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

时间:2023-03-10 23:29:56

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

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读后感 小学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4-0133-01

一 提示与引导相结合

习作课上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提示,了解什么是读后感以及写读后感的作用。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读后感,“读”是基础,只有仔细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才能写好读后感。“感”是重点,要着重写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过多地重复作品内容。其次引导学生赏析范文。看一看这篇范文是如何写好读后感的,全班进行交流,学生读后总结出来了作者写原文的内容只有一段,而写自己的感受却写了两个自然段,说明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还有的学生发现作者结合了前些年香港的拍卖会来写,引用相关的资料写读后感更有说服力。

这一篇范文虽然让学生对读后感有了初步了解,但还是不能让学生对读后感有充分的认识,到写的时候,难说不能运用自如。最后我布置学生周末在家阅读有关读后感的范文,并写读书笔记。周一回校后我没有收上来面批,而是做了一个特殊的游戏。

二 游戏法

游戏第一步,请拿出一张纸写出你周末在家阅读的读后感文章的题目,并思考你从这些范文中学到了哪些写读后感的方法,三分钟思考后交流。刚开始几个学生交流的都是读书的内容,我想在写作中肯定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及时纠正“读”是基础,“感”是重点,之后学生就开始交流写作方法。学生结合自己所读内容概括出写读后感的方法,每概括出一种学生就到黑板上写出。最后学生概括出六种写作方法。我不得不佩服学生们的学习思考能力,他们竟然概括出了六种方法。(1)张××发言:“我读的是《太阳请假的时候》读后感,作者用讽刺幽默的语言从太阳请假联系到人们的请假,批判了当前的不良风气,用到了联系生活实际的写作方法。”(2)高××发言:“我读的是《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作者先用精练的语言感慨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又选取了给读者留下印象最深的鲁滨逊在孤岛上这一部分写自己的感受。我学到了可以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读后感。”(3)王×发言:“我读的是《在艰苦风暴中诞生》读后感,作者先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用了一个过渡段,过渡到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最后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我学到了写读后感时可以用过渡段或过渡句由写书的内容过渡到写感受,还可以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更好地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4)潘×发言:“我读的是《简爱》读后感,作者读《简爱》和中国的《红楼梦》作比较。我学到了找同类作品作比较的方法写读后感。”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着,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把写好读后感的方法铭记于心,结合例文运用自如。

游戏第二步,你打算写哪本书的读后感,打算怎么写,用哪些方法,请写出来。做好这些准备之后,学生选择一本读过的最喜欢的书开始动笔习作。

其结果在预料之中,全班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方法,能比较清楚完整地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并能运用到上述的一种或几种写作方法。只有几个学生还是存在习作内容“读”的多,“感”受少。这与以往的读后感习作教学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习作教学需要教师扎实地一步步做好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充足的感受、经验,学生才能写出好习作。

三 摘录几篇学生作品片段

盖××:读完《蓝色的海豚岛》这本书,我感到阿申人的可恶,对卡拉娜的怜悯。卡拉娜的作为令我惊叹,她居然能够独自生活十八年,如果以现代的小女孩来对比的话,那可想而知。十八年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遥远的,我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自己亲身经历过后,有感而发。我对卡拉娜有怜悯,更多的却是赞叹。卡拉娜太了不起了,以十八年的生活作为磨炼,创造了第二个“鲁滨逊漂流记”,这更显出了卡拉娜的勇敢。

盖××:读《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这本书从一开始读,美丽的文字就宛如一股甘甜的泉水流入我的心田,而且写的恰恰是我们的心里话,恰恰是我们对动物的热爱,让我们感受到亲切,像和一个朋友在谈心。

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现在许多孩子的家庭条件优越,所以得不到磨炼的机会,一个人要想有成就,首先就要磨炼,然后要接受各种考验,要具备不屈不挠的精神。正如爱迪生那句名言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培养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量 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16

阅读和写作息息相关。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吸收,不仅仅是材料本身的积累,也可以吸收有益的思想见解,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使自己对文章的立意或对问题的见解更有深度。因此,让学生学会阅读,通过阅读积累素材,积累语言,并在阅读中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就可以形成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放飞写作的梦想。

一、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丰富阅读积累

很多学生讨厌作文,怕作文,是因为写作文时无从下笔、无话可说,言之无物,甚至有时明明有一种切身的感受,却找不到准确的语言描绘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语言和写作素材储备缺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丰富阅读积累,提高写作能力呢?

第一,多读教材,读好教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将积累放在首位,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要让学生多读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是非常好的范文。这些课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首尾详略都恰到好处,尤其是名家名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辞优美,疏密有致。因此,让学生朗读课文,应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能体验到课文中遣词造句的准确和贴切,而且通过琢磨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意会文中的思想情感。如朗读《燕子》时,学生不仅读出燕子的活泼可爱,还通过“唧的一声”“沾”等词的妙用,体会燕子飞行的轻巧活泼。对教材中好的段落和篇章,教师要求学生在感情诵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变为自己的积累,这样就为以后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点拨写作方法和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加强朗读的同时,也要适当进行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方面的点拨。教师每教一篇课文都应该指导学生从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如文章开头、过渡、结尾的写作方法;运用对比、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的写作技巧;心理描写、场面描写、语言描写等表现手法。教师还要在阅读中渗透对语言文字感受的丰富性和敏锐性的训练,如通过增删、换词、调换词序的比较和扩缩句训练、改句训练,用成语、用修辞法造句训练等,让学生从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奥妙,提高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如《猫》文中:“它会在我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我的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你读懂‘小梅花’是指什么了吗?”学生读懂后换词比较:“如果我们把原句中的‘小梅花’一词直接改成‘小猫脚印’好吗?为什么不好?”从词句比较中学生就体会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体会到了“拟人”修辞法运用的好处。

第三,进行阅读链接,扩大阅读量。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课文的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把课文看成是一个开展课外阅读的生长点,以教材这个点进行阅读链接,扩大阅读的面,把精读课文和广泛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初读及精读课文时,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熟读课文后,让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如教学《卡罗纳》一课,教师推荐《爱的教育》这部日记体儿童小说让学生阅读,学生自然就对这本名著有了兴趣。教师要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或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成长的书刊,如《少年报》《少年文艺》《儿童文学》《阅读素材》等,课外阅读课上,指点他们自己去阅读,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然后,定期让学生互相交换,进行读书讨论,讨论他们最喜爱的书,最喜欢的人物以及最感兴趣的事件等。学生阅读量多了,接触好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语句就多了,写作就得心应手。这也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四,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多读书的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做记号的习惯。对阅读材料中遇到的不理解的或值得揣摩和探讨的地方指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同时,对领悟之处也作下特定的标识,以备忘却。二是摘词句的习惯。将文章中优美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摘录下来,或将精彩文章的内容浓缩在小小的笔记本上,还可以通过归类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教师坚持每周一查,定期交流评比,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借鉴,收益颇多。

二、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积累,进行习作训练,放飞写作的梦想

学生广泛阅读文章一是为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二是习得写作方法和技巧,积累语言、材料信息。教师应在学生积累的同时及时引导学习运用,使学生真正把学到的作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作文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借鉴作家的写作技巧,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完成由读到写的方法有很多,但以下几项训练是很有必要进行的。

第一,仿写。老舍先生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局部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一篇文章或一段话。低年级学生按照按“例句+仿写”的形式,把句子写准确、具体和生动。中年级学生可以运用学到的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的多种方法去仿写一段话。高年级学生要抓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方法进行分项仿写。如《落花生》一课“由花生的朴实联想到做人”,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描写议论抒情等方法进行小练笔。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范文对优等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能扩展他们的思路,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对中等生的帮助也很大,他们能从中学习谋篇布局、组织材料等方法;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范文是他们的例子,他们照着这个模式就可以写出不同的、新的作文。

第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想是学生的练笔和思维过程,也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悟文章内容及主题,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的过程。写读后感能进一步消化所学的知识,并给学生提供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把书本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并从中领悟到读书的乐趣,积累学习经验。阅读之后,让学生或就着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或就着自己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地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如教学《乌塔》一课后,我让学生写读后感,有的学生由乌塔的独立自主,联想到自己事事须依赖父母的表现,写出了自己的惭愧和向乌塔学习的真实感受;有的学生从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利于培养孩子自主、自立方面来谈感受。读后感写好后,进行检查,将几篇写得较好的当众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有个学习的榜样,也是对写得好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每周贴几篇好的习作,让学生看,被选中的学生受到鼓励,其他学生受到启发。这样读写结合,学生作文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第三,勤写日记。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但这些语言和词汇是死的,教师要激发学生把这些死的语言词汇转化为活的语言词汇,将习作置于现实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勤写日记,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写作方法和技巧运用其中,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总结学习、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学生坚持写日记,可以积累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积累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及培养恒心。

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练笔;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5-0066-01

事实上,若想写出优秀的文章,是需要不断积累与练习的,并非每学期写几篇作文就能够实现的。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小练笔的探索与研究,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经常开展小练笔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将教师讲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高效仿写,小练笔与阅读相结合

仿写,是大部分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在语文小练笔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其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通过对阅读文本进行高效仿写,实现学生的有效练笔。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一门语言知识的学习,更是一门应用学科的学习。因此,要学以致用,要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有的学生无话可说,要么是写作字数不够,要么是为了凑字数而胡乱拼凑,内容空洞。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练笔活动很有必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小练笔,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文章表达的内容以及蕴含的思想情感,还需要向学生介绍文章的写作特点,为学生的小练笔奠定基础。例如,在苏教版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鲁班和橹板》,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一群鸭子嘎嘎叫着,扑通扑通跳下水。”这其中“嘎嘎”“扑通扑通”都是象声词,让人读了有如闻其声的感觉。通过象声词的学习,学生会得到启发,利用象声词可以更加形象地表达出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利用象声词让文章更加生动,通过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二、进行扩写,小练笔与课文相融合

进行扩写,将小练笔与语文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对于写作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转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使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作者用词、用句的表达,帮助学生领会与品味,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材在对文章录入时,会节选作者一篇文章中的某一个部分,也可能会对作者文章中某些部分进行缩略,或者是由于作者写作过程中篇幅受限,导致文章并不能对所有的内容进行详尽的描写和叙述。因而,挖掘教材文本中的写作素材,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有效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一e两得。对于学生感兴趣而作者没有进行详细描写的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想象,用文字记录下来,对课文进行扩写。例如,在苏教版语文的写作练习中有一篇《介绍自己的家乡》的练笔,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写作,要求字数为三百字。学生写三百字的文章很容易,但内容并不全面。在学生写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原文基础上进行扩写,要扩写到四百字。这时,学生会对文章的句子进行细致的推敲和修饰,比如原文“家乡的空气很好”可以扩写为“家乡的天空万里无云,空气很清新”。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读后感,小练笔表达个人情感

读后感,是指在学生完成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籍的阅读后,将自己的收获与感想以文章的形式进行表达。读后感的写作,需要学生真情实感的融入与流露,既是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也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与提升。读后感写作的阅读文本,可以是教材中的某篇课文,也可以是学生在课外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的一本书籍。在阅读完成后,学生以随笔的方式将读后感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小练笔的训练与写作,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会有所提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还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为作文的写作奠定基础。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进行阅读,必然会很用心,在阅读后也会有很多感触,在小练笔写作中会将个人真实的情感融入其中。例如,在苏教版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桂花雨》,课文细致描写了桂花的特点,写作方法新颖别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包括课文的写作方法,描法等都可以写下来。学生通过情感的抒发以及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总结,可以学习到很多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四、结束语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学生在写作的起步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恰当引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仿写、扩写和写读后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写作的基础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写作练习,合理安排写作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自由表达,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写作的快乐,真正爱上写作,爱上语文,提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美琴.找准训练点加强小练笔[J].山西教育,2013(09).

[2]王央萍.小练笔在推进文本细读中的作用管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5).

[3]宋兰萍,朱正洪.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中小练笔的妙用[J].江苏教育研究,2007(02).

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第4篇

雨果的《炮兽》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场景”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读后感写作课笔者用了三课时,按照“导读―导感―导写―导评”四环节的模式进行。

第一课时,侧重于导读、导感两个环节。所谓“导读”,即指定阅读篇目,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文本。这个环节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和基础。《炮兽》是雨果小说《九三年》的节选,故事发生在小说的开头。由于课文文本较长,在上课之前,我安排了预习,补充了《九三年》的故事梗概,布置了预习任务,即让学生总结归纳课文的三个场景内容,从场景的描述中初步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由于预习较为充分,上课时,学生基本上能够把三个场景的内容概括出来,并对炮队队长和(老头儿)将军的印象深刻。初步感知文本后,笔者趁热打铁,又提出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指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本和雨果的对照法。

导读环节之后就是导感,这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结果,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所谓“导感”,即启发阅读思维,寻找写作感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生发写作“感点”,角度越多越好。这里的“感点”,就是课文中令读者有触动的人、事、景、物、情、理的某一点,它可以是从文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思想,可以是受文中某一点启发而生的质疑与追问,还可以是因读文本而引起的感触和评论等。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笔者组织学生就《炮兽》的感点展开讨论,提炼总结了以下几点:

1.面对灾难,勇敢挑战。课文中大海的风暴、船上的劫难,象征着命运所面临的威胁和凶多吉少、不可预测的未来。面对这样的灾难,退缩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像炮队队长和年老的乘客一样勇敢挑战,才能战胜困难。

2.人的力量是伟大的。大炮撞坏了船身,撞死了船员,这里人是怯懦的、渺小的、无能的,而大炮是凶猛的、庞大的、威力无穷的。尽管如此,然而最终的胜利还是属于人。“斗争结束了。汉子胜利了。蚂蚁战胜了巨象。侏儒俘虏了雷电。”

3.细节决定成败。炮队队长的疏忽,没有处理好细节,导致了炮兽的肆虐,让舰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正所谓:“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4.善假于物,方能成功。

5.赏功罚罪要分明。

第二课时,侧重于导写环节。“导写”即点拨写作技巧,指导写作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感点,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这节课,笔者引导学生按照“引―议―联―结”的步骤来构思自己的习作。

引,即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这部分以简练的叙述为主,可以扼要概括出引发感想的“读”的内容,也可以直接引用触动感想的原文句子。

议,即分析材料,亮明感点。这部分以扼要的叙述为主,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作一番挖掘,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联,即联系实际,纵横拓展。这部分重在联系实际,既可横向地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也可纵向地由古及今联系人类社会中的种种问题。但一定要注意紧扣感点,切忌“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感想不能深入,让文章流于肤浅;泛泛而谈,犹如隔靴搔痒,使议论缺乏针对性。

结,即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一般情况下,最好能回归文本,从而首尾呼应。

学生了解了这些基本的写作知识后,然后联系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开始动笔完成一篇读后感文章。完成之后,教师可集中收起来批阅后再反馈,也可由学生交叉批改,教师归纳优缺点然后反馈。

第三课时,侧重于导评环节。“导评”即指导评点之法,借鉴他山之石,让学生在师评、生评中反思写作得失,提升写作能力。

本节课通过教师的评讲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更清楚了读后感的写法,也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文读后感的写作虽为写作教学提供了一个抓手,有着诸多好处,但毕竟其写作训练的形式相对单一了些,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写作文体的训练问题。因此,如何拓展课文读后感写作课的内容,课文读后感的写作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作文训练体系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第5篇

一、写作文,那么苦

在教学实际中,大多数学生把写作当作苦差。于是,就产生了学生搜肠刮肚无话可说,教师硬着头皮精批细改千人一面的文章的现象,师生都是苦不堪言。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笔者认为在于能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小练笔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能有机地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使学生不感到难度大,不产生畏惧情绪,而且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如果能结合文本开展有效的小练笔,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莫大的作用。

二、巧练笔,助写作

小练笔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结合文本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融入文本,根据学生心理的特点及认知规律来巧妙安排练笔,并注意斟酌练笔内容的多样化,就能让学生一见“练笔”就产生好感。

1.结合文本生字词进行小练笔

所谓结合文本生字词进行小练笔是指运用文本的生字词写一段话。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尽量多的生字词,写作内容可以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故事,也可以把文本的内容概括起来。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文本中的四字词语进行小练笔。

2.结合文本内容写读后感

写读后感可以让学生有条理地归纳文本内容以及个人感受,教师也可以检查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的实施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向学生交读后感的任务,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因为课前布置了任务,所以学生能有目的地听课,教学效果也会比较显著。如《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写,结果学生基本都能写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写自己因为不认真听课和复习导致没掌握知识而退步,后来认识错误,改正态度取得进步;有的学生写自己跟父母发生矛盾,后来知错认错等等,真正理解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意思。

3.结合文本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掌握和运用文本的写作方法是小学语文基础教育的一个拓展内容,除了单纯地讲授写作方法的理论和概念,教师还可以结合小练笔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方法。有些文本的写作方法是特别明显的,如《桂林山水》中排比句的使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使用排比句结合抒情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因为是仿写,所以许多学生都能写得相当优美,如“春天里花儿真艳啊!艳得如同夺目的宝石;春天里草儿真青啊!青得如同无瑕的绿水晶;春天里风儿真柔啊!柔得如同轻盈的薄纱。”通过这样的小练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还能内化和吸收文本的写作方法。

4.给合单元主题或习作主题进行小练笔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人教版教材每一组文本都有明确的主题,教师可以运用单元主题内容进行小练笔。如五年级下册的第四组《古典名著》单元,我给学生布置小练笔:如果你是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你想当谁,你最想做什么事?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为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古典名著,往往有话可说:有的学生想当孙悟空,因为他法力高强,可以制止世界上的战争;有的学生想当诸葛亮,成为外交官,让世界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喝彩……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热烈。这种小练笔还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结合单元习作进行练笔。

5.发挥想象进行小练笔

教师还结合文本布置有创意的题目让学生练笔。比如学习了《景阳岗》,我让学生想象:当武松打死老虎后,下山时又碰上一只老虎,会发生什么事?因为这个内容新颖,想象空间大,所以学生发言很热烈。经过讨论,他们明白武松打死老虎后筋疲力尽,不可能跟第二只老虎硬拼,只能智取。他们想出了不同的结局,如:武松爬上树躲避老虎,然后伺机杀虎;店家担心武松遇害,带人相救;武松站在树前,等老虎扑来时撞树而死;甚至出现武松被老虎吃掉的结局。每个结局都展示了学生的智慧,还大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兴趣。教师也可以把想象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询问学生在学习了一篇文本后想交流什么,通常学生都会积极发言,讨论练笔的内容,同时这也是对教学很好的反思和反馈过程。

三、小练笔,大作用

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多读书;细读感悟;讨论铺垫;有感而发

一直以来,读后感的写作是作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苦于无感可谈,老师苦于指导无法。分析原因,我认为学生习作是语言长期积累运用的过程,要的是“厚积而薄发”,对小学生而言,语言积累还不够多,尤其是心灵的感悟较少,所以写感悟类作文常无话可说。要让孩子写好读后感,就要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把多读书落到实处,才会有真情实感。“感”从哪里来?从“读”中来,从“议”中来,从“改”中来。下面以《小英雄雨来》为例谈谈我对读后感教学的认识。

一、读――精心设计,细读感悟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篇幅长,有一万三千多个字,这么长的一篇课文,对小学生来说,读懂、读明白是关键。如何读懂?我采用以下措施和方法:

(一)初读,概述文本故事。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自主学习、默读思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故事发生的时间(抗日战争时期)、地点(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人物(正面主要人物:雨来;反面人物:鬼子)、事件(雨来掩护交通员,机智脱险)。

(二)再读,理清写作思路。叶圣陶讲:“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在整体把握文本后,我让学生浏览课文,看行文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发现了有六个部分(因为文章编排时每个部分之间都有空行),当即我让学生给每部分加小标题,并把有代表性的答案让学生写在了黑板上,让大家在对比中掌握概括小标题的方法,也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品读,体会人物品质。文章有六个部分,我们是否要平均用力,我认为大可不必。我抓住文眼“英雄”二字发问:你认为哪些部分最能体现雨来的英雄品质?随即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语品读体会,以读代讲。与此同时,再疑再探。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让学生想像: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继而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与鬼子做斗争”的部分,引导学生找到雨来被敌人四次逼问时的句子,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反复读文,深入体会小英雄的机智勇敢、爱国精神。以“为什么他表现的这么勇敢?”激起学生思考,围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体会雨来的爱国情操,这正是他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

(四)熟读,积累写作方法。这篇文章虽很悲壮,但不失优美,关键是写景入木三分。我引导学生抓住写家乡美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积累,让学生潜移默化习得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到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突出主题。让学生感受到这如花的家乡,岂能让敌人践踏?这也是雨来坚定信念的原因。

二、议――讨论铺垫,升华情感

在学完《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后,我问同学们:我们要向雨来学什么?这一问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畅所欲言,展开互说。有的说:“雨来的精神是不屈的,是机智的,还是勇敢的。我们一定要学习、发扬雨来身上的正能量。”有的说:“我被雨来的勇气深深震撼了。雨来同我们一样是十二岁的孩子,但他那莫大的勇气是我们难以想像的,为了冒死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鬼子殴打他、利诱他,他仍然说不知道,在最后的关头他机智的逃脱了。他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他的机智勇敢。”

学生对照雨来身上的品质,谈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我简单评价后,又播放了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和电影片段,学生情绪激动,感触深刻。渴望和平、憎恨战争的情感更加强烈,对抗战中英雄更加敬佩。

三、改――有感而发,成绩斐然

课文学到这儿,学生理解得很透了,他们有很多感想可谈可写。此时的习作,不需要过多的讲解作文技巧,只需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

一节课结束,学生交上了他们写的《小英雄雨来》读后感。我也拖不得,立即展评,结果欣喜地发现竟然相当成功。刘旭涵的习作边读边议,将叙述故事情节与谈感受融为一体,自然流畅,她在文中写道:“读罢此文,一个问题在我脑海中浮现:是什么力量使雨来敢于和日寇作斗争呢?于是,我反复品读课文,原来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他,正是因为雨来爱祖国、爱家乡,才能勇敢的与日寇作斗争……”;冯敏麟同学的读后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从更深层次写出了对这段历史的感悟:“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要使历史不再重演,我们就要奋发图强,齐心协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柴婧从分析课文字词句的角度出发,深挖人物的内心和精神品质:“鬼子打雨来,极其凶残恶毒,扭、拉、揪、拧、撞、抓一系列的动作,但是雨来毫不惧怕,坚强地忍受着鬼子的毒打,冒着牺牲生命的危险,始终是一句话:‘没看见!’”;王媛从课文中明白了两个道理:有志不在年高和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条件……学生的每一篇读后感都闪耀着夺目的光彩,真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就连平时写任何作文都无话可谈的同学也写得相当好。

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生名著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2.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人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3.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泼辣的特点。

4.积累名言警句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1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

5.写读后感巩固

这里的读后感有两个含义:一是读完名著后,自己写出读后感;二是看别人写的读后感,如能把二者结合起来更好。自己写读后感,势必要回顾原作,咀嚼回味,从而加深对原作的进一步理解。看别人写的读后感,既能观照自身的阅读经验,又能发现自己读后感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品读名著的方法当然不止这些,同学们也可以从阅读实践中自己摸索总结出经验。希望大家平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名著里汲取更多的养料。

6.掌握阅读技巧

古往今来,许多成名成家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叶圣陶说:“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人的文化气质。以读为本,还能够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也有利于积累词汇与语言材料。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各种书刊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词汇、材料和技巧。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积累精华,博采众长,而且有助于观察世界、体味人生,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课内外衔接进行课外阅读效果最好,由于有教本作依托,延伸轨迹与衔接指向比较明确,阅读目标与重点也相对明确,对课内阅读起着巩固与促进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相关文化素养的积累与培养。课外阅读选择的原则:从形式看,最好选择那些篇幅短一点的文章;从内容看,最好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美文”和跳动着时代脉搏,反映着时代进步的“时文”,以及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技文。选择时还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与年龄特点。

内容选定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时一般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大致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6.1 浏览法。对于那些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自己又必须了解的文章,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的写作方法等。

6.2 精读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以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第8篇

一、仿写奠基,探索写作入门之道

新课改下,说的最多的一词便是“创新”。作文是需要创新,但创新不能凭空产生。正如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茅盾曾说过:“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写作能力正如他们的人生一样,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如果没有基本的、具体的文章作为可参考、可借鉴的模仿对象,那么他们也就无法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方法,又何谈写出创新的文章?为此笔者认为,仿写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能力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以《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为例,有学生以第二章节仿写如下: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只要你愿意努力,懂得付出,只要你能对每个爱你的人怀着感恩和珍惜的心态,这些爱一定会留在你的记忆深处,成为你人生中最美妙的风景。

可见,学生通过仿写训练,借鉴到了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相关技巧,提高了其运用语法、修辞知识、炼字炼句和创造思维的能力,避免了“死读书”“读死书”的弊病。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从范文中选准某一点或一个方面,就能让学生在仿写中将所学课文的写作常识、方法活用于作文之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甚至涌现出许多文思俱佳的语段。

二、补白拓展,改编扩充翻出新意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很多作品中作者都会在有意无意间留下一些“空白”,这些充斥着作者强烈、深沉、储蓄的情感“空白”,正是给读者造成悬念或让人回味余地的地方。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捕捉这些文本的空白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所缺情节的链条补上,以补白拓展的形式不仅提升学生对文本诉理解,也能在以写促读中训练学生的语言。

例如学习童话《皇帝的新装》,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想象“游行大典之后”的情节发展,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续写;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续写,想象菲利普一家旅行归来再遇发迹后的于勒的情景,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裸的金钱关系;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之后,鼓励学生打破时空界限,虚构“孔乙己巧遇范进”的戏剧般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对中国封建教育的深层次探讨;学习寓言故事《滥竽充数》后可以续写“南郭先生逃走以后……”学习《最后一片叶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写“风雨之夜作画”这一情节……教学时,教师如能诱导学生去发掘那些“余音绕梁,三日未绝”的因素作为写作训练的素材,无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通过以补白的拓展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可以多角度的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想象中学生的个性化更能得以张扬,各种奇思妙想不断培养着学生的文学创新能力。

三、读后感言,挖掘文本思想内涵

读书的好处不胜枚举,书读的越多,才能在创作时得心应手。但如果是走马观花似的读书,没有在记忆深处留下任何的印象,那就失去了文本应该有的作用。而引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可以让学生将每篇文章都看懂、看透,只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丰富的感悟,有感而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密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物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大胆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

例如学习完《柳叶儿》一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柳叶儿》一文中讲述的作者儿时为什么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等几件事,结合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从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的角度去写读后感。再比如学习《伤仲永》一文后,可以让学生围绕教育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来写读后感。学习《愚公移山》后,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愚公精神”发表看法,抓住文章的主题词抒写内心的真实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对美好人生的执着追求……

读后感需要读者在了解课文、深入课文的基础上,才能有所表达、有所感悟,以读后感的形式,正是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和写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归宿。我们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语文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相互依托性,以读带写,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有机联系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因地制宜,才能使学生阅读和写作两不误。

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第9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资源;写作形式;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2801

中学生普遍缺乏体验素材,写起文章来一编二凑三造假,主要原因就是作文教学没有规范有序的教材。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换句话理解,教材就是学语文学写作的范文,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知识和技巧。教师若能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和阅读教学的写作资源,不再剥离阅读谈写作,那么,写作就不再那么费心劳神了。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从教材中归纳出以下四种操作性较强的写作形式:

一、“依葫芦画瓢”――仿写

仿写无疑是读写结合的最基础、最实用的形式,是初学写作者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我在阅读教学中常抓那些词汇量丰富、句式特点明显、修辞运用巧妙的句子让学生仿句练习。如,学《观舞记》,可以仿课文2―5段的假设句,也可仿7段的比喻句,还可仿17段的排比句,设计语境仿写6个“忽而”。也可以开展片段仿写。如,仿《春》调动各种感官,写活、写美景物;仿《济南的冬天》用拟人手法描摹事物,使事物富有情趣;仿《咏雪》巧用比喻绘美景;仿《秋天的怀念》用细节表达情韵……让学生选准某一点或一个方面,从表现手法、修辞运用等方面进行仿写。当然还可以开展文本整体仿写活动。教材中有的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容易找到情感的“共鸣点”,可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积淀写作文。如,借鉴《王几何》用神态描写让人物鲜活的方法,练习写一个你熟悉的人;借鉴《羚羊木雕》的选材立意之法,以“成长”为话题写作文;借鉴《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巧设伏笔、悬念的方法来练笔。这样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依葫芦画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迫就不会再现。

二、“新瓶装老酒”――改写

改写,就是在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改变文体、语体、人称。改写既要忠实原作精神,又可对原作酌情改动,表现出自己的风格。如《木兰诗》可补充相关的史料,对人物、环境作具体描写,将木兰从军的故事改写成一篇历史小说。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把《石壕吏》搬上“舞台”,把《天净沙・秋思》、《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等古诗改写成优美的散文,再现一段或沉重或明快的历史;或将《皇帝的新装》改写为课本剧,集中刻画统治阶层与社会大众的丑陋嘴脸…… 这种“新瓶装老酒”的写作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余音绕梁”――续写

续写是在原文基础上的再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可抓住文本背后蕴含的语言、心理、场景和情节等方面的“留白”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拓展延伸,发挥联想和想象,与原文自然、连贯衔接,使续写的内容丰富,有创意。如《蜡烛》中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可让学生揣摩设想她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芦花荡》,可让学生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童话《皇帝的新装》,可以鼓励学生想象“游行大典之后”的情节发展,续写一个有趣的结尾;《孔乙己》,可鼓励学生打破时空界限,虚构“孔乙己巧遇范进”的戏剧般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对中国封建教育的深层次探讨……教学时,教师如能诱导学生去发掘那些“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因素作为写作训练的素材,无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四、“倒嚼甘蔗”――写读后感

x后感可以是对原文主题的思考,也可以是对部分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是对某些细节或语句的心得,这就需要我们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体会最深、最值得和别人分享的内容来写。读后感的关键是“感”,但“感”的内容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要紧扣原文的相关内容,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可以适当引述原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出实例,来印证或深化阅读感受,这样的读后感内容丰富,说服力强,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可。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却步,而要化解困难,促使困难得以解决的道理,可让学生结合学习写些体会或感想;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我们也要向保尔学习,扬起理想的风帆,努力学习;读《童年》有感,要珍惜眼前幸福美好的生活,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诸如此类,让学生找准感悟点,用倒嚼甘蔗的方法写读后感,以利消化与吸收,进而培养写作与感悟能力。

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读写互动;阅读教学;互动结合点;双效发展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读写互动一直是阅读教学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唐朝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古人有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意为只有通过写作才能使阅读的意义得以实现。读书与写作是紧密相连、双效发展的,因此,读写之间的互动就尤为重要。

一、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作用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知识经验靠亲身实践得来的仅占20%,还有80%的知识经验是靠阅读得来的。”[1]阅读是搜集信息、发展思维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读”也有重大的意义。读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阅读对于文字理解能力的作用;阅读有利于扩大词汇量,接触到生动形象的语言画面描述,而这次词汇与描述片段则可称为学生的“素材”;读有利于培养语感,提升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

韩愈在《进学解》中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2]强调写作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专家张田若说“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读写互动双效发展的阅读教学模式探析,强调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必要性。

二、读写互动、双效发展的意义

读写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双效发展的关系,读写互动具有以下意义:

1.读写互动有利于提升思想情感、扩散思维

阅读为学生提供了知识、思想的来源,通过阅读展现出的事物面貌、人物情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素材;而写作过程中,又会对所阅读到的事物、情感等再次进行总结、思考,进一步对思维进行了扩散,在写作中提升了阅读的境界。因此,读写的互动,使学生对阅读中、写作中表达的事物及情感,有更深的认识,更强的表达能力。

2.读写互动有利于激发阅读、写作兴趣

通过阅读了解到的新事物、引发的共鸣,有利于激发表达欲望,而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写作,胡适先生说:“发表是吸收知识和思想的绝妙方法”,读写互动具有“以读带写”的作用。而通过写作过程的反复思考,又会引发更多的问题:事物状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技巧、情感的抒发等,吸引学生通过阅读进行拓展学习,吸取新的知识内容,读写互动具有“以写促读”的作用。[3]

3.读写互动有利于提升阅读方法和写作能力

读写间的互动可以达到阅读和写作间的相互检测,读为写提供了方法借鉴与内容素材,通过阅读,可对比自己作品与优秀作品间的差距,从而检验写作的能力,并不断地促进提升;而写作,更是对阅读效果的检测,通过写作可以知道读书、读文章是否读透、读精以及在哪些方面需要强化阅读、扩展阅读,从而优化阅读的方向和方法。

三、读写互动、双效发展的阅读教学模式实现路径

1.找准读写互动的结合点:仿写与读后感

读写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读写互动也需要有恰当的结合点:仿写与读后感。仿写是指仿照例子写句子,要求修改后的句意与原句意要相符。仿写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对阅读的文章或句子意思、修辞手法进行掌握,而后根据自己的创作进行,既有利于提升阅读能力,也利于写作方法的学习。

读后感注重阅读文章或书本后的感受与启发,读后感的写作,是读写互动的阅读教学模式的重要实现路径。读后感是在深刻理解阅读内容并具有自我理解、自我认识后进行的,因而无论是对于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2.立足于阅读,落脚于写作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将要写作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文章及书籍进行阅读,将阅读中学习掌握到的语言技巧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立足与阅读进行写作提升;同样,在阅读学习一篇文章后,根据阅读的内容、修辞方法等,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使学生将阅读教学的学习落脚于写作,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3.培养扩散思维,鼓励创新

首先要以学生为阅读教学的主体,一反往常“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自主进行文章、范本、书籍等阅读材料的选择,之后进行学生间的讨论、写作环节,在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发散性的思维创新。

在阅读的范围上,力求开放,鼓励学生进行大范围、多角度的扩展阅读,最大化地接触各种描写方式、各种健康的思想情感描写,形成深厚的阅读积累;在写作上的选题、题目、体裁上也要进行开放,给予学生较大的写作自由,发挥各自的才华。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应该给予客观的评价,对于合乎要求的表达,都应当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帮助学生进行一对一分析、阅读感受分享、片段分析,全面调动读写积极性,提升阅读教学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祥芹.阅读改变人生[J].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48.

[2]钱伯诚.韩愈文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1):31-32.

[3]朱松生.小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23-25.

上一篇:销售技巧范文 下一篇:沟通技巧范文

友情链接