本一致,且在58℃和60℃时没有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因此选用60℃作为第2轮最佳退火温度。获得的质粒DNA经双酶切鉴定后,与预期大小相符。阳性菌液的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分析表明,插入片段与CYVCV毒株Y1(JX040635.1)序列相似性为100%。表明该扩增产物为CYVCV。

2.2巢式RT-PCR特异性检测建立的巢式RT-PCR方法能从来自柑橘黄脉病样品的总核酸中扩增出469bp的特征条带。该方法在检测来自柑橘衰退病、柑橘碎叶病、温州蜜柑萎缩病、裂皮病、鳞皮病和黄龙病病株的总核酸,以及保存的溃疡病菌总核酸时均不能产生特征条带(图1)。

2.3巢式RT-PCR灵敏度检测提取样品总核酸的A260/A280平均值为1.93,其浓度为239.71mg/μL。检测结果显示,巢式RT-PCR能够检测到105倍稀释的模板,浓度约为2.40μg/L。RT-PCR能够检测到103倍稀释的模板,浓度约为240μg/μL,表明巢式RT-PCR检测灵敏度较RT-PCR提高了100倍(图2)。

2.4巢式RT-PCR和RT-PCR检测效果比较RT-PCR从54个疑似样品中检测出了31个阳性样品,巢式RT-PCR不仅能检测出这31个阳性样品,还从1个椪柑疑似样品中检测出了CYVCV,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41%和59.26%。将RT-PCR未检测出的椪柑疑似样品嫁接接种于无病毒尤力克柠檬3个月后,其新梢表现出典型的脉明、黄化症状,证实该样品感染了CYVCV。将CYVCV分离株AY1嫁接接种于不同的柑橘品种后20d,运用巢式RT-PCR均可检测出CYVCV。在接种30d后,RT-PCR方可在尤力克柠檬和锦橙北碚-447上检测出CYVCV,直至接种50d后,RT-PCR才能在台湾椪柑上检测出CYVCV。相比RT-PCR,巢式RT-PCR在检测出CYVCV的时间上提前了10~30d(表1)。

3讨论

柑橘黄脉病是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一种柑橘新病害,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对柑橘黄脉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对采穗母树的监测是保证柑橘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因此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而当前通过指示植物鉴定(Cataraetal.,1993)、血清学分析(Ahlawat&Pant,2003)、电镜观察(Grimaldi&Catara,1996)等方法进行柑橘黄脉病检测时,操作繁琐且检测周期长。Chenetal.(2014)建立的RT-PCR方法虽然极大地缩短了检测时间,但是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检测椪柑等耐病的柑橘品种时,尤其是在植株感染CYVCV的初期,RT-PCR在检测灵敏度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相较于常规RT-PCR,巢式RT-PCR因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柑橘病毒病的检测。本研究建立的CYVCV巢式RT-PCR检测方法,可从浓度约为2.40μg/L的总核酸模板异性检测出CYVCV,其灵敏度较RT-PCR提高了100倍。这与巢式RT-PCR在检测其它柑橘病毒病时表现相似,如宋震等(2011)建立的巢式RT-PCR可检测出浓度为1.27μg/L总核酸中的CTLV,其灵敏度较一步法RT-PCR提高了100倍;刘永清等(2010)和Adkar-Purushothamaetal.

(2011)报道,CTV巢式RT-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与实时RT-PCR相当,达13~14拷贝/μL。虽然巢式RT-PCR通过2次PCR扩增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但是因为在第2轮PCR扩增时反应体系中同时存在2对引物,增加了发生非特异性扩增的机率,从而对检测结果造成严重干扰。为此,本研究通过提高第2轮PCR扩增时的退火温度,消除了非特异性扩增的产生,从而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在对54份田间疑似样品进行检测时发现,巢式RT-PCR不仅可识别所有RT-PCR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还可以检测出1份RT-PCR检测为阴性、但经指示植物鉴定确认感染了CYVCV的椪柑样品,因此巢式RT-PCR更适用于检测不同来源的CYVCV株系,且其准确性高于RT-PCR。此外,在进一步检测接种了CYVCV的尤力克柠檬、锦橙北碚-447、天草和台湾椪柑中发现,巢式RT-PCR比RT-PCR可提前10~30d检测出病毒,极大地缩短了田间样品检测时的“窗口期”,从而为柑橘黄脉病的早期监测、预警以及有效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柑橘嫁接技术范文第4篇

一、靠接砧木选择

1. 我国柑橘产区的主要砧木 我国不同的省、市、区,柑橘嫁接使用的砧木有同有异:四川以枳、红橘、香橙(资阳香橙)、枳橙、酸柚为主;重庆以枳、枳橙、红橘、酸柚、枳柚、资阳香橙为主,也有用甜橙做砧木的;浙江以枳、枸头橙(酸橙)、本地早和酸柚为主;福建以枳、红橘(福橘)和酸柚为主;湖南以枳、酸柚为主;湖北以枳、红橘为主;广东以酸橘、朱橘、红 檬、酸柚为主;台湾以酸柚、红 檬、枳橙、枳和酸柚为主;贵州以枳、红橘为主;云南以枳为主;江苏以枳、朱橘为主。

2. 柑橘砧木的主要特性

①枳。抗衰退病、立枯病、线虫病,但不抗裂皮病、碎叶病;耐寒性强,耐旱性、耐盐性弱,适宜黏土,不适宜石灰性土壤。

②枳橙。抗衰退病、立枯病,但不抗裂皮病、线虫病,对天牛敏感;耐寒性强,耐盐性弱,对石灰性以外的土壤适应性广。

③香橙(资阳香橙)。抗脚腐病、流胶病,耐盐碱,尤适石灰性土壤。

④红橘。抗脚腐病、裂皮病,耐涝,耐瘠薄,耐盐碱。

⑤枸头橙。耐盐碱,也较耐寒、耐湿,抗裂皮病、碎叶病,但对衰退病敏感。

⑥甜橙。对脚腐病、流胶病、根结线虫病和天牛等敏感,较抗旱。

⑦酸橘。对脚腐病、流胶病和天牛为害抗性较差,对土壤适应性强,耐旱、耐湿。

⑧酸柚。通常用作柚的砧木,易感染流胶病,抗寒性较枳弱,较抗碱性。

柑橘生产中可根据出现的问题,选用不同的砧木靠接:裂皮病、碎叶病、脚腐病、流胶病为害的,选用红橘砧、香橙砧靠接;石灰性土壤枳砧出现缺铁、叶片黄化,选用资阳香橙砧、红橘砧靠接,海涂、盐碱土选用枸头橙砧或本地早、朱栾砧靠接,解决枳砧柑橘植株叶片黄化问题;广东、广西枳做柑砧木出现叶片黄化时,用酸橘砧靠接可以解决。

二、靠接技术要点

1. 靠接时间 以4~6月份最适。此时树液流动性较强,夏梢尚未萌发,靠接成活率高(也有初夏靠接愈合快的报道)。

2. 砧木选择 选用抗病虫、适应种植园地土壤的丰产砧木实生苗等,通常要求选干径(离地面2厘米处)0.8~1.5厘米,根系良好的健壮苗。

3. 靠接方法 一般靠接3株。根据砧苗长度,在距树干(被靠接树)基部20~40厘米处分别挖3个,将砧苗斜向主干放入穴内定植。同时,在树干上选取砧苗靠接部位,用刀开1长方形小口,小口的切口要光滑平直(切口最好在主干的棱处,这样有利于成活),深度达形成层,不伤及木质部,小口大小视靠接砧苗大小而定。挑开小口后(注意不伤及形成层),在靠接砧苗相应部位斜削1刀使断面呈马耳形,再将斜面尖端稍做横切,使其平整,细心插入小口中,使砧木与主干牢固吻合,以利于成活。靠接部位宜矮,可在原嫁接口上方,对主干有病虫为害的宜在为害部位上方的健部;防治脚腐病、流胶病的,靠接部位高度应高于50厘米。靠接部位低、角度小有利于靠接砧苗长粗。砧苗靠接的高度尽量一致,然后用薄膜带(条)包扎保湿,并对新栽靠接砧苗浇足水。

靠接的另一方法是:不开小口,直接在主干上切倒“T”字形挑开皮层插入,不钉小钉,只用薄膜包扎。

也可等砧苗栽植成活后再进行靠接,方法同上。

4. 接后管理 一是接后常浇水、除萌。二是接后20~30天检查成活率:凡伤口愈合者为成活,未成活的可及时利用砧苗在主干原接口下方补接。三是勤施稀液肥,促砧苗生长。四是锄草、松土不碰撞靠接的砧苗,以利根系生长、砧干增粗。

柑橘嫁接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果树;病毒病;传毒媒介;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6.024

果树病毒病是果树主要传染性病害之一,是果树生产的大敌。它使树体长势减弱,产量降低,果实品质下降,甚至全树枯死。果树一旦感染上病毒就周身带毒(但茎尖和根尖有可能不带病毒),终生受害[1]。果树感染病毒病初期大多没有明显症状,不易及早发现,但随着树体的生长和繁殖,病毒会逐年积累增多,很难用化学药剂预防或控制。病毒病主要通过嫁接、修剪等接触传染,随同接穗、苗木等繁殖材料的远距离传播,也可通过生物媒介如昆虫、螨类、线虫、菟丝子、真菌等传播。近年来,我国发生的苹果退绿叶斑病毒病、果树衰退病等给果树生产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灾害。我国果树病毒病的研究相对国外来说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已陆续报道了许多新发现的果树病毒,这些病毒病给果树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加强对果树病毒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是当前果树生产中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1 常见果树病毒病

果树病毒病种类多、繁殖快、传播途径广,加上目前缺乏有效的防治药剂和措施,使得果树病毒病一旦流行就很难控制,即会造成惨重的损失,因此素有“果树癌症”之称。据王中英等[2]介绍,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各地已发现樱桃病毒68种,葡萄病毒43种,桃病毒41种,苹果病毒39种,李病毒32种,梨病毒23种,柑橘病毒20种,草莓病毒25种,杏病毒20种。

1.1 苹果病毒病

苹果病毒病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目前世界上报道的苹果病毒有39种,其中潜隐性病毒14种,非潜隐性病毒(显性病毒)25种[3]。我国对苹果病毒病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现已鉴定明确的苹果病毒有17种,主要是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苹果绿皱果病毒(AGrCV)、苹果茎逗病毒(ASPV)、苹果花叶病毒(ApM)、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和苹果茎沟病毒(ASGV)等。

1.2 葡萄病毒病

葡萄是已知果树中感染病毒病最多的树种之一,因其病毒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危害大而备受世界关注。近年来,世界上发现的葡萄病毒已由1996年的43种增加到了55种。据美国Goheen教授对我国 10个葡萄品种的检测结果表明,80%的葡萄品种带有卷叶病毒,70%的葡萄品种有茎痘病毒 ,29%的葡萄品种有栓皮病毒[4-5]。

1.3 柑橘病毒病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我国每年的柑橘产量也居各类水果之首。柑橘类果树长期嫁接繁殖,往往感染一种或几种病毒病。目前,世界上报道的柑橘病毒有20种,我国经试验证明,已发生的柑橘病毒病和类似病毒病害有5种,这5种病毒病和类似病毒病分别是:柑橘碎叶病(CTLV)、柑橘衰退病(CTV)、柑橘裂皮病(CEVd)、柑橘鳞皮病(CPV)和温州蜜柑萎缩病(SDV)[6]。

2 主要病毒病的传毒虫媒

果树病毒病主要靠接触、种子和介体等途径传播,其中,介体传播最为重要,传播病毒的介体有昆虫、螨类、线虫、真菌等。目前,已经证明黄瓜花叶病毒和苜蓿花叶病毒均可由蚜虫传播。瘿螨能传播无花果花叶病毒。柑橘衰退病毒能够通过褐色桔蚜、棉蚜、绣线菊蚜、桔二叉蚜、桃蚜、指管蚜和豆蚜7种蚜虫传播,柑橘裂皮病可由卵形短须螨传播[7-8]。线虫中的剑线虫传播核果类病毒,造成核果类茎凹陷和桃黄芽花叶病[9]。葡萄卷叶病毒有5种粉蚧可以传播,分别是榕臀纹粉蚧、桔臀纹粉蚧、拟长尾粉蚧、柑橘栖粉蚧和长尾粉蚧。25种草莓病毒病,其中由蚜虫传染的病毒有6种,线虫传多面体病毒5种,叶蝉传播的类菌原体和类立克次体5种,真菌传染的病毒1种[10]。苹果和梨的病毒病主要是通过嫁接传染,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任何传毒媒介的存在。

3 侵染途径

果树病毒病和类菌原体病都可通过1种或1种以上的方式进行传染。其主要途径有:昆虫及螨类的传染方式、真菌传毒、菟丝子传毒、嫁接传染、线虫及土壤传染。

3.1 昆虫及螨类的传染方式

昆虫是果树病毒传播最重要的介体之一,昆虫对病毒的传播常有一些专化现象,即某种病毒需要特定的昆虫才能传播。但也有些病毒可以通过多种昆虫传播,而一种昆虫有的也能同时传播几种病毒。研究表明,一些病毒或类菌原体不但能寄生在果树上,而且也能够寄生在昆虫体内,另外一些病毒虽然不能寄生在昆虫体内,但能通过昆虫或螨类的口器、胃、肠、血液及唾液等而不被消灭[11]。例如,柑橘速衰病的传播,当棉蚜刺吸了感染病毒的寄主后,再刺吸健全的寄主,由棉蚜口器传染病毒到健康的细胞组织中,但往往吸食几次后就无病毒的传染性。果树上可以传毒的昆虫有很多,如叶蝉、飞虱、蚜虫、蓟马等[12]。昆虫传毒方式分为3种类型即非持久性型、半持久性型和持久性型。

3.2 真菌传毒

传播果树病毒的真菌属鞭毛菌亚门,壶菌和根肿菌2个纲[13]。真菌作为果树病毒的传播介体,主要是指真菌在土壤中由休眠孢子和游动孢子这两种方式传播病毒[14]。据蒋军喜等[15]报道,至今已发现 5种土壤真菌能传播 33种植物病毒或类似病毒致病物。

3.3 菟丝子传毒

有些病毒通过菟丝子可以传播。菟丝子是一种生理构造特别的寄生植物,其组织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它植物体上,并且从接触宿主的部位伸出尖刺,戳入宿主直达韧皮部,吸取养分以维生。当把不带病毒的菟丝子寄生在病株上,待其繁殖一段时间后,再将它的蔓缠绕到被接种的健株上,最后可在健株上出现被接种的病毒[16]。

3.4 嫁接传染

嫁接传染是果树病毒病的共性,嫁接是细胞间的融合,病毒未脱离活体寄主,所以嫁接传染是无一例外的。在培育果树嫁接苗时,要避免从病毒母株上取接穗,也要淘汰有病毒的砧木。在嫁接的过程中只要有一方带病毒,嫁接后的果树体内都将有该病毒的出现。例如,苹果锈果病和青果病等都可通过芽接、皮接、靠接传播病毒。

3.5 线虫及土壤传染

在果树病毒病中,一些病毒可以通过线虫或土壤传染,关于二者的传染可用接种法来测定。例如线虫接种,把病株根部及其周围的土一起取出,用清水洗后把土中的线虫经过60—200筛目的筛分离出来。当线虫分离后再将其倾注在钵内灭菌土的一个中,立刻把拟接种的健康植株移入这个,观察植株是否发病[17]。这个实验需在网室或病毒温室里进行,目前,线虫传毒介体仅见于矛线目中矛线科和毛刺线虫科[18]。

果树病毒病除了以上的传染途径外,还可通过修剪 、有毒苗木运输、种子等途径传毒。

4 重要传毒媒介的传毒特点

4.1 蚜虫的传毒特点

蚜虫是传播果树病毒病最常见的一种介体昆虫,蚜虫的种类很多,多达4 000多种。蚜传果树病毒所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蚜虫本身所造成的危害,蚜虫传播果树病毒病的能力居病毒媒介昆虫的首位。据统计,传毒昆虫约有465种,其中蚜虫占242种左右。蚜虫的传毒方式主要是非持久性传毒,非持久性传播的蚜虫,介体和病毒之间的专化性很强。半持久性和持久性传播的蚜虫种类不多且多无专化性,通常多种蚜虫可传一种病毒,一种蚜虫也可传多种病毒,如桃蚜可传100多种病毒。蚜传果树病毒病的特点主要有以下3点:一是蚜传果树病毒病的发生范围非常广、危害非常大;二是蚜虫的迁飞习性增加了传播病毒病的机会;三是蚜虫的试食习性可造成病毒病的传播[19-20]。

4.2 叶蝉和飞虱的传毒特点

叶蝉和飞虱是仅次于蚜虫的第二大类虫媒传毒介体,它们传染果树病毒的方式都是半持久性和持久性,大多都可终身传毒。此外,有的还可经卵传染引起黄化、矮化和畸形等症状。在465种传毒昆虫中,叶蝉约占133种[21]。

4.3 育苗传毒的特点

用带有病毒的枝芽、插条、接穗和嫁接苗,如果不经过人工脱毒就进行无性繁殖,它们将会成为重要的传染源。研究表明,带有病毒的果树花粉也可以传播病毒,特别是虫蝶花和异花授粉的果树,带有病毒的果树花粉能将病毒传染给种子[22]。用带有病毒的种子繁殖砧木时,带有病毒的砧木及嫁接苗都将成为重要的初侵染源。

5 果树病毒病对果树的侵染特点

5.1 嫁接传染

病毒可以通过嫁接向健全植株扩展侵染。果树一旦被感染上病毒,用其作接穗繁育苗木时,繁殖的苗木则100%的带有病毒,这是果树病毒病最大的特点[23]。尤其是苹果病毒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传毒媒介,甚至连病树种子也不传毒,仅仅是靠嫁接传染。

5.2 系统感染

果树一旦感染上病毒,则全株终生带毒,持久受害。果树病毒病是全株性病害,通常一种病毒病可侵染许多种果树,而同种果树又可被许多种病毒所侵染。

5.3 混合侵染

混合侵染并不仅仅限于果树上,但果树与其他作物相比,混合侵染的比率相当高,其主要原因是苹果等果树是长期靠营养繁殖而来的多年生植物。如果用带毒的接穗去育苗或高接换头,而且砧木或原树体还带有不同的病毒,那么这些病毒就会出现在接穗和砧木或原树体中。也就是说,果树可以被几种病毒共同侵染。研究表明,苹果高接病就是由苹果褪绿叶斑毒、苹果茎向病毒、苹果茎痘病毒混合侵染造成的[24-25]。

6 传毒媒介防控技术研究

6.1 非虫媒传毒媒介的防控

对于靠嫁接、插条等非虫媒传播的果树病毒病,脱毒是其常用也是最重要的防治措施[26]。果树病毒病脱毒技术的研究,国外许多国家在40—50年代就开始采用热处理方法脱除果树病毒。70年代又将茎尖培养及花药培养等生物技术应用于果树脱毒。之后将热处理与组织培养结合起来,从而使脱毒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7]。我国到目前为止已培养出苹果、香蕉、草莓、柑橘等大约100个无病种。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脱毒方法有:(1)热处理:热处理是应用最早的脱毒技术,它的理论依据是病毒在高温下会钝化,而果树在高温下生长很快且新发出的嫩梢不带病毒。热处理技术操作简单、见效快;(2)茎尖培养:White和Limasset等研究表明,病毒浓度呈梯度变化,病毒粒子随果树组织的成熟而增加,生长旺盛的根尖、茎尖很少有病毒的分布。根据这个原理,可以通过对茎尖的组织培养来除去病毒;(3)茎尖微体嫁接:Marashige等在茎尖培养的基础上提出了微体嫁接技术,即将茎尖分生组织嫁接在试管中经脱毒培养的砧木上以得到完整的植株。这项技术解决了一些木本植物茎尖培养发根困难、生长缓慢的问题,同时可使复合侵染的病毒得到分离;(4)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这是现有最好的一种脱毒技术。它非常适用于单独热处理或茎尖培养难以除去的病毒。日本和我国用该方法成功脱除了梨的ASGV和ACLSV病毒,脱毒效率均为100%。除脱毒的防控技术外,还可通过培育和推广抗病毒的品种,建立果树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等来防控[28-29]。

6.2 传毒虫媒的防控

一些果树病毒病可通过蚜虫、木虱等虫媒介体传播,可通过虫媒传播的病毒病防治较困难,某些昆虫具有迁飞的习性,如蚜虫,当传毒昆虫移动或迁飞时,病毒病就会随着昆虫等的迁飞、移动而得到扩散[30]。林尤剑等[31]证明了影响橘蚜对CTV传毒率的因素主要有3方面:一是不同发育虫态,即橘蚜的发育程度或不同虫态对橘蚜传播CTV的能力有明显的影响;二是毒源植物与接毒植物,Bar-josephetal和Broadbentetal指出不同种类或品种的毒源植物和接毒植物对蚜虫传播CTV的能力均有影响;三是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中主要是温度对蚜虫传播CTV的影响较大,Bar-josephetal和Broadbentetal等人通过对棉蚜的研究指出,高温时,蚜虫的传毒效率会明显降低。对于可通过虫媒传毒的病毒病的防控,除了需要加强其非虫媒传毒媒介的防控技术外,还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防控:(1)科学的田间管理,清除果树周围的废弃作物和杂草,减少果树附近携带病毒的昆虫向田间扩散。实行轮作、清除果园内杂草,加强对果园的科学管理,及时控制发病植株,防止病毒在田间扩散;(2)测报传毒昆虫的迁飞时间,参照历史记录,并根据当年的气候条件对传毒昆虫的迁飞时间作出准确测报,提前做好预防工作;(3)清除果园的传播介体,消除果园内传播病毒病的昆虫、螨类等可以防止其传播病毒,如消灭蚜虫可减少柑橘衰退病的传播;(4)利用传毒昆虫的天敌进行防治,对传毒昆虫的习性、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找出各种传毒昆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7 问题与展望

20世纪40年代以来,由于病毒病的危害日益加重,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其进行研究。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对果树病毒病的研究已拥有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研究方法。随着研究技术的改进,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工作也在逐渐深化和加强。目前,我国对果树病毒病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20年来,我国果树的生物技术以茎尖离体培养为先导,逐步发展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转基因技术、DNA分子标记等,其中以果树快速繁殖与脱毒运用最为广泛[32]。利用茎尖培养加高温处理脱去病毒和试管微繁技术,能在短期内提供大量优质无病毒苗木[33-34]。但我国对果树病毒病的研究相对国外来说起步较晚,在病毒病的诊断、传毒媒介、无病毒苗木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都较落后。

当前,国际上对苹果、香蕉、葡萄、梨等果树病毒病研究较多,在这些果树病毒病的种类、传毒媒介、病毒的基因结构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研究进展[35]。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由于目前果树病毒的分类系统尚不完善,许多病毒的自然现状、粒体结构和生化性质都不清楚,另外对其他果树病毒病的研究、果树病毒病的虫媒传毒方面的报道也较少,许多传毒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如毒源植物影响蚜虫传播CTV的机理。今后,加强对果树病毒病传毒媒介和传毒机理的研究,利用天敌来防治病毒病将会成为果树病毒病防治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国平.中国果树病毒病原色图谱[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144.

[2] 王中英.果树病毒病及脱毒[J].中国果树,1991(18): 32-34.

[3] 周军,包军,杨挺,等.苹果病毒病在国内的研究现状[J].宁夏农林科技,2000(3): 42-44.

[4] 董雅凤,张尊平,张少瑜.我国葡萄病毒病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J].中国果树,2003(6):48-50.

[5] 王引权,古勤生,陈建军,等.葡萄病毒病研究进展[J].果树学报,2004,21(3): 258-263.

[6] 赵学源,蒋元辉. 当前柑橘生产中病毒病和类似病毒病防治的几个问题[J].中国柑橘,1993, 22(3):21-23.

[7] 韩学俭.柑橘衰退病危害及其防治[J].果树病虫,2004, 17( 3):20-22.

[8] 王洪祥.蚜虫与柑橘衰退病的流行[J].江西柑橘科技,1993(1):16-18.

[9] 郑礼.传播植物病毒的介体简述[J].中国果树,1983(21): 15-16.

[10] 王国平,刘福昌.草莓病毒病研究现状及问题[J].中国果树, 1989(5): 39-47.

[11] 柴素芬.果树病毒病的防治[J].惠州大学学报,1999,19(4):51-53.

[12] 胡淑霞.论植物病毒的传毒介体及传播方式[J].生物学杂志, 1997,14(5): 33-34.

[13] 阮义理.传播植物病毒的真菌[J].中国果树,1990(17): 42-44.

[14] Campbell R N, Lot H, Souche S, et al. Fungal transmission of plant viruses[J].Anna Rev phytopathol,1996,34:87-108.

[15] 蒋军喜,蔡祝南. 植物病毒的真菌传播及传毒介体油壶菌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5(3):362-365.

[16] 韩金声.果树病毒病的诊断[J].山西果树,1990(14): 45-48.

[17] 杨兴洪,罗新书,刘润进.几种果树的线虫病害及防治[J].落叶果树,1993(1):27-29.

[18] 屈天祥,李志强,陈其瑚,等.蚜虫生活习性观察及防治试验[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0,6(2):67-75.

[19] 宋新元,张广学. 蚜传植物病毒病的特点及其防治[J].北方果树,2005,5(2):5-6.

[20] 熊克娟,陈绳亮,范兆军,等.植物病毒及其危害[J].生物学通报,2003,38(4):12-13.

[21] 尹秋育.浅谈果树病毒病[J].北方果树,2001(10):17-18.

[22] 杜国荣,杜俊杰.果树病毒病与脱毒技术综述[J].山西果树,2004(5):36-37.

[23] 张少瑜,张尊平.落叶果树病毒病及其研究进展[J]. 北方果树,2000(4):1-4.

[24] 刘福昌,王焕玉.热处理脱毒法培育苹果无病毒母本树研究初报[J].中国果树,1986(4):12-14.

[25] 王焕玉,刘福昌.苹果潜隐病毒的温室鉴定[J].中国果树,1987(4):15-17.

[26] 邵碧英.植物病毒分子检测方法概述[J]. 植物检疫,2002,16(6):377-379.

[27] 杨洪一,李丽丽,张志宏.果树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2):351-353.

[28] Converse R H.Virus diseases of small fruits[J]. Agric,1987:16-29.

[29] Thompson J R,Wetzel S,Klerks M M, et al. Multiplex RT-PCR detection of fouraphid-borne strawberry viruses in Fragariaspp.incombination with a plant mRNA specific internal control[J].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2003,111:85-93.

[30] 顾佩华.植物病毒及其防治与利用[J]. 生物学教学,1996(12):38-39.

[31] 林尤剑,谢联辉.橘蚜传播柑橘衰退病毒的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1,30(1):59-66.

[32] 赵军良.植物茎尖培养与无毒种苗生产[J].北方园艺,1995,105(6):10-11.

[33] 张虎平,牛建新,马兵钢,等.中国无病毒果树研究的进展[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3,7 (3):250-253.

[34] 夏俊强, 辛玉成.我国植物病毒目前研究状况[J].莱阳农学院学报, 1986(2):84-87.

柑橘嫁接技术范文第6篇

一、高接换种的准备

1.换种对象:市场竞争力差、劣质、低产、预留密植封行树等柑橘类果树(除柚类外)。

2.柑橘品种推荐:眉红脐橙、红肉脐橙、爱媛38号、不知火、清见等。

3.在良种母本园采接穗:选择适应性强、市场前景好、熟期适当以及果品内质和外观都好的优良品种母本园,采集结果2~3年以上结果树上的健壮枝条做接穗。

4.嫁接准备:准备好嫁接工具、嫁接薄膜,联系好专业嫁接技术人员。

二、高接换种的方法

多头高位高接换种宜选择在雨水节气前后,树液开始流动,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晴天进行嫁接。方法是:锯去中心干,亮开树冠内膛。选择不同方位的3~5个分枝,其分枝直径小于6~8厘米的枝锯桩,砧桩高度控制在1~1.2米。一般株平均产量50公斤左右的树,嫁接35~40刀,并视树冠大小在砧桩接口下方保留少量水平、下垂的弱枝作辅养枝,以利尽早恢复树冠、早结丰产、早见成效。

三、高接换种嫁接后的管理措施

1.破膜露芽:待接芽成活后的新芽长至1~2厘米时,需用小刀将芽苞处的塑料薄膜挑破,露出幼芽以利生长。

2.解膜:接芽抽出的第一次新梢老熟后,用刀划断包扎薄膜,待秋季停梢后再完全解除捆扎膜。

3.除萌芽:随时除掉中间砧上的萌芽,以利接芽生长。

4.接芽的摘心与抹芽:进入4~5月份是接芽新梢旺盛生长阶段,要及时摘心、抹砧芽。第一次摘心在春梢4~5叶(春梢长度不超过20厘米)时进行,以促进其尽快木质化并萌发新芽;待新芽萌发长至20厘米时再次摘心,以促进早抽发整齐健康的早秋梢,确保当年嫁接、当年恢复丰产树冠。

5.扶梢:当春梢长到约20厘米时,用竹片或小木棍将新梢按所需方向绑束定位,以免风吹雨打或人为机械折断。夏、秋梢6~8叶时摘心,早秋梢7~9叶时摘心。

6.整形:采用拉枝方式使新梢间张开角度,向水平方向延伸,以培养较好的树形。

7.防治病虫害:防治螨类害虫,可选用240克/升螨危悬浮剂4000~6000倍液;防治蚜虫、粉虱,可选用70%吡虫啉(艾美乐)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防治蚧类,可选用22.4%螺虫乙酯(亩旺特)悬浮剂4000~5000倍液;防治炭疽病,可选用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8.施肥:可多次施用全营养的叶面肥,以增强树体新陈代谢,使萌发枝梢整齐健壮,叶片肥厚、叶色浓绿,促进光合作用和花芽分化。

9.剪除辅养枝:待春梢长至20厘米左右时绑束扶枝,剪去辅养枝。

10.培养结果枝:秋梢萌发后,促进早成熟、早木质化。并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喷施果树专用促花剂或用中国柑橘研究所生产的促花剂,间隔时间10天左右,连续喷施2次。

柑橘嫁接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砧木;嫁接;塔罗科血橙;愈伤组织;成活率;生长

中图分类号: S7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055

1 引言

塔罗科血橙(Citrus sinensis cv.Tarocco)为亚热带常绿果树,是芸香科柑橘属橙的变种,品质优,原产意大利[1,2]。1995年重庆万州引种塔罗科血橙。万州年均温17.7℃,无霜期334d,春季温度回升早,3~5月平均气温达19℃,对塔罗科血橙挂树贮藏极为有利,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塔罗科血橙在该区域品质表现优于其它地区,且因独特玫瑰色果肉和玫瑰香味而被命名为“玫瑰香橙”。嫁接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果、蔬等园艺植物繁殖的主要方式 [3-5]。通过嫁接,可以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 [6-9]。合理选用砧木同时选择最佳砧穗组合及时间进行嫁接,是嫁接成功的关键因素[10-11]。我国柑橘嫁接主要以枳作为主导砧木,近年人们又用香橙作砧木[10-11],但是这2种砧木是否适于我国塔罗科血橙栽培还缺乏相应研究。为此,本研究就两种砧木对塔罗科血橙苗嫁接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索适合重庆万州塔罗科血橙的最佳嫁接组合,为优质塔罗科血橙苗木的繁育提供科学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时间、地点

本研究田间试验于2013~2014年在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甘宁试验基地(重庆市万州区甘宁镇,N30°67′46″89,E108°28′88″96)柑橘种质资源圃进行,这段时间该地区年均温为18.9℃,年均降水达1519.4mm,日照为1809.8h,相对湿度为72.125%,无霜期长达360d。

室内试验分析在院本部进行。

2.2 试验材料

2.2.1 砧木材料

本研究试验分别以枳(Poncirus trifoliate(L.) Raf.)、香橙(Citrus junos Sieb. ex Tanaka )1a生实生苗为砧木材料,于2013年2月14日同时播种于种质资源圃,播种密度为85kg/667m2,按照优质柑橘苗木繁育技术进行常规管理。

2.2.2 接穗材料

本次试验所用塔罗科血橙(Citrus sinensis cv.Tarocco)接穗,均采自于重庆市万州区西部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塔罗科血橙苗木采穗圃中2003年嫁接的母树树冠中上部1a生健壮枝条。

2.3 试验方法

2.3.1 试验设计 选取粗细、生长势相对均匀一致的600株砧木苗进行嫁接比较试验

接穗质量和芽体饱满度基本保持一致。试验设4个处理,采用腹接芽接(side-bud grafting,缩写:SB)方法,分别为枳春季嫁接(TSBS)、香橙春季嫁接(FSBS)、枳秋季嫁接(TSBA)、香橙秋季嫁接(FSBA)。每个处理选择50株,3次重复,接口高度为地面以上10cm。分别于2013年9月14日(秋季)、2014年3月1日(春季)进行嫁接。在相同管理水平下从嫁接后第7天开始观察,每隔7d观测1次,主要观察砧穗愈合情况,并于2014年春季3月24日开始记载成活率及苗木生长情况。

2.3.2 统计分析

对原始试验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Duncan法做多重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2种砧木对塔罗科血橙砧穗愈合进程的影响

观察4个时期(嫁接后第7~9d、14~16d、21~23d、28~30d)的砧穗愈合情况,将观察结果综合后所得字母组合定义为砧穗愈合型,以各字母所占比率定义为该字母频率,分别以fA、fB和fC表示,以fA、fB和fC值的大小判定各砧穗组合的愈合状况。观察发现:

枳砧和香橙砧在春季嫁接后第7~9天,砧木与接穗在切口处均未出现愈伤组织;而秋季嫁接则均有愈伤组织出现。

秋季嫁接后第14~16天时TSBA切口已完全愈合,而FSBA切口基本愈合但留有少量缝隙;春季嫁接后第14~16天时TSBS和FSBS砧穗均只有两端愈合;第21~23天时,4种嫁接处理塔罗科血橙嫁接苗接芽均已成活,但均未萌动;第28~30天时,春季嫁接的2种砧穗组合接芽均已萌动但未抽梢;秋季嫁接TSBA和FSBA接芽均已成活但尚未萌动;切口处砧、穗出现愈伤组织的时间基本相同,尚未发现只有一方出现愈伤的情况,且形成的愈伤组织在芽片周围分布不均匀,芽片上部产生较多,而下部较少。观察结果详见表1。

柑橘嫁接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综合砧;晚熟柑橘;背景;砧木选择;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 S66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143-01

Complex Utilization of Comprehensive Anvil in Production of Late Maturing Citrus

XIAO Jian

(Rongxian Agriculture Bureau in Sichuan Province,Rongxian Sichuan 643100)

Abstract Definition of comprehensive anvil was introduced briefly,the background in the production of late maturing citrus was analyzed,and the choice of anvil in the productive was summarized,so as to promote the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citru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anvil;late matnring citrus;background;choice of anvil;complex utilization

综合砧是指在原有嫁接苗的基础上选取其他的与该嫁接苗砧木不同的砧木品种靠接在接穗上作为辅助砧,辅助砧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把该种以多种砧木供给一株树的砧木利用现象暂称为综合砧。通过综合砧利用弥补品种特性的不足,能达到改善水果品质、提高丰产性能、克服晚熟品种冬季落果、增强抗病能力等的效果[1-2]。

1 综合砧的简介

综合砧的利用完全不同于中间砧。中间砧是指位于接穗和基砧之间的一段砧木。用于二重或多重嫁接,其成苗称中间砧果苗。果苗由品种接穗、中间砧、基砧3个部分组成[3]。中间砧的利用是由于矮化砧繁殖困难,繁殖系数低,根系发育较差。因此,将具有某种特性的砧木枝条用作中间砧,利用基砧根系发达,固地性、抗性、适应性强、采种繁殖容易等和矮化砧木对接穗的影响,共同作用于接穗品种,以达到矮化树冠的目的。而综合砧则是由2个以上的砧木共同作用于同一个接穗上,其果苗由2个以上的砧木和接穗组成,是利用不同砧木本身的特性,共同作用于接穗品种共同改变其特性为人们所利用,打造出质量更优良的水果品种。尤其是利用砧木根的冬季休眠特性的不同来改善晚熟果树品种冬季养分供给的需求,从而抑制和减少落果。

2 综合砧出现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荣县为调整产业结构,在大面积推广中熟柑橘品种的基础上,在部分乡镇引进了晚熟品种夏橙,以调整上市的品种结构。当时的晚熟品种多为红桔砧、枳砧,在冬季表现落果严重,技术人员在9―10月根施复合肥(15-15-15)作稳果复壮肥,以恢复树势和为越冬果实提供养分,同时通过叶面喷施叶面肥作补充,并且采用杀菌剂加2,4-D喷雾等技术措施,但效果都理想,在果树、果实都无病虫危害的情况下落果现象仍然较重。90年代初期,部分田块脚腐病泛滥,荣县农业局对脚腐病危害较重的树采用了靠接砧木,以解决树体养分的供应,其中有部分果农采用的是佛手砧,后来意外地发现靠接佛手砧的夏橙冬季极少落果,且年年丰产,当时笔者也考虑到应该是佛手砧根系冬季比红桔砧、枳砧根系活跃,保证了冬季果实养分的需求,从而减少落果。但是当时由于晚熟品种较少,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4]。90年代末期至21世纪初期全国中熟柑橘品种严重过剩,荣县大量引进不同的晚熟柑橘品种以调整其产业结构,随着晚熟柑橘品种不断增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很多品种都在冬季出现了严重的落果,荣县农业局投入了大量的技术力量在全县展开技术培训,通过不同的手段加以控制,落果现象只是得到了适当缓解,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由此笔者再次想到也许可以利用综合砧来解决晚熟柑橘品种冬季落果问题。

3 综合砧应用中砧木的选择

由于不同种类的砧木对柑橘接穗品种的生长特性、产量、品质、寿命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砧木的选择与利用非常重要。我国柑橘适栽区广,地质、地形、土壤与气候条件多样性,相应地,对柑橘砧木的选择也应是多样性的。如坡地可利用根系稍深的砧木类型如枳橙、酸橘等,而在坡地及水稻田改造的橘园中则宜利用枳壳作砧木。砧木也是抗性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如裂皮病严重的产区宜用红橘作砧木;衰退病多的产区宜用枳作砧木;有冻害的产区可利用香橙作砧木。从光合作用的能效上看,在夏季枳砧、红桔砧叶片通过光合作用积累干物质的能力强于佛手砧,而冬季前者则不如后者。从根的休眠状态分析,有些砧木品种在荣县地区(荣县冬季的极端最低温度为-2.7 ℃)处于休眠状态,有些品种处于半休眠状态,也有部分品种冬季不休眠。荣县地区品种资源丰富,完全可以通过对不同品种砧木的冬季休眠状态进行分析比较,从众多的砧木资源中选取适合不同晚熟柑橘品种的砧木,既改良接穗品种的水果品质,又达到改善其冬季落果、抗逆性、早衰、抗病性等的功效。

4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中国果树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2] 农业大词典[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

[3] 华南农学院.果树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1.

柑橘嫁接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柑橘产业;现状;问题;对策;湖北秭归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306-03

秭归地处鄂西长江西陵峡段,是三峡工程库区坝首,也是全国著名的柑橘大县。境内山峰林立、沟壑纵横、溪河网布,导致地势复杂。温层效应、坡壁效应、水体效应显著,立体垂直气候特点突出。境内最高海拔2 056 m,最低海拔40 m。海拔600 m以下为低山,海拔600~1 200 m为半高山,海拔1 200 m以上为高山。低山地带年平均气温15 ℃以上,年有效积温48 000 ℃以上,土壤多为黄壤、紫色土和石灰土,磷钾含量丰富,微酸性至中性,适宜柑橘生长发育。与湖北其他县(市)比较,秭归低山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柑橘生产条件。本文在参考相关研究[1-6]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秭归柑橘产业的现状、问题展开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1 秭归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柑橘产业是秭归县的农业支柱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县柑橘专业村达100个,柑农6.7万户,占乡村总户数的60%。从事柑橘产业的劳动力达123 950人,占乡村劳动力从业人员的61.3%。截至2015年底,柑橘总面积达18 798 hm2,占全县耕面积(27 200 hm2)的69%。2015年投产面积1.500 0 hm2,占种植面积的79.80%,总产量37.751 8万t,柑橘销售收入13.213 13亿元。柑橘产业是秭归低山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专业村柑橘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0%~90%。从柑橘种植面积、产量和产业效益评价,在全国名列前茅,是全国柑橘大县之一。

1.1 柑橘品种结构趋于优化

秭归从2008年起,采用高接换种与新建园并举的措施,优化柑橘品种结构。截至2015年底,全县柑橘总面积达到1.879 8万hm2,其中早熟品种735 hm2,占总面积的3.91%,比2007年上升2.5个百分点;中熟品种1.293 0万hm2,占总面积的68.78%,比2007年下降21.3个百分点;晚熟品种5 133 hm2,占总面积的27.31%,比2007年上升6.2个百分点。2015年柑橘总产量37.751 8万t,其中早熟品种0.651 8万 t,占总产量的1.73%,比2007年上升0.8个百分点;中熟品种产量27.500 0万t,占总产量的72.84%,比2007年下降22个百分点;晚熟品种产量9.600 0万t,占总产量的25.43%,比2007年上升21.3个百分点。具体的柑橘品种结构如表1所示。

1.2 山区柑橘产业比较优势显现,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2015年全县柑橘产地平均售价3.5元/kg,销售收入13.213 13亿元,利润7.927 878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2.20倍、4.25倍、4.77倍。秭归柑橘产业效益逐步提高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晚熟品种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上升,延长了鲜果供应期,与赣南、渝东等地在同一时间竞争市场的压力得到缓解;二是春节后中熟品种市场供应转淡,秭归晚熟品种质量优,且果品新鲜,售价高,目前无销售压力。

1.3 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

2007―2015年,秭归在搞好县内宣传引导的同时,每年投资100多万元,充分利用广告、媒体、会展、异地举办“秭归脐橙节”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秭归脐橙”品牌,充分发挥“中国脐橙之乡”、中华名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品牌效应,提升秭归脐橙的品位,提高市场知名度和覆盖率。2008年“秭归脐橙”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2009年和2014年“秭归脐橙”商标被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湖北著名商标”。

2015年底,秭归县成立了“秭归脐橙”驰名商标申报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对秭归脐橙的品牌内涵进行深入发掘,进一步强化了由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的理念。现正着手在申报“秭归脐橙”全国驰名商标,一旦获得认定,将可取得更多的法律保护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1.4 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素质稳步提高

秭归有屈姑食品、帝元罐头、泽侬饮品等6家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它们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农户个体经营的市场风险压力正在逐步减轻。此外,全县有家庭农场29家,通过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在秭归进行果品商品化处理(洗果、分级、打蜡生产线)的企业共有47家、柑橘果品包装服务企业10家、柑橘果品销售公司2家、秭归脐橙电子商务网店9家、涌现销售能人151名,产业分工日趋专业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1.5 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柑橘技术支持进一步加强

秭归于2002年成立了柑橘协会,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作为一个重要抓手。截至2015年底,全县有农民柑橘专业合作社126个,其中部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1个、市级示范社3个、县级示范社5个。秭归柑橘良种繁育中心被确定为“国家引种引智示范基地”和“国家柑橘育种秭归试验站”,建立了较高标准的母本园,贮藏了50多个柑橘品种,已具品种优势,为全县柑橘品种结构更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秭归建立县特产推广中心、农技服务中心、植保植检站、种管站、柑橘良种繁育中心、柑橘研究所和12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共同服务于柑橘产业。

2 秭归柑橘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业基础设施存在短板

果园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和建设严重滞后。首先,大多数果园无排灌设施,严重影响柑橘产量和质量。秭归年降雨量在1 000 mm左右,基本能满足柑橘生长发育的需要,但由于降雨不均,大多数年份伏旱连秋旱,每年有不少果园因干旱果实品质降低、产量减少。现在柑农所建的抗旱水池,只能满足打药用水,大多数果园在旱季不能抗旱。其次,大多数果园无主干道和田间作业道,肥料、鲜果运输多数靠肩挑背驮,花费巨大,如泄滩乡和沙镇溪镇采收费高达200~300元/工。再者,交通不方便,严重影响柑橘销售。从2005年后,秭归乡村交通条件有所改善,陆续有了公路(一般汽车可通到村委会驻地),但路面很窄(只有3 m宽),且因缺乏资金,普遍没有硬化,秭归柑农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行路难”的困境。

2.2 果园立地条件差

果园土层薄,养分贫瘠,土壤性质严重酸化和板结,这是秭归柑橘果园立地条件差的主要表现。丰产柑橘园要求土层厚度在1 m左右,土壤pH值在5.5~6.5之间、土壤有机质达3%以上。秭归柑橘园土层厚度大多仅40~50 cm,不少果园土层还低于30 cm,土壤有机质在1%以下。秭归有些柑橘园土壤pH值在5.0以下,有些果园只有3.5,相当于赣南初开垦的生田,这种理化性质的土壤不适宜柑橘生长发育。由于柑农从前单一施用化肥,很少施用有机肥,致使果园酸化板结、地力下降。有些果园自建园起,就没有进行过抽槽换土和深施有机肥。近5~10年来,柑橘园施用化肥普遍为撒施,既造成土壤板结,根系上浮,肥料浪费也很大。这样的土壤环境不可能实现柑橘丰产优质。

2.3 果园严重郁闭,肥料撒施

全县郁闭柑橘园达1.2 hm2,占全县柑橘总面积的64%,占投产果园的80%。树冠覆盖率超过100%,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极差,病虫危害严重,肥水管理、防虫治病效果差,单位面积产量低,果品质量差,大小年结果严重,秭归柑橘大小年幅度在50%~80%,有些地方空怀树达15%以上。

由于果园郁闭,病虫防治效果差,农民被迫加大了农药使用剂量和打药次数。超过100%的树冠覆盖率使得农田已无操作带,农民施肥被迫钻入果园,把肥料撒到地面,浪费惊人。据秭归县特产中心2012―2015年柑橘成本调查,2012―2015年的数据分别为农村统计年报数的1.95倍、1.86倍、2.83倍、3.12倍。施肥量逐年提高,但产量仍处于低水平。

从表2可以看出,秭归柑橘园施肥,已大大超标,但所获产量仍是低产水平。2008―2015年秭归柑橘园施肥量,已相当于单产52.5~150.0 t/hm2 3~4倍补偿标准的施肥量,但2008―2015年实际单产仅14 565~25 170 kg/hm2。如果这种现状不改变,将会使农药和化肥用量继续上升,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2.4 不严格执行良种区划要求和盲目品改

秭归有1 333.3~2 000.0 hm2柑橘园不是建在经济栽培区,中熟脐橙橙分布到了海拔600~700 m高度(这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开始),晚熟脐橙分布高度超过350 m,夏橙种植到了海拔550 m高度。秭归海拔500 m以上的中熟脐橙,因积温不够,果小、酸度大,唯着色较早,在未达到生理成熟度时就着色了。若提前上市,会严重影响秭归脐橙的声誉。等达到生理成熟度再上市,又有可能使果实遭受冻害。每年高海拔地带的脐橙销售结束后,低海拔地带的脐橙销售才开始。这时已售出的高海拔地带脐橙鲜果,已严重损害了秭归脐橙名声,消费者说秭归脐橙“果小味很酸”,也有的说“好看不好吃”,低海拔地带的脐橙虽然果大味甜,也不能买个好价钱。

近年来,秭归大力推广高接换种方法,扩大晚熟品种种植面积,但有些地方没有严格执行良种区域化要求,不考虑品种的适应性,一窝蜂的把海拔400 m以上刚进入盛产期的纽荷尔脐橙、大浦温州蜜柑、崭桃捕几呋怀陕淄砗秃烊馄瓿龋结果每年这些地方的晚熟柑橘,不能安全越冬,粒化严重,至今收效甚微,甚至无收。2008年早春秭归遭遇低温冻害,郭家坝镇文家岩村的脐橙几乎全部冻死,但温州蜜柑受冻很轻。2012年春季,邓家坡村海拔450 m左右的伦晚脐橙大多数因低温而粒化枯水或落果。2016年3月两河口镇王家垭村上半部的脐橙园在海拔500 m以上,有2/3的植株末级梢被冻枯。

2.5 分散产区大实蝇严重,防治不力

大实蝇是秭归的主要病虫害,主要分布在海拔400 m以上的分散产区。目前,柑橘还不是这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有不少农户全家周年出外务工(春节期间未回家)。近几年,采用国家扶持与农户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大实蝇联防(农户和财政支农专项各承担预算资金的50%)。从开展大实蝇联防以来,县、乡、村都实行责任制考核,是非常重视的。但是不少分散产区由于上述情况,农民自筹资金落空,因此分散产区大实蝇至今很严重。

3 振兴秭归柑橘产业的的对策

3.1 科学规划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逐步提升产业发展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具体如下:一是整合农业项目资金重点用于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村级公路硬化、果园道路、排灌设施等),在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技术规程的基础上付诸实施,“各处一道菜,共办一桌席”,避免条块分割、重复投资和建设质量低的现象。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尽快帮助其与农户建立互利合作的运行机制,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充分发挥其在柑橘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三是做好品牌创建与保护保护规划。加强县柑橘协会(“秭归脐橙”商标持有人)的力量,继续吸纳脐橙种植、经销、仓储、包装、科研、相关管理服务部门及产地负责人入会。到2020年脐橙标准化生产率力争达到95%。

3.2 严格实行良种区域化,适地适栽

海拔600 m以下低山河谷地区发展脐橙为主的柑橘产业。其中海拔300 m以下,以伦晚、红肉脐橙为主,分别在1―4月分批上市。海拔300~500 m,发展中熟脐橙。而海拔300~400 m,应以纽荷尔脐橙为主。海拔500~600 m发展早熟脐橙。

3.3 狠抓老果园改造

一是对计划密植果园疏株间伐。根据秭归县实际,统一按平地保留600~675株/hm2永久树(即株距为4 m×4 m)、坡地保留825~900株/hm2永久树(即株行距为3 m×4 m)的原则,区别郁闭程度、树龄等情况,分期分批将间栽树间伐。①定植规格不统一、没有株行距之分的“满天星”式果园(这种果园多是柑农在成年果园中补苗和育苗形成的),若现已封行,按上述永久植株密度要求,先用油漆做标记,圈定出间栽树,之后将其伐掉。间伐后,虽然仍不成行,但解除了郁闭,2株之间有了足够的操作带,实现了全园通风透光、可立体结果。②定植规格统一的计划密植果园(如20世纪80―90年代所建的内、外贸易脐橙基地)。若已全园封行,就采用隔株或隔行方法将间树伐掉。若当时是按永久树的2倍以上加密间栽树的设计,需进行第2、3次间伐;若计划密植果园当时是按永久树的2倍定植的苗木,现在即将封行,或虽已封行但未交叉,就对间栽树采用疏删结合回缩的方法(不考虑树形),适当推迟间伐,当间栽树体积只有永久树1/2或1/3大时,就将间栽树彻底伐掉。

二是改良土壤。在7―9月对老果园进行抽槽换土,重施有机肥,逐步使果园土壤有机质达到3%以上,土壤结构逐步形成团粒结构。

三是整形修剪。①落实大枝修剪技术措施,用2~3年时间将现在的多主干改变为单干,删除多余的骨干枝,消除树冠郁闭现象,形成丰产稳产的立体结果树形。②对衰退枝进行回缩,重塑树冠,更新复壮。实现1年复冠,2年投产,3年丰收。

3.4 高标准建园

一是正确选址,所选品种布局在经济栽培带,做到良种良法,适地适栽。二是统一果园规划设计,园、林、路、水、肥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实施;统一定植规格(以小区为单位拉线定栽植点),整体美观。三是根据地势选择正确的建园方法:选择坡地建园,坚持等高定植。如果有石料,就修筑等高石壁梯田;如果没有石料,就修筑削壁式土壁梯田(如赣南),茅坪镇就可以这样做,也可以划等高线后,挖鱼鳞坑定植苗木。四是定植前土壤熟化,为定植后早投产受益打下营养基础。

3.5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现代农业技术

一是推广测土配方精准施肥。秭归县已建立了土肥工作站,有比较先进的土壤养分检测设备。采用例行检测和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方式,把这项技术普及到所有柑橘产区,既促进农民增收节支,也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二是整形修剪和疏果。秭归柑农过去过分追求高产,片面强调肥水管理,不重视整形修剪,现在柑橘园园相很差。在“十三五”期间补上整形修剪这块短板,结合疏果,合理负载,实现丰产稳产与优质的统一。

三是绿色防控病虫。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广果园安装太阳能杀虫、挂黄板等物理防治病虫措施,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使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要求。

四是合理间作。进入21世纪后,秭归县柑橘集中产区养猪的农户较少了,不少柑农吃蔬菜也是在城镇购买,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果园郁闭严重,果园蔬菜无法正常生长,杂草密集。在“十三五”期间,狠抓疏株间伐,果园植株降到常规密度后,在果园恢复合理间作,种植不影响柑橘生长的蔬菜;大力推广种植荷香蓟、白三叶、印度豇豆等绿肥作物,改良土壤和果园小气候。

五是高接换种。高接换种技术在秭归县已普及,农民普遍嫁接成活率高。存在的问题是嫁接质量不高,一是接芽位置不当,接“顺风”和集于内膛;二是接芽过多或过少,接芽过多很快郁闭,接芽过少,资源浪费严种,不能早丰;三是没有清砧就嫁接,接芽过密,主要原因是秋季嫁接,树上有果,柑农舍不得当年产量。“十三五”期间要纠正这些问题和推广春季嫁接,提高品改质量。

六是水肥一体化。秭归年降雨量在1 000 mm左右,基本能满足柑橘生长的需要。但由于降雨分布不均,大多数年份伏旱连秋旱。目前采用传统的浇灌方式抗旱效果差。秭归县在“十二五”期间,已选择在郭家坝镇烟灯堡村和茅坪镇九里柑橘场建立了微润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样板,“十三五”期间将对其进行大力推广,提高秭归县柑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4 参考文献

[1] 邓秀新.现代农业与农业发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4.

[2] 邓秀新.国内外柑橘产业发展趋势与柑橘优势区域规划[J].广西园艺,2004,15(4):6-10.

[3] 沈兆敏.中国柑桔技术大全[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4] 沈兆敏.中国柑桔良种与柑桔区划[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8.

[5] 庄伊美.柑桔营养与施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柑橘嫁接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柑橘;安康狮头柑;良种;选育

中图分类号 S6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129-02

Study on Seed-breeding of Ankang Shitougan

CAO Jia-ying 1,2 CAO Xi-yi 2 WANG Hai-ze 2 ZHANG Zhong-liang 1 *

(1 Forest College,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 Shaanxi 712100; 2 Ankang Promotion Center of Forestry Technology)

Abstract In order to excavate the natural potential,rich citrus germplasm resources of north subtropical region,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were done by more than 8 years.On the basis of general election,Ankang Shitouju tha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maturity,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was selected from the local 72 individual plus tree of citrus,it wa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Ankang and north subtropical areas. It was examined and approved by Shaanxi Province variety examine and approve committee in 2013.

Key words citrus;Ankang Shitougan;variety;breeding

柑橘类果树属芸香科(Rutaceae)柑橘亚科(Aurantioideae)植物,2000年以来,全世界至少报道了106个柑橘新品种(品系),其中中国有50个[1]。目前,我国柑橘产业以鲜食为主的品种格局迫使人们不断地更新品种,以满足市场对品种新颖和果实新鲜的要求[2]。

狮头柑是安康市特有的乡土优良柑桔果品,宋代时已在安康市的汉阴、汉滨、旬阳等地广泛栽培,历经千年传承,已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农家栽培品种,因该果果面具有不规则的突起、形似狮子头而得名。狮头柑抗逆性强,树体大、产量高、盛果期长;果实汁多、甜中带苦,口感颇佳。平均单果重0.2~0.3 kg,11月初成熟上市。常食具有泄火明目、生津止渴等多种功效。据2012年《安康市富硒资源普查报告》显示:安康地区土壤中硒平均含量为0.567 7 mg/kg,干(水)果类硒含量在0.002 7~5.206 1 mg/kg之间,此地盛产的安康狮头柑,也是我国长江以北的主要名特珍稀果品。然而,因传统的繁殖方式主要通过种子繁殖,实生苗栽植,导致了品种分化和退化;果个大小不均,品味浓淡差异较大;商品果率低,经济效益不高。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2006年起,开展了“安康狮头柑良种选育研究”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该试验在狮头柑原始分布区域的安康市辖区进行。试验区北依秦岭,南靠巴山,属凉亚热带气候类型;土壤主要为黄褐土、黄棕壤和水稻土;年均气温15.5 ℃,1月平均气温1~3 ℃,7月平均气温25~28 ℃,极端最高气温41.7 ℃,最低气温-13.0 ℃;年均降水量800~1 200 mm;≥10 ℃活动积温4 000~4 900 ℃,无霜期253 d,水热资源丰富[3]。

1.2 优树选择

试验原始材料调查主要在旬阳县吕河镇冬青村、城关镇乱滩沟村,和安康市汉滨区城郊办事处九里湾村现有的65 hm2、13~15年成龄盛果期柑桔园进行。

选择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①树体生长发育良好,无严重的病虫害;②丰产、稳产,盛果期平均产鲜果22.5 t/hm2以上;③平均单果重≥200 g,可食率≥50%,果面干净、风味好;④抗逆性较强,无严重冻害。

选择方法:依据既定技术经济指标,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群众、现场调查测定,确定初选优良单株。对初选单株编号、挂牌、登记,定期观察,测定产量、考果及果实营养成分分析,比较其物候、树体、果实生长发育特性、病虫危害、抗逆性等差异[4-5]。在调查对比、综合分析评判的基础上,复选出优良类型及优树,进行多点区域栽培试验。

1.3 种质资源调查

按照不同形态特征的狮头柑类型,对其丰产性、品质等进行比较分析;定期物候观察调查,对不同成熟期狮头柑的营养成分、口感、风味等进行分析评判[6]。

1.4 区域栽培试验

采集优良类型及忧树接穗进行嫁接栽培试验。区域栽培试验用接穗来源于2008年从72株初选单株中复选出的、树体生长健壮、抗性强、稳产丰产、果实口感好的2株优树(早、晚熟各1株)。2008年,分别在汉阴县、汉滨区、旬阳县3地五年生桔树上进行高接换优,早、晚熟各嫁接35株(株行距4 m×5 m),以不嫁接的作为对照。试验园地施肥、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一致。对其树体生长发育、丰产性、抗逆性等全面调查和统计比较分析,选出适于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优良类型及单株的选择

经2006―2007年调查,共初选出优良单株72株,其中皱皮29株、半皱皮的13株、光皮的30株(表1)。根据柑桔果皮表面凸起程度的差异,将试验区狮头柑分为3个类型,即果皮全凸起的均匀型(皱皮)、果皮半凸起的不规则型(半皱皮)、果皮无凸起的(光皮)型。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群众和现场品鉴,冬青村、乱滩沟村、九里湾村三地果皮全凸起的均匀型(皱皮)狮头柑达到了本次选择的经济技术指标,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具有安康狮头柑原始固有的特征(表2)。

2.2 果实性状及其比较

2.2.1 成熟期差异。经观测调查发现,安康狮头柑有早熟、晚熟2种类型,且性状比较稳定(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旬阳县产区的狮头柑于11月中下旬开始成熟,属于早熟类型;汉滨区产区的狮头柑于12月上中旬成熟,属于晚熟类型。

2.2.2 果形及口感差异。从表4可以看出,汉滨区晚熟型狮头柑的果面凸起明显、果个大、果皮稍厚;旬阳县早熟型狮头柑的果面凸起较明显、果个较大、果皮稍薄。经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早、晚熟狮头柑的口感进行品鉴,结果详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早熟型狮头柑甜度浓、汁液多、易化渣、口感好,可食率较高,更受消费者欢迎。

2.2.3 理化营养成分分析。2007年12月,将汉滨区早熟狮头柑与旬阳晚熟狮头柑果实样品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测试中心进行理化成分测定,其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早熟狮头柑的VC、蛋白质、Zn、Ca、Fe含量高于晚熟类型;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总糖、总酸略低于晚熟;糖酸成分含量二者相当。

2.3 区域栽培试验结果

据当地气象资料记录,高接后的第3年即2010年,安康市冬季温度为近10年气温最低的1年,因持续时间较长,全市柑橘受到了大面积较严重的冻害,相对嫁接试验的狮头柑来讲,也是一个考验。

2.3.1 树体生长发育及抗性。2011年春,经对供试植株生长发育及抗逆性进行了观察调查(表7),早熟、晚熟狮头柑的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树体生长发育良好;病虫危害轻;抗性较强。

2.3.2 单果重及产量调查。2011―2013连续3年,分别在汉阴县、汉滨区、旬阳县3地,按早熟、晚熟、对照,各随机抽取11株树,及每个类型抽取33株(667 m2)进行产量及单果重调查(表8)。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安康狮头柑早熟类型平均产量34 245 kg/hm2;晚熟类型平均产量32 805 kg/hm2,分别比对照提高19.47%、14.44%。早熟平均单果重≥200 g以上果子所占比例为51.3%;晚熟为47.4%;对照为40.7%。综合比较,早熟类型产量高、果个匀称,经济效益好。

3 结论与讨论

经过8年多试验研究选育的安康狮头柑良种,果实营养丰富、成熟早、个大汁多口感好、果皮凸起均匀明显如“狮头”;树体生长发育良好、丰产稳产、抗性强,适于秦巴中、低山区种植。经申请申报,于2013年顺利通过陕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安康狮头柑”,学名Ankangshitougan。

随后的2014年,项目组分别在安康市旬阳、白河、汉阴等县区建立安康狮头柑良种示范基地266.7 hm2,安康市政府计划到2020年推广发展良种狮头柑20 000 hm2,这一计划的启动实施,将会使“安康狮头柑”这一乡土名优果品在绿化美化环境、增加果农收入、加快秦巴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的征程中发挥更好、更大的积极作用。

4 参考文献

[1] 董美超,李进学,周东果,等.柑橘品种选育研究进展[J].中国果树,2013(6):73-76.

[2] 邓秀新.世界柑橘品种改良的进展[J].园艺学报,2005,32(6):1140-1146.

[3] 张忠良,吴万兴,魏凌云,等.秦巴山区枇杷良种选育研究[J].北方园艺,2013(20):17-20.

[4] 余亚白,林斌,王琦,等.晚熟、优质柑橘“茂谷橘橙”的选育[J].福建农业学报,2010(2):167-169.

[5] 邓小生.柑橘良种选择[J].湖南农业,2015(1):36.

上一篇:地方文化知识范文 下一篇:财务风险管理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