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9 12:43:57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范文第1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文章叙述、议论、抒情与描写有机融合的表现手法。

⑵了解中国人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

⑶学会找关键词关键句子和段落抓有效信息。

2、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文章叙述、议论、抒情与描写有机融合的表现手法。

2、学会找关键词关键句子和段落抓有效信息。

【课时】

1课时。

【教学课型】

自读课。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提问法。

【教具】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提问,神州六号的情况(学生自己介绍)。

二、字词闯关(给加横线的字词注音)

三、自读课文,分析课文

1、结构分析:

导语:(1~3)中国发射载人飞船成功。

主体:(4~26)飞天航程。

结语:(27~30)迎来了飞天梦圆的时刻。

2、怎样理解标题的含义?

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也喻指这一航程。

3、自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自豪、赞美。

4、本文导语部分有什么特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是描述,也是评论。既有对飞船升空的情景精细描绘,又有对这壮举的评论。

生动感人,有情感。

5、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关键性的事件?

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成功发射。

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空。

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

6、中国人飞天航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7、“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天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主要有哪些困难?

首先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

安全返回技术。

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四、理文章线索

文章用倒叙手法写出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然后按照是时间的顺序回顾了中国飞向太空的历程,最后落笔到“神舟”五号的研制、发射上,首尾照应,重点突出。

五、写作特点

1、以倒叙为主要叙事结构。以时间为顺序,脉络清晰,首尾呼应,这是本文写法上最显著的特点。

2、语言凝练,具体生动。

六、作业布置

编写中国航天大事纪(世界航天大事纪做参考)。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范文第2篇

(一)传统教学模式依旧占据主导

由于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较偏理论化,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一般采取的都是理论教学为主、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为辅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居于整个课程教学的主导位置,学生的学习状态普遍较为被动。新时期条件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新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尽量避免“一言堂”情况的发生,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来带动整个课程教学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标准客观要求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转变。但是从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语文教育工作者们在一段时间里的确进行了大量的摸索和探究,但是终究又回到老路上,传统教学模式依旧占据着主要地位。

(二)教学手段单一

除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外,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面临的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手段单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们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即转换教学模式是浪费有限课时的表现。在这样一种权衡下,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倾向于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一种教学手段。如此一来,将会直接导致整个课程教学的无变化,学生只是惯性进行学习,完全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教师当时的教学主题就能预知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这样平淡无奇的学习状态无法激发学生潜意识里的挑战欲望以及挑战激情。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有了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基于这一认识与了解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丰富资源形式

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应从资源形式的丰富入手,努力提高现有基础硬件设备的有效利用率,提高教生课内外使用多媒体及计算机的方便度,为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整合创造出更为良好的硬件环境;同时,在资源库建设方面还要多下功夫,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完成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利用;购买现有信息资源,组织教师自己制作和开发优秀课件和教案。比如就《飞向太空的航程》这一课程教学内容来说,传统教学模板中,儿这一课文只是作为学习和了解的部分,因此没有进行详尽的教案设计。基于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去收集与太空航程有关的内容,对教案进行新的设计,提高教案与内容的贴合度,对学生科学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普及。

(二)实现师生互动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扮演的角色更多属于引导者的成分,并且从过去知识提供者及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过度到知识导航者。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知识的查阅,掌握相关的语文阅读知识,通过这样的途径,甚至可以收获一部分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比如就都《动物游戏之谜》这一课程内容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天生对动物界的好奇,鼓励学生去查询一些动物,如老虎、狮子等的游戏行为,通过观察,对将要进行的课程内容进行思考。这样一来,不仅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参与兴趣,同时还能有效拓展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借助BBS、博客、QQ等渠道或者Email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沟通,也可以在网上进行作业的批改等。通过这样一些途径,教师可以及时有效的掌握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思想动态,从而对教育教学内容及方法做出及时的调整,实现师生间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三)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除上述措施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比如在遇到叙事性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或短片,让学生立体的感受这一课程内容的来龙去脉,从而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或者教师还可以对情景角色扮演的模式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准备,来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深化,让学生享受整个表演的同时,加深学生整体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来说,首先应从学生的兴趣倾向出发,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结合时代信息技术及新教学资源要素,以学生为本位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兴趣,从根本上转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尴尬局面,争取为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及素质教育的良好发展做出努力和贡献。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范文第3篇

神五报道:写成新闻“范本”

概况: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神舟五号飞船直冲九霄。21小时的太空之旅,意味着被誉为火箭故乡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38岁的中校航天员杨利伟由此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

媒体环境:尽管电视直播乃至网络直播的时代已经来临,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并没有安排包括央视在内的电视直播。这意味着神五报道还只是一次传统的报道模式。

关键词:追求经典写作

首飞太空,圆梦九天,举世瞩目。

《北京青年报》当时曾用“神五引爆媒体大战”描述全国各地通过种种途径涌向航天城的记者。

媒体齐聚酒泉,大战并未形成。刚刚走向幕前的中国载人航天发射活动还不习惯被媒体聚光灯包围。神五发射前的保密到了空前地步,即便早早赶到发射现场的媒体记者尚不清楚谁将是“中国飞天第一人”。

虽然发射前一天的下午安排了航天员乘组与媒体见面,新华社、《人民日报》、CCTV、《报》及《中国青年报》各获得一次现场提问的机会,但直至发射前夜,主要媒体与众多现场媒体记者一样,所得到的航天员的材料也不过区区百字,诸如姓名、籍贯、年龄之类的简单介绍。

同样出于保密等因素的考虑,载人航天总指挥部没有对这次中国人首访太空活动安排电视直播。CCTV等电视媒体的“无奈”,给以图文报道为主的传统媒体提供了相对从容的空间。没有了被直播画面追赶着的压迫感,新华社大型报道运作模式的成熟性充分显现,一批构思巧妙、文字精致的稿件相继出炉。

2003年10月15日9时,新华社简讯《浩瀚太空迎来第一位中国访客》几乎与运载火箭一起升空——

随着一阵地动山摇般的轰鸣,长征二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刺苍穹,把一团橘红色的烈焰留在了秋日的大漠长空。

这段54字的文字,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射的第一段场景描写。

10分钟后,飞船准确入轨。就在载人航天总指挥宣布神五发射成功的同时,《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随新华社覆盖全球的电波以7种文字上天。这篇由现场记者调动各方信息综合而成的千字文,是第一篇关于航天员杨利伟的详细报道,仅在国内就有160多家纸质媒体采用。它对海内外在第一时间了解中国飞天第一人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此前有关中国首飞航天员的种种不实报道和揣测随之烟消云散。同时配发的新华时评《杨利伟:祖国期待你凯旋》,以充满深情和富于理性的笔触,在表达中华民族对圆梦九天深深渴望的同时,又对载人航天这一充满风险的事业进行了客观表述,为中国载人首飞一旦发生意外留下了余地。至今,这种写法仍然是载人航天评述性报道的基本遵循。

15、16日两天,新华社先后以“放飞中国心”“冲出九天外”“咫尺天地间”“圆梦在今朝”为题,在不到3000字的篇幅内,用凝炼的文字生动展示了中国首次飞天全过程。这组情景交融的系列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16日晨,杨利伟刚刚落地,详细介绍中华民族干年飞天期盼从梦想到现实的长篇通讯《飞向太空的航程》和全面阐述载人航天重大意义的述评《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又随即播发,前者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篇被收入全日制中学课本的航天报道。在众多名师的授课教案中,它被描述为:文章层次清晰、语言富有韵味。

与此后历次载人航天报道“排山倒海”般的发稿量相比,神舟五号100余篇的文字报道委实太少。不过,“追求经典”的写作理念,还是使神五报道时时散发出一种亮丽的色彩。

启示:在今天这样一个人人都是记者、处处尽是信息平台的时代,由一家或者几家媒体垄断像载人航天这样的重大事件的报道已不再可能。但以新华社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神舟五号载人首飞中所探索形成的以航天员为报道中心、以描述性和解释性报道为着力点、以正在发生的事实为依托延伸评论的方式,无疑为中国的载人航天报道提供了基本范式。

神六报道:应对电视直播

概况:2005年10月17日凌晨,历经115小时32分钟太空飞行的神舟六号飞船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返回祖国:飞行时间从一天到多天,航天员活动范围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如果说杨利伟的首次太空之行还令人有些紧张的话,费俊龙一翻350公里的筋斗和聂海胜留在太空的笑容,则向人们传递着中国探索太空的自信和从容。

媒体环境:发射、飞行、返回……央视全程直播,主要网络媒体首次进驻北京飞行控制中心,中国载人航天报道由此进入直播时代。

关键词:用快、细、深、独应对挑战

一份调查数据显示,CCTV为报道神六,在8个国家设置26个直播点、8个演播室,创造了央视有史以来的直播规模之最。凤凰卫视则派出众多名主持,试图通过名人效应赢得神六报道的吸引力。

电视媒体如此兴师动众,完全在意料之中——错过了神五直播的中国电视人,不会也不可能再错过神六!

纸质媒体当时也许还对电视直播的压力感受不深,但以服务全球媒体为己任、实施24小时滚动发稿的新华社却不得不把如何超越电视直播作为策划神六报道的主要命题。快、细、深、独,成了应对电视直播的基本途径。

快——发稿以秒计算,1300多条快讯持续了从发射到回收全过程。电视信号的瞬间迟滞让我们捕捉到了稍纵即逝的机会,而一条条飞播在电视屏幕下方的70字快讯,正好是当时手机短信的最佳接收长度,其形式就像今天的微博。这一年,中国手机用户已这4亿,短信发送量超过3000亿条。10月17日神舟六号返回,电视转播车未能及时赶到,电视的“现场直播”只好依靠不停滚动的新华社快讯填补空白。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范文第4篇

一、中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

1、重应试轻拓展。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忙于应试教育,很多学生、家长,甚至老师都担心课外阅读浪费时间,分散精力,影响升学。在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下,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凡是不考的内容几乎不教不学。

学生自从进入中学大门,就挣扎于考试的沼泽中,教师把测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把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有些老师为了适应考试的要求,在分析具体文章时,完全是按照考试的要求来进行讲解,并且教师还编制出大量的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大量的练习和复习资料充塞着他们的阅读视野,使得他们没有空暇时间顾及社会生活,即使有一些课外时间他们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消遣娱乐,而不是拓宽知识面。

2、重封闭轻广阔。课堂上,教案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师生的教学活动,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本是充满随机变化的课堂教学实际成了一场“教案剧本”的表演。中学生阅读只局限在教材上,以课本代作品,以习题代阅读,以能力训练代语言感受,从而弱化了阅读的功能,降低了阅读的品位。许多教师以教学参考的理解为出发点设计阅读教学,以给学生总结出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或写作特点为终结,师生不敢越“雷池一步”,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语文精神。这种封闭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在保证教学的有序性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它封闭了认识过程的复杂性、曲折性和生动性,排除了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种种可能性,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与发挥。割断了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割断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联系,割断语文学习与语文应用的联系,限制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行为,限制了学生广阔无边的想象空间,限制了学生对文学的体验,限制了学生自己对生活的体会,限制了学生认识世界的广阔性。

3、重花巧轻实用。语文学习的核心是语言学习,根本的目的是对语言的理解、体味、积累和运用,学生既要熟读理解文章内容,又要习得语言,内化语言,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学生的阅读不求甚解,不注意语言材料的积累与涵咏。往往追求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性刺激,注重武侠、言情、影视、漫画之类的娱乐消遣性的视觉满足,很少有学生阅读理论类、科普类图书和文学类著作以及政治历史文化等读物。对于多媒体,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书籍,可是中学生或者关注体育、娱乐,或者游戏、聊天,对国内国际新闻、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社会生活内容往往不够关心。这实质上是一种只注重花巧性的阅读,根本没有注重于实用性的阅读。很多学生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只能讲个故事梗概,体会不到内在的思想精华。

二、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对策

正视阅读现状,直面阅读原因,寻找阅读对策,回归阅读主体性、全面性、开放性、真实性、实践性,还原阅读的本色,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出路。

1、改变阅读观念,强化学生主体性。学生是阅读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老师要为学生创造生活的“大语文”环境,还原阅读活动的真面目,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阅读、探索、发现、体验,对大量的语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与积累。这种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在教学了《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后,为了更好的体会的雄心壮志,我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关于的诗词,通过诗词的比较来体会诗歌的特点,领略诗歌的意境,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写作,提升了学生的素养。

像《我眼中的美国小学教育》中所叙述的:美国的小学老师布置类似“叙述自己的国家”“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责任该由谁承担”“假如你是罗斯福总统的安全顾问,你该怎样办”“叙述自己国家的文化”等等。其目的很明显:通过学生的大量阅读,查找资料来进行认识体验。教师不是不管,而是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扩大知识储备,发展思维能力。新课标体现了全新的阅读理念,要求我们回归阅读的全面性,这就是既注重课本的阅读,也要注意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既注重课本的阅读,也要注意课外阅读的延伸作用;既注重人文性的阅读,也注意语言的感悟与熏陶作用。既要扩大知识储备,也要发展思维能力。新课程把多读、多写提到重要位置,这里要求: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0万字。注重把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国家、社会、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把言情、影视、漫画等消遣娱乐作为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在教学《荆轲刺秦王》时,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过程,安排了“课本剧”这一个活动,学生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自觉组织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网上寻找有关的影视,做好了准备后,并进行课堂上的演练,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收获,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3、提倡阅读开放,提升语言素养。班级授课制,具有明显的封闭性。阅读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走向课外。走向生活,回归阅读的开放性。在教学《飞向太空的航程》这课时,我要求学生收集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在征服太空方面的资料,学生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搜集了很多图片与资料,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无比热爱,这是课堂上没有的效果。

从课堂教室走向社会自然;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从语文学科走进综合学科。学生一旦冲破空间的桎梏,就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会焕发出满腔热情,用他们拓宽的大视野去审视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去体验复杂而有序的生活真谛。变狭小的课堂为广阔的交际场所,使阅读不再是孤立绝缘的操作,而变成活生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从而培养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魏国良《现代语文教育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巢宗祺、雷实,陆志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3、《语文周报》教师版(石家庄),《如何探究阅读的本原》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范文第5篇

第一,学案的制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前均是教师备课,写教案,然后讲给学生,然而现在要有所变化,不但要把课备好、把教案写好,还要制定供学生使用的学案。虽然也去学习考察过,但那毕竟只看到些皮毛,而没有深入到精髓,以为学案就是针对本课课文的一些习题,让学生做一做,讨论讨论,最后找出共同的问题所在,由教师来解决。所以在最初制定学案的时候,就出了大量习题。用了不久,我们发现学生干脆把学案当作练习题,爱做不做。没有起到学案的作用,我们又在一起研究,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在不断改进中,我们领会到学案的制定并非一些习题就可,而是把课文中的知识由浅入深地连贯起来,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在学案上,学生通过学案能够联系整篇课文,抓住重点,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然后再结合制定的一套配套试题,让学生全面完成对知识的巩固与掌握。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的内容颇多,如《飞向太空的航程》等课文,学生对这些浅显的文章,如果能在预习中掌握,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此类作品,从而也节省了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名教育原则: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抬起头来做人。意为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表现自己,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就感的促使下获取自信,从而追求新的成功。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实课前的预习正是体现了这一核心思想的。课前的规范性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为了适应新课标的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规范性的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也成为当务之急。

第二,学分的考核,引导鼓励为主发展学生个性。

根据班内的情况,学生的座位也由以前的一律向前,调换成面对面,对学生加以分组,这样便于课堂上讨论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学分制度以鼓励学生学习。

学生刚接触这种课堂模式时,很积极很踊跃,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就处于疲惫的状态,甚至在讨论时也懒于张口。调查原因,大多数学生认为长时间只加分,不见有什么奖励,挫伤了积极性,多少有些泄气;再者,一些学生以前很少主动回答问题,在讨论时仍是不大爱说话,这也影响了一部分学生的情绪。当了解到这些后,及时做了相应的调整,缓解了这种沉默的局面,为课堂气氛重新注入了生机。

譬如,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小狗包弟》研讨与练:研读下面的材料,联系课文,选取一个合适的话题(如,小议我靠的是感情,谈身边琐事的深广内涵),写一点独特的感想,与同学讨论。这就提示我们,人文内涵关乎阅读者的独立钻研精神、与他人合作精神,关乎语文训练中生发的情感态度和关注社会的意识。

这些例子只是随意挑选的,其实可以引发出的人文内涵的操作训练应该是很多的。这也提示师生,要想大力提高语文素养(人格修养、人文素养等),必须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创造、去发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第三,课堂的驾驭,转化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新的课堂模式让教师从以前的演变为现在的导,从口干舌燥的痛苦中解救出来。让学生由以前的听众,变为现在的演员,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由以前的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变为学生争争吵吵,教师随时指导。这样教师看似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实际上却更费神了。

传统模式时间的安排全由教师决定,很容易控制课堂的局面,而这种新的模式就没那么简单了,打断他们的阐述,这样就得延长时间,这样常常完不成本节课安排的内容。针对学生这种各抒己见的局面,也做了调整。首先,对之予以肯定,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是适当地加以引导,找出他们的共通之处,相互整合。再者,课堂时间的控制与安排也是在和学生不断地磨合。

第四,加大阅读量,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去。

图书馆是学校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知识的殿堂,是高中新课程背景下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功用在于,第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图书馆通过它所收藏的古今中外文献和丰富的报纸期刊,帮助学生突破时空的局限,汲取人类丰富的精神文化营养,从而培养高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健康的人格和美好的情操。第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图书馆资源可使学生突破课堂教学囿于教科书的局限,汲取科学营养,开拓知识视野,提高文学素养,达成文化积累,还可以了解世界动态,培养多元化的观点。它不仅是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而且可起到课堂教学无法起到的作用。第三,培养学生的信息利用意识和获取信息的实际能力。图书馆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已逐渐为许多学校和语文教师所认识,有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师,开始把教学的目光,从课堂转移到图书馆,从单纯的反复分析教材到鼓励学生、乃至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的教学课时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有目的地阅读。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范文第6篇

一、注意教师自身的情感表现

教师良好的情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饱满热情是诱发学生情感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做到为人师表;要与学生建立美好的师生关系,深厚的师生情感,与学生打成一片,交流思想,爱生如子,给学生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在课堂教育的全过程,教师必须时时体现出:亲切的教态,期待的目光,和谐的语言,体贴的心肠。只有这样,才能传递自己的情感,而不应该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置学生的自尊心不顾,用粗暴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学生,使学生受尽挫折,以致厌学。这哪还能使学生接受自己教育教学内容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一一人的自尊心。”只有用情感对学生进行感染,才能使每堂课都能在和谐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二、发掘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既重知识,又重情感,“以情促知,以知促情”,注意充分发掘课文中知识本身的魅力。变教材为学材,变教案为学案,注入情感因素,使之活起来,成为可以接受的信息源。因此,有教《包身工》时拍案而起的情感冲动;有教《故都的秋》时眷恋、落寞、苍凉的美感;有教《琵琶行(并序)》时受挫、失意、沦落之情。再譬如,教《声声慢》这首词时,首先介绍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激起学生对李清照晚年饱受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接着我声情并茂地配乐吟诵这首词,动情之处,声音颤抖,呜咽流涕。在整个吟诵过程中,学生的伤痛之情如决堤之水,横溢难阻,雷鸣般的掌声不断爆发,反复冲击我的吟诵,真正营造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伤氛围。正是有了对教材内容的情感发掘,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演绎,才使这堂课获得全县高中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三、增强教学手段的情感功能

创设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是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的重要方面。在授课时做到:使用教具创设情境;播放录音、录象再现情境;扮演角色进入。隋境;象征性活动带人情境。如讲授《飞向太空的航程》,利用多媒体放映“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的录象资料,对照课文,联系画面,让学生“亲眼”目睹“一个民族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加深对课文的感受。讲解《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用语音机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旋律,借以烘托悲怆、沉重的气氛。教戏剧单元(《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采用了编课本剧的形式。同学们先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文本内容,有的当导演,有的当演员,将课本搬上舞台。别看这么搬一次,比起坐在课堂上听讲,学生的脑筋动得“深”多了,也有“味”多了,而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在课堂中也得到提高与发展。

四、激发学生好学的情感动机

把单调的课堂练习变得活泼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他们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巩固运用新学的知识。如组织小型化的群体讨论形式,最大程度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讨论时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在学生讨论时,为了轻松活跃气氛,有选择地播放一些音乐给学生助兴,使学生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中发言踊跃,思维格外敏捷。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巡回检查,以便及时排难解忧,使下一个环节讲解时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教《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和《水浒传》的有关情节。通过座谈讨论,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感受较深。然后再进行课文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都能积极分析讨论,课堂十分活跃,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适当地开展竞赛,也是激发学生斗志,调动积极向上,克服困难,争取完成任务,获得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将教学内容编成丰富多彩的竞赛题,组织个体间,集体间进行比赛,让学生在竞赛中激情激感,巩固与加深学习的知识。如教《归去来兮辞》分析课上,让学生合作探究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两句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段内容,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学生很快讨论开来,有的说消极,有的说不消极。趁机说来一场辩论赛,于是激烈的比赛开始。由于问题带有探究性,不但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扩大了学生思维活动天地,而且激起学生从课文中寻求答案的强烈愿望。这样的形式,将教师讲问题变为学生找问题,思考问题,虽然有点难度,但好胜心使他们情感四溢,提高了教学效果。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范文第7篇

一、注意教师自身的情感表现

教师良好的情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饱满热情是诱发学生情感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做到为人师表,要与学生建立美好的师生关系,深厚的师生情感,与学生打成一片,交流思想,爱生如子,给学生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在课堂教育的全过程,教师必须时时体现出:亲切的教态,期待的目光,和谐的语言,体贴的心肠。只有这样,才能传递自己的情感,而不应该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置学生的自尊心不顾,用粗暴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学生,使学生受尽挫折,以致厌学。这哪还能使学生接受自己教育教学内容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只有用情感对学生进行感染,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每堂课能在和谐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二、发掘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既重知识,又重情感,“以情促知,以知促情”。注意充分发掘课文中知识本身的魅力。变教材为学材,变教案为学案,注入情感因素,使之活起来,成为可以接受的信息源。因此,我有了教《包身工》时拍案而起的情感冲动;我有了教《故都的秋》时眷恋、落寞、苍凉的美感;我有了教《琵琶行(并序)》时受挫、失意、沦落之情。再譬如:我教《声声慢》这首词时,首先介绍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以激起学生对李清照晚年饱受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接着我声情并茂地配乐吟诵这首词,动情之处,声音颤抖,呜咽流涕,在整个吟诵过程中,学生的伤痛之情如决堤之水,横溢难阻,雷鸣般的掌声不断爆发,反复冲击我的吟诵,真正营造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伤氛围。正是对教材内容的情感发掘,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演绎,使这堂课获得全县高中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三、增强教学手段的情感功能

创设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是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的重要方面。在授课时做到:使用教具创设情境;播放录音、录象再现情境;扮演角色进入情境;象征性活动带入情境。如讲授《飞向太空的航程》,我利用多媒体放映“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的录象资料,对照课文,联系画面,让学生“亲眼”目睹“一个民族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加深对课文的感受。讲解《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用语音机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旋律,借以烘托悲怆、沉重的气氛。教戏剧单元(《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采用了编课本剧的形式,同学们先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文本内容,有的当导演,有的当演员,将课本搬上舞台,别看这么搬一次,比起坐在课堂上听讲,学生的脑筋动得“深”多了,也有“味”多了,而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在课堂中也慢慢的得到提高与发展。

四、激发学生好学的情感动机

把单调的课堂练习变得活泼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他们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巩固运用新学的知识。如组织小型化的群体讨论形式,最大程度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讨论时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在学生讨论时,为了轻松活跃气氛,有选择地播放一些音乐给学生助兴,使学生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中发言踊跃,思维格外敏捷。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巡回检查,以便及时排难解忧,也为下一个环节讲解时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教《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组织学生观看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和《水浒传》的有关情节。通过座谈讨论,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感受较深。然后再进行课文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都能积极分析讨论,课堂十分活跃,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适当地开展竞赛,也是激发学生斗志,调动积极向上,克服困难,争取完成任务,获得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将教学内容编成丰富多彩的竞赛题,组织个体间,集体间进行比赛,让学生在竞赛中激情激感,巩固与加深学习的知识。如教《归去来兮辞》分析课上,我让学生合作探究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两句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段内容,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学生很快讨论开来,有的说消极,有的说不消极。我趁机组织一场辩论赛,于是激烈的比赛开始。由于问题带有探究性,不但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扩大了学生思维活动天地,而且能激起学生从课文中寻求答案的强烈愿望。这样的形式,将教师讲问题变为学生找问题,思考问题,虽然有点难度,但好胜心使他们情感四溢,提高了教学效果。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教学;课堂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2-0041-01

高中语文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花的时间不多,成绩普遍偏低。文章就此提出观点,着重探讨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高中语文教师如何进行创新型教学,从而扬长避短,走出误区,提高课堂效率。

一、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因此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选取新颖而独特的观察、认识角度去探求事物,表达出自己不俗的认识和看法,让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教材的挖掘和教材的延伸,应该成为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上的创新点。以教材为本进行教学时,挖掘出新鲜的东西来,延伸到新的,深的教材上去。不管是好生还是学困生,都会有这个心理定势。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地对重点段、重点句进行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让他们学以致用,这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文章的结构意识。一篇文章有了好的材料要吸引读者,就要避免平铺直叙,要善于制造一些波澜,比如伏笔,呼应,详略得当,倒叙,欲扬先抑,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等。同时还要把这些材料串联起来。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和《飞向太空的航程》都使用了前后呼应的手法;让学生借鉴设置波澜的方法,从多角度实施语文教学来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拓展语文教学空间,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如组织语文兴趣小组,举办各种竞赛活动等,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文言文教学创新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是语文教师探讨的热点。其中一条就是创新文言文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在背诵一篇文言文之前,首先要熟读文章,字音、断句方法都要熟练掌握,熟练地阅读课文不仅仅是为了背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在教学《鸿门宴》这篇课文时,首先可以让学生课后找到《大风歌》和《垓下歌》这两篇诗歌。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将课文简单地朗读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课文时,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具体的思想感情。

2.累进创新法。此法有如滚雪球,先读第一句,即背诵第一句;再将第一、二句连读,再将第一、二句连背,依次类推,滚动前进,累积背完全文为止。这样一定能够较快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和阅读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文言文成为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香饽饽”,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设置教学情景,营造和谐而精彩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得到优化。

1.情境再现、培养思维。语文是思维的体操。尤其是高中生,其思维品质的开发应从形象思维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使教学形象化,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既唤起学生对于文章的兴趣,又使他们获得了美的熏陶,愉悦了性情。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教案,制作高效实用的课件。例如《林黛玉进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源于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内容,为让学生对小说更加熟悉,我就制作了课件,用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把小说的几个精彩情节播放出来,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练一练,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兴致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因此,语文教学也必须要注重学生个性能力的塑造、敏捷思维的形成、敏锐洞察力的提高,才能使他们在语文教学中展现别样的风采,让学生乐于参加语文学习,积极投身语文学习,提高教学成效。

高中语文创新教育对于新时代人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作用不可小视,因此,语文教师也要努力建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亲师信道作用;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有效元素,着力凸显教学美感,努力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感;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新课程改革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孙风云,赵志云.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

[2]郭霜红.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讨[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3(5).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范文第9篇

【实习鉴定表自我鉴定范文1】

如今实习接近尾声。总体感觉,压力挺大,收获也不少。实习期间得到了二中赵光辉老师和本院郑潇潇老师的悉心指导。无以为报,谨此致谢。

总的概括起来,我们的实习生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见习阶段

从9月20日到9月30日是我们的见习阶段,因此这期间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听课,做一些听课记录。那几天赵老师上的主要是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赵老师主要采用了朗诵法和讲解法。在赵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丝毫感觉不到文言文的晦涩与枯燥。相反,赵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更让文言文的课堂妙趣横生,其乐融融。我也曾在心里暗暗遐想,要是能够选择,我真想在赵老师的课堂上当一年学生。

二、教案准备及试讲

见习期间我们就开始了教案的准备。我的第一课是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我初步设想是用三个课时来完成,虽然三个课时我自己也感觉有点紧巴巴的。但看到小组里其他同学几乎都是花两到三个课时来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的。我开始有点不太自信自己的教法,怀疑自己这样安排是不是效率低下、没能很好地给文章提取重点的表现。后来经过与赵老师的联系请教之后,赵老师建议用至少四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因为鲁迅的文章语言颇为含蓄,而且逻辑十分严密。只有在老师的细心点拨下,学生们才能掌握它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这时我意识到课时多少并不是最主要的,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内涵,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根本。就这样,我开始坚定自己的教法,开始了第一篇课文教案的准备。

由于自己没有多少实际的课堂教学经验,虽然以前在学校也有许多上台陈述的机会,但我深知中学课堂的灵活性。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十分丰富的。所以我只有严格把好自己这关,熟练掌握文章的每个细节,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更自如地去引导学生的学习。因此,国庆假期我们都放弃了休假的机会,忙于资料的整合,教案的准备。但是小组中没有一个人有丝毫的抱怨情绪,相反都积极投入到教案与试讲的准备当中。

教案的准备是一个逐渐完善,精益求精的过程。每细读一遍总会有新的发现,这样的感觉很好,也让我丝毫没有感到忙碌的疲惫,而仿佛自己全然一探险家,每一次旅行都会发现新的宝藏。

我们的集体试讲是在10月3号那天正式开始的。本院的指导老师郑潇潇老师也为了我们放弃了休假的机会,留在学校给我们做细致的指导,为我们教案的每一个细节做了严格的把关。大到教学思路的修正,小到每一句教学语言的完善。郑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在我试讲的时候,郑老师给我的指导意见也让我醍醐灌顶,对我的教学思路的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正式上课

10月8日,国庆节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我便开始了自己第一课时的教学。那天是上午第二节课,出于兴奋、出于期待,我便早早就来到了实习学校,借着早读课时间给学生播放了课文录音,布置了预习内容。尽管假期已经对教学内容有了充足的准备,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做了细致的安排,而且也充分预设了一些学生的课堂反应。但是在正式登上讲台之前,心里还是多少有些忐忑,毕竟只身面对80几双眼睛的注视,以授业解惑的教师身份出现在讲台上还是平生第一次。这时候赵老师和我的搭档给了我许多鼓励,让我稍稍的缓和了紧张情绪。

上课铃声准时响起,我微笑着走上讲台,学生们鼓掌表示欢迎,只听班长响亮的一声“起立”命令,全班同学齐刷刷地站了起来,高声喊道:老师好。这一声老师好完全打消了我的紧张。我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自己肩膀上的重量,我决心要给这群可爱的孩子以最多的知识与关怀。第一堂课如期有条不紊地完成了。自我感觉良好。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我上课时全然没有察觉的。在课堂互动中,我提问了几位学生,其中有一个女孩对我的总结的结论有异议。当时我对《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的整体感知是从参与者身份、在这一事件中的角色和鲁迅对不同参与者的评价以及其中包含的鲁迅的情感这几个方面来把握。我把《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中请愿群众的身份概括为学生,那位学生坚持说除了学生之外还有其他的爱国人士也参加了请愿。而我固执地坚持维护自己的结论,因为在鲁迅笔下刻画请愿群众是以学生为代表的,而且鲁迅对这群爱国人士的情感与对学生的情感是一致的。我勉强说服了那位可爱的女生。课下赵老师点评我的课堂的时候就说到了这个问题,在赵老师听起来我当时对那位女生进行了否定。赵老师说其实那位女生的质疑很有道理,我应该给她添加上去。我这样做会打击孩子们今后思考问题、质疑问题的积极性。我很诧异,我当时真的没有在心里否定那位女生的观点,相反还很欣赏那个孩子的质疑精神。而我只固执着维护自己结论的精细,以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学生,而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我很惭愧,第二天上课之前我单独找那位女生做了解释,并充分肯定了她的质疑精神。她微笑着包容了我的过失,还恭敬地说了声谢谢老师。

这一堂课使我认识到,课堂最重要的并不是老师能传授给学生多少不变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课堂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热爱,让他们因为爱语文而去主动学语文,而不是为了学语文而学语文。所以在之后的语文课堂中我非常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尽量给予学生的机会去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我的是引导他们,在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的基础上去纠正他们的缺点与不足。

到今天为止,我的教学任务还没有完全结束。《飞向太空的航程》安排在本周五讲授。前前后后加起来总共上了9个课时的内容,在高一十六班上了四课时的《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时的《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课时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间由于赵老师工作繁忙,自己很幸运帮赵老师带了重点班的两课时的《记念刘和珍君》。孩子们非常可爱也非常聪明,第二遍教学很明显比第一遍要自如许多,而且根据赵老师的点评我对教案也做了修正。重点班的两课时是我这次实习的其中一个高潮。课程结束孩子们毫不吝惜自己的掌声,不过我深知自己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只是孩子们很懂事,懂得包容老师的缺点,懂得去鼓励他人。

四、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是贯穿于我们实习始终的一项工作。从我们9月20日进校到今天为止,我们始终都没有脱离班主任工作。虽然到今天我们还没有正式组织班会,开展学生教育工作,但是在前段时间我们在课堂教学之余还批改了学生的作文和试卷,尤其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都是将每一篇作文作为学生的心灵的窗户,透过作文我看到了大多数孩子们在思想上已经逐渐成熟起来了。他们已经能够明辨是非,已经能够懂得去热爱生活,珍爱身边的每一位亲人和朋友。但是有个别同学还是有几分年少的冲动,对生活持有一定的偏激、不满的心态。在改作文的时候,我除了对他们在作文内容上的点评指导之外还通过自己的评语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引导,纠正他们在思想上的偏激之处,鼓励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信念。对于个别同学我还在课下做了单独交流。

10月27日,我组织了学生朗诵比赛参加人员的选拔。很遗憾的是学校只允许每个班选出一位同学参加。虽然十六班报名参加班级选拔的同学不多,只有5个,但是能看出来这5个同学在课下已经做了认真的准备了,有两位同学还选了背景音乐来伴读,表现非常不错。参赛人员的确定主要是让学生当评委民主投票选举产生。在此之前我就查阅了相关朗诵技巧以及评分标准方面的资料给学生传阅,让他们做充分的准备。最后同学们的选举结果与我和其他老师的意见一致。这次班级选拔还算比较成功。通过课下的了解,几位落选同学的情绪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我私下也找了一位与当选者实力相当,但因为普通话原因落选的女孩谈话。她说,看到这样的结果她很安心,因为她不想同伴受到伤害。可以看出来她是个真诚的女孩。我也借机对她的表现和她做了一个当面点评,充分肯定了她在情感渲染以及台风等方面的优点,同时也委婉的指出了她的一些缺点与不足。她欣然接受,而且还承诺以后有机会她还会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总的说来通过这次实习,我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收获颇丰,感触颇深。赵老师除了几天因为事务繁忙没能去听我的课之外,其余时间都去了,而且课下也给我提了不少中肯的建议,让我意识到课堂教学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个带路者。不过是否能带着学生走好这条路就是对教师个人素质的一个考验。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自己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用一句非常熟悉的话来说就是,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自己拥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在现在这个信息通达的社会里还应做到常换常新。当然光有满腹诗书而不能将它很好地表达出来传授给学生也是不行的。所以说,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非常的重要。在课堂引导中要尽量选择一些和学生生活比较贴切的例子作为切入点,那样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只有自己兴趣广泛,了解的内容广博才能和不同性格的学生有共同的话题,才能更好地走近他们的世界去了解他们,去引导他们。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学生的爱,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关爱。因为真诚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甚至是不需要用语言去表达就可以自然地流露出来,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这一点也是我在赵老师身上深切感受到的。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虽然我现在还只是初涉教坛,不管在知识储备还是经验积累上都甚为单薄。不过,我已经爱上了这份职业,我会努力。

【实习鉴定表自我鉴定范文2】

20xx年9月9日至10月29日,我在温州市第六中学七(2)班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实习。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在原任指导老师武老师和班主任孙老师的耐心指导、帮助下,我较好地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

实习期间,在武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我总计听了10节课,上了16节课。总的来说,我能认真备课,所设计的教案规范准确。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好,教学内容能当堂消化、巩固,教学重点突出,明确,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课外辅导耐心细致,批改作业仔细认真,还经常请武老师指出缺点和不足,以不断地提升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上一堂课容易,但要想上一堂精彩的课很难!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在教学之前,我都认真听了指导老师的课。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技巧!同时我都准备好每次课的详细教案和课件资料,并全部交给指导老师修改。

实习期间,作为实习班主任,每天课间操时维持秩序,监督到位,耐心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师节期间,我在班主任孙老师的指导支持以及学生的积极配合下,筹办了以尊师重教为主题的班刊展览活动,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极大肯定。

在整个实习生涯中,我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受益匪浅,为以后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时间把握不当,不能在有限的45分钟内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常常出现疏漏的地方,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理解困难。所以,我想,作为一名师范生,要真正走向了工作岗位,还需要自己以后两个月的实习不断地努力实践,追求进步。

上一篇:小学英语阅读课教案范文 下一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