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控范文

时间:2023-07-10 16:57:54

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危险源(点)辨识;风险分级管控;LEC法;冶金企业

中图分类号:X9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8-0003-02

对于冶金企业来说,生产、检修、工程技改等方面涉及熔融金属爆炸、煤气中毒、起重伤害、火灾、触电、窒息等较大危险因素,点多面广且专业性强,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出现群死群伤的恶性安全事故,因此控制事故就变得尤为重要。危险源(点)的管控,即控制事故发生的“根源”,而并非待其已转化为事故隐患再采取控制措施。结合具体情况,通过对危险源(点)进行辨识和风险分级管控,将设备、工艺、人员等有机地与安全管理结合在一起,提高安全管理和控制能力。使生产、检修、工程技改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达到可控管理,大幅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尤其是降低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保障职工的作业过程安全。

1 确定危险源(点)

1.1 危险源(点)及风险的定义

危险源(点)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可能”意味着“潜在”,是指危险源(点)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原因,由于危险源(点)的存在才可能发生事故,与事故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

风险是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风险是对某种可预见的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及后果严重程度的综合描述,可预见的危险情况是通过危险源(点)辨识而得

到的。

1.2 危险源(点)的确定

识别和确定危险源(点),要组织有实践经验、熟悉工艺流程和设备性能等情况的专业人员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操作人员,从物质、能量、环境、人员操作等方面入手,对工艺流程、设备、动力、运输及存储设施、物质、容量、温度、压力等,对照岗位及操作标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2 运用LEC法辨识危险源(点)

根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的时间以及事故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计算出各种作业点的危险指数,并以此判断出危害等级,危险指数:D=L・E・C。其中:L――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的状况;C――事故的可能后果。

3 危险源(点)的分级管理控制体系

以辨识的A、B、C、D级危险源(点)为依据,根据生产、检修、工程技改项目进行高度风险、中度风险、低度风险的风险等级划分。通过对风险作业控制确认级别来保证安全措施的落实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等级按照正常生产岗位、检修部位和工程技改项目来划分。

3.1 正常生产岗位的风险等级划分

指定A级危险源(点)为高度风险岗位,B级危险源(点)为中度风险岗位,C级、D级危险源(点)为低度风险岗位。

高度风险岗位由厂级进行管控。各厂级领导和专业科室负责分管专业内涉及高度风险工作岗位的全面安全管理。每月召开一次厂级安委会和每周召开一次安全例会,分别由主管厂领导布置对较大安全风险岗位的安全管理要求,根据季节和现阶段状况提出阶段性的安全工作重点,并定期组织各种安全专业检查。

中度风险岗位由专业科室及车间进行管控。各车间负责对中度风险岗位的全面安全管理。车间每周组织本单位领导和车间组长召开车间安全会议,按照厂安全要求及车间现阶段安全工作提出具体安全管理措施。每日由车间领导和安全员组成检查组对车间区域内的安全设备设施、人员执规等进行检查。

低度风险岗位由班组进行管控。各班组负责对低度风险岗位的全面安全管理。车间班组长按照职责要求开展好本班组各项安全工作,组织好每周一次的班组安全活动和每班的班前班后会议。做好岗前确认和现场工器具自查及职工执规等检查,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3.2 检修部位的风险等级划分

将危险检修部位的临时性检修、抢修和大修作业所涉及到的A、B、C、D级危险源(点)定为高度风险,将一般检修部位的临时性检修、抢修和大修作业以及危险检修部位的定修所涉及到的A、B、C、D级危险源(点)定为中度风险,将一般检修部位的定修所涉及到的A、B、C、D级危险源(点)定为低度风险。

高度风险要求专业分管厂级领导亲自组织、协调、指挥相关专业科室、车间确定高危检修部位的临时性检修方案,布置检修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并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高度风险要求在分管厂级领导的指挥下,由专业科室、车间领导负责检修方案中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和检修过程中的督促落实工作,并指定本车间、科室主要负责领导对检修全程进行监护。

中度风险要求相关专业科室组织相关车间审核、确定检修部位的检修方案,审核、布置检修过程中的涉及本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经负责车间确认后方可实施。要求责任车间领导组织检修安全措施的落实、确认工作。相关专业科室指定专人对涉及本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低度风险要求责任车间领导审核、确定检修方案,审核、布置检修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并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低度风险要求责任车间现场项目负责人落实检修各项安全措施,并对检修全程进行安全监护。

3.3 工程技改项目的风险等级划分

A、B级危险源(点)为高度风险,C、D级危险源(点)为中度风险。

工程技改项目在实施之前必须由分管厂领导组织相关专业科室、安全科、负责车间对工程实施中和实施后的工艺、设备等情况所产生新的危险源(点)进行辨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后确定施工方案。工程开始前施工单位必须办理相关安全资质审核并进行安全交底,施工单位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保证参加施工人员熟知现场施工安全风险及熟练掌握安全防范措施。

高度风险安全管理由主管厂领导负责对施工过程中生产、工艺、设备进行协调管理;负责组织相关专业科室、负责车间、施工单位对高风险作业进行现场安全措施的确认及监护;负责确定高风险作业的施工方案,布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并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中度风险安全管理应由相关专业科室组织相关车间和施工单位审核、确定施工方案。审核、布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经负责车间和施工单位确认后方可实施,并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4 安装警示标识牌

按照正常生产岗位、检修部位和工程技改项目的风险等级划分制作三种危险源(点)的标识牌并在现场安装,使现场作业人员能一目了然地发现他所处的环境有什么危险、易发生哪些事故、应注意哪些方面、有什么控制措施。

5 安全教育培训

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危险源(点)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通过教育培训使职工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风险分级管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隐患排查;建议

对于当下绝大多数的化工企业来说,工厂在生产时所用到的原料大多以易燃易爆有为主,并且在进行相关生产的过程当中,需要的是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再加上这些化学制品本身存在的不稳定性,这就很容易导致在生产运输或者使用的过程当中导致爆炸或者泄露等危险事故,对线管工作人员的健康以及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需要对各种存在的风险进行管控并且做好相关的隐患排查工作,是保证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

1.风险辨识的含义

所谓的风险辨识,说到底其实也是对危险发生的源头进行一个分析与判断,对整个生产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导致危险发生的每一个诱发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与判断的过程叫做风险辨识。(1)风险辨识的范围。一般来说,按照目前化工厂发生事故的分类来看,根据分工的不同以及所处的职位不同,因此在进行风险辨识的过程当中,会根据施工人员的职责不同、工作所处的环境不同、相关机器设备的功能不同以及对周边可能造成影响的程度不同进行相应的模块划分。同时还根据这些模块,进行相应的细分,以此可以将风险的诱发因素从源头上解决。(2)常用的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通过对当下的一些化工厂的研究来看,一般遵守《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GB/T13861)或《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6441)将相应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同时在进行危险因素辨识的过程当中,还要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行为规范,同时还要考虑到诸多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危险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辨识。因此常用的危险因素的辨识方法有工业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对于当下的化工企业来说,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应该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因此在日常的化工产品生产以及机器维护的过程当中,都需要进行危险诱发因素的辨识。

2.风险评估与风险分级管控概念

(1)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对当下化工厂进行风险评估的现状来看,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为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和风险矩阵评价方法。(2)风险的分类及相应的措施。对于化工企业,根据对企业进行化工生产时风险的评估结果,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安全风险数据库以及相关的详细列表和清单。在进行风险分级管控的时候,风险越大,重视的程度也就越高,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3.化工企业主要风险

(1)化学产品生产原材料。对于任何一家化工企业来说,关于进行化工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化工原料的使用。化工原材料由于自身不稳定的特性,在运输或者使用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导致原料泄露,其中原材料有很高的腐蚀性与有毒性,一旦泄露,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人民的生命健康以及经济方面造成严重的损失。(2)化学产品生产环境及机器设备。化工厂在进行化工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会根据材料彼此之间的化学性与物理性进行组合,因此对操作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避免生产环境危险程度较高。由于一些设备的使用寿命都是有一定期限的,因此对于长期处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机器需要进行及时的维修与更换。如果机器设备的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或者没有达到化工厂进行生产的最低要求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导致相关材料泄露,加快对机器的腐蚀程度,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安全事故。(3)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制度。从当下的一些化工事故当中也可以了解到,有很多化工企业没有建立起完整与行之有效的生产制度,这也是导致一些化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尽管有一些化工企业建立了一系列的生产制度,但是通过相关调查后发现,有很多相关的专业人员缺乏对相关生产制度的重视,这就导致生产制度发挥不了原本的作用,导致一些员工我行我素,大大增加了危险事故的发生概率。

4.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1)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关于员工的素质与专业能力是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对线管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于化工生产安全性的认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能够极大增加相关工作人员对于自身职责的进一步认识,规范自己的工作操作流程,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安全生产。(2)对生产的过程进行不断优化。对于化工企业来说,进行化工产品生产时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样也是危险发生最多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企业来说,优化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还能够极大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程度,例如,同各国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加强对线管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过程的每一步都处在合理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因此本着质量与安全的双重标准,可以选择危险性更低的原材料,这样可以极大降低生产过程当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同时在进行制作工艺的选择上,要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3)建立设备管理系统。化工企业在进行化工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加强对机器设备的管理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与规定,运用当下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起相应的管理系统,对设备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一个良好的排查。同时还可以通过相关的生产设备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与保存,在机器发生故障需要进行购买新的设备的时候,需要核对相关数据信息是否符合生产要求,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同时在企业当中,设立轮值制度。其主要工作内容是负责每日对机器运行的状况进行记录与检查,同时对机器的维修情况作出相应的记录,这样可以保证当机器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根据相关的记录,将责任具体到人,这样做可以极大提高相关检查人员的责任心,提高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信心。同时在日常的化学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不定时的对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对于化工企业来说,维护设备的良好运行情况,定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这些措施都需要具有专业的管理人士来进行担任,只有这样,才能早发现问题早解决,从而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5.化工企业隐患排查管理策略

(1)完善隐患排查制度。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建立一套系统而又完善的的隐患排查制度,是保证企业能够顺利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支撑。通过这项隐患排查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化工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对于当下绝大多数化工企业来说,要想建立一套完善而又系统的隐患排查制度,就必须从制作工艺和制作流程以及制作设备这三方面来进行隐患排查。作为化工企业的检查人员,更要树立起安全这根紧绳,在进行机器设备检查的过程当中,要不定时对相关的机器设备进行相关的检查,并且做好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危险扼杀在摇篮当中。生产出来的化学产品往往能反映出在生产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产品进行抽样质检,通过产品的质量,分析出产品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对制作工艺进行检查,说到底就是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对制作流程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进行检查,对于那些违规操作或者工作态度不认真的工作人员进行惩罚,通过这种方式,来端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从而为安全生产提供一个重要的保证。(2)构建隐患排查档案。当结束相关的隐患排查工作的流程之后,作为相关的检查人员需要对相关的信息做好记录,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将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归档处理,这样做可以为未来发生相类似的情况提供有力的依据。化工企业可以通过合理隐患排查档案,进一步降低在进行相关化学产品过程当中存在的风险,在平常的隐患排查过程当中,做好相关档案的记录工作,对在检查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当解决问题之后,将相关信息进行归档并加以保存,为相关的问题提供参考价值。(3)建立安全管理评价体系。一般来说,建立起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对于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相关的评价体系,对员工进行奖励或者惩罚,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安全风险。通常会根据工作情况、日常安全行为等方面进行一个百分比式的评价,设立相应的评分标准。根据每个员工所对应的岗位以及自己工作能力的高低,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对那些不达标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惩罚,以降低安全风险;对于评价较好的员工进行奖励,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一般来说,化工厂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属于一种动态的管理,如果缺乏对风险级别的进一步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就会存在安全隐患,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6.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工作,不仅可以保证化工企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同时通过加强风险等级辨识与隐患排查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典剑.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2017,12(07):36-38.

[2]姚月华.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J].化工管理,2020(25):121-122.

[3]贾晓君.化工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探讨[J].化工管理,2020(07):8-10.

[4]熊友强.化工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探讨[J].化工管理,2020(09):103-104.

风险分级管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1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的意义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两个方面的预防性工作,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双重预防是指采取对安全风险实施管控和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的两种手段,是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而构筑的两道防线。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超前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管理体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和基础,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强化与深入。事故隐患来源于安全风险的管控失效或弱化,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就会不出现或少出现隐患。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针对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强调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从隐患排查治理前移到安全风险管控。推动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促使企业形成常态化运行的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实基础。

2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总体规划

河北钢铁集团滦县司家营铁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司家营铁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是冀东矿脉的一部分,为我国三大铁矿区之一,司家营铁矿总投资19.27亿元,于2008年投产。司家营铁矿通过成立组织机构、划分工作职责、明确人员配置、资料收集、全员培训、制度修订、风险辨识及评估、修订完善、编制隐患排查清单、制定安全检查表(综合、专业、专项、日常)、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建立双重预防机制运行信息管理平台、安全风险公告、隐患排查治理、印发职工安全手册、编制保命法则和奖励隐患举报等一系列工作,有效保证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的全面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

(1)综合考虑生产系统,合理划分评估单元根据自身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分布状况和管理需要等情况,分为采矿、爆破、运输、矿破、选矿、尾矿库、机加工、辅助单位和机关等10个生产系统,将各生产系统划分为27个主单元,按照组织机构层级划分为143个子单元、327个岗位单元。(2)细化作业活动,分解生产流程,全面开展风险辨识司家营铁矿将风险辨识内容分为作业活动风险和设备设施风险两部分,分别从两方面进行风险辨识。作业活动风险辨识:将职工的每一项作业活动细分为数个作业步骤,确定每项作业活动的频率并制定作业活动清单,确保作业活动清单包括职工的所有作业活动。设备设施风险辨识:根据生产流程,编制每个岗位的设备设施清单,利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对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辨识设备设施风险时,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3)明确风险管控层级,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司家营铁矿有限公司根据每个岗位的作业活动风险和设备设施风险编制了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根据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岗位规程等要求,将管控措施分为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管理措施三类,共制订了17420项管控措施。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结果,明确各等级安全风险相对应的作业区(科室)、班组和岗位人员分级管控的范围和责任,将责任分解到与生产过程相关的每个人。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管控级别,重大风险由公司级、作业区级、班组级、岗位级共同管控,较大风险由作业区级、班组级、岗位级共同管控,一般风险由班组级、岗位级共同管控,低风险由岗位级管控。对较大以上风险都编制了相应的管控方案。司家营铁矿要求员工进入作业岗位时,必须按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对岗位安全风险状况和各项管控措施进行安全确认,并进行安全风险预知、设备检查等活动,消除人的不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岗、管控到位。(4)升华风险分级评估结果,绘制安全风险分布图风险分布图根据级别进行分级,共制订了5个公司级风险分布图,16个作业区级风险分布图、岗位区级风险分布图268个。同时认真分析红区、橙区、黄区、蓝区安全风险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措施,尤其加大对较大以上风险区域的安全风险管控力度。(5)依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安全责任清单,编制隐患排查清单各单位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编制了从公司领导到岗位工的隐患排查清单,明确了每个岗位的风险管控措施、措施失控表现、管控部门、管控责任人、隐患等级、排查部门、排查责任人、排查频次等内容,严格按照风险管控级别进行隐患排查。

4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的安全风险公告

(1)推动安全风险公告,促进职工规避风险为切实推动公司安全风险信息公开,确保公司从业人员充分了解公司存在的安全风险,促进职工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严格落实到位,根据《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要求,司家营铁矿有限公司制定了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采场、尾矿库、锅炉、主要厂房等重点区域分别设置了安全风险公告栏,为所有较大以上风险制作了风险公示牌,公告重点区域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2)制作安全风险告知卡,促使职工安全标准化操作根据全面风险辨识的结果,为全公司各岗位制作了267个安全风险告知卡,将风险因素、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告知职工,组织职工学习,使职工了解风险的严重性,掌握应急处置措施。便于员工随时进行安全风险确认,指导员工安全规范操作。

5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的隐患排查治理

(1)隐患排查“四个机制”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司家营铁矿的隐患排查治理主要以岗位自查为基础,同时建立班组、作业区、职能科室和矿级领导带队检查的逐级隐患排查体系。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司家营铁矿有限公司严格按照隐患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原则落实整改,对隐患的排查、登记、整治、监督、验收、销号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2)推广使用双重预防机制运行信息管理平台,提高隐患排查治理效率为了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的效率,建立人人参与的隐患排查模式,司家营铁矿有限公司建立了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开发了与安全风险管控相适应的处理模块和表单,实现了安全风险、事故隐患的可视化管理。该系统能够及时将上级单位、公司级、作业区级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传达给所有职工,同时能够及时提醒相关人员进行隐患整改及复查。

6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的实施效果

双重预防机制实施以来,司家营铁矿建立健全了14项安全管理制度,辨识出2312项风险管控清单和隐患排查清单。从实践情况看,机制建设主要取得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成效:一是责任更加明确;二是管理更加高效;三是职工风险防控意识和隐患排查能力明显增强;四是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2021年公司级检查发现的隐患同比减少了30%,切实做到了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

风险分级管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区域;控制风险;安全风险分级辨识;数据设计

实施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需要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总体领导和自下而上的意识提升。企业应当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控制管理制度,组织全体员工(从一线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者)全面、系统地辨识和评估所有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制定安全措施,并根据风险级别,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情况,合理确定和落实管控措施责任主体的层级,结合自身可接受控制风险的实际,按照从严从高原则,定期评估控制风险,持续完善和落实安全措施[1]。

1基本流程

综合多个省市的安全风险分级指南,目前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基本划分为:成立工作组、划分区域、开展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定管控措施、进行风险告知等。基本工作流程图见图1。对企业来说,首先需要组织技术、安全、设备及生产等人员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其次收集分析政府部门颁发的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规范,结合企业安全评价报告等内容,理顺风险辨识的思路、进度、工作安排。再次需要进行区域的划分。可以按照内部业务系统的各阶段、场所位置、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来划分作业单元。作业单元划分时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并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1]。开展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需要对数据进行梳理汇总,包含各区域涉及的各层级负责人、设备设施信息、作业活动信息、危险物质信息和工艺信息等。在此基础上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作业单元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应当遵循固有安全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固有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设施、部位、场所、区域以及作业活动应重点管控。应当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在工作场所或岗位设置明显的安全风险告知卡和警示标志[2-3]。

2模型设计

通过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过程分析,结合对多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总结[4],目前笔者及其团队设计了一套针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模型。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的前期、中期、实施、后期四个阶段,制作了数据设计和支持单元两种功能模块。数据设计分为制度建设、基础信息表、风险辨识表、公告警示4个数据块。支持单元分为设备设施检查表、应急措施汇总表和安全标识汇总3部分。工作流程、数据设计与支持单元之间的关系见图2。

2.1数据设计的具体内容

制度建设单元含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两部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主要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组织、职责、流程、技术要求、风险点评价、控制措施、管控层级等进行规划。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中涵盖日常排查、综合性排查、专业性排查、季节性排查、重点时段及节假日前排查、事故类比排查、复产复工前排查和外聘专家诊断式排查等要求。隐患排查治理中还增加了基于风险点的管控措施,按管控层级和频率进行隐患排查的要求。基础信息表包括区域信息及风险辨识需要收集的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管理工作及危险化学品等数据采集的格式。其中区域信息中有区域名称、各层级责任人等信息。在整个模型设计中,区域名称是整个数据结构的主指针,将基础信息表与风险辨识表的数据进行关联。风险辨识表中包括区域安全风险等级的汇总判定、设备设施分析记录、作业活动分析记录及对基础管理单元、总图单元的检查表。其中设备设施分析记录为:序号、风险点编号、责任部门、所在单元、区域、设备设施名称、设备设施类别、风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危险有害因素、检查内容、标准、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5]、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值、评价级别、风险分级、应采取的管控级别、区域颜色、班组责任人、车间责任人、公司责任人、备注。作业活动分析记录为:序号、风险点编号、部门、所在区域/地点、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步骤/内容、活动频率、风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评价级别、风险分级、应采取的管控级别、区域颜色、班组责任人、车间责任人、公司责任人、备注。公告警示含安全风险公告栏和安全风险点警示牌,各地规范要求对较大以上风险点进行公告和警示。

2.2支持单元的具体内容

设备设施检查表涵盖炉类、塔类、反应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冷换设备类、转动设备类、起重运输设备类、供配电设备设施、通用电气设备、通用设备及各类机械设备检查表[6]。应急措施汇总收集了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涉及的各类事故类型的应急处置措施、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安全标识汇总收集了各类安全标识的图标。

3模型使用

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前期、中期、实施、后期四个阶段,对数据设计和支持单元的引用如下:

3.1前期

前期对于工作组的组建、工作组织、职责、流程、技术要求及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可参考模块中的制度建设要求制定本企业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按区域划分原则进行区域的划分,区域名称唯一不重复,主要收集的信息包括序号、所属单元、区域名称、所属部门、班组责任人、车间责任人、公司责任人、人数等。区域划分结束后,由各区域负责人负责组织本区域人员进行后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2中期

各区域负责人按“基础信息表”的内容,收集本区域的各种数据。数据收集过程中需经本区域人员参与确认,以防止数据的遗漏。

3.3实施

各区域负责人按风险辨识表模块进行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的安全风险辨识、风险度评价、安全控制措施的填写。设备设施安全风险辨识中,可根据设备的类型,引用设备设施检查表模块,根据设备设施的类型,匹配设备应检查的内容和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安全控制措施中的应急措施可引用应急措施汇总模块中的内容。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风险辨识中风险度的可能性、危害程度、作业频率的取值需经区域内参与人员奇数人员表决,取表决票数大值的作为风险度评价结果。模块中对于风险度评价级别、风险分级、应采取的管控级别、区域颜色、班组责任人、车间责任人、公司责任人已设置计算公式自动进行计算。各区域负责人组织完成本单元的基础检查表、总图检查表的填写。本模块将各区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辨识结果汇总,筛选出各区域设备设施风险和作业活动风险的最大值作为本区域的安全风险等级。

3.4后期

根据各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完成安全风险公告栏的编制和较大以上风险点警示牌的制作。企业在完成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后,将各较大风险点的安全措施落实纳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中。

4结论

1)针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组织过程进行了梳理。2)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中涉及的各种数据类型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多种类型企业的数据模型。3)将区域名称作为数据指针,将区域各层级负责人的管控层级与区域、风险点的风险级别进行关联。4)最终风险度的计算、管控层级的确定采用数据自动匹配,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和数据统计中产生的错误。

参考文献

[1]T/SWSA004-2020,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基本规范[S].

[2]苏应急〔2019〕(105),江苏省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指南(试行)[Z].

[3]浙应急基础〔2020〕(56),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Z].

[4]江阴市大阪涂料有限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安全风险分区分级管控报告[R],2020.

[5]宋继军,贺国军,闫朝勋.生产安全风险分级防控的实践与探讨[J].化工管理,2014(24):67.

[6]陈少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与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风险分级管控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

1煤矿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1.1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定义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实施过程前,煤矿企业对照国家规定的分级标准,辨识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安全风险、生产作业风险因素的级别或者等级。从而能够科学合理确定风险评估所有必需的要素,同时建立安全风险评估的分析数据库,煤矿企业结合自身生产实际,并根据安全生产评估的数据分析其研究结果,继而采取有效的管控控制措施,从安全作业风险组织、安全作业制度、安全作业技术、安全作业应急管理等各个方面,确保煤矿安全风险的生产作业风险始终能够保持在完全处于有效的受控制的范围之内,以较高的效率严格预防遏制“认不清、想不到”的各类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频繁反复发生[1]。

1.2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

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的内容包括隐患排查治理的问题内容,以及及时排查治理的登记跟踪,煤矿隐患排查治理问题工作的主体主要是指各级煤矿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由各级煤矿企业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按照本煤矿安全隐患治理问题及时排查登记管理制度,同时组织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其他煤矿企业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在日常煤矿安全生产活动中可能因为事故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等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安全隐患问题大排查,对在安全隐患问题大排查中暴露出的各种安全隐患,按照危险等级确定顺序,并及时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登记、跟踪,同时按照“五到位”各项工作的指导原则及时组织,有效地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从而实现完成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的全过程闭环控制管理,进行切实可行且安全有序高效率地准确解决安全生产作业在煤矿日常生产“查不清、管不住”的安全隐患治理问题。

1.3两项工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这两项煤矿安全管理的工作,从两者的基本关系来看,按照矛盾的理论观点,两者有不同之处,虽然两者同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同一类事务,归属同一类事务的两个基本方面,性质是相同的,但是两者工作的侧重点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顺序又是不同的。(1)两项工作的相同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两项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目的是一致的,主要任务目的都是从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刻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煤矿安全生产隐患中危害风险的超前管控、对重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事前事中排查、事后及时治理作为重要手段,坚决把各类煤矿重大事故都及时消灭在隐患风险危害的萌芽阶段,更加高效率地及时防范各类型煤矿安全生产重大事故的再一次发生。由此可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两项安全管理工作都一样,对各类煤矿安全事故隐患风险进行事前排查,其实质都一样,也就是准确辨识安全管理经营者和服务事业单位自身,可能必然存在的各类煤矿安全事故隐患风险危害以及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的影响因素,然后及时地研究采取其他管理而制定的相应措施,在各类煤矿安全事故没有完全发生前,对这些隐患危害风险因素分别及时进行事前风险控制和事中排查事后解决。两项安全管理工作均严格按照实行分级管理,都将安全管理生产危害风险最高等级级别分级为“红、橙、黄、蓝”(其中以下红色为危害风险程度最高级别),4个级别的划分让煤矿企业对风险最高等级分别及时进行管控,将各类煤矿安全事故隐患危害风险等级分为重大类型安全隐患和一般重大安全隐患分别进行事前排查事后治理。(2)两项工作的不同点。安全隐患事故风险项目排查治理和风险评估治理工作是一个具有周期性的一项煤矿安全生产治理工作,作为一个隐患排查治理及专项排查辨识决策治理,是在一定时间内或者一段时期进行开展的一项管理工作。而煤矿安全隐患治理则仅仅只是日常排查的一项工作,煤矿企业每天都需要按时进行隐患的排查治理,其中包括由煤矿作业风险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安监人员对煤矿企业的安全作业风险治理重点区域或是实际生产的每一个工作面、每一个车间进行的定期的常规的日常煤矿隐患排查,并且所在煤矿工作岗位上的煤矿作业风险治理技术人员在日常进行煤矿作业风险治理评估过程中也不一定需要随时随地进行排查这些安全事故隐患。

1.4双重预防机制的理论价值及意义

(1)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双重预防机制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新的关口再次地向前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我国生产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基本方针,双重预防机制的理论价值就直接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目前,在建立事故风险安全预防综合治理体系方面,基本建立健全完成。由双重风险应急重大事故安全处置风险治理体系转向双重重大事故生产风险安全预防,实现了今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技术企业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形势明显好转。(2)体现了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思想。双重过程预防管控机制对作业风险管控进行两个全过程预防管理。首先,在可能产生风险隐患之前对现有风险隐患进行实时预控,即通过对现有风险隐患进行实时识别、评估、分级,并及时采取有效率的预防管控风险措施,达到有效减少作业风险、降低作业风险以及危害严重程度的主要目的,在风险隐患可能产生的各个源头阶段起到有效控制风险作用,防止风险隐患反复产生;其次,在风险作业管理过程中,对已经发现产生的风险隐患情况进行实时排查,即对各项风险可能控制相关情况及时进行跟踪监测,随时随地关注各项风险可能失控相关情况;再次,对隐患排查中已经发现的各项风险可能失控(也称即风险隐患)相关情况立即采取措施一并进行综合治理(也称即风险隐患综合治理),总结研究分析造成风险管控各个环节可能失效的主要原因,不断对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分级预防管控的管理机制和管控措施体系进行创新完善。

2双重预防机制在煤矿系统内大型煤矿的管理实践与应用探讨

2.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施工作情况

(1)全面规范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识别辨识。组织领导全体企业员工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对企业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生产工艺、设备维护设施、作业管理环境、工作岗位、人员使用行为等各个方面信息进行安全风险分析辨识,并逐一将经过辨识后得出的安全生产风险数据进行分析记录[2]。(2)有效管控安全风险。根据确定的管控危害风险类别和管控风险管理等级,明确公司所属企业矿区应排查暴露出各类危害风险的管控危害管理职责层级,矿长为主要危害风险管理责任人,与煤矿公司所属分管副高级助理矿长、总工程师等管控重大风险类别类型风险,矿各直属职能部门、区队管控较大风险类别类型风险,班组管理成员个体管控一般风险类别类型风险,员工参与所属企业个人组织个体管控低风险类别类型风险。近年公司先后采取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规范风险管理、技术手段、设备生产技术规范更新、个体生产风险管理防护、监测设备风险管理监控、应急处置风险管理等多项安全综合管控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确保安全高效生产并对风险进行实时安全可控、在线管控。

2.2对策建议

(1)加大对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建设宣传和学习培训教育力度。每年针对我们煤矿各管理层级员工开展关于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建设方面的专项宣传培训并不断加强学习宣传教育工作,让我们全体煤矿员工都深刻接受并自觉学习践行煤矿风险管理优先的经营理念,学习煤矿风险管理的相关基本知识,掌握煤矿风险因素辨识和煤矿隐患风险排查的基本操作方法。(2)出台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强化企业管理标准。围绕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主要涉及的企业危险源识别辨识、风险评估、防控管理措施、隐患风险排查和企业隐患风险治理等企业重点工作环节和管理内容,出台一系列分别适用于企业集团公司所有煤炭产业板块不同特点的企业技术管理方法规范标准、工作规范标准和风险管理规范标准,指导企业系统内所有煤矿能够更好、更全面管理内容,出台一系列分别适用于企业集团公司所有煤炭产业板块不同特点的企业技术管理方法规范标准、工作规范标准和风险管理规范标准,指导企业系统内所有煤矿能够更好、更全面地组织开展企业风险评估预控管理工作[3]。(3)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这两项工作制度的建立主体主要是煤矿安全生产单位。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有助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同时通过自查自纠自整改,进行定期的安全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不断完善安全风险举措,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4)建立风险数据库。将作业流程以及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辨识完所有的风险因素之后,根据LEC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然后按照不同的等级分为四级,分别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风险管控措施。当然不同层级的风险分级管控要体现出来,一般最高层级需要控制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而最低的班组级别需要控制到四个层级的风险,采取的管控措施也就更加细致。此外,结合我们日常的安全检查,形成隐患排查台账,对于排查出来的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对未按期进行整改的,后续要进行闭环整改跟踪。(5)建立岗位风险告知卡。建筑物或作业平面区域的风险四色图以及作业风险比较图。将以上三类图片粘贴在作业现场醒目的位置,起到警示和提示的作用。岗位风险告知卡中应明确岗位的风险因素、安全举措、应急措施、还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建筑物的风险四色图,可根据作业范围或设施设备的风险程度来进行评估,以最高的风险确定本区域的风险程度。作业风险比较图是根据所有的作业活动进行的风险评价,包括作业程序的暴露程度,发生的频率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双重预防机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而不是安全管理人员的闷头工作。因此,在风险数据库,作业风险比较图,建筑物的四色图,以及岗位风险告知卡方面,应让尽可能多的员工参与其中,才能更加深刻的了解岗位的风险,也知道岗位的应急处置。

3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事故预防管理机制建设必须具有鲜明的综合理论性和科学性、先进性和理论综合性的实用性。通过理论研究如何建立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对我国煤矿企业人、机、环、管各方面都有要求,而不是需要人员进行有效的的安全控制,推动煤矿企业进行煤矿安全事故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安全长效机制的稳固有效发展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将广泛发展应用成为我国煤矿企业进行煤矿安全事故生产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爽,毛吉星,贺超.安全管理中危险源辨识的顶层设计与体系设计[J].煤炭经济研究,2017,37(07):59-64.

[2]王中兴,李晓琴,张维克.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建设[J].安全,2018,39(02):43-45.

[3]孙庆刚.构建风险和隐患双重预防机制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2017,12(11):36-37.

风险分级管控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风险管控;煤炭企业

2017年1月4日,河南省登封市兴裕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导致12人死亡;2017年2月14日,湖南省涟源市斗笠山祖保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2017年3月9日,龙煤集团双鸭山矿业公司东荣二矿副井发生电缆起火,罐笼坠落事故,造成17人死亡。这些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格外重视,同时也暴露出当前煤矿安全生产领域的问题突出。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及《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等出台的文件中[1],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风险分级管控的重要性。因为构建煤矿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就是针对煤矿安全生产中“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是“基于风险”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主要安全生产职责要求之一。由此可见,作为高危行业,如何做好煤炭行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且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摸清企业安全风险底数,把握风险管控重点。全面普查企业各区域的风险,确定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并对企业的重大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真正做到安全风险“底数清”,解决“认不清”和“想不到”的问题。二是,有利于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责任体系。通过风险辨识与评估,落实企业在风险管控上的职责,划清界限,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的“责任明”。三是,有利于构建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从规划布局、应急管理等方面加强管控;从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提出防范措施,构建完善的预防控制体系,做到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力”,解决“管不到”的问题。四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可视化等信息化手段绘制安全风险图,实现煤矿企业安全风险动态监管的长效机制。

1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内容及目标

1.1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工作内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要涵盖以下内容:①识别企业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源;②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③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2]。1.2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工作目标。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要实现以下工作目标:①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和数据库;②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③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④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⑤绘制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⑥绘制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3]。

2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不是“另起炉灶”,是基于风险,对企业现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特别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完善与补充,是安全管理制度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的提升过程。所以,明晰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程序(图1)尤为关键,是逐步推进及深化煤矿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必要手段。2.1筹划准备阶段。煤矿企业应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安全负责人)为组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图1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流程和任务分工,应在风险辨识及评估开展前搜集资料、实地调研和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同时,对全体员工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风险评估办法、防控措施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风险评估的相关知识,增强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做到全员参与。2.2风险辨识。企业应从地理区域、自然条件、作业环境、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作业任务等方面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分析“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可以依据生产经营单位职工伤亡事故风险的分类(参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参见《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企业要对整个生产系统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和作业活动方式划分辨识单元,单元划分应该分层次逐级进行,一般可以将整个生产系统依次划分成主单元、分单元、子单元、岗位(设备、作业)单元。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模型。煤矿事故类型具体分为8类,即:瓦斯事故、顶板事故、机电事故、放炮事故、水灾事故、火灾事故、运输事故及其他事故[4]。2.3风险评估。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依据统一标准对本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分级。为使企业风险分级工作相对统一,便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掌握辖区内重大风险分布,对存在重大风险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切实落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目标任务,按照重点关注事故后果的基本工作思路,推荐采用风险判定矩阵(表1)确定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级。风险判定矩阵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两个维度,其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为5个等级(表2),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表3)。需要指出的是,判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需要选择适用的定性或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科学判定。如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采用事故统计分析方法、事件树分析方法等来判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可采用事故统计分析和事故后果定量模拟计算等方法来判定。鉴于企业类型千差万别,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各不相同,特别是对于一些风险较低的企业,虽然按照统一标准没有构成重大风险,但仍需要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影响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研究确定本企业可接受的风险程度。2.险管控。1)企业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之后,应建立风险清单。风险清单应至少包括风险名称、风险位置、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主体、管控措施等内容。2)企业应遵循“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的方法,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开展。要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原则和责任主体,分别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风险管控清单,分类别、分专业明确部门、车间、班组、岗位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3)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风险的公告,一般实行公司(厂)、车间(班组)、岗位三级公告,公告内容应及时更新和建档。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集中对重大以上风险实施公司(厂)级公示,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告内容包括危险有害因素、事故类型、后果、影响范围、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处理方式、措施落实责任人、有效期、报告电话等。2.5绘制安全风险图。企业在确定安全风险清单,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之后,应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至少绘制两张企业安全风险图。1)安全风险4色分布图。企业应使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将生产设施、作业场所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级风险,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图中。2)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部分作业活动、生产工序、关键任务,例如井下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由于其风险等级难以在平面布置图、地理坐标图中标示,应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曲线图或饼状图等,将不同作业的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实现对重点环节的重点管控[5]。2.6持续改进。企业应利用大数据、可视化等信息化技术,建立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电子化的安全风险图,真正实现煤矿企业安全风险的动态更新,对于一些危险源发生本质改变或发生事故要重新进行辨识与评估,形成煤矿企业安全风险动态化、可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3结语

本文通过对煤矿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必要性、内容、目标、程序及方法的论述,阐明了煤矿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文件要求,也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必然途径和构建双预防机制的有效组成部分,更是煤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强化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形成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运行机制,确保风险可控、隐患可查,从源头上避免和消除事故隐患,切实落实治理主体和责任,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

作者:张洋杰 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J].林业劳动安全,2016,29(4):23-26.

[2]钟岸.重大工业事故后果预测在安全规划与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15.

[3]本刊编辑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遏制重特大事故[J].劳动保护,2017(5):5.

[4]张磊,李新春,张旭,等.浅谈煤矿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与评估[J].煤矿安全,2010,41(7):158-160.

风险分级管控范文第7篇

关键词:毒理学;食品接触材料;安全评估

2016年1月6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要求: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双控”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自此拉开了“双控”机制建设的序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1年6月10日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已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第(五)款“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明确将“双控”机制列入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法定职责,其重要性在法律层面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也是“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的最好诠释。笔者通过调研国内基层企业近年来“双控”机制建设的实践经验,深挖问题根源,对当前“双控”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以期尽快提升国内企业“双控”机制建设水平。

“双控”机制建设概述

“双控”机制建设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安全管控方面的有效抓手,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是实现关口前移的根本措施。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有关要求,切实解决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隐患治理不及时的问题,真正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各地结合实际出台地方法规,有效促进了“双控”机制建设的推进速度。同时,政府对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作出明确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的自辨自控、隐患的自查自改工作实行分级分类监管,通过强化信息化监管手段,实现数据共享、动态监管;实施清单式管理,建立重大隐患督办制度,健全重大隐患排查整治、案件查办、违法企业处罚和追责问责4个清单;健全诚信管理制度,对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者不按照行政决定整改消除隐患的,降低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负责人安全生产诚信等级或者列入失信名单,并向社会公告。监管部门的严格执法,对加强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遏制重特大事故起到了积极作用,“双控”机制建设迅速在各地得到推动和发展。在“双控”机制建立之前,各省市在立法上基本都是针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规范,风险辨识管控方面的立法较少,没有统一的制度机制和规定动作。近年来,各地陆续开展“双控”机制建设,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这些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查漏补缺,将风险分级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紧密有效结合、相互衔接,有助于提升理论深度,吸取有益的实践经验,将规定动作、行为规范、制度机制的固化与企业经营方式、行业特点、规模大小的适应性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提升“双控”机制建设的整体水平。

影响“双控”机制建设的因素

从近年的实践情况来看,尚有许多因素对“双控”机制建设的实效性造成不利影响。一是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尚未形成“双控”机制建设生根发芽的土壤。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强力推动下,生产经营单位纷纷开展“双控”机制建设,部分企业采用购买安全技术服务的方式,帮助企业创建“双控”机制建设档案,建立“四色图”“风险告知卡”“公示牌”等现场标牌等表面形式。但在机制运行方面,无论是人员的基础理论,还是机制的运行方式,都不具备开展“双控”的先决条件,未真正建立起运行机制,仅停留在“档案柜里有资料,道路厂房有标牌”的阶段,被动应付、走过场,基本没有实用价值。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区分对待。一个10~20人的简单手工企业,与几千人的大型人员密集型企业,在管控过程中都使用一个标准、一套流程,显然不符合企业运作的客观规律,不利于发挥“双控”机制作用。三是流程繁琐,管理流于细枝末节,成本高、实效差。某些“双控”实施工作方法过于复杂,分类过细,凡事要求面面俱到,结果导致抓不住主要矛盾、重点环节,捡了芝麻漏了西瓜。四是不了解“双控”机制建设的根本内涵,没有形成“双控”思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出现“两张皮”情况,隐患排查与风险分级不搭边,与责任制不挂钩,各干各的,毫无效果,员工却因为大量的过程文档、审批签字和繁琐流程疲于应付,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

提升管控水平的尝试与探索

提升管控成效,应从“双控”机制建设的底层思维抓起。首先,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基础,没有科学合理的风险分级,就谈不上有效的隐患排查治理,二者必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严格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的预防控制措施才有效,才能真正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只有通过隐患排查,才能发现新的风险点、危险源,进而对风险点和危险源补充完善。其次,认清“双控”机制建设真正的核心所在,从而着手解决真正的难点问题。当前部分企业或安全咨询机构都将“双控”制度建设、过程资料建立、现场标牌布置等作为管控重点和工作重心,但不具有“双控思维”,工作成效一定大打折扣,徒有其表,不具备实战能力。真正有效的“双控”机制,每个简单的环节都是必要而简洁的,为下一个环节工作的有效开展而存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的主要意义不是为了统计工作现场总共存在多少风险,而在于确定风险管控职责,这是实现分级管控的第一步。企业后续组织的隐患排查工作,就要以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为依据,不同层级、不同分工的人员分别排查不同的风险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考核对象。换言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必须与“管控责任划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起到防止“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现象发生,真正做到关口前移。最后,有效解决管理碎片化、流程繁琐化的问题,做好工作分类、化简。“双控”机制建设应以企业现有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进行提炼升级,而不是重建。要善于应用先进信息化手段建立风险分级与隐患排查数据库,实现安全生产科学决策。企业要做好“双控”工作,必须同时具备“双控”思维、完善的“双控”运行体系、简洁有效的工作流程、科学的激励方法,四者缺一不可。在本次新《安全生产法》的修订中,新增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为“双控”机制建设未来的道路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双控”机制建设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将会是未来“双控”机制建设的一个新课题,值得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双控”机制建设既是一项长期工作,又是一项紧迫任务,笔者认为,只有迅速采取行动,细化责任分工,加强日常管理,协调稳步推进,全面抓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断提升安全管控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要通过“双控”工作机制,切实把每一类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风险是能够辨识和管控的,隐患是可以排查和治理的,只要能够真正地做到“双控”,就一定可以实现“本质安全”。“双控”成功的关键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保持行动有效。

风险分级管控范文第8篇

2016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炼化产业改革重组,把分散在不同单位的炼化与销售企业,整合成为一个产销一体化的市场化经营、专业化管理、集团化运作的公司。新成立的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炼化公司”),坚持“安全第一、环保至上,人为根本、设备完好”的HSE核心价值理念,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为重点,辨识安全风险,消除安全隐患,开展安全培训,推行良好做法,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保障公司安全发展。

摸清底数 力推5项措施

炼化公司作为专业化管理的石化企业,充分认识到“双重预防”机制对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性。领导层一致认为,要领导企业加强过程管控,通过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闭环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同时,领导层也通过分析以往发生的事故规律特点认为,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极易发生重特大事故,多是安全风险没有预控,隐患没有排查出或治理不及时的原因。因此,实施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也是危化品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抓手。

由于炼化公司是通过整合、重组成立的新公司,所属单位多是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企业基础参差不齐。为了摸清底数,2017年2月,炼化公司组织所属单位进行全面隐患排查,所属单位共上报正在整改和待整改隐患227个,其中重大隐患15个,一般隐患212个;制度类隐患2个、设备设施类隐患169个、工艺类隐患4个、应急类隐患18个、“三违”类隐患14个、其他类隐患20个。

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些企业安全风险长期存在,一些隐患没有排查出或治理不够彻底,对隐患排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上缺乏工作机制和方法;一些企业上报隐患数量少,隐患类型大部分集中在设备设施类,与企业实际情况不太相称。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加强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炼化公司主要采取5项措施,解决上述问题。一是公司对隐患采取分级管控,明确炼化公司下属企业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责任主体,炼化公司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管主体。二是隐患排查采取定期排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不留死角。三是对排查出来的隐患,及时组织风险评估,进行分类分级。隐患分类按照制度、设备设施、工艺、应急、“三违”、其他分为6类;隐患分级按照一般隐患、重大隐患分为两级,其中一般隐患又分为班组级、装置级、运行部/联合装置级和公司/厂级。四是隐患治理按照“五定”(定方案、定资金、定期限、定责任人、定预案)要求,及时组织治理,并实行闭环管理。隐患治理完成后,要组织效果后评估,并及时销项。五是应用信息化手段,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直线式跟踪管控。所属企业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应用三维安全信息管理平台信息化手段,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直线式跟踪管控,明晰了车间负责隐患填报,厂、公司分级督办的责任划分,并将隐患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提高安全隐患整改工作质量。

建立风险管控制度

炼化公司领导层认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HSE体系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生产安全风险。推行安全风险管控,实现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强化风险管控技术、制度、管理措施,就是要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因此,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和HSE体系的重要内容。

从目前炼化公司所属各企业的实际情况看,普遍存在制度标准不一的情况,急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协调制定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通用标准规范,供企业作为完善制度的依据参考。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炼化公司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细则》的基础上,新编制了企业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细则》,按照“公司监管、企业主责、全员参与”的原则,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将安全风险管理贯穿于生产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新项目的设计、建设和在役装置生产运营阶段,并将这些阶段、环节视为安全风险重点识别和控制的关键。安全风险按照分类分级管理,按照制度、工艺、设备设施、行为、应急和其他进行分类管理,按照重大风险、中等风险和一般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安全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4个环节。各企业成立安全风险分析小组,开展各环节的工作。

销项作业法管理

炼化公司惠州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州石化”)已实施销项作业法管理多年,这也是炼化公司风险管控工作的主要探索实践。这项方法源自于航天员“零失误”操作法,要求操作人员在现场操作过程中实行步步确认,避免人为操作失误。

惠州石化在首次开工时即引入销项操作的理念,全部操作规程均按照销项操作的模板编写,保证了装置一次开车成功。目前,惠州石化已由第一阶段的纸版销项卡、第二阶段的电子销项卡,发展到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移动终端实现现场销项操作管理的第三阶段。

目前,炼化公司正在系统内全面推行和规范实施,通过生产作业全面受控系统,实现移动终端现场作业销项。命令人从信息系统中调出相关操作卡后,选择好执行时间及执行班组后,再经有关人员签字确认后,这名命令人可携带移动终端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现场进行操作,内操/外操利用移动终端和操作台,通过DCS(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数据、现场条件、报警异常等信息,判断装置状态,决定下一步工作,按照“一步一确认”的方式执行每个步骤。信息系统自动记录每个执行步骤的执行人、时间、定位地点等信息,并保存在历史数据库中,执行完毕的销项卡可自动生成销项卡台账,可按照作业单位、年月、作I类型等生成相应台账,并提供统计分析等功能,便于日后改进。

销项作业法的实施,通过现场操作的步步确认,避免人为操作失误,大大降低了作业安全风险和事故的发生率。

风险分级管控范文第9篇

本刊记者就基于风险与基于事故的管控的区别、企业如何将风险分级管控与安全标准化建设结合等问题,专访了张涌先生。

记者(以下简称“记”):张总,您好。请您介绍一下基于风险与基于事故两种管控模式,有哪些区别?风险管控的核心思想和原则是什么?

张涌(以下简称“张”):风险管控是长期实践积累下来的经验总结。它与基于事故的管控模式的不同在于,基于事故的管控其实质是基于事后的原因分析而采取的管控方式,它所防范的只是事故的重复发生或同类事故的发生,无法实现对其他类型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因此它属于被动式控制方式。基于风险的管控模式则不同,它强调事前的预防,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估,找出企业可能存在导致事故后果的危害因素,评估其出现事故后果的风险,并进行全面的有效管控,它是全面预防所有可能的事故,是主动的控制方式。基于风险管控和基于事故管控两种模式也不是绝对对立的,风险管理失败后,也会发生事故,而发生了事故,我们也要基于事故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风险管控失败的地方,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事实上,在风险管理专业上,我们把基于事故的方式叫作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

风险管控的原则,第一个强调找出风险点和管控方向。在时间、精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精准地掌握风险点,让企业能够找到做好风险管控工作的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做到安全生产“心中有数”。

第二个原则,要找到风险管控的途径,从事故发生的不同阶段(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发生后)来综合考虑风险管控的工作思路、管控方法与手段,保证管控的充分性。如吉林省长春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6・3”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如果在事故发生前,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能发现违规安装及布设的电气设备及线路,那么就可能不会发生电气短路,也就不会引起火灾事故;发生电气线路短路后,如果建筑物用的材料不是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聚苯乙烯夹芯板,附属区房间内没有衣物、衣柜等可燃物,火势就不会扩大,就不会引起氨设备、管道爆炸;没有氨气泄漏,也不会加大火势,后果也不会这么严重;发生火灾时,如果有报警装置,如果逃生通道清晰、安全出口没有锁住,人员接受过安全培训与应急疏散演练,具备逃生自救的能力,那么大部分员工就能及时逃离现场,也不会造成121人的死亡。这就是我们说的全面、多维度思考风险管控的方法。

第三个原则就是系统性原则,通俗地讲就是“安全心中有底”,危险因素、隐患在哪里,如何从人员管理、制度完善、现场环境改善等方面控制了然于心。很多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说,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如履薄冰,这其实就是心中没底的表现。而风险管控强调的“三全”模式――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可以帮助企业找到“底”。通过全员参与,各个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多种手段、途径兼容并蓄,对生产全过程实行全方位的风险管控。

第四个原则是全员参与。全员参与不是毫无章法地要求所有员工参与到安全生产工作中。它强调两个关键点――责任制和安全意识。首先,责任制要落实。很多企业管理者、基层员工都认为安全生产是某些部门、某些人的职责,不在其位不必谋其职责。甚至有一些领导,在生产现场连基本的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都不合规。这就是责任制未落实的表现。其次要唤醒安全意识。在生产现场,“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不应是一句口号,而应是所有员工对自己爱护、对他人关心的价值观念的凝练概括。所有员工是包括企业领导者在内的,在整个风险管控的链条中,领导以身作则尤为重要。

第五个原则是行为和态度。如何让全员“自愿”参与到风险管控中来?唤醒员工的安全认知,形成统一的安全价值准则是关键一环。行为和态度是解决风险管理的动机问题。通过改变员工的思维观念,让员工深知不安全行为的后果,从而改变不安全行为。不能回避的是,以往实行的事故指标考核,让员工产生了安全只是与领导考核挂钩、与自身利益无关的观念,要转变这一观念,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这就是第六个原则――持续改进原则。

企业的成长就如孩子的成长,总是在磕磕碰碰中,慢慢长大。磕磕碰碰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持续改进。在改进中,要认识自己,找到客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认识自己?可以多角度地、反思似地认识,不局限于某一个隐患、某一个事故。当需要解决问题时,再坐下来仔细思考,究竟应该从哪一个环节下手。

总结一下,安全生产就是要将风险管控变成一个常态的工作,通过有效的风险管控系统与方法的应用,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

记:请您谈一谈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互补?

张:早些年,我们一直做的是危险点识别与隐患排查,从单一、孤立的角度识别危险点与隐患,并没有将这项工作作为整个风险管控链条的驱动,为整改而整改,不考虑风险点与隐患存在的原因、持续的时间以及预防之策等。

因此,从表面上看,风险点识别与隐患排查工作看似整改了成百上千的问题,实际上,有些问题还会反复出现并持续存在。原因就在于,没有找到其存在的根源。而且,当时的风险点识别没有充足的理论支撑、方法支撑,就像空中楼阁,难以攀爬。

今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提出要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我个人认为这种提法非常好,是现代风险管理思想的体现,是从源头上防范事故的一场革命。它改变的不是一种治理形式,而是治理思维。

风险分级管控范文第10篇

融合通信以GSMARCS5.1规范为框架,在遵循RCS基础协议和标准接口的基础上,对RCS和IMS进行裁剪、定制和优化,以达到提升产品竞争力,降低建设成本、运营和维护难度的效果。“新通话”以VoLTE为核心,增强用户通话质量和体验,包括高清话音、多方通话、高清视频、通话过程中消息分享等;“新消息”以RCS为基础,无缝融合多种媒体和消息格式,无缝与传统短/彩信互通,包括一对一多媒体消息、群聊、群发、消息云备份等;“新联系”以真实手机号码为前提,构建全新的社交、公众信息服务入口,包括个人Profile(即提供个人信息的管理和入口、提供二维码名片的查看入口),云通讯录等。此外,融合通信还包括公众账号、文件共享、圈子、一卡多号、VoWiFi、增强屏显、二维码名片等增强功能。融合通信业务的承载主要是终端原生方式,即在出厂时以“NATIVE”方式内置“融合通信”功能的手机。初级阶段也可以采用App形式。融合通信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关键网元包括新通话模块、新消息模块、新联系模块、融合通信IMSCore即融合通信的呼叫路由、HSS即融合通信用户数据存储器、融合通信SBC即融合通信终端的接入、媒体处理设备。

2融合通信安全风险分析

2.1新消息安全风险分析

当用户使用融合通信业务终端发送消息,遇到网络和对端的不同场景如下:(1)发送:尽可能发送新消息,在没有VoLTE和VoWiFi网络即无IP连接的情况下使用与传统短彩信互通网关转换为短/彩信发送;(2)接收:如果发送的是新消息,则新消息接收,如果发送的是传统短/彩信,则传统短/彩信接收。2G/3G时代的短彩信以文本形式为主,而融合通信富媒体内容占比较高,但目前业界在音视频识别过滤技术方面尚不成熟,对已知相似的违法违规音视频识别准确率较低,对新出现违法违规图片\音视频无法有效识别,导致管控难度大。并且在技术不成熟情况下,高频、低频发送或群发消息行为的管控将面临更大挑战。融合通信业务作为传统短/彩信业务的升级,可不经用户同意即向任意号码发送任意内容的富媒体消息,在目前识别过滤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容易被利用发送各类商业和违法有害信息。新消息群发更快捷,影响面更广泛,社会动员能力更强,管控难度更大。并且新消息基于流量计费,价格大大低于当前短信按条计费价格(>5分/条)限制,其消息量将呈几何级数增长,群发成本极低,加剧了垃圾消息泛滥的风险。目前各省建立了垃圾短彩信监控系统,并建立了集中管控平台,实现了集中运营。现有垃圾短彩信监控系统的前端监控拦截模块是从短彩信中心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拦截。融合通信业务用户之间的新消息收发不再经过短彩信中心,现有的垃圾短彩信监控系统无法对新消息进行监控。

2.2新通话安全风险分析

当用户使用融合通信业务终端发起新通话时,遇到网络和对端的不同场景如下,如图2、图3所示。(1)VoLTE场景用户之间的新通话;(2)VoLTE场景用户与2/3G场景用户之间的新通话;(3)VoWiFi场景用户与VoLTE场景用户之间的新通话;(4)VoWiFi场景用户与2/3G场景用户之间的新通话。新通话多方通话能力强大,基于APP等软件方式很容易实现多方通话,并且能一键发起多方通话,导致更容易产生骚扰电话。目前基于省级信令监控平台建设了骚扰电话集中监控系统,新通话信令并未纳入省级信令监控平台的监测范围,存在无法监控新通话拨打骚扰电话的风险。融合通信业务平台采用SIM卡绑定认证,延续了SIM卡实名制不完善带来的风险,存在溯源困难、匿名冒名使用业务带来的风险。

2.3新联系安全风险分析

融合通信的新消息圈子、群聊、公众账号、文件共享等新型业务为点对多点传播,覆盖面广,管控难度大。圈子风险是用户可看到好友在朋友圈分享的所有信息,不法分子可利用圈子进行不良信息传播;群聊风险是用户可在群内实时广播违法违规消息,社会动员能力强,管控难度大;公众账号风险是公众账号可给订阅用户主动推送富媒体消息,不法分子可利用其广泛传播不良信息;文件共享风险是用户可利用文件共享传播违法违规文件、病毒、木马等。新联系中的主叫用户Profile信息由用户个人上传和修改,存在诱导用户信任陌生来电,传播不良图片或实施诈骗等风险。

3安全风险防范策略

由于融合通信不良信息管控难度大,因此应借鉴微信、新浪微博的治理经验,按照“技管结合”的原则,在做好技术管控的同时,制定合理的业务规则,综合防范融合通信安全风险。

3.1技术管控策略

3.1.1扩大监控系统覆盖范围在现有不良信息集中管控系统的基础上,建设融合通信垃圾消息管控系统,对采用SIP、MSRP等新型协议的多媒体消息进行采集及监控拦截;新增VoLTE及VoWiFi呼叫信令数据源采集,纳入骚扰电话集中管控系统监控范围,实现骚扰电话(响一声电话)监控;升级现网虚假主叫集中管控系统,防止误拦融合通信通话。

3.1.2富媒体业务管控针对富媒体拦截过滤技术不成熟问题,将在监控系统中引入音视频模糊匹配、话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新技术,增强针对富媒体业务的监控能力。并引入“白名单+科学封堵”模型,利用好友关系、通讯录等用户社交关系及用户信誉度、用户级别等进行差异化监控。(1)图像、音视频模糊匹配技术:在现有精确匹配技术基础上,引入基于图像、音视频样本库进行模糊匹配拦截,并对算法准确性进行研究提升。在基于现网文本、图像技术的基础上,引入色情识别技术。(2)图像、音视频文本转换技术:在现有基于样例库识别技术基础上,引入话音转文本技术、图像转文本技术进行深度识别拦截。(3)基于用户信誉度的分级监控:实施用户信誉度评估支持用户分级监控,对违规用户可进行信誉度调降,对可信用户进行信誉度调升。监控平台可依据用户信誉级别所产出的多类用户名单进行差异化监控拦截监控。(4)用户关系认证:对好友用户(借用融合通信圈子好友关系、用户通讯录、历史通话记录分析结果等)之间发送消息的频率、内容进行宽松监控,其他用户发送消息进行严格监控或甚至不允许发送。基于以上内容,总结出融合通信垃圾消息管控系统具备如表1所示功能。

3.1.3非实时业务管控方法为实现对Profile、公众账号、圈子、文件共享等非实时业务的管控,将部分不良信息管控能力前移到业务平台,采取先审后发等措施。(1)公众账号:对公众帐号内容进行有效的的监控和审核,基于公众帐号信誉级别,实施先审后发,防止公众帐号违法有害信息。(2)个人Profile:加强Profile业务的内容真实性审核。(3)文件共享:对用户共享文件进行事前病毒查杀和内容过滤,限制文件共享类型。(4)圈子:对圈子中的内容进行安全监控和审核,在出现违法有害内容时,可对圈子进行删帖,关闭用户相应功能。

3.1.4云端联动治理方法为引入用户自主拦截措施,在客户端内置安全模块进行快捷举报、基于个人黑名单等进行个性化拦截,网络侧进行内容过滤、人工审核、二次过滤、统计分析、策略管理等,实现网络侧与终端侧真正的“云、端”联动治理模式(如图4所示)。云侧管理并部署拦截策略,对不良信息进行监控过滤、人工审核处置;收集用户举报数据,优化拦截策略;用户数据云存储与管理。端侧进行个性化拦截、自定义黑名单、快捷举报等。加强用户举报的快速响应、审核和处置,同时实现举报和监控拦截的有效联动,对审核确认的主叫及类似举报样本进行监控拦截。

3.2业务管控策略

由于技术管控并不能完全消除安全风险,也应对业务规则进行调整优化,以确保业务安全可控。业务管控应从用户管理、应急管控、业务策略这三个角度出发,全面评估业务风险。

3.2.1用户管理对不同用户采用不同管控策略,落实用户实名制,建立用户分级管理规则。(1)用户实名制管理:在业务环节加强源头实名身份认证管理,实现源头可追溯,降低匿名用户使用业务风险。(2)用户分级管理:建立用户分级管理规则,满足用户分级管控需求。

3.2.2应急管控在敏感地域/时期对不同用户按照业务型态、内容类型等进行应急管控。(1)业务应急管控:业务平台应支持能够按内容类型(如新消息、新通话功能,甚至细化到文本、图片、音视频通信等子功能)、分地域、分时段、分号段进行业务关停或依据以上组合条件要求进行业务应急关停,以实现在敏感时期、敏感地区,可对特定人群实施应急管控。例如,可根据有关部门需要,在特定时期,禁止发生事件的地区发送音视频。(2)群发重点管控:业务平台应支持在全网、或敏感时期、敏感地区,可直接关闭融合通信客户端群发功能。以杜绝新消息功能被利用成为社会动员工具,同时降低垃圾消息泛滥风险。

3.2.3业务策略调整优化业务策略,制定用户分时分区分功能的精细化管控规则、基于用户分级的差异化限制策略和限制业务能力的业务策略,如表2所示。

4总结

本文分析总结出融合通信面临的三大类不良信息安全风险,为了应对这三大类安全风险,提出了技术管控和业务管控两个方面的融合通信不良信息防范策略。本文所提出的防范策略能够有效降低融合通信中的不良信息风险,同时提高客户对融合通信业务使用的感知满意度。

上一篇:医疗护理专业范文 下一篇:社会保险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