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研判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4 19:22:37

风险研判报告

风险研判报告范文第1篇

一、总体研判

根据我县气候、环境、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和相关行业领域风险研判的情况,2020年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主要风险为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油气勘探开发、消防、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

二、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风险及防范措施建议

(一)道路交通方面

突出风险:

1、岁末年初,旅游出行、能源运输、物流运输集中,个体化出行(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明显增多,交通运输任务活跃,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流量明显加大。

2、小客车、大客车、大货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穿插混,酒后驾驶、超速超员超限等违法行为导致的交通风险上升;加之雾霾低温天气,容易出现疲劳驾驶,发生群死群伤的风险增大。

3、进入秋冬季,低温寒潮、雨雪冰冻易导致路面湿滑、产生暗冰,雾霾、突发雾团易导致能见度降低,给水陆交通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公路抛洒物、路侧树木倒伏、路面坑槽;交通标志指示缺失,路面标线不清,极易引发交通运输安全事故。

防范措施建议:

1、交警部门要积极主动对接协调,结合交通、旅游、气象、住建、农业农村、高速公路营运公司以及教育等部门相关数据,针对低温冰雪等恶劣天气和群众集会活动以及旅游景区景点等特点和实际,对冬季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进行综合、全面分析研判,研究部署具有针对性、切实有效的事故预防工作措施并组织实施,切实做好交通事故预防工作。

2、加强对重点路段的动态监管和巡查,强化事故易发、多发路段、危险路段的梳理排查,及时清除道路安全隐患。提前安排值班备勤警力在重要路口、关键卡点、事故多发路段,确保第一时间快速有效处置警情,全力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3、要加强道路安全法律广泛宣传,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知晓率,增强主动防范意识,共同监督保安全。

(二)建筑施工方面

突出风险:

1、进入第四季度,建设工程在年底大多已进入主体结构封顶、地面各种管线敷设和室内装饰装修阶段,建筑施工现场高处作业、沟槽开挖量增大,脚手架、建筑塔吊、物料提升机拆卸作业将增多,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事故的概率加大,建筑施工领域生产安全事故呈现高发趋势。

2、受疫情影响,一些工程建设项目由于前期开工不足,可能存在抢工期、赶进度,容易发生工人防护不到位,违章违规操作引起的生产安全事故。

防范措施建议:

1、建设主管部门要督促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落实好施工保护。

2、加强特种机械安全管理,强化对塔吊等大型机械设备基础固定状况和各种安全装置灵敏程度的检查,在冰雪、霜冻等极端恶劣的天气期间,制定完善的塔吊应急加固预案,严格落实塔吊防碰撞措施。严禁机械设备带病运转,严禁操作人员无证上岗和超重吊装等违章作业。

3、加强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各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自查自纠,确保建设工程与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可燃材料堆场之间的防火间距符合要求。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编制施工现场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及时定期消防安全应急演练。

(三)危险化学品方面

突出风险:

1、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易造成管道冻裂、冻凝,易引发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火灾等事故。加之冬季生产作业场所门窗关闭通风不良,泄漏的有毒有害及可燃气体在厂房内聚集,发生爆炸、火灾和群体中毒事故的风险加大。

2、年终岁尾,企业完任务、抢效益现象突出,频繁开停车,员工容易疲劳作业,“三违”现象增加,境内高速、国省干道交通流量增大,引发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风险加大。

3、危险化学品点多面广,销售超标违禁产品或非法产品、超量储存和超范围储存等违规行为存在较大风险。

防范措施建议:

1、要结合近期开展的安全生产“排险除患”集中整治工作,督促企业做好安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工作。

2、要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铸安2020”监管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等违法行为。

3、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结合我县实际,重点加强硫化氢、甲醇、乙炔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废气处置全过程管控。

(四)非煤矿山方面

突出风险:

进入秋冬季,企业非法违法违规生产运输和建设行为可能反弹,高处坠落、边坡失稳、坍塌与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以及中毒风险加大。

防范措施建议:

1、各乡镇(街道)、县级相关部门要督促指导辖区非煤矿山企业开展切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以落实安全设施设计,防边坡垮塌为重点,加强矿山边坡、爆破作业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大雾、雨雪冰冻等恶劣气候下停止施工作业相关规定,全面落实事故预防措施。

2、强化应急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巡查制度,完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处置、及时报告。

(五)烟花爆竹方面

突出风险:

岁末年初历来是烟花爆竹生产经营旺季,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将出现井喷式增长,不确定安全风险剧增。

防范措施建议:

1、严格落实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做好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检测维护和安全生产值班值守。

2、加强监督检查,严禁烟花爆竹企业非法违法生产、运输、储存、销售行为。强化烟花爆竹经营许可管理,坚决打击异地经营、下店上宅、前店后宅、超量储存等违法违规行为

3、督促企业加强应急疏散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4、全面落实烟花爆竹城市建成区禁放管控措施,强化节假日期间烟花爆竹燃放环节的安全管理,严防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六)消防方面

突出风险:

1、秋冬季节,居民用火用电用气进入高峰期,极易引发火灾事故。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火灾隐患仍需重点关注。特别是一些高层建筑、宾馆、饭店、娱乐场所、老旧小区等场所人员密度大,空间复杂,疏散困难,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

2、部分高层建筑设备设施老化,维护不到位,特别是老旧高层建筑缺少排烟设施、耐火等级低,火灾隐患较多。

防范措施建议:

1、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有关单位(部门)要突出城市综合体及石油化工企业等火灾高危单位、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社会福利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劳动密集型企业、“三合一”、“多合一”“九小”场所等重点防控对象。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重点排查整治消防设施损坏、消防通道堵塞、违规用火用电、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和充电等风险隐患。

2、严格执法检查。县消防救援大队牵头根据自身自查自改和公开承诺情况,强化执法检查,发现企业在自查、排查中弄虚作假或存在突出风险隐患的,要坚决从重惩处,对于重大火灾隐患要坚决挂牌一批、公告一批、曝光一批、处理一批。

(七)特种设备方面

突出风险:

1、前期受疫情影响,电梯、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大型游乐设施等各种特种设备长期闲置,安全状况有所下降。

2、受寒冷雨雪等极端天气的影响,锅炉、盛装危险品压力容器、露天作业起重机械、露天运行电梯等特种设备易发生失稳、故障,引发群死群伤事故。

防范措施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由市场监管局牵头,多措并举开展好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电梯安全使用常识进社区、安全管理知识进企业等活动,培养全民特种设备安全意识,形成自觉遵守、共同维护、广泛参与、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

2、开展专项检查,持续以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为重点的安全检查,对达不到安全要求的,要坚决采取封闭、禁用和停止运营等措施。以气瓶充装和车站等公众聚集场所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充装和违法违规使用特种设备行为。

3、健全隐患预防机制。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预防机制,不断完善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确保特种设备领域安全。

(八)电力方面

突出风险:

1、四季度是集中推进各项工作、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攻坚期,各项生产任务繁重,也是电力安全的高风险期,受极端天气影响,易造成大面积停电,给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2、林区高压输电线路因极端天气易引发森林火灾。

防范措施建议:

1、由县经济科技信息化局牵头,供电公司具体负责提前组织部署迎峰度冬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加强日常线路巡视检查,强化基础管理。加强防大风、防雨雪冰冻等季节性措施。

2、抓好输电线路设备运行维护,加强隐患排查整改。供电公司要认真分析输电线路运行工况、梳理工作思路,积极科学整改问题隐患,确保正常健康运行。

3、加强电力设施安全宣传,开展好灾应急演练。

(九)油气勘探方面

突出风险:

随着寒潮来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易造成管道冻裂、冻凝,引发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火灾等事故,加之冬季生产作业场所门窗关闭通风不良,泄漏的有毒有害及可燃气体在厂房内场所聚集,发生爆炸、火灾和群体中毒事故的风险加大。

防范措施建议:

1、以防井喷和硫化氢中毒事故为重点,县应急管理局、县经科信局分别牵头,加强石油天然气开采作业和输送管道安全管理,强化责任落实。

2、有关乡镇(街道)要加强辖区内油气开采作业单位应急联动,有效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和能力。

3、加强对影响油气开采集输管网安全运行的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严防管线泄漏引发燃爆和硫化氢中毒事故。

(十)有限空间方面

突出风险:

低温、雾霾造成城市污水管道、发酵池、垃圾站、冻库、储藏室、反应釜等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和沉积物浓度值增大,易引发作业人员中毒、窒息、燃爆和溺水等事故。

防范措施建议:

1、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县经科信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有关部门督促企业对有限空间进行风险辨识督促企业对有限空间进行风险辨识,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制定防范措施,完善应急预案,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2、督促存在有限空间的单位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定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完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现场管理、安全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

(十一)森林火灾方面

突出风险:

由于前期雨量充沛,林区植被生长茂盛,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遇到低温、霜冻天气,大量草木枯死,林内集聚大量干燥可燃物,祭祖用火、农事用火突出,加之一些地方施工用火不安全,是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隐患,也是造成山火进城、进村、进工厂,威胁文物古迹、寺庙等建筑安全。

防范措施建议:

1、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县领导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点、护林员包小班、林权权利人和经营单位包山头地块五级责任制,紧盯国有林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加强对小孩、老人以及痴呆傻等特殊人群的管控,严防野外违规用火进一步加强巡山设卡力度,做好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到位,切实消除火灾隐患。

2、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完善森林防火专项应急预案,认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备齐森林防灭火物资,确保发生火情第一时间快速响应、妥善处置。

(十二)防灾减灾方面

突出风险:

第四季度可能出现阶段性干旱、雾霾、冷空气大风和强降温等极端气候引发的灾害风险增大。

防范措施建议:

1、要强化风险防控意识,相关行业领域细化各项工作措施,切实做好监测预警和各项应急应对准备。

风险研判报告范文第2篇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以下简称房屋征收与拆迁),在项目实施前,都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三条市、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的维稳办对各自区域内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的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具体负责各自区域内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仪征市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化学工业园区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参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第四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是:

(一)合法性评估。主要评估实施项目是否符合房屋征收与拆迁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合理性评估。主要评估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兼顾到各方面群体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否能为多数被征收拆迁人认可。

(三)可行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的时机是否成熟,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到位。

(四)安全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后是否会引发重大社会矛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这些隐患能否得到有效消除。

第五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程序:

(一)制定评估方案。评估前,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部门和实施单位、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项目的拆迁人等组成项目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根据评估的要求和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特点,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保证工作有效开展。

(二)广泛听取意见。评估工作启动后,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将征收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公示,让被征收拆迁人充分了解。采取召开座谈会、重点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听取各有关部门、房屋征收拆迁有关单位和被征收拆迁人的意见、建议。实施项目应当履行听证的,需组织由被征收拆迁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评估工作小组综合各方面因素形成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

(三)分析研判预测风险。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牵头,组织维稳、、综治、监察、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成立属地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对提供的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进行分析研判,对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作出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应急预案。

(四)作出评估报告。根据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的分析研判结论,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形成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第六条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征收与拆迁的目的和范围、拟实施时间和期限、项目范围内住户和单位状况及房屋和土地使用权状况,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对项目符合各项规定的认可材料或批准文件等。

(二)补偿安置方案公示和征求群众意见情况。包括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现场公示后群众的反映;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建议;依法应当履行听证程序项目的听证情况;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的情况。

(三)对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1、补偿标准、安置房地点、腾仓过渡期限等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合法合规。

2、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

3、因搬迁给特困企业和住房困难家庭带来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是否得到妥善处置。

4、房屋拆除施工安全是否考虑周到。

5、有可能引发不稳定的其它因素及其化解措施和预案是否制定。

(四)明确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风险防范和维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五)对项目做出可以实施、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的评估结论。

第七条项目属地的维稳办要全程跟踪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过程,对评估报告进行认真审核,并作出明确的备案意见。

第八条对已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的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项目属地的维稳办应会同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乡镇(街道)等责任部门和单位全程跟踪,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将不稳定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第九条各有关部门、单位应积极主动落实房屋征收与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各项要求,年终将该项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具体考核按《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考核办法(暂行)》(办发〔〕69号)执行。

第十条对不认真履行房屋征收与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职责而造成影响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人员的责任。

风险研判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矿产、项目勘查、原则分析

一、地勘投资的四类项目和内容

地质勘查项目研判,是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地质特征的分析,在现有地质工作程度上对矿床的矿化强度、规模控制和各种示矿要素进行综合提取,对找矿前景作出科学预测,对矿床的潜在经济价值作出评价。

地质勘查项目的准确研判能够决定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以及进一步勘查开发的计划,研判的内容包括:人文环境、自然地理、矿业权设置调查,研究区域矿床分布规律和大地构造环境,矿区构造格局、地层层序及岩性、火山岩及岩浆岩分布、岩石化学及演化,岩石变质程度,各种示矿要素(包括重沙、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地球化学异常、重力、航磁、地面磁法异常和激电异常、遥感解译及蚀变信息),矿点、矿化点、矿化带矿化强度及规模等,矿床类型,矿床规模预测,投入概算及潜在价值估算等,因渠道各异,地勘项目的工作程度、工程控制、提交成果、资料详细程度和可靠程度等差别很大,根据地质勘查工作程度、投资风险大小、工作层次等,可把投资项目分为四类。

1.1草根项目:风险较大,可能中途夭折,风险系数9~10。选定靶区刚进入预查阶段。工作程度:完成了1:5万水系测量,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或1:2万土壤化学测量:少量的探槽或浅井工程揭露,1:5万地质简测,路线地质调研,剖面地质测量,大致查明矿化带分布范围或矿化集中区的分布范围,、矿种。提交地质、化探测量报告及地质研究报告,编写矿权登记材料,已投入经费估计于50万~300万之间。

1.2躯干项目:前景较好,有发展潜力,但风险也较大。风险系数5~7,预查结束进入普查阶段,完成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一定量探槽、浅井揭露,路线地质路线地质调研,剖面地质测量,高精度磁法和电法测量:少量钻探工程,一般少于3000米,发现矿体。初步查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情况,依据矿种及矿床类型的不同有所侧重研究主要控矿要素。通过探槽和有限的钻探工程大致了解有用矿物成分及品位,矿体厚度、产状及分布规律等,大致了解矿石结构构造和自然类型。提交普查地质报告,概略性研究,对找矿前景作出评价。已投入经费在50万~500万元之间,矿业权交易额估计在100万~2000万元之间。开花项目;风险较小,风险系数3 ~5。普查结束或详查工作即将结束。工作程度:钻探、坑探、槽探工程相结合,基本控制矿体提交基础储量。基本查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情况,通过取样工程基本查明矿体分布、规模、产状和矿石量。提交普查地质报告,预可行性研究,对工业利用价值作出评价。 结果项目;可以马上进入采矿阶段:短期见效益,风险系数1~3,详查结束或转入勘探阶段:工作程度:钻探、坑探为主,勘探线线距50―100米基本查明地层层序及分布,岩浆岩和构造特征、控矿构造因素及矿化富集的构造条件。通过系统取样,基本查明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厚度及品位变化情况,提交详查报告,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已投入经费在2000万元以上,矿业权交易额估计在5000万元至数亿。

二、地勘项目研判“十大原则”

2.1投资环境可行原则

地形地理条件,道路交通、水、电、选厂基础建设、冶炼厂及矿精粉运输,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当地居民协作关系等因素。

2.2矿业权唯一原则

不管矿主是如何获得矿业权的,但必须保证探矿权的唯一性和合法性,矿业权没有纠纷。

2.3资料详实可靠原则

已投入地、物、化、工作量,探槽、浅井、竖井、平洞及钻探工程量,各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图件、报告是否齐全、可靠具体,工程控制网度、间距情况,取样方法能否满足要求,样品加工及缩分是否合理,有没有污染,化验方法和流程、分析检出限和精确度等,储量计算方法,如矿体平均品位、矿块品均品位、矿石质量,矿体圈定及体积计算是否合理。

2.4成矿地质背景、地质条件有利原则

比如:主要成矿元素的主要地球化学富集区,位于什么样的成矿带上等;区域上是否存在稳定的矿源层---丰厚的物质来源,不同方向,不同级次断裂构造的发育等,提供矿石沉淀的扩容带。示矿要素集中显示,有利信息高度集成。如:地表或坑内在横向和垂向蚀变和矿化多阶段叠加成矿信息,显示大规模流体活动的多阶段性,矿化叠加成矿的集中性。地面磁法及激电异常,显示异常反应深部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体。

2.5找矿前景优越,潜在经济价值客观原则

在已发现的矿化地段,经济价值可观,深部及未控制区找矿标志明显、示矿要素显示好、有扩大储量的潜力。根据现有金属市场价格,考虑到探矿、采矿、选矿、运输、劳动力等一系列成本核算,能取得明显经济的经济效益,短期内能融资或偿还贷款。

2.6价格合理原则

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已投入探矿工作量费用及国家价款;现有工程控制金属量的经济价值;选矿、采矿设备及基础设施折算价;新发现矿点的潜在价值估算。建议根据现有的市场金属价格,考虑到采矿、选矿、运输、劳动力成本等成本,切实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根据潜在价值的1%作为基础价。价款考虑因素主要涉及;已投入探矿工作量费用及国家价款,现有工程控制金属储量的经济价值,选矿、采矿设备及基础设施折算价,新发现矿点的潜在价值估价。 矿业权交易的最低价估计:不考虑找矿潜力,不进行任何外推及预测,最保险的价格最低的估计根据坑内真正控制、肉眼可见的矿体、亲自采样化验的结果

计算的矿石量,并扣除贫化率,根据回收率计算的金属量,根据市场价格并扣除生产成本后的实际利润作为矿权交易最低价,这个价格实际上是不考虑找矿潜力,不进行任何外推或预测,是买主可以亲自感受得到的,很容易得到投资回报,是投资者没有风险的最低保证。

2.7面积适中原则;

一类矿业权(草根项目)面积大于10―50平方公里。

二类是(躯干项目)面积大于5平方公里。

三类是(开花项目),若申请到采矿权,采矿权面积大于3平方公里。

四类是矿业权(结果项目),申请到采矿权,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

品位统计原则;以铅锌为例,同时考虑到可能伴生银。品位要求:单个样品铅锌大于3%的参与参加统计,对于密集的细脉状矿体(矿体厚度小于0.5米);品位大于5,连续采样的分析数据。3个样品中可以有一个样品长度的平均值,其铅锌品位不小于1%。

2.8 矿床、矿体规模适中原则;以铅锌矿为例,如果要收购一座能开采十年的矿山,这个矿山的矿石量至少应该大于2000万吨,以保证矿山建设600吨/天选矿能力,生产10年。对矿体要求应该满足矿体规模要求的1/2/3准则才划算,即厚度大于1米,深度大于200米,延长大于300米,矿石量大于2000万吨。

2.9 矿体复杂程度适中原则;以铅锌矿为例,对矿体要求,矿体形态复杂程度中等,类型系数在0.4以上,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体、脉状、柱状,内有夹石。有分枝复合;构造影响程度;中型以上,系数0.2,有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态影响明显,厚大矿体错断不超过矿体边界一边长度的1%~2%;厚度稳定系数小于100;品位变化系数小于200。

三、项目研判的工作程序分为三大阶段六个步骤;

项目研判要考虑因素有三个:矿权的唯一性和合法性、工作地区的人为环境、矿业权的资源情况。项目研判分排查与初判、会诊与详判、终审与决策三大阶段和六个步骤。

排查与初判(投资的可能性研究); 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对找矿前景作出初步研判,既项目可能性决策。这一阶段分两大步骤;――资料收集与基本分析。收集工作区地理、交通、水电、人文环境,区域矿权设置及矿区矿权设置;矿区地质勘查历史及前人工作程度;1:20万矿产地质调查报告及矿产图地质图;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各种比例尺地质填图等;基本分析区域矿床、矿点分布规律,大地构造背景及构造演化,矿区构造地质特征,地层层序、岩性及所有反映的成岩环境,岩浆活动、岩浆分异和演化,火山活动,岩石变质程度,热液蚀变,矿化地质特征,可能的矿床类型等,确定项目是否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和发展。

会诊与详判(投资的充分性、科学性研究)原则;全面收集资料,根据资料综合和系统取样,对矿区矿化强度和规模作出评价,即为研判提供客观的、真实的、科学的依据,详判是研判过程最后一个阶段,是决定项目投资的关键。主要目的如下;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必要条件(矿源、多级构造、容矿构造、流体体系、剥蚀深度),主要示矿要素综合提取(异常、蚀变带、特殊的容矿构造、矿化分带、特殊的矿物)指示元素;资料综合处理;前景预测,包括矿体的正确连接与矿体产状的验证、储量估算与前景储量预测、勘探计划的概略设想与工作部署、投资与回报估计这一段也分为两大步骤。

――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样品化验分析,1:20万和1:5万地质图、矿产图、各种物探化探异常图数字化,遥感解译,矿床富集规律研究,示矿要素提取,研究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类型,建立矿床模式、分析、找矿前景制定具体详细研判方案和经费预算。这个需要两周。

――野外编图与取样;地表矿化露头及深部探矿工程编图和系统取样(坑道、探槽、浅井、钻孔),编录一般按1:100或1:200比例尺,取样方法:刻线法、刻曹法、拣块组合取样法,各种找矿标志的观察记录,圈定矿床范围规模,为项目研判提供科学依据。这个过程需要1 ~2周。 终审与决策(投资的必要性研究); 多元信息综合提取,根据图件数字化处理、数理统计和建模、对矿区潜在价值做出预测。

两大步骤如下:――数字化信息提取与综合;图件数字化,数理统计、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信息提取与成果展示;样品化验分析,大比例图件数字化,数据统计与成图,矿石结构构造,矿石成分、有利有害元素研究,矿石选冶性能初步研究,根据已有工程控制计算金属量,矿区前景储量预测,矿区潜在经济价值估算。 ――编写项目研判报告;董事会决策分析项目回报,董事会开会讨论,作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投资多少的决定。这个过程需要时间2周。 矿产开发项目投资大、风险大、回报周期长,决策前从基层技术人员到高层决策者(董事会)必须层层把关。■

参考文献

1,李雪梅、矿产资源开发对干旱区区域发展影响的动态计量分析――以新疆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10/11

2,王滨清; 李明、优势矿产序列的建立与应用、地质科技情报2006/013,吕宾、矿产资源经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09

作者简介:

风险研判报告范文第4篇

刘吉夫,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早年从事地震地质研究,曾于2002年考入中国地震局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陈颐院士。毕业后前往北京师范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师从现任副校长史培军,精力也转向地震灾害基础研究。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彼时,刘吉夫的博士后研究尚未出站,但震后不久,就在史培军教授的带领下,先后参加了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组和国家减灾委――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组,多次奔赴地震现场开展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并参与完成了汶川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

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刘吉夫率组对“灾情综合研判与风险分析技术研究”之子课题“地震灾情综合研判与风险分析技术研究”开展了攻关工作,希望能够通过整合多源数据,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人口和建筑物、生命线工程易损性研究和损失评估的基础上,综合研判地震的灾情发展趋势,分析其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洪水灾害等次生灾害风险,研制灾情综合研判与风险分析系统,建立一套快速反应、运行可靠、准确决策的灾情综合应急研判与风险分析技术体系。同时,通过研究地震转移安置的快速评估方法、优化模型和效益评估模型,开展地震转移安置快速需求与资源供给评估、优化和效益评估,为应急救灾决策提供服务。如果该研究圆满完成,将会实现地震灾情综合研判与风险分析领域的两大创新,即上述建立一套科学的“地震灾情评估与风险分析系统”以及“地震灾情综合研判和风险分析系统”。

但是,尽管目标明确,刘吉夫所面临的难题却不会因此而减少。从数据获取上来说,由于我国目前数据共享机制匮乏,获取高质量的历史灾害数据和实时灾情尚有一定难度。再加上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建筑物结构种类多样,生命线工程数量众多,需要开展大量实地调查研究,难度较大。另外,次生灾害(地质灾害和洪水灾害)灾情评估和风险分析、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模型集成也是他需要攻克的重大技术难题。

玉树:调研与沟通一般重

2010年“4・14”玉树地震之后,作为国家减灾委现场灾害损失评估组专家的他,又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

为了满足国务院迅速查明一线情况的要求,刘吉夫一行6人,克服了高原缺氧等困难,对灾区人员伤亡、医护措施、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破坏等众多情况进行了细致周密的调查,终于在一周之内将地面460多个点的现场资料全部搜集齐备。在刘吉夫的认知中,玉树地震比较特殊。一是地处高原高寒地区,严重缺氧;二是玉树是一个少数民族群居地,其中尤以藏族为主,占了少数民族人数的95%;三是玉树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灾后重建中对生态保护的要求比较高。到玉树,他和工作组的伙伴们闯过了“高原反应”的第一关,又开始面临着新的问题一沟通。“如何在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工作,我们并没有充足的经验。所以,真正开展工作的时候,我们发现不是很了解藏族同胞,同样地,他们也不是很了解我们。当时,、医疗队、志愿者,还有我们的地震监测工作队等,进驻了几万人,大多数都是汉族人,大家彼此之间都需要一个沟通和适应的过程。”刘吉夫举例说,“到玉树后,我们需要进行现场的调查和评估,但是必须有藏族导游随行,不然,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我们很难与之交流。”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刘吉夫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将自己携带的干粮送给藏族孩子等等。逐渐地,他们同藏族同胞之间的关系融洽起来。而看到他们很累或者因为爬山透不过气的时候,藏民们也会热心地将从废墟里挖出来的奶茶、牦牛肉等送给他们。在那种物资缺乏的时刻,他们最终也没有接受那些食物,却对藏民们的情谊深表感动。他认为,这种沟通不仅是开展震后调研的关键,也是进行灾后重建的必备因素。

而关于玉树地震倒塌房屋数目可观,刘吉夫在国家减灾委论坛上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玉树地区的房屋多为藏族建筑,其主体用木、黄泥砌成,屋顶却是用水泥钢筋浇筑成形形的款式,是典型的重屋顶而轻墙。这种头重脚轻的建筑,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容易倒塌。另外,采挖冬虫夏草是玉树地区的重要经济来源。据说,挖一个月的冬虫夏草可以卖到八九万。四五月份,正是采挖季节,所以,高山峡谷河流两边的房子一栋挨着一栋,房屋密度很大,人也很多,地震一来,整个儿跟多米诺骨牌似的,根本没办法疏散。”

在严密的调研结果和深刻的思考基础上,刘吉夫撰写出玉树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至此,他已两次成功应对地震灾害,这不仅向世界展现了北京师范大学在灾害科学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而且汶川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和玉树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获得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也为国家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提供了关键的科学依据。

震后:将预防提上日程

身临两大地震现场后,刘吉夫想得最多的问题就是预防。

“我国大陆处在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包围之中,构造比较特殊,很多地震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国的地震研究很有特色,也吸引了国外很多灾害学家的关注。可以说,在理论和方法上,我们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但是技术和工程领域却不是很出色,今后,我们应该对此有所侧重,为后代造福。”他认为,正因为中国地震的特殊性,更要加强地震预防教育,要从学生抓起,逐层深入。

汶川地震后,受成都教育局所托,刘吉夫在地震预防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并撰写了两部中小学防灾减灾教材,希望能够通过汶川地震的教训,将互助互救的技能提高起来,贯彻到中小学生的头脑中,防患于未然。“从整体上来说,其实,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也应该设置安全课,否则,从整个安全教育体系上就会出现断层。只有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形成完整健全的灾害预防体系,才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该校在防灾减灾方面就有很多的实战经验,既有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有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环境学院等,课程设计上比较系统,形成了深厚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且在该领域人才辈出,完全具备进行防灾减灾高等教育的能力。

对于防灾减灾,刘吉夫总是强调“意识”,只有加强防范意识,才能培养出强大的防范能力。这种重视,不应该单纯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的重视,而应该是社会主流意识上的重视。“相对于安全生产,显然,我们对防灾减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充分。防灾减灾意识的提升,不是朝夕可至的,它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目前,刘吉夫依然专注于地震灾害研究。“其中一个是地震灾害综合评估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在灾害发生时自动评估出人员伤亡及转移数量以及粮食等物资的运输状况,以便于快速救灾,满足转移、安置人口的需求;一个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工作,用以了解在国土上,哪些地方灾害的风险等级高,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地区做出不同的规划。”

风险研判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内部风险 外部风险 风险评估 风险研判 风险防范

一、质检工作风险

1. 内部风险:

(1)人员能力

人员能力是贯穿整个检测过程的关键主导因素。首先,检测机构岗位职能培训工作是否做到位,是否严格考核上岗、执证上岗起着关键作用。其次,人员队伍中存在质检机构的缺少行业领军人物、与国际实验室领域专家交流很少甚至严重不足等风险。最后,需进一步关注如老员工知识老化、新员工经验不足、风险研判能力不足等风险的存在。

(2)设备

设备方面,存在设备稳定性、重复性、精确度不好的风险。如一些陈旧设备老化容易出现数据偏移的现象,可能影响检测结果,需及时更新替换。设备若未及时检定、未定期期间核查等,均会给检测结果带来偏差。此外,检测机构存在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如对设备重使用轻保养也对检测工作带来一定风险。随着检测方法标准研究的快速推进,行业使用的各种设备种类和数量的增长都非常明显。但目前计量单位计量校准能力滞后,部分设备存在某些参数无法计量检定的风险。

(3) 环境设施

检测机构需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建立满足检测要求的检验设施,营造满足检测要求的环境条件(包括温湿度控制),并保证其可靠有效地运行。例如,恒温恒湿检验室均需配备自动温湿度记录仪、自动记录温湿度,保持监控记录,并进行定期核查。少部分机构存在因场地条件有限,未能对环境条件符合性进行有效监控的风险。

(4)试剂耗材

标准物质、化学试剂和消耗性材料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管理不到位,验收工作对其符合性检查验证不严格,导致其失效带来的风险。此外,行业标准化工作存在不足,部分标准物质无证溯源甚至无处购买,存在不能完全正确使用标准的风险。部分对检测结果有明显影响的关键消耗品欠缺行业统一的验收标准,存在因消耗品的品牌、批次差异导致数据差异较大的风险。

(5)检测方法

在标准缺失和更新替换时,存在对标准理解和执行不到位、对个别标准条款内容理解模糊的情况,造成了不同检测机构、不同检测人员的差异,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6)内部管理过程

质量手册和程序性文件等是内部管理的重要文件手段,其制定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内部管理执行是否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严格的内部管理,保证了检测能力在资质认定范围内,并能确保抽样、收样、检测、记录、报告出证等系列程序严格执行。

2、外部风险

(1)体制机制

因大部分检测机构既作为事业单位接受严格的行政管理和考核,同时又需参与市场竞争保持机构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存在定位不清晰、责任监督机制执行不到位的风险。

(2)媒体宣传

针对质量安全问题,仍有部分媒体未能正确履行舆论监督的责任,由于对于质检工作的不了解,更为了赚取读者眼球,对少数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以偏概全,甚至虚假、夸张报道,造成舆论恐慌和民众误解,这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给质检机构造成不良后果。对于机构本身,需加强对信息的审核工作,避免处于被动地位,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并讲究方式方法,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质检工作,进而更好地宣传质检工作。

(3) 行政干预

检测机构因受上级或地方政府的监管,有时候存在上级或地方政府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对质检机构进行工作干预的现象,从而带来工作风险。例如部分地区行政经费可能与执法监管罚款挂钩,或者部分质检机构规模较小,存在发展过度依赖行政任务的风险。

(4) 委托检验

由于委托送检的样品来源存在不确定性,无法对其真实性与代表性进行验证,给样品信息核实工作带来了困难,存在不可预知的检验报告滥用风险,如以偏概全,就个别项目当成全部项目去宣传;又如夸大检测结果造成虚假宣传等。

二、风险评估方法构建

通过查找文献、伤害案例分析、调查问卷等形式,运用风险矩阵法,确定了存在风险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考虑使用人群对风险的可接受水平,确定风险等级。

三、质检工作风险研判情况

质检工作风险研判情况具体见表4:

在当前我国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大背景下,质量安全风险客观存在。有效防范质量安全风险,对确保质量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要。如何有效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确保不发生或少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与防范。

1、强化教育,增强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我们要高度重视强化风险防范教育,提高一线检验人员对风险防范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增强风险防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是要从对风险防范科学规律的认识上强化教育;二是要从对质量安全事件的反思中强化教育;三是要从对自身使命与职责的态度上强化教育。

2、深入排查,找准影响质量安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在生产生活中,各种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往往因为人们熟视无睹,或者掉以轻心,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深入进行风险排查,是及时发现风险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有效加强风险防范的重要步骤。一是要对检验工作质量进行深入排查;二是要把风险排查作为一种常态化工作常抓不懈。

3、提升能力,不断增强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有效性。为了不断增强风险防范的有效性,应努力提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提升业务工作能力;二是要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三是要提升风险处置能力。

4、狠抓落实,努力形成质量安全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是有效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根本所在,也是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长效之策。一是要抓好各项制度、规定和要求的落实,二是要抓好各项风险防范措施落实;三是要抓好风险防范组织和责任落实。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监督检测检疫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读本 日用消费品(一)[M]//何建国.家用卫生杀虫产品.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3.

风险研判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风险监测;有效性;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233-01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是指产品质量因素的不确定性对消费者、企业、监管机构及社会等各类主体造成的影响,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是通过动态获取和分析风险信息,发现区域性、行业性和系统性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提出预见性的建议和应对措施,防止风险发生或发展蔓延,成为特大质量安全事件。工业产品风险监测从2009年逐渐兴起,国家质检总局专门成立了风险监测中心负责推进相关工作,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区监管部门也相继建立了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机制。我省风险监测工作在局领导大力推动下,风险监测工作已经从探索研究的起步阶段向建设体系加快实施、全面推进阶段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风险监测主动性差等问题,现就如何有效地开展风险监测工作谈几点想法。

1 提高对风险监测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查不同的是,风险监测不是标准符合性判定,而是一项带有科研性质的风险调查及预警研究工作。从目前我省开展主动风险监测情况来看,主要还是按照监督抽查的思维来开展风险监测,对风险监测工作的目标定位认识不清,偏重监测结果符合性判定而忽视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缺少模拟风险实际曝露环境进行风险监测实验方法设计,导致监测结果不能成为有效的质量风险预警数据依据。更有甚者一些市县质量监管人员用依据文献、国外标准、参考标准做试验判定原则的风险监测数据去处罚企业,使一些对风险监测工作根本没概念的企业对风险监测产生抵触,不许抽样人员抽风险监测样品,使风险监测工作没有有效地开展,从而达不到对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预警的目的。因此,加强对风险监测工作的宣传,提高认识、统一理解,建立风险监测工作模型,真正有效地实现对产品质量风险的监测、评估、预警。

2 明确职责,各司其职

总局质检监函〔2013〕78号《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规范(试行)》中对各级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职责是收集本区域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加强风险监测能力建设,开展区域性风险监测,组织调查、核实、督促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化解风险;承检技术机构职责是收集风险信息和相关资料,提出风险监测建议,承担样品采集和检验工作,分析监测数据,提出改进建议,编写监测结果分析报告。

我们做为技术机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广泛收集风险信息,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设计模拟试验和数据分析模型,形成技术含量高的风险分析报告,为确保省局有效开展风险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3 着力推进技术支撑,努力提升监测水平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包括风险信息采集、风险研判、风险预警、风险处置等多个环节,且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可能存在于从原材料到消费使用全过程,从加工、生产、流通与消费全过程都需要风险监测。技术难点在于通过研究产品质量中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从产品类别、生产区域等多个角度,采用风险矩阵图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和研判,在此基础上以概率论方法、专家打分法、蒙特卡罗方法、直接积分法评价各检测项目的风险危害程度及影响程度,提出消除或减小风险的建议,形成高质量的风险监测报告。

如何依托技术力量,提升监测水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课题。

首先要加大基础研究的力度。这方面包括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和制度研究等。风险监测工作究竟应该怎么样开展,如果理论上不清的话,可能会走弯路。所以,不仅仅是总局、省局等主管单位要进行理论研究、我们基层的技术机构也应该重视理论方面的研究,使风险监测工作一开始就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引下开展工作。同时,要加强方法研究。一方面需要广泛借鉴国外、省外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总结地方实践的经验,把它提炼出来,归纳出来,最后,还要把这些方法上升到制度的高度,用制度去保障今后工作的持续开展。通过理论、方法和制度的基础研究不断推进以预防为主的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监测体系的健全。

其次要加强科研攻关的能力。近年来总局风险监测中心联合多家协作网成员单位,共同开展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关键技术研究》、《我国产品质量风险安全与网络预警研究》以及质检行业公益等多个重大项目,不断夯实了技术基础。我们作为一线工作的技术机构也应该积极围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信息分析、产品安全性验证和风险分级预警四个方面的核心技术,结合工作实际研究、探讨科研项目,通过项目的研究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再次要加强专家队伍的建设。通过一系列培训和交流,在各个层级的风险监测中心培养、组建一支具有专业敏锐感并且具有交叉学科分析能力的专家队伍。只有人才伍强大了,才能真正做到对重大隐患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才可能避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

最后要加强专业科学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中要包括专家的评估数据、前瞻性研究数据等。通过对国外召回通报数据,质量申诉数据,国家标准比对数据,各地重点产品风险监测数据,各地质量安全问题处理案例等数据的有效搜集和整理为风险分析、研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保障。

4 结语

风险研判报告范文第7篇

充分认识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利于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当前我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状况仍没有改变。特别是各种矛盾大量存在,碰头叠加,一些地方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时有发生,对抗性和破坏性进一步增强,维稳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深入分析近年来一些地方矛盾纠纷和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矛盾纠纷和,是由于一些地区、部门、单位在作决策、上项目、定事项时考虑不周全、决策不科学造成的。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就是要通过充分预测风险、防范化解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因决策不慎重、时机不成熟、操作不规范引发社会矛盾和,切实增强维稳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把可能发生的不稳定因素化解在事前、消除在萌芽状态,不断巩固发展我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利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通过在决策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把好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的政策关、民意关,有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障和促进符合民意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的稳步实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把人民群众是否理解支持作为政策、措施出台的重要决策依据,通过提前了解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化解,从而推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决策和项目顺利进行,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而且有利于把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贯穿于决策全过程,有效防止侵害群众利益的政策措施的出台,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在出台政策时,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程度,妥善照顾各方面群众的诉求;在调整政策措施时,广泛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在实施重大项目时,事前认真进行科学论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平衡点,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准确把握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问题,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综治维稳部门指导考核”的组织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出台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前置程序,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目标任务:一是实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全覆盖。在各市、县(市、区)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城乡建设、劳动保障、社会管理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领域全面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二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全面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事项范围、评估内容、程序方法、结果运用得到规范,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长效机制。三是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的能力明显增强。对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实现预知预防,做到“四个不出台、一个最低限度”,即违反法律法规、违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不出台,侵犯群众利益、与民争利的不出台,存在大量矛盾和问题又不能解决的不出台,群众思想工作没有做好、可能引起局部社会震动的不出台;因出台实施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引发的社会矛盾减少到最低限度。

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要正确把握以下基本原则:(一)党委、政府主导原则。各级党委要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领导。要进行正确引导,坚持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促进改革发展上,放在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问题上。各级政府要加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实施力度,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和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主管部门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即由重大决策的决策部门、重大项目的审批部门、重大事项的决定部门,负责对重大决策、项目或事项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对评估结论负责。政府决定的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由政府直接组织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三)客观公正原则。要充分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进行科学的分析研判和预测论证,如实反映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程度,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估意见。

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大决策。包括涉及重点领域的重大政策、改革改制方案、社会管理措施以及建设规划的出台等。二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大项目。包括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公益性项目、工业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以及其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三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其他重大事项。包括涉及面广、情况比较复杂的大型活动,上级确定的重大决策、项目在本地实施的方案等。

对重大决策、项目、事项,要围绕以下主要内容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第一,要对合法性进行评估。主要看这些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符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符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第二,要对合理性进行评估。主要评估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符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不是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协调性,是否反映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是不是兼顾到各方面群体的利益,有没有平衡群众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会不会引起相关地区、

部门、行业及类似群体的攀比等。第三,要对可行性进行评估。主要评估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的时机成熟不成熟,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是否相适应,所需人力、财力、物力在不在可承受范围内等。第四,要对安全性进行评估。主要评估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实施后会不会引发重大社会矛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这些隐患能不能得到有效消除。

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要注重抓好以下几个主要环节:一是制定评估方案。对需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大决策、项目、事项,要由评估责任主体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根据评估的要求、原则和评估事项的特点,认真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限要求,保证评估工作有效开展。二是广泛听取意见。要采取召开座谈会、重点走访、问卷调查、民意测评等多种方法,广泛听取利益各方的意见,特别是要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专业性较强的评估事项,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相关群众和专家进行听证论证。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组织联系群众的优势,准确把握群众对评估事项的反应及心理动态。三是分析研判预测风险。要在全面收集掌握情况信息的基础上,对评估事项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所涉及的人员、范围和剧烈程度进行稳定风险分析预测和等级评估。要提高分析预测的准确性、科学性,有的可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分析研判,有的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分析研判。对于特别重大事项,可以综合运用多种研判方式,相互印证。矛盾化解部门、风险处置部门、维稳部门要积极参与,对评估事项产生稳定风险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可控性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必要时可以吸收有关利益方参与研判,使分析研判预测风险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增进共识、消除分歧的过程。四是作出评估结论。对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由评估小组形成评估报告,根据社会稳定风险大小和可控程度提出评估意见,评估责任主体部门或单位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核,作出可以实施、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的评估结论。五是制定风险化解方案。凡决定实施的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都要制定风险化解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和措施,对存在的矛盾隐患进行有效化解,同时,要针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处置预案,做好应对准备。六是跟踪督查督办。对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后付诸实施的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有关责任部门、单位要全程跟踪掌握稳定风险化解和维稳预案落实情况,对评估事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主管责任部门要及时研究,及时调整完善维稳措施,确保将各类不稳定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风险研判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铁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长久以来,铁路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在加强各地的交通联系,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铁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上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安全风险研判制度的不健全、行车人员的专业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对施工中的突发问题处理力度不够等等问题,这对施工行车组织安全工作构成极大的威胁。只有及时建立有效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机制,才能确保施工过程中行车安全、设备安全、人员安全。在施工行车组织过程中,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逐步健立安全施工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安全施工为前提,同时兼顾施工期间的行车组织指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1.坚持抓安全风险教育,不断提高施工安全风险的研判质量

(1)结合铁路设备、作业、人员和环境、管理等特点,全面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把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铁路既有的问题管理、从严管理、精细管理、自主管理等有机融合。严格落实“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加强安全风险研判和动态控制,牢固树立安全风险意识,准确识别和研判安全风险,有效实施风险控制。突出对施工计划审核、施工前培训、施工例会质量、施工行车组织办法制定、施工监控及作业人员安排、施工过程控制、施工总结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研判,建立职责明确、程序清晰、实用有效、考核到位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积极构建铁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体系,确保安全持续稳定。

(2)利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安全风险研判会、研讨会、专题讲座、标语、展板等多种手段和形式,广泛开展施工安全风险意识、安全责任意识、安全是生命线、安全是“饭碗”的理念教育,把风险意识植根于干部职工思想深处,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安全风险控制的内在动力,筑牢施工安全的思想防线。坚持安全风险教育,组织各级干部学习安全风险管理基本知识、教育引导各岗位作业人员充分认识本职岗位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及潜在后果。

(3)实行安全风险管理,要科学的结合本单位发生的各类事故和安全信息以及充分总结吸取全路发生的事故故障教训,重点围绕人员、设备、管理、作业、环境等五个方面进行查找。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原则,分层级全面识别研判安全风险。

(4)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目的是实现过程控制、超前防范。铁路部门在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以施工过程中客车安全、非正常情况下接发车、多方向接发列车、工程车调车作业安全、劳动安全、等风险环节为重点,加强对营业线施工、非正常情况下接发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现场关键作业环节控制。

(5)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要根据人员、设备、环境、规章、作业、运输组织变化等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适时分析研判安全风险,对安全风险防范控制措施加以改进和优化,每月对全段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下发专题通报,考核结果纳入月度安全逐级负责制考核之中,最终实现动态管理、闭环管理、良性循环。

2.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控制的重点

(1)施工车站要组织学习施工计划及重点要求,参加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清楚施工影响范围和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要求。将责任落实到每个班组和个人,安排好施工监控干部及作业人员。

(2)加强施工前的培训工作,对施工影响正常行车,由站长(副站长)亲自负责,讲清影响范围、联控用语、限速要求、进路准备方式和加锁方式等关键环节。

(3)工程作业车列在站内长期停留,并需要进行捣调作业时,车站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二次培训,重点对《站细》、《站务指导通知》调车作业办法进行培训。

(4)组织召开好施工例会。对接发车方式、设备停用、影响范围、次日施工的时间、地点及施工主体、配合单位,施工中工程机具和人员,对人员准备及培训情况必须进行介绍,影响接发列车进路及其他相关设备使用等事项重点明确,对影响路基稳定的施工,必须对各单位光、电缆走向、深度进行重点明确,提示各单位参加施工作业的人员必须清楚行车组织办法。

(5)特定行车必须固定列车进路,车站须将正线进路开通,并对特定行车进路上所有道岔使用勾锁器加锁,对正常排列进路区段道岔,要在施工开始前将道岔开通直股位置,室内使用定反位按钮锁闭。

(6)施工结束后组织相关单位及作业人员召开施工总结会,并在《施工例会记录簿》中记录。由施工主体和配合单位对当日施工的作业过程、关键环节控制、施工配合存在的问题等内容逐项说明,站长指出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由责任单位提出整改意见。站长对次日施工向施工主体和配合单位提出具体要求。

3.施工安全风险教育

(1)由劳人科(职教)、党办、安全科负责利用施工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宣传提纲和手册、标语、展板等多种手段和形式,坚持开展施工安全风险意识、施工安全责任意识和施工安全发展理念教育。

(2)根据人员管理层次不同,分别开展有针对性地教育培训。在车务段管理层面上,由干部助理、党办、安全科、技术科负责突出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知识的普及和运用,其中段班子成员侧重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知识及有关制度的培训,段中层及以下干部侧重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危险源和风险点识别方法等的培训。在职工层面上由劳人科(职教)、技术科、安全科负责,通过集中答疑、应急演练、班前试问、班后总结等方式,侧重现场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和防控措施落实的培训,尤其要结合岗位作业标准。

(3)由劳人(职教)科负责制定车务段施工培训计划和方案,严格推进和落实,注重培训实效。

4.施工安全风险应急处置

(1)建立实施安全问题快速报告、快速响应、快速阻断制度。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保证运输生产安全发生突发性问题,信息能够快速传递、问题能够准确定性、人员和工具能够迅速到位,将安全风险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对故意拖延或隐瞒不报,造成贻误救援、扩大事态的,要追究站长及相关人员责任。

(2)完善应急指挥中心、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安全综合分析系统、行车设备动态管理系统功能,实现对施工期间行车设备、现场作业、外部环境、控制范围等动静态监控,提升预警及分析评估能力,全面分析和及时掌握施工中各种情况引发的安全风险,加强动静态检测监测监控,根据预警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处置。

5.强化施工安全风险考核评价

(1)制定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对安全风险研判和识别、跟踪改进、评估考核等内容进一步规范。

(2)根据季节更替、设备更新、工程改造、业务变更、运输组织变化等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分析研判施工安全风险,制定完善控制措施。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情况纳入月度安全分析会、季度安委会、年度安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内容,其中月度安全生产分析会、季度安委会要总结、分析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情况,加强对倾向性和突出问题的研判,必要时动态修改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表。

(3)每月对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价,考核结果纳入月度安全逐级负责制考核之中,严格兑现奖惩,做好分析讲评。

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列化的动态过程。随着技术的提高、设备的更新、运量的增大、人员的变化等等因素的影响,反映在实际运输过程中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原来不确定的因素也逐渐清晰。因此,应及时或定期地进行监控,辨识是否有新的风险因素产生;各类风险的风险发生率、损失程度是否有变化;风险应对措施是否适宜,实施是否有效等。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如变更风险应对的一些措施,这样才能确保风险管理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实效性。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要遵循铁路安全生产规律,循序渐进地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从职工的思想入手,逐步提高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实现施工安全稳定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赵贵喜.浅谈铁路施工安全管理[J].哈尔滨铁道科技,2012,1.

风险研判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进口商品;风险管理;共治体系

[中图分类号]F75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4-0029-03

一、前言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显著,随着国内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口商品也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给我国消费者带来更多消费选择的同时,相关的质量安全风险也是与日俱增,进口商品的质量安全事件在各类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以服装为例,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在2016年5月的数据,2015年,我国监管部门发现进口服装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数量高达11329万件;其他产品方面,陶瓷制品的铅、镉溶出量超标,塑料制品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金属制品的重金属溶出量超标,纸制品的荧光物质和铅含量超标等问题也相当突出[1]。

纵观发达国家产品安全监管的实践经验,均是风险管理方法不断完善和风险控制技术不断提升的过程[2]。围绕更好地履行保国安民职责,检验检疫机构必须深化改革,创新监管方式。在新常态新形势下,如何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在进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中全面推进实施风险管理,已成为全系统的当务之急。

二、当前我国进口商品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突出表现在监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还很不到位,按照原有的、不切合形势需要的制度开展工作。

(二)风险管理依据缺失

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建设滞后,对基层一线风险管理工作推进产生了负面效应。

(三)风险管理组织零散

监管部门之间沟通不畅、信息难以共享,风险信息的沟通机制不健全、组织零散带来的信息孤岛、职能分裂,对风险的采集汇总、分析研判和有效利用带来了诸多限制。

(四)风险管理手段滞后

风险管理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对风险信息的采集、分析,主要依赖于数据的积累和传递。但是当前相关部门风险管理手段相当落后,系统不能融合、功能不能整合、环节不能理顺等问题限制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发达国家风险管理经验

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主要是事后监管,通过对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掌握,采取问题导向型的监管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缺陷产品的报告和召回,这也是目前国际通行的产品质量安全后市场监管的重要方式。

(一)完善制度建设

发达国家在开展风险管理方面,首先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美国于1972年颁布《消费品安全法》,并成立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承担有关消费品安全管理职能。欧盟为确保市场上的消费品安全,制定了《通用产品安全性指令》,约束生产者制造、销售安全产品的同时,由各成员国设立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通过采用产品安全性风险评估方法,对产品进行风险评估,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确保产品安全性。日本制定了《消费者保护基本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两大机构:日本国民生活中心(NCAC)和制品评价技术基础机构(NITE),负责收集、消费及产品伤害信息[3]。

(二)全面采集信息

在质量安全信息采集方面,美国、欧盟和日本均建立了先进的数据收集系统和伤害数据库,如欧盟建立了“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美国建立了伤害监测系统(NEISS),对市场上易引发伤害的消费品进行监测,其主要信息来源包括消费者投诉、媒体报道、企业报告、样本医院、警察部门等。从信息采集性质来看,制造商、经销商的消费品风险信息上报是强制性的采集手段;各类消费者的直接投诉则为自愿性的信息收集方法;而通过从样本医院、消防部门以及警方等机构获取伤害数据的方式则是监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三)合理后续处置

各国在风险案例采集的基础上对相关消费品安全问题进行调查,并进行类似案例检索和分析,形成风险统计分析报告,进而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例如针对数据库中采集到的高风险消费品信息,欧盟部分国家通过授权的检查员收集样本、进行情况调查后移交给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将最终结论递交给相关监管部门。监管部门采取后续处置措施如风险预警和产品召回等,同时视情况采取处罚手段包括罚款、媒体曝光等。

(四)提升民众风险意识

美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政府C构、民间组织和企业自律机构几乎都办有报纸、杂志和网站,出版资料,举办活动,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己的权益。比如,联邦贸易委员会与其他政府机构及消费者权益组织联手每年举办“全国消费者保护周”活动,曾以“做一个见多识广的消费者”为主题,旨在鼓励消费者用知识武装自己,通过收集并与家人和朋友共享信息,让自己在市场中更自信、更具智慧、更安全。

尽管各发达国家已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但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政府仍是主导者,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国的经验也说明:一个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在为消费者提供保护的同时,还能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诚信与和谐。

四、加强我国进口商品风险管理工作的建议

当前,我国进口商品质量安全管理尚缺乏成熟规范的监管体系。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监管部门有必要构建一个覆盖生产、进口、流通、使用、检测、风险预警等环节的完整监管体系[4]。其中最基础的一项任务是对进口商品实施风险管理,最终形成以风险监测预警为基础、风险信息管理为导向、风险防范布控为手段的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制度层面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制度建设。在制度构建过程中必须要首先体现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为核心的理念,落实消费品质量由生产者承担主体责任、政府承担监管责任、消费者承担监督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等[5]。同时,风险管理在管好风险的同时,自身不能成为新的风险,一方面是确定风险管理范围、厘清工作职责、理顺工作流程、明确各方角色分配;另一方面是改进各项监管制度,使风险管理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二是加快完善组织架构。加快构建各擅所长、互通共享、令出一门、反应迅速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一方面要根据职能划分风险管理环节,保证采集、分析、协调、处置等各环节分工明确、运转有效、反馈及时;另一方面划分风险采集范围,集中优势资源对不同类型产业、不同信息渠道进行细化,同时在风险处置措施方面进行合作和共享。

三是加快构建风险队伍。风险管理在制度设计上应强调自上而下,全员参与。通过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强化意识,加快培养一支哟畏置鞯姆缦展芾砣瞬哦游椋尽快建立起调查采集和监控分析的专家组,从而能系统而全面地进行风险管理。

四是整合优化信息平台。当前涉及风险管理的全国性信息化体系尚未完整构建起来,多个信息化平台缺乏有效的信息整合和充分运用。迫切需要在现有的这些平台基础上选择一个主干系统,将涉及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功能进行对接,理顺流程、完善功能,在与现实检验监管需要相结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人性化设计,让信息化真正服务好、推动好风险管理工作。

(二)管理层面建设

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系统的过程,涵盖了风险采集、风险研判和风险运用三个主要部分,应以实现监管资源配置最优化和管理成效最大化为目标,从三个角度加以推进和完善。

1拓宽风险信息输入渠道。风险信息搜集是整个风险管理的基础,做好信息搜集工作必须要从扩大风险信息渠道着手。强化风险信息的采集,需要针对不同类别的信息渠道,采取不同的措施。

(1)开展强制性采集措施。针对企业(包括电商)、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这些主体发现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强制性采集。

(2)开展协议性采集措施。针对医院、消防部门、消费者协会、保险机构等相关单位,则可以通过选取定点采集样本,开展信息共享合作,重点采集产品伤害报告。

(3)开展自愿性采集措施。消费者作为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接触者,其反馈的信息需大力关注。检验检疫部门通过加强消费者教育,增加便利的采集渠道,提高信息采集程度。

2细化风险信息中转加工。对风险信息开展汇总、分析、研判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搜集的风险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和分析,提炼各类质量安全风险共性问题,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对某一类产品的风险程度、风险内容进行研判,为风险管理的后续工作提供稳定可靠的基础数据,也为输出风险措施提供依据。

(1)强化信息整合。在风险信息的分析研判过程中首先要极力避免信息的孤岛效应,加强风险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2)强化风险调查。风险信息有真伪之判,有程度之分,更有普遍和个案之别,对风险信息必须要适当进行调查。根据具体情况,调查可以由监管部门开展,也可以交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开展。

(3)强化风险分析。规范质量安全信息的评估、分析程序,明确进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程度等级。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的质量安全风险分析评价平台,完成对风险信息的初步筛选与研判。

3丰富风险管理输出手段。对进口商品运用通报预警、不合格追溯调查及召回、目录动态调整、后市场管理的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制定等,形成一个监管工作闭环体系。要丰富风险处置措施的手段,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措施,主要包括信息服务、通报预警、监管介入等。

(1)风险信息服务。将通过风险监控行为所获得的、涉及民众日常消费的风险信息,通过媒体、网站、专题活动等形式对社会公众进行通报,开展消费者教育,提升民众风险意识,引导民众安全消费、合理消费,并逐步提升与消费者的依存度,通过消费者获取进口商品质量安全反馈。

(2)风险调查预警。针对当前风险预警信息存在主体不统一、信息渠道不统一和信息类型不统一的问题,要建立统一的风险预警信息机制,明确信息主体,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风险信息渠道。

(3)风险产品监管。加强风险分析结果的应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明确具有普遍性、典型性质量安全风险的产品提升监管水平,同时还需对风险点实施动态更新,对风险规则进行实时维护,使其具有持续适宜性。

(三)应用层面建设

对进口商品的风险进行合理科学处置,降低风险、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是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要逐步强化大数据分析能力,提升产业发展预警、消费者质量服务、缺陷产品监控等水平,最终形成一个风险管理的闭环体系,在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维护民众合法权益、完善产品监管机制等方面发挥新作用、实现新成果。

1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对进口商品的风险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知市场趋势情况,对过度竞争、商品倾销等提前做出预警和研判,为宏观政策提供参考,为政府干预提供手段。

2维护民众合法权益。在当前政府职能改革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强化质量服务意识、提升质量服务手段是检验监管部门的根本任务。在将进口商品风险管理工作与社会化质量服务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将风险管理对接社会公众,引导消费者关注风险。

3完善商品监管机制。运用风险管理手段,逐步回答好“监管什么”和“怎样监管”这两个根本问题,逐步完善监管机制,提高对进口商品的监管实效。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突出了数据积累和信息采集的基础作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必将实现对检验监管行为的全面优化。新形势下检验监管工作复杂性和技术性的双重属性,更决定了实施风险管理是必然选项,代表了两者深度融合和相互推动还需要开展更多的探索,开展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质检总局2015年进口消费品质量监管统计数据通报[R].2016-5.

[2]李焘进口消费品检验监管体系研究[J].检验检疫学刊,2015(6).

[3]陈建彬,许明良,童万年,陈威进口消费品质量安全信息收集的激励与实现[J].标准科学,2015(7).

[4]胡永春,陈建彬,章回M口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如何构建[J].中国检验检疫,2016(2).

[5]王思颖,陈磊浅议完善进口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体系[N].中国国门时报,2015-11-25.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total amount of imported good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risks faced by regulators are constantly high.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regulation, covering the process of collecting, summarizing, analyzing and disposing of risk information.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imported goods, the author draws lessons from the relevant work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puts for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more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with the risk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as the basis, the risk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s the guide, the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s the means.

风险研判报告范文第10篇

预警模型预警指标的选取非常重要,科学合理的指标对预警模型能否正确判别已经及时准确预警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按照预警模型构建原则,本文结合当前医疗市场现状和特点,对各种财务风险事件进行了深入梳理,并进行了详尽的分门别类,初步将财务风险评估及预警模型的预警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其中,风险预警要素层为一级指标,分别为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状况和发展潜力;风险预警指标层为二级指标,包括医院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二、加强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的对策

1.强化医院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随着当前市场竞争环境的激烈和医改的深化,由于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医院的运营情况产生诸多不确定因素,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也存在很多出入。因此,无论是医院的管理层,还是普通员工,都应该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积极对待风险,科学评估风险,有效预防风险,正确应对风险。尤其是领导层,更要有超前的认识,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从思想上提高对潜在的危机警惕意识,并且要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知识和防范控制能力。

2.建立规范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预警工作是公立医院财务工作的重要工作,能有效规避运营风险,为医院做出财务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公立医院要根据医院自身特点,结合资金运营状况,积极建立高效科学的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全程全时段监控。要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判断,对关系医院运营状况的重要敏感性预警指标进行动态检测,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在医院进行每一项重要决策前,应作出预先分析研判,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指定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一旦发生财务问题为医院管理者提供重要参考和合理建议。另外,要重视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发挥,加强对医院经营和决策的管理工作,在财务部门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从而防范财务风险。

3.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的支持财务预警的基础是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财务预警机制的能否有效,医院只有在及时、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基础上才能对医院财务状况做出恰当评价。医院要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医院财务分析,加强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口的建设,增强医院财务分析的时效性,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和效率。另外,要加强对医院员工,特别是财务人员的教育,增强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实现财务工作的科学合理安全进行。

4.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报告机制财务预警报告是医院自身的一种预警机制,通过预警报告定期和不定期的向医院管理层报告财务预警情况,为管理层研判分析风险提供可靠依据。财务风险预警报告首先要做到及时,不仅仅要建立定期报告制度,重要的是要建立应急报告制度,当有关财务指标发生重大变化而超过医院有关警戒线时,要通过特定通道向医院报告。同时财务预警的准确性也非常重要,分析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采取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是否合理。要建立一支专业人才队伍,通过不间断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分析情况,为医院有效规避风险提供保障。

三、小结

公立医院是影响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人民的生命健康,加强对医院财务风险的预警防范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建立医院财务预警系统,能够有效应对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造成的风险,准确,及时掌握市场情况,预测市场变化,进行经营结构调整,从而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占有一定优势。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入,医院应当做实做细财务风险评估与方法,相关财务工作人员也应当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财务风险意识,助力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帮助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上一篇:高校研判报告范文 下一篇:个人分析研判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