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3-03-02 07:23:15

感恩节发言稿

感恩节发言稿范文第1篇

大家早上好!一年一度的感恩节就要来了,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同学们分享关于感恩节和感恩的话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感恩节的来历吗?早在十七世纪初,到达美洲的英国移民遇到了天气恶劣、水土不服、粮食匮乏等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他们获得了丰收。为感谢上帝和印第安人的帮助,他们创立了感恩节。感恩节的日子一开始不固定,后来美国总统林肯把它定在了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同学们,感恩节源自西方,但是感恩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饮水思源"的古训,家喻户晓;"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人人皆知。"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那是他乡儿女对母亲的感恩。"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是人们对农民伯伯的感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是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感恩。

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感恩之情流淌出来吧。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朋友,感谢一切帮助我们的人;感谢阳光,感谢小草,感谢大自然,感谢一切让生命更加美好的东西。同学们,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就让我们心怀感恩、多做善事,做一个乐于助人、懂得感恩的百花人。

谢谢大家!

晨会发言稿:九月,感恩季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早上我们晨会安排的是新居民子弟午餐基金活动介绍和倡议。新居民子弟午餐基金计划在我校已经开展了8年,每年九月我们都会在晨会上对这个活动进行介绍和倡议,这个活动也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在此请允许我代表那些曾经接受捐赠的新居民子弟对大家说一声:谢谢!

刚才学生会外联部长和高二2班同学代表分别介绍了这个活动的缘起和去年一年参加这个活动的具体感受,我在这里主要是想跟大家算一笔账,我们很多同学只知道捐赠一位新居民子弟需要300块钱,却不知道这300块是怎么个算法,今天我在这里算给大家听一下:每位新居民子弟每天的午餐费是2块,一个月30天,就是60块,一个学期算5个月,就是300块,这就是300块说法的由来,如果一个班级算他50个人,那么每个月分摊到每位同学身上也就1块钱左右,一个月节省一块钱,这是什么概念?把30天里的任何一个荤菜换成素菜,把30天里的任何一瓶饮料换成矿泉水,就都有了。

刚刚我们的外联部长说,九月是感恩的季节,是的,九月有教师节,我们感恩曾经教过我们的人;九月有中秋节,我们感恩曾经生育养育我们的父母,我们感恩曾经帮助我们提携我们的领导长辈。我们为什么会很自然地会去感恩别人?因为我们心中有爱,因为那些我们感恩的对象他们曾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种下了爱的种子,现在它生根它发芽,它长成了参天大树。而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今天这样去帮助了那些新居民子弟,就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他以后也许会忘了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叫什么名字,但他一定会记得曾经有人在他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等他长大了,等他有能力了,他也会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爱的延续。

同学们,老师们,我们每一天都在为自己为父母而努力奋斗,这当然是应该的,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有时候是不是也可以为那些我们不认识的人而少吃一个荤菜,少喝一瓶饮料?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但这个世界上最多的就是普通人,因此普通人的力量也是最大的,我们完全可以做个萤火虫,照亮一点点的空间,而光照的是别人,幸福的却是自己!

感恩节发言稿范文第2篇

今天,你感恩了吗?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今天,你感恩了吗?》。

其实,感恩,很简单。感恩就是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同学的陪伴,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感谢学校丰富多彩的生活。

感恩父母,我们并不难做到。给父母亲手制作一张贺卡,端一杯暖意浓浓的热茶,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脚水,给父母一个灿烂甜美的微笑;这便是感恩,回到家为父母做力所能力的家务事,为父母捶捶背,这也是感恩。

感恩老师,让我们用一颗感恩之心,答谢老师。课堂上,用一道专注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全身心投入,专心听课,这便是感恩;下课了,为老师送一杯水、为老师擦一次黑板、为老师创造一个洁净的空间,看到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礼貌的“老师好”,这也是感恩;放学了,向老师挥挥手,说上一句“老师再见”,这依然是对老师的感恩。

感恩同学,让我们用一颗感恩之心,善待同学。当你在同学的帮助下,战胜困难与挫折,享受学习的收获时,真诚地道一声谢谢,这是感恩;当身边的同学遇到困难,你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感恩;当与同学发生冲突时,试着用感恩之心化干戈为玉帛,用博爱之心对待他人的过错,用真诚的沟通,建立和维系友情,这更是感恩。

感恩校园,让我们用一颗感恩之心,爱校如家。在学校,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这是感恩;看见学校水龙头开着时主动关上,有同学破坏校园环境设施,你及时制止,这是感恩。在校外,维护学校的荣誉,时刻牢记我是东湖小学的一员,言谈举止文明有礼,这更是感恩……

感恩,意味着多做一件好事,多看一本好书,多关心学校的今天和未来。

“滴水之恩,以学为报”,学校的感恩节已经向我们招手,让我们心怀感恩,体验感动,学会报答。让我们庄严承诺:我们会用感恩的心交上一份令父母、老师、同学、社会都满意的答卷。

我的国旗下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感恩节发言稿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71-02

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而这一切就要通过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地指引,鼓励他们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教师该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以便交流和探讨。

一、利用兴趣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兴趣是一个人行为的指向标,一个人如果对一个事物产生兴趣,那么他的一切行为都会围绕着这个事物来进行。信心和具有创新的思维模式,则是一个人做好一件事的必要因素,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条件。如何将以上三个要素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呢?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在课前几分钟进行讲演、讲故事、学唱英文歌,课间适当的穿插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谚语以及短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另外要想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还要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引导他们从内心对英语学习产生热爱,感受会学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激发创新思维。在高一英语教材必修2当中讲到“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这一单元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本文的一些背景知识,通过为学生放映了影片《可可西里》片段,里面藏羚羊惨遭大肆扑杀的镜头引起了学生精神上的高度集中,笔者注意到大家在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屏幕的同时脸上流露出痛心的神情,接着笔者又为他们展示了一组一些珍稀动物在大自然中生活和遭扑杀的图片,通过感官上的对比,很明显学生的话题多了,都跃跃欲试想要一吐为快,学习的兴趣也跟着高涨起来。结合“Using language”中的有关恐龙的话题笔者又为他们播放了相关图片和片段,使得学生大致了解了恐龙这种生物生活的年代和灭绝的原因。最后笔者以下列问题为引导:Why are these animals in danger of disappearing?What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have you heard of?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se animals?同学们的兴致很高,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纷纷各抒己见,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在这一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笔者以最后一个问题为题目,让同学们写一篇发言稿,呼吁大家都来保护动物。在第二天课前的Speaking中进行讲演,结果同学们的想法和做法有些非常新颖,别出心裁,创新思维得到发挥,这一点笔者很欣慰。通过层层铺垫地引导和导入,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进一步了解了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还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及强烈的环保意识。

二、利用质疑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创新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首先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大胆探索的观念,并按照英语学科的特点,为学生营造出创新思维的环境,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要在质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关键。要使学生学会学习,质疑是必须走的第一步,因为质疑是思维的起点、创造的源泉。教师应当创设问题情境,不断设疑、导疑,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多思多问,鼓励他们发表见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必修1“ Unit5 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这一单元时,上课的铃声一停,多媒体画面上便显示William Tyndale,Norman Bethune,Sun yat-sen,Mohandas Gandhi,Nelson Mandela and Neil Armstrong 这六位历史人物的图像及简介。同学们对这几位人物都通过历史课有所了解,接下来笔者就进行导疑:Most great people are also famous people,but famous people may not be great people. Please read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se six men and discuss if they were/are great men. Give reasons.同学们积极讨论,发言热烈,笔者又接着导疑:What kind people can be called great people and what kind people can be called famous people?学生合作研讨后归纳出自己的观点:A great person is one who has followed his / her ideas and sacrificed something so that they could be realized.A famous person may be well-known but if he / she has not gone through struggles and difficulties for their noble cause,they can’t not be called a great person.笔者又再接着追问:What did Mandela do when he was called a hero?基于历史课上的所学,同学们对他并不陌生,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笔者就以此随之导入新课,并且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质疑的过程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由此可见,引导作用的有效发挥还需要教师有质疑和追问意识。这是在挑战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进行语言输出,从此展开师生对话及生生对话的有效形式。学生在教师的质疑和追问下,会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获得成就感与学习动力。

三、利用情景,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亲密合作,形成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会使学生形成自信乐观的创造性人格特征。因此,教师必须把自己由“知识的授予者转向服务者、指导者”,高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尊重理解的人际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英语课每一单元都有对话,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对话中来,形成全体参与、多向互动的课堂特色,每个学生都展现了自己,价值得到了体现,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在参与中得到了发展。必修3 “Unit 1 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的“Reading”部分是关于中西方节日的内容。而这又刚好是同学们过完春节、元宵节开学后所接触的第一单元。这样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话题很快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笔者没有完全拘泥于课本,而是结合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加以引导启发:How many Chinese festivals have you known of?同学们对于这方面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纷纷列出如:New year’s Day,The Spring Festival,The Lantern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The Tomb-

sweeping Festival,Double Ninth Day...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这些节日的表达,对传统节日与非传统节日进行分类,还发挥想象力列举了一些与节日相关的活动与小吃。在同学们意犹未尽之时笔者又紧接着引导:How about western festivals?学生又说出了西方的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于是笔者就设计出这样一个情境:如果在这些节日当中让你选择一个,在那一天做你最想做的事情,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学生面对这样一个情境,大脑始终处于一个高度兴奋和活跃的状态。在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将他们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学生浮想联翩,纷纷发掘出新奇思路。有同学说想在七夕那天坐宇宙飞船飞上太空,看看牛郎织女;也有同学说想去国外亲身感受一下西方的圣诞节,想得到圣诞老人的礼物、尝尝火鸡的味道……最令笔者感动的是有些学生选择在感恩节那天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和关爱。学生在自己的创新思维当中学会成长、学会理解,是这节课一个很大的收获。

教师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对学生加以启发指引,创设情境教学,使得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这就营造出了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创新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对话,从而使枯燥乏味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

四、利用想象设计问题,寓创新思维于词汇、句型和语篇教学中

心理学表明,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也就没有创造。教师应紧扣教材,设计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想象,大胆讨论,活跃思维,从而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例如,在“Olympic Games”这一单元时,首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尽可能多的说一些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体育运动项目,如:Swimming,Table tennis,Wresting等。另外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帮助他们推陈出新,找出规律,解决问题。例如:设计问题1:比较下面几组词汇,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religion-religious culture-cultural produce-production;danger-dangerous nation-national education-educational。以这些常用词汇作为引导,学生一眼就看出它们是通过对词根添加前缀和后缀转变的派生词。设计问题2:你们还知不知道其他的构词法?学生通过思考列举出:形容词+ly构成副词(silent-silently),名词+ful构成形容词(beauty-beautiful),形容词+en构成动词(wide-widen),等等。通过找寻规律然后让学生对此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利用前后缀记忆单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想象创新,看看能不能想出其他的记忆单词的好方法。学生提出了用读音规律记单词,利用意思相近、相反记忆单词,还提出了从新单词与学过的单词之间的联系入手的联想法,英语释义法和编故事串联等新颖的想法,很值得提倡。在句型教学方面,教师应该提出些问题,引导学生做出各种回答,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解委婉请求的句型时,笔者给出一个例子:Could you...please?学生就说出意思相似的句型还有May I ...?Would you...?I wonder if I...?Would you like to...?然后笔者就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回答,结果学生给出了各种答案。如:Of course you can/Yes,go ahead / I’m sorry / I’m afraid not / I’d like to, but...这样的练习可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从多种途径求得问题的答案。在语篇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加以引导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讲解中西文化的时候,设计问题: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and western spring festivals?这样的问题有利于把学生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学生就注意到中西文化的对比,找出不同点,有的同学甚至注意到了中西文化的结合以及这种结合的利与弊。

总之,教育就是要通过多种途径,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避免思维过程单向定式和思维方法刻板僵化。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必须大胆创新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启发学生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改变学习和思维方式,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段爱玲.英语教学中的教师引导与学生质疑[J].河南教育,2004,(5):25.

[3]汪榕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外语出版社,2005.

感恩节发言稿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学生;交流;互动

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强调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交往、互动,师生双方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境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果能重视师生的交流与互动,才能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收到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

一、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建立师生交互的平台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由、安全、民主、和谐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也是师生进行平等交流的前提。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时期,这也就要求班主任不应只停留在脚勤、口勤这一层次,更要注意学生内在动力的挖掘,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为了加强班级管理,首先帮助班干部从各方面完善自己,以身作则,在同学当中建立起威信,给他们创造机会,培养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让班干部轮流值周,周末在班会上小结一周内的情况,并提出合理的建议。经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全班同学的自觉性有所增强。为了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教师将班干部轮流值周改为“四人小组轮流值周”,向全班同学做值周报告,这样一来,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从被管理的对象变成班级的主人。大家都很珍惜轮到自己的值周机会,尽职尽责做好工作,对班上出现的一些教师不易发现的不良势头也能及时指出。

对于学生思想方面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如果每次都采用“训话”的方式,学生表面上不得不慑于“师道尊严”而顺服,实际上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初二的学生正处在人生心理的“断乳期”,可谓“多事之秋”。学生中开始出现过分讲究穿戴、与师长发生冲突,甚至出现早恋现象。以上问题不是教师进行空洞的说教所能轻易解决的。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觉得应该相信学生,发动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于是我决定组织一次题为“当代中学生风采”的主题班会,班会的前一周我布置了题目,建议同学们可以从道德修养、衣着打扮、学习、言谈举止、体育锻炼、如何处理与他人关系等其中的任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去准备,看着交上来的发言稿,我惊喜地发现全班每一位同学都郑重其事地就某些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还有的同学旁征博引,写得洋洋洒洒。我认真阅读了每篇文章,对其中的精彩片段做了批注,并将它们分类。经过精心组织,同学们在班会上情绪高涨,慷慨陈辞,下面掌声不断。

谈到衣着打扮,张晓娟同学说:“我们正处在豆蔻年华,我们这种年龄是不用化妆的,我们这种天然的美比用什么化妆品都好。中学生的衣着应以朴素大方为原则”。谈到处理同学关系,杨雪同学说:“男女生交往要文明,互相帮助。交往应在学习、锻炼、娱乐等集体活动中进行。”李婷同学说道:“在消费方面,不应胡乱花钱,应该积攒起来,买些学习方面的书籍或者学习用品,还可以捐给希望工程,让失学的小朋友早些上学,这就是中学生在合理消费方面的风采。”……

这次主题班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教育效果,老师也深深地感到自己接受了一次再教育。为了巩固这次班会的效果,我们师生共同动手,以这次班会的内容为题材办了一份题“中学生论坛”的墙报,让其中的“同学语录”鞭策着我们不断进步。

二、让爱的甘泉在师生心中流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根基”。爱让每个学生沐浴在教育的阳光之中,爱让每位教师生命的意义得到升华。传统教学中的过分强调“考试分数的高低”是致使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关键,它导致了爱的畸变与误解。尊重是爱的要素,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就是互相对人格的尊重。在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眼中,学生首先是个孩子,孩子就需要教师的关爱。在他取得进步时,老师要及时发现、肯定,当他犯了错误时,老师的充满爱的批评应同样使他感受到自己在成长。爱学生并不是偏爱、迁就他们,它体现在点点滴滴的行动之中,包含在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每一个手势当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弥补不足,给他们提供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学生王雪岩最近上课总眯着眼,经询问得知她是假性近视后我便给她调了座位,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中午放学后同学们都吃饭去了,班里只剩下一个同学,原来他今天没带钱,我便主动将自己的钱借给他。每个班上都有后进生,在一个家庭中,母亲总是将更多的呵护体质最弱的孩子,同样,班主任更应该将特别的爱给后进生,而不是视他们为“包袱”、“祸水”,这样才能实现“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在新接管初二(1)班的第一周,白亮第一个迟到了,据了解,由于父母在外地工作,他跟着奶奶生活,性格十分倔强,学习、纪律都很差。在班会上,按规定他给全班做了检查。但紧接着,当我询问:“谁愿意带教室的钥匙”时,出乎意料的是刚做完检查的白亮同学第一个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于是,我便将教室的钥匙连同期望、信任一起交给了他。从此,他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班上的桌椅门窗坏了,他总是悄悄把它们修好。我及时表扬了他,他对学习也逐渐有了兴趣,上课能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进步很快。

有个同学很聪明,但他上课总是摇头晃脑,不思进取,还时常发笑,令任课老师头疼。大家都说他应该去精神病院。我决定帮他改掉坏毛病,课后我请到我的办公室,让他写保证,他懒洋洋地站着不动。我便递给他纸和笔,要他只保证上课不摇头晃脑就行,他提笔也就只写了这一句话的保证,我当他的面将这一句话的保证贴到办公桌前的醒目位置。我观察到他在下节课上果然做到了。我又一次请他来办公室,对他说“你是一个讲信用的人,说到必能做到”。同时又问他“你已经改了一个小毛病,能不能再改一个?”他郑重地点点头,我给他定的下一个目标是改掉上课动辄就笑的毛病,随后我发现他上课的表情正常了。我在班上表扬了他,接着又用同样的方法让他逐步由认真听讲到开始记笔记进而还能按时完成作业。在两周内这个学生彻底转变了。

在受到爱的同时,学生也在奉献着他们的爱。有一次学校出现了季节性流行病,田园同学主动从家里带来了消毒液对教室进行消毒。在我的一次公开课前夕,有个同学请他当车工的父亲做了精巧的教具悄悄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爱人者人恒爱之”。“每个人都是另外一个你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播撒了爱就不会只收获怨恨。

三、用心与心的交流架起理解的桥梁

师生双方只有在真心交流中才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了解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教学任务比较重的情况下,班主任与学生谈心、交流的时间有限,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我和学生约定,每过一段时间给我交一篇思想汇报,内容、题材、长短不限,从交来的文章中我了解了班级和学生个人的不少情况。比如学生的思想动态、自习课的纪律、学生之间的矛盾甚至各科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课外活动情况以及学生家庭的状况,还得到一些对班级管理和任课教师教学的合理建议。同学们也很看重老师给他们写的批语。

四、把握师生交流互动的契机

对于初中生来说,要使他们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并将其外化为良好的文明习惯,不能按部就班地强行灌输、强制执行,必须以某个具体的事件的发生为契机,在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主育德,只有在思想上使学生产生共鸣,他们才能理解并愿意接受,才能自觉遵守。

本学期学校举办了艺术节文艺汇演,为了准备好参赛节目,我们师生牺牲了业余时间一起积极组织准备,自己设计表演动作,体味着相互合作的乐趣。我把学校组织的运动会看成是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难得机会,借此机会适时引导、教育学生。

有的学生对自己的亲人态度冷漠,为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的前夕,我给学生布置了个小作业:查找这个节日的由来,让大家思考在这一天应该做些什么来表达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及有恩于自己的人的感激之情。不应仅对西方传来的洋节日中的圣诞节、愚人节等节日感兴趣,这种品德应该形成习惯,伴随学生的终身。一个麻木冷漠的人只能体验孤独。

过去的应试教育下一些落后的教育思想、缺乏创新意识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部分师生成了教学的奴隶甚至牺牲品。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班主任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使师生在交流互动中共同成长。我们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学生也成就了我们。这样,班主任工作就不会只有苦与累,而是充满了成长的快乐。

【作者简介】

感恩节发言稿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对话教学 高中英语 选修课堂

当高中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深化时,随之而来的是各所高中的个性、特色课程的申报、开发,层出不穷的地域特色或是校本特色的选修课和必修课应运而生,尤其是选修课程,更是丰富多彩。根据笔者在校际间的走访调查,现在开设的英语选修课主要有:英语听力选修、影视音乐欣赏、趣味英语、英语百科、FIASF语法、英语话剧表演和英美文学欣赏、走进美国等。纵观这些种类繁多的英语选修课程,内容丰富,但是这些选修课以欣赏为主,教师单一的上课方法是不能真正促进学生品质的全面发展,进而开发学生的个性。因此,如何以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推动学生的发展,便成为高中英语选修教学改革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近年来,笔者就巧用对话教学,优化高中英语选修课堂有效性方面做出大胆尝试,探索优化的策略,助力新课改,助力学生的内涵成长。

一、高中英语选修课堂有效性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在新课程“对话”理念的倡导下,在高中英语选修课堂中,文本与教师、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了。但在这种“热闹”的课堂上,教师的“触角”伸向了何方,我们到底遗失了什么……

1.异常英语选修课堂的现状

为了研究本校学生对高中英语选修课程的切身感受如何,笔者在对高一年级学生,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抽取六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卷300份,经电脑统计得出如下结论。

调查1:你所选修的英语课堂,老师操作的方式

讲座式:16.02%;讲授式(以PPT播放):43.62%,朗读感悟式:9.2%;

外教口语教学:4.75%;影片鉴赏:26.41%。

由此数据可以看出现在的课堂教学的操作方式五花八门,看似丰富多彩,但细细推敲还是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甚至个别的选修课根本没有章法,组织混乱、管理松散、应付了事,仅仅停留于表层的“形”。

调查2:课程资源的开发?

在教师开发课程的时候,老师:A.注意挖掘学生群体动力资源,B.注重学生个体经验参与,C.巧用多媒体平台,D.必修教材知识落实,E.结合当地的乡土文化,F.结合校本实际现状。

通过上面的调查可发现:绝大部分老师长期习惯于传统的书本知识落实模式,注重开发教材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教授“教科书”。但现在看来,这种观念不能适应英语教育改革和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广泛而丰富多样的需要。同时对身边的生活关注太少(仅仅0.12%),这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的审美疲劳。另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较少,这样势必造成学生的“高原反应”、“水土不服”。

2.异常英语选修课堂的成因分析

(1)机和情感的异常

英语选修课程开发、开设到底为了什么?如果只是把选修课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那么将注定其不被重视。恰恰如此,教师最初是想丰富课堂内容,但没有遵循“适度”原则,没有在一定程度上运用教学辅助手段,横向展开的广度和纵向挖掘的深度,以及难度与高度,这些因素都被俭省化了,直接影响了选修课的效度和课堂教学的效度。

(2)预设和生成的矛盾

生成性的选修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但生成是多维度的迁移。有效的生成不限于停留在知识扩展的层面,它应渗透到情感、能力、价值观等各层面,从多个角度有侧重点地选择拓展的内容和形式。同时,课堂是由学生、教材、环境等组成的动态系统,主体是富有个性的学生。学生可随时生成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有效的生成必须是适应这种课堂状态,实时而动。但教师备课时早已把程序锁死,上课时又依路径而行,自然背道而驰。

(3)教学方法方式及观念滞后

教师填鸭式的英语课堂教学,或者知识拓展的要求和必要性失当,或者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案的实施偏离学生实际等情况,都会引起学生对“外来语”产生异常的心态。因此,我们应充分注意到“高中英语课程应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英语实践,沟通古今中外,面向未来世界,应以专门性和综合性、边缘性相结合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英语课程图景,提供丰富的英语营养和多向度发展的途径,也给英语课程自身增添生长活力”的理念,寻求高中英语选修课对话教学新策略,为此,高效的“对话教学”就应运而生。

二、高中英语选修课堂对话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索

通过两年的努力,笔者主要以对话教学的方式在三维目标互动中探索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将较成熟的方案阐述如下,旨在操作层面上真正起作用。

1. 以对话教学架起必修与选修文本之间的桥梁

为了改变目前选修课教学中的“两极化”现象严重,缺乏“必修与选修的交流”的局面,笔者所著的四个专题的内容,均是对照高中新课程标准,对重要内容及能力要求的拓展。

【案例一】

人教版必修教材Book3 Unit5 “A trip on the true north”,Book5 Unit2 “Sightseeing in London”,大多通过游记进行景物的描写,于是笔者做了如下的操作:

①摘取一些典型的词和句型:

景物描写的词:be famous for, build, peaceful, combine;

典型的句式:If you can experience...,you can walk...,...is built in the form of...

②提议学生以导游的身份Introduce Wuzhen,由于课前已先有了分组分工任务,课堂内学生的热情迅速高涨:

Student1:My family live in Wu Zhen,so it is best to allow me to introduce it. Wuzhen is famous for “Shuige”,which is one of the features in architecture.“Shuige”is built in a unique architectural form,which combines nature and architecture in harmony.

Student2:If you want to experience ancient Wuzhen, you can walk on the stone roads which see the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admiring the peaceful scenery of this ancient riverside town.

同学们出色的表现,引发了笔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实性思考和即兴感慨:

Teacher:What makes me sad most is that some people neglect this phenomenon.

Serious thoughts should be given to what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brings to us. Is it the time for our ancient civilization and substance civilization to die out? Isn’t it the time for us to reach out our helping hand?(这些都让我们心痛,也让我们反省:现代文明,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难道就是古代文明的消逝和物质文明的开始吗?我们是真的无能为力,还是不愿倾注自己爱惜的心?)

2.以对话教学撞击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火花

针对诸多选修课堂一味突出美化西方文化,忽略东方文化,缺乏“文化交流”的现象,笔者觉得在分析中外文化差异时,英语老师不宜宣扬“崇洋”,引导学生加深对文化的传承意识和国际视野更为重要。

【案例二】

教材Book3 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介绍了世界各地的节日和采取的庆祝习俗,其中有大家熟知的万圣节:It is now a children’s festival,when they can dress up and go to their neighbours’ homes to ask for sweets.If the neighbours do not give any sweets,the children might play a trick on then.感恩节:In European ountries,people will usually decorate churches and town halls with flowers and fruit,and will get together to have meals.Some people might win awards for their farm produce,like the biggest watermelon or the most handsome rooster.

在以上的这个教学尝试中,笔者没有强硬的灌输,没有声嘶力竭的口号,在近乎“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精练的对话引导中,完成对人物从感受到感悟的深化过程,而同学们则在饶有兴趣地观察、分析四则相关材料过程中,缩短了与历史为人之间的距离,进行着与伟人平凡生活和心灵的交流,在思维的促动中实现了情感的共鸣。

三、高中英语选修课堂实施对话教学的策略探究

美国教育家彼德・克来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课堂对话是学生彰显生命个性的过程,是学生回归文本、感悟语言魅力的过程,更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内化情感、引发体验、碰撞思想、生成语言的过程。对话以其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体验性、多元性、差异性、趣味性、启发性的优势,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1.实施形式

对话教学如何进行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必须根据具体的内容确定灵活多变的方式来完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可采用如下两种形式:独立完成,协作完成。这种形式适合思维难度较大、研究方向多元、研究范围宽泛的选题。首先在教师或科代表的协助下汇总选题,将选择同一选题的学生分成2人~4人规模的协作小组,然后同一小组的同学集中进行选题论证,在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等方面达成共识,并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特长明确分工,之后各小组成员按照预定目标进行独立探究,然后在组长的组织下将各自的研究所得在组内进行交流、探讨,最后由事先推选的记录员整理研究成果,形成形式多样的对话成果。

2.成果的展现形式

对话教学最终的成果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方式、学生不同的习惯来灵活确定。总结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种形式可供教师在拓展过程中参考:小论文、发言稿、讨论记录、卡片摘录、课外活动、文曲共赏等。

3.实施原则

(1)把握“尺度”

符合英语教学的三维目标,符合学生的学情。面对当下文化多元化的融合,我们应洗去铅华,荡去浮华,探究课堂对话教学专业发展的新模式,在创新中把握“度”。

(2)讲究“重心”

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教师在教学重点处落实补充和探究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拉近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看得真切,悟得透彻,听得有味,学得有趣,从而有效地强化教和学的效果。

(3)注意“情趣”

明代学者王阳明指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而不能已。”英语课堂要激活双方互动的情感共鸣点,实现心灵的交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节英语选修课能否更好地发挥“人文关怀”的功能,触摸到“心灵”?怎样的英语教育能够将一时的“感触”内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怎样的教育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怎样的英语教育才能帮助学生发展成为积极、正直、对社会负责的世界公民,这些问题的“属性”均是“引导学生”。成功地以对话引导学生学习,学会交流,是课程改革中每一位英语教师理应负起的历史重任和孜孜不倦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梁金兰.融培养积极情感于阅读教学之中[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11).

感恩节发言稿范文第6篇

关键词:钟信明教授;从艺60周年;从教55周年;研讨会;综述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721(2012)02-0195-05

2011年11月24、25两日,“钟信明教授从艺60周年?从教55周年师生交响音乐会和研讨会”在武汉音乐学院成功举行①。

钟信明教授是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也是全国知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他1935年出生于广西南宁,1956年毕业于中南音专作曲系;同年赴天津中央音乐学院,在前苏联合唱指挥与基本乐科专家巴拉晓夫班和作曲专家阿拉波夫班听课;后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乐队指挥专家班,师从前苏联指挥家谢?格?迪利济也夫。作为一名作曲家,钟信明教授创作了交响组曲《长江画页》、《第二交响曲》、笛子协奏曲《巴楚行》、交响诗《1997前奏曲》等10多部大、中型交响音乐作品。1989年在北京音乐厅成功地举办了个人交响音乐作品音乐会(韩中杰指挥、中央乐团演奏)。1991年,《第二交响曲》在日本公演(袁方指挥、日本广岛交响乐团演奏)。他的多部作品先后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演奏并录制唱片,由中国唱片总公司、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公司出版发行。作为一名富有激情的乐队指挥,钟信明担任武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指挥长达40多年,并指挥过中央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和武汉交响乐团。钟信明教授因在音乐事业上做出的杰出贡献,曾荣获湖北省首届“文艺明星奖”和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又荣获“第四届湖北音乐金编钟奖”终身成就奖。

正如武汉音乐学院彭志敏院长所说:举办这次活动,是对全院响应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对湖北省委关于建设文化强省和把武汉建设成音乐之城号召的一次积极行动;是对钟信明教授从教多年的一次有意义的回顾、庆祝和总结;是对武汉音乐学院作曲指挥学科在音乐创作和人才培养成果方面的一次积极展示,也是对我院目前的音乐创作和作曲学科建设进行思考和推进的一个重要契机。

11月24日晚7点30分,编钟音乐厅花团锦簇、灯火通明,“钟信明教授从艺60周年?从教55周年师生交响音乐会”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次音乐会由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主办,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管弦系、民乐系、艺术实践处承办。作曲系副主任赵曦副教授作为音乐会的主持人,向大家介绍了莅临本次音乐会的领导和嘉宾。出席音乐会的有特邀嘉宾谢功成教授、郭祖荣教授、金湘教授、王民基教授与黄中骏先生,学院领导党委书记杨峰教授、副院长胡志平教授、副院长李幼平教授,以及省市音乐家协会、艺术团体及院校的领导和老师,还有众多从全国各地远道而来的作曲系师友与钟信明教授的学生。发来贺信的有指挥家卞祖善和袁方先生、理论家王安国教授、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方石先生、作曲家邹野先生、中央音乐学院吴粤北教授、星海音乐学院李复斌副教授、指挥家王秀峰先生等。

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李幼平教授代表学院致辞。他首先向钟信明教授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光临音乐会现场的各位专家、教授、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特别向90高龄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学院音乐创作、关心钟信明教授师生交响音乐会和座谈会的谢功成教授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李幼平副院长还充分肯定了本次音乐会举办的意义,称其为“我院积极推动音乐创作与表演,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并进一步要求我院作曲学科建设在新时期下应“继续继承老一辈作曲家留下的光荣传统,在此基础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进一步提升创作水平和实力,为音乐创作以及作曲学科的再次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后,钟信明教授在全场雷鸣般地掌声中登上舞台,他难掩内心激动的心情向学院、湖北省音协以及在场的所有观众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并将自己的总谱及手稿赠予我院图书馆:一份是刚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交响组曲《长江画页》的总谱及音响,另一份是钟信明教授在1991年为庆祝我院编钟音乐厅落成而创作的管弦乐作品《庆典序曲》的手稿。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孟酋副教授上台接受赠予。

作为“师生交响音乐会”,不仅整场音乐会的五部作品均出自钟信明教授和他的学生之手,同时担任本场音乐会乐队指挥的周进、谭军、李果三位老师也都是钟信明教授的指挥学生。值得一提的是,竹笛协奏曲《巴楚行》原为竹笛与交响乐队而作,担任民族管弦乐移植的是钟信明教授的学生、星海音乐学院李复斌副教授。可以说,本次音乐会较集中地体现了钟信明教授从艺60周年、从教55周年来在作曲、指挥与教学领域的丰硕成果。

音乐会的开场曲目是由钟信明教授亲自指挥武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演奏《庆典序曲》。这首为编钟音乐厅落成而作的编钟与交响乐队作品,今天在已经20周岁的编钟音乐厅再次奏响,其意义不言而喻。在鼓号齐鸣的序奏后,神圣庄严又富于激情的颂歌式旋律洇染开来。而古编钟引入的中段表现出万众欢庆的场面,进而掀起音乐的高潮,在钟鼓齐鸣中结束,充分展示出人们昂首阔步、奔向未来的必胜信心。钟信明教授虽然年过七旬,但他在舞台上展现出的活力与热情却依然感染着每一位乐手与观众。

随后是两部小提琴与乐队作品。一部是由钟信明教授的学生——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方石专门为本次音乐会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龙船调》。作品整合了湖北民歌《龙船调》的音乐元素,并参考该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及情节创作而成。另一部是钟信明教授的小提琴协奏曲《乡情》的第三乐章《山舞》。这个乐章以极富特色的鄂西山区民间音调为旋律,表现出山乡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武汉音乐学院管弦系教师、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刘梦恬与指挥李果教授的完美演绎中,前者的灵秀、舒展与后者的粗犷、奔放,都表现得恰如其分、张弛有度。

上半场的压轴曲目是由钟信明教授在1984年创作的交响曲《九歌》中的第三乐章《礼魂》。这首作品取材于屈原的著名诗篇《九歌》中的章节,运用了屈原故里极具特色的民间音调作为基本素材,并以古编钟与交响乐的结合再现祭祀的盛大场面。多变的节拍、交织的旋律与多层次的乐队音色音响在指挥周进副教授的手中恰如喧嚷的人群、粗犷的舞姿与奇异多彩的服饰,构成一副色彩斑斓的名俗风情画。

音乐会下半场是由竹笛演奏家荣政教授独奏、谭军教授指挥武汉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协奏的竹笛协奏曲《巴楚行》。这部由钟信明教授在1995年创作的作品共分为3个乐章:第一乐章《往事》,第二乐章《山魂》,第三乐章《节庆》。荣政教授高超、精湛的演奏与乐队丰富、细腻的音响处理相得益彰,无论是“往事”中的抗争与辉煌,或是“山魂”中的飘渺与宽广,还是“节庆”中的曼妙与喧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

音乐会结束时,钟信明教授在全场观众与乐手们热烈的掌声中再次登台。嘉宾与领导也纷纷上台表示祝贺并合影留念。“师生交响音乐会”作为本次庆祝活动的重要部分,既是对钟信明教授部分优秀作品以及他的作曲、指挥教学成果的展现,也是学院、作曲系以及众多学生献给钟信明教授的一份贺礼。我们相信钟信明教授那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会继续成为学院音乐创作、表演实践的经典范本,同时,他对音乐创作的坚持不懈、对音乐教育的无私奉献以及对艺术、对生活的热爱也感染着我们年轻一代不断思考和奋进。正如赵曦副教授在开幕辞中所说的那样,“今天是西方的感恩节,我不禁有这样的感慨:武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的今天是我们尊敬的每一位老教授、老前辈用汗水、用心灵灌溉而成的。我们也将今天的音乐会作为献给他们的一份感恩的贺礼!”

11月25日上午9点,大家带着听完音乐会后的激动心情参加了“钟信明教授从艺60周年?从教55周年暨作曲学科建设研讨座谈会”,会议由作曲系副主任赵曦副教授主持。

武汉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杨锋教授致开幕辞。他首先代表学院向钟信明教授表示祝贺,对各位老前辈老专家,校友返校参加这次活动表示欢迎。他说,钟信明教授为武汉音乐学院的音乐创作和指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武汉音乐学院在社会声誉上留下了光彩的一笔。钟老师治学严谨,知识渊博,桃李满天下,为我们学院正在努力工作的年轻一代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所以,我们今天来回顾钟老师从艺60年和从教55周年的经历,并有这么多专家前辈能来参加研讨是学院的盛事,对于学院的发展特别是作曲学科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

武汉音乐学院院长彭志敏教授因公未能出席研讨会,委托教务处处长张璟副教授代为宣读发言稿。彭志敏教授认为,这次活动一方面要充分地总结钟信明教授在这些方面取得的成就、成绩、成果以及何以取得的经验和规律,真心地学习钟信明教授多年来在工作岗位上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以身示人、以乐服人的楷模典范;另一方面,我们更要通过这样的学习和总结,结合我们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尤其是结合我们的音乐创作,积极思考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思路和做法,以使以钟信明教授为杰出代表之一的武汉音乐学院创作之路通达向前,使武汉音乐学院的创作队伍更加壮大、创作思路更加开阔、创作热情更加高涨,使武汉音乐学院的音乐作品出得更多、站得更稳、留得更久、传得更开、人民大众的知晓度和热爱度更高。彭志敏教授倡导大家向钟信明教授学习:要像他那样发自肺腑地热爱音乐,才能催生作曲家产生渴望创作好作品的内生性动力;要像钟信明教授那样,锲而不舍地坚持创作,才能在音乐创作的崎岖道路上扎实稳步地坚毅向前;要像钟信明教授那样,毫不动摇地扎根生活,才能使作曲家的音乐创作获得有本之木、有源之水那样的生命性保障;要像钟信明教授那样,主题鲜明地语出湖北,使音乐创作彰显出鲜明的地方特色、突出的个人特色,并由此获得了鲜活持久的生命力;要像钟信明教授那样,自主创新地使用技法,才能保证音乐效果的可听动人、保证形式技巧为内容服务。

武汉音乐学院的老院长谢功成教授用两句话概括了钟信明教授的创作特征,即民族性与现代性相结合、探索性和可听性相结合。他回忆了两件事情,感慨钟信明的创作是在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第一件事情是武汉一直没有独立的交响乐团,而发展交响音乐既需要有专业的交响音乐乐团,还要有舆论的支持。另一件事是钟信明参加全国首届交响乐作品比赛时,由于当时缺乏基本的专业录音条件,他提交的作品音响受到很大的影响。所幸的是有些评委曾经听过这首作品的现场音乐会,最终仍然获奖。由此可见,在那样的条件下坚持从事交响乐创作非常难得。

作曲家金湘认为武汉音乐学院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音乐学院,钟信明教授则才华横溢,创作既有技术又充满激情。由此,金湘道出作曲家必备的三个条件,第一,作为一名当代作曲家,首先是一个正直的人,顶天立地,从不说假话的人。第二,作为一名当代作曲家,绝对不能绕开技术这个环节,一定要充分掌握技术,有技术才有发言权,作曲家用感情、嘴巴说是没有用的。第三,作为一名当代作曲家,要坚持中华古文化的繁荣,绝对不能忘记自己的根。钟信明教授正是这样一位既有技术又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当代作曲家。

郭祖荣教授发言说,目前中国从事交响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兼指挥家的人也就钟老师一个,所以他对乐队的写作不但得心应手,对音乐掌控得很好,当然整个音乐会的效果也就很好。钟老师的音乐很有阳刚之气,尤其是后期作品,完全体现出改革开放后整个社会在他心中的反映,而现代技法则已经完全融入到音乐当中去了。

王民基教授曾经是钟老师的同班同学,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钟信明是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培养出来的好老师。作为一名作曲家,他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谨,对自己的作品质量要求很高。并且,钟信明和谢功成等老师一样,都具有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都为弘扬长江文化做出了贡献。

作曲家骆季超认为钟信明老师是一位集民族、现代和传统于一身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交响性、新颖的音响、丰富的和声织体以及充满魅力的旋律。作为一名老校友,骆教授还自豪地回顾了武汉音乐学院在音乐创作与学术研究领域领先全国的9个方面。

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方石因工作原因未能参加此次活动,他在贺信中深情回顾:几十年来,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因有“谢曾童马廖孟王”和“钟陈赵周晏匡彭”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师和一代代后起之秀而享誉业内外,因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理念、坚持基础学科与重点学科协调发展的实践而备受广泛青睐。钟老师坚持不懈地辛勤耕耘在交响音乐创作和作曲教学这片领域,为我国的交响音乐宝库不断增添不可或缺的篇章,为湖北交响音乐在全国地位的提升不断增强令人信服的实力,为交响音乐创作人才的培养不断奉献出心血和智慧。钟老师既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指挥家,也是充满个性与激情的音乐教育家。钟老师荣获“第四届湖北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

研讨会上,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宋乔代表省音协将“第四届湖北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颁发给了钟信明教授。周雪石教授、肖武雄副教授、薛睿韬等代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长江大学艺术学院等学校,向武汉音乐学院和钟老师表示了衷心的祝愿,并赠送了论文集和作品音响。

在此次活动中,以钟信明老师为代表的作曲家和教授,或在研讨会上,或在贺信中畅谈了他们的作曲教学经验以及对于武汉音乐学院作曲学科建设的宝贵建议。

钟信明教授强调了培养听觉在作曲教学中的重要性。当年教授他的苏联专家阿拉波夫极其强调读谱时要大胆想象总谱中的音响效果。在这样的训练之下,学生的内心听觉也就逐渐形成。他例举了自己创作《长江画页》时没有用草稿,动笔前音乐已经全部储存在脑子里了,自己可以估算着每个结构部分所需的时间,然后动笔抄谱,很少有修改的痕迹。由此说明,技法固然重要,但培养作曲学生必须要培养内心听觉,注重内心对音乐的感觉,这是作曲教学的基础性内容。

谢功成教授认为:虽然每个时代的社会观和价值标准会有所不同,但有一些东西还是值得借鉴。只要把作曲当作孩子一样来热爱,就能很好的全身心投入进去,自然也就有办法去“学”和“教”。具体到教学活动中,谢老师认为认真备课很重要,这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但也是最难坚持的工作。

金湘教授指出教作曲就必须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技术,不应出现只会写旋律却不会配器的现象。只有全面掌握技术,才可能在创作中进行充分的表现。他同时指出,要用历史的眼光宏观地看待技术问题。学习技术不是为了在创作中堆积技术,也不要跟在西方音乐后面跑,而要站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来建设和发展才能成为对中国文化有所贡献的作曲家。

郭祖荣教授则建议作曲教学可以先从艺术歌曲写作进入,这样就可以依托古诗词的具体内容有感而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和音响感受;创作题材最好根据自身经历和感悟而选择,不要生搬硬套。

王民基教授强调音乐形态与民俗有很大关系,音乐是地方文化现象的总和,所以离开文化谈音乐是本末倒置。例如我国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了序列音乐;又如西方和声学中很多要避免的规则,在我国的民族音乐则经常运用。就具体的教学而言,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基础很好,但要注重全面发展。作品分析不能只分析外国作品,中国作品的分析目前仍太欠缺;不能只进行音高分析,要对作品的其他技术要素全面关注;不能光分析作品本身,还要了解作曲家的创作与人文背景等信息。

陈国权教授认为,目前学生的创作因为缺乏生活体验以及民族民间音乐的积累而显得内涵不够,他回顾了学生时代的采风经历令自己印象深刻收获良多。所以,现在的作曲教学一定要强调多与生活结合、多与民族音乐结合,这样的创作才能彰显出音乐的内涵。

作曲家邹野由于工作原因未能参加恩师钟信明教授的庆祝活动而深感遗憾。他在贺信中回忆了当年跟随钟老师学习作曲的点滴收获;用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对作曲系的年轻学子进行谆谆教导,流露出对恩师的感念之情和对母校的拳拳爱心。邹老师指出了目前作曲专业学生在管弦乐写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与解决办法:一是乐器法和配器法学得不扎实,没有内心听觉,横向声部处理不好。二是不能甄别电子音响和管弦乐音响的差异,许多作品在虚拟的MIDI音响中似乎没有问题,但在实际演奏中却毛病很多。三是对古典、浪漫和诸多现代流派的管弦乐风格没有系统掌握,因而在实际工作中的驾驶能力受到限制。四是要养成专业的写作习惯,写在总谱上的任何标记应与内心听觉一致,应使追求乐队音响的平衡成为一种写作习惯。五是要尽可能多接触乐队排练,和乐队队员交朋友。演奏者对作品认可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作品价值认可与否的评价标准之一。

省音协常务副主席方石对于作曲系近年来师生越来越重视将目光投向社会、越来越重视关注现实生活、将所学与所用紧密结合(例如为“非典”、“地震”、“飞天”等重大事件而进行的创作,以及近两三年来的“刘思远现象”)的做法表示了肯定与赞赏,并期待出现更多不同的个性现象。他认为作曲教学中,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如何定好位,选好路,“教”与“学”都不例外。“学院派”与“实用性”如果做得好,应该都有价值。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建立一支宏大的人才队伍,作为音乐创作人才培养的重地,我们作曲系具有光荣的使命。

众多专家与师友对作曲教学与学科建设提出的宝贵意见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也深深触动了作曲系的教师,引发我们对作曲教学、作曲学科建设的发展和未来进行思考。特别是其中提到的“对技术的全面掌握”、“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积累”,以及“对社会与现实生活的关注”等。

近几年,作曲系通过调整与丰富教学内容、加强艺术实践平台的搭建、有组织地进行创作实践等手段在作曲学科建设与创作成果的产出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在专业及专业基础课中,一方面强调传统作曲基础与20世纪以来音乐发展的新观念、新技法的学习,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点,结合社会需求,加强歌曲和大众化音乐创作的教学。同时持之以恒地办好“作曲之声——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师生作品音乐会系列”,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的音乐创作与作曲教学水平。作曲系师生在“十一?五”期间共计约52首(部)作品获得部级、省级各类比赛奖项。

进入“十二?五”,作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迎来了新的时期。一方面面临教学内容建设、课程建设的挑战,特别是围绕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所进行的专业主课群的建设。既要在现有的主课教学基础上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自由创作、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独立创作与独立思考能力;又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创作特长、发展意愿及需求,积极开设出丰富的系列课程以供他们选择和学习。同时,继续强化对声乐作品创作的要求,并逐步提高学生对于民乐、民族音乐母语的认识和重视,加强民族器乐创作的教学与实践。

另一方面,艺术创作实践作为检验作曲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之一,仍然需要持续搭建艺术实践平台、保障艺术创作质量、力求产出阶段性的创作成果。首先应立足于“教学”这一中心,提升与完善现有艺术实践平台,努力做到“教师教学与艺术实践一体,学生学习与艺术实践并存”。其次,既要加强与兄弟院系的合作关系、建立持续的合作机制,真正达到创作与表演的互动性与一体性;也要本着积极“参与服务社会”的目的,引导学生着眼时代、关注社会,开展与社会事件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艺术创作与艺术实践活动,搭建更多元化的实践平台。

“钟信明教授从艺60周年?从教55周年师生交响音乐会和研讨会”的举办,不仅使我们重温了钟信明教授等前辈为武汉音乐学院的音乐创作与作曲学科建设做出的贡献和获得的荣誉,还有幸得到了众多作曲家和教授们的宝贵经验与真知灼见。这将指引我们向前展望,克服可能遇到的一切困难,将武汉音乐学院的音乐创作事业与作曲学科建设继续向前推进。②

注释:

①本次活动部分图片见封三。

上一篇:红领巾发言稿范文 下一篇:恳谈会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